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民医疗状况调查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民医疗状况调查(精选10篇)

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民医疗状况调查 篇1

一、调查说明

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问卷调查报告近年来,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了解当前我市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我组于近期在平顶山市选取了100户农村居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为人知,也受到了大部分农户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还需不断倾听农民的呼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二、调查方式

抽样问卷调查

三、调查目的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培养我们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更好地了解农村医疗服务问题。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全市100户384人,人均纯收入4611元,95%为非低保户,5%为低保户。

五、调查时间

2012年7月15日至2012年8月25日

六、调查内容及数据

低保户中有80%是因疾病损伤致贫,20%是因家中劳动力少致贫。

七、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73%的人选择距离家最近的卫生组织是村卫生室,10%的人选择是私人诊所,9%的人选择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的人选择是乡镇卫生院,1%的人选择市级以上医院;家到最近的卫生组织的距离60%的人选择不足1公里,39%的人选择在1-2公里,1%的人选择在2-5公里。

(二)99%的农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被调查的100户中,只有1户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9%。

(三)66%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以保大病或保住院为重点,33%的人认为门诊、住院都保,1%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

(四)19%的人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感到满意,71%的人基本满意,8%的人不满意,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报销医药费少,报销手续烦,定点医院收费高,定点医院看病手续烦,定点医院少,就医不方便,定点医院医疗水平低等。

(五)47%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例基本合适,11%的人认为过高,10%的人认为过低,3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六)在现有合作医疗基础上,44%的人愿意再增加医疗保障支出,56%的人不愿意增加。

(七)如果有家庭成员患病,经常就诊的医疗单位44%是村卫生室,44%是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是私人诊所,5%是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上述单位的主要原因:56%是离家近,13%是质量好,11%是定点医疗单位,8%是有熟人,7%是价格低,5%是其他原因。

(八)调查前半年,22%的农户没有家人患病,59%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农户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农户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后及时就诊,共花费医药费121743元,按照规定能报销或减免43509.4元,实际报销或减免20712.3元。没有及时就诊的主要原因有病轻,自己治疗,经济困难,能拖则拖,医药费不能报销等。

(九)43%的人认为现在看病难,51%的人认为不难,6%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十)86%的人认为现在看病贵,5%的人认为不贵,9%的选择说不清楚。认为贵的原因主要有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医疗机构乱收费,个人支付比例高等。

(十一)9%的农户因家人得病在2012年向医生送过红包。

八、总结

(一)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调查显示,实际报销或减免仅占全部医药费的17%,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因此,农民在缴纳费用后,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医疗补偿,导致农民认为付出多,回报小,不划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身体健康、没有患过大病的农民不太愿意参加。

(二)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而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目标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有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点医院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第一线的部位,它的服务好坏和收费高低至关农民切身利益。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三)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四)村卫生室及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水平低。所调查的100户中,有51%的农户患病选择经常就诊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在这些医疗单位中,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医生的文化素质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五)医务人员的素质差。调查显示患大病的农户有超过50%的人给医生送过红包,部分定点医院的医生服务态度欠佳也是农民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九、建议

(一)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充分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诚心。

(二)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扩大报销范围。

(三)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四)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服务模式改革。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六)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切实降低农村药品价格。

(七)继续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

(八)可以对患重病、大病的因病致贫农户实行医疗补贴。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

(九)可以对患重病、大病的因病致贫农户实行医疗补贴

(十)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用发展的方式解决农民“看病贵”的问题。

十、感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对农民的关心,是国家为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所作出的一项有效的政策。它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由于它的投保比例很高,其收费也较商业医疗保险便宜得多,再加上国家和地方财政的补贴,使得每人只需交10元便能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以它具有的优势之一是:缴费便宜。是广大农村居民买得起,用得着的实用保险。它虽然从根本上对我们农村居民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给于我们了一定的帮助,也能为我们在医疗一些花费不是太多的疾病上提够相当一部分的补助。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重大疾病面前,是发挥不了多大作用的。它虽然缴费低,报销比例较高,但这也决定了它的保险金额小。在面对重大疾病或需要大量金钱医治的疾病时,它便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保险需求,在这时,昂贵的医疗费用还是让普通的农村家庭吃不消。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仅仅只能解决农村居民一部分的医疗保障,不能全面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

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民医疗状况调查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 随机抽取本市周边3 个乡镇共276 户农村常住居民家庭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在本次调查所选取的3 个区域其2014 年新农合农民的参合率均在97% 以上, 符合本次调查要求, 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参合农民, 且年龄均在18 周岁以上。

1.2 问卷设计参考文献[3-4], 并根据本地区特点进行问卷设计, 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内容, (1) 基本信息:包括参合农民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数、经济水平等; (2) 卫生需求及利用情况:包括参合农民自身健康状况、就诊与住院情况等; (3) 满意度:调查参合农民对现行新农合方案的满意度总体评价。

1.3 研究方法问卷回收后, 收集整理数据, 以参合浓度整体满意度为指标, 分析不同因素对参合农民满意度的影响, 问卷调查中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影响因素分析中将“一般”与“不满意”作为“没有满意”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 (%) 表示, 首先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采取字2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 对于单因素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进一步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 双侧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情况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76 份, 回收有效问卷263 份, 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29%。本次调查中, 对新农合制度“满意”187 例 (71.10%) 、“一般”67 例 (25.48%) 、“不满意”9 例 (3.42%) 。2.2 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参合农民满意度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 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状况、对新农合知晓情况、住院情况6 个因素对参合农民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P<0.05) , 见表1。

2.3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参合农民满意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对新农合知晓情况、文化程度、年龄、职业、住院情况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 为影响参合农民满意度的独立因素 (P<0.05) 。

注:表中没有满意例数= 一般例数+ 不满意例数, 共76 例

3 讨论

参合农民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程度, 将对他们是否愿意继续参与参合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5,6,7]。在本次调查当中, 对263 例农村参合农民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对新农合制度“满意”187 例 (71.10%) 、“一般”67 例 (25.48%) 、“不满意”9 例 (3.42%) 。表明本次研究的参合者对于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制度总体满意度较高。

本研究对影响参合农民对新型医疗制度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文化程度、对新农合知晓情况、年龄、住院情况以及职业为影响参合农民满意度的独立因素。从参合者来看, 其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对满意度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年龄上, 随着参合者年龄的增长其满意度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而参合者文化程度越高, 其总体满意程度越低, 这表明参合农民受教育的程度越高, 其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期望值也就越高, 因此当现行医疗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充分满意其医疗期望的时候, 便会造成对医疗制度总体满意程度的降低, 这与相关调查研究结果相似[8,9,10];在职业方面, 农民对于新农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职业, 其可能是由于不同职业人群对于新农合医疗认识的不同造成的, 此外可能由于其职业的不同, 对于新农合医疗制度的期望值有所不同, 故而导致不同职业人群对于新农合制度的满意度不同[11,12,13]。参合农民对于新农合医疗制度其知晓程度对于满意度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合农民其对于新农合医疗制度相关权利义务知晓的人群其满意度更高, 而不知晓的人群满意度更低, 提示需要加强对于参合农民的宣传力度, 力求让每一位参合者均了解其自身的权利义务[14,15]。参合者住院情况也是影响满意度的独立因素, 这可能与新农合医疗制度的统筹方针有关, 新农合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 其医疗基金主要用于住院费用的补偿, 因此对于有住院情况的参合者而言, 其满意程度更高, 这与相关报道相一致[16,17,18,19,20]。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 参合主体的各项特征对于参合者的满意度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由于本研究调查样本量有限, 且并未针对参合农民具体不满意项目进行分析, 提示下一步研究需要深入分析参合农民不满意原因, 以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提高参合农民满意程度, 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 本市周边乡镇参合农民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状况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影响参合农民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包括参合者文化程度、对新农合知晓情况、年龄、住院情况及职业。

摘要:目的:探讨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状况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 随机抽取本市周边3个乡镇共276户农村常住居民家庭进行相关问卷调查, 对参合农民基本情况、卫生需求及利用情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情况进行调查, 并分析影响参合农民满意程度的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76份, 回收有效问卷263份, 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29%;263例参合农民对新农合运行状况“满意”187例 (71.10%) 、“一般”67例 (25.48%) 、“不满意”9例 (3.42%)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状况、对新农合知晓情况、住院情况6个因素对参合农民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P<0.05)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对新农合知晓情况、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及住院情况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 为影响参合农民满意度的独立因素 (P<0.05) 。结论:本市周边乡镇参合农民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状况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影响参合农民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包括参合者文化程度、对新农合知晓情况、年龄、住院情况及职业。

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民医疗状况调查 篇3

关键词:免费体检;医疗保障意识;宣传力度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91-01

一、调研背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两大模式:1.基本医疗补助与大病统筹补助相结合模式。基本医疗指门诊或住院费用小于5000元(含5000元),大病医疗统筹指5000元以上至个人最高补偿额内的住院费用和规定特殊病症符合规定范围的报销。2.大额费用补助与小额费用补助相结合模式。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医疗费用的补助,分为小额医疗费用补助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两部分。小额医疗费用补助指门诊费用补助,每年8-10元。大额医疗费用补助指住院医疗费用补助,每年5000-8000元。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政策,从通俗的层面理解是这样的:大家都把钱交到一个账户里,谁有需要就先给谁。[2]

二、结果分析及原因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1份。其中的对象年龄分布从13~80岁,涉及了几乎各个职业以及各个年层次,分布广泛。主要以金华市罗店镇为调查地点。

(一)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实施现状。目前,罗店镇老龄化现象突出,高血压是高龄人口的高频率病。镇医院长期以来免费为村民量血压,并向前来咨询的村民提供防治高血压的基本常识。从每年的民意调查来看,村民对医院的满意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除此之外,镇医院每两年组织一次大型的免费体检活动,活动会开展三到五天,几乎每个医护工作者都参与其中。体检项目涉及血压、心率、肝功能等。体检在每个村设点,服务对象涉及到所有参加合作医疗的村民和办理医疗保险的居民。很多家庭因病致穷。村民作为政府的惠民措施,该政策的出发点就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改善民生。目前,乡镇级医院普通门诊的报销比例为30%,针对低保户的报销高达90%。[3]

(二)村民的医疗保障意识喜忧掺半。目前,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医疗费用的报销工作不够简化,一般的报销过程无需过多的手续,方便快捷,服务周到,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整个报销流程。该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认为,村民只要对农村医疗合作政策有大致了解即可。罗店镇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政策多年,那么村民究竟对该政策了解多少?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罗店镇村民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走访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问卷调查中,认为自己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比较了解的人占了很大比例。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对此表示认同,绝大多数村民有医疗保障意识,他们知道进医院看病的部分费用是可以向政府报销的。但少数村民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缺乏了解和认同的现象却依旧存在。罗店村目前共有500多户人家,总人口数达1500多。直到2009年,宣传工作是由医院职工负责的,近两年,镇政府将资料经村委会发放给每户居民。但无论如何,由于时间和人力有限,不可能当面向每个村民详细解释。不光是医疗,其他方面也存在着类似问题。

(三)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尚有不足

1.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一有新政策下达,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会制作活页,挨家挨户地发放。村民对信息的接收显得被动。据了解,罗店镇的大多数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常住村民中,老人和小孩占了很大比例。总体说来,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根本不识字,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医疗保障政策的宣传工作增加了难度。2.外来务工人员享受不到优惠。由于户籍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外来务工人员不能享受到农村医疗合作政策的优惠。因此,每年的免费体检只针对本地居民,外来民工被排除在外。外来务工人员两三年来没有体检的状况比较普遍,除了他们的健康意识有待加强外,经济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4]3.统计工作有待加强。虽说当地居民在体检前都会被通知到,但是事后却没有切实统计真正去体检的人数,不能保证免费体检开展产生的实际效果。另外,罗店镇常因在外打工而错过体检时机,现在他们可以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这也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

三、如何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受到家庭收入、政府的政策推行和资金调配、村民的医疗保障意识、从医人员的专业素养、农户集资、医院的医疗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一)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合作的宣传力度,政策执行应更加细化、透明化,将国家下发的政策制度落到实处,保证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同时,民众自身也应主动了解相关信息,提高争取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扶持基层医院。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扶持,增加资金的投入,培养优秀的医护人员,同时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如此一来,群众在社区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逐步改变部分群众一生病就要往大医院跑的局面。[5]

(三)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就民工健康问题方面而言,要完善新型农村医疗体制,特别是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保证他们也享有医疗方面同等的福利,这从人道主义和当地实际利益来看,都是必要的。

四、总结保障

罗店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为村民带来了实惠。但受到多种外部因素影响,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这需要政府、医院、村民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作者单位:林乐静 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学院

吴众垚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曾国.重建中国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对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集体经济,2010,05.

[2]蒋蔷.简论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J].历史教学问题,2010,05.

[3]李敏.浅談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10.

[4]邓正来.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08.

[5]李敏.浅谈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10.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篇4

在城市话语广为盛行且居于霸权地位的今天,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农民的话语权利往往处于这样的一种尴尬境地。当城市中的居民较为普遍地享受着医疗卫生、就业辅助、交通通讯、教育优待等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福利时,以土地为生存手段和生活保障的农民处于无助状态。他们在忍受着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着公共服务分配不公的痛苦。

美国著名健康经济学家V.R.福克斯在《谁将生存?健康、经济学和社会选择》中说过:“在设计对贫困者的援助方案时,医生总是倡议提供更多医疗服务,教育者倡议提供更多教育,建筑业倡议提供更多住房,但是,贫困者最想要的是什么呢?它迫切需要得到某些领域的政策分析家的关注。”

卫生机构及人员情况

一般全乡只有卫生院两所,村级卫生室31个,私人诊所36家(其中不包括未登记的),全乡共计卫生员112人。当然,还包括很多未登记在册(即未办理执业许可证)的私人诊所。在一所卫生院中,病房5间,病床15张,医务人员约20人,其中乡村医生12人,护士3人,其中医科院校专科毕业的2人,其他均为中专或大专学历。而私人诊所的构成大多为乡村土郎中,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

在农村,一个家庭中一旦有人生大病,就很可能把整个家庭拖进贫困的深渊,所以,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大病挨、小病抗”是常事,一般头痛感冒,大部分是不去看病的。调查显示,52%的人头痛感冒

就自己买点药吃,有近20%的人是自我治疗或者硬挺着等病好。当遇到医生建议病人住院的情况时,只有56%的人会听从医生的建议,44%的人不愿意住院,其中,55.6%的人是因为“价格太贵”不愿住院,27.3%的人是因为“经济困难”不愿意住院,也就是说,82.9%的人是因为经济原因不愿意住院治疗。

这些年农村卫生事业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医疗价格不断攀升,农民医疗负担重。在农村,有病看不起是很普遍的现象。如90%的农民认为健康状况没有改善的原因是医疗费用太高,还有8%的人认为就医不方便。农民认为,医疗是比养老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18%的人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24%的人很少担心自己的养老,但是只有8%的人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医疗问题,20%的人很少担心自己的医疗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现状

(一)乡村医生与农民

从来源上看,农村医生有的是原来的赤脚医生,后来通过进修取得了乡村行医资格,有的是卫生学校或者医学院毕业后在农村行医。从走访的20所农村医疗机构来看来看,65%的诊所是1个医生,90%的诊所是1个或者2个医生,拥有4个及4个以上医生的诊所仅仅是两所乡级卫生院而已。在所调查的134位村医中,84%的医生是男性,女性较少。40岁以下的占48.2%,50岁以上的占30%。从从业年限来看,80年代以来从业的人数占了51.4%,其他将近一半的村医生在80年代以前就已经从事农村医疗职业了。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生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2002年我国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是3.2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是1.47人。据调查,登记在册的村医(即执业医师数)有112人,另在走访过程中也发现不少未经登记的私人诊所,粗略估计大致也有三四十人(按40人计算)。这样算来,在所调查行政村,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3.12人,每千人拥有具有乡村医疗资格的医生2.24人。

调查表明,村级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医疗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过医科专业教育的医务人员明显偏少。在调查的31个行政村现有的134位卫生人员中(包括未经登记的私人诊所医生),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5人,占总人数的3.7%;初中文化程度的29人,占21.6%;中专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60人,占44.8%;高中文化程度的40人,占29.9%。但受过医科专业教育的卫生人员明显偏少,从医科院校毕业的只有38人,仅占卫生人员总数的28.4%,其中医科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的仅1人。二是村级医务人员接受培训机会少且时间短。在对村级医务人员的调查中抽取30份做统计,有18个村医务人员反映,上级有关部门对村级医务人员的业务有进行过定期培训,但培训时间偏短,占调查村的60%;11个村则反映只偶尔培训过,占36.7%;反映从未培训过的有1个村,占3.3%。三是医疗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因医疗技术水平限制,农村医疗意外事

故时有发生。据走访调查,从村民口中得知近几年来,31个行政村因医务工作人员拿错药、打错针、误诊等引发的医疗意外事故就有7例。在金星村,农民周军与妻段静于2002年结婚,2003年某天晚上段静肚子痛,被送到就近的村级卫生室,村中行医不到3年的个体医生周永国(据说在市卫生局有后台办理了行医资格证,仅参加过短期医疗培训)指示超量服用过期药物,在病痛仍然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紧急又送往市人民医院,结果送到医院不到两个小时,段静因为服用药物过量和为时过晚而致死。

(二)各医疗点与农民

1.村级医疗机构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

全乡的医疗点规模都很小,除了两家乡级卫生院之外,其余的很多诊所虽然是打着村级卫生室的招牌,但实际上全属于私人性质的诊所,自负盈亏。大部分的诊所装置都比较简单,除了最基本的必备器械,如注射器、听诊器、血压表等外,很少看到一些高级的器械。室内有板凳和长椅,不少卫生室和诊所还有两三张病床。在我们的走访时,并没有发现有过期的药品,但许多药品的有效期已经所剩无几了。卫生室和诊所的药品也比较少,75%的诊所药品价值在5000元以下,51%的诊所药品价值在3000元以下。对于器械消毒方面,大部分的诊所都比较卫生干净,药品器械摆放整齐。但在走访农户时,不难发现很多一次性注射器成为了孩子们的玩具。

2.村级卫生机构深受乱收费的影响

对于村级诊所,从调查来看,上级部门和村委会几乎没有资金支持,都是自负盈亏。上级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对于村级诊所主要是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这些管理对于规范农村医疗市场、保证药品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些地方管理的营利倾向和形式主义严重。有的只管收费办证,对农村医疗人员的资格把关不严。上级的管理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把管理变成收费,不但不能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反而更加重了农村的医疗负担。

3.村级医疗机构是大多数村民看病的首选

村级医疗机构是大多数村民看病的首选。调查显示,少数距离中心市镇较近,或者病情严重者才到县及以上医疗机构去看病。在医疗机构的选择方面,44%的人去村里的私人诊所,28%的人去村卫生室、卫生站,考虑到很多村卫生也是私人承包的,所以,去私人诊所就诊的比例实际要高得多。

在医疗机构的选择上,距离远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约64%的人都把距离近作为选择特定医疗机构的原因,其次是医疗服务的质量,对于那些患大病、疑难病,人们更倾向于要选择技术较好的医院。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价格、服务和方便性方面,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表现较好,乡镇卫生院最不令人满意。村民们表示,有病总是先去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村医医治不了的,才会建议他们到大医院去就诊。从调查可以看出: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在价格和服务态度方面令村民的满意度最高,只是在质量方面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相对较差,比不上卫生院和其他更高一级的医院,限于设备和文化水平,这

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民医疗状况调查 篇5

【摘要】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在我国农村合作化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群众自愿参加,实行集体互助。在农村,一般由生产大队.生产队.社员共同筹集医疗资金。免费或部分免费开展疾病的防治工作。合作医疗的建立,加速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的建设,增强了与疾病作斗争的力量。这对保护社员身体健康,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在一些城市居民亦有合作医疗。合作医疗的推进还不够彻底,在个别地区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合作医疗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强宣传力度,加快推进速度,完善体制,规范制度仍需要更进一步努力,要真正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仍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摸索,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制也是关系到全社会医疗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发展现状和建议

0 引言

从2003年开始,国家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广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难看病及因病返贪、因病致贫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切实保障广大农民身心健康的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以小病统筹为辅,体现了互助共济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为了解合作医疗在乡镇地区发展现状,我来到市中心医院以及周边乡镇地区进行走访调查,以当面访谈的形式为主,通过问题设计了解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制度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参加调查的人数累计达到40人次,受访者基本涵盖不同的经济水平。

1.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

1.1参加合作医疗的受益情况综合分析调查的结果,大约有68.3%的人认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明显减轻经济负担,20.7%的人认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在调查过程中没有人认为这项制度增加的家庭的日常支出造成不必要地开支。在医院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下,我们对医院的报销制度有一定的了解,进几年,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逐年升高,在市级医疗单位从几年前的40%提高到近80%,我同时从参加合作医疗的村民中了解到,不仅报销比例有

所提高,而且每年需交纳的参保金在同级医院比较也逐年下降。近几年,参加合作医疗的单位也逐渐增多,由原来只有乡镇医院的定点单位逐步发展到省级医院。当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否对农民群众有好处时”有90%以上的人认为有好处,没有人认为这是一项劳民伤擦的举措。

调查发现,农村合作医疗确实是一个利民惠民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当年 “小病撑,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的情况基本不复存在。并且近年来,随着政策不断的更新改进,民众受益越来越多,在医药方面的负担也越来越小。

1.2城乡医疗差距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医疗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取决于医疗条件的差异,有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也有医生医疗水平的薄弱,加之管理上的不完善,运营的不正规化致使民众对乡镇医疗单位的信任度下降。

在调查中了解到,乡镇级医院和省级医院无论在参保费用还是在报销额度上均有差异。大部分地区每人每年都缴纳20元作为参保金,但也有些地区缴纳的却是30或者40元,不过也有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例如抚顺市石文镇,其缴纳的参保金是由村委统一支出的。不同地区的报销比例差距是相当大的。例如,石文镇乡镇医院报销比例为80%,在省市级医院(例如市中心医院)报销比例达50%。而在附近地区在乡镇医院报销比例却只有60%,在省市级医院(例如市中心医院)却只有40%,而有些地方在省医院(例如市中心医院)却报销不到一分钱。

我从数据上来看,政府鼓励居民在本镇内就医即提高本地区医院的报销比例并降低参保金额,而很多居民认为本地区的医疗水平有限,宁愿花多些钱到医疗条件更好的省市级医院就医,这样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又加重了城乡医疗发展的不平衡。

在调查中了解到,报销医药费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在医院凭发票直接报销。其一是凭发票到村委或者本地政府报销。无论上述哪种报销程序,报销之前还是必须要自己把医药费垫着。但报销程序时间是有所不同的,在出院时就可以到就诊医院的新农合窗口报销,可以当时就领取补偿金,可是在政府报销的必须在出院15天后将发票交至新农合办公室,新农合办当天受理报销请求,但需要一个星期后才能拿到补偿金。在医院中报销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新农合窗口工作人

员不足或者不在值班的问题,在调查地——市中心医院,新农合窗口和商业保险窗口是一起的,我们发现商业报销的窗口中有4到5个工作人员,但新农合窗口却无人值班。被调查者也抱怨在新农合窗口前等待时间或者排队时间过长。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民众认为报销程序有点复杂,但还可以接受的。不同地区的差异也是存在的,报销程序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对新农合的看法。每个地方的报销范围都只是医药费,并不包含检查费(例如CT)以及床铺费等。而检查费用和床铺费用也是挺高的,出去医药费的报销外,很多农民还是看不起病,尤其是看大病。所以在“民众对新农合建议”中有51.70%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扩大报销范围。

1.3受访者对新农合的建议在调查过程中在被问及对新农合的建议是,不同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也有人给出了很多不同的建议。在归类后可以总结为几个方面。有半数以上的受访者提出了“扩大报销范围”的建议,也有53.2%的人提出了“提高报销比例”和约51%的人提出了“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水平”,也有约20.8%的人提出了“简化报销程序”的建议。在被问及“是否对参保金有任何建议时”,基本上所有人都表示参保金目前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调查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施虽然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在建设基层农村医疗设施方面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新政策的实施并没有使对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速度仍然慢于大型重点医院的建设,与一般地市级医院的差距也十分明显。新农合辅助建设乡镇村卫生院的目标实现得并不理想。如何加快自身建设,努力在农村做到“小病不出乡”,是现阶段各乡镇村卫生所建设中主要奋斗目标。也是解决目前我国城乡医疗问题的根本途径。

2.对于“新农合”的发展建议

2.1正确认识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这项工程的艰巨性和挑战性。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是现在面临的现实问题,要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仍需做出巨大的努力。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该在统筹规划下采取因地制宜的实施方法,根据本地区发展的现状灵活掌握实施步骤,制定中短期实施目标,不能因噎废食,反而应该积极推行,努力完善,以满足不同发展地区的不同需求从而造福广大农民群众。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增加了政府

筹资责任,突破了原有村级社区限制,提高了社会化程度。可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原有社区型医疗保障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过渡形式,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初级形式。这种初级形式已经具有了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因素,其发展方向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2.2在积极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实施方法(1)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群众不论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从而在全国各地区推广新农合政策。(2)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水平。实施新农合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做到让农民“有病可医”,更是要做到“小病在基层,大病重点治”的标准。所以应该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条件,能够做到保障有力,这样既可以完善医疗服务,又可以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3)通过宏观调控,是各地区均衡发展,保障新农合医疗的公平性。在资金和资源的配置方面应该考虑各地区发展差异,通过宏观调控缩小差距,是广大农民群众无论所处的环境如何都能享受到相对平等的医疗保障,能够尽量避免或缩小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新农合保障的失衡。

3.总结

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民医疗状况调查 篇6

一、发展态势良好

1、我县今年参合情况良好。过去两年,农民参保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信任度增加,农民“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2011年共有87.6万参合农民,参合率为93.06%。上半年本级筹集资金876万元,补偿“参合”农民41.1万人次,医药费2480万元。

2、我县“新农合”管理进一步规范。今年我县出台的《新农合实施细则》可行性较强,实行了“日均费用、例均费用、病床使用率”三项指标控制,并规范了医疗行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均实现了病人相关信息联网及网上审核报帐,不但提高了报帐效率,更体现了《新农合实施细则》中所包涵的公平、公正、高透明度的原则。

3、农民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过去因为地方偏远,有病没时间看,以及生病没钱治而放弃治疗等死的现象在农民中屡见不鲜,现在“新农合”的实施让许多留守的农民能就近看病、看得起病了,而补偿金在治疗结束就可以直接在当地兑现。3年为一周期的优惠常规健康体检,已于今年8月全面实施,这为疾病的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新农合”的实施让农民一方面打消了顾虑,另一方面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需求。

4、促进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自身建设。随着近几年“新农合”的开展,各相关医疗机构为适应“新农合”的发展,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不断在努力提升和完善,这已逐步形成了医患双赢的良性循环。

二、存在的问题

1、“新农合”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根据“新农合”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4%的农民对参保的基本条件和怎样参保不了解,12%的参保人对报帐程序不了解,32%的参保人对报销范围不了解,29%的参保人对报销的起付费及比例不了解,17%的参保人所持《新农合证》上的个人信息与《户口簿》上不相符,这些不但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也给医患双方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2、部分乡卫生院医疗条件依然落后,部分偏远乡卫生院因为落后的工作条件和较差的待遇,依然是老的想走,新的不愿来,许多日常工作是一人承担多项事务,医疗水平的发展更无从谈起。

3、为利益驱动,个别卫生院假挂床住院以及按病人门诊经费标准乱开药的情况依然存在。

4、由于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留守人员稀少,大部分文化层次较低,这给“新农合”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新农合”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明白参保,安心治疗,关爱健康。

2、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公开报销项目、比例,简化报帐程序,加强“新农合”资金管理的监督工作。

3、《新农合证》的办理要严格查对并实行机打,防差错,以免给参保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民医疗状况调查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汾阳市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镇抽取2个村,每村抽取20户,共计120户农村常住居民,对其进行入户调查。

1.2 方法

参照相关文献报道[1,2,3,4],自行制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新农合的知晓情况、对新农合的报销程序的了解情况、参加合作医疗的满意度等。对有过住院报销经历者,调查其对合作医疗住院报销制度及医疗报销的比例是否满意、报销的方便程度、药价、医疗单位服务满意度等。由预先培训好的调查员在调查村发放问卷,由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后收回。共发放问卷378份,由调查员辅助完成,回收问卷378份,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374份,有效答卷率98.9 %。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核查后用Excel建立数据库,汇总整理后全部转入SPSS 13.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涉及120户、374名农村常住居民,户均人口为3.12人,其中男性196人、占52.4 %,女性178人、占47.6 %。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40.8岁。家庭年收入<1万元的占2.1 %、<2万的占56.1 %、<3万的占37.2 %、≥3万的占4.5 %。

2.2 新农合知晓情况

98.7 %(369/374)的被调查者知晓新农合,其中知晓新农合有哪些定点医院的占78.3 %(293/374),知晓新农合报销最低限和最高限的占45.0 %(168/374),知晓新农合报销比例的占36.7 %(137/374),知晓新农合报销程序的占30.2 %(113/374)。

2.3 新农合满意度情况

97.9 %(366/374)的被调查者对政府推行新农合政策感到满意,74.1 %(277/374)的人对现在新农合的运行情况满意。影响满意度的因素中,排名前4位的分别为:报销程序繁琐(35.8 %)、补偿比例不高(27.8 %)、对新农合不甚了解(10.7 %)、家庭年收入低(7.5 %)。对于参合的好处,67.9 %(254/374)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报销一部分医药费,13.1 %(49/374)认为对大病有一定保障,19.0 %(71/374)认为有病可以及时看。在调查人群中,有68人有过住院治疗、报销经历,其中认为报销制度方便的占22.1 %(15/68),比较方便的占44.1 %(30/68),不方便的占33.8 %(23/68)。认为目前药价高的占75.0 %(51/68),一般的占19.1 %(13/68),便宜的占5.9 %(4/68)。认为报销比例比较合理的占42.6 %(29/68),不太合理及没有实际意义的占47.0 %(32/68),限制因素太多、不能接受的占10.4 %(7/68)。对医院医务人员的态度满意的占29.4 %(20/68),一般的占50.0 %(34/68),不满意的占20.6 %(14/68)。

3 讨论

新农合自实施以来,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得知,大部分农民知晓新农合政策,但对具体的报销程序和报销比例知晓率较低。有97.9 %的被调查者对政府推行新农合政策感到满意,但是对新农合的运行情况满意度却不高,认为报销程序繁琐、补偿比例不高、保障水平低。即使能报销一部分费用,由于报销程序比较繁琐,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降低了满意度。另外,药价太高、有些治疗项目和药物没有纳入报销范围,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使得新农合的优势也只停留在能报销一部分医药费上,因此所谓的大病有保障并未获得预期的效果,仍然有一大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存在。而医疗机构人员的服务态度,也是造成农民满意度下降的一个因素。由此可见,报销程序、补偿机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要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真正使得农民病有所医,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风险意识,使农民真正了解新农合的意义;简化报销程序,将医院信息系统和新农合信息系统联网,减少工作流程;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既要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要提高合作医疗的补助水平;加强农村医疗服务监管,避免规定目录以外的药物的大量使用。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的认知情况和满意度,为新农合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0月抽取汾阳市的3个乡镇、6个村、120户农村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374份有效调查问卷中,98.7%知晓新农合,78.3%知晓新农合有哪些定点医院,45.0%知晓新农合报销最低限和最高限,36.7%知晓新农合报销比例,30.2%知晓新农合报销程序;97.9%的农民对政府推行新农合政策感到满意,74.1%的人对现在新农合的运行情况满意,影响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报销程序繁琐、补偿比例不高、对新农合不甚了解、家庭年收入低;对于参合的好处,认为可以报销一部分医药费的占67.9%;在调查人群中,有68人有过住院治疗、报销经历,其中认为报销制度方便的占22.1%,比较方便的占44.1%,不方便的占33.8%;认为目前药价高的占75.0%、一般的占19.1%、便宜的占5.9%;认为报销比例比较合理的占42.6%,不太合理、没有实际意义的占47.0%,限制因素太多、不能接受的占10.4%。对医院医务人员的态度满意的占29.4%,一般的占50.0%,不满意的占20.6%。结论:新农合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民满意度较之前有很大提高,建议简化报销程序、提高保障水平、规范医疗服务监管。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认知,调查

参考文献

[1]张玉卿.2010年五寨县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知度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2):126-127.

[2]齐玉梅,王生锋,王桂华.湖北省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B):879-880.

[3]林少龙,袁兆康,朱小康,等.江西省低保户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知的调查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3):13-15.

对农村支付服务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8

一、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现狀

(一)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截至2011年12月底,山东省聊城辖区内132个乡镇、5049个行政村中已布放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343台、电话POS机11124台、普通POS机723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在农村现代化支付体系的建设中,由农村信用社主导推广的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为农民办理各类支农惠农补贴支取、小额现金调剂、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查询、自助缴费、口头挂失、存折补登等业务,真正实现了银行进村入户;以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代表推广的电话POS机、普通POS机的覆盖面正逐步扩大,改善了农村银行卡受理环境。现代化的金融基础设施已逐渐深入到行政村,越来越多的农民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

(二)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民工中使用较为广泛

随着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宣传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使用银行卡,在打工地将务工所得存入银行卡,返乡后,在就近的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便可办理提取现金、查询余额等业务,有效地保障了农民工的资金安全。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笔数由2007年的月均100笔,金额25万元,增长到2011年月均的7350笔,金额3516万元,增幅分别为73.5倍和140.6倍。

(三)适合农村、面向农民的支付结算产品日趋丰富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三家金融机构构成。这三家机构分别推出了适合农村特点和自身业务特点的支付工具。如农业银行开发的“惠农卡”,截至2011年12月末发卡数量已达29.55万张,授信4.26万户。农民可以办理存取款、汇兑结算、消费、理财等基本业务,经农行贷款授信后,还具有发放可循环农户小额贷款的功能。通过惠农卡累计发放贷款14.82亿元。农村信用社推出了“齐鲁惠农一本通”,目前已经发放319万张,发放补贴20亿元。主要用于农民获取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类涉农补贴的账户,有效地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补贴资金占压、截留、挪用等现象,同时还具有办理异地汇款结算、储蓄通存通兑、归还贷款等拓展功能。邮政储蓄银行推出的“绿卡”等特色产品也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在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个体工商户推广使用了电话转账等业务,如临清市金郝庄乡东石集村、庞烟店村和邢坊村等具有产业特色的村镇,已在村庄安装106部转账电话,月均转账金额1900万元。

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村金融机构网点偏少,且有较强的逐利倾向

农村金融网点的分布大都集中在工商企业较多、经济较发达的乡镇,行政村基本没有设置。以聊城市为例,全市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共有348个,其中乡镇级270个,行政村级的网点明显不足,从而导致经济越发达的农村地区越能得到较好的金融服务,经济也就更加活跃;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较少接触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经济也就更容易停滞不前。

(二)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

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在日常办理业务时存在网络传输速度慢、存取款限额较低(3000元/笔、2万元/日)、不能办理跨区域跨行业务等诸多限制。二是电话POS机仅局限于机主的发卡行,不能受理跨行业务。

(三)农村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滞后

多数农民工使用银行卡的地区局限于城市,交易内容局限于外出务工收入的储蓄、上学的子女办理汇款等用途。普通POS机等在农村的超市、药店甚至乡镇医院等场所的覆盖率都很低,不到城市覆盖率的10%,农民即使办理了银行卡,仍然不具备非现金支付的现实环境。

(四)农民对于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仍有待提高

虽然现阶段农民正逐渐接受非现金支付工具,但限于农民的需求因素或者文化程度有限等影响,整体认知程度并不高。调查发现,农民使用银行卡呈现明显的年龄特征,农民在20至30岁之间了解并能够熟练使用银行卡的比率达到85%,在30至40岁之间了解并能够熟练使用银行卡的比率达到54%,在40至50岁之间了解并能够熟练使用银行卡的比率达到33%,50岁以上的农民多数没有使用过银行卡。

(五)宣传形式和途径较为单一,宣传内容不够贴近农民生活实际

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对支付结算宣传内容往往过于专业化,缺少农村生活实际语言或情景设计,农民难以完全理解宣传内容或是对宣传内容不感兴趣;在宣传形式方面一般为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等,形式太过单一化,缺少说服力。

三、加快建设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金融资源布局,扩大行政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

根据地域特点引导和扶持金融机构合理布局和增设网点,避免形成金融机构区域性独家垄断现象,充分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同时,建立针对农业银行、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在行政村增设网点的监督机制,以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合理布局。

(二)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范围

要改善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对终端的网络传输设备进行升级,改变信息传输速度慢的现狀;提高存取款额度限制,或实行差额授权,对业务量大、有需求的终端适当提高限额,并逐步扩大终端受理业务的范围。同时,要拓展电话POS机跨行支付功能。

(三)加强行政村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促进推广持卡消费观念

要根据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健全非现金支付的外部环境。有计划地增设ATM机等金融自助服务设施,在客流量较大的超市、商店以及乡镇医院等增加POS机的投放数量。为激发商户使用POS机结算的积极性,可以在试点初期对农村地区POS机手续费进行适度的优惠。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对信誉度高、生产经营稳定的农户开展信用卡业务,并拓展银行卡的功能,为农民提供便捷、低成本的结算服务。

(四)丰富宣传方式和内容,普及支付结算知识

一是宣传方式多样化。支付结算知识的宣传需要以金融机构网点柜面宣传为主,辅以电视、村广播、宣传车等手段,还可以印制带有支付结算知识的扑克牌、扇子等生活用品在集市时代替宣传单进行发放,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二是改进宣传内容。结合农民的现实生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展开宣传,利用村干部、农信社农村协理员“领头人”的身份,助力支付结算知识宣传工作。

(责任编辑 耿 欣;校对 XS)

农村农民增收状况调查 篇9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农村农民的收入也从以前的单一途径收入实现了多种途径的收入,农民的增收也在这变化中成倍的增加。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农村农民的增收状况,在春节期间我特意向村内长者以及村内干部了解了一下近几十年内村民收入的变化和状况,以下是我此次调查的内容和结果:

为了初步了解农村农民的增收状况,我决定先在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查,时间跨度初定为从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于是初步的调查对象确定为了村内的一些较年长的老人,他们大多经历了新中国的诞生、大跃进、文革以及改革开放和土地包产到户,他们无论是从时间跨度上来说还是从对收入状况的了解程度上来说都很符合本次实践报告题目的要求。在清晨暖融融的太阳下,村里的几个老人正在村口晒着太阳聊着陈年老事和当今实时。我坐在一个姓刘的老爷爷旁边向他提了一个问题:在土地还没包产到户之前您家里主要的收入是什么啊?刘爷爷吸了一口烟说:没包产到户之前就是在集体公社里干活种地么,基本上没什么收入。这时坐在旁边的另一个老爷爷也插话说:公社里干活挣工分,主要的收入就是集体每年劳动所得的粮食。之后我又问:土地包产到户后呢?这时刘爷爷的情绪高涨,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有了自己的地以后,感觉干啥都有劲了,每天天不亮我们一家子就到地上开始忙活,希望可以打更多的粮食,那时候我们在地里特别能吃苦,那像现在的孩子一到地上干活就叫苦。有了自己的粮食后,心里也很高兴,之后我们家还养了牛、羊、鸡等,过年也有自己的肉了,也不用粮票和肉票了。我又问道:听说后来你们家还种过蘑菇?刘爷爷说:种过,是前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虽然家里吃喝不愁了但是为了增加收入,你叔叔他们一辈又开始干起了别的事,当时你叔叔听说种蘑菇能赚钱就建了一个蘑菇棚开始种蘑菇,种了蘑菇之后手里面就有些闲钱了。后来这里有开始建蔬菜棚,你叔叔又建了一个蔬菜棚,之后日子就好了,家里还建了新房子。

之后我又来到了村里的王叔叔家里,王叔叔在乡政府工作有十几年了,我想他对我的这个调查应该很有帮助。到王叔叔家里后王叔叔很热情的叫我坐下,我边做边说:王叔叔,有个事麻烦你一下,我现在正在做一个关于农村农民增收状况的调查,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王叔叔点点头说:嗯,可以,没问题!于是我问道:王叔叔,近年来我们这里农村农民主要的增收有哪些啊?王叔叔说:现在大家收入途径很多,不像以前就知道个种地的,再加上这几年国家政策也好,大家挣钱的路子很多。现在基本上就是家里男的出去务工,女的照顾家,家里有老人的,两口子就出去了。不愿意出去的,有的人就搞大棚蔬菜,还有的搞养殖业,还有些人在城里做生意。你看这几年我们这里的工厂也越来越多,许多人还到附近的厂子里去工作,这样既能工作还能照顾家里,基本上就这些了。大家就业、赚钱的机会是越来越多,你看,大家收入多了把新房子也盖了,有的人把车也买了,生活确实比以前好多了。之后我又和王叔叔聊了一会关于家乡这几年的经济变化。临走的时候王叔叔还特意叮嘱我在学校里要好好读书。

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民医疗状况调查 篇10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雅安市桃花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管理体制

前言

桃花村是四川省雅安市区周边的一个村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活在这里的百姓的生活水平比雅安市其他农村地区要高一些,但又不能与真正城里的居民生活水平做比较;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特殊性,当地居民对待一些问题有着独特的看法,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会比其他偏远农村地区了解得多一些,到市里看病的次数明显多于偏远地区。为了更加了解桃花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和成效情况,在2011年11月22日我调查小组深入该村,对该村群众进行随机调查,一共调查了40户农户,共回收40份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人口总数、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程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原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际作用等,以了解农民的切身感受,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雅安市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2009年,雅安市雨城区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农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一是上调了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标准,在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其住院医疗费用超出起付线部分费用的报销,可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65%上调为70%;城区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定点医疗机构由2008年的50%上调为55%;市医院由2008年的30%上调为35%;二是提高了最高可获补偿金数额。每个参合农民全年最高可获补偿金由2008年的1.5万元上调为2万元。三是新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项目。根据实际,在2008年诊疗项目基础上,增加体外碎石、CT(限城区民营、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及癌症放疗等诊疗项目费用的报销

1补偿;对凡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住院分娩顺产产妇每例实行200元定额补助。2010年,新农合基金筹集标准为130元/人,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补助和农民个人自愿缴纳三部分构成。其中,中央财政按参加新农合人数每人每年补助60元,地方财政(省、市、区三级)按参加新农合人数每人每年补助50元,参合农民个人缴费20元。24个乡镇卫生院起付线为100元,超出部分报销可报销费用的75%;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起付线为200元,超出部分报销可报销费用的60%;13个城区二级及城区民营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300元,超出部分报销可报销费用的55%;雅安市医院及雅安市各县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600元,超出部分报销可报销费用的45%;四川省卫生厅确定的22个省级及4个省外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为700元,超出部分报销可报销费用的35%。统筹地外(区外)非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为800元,超出部分报销可报销费用的25%。全年补偿封顶线:每参合农民补偿封顶线30000元,不分医疗机构级别,全年累计计算,包括住院补偿、顺产住院分娩补助。

2011年,中央加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从年初的人均130元增加至230元,结合雅安的实际,雅安市人民政府市政府修订完善了全市的统一补偿方案。新的补偿方案加大了惠民力度,加强了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补偿力度,同时也提高了封顶线。新的方案从2011年7月1日起执行,开展病种为20种慢病(雅安市城镇职工所列的慢病)的门诊补偿,报销比例为50%。将癌症门诊放化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门诊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后抗排异反应治疗者的设为10万元,其他17种疾病的封顶线为1万元。同时加大对重大疾病的补偿力度,对总费用2000元(含2000元)以上的病人,在正常补偿后,进行分段再次补偿,增补15%-45%不等,并将封顶线从5万元增加至10万元。目前,各县区正在加紧对全市统一补偿方案的培训,新方案的实施,将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调查基本情况

2.1接受调查农户的基本资料

此次性别调查中,男性有19人,占47.5%;女性有21人,占52.5%,男女人数基本相等。其中年龄在19-25岁的有10人,占25%;26-30岁的有3人,占

7.5%;30岁以上的有27人,占67.5%。从调查数据来看,30岁以上的人占了一半以上,这个年龄段的基本上都是当家作主之人,相比之下对新农合的接触更多一些,这也是此处调查所期望的。家庭人口总数一项中由4人以下组成家庭的有

12户,占30%;由4人组成家庭的有9户,占22.5%;由5人组成家庭的有8户,占20%;由6人组成家庭的有7户,占17.5%;由6人以上组成家庭的有4户,占10%。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仅只有夫妻两人组成的家庭,有夫妻两人外加一个小孩共3人组成的家庭,也有上有老下有小组成的家庭。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充分的说明我们调查了各种家庭对新农合的看法,不存在调查的单一性。

2.2农户对新农合的切身体会

2.2.1该地区农民生了病一般优先选择到市级医院看病,其次是私人诊所及药店、乡村卫生院、县级医院。当地农民一般生病后有12人选择到私人诊所及药店看病,占30%;有10人选择到乡村卫生院看病,占25%;有4人选择到县级医院,占10%;有14人选择到市级医院,占35%。

2.2.2新农合的宣传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对新农合了解程度这一项调查时,对新农合非常了解的有4人,占10%;对新农合基本了解的有12人,占30%;对新农合了解一点的有17人,占42.5%;对新农合一点都不了解的有7户,占17.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农合的宣传不够深入,竟还有17.5%的农户不了解新农合,政府应该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力度,多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做农民的思想工作,切实落实党的工作。

2.2.3新农合在现实生活中有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但是效果不明显。其中,有2人认为保险费加重了自己的经济负担,占5%;有9人认为参加了新农合与没有

参加新农合并没有区别,占22.5%;有23人认为新农合有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但是效果不大,占57.5%;有6人认为减轻了自己的经济负担,占1%5。新农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但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认为其作用效果不大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2.2.4就进医疗诊所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好,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有10人认为就进医疗诊所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好,占25%;有人认为服务质量高、态度一般,占22.5%;有16人认为服务质量一般、态度好,占22.5%;有5人认为服务质量差、态度差,占12.5%。医疗诊所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决定了它的名声,决定着群众对它的的印象,因此医疗机构应当注重服务质量和态度,以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

2.3农民对新农合报销制度的关注

新农合的报销过程有点复杂,但当地农民还能接受,多数人希望看完病后,就能得到报销,对报销的要求是及时、快捷。

对报销医疗费用的时间调查中,有22人希望看完病后就能得到报销,占55%;有14人希望随时都可以报销,占35%;有3人希望周末报销,占7.5%;有1人选择其他,占2.5%。人们追求一种及时快捷的报销方式。其中,有4人认为新农合的报销太麻烦,难以顺利完成所有报销程序,占10%;有18人只是认为有点复杂,但还能接受,占45%;有13人认为很简单,非常方便,占32.5%;有

5人不清楚,没有报销过,占12.5%。人们追求一种方便、高效的报销方式。

三、新农合存在的问题

3.1新农合报销门槛费太高,医院巧立项目乱收费。在调查中,多数人认为市级医院的医疗质量好,但由于门槛费过高,药价太贵,一般生病后却不去市级医院看病,只是到药店买些药吃就可以了,这往往会造成一些大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并且多数人认为一到市里医院,不管是生大病还是小病,医生都会建议其住院,一住院,医院就会让他做各种检查,其实这些个检查与所得的病根本就不相干,医院会想尽各种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更多的钱。弄得农民生病后一般不敢轻易到市级医院,伤不起啊!

3.2 新农合存在腐败之风,补助尺度不透明。村民认为医院存在提升药品价格,提升各种检查费用,以谋取更多的利益。认为参加新农合后到医院看病的费用反而比没有参加时有所增加了,并且医院对各项补助政策不予公开,增加了农民的困惑。

3.3管理体制不完善,报销过于麻烦。有一部分村名说,在出院时,去报销医疗费用的时候非常麻烦,经常在几个部门之间来回的跑,还容易走错地方;报销审核时,更需要各种材料,有时候不得不去找主治医生开证明、盖章等,自己手中的材料明明足以证明自己符合报销政策,却还要去找各种材料,报销过程太麻烦了。

四、对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几点建议

4.1加大监管力度,适当降低门槛费,切实解决合作医疗的透明问题。要解决门槛费过高的问题,就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建议降低门槛分费,通过比较合理的门槛费标准,扩大覆盖面,让广大老百姓能看得其病,要加大监管力度,杜绝医院巧立项目乱收费现象。成立相关部门,对医院中存在不合理的收费情况,责令整改,进行适当的处罚,达到收费项目完全公开透明化。

4.2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宣传,应逐步改变农民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认识,树立防范于未然的意识,营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农民自觉参保的积极性。

4.3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素质提高,改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少、素质低的局面。农民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救治,分担城市大医院的门诊和住院压力,同时减轻农民的就医负担。

4.4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使合作医疗保障度提高。随着政府补助水平的提高,各地要在分析、总结合作医疗制度和基金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认真测算,科学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要掌握以下原则:一是要在建立风险基金的基础上,坚持做到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二是新增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应主要用于大病统筹基金,也可适用于小额医疗费用补助,提高合作医疗的补助水平。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四川省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调研报告

[2]百度百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撒几提案委员会.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的调研报告

[4]邵若珍.关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制的建议

[5]杜小沛.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6]李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现状及建议

上一篇:简单门面租赁合同下一篇:拇指班长复活的怪蛋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