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健康保健状况调查问卷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居民健康保健状况调查问卷(推荐12篇)

农村居民健康保健状况调查问卷 篇1

您好!我是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的在校学生。今天想了解一下您和您家人的健康保健状况。我的问卷采用的是不记名的方式,保护您的隐私。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性别__⑴ 男⑵ 女年龄__A 30岁以下 B 30—39岁 C 40—49岁D 50—59岁E 60岁及以上 3 文化程度__

⑴小学以下 ⑵小学 ⑶初中 ⑷高中或中专 ⑸大专及以上所在村庄与附近其它村庄相比经济状况?__

⑴ 比较富裕 ⑵差不多⑶贫困家庭人口数量__劳动力人口数量__上一年主要经济收入来源__

⑴种地收入 ⑵打工收入 ⑶做生意收入 ⑷政府救济 ⑸其它

如有打工人员月收入大概为(没有不回答)__

⑴800以下 ⑵800—1000 ⑶1000—1500 ⑷1500—2000 ⑸ 2000以上 上一年年外出打工时间大概多长?

⑴3个月以下 ⑵3—6个月 ⑶6—9个月 ⑷ 9-12个月您家每月最主要的花销是什么?__

⑴基本生活费 ⑵子女教育 ⑶看病花费 ⑷健康保健 ⑸红白事 ⑹烟酒 ⑺其它 8 您家每月基本生活费开销大概是多少元?__

⑴ 200及以下 ⑵ 200—300 ⑶ 300—400 ⑷ 400—500 ⑸ 500—600 ⑹ 600—700 ⑺ 700—800 ⑻ 800—900 ⑼ 1000及以上

9您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吗?__

⑴天天吃 ⑵除了冬天每天都吃 ⑶偶尔吃 ⑷很少吃您在买油盐酱醋、饮料、食品等最看重的是什么?__

⑴好的厂家品牌 ⑵主要是价格便宜 ⑶会稍微注意厂家和生产日期您平时喝什么样的水?__

⑴生水 ⑵白开水 ⑶纯净水 ⑷矿泉水您抽烟吗?__

⑴抽 ⑵不抽(3)己戒烟您是否喝酒过量?__

⑴经常 ⑵偶尔 ⑶没有您会锻炼身体吗?__

⑴经常锻炼 ⑵偶尔锻炼 ⑶没有锻炼您有什么娱乐活动吗?__

⑴经常打麻将、扑克 ⑵偶尔打麻将扑克⑶串门聊天⑷看电视 ⑸没什么娱乐活动 16 您知道的健康保健知识基本上是从哪里获得的?__

⑴医生 ⑵网络 ⑶电视广播 ⑷书刊报纸 ⑸家人 ⑹亲戚朋友 ⑺村里墙报、广播 ⑻其它 ⑼不知道,说不好。您觉得您身体健康状况怎么样?__

⑴好 ⑵ 一般 ⑶差 ⑷ 很差您有没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__

⑴ 参加了(跳过19)⑵没参加您为什么没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__

⑴身体很健康,没有必要 ⑵报销太少,用处不大 ⑶定点医疗机构不好⑷其它 20 您有没有买商业医疗保险__

⑴有 ⑵没有您觉得身体不舒服时有没有去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__

⑴有(跳过22)⑵没有您不去检查治疗的原因是什么?__

⑴觉得无大碍 ⑵不愿花钱 ⑶医院没有必要的检查太多 ⑷没有时间⑸医院服务差 ⑹其它您患小病时一般会选择哪里就医?__

⑴自己吃点药或不管它 ⑵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⑶乡镇医疗机构 ⑷县医院 ⑸市医院及其它您选择上述方式治疗的原因是什么?__

⑴便宜 ⑵离家近⑶水平高 ⑷定点单位 ⑸有熟人或信任的医生 ⑹服务态度好 ⑺其他看病时医生会告诉您一些健康保健的知识吗?__

⑴会 ⑵不会您对看病的医疗单位最不满意的是什么?__

⑴无⑵态度差⑶设备环境差⑷提供不必要检查或药品⑸价格高⑹水平低⑺手续烦⑻其它

27您没有有直接在医院拿药?__

⑴是,医院的规定(2)不得不,因为外面买不到 ⑵否,去外面的比较便宜的药店拿药您会定期的做体检吗?__

⑴会 ⑵不会您体检时发现有小病时会及时做治疗吗?__

⑴会(跳过30)⑵不会

30您为什么不去治疗?__

⑴觉得病轻没大碍 ⑵医生说的严重其实无需治疗 ⑶经济困难 ⑷其它 31 政府有组织免费的体检活动吗?__

⑴有 ⑵没有

若政府组织免费的体检活动您会参加吗?__

⑴会 ⑵不会 ⑶不一定

您或您亲戚的孩子有没有计划免疫接种卡或手册?__

⑴有 ⑵没有 ⑶不知道

若是疫苗接种花钱,您还会主动让孩子接种吗?__

⑴会 ⑵不一定 ⑶不会

近三年你或您的家人由于看病大概花费多少__报销了多少__有没有为看病借钱?

农村居民健康保健状况调查问卷 篇2

1.1 调查对象

2011年7月—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2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不发达地区(黔江区、忠县)共9个乡镇18个村,年龄为女性55岁、男性60岁及以上的老年常住居民(居住时间≥1年)共495人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使用设计问卷(参照卫生部全国居民健康调查)对老年居民进行现场询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慢性病史、日常生活行为、健康现状等。共发放调查问卷495份,回收后经筛查有效问卷474份,有效率为95.76%。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资料用EPI DATA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质控并检错。用SPSS18.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以老年人口是否健康的二项分类变量为应变量,进行二分类变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结果

农村老年居民474人中自觉身体健康的有172人,健康率为36.3%。平均年龄69.6岁,年龄分布:55岁~296人(62.4%),75岁~178人(37.6%)。性别:男性246人(51.9%),女性228人(48.1%);民族:汉族256人(54%),少数民族218人(46%);婚姻:在婚356人(75.1%),离婚12人(2.5%),丧偶106(22.4%);文化程度:文盲或半文盲228人(48.1%),小学198人(41.8%),初中34人(7.25%),高中或中专12人(3.0%)。职业类型:农业劳动者(从事农林牧渔工作)382人(81%),非农劳动者32人(6.8%),其他58人(12.2%)。

2.2 患有主要慢性病

患有慢性病344例,占总调查人数的72.6%。在患病率最高的前三位中,骨关节病患病率最高,占患病人数的26.5% (91/344),其次分别是风湿病占18.3% (63/344),高血压占11.0% (38/344) (见表1)。

2.3 主要慢性病情况

调查显示,A组有100人(33.8%),B组有142人(79.8%),患有各种慢性病,A、B年龄组人群各种慢性病患病率比较发现,骨关节病差别有统计意义(P<0.01),风湿病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2.4 不同特征老年健康率比较

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等与老年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影响老年健康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老年居民身体是否健康作为应变量,是否与配偶有单独卧室、是否能独自行走等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听力是否正常、视力是否辨认困难、是否需别人照顾生活起居、患病是否严重、是否治疗伤病、是否因伤病和体检而住院等7个因素与老年健康与当地农村老年健康有关(P<0.05,见表4)。

2.6 影响农村老年健康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更好地探讨多种因素对当地农村老年健康的影响,以身体是否健康为应变量,以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类型以及单因素分析中7个变量共10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引入回归模型,经筛选后,有2个因素进人回归模型:婚姻状况(OR=0.329),患病严(OR=0.415,见表5)。

[例(%)]

注:*P<0.05

3 讨 论

健康自评能够反映健康状态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1,2]。健康自评是一个敏感和强有力的死亡预测指标,对患病率,身体机能,健康护理的应用和住院治疗,医生对健康状况评价等也是很重要的预测因素[3]。目前在老年人群研究中,主要关注躯体健康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仅有国外少数学者对某些社会学因素与老年人健康自评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评[4,5]。

本次调查中,随着老年人的年龄的增大,骨关节病及风湿病的的患病可能与身体机能的下降、当地季节雨热同期,气候湿润有关,该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农村老年日常生活能力中,自我照顾方面差别显著,这也说明农村的老年人口的生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下滑趋势,自身活动能力会受到很大限制,这与刘娟娟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6,7]。

在生理方面,本次调查中患病的严重程度是本次调查研究中唯一影响老年健康的主要因素,在表4中,患病严重的伴随概率为0.013,Wald统计量值为7.698,说明是否患病严重与老年健康有明显关系。美国的研究结果显示,个人生活方式对死亡的影响占40%[8,9],赋闲与老年人健康自评不好密切相关,与国内外相关报道一致[10,11]。老年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12,13],例如,身体锻炼对于促进社区老年人功能健康、预防慢性病、提升心理幸福感、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作用[14,15,16,17,18],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37%~ 79%的老年人无规律身体活动,英国仅10%活动充足,美国21.8%活动活跃[19,20]。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代谢综合征的发生[21,22],还对老年抑郁症状有积极的调节作用[23,24]。政府需要加快老年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注重对社区康复技能、心理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等知识的掌握[25,26,27]。

在心理方面,主观支持比客观现实更能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社会支持中更有意义[28]。这与国外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相类似[29]。研究[30]揭示,家庭关系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健康状况呈正相关。本次调查显示,婚姻状况是影响本地区老年健康的重要因素,从表4看出,婚姻状态相伴概率最少,为0.005,Wald统计量值最大,为8.815,说明该变量在模型中很重要,婚姻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到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从心理学来看,老年人对新知识有不断学习的渴求,老年人尤对维持健康的需求更大,同时,随着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医疗费用的增高过快,并且多数老人行动不便,亟需上门服务,提供健康教育[31,32]。一方面要使用健康保健信息技术为农村老年人做健康信息记录[33],另一方面加强心理学的健康教育宣传,强化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意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从社会学来看,不参加社会活动与我国老年人健康自评较差密切相关,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34,35]。空巢老人的抑郁发生率高于一般老人[36,37],需要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失落、孤独、恐惧、抑郁和健忘[38]提供长期护理保险计划[39]。护士需要多和老年人沟通,鼓励老年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接触社会,保持心理健康。Antonucci等[40]发现,当老年人面对严重的或慢性的躯体疾病时,社会支持还可以成为一种促使他们战胜疾病、接受治疗和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例如社会支持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41,42,43]。因此乡镇卫生系统要帮助老年人寻找亲人支持系统、友谊支持系统和宗教支持系统,减轻他们的漠视感和孤独感[44]。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老年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入户调查的方法对495名5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健康率为36.3%,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等与老年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OR=0.329),患重病(OR=0.415)是老年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基层地方政府应加强卫生保健常识的宣传,鼓励发展简单易行的村级老年常见患病医疗服务;强化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意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农村居民健康保健状况调查问卷 篇3

关键词:城镇;乡村;居民;体质健康;测试

“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已成为广大民众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体质,对人个体而言,是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城鎮人群和农村人群体质上的差异,除了受生活环境影响外,对自身体质的有意识关注度不断提高等生活方式的不同也是原因之一,诸多因素造成了二者差距。本文对我省城乡居民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通过对比找出其差异的方面。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城乡村居民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测试对象、项目及时间

1.1 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为我省城镇和乡村居民,年龄在40岁至59岁之间。

1.2 类别与样本量。

城镇和乡村居民按性别分为4类样本,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40-44、45-49、50-54、55-59),4类样本共计16个年龄组。每一年龄组抽样150人,总样本量为2 400人。

1.3 测试项目。

身休形态:身高标准体重、皮褶、腰围、臀围;

身体机能:肺活量、台阶实验(脉搏);

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

1.4 测试时间。

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

2.测试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形态统计分析。

2.1.1 身高标准体重(体重指数BMI)。

城镇居民身高标准体重均高于乡村(P<0.01)(表2-1)。整体情况城镇肥胖或超重比例较乡村大。(N表示测试人数,下同)

注:黑龙江省人群体重分析

根据BMI可对体重进行如下分类:BMI<18.5为体重过轻;BMI<20为体重偏瘦;BMI=20-25为正常体重;BMI>25为超重;BMI>27为肥胖。

2.1.2皮褶厚度比较。

城镇居民上臂皮褶厚度和腹部皮褶显著高于乡村(P<0.01)(表2-2)。

人体脂肪组织总量中约有2/3分布在皮下组织中。通过皮褶厚度可测量皮下脂肪组织,进而推测人体脂肪组织的总含量。通过(表2-2)得出城镇居民人体脂肪组织的总含量多于乡村居民。

2.1.3腰围、臀围身高比值的比较。

城镇男子腰围显著高于乡村(P<0.01),城镇女子显著低于乡村。城镇男子臀围大于乡村(P<0.05),城镇居民女子略小于乡村(表2-3)。

2.2身体机能统计分析

2.2.1肺活量/体重比较。

城镇男子显著低于乡村(P<0.05),城镇女子显著高于乡村(表2-4),得出女子肺活量的衰减城镇慢于乡村。男子肺活量的衰减城镇快于乡村。

2.2.2运动后脉搏频率比较。

根据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速度可评价心脏的调节机能。脉搏恢复越快的,说明心脏调节功能越好。以第三分钟指标最有意义。

男子和女子都是城镇显著高于乡村(P<0.01)(表2-5)说明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速度乡村快于城镇。

2.3身体素质统计分析

2.3.1坐位体前屈比较。

坐位体前屈是评价人体躯干、腰、髋等部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的指标。

城镇居民略低于乡村(表2-6)。乡村居民身体柔韧性素质好于城镇。这应该和乡村居民在田间劳作的特点有关。

2.3.2闭眼单脚立比较。

闭眼单脚立是反映人体平衡能力的指标。城镇显著高于乡村(P<0.01)(表2-7),说明平衡能力城镇居民显著强于乡村。

2.3.3选择反应时的比较。

选择反应时是评价神经、肌肉系统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指标选择反应时城镇显著短于乡村(P<0.01)(表2-8),说明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城镇显著快于乡村。这可能与乡村人体能消耗大、过于劳累、营养条件较差有关。由于劳动的特点,肌肉的相对力量较大,但比较僵硬,灵活性差。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城镇人由于营养条件好,缺少锻炼,体内脂肪严重堆积,造成肥胖或超重的比例较高。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上班族缺乏锻炼时间,同时压力过重导致的失眠、情绪低落也在影响成年人的身体健康。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不断深入、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将会面对同样的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肥胖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发生,以至于取代了营养不足和传染病等传统健康问题,成为健康不佳的最突出原因。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 年也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

从身体形态来分析,腰围身高比和臀围身高比主要是反映体型特点的指标。由于城镇居民身高比乡村居民高的特点,虽然城镇居民体内脂肪含量高于乡村,但在腰围体重比和臀围体重比中,城镇男子与乡村男子无显著差异,城镇男子只分别高出0.92mm和0.55mm,城镇女子甚至分别低于乡村女子1.26mm和0.19mm。双方的身高标准体重比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城镇居民比乡村居民身材匀称。

3.1.2城镇居民的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好于乡村。但乡村居民心肺调节功能好于城镇。从身体机能分析,城镇居民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好于乡村。但从肺活量体重比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城镇男子肺活量的衰减比乡村居民快。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速度乡村比城镇快。身体机能总体情况乡村好于城镇。这和乡村居民体力活动多,走路的距离也比城镇多有关。另外,城镇空气污染严重也是心肺机能下降的原因。缺乏体育锻炼加上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这一群体的身体机能提前衰老,也可说明部分城镇居民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

3.1.3乡村居民躯干、腰、髋等部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相对肌肉力量好于城镇。但在身体平衡能力、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等方面城镇好于乡村,说明城镇人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强于乡村人。

3.2建议。

3.2.1提高城镇、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请专家进行健康知识讲座。

3.2.2重点增加乡村居民的饮食营养,改善饮食结构。

3.2.3加强“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体育教师的培训,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学校担任体育教师,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使乡村居民从小就进行系统科学的体育锻炼。

3.2.4改善农村学校的卫生条件和学生的营养状况,结合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增长。

3.2.5指导乡村居民多进行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的运动练习。以此缓解体力劳动带来的身体疲劳。

3.2.6组织成立农村体育协会,定期进行有农村特色的体育比赛。

3.2.7大力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

3.2.8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倡导城镇居民以步代车。周末到郊外进行陡步运动。

3.2.9向社会开放各级体育场馆,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运动场所。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攻关软科学项目“我省城乡居民体质健康状况分析与提高体质问题研究”的主要部分(GC09D506)。

参考文献:

[1]肖丰,李萍,傅道华,张培志,孔祥宁,刘晓军. 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6,2.

[2]黑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黑龙江省体育局,2005.

[3]河北日报,2006.

[4]2005年黑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黑龙江省体育局,2005.

[5] 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14,35-36.

[6] WHO/NUT/NCD.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M]. Report of a WHO Consullation of Obesity.Gneva: WHO,1997:3-5.

农村居民健康保健状况调查问卷 篇4

您好!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经商而留在原籍的儿童青少年。留守儿童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调查研究,本课题组就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作出问卷调查。本调查采用匿名形式,仅用于学术研究。在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A、B、C、D)中,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并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认为留守儿童在当地是不是较普遍()A、是B、不确定C、不是

3、您认为留守儿童与其它儿童的教管相比较()

A、更难B、没有差别C、更容易

4、您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教育状况()

A、影响较大B、有影响C、影响较小D、没有影响

5、您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生活状况()

A、影响较大B、有影响C、影响较小D、没有影响

6、您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性格()

A、影响较大B、有影响C、影响较小D、没有影响

7、您认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水平()A、优秀B、良好C、中等D、差

8、您认为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A、很好B、好C、一般D、差

9、您认为留守儿童的独立生活的能力()A、很好B、好C、一般D、差

10、您认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A、很好B、好C、一般D、差

11、您认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品质()A、很好B、好C、一般D、差

12、您认为留守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A、很好B、好C、一般D、差

13、您认为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A、很好B、好C、一般D、差

14、您认为留守儿童暑假期间多和谁生活在一起()

A、父母其中一方 B、爷爷奶奶C、外公外婆D、寄养在其它人家里

15、您认为留守儿童父母回家频率()

A、常年在外 B、一年一次C、半年一次D、每月一次或几次

16、你认为留守儿童暑期生活过得怎么样?

A、很好很充实B、和其他孩子一样,没有什么特别C、很糟糕,没人管

D、不知道

17、您认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是否很好的履行了其教育职责()

A、能够很好履行B、能够履行C、不能履行D、不确定

18、您认为留守儿童现象是否应该被重视()

A、应该B、不应该C、不确定

19、据你所知,当地政府部门或教育部门是否专门建立有留守儿童的档案()

A、有B、没有C、不确定

居民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篇5

居民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编号:姓名:性别:年龄:户口地址:现住址:

1、你知道健康专家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哪几个方面吗?(多选题)ABCD

A 合理膳食B适量运动C 戒烟限酒D心理平衡E 不知道

2、你认为“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不晚”这个说法正确吗?A

A 正确B 不正确C 不知道

3、护士给老王测量血压,记录为“138/85mmHg”,请问老王的血压是:B

A 高血压B 正常血压C低血压D 不知道

4、接种疫苗是预防哪一类疾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C

A 高血压B 糖尿病C 多种传染病D 不知道

5、肺结核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

A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

B 喝了不干净的水C 吃了变质的食物D 不知道

6、“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你认为正确吗?A

A 正确B 不正确C 很难说D 不知道

7、登革热是通过哪种媒介进行传播的?D

A 老鼠B 蟑螂C 苍蝇D 蚊子

8、最近发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三聚氰胺”被发现于多批次的奶粉中。关于这种物质,你所知道的是:C

A 是一种食品添加剂B 是一种高毒性化学物质,对人类可诱发癌症

C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主要是形成结石,对婴幼儿泌尿系统有影响

9、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可起到什么作用?A

A 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B 可百分之百确保不得流感

C几年之内都可避免得流感。D不知道近来,陈姨进食后总觉得胃部闷胀,且身体逐渐消瘦,脸色苍白。她应该赶快:C

A 买保健食品补一补B 买胃药吃C 去医院就诊D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

农村居民健康保健状况调查问卷 篇6

为及时了解掌握本辖区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状况,我们于采用统一问卷对本辖区30名年龄18—60岁居民进行了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抽查测试,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结果

本次共抽查本辖区居民30人,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跨度从18—60岁。本次抽查健康知识部分共有300题,回答正确的有273题,健康知晓率为90.33%,同比去年增长率上升0.67%;健康行为部分共有210题,回答正确的有188题,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9.5%,同比去年增长率上升1.07%。

二、分析及建议

1、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健康知识知晓率,还是健康行为形成率都说明本辖区近一年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是明显的,显著的。为此,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发扬成绩、继续做好居民健康教育工作,为全市巩卫增加力量。

2、在健康知识方面,本次抽查共涉及到十个知识点。抽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对营养素、酗酒的危害、不良习惯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在去年的抽查中居民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方 面的知识是比较欠缺的,通过我们一年的宣传教育,今年在这方面的知识抽查中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食用碘盐的好处、蚊子可传播的疾病方面居民还是比较欠缺。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在下一阶段的健康教育中侧重点要有所转移,在宣传教育活动中要重点围绕这些薄弱环节来进行。

农村居民健康保健状况调查问卷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20岁以上人群。此次共调查5000人, 占辖区人口的9.8%, 其中男性2156人, 女性2844人, 男女性别比0.76。具体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1.2 方法

自2011年1月至10月,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5000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家庭责任医生团队入户建立健康档案, 将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 选用SPSS11.5专业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泉山社区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情况

(1) 居民认为自己现在的健康状况好的占23%, 一般和较差的分别占59%和18%。 (2) 认为现在的健康状况比一年前变好的有13%。没什么变化的占76%, 变差的有11%。 (3) 调查人群中有1561人认为自己患有慢性病, 约占调查人群的31%。

2.2 各年龄组慢性病患病分布情况和发病趋势

见表2和图1。

表2和图1显示, 泉山社区的居民随着年龄的增加, 患慢性病也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60岁以上年龄组, 慢性病的患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调查结果显示, 30~40岁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已达到4.7%, 这表明慢性病发病已向年轻人发展, 甚至从20岁以后就已开始发病。

2.3 泉山社区主要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前十位慢性病情况

见表3和图2。

表3和图2显示, 泉山社区主要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前十位慢病为高血压病、肥胖、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心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按系统归类, 可归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等。

3 结论

以上资料显示, 在慢性病患病分布情况上, 主要影响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前十位慢病为高血压病、肥胖、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心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在发病趋势上, 60岁以上人群为慢性病的主体, 且患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目前, 慢性病有年轻化趋势, 甚至从20岁以后就已开始发病。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 我中心优先干预的疾病是高血压病, 因为高血压病是影响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首要疾病, 同时高血压病又是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针对高血压病, 我中心制订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1) 通过加大社区宣传, 提高社区人群对高血压防治的知晓率。 (2) 落实35岁以上门诊首诊患者测血压制度, 社区医生定期为居民提供咨询和义诊, 以早期发现, 早期预防。 (3) 各类高血压患者, 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学鉴定与分级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 建立健康档案, 实施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系统化管理, 有效落实高血压规范管理与预防措施。 (4) 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包括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多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5) 对已发生高血压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 全面的治疗, 以预防病情加重或发生并发症。 (6) 对已发生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并帮助其康复。具体采用的方法为:院内由专科医生治疗并指导功能恢复。

4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区居民的疾病谱和死因构成发生了很多改变。我中心责任医生团队的工作重点也应该随着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给予调整。全面深入地搞好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改善不良生活行为, 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对于慢性患者群、老年人群、残疾人、及重症精神患者加强规范化管理, 是我中心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摘要:目的 为制定社区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策略与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我辖区5000人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家庭责任医生团队入户建立健康档案, 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结果 泉山社区的居民随着年龄的增加, 患慢性病也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60岁以上年龄组, 慢性病的患病率呈迅速上升态势。而且慢性病发病已向年轻人发展, 甚至从20岁以后就已开始发病。影响辖区居民生活质量排第一位的是高血压病。结论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 我中心优先干预的疾病是高血压病。

农村居民健康保健状况调查问卷 篇8

【关键词】农村居民;健康教育形式;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79-01

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1】,健康教育作为“一级预防”的主要手段,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健康教育的意义是重大的。社区卫生服务在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适宜本轄区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工作效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1月~7月期间55~75岁就诊的农村居民及其家属共200人,男86例,女114例,平均年龄65岁。职业均为农民,且居住在农村的居民,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文化程度:文盲92例,小学文化67例,初中文化33例,高中文化8例。

1.2 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首先向被调查人员说明目的,消除紧张情绪,让他们对已有的几种健康教育形式:个别谈话,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座谈会;文字教育形式,如标语,传单,健康处方,墙报;形象的教育形式,如戏剧,科普电影,电视;电化教育形式,如广播,收音有所了解,登记调查对象的姓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通过面谈形式询问被调查人是否知晓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的相关知识、行为状况。在获取卫生健康知识的意向上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2 结果

2.1 在获取卫生健康知识的意向方面,主动关注的为受访人数的19%,被动关注的为受访人数的24%,从未关注的为受访人数的57%。主动关注健康知识的受访者中有80%患有各类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关注的内容也仅与自身所患疾病相关。

2.2 最喜欢的健康教育形式依次为个别谈话,为52%;形象的教育形式为21%;专题讲座为 15%;广播,收音为10%;文字教育形式为2%。男性比女性更喜欢个别谈话,女性比男性更喜欢专题讲座,文字教育形式是女性中最不受欢迎的一种方式。

2.3 根据不同特征人群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28%,其中个人卫生知识知晓率为32%;相关行为形成率为21%,其中个人卫生的相关行为形成率为19%;在获取相关知识途径上前3位的是:电视广播(53%),咨询医生(22%),报纸或书籍(18%).

3 讨论

3.1 本调查显示在受访者中,文盲92例,小学文化67例,初中文化33例,高中文化8例。女性比男性文盲的人数多,相差较大。文化程度低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吸收都必须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接受健康知识的主动性。

3.2 不同程度存在语言沟通障碍,与以下原因有关:本地地方方言与普通话分属不同语系,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大。65%受访者表示听不懂普通话,多为文盲及女性居民。沟通的障碍给健康教育实施增加更大的难度。

3.3 收入水平较低,居民患病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最关心的问题是患了什么病,能否很快治愈,有什么特效药,希望立即确诊,得到最佳治疗,尽快离开医院。缺乏时间,32个受访者是留守老人,与孙辈相依为命,不仅要从事田间耕作,还要照顾第三代。从生活水平是健康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健康水平反过来也影响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2】

3.4 我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起步较晚,妇女,儿童,老年人,残障人,慢性病人等往往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关注对象,55~75岁的农村居民往往被忽视,影响对这类人群健康教育的力度。尝试在个别谈话之前,先放一个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宣传短片,然后让居民积极发言,引发问题,无论居民的理解是否正确,先把它当问题记下来,然后就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在专题讲解完成后,进行有奖竞答。

4 小结

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在理论知识提高的过程中,提高健康教育者的沟通水平,包括学会地方方言,掌握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各种有效的沟通技巧,苦练口才,让每一次健康教育都让印象深刻。健康教育是健康为主导,依靠众多学科和全社会参与的一种终生教育【3】,为了寻找到更适宜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形式,还需要在今后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与总结。

参考文献:

[1] 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社区护理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韩春蕾,胡西厚,王玖.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与生活水平差距的关系研究.中国卫生管理,2011,04

农村居民健康保健状况调查问卷 篇9

一、下面是有关您的一些基本情况(请直接在答案上打“√”或填写)

1、你的性别:A、男B、女

2、您今年多大年纪?岁(周岁)

3、您的文化程度?A、小学及以下B、初中C、高中或中专D、大专及以上

二、以下说法请根据您的判断在括号内打上“√”或“×”(共10题,每题5分)

1、()国家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为确保消防安全、初到陌生的公共场所时,要首先观察和熟悉该处的安全通道。

3、()现在都是自来水,挺干净的,直接喝生水也不会生病。

4、()保持进食量和运动量平衡才能有效保持健康体重。

5、()人类的疾病主要是自身因素引起的,与环境污染关系不大。

6、()土豆素有“植物中的肉类”美称,能有效补充人体的植物蛋白。

7、()夏季使用空调,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6℃-28℃为宜。

8、()我国1-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中排第一位的是交通事故。

9、()成年人应该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以便及时发现高血压。

10、()冰箱就是“保险箱”,食物在冰箱里可长期保存。

三、以下为单项选择题,请在您认为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中(共10题,每题5分)

1、您认为定期体检有哪些好处?()

A、及时发现疾病B、及时发现健康隐患C、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D、以上都是

2、您知道健康人群推荐每日食盐摄入量是多少克?()

A、10克B、8克C、6克D、不知道

3、您认为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有方法是:()

A、经常开窗通风B、使用空调C、喷洒空气清新剂D、不知道

4、下列哪种行为不利于睡眠?()

A、睡觉吃得过饱B、睡前喝浓茶或咖啡C、睡前看惊险电视节目D、以上都是

5、吸烟容易导致哪种疾病?()

A、流感B、肝炎C、中风D、麻疹

6、您吃早餐的习惯是怎么样的?()

A、基本上天天吃B、吃的时候和不吃的时候差不多

C、不吃的时候比吃的时候多D、基本上不吃

7、您的毛巾是否单独使用?()

A、是B、和家人一起合用,客人不用C、家人客人都一起用D、基本上不用毛巾

8、你平均多少时候做一次健康体检?()

A、1年B、2年C、3年及以上D、基本不做

9、近一个月来,您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多少?(包括午睡)()

A、5-6小时B、7-8小时C、9-10小时D、11-12小时以上

10、有人在公共场所室内吸烟,您会怎么做?()

居民健康体检状况调查分析 篇10

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健康体检现状,为落实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统一培训调查员,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4200人,仅11.64%的人近5年进行过健康体检,城市体检率为26.6%,高于农村的5.2%(p<0.01);体检率随文化程度提高逐渐增加,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最高,达60.3%;农林牧水利业生产人员体检率较低,仅为4.2%;男性体检率为13.3%,高于女性的10.5%(p<0.01)。结论 河北省城乡居民健康体检率低,不同年龄、文化、职业及性别之间健康体检率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社会进步,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等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突出[1],人们对健康的渴求以及预防保健的需求不断增长,健康体检服务已成为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为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卫生保健服务需求,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2007年按照“中国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方案”要求,对河北省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卫生保健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凡在调查时居住在调查地6个月以上、年龄18~69岁的常住居民均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11个市173个县(区)范围内根据经济、人口、地理环境等因素抽取20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2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抽取3个居委会(自然村),每个居委会(自然村)抽取35个居民户,在居民户中依出生年月日期与调查日期最接近的1人作为被调查对象。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并按中国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问卷[3]对被调查者进行逐一询问和填表。

1.3调查内容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近5年(2003-2007年),被调查者健康体检情况。

1.4统计分析全部数据用Foxpro 6.0建立数据库,统一两次录入,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2.1 样本人群基本特征共调查4200人,其中城市1260人(30.0%),农村2940人(70.0%),城市与农村比0.43:1;男性1734人(41.29%),女性2466人(58.71%),男女比0.70:1;年龄分布,18~24岁年龄组149人(3.55%),25~34岁年龄组559人(13.31%),35~44岁年龄组1301人(30.98%),45~54岁年龄组1241人(29.55%),55~64岁年龄组690人(16.43%),65~69岁年龄组260人(6.19%);文化程度分布,文盲和半文盲666人(15.86%),小学至高中文化水平2968人(70.67%),大专及以上学历161人(3.84%);职业分布,农林牧渔水利人员2475人(58.93%),生产、运输设备操作有关人员290人(6.90%),商业、服务业人员184人(4.38%),专业技术人员152人(3.62%)办事员和有关人员137人(3.26%),机关、企事业负责人66人(1.57%),其他劳动者167人(3.98%),未就业者455人(10.83%),离退休人员258人(6.14%)。

2.2不同年龄城乡居民健康体检情况 被调查城乡居民的健康体检率为11.6%,其中城市26.6%,农村5.2%,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779,p<0.01);各年龄组城市均高于农村;城乡18~岁年龄组居民体检率最高(25.5%),不同年龄组健康体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33,p<0.01),见表1。

2.3 不同文化程度城乡居民健康体检情况 被调查城乡居民健康体检率随文化程度提高逐渐增加,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最高,为60.3%;不同文化程度体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3.899,p<0.01),除文盲、半文盲组外,其余各组城市居民健康体检率均明显高于农村,见表2。

2.4不同职业城乡居民健康体检情况 被调查城乡居民不同职业健康体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925,p<0.01),其中,在校学生体检率最高,列第2~5位的分别是国家机关、组织、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人员体检率最低。除农林牧渔水利人员、其他劳动者和离退休人员,其他职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率城市均高于农村,见表3。

3讨论

维护健康最重要的是预防疾病发生,而不是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前提是及时掌握个人健康信息和相关疾病的发生规律,并进行疾病危险性评价,让被评估者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隐患,积极参与自身健康管理,采取行动改善健康;而体检正是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的最基本方式[4]。通过定期健康体检,人们可以从常规化验数据的量变中,看出身体质变的信息,从而指导修正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消灭于萌芽[5]。因此定期定点,规范合理的体格检查是必须的,中年以上人群尤其重要,而且不同年龄、性别、家庭史、职业、生活地区的人,应有所侧重、体检不同的项目,这样才能及时检出危险因素,使一些疾病得到最佳诊治机会[6]。

2007-2009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开展的《中国人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估诊断和预测系统的建立》课题,对中国城市劳动力人口亚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劳动力人口约有60%身陷亚健康危机 [7~8]。2008-07,39健康网开展的“中国个人健康体检情况调查”显示:尽管现代都市人饱受“亚健康”困扰,健康理念有了很大进步,对于健康的投入和关注也日渐增多,83.69%的调查对象认为“体检是必须的”,但真正能付诸行动的人依然很少,61.05%的调查对象没有进行个人体检的习惯,48.41%的调查对象参加的是团体体检[5]。可见,关注健康体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仅是预防疾病、关注个体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的需要,也是合理分配和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开展服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现实要求。2008年,河北省曾开展第4次公共卫生服务调查,但城乡居民健康体检情况未见公开报道。

该调查情况看,参加健康体检的城乡居民仅占11.64%,远低于浙江(64.27%)、北京(58.51%)等地的健康体检率[9~10],说明河北省城乡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较差,亟待提高;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人群,城市体检率均明显高于农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卫生保健的不公平性:卫生保健服务不公平、城乡居民健康保健服务不公平[11]。

健康体检率最低的人群主要为35~54岁年龄段,各占10.2%,分析这一年龄段人群体检率低的原因可能与其工作和生活紧张、无暇顾及自身身体健康状况或自认为正当壮年不会有什么大病不用体检等思想有关。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健康体检率逐步提高,体检率最低的文盲、半文盲仅为4.2%,体检率最高的大专或大专以上人员达到了60.3%,这与“受教育程度越高,身心健康状况越好” [8]的调查结果具有相似性,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自我保健意识越强。从职业看,体检率最低的主要是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林牧水利人员,仅为4.2%,这部分人群健康体检率低,究其原因可能与其受教育程度较低、工资收入水平偏低等因素有关。女性体检率低于男性(10.5%<13.3%),这可能与“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很多女性健康观念陈旧,对健康的认识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有病才去治’的层次;同时,由于家庭和社会工作双重压力的增加,时间就等于金钱观念的作祟,一些女性没有时间去就诊并对疾病的认识存在误区”[12]等有关。

建议:(1)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人们关注自身健康的重要体现。只有人们自觉地去关注自己的健康,才能将预防为主的理念变成现实。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

是提高居民预防保健意识、普及健康防病知识的重要手段,居民健康知识掌握越多,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就越高,其预防保健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13]。因此,健康教育不仅要从知识上,还要从行动上,给城乡居民以正确的引导,在促其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同时,提高城乡居民对健康的关注意识,做到早期预防。

(2)实施健康干预。针对城乡居民健康体检率低这一问题,结合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将1-2年一次的健康体检,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畴,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提高城乡居民参与健康体检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主动上门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诊疗服务,督促、劝导居民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提高高危人群健康体检率、早诊率。

(3)对体力劳动者和女性人群给予更多爱。体力劳动者往往是社会的最底层,其受教育程度及工资收入相对较低,而农业劳动者(含农民工)身心健康状态又往往较差[8];女性相对于男性,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亚健康表现强于男性,表现出更多的亚健康症状[8];在新医改方案中,国家明确提出要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给予这两类人群以更多的关爱,有效提高其健康体检率对于提高公共服务的公平可及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城乡居民社会支持状况调查 篇11

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市场化的推进,各种社会风险也在大量增加,这些风险在很多情况下超出了个人和家庭的抵御能力,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外部支持和帮助。这种来自外部的支持和帮助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国家和政府提供的各种制度化保障,二是市场提供的多样化的有偿服务,三是有别于国家保障和市场服务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来源于家庭支持、亲友支持、个人交往关系支持、社会互助支持、社区支持、社会组织支持等等,它对于建设有效的扶危解困的社会支持网,对于帮助个人和家庭规避社会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在社会转型期尤为突出。一方面市场转型中,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制度化组织化支持弱化,新生的制度化组织化支持体系还需要时间发育成熟;另一方面现代化转型使熟人社会变成陌生人社会,人们在熟人社会中结成的以血缘、地缘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网络可能变得非常脆弱,为了适应巨大社会变迁的新情况,需要重新构筑社会支持网。因此,了解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城乡居民获得的各种支持来源的现状,分析其发展变动的趋势,探索构筑新型社会支持网的途径,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社会支持的状况与特点

(一)组织化支持从“单位”转向“社区”

在计划经济时期,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公社等“单位组织”,是组织化支持的主要力量,也是政府社会管理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社会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随着社会流动的大量增加,发生了社会成员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变化。

根据调查结果,当询问被访者在过去一年间,曾接受过哪些组织机构的帮助时,在全部组织化支持中,由工作单位(包括自己和亲属所在单位)提供的支持只占6.3%,而社区(村委会、居委会)提供的支持占全部组织化支持的2/5强。人们从计划经济下有问题找单位,转变为市场经济中有问题找社区。工作单位已经不再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一揽子包办者,原来单位提供的生活服务和员工福利,转由社会化的组织和制度提供。从“单位办社会”向“社区服务社会”的这种转变,使社区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中最主要的组织化支持资源的提供者。

当然,不同单位工作的人员,所获得的组织化支持的来源情况也有很大差异。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改革开放后新生的从业类别,如农村家庭经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从业人员更多地从社区获得支持(社区支持所占比例基本都在40%以上)。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传统意义上正式工作“单位”中,如国有和集体企业、国有和集体事业单位等,员工仍然是得到“单位”的支持多于得到“社区”的支持。党政机关较为特殊,他们依靠社区支持的比例在各类工作部门中是最低的,但同时也不存在对单位的依赖,可能的解释是,公务员制度的实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化保障,形成了有别于过去“单位支持”和现在“社区支持”的国家保障制度的支持。

总体来看,“单位”在整个社会的组织化支持中已不再扮演主角,以社区支持为主的多样化、社会化的支持越来越发挥主导的作用。那些在非国有单位中就业的样本,他们的组织化支持主要来自社区,工作单位对他们的支持作用很少。传统“单位制”意义上的工作单位——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经过多年改革,单位在员工的组织化支持中占有份额平均在22%左右。对这些机构的从业人员来讲,“单位制”弱化的部分支持,正在由社区、地方政府、党群组织、社会团体和市场化机构分担。不过社区支持在这些员工的组织化支持中所占份额还不足20%,低于工作单位的支持作用。可以说,虽然单位制整体上逐步被削弱,但单位内部的员工,仍然保持其对单位的依赖,从单位获得工作和生活中的帮助。

(二)低收入群体获得的个体化和组织化支持最多

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家庭人均收入与组织化支持的数量呈负相关关系。家庭收入越低,获得组织化支持的数量就越高(Pearson r=-0.057**)。通过把家庭人均收入五等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组织化支持数量,结果显示收入与组织化支持呈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人均收入最低的20%人群,他们得到的组织化支持数量显著多于其他收入组。除了最低家庭人均收入组之外,其他四个收入组相互之间在组织化支持数量上差别不大。收入分组资料显示,组织化支持的对象向低收入人群倾斜。

另外,家庭人均收入分组与个体化支持数量之间也表现出负相关关系。最低收入的20%样本,得到的个体化支持数量显著多于其他四个收入组。除了最低收入组之外,其他四个收入组之间在个体化支持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这样我们看到个体化和组织化的支持资源,均偏重于最低收入的20%人群。

(三)经济类支持依然是最主要的支持类型

除了比较支持的数量,我们还比较支持类型的差异。个体得到的支持可以是多方面的,有财物上的资助,精神上的安慰,或者生活各类事务等的帮助。我们的分析中概括分为经济、精神、重要事务、一般事务等五类支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类支持依然是最主要的支持类型。根据收入五等分组,除最高收入组之外,其他各收入组在获得的经济、精神和重要事务三类主要支持类型中,经济类是最主要的支持,但各收入组获得经济类支持的多少,从最低收入组到最高收入组依次递减,表现出明显差异,最低收入组获得的经济类支持的最多。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获得精神类支持的多少,则出现总体上是从最高收入组到最低收入组依次递减的趋势。这反映社会支持,面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满足的是不同的需求层次。

(四)城乡居民支持网存在明显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在城乡居民之间,无论是在个体支持方面还是在组织支持方面,支持网的特点都有明显差异。在差异中我们既看到回归传统的成分,家庭亲属关系的密切交往、相互扶持;也看到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个体支持网的规模缩小,能够提供支持的亲属范围也在缩小,非亲属支持比例增加的趋势。

在个体支持网方面,生活在熟人社会中的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拥有更大的个人支持网,并更多地依赖亲属关系。不过二者的个体支持网都是主要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的比例分别为77.8%和72.6%。另外,农村居民个体支持网中的亲属关系是扩展型的,支持来自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配偶的父母、媳婿等各种亲属关系,因为农村的血缘、姻缘、地缘关系往往固定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村民可以维系的亲属交往关系更加广泛。而城镇居民个体支持网中的亲属关系,则集中在核心家庭内部(如配偶关系、亲子关系)。而且,比较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越是城市化较高的地区,居民的个体支持网络就越是集中在核心小家庭内部。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往往伴随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核心化的小家庭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渐独立于扩展的亲属关系,亲属的支持也慢慢退入小家庭内部,这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组织支持网方面,生活在原来计划经济中心的城市居民更多依靠单位和党群组织,组织支持的社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首先看一下城乡组织支持网的相似之处,一个是支持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再一个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首要的组织支持都是来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分别占城、乡组织化支持资源的41.7%和43.3%,排在第二位的也都是地方政府部门,分别占城、乡组织化支持资源的22.4%和30.4%。但除了这些共同点之外,城乡之间组织支持的差异表现在,城市居民较之农村居民更多地依赖党群组织和工作单位,而农村居民较之城镇居民则更多地依赖市场化机构和社会团体等。

与城市相比,农村缺少工作单位这条组织化支持的渠道,党群组织也不如城市那样发达。数据显示工作单位和党群组织在乡村的组织化支持中,仅占1.8%和6.7%;而城市中工作单位和党群组织的作用远高于乡村,分别提供10.2%和15.0%的组织化支持。乡村在支持来源的市场化上,以银行(信用社)为主的市场化机构,提供了8.5%的组织化支持,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在乡村,以专业协会、行会为主的民间社会团体,提供社会化支持的比例也略高于城市。可以说市场化转型中,原有计划经济较薄弱的乡村先行一步,组织支持来源的社会化、市场化水平均高于城市;城市居民在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不得不寻求原有单位和党群组织的支持。

在城乡支持网络的比较,显示出从传统到现代,从计划到市场,这两种社会变迁过程,作用于转型中人们生活的细微之处。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人们并没有丢掉其来源的亲属关系,虽然远亲属之间的交往不可避免的减少了,但还维系着近亲属之间的支持互助;虽然现代城市生活让人们有更多的亲属之外的交往机会,但能够提供支持的人却仍然集中在家庭亲属关系中。市场转型中,新生的社会化、市场化支持不会在一朝一夕间长成,对普通居民来说,需要学习并适应新旧体制的转轨中,建构支持网络、规避风险之路。

二、社会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支持的覆盖面还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结果,在过去一年间接受过组织化支持的居民只占样本的6.2%,而且其中绝大部分(92.5%)仅得到1个组织的帮助,极少有被访者能得到多个组织的支持,“单位”保障的功能逐渐弱化,“单位”在各类组织化支持中所占比例不足7%,而且相当一部分人未能加入正式保障程度。另外,组织化支持多数集中在粮食直补、困难补助、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一类的经济支持,经济支持以外的其他支持较少。此次调查中不包括7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考虑这一部分群体的对生活照料的需求,那么包括生活服务在内的支持的缺口就更显著。

(二)组织化支持依然主要依靠地方政府

随着单位制的弱化,居民以往从工作单位可以得到的支持,转为向社会组织和市场机构寻求。但目前社会化、市场化的机构还有待培育,调查数据显示,社会团体和慈善组织仅占全部组织化支持的5%,市场化的机构也只占6.3%。虽然2008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的数字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社会组织有了长足发展,其中民办非企业和基金会的数量增长很快。但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还极有限。组织化支持需要的资源,依然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配置,这使得城乡居民在获得组织化支持方面,对地方政府抱有过高的期待。

(三)社会支持网过多地依赖私人关系

根据调查结果,过去一年接受过其他个体较大帮助的被访者占样本总量的38.5%,远远超过组织化支持的覆盖面,转型期的人们更多依靠私人关系获得支持。在得到过个体化支持的被访者中间,仅得1个人支持的有占40.2%,得到过2个人及以上个体支持的被访者接近60%。调查发现,个人支持网是由亲属主导的、频繁联系的人组成的小规模的紧密网络,其中绝大多数(93%的支持者)是被访者最为熟悉的人。但维系一个熟人的关系网络,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调查显示,家庭用于人情往来的消费与个体化支持的数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被访者获得个体化支持的数量越多,则家庭用于人情往来的消费也较高(Pearson r=0.038**)。人情支出大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中的负担,特别是在农村,人情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甚高。我们进一步分析人情支出费用与“人情支出大”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人们用于人情的开销占家庭总支出比例越大,造成人情支出的压力也越大(Pearson r=0.265**)。

以城乡居民的个体化支持为例,略作说明。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维系的个体支持网规模大,人情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高,进而导致“人情支出大”的压力水平比城市高。本来个体支持网具备灵活性高、成本低的特征,能够发挥贴近需求、支持及时的积极作用。然而对个体支持网的过度依赖,反而造成了社会支持的家庭成本过高。

(四)低收入家庭仍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

社会支持网的薄弱,使低收入家庭获得的社会支持依然不足,而且家庭的制度化保障水平也较低。按照收入五等份分组,最低收入组感受到“收入低、生活困难”的压力远高于其他四个组。同样涉及“住房条件差,建/买不起房”、“医疗支出大”、“无业、失业或工作不稳定”、“赡养老人负担过重”、“家庭成员有矛盾,烦心得很”这五类压力,也都是最低收入组的压力感最重。不仅如此,最低收入组还比高、中收入的前三组感受到更大的“人情支出负担”。

相比其他四个收入组,最低收入组具有以下特征:平均年龄在五个收入分组中是最高的,大多是已婚在职人员,教育程度是五组中最低的(90%初中以下,60%小学以下),大多是农业劳动者(81%)和产业工人(6.6%),工作单位偏向非正规的就业部门(85%农村家庭经营,12%私营、个体、三资),多领取各类补贴(65%),来自高负债家庭(57%)。这一收入组内的居民,最多享有的社会保障类型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他各类保障都不超过5%。

三、建设社会支持网的相关建议

(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

目前基层社区组织在正式支持资源的配置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目前社区自治组织处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被动工作状态,还没有形成社区工作所需要的庞大的“专业化”组织队伍,而且全国村(居)民委员会的数量,以及村(居)委会的成员人数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社区建设应以社会化服务网络中心为载体,依托社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从简单的发放救助的“助人”工作,发展到整合支持资源,帮助居民构筑社会支持网络的“助人自助”工作。单纯依靠社区现有资源,要承担从单位剥离和政府转移的社会服务职能,资金不足和专业人员短缺是普遍的问题。这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加大政府投入,动员社区内外的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群体等各项资源,发展社区服务网络,使社区从福利资源的“中转站”变为整合资源服务居民的“中心”。

(二)积极推进社会工作,培育社会服务专业化组织

社会工作是创新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种重要载体和实施手段,在社会管理领域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这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社会管理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社会工作在扶贫济困、帮弱助难、提供各种社会支持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一支庞大的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育社会工作专业化组织,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拓展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培训机构与基层社区合作的多种途径,充分利用现有社区服务设施和资源,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支持网。要在税收、专业技术资格认定、教育培训和就业等方面,给予发展社会工作大力支持。

(三)继续发挥工作单位的支持作用

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工作单位在组织化支持上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需要看到,单位支持在目前的转型过渡时期,依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工作单位提供的支持,相比地方政府等的其他支持,同时涵盖经济、精神、重大事务等多项支持的比例最高。原因是单位接触员工的工作生活各方面信息的机会多,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员工个体遇到的困难和需要的帮助。而社会团体、政府部门对个别居民的了解难以深入,提供的支持往往是单一类型的。目前来看,新生的制度化组织化保障体系还未成熟,贴近居民生活的社区服务网络还需进一步建设。所以说,在社会转型时期,依然要注重发挥工作单位的社会支持作用。

(四)建设广泛覆盖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

虽然社会支持对个体来讲是不可缺少的“减压阀”和“缓冲器”,但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讲,规避生活风险更重要的是依赖制度化的保障和服务体系。只有建立健全广泛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和完善医疗卫生、就业、养老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才能建成比较完备的社会安全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和生活会支持体系,这是社会安全网三个重要支柱,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提高整个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保障团结互助、互信繁荣的和谐社会生活。

农村居民健康保健状况调查问卷 篇12

1 研究方法与设计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表的方式收集数据及资料, 并以双录入核对的形式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 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等在内的多种研究方法, 使本课题研究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1.2 调查工具:

郑州市社区居民健康现状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 并在有关专家指导下设计制定, 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知识及卫生保健情况;与健康环境相关的因素;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社会适应力;既往病史;现症状;家族史等方面, 另外还包括健康状况自我测试。其中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借鉴并应用美国Breslow氏等建立的人群机体健康标准;城市居民健康调查评价标准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 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制定;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调查及评价标准采用第一军医大学的SRHMS自我健康测量表。

1.3 调查对象:

为保证所选样本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本研究采用多基金项目:郑州市社区居民亚健康评价与干预研究项目 (131PRKXF451) 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在郑州市内6个市辖区 (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惠济区、管城区、上街区) 范围内, 每个社区随机抽取4个街道办事处, 共24个街道办事处, 每个街道随机抽取3个社区居委会, 共72个社区, 每个社区大约抽取40户本地户籍家庭, 共2743户。选取18周岁以上户籍人群5125人, 男性2512人, 女性2613人。经过整理, 剔除不合格问卷, 共得有效问卷5057份, 有效回收率为98.7%。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总体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以城市居民健康调查评价标准为依据, 结合临床检查及调查人员现场对身高、体质量、血压测量等综合结果, 将被调查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划分为健四个健康等级, 分别为健康、亚健康、疾病和残障。分析结果显示:在5057名调查对象中, 健康人数为1118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22.1%;亚健康人数为1573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31.1%;身体无残障, 但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经区及以上医院诊断的慢性疾病的人数为2184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43.2%, 其中患病率最高的五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 (占34.2%) 、高血脂 (占11.7%) 、脂肪肝 (占4.4%) 、冠心病 (占3.7%) 、糖尿病 (占3.1%) ;经区以上医院诊断为残疾者有182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3.6%。2.2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分析:亚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多种, 但是大致可以分为非行为因素和行为因素, 前者指人口自然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情况等;后者指行为及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身体锻炼、心理及社会适应状况等。为了便于对亚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本研究去除慢性病和残障混杂因素, 选择身体健康状况处于健康和亚健康人群进行分析, 共计2691人。

2.2.1 非行为因素对亚健康状况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 郑州市社区居民亚健康各有关非行为性因素分布情况见表1。在性别方面, 男性亚健康发生率为52.8%, 女性亚健康发生率为62.9%, 女性高于男性;在年龄方面, 60岁以上年龄段亚健康发生率最高, 为84.6%, 其次为50~59岁年龄段, 亚健康发生率为69.3%, 40~49岁年龄段次之, 亚健康发生率为58.3%, 18~29岁年龄段亚健康发生率为52.9%, 30~39岁年龄段亚健康发生率最低, 为50.1%, 亚健康者所占比例有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在婚姻状况方面, 未婚者亚健康发生率最低, 为46.9%, 其次为已婚者, 亚健康发病率为63.7%, 离异、丧偶或其他亚健康发生率最高, 为68.7%;在文化程度方面, 本研究将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定义为低文化程度, 中职或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定义为高文化程度, 其中低文化人群亚健康发生率为64.4%, 高文化人群亚健康发生率为55.5%, 低文化人群高于高文化人群;在职业状况方面, 有职业者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为50.7%, 无职业者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为70.1%, 低于有职业者人群。这些因素的不同层次之间进行比较, 经卡方检验, 均为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 非行为因素与亚健康状况分布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 郑州市社区居民亚健康各有关行为性因素分布情况见表2。在饮食习惯方面, 经常摄入咸食、甜食、高脂肪食物、熏烤食品的人群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2.1%、61.7%、63.1%和65.3%, 分别高于不经常摄入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52.3%、52.1%、53.9%、53.1%。经常摄入蔬菜水果、豆制品、蛋类、奶类的人群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52.9%、53.3%、48.7%和54.4%, 分别低于不经常摄入人群的69.4%、66.9%、73.5%、62.9%;在吸烟、饮酒方面, 吸烟、饮酒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5.2%和64.3%, 分别高于不吸烟、不饮酒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54.5%和55.7%;在身体锻炼方面, 每周锻炼次数为3 d以上的人群亚健康发生率为47.9%, 明显低于锻炼次数为3 d以下的人群亚健康发生率61.6%;在心里和社会适应状况方面, 良好者人群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45.1%和53.8%, 一般者人群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2.8%和57.9%, 不良者人群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77.9%和66.3%, 很差者人群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88.1%和73.8%, 心里和社会适应状况越好, 亚健康发生率越低。对以上因素的不同层次之间进行比较, 经卡方检验, 均为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亚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2691名健康及亚健康被调查者为对象, 以是否是亚健康为因变量, 以性别、年龄、职业、生活方式、工作时间、睡眠、心理、社会适应等可能影响亚健康的因素进行筛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期发现影响亚健康的主要因素。赋值见表3, 结果见表4。

通过表4可以看出, 在非行为因素方面, 性别为影响亚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 结果显示女性是亚健康状况的高危人群, OR值为1.742;职业状况和文化程度也与身体亚健康状况有关联性, 无业或低文化程度的人群比在职或高文化程度的人群更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 OR值分别为1.082和1.119。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亚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从饮食习惯上来看, 多食咸食、甜食、高脂肪食品、熏烤食品与亚健康状况有关联, OR值分别为1.201、1.281、1.213、1.504;常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禽蛋和奶制品是健康的保护因素, OR值分别为0.892、0.695、0.879、0.881。从生活方式看, 体育锻炼和适当睡眠对身体健康有重大影响, 是身体亚健康的保护因素, OR值分别为0.865和0.714;吸烟和喝酒与亚健康状况有关联, OR值分别为1.014和1.112。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不良是身体亚健康的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1.735和1.315。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中发现女性处于亚健康状况的危险性是男性的1.57倍, 提示女性是亚健康状况的高危人群, 应当倡导全社会给予女性更多的关爱;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被调查者, 亚健康者比例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60岁以上人群亚健康者所占比例达到84.6%, 重视老年人的健康不仅有利于老年人自身, 也有利于家庭和社会[5];高文化程度者身体处于亚健康状况的比例要高与低文化程度者, 低文化程度者处于亚健康状况的危险性是高文化程度者的1.2倍, 这可能与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有能力从多种渠道获取健康知识、理性思维能力较高、能坚持采用健康行为有关;无职业者比有职业的人更容易处于亚健康, 一定的工作时间是一种良性刺激, 努力工作并获得回报, 会增加人们的成就感, 心情愉悦, 并且适当的压力可以调动机体各项系统的生理反应, 从而有助于减少和防止亚健康发生及发展;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会使已婚者劳神费心, 身体功能下滑, 比未婚者更容易处于亚健康, 而离异或丧偶患者因生活不如意, 心情抑郁, 心理负担重, 长期缺少人陪伴, 在三者中亚健康比例最高, 达68.7%, 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吸烟和饮酒人群处于亚健康状况的比例要高于不吸烟、不饮酒人群, 在亚健康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也证实, 吸烟、饮酒是亚健康的危险因素[6];饮食习惯是亚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 8项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多食咸食、甜食、高脂肪食品、熏烤食品与亚健康状况有关联, 常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禽蛋和奶制品是健康的保护因素[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 其身体状况处于健康水平者的比例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 并且处于亚健康状况者的比例要低于不锻炼者, 政府应加大投入在各个社区安装公用健身器械, 倡导全民健身,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所显示, 充足的睡眠时间是身体健康的保护性因素, 良好的睡眠是获得高度劳动效率的保证, 也是维持体力和健康的基础[8];调查分析表明, 亚健康者所占比例随着心理和社会适应健康状况的下降而明显增加, 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不良是身体亚健康的危险因素, 调整好心理健康、加强社会适应能力是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关键[9]。

通过本此研究, 为有关部门针对不同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宣传和预防教育措施,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减少亚健康的发生, 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目的 调查郑州市社区居民亚健康分布状况, 明确郑州市社区居民亚健康的影响因素, 分析各种因素与亚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针对调查目的 设计调查问卷, 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 在郑州市内6个市辖区的72个社区内随机抽取5125人进行调查, 将调查数据以双录入核对的形式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 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 显示, 健康人数占22.1%, 亚健康人数占31.1%;疾病人数占43.2%, 残障人数占3.6%;影响亚健康状况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状况等非行为因素以及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等行为因素。结论 影响郑州市社区居民亚健康状况的因素复杂, 但主要因素还是不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 同时本研究为制定预防和宣教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社区居民,亚健康,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闫剑勇, 丁国允, 雷达.亚健康状态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5, 28 (3) :171-173.

[2]王育学.亚健康问题纵横谈[J].解放军健康, 2005 (1) :6-9.

[3]王学良, 霍云华, 李俊, 等.亚健康状态中医证侯调查表的评价[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7 (2) :160-163.

[4]蔡旭玲, 张冠群, 苏宁, 等.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8 (5) :35-36.

[5]何裕民.从亚健康走向健康[J].大众医学杂志, 2003, 6 (4) :4-8.

[6]杨菊贤.改变生活和行为方式[J].上海预防医学, 2003, 15 (8) :14-15.

[7]孙耀武, 王丽敏.城市老年人群开展营养教育的干预性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 2001, 17 (6) :370-372.

[8]贺顺喜.亚健康状况人群防病预警管理对策初探[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3, 21 (2) :127.

上一篇:妈祖文化调研下一篇:中央银行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