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上的讲话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上的讲话(通用8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客观评价2011年工作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县新农合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初步实现了”农民群众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各级政府得民心”的”三赢”效果,促进了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农民参合率稳步提升。我县新农合保障体系覆盖了全部农业人口。

2008年,全县农民参合率达%;2009年,全县参合农民参合率达%,参合率比2008年提高了个百分点;2010年,全县参合农民参合率达%,参合率比2009年提高了个百分点;2011年,全县参合农民参合率达96%,参合率比2010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二)受益面进一步扩大。2011年,全县共有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1-10月,全县共有万人次因病获得新农合补偿,其中住院补偿费用万元,门诊补偿费用万元,受益率达到%。实践证明,这项制度的推行,实实在在地为农民群众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有效缓解了过去农村”一人大病一家病,一次大病一生穷”的问题,是一项真正为农民群众谋利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二)新农合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在组织机构建设上,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县、乡、村三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领导体系和

监督体系。二是在资金安全运行上,坚持”以收定支、管用分离、专款专用、略有节余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合作医疗基金安全管理制度,做到了资金收支两条线封闭运行。三是在卫生服务监管上,县农合办定期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专项督查和随即抽查,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协议和考核制度,促使定点医疗机构遵循用药规定,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形成了卫生部门主管与多部门监督、群众反映与主动调查、现场补偿与定期公示相结合的服务监管机制。

同志们,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县新农合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乡镇农合办设置不合理,存在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问题,缺乏有效监督。二是新农合宣传还有盲区和误区,还存在夸大新农合保障作用的现象,部分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期望值过高。三是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计算机、护理等方面的人才短缺,卫生服务水平不高,不能较好地适应新农合工作的需要。四是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滞后。县农合办工作人员缺乏,办公条件较差,乡镇农合办队伍素质不高,人员配置严重不合理,兼职现象普遍,严重制约了我县新农合工作进一步开展。

二、明晰政策,全面完成2012年参合任务

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省市工作要求,已制定了《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工作方案》,明确了2012年参合工作目标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全面把握新农合工作实质,特别要准备把握新农合政策的三个变化:一是新农合统筹补偿由单一的门诊、住院统筹补偿发展到了”住院统筹补偿+门诊统筹补偿+特殊病种大额门诊统筹补偿+定额补偿”等多渠道补偿模式。二是门诊、住院报销标准和报销范围有所调整。从今年9月开始,各级定点医疗机

构均上调补偿比例10%左右,全年个人累计补偿封顶线为6万元。新增了8种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特殊病种大额门诊不设起付线,均按60%比例报销,持有《特病证》的白血病、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先天性心脏病补偿比例上浮5%;0-14周岁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在指定医疗机构就诊,补偿不设起付线,按医疗总费用的70%进行补偿。**市内五区市县医疗机构实行互认制度。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在当地医疗机构住院治疗都可以按规定回参合地报销。针对以上变化,各单位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不断巩固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取得的成果。2012年参合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宣传,增强农民参合主动性。宣传发动工作是打消农民参合顾虑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新农合参合工作任务的首要前提。所以,在宣传上一定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注重内容的针对性。

各乡镇、各部门要针对农民参加新农合思想上的顾虑和认识上的误区,重点宣传新农合制度的目的、意义和优惠政策,消除疑虑,打消困惑,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二是注重形式的灵活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大造声势,扩大效果,真正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注重宣传的准确性。要把新农合政策原原本本的交给群众,不拔高,不隐瞒,特别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如报销方法、报销比例等政策,要特别准确地解释给群众,切实增强他们参加新农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抓落实,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根据新农合参合工作要求,2012年的参合工作从现在起,到12月30日全面完成,参合农民个人缴费50元。会后,各乡镇、各部门要赓即进入工作状态,对2012参合费用收缴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部署,严格执行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工作制度,迅速抽调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干部,深入到村到户,本着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原则,集中时间、强化措施,认真细致地做好资金筹集工作,确保2012年全县参合率达到96%以上。

(三)抓协调,统筹推进参合工作。新农合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参与。一是县卫生局、县农合办要加强对新农合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认真做好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二是县财政局要做好参合资金的及时上解和汇缴入户工作,严格基金财务管理,加强票据管理。三是各乡镇要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新农合基金收费票据,完善票据领、发、收相关手续,保证票据使用安全性、完整性,确保资金安全。四是县民政局要组织乡镇民政所做好农村五保、农村低保、农村7-10级优抚对象等特殊人员的审定工作,配合县财政

局将参合资金按规定及时拨转至县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五是县广电局要积极配合县农合办深入宣传新农合重大意义和有关政策,及时报道参合工作进展情况,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六是县监察局、审计局要对新农合参合款缴存情况进行监督,严禁任何单位、个人趁机搭车收费、截留参合筹资款。其它相关部门也要根据自身自责,主动配合,确保2012年新农合参保工作有序推进。

三、强化管理,切实增强工作实效

新农合工作是一项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面临的情况也很复杂,因此,我们务必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推动我县新农合工作再上台阶。

(1)加强管理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工作队伍建设。要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充实县乡农合办工作人员,切实解决经办人员短缺”瓶颈”。同时,为更好适应新农合工作的需要,要积极

组织各类专题业务培训,着力提高全县新农合工作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秉承方便参合农民、简化结算流程、加强网络监管、提高管理水平的理念,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完善门诊住院、药品采购调拨、财务集中核算、新农合报销、社区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等系统管理软件,搭建起由县农合办统一进行业务和技术指导,由县、乡、村分级负责,权责明确,分级操作、管理和维护的县、乡、村三级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为新农合的长远发展和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县卫生部门和新农合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病不出县”,让农民就近享受到较好的和适宜的卫生服务。要切实抓好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认证和人员管理,不断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标准,促使各项工作逐步转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各定点医疗机构要端正指导思想,主动作为,正确处理好单位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不断加大内部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整体服务功能;要及时公布新农合用药目录和收费标准,让利于参合农民。

(三)加强基金运行管理。新农合参合人数多,定点医疗机构点多面广,管理经办机构力量薄弱,随着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必须下大力气实现有效监管,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坚决杜绝挪用、套取基金现象发生。要严格按照”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管理原则,专户管理,封闭运行。认真执行”事前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的”三公开”制度,()严格落实报销公示制,保证参保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防止出现基金滥用、冒领顶替等现象。尤其是针对在外务工人员的新农合费用报销工作,要研究既能维护群众利益、又能保证新农合资金不受侵害 的办法,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和合理使用,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2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绩效分析,管理体制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下发并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3+1”社会医保模式不断成熟,即: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医疗救助,目前已覆盖全国95%左右的人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农合的推广。多年来,围绕着新农合管理体制建设问题的讨论,不断成为理论界、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受城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影响,问题更加凸显,未来也势必影响到中西部地区,因此,新农合是一个超出卫生和地区范畴并涉及政府职能调整的全局性课题,要不要改、如何改、改什么、怎么改以及预期如何,都是一个未知数。为此,苏州市卫生局于2010年8—12月邀请“两校一会”,即: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和苏州市基层卫生协会进行了联合调研,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基本概况

苏州市位于江苏东南部,面积8 488 km2,辖5个市7个区,60个镇、33个街道、1 097个行政村和832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 046.6万人,户籍人口638万人,社会救济对象7.71万人,其中最低生活保障人口7.08万人。2010年苏州市GDP为9 22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职工年平均工资4.56万元,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92万元,医疗保健支出918.60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5.14%;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47万元,医疗保健支出518.60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4.99%。城镇职工医保391.19万人,缴费比例为职工年均工资的11.00%(即:9+2模式)。参加新农合(指县及县以下居民,下同)269.87万人,年人均缴费466.00元,其中:个人缴费比例占25.76%。社会医疗保险总人数610.0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03.61%(含部分非户籍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医疗救助覆盖率为100.00%[1,2]。

历史上苏州市是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办得较早、较好的极少数地区之一,自1955年常熟县开始创办农村合作医疗至今已有56年的历史[3],从未中断。在吴县(现吴中区、相城区)、昆山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和吴江市政府以及卫生、农办、财政和民政等部门的长期共同努力下,为制度创新与发展,也为我国早期城镇职工医保试点、新农合的建立、医疗救助、农民刷卡看病、网络化管理、按病种结算以及政府资源共享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受到当地居民的好评[4]。2002年,昆山市玉山镇在全市率先试行“农民刷卡看病”,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就医。2004年,吴县为做到医保资源共享,在国内率先将农村合作医疗从卫生主管划转为社保主管[3],借用职工医保平台,向行政村及新建社区延伸,实现了基层医保网络化全覆盖。由此,苏州市新农合便出现了新的管理模式,即:由传统单一的“I型”,演变为“人字型”模式,上面仍由市卫生局主管,对应国家和省的政策要求,而县(市、区)2010年年底前分为2种模式,一种是卫生管理模式(卫生模式),如:常熟市、张家港市和吴江市等;另一种是社保管理模式(社保模式),如:昆山市、太仓市、吴中区和工业园区等。在涉及政策法规、方案制订、统计结报和信息传递等方面仍全市统一,而具体操作则由各县(市、区)自主运作,自我管理。

2 新农合绩效分析

2.1 管理绩效

管理绩效是反映体制机制和效能的重要指标,特别是监管机制对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至关重要,为此,选择了平台构建和管理模式2项比较指标。

2.1.1 管理平台:

指县(市、区)级(不含镇、街道级),其管理与运作除受省、市卫生部门业务指导外,主要靠各县(市、区)新农合办公室自主运作和管理。

由表1可见,县级管理平台完善,其中:吴江市、相城区2个社保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管理人员共54名,平均每个县级机构6人,人均负责5万名参保对象,其中社保平台人均负责3.49万人,卫生平台人均负责6.62万人,卫生是社保的1.9倍。人员构成方面,2种平台共有卫技人员18名,占总人数的33.33%;社保平台7人,占总人数25.00%;卫生平台11人,占总人数42.30%,卫技人员配备后者是前者1.57倍。农民刷卡看病最早源于2002年昆山市卫生局在玉山镇的试点,后来逐步推广到全市,该网目前除张家港市、常熟市与卫生系统组成卫生局域网外,其他都与社保部门构成医保局域网。2种平台对医疗机构监管力度各不相同,卫生平台像一台CT机,对医院可实施“全方位扫描”;而医保平台就如听诊器,“隔肤听音”,看不到医院的核心与要害。

2.1.2 管理模式:

社保模式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医保覆盖率,以突出费用收支平衡为出发点,以基金管理为核心。而卫生模式则围绕人的健康为目标,采取“未病先防→小病早治→就近就医→基本医疗(合理检查、用药和治疗)→改革结算方式(按病种结算、费用总量承包)→实现人人健康等多途径和措施,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目标可期。

2.2 保障绩效

2.2.1 参保率:

由于历史和财政支持等原因,参保率及困难人群医疗救助率多年来始终保持近100.00%的水平,因此,该指标没有可比性。

2.2.2 保障水平:

全市住院补偿比按县(市、区)及县以上和乡镇(街道)级医疗机构2个层面比较,社保模式比卫生模式分别高出3.53和4.05个百分点;而2个模式各自在县、乡(街道)层面比较,社保模式和卫生模式都重视乡镇(街道)级的住院补偿,分别比县(市、区)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高8.8和8.3个百分点。大病补偿+医疗救助的封顶线远高于国家标准,尤其是社保模式。2010年卫生模式最大实际补偿+救助案例是为常熟市一位冠心病病人,获得18.00万元的实际补偿费用,而社保模式是昆山市周庄镇一位骨髓移植患者,住院总费用高达99.00万元(2011年上半年又发生近50.00万元医药费),实际获得补偿+救助金额56.00万元,见表2。

2.3 控费绩效

2.3.1 费用增长:

2010年全市参合人员年人均医药总费用为1 027.29元,其中:社保模式和卫生模式人均分别为1 147.31元、959.20元,前者比后者高19.61%。与2009年相比,人均分别增加269.28元、132.52元,社保模式比卫生模式高出一倍多。2010年社保模式、卫生模式人均基金筹集标准分别为535.15元(不包含医疗救助费用)、426.38元,前者比后者高25.51%,但二者环比增长了2.48%、30.62%,前者比后者低28.14个百分点,见表3。

2.3.2 费用分布:

新农合补偿资金的流向与分布总体呈现“倒三角”型,县及县以上医院补偿12.77亿元,占补偿总额的2/3,其中住院占92.58%,门诊占7.42%。基层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仅补偿4.06亿元,小于补偿总额的1/3。在县及县以上医院门诊补偿方面,社保模式和卫生模式分别占补偿总额的12.98%和2.82%,可见,卫生模式门诊病人控制得较好,补偿比例较低。

2.3.3 基金盈亏:

2010年基金结余7 336.50万元,结余率为5.75%,动用风险金475.00万元。社保模式和卫生模式账面合计都没出现透支现象。但要说明的是,社保模式除太仓市账面注明动用风险基金475.00万元外,其他地区已将风险隐形转移至与职工医保共建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中去,规定3万~5万元以上的医药费从医疗救助中解决,如昆山市一位骨髓移植病人接受大病医疗救助高达近40.00万元,这些费用在新农合报表上没有反映出来。

2.4 服务绩效

2.4.1 门诊服务:

全市2010年门诊量比2009年增加了56.24万人次,环比增长了4.71%。卫生模式增加了91.32万人次,增长了12.96%,社保模式下降了35.08万人次,降幅为-7.17%。其中在乡镇(街道)以下门诊人次环比增长了3.36%,比全市平均门诊数下降了-1.06个百分点,说明增长主要集中在县及县以上医院。乡镇以下门诊社保模式环比下降-2.92%,卫生模式环比增长了6.82%,见表4。

2.4.2 住院服务:

全市2010年住院较2009年增加了1.19万人次,环比增长了10.71%,社保模式、卫生模式分别增长了0.04万人次、3.00万人次,环比分别增长了0.41%、16.09%。卫生模式比社保模式高15.68个百分点。在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了0.62万人次,环比增长了5.35%,其中社保模式下降了-0.63万人次,环比下降了-17.12%,卫生模式增长了1.25万人次,环比增长了15.96%。住院人次增长最快的是卫生模式,尤其是乡镇(街道)以下;社保模式增长不明显,在乡镇(街道)以下降幅高达-17.12%,可能与部分参合人员的门诊、住院工作量计入城镇居民医保有关。

2.4.3 便民服务:

农民刷卡看病源于2002年昆山市卫生局在玉山镇的试点[4],后来在全市逐步普及,为参合居民提供了透明、公正和便捷的就医和结报平台;在医疗服务方面,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要求,建立健全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依据功能定位,实施分级服务,基层危重病人都能及时上转;新农合管理机构根据医保定点标准给予确认,为病人提供了就近就医和就保条件;所有资料网上公示,信息公开透明,满足了参保居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对困难群体实施卫生、医保双扶贫、提供上门服务和重大节日政府领导亲自上门走访慰问等,见表5。

2.5 卫生服务评价

2.5.1 居民评价:

根据平时考核记录及现场调查,2种模式无明显差异,不满意比例社保模式在1.77%~6.00%之间,卫生模式在0.74%~4.50%之间;现场对参保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卫生模式优势明显,最大相差30个百分点。对2种模式满意度最高的项目内容是新农合管理和经办机构人员的服务态度、费用结报和办事效率等,最不满意的是收费价格、医院服务和结报范围等。

2.5.2 政府评价:

2003年昆山市农民刷卡看病工程在全国成为重要新闻;2004年获得苏州市政府组织的市民评选最佳实事工程奖;2005年实施的住院按病种结算相关内容,被国家新医改《意见》所采纳;2007年被省卫生厅推荐参加全国卫生系统文艺汇演,与新疆自治区并列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文艺汇演一等奖;吴江市医疗救助工作在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获得国家卫生部陈竺部长的好评,认定为全国最早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地区;近期,常熟市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衔接的试点地区。

3 问题与建议

3.1 加强新农合管理平台的建设

新农合采取以县(市、区)为统筹单位的做法,是由当前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所决定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既有利于新农合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同时又将统筹层面由原来的乡镇(街道)级再提升到一个新台阶,但需要强化和扩大县(市、区)级管理平台建设的问题很多。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发现在平台建设上存在“两少一低”现象。即:首先在人员数量上,卫生模式比社保模式少,目前的总数比是26∶28,而按人均负责的参保对象人数比,前者是后者的1.5倍多;其次是在人员结构上,社保模式卫技专业人员太少,需要进一步加强,不能“以聘代编、以卫代医”,应设置相应的岗位,配备一定数量并具有中高级卫技职称的专业人员,在知识结构上,实行管理、医疗、保险、财会和信息等专业相结合;第三是管理水平低,无论是管理、医疗、保险、会计、信息和研究等各方面力量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议对这支队伍定岗定位,实行目标管理、分类培训、专业考核和持证上岗的管理办法。

3.2 统一医保的指导思想与路径

目前,2种模式对新农合指导思想、理念及路径各不相同。社保模式以全民医保为己任,对覆盖面、基金安全和费用精算较为重视,侧重于运作,希望通过保险大数法则提高筹资标准、强化费用精算来保证基金安全;卫生模式以居民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采取“防、降、医、保”等措施,如:采取健教、疾控、管理、需求引导、基本服务和改革结算方式等措施,确保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人健康。需要特别强调和统一的是:第一,关于医药费用组成,它是由价格(物耗、劳务)×数量(含服务质量、技术含量)组合而成。社保、物价等部门实施单一“项目价格”模式,而对医疗方案、技术路径、药品材料、服务质量和技术含量的选择没有主动权,将一个多变量因素的医疗行为改为单项因素控制,自然没有明显效果,必须从宏观、总量、多变量和多角度出发,引导到如控制发病率、医疗需求、按人头或病种结算等控费路径方面上来;第二,必须明确保障和健康的关系,两者不是对等关系,而是主次、措施和目标的关系。“健康是人类第一财富”,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明确提出的全球目标。只有指导思想明确,路径科学,新农合才能惯性运行。

3.3 扼制居民医药费用的过快上涨

苏州市2010年社保模式和卫生模式参保居民人均医药费分别为1147.31元、959.20元,远高于农民年人均医疗保健518.60元的消费标准,也比市区居民人均医疗保健918.6元消费标准高,环比分别增长30.67%、16.03%,远高于6.5%的物价增长上限,难怪居民呼吁“看病难、看病贵”。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社保模式不仅环比增长了30.67%,而且还不包括大量医疗救助费用,如果再加上这部分费用,其比例还要高。原因是大医院就诊、补偿项目多,结报比例大、封顶线高,刺激病人需求和医院过度服务,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基金筹集标准、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转变不相适应,具有不可持续性,蕴藏着“欧美高福利债务危机”的风险;第二,资金流向上呈“倒三角”型,70.00%的补偿总费用和93.00%住院费用流向县及县以上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足1/3,尤其是社保模式比例偏高,不利于费用控制。在基金收支环比结构上,支出增加21.27%,筹资仅增加15.19%,而社保模式更是低至2.48%,基金支大于收,收不抵支,缺口明显,具有不稳定和不可持续性。建议:2种模式,尤其是社保模式要从指导思想、理念思路、方案设计和控费路径上进行反思,把重点放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需求引导和基本医疗上来。加强对参保人群、医疗服务和监督措施等的动态研究,切忌盲目提出与城镇职工医保接轨这种不切实际的提法,按照“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助贫困、小步走和逐步增”的原则,科学规范运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探索制度整合、费用总包和住院按病种结算等体制机制改革举措。

3.4 加强新农合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苏州市2010年基金总结余率为5.75%,2种模式没有明显差异。但需要说明的是社保模式多数地区由于实施了农民与城镇职工共同参与的大病救助制度,致使新农合部分出险的高额费用转移出去,但基金透支是事实。原因:一是方案不科学,基金收不抵支;二是补偿不科学,做了力不从心的善事好事;三是扩大了医疗救助;四是封顶线过高或不设封顶线;五是社保模式对医院监管不力,经办机构成为了医院“费用结报中心”,工作被动应付。建议:第一,省、市合管办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第二,市合管办每年要提出新的年度医保方案调整的指导意见,并对各地预案组织专家会审;第三,市级合管办对大医院定期组织督查;第四,坚持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开放性和指导性。

3.5 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卫生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大医院软硬件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居民享受了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软件建设不配套,特别是人才、技术与管理跟不上,致使工作量下降,病人流失,与大医院相比,剪刀差扩大,硬件不硬,软件太软,资金流跟着病人流失,形成恶性循环。苏州市2010年269.87万新农合参保居民,产生医药总费用27.72亿元,人均1 027.29元,环比增长了21.27%,基金筹集13.5亿元,人均466.00元,环比增长15.19%,支出12.8亿元。医药费用总数的70.00%、住院费用的92.58%发生在县及县以上大医院。按工作量分析,2010年全市门诊、住院环比上升4.71%、10.71%,其中:乡镇(街道)以下环比增长了3.63%、5.35%,明显低于县及县以上医院增长速度。社保模式门诊、住院环比增长-7.17%、0.40%,其中:乡镇(街道)以下增长分别为-2.92%、-17.12%,而参保居民年人均医药费用高达1147.31元,环比增长30.67%,个别病人年医药费达百万元。县及县以上医院和卫生模式服务量上升,社保模式服务量相对全面下降,“城乡分离”、“社卫背离”现象明显。研究提示,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加大建设配套力度、提高服务能力,同时,要强化对社保模式的技术指导和政策调整,这是卫生改革和新农合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议:市卫生局应组织力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找问题,查原因,特别是在体制机制、政策配套、人才技术、资源配置、基本医疗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研究制订相应对策。

发展新农合,是落实新医改,加快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保障居民身心健康,反映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苏州市是一个面向城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较快的大城市,新农合体制机制改革在行政推动下,出现了制度整合的曙光,但也留下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社保模式在指导思想、技术路径、医疗监督、需求引导和费用控制等方面需要向卫生模式学习,同样,卫生模式在制度整合、基金运作和费用精算等方面也要向社保模式学习。综合各方特点,卫生模式有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卫生管理和医疗专业等优势,但从长期战略发展出发,13亿人口的大国终究要有统一的社会医保体系,对照国际上的经验,特别是当前欧美严重债务危机的教训,社会高福利给政府带来倒闭的高风险,慎重决策和模式的选择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苏州市统计局.苏州市2010年统计年监[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7-552.

[2]张月林,卜秋.城市边际型农村卫生研究与探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0):9-13.

[3]府采芹,韩卫.苏州市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践与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2):18-22.

[4]王荣,韩俊,徐建明.苏州农村改革30年[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407-4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3

在新农合病历使用过程中,病历档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新农合报销需提供病历复印件;(2)病人再次或危急入院,通过对第一次住院病例的查阅,可以让住院医生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病程及用药情况,迅速做出诊断,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恰当、及时而又全面的后期诊疗方案;(3)如两次住院时间间隔较短,医院可为患者复印前次住院病例的检查、化验结果,为大夫减轻工作量,也为患者减轻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以上三点都凸显出病历档案的重要性,但有些医院对档案工作不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本文根据工作实际,在总结当前医疗档案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1 新农合医疗档案工作现状

1.1 我国新农合医疗档案的管理意识薄弱。从领导到员工对医疗档案的管理工作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病历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对医疗档案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没有深入的认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会认为医疗档案的留存是可有可无的。有的即便是制定了管理办法,但在具体工作中也没有严格执行。

1.2 医疗档案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迄今为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管理制度。因此,在医疗档案管理上没有系统性的管理准则可以遵循。许多医院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办法去管理医疗档案,对新农合医疗档案缺乏严格的审核,许多应该录入管理档案病例却没有录入,造成以后查询病例时缺档少项,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3 新农合档案管理方面硬件设施差。随着新农合参合率的提升,医疗档案数量在不断增加。现在的人工录入和人工检索已经不能满足每天所增长的工作量的需求,导致新农合档案录入滞后或录入项目不完整,管理混乱,保管不当,甚至出现档案遗失现象。

1.4 档案管理人员缺少系统化的档案管理培训。我国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从医生、护士等转行过去的,他们本身缺乏相关的档案管理知识,不能从专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比较差,缺乏条理性和创新性。

2 管理好新农合医疗档案的对策

2.1 强化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提高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领导和档案员都要重视医疗档案的管理工作,着力把档案管理建设成一个系统的工程,变被动为主动,加强服务意识,把它与新农合医疗业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

2.2 制定明确的病历档案管理目标,将病历档案质量管理目标逐级落实,责任到人。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相互配合,及时更新新农合医疗档案管理规定和标准,有效引导新农合医疗档案的管理现代化进程,确保新农合医疗档案制度的逐步完善。

2.3 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增加现有设备的数量,对于新建病历要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管理。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有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多媒体病案记录系统等等,实现病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4

我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从今年的1月1日正式实施,到目前已经运转近一年的时间,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全面部署明年的各项工作。刚才小江镇长传达了卢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和报销办法,张贺生同志讲解了相关的业务知识,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各村各有关部门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精心组织,扎实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医疗负担有所减轻,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所缓解。这些成效,为我们巩固扩大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全镇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大力推进这项事业。

(一)要充分认识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加强“三农”工作内在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举措,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根本出发点是解决农民就医难问题,保障群众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这项制度实施以来,xx、省政府高度重视,期望很高,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文件,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各级财政都在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这项制度在我县的继续实施,完全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完全符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二)要充分认识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引导并资助,实现农民看病“风险共担,互助共济”,让农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这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一项现实的政治任务。

(三)要充分认识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可以说,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农民的健康也就没有全面的小康。不建立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农民就难以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但从目前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来看,还不具备把农民医疗保障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条件,还难以实现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互助共济的方式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和看病难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是稳定农村、关爱农民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乡镇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政府的职能将由发展经济逐步转变为服务群众。因此,我们必须加大行政推动力度,让这项惠民利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惠及每一个农民。

二、广泛宣传发动,增强农民参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一年的运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突出表现为:农民的受益面还不大,宣传工作不到位,医疗补助报销手续较为繁杂,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设施和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和降低了广大参合群众的满意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群众既是推动力量,也是最终的受益者。要把这件好事办好,关键在于群众的认识是否到位、政策宣传是否到位、发动工作是否到位。所以各村要把宣传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了解不深不透、存在疑虑和担忧的问题,在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和宣传提纲,广泛宣传,大造~,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结合受益群众的典型事例,有针对性地宣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使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参加合作医疗后自己的权益、义务,明白看病报销的办法、程序和比例,消除农民的疑虑和担心,促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互助共济和共同抗御疾病风险的意识。最近中央决定从明年开始将补助标准由每人10元增加到20元,省里补助标准由每人元增加到元,这一点,尤其要向群众宣传到位,从而增强他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抓筹资,确保合作医疗资金按时到位。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金筹措既是基础又是难点。基础在于中央、省、市都明确规定,只有农民自筹资金筹集到位,并达到规定的覆盖面,上级才会拨付配套资金;难点在于参合资金每年都要征缴。各片、各村、各有关部门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资金筹措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深入到村到户,本着先易后难、先党员干部后一般群众、先富裕家庭后一般家庭的程序,认真细致地做好资金筹集工作。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在筹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群众自觉自愿的原则,既不能踩政策红线,也不能消极畏难,无所作为,要通过做大量、细致地说服和宣传动员工作,将行政推动与群众自觉自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群众为主体推动这项改革的深入实施。总之,要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群众参合率达60%以上,这个任务必须完成。同时,要按照有关规定,继续做好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农村弱势群体的参合工作。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主流,坚定工作的信心;又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工作的艰巨性,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切实把这件好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同志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点问题多。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不断加强领导,各村支部

书记做为主要责任人一定要对本村的工作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找准问题,弄清原因,落实具体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事关全局和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利益的大事,各村一定要积极响应中央决策和部署,顺应群众心声,坚决执行上级政策,提高认识,坚定信心,不折不扣地推动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5

讲 话

姜增尧

(2010年10月31日上午9:00在会议中心二楼五号会议室)同志们:

刚才,乐成镇、南岳镇分别做了典型发言,大会还表彰了先进乡镇和先进工作者。今天是周末,市委、市政府紧急召集大家召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实在是因为今年这项工作时间要求紧、任务重,必须马上布臵并落实到位。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10年,我市新农合工作在各乡镇、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效,虽然完成成绩没有位列温州各县市前茅,但也还是较好的完成了温州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市参合群众共83.5万人,参合率为91.3%,参合农民个人筹集资金6305.79万元,各级财政补助10294.5万元。截至9月底,我市住院累计补偿29385人次,补偿总金额为10217.44万元;门诊补偿10.2万人次,补偿总金额为781.56万元,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新农合制度的深入实施,筹资标准的明显提高,筹资压力和对群众宣传、解释工作要求也随之加大、提高。如何做到既能继续保持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又能

巩固和提高参合率,实现新农合工作良性发展,是对我们在座各位乃至广大乡镇干部、医务工作者工作能力的极大考验。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农合工作的认识,以认识促行动,以行动抓落实,扎扎实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一)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医改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1年是我市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第六年头,也是总结经验、巩固提高的关键一年。根据今年国家、省、温州市多次新医改会议及相关文件的要求,2011年新农合参合率要稳定在90%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要达到60%以上;门诊补偿比例控制在20-40%之间;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根据这些刚性要求,温州市政府明确要求我们2011年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60元以上,今年10月份市长办公会议上,我们确定了2011年筹资标准,定为每人每年360元,其中城北、四都、岭底、雁湖、福溪、仙溪、龙西、智仁、镇安、双峰、湖雾等11个山老区乡镇及白石镇中雁片、淡溪镇硐垟片居民个人每人出资100元,市财政每人补助260元;其他乡镇居民个人每人出资120元,市财政每人补助240元。这是温州下达的底线。我知道,近几年尤其是去年开始,我们的筹资标准一年比一年高,筹资任务一年比一年重。2011年360元的筹资标准是历年来最高,也是幅度提得最快 的一年,对我们市级财政和乡镇筹资工作都是个很大挑战。但是对农民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大实事。随着筹资标准的大幅提高,参合群众补偿比例、住院治疗封顶线也有了新的提高,补偿方式和程序也有了新的改进。目前,市内定点医院全面开通实时结算业务,普通门诊也实现跨乡镇结报,新农合的审核、报销等已全部实现信息化。应该说,接下来参合群众的报销补偿会越来越快捷、方便,保障水平也会随着筹资标准的提高而明显提高。我们各乡镇、有关部门务必理解透新医改带来的新政策、新要求,并把它摆上更加重要位臵,下大力气抓好落实。

(二)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大社保”的必然要求。

根据大社保趋势,今年,我们组织卫生、劳动保障部门到浙北地区学习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一体化建设经验,也对我市的一体化建设做了积极探索。根据学习经验和探索实践,我们确定,2011年开始实行城乡统筹,实行“三统一”即统一筹资标准、统一财政补助、统一补偿方案。具体是:2011年7月1日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开始并轨;2011年9月1日开始,城镇居民(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开始并轨。具体内容在《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上已说明清楚。在这里,我强调一下,市劳动保障、卫生部门要密切配合,3

确保两制度并轨的无缝对接,同时要对已参加201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成年人、未成年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讲深、讲透、讲明新政策、新标准,确保平稳过渡、社会稳定。

(三)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载体。

通过多年经验,推行新农合制度确实给群众带来了不少实惠,也能够很好地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从2010年参合群众患者就医情况来看,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平均就诊患者和医疗消费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度上升,群众对新农合政策也开始接收、认可。截至今年9月底,农民医药费补偿基金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4273.8万元;住院结报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753人次,实际门诊实时结报412529人次。2010年我市新农合筹资标准200元,市财政补助比2009年增加投入5263.8万元。根据2011年新农合政策,市级财政将再新增投入1.06个亿。按照今后社保发展的趋势,预计2012、2012年我市财政的投入将会继续增加,财政压力将会持续加大,但新农合制度体现的就是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能够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能够赢得群众对政府的信赖,市里投入再多也绝对值得。各乡镇、部门必须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继续扎扎实实把这项惠及于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让群众满意、放心。

二、正视问题,落实措施,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2010年,各乡镇、有关部门“各显神通”,想方设法,为推进新农合制度深入实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市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仍然不够深入、细致。目前,还有部分群众互助、共济的参合意识较为淡薄。二是乡镇和乡镇之间的工作水平还不平衡。2010年四大集镇筹资工作完成得非常好,乐成、柳市、虹桥、北白象参合率均超过95%以上,但山老区乡镇不够理想,有几个乡镇参合率未达到90%(分别是:淡溪镇、白石镇、四都乡、仙溪镇、智仁乡、大荆镇、镇安乡、天成乡)。这几个乡镇对2011年筹资任务必须全力以赴,不能再拖全市后退了。三是部分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还较弱,医技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群众对基本药物实施后的配臵不满意等等。四是信息化运行乡镇上报基础信息错误率较高。2010年乡镇、村上报参合人员基础信息4万多条因名字或身份证号码不正确等原因进入异常名单,部分村发放新农合社会保障卡不及时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我认为,回去之后,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抓好宣传发动工作。今年,根据省、温州市的要求,结合实际,我们对2011年新农合政策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比如参合对象,根据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制度并轨要求,参合对象调整为户籍在乐清市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参合标准,提高到每人360元。补偿标准,其中住院费用补偿:市内定点医院政策范围内按65%标准补偿,市外医保定点医院政策范围内按55%标准补偿。市内定点医院中医药及服务项目再增加5%,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比例也增加5%。全年个人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从50000元提高80000元。特殊病种门诊补偿,每人每年最高支付限额从7000元提高到15000元。普通门诊补偿比例,提高到40%,每人每次最高补偿40元,每人每年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500元。对于这些新政策、新内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要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宣传以及广播、电视、宣传窗、公开信、宣传车、标语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方位地把这些政策讲清、讲明,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群众真正了解受益程度将会更大。

(二)要抓好筹资工作。跟往年相比,今年的筹资任务比较重,预计到2012年、2013年筹资任务可能会更重。今年,宁波地区筹资标准已经达到720元。我相信,在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全面宣传、发动下,2011年筹资工作还是能够完成的。在具体工作中,我强调“四个要求”:一是筹资时间要求。2011年筹资工作只有剩下仅仅1个月时间,暨12月1日之前必须完成任务。各乡镇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制定有针对性且有效的措施,确保新农合农民个人筹资部分按时

足额到位(只有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筹资任务,新一轮的实时结报工作才能正常运行)。二是参合信息采集报送时间要求。2011年参合人员信息采集报送时间截至12月10日。各乡镇要认真、准确做好参合人员数据采集工作,严格按身份证和户口簿进行登记,并及时报送。信息报送及时的乡镇,2011年1月1日可以开始市内实时刷卡结报。报送不及时的,将暂停实时刷卡结报,待参合人员信息报送后方能开通。如因信息上报不及时,造成本乡镇参合群众不能实时刷卡结报的,后果将由该乡镇政府自行负责。因此,请各乡镇务必及时、准确上报参合人员信息。三是参合率要求。2011年各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仍然是90%以上,这也是温州市的底线要求,也直接关系我们的基金安全,因此各乡镇必须做好筹资发动工作,确保达到90%以上。四是筹资方式、方法要求。筹资工作继续坚持以户为单位,由乡镇一次性筹集到位。“低保户”、“残疾人”的参合资金,继续由各乡镇政府、民政部门、残联按有关规定缴纳。

(三)要抓好基金监管。2011年全市新农合基金全部到位预计有2.8亿,市财政、卫生部门要建立健全新农合基金监管机制,确保新农合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杜绝资金截留、滞留。要认真执行财政部、卫生部下发的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从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入手,规范基金监管措施,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基金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控,保障基金安全运行,确保及时支付

农民医药费用的补偿款。新农合基金要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核算,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市卫生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密切配合,制定好新一轮结报的程序、报销补偿方式方法等等相关配套的具体实施细则,确保2011年新农合规范运行。同时,要继续完善基金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制度,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补偿公示制度,使整个基金运作臵于广大群众监督之下。

(四)要抓好服务工作。一是要简化结报程序。市及乡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针对参合农民普遍反映结报周期比较长,市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积极采取措施,简化报销手续,努力缩短结报周期,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各定点医疗单位要坚持服务理念,简化手续,在出院结算和门诊实时刷卡方面,力求做到规范、准确、及时。二是规范医疗服务,控制医药费用。各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要求,做好医疗服务工作。市卫生局、新农合办公室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检查、用药等行为进行检查,合理控制药品费用和大型设备检查费用;同时,要把定点医疗机构的医药费用上涨幅度、医疗服务质量及做好新农合工作纳入日常和年终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费用拨付挂钩。

三、强化领导,多方保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实施

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市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必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做好新农合宣传发动、资金筹集、结报以及城乡统筹后政策并轨等等各项工作。尤其是各乡镇,剩下筹资发动时间不多,必须把新农合工作摆在特殊重要的位臵,紧紧把握好11、12月份这两个月时间,全面宣传发动,积极筹资,认真做好信息采集核对等各项工作。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乡镇主要负责人要继续靠前指挥,亲自组织,亲自安排,亲自过问,定目标、定进度、定人员、定责任,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筹资目标任务。市里将把这些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市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主动协调、沟通,健全、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质量;市劳动和社保部门今天中层以上都参加会议,你们大家要积极、主动与卫生局、乡镇衔接、沟通,认真做好2011年结报和并轨等相关工作,确保平稳;市财政、监察、审计部门等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组成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新闻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为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另外,市里将从11月12日开始,对各乡镇的参保人数、筹资情况实行一周一通报制。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根据进

度进行督查,对行动迅速、措施得力的乡镇,予以表彰;对进展缓慢、应付了事的,予以通报批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6

我区被确定为2006年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区,这是继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之后在农村实行的又一项重大改革,是农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经区委、区政府研究,今天召开这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号召全区上下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刚才,章恒同志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贺维书记强调了有关工作纪律,市卫生局的董局长对我区实施新型合作医疗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会儿冠松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下来要认真领会贯彻,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在这里,我再作三点强调。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早抓落实

(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大都局限于城镇,而在广大农村,农民主要靠土地、外出务工、子女来为自已提供有限的保障。尤其是在农民的健康保障上,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一直困扰农民生活的一大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不少家庭往往一人大病一家穷,一次大病一生穷。2003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并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取农民自己拿一点,国家和地方财政补助一点的办法,就是从根本上帮助农民提高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使患病的农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使农民的身体健康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使广大的农村居民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从目前全国全省全市试点的情况来看,试点地区的农民已经切切实实享受到这项惠民政策带去的各种实惠,一些地方的农民大有“相见恨晚”今终见的喜悦。可以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这项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是以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较强硬的行政措施来确保推动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国试点工作自2003年7月陆续启动,至2005年6月底,全国已有试点县区641个。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去年8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决定2006年将试点县区从全国的21%扩大到40%左右,并到2008年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省委省政府于去年11月24日在成都召开的专题会议,明确要求今年之内在全省新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区51个。会后,市委市政府于去年12月16日在南苑宾馆召开全市试点县区工作会议,将纳溪作为今年全省51个、全市唯一一个试点县区,并且要求从2月1日起开始对参与合作的农民实施

报帐。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专题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对如何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作了强有力了强调,并且与我们签定了责任书,要求我们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尽早使广大农民享受到真正的实惠。对此,我们一方面要代表广大农村居民感谢市委市政府对纳溪的关心,因为这项工程在纳溪的早先实施,必将给纳溪的38万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包括我们在痤部分机关干部和镇级领导也能够享受到一些间接的实惠。一方面要感觉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因为这项工作时间紧、要求严、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今天我们在元旦之后、区上“两会”之前召开今年全区性的第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已足见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其目的就是要将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党委政府的一

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抓落实。因此,我们首先一定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业务上吃透精神、把握要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具体工作,认认真真的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保质保量地完成好这项政治任务。

二、抓住关键,把握重点,强化措施,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实施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给广大农村居民带来的一项惠利工程,但是按照政策要求农民每年要交10元的费用,基于农村居民长期以来担忧怕损、讲求实效的思想影响,我们要说服农民参与到合作中来使其享受到实惠,并使该项工作得到长期顺利的实施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理清思路,抓住关键,把握要点,细化措施,精心运作。

(一)搞好宣传发动,千万百计调动农民群众“参合”的积极性。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理解、支持程度,决定“参合”率的高低。农民群众会担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久不久”,政策“灵不灵”,操作“公不公”,这些顾虑会使他们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持观望态度。可以说,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宣传发动是否到位。因此,宣传发动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疏忽。在宣传过程中,一要注重内容的针对性。针对农民群众怕吃亏的思想,要就有关政策、措施、方法进行入微细致的宣传,切实使农民群众消除顾虑。二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宣传方式,全方位、多渠道、高密度、广覆盖地进行宣传,切忌简单、粗暴,敷衍了事。三要注重方法的细致性和宣传的准确性。不能蜻蜓点水走过

场,要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宣传。要吃透政策,准确宣传,不能误传误导。要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感觉到这是党和政府给予的一大实惠,理解到这是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使自觉自愿地参与。要通过宣传,增强农民互助共济抵御疾病风险的意识。

(二)积极筹资,确保合作医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金筹措是重点、难点。国务院和省政府明确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中央财政每年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资助20元,省、市、区财政每人每年共资助15元,每位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以户为单位,按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收缴,由所在乡镇一次性筹齐。在这些费用的组成之中,农民每人每年缴纳的10元费用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难点之中的难点。农民在没有生病的情况下是不愿意缴纳这10元费用的,但如果农民每年不缴纳这10元费用,就不能够参与到合作之中来,就不能够享受到合作医疗给其带到的实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就无法实施。因此,各镇要千方百计做好农民的工作,要引导农民立足长远算大帐,使其自觉自愿地按时

缴纳应该缴纳的费用。

(三)建章立制,规范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否取信于民,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核心在于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要认真行使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做到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实行“钱帐分离、封闭运行”的方式,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支、挪用。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收支情况,保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有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区审计、监察部门要定期检查、监督合作医疗基金使用与管理情况,确保医疗基金真正用到了泽民惠农上。

三、明确责任,强化领导,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落实到实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各镇、各部门要以顾全大局的观念、高度负责的精神,共同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下设的办公室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别负责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督查和指导。各镇要立即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除党委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管外,要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选配到合作医疗岗位上来。各村(居)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要通过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确保这项工作按政策、按要求、按时限迅速展开。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镇政府作为本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组织实施者,要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区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态度,保证服务质量,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药监部门要加强农村药品质量的监督,规范农村药品采购渠道,保证农民用药安全有效。财政部门要按照实际“参合”人数,及时划拨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物价部门要加强药品价格的监督。新闻部门要充分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做好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农业、民政等其他相关部门也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高度重视并有力地支持这项工作。

(三)强化督查指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区级有关部门要及时调研,正确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实施方案。区委、区政府的督查督办部门要明确专人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督查督办,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绝不手软,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见到实效。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同志们:

刚才, 战书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 对“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进行了系统阐述, 对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 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三个重点:一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二是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抓住机遇, 加快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三是要贯彻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 扎实抓好新形势下全省扶贫脱贫攻坚工程。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一五”时期,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 齐心协力、顽强拼搏, 努力克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严重干旱的重大考验, 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农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时期, 全省财政投入支农预算资金730.62亿元, 是“十五”时期的2.62倍。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粮食总产量累计达到5577万吨, 比“十五”时期增加37万吨, 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68.27万吨, 创历史新高。草地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 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630.33亿元, 年均增长4.7%。烟叶产业稳定发展, 全国第二大烟叶产区的地位更加牢固。茶园面积突破300万亩, 绿茶生产排名全国第二。蔬菜、精品水果发展加快。

二是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3472元, 比2005年增加1595.04元, 年均实际增长8.3%。“十一五”时期, 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1.06亿元,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人。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641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元, 年均增长13.6%。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滋黔”一期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全部开工建设, 五年共新增解决10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93万亩, 其中烟水配套工程受益面积达463万亩, 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0.64亩。全省建成通乡 (镇) 油路10403公里, 96.9%的乡镇通油 (水泥) 路, 建成通村公路74493公里, 96.7%的建制村通公路。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80万千瓦。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5%, 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农村公益事业取得新进步。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五年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67亿元, 其中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89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186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有27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省五年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43个, 村级卫生室12997所。全省财政投入68.31亿元, 完成6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 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 按照中央要求, 要在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任务艰巨。二是我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欠账多, 要改善、解决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任务艰巨。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推进“三化同步”任务艰巨。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 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真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为“+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 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牢固树立三个“重中之重”思想, 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要求,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 以城镇化带动农村,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加快“三化同步”进程, 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粮食总产量115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5万人;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营造林任务350万亩, 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着力增加“三农”投入, 加快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一是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今年, 省级财政支农资金预算46.89亿元, 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加8.04亿元, 增长20.98%。各地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三农”的投入政策, 充分体现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 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 即: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 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所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落实好综合直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等各项农业补贴政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今年各级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要求。二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 引导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确保全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2010年, 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支持边远贫困地区新设金融机构, 综合运用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填补金融空白乡镇的网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金融服务向村组延伸。三是建立支农投资、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和资金融合平台。加大省、市级支农资金融合力度, 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型资金运作模式, 采用补贴、贴息、以奖代补、以物折资、先建后补、购买服务和信用担保等支持政策, 激发社会资金更多的投向“三农”。

第二,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加快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针对近几个月北方持续发展的旱情, 温家宝总理两次实地调研, 并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全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和促进粮食生产工作, 国务院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十条政策措施, 这对于促进今年粮食生产, 保障农产品供给, 稳定物价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各地要认真抓好粮食等农产品生产, 努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我省的粮食总产尽管多年来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 但是粮食生产仍处于“农村粮食基本自给, 丰年有余”的较低水平, 每年需从省外调进100万吨左右的粮食, 才能实现全省供需基本平衡。今年北方麦区发生的严重干旱, 很快引起粮食市场预期发生变化, 国际国内粮油期货价格已经全面上涨, 这再一次警醒我们, 我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粮食基本自给省, 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上, 任何时候都放松不得、大意不得。今年,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 其中,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 继续推进“粮增”工程和“高产创建”工程, 确保粮食产量恢复到1150万吨左右。健全地方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省发改、财政、农委等部门要抓紧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衔接沟通, 积极争取对我省粮食生产的倾斜和支持。二是突出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突出抓好优势产区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园艺产品、养殖产品标准化创建和规模化种养, 提高大中城市农副产品自给能力。三是加强和改进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下大力气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 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制假售假、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 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加快“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 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

自去年12月底以来, 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来势猛、起伏大、时间长、范围广的冰冻雨雪天气, 全省各地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突破历史记录, 灾害达特重等级,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932.5万亩,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灾害发生后, 各级各部门按照“抗凝冻、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的要求, 采取有力措施, 保证了交通运输、电力通讯正常, 受灾地区群众生命安全、生产生活稳定, 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当前, 正值全省夏收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即将进入春耕备耕大忙季节,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 牢固树立“救小季、保大季”的思想, 扎实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要根据当前作物的苗情长势和气候变化, 抓好夏收作物田间管理, 力争夏季粮油取得好收成。受灾较重的地区要及时改种、补种马铃薯和蔬菜。要加快养殖业补栏补苗, 确保畜牧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切实加强农用物资的储备和供应。

第三, 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又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 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当前要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一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稳定生猪生产, 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新增种草面积80万亩, 新增牛、羊存栏24万头和80万只, 逐步实现从种粮养畜向种草养畜转变。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推广步伐,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二是加快发展马铃薯、蔬菜、烟叶、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马铃薯种植面积1000万亩, 蔬菜面积1200万亩, 新建茶园50万亩, 新增水果面积20万亩, 扩大天麻、金银花等药材基地。三是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加快油茶、核桃、竹子等基地建设, 以木浆、竹浆加工为重点, 争取开工建设一批大的林业产业项目。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要结合资源禀赋, 围绕重点产业, 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支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促进农产品流通。

第四, 着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今年, 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专题部署, 目的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关系“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这为我省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推动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意见稿已印发本次会议讨论, 请大家认真提出修改意见。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贵州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 不断推动水利事业发展改革取得新突破,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统筹推进水源工程建设。结合我省水资源分布和地形地貌特点, 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围绕民生需求和产业发展, 合理规划和布局水源工程, 全力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加快“滋黔”一期工程建设。按克强副总理的要求, 一边争取《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尽早报经国务院审批, 一边要按照《三位一体规划》确定的项目, 抓紧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今年要确保20个、力争32个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抓好夹岩水利枢纽、黄家湾水库、五噶冲水库、马岭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二是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75座病险水库治理。实施烟水配套工程110万亩,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工作, 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坡耕地整治工作, 力争早日建成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三是积极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行水务一体化改革, 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按照国家、集体、社会投入相结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 搭建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四是强化科学管水和依法治水。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 认真落实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强水利法制建设, 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健全完善水政监察执法体系, 推进水利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坚持建管结合, 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第五,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增强“三农”发展活力。农村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 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探索山区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村级经济的有效途径。二是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当地资源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推进林权、水权交易等试点工作。三是搞好农村金融改革。调整农村金融资本结构, 拓宽农业资金渠道, 建立健全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性银行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加快发展村镇银行, 大力培育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房用地制度改革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森林保险等工作。四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大幅度增加奖补资金规模。

三、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今年, 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全方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5万人, 培训转移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 完成50个乡、500个村的整乡、整村推进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 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为我省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第一,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开发式扶贫是指导我省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工作方针, 必须长期坚持。一是启动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试点。省里将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各选择1至2个试点县, 按照规划, 集中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努力实现黔中经济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同步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集团化帮扶, 广泛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实现集团化帮扶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继续支持毕节、威宁等试验区先行先试。二是完善扶贫开发激励机制。采取“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措施, 鼓励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非重点县的各类贫困乡加快脱贫步伐。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进一步扩大产业扶贫资金规模, 培育壮大草地畜牧业等优势产业, 加快形成扶贫产业格局。对符合扶贫产业发展规划, 经营机制好、生产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 加大支持力度, 确保项目建设成功、长久发挥效益。加快山地农业扶贫开发, 大力实施“三个一细胞工程”, 继续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四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 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引导农民运用农业科学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增强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 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二, 抓好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下大力气改变全省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0个乡镇通油路、555个建制村通公路, 行政村电网完全改造率超过90%, 新建农村通信光缆2.6万公里、移动通信基站3200个。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编制和实施乡 (镇) 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 建设乡 (镇) 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完成100个村庄整治和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任务, 建成农村沼气池15万户。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启动新一轮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 完成营造林面积350万亩。抓好城镇绿化、公路绿化和重点村寨绿化,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新建或改扩建300所乡镇幼儿园, 提高农村学前入园率。四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333个农民文化家园、3654个农家书屋、500个数字农家书屋。建成40个乡 (镇) 、1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第三, 进一步做好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主题, 探索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的科学发展路子。一是进一步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积极应对第四次生育高峰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 确保今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o以内。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公共惠民政策与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有机兼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二是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全面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努力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 确保常住人口计划怀孕妇女预防出生缺陷覆盖率达80%以上。三是积极改善人口结构。强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综合治理, 依法严肃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

第四,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加大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 着力把保基本的安全网打牢, 确保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一是认真解决农村低保对象季节性缺粮问题。解决部分农村低保人口季节性缺粮问题, 是对已建立的农村低保制度的完善和补充。省民政厅正在认真调查研究, 完善制度设计, 拟定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后,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 确保定期供应到户。二是建立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保障制度, 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调查研究, 抓紧制定符合我省实际, 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办法措施。三是扎实抓好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 继续积极向国家反映, 争取年内将更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纳入试点范围。将临时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并同比有所提高。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或改造乡镇敬老院180所。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政府筹资标准达到200元。实施14所县级医院和1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 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新建或改扩建5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对7600名乡村医生进行三年全日制普通中专学历教育。加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 提高人均标准。五是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新增改造40万户农村危房, 加上正在改造的7万户, 总量达到47万户。抓好30个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建设。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和农房搬迁工作。六是抓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 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省民政厅与省扶贫办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认真搞好配合, 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8

全省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是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任务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组建起来的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工作体系。几年来,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两大核心任务,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优异成绩。同时,各地新农村建设也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呈现出了新亮点、新特点。具体说来:长春市从粮食主产区农业大市和大城市、大农村的区域特点出发,按照“三化”统筹的要求,以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的主推模式,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推动领导联乡包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造了粮食主产区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生活条件设施化、农民素质技能化、组织经营专业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吉林市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党政主要领导高位部署、高位操作、强力推进,加大了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导,汇集各方力量、集中各类资源要素的投入机制,打造了样板,树立了标杆。延边州立足于边镜、民族、山区的实际,按照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注重发展特色产业,突出改善民生,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稳步推动土地流转,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框架,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四平市着眼城乡统筹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通过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全民动员,合力推进,打响了以四平市为核心、三条主要交通线为辐射带、以节点镇、沿线村为重点,以“五清”、“十建”、“两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战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化市坚持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高水平建设。通化县160个行政村整体推进,集安市结合打造旅游大市对公路沿线、旅游线和村屯进行了全面建设,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以整治院墙、修建村路、排水沟等为重点,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样板。白城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把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把民生建设作为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走出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辽源市按照市县乡共建、部门联动、主抓靠县、行动在村的工作思路,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分类指導、梯次推进的建设原则,“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走平坦路、住安全房、上卫生厕、喝干净水、用清洁能源的建设标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松原市以巷路硬化、街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四化”为标准,全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提高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为目标,启动实施四县两区农村社区服务建设试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白山市立足市情,突出山区特色,本着试点先行、规划先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先行,突出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长白山管委会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打造旅游景观和城市化建设紧密结合,坚持高标准、大投入、建机制、创一流,新农村建设成为民生工程的重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新农村办主动站位、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分不开的。概括几年来工作成果,主要有六点:

1.1建立了科学规划指导体系 几年来,省市县三级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分四个层次进行规划编制工作。第一,省级规划。省里先后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纲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吉林省中部城镇群规划》、《吉林省新农村 “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指导标准》等文件,规划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近、中、长期建设目标,明确了工作的原则,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任务。第二,部门行业规划。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单位围绕农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和推进政策措施。第三,县级规划。全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第四,村镇规划。完成了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1.2建立了强有力的工作体系 全省上下都组建成立了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主要责任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组织,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在省里的推动下各级新农村办机构得到加强。

1.3建立了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 几年来,各级新农村办积极推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各类资金项目有效捆绑、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五年来,省投专项资金9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达到236亿元,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6.22。

1.4建立了有效的帮扶制度 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探索形成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全省共有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家企业,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要求,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构建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合力建设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1.5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 200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200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制定了《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从建立投入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1.6建立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方法 在宣传培训上,省里加强了《吉林农业》、《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新农村建设网站等固定宣传平台建设,举办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活动,尤其组织实施的万名村干部培训,效果之好,在全省反映强烈。在项目监管上,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建立健全了项目申报、考核、审核、批复、项目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一整套监管制度措施,保证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和项目高质量建设。在督导检查上,每年省里都组织1~2次专门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市(州)组织互检和联合检查,较好地起到了督促工作作用。在调度统计上,省里制定一整套新农村建设统计报表,建立了半年报、年报制度,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表彰奖励上,省市县三级都建立了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对有关部门单位、村镇、有功人员奖励的政策,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总体看,全省新农村建设形势是好的,各级新农村办的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开创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大好局面。总结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第一,积极发挥工作部门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前提。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凡是新农村办公室工作主动、工作热情高昂、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地方,那里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就重视,上得就快,两三年时间新农村建设就能够发生根本性变化。相反,有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不主动、不积极、不作为,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就死气沉沉、打不开局面,甚至出现了滑坡。第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不能墨守成规,延续和推广前几年的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抓点还要抓面,既要抓产业发展还要抓民生改善,既要抓先进典型还要打造标杆。这些都需要很好地总结和研究。第三,培育典型、加强学习、深入借鉴、大力推广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方法。到今年新农村建设已经进行了第6个年头,无论是省内各个地区、各个县市乃至各个示范村,还是国内其他省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都探索了新的思路,制定了新的政策,积累了新的经验,需要我们相互学习、外出考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增长才干。通化地区就是学习山西夏县的经验,把新农村建设由点及面、由弱到强、由差到好、由低到高开展起来的。而我们有些地方到现在也没有到先进地区去学习、去研究,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始终没有突破。第四,积极参谋、当好助手、献计献策、超前谋划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关键。应该说,各地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摆到了统筹城乡、协调推进三化的战略高度进行落实。关键是我们各级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门能否积极当好参谋,让党政主要领导动真心、下决心、拿出真金白银、拿出主要精力抓新农村建设。我们参谋到位了,领导就重视到位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到位。第五,强化机构、完善职能、充实人员、保障经费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保证。一个好的事业要有一批好的人来谋划和实施。同样,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职能,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提供必需的工作手段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履职尽责、尽心竭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否则就很被动,甚至难以作为。

2.深入贯彻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精神

推进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了深入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树立信心,明确方向,部署任务,7月19日,省委、省政府在吉林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省委常委、秘书长房俐同志,副省长王守臣同志都作重要讲话,对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要求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工业园区和种养小区建设,不断扩大专业村屯规模,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实践证明:凡是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不是集体经济壮大,就是农民收入很好,二者必居其一,核心是有产业的支持,有自主投入的能力,有自身造血的功能。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把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贯彻落实现场会议精神和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工作中,要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2.1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看,全省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面临着提升认识、调整思路、巩固成果、进一步调动农民及各方面积极性等现实挑战,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严格,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坚决克服工作推动上的忽冷忽热、目标方向上的短期行为、信心态度上的畏难厌战、职责分工上的与己无关等四种错误倾向。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2.2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关键性问题 当前要正确处理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既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要考虑农村人口不可能都转移到城市居住的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二是推进“三化”统筹必须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基础。坚持把“三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农村繁荣进步。三是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要改变过去村落分散、管理落后、服务匮乏的农村社会结构,着力推动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活环境优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3大胆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思路和政策创新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实践,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户籍管理政策、平等就业制度等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

2.4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推动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帮扶共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備等各方面,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二是强化资金整合投入。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要求,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要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为示范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三是扎实做好民生实事。今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关于新修农村水泥(沥青)路2000公里、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等13件实事,要全面完成任务,努力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成农民满意工程、德政工程。

3.全力做好下半年工作

当前农村各类项目建设正值高峰期,有的已经接近竣工。现在距离上冻时间还有2个多月,有效建设期已经非常有限,希望各地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力推进新农村项目建设,统筹安排和做好下半年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务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务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3.1扎实做好示范村项目建设 一是抓紧推进项目建设。8月15日省财政厅以吉财乡指[2011]701号文件对今年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批复下拨。经过上半年的积极协调,其他帮扶项目也陆续到位。各地要抓紧组织示范村对已落实的项目尽早开工,确保今年省级示范村所有建设项目在上冻前完工。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的相关程序和手续,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重大事项、重大问题报告制度。省里对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出现问题的,要削减下一个年度的专项资金扶持规模。二是抓好专项资金管理。今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已列入第一批省级投入专项绩效科目,按相关要求,省里将统一安排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检查,凡是不按规定使用,或出现违规、违纪的省里绩效评价直接计为零分。大家一定要与各级财政部门做好衔接,确保省级专项资金按照省级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规范使用。同时,做好市(州)、县(市、区)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资金的监管工作。三是努力增加投入。各地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整合资金、以物抵资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有效增加投入。各地要继续争取设立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和表彰奖励的形式,激励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四是提高建设标准。要按打造样板村和标杆村的要求,高标准地推进示范村各类项目建设。省里年初就提出了每个县(市、区)集中打造3~5个样板村、每个市(州)打造2~3个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样板村群要求,年终省里要抓好检查验收。

3.2狠抓村屯环境综合整治 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示范村建设,另一个是所有村屯的环境整治。各地要把环境整治摆在与示范村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谋划、科学安排、重点实施、强力推进。一是组织开展好秋季环境整治月活动。利用秋收前后,突击攻坚,全面开展“四清、四改”,重点对柴草垛、屯内垃圾、牲畜粪便、边沟污泥、乱堆乱建、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二是推行集中连片整治。要按省里的总部署,继续突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的“三线”整治,实施集中连片整治,突出全线、整村整治。加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三是加快农村人畜分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粪便污染地下水、空气和生活环境问题。四是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和推进长效保洁制度和“城管下乡”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

3.3切实搞好村屯规划布局 一是把握规划方向。要积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着力推进农村“四化”发展,即产业发展园区化,土地经营集约化,农民居住社区化,经营方式合作化。二是抓好示范村规划。目前省级1000个示范村规划大部分已经完成。但还有一少部分还没完成,下半年要继续推进。同时各地要自查自纠,规划不合格的抓紧修改完善。三是推进示范村分区建设。要按照生产、生活、商贸、休闲、旅游等功能分区建设的思路,调整完善示范村建设规划。

3.4继续强化帮扶工作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度,是集中全省各方面力量,集聚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做法,必须坚持实行。一是督促落实帮扶责任。今年省委实行了“三帮扶”工作制度,各级领导干部都特别重视,对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促动作用。目前各级领导都纷纷深入到党建点、扶贫点和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帮助协调资金项目,帮助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努力使新农村帮扶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类企业直接到农村投资兴业、建设基地、经销农产品、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和直接参与兴办农村服务业,为农村提供多方面支持和帮助,增强农村发展“造血”功能。鼓励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建设,社会能人通过各种方式捐资捐建新农村,继续大力推行军民共建模式,增强新农村建设合力。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和衔接。着力抓好帮扶工作的对接、项目的落实和资金的到位。各市(州)、县(市、区)要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要主动协调,及时跟踪,与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大专院校、有关企业做好情况沟通、信息交流,用真情带动帮扶,用服务促进帮扶。

3.5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网和新农村简报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宣传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要紧密围绕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帮扶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參与新农村建设。要宣传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好部分干部群众消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

上一篇: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