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农村医疗的状况的报告(精选8篇)
一实践参加者:xxx
二实践主题:农村医疗卫生状况
三时间:2008年暑假
四地点:山东省xx县
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活动内容:基于社会发展需要, 以走访查询的方式对农村的医疗卫生情况进行调查。2 主要方面涉及各个村镇医疗卫生情况,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以及人们(尤其是贫困家庭)对医疗卫生的看法。
二.调查情况
全县辖18处乡镇(16镇2乡),759个行政村,99万人口;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几年来,我县致力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素质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因设施齐全,技术先进,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并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完善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设。几年来,县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投资,对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县二院、县医院分院,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的业务用房进行改造或新建。二是增设和更新了医疗设备。
2、建立了功能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满足农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县政府下发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的指导下,按照“二级网一级办”的模式,我县改革乡、村二级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各乡镇卫生院增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管理本辖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日常管理工作,并将原有的村级卫生机构改革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多年来,我县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把有偿服务与义务服务结合起来,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卫生宣传、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融为一体,为农民提供主动、方便、快捷、优质、低价的综合性服务。
3、加强了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为强化计划免疫的管理,2003年,我县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同时,县卫生部门深入6个乡调查点对肺吸虫、肝吸虫、旋毛虫等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进行调查,共调查了4500人份,为做好其他疫病防治提供了依据。并加强了对防痨医生和卡介苗接种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为防治艾滋病,今年上半年,全地区在我县召开了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会议,介绍了我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建设和艾滋病防治经验。年初,我县完成了县疾控中心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工作。同时,我县地方病防治工作成果得到了巩固。通过微机程序化管理,详实的掌握了全县辖区内育龄妇女总数,影响妇女健康状况的疾病及顺位,为更好地实施妇幼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加大了卫生行业执法力度。为适应卫生全行业管理新形势的需要,我县建立了卫生监督与疾病防控新体制。在卫生监督方面,全年坚持开展了社会卫生打假活动,并做到与日常卫生监督工作相结合。对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行业定期进行专项整顿,规范了食品卫生“三证”发放与管理工作,完善了“三证”的发放程序和管理办法,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业户依法严肃处理,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了广大群众的健康。在医疗行业执法方面,卫生局医政科常年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美容院、药店、早市场进行执法大检查。
5、强化了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建设和管理职能。坚持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居民生存环境。通过设立常设机构,代表县政府负责环境卫生的管理和监督。每年我县都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之一一并考核。从去年开始,加大了管理力度,县政府制定了爱国卫生目标责任考评方案,并与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奖罚措施。
三: 我县农村医疗卫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县医疗卫生事业随着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按照初级保健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但是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集中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看到,农村有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器械破损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房屋简陋、年久失修,还仍在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平房,亟待需要重建。调查中我们还看到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相当一部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老三样”,一个听诊器,一个血压器,一个体温计。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缓慢,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相适应。
2、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由于农村物质条件落后,因此,我县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城镇,导致农村医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比较低,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仅有一名乡医,却服务着全村近千人的预防保健。并且人才的缺失导致医护人员青黄不接,“出不去,进不来”的现象正严重的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对现有在编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措施不到位,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善。
3、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和乡医负担重。目前,我县村级医疗机构负担较重,这里有物价部门每年的年检,每个月向镇卫生院缴纳的事业发展基金,每年向药监、卫生等部门以及质量技术监督局交纳的各种规费,还不算相关部门每年不定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颁发的各类资格证所收取的费用。村级卫生机构没有村集体经济的投入,房屋、药品、设施都是乡医个人投资,还要支付工作人员工资,而各级政府对乡医从事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没有任何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医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积极性。
4、非法行医现象时有发生。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非法行医在农村一些地方屡禁不止,严重威胁着农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些人打着某医疗机构或医疗院校的牌子,以义诊为幌子,目的是推销药品,骗取钱财。非法行医机构还与当地村委会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直接驻扎到某村干部家中,而这位村干部却不遗余力的为其提供方便。
5、农民因病致贫返贫情况严重。经调查,在农村,有一部分农民是“抗病”,有病不治;有一部分农民是没钱看病,望病兴叹;还有一部分是借债看病,但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病未看好,人财两空。在某些乡镇,农民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相当部分是赊帐,到年底后算总帐,而每年乡医到年底一算账,总有万八千的账兑现不了。一位农民对调查组这样说,被大水淹了、或者房子被烧了,苦上几年或许还能翻身,但真要得了大病,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倾家荡产。
四、发展我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议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我国要建立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结合调查,就抓好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切实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农村医疗卫生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面对新的形势,要把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摆上各级政府及部门重要的工作议程,根据新情况制定长、中、短期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各乡镇要落实相关部门和兼职干部负责此项工作,要切实把健康教育、爱国卫生等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坚持常抓不懈,改变乡镇政府对“大卫生”工作“活没人干,事没人管”的局面。在全县中小学生中继续开展好健康教育课,在农民群众中做好保健知识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全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
2、要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的改革。努力探索乡(镇)卫生院的多种运营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强求一种经营模式。要认真总结乡卫生院改革经验,进一步深化运行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注重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以此来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力争在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3、建立人才流入机制,抓好从业人员培训。要加快卫生系统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机制,制定宽松的人才政策,积极创造有利于人才流入的环境,广揽技术人才。要继续加强对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每年对乡村医生轮训一次,加快乡村医生知识更新步伐。进一步完善医疗集团运行机制,医疗技术下沉一级,实施技术合作和指导,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软环境建设。监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部门针对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设立的收费项目的检查力度,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对合理收费项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坚决取消,并重新确定标准,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减负。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行医现象的惩治力度,彻底净化农村医疗卫生市场,使非法行医现象在农村没有生存的土壤。
5、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全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大势所趋,要抓住我省2008年全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这一契机,抓紧为我县推行此项制度做好各项准备。在暂时没有实行该项制度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开展扶贫工作与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医疗需求结合起来,把因病致贫的群众当做扶贫重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五、理性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 农民自愿参加, 有个人、集团、和政府多方筹资扶持的农民互助互济的一种医疗制度, 他普及到中国9亿以上农民, 其目的是减轻农民看病负担, 意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减少农民因病返贫的现状。
1 就医观念的巨大改变
在2006年以前, 东北农村医疗处在一个能拖就拖的就医状态, 很多农民都是实在不能再拖了才去看病, 有人没有钱就任由疾病发展, 人民生活的健康理念就会放在最后, 在疾病来临的时候往往一生的积蓄, 短短几天就花光了, 因病返贫的现象比比皆是, 合作医疗使农民朋友也享受了城里人的待遇了, 开展初期在乡下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是50%后来逐渐增加到了60%、80%到现在提高的了90%, 农民朋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合作医疗确实给报销, 而且比例还挺高, 大多数人有病不在惧怕, 积极参加, 有病不在一拖再拖, 老年病, 季节病的就医率在逐年上升, 怕花钱的思想逐渐的消失, 提高健康水平的观念在大幅上升, 农民朋友的就医观念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 政策的不断调整提高农民朋友的就医率
从政策调整方面看, 报销比例的不断上升刺激了农民的就医率, 现在拿乡镇卫生院为例, 2006年的政策是农民每年缴费10元, 住院报销比例为50%, 到2007年的政策就调整为60%。
2011年报销比例调整为70%, 最高封顶线由最初的1万提高到5万, 最近几年变化更大, 2013年就调整到了90%, 最高封顶10万元。那么再来看下百姓的就医人数和总金额, 拿阿城区新利街卫生院来说2006年住院补偿人数为127人, 住院总金额为11万元, 到2010年住院补偿人数为393人, 总费用达到40万, 那么到2013年住院补偿人次达到726人, 总费用上升到85万元, 从这样一组数据不难看出, 就诊率在逐年上升。百姓承担的各人费用不断减少很多人不再有心理顾虑, 解决疾病并没有使生活支出增加太多, 从而刺激了百姓的就医心理, 所以从政策调整的角度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极大的改变了中国农村医疗现状。
3 慢病对农村医疗患者的关爱
在东北由于气候等原因, 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肾炎、肝病等多达19种慢性病困扰着老百姓, 这些慢性病之所以称之为慢性病是因为其生病过程漫长, 治疗也慢长, 时时用药还不能总是办理住院治疗, 老百姓花费也很高, 没农合时有的人就挺着, 或者整点小药维持着, 舍不得花钱买药, 那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之后不久国家就关注的这个特殊群体, 并且针对这种情况给了政策上的补充, 每年门诊收据在集中年底的时候给予相应补偿, 现在来看每年慢病的报销人数和钱数也不断上升, 说明农民朋友在慢性病的治疗上也脱离了原来拖、挺的情况, 有病不治的状况改变多了。
4 大病补偿如雪中送炭
大病的危害不仅仅是对身心的摧残, 同时也是对一个家庭经济实力的严重考验。在2012年之前拿一例心脏病支架来说吧, 花费在6万元的病人在按照规定报销时可能报销实际金额也只有6000左右, 因为他大部分都是卫生材料, 加上后期的治疗、营养和路费一个支架病人往往要花去家中多年的积蓄或者四处举债。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对儿童白血病、乳腺癌、宫颈癌、肺癌, 急性心肌梗死等十几种疾病划归为大病, 患者到专门的部门提出治疗申请, 主管部门批准, 规定最高限价等几种政策共同的约束下, 报销比例到了70%。还拿这个例子来说, 一个花费6万的支架患者, 在大病补偿的政策下就能报销4万左右, 对于一个农民按人均年收入7千元计算, 那么农合的政策就给农民朋友减轻了将近5年左右的生活负担, 这实实在在的实惠使就医率得到了提高, 死亡率得到了下降。在这么大比例的报销政策下, 农民朋友会在疾病到来的时候积极治疗, 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从区外的医疗报销金额到乡镇卫生院的农民住院费用, 从开展到现在数字也在变化, 我们来通过阿城区新利街卫生院的一组数据来进行分析辖区外就诊报销情况如表1。
从表1中的实际报销的环比增长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初期老百姓的实报金额就以261%的速度大幅增加, 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老百姓在有合作医疗报销以后就生病的速度飞速发展, 而是那种等、拖、挺的现状在农合报销的形式下瞬间改变, 百姓有病积极治疗, 在2010年增幅仍然达到了130%,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女性的乳腺癌, 宫颈癌还得到了大病的补助, 那种过去谈病色变的现状再也不存在了, 随着农村整体医疗状况的改观整个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在大幅提升。农民朋友可以说是人们的衣食父母, 生活资料的第一创造者, 只有农民朋友的身体素质和生活医疗有了提升, 国家的发展和富强才能有根基, 只有我们生活的基石踏实了我们才能做到实干兴邦。
5 民政救助二次帮扶
区域管辖内的五低保、五保人员都是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的, 他们的情况大多是多病, 或者身患残疾, 别说看病就连最低的生活保证都是靠国家救济, 常常是该看病的不去看, 该住院的在家打点点滴, 寻医问药成了奢侈品。在农合开展初期低保五保人员就是政府最最关注的对象, 政府每年为这类人群缴纳合作医疗款, 民政部门还在农合报销的基础上给予了二次补助, 像那种没有儿女的五保人员, 看病就医在两次报销之后自己就承担一点点的医药费, 有些甚至自己花费不到总金额的10%, 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2012年低保五保人员报销金额是6万元, 2013就增加到了19万元, 同比增长了216%, 人们越来越, 会用国家的惠民政策来改变自己的医疗现状, 去赢得健康优质的生活。
自新农合实施以来,农民的医疗保障情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许多问题也显现出来。此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山东省无棣县张家村的医疗保障现状,发现了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看法。这次调查的时间是2015年8月。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自新农合实施以来,家乡所在省份的医疗保障状况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此次对张家村医疗保障现状的调查,是为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该地区在农村医疗保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使农民享受更好的医疗保障水平。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新农合制度下张家村的农村医疗保障现状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通过入户交谈,面向张家村村民实际发放问卷55份,回收52份,得到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94.5%,有效回收率为90.9%。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此次调查结果主要包括:张家村村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家庭的年平均收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前后家庭年平均医疗支出的变化,新农合制度下村民认为医疗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村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了解渠道以及满意度。具体如下:
张家村村民家庭的年均医疗支出在实行新农合的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前,村民的医疗支出主要集中在500—2000元,而实行新农合之后村民的年均医疗支出主要集中在1000元以下。调查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村民的医疗支出,减轻了村民看病贵的负担。
调查发现,在村民认为家庭医疗费用偏高的原因中,46%的人认为家中有老年人或小孩,是导致医疗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家庭的最主要原因。另外,34%的村民认为患有慢性病导致医疗支出频繁,还有16%的村民认为当前家庭医疗费用偏高是新农合实行中定点医疗机构的药价偏高所致。
三、新农合在实际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调查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张家村的医疗保障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大病统筹为主,满意度差别大
新农合制度中,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农合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重点是保大病,受益面窄,从而造成新农合满意度的差别较大,整体水平不够高。
首先,生大病是“小概率”事件,年轻的村民,身体好的村民生病概率机率更低。
其次,大病获得补偿多,小病、慢性病获得补偿少。
(二)乡镇医疗条件待改善,医疗保障难落实
首先,乡镇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远远落后于高层次的医院。对于一些急慢性病、疑难杂症缺乏先进的医疗技术和配套设施。其次,乡镇医院的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缺少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三)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偏高
各级医疗机构的药价按相应比例有所增加,比如乡镇和村卫生室的药价在县市基础上增加15%。
其次,定点医疗机构行为的不规范,往往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四)新农合宣传不到位,医疗知识待普及
调查表明,村民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主要依靠于村委会宣传,并且形式单一。
(五)村中心卫生室距离远,村民就医不方便
新农合改变以往“一村一室”的局面,按照人口规模划分,目前暂定为每两千人的地区设置一个卫生室为中心卫生室。如今的多村共用中心卫生室距离远,给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看病造成了不便。
(六)医疗费用报销繁琐,具体流程不清晰
很多村民并不熟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的具体规定,加之住院费用结算所需手续齐全,在距离定点医疗机构较远的情况下,医疗费用的报销变得繁琐,给村民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便。
四、对策与建议
为了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问题,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筹资水平,扩大补偿范围
应该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适当扣除集体与政府可能的补助与支持部分,再按照“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原则合理地确定出新农合的人均筹资数额,科学提高筹资水平,从而实现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乡镇医院水平,改善农村医疗状况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改善乡镇医院的就医条件,增加农民的信任度和安全感,引进先进医务人才、基础设施和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合作医疗制度,最终让农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水平相当的医疗服务。
(三)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增加医疗机构的透明度
应该坚持贯彻相关公示制度,做到医疗透明化公开化,做让农民放心的医院,信任的医院。同时监察部门应防止并惩治违反规定的医疗行为,村委会和新农合经办部门应深入宣传,受理举报,维护农民的医疗公正。
(四)加大管理、监督力度,控制医疗费的不合理增长
首先,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减少实际中存在的“开大药方,多开药,开贵药,过度消费医疗服务的现象。对严重违纪违规的定点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给予处罚。在我国,为了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也应该引入竞争机制,以打破其垄断地位。
(五)做好新农合宣传工作,普及医疗卫生知识
村委会、负责农村医疗保障的相关部门应该通过专家讲解,医疗下乡,身体普查等方式提高农民对新型医疗的整体认识,从而实现农村医疗外在设施和内在意识的统一。
(六)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加强村中心卫生室建设
针对目前新农合制度下多村卫生室“变多为一”,农村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较小所造成的村民就医不便现象,应该扩大农村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为村民就医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加强对村中心卫生室的监督管理,提高其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保障农民就医方便快捷。
(七)简化补偿程序,完善补偿制度
各级医疗机构的新农合补偿点应该继续简化、统筹地区外就医的转诊手续和医疗费补偿程序,为参合农民提供切实的便利。
然而,要想在农村地区建立长久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更大效用,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与努力。上至国家立法,医疗部门,下至基层医疗机构,普通民众,形成医疗保障的社会化与一体化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孙吉海.解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程、困境和对策[J].山东大学.2007.第27-41页
松原高职护理一班张宏磊
寒假期间,我通过走访市卫生局及农村卫生院、农户等,对我市农民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状况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市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状况
我市共有18个乡镇(区),223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1 万,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人均卫生消费支出数约为157元。目前,我市有政府成立的非营利性质的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市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乡镇卫生院18个。共有社会医疗机构75个,城镇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23个。全市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1830人,卫生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2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30869平方米,实际开放病床1238张,病床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347。几年来,我市致力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素质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我市农村医疗卫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市医疗卫生事业随着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按照初级保健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但是还存 1
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集中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在这次调查中我看到,农村有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器械破损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大榆树乡卫生院和月亮泡镇王家泡子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房屋简陋、年久失修,还仍在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平房,亟待需要重建。调查中我还看到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相当一部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老三样”,一个听诊器,一个血压器,一个体温计。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缓慢,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相适应。
2、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由于农村物质条件落后,因此,我市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城镇,导致农村医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比较低,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两家子镇同心村卫生服务站仅有一名乡医,却服务着全村近千人的预防保健。
3、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和乡医负担重。在王家泡子村和长虹社区卫生服务站了解到,目前,我市村级医疗机构负担较重。王家泡子村卫生服务站一年累计要向上级上交7000多元费用,这里有物价部门每年的年检,每个月向镇卫生院缴纳的事业发展基金,每年向药监、卫生等部门以及质量技术监督局交纳的各种规费,还不算相关部门每年不定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颁发的各类资格证所收取的费用。村级卫生机构没有村集体经济的投入,房屋、药品、设施都是乡医个人投资,还要支付工作人员工资,而各级政府对乡医从事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没有任何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医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积极性。
4、非法行医现象时有发生。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非法行医在农村一些地方屡禁不止,严重威胁着农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些人打着某医疗机构或医疗院校的牌子,以义诊为幌子,目的是推销药品,骗取钱财。非法行医机构还与当地村委会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据一位乡医讲,今年4月份,市结核病防治所到该乡一个村义务为农民检查身体,而这个村村委会却只召集五、六十人来。相反,某一非法行医机构来村里“义诊”,直接驻扎到某村干部家中,而这位村干部却不遗余力的为其提供方便。
5、农民因病致贫返贫情况严重。经调查,在农村,有一部分农民是“抗病”,有病不治;有一部分农民是没钱看病,望病兴叹;还有一部分是借债看病,但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病未看好,人财两空。
三、发展我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议
结合调查,就抓好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切实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农村医疗卫生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面对新的形势,要把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摆上各级政府及部门重要的工作议程,根据新情况制定长、中、短期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各乡镇要落实相关部门和兼职干部负责此项工作,要切实把健康教育、爱国卫生等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坚持常抓不懈,改变乡镇政府对“大卫生”工作“活没人干,事没人管”的局面。在全县中小学生中继续开展好健康教育课,在农民群众中做好保健知识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全
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
2、要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的改革。努力探索乡(镇)卫生院的多种运营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强求一种经营模式。要认真总结大岗子乡卫生院改革经验,进一步深化运行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注重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以此来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力争在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3、建立人才流入机制,抓好从业人员培训。要加快卫生系统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机制,制定宽松的人才政策,积极创造有利于人才流入的环境,广揽技术人才。要继续加强对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每年对乡村医生轮训一次,加快乡村医生知识更新步伐。进一步完善医疗集团运行机制,医疗技术下沉一级,实施技术合作和指导,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软环境建设。监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部门针对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设立的收费项目的检查力度,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对合理收费项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坚决取消,并重新确定标准,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减负。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行医现象的惩治力度,彻底净化农村医疗卫生市场,使非法行医现象在农村没有生存的土壤。
5、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全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大势所趋,要抓住我省2008年全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这一契机,抓紧为我县推行此项制度做好各项准备。在暂时
没有实行该项制度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开展扶贫工作与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医疗需求结合起来,把因病致贫的群众当做扶贫重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调查报告
一、调查说明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转变,医疗服务显得与整体社会发展不十分协调。为了了解当前我县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我组于近期在某某乡、某某乡、某某乡选取了17个村300户农牧民及部分医务人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基本公共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为人知,也受到了大部分农户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使医疗改革制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还需不断倾听农民的呼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二、调查方式
抽样问卷调查、个别谈话。
三、调查目的
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一直是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得并不尽人意。老百姓怨气多,医务人员压力大。为了解我县基层 医疗卫生服务的情况,进一步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情况,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改善医疗环境。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某某乡、某某乡、某某乡等3个乡的17个村300户农牧民及部分医务人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
五、调查时间
2013年9月12日至2012年9月17日
六、调查内容及数据
基层医务人员的思想状况及着奇装异服情况;县人民医院、维吾尔医医院、乡卫生院等公共场所有无做乃玛孜现象;基本公共卫生落实情况及群众的满意率。调查对象中95%为农牧民、5%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
七、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医疗服务质量方面
1、医务人员紧缺。乡卫生院病人多,医务人员少,导致医疗服务质量差。农民节假日、休息时间看病困难。技术人员缺乏,导致乡卫生院内的检验设备不能投入使用,诊断病人必要的检查不能进行。有的村卫生室只有一个村医,一人就得承当医生、护理人员、工勤人员的角色。村医有时候去乡卫生院开会、取药、接种疫苗,村卫生室需要关门。农牧民看病要到乡卫生院。有20%的患者认为医务人员的技术 水平低,疾病诊断不明确。
2、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由于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的学历较低,很多都是中专毕业,之后再去进修。但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又较少,导致医务人员的水平受限,缺乏相关的辅助检查。卫生院的接诊病人中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肠炎、慢支炎等病种。在调查中只有20%的患者到卫生院就诊的原因是觉得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可以,80%的患者是觉得离家近,较方便,新农合报销的比例高。
3、卫生院用房不足,房屋紧缺。乡卫生院分为诊室、输液室、治疗室、药房、为数不多的病房,各科诊室也没有明确分开。病床少,冬季经常出现病床不够的现象。输液室人满为患,甚至有自备凳子的。有的村卫生室只有2间房。诊疗室、药房和输液室没有明确分开。病人多的时候 输液室坐不下。
4、医疗设备简陋,基本医疗设施不完善。可开展的检查项目有:心电图、血常规。有的乡卫生院仅能做心电图。村卫生室只能测量血压。
5、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有限。接诊的病人中常见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慢支炎、高血压等。除了处理一些简单的小外伤,清创缝合外,卫生院基本不开展手术。一般都是转到上级医院治疗。
6、药品匮乏。有30%的患者觉得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药 品少,有的药在私人诊所可以买到,在卫生院、村卫生室却没有。因而导致很多患者更愿意到私人诊所看病。
(二)医患关系方面
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在调查中有70%的患者对县人民医院、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护士的服务满意,20%的患者认为还可以,10%的患者对县人民医院、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服务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是觉得医务人员摆架子、不耐心、冷漠;卫生院的条件差。从这些方面可以反映出目前的医患关系任然较为紧张。
(三)新农合运行方面
1、参保人数多,基本普及新农合。据调查,99%的人参加了新农合。没有参加的人主要是外出打工的青年,因为觉得自己身体好,基本不生病,且因长期在外的,基本用不了新农合,认为没有必要花那份冤枉钱。大部分农牧民是觉得新农合政策确实好而自觉主动参加的。小部分人是因为村领导要求才参保的。
2、新农合报销药物的种类有限。由于可以报销的药品种类较少。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用药单
一、药物短缺等现象。由于某些有效、高效药品不在新农合的报销范围,且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缺乏相关药品,导致有的患者必须到大医院看病,来回的车费,检查费等成为农民的一大负担。且在大医院的报销比例较低,门槛费高。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 现象任然存在。
八、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目前的医疗服务质量水平较低,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如政策支持不到位,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方面等导致许多医学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同时也有医务人员方面的问题,如医务人员没有主动扩充知识,安于现状。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临床类和医技类)加强医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②提高基层医疗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广纳合格的优秀人才,招聘到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③定向培养医学生④增加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或者委派上级医院的医技人员下乡传帮带⑤加大投资到基层医疗设施,完善基层医疗设施设备。
(二)医患关系方面: 医患关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方面有以下因素:技术水平;医务人员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医务人员的性格特征、交际能力、个人品质;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对事业和生活的满意度、自理能力;服务能力、医疗过失、纠纷与处理方式。病人方面的因素有:病人的道德价值观;病人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与自尊程度;病人的人格特征、个人品质与交际能力;病人的就医目的、就医方式、参与能力;病人的心理状态、患病体验与就医经 验。医院管理方面的因素:医院诊疗设臵的合理性;医疗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医疗机构的服务程序、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收费的合理性。
处理和改善医患关系的原则和措施主要有:①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和医德修养②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③注意端庄稳重的仪表风范④改善管理⑤改革卫生保健体制,完善卫生立法,创建良好的诊疗环境
(三)新农合运行方面: 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任然存在着问题:①由于政府对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补偿范围等方面控制得较紧,使新农合基金使用率普遍不高,农民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极大的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②当地卫生服务能力薄弱,重大疾病不得不转省、市医院就医,导致医疗负担加重③部分医疗机构不严格执行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而县合管办对县级医院及县外医疗机构缺乏监管人员和手段,导致住院费用上涨较快,加重了参合人员的医疗负担④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不坚持出入院标准,分解收费,挂床治疗的现象较突出。
改善的措施主要有:①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让老百姓能够转变思想观念,消除顾虑,积极参保②改善基金征收办法,做好配套服务③理顺体制,加强对新农合的监管④改善 基层卫生服务的质量,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九、结语
新农村合作医疗实践状况调研报告
?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实践状况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省市县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我于今年 8 月初对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活动,我分别走访了金城镇及其周边的部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地查看了“新农合”开展的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随机选择的 100 名农民患者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一、发展态势良好 ? 1、我县今年参合情况良好。过去两年,农民参保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信任度增加,农民“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年共有 87.6 万参合农民,参合率为 93.06%。上半年本级筹集资金 876 万元,补偿“参合”农民 41.1 万人次,医药费 2480万元。
? 2、我县“新农合”管理进一步规范。今年我县出台的《新农合实施细则》可行性较强,实行了“日均费用、例均费用、病床使用率”三项指标控制,并规范了医疗行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均实现了病人相关信息联网及网上审核报帐,不但提高了报帐效率,更体现了《新农合实施细则》中所包涵的公平、公正、高透明度的原则。
? 3、农民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过去因为地方偏远,有病没时间看,以及生病没钱治而放弃治疗等死的现象在农民中屡见不鲜,现在“新农合”的实施让许多留守的农民能就近看病、看得起病了,而补偿金在治疗结束就可以直接在当地兑现。3 年为一周期的优惠常规健康体检,已于今年 8 月全面实施,这为疾病的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新农合”的实施让农民一方面打消了顾虑,另一方
面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需求。
? 4、促进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自身建设。随着近几年“新农合”的开展,各相关医疗机构为适应“新农合”的.发展,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不断在努力提升和完善,这已逐步形成了医患双赢的良性循环。
? 二、存在的问题 ? 1、“新农合”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根据“新农合”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4%的农民对参保的基本条件和怎样参保不了解,12%的参保人对报帐程序不了解,32%的参保人对报销范围不了解,29%的参保人对报销的起付费及比例不了解,17%的参保人所持《新农合证》上的个人信息与《户口簿》上不相符,这些不但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也给医患双方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 2、部分乡卫生院医疗条件依然落后,部分偏远乡卫生院因为落后的工作条件和较差的待遇,依然是老的想走,新的不愿来,许多日常工作是一人承担多项事务,医疗水平的发展更无从谈起。
? 3、为利益驱动,个别卫生院假挂床住院以及按病人门诊经费标准乱开药的情况依然存在。
? 4、由于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留守人员稀少,大部分文化层次较低,这给“新农合”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 三、几点建议 ? 1、进一步加大“新农合”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明白参保,安心治疗,关爱健康。
? 2、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公开报销项目、比例,简化报帐程序,加强“新农合”资金管理的监督工作。
? 3、《新农合证》的办理要严格查对并实行机打,防差错,以免给参保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4、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偏远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及医务人员的待遇,有针对性地为偏远卫生院培养适用人才。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出某市3个样本县区的19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其医疗欠费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统计描述、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2.1.1 医疗机构性质。
在19所医疗机构中:三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7所,一级医院6所,卫生站、卫生室、诊所等4所,专科疾病防治站1所。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7所(89.5%),营利性医疗机构2所(10.5%)。从举办者性质来看,有民营医疗机构7所,政府办医疗机构10所,企业办医疗机构2所。民营医疗机构中以基层医疗机构居多,而政府办医疗机构级别层次较高。
2.1.2 医疗机构年收入情况。
在19所医疗机构中,有14所医疗机构(73.7%)2004~2006年间收入呈增长趋势。5所医疗机构由于医院改制或政策性因素导致收入出现下降。
2.2 医疗机构医疗欠费总体情况
2.2.1 不同医疗机构医疗欠费发生情况。
2.2.1.1 不同性质医疗机构欠费发生情况。
19所医疗机构中,有12所医疗机构2001~2006年间未发生医疗欠费,7所医疗机构有医疗欠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10所有欠费,7所无欠费;2所营利性医疗机构均未发生欠费。从医疗机构举办者性质来看,7所民营医疗机构均未发生欠费;10所政府办医疗机构中3所无欠费,7所有欠费;2所企业办医疗机构均未发生欠费。三者之间差别有显著意义(X2=9.975,P<0.05)。
2.2.1.2 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医疗欠费发生情况。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基层医疗机构和级别较低的医院发生医疗欠费较少,发生医疗欠费的医疗机构集中在综合医院这样较高级别的医疗机构中。
2.2.2 各医疗机构医疗欠费金额情况。
7所医疗机构中有3所2002~2006年累计欠费占年收入的百分比超过1%,最高甚至超过20%。还有4所医疗机构累计欠费占年收入的百分比在1%以下。可见,在这些医疗机构中病人欠费已经对医院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3 病人欠费具体情况
本调查收集了被调查的医疗机构在2005~2007年间发生的114例医疗欠费,对病人的基本情况、欠费原因、欠费后处理等进行了调查。
2.3.1 欠费影响因素调查。
2.3.1.1 欠费病人身份情况。
在欠费病人中农民人数最多,农民、下岗或无业人员、学生儿童3部分占欠费病人总数的65.8%,欠费总额占到总数的62.59%,可见弱势群体在欠费人群中占有较大比例。不同身份病人欠费额无明显差异。
2.3.1.2 欠费病人医疗保险情况。
欠费病人中有87例病人无任何医疗保险(76.3%);其余按合作医疗(12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8例)和商业保险人数(7例)依次递减。无医疗保险的病人平均欠费额数最高,为3655元。合作医疗保险病人平均欠费额为918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病人为2100元,商业保险病人为3208元。
2.3.1.3 不同年份病人医疗欠费情况。
本次调查收集到2005年欠费病人12例,2006年欠费病人39例,2007年欠费病人63例。2005年欠费病人平均额为2097元,2006年平均欠费额为2314元,2007年平均欠费额为4278元,呈明显增长趋势。
2.3.2 病人欠费原因。
从欠费原因来看,因经济困难而欠费者最多,占总例数的48.2%;恶意欠费(21.9%)、无主病人欠费分列第二、三位主要原因。从医疗欠费总额来看,病人经济困难导致的欠费数额最高,恶意欠费和民、刑事案件纠纷欠费分列第二、三位。
2.3.3 对病人医疗欠费处理情况。
2.3.3.1 病人欠费追讨情况。
有84例在发生欠费后医疗机构曾进行过追讨,有30例未进行追讨(26.3%)。对该30例欠费调查其未追讨原因发现,知道追讨很难和没有精力追讨的占总数的86.6%,仅有1例欠费医疗机构表示不想追讨。由此可见,医疗机构并非对欠费不想进行追讨,而是迫于追讨难度太大、追讨效果不理想才不去追讨欠费。
2.3.3.2 追讨方式。
在对84例欠费的追讨中,直接向病人追讨是医院采取的最常用的方式(72例,86.7%);有5例通过当地政府、单位追讨,7例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追讨,但没有医疗机构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来向病人追讨欠费。
2.3.3.3 追讨责任。
首先,对欠费的追讨责任,主要由病人诊治科室负责(63例,75%);其次,由医院负责进行追讨(21例,25%)。虽然在调查中没有发现由诊治的医务人员负责追讨的病例,但追讨责任由病人诊治科室负责的这部分病例,科室往往会将责任转嫁到诊治的医务人员身上,所以在实际追讨欠费的过程中,诊治的医务人员承担了大部分的追讨责任。
2.3.3.4 欠费损失的处理方式。
在114例医疗欠费病例中,有101例采取了医院挂帐的方式,12例由病人诊治科室承担,1例由诊治医务人员承担。调查中未发现有其他部门和机构如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等承担欠费的现象。
2.4 医疗机构预防欠费的措施
在19所医疗机构中,4所基层的卫生站、诊所和1所专业皮肤病防治站因为以门诊业务为主,采取的是先收费后服务的方法,所以即使未采取其他的预防医疗欠费的措施也没有出现欠费。剩余的14所医疗机构均采取了预防医疗欠费的措施,在这些措施中,首先最常用的是先交押金(14例),其次是通过检查身份证等措施核实患者身份(11例),另外还各有2所医疗机构分别采取了个人担保、单位担保和建立医疗救助基金的方式。通过调查发现,在14所医疗机构中仅有3所只采取一种预防欠费的措施,其余医疗机构均采取了多种措施综合预防欠费。可见先交押金仍然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而且医疗机构希望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组合使用来达到更有效预防医疗欠费的目的。
3 讨 论
3.1 医疗欠费已经对我市部分医疗机构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公立医院的性质决定了兴办医疗机构的宗旨就是救死扶伤。有一部分患者认为到公立医院来就医,欠医疗费欠的是国家的钱,所以选择了这些医院。而民营医院由于是私人出资举办的,比较注重在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因此较少出现病人治疗欠费现象。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往往接诊的病人病情比较疑难复杂,而且住院病人远远多于基层医疗机构,所以发生的医疗费用会较多,因此也就比较容易发生欠费的情况。
3.2 医疗欠费额有逐年增加趋势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2005~2007年病人平均欠费额呈明显增长趋势。这主要与病人的年人均住院治疗费用增长有关。在被调查的19所医疗机构中,除4所个体诊所未获得人均治疗费用数据外,15所医疗机构在2002~2006年间仅有2所一级医院人均住院费用出现下降,其余13所医疗机构人均住院费用均持续增长。故此医疗费用增长也是导致医疗欠费数额增加的重要原因。由于医疗设备、医用材料和药品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超出了生活困难的家庭、下岗职工以及农民的支付能力,医疗欠费必然会增加。
3.3 医疗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弱势群体仍是医疗欠费的主要人员
本调查结果发现,欠费者大多数无任何医疗保险(76.3%),弱势群体在欠费人群中占到较大比例,目前我市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医疗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覆盖面不够广,仍有大量的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未纳入医疗保险扶助的范畴,而这部分人又是属于经济相对较为困难的弱势人群,一旦发生严重的疾病,极易出现医疗欠费;另一方面,企业效益不好导致的单位欠保现象也有发生。
3.4 欠费追讨存在的问题
3.4.1 欠费追讨方式单一,效果不够理想。
医疗机构采取主要的追讨方式就是向病人本人进行追讨,而不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进行追讨。而且由于追讨效果不理想,使得医疗机构追讨欠费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对于部分欠费医疗机构根本不去追讨。
3.4.2 医务人员和专业诊疗科室承担了过多的欠费追讨责任。
这种“谁造成欠费,谁负责追讨”的欠费追讨方式消耗了医生和专业科室大量的精力,使得专业科室不能专心致力于本职工作。
3.5 欠费损失后果全部由医疗机构承担,政府、社会缺乏救助办法
造成医疗欠费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很多医疗欠费是由于社会因素造成的,如突发公共事件导致的欠费。但目前我市解决医疗欠费出现的损失后果却是100%由医疗机构来承担的。医院过多的承担了本应该由政府和社会承担的责任,这就大大增加了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
4 政策建议
4.1 政府应加大力度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首先,应该扩大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从2007年起,我市在2001年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以城乡社会医疗救助为托底,“三保险一救助”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1]。但这一体系仍处在试点阶段,覆盖的人群较少,如目前我市新农合制度参保人数仅为5万人左右。即使是实施了6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参保人数也仅为41325人[2]。因此,为使这一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民心工程”能够切实发挥它的作用,政府必须加大保障体系推广的力度,争取尽快扩大覆盖人群。
其次,应建立面向弱势群体的危急重疾病医疗救助基金[3]。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应首先承担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费用的主要部分,建立面向弱势群体的危、急、重病人的医疗救助制度。建议民政部门建立弱势群体的“危急重疾病救助基金”,吸纳政府拨款和社会募捐的善款。将上述款项交由民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办法保证基金的合理使用。
4.2 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是医疗欠费逐年增加的原因之一。解决医疗费偏高的问题:一是要整治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防止药品、医用器材价格“虚高”;二是要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防止医院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三是各医院都应将降低成本与合理收费作为重要的医疗质量标准,通过严格控制医疗总费用的增长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4]。
4.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首先,医务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 以“ 人性化”服务为宗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其次,加强与患方的沟通,避免由于沟通不良而引发医患双方的纠纷;第三,医院应加强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强化医疗质量,尽量避免由医疗纠纷造成的欠费。
4.4 完善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机制
首先,严格执行入出院、记帐、费用管理和欠费催收的规章制度。其次,建立和完善医疗收费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第三,贯彻住院费用每日清单制。第四,严格控制医保住院病人治疗费用,避免医保拒付现象发生[5]。
4.5 医疗机构内部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医疗欠费管理机构,加大欠费追讨力度。
4.5.1 在医疗机构内部建立医疗欠费管理和追讨机构。
建议医疗机构内部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医疗欠费管理机构,如成立专门的追缴欠费办公室,或由现有科室如医政科承担欠费追讨工作。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欠费管理人员,由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医学知识,责任心强的人员从事欠费的审批、登记、追讨工作,将欠费管理规范化,专业化。
4.5.2 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欠费追讨力度。
医疗机构应该增强法律意识,逐步适应通过法律诉讼途径解决医疗欠费问题,特别是恶意欠费问题。医疗机构可以聘请律师作为常年法律顾问,通过法律手段迫使他们归还欠费。另一方面,医疗机构还可以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对恶意欠费者采取媒体曝光的方式进行追欠,使恶意欠费者无处藏身,其不轨企图难以得逞。
参考文献
[1]奎文区财政局.我区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全覆盖[EB/OL].www.kuiwen.gov.cn/ShowInfo.aspx?id=1229,2008-08-26.
[2]潍坊新闻网.潍坊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启动[EB/OL].http://www.sd-taishan.gov.cn/sites/weifang/qingzhou/articles/D00000/1/2171612.aspx,2008-06-16.
[3]蔡维生,等.论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7;23(6):388.
[4]瞿湘晶.浅谈医院医疗欠费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4):3836.
一、基层现实状况
该市现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和16个乡镇(其中2个乡镇隶属于工业园区),设4个财政分局和14个财政所,目前在岗119人(含12名集体人员)。
1.工作任务重。在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所一般还有10项主要工作:一是负责组织编制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指导单位的预算编制并审核、汇总;二是负责乡镇预算执行,并定期向政府和人代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三是负责乡镇财政集中收付改革工作;四是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完成各项收入目标任务;五是加强乡镇非税收入管理,实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六是加强各类专项资金管理,认真做好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管理发放工作;七是负责编制乡镇财政总决算,指导单位决算的编制并审核、汇总;八是负责监督乡镇范围内各单位的财务活动,组织对乡镇企事业单位执行财政税收政策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九是负责乡镇辖区内会计管理工作,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十是完成上级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拆迁补偿等)。在这10项工作任务中,新产生和最为繁重的是“一折通”管理发放和乡镇财政集中收付改革工作。以“一折通”发放为例,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市每年经过“一折通”发放的项目就有农业、民政、社保、卫生、村级补贴及农业保险赔偿等共计40多个,资金超过3亿元,每一项补贴必须要经过信息录入、信息维护、审核上报、补办存折等程序,而且发放时间不固定,有的一个月内几个补贴项目,工作量大,任务重。
2.岗位设置多。财政所一般需要设立所长、副所长(兼)、总预算会计、银行出纳会计、单位总账会计、单位出纳会计、农村财务专管员、票据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员(兼)、档案管理员(兼)等9个岗位,有的财政所还需设信息维护员或网络管理员,所有财政所还要负责一个村的管理指导工作。
3.人员偏少。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该市目前人员最多的是城关镇10人,有5个财政所6人(含1个园区财政分局),有4个财政所5人,有3个财政所4人,3个财政所只有3人,其中1个所编制数为7个,现在实有3人,还有1人已57岁,加之相继成立了3个工业园区财政分局,从财政所抽调了6人。很明显,现有人数难以满足设置岗位的需要,无奈之下,有的财政所所长本人一兼几个岗位,有的财政所人员兼岗3个以上,还有的财政所只好通过政府借用农经站或其他单位人员,财政所内部相互制衡的要求难以落实,财政所的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
4.业务能力不足。从基本情况看,在现有的财政所人员中,助理、初级以下人员占到了总人数的66.4%,55岁以上人员占到了总人数的13.4%,学历不高,人员年龄偏大。财政所人员中,32.3%的人不会操作电脑,其中有4个财政所的总预算会计不能操作电脑。
二、存在的现实问题
1.职能定位不清,影响财政工作开展。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打破了乡镇财政收支的原有格局,乡镇财政工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怎样做好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促进转型升级,就成了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合理定位乡镇财政职能势在必行。如不及时从制度上规范与管理乡镇财政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乡镇财政职能存在的“缺位”、“空位”、“错位”等现象,不利于贯彻落实农村各项财政经济政策,不利于乡镇职能的有效发挥。
2.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增加。由于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量与税改前相比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一些财政所长反映,由于涉农补贴涉及到农民个人的直接利益,发放工作做不好,影响较大,发钱比收钱还难。随着国家支农资金的投入加大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直接面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及各种财政补贴越来越多,乡镇财政的工作量也将会进一步加重。
3.人员少,资金风险大。乡镇财政人员不足,远远不够岗位设置要求,一人兼数职、一人几个岗位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做到管理与监督相分离,账户与印鉴相分离,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建立,形成财政资金的潜在风险。
4.缺乏业务培训,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江苏省实行财政直管县体制后,省、市很少组织对乡镇人员的业务培训,乡镇财政人员的培训主要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培训大多是有针对性的工作培训或单项业务培训。由于县级培训在师资、经费等方面存在不足,投入不够,层次不高,乡镇财政所人员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策措施建议
1.落实文件精神,归位性质身份。江苏省人事厅、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财政厅于1997年5月22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财政所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的通知》,要求“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财政机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规定“乡镇行政编制总额中包括乡镇财政所的人员。财政所为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执行公务员制度”。为此,针对目前财政所机构性质不同、人员身份复杂的状况,切实增强文件执行力,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明确财政所为行政机构,在职在编人员为公务员,使不断扩大的事权与机构性质和人员身份相匹配,以利于财政所更好地履行职责。
2.创新工作思路,组建财政分局。目前,国地税、国土、工商等部门在乡镇都设立了分局。随着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面对财政所人员严重不足的现实状况,可借鉴上述部门的做法,在坚持预算管理权、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合并财政所组建财政分局,分局长由财政局择优推荐,报请市政府考察任命。分局下挂所合并原财政所牌子,保持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主体不变,按原有乡镇单独核算,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支付、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分局的设立,既有利于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非税收入管理,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增强基层财政协调管理能力,更有利于整合财政所人力资源、有效解决人员不足与工作量大的矛盾。
3.招录人员,充实队伍。做工作、干事业,人是第一要素。应补充乡镇财政所人员,每年安排一定的人员指标,不断充实乡镇财政所队伍,满足岗位配备需要,优化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激发工作活力,确保基层财政工作正常进行,确保乡镇财政所职能履行到位。
4.加强交流,互补共进。在人员的使用上要打破固有的人事限制,加强上下、左右的交流,力求实现人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从机关选派部分年轻干部到缺编严重的财政所挂职工作,尤其以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为主,既可以解财政所人员缺少之急,充实财政所力量,又可以锻炼机关年轻干部,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相互交流,遇到全系统的中心工作或突击性的工作,如“一折通”、中国农民补贴网等电脑操作,可从财政所抽调部分业务骨干,分片组成“突击队”,相互支持,相互补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坚持把“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作为培训重点,全面提升财政所人员依法理财、公共服务、综合管理和业务操作能力。一方面,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切实把财政所人员教育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培训活动,建立教育培训档案,纳入人员考核和管理体系,引导和激励财政所人员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形成自觉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财政所人员思想动态以及知识、技能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既要科学设置内容,又要注重培训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和理论骨干辅导讲座、自学成果交流会、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切实增强财政所人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6.抓好考核,强化督查。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财政所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日常考核、业务管理、民主测评“三位一体”的考评体系,将考评结果与个人奖惩、评先评优、干部使用、岗位交流直接挂钩,使责、权、利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强化效能督查,通过明查暗访、问卷调查、督办反馈等多种途径,督查财政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评价财政所工作绩效,全面提高财政所管理与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关于全县农村医疗的状况的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全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7-08
关于对全县幼儿园年检情况的通报09-22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10-03
在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05-24
在全县农村改厕和灭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03
副县长在全县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摘要)05-23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11-04
在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