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一) 风险防范的概念

风险防范是指对某一事项的发生所带来风险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 以消除或减缓风险损失的发生, 或者削弱损失发生的影响程度。会计风险防范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可以通过单位层面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 业务层面的预算管理、收支情况、政府采购业务等方面进行识别, 再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一步分析, 经过反复论证, 制定最优行动方案, 达到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的目的。

(二)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意义和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风险防范, 可以约束和引导我国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履行职责, 防止利用职务便利进行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渎职、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活动。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全社会资产中占据着较大比重, 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进行有效、合理地防范, 可有效节约国家资金, 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从源头上减少舞弊行为的产生, 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识别

(一) 管理不严缺乏有效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不够完善, 操作不规范, 决策科学性缺乏保障, 一般经济业务通常有单位主要负责人决策, 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决策执行过程中, 存在办理支出事项时没有依据, 仅凭口头通知, 缺乏完整的审批流程, 事后由会计人员补办签字手续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 部门和岗位间缺乏有效的相互制约, 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增加了风险发生的概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风险行为责任人没有具体惩处手段, 外部监督部门对财务风险没有详细监管措施, 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难以有效规避风险。

(二)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存在风险

(1) 收入业务。目前,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制度, 所有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用款账户, 通过该账户完成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业务, 实现了财政对各预算单位资金的集中控制, 提高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资金活动的透明度。但是, 行政事业单位不能通过零余额账户缴款, 当单位产生收入时, 会出现缴款不及时, 出现资金滞留、截留、挪用、坐支等违规行为。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收入存在缓收、不收、降低标准收取等现象, 故意隐瞒本应上缴财政的收入, 没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票据管理不严格, 出现收钱不开票等徇私舞弊现象, 骗取国家资金, 造成国有资金流失, 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公众形象。

(2) 支出业务。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业务实行财政授权支付, 避免了现金支付业务的发生, 但有些单位在经济业务中不严格执行公务卡管理办法, 变相给个人账户转账。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购买商品和劳务过程中, 实行定点购买, 统一结算, 存在虚开发票, 报销个人费用等问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内部职工食堂为职工违规发放福利, 造成食堂成本核算不准确, 管理混乱等现象。

(3) 应收账款。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往来款项长年挂账不清理问题, 对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 年终不进行询证、对账, 不计坏账损失, 且历经多届领导更换, 每届领导都认为与自己无关, 不愿承担相应责任,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账实不符, 甚至损失等问题。

(三) 预、决算管理缺乏控制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预、决算管理的重视, 财务人员积极性不高, 编制预、决算不够严密, 发生实际支出超出预算标准, 挤占专项资金等行为。行政事业单位有大量资金不列入年度预算管理, 不利于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难以反映单位真实情况, 甚至可能误导上级部门做出错误决策。在决算编制中, 上级财政部门不了解分管预算单位具体业务, 只要相关数据在决算编制系统中无差错提示, 即为正确, 不去检查实际支出情况, 造成一些单位账证、账表、账实严重不符。预、决算公开格式统一, 存在形式主义, 无法发挥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的监督作用。

(四) 政府采购业务存在风险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公开招标流于形式, 存在串标现象, 投标人恶意抬高商品和服务价格, 一些负责人从供应商处拿“回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完善的政府采购业务监督机制, 为了规避政府采购限额, 采取分散购买, 有些单位受制于传统的习惯, 在一些大额采购中往往不向财政部门申报而先行采购, 事后再补办政府采购相关手续, 增加了经济业务风险的发生。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业务不纳入预算管理, 采购缺乏计划性, 往往出现盲目购买、重复购置行为, 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国有资产管理混乱, 使预算机制在风险防范中形同虚设。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并定期检验制度在各部门执行的效果, 对不适当的制度条款, 按照单位工作实际及时做出调整及修改。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单位内部明确一个职能部门或者牵头部门, 使其在内部控制中起到沟通与协调作用, 由该部门定期对外部环境和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地风险评估, 确定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点, 制定出控制办法, 使单位在发生经济活动时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关键岗位要做到分工合理, 责任明确, 注意不相容岗位的分离, 要实行轮岗制度, 明确轮岗的周期, 加强岗位业务培训, 使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学到不同技能和知识, 规避因权力被某个关键岗位负责人垄断而对单位整体利益形成潜在危险, 起到制约腐败、控制风险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对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要通过集体会议研究, 增强决策执行的约束力。

(二) 加强会计核算管理

(1) 收入业务管理。为了防范收入业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票据管理, 合理设置岗位, 避免收款与会计核算、票据领用与保管为同一人操作,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财经法规的理论学习, 筑牢思想防线, 防止其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 防范会计风险发生。财政执收部门要加强对各归口单位的国有资产等收入项目的了解, 掌握各单位有哪些具体收入, 按什么标准收取, 应当何时收取, 还要检查各项收入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督促各单位做到应收尽收, 收到的款项要及时上缴国库, 及时取得票据进行入账, 严格收支两条线, 对于隐瞒收入行为或应收未收的项目, 要明确经办人的责任, 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派专人对收入相关的合同进行分析, 验证实际收入与合同内容是否相符, 重点关注合同内容是否有缺陷, 避免模糊条款产生纠纷, 致使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等法律风险。

(2) 支出业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中要明确各项支出范围标准和授权审批流程, 在支付业务中尽量按照公务卡管理规定进行结算, 会计要定期核对各项支出的预算执行情况, 对于超出预算的支出项目, 具体分析原因, 由于资金浪费造成的超支, 要对责任人采取处罚措施, 由于正常工作原因造成的超支, 及时向财政部门审批, 对预算进行重新核定。

(3) 应收账款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要明确个人向单位借款的具体规定, 包括允许借款的业务范围、具体数额上限、借款期限, 防止单位有意串通个人向外借款, 进行欺上瞒下、非法占有国有资产等违法行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应于每年度末对应收款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合理计提坏账准备, 积极催收账款, 避免形成坏账,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三) 提高预、决算编制的严密性

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财务内部预算的制度管理, 做好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在实际工作中, 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编制预算实施计划, 将预算指标进行分解, 具体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 使预算执行更加清晰, 从源头杜绝资金占用和挪用现象, 规避会计风险的发生。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决算编制的重视程度, 对财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全面提升专业素养与职业素质, 按照会计管理和预算法要求, 严格按照账面收入和支出实际情况编制年初预算和年终决算, 以反映本年度收支以及以前年度的资金结余情况, 提高预、决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真正实行预、决算公开制度, 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置于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 从源头上预防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净化社会风气, 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四) 规范政府采购业务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与政府采购相关的内控管理制度, 将政府采购纳入预算管理, 使采购业务有计划地按采购流程高效运行, 包括采购的申请、备案、确认、验收和实施, 对各环节做到公开透明, 评、定分离, 避免采购人员贪污腐败现象发生。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要做好对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业务各环节的外部监督, 不定期进行核查, 对违反相关法律的责任人要追究责任。对于纳入集中采购目录内的货物和服务, 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按政府采购制度规定, 不得擅自自行组织采购, 对于不在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商品和服务, 要鼓励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政府采购电子信息平台进行购买, 节省采购时间和成本, 优化采购过程, 增加透明度, 打破地域限制, 切断购买者与供应商的灰色通道, 真正发挥政府采购业务中对廉政风险的防范作用。

四、结语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特殊性, 在各种经济业务活动中面临着众多的风险。本文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进行了列举分析, 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对策, 便于规范财务工作秩序, 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摘要:近年来, 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许多贪官纷纷落马, 贪腐问题的背后反映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建设不到位, 风险防范体系的缺失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增多, 会计风险防范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列举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方式, 提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建议, 以期有效堵塞管理漏洞, 防止滥用职权、非法占有国有资产等贪腐行为, 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识别,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 李明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 2018, (23) .

[2] 易鑫.浅谈新形势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及自我防控[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 (1) .

上一篇: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下一篇:重庆市江津区葡萄直插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