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流动人口问题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居住条件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研究 ——以温州市为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户籍制度的改革带来了大规模持续的人口流动。流动人口在推进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却承受了城市中恶劣的居住条件,其身心健康受到了巨大影响。如何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和健康水平将考验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公平性与长期可持续性,更是中国改善民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重大问题;居住条件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中国地理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但值得指出的是,迄今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其发展需要更多不同研究案例的支撑;已有研究也多把居住条件狭义地理解为住房条件,忽视了住房所在社区环境及其与更大的社会空间的关系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鉴于此,本研究拟突破迄今研究的上述不足和局限,把居住条件的涵义拓展到住房条件、社区环境和居住隔离三个不同层次的维度,利用2017年温州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和典型个案的深度访谈资料,就居住条件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流动人口在其流入地城市的居住条件处于明显弱势地位。通过与本地居民的对比,可以看出,流动人口住房来源多样,但主要以租赁住房为主,住房拥有率极低,住房面积狭小,室内基本设施较为简陋,因工作变动导致迁居频繁,与安居梦想相距甚远。城中村是流动人口最主要的居住社区类型,社区环境不佳,社区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十分有限,社区周边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暴露风险。流动人口的社区交往和社区参与程度较低,社区安全感、社区凝聚力和社区归属感明显不及本地居民。流动人口的居住区位呈边缘化特征并与城市主流社会相隔离,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流动人口面临居住隔离问题。(2)流动人口总体健康状况良好,慢性病患病率显著低于本地居民,但相对于本地居民,在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未表现出明显的健康选择优势,反而存在自我健康认知的高估倾向和流动经历对健康的内在损耗效应。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的差异集中在城乡差异,而心理健康的差异则体现在户籍属地造成的本地/外地差别,这种户籍制度造成的身份差异,使流动人口背负沉重的健康成本。同时,人口、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在各健康维度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其中,“相对剥夺感”是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另外,倡导良好的健康行为与生活习惯、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对改善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3)住房条件和社区环境是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首先,住房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善室内基本设施、空间拥挤状况和提高住房隔音效果会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社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社区安全感、降低社区社会失序状况和改善社区服务设施会显著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状况。这些环境要素都是维持居住功能所必需的基本生计组成部分,事关流动人口日常生活生产的顺利进行。其次,住房条件和社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在不同的健康指标上有不同的表现,具体来看,住房条件对流动人口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客观健康指标,对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小;社区环境的影响更多与个人主观的身体健康感知有关,与慢性病患病率等客观健康指标的关联较小;而住房条件和社区环境对本地居民的影响则相对较为稳定,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上。最后,住房条件和社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存在人群异质性,尽管流动人口住房条件明显不及本地居民,但住房条件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要明显弱于本地居民。而社区环境的作用则恰恰相反,与本地居民相比,表现为社区环境与流动人口的健康有更为密切的关联。(4)居住隔离对流动人口健康有显著的不利影响。首先,不管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尺度,居住隔离都显著降低了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其次,相对于居住隔离,与隔离相伴而生的时空行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也具有重要影响。居住隔离通过迁居流动来实现,迁居次数越多越不利于流动人口的自评健康;居住隔离加大了流动人口的通勤距离,通勤距离越长越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再次,群体间的排斥与歧视、环境污染暴露和所处的社区类型也是隔离过程引起不同健康结局的重要路径,造成健康结果的不平等。流动人口因隔离而更易遭受环境污染的威胁,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明显的负面冲击;相对于商品房社区,生活在城中村的流动人口健康水平要更差;居住隔离背后的社会歧视对流动人口健康的负面影响甚至超过隔离本身。最后,较高的自我选择性隔离或社区满意度,反而给予流动人口更多情感慰藉,显著提升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由此可见,居住隔离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剥夺机制,流动人口在居住空间上遭受的聚集与隔离、排斥与歧视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不满情绪,成为影响其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5)住房条件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低于笔者的理论预期,但社区环境的影响相比住房条件更为突出。在住房条件方面,受超长时间的劳作、职业和居所的不稳定、居留预期的不确定以及对住房要求的低预期等种种生计特点的影响,住房对流动人口而言仅仅是一种临时性、替代性的安身之所,流动人口在其中度过的时间有限,使不利的住房条件对流动人口健康的潜在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实现,因而造成住房条件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有限。但是,随着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计状况的改善,本文中所解释的住房条件对本地居民的影响可能会逐步在流动人口身上得到体现,对此必须有所预期。在社区环境方面,由于受日常活动半径和社交范围相对受限,相对于本地居民,流动人口对社区环境的依赖性更强,甚至很多是社区职住一体者,在社区滞留的时间更长。这些因素造成社区环境与流动人口健康间具有更紧密的联系。因此,相对住房条件,社区环境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则更突出。同时,流动人口对居住条件(尤其是社区环境)的主观评价相比居住条件的客观特征对流动人口健康有着更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社区安全感、社区失序等主观感知对健康的影响相对明显,而社区流动人口占比、居住区位等客观属性的影响则相对薄弱。

关键词:流动人口;居住条件;健康

学科专业:人文地理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总体思路、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解读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进展

第四节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述评

第五节 多维度-多层次视角下居住条件对流动人口健康影响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和健康状况

第一节 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

第二节 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住房条件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变量赋值与模型设定

第三节 住房条件对流动人口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总结与讨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区环境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变量赋值与模型设定

第三节 社区环境对流动人口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总结与讨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居住隔离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变量赋值与模型设定

第三节 居住隔离对流动人口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总结与讨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居住条件对流动人口健康影响的制度背景及作用机制

第一节 居住条件对流动人口健康影响的制度背景

第二节 居住条件对流动人口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理论思考

第三节 政策启示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 温州市新居民居住融合与健康调查问卷表(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CAD技术下机械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马克思市民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