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流动服务方案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图书馆流动服务方案(共8篇)

图书馆流动服务方案 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信息的集散地,是人们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依赖源地。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有半数以上人口居住于山区。受地区、交通等条件影响,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信息资源的需求普遍得不到满足。多年以来我馆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延伸传统服务模式,走出图书馆为基层群众开展流动服务。为更好地满足多层次、多形态的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找书难的问题,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让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走向更高的水平,结合我县及我馆的实际情况,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及不足,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我县共有9个乡镇文化站77个村委会农家书屋,3个红领巾书屋和5个流动图书室,开展的流动服务不少于50次,服务内容包括图书流动借阅、基层业务培训、辅导、宣传免费开放政策及传播其他文化知识,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二、服务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农家书屋的管理及服务

1、加强与乡镇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的联系沟通与协调合作,建立农家书屋管理员联络辅导机制,及时传达相关文件、会议精神,了解掌握基层文化队伍的需求与动态,能够帮助解决的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逐级反映,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

2、加强对乡镇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的管理与业务培训指导,采取网络、电话咨询和现场培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指导、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管理水平;

3、联合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举办有针对性的科普知识、种养殖知识讲座、读书、展览等文化活动,强化基层文化部门的社会功能,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受益;

4、业务培训的内容、时间以电话通知的方式通知提前知晓相关的基层文化单位,拟订于2、4、6、7、8月份;

5、每年到乡镇对基层文化队伍的业务培训及服务不少于5次,农家书屋、红领巾书屋的业务辅导不少于20次;

(二)流动图书室服务

1、建立高效可行的流动图书室及其管理制度(参见流动图书室协议),2、对流动图书室进行不定期的业务辅导服务,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协调调配流动图书,切实解决流动图书室图书资源少、内容单一的问题。

3、继续服务好县级企事业单位流动图书室的同时,加强与县级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高流动图书室的数量和服务质量;

(三)流动服务点服务

1、以“科技文化三下乡”、“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科技文化宣传周、世界卫生日、世界读书日、世界禁毒日、国际扫盲日为依托设立图书馆流动服务点,走上乡镇、街头巷尾进行文化宣传服务;

2、以图书馆一年一度的“宣传服务周”为契机,针对学生特点,深入中小学校进行送书、读书、宣传等活动。时间拟定为5月底至六月初;

3、利用传统节假日、乡镇赶集日、农闲时节等,流动图书车到人员集中的地方,与基层群众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图书流动借阅和文化活动宣传服务;

三、保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影响力;

2、加强组织,注重统筹协调;

3、按步骤开展实施,扎实推进,注重落实效果;

4、加强学习,创新服务;

姚安县图书馆

图书馆流动服务方案 篇2

公共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活动,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举措, 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新形势下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 公共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 创新了许多方式方法, 湖北省襄阳市图书馆在延伸服务模式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目标, 以图书馆文献资源为依托, 以政府投入为支撑, 以企业赞助为手段, 以汽车图书馆为载体, 以基层单位为阵地, 开展“图书流动站”服务, 推动了“文化襄阳”建设,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四位一体”合力创建“流动图书站”

襄阳市地处鄂西北, 面积1.97万平方公里, 人口580万, 共辖有三县三市三城区。其中城市面积140平方公里, 城区人口120万。2009年以来, 襄阳市图书馆在开展延伸服务活动中, 根据襄阳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和广大群众阅读欲望越来越强烈的现实情况, 决定采用四位一体方式, 创建“流动图书站”服务模式, 把图书馆服务延伸到机关、学校、军营、企业和城市社区, 进一步增强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四位一体”之一, 政府是投资主体, 负责提供经费支持。创建“流动图书站”需要经费支撑, 政府责无旁贷。“四位一体”之二, 图书馆是责任主体, 负责提供文献资源和技术管理。近年来, 襄阳市图书馆每年投入“流动图书站”文献在10万册以上, 每年投入专业技术人员在300人次以上, 为“流动图书站”正常运行提供了必要的文献资源和专业技术保障。

“四位一体”之三, 企业是参与方, 负责赞助购置流动图书车。2009年2月, 由湖北妞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赞助, 给襄阳市图书馆购买了一辆价值18万元的中型客车, 改装成可一次装载5000册图书的流动图书车。2009年3月, 由湖北天工有限责任公司赞助给襄阳市图书馆一辆价值15万元的小型汽车, 改装成图书配送车相继投入运行, 为“流动图书站”正常运行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

“四位一体”之四, 基层单位是受益方, 负责提供图书室和其它设备, 由机关、企事业单位、军营或城区社区提供图书室, 配置书架、阅览桌椅和其它设备, 为“流动图书站”正常运行提供了阵地保障。

2“三式”结合广泛开展“流动图书站”服务

“流动图书站”的管理主体是图书馆, 运行模式坚持“三式”结合, 即采取“驿站式”、“点单式”和“配送式”三种运行模式, 并根据图书室的不同情况进行三式“结合”, 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2.1 采用“驿站式”服务方式

针对襄阳城区面大点多的布局特点和市民工作、生活、居住相对较为集中的情况, 在市区建立了40个流动图书车停靠点。这些站点人户居住相对集中、人流量较大, 包含有5个机关单位、6家企业、5所学校、5所军营、12个社区、5个广场、2个集镇。具体运作是仿照公交车运行停靠模式, 定时到停靠点为读者实行图书借还和咨询服务。对停靠点读者借阅图书采取“一卡通”服务, 即在流动图书车上办理的图书借阅证与在图书馆内窗口办理的借阅证一样互通互用。“驿站式”服务方式, 极大地方便了较远单位和边远区域读者借书还书。

2.2 采用“点单式”服务方式

即在定点以外的地方, 根据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或者读者的需求特点, 随时上门服务。“点单式”服务又根据读者的需求特点细化为“你看戏, 你点播”、“你点题, 我讲座”、“你读书, 我买单”、“你点单, 我配送”等灵活的服务方式。活动中, 还随车发放读者问卷调查表、“汉江讲坛”讲座预告、“书香溢襄阳”推荐书目、市图书馆便民服务措施等使读者与图书馆形成良性互动, 让流动图书车成为流动的图书馆、流动的舞台和流动的讲坛, 成为广大群众身边的书房和影院。几年来, 先后为襄阳市“两会”、高新技术开发区、市四中、襄南监狱、航宇救生装备公司、湖北天工集团、市武警一支队、南漳县武安镇雷家营村、谷城县石花镇、襄城区麒麟村等提供点单服务130多次, 为点单单位播放各类专题讲座70多场次, 播放精典影片66部, 提供辅导咨询1800多人次, 为村民送去种植、养殖技术资料70000多份。送书累计达12万多册次。

2.3 采用“配送式”服务方式

借鉴配送化商业服务模式, 开展图书配送服务。一方面, 依靠图书配送车为社区各流动图书站进行图书置换、配送;另一方面, 随时根据各社区、单位或读者需要送书上门或更换图书。配送服务方式快捷、方便、灵活, 具有安全性、机动性、便捷性的特点。运行以来, 先后为109个社区流动图书站开展配送、更换图书服务, 做到了服务周期性常态化。

3“流动图书站”为襄阳市打造“读书之城”奠定基石

经过几年探索和不断总结提高, 襄阳市图书馆开展的“流动图书站”服务活动产生了积极效果, 取得了突出成效, 为把襄阳市打造成“读书之城”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流动图书站”服务活动已经遍布城乡, 成为城乡群众身边的图书馆。现已建立了109个流动图书站, 每年送书超过10万册, 受益群众超过20多万人次。二是“流动图书站”服务活动已经成为襄阳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一张名片, 提升了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 被襄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十件实事中的一件和“文化惠民工程“之一。

社区流动图书站的建立, 是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不仅能有效地解决边远地区读者的“读书难”和“学习难”, 推进公共图书馆现有图书文化资源共享, 引导和促进全民阅读, 丰富了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图书馆覆盖率不高的不足, 扩大了基层图书文化服务网络。

参考文献

[1]尚庄.我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 (03) .

[2]孟琪.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教育, 2012 (09) .

基层流动图书馆服务点建设思考 篇3

关键词:流动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5-0125-03

Suggestions about Mobile Library Service

Zhang Changming(Ninghai Librory,Ninghai,Zhejiang,315600)

Abstract:Mobile library service is convenient for rural people. The key to make good service includes getting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innovating new items, increase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ng appropriate stations.

Key words:mobile library; public culture service

CLC number:G258.2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5-0123-03

1 流动图书馆发展概说

1.1 流动图书馆的定义

《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对流动图书馆作了如下界定,流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Traveling Library,Container Library)是为远离固定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的方式,是利用某种运输工具(如汽车、火车等)装备起来的图书馆,可以任意移动,定期将图书送至各个工矿企业、机关、农场、学校、居民点,开展图书借阅工作,举办群众性的图书宣传活动。[1 ]流动图书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流动图书馆旧称巡回书库,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读者送书上门或在交通不便的偏僻处所设置的图书流动站中为读者办理流动借书业务等,又有流动图书站之称。凡开展这一工作的图书馆,都配有一定的交通工具,以作馆外巡回流动书库。一般装有简便的书架,书籍或折叠的椅子,便于摆放图书、接待读者。而狭义的流动图书馆专指汽车图书馆Book-automobile),是以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定期为偏远地区的居民送书。[2 ]

1.2 国内外流动图书馆简介

流动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0世纪中叶,汽车尚未普及,波斯帝国就已有了骆驼图书馆。19世纪中叶,英国费林顿出现了马车图书馆。美国第一批有组织的流动图书馆服务于1905年出现在俄亥俄州和马里兰州。现在在美国的一些地区,经常会有流动图书馆,通常是一部涂满彩色儿童画的大巴,车内的书架上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图书,还有DVD。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选书,不把带来的大口袋装满,孩子们总是不依不饶。这些流动图书馆一周之内会巡游到城内不同的站点。读者也可以通过公共图书馆的网站查找自己需要的图书,如果没有时间去图书馆,流动图书车会把你需要的图书送到你所在的社区。

早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就有城市流动图书馆25579个,乡村流动图书馆4343个。几个世纪以来,交通工具几经换代,因特网把图书馆搬进了“家”,正如飞机无法替代火车和汽车一样,汽车图书馆仍然在不断发展,不仅英、德、美等国流动图书馆仍十分普遍,其他国家的流动图书馆也在发展。瑞典于1950年开始在区一级图书馆采用流动书车,1965年起国家规定新建一个流动图书馆可以得到政府资助的一半费用,1975年到1983年间共有32家市立图书馆得到了这种国家资助,流动书车总数也由1971年的40辆猛增到1983年的128辆。日本的公共图书馆大多数设有流动图书馆,多则两三辆,至1996年3月,日本2336个公共图书馆共有流动图书馆近3000个。日本邑乐镇图书馆有一辆叫做“白鸟号”的小面包车,每逢周六就绕行镇上几个服务点,为行动不便、无法到图书馆的民众提供服务。肯尼亚内罗毕东部加里萨的几所学校至今仍联合用骆驼运送图书。满载着书籍的骆驼,把图书送到有需要的地方,也把春天带进了沙漠。[3 ]

我国流动图书馆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上世纪60年代,上海图书馆开始利用汽车为市郊群众服务。1999年沈阳市图书馆在康平县设立为农民兄弟服务的“农民流动图书馆”,为11个乡、村服务,至今已拓展至8个县区,投放各图书10万册。北京、广州也于1999年、1996年分别开办了流动图书馆,定时到社区和企业上门服务,读者通过它可以在家门口办证借书,非常方便。宁波市图书馆与社区签订协议,建立定点流动图书馆,所购图书专门用于社区阅览室,定期轮换,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目前我国流动图书馆已发展到300多家,主要有汽车图书馆(如广州、武汉、哈尔滨、天津、西安等);病房图书馆(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渔船图书馆(浙江洞头县、江苏如东县、青岛红岛镇)等类型。[4 ]

目前,图书流通站点和汽车图书馆是我国流动图书馆的两种主要形式,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制还没有普及的情形下,这两种流动服务方式发挥着图书馆分馆的作用,担负着向基层延伸和普及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使命。

2 流动图书馆的优点

流动图书馆之所以在国内外得到发展,是其优越性所决定的。

2.1 贴近居民

流动图书馆可以最大限度地深入基层,贴近读者,将书送到居民、工人、战士、学生及老弱病残者手中,成为读者家门口的书房。以福建福尤溪县图书馆为例,该馆派专人辅导由老年读者组成的“晚晴艺术团”,编排快板、小品、舞蹈等节目,带上“流动书籍”巡回14个乡镇社区,白天摆书摊,晚上演节目。使数万名观众在汲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并陶冶情操。[5 ]

2.2经济适用

流动图书馆的建设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较之兴建固定图书馆节省了大量资金,减少了诸多中间环节,还可根据读者需要及时调整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价值。以广东流动图书馆为例,每个流动图书馆配备新书2.4万册,各馆图书每半年流动一次,流向本地区的下一个分馆,而同时另批1.2万册的新书同时到位补充,这样每馆每年可阅读2.4万册新书。[6 ]

2.3灵活多变

流动图书馆可以根据当地居民的要求,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开展各种服务活动,以东莞为例,东莞图书馆图书流动车目前开展的主要服务有:现场办证、咨询、借还书、续借图书、预约图书等。并针对不同的服务站点,用“读者意见本”收集、整理读者意见,通过调查表积极跟踪不同服务站点的阅读侧重点,及时更换书籍。[7 ]

2.4快捷高效

流动图书馆能根据读者的需要随时启动,不受限制地深入街道社区、乡镇山村、企业学校主动开展服务。以广东流动图书馆为例,广东流动图书馆各分馆开馆一年以来,共接待读者,572,306人次,阅览册次达l,716,918册,相当于各分馆配备图书总册数的8.5倍。[8 ]

3 宁海县流动图书馆发展反观

受国内外流动图书馆的启发,为了较快地改变宁海县社区和乡镇民众的阅读线状和阅读环境。从2005年开始,我们主要着力于乡镇(街道)、村和社区流动图书馆的建设。

3.1 建立流动图书馆的做法

(1)调查摸底、设定图书流动站建立条件。2006年初开始,县图书馆组织人员对县内80多家图书馆(室)进行了一次调查,根据各图书馆(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设定了图书流动站建立条件:①有图书馆(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②图书馆(室)有藏书2000册以上;③有专(兼)职管理人员;④每周至少开放3天;⑤每年对图书馆(室)投入3000元以上;⑥有完善的借阅制度等保证流动图书能得到切实利用。

(2)确定先扶持后设点的原则。针对县内图书馆(室)图书分类、借阅方式等不同情况,确定先扶持后设点。组织技术人员对申报图书流动站的图书馆(室)原有图书进行标准化分类编目,帮助培训管理人员,对有条件的图书馆(室)帮助安装计算机管理系统,提升服务能力。

(3)整合资源,建立流动书库。县图书馆对馆内的文献资源进行整合,精选出一批适合流动的外购图书建立3万多册独立的流动书库。为使流动图书适合农村读者的需要,组织图书馆的业务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然后外购有较强针对性的图书。

(4)定期定向流动。根据各个图书流动站对流动图书的不同要求,确定各流动站每三个月流动一次图书,原则上行政村与行政村相互流动,企业与企业相互流动。

(5)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对建立的每个流动站,图书馆与其签订协议,明确责任,防止图书馆流动图书的流失。

3.2 流动图书馆的成效

宁海县流动图书馆虽然开展的比较晚,但已经初见成效。

(1)形成了流动图书馆服务网络。2008年,全县流动图书馆只有32个,藏书7万册,流通7.8万册次,投入经费共15万;截止2010年6月,流动图书馆达到65个,藏书量达到15万册,流通册次达到15万册,投入经费达到25万。与2008年相比,流动图书馆、藏书量、阅览人次、阅览册次和投入经费,分别提高了103 % ,114 % ,20% ,17% 和67%。县内流动图书馆流动网络已初步形成,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区域,扩大了图书的读者群体。

(2)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流动图书站的设立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出现了不少村排队申请的景象。图书流通站人气最旺的时候,几乎座无虚席,有的靠着书架看书,有的席地而坐看书,读书气氛十分浓郁,促进了爱知识、学知识、用知识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3.3 存在的问题

虽然流动图书馆工程建设已在全县全面铺开,但标准较低,水平不高,问题不少。

(1)设施问题。由于流动图书馆建设没有很好地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的流动图书馆往往设施简陋,表现在馆舍的布局定位上,往往用调剂出来的房子来改用流动图书馆,而不是根据图书馆的功能来规划,布局和设计;有的地段偏僻,或者楼层比较高,老年读者和少儿读者行走不便,抑制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其次,阅览桌椅破旧,也往往是乡镇行政机关更新置换出来的破旧桌椅;光线暗淡,不能营造舒适明亮安宁洁静的良好的读书环境,电脑也比较缺少,更谈不上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

(2)经费问题。经费问题是图书馆永远的痛。由于管理权的分割以及图书馆法的缺位,导致图书馆的运行经费没有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中。据2009年全县基层图书馆统计资料显示,全县流动图书馆65家,其中新购图书册数为零的共有36家;购书在50册至100册的共有18家;藏书建设严重滞后的达56家。从全县投入流动图书馆经费看,各级财政对图书馆的扶持还比较有限。经费上的困难和拮据,造成了县级图书馆藏书建设、管理、技术、服务、人员素质等方面都长期陷入恶性循环。

(3)文献资源配置问题。流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的来源主要由政府出资,或以社会团体、个人捐赠,这些文献资源虽然一时解决了农民有书可读的问题,但也存在着数量少,品种单一,复本量大,内容陈旧,新书难觅踪影等问题,与农民读者阅读需求不对路,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很有限。由于后续资金的问题,图书不能及时更新也成为流动图书馆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4)人员问题。流动图书馆大多执行的是自主管理,没有专职的管理员,更多的是义务劳动,没有报酬。流动图书馆的开放时间难以保证,群众借阅图书只能凭运气。有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图书馆的公益服务性质不了解,认为我们是商业行为,管理上互相推诿,不予配合。

(5)布局问题。初期,图书流动站经过选择细分,兼顾了城区、企业和镇区。但着工作进一步开展,服务点的选取逐渐追求服务点总数,分布地点不合理。而且服务点一旦确定并且有读者办证之后,不可能撤消该服务点,对整体服务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影响。

(6)管理问题。流动图书馆工作任务指标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缺乏完整的评估考核指标,对流动图书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缺乏统筹协调。

4 流动图书馆发展思考

流动图书馆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有着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要使流动图书馆真正成为居民身边“流动的大书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1 争取多方支持

要积极寻求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以保证流动图书馆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比如宁海县跃龙街道,党委一把手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每年下拨给文化站的经费有60多万元,保证了流动图书馆的正常运转。因此,争取领导重视,提高领导对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同时,要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资助,拓宽资金来源,不断壮大流动图书馆的实力。

4.2 创新工作方式

开展新的服务项目。例如:(1)通过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组织电影专场,藉此向群众宣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群众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2)不定期举办文化方面的专题讲座、展览,比如地方特色专题、民族风俗专题、宁海名人专题;(3)成立读者俱乐部,定期举办新书推荐会,向群众推荐好书,定期交流读书心得或讨论问题;(4)定期举办科技讲座,向群众介绍一些实用的技术知识,还可以为群众编印致富信息。

4.3 配置合适的书籍

(1)选择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特色的书籍,对经济发达地区多配置一些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类的书籍,对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多配置一些介绍种植、养殖技术的书籍,辅以生活类、文艺类图书,并经常做调查,了解农民所需,及时更新调整。

(2)图书配置要强化儿童读物的质与量,流动图书馆要为儿童多配书、配好书,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3)配备配套设施。宁海县落后乡镇文化素质较低,有不少人不识字,因此单纯的图书文本很难提高他们的阅读热情,也达不到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初衷。所以流动图书馆除配备书刊外,还应配备VCD等。条件好的也可配备电脑,让群众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4.4 实行动态管理

在与服务点单位签订的协议中,要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规范服务点的工作。每年要组织检查评估,通过看台帐、查记录、督促各点按要求做好工作。如果检查一次不达标,则限期整改,二次不达标即终止协约,撤回流动点,以此来指导和促进流动点的健康发展。

4.5 完善网点建设

流动站要建在地理条件优越、人口密集、条件成熟的乡村和社区,力求扩大流动服务点的覆盖面。现阶段应首先选择村委会等公共场所,可同农村成人教育中心、农村文化大院、党员活动室等几室合一,以便整合农村文化资源,避免进行重复建设。

流动图书馆的发展,从根本上离不开工作创新,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科学管理,用心呵护,才能为流动图书馆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文骏.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298.

[2]张海燕.中外流动图书馆比较研究[J].图书馆,2003,(4):44-47.

[3]程亚男.流动的地平线[A].车轮上的图书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4]张革联.流动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思考[J].图书馆,2007,(5):123-124,126.

[5]朱光华.县级图书馆生存发展启示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82-83.

[6][8]陈卫东.广东流动图书馆实践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5,(5):34-37.

[7]刘磊.图书流动车在东莞各镇、社区、企业服务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7,(4):55-57.

马铃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考核方案 篇4

考核办法

为扎实贯彻落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充分调动各部门流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整体性、有效性和协调性,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

(一)按照“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原则进行考核。

(二)紧密围绕区流管办关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开展各项考核工作,重在考核工作实绩。

(三)力求兼顾各责任部门工作职责实现的难易、任务的轻重和协调配合,鼓励各成员部门工作创新。

二、考核内容

(一)基础工作包括信息采集和台账资料二大项。

(二)职能工作:各主

管部门的工作任务,明确考核内容。

(三)领导评价:由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打分。

(四)加分项目:包括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工作有亮点、有突破;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经验做法得到相关

三、考核方法

(一)实行考核制度,每月由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乡督促检查小组组织人员对各责任部门进行考核评分,考核采取实地抽查、听汇报、查资料、看文件等形式。

(二)实行分类考核制度。考核督查小组分别对各责任部门开展的工作进行督查。

(三)考核评分实行百分制,其中:基础工作40分,职能工作40分,领导评价20分;另设加分项目,分数以实际加分总和为准。

1.基础工作实行扣分制,总分40分。(1)组织领导:满分15分。包括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本单位重要工作内容,并科学合理安排全年工作计划;明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分管领导、联络员;积极参加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召开的各种会议,遵守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完成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2)信息采集:满分20分。要求各责任部门按要求下村逐一对流动人口的信息进行采集。(3)台账资料:满分

图书馆流动服务方案 篇5

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常态化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成府流办〔2010〕83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结合我辖区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发展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相适宜的原则,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质量管控,提升基础信息的社会应用价值,为全面实现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按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要求,准确掌握我辖区流动人口、房屋等基本情况,及时完成流动人口、房屋及用工单位信息维护、更新工作,完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考核目标,实现个人出租房屋征收率较上年有显著提升,并逐步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组织领导

(一)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公室。街道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公室(下称街道流管办),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街道流管办主任,统一领导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由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公安派出所所长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职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安排

落实本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二)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社区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下称流管站),由社区民警任站长、社区主任任副站长,流管站工作人员由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职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口协管员组成,负责完成本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三)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点。在居民院落门卫室、用工单位等处设立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点。人员由专职及兼职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做好住宅小区、居民院落、用工单位流动人口和房屋出租基础

信息的日常采集和维护工作。

四、工作职责

(一)综治办职责:负责安排落实辖区内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基础信息的采集、维护、更新和个人出租房屋及家庭装修的税收征收工作;负责做好辖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和出租房屋及家庭装修税

源底册、税款征收等相关台账的登记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协管员的管理工作;负责完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考核目标,实现个人出租房屋征收率较上年有显著提升。

(二)派出所职责:负责组织流动人口协管员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负责租赁房屋的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及房屋承租人的户籍管理工作;在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是,对生产、经营、居住场所为出租房屋的应查验房管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对发现没有办理房屋租赁登记

备案的,应将有关情况定期通报给区房管局。

(三)办公室职责:负责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的预算安排及支出情况的监管;根据对社区流管站的考核情况,拨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确保相关资金及时到位。

(四)社会事业科职责:负责做好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相关工作。

(五)社区服务中心职责:将流动人口纳入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提供与常住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宣传,加强对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齐抓共管。严格按照“政府领导、街道为主、各方参与、多管齐下”的工作方针,明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职责,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与自己的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从体制内部进行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加强协调配合力度。

(二)制定工作方案。制定本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目标任务,在掌握本辖区基础信息数据基础上,定人、定岗、定区域对商铺、院落、楼栋、用工单位实行网络化属地管理,确保上面有人抓、中间有人管、下面有人落实。

(三)完善信息采集网络化平台管理工作。根据成都市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网络平台的工作要求,建立本辖区出租房屋信息采集网络化管理体系,掌握最新动态,整合资源,发动院落门卫、物业管理公司、计生协管员、环卫工、治安值班员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留意及报告周边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的信息。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基础信息做到应采尽采,及时维护、更新管理平台数据,对个人出租房屋和家庭装修税收,要做到应收尽收。

(四)加强税法宣传。为进一步提高房屋出租人纳税意识,充分利用税法宣传月活动等进行广泛宣传,采取上门逐户发放宣传单,向纳税人宣传解释税收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做到

家喻户晓。

(五)加强督查工作。街道流管办要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督查督办。每月对社区完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情况检查一次,每季通报一次,半年考核一次,检查及考核结果报请领导

签批,作为年终考评和拨付工作经费依据。

六、加强经费保障

合理安排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并将经费纳入预算。

(一)对社区流管站按拨付工作经费。

(二)将个人出租房屋、家庭装修税收地方实得财力的80%,用于流动人口协管员绩效工资、医保社保、服装及国家规定的节日慰问金等(结余部分作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补助经费)。

(三)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的使用,要确保专款专用。

月二十二日

图书馆流动服务方案 篇6

为提高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水平,强化流动人口卫生计生信息化工作,进一步简化行政办事程序,方便服务流动人口,创新完善信息系统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拟全面推行网上办事服务群众,实现流动成年育龄妇女信息的实时查询和应用,为广大流动人口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充分挖掘信息平台服务功能,决定开展流动人口网上服务“一键通”行动,流动人口的查询信息和申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只需通过网上操作,实现“一键申请、一键服务、一键办结”。

一、指导思想

为深化服务管理工作改革,简化行政办事程序,方便服务流动人口。今年,我们在全市开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强化流动人口网上服务,以信息化工作统筹流动人口工作,全面推行网上办事服务流动人口,开展流动人口网上服务“一键通”行动。

二、工作目标

开展流动人口平台信息建设,及时进行信息通报和反馈,提升入库率、准确率和流动状态形成率,并且建立集中统一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信息的实时查询和应用,建立“一键通”服务,即信息系统网上申请,网上办事便捷服务,电子打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不需繁琐程序,更不需流动人口回到户籍地办理。

三、主要内容

一是完善信息系统个案信息。开展流动人口网上服务“一键通”行动,首先要完善信息系统流动人口信息,按照《市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年”活动方案》要求,对系统信息反馈和通报,信息入库率、准确率和个案信息流动状态形成率的相关工作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尤其完善好婚育信息数据库信息,即流动人口个案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当前婚姻状况、出生日期、公民身份证件号码、结婚时间、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代码、个人联系电话、配偶姓名、配偶身份证件号码、配偶户籍所在地、配偶户籍所在地代码、子女信息等。在进行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时,应按照婚育信息数据项内容认真核查填写相关信息,保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是查验跨省流入人口信息。网上申请流动人口电子婚育证明,需要登录省流动人口系统查验跨省流入成年育龄妇女婚育信息,省内流入成年育龄妇女信息不需查验。重点查验现孕、办理生育服务登记、接受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等信息。查询不到或信息不一致的,及时向户籍地发送协查。

三是网上变更婚育证明信息。作为户籍地,应及时采集本地流动成年育龄妇女婚姻、生育、子女等发生变化的情况,并将变动信息录入省流动人口系统个案,重新生成电子婚育证明;作为现居住地,发现流动人口实际婚育信息与电子婚育证明信息不相符的,要及时更改或告知户籍地进行变更,确保电子婚育证明信息与本人实际情况相符。

四是网上办理电子婚育证明。流动人口在办理相关事宜时需要出具纸质婚育情况证明的,可选择两种方式办理。

第一种方式:由流动人口本人携带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到现居住地(户籍地)乡(镇、街道)计生部门,申请、填写、递交《省流动人口婚育情况登记表》,也可委托直系亲属办理。工作人员登陆省流动人口系统婚育证明管理模块,核对电子婚育证明信息与申请表信息是否一致(一键服务)。信息一致的,打印并加盖乡镇(街道)公章。信息不一致的,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或给户籍地发协查。信息不存在或不完善的,需要进行建档和补充相关信息。办理电子婚育证明,申请资料和系统信息不一致的,基层根据情况自行确定是先打印还是先协查。查不到信息的,以当事人承诺信息为准先打印(一键办结)。

第二种方式:流动人口通过联系经办的乡(镇、街道)计生工作人员,将身份证照片(正反面)通过QQ方式传给工作人员(一键申请)。工作人员发送《省流动人口婚育情况登记表》给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再将手工填好《省流动人口婚育情况登记表》的扫描图片或照片传给工作人员(一键服务)。核对信息一致的,保存婚育证明信息。信息不一致的,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或给户籍地发协查。信息不存在或不完善的,需要进行建档和补充相关信息。办理电子婚育证明,申请资料和系统信息不一致的.,基层根据情况自行确定是先打印还是先协查。查不到信息的,以当事人承诺信息为准先打印。流动人口携带手工填写登记表交到经办点,打印婚育证明并加盖乡镇(街道)公章(一键办结)。

四、保障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明确相关责任。各县(区)要将流动人口网上服务“一键通”行动作为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工作上水平的有效载体,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周密部署认真实施,把活动内容落到实处,确保有序开展取得成效。

二是加强宣传,营造工作环境。加大流动人口网上服务“一键通”行动的工作宣传,让群众了解网上办事的流程和意义,信息查询和申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网上办理即可,用高效的服务最大限度方便流动人口,激发流动人口更加支持服务管理工作。

三是夯实基础,保证信息质量。成年流动育龄妇女的基础档案是“一键通”行动的基础,各地要进一步强化信息采集工作,完善提高基础信息质量;要认真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提高信息化应用技能和水平;强化层级监管,建立电子婚育证明信息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图书馆流动服务方案 篇7

由中出版社、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首人民日报首届萧红文学奖日前揭晓。萧红文学奖旨在

奖掖现实题材小说创作, 特别关注和褒奖届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优秀小说作品, 同时

对萧红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给予届评奖共有105部 (篇) 作品参评, 奖励经初评。和首萧要求终评, 采取实名制投票的89部 (篇) 作品中评, 出9部获奖作品从符合评奖条例。红《我的丁一之旅》获首届萧红文学奖, 中篇小说为韩少功的的长篇小说为史铁生的文镇》《赶马。获萧红女的老三》, 性文学奖的作品为王安忆短篇小说为阿成的《白狼学的长篇小说《启蒙时代》、叶广芩的中篇

小说《逍遥津》和叶弥的短篇小说《消失奖在布达拉宫的一头鹰》。获萧红研究奖的

是葛浩文的《萧红传》、季红真的《对着揭人类的愚昧》和叶君的《从异乡到异乡》。

图书馆流动服务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服务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党政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思路,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制新机制,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信息化,促进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健全服务与管理网络,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关系,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服务管理机制,实现由部门分头履职向综合服务管理转变。

(二)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要求,探索服务新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实现由管理为主向服务管理并重、加强人文关怀转变。

(三)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管理实效,实现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由社会化管理为主向专业化为主、社会化为辅转变。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体制,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新网络 1、建立义亭镇新居民服务管理所。成立义亭镇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新居民服务管理所。新居民服务管理所所长由镇党委委员(分管领导)兼任,义亭派出所一名副所长任专职副所长,镇政法、计生、劳动负责人兼职副所长,抽调镇政法、计生、劳动、卫生等部门成员,组织实施好新居民的服务管理工作。设立新居民服务管理办事大厅,开设10个服务窗口,为外来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2、重点村企建立服务管理站。在外来人口100人以上的企业和外来人口300人以上的村(居)视情建立新居民服务管理站,并全部安装暂住人口远程申报系统,协助落实对外来人口、出租房屋的信息采集和日常管理,加强对外来人口、用工单位及出租房屋房东的政策宣传,提供房屋租赁、就业信息。

3、建好协管员队伍。改变目前服务管理以兼职人员为主承担的模式,建立“专业化为主,社会化为辅”的管理队伍。(1)专职协管员由派出所负责管理,同时接受计生、劳动、卫生等部门的业务指导,主要负责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发证、催办、查验和注销等日常工作;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工作;计生《婚育证明》的查验催办工作、《劳动合同》的查验催办工作以及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登记工作;对管区内兼职协管员进行业务指导,以及做好检查、督促、考核和发函、回函以及台帐资料整理工作;并发动辖区内群众做好安全防范工作。(2)在流动人口100人以上的企业和治安平稳、历年委托管理工作开展较好的村(居),按照流动人口500∶1的标准配备兼职协管员。协管员原则上由政治文化素质高、身体健康、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本村(居、企业)人员担任,并报派出所审核确定,在专职协管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工资按登记人数和质量,实行半脱产工作,主要负责流动人口登记、发证、催办、查验和注销等日常工作,并发动群众做好安全防范工作。(3)联络员由所在的村民小组成员自愿担任,协助提供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联络员属义务性质,不计报酬,年终进行评比奖励。

(二)探索拓展服务管理新内容,努力提升服务管理新品质

1、劳动就业服务。建立劳动力用工信息发布平台,引导流动人口有序流动;每年为流动人口召开2-3次劳动用工就业推荐会,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岗位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等基本就业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做到流动人口求职有门路,上岗有技能。

2、维权服务。建立司法、劳保、工会为一体的流动人口维权新体 制,积极疏导化解涉及流动人口的矛盾纠纷;加强劳动合同监督管理,受理劳资纠纷投诉,维护流动人口劳动保障合理权益。

3、居住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出租房屋咨询和免费中介服务,加强出租房屋管理,落实出租房主监管责任制,督促房东向承租人提供符合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

4、文化教育服务。充分发挥公办中小学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落实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与本地居民的同等待遇,促进教育公平。

5、社会保障服务。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逐步完善适合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督促企业做好流动人口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交纳工作。

6、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将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在传染病防治、儿童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等方面提供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免费服务,并按国家规定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适情开展部分流动人口免费体检工作,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后续管理,努力提高流动人口医疗服务水平。

7、计划生育服务。健全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点,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免费发送避孕药具、普及科学适用的计划生育知识、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等。

8、法律援助服务。重点宣传与流动人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积极推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进村、企等活动,不断拓宽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服务渠道。对流动人口申请法律援助的,简化程序,快速办理。

9、帮扶救困服务。各用工单位对本单位的外来务工人员因病、因灾造成严重困难的要及时实施临时救助。加强救助管理机构建设,对生 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应救尽救,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10、精神文化生活。建立“流动人口之家”,整合资源,将村企文化俱乐部、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馆等设施向流动人口开放,为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创建良好的条件。

(三)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机制,努力提高服务管理新水平

1、建立公共服务机制。逐步提高流动人口在政治生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居住生活、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子女教育等方面政策待遇,逐步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各类爱心活动,建立流动人口各类救助基金,为流动人口提供人文关怀。

2、建立权益保障机制。依法保障和维护流动人口的民主政治权利,依法查处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行为,受理劳资纠纷投诉,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讲座,送法进村进企等“四个一”活动,扎实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

3、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专业化职业培训制度,加强就业培训、在岗在职培训和现代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加强开展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宣传。

4、建立诉求表达机制。落实预测预警、疏导化解、应急处置、安全防范等工作机制和措施,有效预防和解决新居民的突出问题,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

5、建立与本地人口融合机制。消除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身份、地位差别,将流动人口统称为义亭“新居民”。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举中,在新居民中保留一定比例的名额,每年开展“十佳外来建设者”评比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建立和谐促进会,吸收部分优秀的外来建设者为促进会会员,积极参加镇、村、企三级群防群治组织和活动。积极开展外来人口党团组织建设,创办“流动人口之家”,不断丰富流动人口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各种措施,切实增强外来人口对工作地、生活居住地的认同感、归属感。

(四)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体系,努力创造和谐社会新环境 1、实行综合管理。整合各管理部门的流动人口管理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提升管理效率。完善公安、计生、劳动、卫生“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专职协管员在采集外来人口治安信息的同时,强化对计生部门《婚育证明》查验催办、劳动部门《劳动合同》查验催办、卫生部门16岁以下未成年人信息的采集报送工作,并对流动党员信息进行采集。新居民服务管理所要严格考核,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四位一体”工作的正常开展。

2、明确部门职责。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外来人口的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水平。

派出所要切实加大对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发证、查验等工作力度,全面掌握辖区内出租房屋基本情况,强化对出租房屋、施工场地、集贸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外来人口落脚点和活动场所的治安管理,严厉打击混迹在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切实维护治安稳定。

劳保所要整顿规范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中介机构,为外来人口提供就业信息、技能培训、社会保险等服务,并积极受理劳务纠纷,切实解决乱收费、拖欠克扣工资与违反劳动法等问题。

计生办要开展人口和计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咨询、指导专业队伍规范外来育龄妇女计生信息采集、查验《婚育证明》、与房东和企业主签订《责任书》、免费开展避孕节育计生技术服务、搞好与户口所在地的信息沟通和反馈,进一步建好用好省际信息交换平台,努力将我市的外来人口计生工作提高一个新水平。

卫生院要加强外来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强化健康教育,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增强卫生保健意识,提高外来人口的健康素质。要重点 做好外来人口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落实对肺结核、血吸虫病、艾滋病、伤寒等重点传染病患者的查治和管理措施,加强对外来人口集中地、居住地餐饮服务环节及出水口水质的监督检查,为外来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房地产管理部门要加强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掌握出租房屋的底数和基本情况。加强对房屋租赁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房屋租赁中介机构行为,保护租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司法所要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纠纷调解工作,主动为外来人口提供法律援助。建设部门要加强房屋租赁业管理、建筑施工队伍管理以及外来人口集聚地的规划建设管理。

工商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凭身份证、暂住证办理营业执照制度,取缔无照经营,同时要积极将社区服务业与外来人口就业结合起来,拓宽外来人口的经营就业空间。城管、宣传、教育、共青团、妇联、工会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在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中的整体优势。

3、实行分类分层次管理。派出所和新居民服务管理所及相关单位协作,结合一些外来人员刑事犯罪的典型案件,加强外来人口信息研判,掌握作案特点和规律,对外来人口实行分类分层次管理,使打击和防范工作更有针对性。

一是要加强对前科高危人员的管控措施。通过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及时发现隐匿其中的前科高危人员,尤其是盗窃、抢劫、抢夺等侵财性案件前科人员,由派出所及时落实管控人员和管控措施,严格日常管理,及时发现打击。二是要强化出租房屋外来人口的管理。完善对房东信息的采集,确保房东信息采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通过强化对房东和房屋代管人的宣传教育,争取房东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加强对不履行出租人义务的房东的处罚力度,制定奖励细则,对积极配合管 理,提供线索抓获违法犯罪人员的房东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发挥房东的积极性;积极把楼栋长、村(居)民小组长、综治工作人员等为信息员,采用划片包干的办法,明确信息员的工作范围和责任。信息员提供人员变动信息和违法犯罪线索的,予以适当的奖励,充分发挥信息员的积极性。三是加强重点场所和部位的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对网吧、中小旅馆、建筑工地、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等外来人口易于落脚的场所定期组织清理整顿,及时发现混迹期间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落实用工单位法人、旅馆业主、网吧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管理力度,用规章制度约束用工单位把好用人关、教育观、管理关。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年6月5日前)

1、完成试点方案的起草和确定。

2、落实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

3、落实好工作人员。

4、明确职责,建章立制,制定好各类信息采集表式。

5、召开村居、企业动员大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6月6日至10月20日)

1、人员到位并做好业务培训,各站、所投入正常工作。

2、做好出租房屋登记工作。

3、做好流动人口的排查、登记等有关信息采集和录入、发证等工作,签订各类责任制。

4、进一步深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三)总结提高阶段(2009年10月21日至11月20日)

1、做好阶段性的工作总结,提炼经验,总结教训。

2、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

上一篇:公司业绩励志语录下一篇:爆破安全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