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贷款案例(共8篇)
2001年,林先生以500万元收购了一家倒闭的工厂,注册为东方公司,注册资金1500万元,东方公司完成相关转让手续后,耗资2500万元对该厂进行了全面重新修建,并安装成套先进设备,一年后东方公司焕然一新,一座现代化的工厂重新开始运转。
2002年A银行对东方公司授信600万元,投放流动资金贷款300万元,2003年又增加流动资金贷款300万元。此时,在当地银行界普遍认为东方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成长看好,是一个值得营销的优良客户。
2004年B银行上门营销,对东方公司授信1500万元,其中600万元的用途为置换A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到2005年B银行陆续投放贷款,共1500万元,东方公司也归还了A银行的全部贷款,并将基本账户开在了B银行。
2007年,B银行对东方公司综合授信达到2500万元,贷款余额2500万元,同年9月,B银行在客户经理人行征信系统中发现C银行对东方公司发放了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B银行认为对东方公司授信2500万元已是最高额度了,C银行增加1000万元贷款是对东方公司的过度授信,于是便发出风险预警信号,制定并实施了压缩计划,当年收回贷款500万元。B银行在发现风险信号后,对东方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资产清理、财务核实、内外调查,发现:一是C银行的1000万元贷款由林先生对 1
外投资失败几乎全部损失;二是东方公司财务账实不符,应收账款严重虚假,销售收入严重虚增,销售收入是使用资金从外省空转回笼当地B银行账户,制造出销售货款回笼良好的虚假现象(B银行客户部经理曾质疑该公司销售收入和货款回行的真实性,并多次向分管行长提出到外省的长期固定的汇款单位进行调查核实,但遭到拒绝,回答是:钱回来就行了,没必要影响客户关系。);三是东方公司正真实现利润是2007年下半年才开始,以前均为亏损,历年累计亏损近1000万元,东方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刚刚步入正轨,企业好转在望,但眼前的资金链断裂却把企业推向了破产的边缘。
2008年B银行继续对东方公司实施信贷压缩计划,再次收回该公司贷款200万元,同年五月份该公司出现资金紧张,在B银行的到期贷款无法按时归还,B银行针对东方公司制订了特别监管方案,对东方公司原材料进货、生产用料、销售及回款等进行了全程监控,客户经理驻厂管理,控制了该公司简单再生产以外的所有开支。
2008年9月,东方公司在C银行的1000万元贷款到期,资金链条断裂,工厂濒临倒闭,C银行起诉,并要求处置抵押物。2009年法院对东方公司提供的抵押物进行拍卖不成功,按法律规定,C银行只能用以资抵债方式收回贷款,由于该抵押物已经变成危房,按当时市场价格,损失惨重。
到2010年末,B银行不断按月收回贷款,在东方公司的贷
款余额降到1000万元以内,全部为抵押贷款,抵押物为厂区内的全部厂房、土地和设备,抵押物合法足值,几乎没有终极风险,由于B银行没有起诉执行处置抵押物,东方公司得以生存并继续生产经营,加之近年行情较好,企业逐步走出低谷,能够按月用利润逐步归还贷款。
1、你对东方公司董事长林先生的信用评价如何?
2、B银行与东方公司合作接近三年时间才发现该公司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利润严重不符,你用什么方法能够迅速判断该公司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利润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3、你对B银行的分管行长和客户部负责人在商量处理真实性调查一事上有何看法?
4、C银行在对东方公司信贷介入前,东方公司并不需要增加流动资金,C银行急于发展业务曾让当地政府领导和主管部门协调做工作,东方公司才勉强接受贷款,在得到1000万元的贷款后才开始了盲目的对外投资活动。为此,你对C银行的营销理念、贷前调查有何看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
一、影响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的因素
(一) 银监会出台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参考公式, 完全是建立在理想企业财务报表基础上的。按《办法》规定, 测算流动资金需求的主要财务指标包括流动资产科目下的现金、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 流动负债科目下的应付费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八项指标, 并没有考虑到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短期投资、其他应收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等其它流动资产项目。而在实际的报表中往往这些不予考虑的科目对流动资金需求的测算影响较大, 因此完全按照《办法》测算出的需求量与实际需求量存在差距。
(二)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很多不健全, 按照《办法》测算出的营运资金量、自有资金量大多不准确, 造成最终测算得出的可授信额度实际参考价值较小。如, 很多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 以家族式经营为主, 往往通过隐藏销售收入和利润来减少交税;同时, 企业利润多被出资人用于私人支出或对外投资, 再以个人名义反映至“其他应付款”内, 造成企业财务“公私不分”;另外, 还有些中小企业为把报表做得好看, 把本应属于“长期负债”的资金摆在“资本公积”中核算, 造成测算时企业自有资金较多的假象, 与实际相去甚远, 进而造成测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大。
(三) 由于中小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 部分中小企业存量流动资金贷款被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用, 造成测算的银行可授流动资金贷款额度与企业实际所需存在较大偏差。例如, 很多中小企业购买二手机器设备或自制设备, 为节省开支不要求交易对手开立发票;有的投资建造厂房未按规定程序进行, 这些投资都无法提供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 缺乏办理固定资产贷款所需要件, 导致出现了“短贷长用”的情况。
(四) 很多中小企业通过年初集中储备原材料的方式锁定原材料价格, 以此来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导致企业对贷款集中性需求特别大, 进而导致测算出的可授信额度与企业所需贷款额度偏差。
(五) 此外, 还有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能达到招投标资质等级, 通过虚增注册资本的方式予以满足需要;有些企业为征地等方面需要虚增实收资本。这些都对测算企业实际贷款需求产生影响。
二、准确计算流动资金需求量应掌握的要点
(一) 理解《办法》所提营运资金的范围, 充分考虑参考公式的局限, 合理估算企业营运资金量
广义的营运资金是一个企业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 具体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占用的资金。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上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办法》给出了实际测算中, 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的参考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 (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 × (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 /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 (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该测算方法认为, 影响借款人营运资金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 借款人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主要是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确定。在企业理想的最佳运转状态下, 企业营运资金应为企业存货, 加上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之间差额。理论上该测算方法是合理的, 能有效估算借款人主营业务的营运资金需求量。
但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企业很难做到如此规范高效, “应收账款”的收款期不会恰好与“应付账款”的付款期完全一致, 企业必须在银行账户保留一定的货币资金用于日常周转。另外, 许多企业在“其他应收账款”中核算了企业部分主营业务交易事项, 企业合理的“待摊费用”等也是测算方法没有考虑到的。
在实际使用中, 要根据借款人的实际经营情况, 预测各项资金周转变化时间, 合理地分析和使用数据, 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报表数据, 要根据实际调查情况, 合理确定数据取值。如, 对承兑汇票占用余额较大的企业, 可以考虑在计算周转次数的公式中增加应收、应付票据的周转天数。
(二) 预测企业销售前景, 客观确定“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数据
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在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预计销售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企业营运资金增加, 同时也可引起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增加。该比率的预定要有理有据, 既要符合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又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规划及可实现性进行确定。最重要的是预测的增长水平要与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以及市场承受能力匹配, 如果仅仅是为了达到需求量的测算而确定很高的增长率是非常不合理的。比如对于成立时间不长的企业, 预计其销售收入增长率达到100%以上, 与处于新生阶段的企业需要采取拓展策略的情况相吻合, 但伴之而来的是高风险经营;对于经营已进入稳健期的企业, 其增长率能达到20%已经是不错的业绩, 再预计更高的增长率可以说只是为了达到更高的流动资金需求测算量而已。预测时要对数据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充分验证。
(三) 加深关键指标理解, 分清不同算法下取值范围, 灵活使用测算工具
《办法》指出, 将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渠道融资, 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即: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实际工作中变数较多最难确认的部分就是借款人自有资金。掌握计算公式中自有资金的几种计算方法, 是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的核心, 针对不同的企业选择不同的自有资金的计算方法是准确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额度的关键。
三、对不同测算结果的分析
实际上不管采用哪种测算方法, 几乎都不可能与企业实际申请的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完全一致。对同一个企业, 采用不同的测算方法, 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额度也可能不同。针对不同企业的情况, 选择适合该企业的测算方法, 可以使测算更准确, 也更容易发现企业真正存在的问题。计算结果基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测算结果大于企业申请额度。这种情况虽然企业申请额度在测算结果范围之内, 也符合银监会的监管要求, 但这种情况也说明企业可能极度缺乏流动资金, 需要筹借大量外部借款。但实际上存在能申请贷款的银行由于信贷额度不足, 或者银行也不可能按照测算的结果足额给予贷款, 借款人还需要通过增加自有资金的投入, 如增加股东投入、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到其他银行再融资等途径。如果企业在其他渠道不能借到足额的资金, 企业很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二是测算结果与企业申请额度基本吻合。这种情况完全符合监管要求, 信贷人员也都在朝这一目标努力, 但实际企业完全符合这种情况的较少。
三是测算额度小于申请额度但结果为正值。表明借款人保持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量没有申请的那么大, 需要考虑贷款的实际用途是否全部是投入生产经营, 是否存在挪用至固定资产投资 (结合报表中的固定资产科目和在建工程科目进行分析) , 甚至投入房市、股市的可能, 这是管理办法明确禁止的贷款用途。资金挪用的具体去向, 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现金流量表, 或从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其他项目如短期投资、不合理的待摊费用, 非流动资产项目如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中找原因。
四是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缺口计算结果为负值。则说明企业日常经营根本不需要贷款。按照监管要求, 为了抑制过度授信情况, 防止企业擅自改变贷款用途或者挪用信贷资金, 不能给这样的企业贷款。但实际业务中, 存在经营情况较好的企业, 企业本身现金流较为充足, 在产业链中处于较强势地位, 是各家商业银行争抢的优质客户, 对这样的企业贷款, 风险相对是较小的。
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一时期会计核算的总结。目前,最主要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含《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及会计报表说明。这些报表是金融机构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利润分配、现金流量等经营情况,据以判断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基础依据。
银行发放的贷款主要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对于这两种贷款,财务报表的分析是有着不同的着重点。流动资金贷款是为满足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资金需求,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而发放的贷款。因此,在财务报表中,一些能够反映企业短期的经营状况的指标,是分析的关键。
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比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在流动资金贷款审查中的财务报表分析过程,我们应该着重分析借款人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数值在2上下为正常。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该数值在1上下为正常。
上述两项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但是数值过高不一定是好事。如流动比率远大于2,但流动资产大多是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则其短期偿债能力并不好。 单一分析比率是说明不了问题。因此,要作横向和纵向的对比。
横向的对比是指跟行业内其他的企业的比率进行对比,笔者曾经听过一个案件,某家服装生产商的流动比率跟速动比率看上去十分亮丽,但却明显大大超过了行业的平均水平。A银行职员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其存货与应收账款有作假的行为,于是停止了该笔贷款的发放。
速动比率是一个判断企业流动性非常好的指标,其分子一般只包括变现能力最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应收账款,但这里包含了一个前提,就是假设该企业的应收账款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对于客户信誉卓越或应收账款能够在短期内回收的企业而言,情况确实如此。但是,实际操作中,有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回收期很长,甚至已经可以作为坏账处理。在美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期平均为37天,而我国企业的回收期平均为90-120天,是欧美企业的3-4倍。
在速动比率也无法判断企业流动性的时候,就只能考虑现金和有价证券的现金比率,这个比率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在紧急情况下的流动负债偿还能力。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有价证券) /流动负债。现金比率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帐款后的余额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现金比率一般认为20%以上为好,但这一比率过高,就意味着企业流动资产未能得到合理运用,而现金类资产获利能力低,这类资产金额太高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
营运能力分析
周转率是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营运能力是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体现的企业经营的总效率,反映企业资金流进流出的速度。能反映企业流动资产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比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这些比率揭示了企业资金运营周转的情况,反映了企业对经济资源管理、运用的效率高低。企业资产周转越快,流动性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资产获取利润的速度就越快。
1.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具体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其中:平均存货余额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公式中的分子究竟使用销货成本还是营业收入,笔者认为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银行的审查目标加以考虑决定,不可否认的是,使用营业收入可得到的存货周转率必然会高一些。对于贷款审查而言,存贷周转速度,一般中小企业应大于五次,即存货周转天数应该小于72天。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当然,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营运特点,其存货周转率也必然不同,一般的制造业的周转率会比零售业低。以广汽集团和广百股份2011年12月末的财务报表为例,广汽集团的存货周转率为7.16,周转天数为50.30;广百股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5.57,周转天数为14.08。
2.公司的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司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提高。应收帐款周转率就是反映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具体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其中: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期初应收账款余额 +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公式中的分子是赊销收入净额,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现销收入。根据笔者经验,企业为保守商业机密,会计报表上通常不提供现销、赊销金额。因此,为方便取数,经常把整个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不管是现销、赊销)列为分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坏账损失等。对于信贷审查而言,一般企业应大于六次,即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该低于60天。
然而,对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并不是一概而论的。分析时,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广汽集团和广百股份11年12月末的财务报表为例,广汽集团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9.19,周转天数为18.76;广百股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7.42,周转天数为5.34,明显看出,零售业的周转率远远高于制造业。
4.营业周期是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间
nlc202309041310
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营业周期的长短,不仅体现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还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具体公式如下: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对于一般中小型企业,营业周期不应该超过132天,但根据笔者的经验,企业往往会超过150天,甚至会达到200天,毕竟中小型企业在整个商流之中,处于一个弱势,被上游的大型供应商要求预付款,被下游的销售终端拖欠应收款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此,笔者认为,把200天设定为底线较为合理。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一般来说,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指正常的营业状况。非正常的营业状况也会给公司带来收益或损失,但这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个别情况,不能说明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因此,审贷人员在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以下因素: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计影响等。
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毛利率、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1.毛利率
毛利率是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在审查过程中,如发现一个企业的毛利率太低,或者与同行业同类产品相比低得太离谱,而其毛利总额刚好或不足维持其期间费用,帐面长期体现微利或亏损时,则其成本和收入的真实性就会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如果其真实性没有问题,那么可以说明,该企业毫无成长性可言,其产品没有任何成本上的优势,除非企业能在短时间内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否则已无法在行业中继续生存。一般而言,企业的毛利率不宜低于12%。
2.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反映了在不考虑非营业成本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全部业务收入×100%
其中,营业利润取自利润表,全部业务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商品销售额提供的营业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此比率越低,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一般而言,银行希望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应大于8%,当然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综合获利能力越强。影响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主要有以下因素:1.销售数量;2.单位产品平均售价;3.单位产品制造成本;4.控制管理费用的能力;5.控制营销费用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分析营业利润率的过程中,必须要研究影响其大小的决定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该企业的实际情况。曾经有一个案例,企业的毛利率达到23%,但是营业利润率只有8%,分析过后发现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十分庞大,后来从其他渠道得知,该企业聘请了大量销售人员驻在卖场销售,然而对销量的提升相当有限。
3.资产净利润率
资产净利润率又叫资产报酬率、投资报酬率或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和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把公司一定期间的净利与公司的资产相比较,可表明公司资产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公司在增加收入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司的资产是由投资人投资或举债形成的。净利润的多少与公司资产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价格、单位成本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等,虽然很多商业银行对此指标没有规定,但是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衡量是否在合理的水平之内。
(作者单位: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
有限公司广州分行)
XXXXXX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更是凭借良好的声誉获得了更快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根据起初发展愿景设计,进一步加大产业化经营投资:围绕国家食品安全问题为中心,本着绿色、环保的种植理念,后期有机苹果种植基地、增建苹果果干、即时冲饮产品等苹果深加工流水线现有选果线设备升级等计划追加投资2000万元,依据国家相关三农及扶贫政策,特向贵行(中国工商银行)提出申请流动资金
万元,用于建设苹果种植基地与苹果深加工流水线、设备升级等,请贵行评审批复为谢。
特此申请,顺祝商祺!
XXXXXXX有限公司
耀照矿发[2009]015签发人:刘许政
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申请报告
省工交办:
铜川市耀州区照金照金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份,注册资金1830万元,主要经营原煤开采、销售、货物运输等业务。由于市场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因素,造成公司流动资金不足,故于2009年1月在铜川市工行耀州区支行营业部贷款1800万元,该行贷款执行利率4.8675‰,按月付息,每月公司应付利息87615元,11个月应付利息高达963765元,贷款利息支出占贷款额度的5.35%,高额的利息支出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特恳请给予60万元贷款贴息补助,以缓解企业的压力。
铜川市耀州区照金矿业有限公司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有效防范贷款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国银监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县(区、市)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各行社)及其所辖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各分支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资金贷款,是指各行社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及临时性资金需求的人民币贷款。
第四条 流动资金贷款纳入对借款人及其所在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按照《甘肃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业务操作规程》规定的流程办理。
第五条 流动资金贷款发放的基本程序为:客户申请、受理与调查、审查与风险评价、授信审批、签订合同、发放与支付、贷后管理及风险处置。
额度较大的流动资金贷款,可采取社团贷款方式,依照《甘肃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办理。
第二章 借款人基本条件
第六条
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借款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依法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二)资信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
(三)生产经营合法、合规;
(四)借款用途明确、合法;
(五)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有合法的还款来源;
(六)提供各行社及其分支机构认可且合法有效的担保;
(七)在各行社其分支机构已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办理使用飞天卡、POS机具,自愿接受贷款机构信贷监督、账户资金使用监督,如实向各行社及其分支机构提供有关经营情况;
(八)能够提供各行社及其分支机构所要求的贷款申请资料;
(九)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贷款申请
第七条 借款人可就近向经营所在地行社及其分支机构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受理行社应积极主动向借款人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提出借款申请,应恪守诚实守信原则,承诺所提供材
料的真实、完整、有效。
第八条 借款人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书面申请。主要内容包括:借款人名称、性质、经营范围、借款种类、期限、金额、用途、用款计划以及担保等事项,借款人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应在借款申请上签字并加盖公章。
(二)需提交的证明文件及资料:
1.注册登记或批准成立的企事业单位有关文件及年检证明;
2.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及年检证明;
3.税务登记证及年检证明(包括地税、国税); 4.验资报告;
5.近三年财务报告和最近一期的财务会计报表; 6.合法的公司章程; 7.贷款卡及年检证明;
8.预留印鉴卡及银行开户证明;
9.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及其它必要的个人信息; 10.股东会或董事会同意申请贷款的决议、文件或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或证明;
11.借款人自有资金、其他资金来源到位或能够按计划到位的证明文件;
12.与申请用途有关的购货合同、协议等;
13.本及最近月份的存、借款及对外担保清单; 14.委托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信用记录的授权书; 15.各行社及其分支机构要求借款人应提供的其他材料。第九条 受理客户流动资金贷款申请的行社,应及时由主办客户经理与客户面谈,面谈主要内容包括:
1.借款人基本情况;
2.借款人经营模式、主要供货商和销售渠道;
3.国家产业(环保)政策、宏观调控政策、行业地位、市场份额及发展前景;
4.申请贷款原因、贷款金额、用途及贷款方式; 5.还款来源;
6.贷款的担保方式及可行性;
7.借款人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及信用履约情况;
8.借款人的其他情况,包括其他债务情况、对外经济纠纷等;
9.客户经理向借款人说明所申请借款类型相应的管理要求;
10.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十条 对审查已同意受理申请的,客户经理应及时在信贷管理系统中建立客户基本信息及附属信息,并对客户提交的
申请资料按照规定的上报种类及格式,认真进行审查、整理。不同意受理申请的,应向借款人退回申请资料,由借款人签收。
第四章 受理与调查
第十一条 各行社受理客户流动资金贷款申请后,应于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内对客户进行尽职调查。
第十二条 尽职调查必须遵循真实、准确、完整、有效的原则,调查人员对调查反映情况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
第十三条 尽职调查应由两名客户经理共同参与,采用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第十四条 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借款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组织架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法定代表人及经营管理团队等情况;
(二)借款人的经营范围、核心主业、生产经营、重大投资计划等情况;
(三)借款人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借款人在当地所在行业的市场份额;
(四)借款人的应收、应付账款;预收、预付账款、存货等真实账务状况;反映借款人流动性、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杠杆比率指标;
(五)借款人营运资金总需求及现有融资性负债情况;
(六)借款人资信状况,包括在金融机构的债务及其它对外负债按期偿还情况,对外提供担保是否履行保证义务;
(七)借款人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等情况;
(八)贷款具体用途及与贷款用途相关的交易对象资金运用等情况;
(九)还款来源情况,包括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综合收益及其他合法收入等;
(十)抵(质)押物的权属、价值和变现难易程度,保证人的保证资格和代偿能力等。
第十五条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
(一)对小企业融资、订单融资、预付租金或者临时大额债项融资等情况,可在调查核实交易真实性的基础上,确保有效控制用途和还款的情况下,根据实际交易需求确定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二)对除
(一)款所列情况以外的企业流动性需求,经办客户经理应核查借款人的流动资产项目,合理测算借款人的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可参照《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测算方法》(见附件)测算。
各行社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或授信总额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第十六条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的一般步骤:
(一)调查企业流动资产的权属,盘点核实企业流动资产的库存,按市场价格评估流动资产现有价值;
(二)分析影响流动资金占用量变化的原因,区分影响流动资金占用量变化的因素。生产规模扩大、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的季节性影响等属于正常因素;生产管理混乱、盲目采购、生产计划不合理、产品积压等属于非正常因素。
同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借款人所属行业、行业发展周期、发展阶段、经营规模、所处行业地位等因素。
(三)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总量,扣除其现有融资和能够投入到日常经营的自有资金,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第十七条 各行社在测算的基础上,具体确定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时,应考虑如下其他因素:
(一)经办行社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借款人未来发展情况,分别合理预测借款人应收、应付账款、预收、预付货款及存货的周转天数,并可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
(二)对集团关联客户,可采用合并报表估算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原则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成员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总和不能超过估算值;
(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贷款情况;
(四)对季节性生产的借款人,可将每年的连续生产时段作为计算周期估算资金需求。
第十八条 撰写调查报告及报告主要内容:
(一)借款人基本情况;
(二)借款人非财务风险分析,包括借款人品质与诚信状况、外部经营环境、行业状况、管理、技术、市场及其竞争优势等经营管理情况;
(三)借款人财务风险分析,包括借款人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的分析;
(四)借款人流动资金需求的测算,包括借款人经营规模及运作模式,季节性、技术性以及结算方式等因素对借款人流动资金需求量的影响;
(五)对流动资金贷款进行合理性分析,包括贷款金额、期限、用途、提款计划、贷款所涉及的经营周期、贷款实际需求量测算,对贷款金额和期限、现金流量和经营周期的匹配情况进行分析;
(六)贷款担保分析,包括保证人担保资格及能力评价,抵(质)押物权属、价值及变现能力评价等;
(七)借款人与本行社的合作关系,包括开户情况、现有贷款余额、历史贷款的还本付息情况;信用等级、授信额度及占用情况,日均存款额,飞天卡、POS机等使用情况;
(八)调查结论。根据调查分析,提出明确的调查意见,包括:贷与不贷、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支付条件等。
第五章 审查与风险评价
第十九条 风险管理部、专职审查人员负责贷款审查与风险评价。
第二十条 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查内容:
(一)审查借款人是否符合流动资金贷款基本条件;
(二)审查申报资料及其内容是否合规、真实、有效、齐全;
(三)审查贷款业务是否按规定程序操作,调查程序和方法是否符合规定;内容是否全面、清楚、有效;调查结论及意见是否明确、客观;调查人员签字是否齐全、真实;
(四)复测借款需求量合理性。主要包括:根据借款人经营规模、业务特征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资金循环周期及借款用途相关的交易对手的资金占用等因素,测评流动资金需求量的合理性;
(五)审查企业资信状况、企业账户开立及资金往来情况;
(六)审查核实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情况,对外债务及提供担保情况,是否按约履行债务,有无未决诉讼等;
(七)审查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评定,核实授信额度,借款期限、支付方式等是否符合信贷制度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审查借款人主体资格的合法性;
(二)审查借款人申请贷款程序的合规、合法性。主要评价借款是否履行了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的授权程序;
(三)审查评价借款用途合法、合规性。内容包括: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的具体用途是否在借款人的正常生产经营范围内,其用途是否真实、可靠、合理;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本行社的信贷投向政策等;
(四)审查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的合法、有效性;
(五)分析评价借款人交易风险。重点分析借款人的上下游客户结构及稳定性、以往销售记录、货款回笼等情况,关注与借款用途有关的交易合同是否有效订立,合同要素是否完备,交易对手的诚信及履约能力,交易商品价格的稳定性,分析交易对手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
(六)评价借款人财务风险。重点评价财务比率是否合理、资金周转是否正常、财务状况是否良好,并预测财务状况变动趋势,分析评价借款人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综合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评判还款来源是否充足、可靠;
(七)审查借款人提供资料及相关证件合法性;
(八)审查贷款是否符合银行业监管相关政策规定;
(九)评价贷款整体风险状况。
第二十二条 风险管理部对贷款风险审查要有明确的结论,对一些不符合政策规定及信贷管理制度要求的,要及时否决,对客户信用等级及贷款风险的测评应做到客观公正,并针
对风险测评情况,提出贷款的具体发放及支付条件、贷后风险点管理的具体措施,并将审查意见录入信贷管理系统。
第六章 授信审批
第二十三条 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实行贷审分离、实贷实付原则,由各行社统一组织进行,各行社不得再对所辖分支机构进行授权。
第二十四条 经各行社审批通过的贷款,风险管理部应对贷款发放条件、支付条件、贷后管理措施及要求等,以书面形式给予批复。
第二十五条 流动资金贷款的批复有效期原则上不超过一个月。批复有效期超过一个月,借款人申请支付贷款的,市场发展部应对借款人资信状况、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等进行重新调查,提出是否同意按原审批内容提供贷款,或变更部分条件提供贷款的意见,报原贷款审批组织审查、审批。风险发生实质性变化的,重新按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程序办理。
第七章 期限、利率及担保方式
第二十六条 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应根据借款人的经营周期合理确定,一般确定在一年以内,最长不超过3年。
第二十七条 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定价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贷款利率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流动资金贷款应采用担保贷款方式,具体根据借款人可提供的担保种类,由经办行社根据贷款总体风险情况决定,并按《甘肃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担保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八章 合同签订
第二十九条 各行社根据流动资金贷款批复内容与借款人当面签订书面借款合同,与担保人签订书面担保合同。
第三十条 在合同使用过程中,合同未尽事宜或确需增加内容的,可在合同之外,签订与统一格式合同条款不相矛盾的补充协议。因外部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或合同执行中发现法律风险和瑕疵,需修改原合同条款内容的,可向省联社建议,由省联社统一组织修订。
第三十一条 合同内容填写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贷款用途、金额、利率、期限、结息方式、支付条件、支付方式、还款方式等必须与批复内容相一致,一式多份合同的形式内容应保持一致,主从合同及补充协议上的签字人必须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的有权签字人签署,合同上的签章应与借款人预留印鉴上的印章相一致。
第三十二条 经办客户经理对客户签订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有效性负责。
第九章 贷款发放与支付
第三十三条 流动资金贷款的发放与支付审核应严格按《甘肃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业务操作规程》中的规定流程办理。
第三十四条 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的借款人必须在贷款行社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专用账户,贷款发放必须通过转账的方式转入借款人账户,不得直接向借款人支付现金。
第三十五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流动资金贷款,原则上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方式:
(一)与借款人新建立信贷业务关系且借款人信用状况一般;
(二)支付对象明确且单笔支付金额较大;
(三)经办行社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六条 采用受托支付的,各行社应要求借款人在使用贷款时提出支付申请,并授权贷款人按合同约定方式支付贷款资金。各行社应在贷款资金发放前审核借款人相关交易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支付后做好有关细节的认定记录。受托支付完成后,应建立贷款支付台帐,详细记录资金流向,归集保存相关凭证。
第三十七条 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各行社应与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事先约定,要求借款人定期报告或告知经办行社贷款资金支付情况。经办行社应当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或
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
第三十八条 在支付过程中,借款人出现以下情形的,贷款人应与借款人协商补充贷款发放和支付条件,或根据合同约定停止贷款资金的发放和支付:
(一)信用状况明显下降;
(二)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危及贷款偿还的;
(三)贷款资金使用出现异常现象。
第十章 贷后管理及风险处置
第三十九条 贷款发放后,经办客户经理应按照“主动、动态、持续”的原则进行贷后管理工作。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分析监测、预警方式判断贷款风险。
第四十条
贷后检查分为首次跟踪检查、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检查。首次跟踪检查在贷款支付后的15日以内进行;定期检查按季进行;不定期检查主要根据风险监测或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风险线索或风险征兆,到现场进行的延伸检查。
第四十一条 贷后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检查借款合同履约情况。主要包括借款人是否按合同规定自觉履行义务、是否与交易对象履行了与贷款相关的交易合同;
(二)检查借款人经营情况是否正常,客户的原料供应、组织管理是否发生了变化,分析变化是否或已经给借款人的销
售及效益产生不利影响;主要产品的市场变化是否影响产品的销售和经济效益,客户及其关联公司交易情况是否出现异常等;
(三)检查信用是否良好。包括关键财务指标及信用等级与调查时点变化情况、不良信用记录情况、客户是否有违法经营行为、是否卷入经济纠纷等;
(四)分析检查借款人的现金流是否正常。与借款人约定的资金回笼账户中资金业务发生是否正常,对与借款人协商的账户管理规定是否具体落实;借款人是否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和分期用款计划使用贷款等;
(五)检查担保变动情况。对保证贷款,应重点检查保证人财务状况是否恶化,是否涉及重大经济纠纷、诉讼,是否因重大事项或经营恶化导致出现停业、停产、解散、重组、清算的风险,保证人的整体代偿能力是否出现明显不利变化等。对抵(质)押贷款,应重点检查抵(质)押人是否涉及重大经济纠纷、诉讼,抵(质)押物权属是否发生争议,抵(质)押物是否发生毁损,是否被再次设定抵(质)押,抵(质)押人是否有歇业、解散、清算的风险,评估抵(质)押物市场价值是否出现贬值等;
(六)检查贷款用途是否真实,有无转嫁用途,有无违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以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
各行社应把履行贷后管理职责情况列入对客户经理等级评定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四十二条 各行社风险管理部应认真履行贷后管理监督职责,稽核审计部定期或重点开展检查及监督评价,并做好贷后管理及贷款全流程管控工作。
第四十三条
各行社应建立流动资金贷款风险预警机制,设定科学的监测预警信号和指标,具体明确日常信息收集、分析加工、信息反馈、风险信号识别确认到风险预警的整个处理流程,明确各环节相应人员的职责。
第四十四条 各行社应建立流动资金贷款风险预警处置应急预案及重大风险报告制度。对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经营恶化或信用状况、经营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触发预警指标,出现其他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不利情形时,应启动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第四十五条 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借款人不能按时归还时,应提前15天向经办行社申请展期,经办行社应审查贷款所对应的资产转换周期的变化原因和实际需要,决定是否给予展期。对符合展期条件的应合理确定贷款展期期限,并按原贷款批准权限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第四十六条 不良贷款的管理。流动资金贷款风险预警后,对于一时难以消除、化解风险隐患的流动资产贷款,应及时关注并调整贷款形态,真实反映贷款质量,符合不良贷款条件的应及时纳入不良贷款管理。
第四十七条 经办客户经理根据风险监测、贷后检查、风险预警等情况,撰写检查报告,在信贷管理系统中对客户的重
大事件、基本信息及时进行登记和更新。
第四十八条 流动资金贷款出现风险后,按《甘肃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业务操作规程》第六十一条规定及省联社相关制度进行及时处置。
第四十九条 各行社应严格按照信贷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资金贷款档案的收集、传递、保管、移交、归档及管理责任认定等工作,确保信贷档案资料齐全。
第十一章 责任追究
第五十条
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依照《甘肃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责任追究办法》和《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罚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给予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负责制定、解释和修改。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甘肃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方法
附件: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方法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应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确定。一般来讲,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为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同时,还会受到借款人所属行业、经营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重要因素的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当期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预测,按以下方法测算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一、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
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在调查基础上,预测各项资金周转时间变化,合理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在实际测算中,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可参考如下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销售收入×(1-上销售利润率)
×(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二、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将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一、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贷款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业务, 大致要占其全部资产业务的60%~70%左右。贷款业务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 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一是按贷款期限划分, 可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贷款三类;二是按照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 可分为信用放款、担保放款和票据贴现;三是按贷款行业划分有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和消费贷款等;四是按具体用途划分有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五是按贷款质量划分有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等。
贷款业务的一般流程为:信用等级评定→统一授信→信贷申请与受理→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签订贷款合同→审核提款条件→贷款发放与支付→贷后管理→贷款收回。
信贷业务在财务报表中通常通过“应收利息”、“发放贷款及垫款”、“贷款呆账准备”、“利息收入”等科目进行核算。在审计过程中, 要将以上科目作为重点测试审核项目。
二、信贷资产审查的内容
审计应在了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形成过程、业务分类以及贷款审批发放流程和贷款管理内控系统是否健全可信后, 就该商业银行所属地方特点, 明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核方向, 构建一套配合实际情况的审计思路, 制定贷款业务审核重点及审核程序。在审计内容上主要有:一是审查贷款业务的开展是否符合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原则, 有无盲目追求盈利, 将贷款投向高风险、高回报领域、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贷款投向限制行业等情况, 即贷款投向审查。如集中对市政建设项目、房地产行业发放贷款或者违规向小煤窑、小水电等发放贷款等;二是贷款发放的审批是否严格按照授权, 有无越权放贷、先放贷后审批或未经信贷调查即进行审批的情况, 是否执行审贷分离;三是贷款的发放规模各年之间是否稳步增长, 是否一味扩大贷款规模, 导致贷款风险过大;四是贷款抵押、质押担保是否合法有效, 是否存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等无效抵押物;五是贷款分类是否真实、合规、准确, 有无虚报贷款质量;六是对不良贷款的管理是否做到部门专管、风险识别、及时处理, 贷款界定、转账、核销是否合规;七是根据贷款分类计提的贷款呆账准备是否充足、合理, 是否与贷款变动情况配比合理;八是对关联方发放贷款是否严格按照规定并实行有效控制, 有无放宽贷款条件, 放贷规模是否超过银监监管额度;九是审查贷款集中风险,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及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总额三项指标是否超过银监监管额度, 是否存在关系密切的贷款客户之间互保获取贷款;十是贷款利率是否执行国家规定, 有无因盲目追求利润, 擅自或变相改变利率;十一是有无进行贷后检查, 对贷款资金的流向有无进行相应的制约和控制, 对贷款项目的建设情况有无进行一定的跟踪检查。
三、审计程序
(一) 符合性分析。
贷款质量审计以贷款数量为基础, 对贷款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熟悉贷款总体状况和结构, 发现贷款内在风险, 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同业比较和贷款投向结构分析, 从贷款各要素及结构中发现投向规律, 比较各分类之间合理性, 以此作为审计重点, 获取证据。
1、贷款质量、投向和规模分析。
一是同期比较分析。审查贷款质量、贷款行业投向变化趋势, 若变化趋势与同期当地经济变化大体一致, 则属正常;反之, 要做进一步分析;二是同业比较分析。对同一组经营规模类似、性质相同的商业银行贷款质量进行比较分析, 比较经营业绩差距是否过大, 若差距大, 则分析成因。
2、不同类别贷款余额比率分析。
将商业银行五级分类贷款、投放行业类贷款、担保方式类等分类贷款余额分别与全部贷款余额作比较, 审查各类贷款的风险权重及其分布。
3、授信客户的集中度分析。
一是获取单一客户和单一集团客户贷款授信及贷款余额情况明细表;二是查验贷款客户与其贷款保证人之间的关系, 是否存在关联公司之间互保;集团及其附属公司对集团外公司是否存在债务担保情况, 分析其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归还是否构成风险;三是审核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是否超过监管限额,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是否超过监管限额, 前十家客户贷款总额是否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监管限额。
4、
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分析:审核是否超过监管限额。
5、不良贷款结构分析。
从定量的角度揭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集中区, 例如进行行业投向分析、品种构成分析, 揭示不良贷款行业分布和品种分布, 从而发现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高风险区域。
(二) 实质性测试。
对信贷质量的实质性测试, 有赖于信贷内控的健全和有效控制程度。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在于用取得的审计证据验证贷款业务的真实性、贷款质量的准确性。审计应从各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中去发现所需的有关贷款证据。
1、获取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系统中的贷款数据。
核对与财务系统是否一致, 编制贷款汇总表, 反映贷款结构全貌, 指引实质性测试方向。
2、核对有关账目, 审查贷款的真实性。
检查会计总账信贷部门台账, 查看与部门统计报表是否一致。追查借款合同、借据、会计科目, 审核所发生的贷款入账的及时性、完整性。
3、
根据选样结果发函询证, 核实贷款余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4、
获取当期核销贷款清单、当期收回以前年度核销贷款清单, 检查当期核销的管理当局审批文件或主管税务机关的审批文件, 检查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5、复核银行利息收入的确认。
针对利息收入的真实性、合理性的实质性测试, 可以通过将匡算的平均贷款利率结合商业银行当地特色, 与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公布的基本贷款利率进行比较分析, 如发现有上下浮动较大的贷款利率应进行进一步审查分析。
6、如有贴现业务, 需要关注:
是否在期后已贴现给央行;检查贴现利息收入是否按收益期递延计算, 复核计入当期收入及递延收益余额的正确性;贴现业务是否以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相关票据实地盘点;对期后已托收及转贴现的票据进行期后审核。
7 如有进出口押汇业务, 需要追加特殊查验程序:
审验有关的押汇合同和单证抵押情况;检查进出口押汇利息收入是否按收益期递延计算, 复核计入当期收入及递延收益余额的正确性;审验押汇的期后收回情况。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主体, 也是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 虚假授信、冒名贷款、贷款诈骗、违法发放贷款、收入不入账、账外经营等是贷款业务领域的主要案件风险。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审计和检查, 一方面可以揭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促使其更好地贯彻国家的货币信贷政策, 提高资产质量, 增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打击金融犯罪, 对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贷款业务作为一种传统的基础业务, 是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 也是银行最主要的经营收入来源。尽管目前银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各种创新业务比重逐渐上升, 但贷款业务依然是大部分银行的核心业务。银行贷款业务的营运情况、贷款质量状况和贷款风险程度, 对银行的营运能力乃至生存发展影响极大, 因此贷款业务审计是银行审计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审计,程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研究》第五章.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一、陕西财政促进农业农村贷款的现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陕西省财政部门高度重视金融支农工作,主要实行四类财政政策,探索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积极培育和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业信贷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全省涉农贷款余额从2008年末的1140.2亿元增加到2011年末的2536.9亿元,3年平均增长30.55%,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是中央财政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2009年起,财政部开始在全国实行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2011年,陕西省财政部门对于全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9个市120个基础金融服务薄弱乡(镇)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按照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费用补贴,补贴资金共计2313万元,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由此带动农村金融机构为陕西37个县发放各类贷款11.6亿元。
二是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2009年起,财政部在全国进行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工作。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奖励政策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把财政奖补政策与信贷政策有机结合,加强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衔接,在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财政部正式将陕西省列入奖励政策试点地区,奖励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7∶3比例共同负担,其中地方负担的30%部分,由省、县财政按8∶2比例负担。2011年陕西省75个县的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1952.2亿元,比上年增加390.7亿元,同比增长25%,共获得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2.23亿元。
三是财政涉农贷款贴息补助政策。涉农贷款贴息补助政策主要有扶贫贷款贴息(分为项目贴息和小额到户贷款贴息)和农发产业化项目贷款贴息政策。通过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贷款予以一定的贴息补助,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充分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2011年陕西省涉农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共1.20亿元,拉动贷款40亿元以上。
四是农民资金互助政策。2006年,财政部支持在陕西省贫困村建立和发展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由财政扶贫资金和贫困村农户以入股方式投入自有资金组成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缓解贫困农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推进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可持续发展。目前,陕西省已在1750个贫困村建立互助资金组织。2011年财政扶贫资金安排4500万元支持建立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组织。
各县区为解决农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分别采取各项措施,大力推广用于农业生产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例如汉中市勉县,在对农业农村小额扶贫贷款按政策进行财政贴息基础上,启动金融支持订单农业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强力推进名、优、新、特农产品研发,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对农户的信用状况、道德品质、致富能力、家庭资产等情况进行综合调查来确定农户的评级结果,给予2万至5万元的授信额度,农户持“信用证”到信用社办理贷款,无需任何抵押担保手续,随用随贷,方便快捷。
二、陕西省农业农村贷款难问题的剖析
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离农村网点后,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支撑,造成农村资本的大量“城市化”,农村金融体系“失血”严重。总体来说,虽然涉农贷款数量逐年增长,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贷款需求。
一是农民贷款渠道少。大多数县区内只有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三家金融机构,面向农户发放贷款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合作银行)。同时,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互助资金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速度还不快,专门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的机构尚处于发展初期,数量少、规模小,远不能满足农民的贷款担保需求,加大了农民贷款的难度。
二是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投放额度小。由于农业生产中主要是分散经营,现金交易普遍,经济行为的可核查性差,经营风险较高,而收益率相对较低,金融机构对农民农户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发放贷款资金额逐年呈现出下降趋势。再加上农民一般没有足够的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难以达到金融部门信贷支持的条件,也是造成贷款难的重要原因。目前,各金融机构发放农户信贷资金以短期小额信贷为主,单笔贷款额度小。
三是审批手续复杂。农户每申请一笔贷款需要提供担保,还需复杂的审批程序,耗费时间长,很容易错过农忙时节。
四是支持政策的“缺位”和“错位”。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村的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农村水、电、交通、农业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滞后,加大了农户生产经营的风险。另一方面,从全省面上来看,直接用于支持农户小额贷款发展农业产业的资金量很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各级政府近年来不断出台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但各类扶持政策零星,对金融机构的扶持方式单一,体系也不够健全,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直接介入金融机构具体业务过程,使地方农村金融机构承担了过多的行政性和政策性业务,干扰了金融机构遵循市场化运作。
三、支持破解农业农村贷款难题的财政政策
农村金融是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在现阶段如果完全由金融机构来承担风险不可能做到持续经营。解决好金融支持“三农”与分散风险这对矛盾,破解农业农村贷款难题,需要以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资金引导,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以及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担保基金等方式,适当补偿涉农金融机构的风险,降低经营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提供“三农”发展的资金需要。
1.支持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要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农村金融改革,逐步构建以农信社为主,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为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商业信贷服务体系,让农村广大群体享受到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一是支持建立多元化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完善“正向激励”的农村金融政策体系,对农村金融机构,在准入门槛、存款准备金率和财税政策方面给予政策激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社区性金融机构,为农村金融注入新鲜血液,拓展农村经济融资渠道,活跃农村金融市场。二是实行差别化的财政支持政策,以一定的财政奖补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增设机构网点。例如,对新设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银行金融机构在基础服务薄弱地区(空白乡镇)的新设网点,省上给予20万至30万元开办费补助,调动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的积极性,力争尽快消除全省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增加金融服务网点,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
2.支持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要针对不同区域生产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加紧研究和制定政策,有效解决农民贷款无抵押物问题。一是拓展“一卡通”抵押贷款范围。2010年,陕西省开始在渭南蒲城县和泾阳县开展“一卡通”抵押贷款试点。下一步,要继续完善“一卡通”抵押贷款机制,加大对“一卡通”抵押贷款支持力度,支持更多的县区开展这项工作。二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保贷款。重点支持增加合作社开展社员资金互助的银行保证金、开展社员生产互助保险的风险基金,利用现有的小额贷款担保公司、金融机构,财政贴息,用于开展为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抵押机制,放宽贷款条件,稳步增加信贷规模,解决合作社贷款难问题。三是加快开展住房、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抵押质押贷款试点,逐步完善机制,待政策调整许可后,迅速推广。
3.完善金融业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信贷投放力度。在加强新增贷款激励、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和定向费用补贴等力度的同时,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贷款考核奖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涉农贷款,实现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加大信贷投放。一是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新增贷款考核指标的,根据增长幅度,给予50万至300万元奖励;二是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加大对商业银行支持“三农”的考核指标权重;三是设立金融发展贡献奖和金融创新奖,对支持省域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及金融创新取得显著成果的组织和个人,给予20万至50万元奖励。
4、完善农村金融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支持农村金融创新服务。一是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支持力度,建立农业风险转移机制。通过增加保费补贴资金规模,增加保费补贴品种,扩大政策覆盖面,探索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增强保险机构涉农保险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二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担保机制,不断完善农业担保资金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按照“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以财政资金引导,吸引金融资本注入、民间资本投入,整合国有资产,不断增加农业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推动农业担保公司持续发展。为防范、化解担保风险,建立以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提取风险准备金为主,以财政风险补助资金为补充的担保风险金补偿机制,逐步探索建立政策性再担保基金制度,构建农业担保风险分担的长效机制。三是通过设立网点补助,费用补贴、税费减免等支持措施,建立政府风险补偿机制,确保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基本金融服务。
综上所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创新财政支持手段和方式,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协调配合,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引导和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支持,解决“农村金融”失灵问题,是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方向和政策着力点。
课题组长:苏新泉
课题副组长:程涛 乔朴 苏诚
主要执笔人:陈智勇 董鹏
课题承担单位:陕西省财政厅农业处 陕西省农村财政研究会
【流动资金贷款案例】推荐阅读: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05-24
流动资金贷款调查报告09-09
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简单11-20
浅谈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03
企业专项资金贷款合同标准07-21
关于申请使用林业贷款资金的报告09-12
扶贫资金典型案例11-30
珲春市扶贫小额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06-30
流动儿童工作小结06-13
企业流动党员管理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