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行政执法存在问题

2022-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林业行政执法存在问题

浅谈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文章阐述了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林业执法多头执法、职能重合、机构不健全等,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林业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完善体系;治理对策

林业行政执法是指林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林业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相对行为人,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使国家林业行政管理职能得以具体实现的活动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将依法治林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基本方针的确立,体现了依法治林的重要性,赋予了林业行政执法机关更加神圣的使命。林业行政执法机关能否依法行政是确保林业跨越、持久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依法治林的关键所在。

1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1.1林业行政立法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林业发展的需要

尽管林业立法已经基本涵盖林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但是,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的现实有有空白,对一些具体的程序规定也不十分完善,对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权力规定较多,而对其义务规定较少;对当事人违法自理规定得比较笼统。

1.2林业行政执法趋利化

由于林业行政管理正在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包揽一切”,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依法行政”进行转变过程中,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依法行政”进行转变过程中,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体制问题并没有完全清除,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林业行政执法机构和人员过多,经费严重不足,全市只有城步县纳入了财政预算,其余县市都是靠自己想法解决经费缺口,有的甚至将林业行政执法行为与林业行政执法机构,人员的工资,幅利等自身利益相挂钩,还有的个别地方甚至向林业行政执法机构、人员下达罚款、收费指标,如木材检查站,作为林业行政的执法的一个窗口,其执法人员的工资等并未纳入财政预算,其各项待遇就直接与其罚没整归入挂钩,这就难不造成林业行政执法行为与林业行政执法要求相背离,从而成为林业行政执法不公、不合法及至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1.3林业行政执法权配置不合理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林木种管理,植物新品种保护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能。由于林业主管部门大都设立林政资源、野生动植物、森林防火、森林植物检疫,森林公安等内设职能机构,而林业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权大部分散在相关的职能机构中,这样就造成可以行使行政执法权的机构过多、过散、过滥、这些是有执法职能的机构存在着执法职能相互交叉、相互扯皮,从而导致执法力量分散,难以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所以建议成立林业行政执法联合队,统管所有的林业行政执法,效果会相对好一些。

1.4林业行政执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

林业行政执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在实际中,有些林业行政执法机构自己设定执法权力,执法程序,自己执行,出现了行政执法“一条龙”的现象,从而导致行政执法责任模糊。

2治理对策

2.1完善林业立法,建立健全林业各项法律规范

林业立法是林业依法行政的基础,林业立法要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成功的做法,改进立法工作的不足,公开的精神解决林业立法中的难占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林业立法水平和质量,如木林检查站对于林业外罚的标准,林木林地流转管理方面的规定,《种子法》有关配套规定,林业规费征收标准等。

2.2建立健全林业综合执法机构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林业行政处罚程序的要求建立、健全林业执法机构,统一负责林政案件的把关、审核、监督工作,统一执法标准、程序,以从根源上堵塞执法漏洞。通过考核、测评的方式,成立以森林公安为龙头、由林业主管部门的各股、站、室业务骨干组成的林业执法综合队伍,以更加有效地发挥森林公安机关这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的作用。

2.3完善执法体系

一是要规范林业行政执法的行为方式。林业行政执法的手段包括行政监督、行政强制、行政奖励、林业行政处罚等。行政处罚只是行政执法手段之一,要改变目前林业行政执法等同于林业行政处罚的现象,应对行政执法的行为方式进行规范。二是要提高林业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教育、培训和资格认证等形式,使行政执法人员熟悉本部门的法律法规、执法权限、范围等;切实加强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经考核后持证上岗。三是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执法行为与经济利益挂钩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赵坤元.林业行政执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5.

[2] 王新娟,刘杰,韩士军.关于强化林业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的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2004,(4).

[3] 张小平.谈加强林业行政执法[J].新疆林业,1995,(8).v

作者:俞秀兰

第2篇: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

摘要:森林公安是林业日常执法部门,林业行政执法在某种层面上关乎林业总体质量。然而,从目前森林公安执法总体情况来看,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我国林业事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林业行政执法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探讨目前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问题;策略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流,林业承担着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湿地与森林的重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做好林业行政执法,关乎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人类和谐进步与发展至关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发挥森林公安行政执法权,切实保护森林资源,积极应对林业改革中凸显出来的各种问题。基于此,加强对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与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的意义

简单来说,林业行政执法指的是根据林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有条理的开展森林资源行政管理活动,同时对违法者进行依法处置。林业行政执法涉及到了相关的规章、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公民及组织,都必须进行依法的处理。

强化森林公安行政执法,不仅是我国依法治林的基础需求,同时也是我国林权改革的一项基本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能够巩固林业改革的成果,保证林业健康发展,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现阶段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森林林业行政执法过程中,森林公安类职员具有多重身份,有时候对本体身份不能够明晰,以至于在行政执法中出示的证件存在偏差。同时,在具体办案中所耗费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执法规范性有待提升,针对林业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但实施措施的前提是明确问题本身。

(一)执法中摄录流程不够规范

林业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依照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林业案情涵盖众多方面,包括私自开垦林区、滥伐林木、林区内突发火情。各种各样的案情,都必须保留执法过程的录像,摄录执法片段代表了最为原始的执法资料,对今后案情分析、法院判决等都具有重要的依据作用。但是,现阶段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过程中,摄录工作还没有实现全程摄录,摄录中必备的某一要素存在缺失现象。更多情况是执法者仅仅对现场进行了单纯的摄录,但是对当事人细微言行、现场周边环境等没有慎重的摄录,以至于接续办案没有可靠的参照。正是由于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中摄录工作不够慎重,导致摄录的素材有时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二)重视案件查破、轻视收集证据

对于任何一个案件来说,都必须保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明确,才能为依法处罚提供依据。但林业行政执法过程中,一些具体办案人员态度不够端正,认为只要案件查破了,其他任何都不成问题,导致很多林业行政案件事实只知大概,很多与案件相关的细节都不够清楚,很多事实也得不到核实,在此情况下就进行了处罚。

(三)不能按照具体要求进行取证

对于证据的收集与固定,都有相应的规则,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必须依据事实真相,遵守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过程中,很多公安民警调查取证中不能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收集与固定证据。例如,一些办案人员在检查笔录、勘验记录中记载了相关行为人违法行为、违法工具等,但是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核实、拍照固定证据;有些办案人员尽管将行为人作案工具提取了,但是没有制作证据保全通知单,或者没有认真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另外,还存在一些办案人员由于取证不够及时,缺少取证意识,以至于耽误了取证以及固定证据的最佳时机。例如,有一起关于盗伐林木的案件,由于没有及时的保全证据,导致卷宗中不能显示盗伐木材的去向,以至于不能够及时的追回林木。

(四)轻视文书的制作与使用

林业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重视法律文书的制备与使用。但是目前行政执法中,常常忽视文书制备与使用,这也违反了有关的执法流程。当前,对查案文书的轻视,是林业执法过程最为凸显的漏洞之一,森林公安办案人员常常认为,既然案情得到了侦破,后续文书工作可有可无。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很多后续案件败诉,就是由于相关流程不规范,文书不够审慎。具体来说,一些查案文书中缺少必要的项目,或者文书中时间不够精准,或者将文书中必要项目混淆,都会给案件侦破带来影响。

三、对上述问题的应对策略

林业行政处罚是森林公安在处理相关案件的重要渠道,也是林业变革所需要的政策。森林公安根据双重体制领导,让其植根于林业执法中。与其他部门不同,森林公安优势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森林公安配备高素质执法人员,利用多元化的技术手段,也积累了大量的案情查验经验。具体来说过,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出发点,明确森林公安执法位置。对现有法律进行适当的修正,保证授权,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设定。对于森林公安行政执法来说,治安管理对象包含众多,有加工类企业、林木经营企业、经营野生动物单位、耗材类行业等。在明晰相关法律法规后,在行政执法中就能够以本体名义,将法律法规作为切实有效的依据。另外,对现有的程序法进行修正,不断优化行政管理的流程,对鉴定流程进行细化处理,增加更为详细的搭配程序,为林业执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人员思想

为了提升林业行政执法的质量,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加以改善,善于利用法治思维解决与处理问题,让思想观念为林业执法工作指明方向。尤其是森林公安相关领导人员,更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于处于一线的执法民警,或者是执法单位一把手,认为执法办案中履行相关法律手续过于麻烦,对执法工作造成影响。这些思想是不可取的,必须端正思想,认真履行公安职责,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

(三)不断提升森林公安管理的水平

森林公安必須重视队伍建设,采取垂直管理的模式。森林公安组织结构中,上级机构具有业务调控权以及任免权。对内在林业机构进行规范调配,同时对彼此之间的权限、责任进行拟定。在执法人员招聘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相关的规程,保证选出来执法人员具有高超的专业水准,同时增设必要执法场所,规范林业执法机构的业务用地、用房。

(四)创建新的制度框架

只有保证制度框架的完善性,才能保证日常办案流程精准,才能切实有效的提升办案必备的水平。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必须强化内在查验过程,对可审核案情的范畴进行明晰,对办案人员、执法人员的职责进行细化。同时,还能够详细描绘流程图,将执法步骤以大字报、滚动屏等形式公示出来,针对林业案件多样性、特定性,还可以设定指引办案。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森林公安长期战斗在林区第一线,肩负着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责任,也凸显了执法必备价值。针对我国全新的林业状态,森林公安必须增设新的职能岗位,创新制度框架,理顺执法机制,在未来林业事业发展中,重视林业行政执法中遗留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为推动常态林业进步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桂家友.浅谈太湖县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15,21(8):255-256.

[2]张扬.四川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破题——3月1日起森林公安相对集中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J].森林公安,2016,16(8):99-100.

[3]倪圣明,刘振华.公安行政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森林公安,2016,11(2):54-56.

作者:左冬梅

第3篇:宣恩县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效经验及问题分析

摘要:实施林业综合执法改革,是实现依法治林、提高执法效率,建立廉洁、高效、务实的林业行政执法体制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总结宣恩县林业综合执法改革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林业综合执法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林业综合执法;成效经验;问题;分析建议

1基本情况

宣恩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全县国土总面积2 737 km2,现辖4乡5镇、279个村民委员会、5个居委会,2015年末总户数1225万户,总户藉人口3602万人。全县总人口30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99万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063万hm2,森林面积1583万hm2,森林覆盖率5774%、林木绿化率731%,活立木总蓄积量738万m3。县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高等植物5 000余种,其中 木本植物220属1 000余种,常见乔灌木树种96科215属83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0余种(Ⅰ级9种,Ⅱ级30余种)。有两栖、脊椎动物166种,两栖爬行动物33种,鸟类68种,哺乳动物6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共23种。

自2000年以来,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相继在我县实施,天然林管护面积1407万hm2,累计完成坡耕地退耕095万hm2、荒山造林085万hm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076万hm2。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县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大面积天然珙桐群落分布堪称世界之最,810 hm2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更属华中地区所罕见。同时宣恩位于长江中上游,400 km清江的大支流贡水河贯穿全县,酉水河发源于境内,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丰富的森林资源,奠定了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2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宣恩县于2005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单位,尝试了林业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将过去多头的林业行政执法力量进行整合,实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从木材检查站、林业管理站等单位抽调人员组建以森林公安为主体的林业综合执法大队,下设二个中队和二个木材检查站,实行林业综合执法。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从试点到2016年,全年共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1 404起,共没收木材4 496 m3,没收绿化树木、树桩等2 432株。罚没总收入54779万元。所有办理的案件无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更无错案。通过狠抓林业案件查處,有效遏制了破坏森林资源的法犯罪行为,教育了广大群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维护了林区正常秩序。

3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取得成效和经验作法

3.1取得成效

通过实践,我县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一个加强、两个提高、三个转变、四个维护”上。“一个加强”,加强了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开展综合执法,锻炼出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执法队伍,摸索出了一套开展执法稽查、应付各种情况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建立了权威、高效、规范、廉洁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两个提高”,一是通过案例宣传,林区群众依法护林,依法经营意识有了提高;二是通过严格执法、文明办案、依法行政,执法水平有了提高。“三个转变”,一是在查案方法上,由过去的巡查蹲守被动查案,向主动出击查案转变;二是在查处范围上,由过去的以查处非法运输木材案件为主,向以查处盗伐滥伐、无证经营木材、乱征滥占林地、非法经营野生动植物等各种案件转变;三是在查案地域上,由单纯的公路、市场执法,在抓好路政执法的同时,向林区、源头延伸转变。“四个维护”,一是保护了森林资源,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维护了林区源头管理的正常秩序;二是规范了管理,避免了多头执法,维护了依法运输、经营、加工木材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网络,减少了税收流失,维护了国家利益;四是打击了违法犯罪,教育了群众,维护了林业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2经验作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为促进林业生产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大局,县林业局成立了林业行政法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认真组织执法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快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力度。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高度重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执法工作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和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使执法工作得到了规范。根据执法工作的特殊性,制定了《宣恩县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了《宣恩县森林公安局工作目标岗位责任制》、《宣恩县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岗位、执法人员的具体职责;建立和完善了以《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执法监督工作制度》、《林业行政案件审核制度》、《林业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林业行政案件执法质量考评制度》、《集体议案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案件质量保障机制;制定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涉案财物管理制度》,结合《廉政勤政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执行,建立了防止贪污挪用行为发生、确保队伍清廉的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了《林业行政处罚文书管理制度》、《案件档案管理制度》和《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统计制度》,使林业行政执法的基础工作有了规范性的操作依据,进一步规范了林业执法工作程序。

三是加强培训教育,促进队伍建设。严格执行《人民警察法》、公安部“五条禁令”,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以严格遵守学习制度为手段,将全体执法人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上来,增强执法人员的紧迫感和工作主动牲;加大全体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具体培训内容包括: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林业行政执法规范程序,规范林业行政处罚各种文书的填写,结合案例分析讲解林业行政案件调查处理方法和步骤等;三是狠抓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局党组以开展“三力”建设为契机,提出“讲团结、讲奉献、顾大局、树形象”的要求,要求全体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求索取讲奉献,做到大事讲党性、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讲谦让。

四是注重宣传沟通,营造良好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宣传综合执法,营造林业行政执法所需的良好社会环境。结合本县实际,把法律法规整理成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采取流动与定点相结合的方式,将宣传资料送到全县群众手中;利用下乡办案的机会向林区群众宣讲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将法律知识送到村寨,把宣传防范工作做到村寨;利用对重点行业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机会,向企业和业主宣传林业法律法规,提供法律咨询,督促其守法经营;通过电视、报纸、标语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让社会了解、支持综合执法;通过公开报道重大案件的形式,彰显林业主管部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和信心,警示社会上不稳定人员,遏制其违法犯罪的念头;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加强与检察机关、公安等部门的联系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协同作战的格局,增强打击违法犯罪的外部合力。

五是加强内外监督,完善执法质量。以执法监督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执法质量保障机制。在内部执法监督方面:明确案件审批权限,强化林业局对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监督;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机构建设,以充分行使法制监督职责,严格执行《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在社會监督方面:建立案件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将案件查处信息反馈给案发地乡镇人民政府、林业管理站,让当地政府及时了解林区治安状况,让林业管理站对案件查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实施“阳光工程”,建立公示制度,在公开政务、公开执法依据和办案程序的同时,公开案件处理结果,为社会监督提供条件。

4存在问题分析

4.1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不强

虽然通过培训和实际案件办理,广大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但由于执法人员自身度素质参差不齐,法律素养不够,不能独立办案的人员仍然存在,少数执法人员虽经多次培训,但难以在短时期内提高。执法理念,传统的重实体轻程序、重处罚轻教育的观念还不同程度存在,在实际工作中,执法为民、执法服务于民的思想贯彻不够。

4.2执法装备落后,无法适应打击违法犯罪的新形势

宣恩是贫困县,财政困难,在现有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中,森林公安民警办案经费基本有了保障,但其它执法人员的办案经费没有保障。无力保障林业行政执法装备建设,除森林公安配备行政执法专用车辆、调查取证、移动电脑外,其他基层林业执法单位没有执法车辆,也没有防护、取证设备,没有移动电脑等设备,有的执法人员甚至没有办公桌。而当前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违法人员往往运用现代工具对执法机构围追堵截,实施反侦察,装备的落后使打击难上加难,阻碍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向深层次推进,也导致林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人心不稳。

5完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建议

5.1出台相关法规,明确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实现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加快林业发展的需要。建议从上到下出台以森林公安为主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配套法律和规章,明确林业综合执法机构的法律地位,要从人事编制上进行理顺,从国家出台政策规定,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人员纳入公务员或参公事业单位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技能精、办事效率高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树立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良好的社会形象。

5.2稳定执法队伍,强化学习培训,提高综合执法水平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基础建设设入,稳定基础林业执法队伍,切实解决林业执法人员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结合当前执法实践中的客观情况,加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素质、工作业务能力和林业综合执法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廉洁、高效、精干的林业执法队伍。

结束语:推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以贯彻党的十八以来提出的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的总体要求。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思考,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推动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正常、有序的开展,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冠宇.关于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830.

[2]詹长英,缪宝明,林锦华.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业建设,2009(1):1518.

(责任编辑:唐 岚)

作者:熊龙享

第4篇: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

一是林业行政立法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林业发展的需要。尽管林业立法已经基本涵盖林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但是,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的现实有有空白,对一些具体的程序规定也不十分完善,对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权力规定较多,而对其义务规定较少;对当事人违法自理规定得比较笼统。林业立法的

伐较为缓慢,一些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急需的法律、法规、规章尚未制定出来,如《刑法》第410条关于非法占用林地罪,对于情节严重如何认定,占用多少面积才构成此罪,至今没有司法解释,以至于无法具体操作。新的法律公布以后,对现行的一些规范性文件没有及时进行清理,从而使林业行政执法处于被动地位,有些规范性文件相互抵触,矛盾从而造成林业行政执法不统一的状况,如对于青蛙的保护管理、林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各根据自己的部门法规,都有权利予的保护处罚,一旦发生管辖纠纷,凭什么来解决问题。

二是林业行政执法趋利化。由于林业行政管理正在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包揽一切”,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依法行政”进行转变过程中,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依法行政”进行转变过程中,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体制问题并没有完全清除,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林业行政执法机构和人员过多,经费严

第 1 页 重不足,全市只有城步县纳入了财政预算,其余县市都是靠自己想法解决经费缺口,有的甚至将林业行政执法行为与林业行政执法机构,人员的工资,幅利等自身利益相挂钩,还有的个别地方甚至向林业行政执法机构、人员下达罚款、收费指标,如木材检查站,作为林业行政的执法的一个窗口,其执法人员的工资等并未纳入财政预算,其各项

、待遇就直接与其罚没整归入挂钩,这就难

不造成林业行政执法行为与林业行政执法要求相背离,从而成为林业行政执法不公、不合法及至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林业行政执法权配置不合理,执法权过于分散。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林木种管理,植物新品种保护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能。由于林业主管部门大都设立林政资源、野生动植物、森林防火、森林植物检疫,森林公安等内设职能机构,而林业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权大部分散在相关的职能机构中,这样就造成可以行使行政执法权的机构过多、过散、过滥、这些是有执法职能的机构存在着执法职能相互交叉、相互扯皮,从而导致执法力量分散,难以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所以建议成立林业行政执法联合队,统管所有的林业行政执法,效果会相对好一些,也避免了

相互戏

等现象的发生。

四是林业行政执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在实际中,有些林业行政执法机构自己设定执法权力,执法程序,自己执行,出现

第 2 页 了行政执法“一条龙”的现象,从而导致行政执法责任模糊。

二、建议

(一)、完善林业立法,建立健全林业各项法律规范。林业立法是林业依法行政的基础,林业立法要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成功的做法,改进立法工作的不足,公开

的精神解决林业立法中的难占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林业立法水平和质量如上面讲的有关非法占用林地案件有关情严重的司法解释,木林检查站对于林业外罚的标准,林木林地流转管理方面的规定,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涉及的进出口法规,《种子法》有关配套规定,林业

征收标准等。

(二)、各级林业行政执法机构必须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建立完善林业行政执法机制,提高林业行政执法效率。近年来,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着执法不公、执法不严,以罚代刑的现象,一些地方违法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时有发生,甚至还存在着执法犯法的消除府败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现行的林业行政执法机制有一定关系。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林业行政执法权要相对集中。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相对集中的行政执法机构,其次是行政审批程序要公开,透明,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各种审批程序要向社会公开,避免暗

操作,行政审批要依法,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减少事前审批和发证,建立审批转发证相分离的管理机制,三是加强对林业行政执法

第 3 页 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四是加强和完善对林业行政执法行为的内部监督机制。

第 4 页

第5篇:当前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在可持续发展中,林业负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负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负有基础地位。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因此,做好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维护生态安全,不断地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广汉市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始终坚持以《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为武器,依法行政。林业行政执法在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努力克服不利因素,严格执法,依法治林,适时开展专项行动,严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森林资源和林业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但是,从目前开展林业行政执法的情况来看,我市林业行政执法工作还不能适应生态建设发展和治理的需要,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对林业行政执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促使我市林业主管部门和执法人员,要正视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研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措施,把全市的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结合实际,笔者就广汉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当前,我市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

一、对《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够深入,缺乏应具的法律权威。自《森林法》公布以来,虽然全市各乡(镇)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多次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但往往限于帖标语、发资料、办专栏、出动宣传车等形式,而深入基层讲法、以案释法的较少,结果是声势大收效小。据调查,目前,全市干部中有13%、群众中有52%的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森林法》。特别是一些不识字的农民,对《森林法》知之甚少,有的只知道《森林法》就是不能随便砍别人的树,认为只要树是自己栽的,想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因而违了法也不知道。有的村干部认为集体的林木属集体管理,砍几棵树自己有处理权,砍集体的树给社员解决困难没什么不对。有的社员认为山林是分给自己的,自己房前屋后栽的树,砍树办不办手续、砍多砍少是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另外,在《森林法》的宣传中,存在讲大道理、喊口号的情况多,对有关的具体规定和具体的配套法规讲得少的问题,如占用使用林地、木材采伐申请、苗木种子检疫、木材凭证运输等一些具体规定,有很多群众不知道,待违法后处理时,受罚人感到很委屈,不服以至造成诉讼。有个别工作人员,甚至不想让群众知道有关法规和规定,认为这样处理起来比较主动,想怎样罚就怎样罚、被罚者无据反映。

二、执法力量薄弱,任务重。林业行政案件具有涉及面广,隐蔽性、突发性、群众性强,工作量大,难于及时发现和调查取证困难等诸多特点。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林业主管部门应具有较强的执法力量和有效的执法手段,以确保对案件的监控发现能力、制止能力和查处能力,从而有效地担负起保护森林资源,保障林业生产经营正常秩序的重任。然而,从目前我市林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林业行政执法严重存在着执法力量与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基层乡(镇)反映尤其突出。根据现有林业管理职能和职责的设置情况,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所担负的林地资源管理、护林防火、林木病虫防治、制止乱砍滥伐、木材流通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大多归口林政管理部门负责,而林政管理部门一般只有3—5人,有的仅有2—3人,目前广汉只有4人,很明显与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特别是2000年以来,国家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建设工程任务在我市的实施,这种不相适应的问题显得更为明显,这就难免造成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粗放,顾此失彼,以至造成大量的案件无力查处。形成这种状况,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客观上,林政执法部门的编制普遍较少,往往是只给林业部门加任务而不增加编制,因此,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较少,这种状况县级林业部门不仅如此,基层乡(镇)也是如此。如我市森林资源管护虽划分了六个片区林业工作站,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但由于受到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及财政经费来源等问题的影响,至今六个片区林业工作站也没有进行独立的法人资格登记,设置编制和落实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有名无实,形同虚设,更谈不上林政管理和开展执法工作。另外,全市19个乡(镇)虽然都安排了一名林业员负责林业工作,但大都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兼职,也不具备开展林业行政执法的资格和条件。主观方面,还存在着对林业执法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认为广汉不是林区,没有什么森林资源,林业案件少,不存在什么林业行政执法可言,因此,在林业行政执法工作重视程度上和加强执法力量上就难免存在着重此轻彼的问题。

三、执法装备欠缺,手段缺位被动。林业行政执法部门与其所负担的执法任务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和执法手段。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执法办案的专用车辆,如遇有突发案件举报,难以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应对和处置案件。二是林业行政执法部门承担着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双重任务,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难以实现主动执法,对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做到有效的监控和打击。一般情况下,获取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信息与线索主要来源于群众,无疑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机会,以至盗伐、盗运和非法收购林木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三是目前我市虽设置了林业公安机构,但至今未落实人员,在开展林业行政执法时,无法实现有效的执法配合,对违法行为实施必要的强制手段,缺乏应有的震慑力。如对违法运输木材的运载工具和车主没有扣留处置权,致使一些车主有恃无恐,违法运输木材的行为屡禁不止;对盗伐滥伐数量大的违法犯罪人员不能实施强制手段,导致了林业行政执法的被动和尴尬;对盗伐滥伐放在私人住所内的木材,林政执法人员怕涉嫌非法收查而不敢进屋查看,从而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这些状况的存在,从客观上讲,影响了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效率的提高,难以做到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四、有法难依,执法不严现象仍然存在。林业案件有法难依,执法不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对涉及人情关系的案子,特别是涉及领导干部违法的案件,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干扰,以至林业行政执法相当困难,阻力较大,很难做到严格秉公执法。如有的领导干部明知是违法采伐或运输的木材,却碍于情面和关系,打招呼,暗示执法人员开绿灯放行或轻描淡写作一般林政案件处理了事。由此而来,促使一些已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不能及时依法移送司法部门立案处理,其结果是该追究没得到追究,该处罚的没得到处罚,由此而来,损害了林业行政执法的威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二是个别执法人员存在工作方法简单,在开展执法工作时,对案件处理不作深究细查,图省事而轻处罚,一律以教育了之。如对群众的乱砍滥伐问题,感到法不治众,一般只作象征性的口头教育处理,因而,助长了一些人的毁林歪风;三是执法程序不严,调查取证简单化。在办案调查取证中,个别执法人员存在“以嘴代卷”现象,忽视证据材料的充分有力与相互印证,收集的材料不齐不力,不充分的问题。四是执法力量不足,对盗伐滥伐林木、无证运输木材、非法收购林木行为难以做到有效监控和取证,使很多案件无力查处。五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造成执法困难。如涉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城市建设、路政工程建设、电力工程建设等,需要对树木进行砍伐时,有些部门忽视林业部门的存在,只根据自己部门的规定和建设的需要擅自砍伐树木,或先砍后补手续,将违法变成合法。

五、执法主体不当,违法行使权利。按照现行林业法律法规的规定,林业行政执法主体是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委托的组织和单位。可是,由于受财政核算包干体制的影响和部门直接利益的驱使,个别乡(镇)及工作人员,在发生林政案件时,一方面,为了履行林业管理职责或解决一些必要的费用开支,另一方面,明知没有取得执法授权委托,不具备林业行政执法资格,却以乡(镇)政府或林业管理站、派出所的名誉对行政相对人实施处罚,直接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外,违法行使权利现象仍然存在。如有的基层领导法制观念淡薄,明知林木砍伐要凭证采伐,但却无视《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按规定和审批程序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或以市政建设的需要为由随意表态同意滥伐林木。有的乡(镇)或村社以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和发展当地经济为由,擅自主张,默许企业乱采乱挖侵占林地、未批使用林地,因牵涉面广,查处难度较大。

上述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表明,我市林业法制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而林业行政执法又是林业法制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实现依法治林的重要保障。加强和改善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是林业法制建设的需要,是提高林业行政工作效率,实行依法行政的需要。

笔者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我市的林业行政执法工作。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再次确立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因此,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对林业行政执法重要性的认识。必须真正树立起依法治林、依法行政的观念,把各项林业行政管理活动和林业经济活动,都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其做到有法可依,并严格依法办事。因为,法治不同于人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有严格的规定性、权威性、不可动摇性,不能因人的主观意志而为所欲为,只能依法行事。而要树立法治的权威,使各项法律规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就必须有国家强制力作保证,行政强制力是国家强制力的重要方面,它通过大量的行政执法来得到体现。行政执法和司法是我国执法系统的两大系列,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有80%以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因此,要实现林业法治,必须有强有力的行政执法是作保证。我们要改变执法就是司法的观念,加强对林业行政执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真正重视起来,切实加强领导,从本地区林业发展需要和实际出发,尽力充实和加强我市林业行政执法力量,改善执法工作条件,提高执法工作能力,使之有效地担负起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业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工作正常秩序的重任。应根据执法工作的需要,加强和重视基层林业服务体系建设,以缓解林业主管部门执法工作的压力。

其次,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坚持不懈地抓好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搞好普法宣传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首要环节。因为,任何立法,其目的都是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施,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它自己不能起作用,还要靠执行。一项法律只有当被人们普遍了解和接受,并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准则时,它才真正到达了立法的初衷和目的。《森林法》作为专门法律已列入“五五”普法教育的内容,因此,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坚持不懈地抓好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林业建设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努力构建依法治林兴林的良好社会风气和法制环境。此外,应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建立部门联系会议制度,积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林业、重视林业、形成人人爱林护林的社会氛围,为林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要强化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执法者水平。随着国家林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新的形势给林政执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强化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是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工作。林业行政执法中,保证执法质量是林业行政执法的必然要求,提高执法者素质是保证执法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林业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而执法质量的好坏,又与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改善林业行政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首先就必须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使每一个执法人员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质工作,熟悉有关林业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具备与其担负的工作相适应的能力。因此,应有计划地和针对性地开展现有执法人员的培训,每年应集中安排一定的时间,采取到外地学习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将所在岗的执法人员都轮训一遍,使其熟悉掌握法律,准确适用林业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培训学习,对确实不适宜从事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要调离执法岗位,对新上岗的执法人员,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逐步建立起一支作风硬、纪律严明、精通业务、熟悉法律的林业行政执法队伍。 第四,应围绕基础抓好基层建设,稳定执法队伍。当前,环境和生态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资源的基础还很簿弱,“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生态危机仍然存在,因此,要遏制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只有加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加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整个林业工作的根本和重心,建立机构,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是加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效途径。因此,强化执法队伍建设的根本之一就必须加强基层建设。如果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就难以做好依法治林兴林工作,有效地保护好和发展森林资源。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基层建设工作,稳定和加强林业行政等保护管理部门执法队伍力量,要在已建立森林公安机构的基础上,尽快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为林业行政执法提供必要的执法环境和条件,以利于适时开展各种行政执法行动,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建议恢复基层林业工作管理站人员编制设置,解决人员经费,实行独立的法人资格登记,保障必要的基础设施经费和执法装备经费的投入,切实增强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率。同时,要给予林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大力支持,积极解决在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依法行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做到履行职责,安心投入本职工作。 第五,要切实做到严格执法,敢于碰硬。林业行政执法直接关系到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关系到政府的威望和社会主义林业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林业行政执法及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必须做到依法行政,敢于碰硬,勇于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治林兴林,加强林业案件查处,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业生态安全的首要任务,也是林业执法工作的主要体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之所以未能真正树立起应有的法律权威,其中执法不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俗话说“姑息养奸:如果一个人一再违法而得不到追究,或受不到应有处罚,他就必然藐视法律,视法律为儿戏。造成执法不严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林业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首先应坚定不移把依法行使行政权,维护法律的尊严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敢于同一切践踏林业法制的人进行坚决的斗争,真正做到认法不认人,做林业法制的卫士。

目前,有个别林政执法人员对《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存在着畏惧心理,担心弄不好会当被告,因而在执法中畏首畏尾,不敢大胆执法,这是由于对《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许可法》缺乏正确的认识。《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林业法律法规,都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共同任务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合法、公正、有效地行使国家行政权。把行政执法纳入司法监督,有利于促进行政执法部门严格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提高执法工作质量和效率。所以,林政执法人员不应把《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许可法》看着是行政执法的桎梏,因怕当被告而捆住自己的手脚,只要严格依法办事,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要树立敢于打破“人情关”的勇气,对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应向相关部门领导作好汇报和解释,求得他们的支持,当地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反映,不能知难而退,放纵违法。同时,在林业行政执法中要做到事实清楚,于法有据,程序合法,手续(文书)完备,处罚适当,这样我们就能在工作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有效地维护林业法制的权威和严肃性。

第六,要进一步完善健全执法工作制度和执法监督制度。要使林业行政执法真正做到合法、高效,防止执法人员以权谋私,减少执法工作的随意性,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执法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行政处罚法》对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严格的程序规定,违反程序则行政处罚无效。因此,必须抓好执法管理和执法监督,维护行政执法主体的合法性,落实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遵守《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的各项规定,在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届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行政权,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此,必须做到领导、管理,监督三到位。一是进一步完善健全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制度。严格案件受理、移送、承办、处理的过程,做好登记,做到有案可查;二是继续实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和领导审批制度,对重大案件的处理,必须经过集体讨论,经主管领导审批后作出处理决定;三是加强内部工作分工负责制度,明确各业务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工作关系和协调机制;四是继续对林政执法实行定期汇报和检查制度,执法部门要定期向主管领导层汇报执法工作情况,主管执法工作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对执法情况进行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五是继续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凡是能够公开的,都应向群众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六是实行严格的奖惩。对严格秉公执法林政执法人员,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工作积极努力的要及时给予奖励,并在调资、职务晋升、任用上给予优先,对不依法履行职责、执法违法,或履行职责时故意或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要给予追究责任。 最后,应当建立起林业行政案件复议工作部门和工作制度,明确工原则和工作程序,为解决行政处罚决定中复议案件提供便利条件,使确有错误的林业行政处罚决定得到及时纠正,做到争取主动,减少行政诉讼。同时,创新机制,规范林业行政执法管理。可通过实践和探索,将林业行政管理与林业行政执法剥离开来,将全市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划归林业公安部门,实行案件统一部署,执法统一管理。

第6篇:林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调研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创立的科学理论,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林业部门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使林业充分发挥“三大”效益。下面我

就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谈一点体会,着重是林业发展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对林业“三大”效益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林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生态效益重点保障国土安全所发挥的效益。社会效益重点是林业为广大国民和社会提供优良的工作,居住、生活条件和环境,提供优良休闲、旅游条件和环境,为国民提供一系列的林业产品等等,所体现的效益。我们现在所说的林业经济效益是林业提供直接产品的价值效益。其实不然,林业的经济效益应该是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林业提供的直接经济效益,林业直接经济效益应该包涵森林、林木、林地所提供的一切产品的效益。包括林产品、林副产品,森林衍生产品(森林药材、森林食用菜等等),木材加工利润,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劳务报酬等。但是,我们现行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对林业经济效益即林业产值统计很不全面,很不完整。我们现在统计的林业产值是反映了林业直接经济效益的一部分。对林业的木材一次、二次加工利润,对森林、林地所产出的部分产品,如森林药材、森林食用菜、茶叶、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劳务报酬没有或者很少统计。所以,统计的林业产值低,林业产出率低,严重影响了林业的作用和地位。其实,林业的经济效益大头应该包涵在林业的生态、社会效益之中。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不是空洞的,不是虚拟的。林业的生态、社会效益应该有一个量化的体现,一片森林一片林木,应该有一个为生态、社会的经济效益。只是我们现在没有对林业生态,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做评估。还没有制定法律依据。对林业生态、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建立评估办法和机制。既然林业经济效益充分体现在林业发挥生态、社会效益之中,这就是要思考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林业发展目标。林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落脚点和目标在哪?这涉及到林业发展的根本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的调整和统一。

二、关于对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思考

大家知道,我国制定森林法规定:森林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实行不尽合理,制约林业发展。采伐限额制度没有区别地区、地类、森林和林木类别,一味管死。森林、林地、林木应该根据用途划分两大类。一类划为生态公益林,把大江、大河两侧和源头、大、中水库的周边坡度陡峭、生态脆弱的地类划分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自然保护区等发挥生态公益性的公益林。对生态公益林要大幅度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或者逐步实行国有化,加强管理,管严、管死,使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社会效益。另一类对低山、丘陵、湖滩、河滩地划分为商品用材林,大力发展用材、经济林,薪炭能源林、工业原料林。对这一类取消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放开、搞活。现在实行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造成有权栽树、无权伐树,使谁栽谁有成了空话。一个企业、一个个人、一个农户,栽下一片用材林、工业原料林、薪炭能源林,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采伐,有林木经营和所有权,没有处置权。从严格意义上说,享有林木所有权应该就有林木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所以,我们的林权上所享有的林木所有权由于受到采伐限额制度的限制,这种所有权不全面、不完整、不彻底。譬如,某个企业在某个江湖滩地为企业生产发展一万亩杨树,到十年后,企业生产急需要一次性采伐,这种一次性采伐对生态没有任何影响,但是,由于受到采伐限额指标和限额制度的约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和愿望,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制约林业发展。所以,要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必须要改变当前实行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根据林业的用途和类别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该管严的管严,该搞活的搞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关于林业发展中的机制、体制的思考

林业的机制、体制效益不尽合理,不尽完善,譬如,林业规划设计、林业资产评估、评定,应该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林业勘察规划设计,林业资产评估和项目论证评定采伐不属于政府职能。现在我们职能上全部包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某个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对某个资产进行评估,同时,又是自己审批,这不利于政府的公正性、规模性和科学性,应该在政府职能之外设置和组建企业化、公司化的林业规划设计,资产评估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把不属于政府职能全部剥离,这有利于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林业改革和发展。

第7篇:我市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5月11日)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林业在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对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重

要意义。

一、我市林业发展现状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9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已建成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0万亩,保护区野生动物370余种,野生植物1100余种。“十五”期间,造林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资源管理有了长足进步,林业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森林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二、目前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态脆弱问题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在东部山区,柞蚕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的190万亩柞蚕场中有70万亩已经严重沙化,柞蚕场的生态改造及发展柞蚕的替代产业任务十分艰巨。此外,绒山羊产业发展较快,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放牧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植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台安西部,林农争地矛盾比较突出,有7个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壤沙化问题,总面积近10万亩,占台安耕地面积的10,西部土壤沙化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林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时跟进。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三)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四)矿山复垦速度缓慢。矿山开采对林地破坏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尘扬沙,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采矿后的林地恢复十分困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业主只管采矿、赚钱,不愿复垦、绿化植树。据统计全市尚有矿山开采破损的11.8万亩林地亟须恢复治理。

(五)村屯绿化工程尚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彻底改善,乡镇特别是村屯周围的林网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城建、农业、水利、林业整体协调不够;绿化品种单一,适于绿化、美化的品种较少,远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三、建议与对策

建议各级政府把林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谋福祉,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林业资金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地区集体经济薄弱,对林业发展投入能力不足。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农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有较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需要资金近10亿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全面推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主体落实、责任明确、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督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实现森林增量、农民增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山林权属承包到户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三)继续实施和完善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林业重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一是绿色走廊建设工程。以千山区为重点在城市周边建设绿色走廊,提高沈大高速公路两翼绿化及环境治理水平。二是百万亩优质林基地建设工程。以国家荒山荒地工程、人工促进封育造林工程和省东部果材林富民工程为载体,在岫岩和海城东部山区建设100万亩优质林基地。三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工程。以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为载体,在台安西部加强防沙林网建设,加速生态恢复。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

带动作用。要大力培育林业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扶持发展有农村特色、有市场潜力的林业产业。立足于我市资源条件优势,着力抓好“板栗、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养鹿、养狐、养林蛙”八大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紧紧抓住举办“第六届森林旅游博览会”的有利时机,开发林业旅游资源,力争把我市建成省内知名的林业旅游名市,夯实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此外,要大力推广绒山羊圈养技术,控制野外放牧,保护生态环境。

(五)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创造农村优美大环境。改变过去绿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区、轻乡村”做法,将乡村绿化美化作为今后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工作之中,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要重点实施好“千村绿化百村示范”工程,对全市近千个村普遍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300个高标准示范村建设。村屯绿化要纳入到村庄规划中,发展经济树种、美化树种,实现农家庭院绿化特色化、效益化的目标。

(六)建立参与式集体林资源管理体制,促进农村民主管理。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要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方式,让农民参与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使他们在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种苗选择、抚育采伐方式、采伐数量和时间的确定等各个环节拥有充分的发言权,真正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林业建设、绿化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第8篇:现代林业营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

摘 要: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给林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林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国家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加大了资金支持与政府扶持,这为林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的基础,营林工作不容忽视,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采取措施促进营林工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现代林业;营林;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一直以来,我国对营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都不够充分,尤其是进入到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林业营林建设的问题逐渐增多,对此,必须要加强对营林建设的重视,制定科学的对策,推动现代化营林工作水平的提高。

1 营林工作的重要性

1.1 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植树造林在保持水土平衡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如果地方植被的覆盖率过低或者是遇到雨季的话就可能导致泥沙流入到河流中,毁坏田地,填高河床,淤塞入海口,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要想阻止这一问题,减少水土流失,植树造林是最为直接且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1.2 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风沙的危害十分严重,可能会将天地变为沙漠,也可能使城市变成废墟,要想抵御风沙的袭击,做好造林护林工作十分重要,其可以通过削弱风力而达到保护的目的。一般密度的防护林可以削弱风速70%以上。在一定距离将林带排列,辅以草地,就可以控制砂砾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防风固沙的目的。

1.3 增加额外的收入。开展营林工作可以适当的增加林区人员的收入,除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熟林外,还包括药材、水果等林区的副产品,同时还有橡胶、茶叶等季节性产品。简单来说,营林工作在植树造林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同时也可以收获自然的馈赠,丰富人们的饮食。

1.4 清除安全污染物。从林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一年667平方米的树林可以吸收2-6万kg的灰尘,可吸收一氧化碳67kg/d,同时可以适当出48kg的氧气。另外,松柏还具有分泌杀毒菌的功效,可以消灭痢疾、伤寒与肺结核的病菌,提高空气的清新,消除安全污染。

1.5 为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服务。营林工作的落实工作对于整体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同时也可以降低噪音,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进而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与娱乐场所,满足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2 当前形势下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园建设的类型过于单一。当前我国的营林中种子园建设仍然十分单一,没有及时的更换母树林,同时受到经营管理者自身水平因素的影响,导致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水平十分落后。

2.2 营林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当前我国营林工作中的育苗、苗圃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亟待解决。

2.3 造林数量与质量问题突出。在更新造林工作的进行中,数量与质量问题颇为严重,苗木的整体投入量过多,超过了最初设计的作业量,影响工作的进展。

2.4 人工林营造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营林生产过程中,人工林营造的速度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没有缺乏长远的定向培育,在结构与市场上考虑不够全面,影响木材供应的效果,增加了市场危机。

2.5 集约化管理工作不到位。这是当前制约我国营林工作发展最为严重的问题,在管理上过于注重短期行为,缺乏长远性。

3 提高营林生产的有效措施

3.1 加大种苗基地建设的力度。首先,选择优良的树种是做好营林工作的基础。在林业相对较为发达的国家,其良种培育基地的种子园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到了第三代,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多数的种子园仍然停留在第2代,甚至是还不到第2代,差距十分明显,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必须要加大种子园建设的力度,促进其规模的扩大。

其次,调整现有的母树林结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母树林结果相对不够合理,为了保证母树林的质量,除了适当的增加其比重外,还必须要根据环境及市场的需求调整其结构,做好抚育管理工作,将其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3.2 建立并完善苗圃运营机制。当前我国的苗圃仍采用定制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对此可以制定一定的计划将其推向市场,采取竞争经营的机制,合理的运用承包与私人经营的方式,将苗圃做活增加林业部门的经济收入。

3.3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减少成本的投入。首先,减少保存的树木,目前我国在造林的过程中所保存的树木过多,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近年来营林生产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可以适当的减少保存的树木,降低浪费,同时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一举多得。其次,节约造林的成本降低是促进金效益提高最为直接且有效的对策。对此,可以适当的减少单位面积的苗木成本,进而促进整体成本的降低;同时也可以减少单株的成本,促进成苗产量的提高,在合适的环境下缩短苗木的培育周期,减少成本,促进效益的提高。最后,选择最为合适的林地选择是管理的关键,在进行林地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要以林木的种类为基础,结合当地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林地,转变过去一个小型造林班只能栽种一种树木的观念,实现多种树木共同生长的目的。

3.4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调整。在更新培育造林树种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集约经营丰产林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市场的情况进行考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树种,提高树种的成活率与利用率。

3.5 做好集约经营管理工作。从当前我国林业的分布情况来看,集约经营林所占的面积较大,但却并未实现丰产林要求的标准,对此,必须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定期的进行施肥与赋予,方可获取大量的林木。唯有长期坚持进行集约经营管理,才能达到缩短周期,保证幼林健康成长的目的,方可促进我国营林工作水平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营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中,对此,不论是国家相关部门还是林业工作者都必须要对其客观对待,采取有效对策加以控制,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推进我国林业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郎广林.浅谈现代林业营林方法与措施[J].北京农业,2011(18).

[2]佟建民.我国林业的发展及现阶段发展的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04).

第9篇:当前我国林业营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摘 要: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人民群众满足于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绿色生活环境的追求也日益迫切。为了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围绕科学发展观提出一系列有效措施,而加强林业发展正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林业;营林绿化;解决措施;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62

现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绿色环境理念逐渐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生活日益增多的需求,国家在林业营林绿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正因如此,国家资源的投入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内林业营林绿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国家重视工业发展,破坏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大幅度减少森林面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有关部门需要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1 中国林业营林绿化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文化建设有了质的飞跃,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林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然性。正因如此,有关部门正逐渐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林业发展中,国家针对林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扶持[1]。

在新形势下,国家为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付出巨大的努力,不断开展植树造林工作,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所以,现阶段国家森林树木增长数量已经超过其损耗的数量,森林覆盖面积逐年翻倍增长,森林资源得以有效修复,林业的发展正逐步扭转“森林少,污染多”的窘迫局势。

当前,虽然国家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扶持,并且得到了相应的成果,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发展工业与环境保护仍然存在矛盾,工业发展与林业发展的激烈碰撞为林业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适应时代的林业发展对林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国内林业营林绿化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营林绿化工作是中国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营林工作不仅有利于保持水土平衡,而且对防治土地沙漠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在国内某些植物覆盖面积小的地区,当地的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例如:植被覆盖面积小的地区,土壤沙漠化问题严重,因为植物覆盖面积小,对土壤的保水造成巨大阻碍,在大风环境或者暴雨天气下,土壤颗粒就会随风飘散到空气中或者遇水成泥流入河水中,这样不仅对河流造成污染,而且还加重了空气污染[2]。

2.1 林业营林绿化工作中工作强度与人员配置难以均衡

在上述情况下,营林绿化工作间接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加大营林绿化工作力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水分,而且还避免土壤沙漠化,利于农田的建设;营林绿化工作的开展有效避免土壤颗粒遇水成泥汇入河流,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果河流中泥沙含量过多,在河海交界处容易形成堵塞,就会导致洪涝等灾害的发生。

但在现阶段,国内林业营林绿化工作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由于其工作强度较大,工作要求较高,使得人员配置方面难以均衡,营林绿化队伍的规模有待扩大。

2.2 林业营林绿化工作中林木管理严重缺乏

相较于国际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在当前国内营林绿化工作中,林木培育基地的建设较为落后,基地工作人员仍然沿用传统的林木培育方法,只有在研究新物种时,才会使用一些先进园艺技术,如苗木嫁接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等。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工作人员没有应用先进园艺技术培养林木的意识,他们通常认为用来防土固水的林木并不需要特别美观,从而忽视了先进技术的应用,导致林木培育基地建设的落后[3]。

在建造林木种子园时,林业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对园内最初的母树进行更换,只有在植树造林的旺季才会想起林业种子园,导致林业种子园内的管理十分混乱,管理员的管理水平明显不足。

2.3 林业营林绿化工作中林木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绿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城市绿化工作中,应用的林木幼苗中大多数还处于生长阶段,林木培育基地的落后直接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缺乏管理的林业园苗木产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对林木的需求。

营林绿化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沙尘暴的产生概率,沙尘暴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要想减少沙尘暴的形成或者抵御沙尘暴的袭击,就要合理的进行营林绿化工作。林木不仅可以用于园林景观的建设,同时还可以用于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净化城市空气环境。

3 中国林业营林绿化长远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发展国民经济带动林业营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突飞猛进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林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城市当地的旅游行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不再只是满足于丰富的物质生活,他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出行游玩成为他们的首要选择,所以,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会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去游玩,从而促进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4]。

林木不仅可以用于植树造林中,还可以用于制造药材,生产水果等。例如:茶树可以产茶,橡胶树可以产橡胶原料,各种各样的果树为人们提供水果,银杏等树木可以提供相应的中药材。人们可以通过营林绿化获取额外的经济收入,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展国民经济不仅激发了人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还为当地带来大量的投资。巨额的经济收入使人们主动进行植树造林,这样既可以实现绿色环境的创建,又可以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这样对国家和个人都有益的事情,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3.2 完善林业产权制度,确保各主体的利益

国家有关部门要对林业产权制度进行深化革新,将林业产权制度积极普及到国内每个城市,在国土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将林地与作物栽培用地清晰的划分出来,让林业管理机构对林业用地进行妥善管理,将作物栽培用地交给有关部门去管理,确保各主体的利益不受对方侵犯,保证其利益的完整性和独立性[5]。

3.3 与时俱进,加强林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职业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林业生产效率,林业营林绿化的水平也要随之提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节奏,林业营林绿化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现代园艺技术对林木进行培育,提高林木的产量和效益。例如:面对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林业管理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努力降低自然灾害对林业产率的影响,可以对林木及时进行清理和更换,尽最大的可能减少经济效益的损耗。

政府相关部门要实现自身的行政职能,对林业营林绿化工作人员的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行阶段性的培训,及时更新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加强国内外的园艺技术的交流[6],扬长避短,提高国内营林绿化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例如:在林业营林绿化中,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将自由发展的林业转变为产业化发展的事业,政府可以对那些发展较好的林业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充分激发林业企业的积极性,为林业行业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环境,促进国内林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4 结束语

营林绿化不仅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还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时代的变革,林业营林绿化工作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环境日益增强的需求,对林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重的任务。在林木培育基地中,工作人员要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对林木进行管理,为林业营林绿化工作提供林木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谭淑鸾.我国林业营林绿化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家顾问,2015(4):160-161.

[2]马里江.我国城市绿化苗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J].华章,2011(16):295.

[3]于飞飞.提高营林建设中苗木成活率的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5(13):176-176.

[4]贾凯.浅谈营林建设技术及灾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13):187-187.

[5]黄建红.浅谈如何加强森林经营管理[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12):155-155.

[6]张军.策论苗圃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

作者简介:刘代勇(1976-),汉族,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基层营造林工作。

上一篇:夏季安全生产工作通知下一篇:卫生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