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化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林业产业化(精选8篇)

林业产业化 篇1

关于林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情况介绍

公司概况

石台山园食品有限公司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位于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石台县,始建于1991年,以生态农产品加工出口为主营业务,为有限责任制出口自营企业。目前,企业已有竹笋原料基地10万亩,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及合作分社16个。企业主要产品有雷竹笋、毛竹笋、水竹笋等罐头食品20余个品种,年产量10000余吨,90%以上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香港以及美国、欧盟等地。企业现有员工820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48人,研究开发人员19人。

公司于2002年注册,其注册资本300万元。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截止2012年底资产总573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1960万元,流动资产3672万元,负债总额2739万元,资产负债率47.77%。销售收入7302万元,利润525万元,出口创汇800万美元。

企业自改制以来,“勤奋、进取、严谨、守法”的思想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故此,企业的荣誉不断,2003年获安徽民营科技企业称号;2005年企业自主研发的速食糖山芋通过

省科技成果鉴定、2006年被认定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企业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被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优良企业推荐给日本厚生省,被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授予AA+级信用企业和被国家税务评定为A级纳税信用单位,2007年公司被认定为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同年进入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

近年来,山园食品公司运用现代工业的理念,依托石台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的优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经营,形成了一定的加工规模;以市场需求而开发了符合“天然、健康,优质、保健”出口冷冻竹笋类系列产品,重合同、守信誉,精心打造“山园”品牌,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山园信誉”,产品在市场供不应求,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建立了稳定的国际贸易网络体系,实现了产销两旺,现有的生产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扩大生产,把当地出口林业产品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出,加快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农林产品加工业,实现贸工农的有机结合,对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

山园食品有限公司所在地池州市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石台县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基地县、安徽省特色农业示范县。林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达80.3%,可耕地面积多,旱地和高塝田比例大。

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山区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强抓机遇,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抓手,大力推动林业产业化进程,已发展各类林业笋用林面积10万亩,资源优势突出,生产资源丰富。

多年来,公司注重市场销售网络体系建设,以市场需求而开发了符合“天然、健康,优质、保健”出口冷冻竹笋产品,重合同、守信誉,打造“山园”品牌,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山园信誉”,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建立了稳定的国际贸易网络体系。

近几年来 公司新上各类生产线5条、改造原加工生产线3条;其中,新上竹笋初制生产线2条,改造原有生产线2条;新上竹笋精制生产线3条,改造1条;新建厂房设施24000 m,建立3000吨冷藏保鲜库,开展污水处理及环保设施及水、电、道路等公用设施配套建设。

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新建原料基地1万亩,新增带动农户1万户、年户均增收4000元。提升了产业效益,促进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生态竹笋食品各项卫生指标均高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达到日本食品卫生标准。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技术性能先进,为国内先进,国际领先。推动了企业的加工技术升级和产业创新。实现了持续稳定的规模生产、加工,从而推动了产业化经营、规模

2化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基地建设

结合石台县林业产业化程度、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及劳动力情况,在与公司加工原料需求相配套的前提下,我们制定了公司基地发展规划。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在石台县建立万亩订单基地,带动农户1万户,对农户进行生产扶持和原料的保护性收购。

⑴ 依托石台县林业生专业合作社,在规模面积种植区和重点产区建立合作分社10个,吸纳基地技术骨干和大户以及石台县林业重点村、组的大户和经纪参加,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

⑵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在石台县新发展优质、稳定的竹笋原料基地10000亩,加强竹类新品种、推广生态竹类种植技术引进和推广工作,年培训林民8000人次以上,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提高基地单位面积效益。

⑶ 开展产品认证及产地认证、品牌宣传等工作。加工建设

⑴ 新建标准化生产车间10000 m(框架结构),占地面积3000 m。新增食品加工生产线5条,扩建原有生产线3条;

⑵ 新建技术中心1500 m(框架结构),占地面积500 m。加强试验设备和检测实验仪器;

⑶ 新建3000吨速冻冷藏1座及冷冻设备安装配套;

2⑷ 对企业进行电子信息的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⑸ 建立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配套建设。

⑹ 厂区内部道路及水、电、气,给排水设施等附属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地点

1)生态原料基地:在本县境内选择条件适宜的乡镇村进行建设,或对本县现有林业笋用林基地进行整合改造,转化为公司的产业化基地。

2)加工厂房设施:已在公司附近(东侧)新征用地23.64亩,并已完成场地的“三通一平”。项目建成后,新老厂房连成一体。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利用皖南生态资源及自然环境优势,推广发展特色出口竹笋生态原料基地,开展生态竹笋食品精深加工,开发出口生态竹笋产品,引导、示范带动山区林农改变传统种植经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带动山区林农增收、扩大就业,快速形成地方产业支柱多元化,提升产业整体效益,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项目推行生态林业生产方式,推广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优化种植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直接带动项目区万余

农户,建立万亩生态出口笋用林基地,年种植收入1200万元以上,年增收460万元、人均纯收入增长477元以上。辐射带动石台及周边10个乡镇共37行政村9000户,26000余农民。解决就业岗位340个,职工人均年工资达到1.8万元;竹笋原料的筛选及初加工可吸纳千余名临时人员就业,年劳务收入600万元以上,同时可带动包装、机械加工、运输服务以及生态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林业产业化 篇2

关键词:林业工程,产业化

1 林业产业化基础理论研究

林业是由多种不同产业复合构成的、有特色的综合产业系统, 各产业的经营目标与方式各不相同, 因此, 不能片面的笼而统之的去理解林业的特点, 应分别不同产业全面认识林业产业的特征。同时, 应开放地将林业置于其他部门的联系上去认识林业, 而不能将林业封闭起来去谈林业的特殊性, 那样不便于林业的全面经营, 而且林业经营之路也会越走越窄。

林业产业化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基础性;三大效益的协同性;林业生产经营的系统性;经营的社会性。具体地说, 实施林业产业化的目的包括以下几方面:

(l) 稳定高效地提供生态环境产品, 发挥最佳公益效益; (2) 稳定高效地为社会提供多种经济产品, 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3) 实现林业产业组织的合理化; (4) 国有林业企业自组织能力的提高; (5) 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我国国有林区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9省 (区) (内蒙古、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 , 经过近50年的建设, 国有林区己形成了比较齐备的林业产业体系, 在我国林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林区的林产工业 (包括部分城市木材加工企业) 陷入了全面亏损的困境, 国有林区不是借助于林产工业拉动林业生产发展, 而要依靠木材生产中的利润弥补林产工业的亏损。造成林产工业全面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 国有林区林产工业 (尤其是人造板) 规模小、效益差。

其次, 林产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各企业的林产工业重复建设、产品结构趋同化严重, 造成企业间争原材料、争市场的无序竞争, 而整体竞争实力却很弱, 致使林产工业企业亏损严重。

第三, 国有林区林产工业企业的经济运行, 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制度租金。

第四, 体制不顺、缺乏效率。

2 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实施林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 在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才能保证林业产业化的顺利实施。

2.1 制定有效的政策

所制定的政策主要包括:林业产业布局政策、林业产业结构政策、林业产业组织政策、林业产业技术政策、林业产业扶持政策以及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等。这些政策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 是以林业产业为调控对象。林业产业组织政策应重在引导林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和有效的企业兼并、联合, 在明确地区资源差异分布的基础上, 鼓励林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增强企业间的联系, 以及跨所有制、跨地域的兼并、联合。同时, 林业产业组织政策也应有效调控某些无效垄断, 以保证资源在产业内部的合理配置。国家应加大对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 特别是对林业生态产业建设所需资金, 主要由各级政府投入为主, 为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为使林业产业经营中的有关企业能逐步达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根据林业目前的实际情况, 应对林业产业经营实行优惠政策, 减免有关税费。建立补偿机制, 对于受体明确的依靠森林社会生态效益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有直接经营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按一定标准由受益单位和个人交纳补偿费用:对于受体不能确定的, 主要通过国家渠道予以补偿。

2.2 建立适应林业产业化运行的机制

林业产业化是林业产业组织的整合, 是林业产业的一体化经营, 这种一体化经营是建立在一体化组织内部各主体利益分配合理基础之上的, 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使不同的利益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 实现利益一体化, 是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林业产业资本运营的市场化, 既是实现林业产业化的必要前提, 同时也是林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实施林业产业化过程中, 必然要涉及到要素的流动和企业间经济关系的协调, 这就要求林业产业资本的运营必须走向市场化。林业产业市场化资本运营机制是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价值化。林业产业市场化的资本运营机制是林业企业的自主经营。林业产业经营主体自主经营, 企业才能够自主面对市场, 以市场为导向自主决策经营方向, 使林业产业的布局和联系趋于合理, 而这些正是林业产业化的基础。林业产业市场化的资本运营机制必须使林业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实体, 尤其是林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更应如此。

2.3 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林业科技创新是推动林业产业化的重要驱动力, 其创新体系主要包括两部分:即林业企业技术创新和林业产业技术创新。只有通过创造性的思维、研究、发明、设计和制造, 将各种资源有效的组合起来, 才能将资源潜能转变为现实产品或效益, 林业产业化才能在不断提高的层次上得到较快发展。研究开发是技术创新的关键, 主要是新的技术、新的工艺、设备、新的产品以及市场的开发等内容。以科技为先导, 走产学研、林科教结合之路, 既是林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也是林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林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林业企业, 但技术创新体系是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中介组织、企业等为技术创新而合作组成的“科技共同体”。

3 建立和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其主要任务是为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活动。可以说,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林业产业化中产业链的“链栓”, 而林业的特点'又决定了林业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庞大而复杂性。因此, 建立和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它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经济组织 (企业) , 而应该是以提供各种服务为主要目的组织。它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也不能是无偿的, 而应按照市场交换原则, 进行有偿服务。同时, 社会化服务组织应与其服务对象相分离, 并向企业化转变, 形成一独立的产业。

为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投入力度, 并给予优惠的发展政策, 以扶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 各级政府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监督, 使其服务活动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经常对人员进行培训, 以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同时, 也要定期对服务机构及人员进行考核, 服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 以调动其积极性, 提高服务质量。

总结

林业产业化是对林业经营方式的根本变革, 是对林业产业组织的重构, 它是以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产业为基础, 以综合效益发挥为核心, 通过分区、分类生产, 协同经营, 所形成的结构合理、多条足够长的产业链有机构成的林业产业体系。它体现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产业的基础性、三大效益的协同性、林业产业经营的系统性及林业经营的社会性特征。这些特征也充分反映了林业“两大体系”建设、林业可持续发展、林区工业化进程的要求, 从而有力推动了林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耿玉德, 蒋敏元.林业产业化内涵特征.中国林业企业, 2001, (1) .

[2]杨公朴, 夏大慰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9,

[3]金暗编著.产业组织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 10.

[4][法]泰勒尔著.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8.

衡阳县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篇3

突出规划领引,夯实林业产业发展基础。衡阳县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了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油茶产业发展、山苍子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金槐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单项规划。着力建设2万公顷油茶丰产基地、1.3万公顷南竹丰产基地、6667公顷山苍子种植基地、6667公顷速生丰产林基地、2667公顷花卉苗木基地、6667公顷金槐产业基地、1333公顷特色经济林基地、2000公顷名贵珍稀树种培育基地、2000公顷中药材基地和3333公顷林下经济产业基地等十大产业基地。努力培养梳篦开发、山苍子加工利用、精细木工板加工、油茶深加工、中药材开发利用及家具精加工等六大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以岣嵝峰、大云山、九峰山三大山系和万源湖、织女湖两大湿地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产业。全县林业产业发展骨架基本形成,民生林业和高效林业初见成效。2014年,全县实现林木药材、林木化工产业产值1.5亿元、油茶种植加工产业产值2.4亿元、特色木竹加工产业产值15.6亿元、水果种植加工产业产值3.2亿元、生态旅游产业产值1.9亿元。

突出政策扶助,激发林业产业发展活力。先后出台了《衡阳县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衡阳县金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衡阳县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林业产业发展进行了大力扶持。把林业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对连片种植区在6.67公顷以上的金槐和油茶种植基地实行财政补助6000元/公顷。整合各部门资源,扭成“一根绳”,努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主动加强与上级各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林业产业发展项目的设计和申报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全县年争取林业产业建设项目资金达4000万元、林业贴息贷款180万元、欧行贷款油茶发展项目资金200万欧元。建立林业产业保险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发挥保险保障和分散信贷风险功能。

突出机制创新,扩展林业产业发展内涵。衡阳县从三个方面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拓展林业产业发展空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增强发展活力。成立专门工作机构。为保障全县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县林业局设立了行管办,专门负责林业产业发展,在保障工作经费的同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高效发展模式。湖南三香农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种植山苍子593公顷,引导林农种植600公顷,建立了林木种植、林下种养、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利用立体式发展模式,延长林业产业发展链条。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已发展林下经济2333公顷,衡阳恒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衡阳宏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列入省级发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衡阳县已成功列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建立产业发展纽带。加快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将农户和市场有机结合,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致富。全县26个乡镇共有1.5万余农户参加合作社,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52个,实现年产值1.2亿元。衡阳县“衡州蜜柚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定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突出品牌创建,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升级。全县已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涉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林产企业品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通过湖南股交所审核成功挂牌企业1个,2014年实现年产值10.25亿元,占全县林业产业总产值40%。衡阳市天天见梳篦实业有限公司先后获得“湖南省百强私营企业”、“湖南省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等荣誉称号。该公司生产的“天天见”系列梳篦及竹木工艺品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名牌产品”、“湖南省林产品十大品牌”、“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部分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国家。衡阳市岑芳装饰材料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岑芳”、“林子”牌的细木工板、胶合板、贴面板连续两届被省工商局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连续三届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湖南省名牌产品”,公司是湘南地区规模最大人造板制造企业,“岑芳”、“林子”品牌在中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湖南三香农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山苍子为主导产业,致力于山苍子的人工种植、品种改良和产品深加工,先后被列入湖南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湖南省科技示范区、湖南省标准化示范基地、湖南省四星级旅游基地、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林产工业示范园、衡阳市文化产业及民生工程重点项目。该公司“三香”商标成功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公司并于2014年通过湖南股交所审核成功挂牌。

突出银企合作,增强林业产业发展后劲。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有效破解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瓶颈,搭建了林权交易平台,推进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市场化运作,规范有序开展林权交易,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长。积极加强协调衔接,争取银信部门支持,破解企业信贷融资瓶颈。近年来,全县林业种植、加工企业向金融机构借贷超过1亿元。县农发行发放林业贷款5600万元;县信用联社发放林业贷款3300万元,占该社贷款总额的0.8%;衡阳市民生银行向该县油茶种植企业发放贷款800万元,有效地拓宽了林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强了林业产业发展后劲。

林业产业化项目申请书 篇4

德令哈市林业局:

根据德令哈市富星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合作社拟申报林业项目认真的进行了调查论证,我合作社于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养殖小区以东 1872 亩,望纳入德令哈市林业产业化节水灌溉项目,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增加滴灌面积,加快我市特色林业的步伐,提高林果科技含量,对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我合作社实际情况,望上级部门批准为盼!

特此申请

林业产业化 篇5

屏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林乃宏

屏山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幅员面积1523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资源富集。2007年底,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118.2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9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9.33%,森林资源蓄积量达307.3万立方米,森林资源总量居全市第2位。由于全县林业产业化起步较晚,林业产业体系不健全,林业产业化整体水平较低,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发挥不明显,全县林业总产值仅实现1.5亿元。如何加快推进屏山林业产业化步伐,将资源优势促变为经济优势,笔者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林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国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来,屏山林业发展较快,“四大基地、三大产业”初具规模。

(一)竹林基地及竹加工业。全县现有竹林面积14.9万亩,蓄积78万余吨。可年产大径竹10万根、杂竹10万吨、竹笋0.5万吨。有以竹浆造纸为主的竹加工龙头企业1家,其他小型竹加工企业2000多家,年实现竹业产值1亿多元。

(二)速生丰产林基地及木材加工业。已建成以杉、松等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24.8万亩,用材林年生长量14.1万立方米,年可采蓄积量达12万立方米以上,其中商品林可采蓄积量5.9万立方米左右。新引进四川科瑞马公司总投资2.3亿元,年产10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项目即将投入生产。

(三)经果林基地及茶叶加工业。经果林面积达19.32万亩,其中以橙类为主的水果基地7.42万亩,以板栗、核桃为主的干果基地3万亩,以名优茶为主的茶叶基地8.9万亩。全县茶叶加工业企业发展到146家,其中龙头企业2家。

(四)自然保护区基地。屏山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是省市重点发展的保护区,该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富集,为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前提条件,正争取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此融入全市生态旅游发展行业,促进生态旅游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二、林业产业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林业产业化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与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尚有很大差距。二是原料林基地建设经营管理粗放,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生产科技水平不高,林业整体效益差。三是林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从上世纪末至“十五”期末,由于受天然林禁伐和人工林限伐等政策因素的影响,林竹合理采伐受到严重抑制。加之,由于没有龙头企业支撑,林产品绝大多数均以原始产品出售,林产品附加值低,林农收入少,林业产值在县域经济的比重轻。四是林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五是林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补植补造、工程建设配套等资金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林业产业化发展。六是林业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职工队伍呈现老龄化,加上缺乏林业培训基地和培训经费,后续教育未跟上,农村林业专业人才奇缺,阻碍林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七是“两大工程”遗留问题对林业产业化建设造成一定影响。

三、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的思考

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机遇,依托向家坝电站库区生态建设,加快林业基地建设,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林业发展道路。继续巩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壮大竹林基地、大力发展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培育充足的资源,促进竹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同步发展,“三大效益”同步实现。

(一)抓好产业规划,壮大产业基地。在继续加强资源培育的基础上,围绕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从满足国家对林业生态效益的宏观需求和地方、林农对林业经济、社会效益的需求,增强林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出发,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合理统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植被恢复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依托向家坝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抓好产业规划,壮大基地规模,培育丰富的竹木资源。一是巩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巩固维持以柳杉、杉木、马尾松、桤木等树种为主的2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规模不变。二是壮大竹林基地。继续新造以慈竹、黄竹、麻竹、毛竹等竹种为主的竹林10万亩,使竹林基地规模壮大到25万亩。三是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基地。新造以桉树等短轮伐期树种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10万亩。四是大力引进和扶持林竹加工龙头企业。围绕资源的综合开发平衡利用,引进林竹资源深度开发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以四川科瑞马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林竹产业化发展。

(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建立产业链联结机制。一是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林业产业开发,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平台。二是按照“利益公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合作、联营、承包等多重形式建立基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实现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户良性互动局面。三是还权于民,调动群众发展积极性,让群众主动参与到产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中来,主动对接产业,逐步形成公司与农户间良性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林竹产业规模发展。一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在用地政策、土地征用、融资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尽可能给予大力支持,为龙头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服务环境,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增强产业带动和辐射能力。二是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四川柯瑞马公司为主的林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原料基地建设、项目申报和安排、融资和申报政策贷款、资源供给等各方面优先帮助解决。凡是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强,发展前景好,能带动千家万户,都给予大力扶持。三是积极探索并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自愿、平等、互利”的营销连接机制,形成目标一致、利益一致的有机整体,有效带动林农投入到产业化经营中,促进林业产业规模发展。

(四)巩固“两大工程”建设成果,发挥产业效益。一是按照“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落实工程管理责任,以集中整改问题为基础,提高质量和成效为核心,扎实开展整改工作,实事求事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两大工程”真正成为生态富民工程。二是进一步加大林权林地管理和政策宣传,健全合同,依法颁发林权证,严惩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违法行为。三是按“两大工程”林分效益好坏,对预期效益进行小班分类,对工程成效差、保存率低、树种不合理等因素导致不能实现预期效益的小班,引导农户采取异地造林、品种改良、补植补造、抚育管理等措施,努力提高建设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四是继续加大竹产业基地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满足企业对原料的需求。

(五)健全服务体系,促进林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林业产业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森林资源和生产要素市场,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努力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开放高效的林产品市场秩序。引导组建林业专业协会或建立经济合作社,鼓励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协会、营销大户等多形式的民间组织搞活流通,为林产品流通提供市场载体和信息服务。二是完善林业科技推广

服务体系。实施人才兴林战略,积极引进各类专业和管理人才,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咨询服务,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重点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栽培技术。三是加强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林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适应市场需求。

林业产业化 篇6

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前 言

“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加强了产业扶持和指导,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林业产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全国林业产值在2005年只有8400多亿元,2006年就超过1万亿元,2010年更是突破2万亿元。与此同时,林业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也由2005年的52∶41∶7调整为目前的38∶53∶9,林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

十二五的未来五年,我国将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富民产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国内需求。重点是着力提升林业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十大主导产业。我国林业十大主导产业是:木材及其他原料林培育产业、林产工业、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和沙产业。

这十大主导产业,是林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所在。未来将通过培育林业主导产业,在全国建立起一大批布局科学合理、主导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用材林基地县、油茶县、核桃县、红枣县、板栗县、花卉县、竹子县和林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能够在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性、支柱性作用的产业。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兴林富民,坚持兴林富民也更有利于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只有兴林才能富民,只有富民才能激发林业经营主体的内在动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更加自觉有效地推进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他表示,必须把兴林富民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兴林富民上想办法、下功夫、见实效。通过兴林富民切实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真正推动林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2010年全国林业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力争到2015年全国林业总产值达3.5万亿元。

一、林业产业发展

(一)林业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林业产业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多个门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和十分特殊的作用。

1、林业产业是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生态性、战略性。

2、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3、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根本途径。4、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5、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林业产业政策目标和原则

1、政策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优质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大力提升林产品的供给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2、基本原则

坚持宏观引导;坚持科教兴林;坚持对外开放。

(三)林业产业发展重点与领域

1、鼓励扶持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技术、装备和产品,以及需要重点发展的林业产业。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林木种质资源采集、保存、鉴定、开发和利用;林业基因资源保护;林木良种选育和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珍贵用材树种和珍稀树种的培育;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建设;竹藤基地建设及竹藤新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生态旅游业;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利用;木浆造纸业;人造板制造业;林产化工产品精深加工;木材功能性改良、木基复合材料和非木质材料林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次小薪材、沙生灌木、三剩物的综合利用和废旧木质材料、一次性木制品的回收利用;林产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设备制造;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合作;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示范区及其配套项目建设;山区基础设施和林业综合开发。

2、限制以优质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与木制包装的生产和使用以及木竹加工综合利用率偏低的木竹加工项目。限制新建单线规模在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高中密度纤维板项目、单线规模在3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质刨花板项目以及1000吨/年以下的脂松香生产项目。

3、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有关政策、法规,淘汰现有林业生产能力中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等。加快淘汰并禁止新建未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小型人造板企业、直火法等土法生产松香的小企业、湿法生产纤维板及未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的林产品。严格禁止超过生态承载力的旅游活动和药材等林产品采集活动。禁止在严重缺水地区建设灌溉型造纸林基地。禁止砍伐天然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季雨林营造大规模工业原料林基地。

(四)区域发展政策

1、逐步形成以东南沿海地区、南方用材林区、黄淮海平原地区等为主导的用材林产业带;以华北平原、西北、东南沿海地区为主导的重点干鲜果品经济林产业带;以南方和西南地区竹资源集中分布区为依托的竹产业带。

2、发展以东南沿海和西南等地区为重点、大中城市为依托的花卉产业。

3、促进各区域依法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业。

4、促进以华北平原、东南沿海地区、南方用材林区、东北林区的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

5、建设以口岸进口原料为依托,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国内和国际市场为导向的林产品加工集群。

6、重点扶持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以及国有林场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相关木本粮油、森林药材、森林食品等森林种植业,森林养殖业和森林采集业。

7、积极支持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结合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优化林区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收缩木材采运业,鼓励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特别是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加快现有人造板、家具、木制品生产企业重组整合,鼓励上规模、低消耗、高效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利用地缘优势发展林产品加工基地和对外贸易。

8、因地制宜发展沙产业。结合生态工程建设,在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沙区多种生物资源发展特色生态产业。

9、结合各地实际发展生物质能源,建立林业生物质能源林生产基地,推进产业化和规模化。

(五)组织政策

1、扶持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竞争优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中型龙头企业,采取扶持、改造、组建等多种形式培植林业龙头企业,定期发布林业龙头企业目录,提高林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有序竞争的格局。

2、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技术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通过股份出售、转让等多种形式逐步推进产权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鼓励企业

3、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促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4、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尤其是具有原产地特色的产品企业和品牌,进一步加大保护和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5、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消除地方保护政策,促进区域性林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林产品与服务市场体系。

6、扶持培育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提高林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7、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消除束缚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资源利用、资金和信贷支持、税费负担等方面一视同仁。

8、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及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9、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加快国有森工企业的改革、改造和重组。

10、鼓励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形式组建跨地区的林业产业实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精神,按照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确保林业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作为指导林业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计划方案,规划期为2010-2012年。

(一)林业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林业产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除具一般产业的共同属性外,还有自身的四大特性,即资源的可再生性,产品的可降解性,三大效益的统一性,一二三产业的同体性。

林业产业不仅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包括木材、竹材、人造板、木浆、林化产品、木本粮油、食用菌、花卉、桑蚕、药材、森林旅游服务等在内的大量物质产品和非物质服务,而且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社会就业机会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直接从事林业产业生产的人员遍及城市和乡村,总量达4500万人。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和进出口大国,200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44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6358.82亿元,第二产业产值6838.2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209.34亿元。全国木材产量达到8108.34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达到9409.95万立方米。松香、竹材、竹制品、人造板、家具等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08年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同类产品世界贸易总额的18%,贸 易金额71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出口的人造板、木地板和家具等为主的木材加工产品,几乎占美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以木材为主的林产品不仅为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满足了生活消费。同时,林业产业有力支撑和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城乡就业机会,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带动生态建设,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但积淀的问题也 十分突出。一是林业产业的森林资源支撑较弱,原料林基地建设缓慢,质量不高,效益较差,人造板原料林基地的保障程度不到30%;二是林业产业的整体素质不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2008年林业的科技贡献率只有39.1%;三是林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意识薄弱,我国林产品国际知名品牌寥寥无几;四是林业机械 制造业水平总体落后,高端林产品的加工机械主要依赖进口;五是林产品低端化、落后产能庞大的问题长期存在,尤其是人造板质量参差不齐,总体质量不高。

全球金融危机虽有回暖迹象,但林业产业发展 的形势仍较为严峻。一是我国林产品出口市场萎缩,出口增长大幅回落,2009年上半年全国林产品出口持续下滑,全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60.45 亿美元,同比下降l6.0%,其中,出口总额为l49.22亿美元,同比下降ll.66%。进口总额为111.22亿美元,同比下降21.21%。二是原 材料与产品价格陡降,人造板生产用的木材原料价格下降了15-25%,导致森林资源培育者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生一定影响,森林资源发展和生态建设阻滞,人造板、林果等产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大幅下降,已经导致浙江、山东、江苏、河北等人造板生产大省和林果及加工业大省的林产品大量积压。据统计,全国人造板、复合地板产品的积压数量虽有所下降,但仍达600万立方米以上,相关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关门、停产的企业达50%。三是国内木材销售受到剧烈冲击,产品积压严重。东北、内蒙古四大国有林区木材产销率为38%,每立方米木材售价降低幅度为l00-150元左右;福建、广西、贵州 商品木材大量压库,仅福建即达91万立方米。四是林业企业大量停车限产、关门倒闭,导致生产人员大量失业,仅浙江、山东、江苏、河北4省的6个林业产业比 较发达的县就减少就业人数300万左右,加剧了农民工返乡潮和城乡就业压力。

林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面对金融危机,既要看到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大不利影响,也要正视其为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塑造龙头企业,创造品牌产品,开辟市场领域,提升产业素质,提高竞争能力带来的机遇,因此要通过科学规划,为实现林业产业的全面调整与振兴奠定基础。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以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为统领,以林业产业战略性调整、提高林业产业竞争力和有效增加林产品市场占有为主线,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扩大国内城乡市场需求,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技术进步,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素质,完善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开辟林业产业新的发展领域,稳定林业产业发展的总体规模,进一步发挥林业产业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三农”、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巩固和提升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基本原则

扩展内需市场,稳定国际市场;加快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建设;做大产业龙头,扶持中小企业;拓展产业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坚持林权改革,处理好兴林富民。

3、规划目标

2010-2012年,林业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总体发展目标是: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面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进出口贸易稳定发展,为拉动内需、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满足国计民生对林产品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1)确保林业产业生产总量平稳增长(2)林产品

(3)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市场得到稳定(4)林业产业在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作用明显发挥(5)木质林产品后备资源基地得到扩大,境外资源进口基本稳定

(三)主要任务

结合国家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总体要求,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本次林业调整振兴的方向和重点为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人造板等木材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确定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七项:

1、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拉动国内消费需求

2、促进增长,稳定国际市场

3、推进林业品牌建设和市场准入,全面提升行业形象和产品质量

4、加大企业技术进步,促进林业产业升级

5、加强国际投资合作,有效利用境内外森林资源

6、加快各类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增加国内林产品后备资源储备

7、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提升效益,促进就业

(四)政策条件

将林业产业调整与振兴纳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总体战略中统筹考虑。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继续对林业产业发展给予支持。

1、大国家对林业产业振兴资金扶持力度

2、大林业信贷扶持政策

3、探索建立森林保险体系

4、完善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五)保障措施

1、进一步加强各级林业部门产业管理机构建设

2、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促进林业产业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林业产业调整与振兴

(六)规划实施 国务院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订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实现林业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目标。要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适当向社会发布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有关信息。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规划》的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各省(区、市)要将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国家林业局。

三、“十二五”林业大有作为

从去年到今年,人类所生活的这个地球不断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千万年来人类在地球上生产生活,对整个生态环境进行了极大的改造,甚至破坏,而地球也似乎正在以各种方式来破坏甚至吞噬人类的家园。珍惜我们现有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拯救地球的呼声一直不断。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森林年”,3月12日是中国第33个植树节,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也开展了整整30个年头。经过这30年,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国土绿化率在不断提高。

统计显示,1981年至2010年全国共有127.3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588.96亿株,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0.36%。中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9.3亿亩,稳居世界首位。然而在这样一组漂亮的数据背后,依然存在很多生态环境方面的漏洞。中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状况较差、生态产品短缺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和1/7。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虽然我国林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合理,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依然存在。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

一直以来,国家都非常重视林业工作和生态建设。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做出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承诺。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今后,我国的国土绿化工作还会进一步加强,并将跟国际上更多国家进行讨论与合作,以促使生态环境能更好地发展。据了解,我国准备参与的国际行动包括:举办首届APEC林业部长会议,亚欧森林与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研讨会,承办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太林业委员会第二十四届会议及第二届亚太林业周活动;组织在华国际人士参加植树活动;主办森林与湿地等研讨培训活动。

三十年绿化成效显著,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30多年来,全国的适龄公民积极履行植树义务,植绿爱绿护绿。在这一项运动的激发和带动之下,造林绿化事业一直是快速发展。目前形成了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国土绿化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我们的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事业。张永利表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符合我们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绿化之路,在推进国土绿化事业,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加速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过去30年来,除了国土绿化率本身提高外,老百姓的绿化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由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具有释放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多种功能和效益。在人们更加渴望绿色、走进森林、享受自然的今天,造林就是造福,绿化就是文化,增绿就是增寿,正在逐步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

“十二五”绿化目标直指21.66%。过去30年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一共提升了8.36%,平均每5年增长1.4%。随着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过去30年的平均增速在未来5年内仍将继续保持。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未来5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21.66%,并新增“森林蓄积量”指标,更加注重森林的质量和生态效益。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不仅仅有着森林覆盖率的提升要求,还首次提出了“森林蓄积量”的指标,要求从现在的137亿立方米提高到143亿立方米。对此,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从此前单一的覆盖率指标更加注重数量,到现在增加蓄积量指标,实际上是更加注重森林的质量和生态效益。贾治邦指出,新增森林蓄积量指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森林蓄积量的增加意味着森林固碳能力增加,森林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蓄积量增加,森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功能以及旅游景观价值也能得到提高。另外,新增森林蓄积量指标,也是有效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现实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对木材需求刚性增长,当前木材等林产品供给能力严重不足,进口木材又受到国际上诸多因素限制,这就需要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森林质量。

据了解,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构筑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防护林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城市森林生态屏障等“十大生态屏障”。

今后5年,我国将扎实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确保每年全国造林8800万亩以上,努力增加森林数量。加大森林经营投入,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提高我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造林绿化。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30年来,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植绿爱绿护绿行动,有力促进了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全民植树运动是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有多重影响的好事情。所以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还将继续把这项运动持续的、广泛的、深入地开展下去。化解林业发展困局尽管我国的森林绿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看来,我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状况较差、生态产品短缺的国家。因此,森林绿化率在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我国还将面临诸多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

据了解,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造林绿化难度加大,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我国60%以上的宜林地集中在三北、南方石漠化及干热河谷等地区,造林绿化和成果巩固难度加大。7亿多亩中幼龄林亟待抚育,4亿多亩低产林亟待改造,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亟待提高。有林地转为非林地现象难以控制,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局部地区乱垦滥占林地问题严重。对此,贾治邦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首先要加强义务植树组织管理。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义务植树基地和纪念林建设,推动部门绿化。其次要大力开展身边增绿。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步伐,让森林进城市、进乡镇、进村庄、进校园、进营区,建设以林为主、生态良好的宜居环境。最后要完善义务植树实现形式和机制。积极开展植纪念树、造碳汇林、绿地树木认建认养等活动,加大义务植树苗木补助,确保完成义务植树120亿株,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提高到65%。

对林业工程产业化发展的研究 篇7

关键词:林业产业化,发展,探索与实践

我国对林业的需求较大, 但是自然资源珍稀且宝贵, 不能大规模应用到经营中。实施林业产业化则能够建立起生态功能良好、结构合理的林业产业体系, 满足社会对林业产品的需求。林业产业化发展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且以效益为中心。林业进行产业化, 能够在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林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

1.1 增强了林业发展的稳定性

林业产业化能够合理地配置资源, 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林业产业化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市场需求与林业供给不相符的情况, 使林业产品市场更加稳定。

1.2 创造了新的生产力

林业产业化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经营方式, 它的生产过程与社会性相结合, 其出现于发展能够创造新的生产力。

1.3 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林业产业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满足了社会对林木的需求, 而无需从自然中索取, 保护了生态环境。林业产业化能使林业资源得以有效配置, 使林业资源的浪费减少, 具有经济、环境与社会的三重有益作用。

2 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2.1 以政策引导林业产业结构优化

林业产业化虽以森林为依托, 但是真正作为产品的是人工林。要想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政府需在技术、经济两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政府首先要制定林业及其他绿色产业产业化的发展政策, 对林业产业化的结构调整进行宏观引导监督, 确保其顺利进行可持续发展。此外, 政府还需帮忙制定一系列林业资金吸纳模式, 拓宽林业的融资渠道;以政策引导林业资源的集约化与产业聚集化的快速发展, 并将林业产品的加工引导集中至生态开发园并加快该区域内产业布局的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林业产业有其特点:前期投入大、投资的时间长、资金周转率低。林业产业资金的回收除了受社会条件影响外, 还受自然条件影响。要想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 需解决林业风险大及回收困难的问题。对此, 政府需引导建立体系、机构完善的林业市场。该市场内林业企业可通过林权的流转来实现部分投资的回收以缩短资金的回收周期。

2.2 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作用

要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作用, 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建立活立木市场。该市场要制定规范的交易规则并在规则要明确规定进行交易转让双方所必备的资格、转让内容与转让的限定范围、转让合同。第二要建立起价格引导机制。该机制要引导产品交易价格真实合理以促进公平交易。第三方面要制定活立木交易的鼓励政策。通过这些政策促使交易成本降低, 保障非公有林经营者与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用材林的林木生长一般比较稳定且周期较长, 但是长成后可较长时间不采伐并且要转为商品比较容易操作。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 林木的产权交易其实很适合于期货市场。林木需按照生产周期进行采伐, 非常适合于期货中需在不同时段交货的合同, 而且林木进行期货交易还可以避免采伐后依然占地大、无法及时进行现金转换的问题。因此, 可以看出今后林业体系发展的重点应是林木期货市场, 政府需提早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

2.3 完善林业的基础服务设施

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还需完善林业的基础服务并进一步完善林业服务机构。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服务机构需包括:林业成果展示厅与区域性的林业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要按照业务功能开设林业服务窗口, 这些窗口的主要公共包括林业办证;投、融资服务;林权的等级管理;科技、法律咨询等。建立完善的林业基础服务设施做好林业的咨询与培训工作, 为林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是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2.4 鼓励建立林业产业协会

要解决林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可向林业发展走在前列的国家借鉴经验, 比如瑞典。瑞典成立了林主协会, 统一进行木材的销售。而且, 协会还集合林主之力建立了木材加工企业, 合作进行造林与采运, 走上了林工结合的道路。各地要发展自己的林业可通过借鉴这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建立林业产业协会, 产业协会则因地制宜, 对自己的工作重点进行确认并推进林业的信息化建设。林业协会至少需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维护林业企业的合法权益。林业产业协会要积极与政府及其他法律机构进行协作, 为林业发展提供关于政策与法律的支持、帮助进行纠纷解决、组织开展林业反倾销等活动以形成应对贸易争端的合力。二是为协会众人提供林业产业方面信息。协会除了宣传国家相关法规以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外, 还要建立网络信息系统, 及时对行业信息进行搜发, 并深入研究行业中可能会对发展产生制约的问题并加强发展预警机制, 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3 结论

林业产业化 篇8

摘 要 江西是油茶的原生区,油茶面积广阔,产量也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且江西丘陵、山地面积较多,无论是土壤或气候的十分适宜油茶的生长。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江西省也在不断找寻适宜自身油茶产业的发展之路。为了挖掘江西省油茶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油茶产业发展,从油茶产业绿色化入手,从林业发展的视角来探讨江西油茶绿色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 林业发展;油茶;绿色产业化;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2

当前,国家对油茶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江西省政府也随之对自身油茶产业的经济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江西省油茶绿色产业发展即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江西位于世界油茶分布的核心地区,山区面积较多,在油茶产业的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何将这一大笔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江西省经济发展,也是相关政府和部门目前工作的一大重点。

1 建设绿色油茶生态林产业基地,提高油茶品质与产量

要发展油茶产业,首先就要建立起绿色油茶生态林产业基地,这是提高油茶产业生产效益,保障油茶产业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油茶市场竞争力与生产能力的一大举措。因此,在建设绿色油茶生态林产业基地时,一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绿色发展为根本进行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在生态林产业基地的建设中要选用良种,保证油茶质量,在种植方面一定要把好良种培育这一大关,如果在选种上采用的是非良种苗木,很有可能减少油茶的产量,给农民和相关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不利于政府树立形象。

良种在油茶产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民和企业要深刻意识到这一重要性,首先要把良种种植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使油茶产业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促使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成为林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其次要统一油茶园管理,规范生产操作流程,基地排水、整地、除草、修剪等一系列活动都要做到统一安排与操作,根据油茶生长特性来采取使用的农业防治方法,以物理防治为主,禁用绿色食品禁用农药,施用农家肥,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控制土壤肥沃度,防止施肥过量造成油茶苗损失,以此建设有机、绿色的油茶基地;最后,由于油茶生长地为丘陵山地,在管理方面要注意以稀疏林补植为主,按季节进行复垦,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油茶采摘要严格按照季节进行,在时间上统一安排,以此提高油茶整体产油产量与品质,形成绿色油茶林发展生态链[1]。

2 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思路,创新绿色油茶发展模式

江西油茶绿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相关政策的引导,积极拓宽经营思路,现如今已经已探索出了六种开发与经营油茶林业的新模式,实际有效流转的林地共3.3万hm?,极大地促进了林业产值增长。一是转变林地经营模式,往林地多的地方引进大企业和公司进行油茶林地开发,扩大油茶种植规模;二是发展林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省内林地效益较高地方建设林业合作社,实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发展模式;三是促进农户与企业间的合作经营,如在林地较少地区可鼓励农户用地入股,与掌握林地企业联合经营土地,共同发展油茶经济;四是发展林场经营模式,在山地较多的地区进行林场组建,开发荒地进行油茶产业发展;五是成立大户承包经营模式,省内林改进展较快地区在确定林地权属后,可以将产业流转到有技术、懂经营的户主手中经营[2];六是进行机关单位包点造林模式,让机关单位在部分荒山地区、生态林和公益林等地方进行包点造林,开发绿色经济。

此外,还要在林业经营模式的基础下鼓励油茶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以多样化形式进行油茶林开发,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解决当前油茶林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实行项目捆绑,扶持绿色食品建设,建立多样化发展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也可以充分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发多样化油茶林建设,做好农民思想工作,鼓励其与企业进行联合经营,农民将油茶籽销售转给加工企业进行,与相关企业实现利益的共享;还可以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建设油茶林地,吸引外资或其他社会资金参与到油茶产业的开发中来,共同促进江西油茶绿色产业发展。

3 扩大绿色油茶产业经营,树立油茶企业绿色品牌

首先,要做好产品研发,培育重点企业,全面推进绿色油茶产业基地建设。为市场提供一批产品研发能力强、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高的示范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以此扩大绿色油茶产业的发展;其次,优化产油产业布局,科学调控油茶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绿色油茶资源的发展优势,灵活调整油茶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油茶协会领导作用,让各生产企业进行相互协作,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使油茶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综合效益;再次,规范油茶企业生产,加强生产环节管理,严格规定产品标准,合并小企业,通过信息化数,结合省内龙头企业和科研基地,共同组建江西油茶绿色产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绿色油茶经济营销体系;最后,国家和政府要积极鼓励大型油茶企业上市,为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出谋划策,将家族式管理企业转为科学的精细化管理,使企业能够走得更长远。

此外,绿色食品在近年来广受人们的喜爱,其本身就能够代表一个品牌,是相关绿色认证机构以及监督管理机构等部门经过多年经营共同打造的一个提升产品形象平台。在这一平台上的产品必须品质安全、营养可靠。而企业在被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签后,也能够在消费群中提升企业形象与信誉度。为了进一步维持自身产业在消费群中的地位,江西油茶绿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品牌意识,实行品牌策略,打造企业品牌来提升产品核心价值与文化内涵。如打造江西油茶统一品牌来在消费群中形成江西油茶整体形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宣传成本,还能够提高江西绿色油茶品质。

4 结语

在主导绿色产业发展的21世纪,江西油茶产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做到发展油茶绿色产业,因地制宜,选择良种和良地,实施绿色油茶生态林业。改造低产油茶林,并积极拓宽经营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同时,还要打造绿色油茶生态品牌,真正为农民与企业发展带去更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程建勤.高州市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热带农业,2011(4):23-24.

[2]唐陆法,丰卫忠,陈军.淳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1(4):93-96.

上一篇:刑侦民警工作总结下一篇:幼儿教师书籍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