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精选7篇)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篇1

我是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林业技术

(一)班的学生,于2014年7月-2015年2月在甘肃省庆阳市林业局实习。

实习期间我在甘肃省庆阳市林业局担当辅助技术员,前期主要负责协助林业局技术员进行植物养护管理工作,后期开始独立承担任务,在各个县乡的林场和新种植被区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甘肃省庆阳市林业局是市政府组成部门之一,主管全市林业工作,为行政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科、发展规划和资金管理科、植树造林科、国有林场管理和林业产业科、森林资源管理科、政策法规科(行政审批办公室)、林业技术科、审计科9个科室,设市纪委(监察局)派驻市林业局纪委(监察室),挂靠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市退耕还林(草)办公室、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办公室4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和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公室(生态林业基金管理办公室)、市农村林业发展改革办公室(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市林业生态发展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办公室3个事业单位。下辖20个单位(市林木种苗管理站,市林木病虫检疫防治站,市林业生态环境调查规划院,市经济林木工作管理站,市森林公安局,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市巴家咀林场,关道岔、悦乐、太白、老城关、石鼓、蔡头湾、南邑桥、甜水堡、三岔9个木材检查站,正宁、湘乐、合水、华池4个林业总场)。

实习期间,我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有针对性地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实习内容

实习期间,我从事的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摸索学习,提高自身

7月份初来林业局,我对林业技术的实践应用几乎一无所自,对于林业局本身也知之甚少。为了很快地适应新的工作,我顶着如火的骄阳,开始了自我素质的全面提升。林业局在相关方面也给予我极大的方便,比如安排有经验的师傅耐心教导我,允许我随时到相关林场去实地考察。学习过程中,我总结了师傅言传身教的一些经验。

(1)提高自身素质是从事林业工作的基础

林业站职工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乡镇林业发展建设水平和林农耕山务林成效。首要的是要提高林业站长的政治理论素质,法规政策水平,业务管理和协调工作能力。还要通过培训,提高林业站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林业法规政策、专业知识、指导管理能力、新技术、新知识等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2)发挥示范作用是林业工作顺利展开的保障

林业站要大力开展技术推广示范活动,运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开拓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要引导林农、科研单位、社会力量联办林业种植、养殖业等多种经营示范基地、示范场,大力发展科技示范户,建立公司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林业产业新模式,为林农发展“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林业提供示范作用;林业站要积极支持、帮助扶持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养林业产业经纪人、经纪组织、各类协会、林业合作组织,为林农发展林地经济,作好各种产前、产中和市场销售环节服务;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林业站工作人员大多都有自家承包山林,要发挥懂政策、会经营、有技术的优势,首先经营利用好自家的承包山林,在自家山林开展标准化营林和林地经济生产,为林农做出样子,进而带动周边和指导群众实现共同耕山致富。要支持、扶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在乡镇和重点林业村建立林业生产资料、林药化肥、林业机具、林业种苗、林业实用技术指导等经营性有偿服务体系。

(3)强化基础建设是林业工作稳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在机构改革中,各级林业部门要主动协调,确保林业站只能强化不可削弱,稳定基层林业管理队伍;二是要配备高素质林业站长,切实保障林业站规范管理,高效工作;三是林业主管部门要将林业站建设纳入计划,分期分批进行规划和建设,争取项目,确定标准,逐步完善。标准林业站要做到“六有”:即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办公场地、有必要办公设备、有交通工具;四是林业站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流程和相关图表;五是要逐步建立资源管理、林改和林权档案、生产经营和林地经济发展计划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深入现场,统计考察

经过一点时间的学习,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几分信心,加上单位工作需要,我开始进入林场或乡镇林业站实地考察。通过这一阶段,我对市辖区林业状况有了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1)苗木栽培

栽培是林业工作的起步,也是最关键的工作。主要包括育苗,移栽,浇水,除草等工作,每一项都有很深的学问值得我去挖掘。单拿浇水来说,就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一般树木浇水一年内应至少浇六遍水,每年春季浇解冻水(三月份),冬季浇封冻水(十一月份),以后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干湿状况,保证苗木正常生长不缺水即可,沙地可适当多些,泥地要少些。浇水时,应尽量在早上和傍晚进行,中午一般不浇水。浇水时,要尽量避免水冲下坑,用塑料袋或纱布包住水管。

(2)精心护理 护理是林业技术工作的重点,一个林业工作者合不合格,看的就是他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个过程中包括了整形,修剪,施肥,以及防各种害。比如说整形有很多讲究。

整形是把树本体造成一定的树冠形式,使树上的主枝和侧枝分配均匀,骨架构造坚固,从而为丰产打下好基础。整形的形式要根据果树的特性和地理环境而定,如:疏散分层形适于苹果、半自然形适于我国东北苹果采用、圆锥形适于梨树、杯状形,桃 李 梅 樱桃 石榴都可以采用、二重开心形桃树采用、自然球形适合于柑橘、棚架形适于葡萄。新栽树木到了生长季节,树干、树枝上会萌发出许多嫩芽、嫩枝,使树木生长不能挺直,树冠生长不均匀,并消耗大量养分。为使树木生长茁壮,在春季萌发时,可用手随时摘除多余的嫩芽,这叫“抹芽”。

(三)基层培训,学以致用

学习和掌握了各种使用和专业的知识后,我就开始到基层单位进行人员的培训,和各类相关知识讲座。

实习期间,我先后在各级乡镇主办和参与了多次的研讨会,讲座和培训课。实习心得

2014年7月至今几个月期间,我在甘肃省庆阳市林业局实习。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

几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我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在憧憬中我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我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我才知道努力的甜美。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不得不笑并含着热泪坦然回首我所走过的每一步路。努力方向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通过实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这句话。我原本以为自己理论学的不错,可是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漏洞百出。因此我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实现自身的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单位和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致谢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我就要毕业,与母校说再见了。尽管不舍,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感谢敬爱的老师,感谢他用渊博的知识源泉汇成海洋,带我翱翔让我成长;我感谢亲爱的亲友,感谢他们用诚挚的心祝福我支持我,让我一路幸福快乐;我感谢友善的同学,是他们的陪伴让我的在校生活不会觉得孤单,充满色彩;我感谢每一个我所认识的人,你们的到来,丰富了我的生活,提高了我自己。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篇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职业准入为基础的教育, 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比普通高校、成人院校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和完善, 是高职院校实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基于工作过程开展岗位实践, 严格执行行业或职业标准, 使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无缝”对接。“教学做相融合、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林业类专业的办学特色, 因此, 如何建设与之相匹配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 林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实训基地是实际训练实施的场所, 是集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 林业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林业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尤其是林业类专业“教学做相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搞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搞好校企合作是一项双方“共赢”的形式, 既能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 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学校可以通过企业了解产业、行业发展趋势, 有针对性地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促进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同时对推动专业教师培养, 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而企业也可通过合作从高校获得科研技术支持。

近年来,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全省47个林业行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 在校外依托行业优势, 选择专业针对性强、规模大、效益好、实践条件充分、合作意愿强的15家林业行业作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首选。其中包括福建省洋口林场、南平市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南平森科种苗公司、延平区林业局设计中心、南平太平试验林场等, 为教学提供了生产性、真实性的环境, 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由于林业行业的特殊性, 林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大多地处偏远, 交通不便、生活艰苦, 实训实习场所简陋、设备短缺, 因此,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亟待加强。

3 林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种模式

根据“教学做相融合、产学研一体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特色, 结合林业类专业的特点,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 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3.1 学习认知型实训基地

学习认知型实训基地主要是让学生到相关的林业行业单位去参观、认识、学习。通过直观具体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长学生的见识, 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了解本专业毕业后就业前景和方向。这种模式以实训基地合作单位生产为主, 教学实训为辅, 由实训基地合作单位配备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作为实训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 介绍公司的经营概况、生产销售情况等, 教学实训服从基地的生产与经营, 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现场实践动手活动, 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和评价。通过这种模式的运作, 丰富了实习教师的实践经验, 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 对实训基地合作单位经济效益影响较弱, 做到合作单位双方“共管”、“共赢”。

根据林业专业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学院与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南平森科种苗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分别进行了植物学、树木学、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学、森林环境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认知性学习, 了解本专业、本课程的实际生产情况与发展概况,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也有意识地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企业合作意识, 从而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3.2 项目主导型实训基地

项目主导型实训基地模式是以合作单位 (或学校) 的生产经营活动 (或项目) 为中心, 学生实训采取项目引导的方式, 通过完成整个项目而达到实训的系统性, 真正实现在项目实施工作过程中完整、系统学习整个项目开展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这种模式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境中, 既培养了师生的实践能力, 增加了师生的实战经验, 又实现了与社会的沟通, 为双方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让实训基地合作单位与学校取得了双赢。

学院林业专业师生与校企合作单位南平市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延平区林业局设计中心共同完成的“茫荡山小叶青冈种群的数量特征研究”科研课题, 其中有5名教师和30多名学生参与外业调查、内业资料整理、统计分析, 完成硕士论文2篇和多篇CN论文。利用与长乐市林业局、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森林资源调查研究项目, 指派林业专业100多名学生结合《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实训实习, 参与外业调查, 完成了长乐市103万亩沿海防护林调查和青山纸业森林资源建设规划任务。近3年来, 林业专业师生结合实训实习与合作单位共同完成了全省6个地区600多万亩的森林资源规划调查设计、完成1043个样地调查, 并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学院年平均技术服务收入近300万元, 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3.3 产品开发型实训基地

产品开发型实训基地模式以产品的完成为目标任务, 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技能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这种模式的基地不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教学场所, 根据教材、实习项目进行演练、操作, 而是一个具有独立经营资格的生产场所, 具有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学生的学习活动统一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实践中。

例如,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实习期间, 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南平森科种苗公司参与油茶芽苗砧嫁接苗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新技术的生产工作, 到南平太平试验林场参与邓恩桉容器育苗生产工作。由实训基地合作单位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实习学生进行具体操作,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并取得相应的激励报酬。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同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林业工作者的艰辛, 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思想道德品质, 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 科研服务型实训基地

科研服务型实训基地模式是学院利用教师自身的科研优势、技术优势和人力优势, 依托林业行业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为实训基地合作单位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主要是林业类专业师生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 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和对外技术服务, 为林业行业实训基地合作单位解决了大量问题, 成为林业单位离不开的技术参谋和后盾。

学院与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协作, 共同培育第三代杉木、桉树、乡土阔叶树种、花卉等种苗, 年产优质组培苗达1500多万株, 现已成为我省最大的种苗良种快繁中心之一。学校2年来对外技术服务总收入达710万元。《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与功能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和《福建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区划与经营技术研究》分别获福建省科学技术2007和2008年度二等奖和三等奖。《雷公藤良种繁育和GAP关键技术研究》和《厚朴高效培育与收获预测技术研究》两个科研项目分别荣获201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在项目实施中, 先后有200名学生、30名教师参与, 培养了学生、培训了林业生产一线工人、也为当地林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 开展高技能培训和林农培训50多期5500多人次, 每年开展技能鉴定2300人次, 使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 取得的成效

4.1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让学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学习, 能够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和专业工作需要, 取得实际工作经验,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林业类专业近三届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达100%, 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8.71%。在目前专科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 由于学院林业类学生质量高,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 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 用人单位对本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达到98.6%。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学院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项目合作、新产品开发、科研服务。让适用型新技术在本校、地方推广和应用, 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3年来, 学院依托校外实训基地, 平均技术服务收入近300万元, 校企双方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2 提高了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在校外实训过程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纽带。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到校企合作单位实训、实习或科研开发, 教师能够接触到生产一线的技术和操作, 了解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把最新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和管理体制引入校园, 不断更新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训实习内容。依托产学研一体化优势, 大幅提升了师资队伍的知识、实践能力, 培养了一支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2014年2月学院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林业教研室2007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园林教研室2008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已占70%以上, 高级职称占46.2%, 硕士及以上学历占61.5%。“双师型”教师中有1人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有2名“双师型”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1名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4.3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依据林业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特点及学生就业需求, 林业类专业引入职业资格证书, 实行了“双证书”教学, 将职业资格培训内容有机纳入专业教学计划, 使林业类专业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 还获得一本或一本以上中、高级“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证书”。如:林木种苗工、造林更新工、园艺花卉师等工种证书。同时经常在校外实训基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能不断培养学生遵守企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成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符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的准员工。

5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 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益问题

5.1.1 校外实训基地的效益

在学生实训过程中, 大多数的学生仍在做中学, 学中做, 完成项目或产品的速度和质量远远不如校外实训基地 (企、事业单位单位) 的操作工, 如果长期提供场所给学生实训, 必将影响到合作单位经济效益。而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仍然要考虑到短期经济利益问题, 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 建议建立固定或长期校外实训基地, 需要学校方面付出相应的努力, 对企、事业单位的利益要有一定的补偿或保护。

5.1.2 校外实训基地的项目开发

科研或产品开发项目从申报立项到成果结题验收需要经历一段时间、通过一系列的申报程序、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科研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更需要合作单位的积极配合。林业类校外实训合作单位大多为林业系统基层单位, 科研或产品开发能力较弱, 且开发经费极少。因此, 建议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单位的项目开发需要与高校密切合作, 双方签定合作协议。高校应积极提供科研技术帮助、并将争取的项目经费、取得的成果向合作单位倾斜, 以充分调动林业基层单位参与科研、产品开发、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5.2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5.2.1 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

专业师资水平的高低, 是影响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林业类专业实践性强、应用性强, 教师带领学生到林业生产一线实习, 要求具备熟练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而多数年轻专业教师技能素质有待提高。因此, 建议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 定期参加国家相关职业技能资格培训,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学院应出台相应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外出进修、研修, 下林业基层生产第一线挂职或兼职锻炼,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的综合运用能力, 丰富其教学实践经验, 确保专业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相接轨。

5.2.2 兼职实践指导教师的聘用

学院还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林业专家、行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 最好能定期举办专题报告或学术讲座, 定期参与学院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建设, 促进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保证实习实训的指导质量。

5.3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及创新

5.3.1 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机制

由于林业行业特性决定了高职院校较适宜建立固定长期的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中, 高校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 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 明确院、系两级职责分工, 落实具体负责人, 保障基地建设正常运行。由于校外实训基地由合作双方共建, 因此合作双方的责、权、利必须以协议书 (或合同) 等法律的方式予以明确。

5.3.2 合作单位诚实守信

虽然合作单位双方以签订协议 (或合同) 形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而且大部分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的初期是由于信誉或感情因素而建立,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 合作单位双方应及时保持联系, 对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 而不应顾及眼前一时的利益摒弃对方变相违反协议 (或合同) 。因此合作单位双方应信守诺言, 以构建“双赢”为宗旨。

5.3.3 政府鼓励支持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仅仅依靠合作单位双方来推动是不够的, 国家政策的制定, 相关教育主管部门, 社会的宣传舆论必须以鼓励支持校企合作为导向, 对积极配合开展校企合作,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合作单位应予以公开表扬, 并给予相关方面的政策优惠。

5.3.4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

学校可以利用已有的师资、设备的优势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特点, 积极主动为社会, 合作单位承担一定的教科研生产任务, 采用“谁投资, 谁收益”的原则实行校外实训基地股份制经营。在体制上创新, 探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6 结语

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林业专业应根据林业行业发展趋势, 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学生利益与学校利益;学校利益与企业利益, 使校外实训基建设成为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有力支撑, 使高职院校更好更快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适应于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地方特色发展需要。

摘要:根据“教学做相融合、产学研一体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要求, 阐述了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探讨了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 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林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艳丽.高职高专校外实践教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 .

[2]陈晖, 李国春.农业类高职学院创办实训基地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6) .

[3]邓建平, 肖君泽, 李益锋, 等.高职园艺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08 (12) .

[4]韦胜东.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 2011 (4) .

[5]冯旭敏, 温平则.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 2005 (2) .

[6]柏常青.职业教育培训方式的变革[J].江苏教育, 2010 (12) .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篇3

摘 要:本文针对林业工程类专业构建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进行论述,提出选择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统计汇总数据实施评价等四个步骤进行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林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

中图分类号:K90-4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2015年5月4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明确部署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格局。按照文件精神,到 2020 年,我国将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2. 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构建,能有效加大高职院校办学的透明度,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使高职院校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关注毕业生职业岗位中需要的技术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而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客观认识人才培养结果,把办学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同时,构建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也是与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接轨的需要。

3. 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以林业工程类专业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方面还处于真空状态,还未构建和制定科学、公认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方法、途径、体制与机制等缺乏。传统的职业院校人才评价体系主要以卷面考试作为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准,这种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为了更好地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国内学者提出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档案”为载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以项目为主导的“多样化评价”体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能力或决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理论。其中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建立是站在全新视阈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具有公开、透明、全面、真实的特点。

4. 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实施

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也可以称为社会评价,其实施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4.1 选择具有良好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

第三方评价的参与层面可以包括高职院校、政府、行业企业、教师、毕业生、家长、社会舆论等,那么由谁作为评价的主体是需要首先确定的问题,借鉴国内不少高校的经验,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可以交由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进行。目前最为知名且比较具有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为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已与国内近700余所高校建立了研究合作关系,是中国首家提供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解决方案的专业公司,也是高校、社会大众、用人单位和政府公认的第三方权威数据机构。

4.2 建立切实可行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要考虑其专业特点,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建立人才需求、人才质量、专业人才的适应性等信息收集反馈系统,以形成人才培养与生产需求之间的主动适应,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机制。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凸显林业工程类专业的特点,突出人才培养的绩效评价,兼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具体实施林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时,第三方评价机构应针对专业特点设计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和学生三套问卷,问卷应按照指标体系,同时体现专业特点,设计第三方评价指标权重时,要充分体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主体地位,尤其是学生问卷对应人才培养内容指标的设计,林业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均应涉及。

4.3 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

第三方评价实践中,各评价主体相对分散、独立,各具特点,因此,采用开放性、便利性的渠道与方式,能够让大多数利益相关者都能充分参与评价。当前现实而可靠的做法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评价,即设计评价问卷,开发评价软件,然后引导、组织评价者参与网络评价。网络评价相对便利,没有确切的时间限定,有利于参评者深入了解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问题的策略和建议;十分易于组织,运行成本较低,也便于统计数据、分析原因、归纳结论。建立毕业生几页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的信息录入,就业信息发布,信息资料检索和在线咨询等功能,从而实现就业信息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4.4实施第三方评价,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

在第三方评价实施过程中,应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企互信机制,针对毕业生的信息采集,可以尝试“情报员”机制,每个顶岗实习或毕业班级选取1-2名责任心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班级情报员,负责统计班级同学相关信息,并每月向学校信息管理员汇报,以确保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学校可向班级信息情报员支付相应经济报酬。

第三方评价机构要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工作,进行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对应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给出结论,并反馈给相关高职院校,院校责成相关林业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据评价结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完善实训条件、创新教学方法,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促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5. 结语

第三方评价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育行政评估和学校的自我内部评估的教育新评价方式,既是简政放权的具体举措,又是推动我国教育评价方式改革的有力措施。构建第三方人才培養质量的评价体系对林业工程类专业真实有效、科学、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顺.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M].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2] http://www.mycos.com.cn/index.php/Index/about_info/nav/1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篇4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请参考!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小议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路径

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除了农村严重缺乏劳动力之外,资金短缺也是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一块很大的绊脚石,这块绊脚石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技术的推广[。基层林业技术研发需要很多研究经费,但是我国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上,这就导致林业技术研发人员对于技术的研发产生了很强的厌烦心理,不仅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尽职尽责,还产生了错误的思想:把下基层推广技术当成一种负担而不是一项事业。因此,很多技术研发人员工作的时候不能全心全意,不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技术推广这项工作中,也没有人将这个工作作为终生的事业,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

目前,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并不稳定,技术研发人员的作用没有得到更好地发挥。在我国,很多乡镇的技术人员常常被其他部门抽调去从事非专业的工作,这样就使得技术研发人员缺乏研究技术工作的时间,专业技术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挥,最终导致技术人员严重流失。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这就需要技术研究推广人员的思想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跟上科技前进的步伐,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工作。很多技术研究推广人员缺乏主动性,往往只是机械地接受和完成任务,这大大阻碍了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前进的脚步。

我国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我国有关的政府部门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其为我国的基层林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农民是基层林业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好就必须从提高农民素质及专业水平入手,政府要经常举办农民培训班,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农民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将一些新技术应用到林业建设中。

(2)构建完善的林业体系。这项措施对改变目前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规章制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给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使其能顺利地开展。此外,一个完善的林业体系不仅保障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还能使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3)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要与实际紧密结合。措施的实施者在工作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按照政府下达的指示盲目地执行。所以,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一个最好的管理办法,这样才能强有力地保证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好更快地开展。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服务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省林业行业工作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 本评审条件适用于从事森林培育、森林经营、种苗培育、林业调查规划、防沙治沙、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科技推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土保持、园林绿化、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经济林果、林业碳汇等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相关专业的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第三条 职称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林业部门以及各相关单位,应按本部门、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情况择优推荐,保持专业技术队伍结构合理。

第四条 本条件由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组成。申报条件包括学历、任职年限、外语、计算机、考核情况等内容;评审条件包括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等内容。申报条件属资格审查范围,主要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林业行政部

— 1 — 门和申报人员单位负责审查;评审条件属资格评审范围,主要由专业学科组和评委会负责认定、评审。

第五条 林业工程系列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名称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六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全面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承担工作任务;在现岗位聘任期内考核均在合格以上。

第七条 专业技术资格的认定和晋升

(一)认定

取得林业及相近专业学历,具备以下条件的,可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1、取得博士学位,在青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

2、取得硕士学位,在青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

3、大学本科毕业,在青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

4、大学专科毕业,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两年,可认定为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

5、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经考核合格,可认

— 2 — 定为技术员专业技术资格。

(二)晋升

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不一致的,在晋升专业技术资格时,须取得与现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历。

1、不具备认定条件的,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两年,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三年,中专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四年,可申报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

2、大学本科毕业,任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满四年;大学专科或中专毕业,任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满五年,可申报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

3、取得硕士学位,任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满三年;大学本科毕业,任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满五年;大学专科毕业,任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满七年;中专毕业,任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满九年,可申报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

第八条 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免试范围,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九条 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熟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技术规程、规范、标准、方法,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第十条 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l、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与技术标准;

3、熟悉本专业国内、省内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能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学习;能独立完成林业科学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等工作。

第十一条 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l、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在本专业某一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篇;

2、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规范、标准;

3、掌握关于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林业工作部署;

4、掌握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理论和技术现状,了解最新科技信息和发展趋势。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能指导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有承担、指导和论证科研推广、— 4 — 开发项目的经历和能力;在关键技术、系统管理方面有重大创新,能够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第十二条 业绩分值要求

申报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工作业绩累计积分必须达到相应的分值,其中:论文累计积分不超过总分的50%;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累计积分不超过总分的50%。

(一)在西宁市,海东地区平安、乐都、民和、互助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期间,业绩分值累计达到:助理工程师250分、工程师500分、高级工程师1000分。

(二)在海南州共和、贵德、同德、贵南县;海北州海晏、祁连、门源县;海西州德令哈、格尔木市,乌兰、都兰县,茫崖、冷湖、大柴旦行委;黄南州同仁、尖扎县;海东地区化隆、循化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期间,业绩分值累计达到:助理工程师200分、工程师400分、高级工程师800分。

(三)在玉树州、果洛州、海南州兴海县、海北州刚察县、海西州天峻县和唐古拉镇、黄南州泽库和河南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期间,业绩分值累计达到:助理工程师150分、工程师300分、高级工程师600分。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晋升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资格必须同时具备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申报人所提交的业绩材料为任现职以来取得

— 5 — 的。所有业绩材料必须有证书或文件依据。

第十四条 著作和论文署名以独著、第一作者为准,合著中以主编、副主编、编写者(执笔人)为准。

第十五条 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要求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以论文发表当年核心期刊目录为准。

第十六条 同一成果同时获得科技成果奖和成果证书的只计科技成果奖;同一论文在不同刊物上发表,只计级别高的一篇。

第十七条 《青海省林业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业绩分值表》中所指荣誉称号,包括绿化奖章、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和防沙治沙、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森林防火工作、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天然林资源保护、园林绿化先进个人等专业技术方面取得的荣誉称号。

第十八条 下列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

(一)与本人从事的专业无关的著作、论文、成果等;

(二)颁发给单位的科技成果奖励证书和成果证书;

(三)在增刊、专刊、专辑、特刊、论文集、报纸上发表的论文;

(四)介绍性文章、简介、问答、报道通讯等;

(五)未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复实施的可研报告、作业设计和实施方案。

— 6 —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申报和推荐:

(一)在考核中,有一年基本合格或不合格者;

(二)抄袭、剽窃他人著作、成果,伪造证件,谎报业绩,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当年评审资格,予以通报,两年内不得申报评审;

(三)受处分期限未满者。

第二十条 本评审条件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林业厅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按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执行。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篇6

1 教材的特点与局限

1.1 林业专业开设的各门课程, 因为都属关

于林业的自然科学, 具有相同的属性、不同程度上的相关性, 但由于各科教材是出自不同作者之手, 这样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又有不相通性, 为了教材的完整, 他们会将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知识, 罗列其中, 所以出现了某知识点在多门课程中重复出现的现象, 比如土壤学知识, 在《植物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都有出现;而植物学知识, 也在《土壤学》、《森林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多有出现;《森林生态学》课程则更是几乎将林业专业课程囊括其中。

这些主科目知识出现在其他科目中, 不是被简单提及的, 多被安排整章整节地介绍, 一方面造成知识不必要的重复, 使学生产生颠来倒去的、口罗里口罗嗦的感觉, 学习起来没有新鲜感, 甚至厌倦;另一方面术业有专攻, 各科老师对对自己本门学科知识应该说是最擅长的, 掌握其精髓所在, 而对非自己主科却又出现在课程中的其他科目相关知识的认知及讲述, 大有出入, 甚至各执一词, 造成学生认知上的混乱、迷茫, 经常有学生发问到底怎么回事呢, 学习效果很不好。

1.2 单一科目中, 也存在章节安排不合理

上, 有些内容介绍, 显得有些欠逻辑、杂乱无章的, 比如不同版本的《土壤学》书中, 有的先讲了土壤学的概述, 介绍了土壤的概念、发展等相关知识, 然后从土壤最基本组成矿物入手讲起, 再由矿物引到岩石, 由岩石讲到岩石风化, 再由岩石风化讲到土壤的形成, 由因及果, 循序渐进, 一气呵成, 整体感、逻辑感很强, 可是有的教材到岩石风化后就开始介绍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 然后再讲土壤的形成, 这样的安排, 经过几次讲述, 并没有起到给学生留下悬念、探究悬念的效果, 反而让学生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进行课程总结的时候也感觉弊病很多。

1.3 林业专业教材中, 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

理论性过强、过于深奥, 而技能导向性、实用性、发展前沿性及涉及的一些情感教育等却过少、过弱, 这样对我们林业专业教书育人及技能培训都有一定的局限, 学生的视野不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心理也难以承载时代赋予的重任。

2 精组教材措施

2.1 根据上述分析, 统观林业专业各科教

材, 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有机精组, 将各科目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归到一个“知识块”中, 由主科教师进行精讲, 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将其概念、原理、在各科中的作用、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等一一交代明白, 讲清讲透, 其他科目涉及的时候, 任课教师一带而过, 这样就可以避免知识的重复, 认知的混乱, 无端的时间浪费, 也可避免学生的腻烦厌倦心理, 教师可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补充更多新鲜专业知识, 深入生产一线, 丰富实践技能, 全方位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学生亦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 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 拓展知识结构, 提高学习效果, 完美青春、完美自己的人生。

2.2 针对某一单科教材中, 章节内容安排不

合理这种情况, 作为主讲教师, 应首先反复研读教材, 吃透教材, 将教材内容了然于胸, 然后进行全局统筹部署, 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相关性, 精心设计、精心重组, 使其经脉分明, 环环相扣, 令学生明而学之, 感觉一气呵成中学完课程。

2.3 在纵观教材的基础上, 针对林业专业各

单一科目内容,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时代发展需求等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组、补充, 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鲜活。我们使用的教材都凝结着专家与前人辛勤的汗水和丰富的经验, 具有严谨性与科学性, 具有普遍应用性, 但是有些内容未见都有针对性, 比如我们职业学院, 教学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相关技能的理论知识及技能领域的发展动向等, 而不必掌握多么精深, 也不必了解个大门派的见解, 另外,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不能忽视情感教育, 我们林业专业教材中都没有这个方面的渗入, 但是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 我们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 有机渗入, 所以我们就要对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取舍与补充, 使之更能为我们高等职业教育服务, 完成我们的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为社会输入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3 良性反应, 优化教学效果

3.1 促进教师钻研业务。如果我们想做到站

在林业技术专业系统这个高度处理好专业各科目之间相关知识的重复问题, 单一科目之内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问题, 以及教学内容的滞后、技能培训弱势、情感教育欠缺及另外一些盲点问题等, 就会在无形当中形成一种压力, 促使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 提高业务水平, 提高自己综合能力, 改变教学理念, 也利于我们对先进思想、先进思维的把握与形成。

3.2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遵循了循序渐

进、由因及果的原则, 环环相扣, 一气呵成;也有利于系统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构建;原来章节的打破、各门学科的有机交融, 使学生感到新奇, 认知心理发生了变化, 探究心理产生, 心中会产生出比以往的陈规旧律的教学中多很多的问题, 为了解开心中存疑的一个个为什么, 就会令他们格外地愿意学, 主动进行相关知识的联想, 知识布局的设想;另外较长单位、完整融合的知识体系也不易被肢解, 也不容易形成思维间断,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3.3 对林业专业教材进行精组, 其实质就是

对原有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知识结构等进行挑战, 进行大胆尝试, 此举所带来的这种时代挑战、批判精神, 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它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做人的自信心, 在建立自己丰富内涵的基础上, 有度张扬自己青春的个性;另外从宏观上审视教材, 怀疑教材, 打破思维定势, 进行大胆创新, 又能给学生带来一种神奇的力量———创造力, 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照本宣科、循规蹈矩无论如何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更难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通过此举能很好达到培育新一代人才的目的。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 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并非是简单地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而我们通过对林业专业教材的精组, 并且在实践教学中的逐步应用, 改善再应用, 就收到了这样的效应, 大大优化了教学效果。

总之, 根据从教多年的经验, 对林业专业教材有机的整合或取舍, 动态精组, 并将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不但提高了教师自身综合能力, 而且确实优化了教学效果, 培养出了一批理论知识水平过硬、实践技能精湛、思维灵活、勇于创新、有责任感的新世纪人才, 使祖国的林业事业后继有人, 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大仪.土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宋志伟.土壤肥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李淑珍, 关力.植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浅谈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技术 篇7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技术

0.前言

本文根据我国现今林业资源状况,提出了有关造林、整地、造林季节以及树种的选择方法,并将其与造林技术紧密结合,加强林区间合作,促进林业发展、培育林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1.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

1.1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的森林总面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均增加200万公顷的森林,已经逐渐卖出了林业负增长的“低谷”时期,维持了森林生态资源的平衡,实现了森林蓄积与森林面积的共同增长。林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森林资源,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林产工业虽然受到了经济冲击,但林业产品却是竞争焦点,而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林业产品来源,其生产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2我国的森林资源存量较小、质量较低

我国的森林资源较为贫乏,它存在森林分布不均、资源存量小、森林质量逐渐下降、森林结构分布不合理、缺乏高水平的经营管理、林木的生长存活率不高。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森林无法满足人们对木材以及生态平衡的强烈要求。森林资源的短缺,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不能满足人类需求,引发了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稀缺、价格昂贵等众多问题,从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降低了我国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3人造板工业水平落后

我国的木材加工工业,尤其是人造板制造业均存在规模较小,技术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外加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木材价格较高、生产原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严重拉开了我国与世界的人造板之間的距离。在竞争力低下的人造板工业,将难以维持工业的稳定发展。

2.培育森林资源的几点技术措施

2.1森林资源的几种培育方法

为了保证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保证林业潺潺的市场供应,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增强林业产品的竞争力,培育优良的森林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林木培育方法:第一,更新植苗培育法;第二,人工促生天然更新培育法;第三,封山育林更新培育法,从当今森林资源形势来看,采用多种植苗培育更新法,对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2树种、造林季节的选择、造林地的整理

造林前首先要进行一道环境改善工序,就是整地,选择优良的造林树种、选择造林的季节,整理造林地,整地可以改变孰料的生长条件,清除在林地的杂草、采伐剩余物以及灌木可以增加地面温度,提高土壤肥力,进行小范围的环境条件改善,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提高林木质量。

清理造林地是为了顺利进行土壤的翻垦整地。清理造林地主要有全面清理、块状清理和带状清理三种方式,也可将其分为化学药剂清理、火烧清理和割除清理。割除清理即可选用人工清理也可利用机具进行清理,清理后的杂物,可以集中焚烧。也可以喷洒换血药剂杀死杂草、灌木丛等。

整地的方式方法大体分为局部整地与全面整地两种。而局部整地又可细分为块状整地与带状整地。翻垦造林地周围的全部土壤就是全面整地,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平坦区域的土地平整;局部翻垦就是翻垦造林局部地带的土壤。水平带状、水平沟、水平阶和反坡梯田等山地带状土壤整地法,平坦地则需要块状、穴状鱼鳞状的山地土地整地法;平原则适用高台、坑状和块状土地整地法。

3.造林方法

3.1直播造林法

也叫做播种造林,这种方法是把林木的种子直接的播撒在造林地上面。其好处是将育苗工序省去了,另外还容易施工,大面积造林时较为方便。然而这种方法对于造林的立地条件以及造林之后幼林管理抚育的措施有严格的要求。这种方法适合于种源充足、比较发芽容易、种粒较大的树种,比如核桃、橡栎类、山杏、油桐和油茶等。要求造林地有充足的土壤水分,灾害较少。其方法主要有: 穴播、块状播种、撒播、条插和缝插等。

3.2选择最佳的造林时间

春季是主要的造林时间,近些年来因为造林树种的多样性,技术推广工作与引种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造林的季节普遍都提早了,而且成活率也都有所提高。春初冬末的蒸发量小,气温比较低,地上部分的苗木都是休眠的状态,栽苗起苗不会失掉过多的水份,而且容易成活。另外树苗的根系冬末就已开始活动,造林以后, 后长叶,先扎根,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当年的生长量要比春季大超过20%。要选择雨后晴天阴雨天进行栽树,连续大雨、土壤过旱或霜冻、结冰期间和刮大风天的天气都不适合种树。

3.3混交林的营造

随着商品林开始更加重视追求经济效益,松、杉的造林面积持续扩大,纯林最脆弱的环节在于适应不良环境能力较差,不利于改善土壤的地力,容易出现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所以,从植物与生态的稳定林型结构及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更加倡导发展以阔、杉、松为主的多树种发展的模式,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多林种的混交林将会运用在经营方面。

如果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变化比较大,可以依照土壤的变化状况,可采取不规则块状进行混交,例如山脚、山洼、山窝的部位造阔叶树纯林,其他的部位可以选择杉树或松树,也就是做到适树适地,实现混交的效果。另外,为了克服丘陵低山栽松、杉早衰、早退的状况,造林的时侯要注意选择种源,生产与试验实践都证明了,从邻近的山区或者附近中心产区采种的效果比较好,其最大的优势为远缘杂交。

4.结束语

造林方法的应用可以促进我国的林业产业的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加强林区间信息的有无,选择正确的造林方法和方式,进行树种的优质栽培。我国林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际民生,提高我国的生活水平,可以保证充足和优质的林业资源,增加森林覆盖面,实现森林资源的补充。 [科]

【参考文献】

[1]刘明亮,刘京鹏.浅析山区播种与植苗造林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

[2]王付.如何正确掌握植树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3).

上一篇: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班会下一篇:安全生产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