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林业基本情况(精选8篇)
一、“三突破”目标任务工作情况
据初步统计今年1—10月份,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3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83.3%;预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完成全年任务的100.3%。实现财政收入259.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5%,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万元,比去年的217万元增长107%。
二、其他经济工作情况
1、项目建设工作
今年1—10月,全镇实际完成项目建设6个,完成全年计划的85.7%,落实到位资金1330万元,为计划1606万元的82.8%。其中,招商引资项目5个,落实到位资金1070万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250%和133.8%。在抓好项目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林化厂等规模以上企业的主产经营。今年该厂通过技改,日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预计总产值1200多万元,上缴税收达25万元。
2、今年下半年,镇党委、政府克服了严重干旱等系列因素的影响,切实为群众解决电力供应和干旱用油问题,为农业生产任务完成奠定基础。今年晚稻种植面积24800亩,预计总产量达到900多万公斤;秋冬植蔗已落实面积250亩,仅完成任务的20%,主要因素是由于干旱带负面影响。秋冬菜开发1.12万亩,完成全年任务1.6万亩的70%。
3、促进农民增收工作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及上级有关精神,镇党委政府认真抓好全镇农民增收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列到议事日程中。预计全年全镇农民人均增收179.19元,其中,桑蚕77.78元,粮食25.92元,水果7.4元,春秋冬菜7.4元,畜牧40元,劳务输出55.5万元,但由于广受干旱影响,甘蔗人均减收44.81元。
4、水果生产工作
全镇水果种植面积4500亩,其中,新种水果面积950亩,完成全年任务800亩的118%;进行中低产果园改造1900亩,完成全年任务1700亩的112%;高标准果园建设900亩,完成任务的100%;水果产量达1550吨,完成任务的103%;杂交柑种植面积达450亩,同时建立了200亩的岭南杂交柑示范区。
三、林业工作
今年,我镇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调整充实了镇指挥部成员,实行了镇长负责制,制定责任制,做好预案,把工作层层落到实处。目前已建有专业队、半专业队共85人,配备灭火器8台,对讲机5部,专业消防车一辆,改善了灭火装备;同时,建立24小时值班制和林区管护制度,对森林防火实行有效的源头监控。今年1—10月,全镇无火警、火灾发生。
1—10月,全镇实际完成沼气池建设116座,已完成全年任务的105%,其中,重点以扶贫村同庚、双告、和庙鸡小康村为主。在速生丰产林工作中,由于受地域影响,加上多年从未发生过火灾,没有林地更新造林,目前,已种植速生丰产林480亩,仅完成全年任务1000亩的48%。
四、水产畜牧工作
今年,我镇进一步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力度,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出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特别是对禽流感防治免疫加强了工作力度,全镇家禽禽流感免疫率达97.6%,猪W病免疫率达100%,挂耳标率达94%,牛W病免疫率达91.5%,规模畜、禽场免疫率达100%,家犬狂犬病免疫率达92.7%。建立龙女村、落脉村、丁贡村三个消毒灭源示范村。
1 镇沅林业发展的现状
通过2006年开展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林农领到了新的林权证, 山林所有权属50年不变, 林权稳定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全县连续23年实现了无重特大森林火灾, 一是基本上制止了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行为, 实现了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目标。加之农村能源建设的大力推广, 煤、电、气、太阳能等能源的普遍使用, 全县森林资源不断增长。二是基本形成了以样板林为龙头的林产业工业体系, 思茅松速生丰产示范样板林得到推广实施。三是通过实施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和林业分类的经营区划工作, 全县已完成森林分类区划及界定工作, 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已分批次界定结束并分批实施补偿。
2 镇沅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首先是林业发展方向不明确, 镇沅是一个多山、立体气候较为明显的山区县。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 树种以思茅松为主, 除了砍伐林木加工木材成品、半成品外, 采割松脂、采集林下菌类加工出售也是林农获得收入的途径。海拔1200m以上的半山区、山区, 随着海拔升高和空气湿度增加, 混交林逐渐增多, 树种也多以西南桦、旱冬瓜、栎类等为主。在这部分地区, 林业的发展主要围绕生态效益进行, 保护森林, 加大荒山营林力度, 主要目的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保护生态。其次是对发展林业的重要性、特殊性及长远性认识不够。发展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 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活动。
(2) 森林的低值消耗量大, 节材降耗措施不够得力。镇沅林业是典型的粗放型林业, 高耗低效是林产业的主要特征。单就木材加工经营这方面来看, 县内大部分加工企业中有80%谈不上加工木材, 直接就是原木交易, 没有更多的产业链条, 形不成高的附加值。剩余20%的企业虽然以加工木材为主, 但也大多局限于加工板材、加工胶合板半成品, 也难于拉长产业链条, 提升不了林产业效益。生活用柴也是森林消耗的一个主要方面。
(3) 人工造林特别是经济林的比重低。镇沅林业用地面积30.2万hm2, 森林覆盖率高达69.5%, 是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林区县之一。过去几年, 由于对林业经营不当, 很多地方只伐不种, 重栽轻管, 使得很多林地成了低产低效的残次林。这些低效林中, 国有林部分没有人管理, 采伐过后, 任其自然更新, 自生自灭。由于林业是一项周期性较长、时间消耗较大的产业, 那些林权落实到户的部分山林, 出售林木后, 农户拿不出资金投资造林, 有的认为周期过长, 等不到受益, 思想意识严重滞后。
3 深化林业改革的措施
3.1 明确经营目标, 按不同的用途及生产经营目的实施分类管理
《森林法》规定森林划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等5大林种, 但在实践中5大林种划分的作用并未体现出来。长期一直用同一种政策和同一种经营方式来对待不同的林种, 要求每一块林地都同时承担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任务。必须按生态公益林及商品林的不同经营目的及用途, 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体现出统一规划, 分级管理, 谁受益、谁管护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商品林的经营体现“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
3.2 积极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努力降低森林的低值消耗
镇沅每年薪柴的消耗近30万m3, 大量的森林资源被低值消耗掉。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以煤、电、气、太阳能等能源代替薪柴, 重点推进社会通电工程, 基本实现农村沼气化、电器化, 加大农村节能改灶建设, 推进太阳能扶持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将薪柴的消耗降低到每年10万m3以下。
3.3 增加人工造林比重, 实现林产业的升级
镇沅森林大多属天然林,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但森林覆盖率高、蓄积量大的表面现象掩盖了许多问题。一是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森林生产率低;二是近期可利用资源不足, 径级越来越小;三是采伐利用难, 成本高, 利用率低。因此, 必须大力发展人工用材林建设, 建立商品林基地, 推进低产林改造和加快速生丰产林项目建设。同时注重经济林的建设, 利用退耕还林的林地资源, 大力发展以核桃、茶叶、竹子、橡胶、咖啡为主的经济林。建设6666.7hm2核桃基地, 2000 hm2优质茶叶园, 1333 hm2橡胶园, 666.7hm2咖啡园, 使全县经济林的产值上亿元, 税收上千万元, 真正实现林产业强县战略目标。
摘要:本文从镇沅林业的基本概况、发展林业的优势和地位角度出发, 分析了镇沅林业发展现状, 找出了镇沅林业发展的八大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深化,镇沅,林业改革,初探
参考文献
[1] 思茅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思茅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 (一) .思茅:方华印刷有限公司, 2006
[2] 思茅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思茅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 (二) .思茅:方华印刷有限公司, 2006
关键词:林场改革;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引进人才;保障民生
201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要求各省(区)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确保我省国有林场改革顺利推进,我们与省林业厅对全省国有林场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在省内选取部分市(县)的基层林场进行了调研,省林业厅还到浙江(先行试点省)进行了学习考察。我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为制订我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提供了依据。
一、我省地方林业国有林场发展状况
(一)历史沿革。我省国有林场是地方国有林区的主体。一部分是在新中国第一代森林经营机构(森林抚育站)基础上建立的;另一部分是由于森工企业任务繁重,逐步将无力经营的天然次生林交给市县林场经营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国家投资在荒山荒岭上通过大规模造林形成的。
(二)基本情况。目前,我省有425处国有林场,占全国8.7%,分布在13个市(地),78个县(市、区)内。林地面积726.1万公顷,为全省林地面积的28.75%,为全国国有林场的12.74%;活立木蓄积4.1亿立方米,为全省的22.58%,为全国国有林场的17.27%。职工78382人,其中在职职工51872人、离退休职工26510人。2014年度全省国有林场收入25.33亿元、支出28.76亿元,收支差额为-3.43亿元。
(三)在全省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国有林场为主体的地方国有林区与龙江森工、大兴安岭并称黑龙江三大国有林区。重点公益林297.7万公顷,占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的44.7%;一般公益林221.8万公顷,占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的33.3%。全省享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312万公顷,被纳入中央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的国有林场327个,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固沙、水源涵养、国土安全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战场。我省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建设的各类型自然保护区92处,占全省自然保护区的45%;63处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总面积155.1万公顷,占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的1/4。可以说,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在维系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二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重要屏障。地方国有林场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和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及三江平原腹地,多为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既有边境县(市)的国防林、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特种用途林,又有以嫩江、松花江为主的五大江河水系和多处大中型水库周围的防护林,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绥芬河等五大水系的发源地和涵养地,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区,成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生态屏障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维护国土安全的重要基础。我省拥有边境线3023公里,18个边境市县有84个国有林场,其中有38个国有林场沿边境线上与俄罗斯水陆接壤,为维护国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管理体制。自1952年成立第一个国有林场以来,地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经历数次收放、合并,形成了目前以市县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按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可划分为省、市、县(区)和企业管理四类。省属18处林场;市属48处林场分别由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和黑河八个市林业局管理;县(市、区)属332处林场,大部分由县(市、区)林业局直管,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市所属县(市、区)的部分林场,林业局与其是业务指导关系,人权和财权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其他行业林场分别由龙煤集团和佳木斯造纸厂等管理。按照隶属关系:省属18处,市(地)属48处,县(市、区)属329处,其他行业30处(龙煤集团28处,辰能林业公司2处)。按照单位性质:事业368处(其中全额6处、差额51处、自收自支311处),企业56处(其中原事业转制为企业的林场19处、行业部门所属企业林场30处、原市县区属的企业林场7处)。
(五)经营机制。自2001年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来,国有林场的中心任务从培育、经营、管护、利用森林资源转为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部分国有林场停止了采伐活动,国有林场的性质应由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但国有林场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经营模式。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定位不清晰、体制不顺畅。国有林场从事的是公益事业,但企业化的管理使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国有林场各项工作时受到误导,影响了对国有林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也制约了国有林场的发展,国有林场逐渐形成了“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企不事”的局面,使国有林场发展陷入困境。
(二)经济总量小、职工收入低。全省国有林场2014年经营收入25.33亿元,场均经营收入596万元,与国内经济发展较好的浙江等省相比差距较大,与拥有资源总量不相称。国有林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大,既没有形成适合本地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无力引导和发动职工因地制宜发展自营经济。2014年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1541元,仅为我省社会平均工资42700元的50.4%,低于森工国有林区,大部分林场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黑河市国有林场职工2014年人均收入仅为1.84万元,低于当地农民收入水平。全市国有林场在职职工中兑现全额岗位工资的仅占总数的19.8%,档案工资的占38.8%,以田抵资的占9%,还有32.4%没有工资收入。林口县国有林场场长月工资1880元,副职领导月工资1650元,主要职能人员月工资1490元,管护员月工资1350元,工资性收入低下导致林业职工家庭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有的出现因病、因灾返贫现象。
nlc202309042253
(三)社保能力不足。国有林场在职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2581人(其中:参加事业单位的有29975人、参加企业的有12606人),未参保的有9291人,参保率8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3826人(其中:参加机关单位的有26214人、参加企业及城镇居民医疗的有7256人、参加新农合的有10356人),未参保8046人,参保率84%。大多数林场参加的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为当地统筹,缴费比例偏高,最高达40%。同时,还要负担离退休人员生活费非统筹部分(约占退休人员生活费50%)。一些林场只能参加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社保缴费已经成为林场沉重负担,净收入全部被吃掉还不够。鹤岗市林业局所属单位承担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达40%,还要承担离退休人员生活费非统筹部分,2014年核定缴纳养老保险2690万元,医疗保险540万元,合计3230万元,超过其木材生产纯利润。
(四)人才匮乏、冗员较多。在我省国有林场5万多在职职工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2.57%,其中获得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只占9.6%,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明显不足。国有林场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待遇低下,新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不愿到林场工作,严重制约着国有林场的发展。由于林场营林工作量的减少,用工量也相应减少,平时在岗职工只有林场管理人员、森林管护人员及后勤等,占林场职工的30%—50%,其余人员有的从事季节性劳动,有的在自己分得的“工资田”中从事种植业,有的外出打工。齐齐哈尔市发展林场402名在册职工中,在岗职工仅为66人,种工资田269人,内部退养67人。
(五)林权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国有森林资源产权主体不明确,管理权和经营权混淆,出现省、市、县政府都是国有森林资源产权主体的问题,一些市县政府和林业局甚至个别国有林场随意将森林资源抵押、流转。据不完全统计,国有林场已有95万公顷林地产权发生变化。其中:承包44.26万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46.5 %(下同);转让13.10万公顷、占13.7%;租赁9.42万公顷,占9.9%;股份制11.24万公顷,占11.8%;合作9.66万公顷,占10.1%;抵押1.59万公顷,占1.6%;其他类型5.72万公顷,占6%。按流转对象看:流转到企业和个人79.45万公顷,占80.4%;流转给本林场职工15.52万公顷,占19.6%。其中除了省政府批准的流转试点外,其余均属各地自主非法流转。哈尔滨市政府将市林业局胜利林场、呼兰区黄土山林场、阿城区的两个林场抵押给国家开发银行。
(六)脱离同级财政预算管理。1996年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下放市县管理后,全省只有少数行政编制人员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绝大部分林业局所属事业单位经费主要依靠国有林场上缴利润弥补,为自收自支管理方式。东宁县林业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一直维持自收自支方式,未纳入财政预算。
三、意见建议
(一)准确把握国有林场改革方向、原则和要求。国有林场改革要坚持走公益性改革为主的方向,以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各方面关系为主线,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坚持改善民生、保持稳定,要明确市(县、区)政府是国有林场改革的责任主体。
(二)理顺管理体制,搞活经营机制。一是推进国有林场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分开。理顺政府部门与国有林场的关系,市、县所属国有林场作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还国有林场事业法人地位,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林业部门负责资源监管、业务指导和党务管理,解除林业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二是推进国有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实行市场化运作。对于商品林采伐、林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等暂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鼓励职工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投标、承包、租赁等形式取得林地经营、国有资产运营、森林资源培育管护、生态建设等工程施工或经营权,在竞争中自求发展。林场承办的企业要从林场剥离出来,成为独立法人,国有林场可作为出资人,享有出资人权益。有条件的可整合国有林场经营性资产和资源,引入战略投资者,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
(三)全力保障民生。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林场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国有林场改革后,职工统一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按照政策规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改革前国有林场拖欠的社保费一次性补齐,免收滞纳金。改革后,国有林场职工社会保障统筹缴费纳入财政预算。鉴于改革前国有林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问题复杂,建议由省人社、财政、林业部门联合制定政策措施,对此进行规范。完善国有林场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和遗属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
(四)积极引进人才,妥善安置富余职工。针对目前国有林场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对有意愿到国有林场工作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提高国有林场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安置富余人员:一是通过财政专项经费采取购买劳务的方式安排其从事森林抚育、造林和管护等工作;二是对接近法定退休年龄的富余职工,可利用林辅用地安置,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三是利用现有经营项目组建新的法人经营实体方式安置或由林场为富余职工提供林业特色产业等工作岗位逐步过渡到退休;四是鼓励国有林场职工离岗创业,对经单位同意的可在3年内保留原职工身份,对符合条件的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五)完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按照中央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要求,明确由省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人职责,按照林地性质、生态区位、面积大小和对社会全局利益影响程度,建立省、市、县分级监管资源体制,实行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明确产权主体和监管责任。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纳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国有林场场长实行森林资源离任审计。实施以提高森林质量和严格控制采伐为核心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森林经营方案的执行力度,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采伐限额、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
(六)完善林业财政政策。以此次国有林场改革为契机,捋顺林业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国有林场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国有林场与林业主管部门的经济联系,重新核定林业主管部门的人员和机构经费,避免由国有林场养林业局的局面。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洪峰
我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各兄弟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认真开展了以下工作。现就近期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营造林工作:
20xx年上级下达了3004亩营造林任务,我站和村委会精心组织,严把质量关、确保成活率。经过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我镇营造林任务。
二、林政资源管理
林政执法:不论是巡查中还是接到群众举报滥伐林木、盗伐林木发生,我站都及时出现在现场,及时处置。半年来,我站查处林木案件共件,其中林政处罚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调查件。
三、公益林落界
做好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工作是当前首要任务。我站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坚守客观真实原则,确保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成果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目前,我镇已初步完成落界成图和数据库建设。
四、森林防火工作:
(一)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在做好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各村委签订防火责任书,拉防火宣传横额3条,贴防火标语三百多张,对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
(二)加强责任制落实,镇、村两级层层建立责任制,林业部门本镇各村委会签订责任,我镇实行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并成立了两支扑火队,防火物资准备充分。
(三)加大护林防火的处罚力度,对一些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
五、下步工作打算
(1)努力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加自我的环保意识,提到自身的防腐防变能力。
(2)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办案能力和新形势下调解林木林地纠纷的能力。
为进一步加快全镇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持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根据《**县2013年林业生产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部署,紧紧围绕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建设与管护并重,突出抓好苗木花卉产业建设、经济林产业建设、村庄绿化工程、通道绿化工程和荒山绿化工程,通过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生态质量,为推进“三晋示范镇”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围绕六大工程建设,完成120万株林木新植补植补造任务,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其中,经济林栽植面积250亩,生态造林350亩,新育苗木300亩,村镇绿化10个,通道绿化40公里,新建湿地公园一处,义务植树4万株。全镇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全县林业建设先进乡(镇)行列。
三、重点工作
(一)苗木花卉产业建设工程
继续坚持“科学规划、龙头带动、精品示范、片区带动、政策支撑、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以“春之晨”为主打品牌的苗木花卉基地。2013年重点完成“春之晨”生态园二期工程300亩,新育苗木15万株。
(二)经济林建设工程
按照项目工程化、建设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的标准要求,2013年突出抓好**、**两村共250亩经济林建设工程,其中,**村完成核桃栽植100亩,**村完成核桃栽植150亩。
(三)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一级路和***公路(武安段)两条生态廊道建设。端润一级路升级改造工程坚持高标准、高档次、高品位,出精品、出亮点、出特色,对沿路两侧50米以内的林带进行修枝、除草等综合治理。**公路按照全方位立体化绿化模式,打造高品位“绿色走廊”。此外,着重抓好村村通道路补植改建工程,对断档地带进行补植,对生长不良、档次较低的树种进行更换。
(四)荒山绿化建设工程
继续提高端润一级路两侧可视荒山绿化档次,对2012荒山绿化项目进行补植完善。重点突出做好**公路两侧350亩荒山绿化工程,该工程由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五)村镇绿化建设工程
按照增绿添景、高标准、立体化绿化原则,督促责任单位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同时,以增加绿量为目标,大力开展居民、庭院、小区植树种花活动,拆墙透绿,见缝插绿。(责任单位:**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由负**责承建,**村由亚美负责承建,其余各村按县政府指定单位组织实施。
(六)湿地公园建设工程
按市政府**流域治理规划设计要求,**流域**段建设湿地公园一处。该工程以保护、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根本立足点,以树理文化为内涵,是**流域治理的重要功能区块。该工程由镇政府组织驻镇企业实施。
上述责任单位要及早部署,尽快行动,在2013年4月底前完成全部栽植任务。
四、苗木规格及栽植标准按照《国家苗木质量等级》要求,经济林建设采用的核桃树种,苗高80公分以上,株行距4×5米,每亩33株;生态廊道绿化工程、荒山绿化工程、村镇绿化工程按县林业局规划设计核定为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的有关问题。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领导组,组织、领导全镇林业生态建设,确保全镇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二)建立分包机制。严格实施包片领导、包村干部责任制,各包片领导、包村干部要对所包区域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负主要责任,要调动各方力量协力推进所包区域的林业生态建设,做好沟通协调,在造林质量和进度上搞好督导,合力推进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同时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完成情况与本人考核相挂钩。
(三)做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宣传标语、LED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林业生态建设的政策措施以及植树造林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化建设,充分调动全镇干部群众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关注林业、支持林业、参与林业建设的良好局面。积极推动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各村、镇直单位和驻镇企业要以统计人数每人栽植3-5株树的标准,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主动性。
(五)巩固造林成果。严格落实森林资源管护督促检查制度,实行包村干部周督促检查制、镇林业工作站半月督促检查制和包片领导月督促检查制,检查内容包括火源管理和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将检查结果在镇林业工作站备案存档,进一步确保全镇森林资源安全。
(六)强化督促检查。镇林业工作站要严格按照造林规划要求,针对苗木、挖坑、栽植、浇水、涂白等造林关键环节,对各责任单位承担的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进行督促检查,确保造林质量。同时将检查结果上报镇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工作组对各责任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栽植质量进行通报,督促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单位,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鹅公镇林业工作站在市林业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实施科教兴林和依法治林,坚持服务于林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服务于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切实做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全年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造林与管护
认真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作,建设成果显著,据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全镇共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造林面积8215亩,其中山上7115亩,山下1100亩,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任务。今年初三、四月份种植路段主要有水邦-莲塘路段,鹅公-柱石,柱石-白沙,大风-水邦。共里程24.7公里,包括精品村庄点,共种植8948株树木,其中樟树2500株,广玉兰1448株,按树5000株,因五月份“5.7”洪灾的影响,损毁了部分苗木。导致成活率严重受到影响,就目前来看,成活率仍然可达到76%以上。同时认真做好管护工作,镇村两级签订了管护合同,派人进行管护,有效保证了苗木的正常生长。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到位,年初种植的樟树因树种原因均感染病虫害,我站人员发现及时,积极采取
应对措施,购置农药,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喷射。有效的遏制了病虫害的进一步恶化,保障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成果。
三、森林防火
我站认真开展护林防火宣传工作,村队签定了护林防火责任状,并成立了护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划分了责任区,制订了工作制度,在这个前提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火灾发生率。
四、资源林政
1、认真做好采伐调查工作,我站工作人员到达需采伐林木现场进行认真调查,加强森林资源的源头管理,对采伐山场确立人员联系制度;做到伐前有设计、伐中有检查、伐后有验收
2、认真做好林政案件处理工作:今年我站加大了对林政案件的查处力度,凡是有破坏林木的现象发生,我站根据情节轻重,认真处理并上报县局。
1 生态效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生态效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由生态效益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他的社会经济活动都会受到抑制。在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这两个因素中,二者是一种对立统一、相互矛盾又相互依靠的关系。提高了生态效益,那么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会因为资金短缺或者发展受限而比较缓慢。
要大力发展生态,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物力、人力、财力,而且生态环境的改变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资源,这些都对社会的各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但是如果不发展生态效益,而是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可是这种不顾及生态效益的发展方式,无法形成长期的效益,最终会因为忽略生态发展而付出巨大代价,而这种代价很可能使整个社会发生巨大退步,甚至导致社会文明的覆灭。如果在发展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建设,就会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在注重两个效益的同时,更要积极地、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认真思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确定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
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中,要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即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过度注重生态效益,没有社会经济的支持,这种生态的发展也会因为没有基础而出现滑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难以提高;而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又会因为经济发展而破坏生态,得不偿失,所以要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观点,对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有很大的帮助,认真解读其中的涵义,对认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有良好的效果[1]。
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它包括以下5层意义:其一,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二,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三,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四,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五,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从以上生态效益经济的定义和涵义可以看出:首先,生态效益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上,它追求的是一种经济效益,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其次,它又是一种“再生产活动”,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2]。
2 适合西吉县林业生态效益发展的基本措施
这些年来,西吉县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2.1 林农结合式
应用和推广区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2.2 造林规模化
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
2.3 造林多样化
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生态效益的基础是林业建设,只有大力开展林业建设,才能恢复生态,形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益,而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不可能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发展的空间,甚至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效益。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不注重生态效益而能使社会经济效益可以长足发展的先例,只有林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才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建立起良好的生态效益,才能给其他各种效益提供保障。在具体实施时要有合适的技术措施,上述林农结合式、造林规模化、造林多样化模式都是在西吉县多年的具体林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经验,值得推广和分享。
摘要:生态效益是林业的基本效益,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大力建设林业的生态效益,恢复生态环境,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其他各项经济效益的发展。分析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其他各项效益的关系,并提出了建设林业生态效益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林业,生态效益,措施
参考文献
[1]黄河亮,陈钦.林业可持续利用管理问题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1999(4).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云南省禄丰县一平浪镇
中图分类号:F327;F83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1 一平浪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一平浪镇农业经济以前以粮食种植为主,经济作物只有烤烟。为了改变这一产业结构,从1996年起,一平浪镇开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各级政府想让群众快速增收,采取了很多方式和办法。近十多年来,种过大蒜,种过蘑芋、莲花白、亚麻、双孢菇、中草药(主要是板兰根)和小米葱等。在这些产业中,不乏人们常听说的订单产业,但最终这些产业都未能发展壮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我们没有重视市场引导、市场调节的作用,认为只要有订单就万事大吉,其实订单只是市场调节中的一种手段,没有采取担保措施的订单;二是群众的主动性太差,凡是政府倡导的,就要包死包抬包埋,反正都是政府倡导的,不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对待。但可喜的是,近几年一平浪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了很大的起色。
一是青早蚕豆种植稳步发展。青早蚕豆是一平浪镇小春作物中种植规模最大的农业经济作物,群众的种植基础较好。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阿井、纳甸两个村委会,元永井、秋木园、三村等村委会近年适宜的地块也有零星种植。
二是甜脆青豌豆及甜脆早玉米种植已成为一平浪镇群众增收新亮点。依托冬早蚕豆种植销售协会,2014年全镇青豌豆种植面积达到88 hm2。由于土壤气候适应,加之销售渠道畅通,虽然遇到了严重的干旱,但青豌豆种植还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产值近380万元。
三是四饼瓜种植已成规模。时下,一平浪镇舍资,苏家等地种植的四饼瓜大量上市,吸引了众多商贩前来上门收购,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镇农技、产调、扶贫等部门加大了对种植四饼瓜农户种植技术、小额贷款资金的扶持力度,并积极做好各种服务,拓展了销售渠道,四饼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零星种植转向规模化种植。
2 阿井、纳甸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功的原因
2.1 自然条件
是其充分利用当地所独有气候、土壤、水利条件(自然资源)。阿井纳甸村气候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所处地理位置阳坡较多,平均气温15 ℃,大于10 ℃的积温4 500~5 000 ℃,极端最低温-2 ℃,年降雨量1 200 mm,海拔1 700~1 800 m,全年很少有严重的霜冻天气。土壤土层深厚,壤地较多,且富含硝、钾等元素,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阿井、纳甸村种出早熟,高品质的冬早蚕豆、豌豆提供了良好的栽培环境。
2.2 充分发挥农产品经纪带头人作用
是当地有一大批活跃的农村农产品经纪带头人。多年来,阿井一批大胆尝试的农村农产品经纪带头人没有等、靠、要,而是主动找市场,通过多年的经营,已在昆明等地的市场站稳了脚跟;同时,也将阿井纳甸的青早蚕豆推向了市场,通过这些农村农产品经纪人的打拼,活跃了当地的农产品市场。此外,他们还引进新品种亲自试种成功,并向全村推广。
2.3 群众有较好的认知基础
该村所推广的并获得成功的新品种并没有超越传统的种植类型,无非是玉米、豌豆,只不过是引进了新的、早熟的高附加值的经济型品种,对于这些作物的推广,群众具有认知能力,也具有这些作物栽培种植的生产水平和经验,容易接受,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 一平浪镇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虽然通过多年来的粮烟配套工程的建设,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还相对较少,全镇农业产业调整项目的推广和巩固难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同时,由于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农户基本没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部分农户科技素质低,粗放管理经营的习惯一时难以转变,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低,667 m2产量值低。一些农户质量意识、竞争意识不强,特别是在农药,化肥的使用上很盲目,目光短浅,多数农户加大农药施用浓度,少数凭感觉以数倍浓度施用。
三是对市场的认知能力不足。一平浪镇农村农产品经纪人太少,不能很好的拉动农产品的销售流通,致使一平浪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总是落后于市扬,新兴项目的引进推广速度较慢。
四是产业化程度低,效益不明显。农产品产业化,就是将一种农产品规模种植,并将生产规模化,最终推出市场,打出销量,创出品牌。在将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中,需要做很多工作,产业资源的聚集,产业链条的整合,不仅如此,还要根据产品本身特性找准自身定位,发展适合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造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4 加快一平浪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一平浪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下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把握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选准产业,走“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发展“一村一品”,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
第一,“一村一品”必须要适合当地的特色,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第二,要有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变成产业。各地大多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譬如有的地方矿产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区位优势明显,有的地方经商传统悠久,有的地方人文底蕴深厚。要把“优势”变为“特色”,变成品牌,这需要认清自身的优势,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把比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是培养农村农产品经纪人,让更多人参与到农产品的销售流通中,以销售来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农产品经纪人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加快农产品商品化的速度,促进农村的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商品优势。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加快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速度,需要有良好的流通渠道。农产品经纪人在这个方面可起到很好的沟通、中介作用。农产品经纪人可以把本地的农产品资源介绍给市场,把市场需求和本地生产紧密连接起来,在本地形成强大的商品优势,使资源优势能快速转化为市场优势。
第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经纪人的经纪活动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作为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一边连着农民的生产,一边连着市场上的需求,如何使农民的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农民经纪人可以发挥他的桥梁作用,让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农业的产业结构顺应市场发展趋势而逐渐的趋于合理。
5 结语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必须树立只争朝夕的精神,不失机遇,担起重任,解放思想,正视差距,全力而为,奋力拼搏,大胆探索,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向新阶段,逐步把农村经济引入一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加,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波.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10-10.
[2]储博程.滇中城市经济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5(30):44-46.
【镇林业基本情况】推荐阅读:
镇林业站工作总结10-12
镇林业站工作总结汇报12-28
林业信息化建设情况06-01
春季林业工作情况汇报12-15
市林业局贯彻落实全市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情况07-04
德州镇基本情况介绍07-09
林业工作思路05-31
林业工程06-20
林业产业论文07-03
林业局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