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在教育领域的地位日益突出,大多数高校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更高。由于种种因素,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热度”很小,教学效果没有提高。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了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中等职业文化改革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
体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最基础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人意志。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在现代社会,中等职业学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因此,在这一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作者对此的分析和讨论。
一、当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根据研究,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敏感性,焦虑,抑郁,偏执狂,强迫紧张,适应性差,敌意,情绪不稳定等。这些方面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情感控制不佳,家庭关系以及他们自己的不良习惯所致。但是,当前的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法通过体育功能及时解决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心理因素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大影响,学生懒于四处走动,以致他们不能适应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感到害怕运动,甚至更不想参加某些比赛。
(二)培训内容为一,培训过程简单。
中等职业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对新鲜感,简单和缺乏耐心的热爱。目前,许多学校的体育课程提供了较为单一的体育项目。竞技体育被用作体育教育内容(如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的关键部分。该课程的内容非常无聊且孤立,并且许多课程的重复程度都很低。这不仅降低了老师的教学热情,而且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艰巨的教学任务加上简单的组织和实践,使体育教学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挫败感。在某种程度上,这使学生不仅不热爱运动,反而对运动心理恶化了,学习效果显而易见,并且对终身运动意识的发展非常不利。
(三)不能保证学生的学科状态。
体育教学的缺点很多,时间短,任务艰巨,课程固定,教学过程单一时,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的意识和热情无法完全集中,并且学生不愿全心全意参加体育课。一言堂的教师教学不能反映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得不接受“填鸭式”教学的学生也不能反映出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误解,教师不能保证学生的主导地位。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改革的若干建议
(一)改善体育运动对学生的整体影响
运动不再只是塑造体形和改善体质的作用。在当前的教学中,它甚至进一步升华了。它在塑造人格,获得观念,改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作用。如今,许多体育教师经常在塑造身体健康方面进行教学,但却忽略了运动与其他方面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体育锻炼也应适用于其他领域的事实,并且教师应该学会将其他领域和体育学习相结合。首先,教师需要具有全面的教育概念和知识,才能将其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师应将这种综合方法结合到他们的教学中,进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并组织有意义的比赛,以便学生可以学习合作精神和体育斗争精神。此外,教师应学会为学生提供一些运动方面的挑战,以便学生能够找到运动带来的自信和成就感。体育对发展学生的意志和素质,改善学生的智力发展,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和青少年期的心理疾病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对自己学科的认识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前景。因此,教师需要具有足够高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理念,才能以终身贯彻运动和整体发展的方式渗透到学生的心中。
(二)优化体育目标,提高体育适应性
基于“阳光体育”视角的体育教育对体育目标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体育目标的制定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这不仅使学生有机会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还应积极关注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的质量,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的教学。同时,体育教育应考虑到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性格和耐力素质的发展。为此,体育教师积极改革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紧贴学生学龄和学习态度的特点,应更具互动性,独立性和集体性。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热情,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自主性和乐趣,并在民主,平等,和谐和竞争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快乐学习。此外,体育目标还应侧重于终身学习的学生教育。只有学生真正了解运动的价值和魅力,掌握几种运动技能并建立对运动的终生了解,才能确保“阳光体育”的概念得到深入实施和实施。
(三)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合理创新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学的影响。体育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决定学生的身心特征和体育文化的内容。为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法。首先更新教学方法,创建统一的教学方法图,放弃单一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合和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运动的兴趣。第二,体育教師应利用现代媒体的特殊性,丰富教学方法,组织多种教学方法,以形成一个在体育课堂内将视听资料与听力结合起来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集中精力学习体育知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最终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运动,以达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深化体育改革对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该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它们存在的问题,并在概念,工具,模型和内容方面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空间,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荣.基于中职学校特点分析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2):98+100.
[2]柳春鹏.对中职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教育的思考[J].职业,2015(23):170.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旅游商贸学校
作者:胡琦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详细阐述了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剖析了我国中职院校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过时和教师整体素质较差等问题,并提出了更新体育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改善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策略
近些年,我国相继出台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的政策和文件,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体育教学作为提高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我国各級各类学校要加强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中职院校不仅将学生培养成专业性技能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更要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因此,在中职院校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只有在身心都健康 良好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生活和学习。本文对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了我国中职院校的现状,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为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一方面,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观念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单纯地传授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忽略了终身体育的思想。教师是体育教学的执行者,其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和目标,在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均对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中职院校体育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制约了中职体育教学的发展。教学观念决定了教学目标和任务,落后的教学观念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目的,一味地追求体育成绩和分数,忽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树立起来,这使得体育教学的真正作用难以发挥。另一方面,由于中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学校体育教学可有可无,引起不了体育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制约了中职体育教学的发展[1]。
(二)教学内容单一
受到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现在全世界的竞技体育赛事越来越多,这也使得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充满着竞技性,教学内容往往都是足球、篮球、排球和田径项目,体育教学的竞技性使得教学内容变得单一,学生渐渐地对体育运动失去了兴趣,这是因为,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具有一定性的难度,而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经常运动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另外,中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未将职业技能结合起来,使得每次体育课堂上,千篇一律的出现足篮排和田径运动,这些运动和职业技能关系并不大[2]。为了学生日后工作打基础,体育教学内容应丰富起来,多增加一些太极拳和八卦等运动,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缓解身体疲劳。
(三)教学方法过时
我国大部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教的方法,忽视学生学的方法,过于强调教学交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这就把教学方法中教与学的统一活动割裂开来,难以协调教学活动,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职院校体育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的体育基本技能和技术的训练,忽视了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全面个性发展,这偏离了体育教学的目标,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体育教学改革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3]。目前,我国中职体育教师依旧采取灌输的方法教学方法,教师以命令性的口吻向学生传达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命令性机械地做着动作的反复练习,限制了学生的主观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们学习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最后产生只有一个不良的后果,就是从上课到下课,只有体育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们呆板地听讲,使得体育课变得索然无味,学生成为一个被动的接收器和机器。
(四)教师整体素质较差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体育类高校毕业生往往在毕业时第一选择是进入高校,其次是高中、初中和小学,中职类院校成为最后一个选择,这也就造成了优秀的体育教师无法进入中职院校,导致了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师整体素质较差。一方面,中职院校对于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资金支持较少,体育教师的待遇难以满足优秀人才的标准,学校对体育教师重视不够,长此以往,优秀的体育教师根本不会进入中职院校;另一方面,由于中职院校没有升学的压力,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热情不足,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应付了事,没有和学生们完成积极的互动,上体育课纯粹了为了完成学校的基本任务。久而久之,一些体育教师不思进取,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严重退化,无法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学生受到体育教师态度的传染,也渐渐地对体育失去了兴趣,这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4]。
二、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策略
(一)更新体育教学观念
2014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中职院校一直以来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体育教学占有次要地位,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相关学校体育政策和文件,旨在要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中职院校体育教师不断加强国家关于学校体育教学文件的学习,更新体育教学观念,紧跟时代的发展,从而制定明确且有效的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体育教学的课程和内容设置和安排方面,教师需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两者之间不可偏颇,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理论的学习,不断地指导实践工作,同时,也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们更好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更新,能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习惯,将终身体育这一思想牢牢地融入学生的心里[5]。
(二)丰富教学内容
中职院校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能力的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起到辅助性教学作用,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因此,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有两方面不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首先,中职体育教学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活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需要,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之外,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心理意志品质的塑造,增强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学生们的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其次,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平时体育锻炼的意识,为学生毕业后参与体育锻炼打下基础。比如,对于一些长期进行站立的技术性工作,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内讲授缓解站立疲劳的小动作,缓解腿部和腰部的疲劳,减轻学生们身体的痛苦。这样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们积极学习和参与,也能提高学生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意识。
作者:莫攀
【摘要】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等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学校体育课程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是体育教学效率不高,也是当前很多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的严重问题。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体育课脱离了中职体育教学的根本特点与目的,使中职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使用大纲教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限制。鉴于此,本文就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开展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等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具体途径
中职院校开设体育课程,不仅是为了满足中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更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保证学生职业体能,才能保障学生的就业能力,由此可见体育职业体能教育的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还欠缺对学生体育职业体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发展,基于此,中职院校应该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出一套更适合的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
一、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都将从事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他们职业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他们能否胜任高强度的工作,能否承受长时间工作带来的身体上的疲劳与不适,因此中职院校对学生职业体能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职业体能是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它是学生身体状况的主要表现,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职业工作能力。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练就了较好的职业体能,就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自如应对各种工作中的问题,不会出现因体力不支而完不成工作任务的现象。由此可见,中职院校对学生职业体能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要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职院校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并实践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并鼓励学生长期坚持,这些教学措施都对学生自身体质的增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达到了提高学生职业体能的目的,保证了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够将综合职业能力很好的发挥出来。此外,学生在校期间竖立起来的正确体育意识以及养成的良好体育习惯会使其受益终生,即便在工作期间也可利用适当的运动来放松自己的身体、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更加显著,综合职业能力更加突出。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比较传统
我国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一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多是沿用本科院校或是中专院校的教学模式,没有创建出中职院校以培育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没有结合中职院校自身的特点。所以,中职院校应创新教学理念,在办学过程中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方式,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培养有职业能力的学生,满足社会对于基层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考评机制下教师综合业务能力素质发展滞后,倦怠心理突出
中职院校体育师资质量和综合业务能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度和质量。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技能水平以及教科研方面的专业性将对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效应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现行的考核评价机制面前,中职体育教师并没有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教学能力的纵深发展上来,而是将主要精力致力于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各项工作量以及应付职称考核和利用业余时间在外进行有偿的体育培训服务工作。面对学校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职体育教师也往往表现出工作倦怠的状态。这种状况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由于师资队伍的壮大跟不上学生扩招的规模,导致当前学校布置教学工作量逐渐加大,教师疲于应付;二是中职体育教师普遍缺乏理论学习和科研探索,往往被动地参与学历发展和业务进修,以应付职称评定机制,自身的素质提升和思维创新很难有所改观。
3.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评价形式单一
由于体育课处于中职院校的边缘,往往课时比例比较小,授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主要以集体性的活动为主,例如足球、篮球和武术为主。这种授课方式和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另外,体育课考核方式没有大的改进,不能激励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对体育的兴趣。这样的情形导致体育课成为所有课中最散漫的课堂。
三、职业能力导向下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1.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中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上具有共同的特点,即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但是,这样不能凸显中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在全面实施教学改革的今天,中职院校也要更新陈旧的体育教学理念,在职业能力导向下完成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从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出发,中职院校和教师要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即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使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形成勇敢、堅强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所以,教师应该将体育教学和社会职业需求做到深度结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职业素养,使体育课程结构设置符合社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在职业能力导向下,中职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高学生自身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自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2.资源保障机制
基础资源保障机制是职业导向下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的必要基础,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将陷入尴尬境地。首先,人力资源保障。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对体育教学改革深度起到决定性作用,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教师进修和培训机制,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质量。其次,物力资源保障。场馆和器材是物力资源保障的核心,学校在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和未来职业特色针对性地开发体育场地场馆资源,同时进一步提高场馆的开放度和利用率。在器材方面,除了保障日常的教学和训练等需要外,应充分调动教师对器材研发的积极性,加大对研发器材的专利保护和推广使用,不仅能提升相关项目的教学特色,也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最后,财力保障。学校层面应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通过行政拨款、项目拨款、科研拨款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支持体育教学改革进程。
3.完善教学内容
当前中职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从某种角度来讲,体育是一种具有娱乐性质的游戏,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课程也是因为在体育课上可以放松身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要把握体育课程的本質,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从而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程更有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对《体育与健康》教材进行深人挖掘,并且要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选择一些锻炼价值高,又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学生的实际发展与能力训练有关。比如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除了篮球、足球等传统的球类运动,还可以选择健美操、轮滑、网球等一些新的项目,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新技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
长久以来,体育课的考核往往在期末的时候进行体能的测试。这种考核方式是终极考核方式,不仅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的考核不够全面。形成性评价会时刻监督和发现学生的学习的进步情况,而通过形成性评价加上终极考核的形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情况。通常我们建议将设定为平时成绩40%,包括平时的课堂表现、参与活动、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合作情况、参赛情况等,能够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体育素质和能力。
5.加大体育设施和场馆资金投入
中职院校院领导应制定计划和制度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协调发展。改善体育场地设备器材的状况,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修缮场地和器材让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好的授课环境,满足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多开展高校之间的友谊赛,定期培训体育教师,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
6.加大体育设施和场馆资金投入
中职院校院领导应制定计划和制度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协调发展。改善体育场地设备器材的状况,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修缮场地和器材让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好的授课环境,满足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多开展高校之间的友谊赛,定期培训体育教师,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
四、结束语
中职院校体育教育质量关系到全员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模式,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当前的高等中职院校体育课程创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使体育教学永葆创新活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坚实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付凡飞.职业教育为先导的中职体育教育创新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3):181-182.
[2]刘乐安.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4):136-137.
[3]路伟.高校体育教学在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创新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4):138+140.
[4]王访清.高等中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3):167-168+170.
作者:郭玉芳
摘要:在中职院校中,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增强他们的体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做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掌握基本的体育技巧,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但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职院校生体育水平的提高。下面首先分析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就如何做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展开论述。
一、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1.体育场地和器材缺乏
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课程教学具有特殊性,需要室外进行教学,需要必要的场地和足够的器材,才能保证体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只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体育器材和场地投资有限,教学器材比较缺乏,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2.教学内容单一
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有的学生体质较弱,很难跟得上体育教学的强度,甚至出现抵触和厌烦的心理。同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方式非常单一,通常都是教师首先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在高职院校中,具体包括田径和球类等体育项目,但是很多学校没有直接面对社会的需要,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体育教学内容不能社会体育进行合理的衔接,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
3.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
就目前而言,很多中职院校没有制定完善的体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导致很多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枯燥,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从体育教学考核方面讲,中职院校体育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掌握,但是对体育学习缺乏过程性评价,导致考核方式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打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1.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
在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标准的体育教材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特点,对中职院校教材内容进行提炼,更好的为每个学生服务,同时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采取拔苗助长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体育教师要适当穿插体育运动发展史和奥运会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进行球类比赛或者活动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集体观念教育,从根本上培养学成团结友爱的精神,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
2.做好中职院校要做好体育课程改革
根据新的教学纲要要求,要实现体育培养目标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建立健康第一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基本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文化知识,为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健全性格和心理,提高他们的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和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要不断优化体育课程设置,满足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可以学生的兴趣开设田径、健美操、足球、篮球以及排球等,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进行专项的体育锻炼,最大限度的提高全面的身体素质,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以及不同专业的需要。另外,还要促进教学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发挥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进行体育成绩考核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出勤率,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空间,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3.要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
中职院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加强自我学习,完善知识更新体系,优化教师师资队伍知识、能力结构,为学校以后体育教学储备大量的人才,重视青年教师技术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学场地和器材方面,教师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有效的改善体育教学场地和体育教学器材,不断加强中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发挥体育教学的最大作用。
4.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
在中职院校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中职院校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要跟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体育素养,培养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还要培养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自身身体素质。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职院校要与时俱进,对当前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改革,不断完善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完善体育教育目标,优化体育课程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增加体育教学场地和设备,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为以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学校德育;体育教学;现状;对策摘要:本文在分析中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关系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途径问题,认为体育与德育功能互补,相辅相成,应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等方法不断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德育教育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隶属于思想道德德育体系。它渗透于学校教育工作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中、高等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它与其他各育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对保证人才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要搞好教育,就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德育,它是提高育人工程的有效途径。
体育是学校教育“五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相辅相成,密切相连。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挖掘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德育元素,并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言行举止,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切实将德育工作寓于体育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之中。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些中等职业院校在实施学校德育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片面性、边缘化的倾向:首先,是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中偏重于身体素质练习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说教和培养。其次,是在学校德育培养和教学中存在着重视思想方面的教育,对道德品质行为教育重视不够。三是实施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视日常的课堂教学而忽视体育德育方面的教育、体育文化教育的现象。因此,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加强对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的。
三、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对策
德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它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中、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而且还要重视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从事社会职业需要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体育教育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有机统一在学生的职业教育中。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使学生正确的在社会中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并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具备优秀的职业品质,进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中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道德教育是适应中、高职学生修养及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不仅仅要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还必须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家庭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虽然他们思想比较解放,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事物也快,但他们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意志比较薄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缺乏挑战困难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只有强化道德教育,自觉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才能更好明确自己的职业地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意味品质,既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及磨炼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自身的修养,为将来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如果不重视学生的这些,就会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会使学生的自身能力产生短板。 体育活动的方法有好多种形式,但是主要是采用集体形式和比赛,因为体育教学和锻炼都是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下进行的,既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更需要集体的团结协作,它是在一定的规矩、一定的纪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互助合作、团结友爱、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尊重对方的个人优良作风和品质。能够从身心和活动的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增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当前在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从小到大受到家长及其他长辈的过度关怀,甚至是到了溺爱的程度,同时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造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责任观念淡薄、集体意识较差、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加之社会这个客观大环境多样性的影响,价值观念的多重性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使得学校德育教育的难度逐渐增大。就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教育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在教育目标上存在片面化、单一性及缺乏层次性的问题,以及教育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缺乏针对性和精练性,忽视教育内容的可变性。二是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相对狭窄,缺乏广度和宽度,各种学校教育不能有效的合力,教育方法跟不上教育效果需要的步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学生产生了厌倦的心理趋势。三是师资队伍方面,教师队伍不是不能适应提高教育效果的需要,而是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教师工作缺乏热情和上进心,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不够,在教育观念、教学理念上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要提高中等职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必须在机制、理念、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配套创新,尤其是在道德观、价值观及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方面进行强化教育。因此,我们必须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二者的辩证关系上,以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多层次上强调中等职业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研究,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首先,要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必须从教育管理者及教师的意识上重视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体育与德育的教育,并且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来抓,要做到持之以恒。决策者、管理者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是否顺利开展,是否得到彻底的落实。“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更新教育的观念,教学的理念,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教学的好坏主要还要看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要紧紧抓住学校体育教育当中的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学的方法手段,教学的艺术。把体育德育教育工作必须从点到面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甚至课的内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德育教育的系统性,长期性。
最后,要不断加强对教学师资队伍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强调其重要性。教师要树立全新的德育观,良好的人格魅力,拓展德育的境界和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古人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实“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为重要!唯有如此,学校德育工作才能取得长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孝辉,曹春城.高职院校“三段式”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初探[J].东北大学学报,2007.
[2]董永成.体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J].学科教育研究,2007.
[3]陈洁营.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
[4]闫晓宇,赵华朋.学校德育教育的现实性问题研究[J].陕职院学报,2007.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反思
机械技术系
2014年1月
2013年过去了,2014年来临了。告别往昔,展望未来,下面对本学年工作加以总结,反思一学年的教学工作。本学年我担任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机床电气控制和钳工实习等专业课教师。这一学年我内心深处时时感动着,是领导的关怀,同事间的互助,师生间的灵犀,让我感到教学过程是快乐和美好的,也给了我坚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念。我感动着这一切,所以我也努力工作着,回报着。
一、收获
1、备课:这学期的备课在去年的基础上去繁就简,简化了知识上的抄写,强调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环节的过渡;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尽量将教学难度降到学生易于理解的程度,并充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记忆;根据学生实际,简化了过多、过细的教学内容,重点强化重点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学会举一反
三、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2、教学方法
今年,我积极参加机械系和各教研组组织的“一人一课”教研活动,在与教学不相冲突的情况下,尽量多听课,多听老教师的评课,多总结别人的优点,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借用。在教学中,我还十分注意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管理学生的方法、学习课堂教学的语言、学习教学过程的组织、学习各种课型的的授课方法、学习课件制作的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逐渐成熟。
3、课堂管理
通过长期对学生的了解,自己最深刻的体会学生管理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怎样使自己管理学生严而有度、活而不乱,怎样使课堂教学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都是自己今后还应努力的地方。
二、工作反思和改进
1、狠抓学生管理: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实际和观察,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关系休戚相关。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教学氛围、教学成绩。在今后应逐渐总结、不断学习,努力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完善常规教学:常规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核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克服教学中的不规范行为,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针对今年的教学实际,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注意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急于求成,避免求全求细,一定达到与期目标,做到实际有效。
3、变换教学模式:在过去的教学中,我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一厢情愿的认为讲的细讲的多学生自然就懂了,忽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切实不断变换教学方式:讲解、讨论、探究、记忆、练习等方式的灵活运用,避免教师的直接灌输。
4、提高教学水平:作为一名一体化教师,仅仅只满足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达到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拿得出手,经得起检验,不仅要征服学生,还要能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取得理想业绩。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形成符合学科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登上一个新台阶。
5、工作细节有待改善
反思一学期的工作,自己在一些细节工作上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学生对导学案、作业本的使用与保管缺乏指导和严格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充分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尽量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扎实。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收获了很多,提高了很多,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充实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提高自己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能力、活到老学到老。注重细节工作,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勤奋钻研,尽量使自己的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完善、更有效、更实在。
另外,教研组的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与支持,基本上能按学校的要求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今后要更好地努力工作,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学生与家长满意,让院校系领导放心。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飞快发展,物流企业对物流专业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设置了物流专业课程,但是,中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教学方法,以供相关负责人参考。
关键词:中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78-2
0 引言
物流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物流的发展来说,既需要高级管理人才,又需要懂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专业教师的匮乏、培养方向缺乏针对性、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中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水平,因此,中职院校应该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加强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并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中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水平。
1 我国中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分析
1.1 物流教育课程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物流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现代物流模式发展范围在逐步扩大。在中国的主体经济中,外贸经济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并且发展越来越迅速,相信最终会形成地球村式物流新格局。物流课程对物质流通性、物流全球性、物质资源共享性有理论指导作用。在中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学中,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物流专业知识为基础,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物流人才。
1.2 课程教育实践性
在中职院校的教育中,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会学习、工作,能够自立于社会的人,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改善、学会创新。因此,中职院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教育,定期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多参加教学合一性调研实践活动,了解市场物流动态。中职院校还要借助网络、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让学生随时了解物流新闻,从而帮助学生探寻高效市场讯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物流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2 中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教师匮乏
物流是可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学科,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物流专业的现状来看,很多学校都缺少专业的教师,与其他高校的物流专业相比,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我们都知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名引导者,在具体的物流专业教学中,如果缺少专业的物流教师,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物流教学的发展。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很多的中职院校物流教师都是由其他相近学科的教师担任,教师自身就缺乏相应的物流专业知识,没有物流扎实的功底,同时也缺少物流实践经验,这就直接影响了物流专业教学的水平。另外,在物流专业教学方式上,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非常单一,忽视了物流的实践教学,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缺乏实践教学,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理解物流的能力,从而不利于物流专业教学的发展。
2.2 专业定位模糊,培养方向缺乏针对性
从目前中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培养方向来看,专业定位模糊,培养方向缺乏针对性,很多都是照搬照抄其他高校的专业定位方向,并且缺乏具有依托学校办学资源、地方特色、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物流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一个标准的针对性方向,培养方向太过片面化,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够真正理解物流专业知识,非常缺乏专业技能,最终使得培养出来的物流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培养方向与企业需要的预期目标严重脱节。
2.3 教学配套设施落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在我国很多中职院校中,由于自身缺乏充足的经费,没有过多的经费去购买先进的物流专业配套设备,没有构建完善的实习基地和实训中心。同时,一些中职院校为了节省成本,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培训的现象,导致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从而使得学生学到的物流知识与市场发展需求相违背,学生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和能力,很难与企业相关的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2.4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提倡校企合作,只有强化了校企合作机会,才能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但是,很多中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缺乏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使得很多企业都不愿意为学校提供物流实训基地。另外,我国也没有具体的实施规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职责权力表达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3 中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方法
3.1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
在中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学中,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非常重要。校企合作既能够为学校提供面向社会展示教学成果的机会,又能够为企业提供近距离了解中职业教育的平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还能够拉近企业与学生的距离,实现优势互补的目的。在具体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把自身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标准等一些相关信息传达给学校,然后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现状和市场需求,制定出培养学生的物流专业方向,把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结合、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相衔接,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
3.2 以赛促教,加强实训室建设,提高物流管理技能
竞赛对于所有的学校和学生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中职院校应该不断加强实训室建设,积极组队参加各级物流技能竞赛,从而提高学生的物流管理技能。在具体的比赛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配备相应的先进实训设备和设施,不断扩建训练场地,从而使得学校组建的物流场地与企业实际物流工作相一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通过这一系列的物流竞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物流新技术,拓展物流知识面,而且又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提前适应职场生存法则。同时,加强实训室建设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能够实现校内实训与企业运作的“零距离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物流实践能力。
3.3 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物流教学水平,中职院校就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的物流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物流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物流专业知识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还要改变以往只用粉笔书写的教学方法,要学会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比如采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视觉享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出适应物流业发展的实用人才。
3.4 加强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所处的地位不容忽视,中职院校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物流人才,由此可见,建立一支专业过硬、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多让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物流竞赛,开展教师专业技能比赛,让教师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从而提高物流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可以定期指派一些物流专业教师到合作的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先让教师熟悉企业的物流工作,从而保证教师拥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加强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使得教师讲起课来更加生动形象,才能提高物流专业的教学水平。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逐渐成为驱动社会经济效益的动力。因此,中职院校应该重视物流专业教学,加强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训室建设,提高物流管理技能,并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物流人才。
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中职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研究观花、观果、观茎、观根、观叶和观姿为目的、所有具有观赏价值并能美化环境所有植物的一门学科,是技能型、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其研究的范围较广,包括绪论、花卉分类、花卉生产设施、花卉繁殖技术、花期调控技术(露地、盆栽、切花、无土栽培)及花卉的应用等。结合近几年来的园林花卉学的教学实践,对园林花卉学的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园林花卉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课时较少,实习基地少。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安排的理论课时相对较多,一般为70学时,而实践教学环节较少,一般安排1周的教学实习。不同的花卉繁殖时间不一样,例如一年生花卉的播种时间和二年生花卉的播种时间在秋季。另外现在很多中职院校虽然也建立了花卉教学的生产教学实践基地,但大多花卉设施生产都比较单一。一些设施不能满足花卉生产的需要和花卉越冬的栽培。而且这些花卉基地主要是学校供学生实习的场所,不能满足花卉生态习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难满足高档花卉的生长要求。花卉的无土栽培对栽培设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且已成为设施园艺的重要内容和花卉工厂化的重要形式。但在中职院校园林花卉学这门课的实习中往往难以开展。
1.2 教学方法及手段单一。经过多年对园林花卉学这门课的教学经验及其它中职院校的交流,普遍反映出该课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采取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手段往往只使用多媒体课件。虽然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易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可以传递丰富的教学信息,然而却常常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为了记录笔记而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反应和思考课程的内容。
1.3 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花卉已是人类经济、科学文化的产物,随着科技、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其所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断有新的花卉品种及种类出现,新的生产技术、新的应用形式、新的食用花卉、新的焦点用花等出现,但在现在所应用的花卉教材及教学大纲没能体现出来,学生很难从教材当中获取这些新的知识,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做出重新修订和调整。且教师长时间在学校教书,也容易造成对新知识的匮乏,教师的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新颖的知识,必须有精通业务的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以满足新时期花卉产业的发展需要。
2 园林花卉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2.1 改革实践教学。一是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安排1∶1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保证学生每次理论课之后至少有1次实践教学,以掌握生产技术。例如,进行花卉的识别、播种、扦插、嫁接、分株、上盆、移栽、管理与养护等教学内容每上1次理论课,安排1次实践教学。二是增加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校外基地实习,能够较系统、完整掌握花卉生产技术的整个环节。通过实习,及时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其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通过实习,学生学到了先进生产技术(例如花卉的无土栽培技术、花卉工厂化生产技术等)和花卉业的现代化经营和管理技术,并能及时地了解花卉市场和发展动态,掌握市场信息,为学生的学习、就业、个人创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的主要教学模式,很多花卉图片需要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播放,在教学中可以边播放边讲解,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花卉、欣赏花卉、了解花卉。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要采用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的活跃气氛,通过提问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打破以前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件上尽量少使用文字描述,多用图片或视频教学,针对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量大、学生笔记记不完整的问题,可以积极利用校园网和教学专用服务器,将课件储存和上传,使多媒体课件与网络平台相结合,这既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强化知识,又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园林花卉学课程开放教学的实现。
2.3 改革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选用新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我校根据近几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大型企业结合,开发了校企合作教材,即由企业员工与在校教师共同编制的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及花卉实习实训指导教材。教材中增加了新的花卉生产技术、花卉的应用及花卉的食用、花卉的药用等内容。填充了原有教材中空缺的部分,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
2.4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形式,聘请有影响、有知名度的教授、专家到学校讲学。派青年教师出去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当前行业发展动态。平时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还要严格要求学生的素质发展,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
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对园林花卉学课程有进一步的认识,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园林花卉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 要 广告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种形势下,为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力求与市场接轨,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实用性。现就如何使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适应市场需求,从实训内容、实训方式、实训评价、实训模式等几个方面论述新的实训教学改革,力争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实训教学 联合化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训内容理论化,脱离岗位实际
一是对实训内容过于简单,只提交一些简单的作业,达不到实训的强度;二是仅仅是理论课堂的延伸,实践性的操作未涉及实际岗位工作,更没有真实的项目任务驱动,达不到实训的深度;三是实训缺乏体系化、系统化,学生接触的是孤立的知识点,调查中很多学生提到对岗位实际工作项目、流程不知道,只知道知识点和相应操作,无法从根本上将课堂上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更别说创新了。
1.2实训方式简单化
调查显示,学生的实训只是在机房做些简单作业,大都以教师讲解理论,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作业一般是教师自己以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形式融合,跟岗位实际工作项目任务联系不紧密,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更达不到企业岗位工作实际任务深度和广度。
1.3实训教学缺乏评价标准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许多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在课程实训教学中,往往重视的是某些工具、软件使用方法,很少介入真实或模拟的广告业务开展教学。从毕业生工作适应性来看,不少学生只知道“是什么”,却并不知道该“怎么做”。其根源是实训教学缺乏评价标准,以致实训教学评价的反馈与调节功能无法有效实施,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2平面设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思路
为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必须紧跟地方经济发展步伐,适应企业需求,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训教学的综合性、生产性,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2.1实训任务真实化
平面设计类实训课程的最终任务是将学生带入真实或者模拟真实的环境中,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所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使其更符合岗位要求和专业要求,实现学以致用,为学生以后的顶岗实习或就业做好准备。因而无论是设计理念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企业项目实训还是综合实训都应该尽可能引进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或尽可能模拟接近于真实工作的任务。
2.2实训教师联合化
实训课程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该类课程改革举步维艰的问题所在。由于实训涉及知识点一般较宽泛,且许多内容涉及岗位工作具体流程和新技术新设备等领域,同时还要求指导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分布任务和进行指导。因此建议采用“专业教师+企业技工”模式,将熟悉教学的教师和企业岗位工作者结合,能很好解决不懂企业实际或不了解学生等问题,无疑会明显提高实训的教学效果
2.3实训基地完善化
在改善实训场所上,可以借鉴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训体验的模式。实训前期在校进行,通过校内实训来模拟企业的具体工作任务,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经过学校的前期实训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项目能力与经验,这样到企业可以快速地融入到企业的岗位工作之中,也便于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完成企业的项目任务。
2.4实训管理体系化
平面课程实训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是课程实践最为重要的部分。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也尤为重要。课程体系管理,构建课程指导小组,负责对实训课程进行统一管理,编写实训课程大纲和实训教材,制定实训具体计划,安排各环节实训课程。教师体系管理,健全实训教师队伍,包括专业带头人、企业技术骨干、校内外实践指导教师,教学督导等。领导机构管理,设立领导小组,由系主任带领,主要负责监督与考核。对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计划、教学指导老师实施管理,建立和创立各种管理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档案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等。
2.5实训评价多元化
评价的最主要目的是改进和反馈,运用各种方法考核学生成绩,根据结果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就是了解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和教学的发展。评价标准应该以行业企业制定的岗位能力为依据,来考察学生的和标准的符合度,这样才更有实际意义。评价内容主要是岗位见习和能力实训,综合实训包括实训过程学生的出勤情况,小组参与情况、实训报告、项目完成等等来评价。
总之,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必须对市场经济和广告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识,站在这个高度上才能看到平面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强调平面设计与社会、文化、经济相结合,才能够培养面对现代各种挑战进行战略性思考和决策的平面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树庭.广告教育定位与品牌塑造[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键,徐云龙,等著.中国教育新走向[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3] 阮卫.复合型广告人才培养体系初探[J].新闻界,2006(2).
[4] 杨海波.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3).
[5] 李鹏.浅析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外资,2008(12).
推荐阅读:
关于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09-19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06-28
中职体育教学方法探究10-03
浅析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06-17
对中职体育教学促进素质教育的探析10-16
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论文06-14
中职学校体育课的拓展05-26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