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学生手机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阅读的主要群体。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大学生手机阅读形成了特有的习惯、偏好、情趣。针对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行为特点,手机营运商要以大学生阅读主体为本,不断优化手机阅读软件;高校应采取措施,提升大学生主体素质,促使其养成健康有益的阅读行为习惯;国家和社会有关方面应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和网络文化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恰当地进行手机阅读。

第一篇:大学生手机论文

大学生苹果手机消费心理探析

摘要:在手机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情况下,苹果公司陆续上市的iphone手机价格不菲,但却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很高的销售量。面对这一情况,本文基于消费心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大学生苹果手机的消费心理及其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 苹果手机 消费心理

1 大学生苹果手机消费现状

众所周知,在手机更新换代如此频繁,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苹果手机系列在我国一上市就掀起了抢购热潮,五六千元的价格并没有让广大消费者望而却步,还没有稳定收入的大学生对苹果手机的热情更是高涨。苹果手机自从上市以来就在市场保持了经久不衰的态势,极大地冲击了手机市场,让其他品牌倍感压力。最低价格的苹果手机在美国定价199美元,约占其人均月收入的6%;在我国,合约机的定价大约在5800元人民币,约占人均月收入的174%。多么震撼的数字对比!据调查,大学生拥有苹果手机的比例约为8%,而大学生作为没有收入的群体,购买苹果手机的消费心理尤为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2 大学生苹果手机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

市场营销学认为,消费者对商品的客观需要引发购买动机,动机决定其购买行为。众所周知,不同的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各有不同。那么,大学生购买苹果手机又是出于一些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呢?

2.1 彰显鲜明的个性

To be best.To be first.To be different.——这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理念。如果可以就做到最好,不能最好也要最先,不能最先至少也要与众不同。这也从心理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品牌独特、有个性商品的喜爱。在购买商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时,需要表现出独特而有魅力的个人风格以期能够为自己代言。而实现的渠道就是购买有特点的商品以及为所选购商品进行风格迥异的装饰,以此达到其最独特的生活理念。而苹果手机具有独特的个性,恰好满足了大学生消费人群彰显鲜明个性的特征,使得苹果手机在大学生这个消费市场具有了极强的竞争力。

2.2 追赶时尚与技术的完美统一

苹果手机之所以一直受到“果粉”的热捧,其根本原因是自身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尤其是独特的siri技术,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拨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方式,你只需把想拨打的人的姓名“说”给它,系统就将智能筛选出你所拨打的对象;同样,你只需将想要发送的信息“说”给手机,就能将短信内容发送成功。当代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多种多样,大多数身为“果粉”的大学生都具有彼此相似的消费心理特征:他们对生活充满热爱,对青春时光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喜欢尝试不同的新事物,不放过任何一闪而过的奇思妙想。具体的表现方式就是紧追时代潮流变化,愿意主动花时间去了解时尚变化趋势,在与朋友的交流中主动提及时尚,彼此分享感受。在此种心理的影响下,能够带来新鲜使用感受的苹果手机,必然成为大学生热衷的产品。

2.3 前卫心理和享乐主义

随着西方先进文化传入中国,西方文化的开放性、超前性也成为了我们当代的文化特征之一,这也使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选择、消费观念等等方面受到了西方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说,现在的学生更喜欢享乐,享受个性的品牌带给他们精神上的愉悦,这也就促使了他们为了使用苹果手机而超前消费。

2.4 炫耀心理

炫耀心理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间,因为苹果手机在中国价格不菲,所以使用苹果手机的学生会在其他同学中显得与众不同。追求名牌,攀比炫耀的心理在他们心中作怪,使这类大学生认为一定要赶上所谓的“苹果文化”,才能显示自己的“格调”。他们重视的并不是商品的性价比,只要能够满足虚荣心,他们就乐意购买。

3 大学生购买苹果手机的心理分析

3.1 品牌价值的影响力

一个品牌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股票价格上,而且体现在消费者的意识里。产品是由厂商生产的,而品牌却是由消费者口口相传成就的,正所谓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除了包装、价格、品质之外,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消费品对自己精神需求的满足感,尤其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心理。这就要求品牌在个性、品味、形象等方面要做到独特和新颖,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消费意识的精神需要。每次苹果新品发布时,在苹果专卖店排起的长队便是对苹果这个品牌的价值最好诠释。

3.2 出色的营销

3.2.1 未曾营销先造势。消费者普遍存在对产品新鲜感和更好的操作体验的追求心理是商家在营销中最值得利用的。如何充分调动消费者的兴趣,以至于成为在大众言谈话语中的话题,是商家用心经营的重要一步。苹果公司会将其产品宣传成标志时代意义的物品,吊足了顾客的胃口。

3.2.2 饥饿式营销。新品不断问世,即使已上市热销产品的销量再好也要为新品让出货架,这是苹果手机饥饿式营销的成功运用。这充分利用了消费者追赶新品的心理,配合苹果的品牌价值,大大促进了苹果手机的销量。

3.2.3 口碑营销。微博、微信、人人、QQ等社交应用的iPhone客户端的开发,也大大促进了苹果手机的广告力度——iPhone客户端的独有标识。各路明星以及名博博主很大一部分都用iPhone发布信息,对于这些明星和名博的粉丝,iPhone又一次给了他们深深的印象。

3.3 追求个性与追求认同

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人人希望与众不同,但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一方面,消费者追特求新的消费观念促使他们选择iphone。毕竟,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款个性、能带给自己精神享受的超值手机。苹果品牌本身鲜明的个性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品牌选择的态度。另一方面,好的品牌在多数人心中都会留下好感,因为大家更注重产品的本身价值,而苹果又能符合人们心中的价值,所以它成为人们无可替代的品牌。这就是人们在选择苹果手机时的消费心理,既能符合自己的个性,又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4 大学生苹果手机消费带来的思考

随着苹果手机的代代更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了“果粉”,由此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方面,对于赶时髦、爱面子的大学生来说,苹果手机的出现让他们的虚荣心更加膨胀,有了相互攀比的心理。因此,应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我们应当提倡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不同而理性选择,合理消费。

另一方面,苹果的成功也让市场中的其他竞争者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营销理念。这个成功的案例告诉营销者应该意识到现在社会的需求和追求是什么,人们追求的价值又是什么,并且应该注意把握好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企业品牌的打造以及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站在市场营销理论的观点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这种目标,最为重要的一环是精准把握目标市场当前的消费热点,设法满足或者引导其需求方向。主动创造市场需求,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和期望。

参考文献:

[1]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心理科学期刊,2012.

[2]王晓,孙振宇.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来自网络).

[3]段思岚.苹果手机的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社会心理科学,2011(2).

[4]王彦恩.11年10月中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中关村在线,2011.11(3).

[5]杨俊.乔布斯让苹果手机畅销的五种方法,2011.8.3.

作者:赵磊等

第二篇:课堂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利用手机辅助教学的思考

摘 要: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比较普遍,同时使用用途广泛,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而且也是学习、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在课堂中使用手机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也给教育管理者和任课教师带来不小的挑战。与其一味地采取“禁”、“堵”的方式,不如因势利导,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利用手机辅助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堂;手机;大学生;影响;辅助教学

近些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进一步完善,手机上网使用率不断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7年1月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达到9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占30.3%[1]。在这个年龄段的手机网民中,大学生手机网民群体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例。

对大学生而言,手机在生活和学习中扮演了一种无可替代的角色,在宿舍、食堂、图书馆、教室,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大学生在使用手机。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用途广泛,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而且也是学习、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在课堂上,大学生使用或频繁使用手机给课堂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应科学引导限制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利用手机辅助教学,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用途调查

作者采取类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人文学院、化工学院、美术学院等9个学院,共35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手机持有率高,356名受调查的大学生手机持有率为100%。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比较普遍,上课时经常使用手机的有84人,所占比例为23.6%,偶尔使用的有246人,占69.1%,从不使用的有24人,仅占6.7%,其中甚至有22名约6.2%的学生称整堂课都在使用手机。

课堂中大学生对使用手机产生了依赖的倾向,当被问到上课时长时间未使用手机的感受时,146人约41%的回答无所谓,128人约36%的回答心里不舒服有些牵绊,65人约18.3%的会急切的想打开手机看看,17人约4.7%的回答有種倍感煎熬的感觉。

当被问到课堂手机使用的用途时(此题为多选题),调查发现258人使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261人使用手机QQ或微信聊天,231人使用手机浏览网页、看新闻,104人使用手机玩游戏、购物,112人使用手机看小说、电影、韩剧,211人使用手机听歌曲,56人使用手机自拍,129人使用手机以自拍的方式记录笔记。从中可以看到,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用途很多,作为社交工具和通讯工具使用的所占比例最大,有73.3%的学生使用手机QQ或微信聊天,72.5%的学生使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其次是作为学习工具使用的所占比例也很大,使用手机浏览网页、看新闻的学生占64.9%,使用手机记录笔记的学生占36.2%;作为娱乐工具使用的也不在少数,其中有59.3%的学生使用手机听歌曲,31.5%的学生使用手机看小说、电影、韩剧,29.2%的学生使用手机玩游戏、购物,15.7%的学生使用手机自拍。

二、课堂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和强大,再加上手机上网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得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始向手机用户学习、工作和生活深入渗透,促使手机上网使用率增大。特别对大学生而言,手机的各种功能在他们手中发挥到了极致,在学习和生活中手机更是不可或缺,同时,在课堂中无论是作为何种用途使用手机,不可避免的会对大学生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从辩证的角度看,其中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一)通过手机获取各种渠道的信息,开拓大学生的视野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材、书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一本书中知识和信息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电脑,特别是智能手机等网络设备的出现和发展,弥补了书籍这一缺陷,也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方便快捷地浏览网页、看新闻,还可以自由访问网站,搜索、下载和保存网络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进一步掌握到本专业领域中的前沿信息。另外微博、微信、QQ等平台时刻推送热门信息,使得大学生能够不断了解到最新时事,加深对社会、对世界的认识。在课堂上,大学生利用手机强大的搜索、下载、存储等功能,获取各种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信息,可以拓宽学习渠道,进一步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

(二)利用手机进行多样化的在线教育,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6年7月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上半年,在线教育作为互联网的一种公共服务方式,用户规模迅速增长,在线教育领域不断多样化和细化,其中移动教育提供了个性化学习场景,这种功能性优势促使移动教育成为在线教育的主流[2]。在高校中,利用手机进行多样化的在线教育越来越成为了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极大的促进了大学生自主学习。国内一些高校已经或者正在建设各种形式的微课、慕课等网络资源共享课程,让学生利用手机在课上课下进行移动学习,从而打破了教学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些大学生还通过手机有针对性的,定制符合自己需要的学习软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分享学习资源,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得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不断提高。

(三)依赖手机的学习功能,加剧大学生惰性思维,使其形成不良学习习惯

在高校,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大学生使用手机,智能手机以其便携性、即时性、强大功能性等特点,受到大学生的喜爱,特别是其学习功能更是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在课堂中,许多大学生利用手机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和信息,阅读电子书籍,利用手机的拍照功能记录笔记等等,充分利用手机的学习功能,极大的提高了其学习效率。但是为了迎合使用者的口味和“速食阅读”的需要,手机中的资料和信息大都短小精简,甚至断章取义,缺乏系统性,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习惯性的用手机查阅资料而不是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会加剧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产生惰性思维。而且在课堂中使用手机具有隐蔽性,许多大学生在一些合班上的公共课上频繁使用手机,上课不专心听课,课后再通过借阅同学笔记,或者上网查资料的方式进行补救,长此以往必将使学生形成不良学习的习惯,影响其学习效果[3]。

(四)沉迷于手机,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干扰课堂秩序

课堂上大学生使用手机非常普遍,有些学生頻繁使用手机甚至于沉迷手机。国内有研究认为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越长,对手机的成瘾程度就越严重[4]。高校大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一些大学生在课堂中冠冕堂皇的声称利用手机学习而沉迷于手机,对手机使用成瘾,一方面会导致眼睛酸涩,视力下降,还会损伤颈椎,引发头疼、思维混乱、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另一方面会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烦躁不安,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同时,一些学生上课频繁使用手机,会对周围学生听课造成干扰,产生诱导,而且上课过程中手机铃音偶尔响起时,更是会影响其他学生听课,打断教师授课,严重的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课堂中利用手机进行辅助教学的思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非常普遍,而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对大学生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科学规范、管理和引导大学生课堂上合理使用手机,给教育管理者和任课教师带来不小的挑战。教育者们对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大多持批评和否定态度,一些高校更是加大了管理力度,禁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然而技术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推动因素,与其一味地采取“禁”、“堵”的方式,还不如因势利导,利用手机进行课堂辅助教学。

(一)借鉴国外利用手机辅助教学的方法

在国外,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也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俄罗斯就曾有研究发现,大学生每年用于购买手机的开支高达十多亿美元,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卡迈勒教授和唐纳德教授研究,超过67%的学生在上课时发短信或打电话,认为老师将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开始关注对此策略的研究。总的来说,国外的教育者们倾向于鼓励让大学生运用更多高新技术进行学习,特别是利用手机进行在线教育,辅助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教育部门、教育机构也越来越重视对手机学习资源的开发,将手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生的学习。

国外的一些相关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利用手机开发了西班牙语等语言的手机学习计划,使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进行词汇练习、翻译短语等等[5]。英国考文垂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把与课程有关的文件、图片、视频片段等,通过手机发送至学生的手机,方便学生参考学习[6],等等。国外这些利用手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实用、有效,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二)探索手机辅助课堂教学的新方法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法、参与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等进行教学,虽然也取得了一定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受到手机等多媒体的影响,无法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情况,笔者建议可采用限制+引导的方式,一方面在教师授课中限制学生使用手机,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手机的学习功能辅助教学。

在课堂中限制和引导学生使用手机,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可以有针对性的研制开发某种应用软件,上课时要求学生打开该软件,进行考勤同时锁屏,任课教师作为管理者,通过该软件可以掌握学生的出勤和使用手机的情况。在该应用软件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性质,建立不同的学习区,如“资源区”,教师上传与课程有关的各种资料;“讨论区”,教师提出与课程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答疑区”,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难点问题;“作业区”,等等。任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授课中,利用该软件对学生手机进行解锁,然后在学习区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采用这种限制+引导的方式,力图有效的利用手机辅助课堂教学。

(三)课堂中利用手机进行辅助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日愈强大,但实质上而言,它只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所使用的工具,在课堂中也仅仅是利用手机的功能进行辅助教学,因此,还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学校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发一些应用软件辅助课堂教学,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加大课堂手机使用的监管和宣传力度。其次,教师应以身作则,明确课堂使用手机的要求和规范,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严禁学生课堂中玩手机,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大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加强自控能力,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合理使用手机,让手机成为学习的工具和助手。

参考文献

[1]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7,1.

[2]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6,7.

[3]夏领婕.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影响——以武汉两所高校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4]陆润泽,孔青,薛晓嘉,等.泰安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4):255-258.

[5]林梅.国外手机用于语言词汇学习研究发展综述[J].辽宁高职学报,2014(8):94-97.

[6]章蕾.利用手机进行辅助教学的探析[J].电子制作,2014(1):130.

作者:孙银东

第三篇: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摘 要: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阅读的主要群体。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大学生手机阅读形成了特有的习惯、偏好、情趣。针对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行为特点,手机营运商要以大学生阅读主体为本,不断优化手机阅读软件;高校应采取措施,提升大学生主体素质,促使其养成健康有益的阅读行为习惯;国家和社会有关方面应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和网络文化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恰当地进行手机阅读。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阅读;调查;对策

21世纪以来,随着智能手机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升级,手机阅读已成为人们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就手机阅读的受众群而言,大学生是其中的主要群体。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生手机阅读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其阅读行为特点,进而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进行手机阅读。

一、研究对象、方法

发放网络问卷1950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920份。通过梳理收回的有效问卷发現,就调查对象而言,男性比例为51.54%、女性比例为48.46%,从其高校属性分布看,综合类占35.28%、理工类占34.72%、师范类占16.91%、医科类占10.38%、农林类占2.71%,从其大学学业年级看,大一比例为27.84%、大二比例为24.17%、大三比例为24.43%、大四比例为23.56%。

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研究的主题和目的,设计调查问卷,确定了相关参数和指向。以互联网作答或追踪访问等方式调研被调查对象。

统计分析方法。将问卷调查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着重围绕手机阅读的行为习惯和特点、偏好等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规律,为提出建议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调查结果分析

“手机阅读是大学生日常阅读的主要行为方法之一,其内容和方式直接反映了大学生手机阅读的基本取向。”[1]在1920名被调查对象中,使用过与没使用过手机阅读的具体情况见表1。

(一)大学生手机阅读的方式内容

大学生手机阅读的方式主要有:公众号、手机APP、微博、网页在线等,其中前三者比例较高。具体情况(可多选)见表2。

(二)大学生手机阅读的时间和发生频率

大学生手机阅读的时间并无规律,分段、零碎地随机阅读较为普遍,这一现象折射出大学生青睐手机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手机阅读的便捷性和随时性。具体情况(可多选)见表4。

(三)大学生手机阅读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大学生需要筛搜有益信息

网络具有开放性,海量网络信息令人目不暇给,眼花缭乱,良莠不齐,如何进行正确甄别与选择网络信息资源,着实是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考验。如果大学生良莠不分、好坏不分,不具备良好的信息选择能力,不善于掌握搜索引擎本身的强大搜索功能,筛搜有益信息和阅读资料,被好奇心、猎奇心驱动,那结果会适得其反,浪费光阴、荒废学业,甚至被有害信息颠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排除娱乐化干扰

从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手机阅读主要偏向娱乐化。被调查对象中,选择“文学艺术”和“漫画杂志”类别的人数居多,“时政新闻”和“成功励志”紧随其后。快餐式阅读占据绝对位置。休闲娱乐是必要的,但如果这种阅读目的成为主流的话,那与大学生的身份、担当的责任相去甚远。速读、碎片化阅读使大学生缺乏用心感悟的思考过程,容易形成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不良习惯,从而冲击着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

第三,防止浅阅读

相比于深阅读,浅阅读具有快速、跳跃式特点,这种阅读只对信息的简单占有:标题式、搜索式、跳跃式、联通式、定制式等点击浏览。相比于纸质书籍,手机阅读多以集图片、卡通、动漫、零碎文字于一体的图书阅读方式呈现,这种阅读方式既体系了手机阅读的时尚性、潮流性,也符合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心理特点。因此,需要大学生防止在碎片化思维和碎片化表达的条件下,进行浅阅读。要深度阅读,做到读有所思、学有所获。

三、对策建议

(一)提升大学生主体素质,促使其养成健康有益的阅读行为习惯

1.明确手机阅读目标,努力提高自控能力

明确的目标影响着人的行动。在手机阅读之前,大学生首先应当明确阅读目的,然后,合理规划好阅读时间,并加强过程控制。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偏离阅读目标,不被与主题无关的资讯或信息所干扰、诱惑,按既定计划阅读,珍惜时间,集中精力,尽可能避免网络迷航,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高手机阅读的效率,增强手机阅读效果。在大学生时代,需要不断加强自律意识,“认清并抵制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2]

2.学习网络阅读常识,提高网络阅读素养

学习网络阅读常识的过程就是人们了解网络阅读的本质、认清网络阅读的利与弊的过程。大学生数字化阅读存在的猎奇阅读、恋网阅读等种种现象,“是对大学生数字化阅读道德水准的反映。”[3]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应当包括培养其科学的阅读素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积极引导大学生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培养其熟练掌握检索数字化信息资源、学习数字化阅读知识的能力,培育其科学的阅读素养,是极为重要的。[4]

3.加强网络阅读思考,注重信息整合创新

“新媒体、创新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明确了大学生手机阅读动力和目标是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创新进步,强化了历史使命感与时代责任感;呼吁和要求大学生端正手机阅读动机,充分利用好手机阅读广阔的平台,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把自身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进程中。”[5]

在传统阅读中,读者会根据作者的描述时而进行联想,时而进行揣摩,时而进行思索。但在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网络信息资源中,一条条信息使大学生们目不暇接,跟随着界面变化迫不及待地查看下一条看似有趣的信息,以致于被网络界面牵着鼻子走,由传统地主动阅读变为被动接受,没有时间仔细思考,从而导致阅读质量逐渐下降。大学生们应当认识到这种阅读的危害,在适应互联网时代中不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能以追求速度为唯一标准,而要在阅读过程中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提高自身辨别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信息进行深度整合和创新,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认知,再用这些理论指导实践,形成良性、高效、有意义的手机阅读。

4.新旧阅读模式并重,合理分配阅读时间

在多元化时代,手机阅读的确可以让人们很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高效学习。但传统的纸质阅读模式也有手机阅读所不能达到的优势,比如更多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和思考,给人心理的宁静和厚重。因此,大学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清晰地认知纸质阅读与手机阅读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阅读时间,新旧阅读模式并重,从而全面合理地发展自我综合阅读能力。

5.立足自身身心健康,科学运用手机阅读

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前提。大学生们在手机阅读过程中,应当遵循科学的阅读方法,例如不要近距离观看手机屏幕,将屏幕亮度调整为适读模式,避免在躺卧、颠簸的时候翻阅手机等,不断提醒自身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和網络文化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阅读

1.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大量的负面信息也掺杂其中,国家有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通过联合行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监管,努力营造良好的全民网络使用环境。例如通过网络监控、过滤、屏蔽等方法控制或删除互联网色情、暴力等不良资讯,持续净化手机阅读空间。

2.开展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工作,培养学生手机阅读技能

高校应帮助学生强化网络信息辨别思维,提高网络信息运用能力。针对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薄弱这一现象,高校应当开设相关课程,通过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培养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尤其是网络信息检索技能,促使大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信息的搜集、加工、分析、整理、再利用的技巧。同时,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注重遵守网络阅读的道德规范。

3.开展有效网络资源推荐工作,持续整合网络资源信息

为了能够给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网络阅读环境,相关阅读平台不应当仅重视自身经济利益的获取,同时也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对众多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受众群体推荐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主动积极地引导大学生们进行合理地手机阅读。

关于“获取阅读内容的途径”问题的回答,有80.14%的被调查者选择“自身兴趣”,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是“老师推荐”和“同学推荐”,分别占有69.13%和57.09%,有50.3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网络热点推荐”,甚至有41.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随意浏览”,只有10.2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父母、家族推荐”。具体情况(可多选)见表6。

“随意浏览”高达41.33%,“家庭推荐”竟然只有10.21%,这说明大学生手机阅读的目的性并不明确,他们需要老师、家长以及同学朋友的帮助,作为“引导者”应给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引导他们获取正确的有意义的阅读内容。

(三)手机营运商要以大学生阅读主体为本,不断优化手机阅读软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离线或是在线阅读,手机阅读软件是大学生主要的手机阅读媒介。“对于大多数‘60’‘70 后’来说,APP 可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去适应的新鲜事物;但在‘80’‘90 后’看来,APP 已经全方位嵌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引发了思想观念和生存方式上的深刻变革。”[6]手机阅读软件很大程度上担当了手机阅读引导者的身份,对大学生养成手机阅读行为习惯影响颇深。

1.以大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原则

坚持用户至上,把用户健康利益放在首位,这是手机阅读考虑的重要价值尺度。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许多人经常没有节制地、不分场合地使用手机进行阅读,成为了手机的‘奴隶’,影响了身体健康。”[7]作为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要积极探索科技创新,让手机阅读中可能存在的诸如频闪、辐射等危害尽最大可能降到最低,共同推动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向着更加健康有益的方向发表。

2.优化手机阅读软件

目前影响比较大的手机软件下载平台主要有360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PP助手、豌豆荚、及金山手机助手等。从信息下载总量看,微信读书最为引人关注,究其原因,界面美观度、操作的方便性、功能的选择性、视觉的效果性等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可。例如,在对用户阅读时的操作进行调查时发现,高达57.38%的被调查者喜欢“引用交流”,40.73%的被调查者喜欢“收藏推荐”,除此之外,还有31.29%的被调查者喜欢“做笔记”,30.22%的被调查者喜欢“随意浏览”。具体情况(可多选)见表7。

要不断优化手机阅读软件,完善手机阅读软件功能,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手机阅读软件通过手势调节字体大小、亮度、阅读进度,自动提取章节,查找同类书籍,或收藏自己所喜爱的书籍,让大学生更广阔地了解相关知识领域的图书动态、其他读者的共同学习兴趣,满足了大学生不断变化的阅读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丽,李想.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5(06):73-75.

[2]袁玖根,邢若南.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手机阅读调查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6(08):19-22.

[3]王健,张立荣.新媒介时代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06):73-77.

[4]谢丽娜.新媒介时代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J].内江科技,2018,39(05):108-109.

[5]冯丽辉,余志萍.大学生手机阅读引导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视角[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06):91-95.

[6]刘辉,宇文利.APP: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60-63.

[7]袁一.“读屏时代”: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探析——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03):90-94.

作者:吴巍

第四篇:大学生手机流量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摘 要:处于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手机功能不断地开发与普及,手机已经逐渐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此次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手机流量消费现状的调查,了解大学生手机流量的去向,并对于手机流量的合理消费提出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流量;消费

一、引言

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手机上网也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人们的追捧的一种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手机的功能也越发发展壮大,逐渐扩充到网页浏览、GPS导航、多媒体播放等功能,但这些功能的使用都离不开手机流量的使用。而大学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面对新兴发展的技术,导致大学生逐渐走入依赖手机上网的境界,这些都导致了手机流量的不断增加。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江苏大学学生。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1)问卷设计:通过查阅参考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级、手机使用时长、手机流量的使用量、流量使用方向、流量是否夠用、在手机流量上花费的费用等问题。

(2)问卷调查:本问卷发给在江苏大学上学的在校学生,包括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问卷有效率为95.7%。

(3)数据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调查结果

数据显示,在有效回收的287份问卷中,手机有开通流量套餐的有285人,占99.3%,而未开通手机流量套餐的仅2人,占总人数的0.7%。由此可见,就江苏大学而言,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开通了手机流量。而其中,男生有119人,占比例41.5%,女生有168人,占比例58.5%,总体对比为1∶1,较均衡;而从年级来看,大一有56人,占总人数19.5%,大二有98人,占总人数的34.1%,大三有121人,占总人数的42.2%,大四有12人,占总人数的4.2%,由此说明,在手机流量的使用上,使用的人遍布大一至大四的年级层,较为普遍。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将从手机流量套餐、手机流量使用方向、手机流量使用时间、手机流量使用费用等方面分析大学生手机流量的消费现状。

1.手机流量套餐。在手机流量套餐这个问题上,流量套餐在0~100MB的人占9%,在100~200MB的人占20.2%,在200~500MB的人在30.7%,在500MB~1GB的人占25.8%,在1GB以上的人占14.3%。与此同时,有了这么多的手机流量,学生是否够用呢,对此笔者也进行了调查。完全不够用的人占34.1%,流量刚刚够用的人占23.3%,用不完,月末总会剩余很多的人占42.5%。

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就江苏大学而言,大学生的手机流量主要集中于200~500MB以及500MB~1GB两个层面。而对于他们来说,流量主要是不够用或用不完两个方面,刚刚够用的反而占了少数。说明了学生对于自己所要使用的手机流量并没有预计和打算,导致手机流量套餐并未与流量使用大小匹配。与此同时,在WIFI的遍布、教室和夜间流量限速的情况下,学生手机流量的使用也受到了限制。

2.手机流量使用方向。在手机流量使用方向这个问题上,77.7%的人会选择在线聊天,72.8%的人会选择网页浏览,49.1%的人会选择在线游戏、音乐、视频,22.3%的人会选择软件下载,60.6%的人会选择学习资料的查找,7.3%的人会选择其他方面,如网络购物、滴滴打车、地图导航等方面。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大学生的手机流量的使用遍布于各个方面,但主要集中于在线聊天、网页浏览两个方面。

3.手机流量使用时间。就手机流量使用时间这个问题上,6.3%的人的使用时间在0.5小时以内,13.6%的人在0.5~1小时之间,43.9%的人在1~2小时之间,23.3%的人在2~3小时之间,12.9%的人在3小时以上。由调查数据所知,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每天使用手机在1~2小时的居多。由于大学生每天可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由此,部分缺乏未来规划的大学生就会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虚度光阴,逐渐失去自我,从而迷失了自己的未来。

4.手机流量使用费用。就手机流量使用费这个问题,46%的人每月消费20元以内在手机流量方面,31.7%的人消费30~40元,15.7%的人消费40~60元,6.6%的人消费60元以上。以上数据充分显示了,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手机流量费用在20元以内的人占了大部分,但是费用超出40元的人有一部分人。由此说明了,大学生实在手机流量上消费的费用普遍较多,缺乏一定的规划。

四、建议

笔者根据调查结果及个人分析,现提出几点建议:

1.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需要及时给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规划和实施。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突然多出了许多自由的时间不会规划,从而逐渐走入了手机的世界。所以,大学生应该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通过课外学习以及社团活动来填充自己的大学生活,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逐渐摆脱手机的控制,从而减少手机流量的使用。

2.与此同时,大学生应该加强对生活费的使用的规划,将生活费用于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等方面,逐渐减少在手机流量方面的使用。

3.对学校而言,学校应加强在教室内与夜间限速的措施。通过实施该措施,逐渐减少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从而逐渐减少手机流量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陈馨,曾惠霞.大学生手机流量及软件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20.

[2]王描玲.大学生手机上网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龍岩学院学报,2011(7):29.

[3]川梁娜.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J].东南传播,2009(3).

[4]朱立峰.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原因与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0(2):107.

[5]古贞,毛鹏翔,唐飞.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J].现代交际,2012.

作者:张佳慧

第五篇:大学生手机媒体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大学生是手机的热衷消费者,它给大学生以获取信息、情感交流、娱乐消遣、排解压力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要加强大学生手机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 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手机新媒体的性质、功能以及手机媒体信息的价值,培养其对手机新媒体的正确判断和理解能力,构建积极正面的媒介环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新媒体。

手机媒体媒介素养教育涵义及手机媒体特征

手机媒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正确认识手机媒体,面对手机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应当具有的选择能力、评价批判能力、创制手机媒介信息的能力、利用手机媒体促进自我良好发展的能力或修养。

大学生手机媒体媒介素养教育实质上是针对大学生开展的一种培育民主素养的学习过程,通过对手机媒介传播实质的剖析,可以使大学生既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如何构架现实,也知道怎样制作传媒作品与媒介信息,使他们深刻认识到隐含在传播文本后的各种权利和社会因素,洞悉传播实质,熟悉编码规则,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勇气挑战社会上偏颇的意识形态。

相较于传统媒体,手机媒体具备以下特点:手机充分满足了人们对信息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生活空间,人与人平等对话,人的价值和精神无限延长和伸展,使信息传播更具有人性化;手机是“带着体温的媒体”,具有私密、随身的特点,体积小,便于携带,传递信息真正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几乎可以做到与新闻事件同步,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资金和技术远远低于其他媒体,容易被低层次消费者使用和接受,普及率高,受众更广泛。

大学生应用手机媒体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把手机作为接受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携带手机成了学生的一种时尚,大学生又受着来自其自身和外界的影响,他们的手机媒介素养明显存在一些缺陷,他们的媒介素养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自控能力差,辨别信息能力差,不利于身心健康

手机替代电脑网络成为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最常使用的媒体,这已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他们在使用手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由此而生,许多学生自控能力差,在老师管理宽松的课堂上使用手机,将手机作为逃课和考试作弊的工具,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有的学生利用手机上网聊天,收发不健康信息,浏览不健康网站,手机偷拍、下载不良信息、视频等,使他们沉溺于低级趣味,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过度依赖手机,易造成思想上的钝化

大学生在手机的实际消费中更倾向于娱乐休闲,由于互联网资源的支持,手机新媒体与传统媒介形态融合,衍生出多种科技、娱乐、商务、生活服务等增值功能,彩信、游戏、手机QQ、手机博客、手机防盗等娱乐功能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利用得淋漓尽致。由于过于依赖图像信息,阅读兴趣下降,大量的网络信息使大学生一直是“看问题”、“听问题”,而不是“想问题”,遇到问题就利用网络搜答案,不愿意做深层次的思考,在信息的获得上“饭来张口”的现象日益普遍,缺乏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的能力,这对于正在长知识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限制他们智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思想上的钝化。

3.媒介素养教育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大学生手机媒体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还很欠缺,虽然近年来一批相关教材陆续出版,但是总体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没有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媒介理论知识以及系统的实践更多地集中在与新闻传播专业相关的课程教学中,学生不能够准确理解媒介素养的含义。

提升大学生手机媒体媒介素养的建议

1.通信公司应加大宏观监控力度

抵制不健康的手机媒体信息,应该从源头着手。通信公司应尽快完善监控机制,加强网络监控,过滤负文化,遏止其蔓延,保证网络的健康运行和安全,并提高不良信息拦截能力和效果,加大举报处理力度,抑制涉黄信息、欺诈短信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及其他犯罪活动,加强流程监控和业务管理,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针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严厉打击犯罪,严惩传播和制作者,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手机媒体环境。

2.加强学校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手机媒介审美批判意识

大学生群体大多已离开家庭在大学校园独立生活,相对封闭的大学生活让大学生处于“半社会化”状态,其学习特点和生活方式都决定了学校教育在其手机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高校应充分发挥育人职能,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手机媒介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倡导健康使用手机的理念,深层次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思维意识和行为方式,通过板报、广播以及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让大学生意识到正确文明地使用手机,尽可能把手机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这对促进文明校园建设和提高大学生人格修养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应重视媒介素养教育,把手机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如《媒介素养概论》、《媒介文化》等必修课程,同时辅以《媒介伦理学》、《大众传媒与社会》、《媒介认知与文化》等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手机媒介技术,给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媒介教育,从而达到提高个人手机媒介素养的目的。

3.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利用各种宣传材料及教师家访等形式,让家长认识到学校规定的目的意义,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家长要学会掌握手机媒体,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好地、更直接地指导孩子充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从经济上控制、从思想上教育孩子,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培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使之取其高雅、弃其低俗,共同推进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受益于新媒体。

小 结

手机媒介素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让大学生既充分利用手机媒体这一现代科技新成果带来的方便,也有效地克服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真正做到扬长避短。

【本文由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系统化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陕教位(2009)6号—1】

参考文献:

①侯欣洁:《大学生手机新媒体媒介素养刍议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新思维——基于手机媒体环境的分析》,《新闻大学》,2010年第1期

②朱艺:《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第11期

③安仲森:《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新思维——-基于手机媒体环境的分析大学生》[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科研部)

作者:李春梅 李思齐

上一篇:大学化工论文下一篇:大学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