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2]。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3]。目前医院里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等方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该次选取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的初衷是探讨护理干预对其强化治疗期护理满意度、临床指标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所获颇丰,现报道如下。
资料来源于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该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2)非强化治疗期者;(3)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精神障碍者;(5)器质性病变者;(6)65岁以下者;(7)临床资料不全者。选取例数为8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4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年龄在65~79岁,平均为(69.3±4.2)岁。对照组40例患者,女17例,男23例;患者年龄65~78岁,平均(69.5±4.6)岁。实验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该次研究。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为了减少患者发生低血糖,需要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教育、用药指导以及自我管理等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教育干预:护理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知识教育,帮助其了解低血糖的发生机制与症状,提高其对低血糖的识别能力以及防范能力;通过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自我救治教育,使其能够在发生低血糖症状时及时的采取自救措施[4];帮助患者及家属全面认知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对患者个体实施一对一个性化健康教育。(2)血糖检测:在为患者提供降糖药物应用指导的同时,对患者尤其是更换降糖药品或初次应用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加强自我检测、血糖指数读取、血糖正常水平判断等方面的教育,要求其能够定期或按时检测自身的血糖变化,从而及早的发现或有效的避免低血糖的发生[5];加强日常的巡视工作,在发现低血糖患者时除了要及时通知医生,还要给予实施急救措施防止其发生低血糖昏迷(如补液、补糖等);治疗期间的患者必须掌握自我检测的方法,而检测时间也需要明确,一般是饭后1 h的胰岛素药效最强期[6];护理人员需要按照患者临床中的实际情形评估其发生低血糖的时间点,在详细的记录之后密切观察重点时间点的患者的低血糖症状。(3)饮食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方案应紧密的结合其饮食习惯、营养水平、血糖状况以及疾病进展进行制定,指导家属学会饮食热量的计算方法,从而合理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的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护理人员需要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为其计算好每日需要的热量,对其能够选择的食物品种与食量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落实好每一项预防低血糖的护理措施,同时帮助其调配蛋白质、脂肪与糖类的比例;除了要求患者定时与定量的饮食,还要求患者了解胰岛素或降糖药与进食之间的关系,一般在进食少或未进食以及病情稳定时,药物用量都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在体质量与热量等方面严格控制,督促患者戒烟酒。(4)运动干预:在运动方面,要求患者结合实际运动能力进行运动,随时有意识的监测血糖变化,在发生出汗、心悸或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时马上停止运动,待休息后缓解症状后运用食物补糖,避免发生低血糖[7]。(5)用药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机体功能退化,容易患上多种疾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而要求患者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既不能私自对用药剂量进行增减,也不能忽略用药过程中监测血糖的重要性,故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用药安全性[8]。(6)心理干预:糖尿病病情反复、病程长,而老年患者在住院血糖调控期间对治疗效果没有信心,在心理上存在恐惧、焦虑以及悲观等负面心理,故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增加沟通,了解患者的实际需要,帮助其有效的做好心理疏导,从而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7)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分析其是否存在恶心、呕吐、血管性病变、泌尿系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情况,同时做好对症处理。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护理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包括:(1)护理满意度: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中设置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等项目,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低血糖发生率:女患者<2.5 mmol/L,男患者<2.78 mmol/L,同时伴有头晕、心悸、意识障碍、面色苍白等症状即为低血糖。(3)临床指标:指FBG、2 h PG、Hb Alc等指标的变化。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a表示与对照组护理后,P<0.05;b表示与对照组护理前,P>0.05。
实验组40例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50%(1/40),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2.50%(9/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0,P=0.0179<0.05)。
由上述结果可知:采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FBG、2 h PG、Hb A1c、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62±1.35)mmol/L、(7.31±2.16)mmol/L、(5.63±1.42)%、2.50%、97.50%,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干预除了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优质、舒适的护理服务,而且对其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低血糖发生率的控制以及临床指标的改善极有帮助。药物、运动、饮食等方面未经科学的规划则很容易引起低血糖症,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治疗特点、疾病特征造成的一个现象。由于老年患者激素调节功能下降,而且对疾病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临床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从而帮助其有效的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该研究采用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运动、用药、并发症、心理、血糖检测、知识教育等各个方面,能够全方面的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因而容易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在改善临床指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着重于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期运用护理干预对其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80例该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FBG为(6.62±1.35)mmol/L,2 h PG为(7.31±2.16)mmol/L,Hb Alc为(5.63±1.42)%,低血糖发生率为2.5%,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其低血糖发生率,改善其临床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强化治疗期,护理干预,低血糖发生率,影响
[1] 韩冰.老年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干预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2(3):77-78.
[2] 庄雅华.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反应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4):135-136.
[3] 武清香.健康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率的改善效果[J].实用老年医学,2016,10(25):876-878.
[4] 姜浩威.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并发低血糖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8):349-350.
[5] 胡荣.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3(2):83-84.
[6] 李凤琴.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反应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5,5(23):180-181.
[7] 段晶蕊,徐锡春.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4(5):130-131.
[8] 马丛丛,张晖.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5,9(37):1002-1004.
推荐阅读: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07-10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05-30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07-04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常规09-10
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及干预策略探究07-09
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07-06
糖尿病患者护理总结10-06
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05-27
低血糖病人的急救护理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