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糖尿病的个案护理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骨科糖尿病的个案护理(共8篇)

骨科糖尿病的个案护理 篇1

姓名:薛杏英

性别:女

住院号:697781

床号:38

入院时间:2011-10-11 7:54 主诉:跌伤致右腕部肿痛,伴活动受限半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追赶公交车时不慎滑倒,右手掌撑地,即感右腕部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明显。当时无昏迷、呕吐,无腹痛、腹泻,于我院急诊就诊。摄片示:右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门诊行石膏固定术后,以“右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收入院进一步治疗。病程中患者食可纳,大小便正常。

专科检查:右前臂远端肿胀,畸形,皮下淤青。尺桡骨远端压痛,以及明显骨擦感,腕部活动受限,手指皮肤感觉、活动正常,桡动脉博动存在。

辅助检查:右腕关节正侧位:右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诊疗计划:入院完善相关治疗,拟2011-10-13全麻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1)术前晚8:00禁食,22:00禁水。

(2)佩戴手圈。

(3)心理护理:控制情绪,避免不良刺激。(4)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

病程记录:患者入院一般情况佳,予以二级护理,普适,及相关入院指导,得到理解和配合。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后于2011-10-13全麻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9:30安返病房。即测T 37℃ R 21 P 84 Bp 140/80mmHg。术后按全麻术后予以消炎,消肿治疗。2011-10-14术后第一天,查体患者切口恢复良好,无红肿及渗液,右上肢末梢血运循环感觉良好,个手指活动自如。患者于2011-10-17出院,期间为发生任何并发症及皮肤问题。

2011-10-11 护理诊断:焦虑恐惧:

1、环境陌生日常生活改变有关。

2、与意外伤害,创伤疼痛有关

3、对病情的认知不足。

措施: 1.热情接待病人,介绍病区环境,病友、医务人员,建立良

好的医务关系,创建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2、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能力。

3、观察病人情绪反应,鼓励病人叙述恐惧心理,利用松弛方法来缓解恐惧。

护理评价:患者情绪稳定,1天后能主动与医务人员沟通,积极

配合治疗。2011-10-12

护理诊断:知识缺乏:尺桡骨骨折手术治疗及术后自我护理的知识

措施:

1、讲解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并发症。

2、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及术后护理的相关知识及饮食指导。

3、讲解术后药物治疗的目的性及其作用。

4、术后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淋巴回流,减轻疼痛,消肿的必要性。

护理评价:病人对疾病治疗相关知识及护理有了进一步了解,能积极配合治疗。

2011-10-13

护理诊断:切口感染的危险:

1、切口渗血,手术创伤有关

2、生活卫生习惯不当

措施:

1、注意无菌观念,保持手术切口敷料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2、遵医嘱予抗感染药物治疗。

3、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营养,多饮水,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护理评价:术后体温正常,切口敷料干洁固定,无红肿渗血

2011-10-14 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肢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措施:

1、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运动需要为依据制定适合患者的运动计划,帮助患者认识活动与疾病康复关系,积极配合锻炼。

2、术后教患者握拳,伸指,分指,手指屈伸,对指,对掌,鼓励其主动练习体位。(腕部的屈伸主动练习,腕屈曲抗阻练习,在颈部吊带的固定下下床活动)注意观察患者的身心反应,以促进血液循环。

3、对患者在练习过程中取得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增强其康复信心向病人讲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病情稳定后指导病人进行主动活动。

护理评价:发挥病人的主动活动,家属及病人掌握功能锻炼的方

法。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

2》)躯体移动障碍:与患肢疼痛、肢体固定有关。

措施:1 加强生活护理,将床头铃放置随手可及之处,水杯等生活用品整齐排放在易取之处。

2指导缓解疼痛方法,如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等。护理评价:患者及家属对指导方法表示满意。

术后健康宣教:(1)正确饮食: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多喝

牛奶

(2)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恢复。

(3)继续口服抗生素,抗炎对症处理。

骨科糖尿病的个案护理 篇2

1 临床护理对策

1.1 饮食管理

严格控制饮食 , 是治疗糖尿病最好的方法 , 但是骨科病人的愈合又恰恰需要多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 二者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状况。现代医学对于治疗糖尿病的理论是不能完全控制饮食 , 而要全面营养 , 这就使二者和谐统一。英国糖尿病协会推荐患者每天饮食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控制在15%、35%、50% 的比例。同时 , 糖尿病患者应多吃不饱和脂肪的食物 , 例如瘦肉、鸡蛋和含可溶性纤维的植物食品等 , 对骨科疾病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1.2 心理护理

相关实验证明 , 糖尿病是一种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当人们紧张时 , 胰岛素分泌减少 , 同时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加 , 使得胰岛素数量相对不足 , 导致血糖升高。而骨科的糖尿病患者面临着两种疾病的考验 , 具有双重心理压力 , 加之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缺少认识 , 更加重了患者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多数在起初会拒绝接受治疗 , 经过一定的心理疏导能够面对现实接受治疗但仍存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 在治疗的过程中 , 随着病情的稳定 , 血糖逐渐恢复平稳。在护理时 , 不仅要经常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 , 更要及时了解患者的想法 , 使之了解糖尿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这种在护理中关心病人的行为 , 不仅能减轻病人的悲观情绪 , 更能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 使患者拥有愉悦的心情 , 使患者能够在饮食、心理及治疗等多方面积极配合并主动进行自我调节。

1.3 出院健康教育

出院后也要遵循严格的饮食控制原则 , 采取少食多餐制 ,全面营养 , 合理饮食。摄入总热量要严格控制 , 高纤维 , 清淡 ,禁止吸烟饮酒等行为。

在心理上也要进行自我调节 , 定期进行体重、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X射线等复查工作 , 以保持平稳体征。

2 护理对策

2.1术前护理

首先要对病人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出评估 , 了解病人病史 ,受伤前的活动、饮食、营养、精神和用药等情况。其次 , 进行完善的术前检查 , 除常规检查外还有针对特殊疾病的图书检查。同时还要做好会出现合并症的准备 , 一旦发现其他器官受损 , 能及时联系到相关科室进行会诊 , 尽最大可能减少术前准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 通过为病人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和服务 , 赢得病人的信任 , 为其讲述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以及医生的经验和优势等来缓解病人手术前的紧张心情。最后 , 还要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效避免出现并发症的方法 , 并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还要指导病人做好深呼吸等锻炼肺活量的行为 , 防止术后出现低氧血症。

2.2 术中护理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特殊体质 , 应尽量选取硬膜外麻醉 , 而避免采取全身麻醉 , 同时还要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 ,从而最大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术中止血彻底也必不可少 , 避免术后使用止血药 , 真正做到对患者负责。

2.3 术后护理

手术过后 , 除了要按照骨科的要求进行常规的术后常规护理 , 还应该要注意对老年病人予以氧气的吸入 , 避免低氧血症的出现。手术后要每半小时就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的观察 ,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睡眠形态等 , 以辨别病人是否出现了嗜睡及语言不清的情况 , 以便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 , 降低脑梗等并发症的产生。另外 , 老年人的体质虚弱 , 术后易使机体消耗更多能量 , 此时就应该摄入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 少食多餐来维持身体机能生理平衡 , 保护各器官功能。

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要强制卧床 , 及时进行监测 , 尤其是意识、血压、颅内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 给予持续低氧气流吸入 , 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 , 还要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 使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 避免由紧张情绪造成的颅内压升高而导致的脑出血及其他并发症。

结语:通过实践研究证明 , 对患有糖尿病的骨折患者的围术期进行严密的血糖监测并及时控制 , 同时能做到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和有效的健康指导 , 对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更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可见 , 对骨科糖尿病患者的程序化护理是极其重要的。

摘要:为了研究糖尿病患者在骨折后围术期内,血糖监测及护理的重要性,通过在对临床实验中血糖受到严密监测,并拥有悉心护理和健康指导的患者进行监测和研究,发现基本所有患者都能像正常患者一样时间愈合。得到了对骨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严密的血糖监测,并伴有精心护理和健康指导,会促进伤口的及时愈合并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结论。

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3

来越高。医院内部惯有的管理体制和思路随着形势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医疗事业发展和病人需要。骨科康复治疗和护理的目的就是使伤肢恢复其正常功能。如何避免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与护理质量的好坏密不可分。

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并理解康复不仅是指身体健康的恢复,更重要的是心、身功能的恢复。也就是说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因创伤所产生肢体或精神上的障碍,是骨科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认识到骨科康复护理不是等患者相关功能发生障碍或有心理负担之后才开始进行康复护理,而是应在患者进入病房时就开始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再次要充分认识到骨科护理不应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过程,而应是积极主动地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指导、有具体措施的康复护理工作。即从患者功能受损开始就应集中力量维持其功能,防止功能丧失或并发症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缩短疗程,使其尽快恢复。

加强业务培训势在必行

目前大多数临床医护人员对康复医学了解、掌握甚少,认识肤浅,对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出现。骨科护士亦是如此,为满足康复护理工作的需要,首先应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康复医学知识教育,如参加专题讲座、专题培训、业务竞赛等,以解决在骨科护理中所遇困难;其次骨科护士应有扎实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掌握神经、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特点,机体对损伤的反应与年龄的关系,掌握必要的生物力学、运动力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以便在护理过程中争取放置患者体位、如何科学的变换体位和协助其功能锻炼。

扎实有效的基础护理

骨科患者因治疗需要等原因,需长期卧床或肢体活动受限,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防止并发症发生。如在饮食方面,应嘱其多食用纤维素含量较高的蔬菜和水果,特别是蜂蜜,适当饮水,防止发生便秘;鼓励和帮助患者定时改变体位并协助排痰;对年老体弱、营养状况不佳者做好褥疮护理等。此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安全护理应该放在首位,以避免安全问题而引起康复护理中断或失败。可见康复护理没有基础护理作保障就无法实施,更谈不上患者早日康复。

功能康复计划的实施

心理康复是肢体康复的前提,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同,并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更快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对高位截瘫患者,可根据伤残人的不同心理变化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其从最初的无知期心理阶段,顺利地度过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承认期到最后的适应期阶段,以更好地配合功能康复锻炼。

各项功能的锻炼不论是躯体发生骨折,还是脊髓受损而致的截瘫,都需要及时、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伤残肢体康复。这时骨科护士应独立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并做出系统的功能康复计划后进行实施。但要注意实施过程是贯穿于整个治疗中,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此外应注意护士护理病人是应当的,但有时指导督促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有意义,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战胜疾患的信心。指导和督促有时比亲自护理更费时间和精力,护理人员不应嫌麻烦而代劳,以助长其消极情绪,不利于功能康复。

提高自身素质,满足病人需求

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骨折病人要求尽早离床活动,截瘫病人要求再次手术,恢复肌力,重返社会。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肿瘤病人要保肢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需要最好的医生,做最佳的于术,得到最优质的护理。面对病人的需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法律意识,讲究沟通技巧,缩短护患的距离,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使病人满意,家属放心,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从医院康复到家庭康复骨折病人长期卧床,恢复缓慢,易出现并发症的特点,在现有的医疗制度改革下,大部分病人在医学治疗康复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家庭的康复。在现有社区护理不完善的情况下,骨科护理工作者是要积极担当起社区护理的角色。住院期间不仅要指导病人康复的锻炼,还要教会家属如何督促、协助病人持之以恒的锻炼,增强预防为丰的意识,减少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挛缩,骨质疏松等等并发症的发生。详细做好出院指导,主动提供服务信息,如电话询问方式、康复锻炼的资料,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指导。

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骨科疾病实施手法整复或手术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功能的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了顺利进行康复护理患者及其亲属配合,这就要求护士运用丰富的综合医学知识,娴熟的功能训练技能,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为其制定的康复计划及其重要性,示范功能训练的技术,传授康复知识,如在康复治疗护理中应遵循的原则、注意事项及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等等问题。这样做会使患者从心理上、行动上积极参与康复护理,而且能够使患者逐步从护理接受者转变为自我护理者,实现由“替代护理”向“自我护理”的转变。

骨科糖尿病的个案护理 篇4

关键词:骨科糖尿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护理观察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需求也日益增加。胰岛素泵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 对其治疗和植入的观察和护理是必需的。为了更好的辅佐医生的治疗帮助患者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 为骨科糖尿病的治疗前景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料 , 护理人员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 心理护理护理观察记录 , 每一项都需要认真落实。这样才能最小程度的减少使用风险和失误 , 最大程度的增加患者的恢复几率 , 减少患者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30例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内分泌科进行治疗的患者资料 , 对其使用胰岛素泵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男性患者21例 , 女性患者9例 , 年龄在54~76岁之间 , 其入院时血糖值在23.8~30 mmol/L之间。30例患者均通过3~7 d的胰岛素泵进行治疗。

1.2 方法

1.2.1应用前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多为年龄偏大的中老年患者他们对于现代医疗设备有些陌生 , 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对于胰岛素泵的使用还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 , 对于这种设备还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 , 常常表现为焦虑担心甚至抗拒。对这种胰岛素泵的效果 , 对于其使用过程中对身体的刺激和副作用还有一定的担心和忧虑。这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医生的工作 , 更是为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的缓解和恢复。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及其家属在置泵前期给予使用前心理护理 ,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胰岛素泵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资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有关情况 , 使其能够更好地使用和接受胰岛泵 , 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平复他们紧张的从医心理 , 提高他们对于医生的信赖程度 , 从而使患者和医生能够更好的配合 , 使得其能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1.2.2置泵前心理护理置泵前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是最大的 , 为了舒缓他们的精神压力 , 同时提高使用胰岛素泵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置泵前的心理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对3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置泵前心理辅导 , 对于其使用方法 , 我们给予了详细和反复的讲解 , 对于置泵时可能出现的身体反应及突发情况也给予了告知。告知其置泵前需要注意的饮食生活细节 , 以便于顺利的进行置泵。

1.2.3置泵后护理当胰岛素泵置入到患者以后 , 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 , 主要包括:1对胰岛素泵在患者的运行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 对于泵的输注导管系统进行每日排查 , 避免系统的出现。2严格监测患者的血糖。在患者安置胰岛素泵的3~4 d内 , 要每天监测血糖8次;当患者病情出现稳定后 , 每天血糖监测的次数可以降至4~5次。3时刻仔细对患者植入泵处的皮肤有无出现瘙痒、皮疹及红肿等症状进行观察。患者一旦有上述症状的出现 , 要对其进行及时处理。4密切注意患者的植管是否发生脱落。一旦有植管脱落发生 , 要立即进行处理。植管更换时间应每隔3~5 d更换一次。5在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前几天 , 应限制其活动量 , 也方便获得准确的胰岛素需要量。应确保患者置泵期间的饮食和日常饮食相同 , 以保障其营养。6要警惕患者低血糖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 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一旦有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 , 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 , 以防止患者病情恶化。7叮嘱患者不要随意碰触胰岛素泵的按键 , 不要私自更改设定值 , 防止输注量发生变化 , 损害其康复;告知其要注意日常饮食 , 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 定时进行血糖监测 , 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1.3 评价指标

使用胰岛素泵连续2个月 , 在此期间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护理服务 , 对患者内分泌系统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观察。通过血糖、尿糖、尿酮体、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情况 , 评价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护理的临床效果。采用“评分制”对患者内分泌系统功能评估 , 满分为5分 , 评估使用胰岛素对内分泌系统功能恢复效果。

2 结果

根据该次的调查记录 , 我们的护理干预对于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成功使用胰岛素泵起了重要的作用。这30例患者每个时间段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例患者置泵后出现了低血糖的不良反应 , 通过进食及使用葡萄糖 , 其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在对这30例患者进行了护理之后 , 其各时段的血糖控制情况较未护理以前皆有好转。这说明了我们的护理干预的确起到了作用。

3 结语

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 篇5

方法:采用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床上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减轻便秘带来的不适。

结果:对骨科长期卧床患者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便秘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加快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骨科卧床患者便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98-01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增长、大便干燥虽有便意,但排便障碍,同时引起腹胀、肛门坠胀疼痛、食欲缺乏等不适的一种临床症状[1]。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一般在50%~70%[2]。骨折患者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病因与长期卧床、胃肠功能紊乱、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有关,导致患者生活方式和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发生便秘,对患者的饮食、睡眠和骨折的康复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院对骨科长期卧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原因分析

心理因素:骨折大多数属于意外伤害,发病突然,患者没有心理准备,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講解便秘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方法,并告知被褥一旦污染立即更换,解除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创伤的打击:下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等患者因骨折、手术部位的持续牵引、制动、活动受限,导致便秘的发生。

生活习惯的改变:长期卧床及缺乏运动,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胃肠蠕动减慢,造成腹胀不适、食欲减退、摄食减少,致使张力减退性便秘。

饮食知识教育:患者由于食物及水分摄人减少,肠内容物达不到刺激正常肠蠕动的功效。护理人员应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合理饮食对康复的重要性,指导以高热量、高蛋白、粗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1500-2000ml/d。

药物因素:手术中麻醉剂的使用,使排便中枢活动抑制,胃肠蠕动减弱,不能形成排便反射,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年龄因素:脊柱、骨盆和下肢创伤手术患者以及年龄>60岁的患者是发生便秘的高危人群,应作为早期重点防治对象,常规性地增加预防便秘的措施,以减少便秘带来的不良反应[3]。

2便秘对人体的影响

便秘的患者常表现为便意少,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排便不畅,伴有腹胀不适和腹痛。此外,由于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过长,可引起异常发醇、腐败,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增加肠道内毒素的吸收,恶化机体内环境,从而引起头痛、头晕、口腔内恶臭味、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应及时评估患者的情况,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对周边的社会环境变化,选择时机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床上排便有顾虑的患者,向其解释床上排便的必要性和方法,练习卧床排便,建立床上按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用屏风遮挡。

3.2饮食护理。护士应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让患者养成合理、规律进食的习惯,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主食应提倡米面和杂粮混食,鼓励病人多进食、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多进润肠通便的食物,如蜂蜜、香蕉、麻油等,忌食产气的食物,如马铃薯、萝卜等。嘱患者多饮水,每天睡前喝一杯水或清晨空腹一杯温开水可作为润滑剂,能促进患者排便。便秘患者至少应饮水3000-4000mL/d,以软化大便,刺激肠蠕动,从而达到顺利排便。

3.3排便训练。重建与进餐相联系的刺激反应性排便,每天早餐后按压肛门刺激肛门括约肌,与患者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即使无便意也要定时等待[4]。

3.4运动的护理。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加强床上主动、被动功能锻炼,鼓励其对未受伤侧肢体做功能锻炼;坚持做仰卧起坐。仰卧起坐能锻练膈肌、腹肌和提肛肌,能有效地促进胃肠蠕动,能有效防止便秘的发生。

3.5按摩热敷。腹部环形按摩可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的作用。坚持按摩腹部2-3次/每天,每次15-20min。按摩时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尽量放松腹肌;以脐为中心,用拇指以外的四指指腹沿顺时针方向环绕按摩,按至左下腹时适当加压并停留数秒,按摩力度应使腹部下陷约1cm为宜,以促使降结肠的内容物向下移动,促进排便。或用热水带热敷腹部,内装60℃的热水,每天2次,热敷时注意防烫伤。

3.6便秘的处理。对上述方法效果不佳者,可适当应用药物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如果导片、开塞露、甘油、番泻叶等。超过3d未排便的患者可服用番泻叶代茶饮用、开塞露肛塞及0.1的肥皂水或甘油100ml灌肠。如长时间便秘,粪便结成硬球,上述方法仍然无效时,为了解除患者痛苦,可进行人工扣便。

4结语

通过对骨科长期卧床患者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床上功能锻炼以及配合腹部按摩热敷等护理措施,使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去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运动,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便秘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喻瑛,刘运阳.骨科手术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J].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05(b):45

[2]王来平.骨科长期卧床患者预防便秘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7:55

[3]吴莉玲.骨折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学,2012年第13卷第1:124

骨科糖尿病的个案护理 篇6

关键词:“渐冻人”;肌无力;麻醉;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127-01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简称MND,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以或(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其中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者为最常见。只要患了这种病,先是肌肉萎缩,最后在病人有意识的情况下因呼吸肌无力呼吸而死亡。所以这种病人也叫“渐冻人”。疾病早期是以远端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在数月之内会渐渐侵犯全身的主要肌肉最终严重的全身无力、呼吸困难而死亡。笔者2013年2月份在航空总医院曾护理1例“渐冻人”全麻下剖宫产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一、病例介绍

患者吕元芳,女,31岁,以“进行性四肢无力28年,停经34+6周”为主诉于2013-01-22 14:52入院。

患者自3岁开始出现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至今。患者幼时可依靠双拐行走,双上肢可抬动,曾于兰州当地医院口服中药治疗,效果不佳。15年前患者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需依靠轮椅生活,无触觉改变,近十年未用药治疗。2012年4月于协和医院就诊,于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行肌电图检查,并行染色体检查,染色体检查提示患者为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型SMA,确诊为“脊髓型肌萎缩症”,未用药治疗。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2年5月24日,预产期2013年2月27日。孕期无系统产检,超声核对孕周准确。2012年8月患者孕11+周于协和医院取绒毛行产前基因检测提示:胎儿未见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性缺失,超声筛畸未见异常。孕24+周行OGTT:5.08-11.64-10.70mmol/L,诊断妊娠期糖尿病,予控制饮食,自行监测血糖较满意。自妊娠6+月开始偶有胸闷憋气,近2周加重,夜间可侧卧位休息,无夜间憋醒等症状。2012年12月28日查肝功能异常,口服肝泰乐及维生素C治疗,2013年1月18日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停用口服药。12月初曾感冒发热一次,体温最高至39 ℃,在住地诊所输液治疗后痊愈(具体用药不详)。今孕34+6周,现无腹痛,无阴道流血及流水,入院待产。既往体健:孕0产0,无其他孕产史。患者一个弟弟患脊髓性肌萎缩症,其余家属无类似疾病。

二、 麻醉配合

(一)麻醉机的管理。

1.加强麻醉机使用过程中的观察,若出现螺纹管打折、脱落,应及时更换并连接。

2.生命体征的监测:机械通气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等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心脏是常受到侵犯的气管之一,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而影响心脏的负荷,此外肺部也是常受累及的器官。故设定合适的参数很重要。

(二)气道的管理配合。

1.病情观察:“渐冻人”患者,呼吸机无力,流涎多,加之长时间卧床,痰液多且不易排出,护士应密切观察有无麻醉机气道高压报警,有无血氧饱和度的突然降低等病情变化。

2.吸痰方法:吸痰前后给纯氧2分钟吸入,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先抽吸口鼻后抽吸气管内的痰液。痰多不能一次吸净者可先接呼吸机待血氧饱和度达到85%以上后再吸,动作力求轻、快、稳以防气道黏膜水肿出血。

三、护理

1.呼吸护理。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因吸气与呼气肌肉都被侵犯,易引起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均可导致胎盘早剥、DIC、大出血、宫缩乏力。通气与咳嗽都会受到影响,而且,随着孩子在母体内的渐渐长大,她的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在胎儿方面,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等。因此,患者入院后,嘱其左侧卧位或半卧位,严密观察胎心情况,每日行胎心监护3次,监测胎心及胎动,每日3次低流量吸氧,每次30min。术后24h持续面罩吸氧,24h给予低流量间断吸氧2l/min。持续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隔日监测肺功能一次,定时抽动脉血气等。

2.生活护理。因患者双下肢肌肉萎缩无力易跌倒,如厕时或活动时安排专人协助。在孕妇进食时,嘱其细嚼慢咽,观察有无呛咳或呼吸困难,并指导和协助患者按摩四肢缓解肌肉痉挛萎缩。协助患者服药并观察有无呛咳,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情况,一旦发生要紧急抢救。

3.基础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保暖,遵医嘱予持续心电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q1h,并观察有无胸闷、心慌、憋气等症状。为了预防下肢静脉栓塞及缓解肌肉痉挛,q2h协助患者翻身并按摩背部及双下肢。观察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每小时按摩子宫10min,促进宫缩避免因宫缩乏力引起大出血。并清洗外阴及时更换卫生巾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准确记录出血量。

4.皮肤护理。(1)皮肤清洁。沐浴时需注意:①水温一般40~42℃,感觉比体温略高即可,注意保暖。②天气干燥时,可以给患者使用温和的身体乳液。③穿衣强调宽松、保暖、舒适和透气,一般床单、被褥及衣物要每日更换并清洗烘干。(2)预防压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营养支持充分。②使用充气式床垫或尽量软的垫子。③卧床时,2h变换体位一次,尽可能让身体保持在最舒适的位置。平躺时,双膝窝及足跟下可垫软枕;侧卧时,后背、腰部和两腿之间可垫软枕。

5.腹胀的护理。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并伴有胃肠蠕动功能的减退,经常受到腹胀、便秘的困扰。针对这一情况,护理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1)排便前使用开塞露帮助通便,排便时坐在可坐式便池上,有力于借助重力的作用。(2)腹部按摩,用手掌顺时针按摩患者的中下腹区域,q1h,每次15min。(3)添加蜂蜜、新鲜果汁、通便汤等有利于排便的食物。

6.疼痛的护理。(1)切口疼痛。使用“自控镇痛泵”即解决了切口痛的问题。(2)乳胀及宫缩痛。是所有初产妇都要面对的问题。而且经过观察,患者是属于痛敏感体质,所以她对这种疼痛的感觉会更灵敏。因此,我们请了专业的通乳师给患者定期按摩乳房通乳并教导患者如何哺乳,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只能侧卧位进行哺乳,哺乳时护士就在床旁陪护避免发生意外。

7.饮食及功能锻炼。产妇有妊娠期糖尿病,因此,在允许范围内,指导产妇多食清淡可口、高维生素、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饮食以及新鲜蔬菜及水果和营养丰富的汤类。因病人长期被迫卧床,为避免肢体功能废用,每天定时按摩活动肢体,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的进展。

8.心理护理。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症状迁延,难以治愈。患者非常清醒的看着病情不断的恶化,却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再加上对孩子期望与担心。因此,无助、焦虑、绝望、恐惧的情绪很难消除。护士应加强心理知识 的学习,掌握护患关系的技巧,态度和蔼,一丝不挂,认真热情,动作迅速,操作熟练准确,增加患者安全感。

9.出院指导。要注意个人卫生必须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禁止盆浴。母乳喂养要适宜,不可过累要劳逸结合。哺乳时要以侧卧位哺乳为最佳最安全的方法。搭配营养合理,饮食要有节,不可过饱或过饥,不偏食,适量活动。

四、总结

通过对患者全面、精心的护理,尤其是在对患者麻醉的配合、气道的管理和护理方面,是从病人、人工气道、医护人员三方面进行规范、有计划的管理,从而对于患者在全麻的情况下,安全剖出一名男婴,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任立红.一例妊娠合并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9):2114.

[2]常健.1例晚期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的居家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47-48.

[3]侯智慧.一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杂志,2010,9:183-184.

[4]惠海平,党苗苗.浅谈“渐冻人”的护理[J].吉林医学杂志,2011,32(12):2463.

骨科糖尿病的个案护理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该院骨科住院部行择期手术的糖尿病骨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19~78岁,平均(48.2±11.53)岁。同时,随机选取这一时间段骨科收治的行择期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8~79岁,平均(45.2±11.61)岁。骨疾病情况如下:股骨颈骨折32例、股骨干骨折23例、锁骨骨折20例、尺桡骨骨折15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肱骨骨折6例(104例骨折患者中,闭合性骨折126例,开放性骨折10例)、股骨头坏死20例、腰椎间盘突出15例、颈椎间盘突出11例。

1.1.1研究组并发糖尿病情况100例患者中,88例住院前对糖尿病病情知晓并进行过相关治疗,病程8个月~12年,平均(5.3±4.19)年;12例住院后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根据WHO1999年诊断标准,100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入院时空腹血糖(FBG)浓度在6.9~15.4 mmol/L之间,平均(8.8±3.10)mmol/L,餐后2 h血糖(PBG)浓度在10.5~22.6 mmol/L,平均(15.1±5.92)mmol/L,尿糖(+)~(++++),尿酮(+)4例。

1.1.2其他并发症情况200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24例、冠心病20例、骨质疏松1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2例(全部为研究组患者),合并上述两种以上并发症者19例,全部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无其他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病变、无精神疾病及肿瘤等。

1.2方法

1.2.1术前处理两组患者均完善术前相关检查, 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 Hg以内,对于研究组患者,需对其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进行干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同时每天监测空腹血糖及三餐后血糖变化,术前三天停用糖尿病口服药物,改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3.89~9.0 mmol/L,尿糖(+)~(++),尿酮(-)。 手术日因需禁食,停止胰岛素皮下注射,使用500 m L葡萄糖溶液加7~8U胰岛素滴注。 同时,术前三天开始进行预防性广谱抗生素注射,根据手术前血糖控制情况,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正常组(FBG为3.89~6.1 mmol/L)40例和非正常组(FBG为6.1~9.0 mmol/L) 60例,与对照组之间相比,3组患者除有血糖差异外,在年龄、性别、骨疾病情况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2术中处理1麻醉及手术的选择对于普通骨折病人,若身体状况较好,可依患者意愿,上肢骨骨折采用臂丛、全身麻醉,下肢骨骨折采用全身、连续硬膜外麻醉及腰麻,而对于糖尿病骨疾病患者,在选择麻醉方式时,应尽量避免全身麻醉,手术应力求简单有效,缩小创伤范围,减少骨膜剥离及组织伤害,尽量避免急诊手术,考虑到骨折固定及除固定的问题,应建议为糖尿病患者使用与组织相容性较好的或可吸收的固定物, 减少二次手术的伤害。

2术中血糖控制手术过程中,开放两条静脉通道, 分别用于推入胰岛素和其他补液或输血。 每小时监测一次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保持血糖在(9.0±2.0)mmol/L。 术中补液尽量使用不含糖的平衡液或生理盐水。 若手术时间过长,需按比例注射葡萄糖、 胰岛素混合液,以满足患者基础功能,减少蛋白质消耗和酮体的产生,防止代谢性酸中毒。

1.2.3术后处理对于病情严重、手术时间过长的糖尿病患者,术后应继续输注葡萄糖胰岛素混合溶液,直至患者可正常进食,并每4~6 h监测一次血糖,控制在术前水平。 术后预防性抗生素静滴5~7 d,做好引流管管理, 继续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拆线后,可改用入院前用药控制血糖。 出院后,做好血糖监测及饮食、用药、运动等自我管理,并定期检查骨折愈合情况。

1.3观察指标

记录3组患者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及评级、 术后并发症,随访8个月,评价骨折愈合情况。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进行组间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伤口情况

术后糖尿病患者继续控制血糖至术前水平,血糖正常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3 d左右,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非正常组患者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9 d左右,明显长于正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伤口愈合分级中, 血糖正常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甲级愈合,而血糖非正常组有5例乙级愈合和1例丙级愈合,其愈合情况明显差于正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注:在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中,与*相比,t=6.215,P<0.05;#与*相比,t=8.027,P<0.05;※与#相比t=0.177,P>0.05。在伤口愈合分级中,※与*相比,P=0.042;#与*相比,P=0.000;※与#相比P=1。

2.2术后并发症及随访

术后,3组患者经过相关护理干预均无压疮、 血栓形成、固定失败、酮症高渗性昏迷等并发症,非正常组出现1例感染病例,感染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切开排脓和抗感染等处理后伤口恢复正常。 随访8个月中,3组患者骨折均恢复良好, 无延期愈合或不愈合的情况,无院外感染,血糖控制良好,关节活动良好。

3讨论

骨科手术因组织破坏范围大,且大部分涉及骨膜的剥离和二次手术,使手术感染率大大升高,因此,保证患者术后疗效的关键在于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 DM常伴发心肌或神经系统损伤,使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和麻醉意外的发生率大大增加[5],伤口愈合亦受影响。 因此在手术中,应尽量避免中枢性麻醉。 一方面,全麻可使血糖进一步升高,可增加脑血管意外;另一方面,全麻过程中,意识丧失,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容易掩盖低血糖休克的发生。 此外, 手术应激使糖尿病患者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多种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增高[6]。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大量葡萄糖分解不彻底或转变为糖原及蛋白质、脂肪,酮体生成增加,容易形成酮症高渗性昏迷,同时,高血糖可增加机体手术过程中的感染易感性,增加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另一方面,糖尿病由于长期高血糖,造成外周血管内膜的病变,血管壁增厚硬化,缺血缺氧使局部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大大降低。 同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周围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 多形核巨细胞和胶原含量均较一般伤口少[7,8]。 这使得肉芽组织生成减少或减慢,术后伤口愈合速度减缓或脆性较大,大大增加的感染的几率。 胰岛素可抵消高糖对组织细胞修复的影响,因此,在严格控制术前、术中血糖的同时,对术后血糖的稳定更加不能忽视。 林娴[9]等研究认为,合并有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偏高常伴随钙的流失,造成骨折伤口愈合缓慢,细菌滋生,再加上患者有皮肤或黏膜糜烂,更容易诱发感染。

孙青炜[10]、 李会峰[11]在其文章中阐述,将糖尿病骨疾病患者手术空腹血糖浓度控制在9.0 mmol/L以内是安全可行的。 该研究中,将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9.0±2.0)mmol/L进行骨科手术,结果表明,11.0 mmol/L的血糖浓度对于手术过程仍是安全有效的。研究人员将研究组按照术前血糖浓度再分为正常组与非正常组进行分开观察,发现虽然术前及术后血糖控制在9.0 mmol/L以内对手术效果无性质上的影响, 亦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但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6.1 mmol/L以内可有效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提高伤口愈合等级,可大大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在血糖非正常组出现1例感染病例,经细菌培养确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时切开排脓并注射青霉素后,伤口延期愈合,未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经调查推测,该患者感染金葡菌最可能与其自身患有甲沟炎有关。

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2008 年3-9月, 骨科病房共收治189例患者, 其中男性115 例、女性74例, 年龄25~76岁, 平均年龄为 (50.50±12.11) 岁, 其中尺骨骨折21 例, 肱骨骨折25 例, 腰椎骨折18例, 上肢骨骨折合并全身软组织损伤30例, 股骨颈骨折28 例, 胫腓骨骨折26 例, 髌骨骨折16例, 骨盆骨折15例, 锁骨骨折10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 有效地控制了疼痛。

2 骨科患者疼痛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询问病史:

多和患者讨论疼痛问题, 如疼痛产生的原因、特点、规律及他人对疼痛的经验等, 可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 通过交谈使患者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 减轻了心理负担。多与病人进行亲切交谈, 说明访视目的[3], 了解患者以往情况, 有无疼痛经历, 询问患者过去对疾病的耐受性如何, 提供患者对疼痛的预防措施。患者可以从平等的双向沟通中获得被尊重、理解和关怀的满足感, 这是战胜疼痛的强大精神力量。

2.1.2 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氛围, 病室要整洁, 光线要柔暗, 空气要新鲜, 用看喜爱的电视节目、听轻音乐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护士在巡回病房、护理患者时, 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推门轻、操作轻。患者最好住单人房间, 以利于休息和睡眠, 要尽量减少病区的嘈杂音, 因为失眠会加重病人的疼痛。

2.1.3 分散注意力: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 在护理手术后疼痛患者时, 也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使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个人为的刺激上, 鼓励患者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 音乐有刺激和分散注意力的作用, 具备镇痛及松弛的能力, 可“忽视”疼痛感觉, 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从而忘记手术造成的疼痛。

2.1.4 自我放松与按摩:

护士要指导患者做放松动作, 如叹气、打哈欠、腹式呼吸、用衣物支撑手术切口等, 可使紧张的骨骼肌或张力性切口松弛下来, 阻断疼痛反应而减轻疲劳和体力消耗。此外, 还可督促家属进行局部按摩, 增加被动活动量, 这对减轻术后被动体位的疼痛尤为重要。

2.1.5 加强心理护理: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 患者因疼痛较重而担心预后, 患者长期卧床, 接触的人少, 讲话的机会少, 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 态度诚恳, 运用科学理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 增强其自信心, 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 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尊重患者的人格, 主动询问, 相信患者的主诉, 并表示理解患者的痛苦, 使患者感到护士在分担他们的痛苦, 让患者有信任感、依赖感、安全感, 消除其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护理人员在术前要给患者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 介绍手术方式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伤口痛、患肢痛, 以便患者在手术后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减轻忧虑, 增加患者自己抑制疼痛的效应, 应注意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的情绪反应。

2.2 专科护理

2.2.1 早期复位及固定:骨折初期局部疼痛往往非常明显, 且活动时加重。合理的制动能有效减轻疼痛, 还能减少骨折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因此, 对骨折患者应尽可能进行早期复位及固定, 护理时应妥善保护骨折部位, 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前提下, 尽量给予舒适的体位。

2.2.2 及时解除疼痛: (1) 创伤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 制动肢体, 减轻疼痛。 (2) 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 (3) 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 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 解除动脉痉挛, 改善组织缺血状况。 (4) 神性疼痛: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牵引或按摩, 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 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 解除神经压迫。

2.2.3 合理采用冰、热敷:对骨折早期患者给予冰袋冷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 减轻局部充血水肿和出血, 同时通过抑制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急性期过后采用热敷、辐射灯照射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 改善血液循环, 减轻炎性水肿, 解除神经末梢的压力, 使肌肉韧带松弛, 从而缓解疼痛。

2.2.4 创伤大的截肢, 术后疼痛较剧烈的患者, 一般给予较强的止痛药物。由于截肢患者常有患肢痛, 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这种疼痛能逐渐消失, 经常注视肢体残端, 强化肢体已不存在这个事实, 有助于消除疼痛。

2.2.5 绷带、石膏固定患者主诉疼痛时, 不能盲目地给予止痛药, 而是要观察患肢肿胀程度、肢体的感觉及血运情况。

2.3 用药护理

对于患者的疼痛, 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是使用有效的镇痛药物, 与镇静药物联合使用, 可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也能有效提高痛阈。

2.3.1 给药的途径:

常用的有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3种。剧烈疼痛时多选用静脉给药。另外, 芬太尼透皮贴剂是目前唯一的一种阿片类止痛药透皮贴剂, 该贴剂通过皮肤吸收起效, 每片贴剂能使患者获得72h的止痛效果, 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 硬膜外镇痛泵给药止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镇痛效果良好。

2.3.2 给药的剂量:

药物的吸收、代谢速度因人而异, 给药时, 尤其是第1次给药, 要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及动态变化, 从而确定给药剂量。

2.3.3 给药的时机:

对于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骨折后疼痛, 应采取预防性用药, 尽量早用止痛药, 而不是等到疼痛难忍时再给药。预防性用药较疼痛剧烈时用药量小, 镇痛效果好, 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同时也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

2.3.4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常用的止痛镇静剂, 如盐酸曲马多片、杜冷丁、非那根等有抑制呼吸的作用, 还可扩张外周血管引起血压降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时还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及尿潴留, 故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注意监测血压、脉搏、面色, 并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及深度, 防止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的发生。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并协助处理。

3 结果

按照患者不同的护理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 调动其自身潜能, 传授护理知识和技术,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期功能锻炼,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充分发挥了患者的潜能, 为其早日康复创造了条件。对骨科病人的常规护理、专科护理、药物等方面进行有效干预, 从而提高患者疼痛阈, 减轻患者疼痛。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积极配合药物镇痛, 是减轻疼痛的最有效方法, 为患者创伤的恢复, 心理生理状态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可使患者早日康复。

通过对189 例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相关性的调查和研究, 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护理, 了解患者产生疼痛的原理及相关性, 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因此, 作为护理人员, 加强自己对病人的关照和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 对提高骨科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减轻骨科患者疼痛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从一般护理、专科护理、用药护理三方面进行干预, 加强心理护理, 给予有效的药物镇痛。结果:患者疼痛阈得到提高, 疼痛症状减轻。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对减轻患者的疼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骨科患者,疼痛护理

参考文献

[1]邹恂.护理程序入门 (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221.

[2]杜克, 王守志.骨科护理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7.

[3]罗孝贞.术前访视对骨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生理影响 (J) .中医正骨, 2009, 21 (9) :85.

上一篇:南美洲和巴西课件下一篇:高考英语语法应该怎样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