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通用5篇)

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 篇1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日特别报道:尊重疾病名称背后的每个人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对于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病后照

顾将会是其家属面对的极大挑战。CFP

上海80岁以上老人认知障碍症患病率达30%

优质护理可延缓病程,提高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9月21日“国际阿尔茨海默症日”特别报道

全文开始前,我们需要占用读者半分钟的时间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的理事罗伯特·杨告诉晨报记者,从医学上严谨地来说,阿尔茨海默症实际上是老年痴呆症的一种,也是最为常见、患者人数最多的痴呆症类型。

在国际上,为了避免因“痴呆”这个词而对该病患者造成歧视和偏见,“阿尔茨海默症”逐渐被笼统地用来替换“痴呆症”的名称。罗伯特·杨担心,这种混淆会对患者及时就诊造成干扰。虽然大部分的“痴呆症”都是不可逆转的,但也有个别非阿尔茨海默症的痴呆症状可以通过药物达到改善。

虽然目前在中国的医学分类名仍为“老年痴呆症”,但考虑到为长者忌讳,同时顾及叙述的准确性,本文将采用香港地区的“认知障碍症”来表示“老年痴呆症”。

我们通常知道的失忆问题,只是认知障碍症的初期症状之一,不少病人还会出现抑郁、幻觉等。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脑部功能会逐渐衰退,认知、思考、行为能力逐渐退化,直到机体完全丧失功能。在病程后期,一场肺部感染甚至就能夺走老人的生命。

北郊养老院内,老郑的密码

9月初的一个下午,上海北郊的一所养老院内。大院一侧的D号楼里,老郑(化名)正站在玻璃移门前望着外面。这一天晴空万里,D号楼前一片空地正好映出了淡蓝色的天光。老郑站了有5分钟,然后他的鼻尖凑近到玻璃门旁的密码盒上,慢慢输入了一组数字。

“哔哔哔„„”密码盒发出报错的提示音。

老郑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转头往走廊慢慢踱着步子走开了。过了四五分钟,他两只手背在后面,又慢悠悠回到玻璃门前,眼神依旧执着地望着外面的空地,然后再一次输入密码——“哔哔哔„„”

记者拍下了一张照片,画面里的老郑在黯淡的逆光位置,景深处是外面明亮的天蓝色。这一幅富有意象的图片,真实地发生在这间大厅的每一天。

这是上海一家接收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养老院,患病老人统一住在D号楼,考虑到安全因素,老人只有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出楼,其他时间这扇玻璃移门是设有门禁密码的。

“破解”密码成了老郑每天的“功课”,他也是一位认知障碍症老人,只要老郑乐意,每天他都会悄然在走廊上散步,然后去门口按密码,周而复始。护理人员说,有一次老郑还怂恿别的老人去偷看工作人员按密码,想要拉人和他一起出去。

“郑伯伯,侬好!”记者和他打招呼。

“嗯,侬好。”老郑认真地盯着记者看,笑了笑,看起来好像他明白,但你又会觉得他的眼神其实穿过了你。

在养老院接收的30名认知障碍症老人中,老郑算是程度较轻的。据了解,认知障碍症病程约经历8-10年,也有少数案例只有4-5年的时间,通常发病时间越早,病程越短。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预测,到2030年,全球的患者人数将会比现在多近一倍。而对于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发达城市,专家认为这一天会更早到来。

根据法国研究者在2005年的统计,在法国、荷兰、瑞典以及美国,认知障碍症已经是65岁以上人口疾病中花费最高昂的,超过癌症、中风等顽疾。在美国,它已经成为所有疾病中,花费排名第三的疾病。

2010年,辉瑞制药宣布,该公司投入巨资研制的阿尔茨海默症候选药物“Dimebon”第三期临床试验失败,这一款药物的研制曾经被寄予厚望。事实上,目前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逆转或治愈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在内的大多数的认知障碍症。

我们的采访对象之一,英国斯特林大学教授安妮·勃洛克说,要认识认知障碍症本身,并不是通过这些来势汹汹的数据,“疾病对读者来说,只是一个名称,好像覆盖了几百万人,但实际上,这些数字背后,是每一个,每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个人。”

由于认知障碍症的病程平均长达8-10年,所以病后照顾将会是家属面对的极大挑战。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的数据,在中国,有90%的患病老人会由家庭照顾。

亲身经历:生活被完全打乱 家属也不知该怎么办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我的整个生活被它完全打乱了

于是,上海作家,10年前,她的父亲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当时只有65岁。

“事情来得很突然,一次爸爸骑自行车忽然就跌倒了,摔掉了门牙,然后去医院做检查,核磁共振扫描发现了萎缩的情况。”于是回忆。当时她并不知道,无故跌倒是认知障碍症的初期症状之一。善忘、表达困难、迷路、忘记关煤气、关门以及判断力下降都是初期的症状。

于是和姐姐曾回顾过之前父亲的状况,她们发现,此前父亲已经有了一些“老糊涂”的征兆,比如会冤枉家里人拿了自己的东西,还有很多健忘的情形。罗伯特·杨告诉记者,这些症状出现时,没有相关知识的家属往往不会想到去就诊,所以该病的确诊往往都是在真正发病的一两年之后。

及时就诊意味着患者可以尽早得到医生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尽管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从根本上逆转或治愈阿尔茨海默症,但罗伯特·杨表示,针对该病引起的不同症状,药物仍然可以起到一定延缓病程的作用。

由于父亲和继母住在一起,于是起初并没有为父亲的情况想太多,直到不久后老人连续两次走失,第二次失踪了整整三天。

“这件事让我开始意识到,这个病非常可怕,不仅患者本身。作为女儿,我整个的个人生活被它完全打乱了。”于是告诉记者,第二次走失回来之后,她的继母便将父亲送到了她的住所,此后便没有再出现。

姐妹俩商议了轮流照顾的方案,并为父亲请了保姆。

“和爸爸住的那段时间,我会想去陪他聊聊天,但无论你跟他说什么,他就笑笑,‘侬好,好啊好啊’。我忽然觉得我还有好多事情不知道,但再也没机会去问了,尽管他就在我的面前。”于是说。

接下来一个阶段,于是发现父亲开始会和镜子里的影子聊天,有时候半夜也会起来聊,这把她和保姆都吓坏了。

“我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我感觉他好像是和另一个人在聊天,有时候还会吵起来,到后来他甚至冲镜子发火,把镜子都打破了。我们只好把家里的镜子全部用毛巾包起来。”于是回忆。

病程进入中期,也称为“混乱期”,患者不仅会出现幻觉、妄想,还会失去时间概念、方向感,计划和判断能力进一步衰退,个人清洁等自理能力衰退,语言能力进一步衰退,母语以外语言的能力会消失。因为各种能力的衰退,老人也容易焦躁、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这些描述都是来自香港公益机构提供给社区的免费材料,而于是当时并没有机会接触到详细、准确的辅导资料,这其实也是中国大多数认知障碍症患者家属的现状。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病患家属、照顾者进行专业培训和心理疏导是认知障碍症老人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英国斯特林大学的安妮·勃洛克教授告诉记者,“照顾者的状态改善,也会让老人的状态改善,避免照顾者因为护理的繁重压力而产生坏情绪,甚至放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见父亲的病情日趋严重,于是和姐姐开始物色合适的养老院。但找养老院并不容易,姐妹俩找了将近2年多,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碰壁,几经周折才将父亲送进了上海当时唯一一家专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公立养老院。

“养老院收费是3000元一个月,他的退休工资刚好可以负担这笔费用。硬件也很好,外国进口的,就是挺难进的。”对于是来说,这段日子终于有了喘息。

作为家属,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的爸爸好不容易找到了养老院,上海的另一户家庭刚刚面对着认知障碍症。2年前,薛舒70岁的父亲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

起初,薛舒只是觉得老头有“退休病”,没想到状况越来越糟糕,开始出现无端怀疑,不仅会怀疑家里有人偷钱,甚至怀疑老伴生活不检点。

“崩溃,持续崩溃。”薛舒描述自己的感受。除了照顾爸爸,还要经常疏导母亲的情绪,“妈妈要照顾爸爸,但爸爸已不是过去的那个人了,有时还无端怀疑妈妈。”

这其实是所有病人家属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初期的病人,虽然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完全衰退,但思维、精神和行为出现的异常状况,往往是对照顾者们最大的挑战。

“我是找了养老院,就在父母家附近,我们去参观那天,爸爸本来蛮开心,还拍手,结果走进去看到其他状态萎靡的老人,爸爸忽然回头看我们,露出一个像孩子那样祈求般的笑容,妈妈看到他的表情,唉,还是把他领回家了。”薛舒说:“常人讲,得痴呆症的人自己不知道,不痛苦,家属很痛苦。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因为他的疾病,他每时每刻都会感觉面临全新的环境和不认识的人。”薛舒说,“爸爸会表现出非常非常恐惧,会喊‘快点送我回去呀!这里不是我的家呀!’我也不知道他指的家是哪里,作为家属,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又不认得你,好像我们都是坏人一样。”

现在薛舒父亲的照顾方式是老伴24小时不离身,每天有钟点工去帮忙做一些杂事。“妈妈请的是钟点工而不是24小时保姆,也是出于对经济的考虑,不愿加重孩子的负担。“有时为了让父亲能够安静一些,会给他吃一些镇静类的药物。”薛舒叹了口气,“人是安静了,但状态并不好。”

另一边,今年5月,于是的父亲在养老院里去世了。

“过年以后,反复几个月发烧,到4月底,吊盐水也无法退烧了。主要原因是他的痰咳不出来,连喝水都会呛着,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咳痰的动作,可他的大脑给不了这个动作了。我姐姐是医生,她说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最后的结局,大多如此。所有的大脑机能退化,一个个器官的控制力衰退,水和药都进不去,恶化得非常快。”于是说。在这个疾病的最后阶段,老人会陷入呆滞,表情冷漠,嗜睡,也无法步行,长期坐卧。

最后几个月,于是每隔一天都会去看他——“很难过,因为完全帮不上忙,我去看他,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走合适,因为他也不会理睬你。他没有表情,但我觉得,他并不高兴,整个人的状态都很呆滞。”

有一天傍晚,于是离开之前对父亲说,“爸爸,我们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我如果能祈祷,我就跟妈妈、跟菩萨讲,希望能让你少受一点罪,爸爸,太受罪了。”父亲仍是无动于衷,于是没有说出的后半句是,“这样的病,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好留恋的„„”

第二天傍晚,老人走了。

根据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数据,上海65岁以上老人中认知障碍症的患病率已经达到6%,而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4%的速度上升。2013年,上海的65岁以上人口已占到常住人口的10%,据此估算,目前上海已经有将近20万认知障碍症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障碍症的患病风险会大幅度提高,根据上述数据,上海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已经达到30%。罗伯特·杨说,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患有认知障碍症人数最多的国家,患者预计有1000万人。但同时,这个疾病在政府以及公众中的认知度却远远不足。

认知障碍症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65岁以上人口花费最高昂的疾病。其负担主要来自漫长病程中的照顾与护理。另一方面,研究已证明,对认知障碍症老人,优质护理可起到延缓病程的作用。

护理模式探索:提高家属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90%患者家庭照顾,提高家属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对认知障碍症老人而言,优质的护理可以起到延缓病程的作用。邻邦日本于2000年保险改革后,就开始尝试认知障碍症老人的社区照顾模式。但日本模式能移植到今天的上海吗?面对老龄化,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记者在采访中和于是讨论过一个问题,病人进入呆滞阶段后,家属是否会怀疑他还有意识和感受?因为有时候他们确实不会表达任何东西了。于是没有确切答案。记者也将这个问题带给了另一位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家属——洪立,她是一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的阿尔茨海默疾病专项公益机构的负责人,这家机构一直在推广“认知障碍症老人优质护理”的理念。

洪立给记者看了一段视频:这是美国的一家养老院,90岁的老太太格雷迪瘫坐在一把轮椅上,她已进入病程的最后时期,身体枯槁,面容呆滞。护理员纳奥米尝试着给老人唱歌,她认真地抚摸着老人满是皱纹的脸颊、耳朵和双手,轻轻地哼唱起一首关于爱的歌曲,老人起初没有回应,但过了一会儿她的手开始拍打纳奥米的手——那是这首歌的节奏,又过了一会儿,老人张开了嘴,竟喊出了一个个的音符„„

“这是一个奇迹,但并不是所有老人都会这样。不过我们看到,他们并不是呆了痴了傻了,他们只是生了病,其实还保有很多人的情感能力,就像孩子,他们不能表达,但他的感受依然还在。”洪立认为,针对中国目前90%患者在家庭照顾的现实,提高家属对这项疾病的认知是尤为重要的。

英国的专业照顾起步很早,8月底在上海,记者采访了英国斯特林大学认知障碍症服务发展中心设计部主任安妮·勃洛克博士,斯特林大学是一所以研究认知障碍症而闻名的高校,安妮·勃洛克博士在20多年前便将园林设计引入了认知障碍症护理,她的婆婆也是一名认知障碍症患者。

安妮·勃洛克博士介绍说,在苏格兰,有一些专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的机构,会为老人们准备一片花园,如果老人年轻时曾是农夫,则花园里会有他们年轻时下田干活时常见的植物。老人每天可以去浇浇水,松松土,这些“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十分熟悉的,同时他们还能晒到太阳,补充维生素D。这些“工作”不仅可以锻炼老人的身体,同时还能愉悦他们的心情。

“老人如果不忙,整天坐着、躺着,就会感觉枯燥、无聊,就会不高兴。但如果他们每天可以走一走,心情愉悦,那么他们的护工也会感觉不错,会觉得这份工作还可以继续做。”安妮·勃洛克博士说。

她解释说,这个案例告诉人们,优质的护理需要根据老人不同的早期生活环境来进行规划,所以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了解他们过去的故事,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勃洛克博士强调,对于在家照顾的老人来说,家属们也应该设法去了解老人背后的故事。

优质护理当然也会产生相应的护理成本。采访中不少外国的专家都有这样的认识,无论发达与否,今天所有的老龄化国家都在面临着棘手的养老问题。

为了应对严峻的养老保障问题,德国于1995年通过了《护理保险法》。2000年,日本也紧随其后实施了《护理保险法》,并且将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强制40岁以上的公民必须参加。日本的养老产业也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期,专门的认知障碍症照顾机构纷纷成立,模式是小规模,嵌入社区,因为日本的专家认为,认知障碍老人应尽量和熟悉的环境在一起,并且鼓励家人多和老人相处。通常这样的一家养老院只有10个以内的床位,除了全托老人外,白天还运营日托班。

这种更符合东方家庭价值观的模式被称为“小组之家”。在8月的上海养老展览会上,记者遇到了其中一家认知障碍照顾机构的中国项目组负责团队,他们正计划最早于今年年底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小组之家”。这家公司的中方工作人员赵衍捷告诉记者,未来越来越多的日本养老机构会来到中国,他们公司此番除了为自己探路外,也受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委托调研中国市场的情况。

护理员收入2500-3000元,都是50多岁

专业能力不足也是目前市场的现状。日本的老人护理员需要经过三年的培训才能拿执照,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目前国内的护理员几个星期就可以上岗,无证上岗的情况也不少。

本文开头提到的老郑居住的位于上海北郊的养老院便是中日合资的。这所养老院的办公室主任陈平(化名)告诉记者,日方之前曾经在北京中心城区开设过一间“小组之家”,共有10个老人居住,四五个护理人员。“完全像一个家,我们是和老人住在一起的。”陈平在那里作为护理员工作过几个月。不过这所照顾机构的费用不菲,床位是12000元起。“即便这样的价格,据我所知还没开始盈利,因为房租就要5万元一个月。”陈平介绍说,同样由于成本原因,上海这边最后选择了在郊区做较大规模的模式。

在上海这家养老院的介绍手册上,醒目位置突出了它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方面的专长,不过陈平告诉记者,目前这里还做不到日本的服务质量。去年开院后,日本曾经派了一个培训教师到上海,但当时受培训的这批护理员如今大多已跳槽了。陈平坦率地说:“最缺的就是护理员,我们护理员的收入是2500-3000元,有的最高可以开4000元。所以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来做这个,我们这里的护理员都是50多岁的。”

陈平记得,日本教师当时教了“自然疗法”,“就是尽量让老人们参与活动,不要总是坐着或是躺着,这样晚上他们不吃镇定类的药物也能睡好。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市场上专业的人员少,或者就要追加投入,如果按照目前北京的模式,1万元一个月,多少家庭出得起呢?”

目前认知障碍症老人占这家养老院接收老人的一半,院长王华丽(化名)此前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做护士长,她对记者说:“吃力,真吃力。很多老人送进来时,都说好得不得了,自己都行的,进来一看,完全不是这样。照顾起来很困难,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

对认知障碍症市场做过详细调研的洪立表示,她认为目前为数不多的、有一定社会资源、专门接收认知障碍症患者的公立养老院并不能实际解决目前的老人照顾压力,民营机构的广泛进入并且成功运转,才具有更好的示范意义。

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 篇2

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除公认的年龄因素外, 遗传、受教育程度、性别、功能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吸烟、饮酒、护理程度等均被认为与认知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探讨老年人的一般情况、血液生化指标与知识问答、短期视觉记忆、情景记忆、数字广度之间的关系。

本次调查将老年人的一般情况与生化指标等相结合。明确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对护理指导老年人健康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在太原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两个社区, 在这两个社区设立护理检查点, 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370例 (其中男130例, 占35.1%;女240例, 占64.9%) 进行韦氏智能量表调查。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躯体健康状况资料 (自诉患疾病需三级乙等和三级乙等以上医院诊断) 。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知识问答、短期视觉记忆、情景记忆、数字广度四项分测验对受试老年人的长期记忆力、短期记忆力和注意力进行测试。抽取清晨空腹血,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血糖、血脂、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

2 结果

2.1 性别与认知功能的分析结果

在知识问答和数字广度两项测验中, 男性老年人的得分高于女性老年人, 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短期视觉记忆和情景记忆两项测验中的差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年龄分组与认知功能的分析结果

通过组间比较发现, 66岁以上的两组与65岁以下组均有不同,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75岁以上组同66~75岁组间的差别未见有统计学意义。

2.3 从事职业与认知功能的分析结果

受试者从事的职业与知识问答、情景记忆和数字广度三项测验有关。组间比较发现, 脑力劳动者的得分均高于体力劳动者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影响在短期视觉记忆的得分差别中未见有统计学意义。

2.4 收入与认知功能的分析结果

收入与知识问答、情景记忆和数字广度三项测验得分有关。组间比较发现, 收入1 000元以上组与1 000元以下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总体情况为高收入人群的得分高于低收入组。

2.5 自诉健康状况与认知功能的分析结果

自诉健康状况与短期视觉记忆和情景记忆的测验得分有关。组间比较发现, 自诉一般与自诉较差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自诉很好与自诉一般、自诉较差这两组之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2.6 旅游与认知功能的分析结果

旅游与知识问答、短期视觉记忆和数字广度之间有关。常出门旅游者的得分高于不常出门旅游者, 这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7 生化指标与认知功能的分析结果

血糖与知识问答、短期视觉记忆和情景记忆之间有关, 高密度脂蛋白与短期视觉记忆和情景记忆之间有关, 其差别是有统计学意义的。

3 讨论

性别、年龄是影响本次调查的最主要因素, 可以看出性别是导致女性老年人得分偏低的危险因素。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 在中国, 男性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明显强于女性老年人, 但有个别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老年人认知功能强于男性, 另有研究结果认为性别与认知功能并不存在显著关系。本文的研究证实了第一种观点, 即男性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明显强于女性老年人。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 考虑是老年人在应受教育时的性别歧视, 女性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所导致的。另外, 女性的生理变化比男性出现得早, 同年龄的女性老年人生理状况远不如男性, 这也是造成女性认知能力低的一个因素。

许多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都证实高龄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这与本文的观点相同。究其原因, 老年人各方面的功能均处于衰退阶段, 作为智力水平的体现, 认知能力的下降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个别研究结果显示, 排除各种疾病等混杂因素后, 单纯年龄增长并不会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明显减退。

以职业情况和收入水平为代表的社会地位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有一定的意义。社会地位高的老年人, 其认知水平一般高于社会地位低的老年人, 鉴于此, 考虑是由于社会地位低的人生活无满足感, 心情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而心理抑郁则是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表现之一, 这在一些研究成果中是可以看到的。

血液生化指标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在本次调查中的体现不是很明显, 国际、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统一, 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这里不作详细的讨论。

另外, 调查发现自诉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影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自诉健康情况不良的老年人认知能力往往比较差, 鉴于此, 考虑是由于健康状况不良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认知功能也随之下降。当身体活动能力下降, 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范围缩小, 接受的视听信息和肢体本身的感觉运动信息等均减少, 维持大脑活动的基本信息因而也减少, 最后导致认知能力下降。躯体疾病常常是造成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下降的原因, 与有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为了改善老年人认知能力的现况, 对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提出以下几点护理指导建议: (1) 多参加活动, 尤其是室外活动, 保持一个相对健康的体魄; (2) 多与其他人交流, 多说多听, 耳聪目明; (3) 生病及时就医, 不要拖延; (4) 开朗地对待生活。

据推测, 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75亿, 占总人口的24.75%.目前, 65岁以上老年人的痴呆患病率已占到老年人总数的6%~7%, 老年人护理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 认知功能的改变直接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和生存成本。老年人认知功能将对家庭和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摘要:为了探讨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 在太原市进行典型抽样, 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护理调研, 对他们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与知识问答、短期视觉记忆、情景记忆、数字广度等现况进行调查分析, 得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健康情况、旅游、护理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中, 其中的一些因素是可以干预的, 对指导老年人晚年的健康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护理

参考文献

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 篇3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37-01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近几年,随着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生活压力的加大,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疾病,随着对糖尿病认知的加深,糖尿病认真功能障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糖尿病认知功能是指患者出现轻、中度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思维迟钝、学习与记忆力下降,自我护理能力下降等。本组研究中,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加强相关护理,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5例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73~85岁,平均年龄(78.7±8.7)岁。选择同期我院的收治35例糖尿病但未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1,本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73~84岁,平均年龄(78.1±8.5)岁。选择同期到我院检查的非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2,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74~85岁,平均年龄(78.1±8.8)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病例标准

糖尿病患者听力与视力严重障碍者,无法进行放言交流的患者;器质性神病或长期服用忧郁、抗焦虑药物;一周内发生过低血糖患者;明确甲状腺机能减退,或有明显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脑血管病患者。

1.3纳入病例标准

根据1999年WHO有关糖尿病的诊断及分类标准。认知功能障诊断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MMSE>24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MMSE≤24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1.4方法

统计全部患者身高、体重等情况,检查前禁食12h,测量患者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C)。HOMA-IR=FPG×F-INS/22..5。对比三组患者HBAIC、HOMA-IR及BMI情况。

做好饮食调节,控制体重,给予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及监测能力,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加强学习次数,强化联想学习,帮助患者学习与记忆。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X2检验、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观察三组患者HBAIC、HOMA-IR及BMI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1患者与对照组2患者的HBAIC、HOMA-IR及BMI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HBAIC、HOMA-IR及BM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1。对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以MMSE评为作为因变量,与其他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发现,MMSE评分与HBAIC、HOMA-IR及BMI水平呈负相关性,详见下表2。

3讨论

近几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200万人,数据统计,糖尿病前期患者高达1亿5000万人[2]。糖尿病可引起各种并发症,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研究[3]指出,糖尿病抵抗(IR)与认知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本组研究中,通过无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无认知障碍患者及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患者HBAIC、HOMA-IR及BMI水平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HBAIC、HOMA-IR及BMI水平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且MMSE与HBAIC、HOMA-IR及BMI水平具有负相关性。

因此,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下,改变患者饮食习惯与结构,减轻体重,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可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加强指导学习,提高患者的记忆能力,做好相关性护理。

总之,MMSE与HBAIC、HOMA-IR及BMI水平具有相关性,在护理上要注意减轻胰岛素抵抗,加强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学习与记忆。

参考文献

[1]郭蕾蕾,田国庆.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5):433-434.

[2]曹丽娟. 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护理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28):266-267.

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内科病房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MCI病人40例, 男23例, 女17例, 入选病人均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功能障碍和中风研究所-老年期痴呆及相关疾病学会2011年发布的最新MCI诊断标准[4],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 (MMSE) [5]评分24分~27分, 临床痴呆评定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 评分0.5分, 缺血指数量表 (Hachinski ischemic score, HIS) <4分, 磁共振成像排除血管性痴呆和其他可导致痴呆的神经系统疾病, 无严重躯体疾病和烟酒等物质滥用情况, 排除抑郁症 (17项版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分) 。入选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男11例, 女9例;年龄56岁~78岁 (63.6岁±4.5岁) ;文化程度:小学6例, 中学10例, 大学及以上4例;平均住院30.8d。对照组男12例, 女8例;年龄57岁~76岁 (62.8岁±5.1岁) ;文化程度:小学4例, 中学12例, 大学及以上4例;平均住院31.2d。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病人对本次研究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成立MCI认知训练护理小组, 对医师及护理人员进行认知功能专业培训, 小组成员由2名神经内科医师、4名责任组长组成, 负责MCI病人诊断, 制订认知训练、全程护理干预计划。两组病人皆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指导。所有病人常规口服尼麦角林片, 每次10mg, 每日3次;常规护理包括疾病知识宣教、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研究组除了以上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指导外, 实施连续护理干预, 根据病人文化程度不同, 每天进行个性化认知训练, 每次30min, 连续4周, 主要涉及病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注意力及计算力训练、定向力训练、记忆力训练、心理支持、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

1.2.1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病人, 鼓励病人每天读报训练, 讲述、讨论报纸相关内容;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病人, 向病人开放性提问, 比如“你今天中午吃的什么”“看的什么电视等”。尽可能寻找病人感兴趣的话题, 强化其理解力和沟通技能。

1.2.2 注意力及计算力训练

责任护士应用MMSE量表评估时发现, 病人在注意力及计算力方面是明显失分项。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病人注意力训练, 护士给病人一张A4纸大小的表格, 上面布满数字, 随机选择一个个位数, 让病人删掉表格中所有出现这个个位数的数字, 或者在几个汉字中找出1个不同偏旁部首的汉字;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病人, 责任护士在几张水果图片中放进蔬菜的图片, 让病人找出与水果不同性质的图片, 或者辨认图形的方式。计算力训练, 让病人试着计算物品价值, 合计一堆物品多少钱, 或者玩扑克牌的方式提高计算能力。通过文娱活动, 让病人专注于某件感兴趣的事情, 强化训练, 使病人保持兴趣, 凝聚注意力。

1.2.3 定向力训练

老年痴呆病人易出现“黄昏现象”, 光线一暗, 反应能力下降。责任护士在黄昏时训练MCI病人定向力。向病人提问今天的日期、上次训练的时间、自己的病房号和床位号、周围物体的名称等, 要让病人意识中存在“这里”“那里”“夜晚”等概念, 帮助他们不断的强化信息。

1.2.4 强化记忆训练

首先护士暗示病人, 随着年龄递增, 记忆力衰退是正常生理现象, 但采取具体的训练方法, 不但可以延缓, 而且可以增强记忆力。指导病人做记忆保健操:在头颈后部找到“风池”“天柱”穴位, 用拇指指腹按压这2个穴位, 每次按压5s, 突然加压, 然后将拇指移开, 按压5次~10次, 病人会感到头脑清醒;让病人回忆所住病区的环境, 精细化记忆病区环境每一个细节部分, 然后再去检查遗漏了什么细节部分;让病人回忆1h之前发生的事情, 如和什么人在一起, 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 那个人和你什么关系, 长相怎么样?具体也可以教会病人应用联想记忆法来增强记忆力等。

1.2.5 心理支持

充分尊重病人的尊严、隐私, 杜绝污辱病人人格的事情发生。病人在进行各种认知训练的过程中, 要多给予鼓励和赞赏, 提高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形成良性循环。同时, 也注意保持病人与家属之间的亲密关系。教会家属沟通技巧, 保持病人愉悦情绪。

1.2.6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责任护士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评估时发现, 病人失分项集中在穿衣、扣纽扣、系鞋带、大小便偶有失禁、上下楼梯、偏瘫病人自理能力缺陷等方面。根据以上情况, 护士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对无法完成扣纽扣的病人, 指导家属给病人穿带拉链的上衣或者使用扣纽扣器;对于无法完成系鞋带的病人, 使用穿鞋器或鼓励病人穿不系鞋带的鞋;对于大小便偶有失禁的病人, 嘱咐病人穿容易穿脱的松紧腰身的裤子;上下楼梯有困难, 条件许可, 建议病人住带电梯的房子, 或使用助行器;护士针对偏瘫病人日常自理能力缺陷, 防止偏瘫侧肢体挛缩, 改良制作牙刷、梳子、口杯等, 使用穿衣棒及穿裤、穿袜自助器等锻炼偏瘫侧肢体。通过针对性训练, 使病人慢慢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1.3 观察项目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2个时间点发放MMSE、ADL评分量表。

1.3.1 MMSE评分

两组病人在住院当天、实施护理干预第4周末, 分发MMSE量表了解病人的精神和认知状况。该量表一共涉及5个维度, 分别为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 总分0分~30分。正常参考值根据教育程度不同分为24分 (初中及以上组) 、20分 (小学组) 、17分 (文盲组) 。分值越高说明病人精神和认知状况越佳, 分值越低则说明病人精神和认知状况越差。若总分低于27分则说明病人认知功能障碍。

1.3.2 ADL评分

两组病人在住院当天、实施护理干预第4周末, 分发ADL评分量表了解病人的自理能力。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 总分0分~100分。评价标准:良>60分;中41分~60分;差≤40分。分值越高说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分值越低说明病人自理能力严重衰退。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病人MMSE评分比较

研究组在干预后第4周末的MMSE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对照组各时间点的MMSE总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干预后MMSE各项评分比较

研究组在干预后第4周末的MMSE各个维度评分中除定向力外, 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定向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病人ADL评分比较

研究组在干预后第4周末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对照组干预前后ADL总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3.1 连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MCI病人认知功能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个体年龄的增长, A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上升, 目前已成为老年人的第四大死因[6]。而MCI作为AD的临床前状态, 每年10%~15%的MCI转变为AD, 通过对MCI病人进行认知功能训练, 减少AD病人的数量以及提高MCI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连续护理干预4周, 研究组的MMS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以往有一些研究证实认知训练能有效改善出院病人、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7,8], 但对于住院老年MCI病人运用持续护理干预的理念, 有计划、高频率地进行认知训练的报道较少。住院期间运用连续护理干预, 不仅有利于病人及家属提高对MCI疾病的认知度, 也更加系统地掌握了认知训练的方法, 有效延缓了MCI疾病的发生、发展。表2显示, 通过连续护理干预, 老年MCI病人在MMSE量表各个维度中除定向力外, 回忆能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记忆能力、语言能力5个维度得分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定向力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值变化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根据定向力在给予连续护理干预前已经具有较高分值, 给予干预后分值提升并不十分显著的情况来看, 老年MCI病人早期在定向力方面受损不明显。根据调查结果, 对不同文化程度MCI病人实施针对性的认知训练, 特别加强对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方面的训练, 从而改善其认知功能。本研究结果提示, 通过文娱活动、强化训练、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对注意力和计算力的改善效果最显著。

3.2 连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MCI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在持续护理干预4周后ADL评分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护理人员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的个性化训练方案有效提高了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这与黄鑫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体育锻炼对MCI病人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特别对于偏瘫病人, 辅助护理用具的使用显著提高了病人的自理能力。有效改善老年MCI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不仅减轻了社会及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和负担, 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3.3 连续护理干预为MCI照顾者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中国老年痴呆病人以家庭护理的模式居多。吴继星等[10]调查发现约有96.0%的病人居家由亲属照顾。护理内容主要有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认知功能障碍护理、情感障碍护理、精神行为异常护理及近年来越来越注重的为家庭照顾者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支持与帮助, 更多的是体现了Maslow的需要层次以及Orem自理模式指导。本研究实施过程中, 护理人员与家属面谈时发现出院后MCI病人的护理模式与吴继星等[10]调查结果相似。因此, 护士在连续护理干预过程中, 充分调动家属的主观能动性, 有目的、系统地培训他们认知训练能力, 使病人回归家庭也能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 家属及照顾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照顾技能, 正确的护理方法, 也减轻了自身的心理压力。

总之, 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MCI病人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案, 能够改善病人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本研究实施过程中也发现, 临床护士对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缺乏充分认识, 实施安全护理缺乏规范防范意识, 增加护理纠纷倾向。因此, 加强临床护士认知功能障碍筛查的规范化培训, 提高专科知识水平迫在眉睫。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 (MCI) 病人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 (MMSE)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MCI病人40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在给予两组病人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指导的情况下, 研究组实施连续护理干预, 并在入院时、住院第4周末对两组病人进行认知功能评价, 评价采用MMSE量表、ADL量表。[结果]入院当天, 两组病人MMSE、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住院第4周末, 研究组MMSE、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研究组连续护理干预后与自身入院时比较, MMSE、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MCI病人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案, 能够改善病人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连续护理干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参考文献

[1]罗一烽, 曹志宏, 王冬青, 等.轻度认知损害及阿尔茨海默病海马磁共振T2信号的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 21 (11) :1000-1002.

[2]Lubinsky T, Rich JB, Anderson ND.Errorless learning and elaborative self-generation in healthy older adults and individuals with 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nemonic benefits and mechanisms[J].Int Neuropsychol Soc, 2009, 15 (5) :704-716.

[3]王春丽, 徐晓燕, 邹建芳, 等.3R护理对老年痴呆病人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 (1) :98-99.

[4]Albert MS, DeKosky ST, Dickson D, et al.The diagnosi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Alzheimer’s Association workgroups on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J].Alzheimers Dement, 20l1, 7 (3) :270-279.

[5]沈悦娣.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筛查轻度认知损害的反应探讨[C].杭州: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1:27.

[6]Sonkusare SK, Kaul CL, Ramarao P.Dementia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raemantine, a new hope[J].Pharmacol Res, 2005, 51 (1) :1-17.

[7]蒋园园, 邓晓岚, 罗一烽, 等.延伸护理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病人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 (29) :197-199.

[8]潘惠英, 吴美玲, 陈江赟, 等.社区系统干预改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病人认知功能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 (2) :28-31.

[9]黄鑫, 张耀东, 徐勇, 等.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综合干预效果初步研究[J].中外医疗, 2012, 14 (14) :102-103.

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 篇5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老年骨科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状态

【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28-01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老年人手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前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障碍,而是在手术之后发生的一种过性的或者永久性的认知功能性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行为及认知精神紊乱、意识障碍、社会生活能力下降等[1,2]。手术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较为复杂,诸多研究显示引发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是麻醉[3]。本研究选取了15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并分析比较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的150例老年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手术前意识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无长期使用镇静药史、无精神系统疾病史等。依据患者所接受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椎管内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每组平均75例患者,全麻组男性47例,女性28例,年龄为71-93岁,平均年龄(82.6±5.5)岁,体重为61-76kg,平均体重为(69.5±3.5)kg;椎麻组男性43例,女性31例,年龄为70-92岁,平均年龄(81.6±4.5)岁,体重为60-77kg,平均体重为(68.5±4.5)kg。病例纳入标准: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及股骨、髋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70岁),患者或者其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间的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于比较。

1.2麻醉方法

手术前半小时,椎麻组和全麻组患者均口服安定(8mg),并肌内注射阿托品。全麻组患者使用快速气管导管进行插管全麻,并依靠异氟醚+瑞芬太尼静吸联合维持麻醉效果,使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效果;椎麻组在患者椎间隙施行硬膜外穿刺,依据患者的体重注入适量的布比卡因。依据实际情况追加利多卡因(0.25%)、手术后驼人微量止痛泵镇痛,并输注芬太尼和罗哌卡因,控制给药速度(1-2mL/h)。

1.3观察指标

观察监测患者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中手术麻醉时间、脉搏及血压等常规指标。测定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使用MMSE(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并记录MMSE评分,如果患者的MMSE评分下降10%则认为手术之后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检测时间分别为手术前6h,麻醉后的12h、24h、72h及96h。

1.4数据处理方法

02.1分析两组患者的常规监测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常规指标,结果显示椎麻组和全麻组患者的输液量、麻醉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中麻醉的安全性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仍然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隐患,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4]。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术后行为及认知意识障碍、记忆力及注意力下降,严重时会出现生活能力下降及精神紊乱等[5]。所以,麻醉师除了要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还要分析各种麻醉方式所产生的术后影响。老年患者一旦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其神经系统衰老的进程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加速,很容易引发阿尔茨海默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思维、情绪、记忆等[6]。

本研究结果显示,椎麻及全麻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年龄等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排除他们对结果的影响。本次研究结果还表明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均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但是不同麻醉方式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显示椎麻和全麻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2,7],但是本次研究表明,相较于椎麻,全麻更容易引发老年患者短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依据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案,相比于全身麻醉,使用椎管内麻醉可以更高的降低手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率。

参考文献

[1]刘新伟.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10:47-48.

[2]许德奖,杨威,赵国栋.丙泊酚与气体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Meta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11:1623-1627.

[3]姜晓阳,张新疆,刘延超,蒋晖.两种全身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地方病通报,2010,01:78-79+82.

[4]史军远.不同麻醉方式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对照分析[J].现代养生,2014,12:153-154.

[5]段开明,常业恬,欧阳文,夏月峰,张文静.异氟醚与七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06,03:501-502.

[6]潘丽峰,王东信,李军.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05:510-514.

上一篇:《木兰诗》课件下一篇:事业单位实习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