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通用10篇)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 篇1

【摘要】目的 探究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选取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急救护理措施,如止血、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调节体温等。结果 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均抢救成功,并痊愈出院。结论 给予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关键词】急救护理措施;失血性休克;效果

First aid nursing measures and effect of hemorrhagic

shock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mergency nursing measures were applied in hemorrhagic shock effect.Method We selected 40 ca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patients as research object,All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first aid and nursing measures,Such as bleeding,establish vein channel,maintain respiratory tract unobstructed,regulation of body temperature.Result 40 ca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patients were rescued successfully,and cured.Conclusion Give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first-aid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ondition,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It is worth popularization.【Key word】First aid and nursing measures;Hemorrhagic shock;Effect 前言

失血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最为常见,多由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肠出血等原因引起。临床症状为血液呈现浓缩、肺动脉楔压降低、外周静脉充勇、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和血清钠增高等。其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发生甚至死亡。我院根据4患者不同的病况,给予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8例女性,22例男性;年龄为28~70岁,平均年龄(46.53±2.23)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2~5小时,平均(3.26±1.11)小时;5例异位妊娠所致,8例脾破裂所致,12例多发骨折所致,15颅脑损伤所致。[2]

[1]1.2护理方法

1.2.1止血和建立静脉通道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询问其致伤原因,明确出血点。并采集血标本,尽快采取止血措施,明确治疗方案。同时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作输液,另一条用作扩张血容量。可先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2000毫升。若检查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上则无需输血,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下的患者,应尽快适量输血,密切贯彻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1.2.2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要迅速清理患者口腔内和呼吸道内的血液、痰液、呕吐物以及分泌物。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戴有假牙患者可将其假牙取出,舌后坠患者则用舌钳夹将舌头取出。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并检测动脉血气,以便了解其缺氧程度。遵医嘱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氧气浓度为40%~50%,氧气流量为每分钟6~8毫升。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后,再给予患者吸氧。1.2.3调节体温

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可给予其持续的腋温或肛温监测。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时的体温偏低,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保暖。可液体放在40~45的温水中加热10分钟,利用空调提高室内温度,加盖暖被或毛毯,以防止散热。切忌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等通电保暖物品进行保暖,以防发生意外事故发生。同时,给予患者输血前可将库存血复温后再输入。1.2.4预防感染

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护理措施,并遵医嘱给予患者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若患者下肢供血不足,则应降低患者下肢。若患者头部有创伤,有渗出液及昏迷现象时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咳嗽和咳痰,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雾化吸入a-糜蛋白酶,以防止肺部感染。1.2.5心理护理

患者在护理期间会产生焦躁、烦闷等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给予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以亲切的言语、和蔼的态度、精湛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并主动关心和照顾其日常生活,通过安抚、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或向患者举例成功案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2.6疼痛护理

进行手术止血的患者术后伤口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在24小时内疼痛感最为强烈。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或止痛药,避免其出现躁动等现象。同时可引导患者对疼痛原因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适当按摩和进行有规律的深呼吸来缓解疼痛感,必要时可采用持续小剂量泵静脉镇痛药物治疗。2.结果

进行急救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3.讨论

目前,我国失血性休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抢救措施是否及时和准确是失血性休克救治成功的关键。急救护理措施是在各项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迅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分析,针对患者不同的病况实施针对性、高效的急救护理,严密实施的同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最终形成良好的护理循环,以达到改善患者病情及家属精神负担的目的[4-5][3]。

我院给予所有的患者急救护理措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并痊愈出院。由此可见,给予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措施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最大程度将死亡率降到最低,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 篇2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 6例由下级卫生院转入, 至本科室均呈休克状态,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 血压、脉搏均为0。余30例为本院收治的产妇。36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1~36岁, 平均28岁。其中初产妇27例, 经产妇9例。孕周为33+2~40+5周。有剖宫产史10例。分娩方式:剖宫产19例, 自然分娩17例。失血量在1000~2000mL的患者31例, 失血量2000~4000mL的患者5例。

1.2 结果

所有病例经去除病因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其中输血者29例, 仅输入平衡液者7例。其中有4例行子宫全切术。至出院时, 所有患者血红蛋白指标均在90%以上。

2 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

2.1 单一因素与休克的关系

单一因素引起的产后失血性休克共13例, 占全部病例的36.1%。其中宫缩乏力8例, 占全部病例的22.2%。前置胎盘3例, 占全部病例的8.3%。产道损伤2例, 占全部病例的5.6%。

2.2 多种因素与休克的关系

多种因素引起的产后失血性休克共23例, 占全部病例的63.9%。其中宫缩乏力、胎盘因素12例, 占全部病例的33.3%。宫缩乏力、产道因素7例, 占全部病例的19.4%。宫缩乏力、妊高征3例, 占全部病例的8.3%。妊高征、产道因素1例, 占全部病例的2.8%。

2.3 原因分析

(1) 宫缩乏力:正常情况下产后能止血的原因在于, 胎儿分娩后子宫体积忽然缩小使子宫肌纤维收缩, 从而令分布于肌纤维间的子宫小血管被压缩达到止血的目的。另一方面, 妊娠期人体的凝血因子能很快在胎盘剥离面形成微小学血栓进一步止血。但若胎儿分娩出后宫缩乏力, 不能使胎盘剥离面开放的血窦关闭, 就会造成血管不能闭合, 导致血从胎盘创面流出, 引起产妇急性失血, 若不及时处理很快会陷入休克状态[2]。 (2) 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部分残留都会影响子宫的有效收缩, 造成无法止血, 而宫缩乏力也会导致胎盘不能完全剥离而造成部分血窦开放, 引起产妇急性出血。所以, 在临床上, 胎盘因素和宫缩乏力常常相伴存在[3]。 (3) 产道因素:因急产、子宫收缩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软产道未经充分扩张、胎儿过大、保护会阴不当、助产手术操作不当、未做会阴侧切或因会阴侧切切口过小、软产道组织弹性差胎儿娩出时均可造成产妇软产道裂伤, 严重时会形成血肿向盆腔内部发展延伸, 有可能会引起产妇急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4]。 (4) 其他因素:由于妊娠合并症如妊娠合并肝炎、或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均可造成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导致产妇严重的产后出血。

3 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3.1 急救护理

(1) 立即置患者平卧位,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同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防止机体组织缺氧症状。另外还要注意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 防止体温过低, 引发其他并发症。 (2) 为确保补液输血的顺利进行, 应迅速在上肢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穿刺针头应使用18~20号的留置穿刺针[5], 避免因患者血管塌陷造成的穿刺困难, 保证液体迅速灌注, 增加抢救成功率。 (3) 及时查出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出血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制止出血, 治疗原发性疾病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 (4) 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补充血容量, 纠正休克, 及时补充新鲜全血, 以补血量与出血量同等为原则。为了防止医源性血凝障碍而加重出血, 在需要大量输血时, 至少按3:1的比例补充新鲜血。当患者的出血量大于血容量的25%时, 功能性细胞外液可能减少20%~30%, 因此在输血的同时, 必须补充电解质溶液。

3.2 护理临床观察

(1) 准确测量产后失血量:临床上测量产后失血有多种方法, 常用有刻度的器皿收集阴道出血, 可简便地了解出血量。同时也可采用称重法, 把使用后的纱布、卫生巾等称总重量, 用其差值除以1.05 (血液比重) , 即可换算成实际丢失血液的毫升数。另外要观察阴道出血的颜色、性质、凝固情况, 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2) 测量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应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抢救时所用的药物、输液以及输血均由专人进行缜密的记录。另外, 为了确定患者血容量是否得到及时补充, 还要特别记录患者的液体输入量, 输血量及尿量。

3.3 心理护理

通常发生大量失血的情况时, 产妇会表现出异常惊慌、恐惧、手足无措、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 把全部希望寄托于医护人员。但由于精神过度紧张, 也容易造成患者烦躁不安, 无法配合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此时医务人员应该主动给予患者关爱与关心, 使其增加安全感, 教会患者一些放松的方法, 以稳定患者的情绪, 达到配合医务人员治疗的目的, 保证抢救的成功率。

3.4 止血护理

(1) 针对因宫缩乏力造成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 可以通过使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宫腔内填塞纱布、结扎血管等方法达到止血的目的。另外要加强产后观察, 特别是在产后2 h。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鼓励产妇今早进行母乳喂养, 引起子宫反射性的收缩, 减少出血量。 (2) 对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 积极准备好手术器械, 协助医生做好清宫术, 输液输血的同时,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协助检查胎盘胎膜组织是否完整。

3.5 预防感染护理

(1) 严格依据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确保各项手术、静脉输液、输血、肌内注射等执行过程中不会造成患者感染。 (2) 抗生素的运用, 根据医嘱准确运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易致过敏的药物详细询问过敏史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参考文献

[1]罗莉.论产后出血的防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12 (1) :80-81.

[2]程晓红, 胡燕.产后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6) :55.

[3]Konrad R.The value of venous oximetry[J].Curr Opin Crit Care, 2005, 11 (3) :259-263.

[4]Berry RD.Management of shock im trauma[J].Anaesth Intens CareMed, 2008, 9 (9) :390-393.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篇3

救护人员到达现场,首先对病人做初步的急救护理,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原则。同时向病

人及家属等周边人员询问病史,包括:致病原因、发病的速度及主要表现。边询问边迅速体检:生命体征、有无高热、畏寒或肢端冰冷、发绀,有无创口疼痛及创伤部位等。

休克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休克指数(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是0.5,表示血容量正常。如指数为1,表示丢失血容量20%~30%,如指数>1,表示丢失血容量30%~50%。评估休克指数,对指导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治疗很有参考价值。

血压:血压值的改变,尤其在创伤性休克时,也可作为评价失血量的一个简易指标。当收缩压低于正常的20%,约在90mmHg时,失血量约占全身血容量的20%,为轻度休克。如收缩压低于正常20%~40%,约70mmHg,或低于40%即<70mmHg时,失血量分别为30%~40%,分别为中度和重度休克。

脉搏:可清楚地扣触桡动脉触不到,仅能扣击股动脉、颈动脉搏动时,血压在60mmHg左右。

意识状态:直接反映中枢神经的血流灌注量和缺氧程度。当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昏迷时,表示从轻到重不同程度的脑血流灌注不足。

皮肤、肢体温度、浅静脉状态:是判断微循环血液灌注情况的直观指标。口唇与甲床色泽灰白、发绀,表示缺氧缺血。指压甲床后松开,毛细血管再度充盈时间>20秒,说明微循环血流量瘀滞、灌注不足。在温暖环境中,测量末梢肢端温度与肛温差>4℃,说明有循环衰竭。浅静脉萎缩,说明血容量锐减。胸前、腹部皮肤[LL]有出血点、瘀血斑或注射部位渗血不止,可能是DIC早期表现。

急救护理

松解病人的领扣、衣裤,使病人平卧,头腿各抬高30°,立即测量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并在以后每2~5分钟重复1次,直至平稳。

止血、止痛、包扎:①止血:在创伤中主要因大出血引起休克,首先要控制出血量,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处理的紧急措施,一般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②止痛:疼痛可引起休克,在必要时可注射杜冷丁50~100mg,但应注意该药抑制呼吸的不良反应,有严重颅脑损伤或胸部损伤伴呼吸困难者慎用。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有效循环血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应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静脉选择近心端穿刺。对穿刺困难者,应及时静脉切开。一般选用1条静脉用作扩容,给予少量生理盐水,以便输血或输入平衡液,还可输入一定量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等,另1条则可及时输入各种抢救药品,如多巴胺、间羟胺等,视血压变化调节滴数、用药剂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遇有喉头水肿或昏迷患者舌后坠,可用舌钳拉出。必要时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改善缺氧状态。

放置导尿管。尿量的监测是护理工作中观察、判断肾脏毛细血管灌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如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说明肾脏血液灌注不足,提示有休克。如抢救治疗后每小时尿量恢复至30ml时,为休克缓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严格认真监测尿量极为重要。

上述急救措施应迅速及时地进行,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原则,待病情允许,应立即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转运途中监护:①给予持续生命体征监护。②给氧治疗和保持呼吸道畅通。③维持静脉通路和持续的药物治疗。④保持病人平卧、保暖,尽量不移动病人,以免加重创伤或休克程度。⑤转运时不要给病人喝任何饮料或食物。如病人口干唇裂,可用湿纱布湿润。⑥对已用的急救措施和用药要详细记录,以利于与接收医院医师交接。

药监局:便秘药“泽马可”全面停用

已受理退货

京华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使用替加色罗(商品名:泽马可)在治疗中存在增加心血管缺血事件的风险,即日起各地要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替加色罗各类制剂,已上市药品由生产企业负责收回。

替加色罗主要用于女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缓解症状的短期治疗。瑞士诺华公司最近一项临床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在服用泽马可的11 614例患者中,有13例心血管事件发生,占0.11%;在7031例安慰剂对照组中,仅有1例发生。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一些本身已存在心血管疾病或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称,我国共收到替加色罗的不良反应报告98例,涉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有:心动过速1例,低血压1例,心慌2例。目前,我国尚未发生使用替加色罗引起的缺血[LL]性心血管病例。

近期,美国、加拿大等国暂停了替加色罗的市场销售。国家药监局组织相关专家对该品种国内外监测、研究资料进行评价和论证认为,目前对于部分患者来说,使用该药的风险大于利益。因此,国家药监局决定暂停替加色罗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追访厂商

1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4

一、临床资料............................................1

二、急救措施„„„„„„„„„„„„„„„„„„„„„„1(一)止血„„„„„„„„„„„„„„„„„„„„„„„1(二)保持呼吸通畅„„„„„„„„„„„„„„„„„„„2(三)迅速建立静脉通路„„„„„„„„„„„„„„„„„2(四)强心„„„„„„„„„„„„„„„„„„„„„„„2(五)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3

三、生命指标护理„„„„„„„„„„„„„„„„„„„„3(一)意识„„„„„„„„„„„„„„„„„„„„„„„3(二)皮肤„„„„„„„„„„„„„„„„„„„„„„„3(三)脉搏„„„„„„„„„„„„„„„„„„„„„„„3(四)血压„„„„„„„„„„„„„„„„„„„„„„„3(五)呼吸„„„„„„„„„„„„„„„„„„„„„„„3(六)尿量„„„„„„„„„„„„„„„„„„„„„„„4

四、心理护理„„„„„„„„„„„„„„„„„„„„„„4(一)对病人作心理上的安抚„„„„„„„„„„„„„„„4(二)给病人安排安全舒适的体位„„„„„„„„„„„„„4(三)对病人要亲切关怀„„„„„„„„„„„„„„„„„4(四)要特别观察病人的精神症状„„„„„„„„„„„„„4(五)护士应做好病人亲友或陪伴人员的安慰工作„„„„„„4

四、护理体会„„„„„„„„„„„„„„„„„„„„„„5 参考文献„„„„„„„„„„„„„„„„„„„„„„„„5 后记„„„„„„„„„„„„„„„„„„„„„„„„„„5

1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 失血性休克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危重急症,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将导致死亡。本文对12例外科手术中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的护理总结分析,认为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及时、准确、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紧密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术中应及时给病人止血,保持呼吸通畅,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强心剂和血管活性药物;术后加强各种生命指标的监测和护理,如意识状态,体温,呼吸,血压,必要的须进行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护理

失血性休克是机体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为共同特征,并导致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各重要脏器技能代谢絮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为一危急的临床综合症[1]。在外科手术中,大多因大血管破裂,肝脏、脾脏破裂出血引起,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将导致普遍性细胞功能损伤,生命重要脏器的功能丧失致机体死亡。一般而言,失血性休克病人只要得到及时治疗,迅速恢复血容量,呼吸通畅的情况下,大多能够完全好转。我院与近期抢救的12例病人经及时治疗和护理,最终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12例,年龄17-46岁,男9例,女3例;外伤动脉出血5例,术中动脉破裂4例,脾脏破裂出血1例,妇产科产中大出血2例。急救措施

(一)止血。失血是引起休克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应立即找出失血原因及部位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制止或减少大出血,如局部压迫,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等,一般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本组病例中对于表浅动脉出血特别是外伤引起的动脉出血我们迅速使用局部压迫,加压包扎止血;而对于手术中深动脉的破裂则应及时找到出血点,用止血钳或结扎止血;术中大面积渗血使用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等药物敷于出血面上,再用盐水纱布轻压片刻,即可得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二)保持呼吸通畅。休克病人都处于缺氧状态,保持呼吸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需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取出口腔杂物。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做深、慢呼吸及有效咳嗽,协助病人做双上肢运动促进肺的扩张改善缺氧状况,遵医嘱给予吸氧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氧浓度每分钟6-8L的流量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而严重呼吸困难者,如本组病例中一患者手术过程中因大量失血致使呼吸几乎中断,我们进行了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最后挽回病人的生命。

(三)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开始纠正失血性休克时,补液一定眼迅速。及时补充血容量的主要原因是有效循环血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所致的器官功能性不可逆性损伤。因此,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一般选用22号和18号留置针。穿刺部位应选择血管粗,易穿刺,易固定的部位,如下肢的大隐静脉,上肢的头静脉,贵药静脉,正中静脉等大静脉,必要时颈静脉。并同时建立中心静脉压的监测,这样既能快速扩容,又能了解血容量的补充情况,还可以监测心功能。补充血容量时应遵守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输液速度可根据患者的血压、脉搏、每小时尿量随时调整,一般补液速度要快,一小时输液量可少于1000ml,重症休克时在20~30min内输入液体1500~2000ml。补液时判断输液速度是否适宜的标准是:在快速补液过程中,心率下降,血压回升,呼吸频率可加快,尿量增加。准备大量输血,输液及给予抢救药物。输液,输血必要时加压输注,补充有效血容量。在抢救的过程中应做到分秒必争。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纠正休克,一旦休克得以纠正,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合适的输液速度,避免因为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2]。

(四)强心。在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中,病人因心脏回心血量不足造成心功能障碍,心率增快,心慌引起呼气困难。因此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出现此症状应及时应用强心苷类药物,保证心脏正常功能。使用前先了解病人最近是否有过强心苷类药物服用史;准确把握药物剂量,密切观察心跳的节律和速率,防止低血钾发生。

(五)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从小剂量,慢滴速开始;准确记录给药时间,剂量,速度浓度及血压变化;保证液体的均匀输入,停药时要逐步减量,不可骤停以防治血压波动过大。使用血管收缩剂时要防治药物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一旦发生,应用盐酸普鲁卡因或扩血管药物局部封闭。生命指标的监护[3]

(一)意识。意识的改变可以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情况。休克代偿期病人可表现为兴奋,烦躁,以后随脑缺血,缺氧的加重,逐渐进入淡漠,迟钝,甚至昏迷状态。反之,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说明脑缺氧改善。

(二)皮肤。可以反映周围循环情况。当面色由苍白转为青紫,肢端潮湿,冰冷,出现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提示病情恶化。反之皮肤黏膜颜色由苍白转为红润,皮肤温度由湿冷转变为温暖,干燥,常是休克好转的表现。当发现皮肤出现瘀点,瘀斑时应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三)脉搏。休克早期即可出现脉搏增快,且往往早于血压的改变,脉搏增快常提示心功能代偿,注意观察脉搏的速度,节律改变,警惕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休克纠正过程中,有时血压仍低,但脉搏有力,表示病情有所好转。

(四)血压。血压下降是休克重要的表现。早期当机体处于代偿阶段时,血压可正常或稍高,但脉压已经变小。以后随机体的失代偿,血压和脉压均逐渐下降。血压的变化是相对于个体正常时的血压而言的,因此必须综合其他监测指标来衡量血容量的情况。一般而言,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时,应考虑休克存在。

(五)呼吸。休克早期有过度呼吸现象,这是因组织缺氧,二氧化碳蓄积,代谢性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所引起。应采取措施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在观察呼吸时要注意频率,节律,有无呼吸困难的表现。有时休克好转后出现呼吸困难现象并不断加重,血氧分压下降,甚至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虽吸氧也不能改善,这种情况往往提示“休克肺”的发生。发现病人呼吸困难时,还须观察肺底部有无湿啰音,是否咳粉红色的泡沫痰,应警惕因输液过多导致心功能不全,肺水肿。

(六)尿量。尿量的多少直接反映肾血流量的情况,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是否充足。休克时须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并定期测尿比重。尿量减少时除提示血容量改变还须考虑有无肾功能衰竭的发生。4心理护理

(一)对病人作心理上的安抚。休克病人的意识是清醒的,对突然的病情变化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如害怕、恐惧、焦虑等,这些反应与休克之间会形成负反馈的恶性循环。但是,由于病人是清醒,也就有可能接受护士给予的良好心理影响。护士要选择适当的语言来安慰病人,耐心解释有关病情变化,以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护士在实施抢救中,说话要细声而谨慎,举止要轻巧而文雅,工作要稳重而有秩序,以影响病人心理,使其镇定并增强信心。

(二)给病人安排安全舒适的体位。可给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o),并将下肢拾高30o,以减少腹腔器官对心肺的压迫,利于呼吸与促进冠状循环,并利于下肢静脉的回流,这样既可促进休克的恢复,又可使病人感到舒适。

(三)对病人要亲切关怀。护土要经常观察病人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尿量等情况,并随时记录。要关怀病人,询问病人有何不适,有何要求,耐心解答提问,及时解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病人心情舒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四)要特别观察病人的精神症状。精神症状反映了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血液灌注量与供氧量,对疾病情况的判断具有整体性意义。在轻度缺氧时,病人表现以兴奋为主,有不安、烦躁,甚至有狂躁。此期若能得以纠正缺氧,则病人的情绪、意识、行为等可恢复常态。但若是休克继续加重,则脑功能由兴奋转入抑制,表现为淡漠、迟钝与萎靡,继之为诸妄、昏迷,这是危险的信号。如果脑及其它器官的供血改善,缺氧纠正,病人的意识会随之清醒。

(五)护士应做好病人亲友或陪伴人员的安慰工作。劝导他们不要在病人面前表现出情绪波动而干扰病人心绪的宁静。并指导他们一些简单的生活护理技术,以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工作。由于休克起病急且十分危急,特别是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在了解到自己大量失血时都会感到焦虑,对手术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而且同时存在缺氧症状,会是病人呼吸加深加快他们往往顾虑重重,精神紧张,情绪不安。对于这种病人,护理人员应该热情大方,和蔼可亲。努力使他们消除不安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职业语言“解除恐惧心理,恢复良好心态”的特殊功能[4]。通过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使病人对医疗环境、手术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做到身心愉快,自愿合作,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5.护理体会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危急综合症,在休克病人的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争取时间止血,快速扩充血容量,维持病人的呼吸心跳,做好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边抢救边做好术前准备,可明显降低休克病人的病死率[5]。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急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抢救意识,过硬的急救技能,熟练掌握急救药品,仪器的使用。灵活应用危急急救程序,在抢救的过程中,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分秒必争,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尽最大的努力提高休克病人的生存率。

参 考 文 献

外科休克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 篇5

【摘 要】目的:探讨外科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因外科疾病导致休克需进行抢救患者40例,给予综合的抢救措施和护理工作。结果:抢救成功34例(85%),死亡6例(15%)。结论:针对外科发生休克患者,抗休克最关键的基本措施就是及时去除病因,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早日脱离危险。

【关键词】外科休克;抢救措施;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47-2

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机体组织后,出现的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血液灌注组织匮乏所导致的以微循环、代谢障碍为主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组织灌注不良,以及以细胞受损为病理特征的血流不能提供细胞需要所导致的一种综合征,临床常表现为循环、代谢、内分泌、神经系统的较严重障碍,以面色苍白、精神烦躁或不振、四肢厥冷、呼吸急促或发绀、脉搏细数、脉压缩小、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为特征。出现休克后常可并发多器官功能发生衰竭,外科常见的有低血容量休克以及感染性休克两种[1,2],本文对我元40例外科休克患者临床救护经验进行总结,现汇报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因外科疾病导致休克需进行抢救患者40例,给予综合的抢救措施和护理工作。所有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5±2.5岁;其中低血容量休克28例,感染性休克12例。

1.2抢救方法

一是建立静脉通路,患者发生休克后必须立即恢复有效血容量,建立静脉通路,选择较为粗大的血管进行穿刺。按患者发生休克的原因和程度,通常先进行平衡液和右旋糖酐、聚明胶肽、706代血浆等液体输入,必要时进行输血。二是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消除导致休克发生的原因,并有效恢复血容量,纠正血容量之后,应立即安排实施手术根除原发病,或是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避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三是给予吸氧,吸氧能够提高动脉血氧含量,改善患者机体组织以及细胞的缺氧状况,通常以间歇给氧或是经鼻导管给氧,氧气浓度在40%―50%,流量在6―8L/min左右。四是进行心肺复苏,患者若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则预示十分危险。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CPR技术,以及各种抢救器材的操作使用,保证抢救成功率和质量,避免耽误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结果

2.1 40例休克患者中,抢救成功34例,占总数85%,死亡6例,占总数15%。

2.2护理体会

一是进行止血,对于较严重外科损伤发生休克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及时处理其活动性出血,必要时应用抗休克裤,这样既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下肢出血症状,还能够通过压迫患者的下半身,达到自体输血的效果。根据多篇文献调查显示,用此方法约能够增加600―2000mL血液,有效改善人体内各器官的血液灌注[3]。二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日常护理工作进行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不管患者的姿势是平卧位还是中凹位,都要保证其头部保持偏向一侧,有助于患者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变化情况,关键是要观察是否发生呼吸困难、三凹症等危险症状。休克患者通常均处于缺氧状态,保持其呼吸功能正常尤为关键,所以需要给予氧气吸入。若已发展到ARDS,就必须予以机械通气措施给予呼吸末正压(PEEP),保证患者肺泡内维持正压,扩张已发生萎缩的肺泡,避免患者发生生命危险。三是保证体位的正确,护理中通常将患者头部和躯干抬高保持在约20―30°,下肢抬高保持在15―20°,于是就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回心血量,并一定程度降低呼吸困难。也可以可以让患者间歇性平卧位,可以有助于患者脑部血液的供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使头部放低,因为若患者头部放低后,会影响颅内静脉血液回流入右心,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因此一定程度上使脑组织灌流压(脑组织灌流压为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之差)减少。护理工作中要需注意保持患者病房内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避免由于各种原因安排不当而搬动病人。四是给予心电监护,在护理的过程中,通常都会用监护仪严密观察休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随时掌握患者病情改变。监护仪设置为每5―15min进行血液测定,护理人员准确记录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等。同时,定时测量并准确记录患者体温,对每个休克患者均勾画体温升降曲线,直观把握体温变化,休克患者体温通常偏低,除了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体温可表现为突然升高到40℃以上,或突然下降到正常范围以下,这些表现都预示着病情的危险化。所以在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非常仔细、认真的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对于各种异常变化情况需及时向主治医生进行报告,有利于医生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并积极配合。五是一般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神志、皮肤色泽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肺毛细血管楔入压(PCWP)、中心静脉压(CPV)以及24h尿量,以此作为指导输液的指标,有助于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的休克发生[4,5]。讨论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40例外科休克患者抢救成功34例,占总数85%,可见,我们的护理工作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补液,选择合理的输液途径,保证早期足量的液体输入,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与医生进行密切配合,是保证抢救成功和质量的前提。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对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休克患者发病急促,进展较快,若不能及时发现,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则极容易发展成为不可逆阶段导致死亡。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烦躁或神志不清的患者,需放置床旁护栏,放置患者坠床,必要时用约束带固定四肢。护理人员需提高主观急救意识,快速建立抢救措施,培养自己成为合格的高技能急救护理人员,有效提高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孟瑞莲.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4(13):26-27

[2] 王秀兰.谈外科休克病人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16(7):88-89

[3] 王琪,华阳.高血压病诊治与预防探讨[J].北京医学,2005,6(16):14-15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 篇6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 我院妇产科共收住入院12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 入院时均出现冷汗、肢端湿冷、面色苍白等典型的休克症状和体征, 估计其失血量在1500-3300ml之间, 平均2100ml。患者入院前无器质性心脏病, 主要脏器功能正常。根据家属意愿及患者的病情, 其中60例患者选择了及时抢救和传统的护理措施, 设为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了优质护理措施, 即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患者及家属有关疾病知识的普及, 患者心理健康护理等。实验组患者年龄在24-37岁之间, 平均26.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2-38岁之间, 平均年龄29.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不大, 具有客观性。详细记录患者的康复速度、有无死亡病例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2抢救方法

首先及时快速补充血容量。患者入院送入抢救室后, 迅速开放静脉通路, 可选较大的静脉或中心静脉, 可同时精确的测定患者血压和循环状况[2]。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尿量等;在此基础上积极纠正引起出血的原发病。

1.3护理措施

(1) 体位在患者尚未清醒、意识不清时应采取头部和双下肢稍垫高的体位, 头部抬高有利于防止反流误吸和脑缺氧, 下肢抬高能有效减轻下肢水肿;患者神志清醒、症状好转时可改为平卧位, 头部偏向一侧[3]。 (2)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及时合理给氧。 (3) 术中注意患者的保暖, 进行患者会阴保护, 使阴部保持清洁干燥, 以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 (4) 术后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当血压、尿量等出现明显变化时应及时处理。 (5) 嘱患者清淡饮食。 (6) 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成功康复病例, 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维持治疗。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采用X2检验,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结果

经过及时抢救和护理, 实验组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康复速度较快, 平均康复期5.8天, 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效果较好。对照组患者死亡5例, 死亡率8.3%, 大部分患者出现感染、烦躁、抑郁等症状, 康复速度较慢。两组对比, 差异明显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下表。

3讨论

严重创伤、大量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可导致患者循环血量迅速减少, 发生血流动力学障碍, 患者组织细胞供氧不足, 甚至危及生命。妇产科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大出血导致休克, 如胎盘早剥或剥离不全、产后出血等, 病情危重, 需及时抢救处理。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妇产科的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和护理措施[4]。

我院在传统的休克抢救和处理的基础上, 对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60例患者进行了更为精细优质的的护理措施。患者进入抢救时, 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包括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及时吸氧,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迅速开放静脉通道并纠正原发疾病。休克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循环障碍或衰竭的征象, 因此及时有效的补液至关重要, 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全血、冷沉淀、胶体液或平衡液, 并联合使用[5]。对休克病人应采取头低足高位, 以保证脑部的供氧和减轻下肢水肿, 增加回心血量。科学的膳食搭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以及适时的心理辅导, 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大量血液丢失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影响, 使患者重建信心, 加速康复。

在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60例失血性休克的妇科患者因抢救及时有效, 护理措施科学合理, 未出现死亡病例, 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均康复出院, 2例患者出现了较严重的感染, 须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1例患者出现了轻度抑郁的现象, 经短时间的心理治疗后出院, 随访未复发。实验组患者平均康复期5, 8天, 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出现了5例死亡患者, 其中一例止血后再次出血, 于第二次手术中死亡, 其余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 迁延不愈, 最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30%以上患者出现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 两组对比, 证明优质精细的抢救护理措施对失血性休克的妇产科患者疗效较好, 可明显缩短其疗程, 减少并发症。

总之,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传统的抢救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 在术前、术中、术后加用更为精细优质的护理措施, 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进行护理, 可有效加速患者康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远期预后较好,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许云.7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J].当代医学, 2013. (24) :126-127.

[2]姚虹, 刘书鹏, 耿英.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腹腔镜手术治疗89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 (18) :129-131.

[3]农秀媚.异位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右江医学.2014 (01) :103-104.

[4]陈桂琳.输卵管妊娠破裂60例急救与护理[J].齐鲁医学杂志.2014.29. (02) :167-168.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 篇7

【关键词】急救护理干预;异位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臨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88-02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感染的增多,发生率有了逐年升高的趋势,输卵管妊娠变得越来越常见,其所占比例已达95%左右。妇科常见的急腹症有异位妊娠等,当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时,腹腔内会大量出血[ 1]。如果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急救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2]。我院自2011.10~2013.02收治了80位异位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及时抢救手术治疗, 患者转危为安, 均痊愈出院。现就急救和护理过程浅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80人,年龄最大45岁,最小27岁,平均34.29岁;23例为首次妊娠,27例为2次以上人流术后妊娠,30例带有不同节育器妊;其中,输卵管妊娠为68例,宫角妊娠为12例,并且发生异位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为15例、49例、16例,80为患者全部抢救成功。

1.2 护理及急救过程

1.2.1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本组80位患者对手术和疾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恐惧,这也是因为病人对未知病情的不熟悉而导致的情况[ 1]。所以,首先对病人进行耐心全面的心理工作,包括安抚心态,解释病情,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希望,使患者相信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治疗,解除恐惧感,树立自信心;使患者家属消除对医护人员的戒备,免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医患矛盾,使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过程。

1.2.2 密切关注病人身体状况及其发展 本组80位患者在异位妊娠后,由于短时间内腹腔大量出血而导致了80位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休克,出血量最多为2000mL,最少为750mL,平均为1347.59mL。大部分患者脸色苍白,四肢不湿,表情淡漠并伴有局部抽搐,心跳变慢,脉搏细数,尿量短时间内减少,血压呈不间断性下降。

1.3 治疗和护理方法

1.3.1 迅速补充血容量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有效恢复血液循环容量的时间。通常做法是利用静脉置留针建立2条及其以上的静脉通道[2],使组织的灌注量增多,血容量扩容更快。同时尽快注射或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聚明胶肽注射液、平衡液、血浆、浓缩红细胞和止血药等。如果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如四肢阙冷,血压过低或脸色苍白等情况时,表示患者需要更多的血液循环量,需要加快输液速度和输血速度,同时还需要防止患者的自闭症状,因为输注过多会引发肺部水肿。如果患者发生寒战时,说明患者血容量不足,并且体温偏低,需要一定的保暖,如提高室温、加棉被等。

1.3.2 保持患者呼吸畅通 为防止患者呕吐物进入呼吸道,所以患者头部一定要偏向一侧并且保持平卧,同时告知患者不能进食,避免呕吐物进入呼吸道。护理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条不紊,动作迅速,在医生的治疗过程中及时配合。在抢救的过程中做好术前准备,更衣、插尿管置留、备皮、术前用药都要尽快准备好并送往手术室。

1.3.3 心理观察及护理 一般异位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且病情危及生命,常常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休克、晕厥或剧痛等[ 3],对于这些不可预测的变化,患者往往会感到没有安全感,在某些时刻,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方法, 因为手术探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清出血位置,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和纠正休克。鉴于情况严重,护理人员有义务为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情和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告知术后仍然有50%的几率受孕,列举治疗后仍然能生育的实例,消除患者的恐惧以及自卑心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对异位妊娠实施手术的必要性,让患者走出心理暗示,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树立其自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避免时间浪费。

1.3.4 术后护理

1.3.4.1补充体液 造成体液不足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手术过程中的大量失血、禁食、机体摄入不住等。医护人员需要在每隔30分钟左右对患者测一次血压,评估患者的皮肤胎心和体温;按医嘱暗示补充血液和液体,防止输液和输血后的反应,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操作。

1.3.4.2 密切观察病情发展 为防止患者发生并发症,需要医护人员做一下工作:每30分钟测血压和脉搏一次;遵医嘱用药,如止血剂等;在腹部放置沙袋,放置8小时后用磁疗腹带加压止血;观察阴道是否出血、手术刀口是否渗血。

1.3.4.3 疼痛护理 本组80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的疼痛,发生原因可能是由于腹腔内出血刺激腹膜,手术切口疼痛等。医护人员需要帮助患者保持体位舒适,指导病人放松缓解疼痛,评估记录患者疼痛程度,如有情况出血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2 讨论和体会

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在发病时,往往发病极快,病情发展迅速[ 4],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很可能危急病人生命[ 3-4]。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技能和心理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要求医务人员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面对任何技术要求,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抢救时机,具有敏捷的思维,迅速的动作,能够及时主动配合医生,保证输液畅通,血容量供应充足。并且能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恐惧和自卑心理,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工作,手术尽快进行,及时挽救生命。

参考文献

[1] 陆国凤,夏土艳,陈向坤 6 5 例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J]黑龙江医学.第31卷2007年第7期.

[2]徐兰波,韩建芬 异位妊娠急诊手术的护理[J]浙江预防医学,2008 ,16.(9) :74

[3]杜静茹. 异位妊娠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 (6): 47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 篇8

1 临床资料

我院妇产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失血性休克的异位妊娠患者28例, 年龄16~43岁, 中位年龄26岁。其中未婚11例 (39.29%) , 已婚17例 (60.71%) 。停经时间为38~82d, 平均48d。壶腹部妊娠13例 (46.43%) , 输卵管峡部妊娠10例 (35.71%) , 间质部妊娠5例 (17.86%) 。行病灶清除术22例 (78.57) , 输卵管切除术6例 (21.43%) 。

28例失血性休克的异位妊娠患者均救治成功, 成功率100.00%。

2 急救与护理

2.1 急救 (术前)

(1) 积极抗休克:持续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应保持在5~6L/min, 以提高机体携氧能力, 保证重要脏器供氧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采用静脉穿刺留置针, 为改善组织氧供, 早期以晶体液为主。必要时行静脉切开, 以确保迅速补充血容量。联系输血科交叉配血, 尽快输入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及血浆, 以补充血容量, 纠正休克。 (2) 生命体征的观察:持续心电监护, 动态观察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脉搏、呼吸、心率及心律, 并详细记录。 (3) 协助医师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联系心电图室行心电图检查, 静脉抽血完善相关血常规、凝血四项、电解质等化验。同时联系手术室。

2.2 基础护理 (术后)

(1) 保持环境安静、通风, 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帮助患者翻身, 变换体位, 防止肠粘连的发生, 适当进行活动促进肠蠕动。保持患者外阴清洁、干燥, 每天用1/5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外阴2次, 防止上行性感染。 (2) 活动:视病情适当活动, 活动要循序渐进, 逐渐加大活动量。术后6~8h床上翻身, 术后第2天可下床活动, 以减少盆腔粘连。 (3) 饮食:术后病情平稳后进流质, 逐渐过度到半流质、软食、普食。加强营养, 食用高热量、高蛋白、富含铁、易消化的饮食, 增加机体抵抗力。 (4) 疼痛:操作尽量集中, 动作轻柔。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5) 切口:保持切口干燥, 无有渗液, 及时更换敷料, 如有感染, 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2.3 心理护理 (术后)

保护患者隐私, 尤其对未婚先孕者, 情绪较低落。护理人员要维护其尊严, 认真做好心理疏导, 在谈论其疾病时, 尽量避开亲友, 给予其心理安慰与支持, 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恐惧、焦虑心理,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早日康复。

2.4 出院指导

勤洗浴、勤更衣。注意外阴清洁。禁止性生活1个月。向患者介绍有效的避孕方法。

3 护理体会

(1) 失血性休克的异位妊娠来势凶猛, 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只有迅速救治, 严密观察, 精心护理, 才能避免其死亡发生。 (2) 护理人员要有牢固的理论知识, 同时救治及时, 护理精心, 以提高急救成功率。 (3) 本文28例失血性休克的异位妊娠患者, 均救治成功, 成功率100%, 说明急救有力, 护理得当。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异位妊娠,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39例, 男33例, 女6例;年龄2岁~63岁, 平均年龄39岁。病因分类:矿难事故11例, 车祸15例, 其他意外创伤13例;其中多发伤26例 (颅脑损伤合并胸部创伤、骨盆或四肢不同部位骨折) , 骨盆粉碎性骨折4例, 股骨干骨折6例, 肝脾破裂3例。抢救成功34例, 死亡5例, 其中2例死于重度失血性休克, 3例死于多发伤所致多系统器官衰竭。抢救成功率为87.18%, 病死率为12.82%。

2 急救处理

2.1 紧急止血包扎

置患者于平卧位, 快速、有效地对现存可见的开放性活动性出血伤口进行止血包扎, 尽可能减少失血失液量, 以减缓病情变化速度和休克程度;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察看各项基础指标, 了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2.2 扩容治疗

开放两条以上大口径静脉通路, 快速补充血容量, 原则:及时、快速、足量。一般先使用扩容作用速度迅速的晶体液, 如林格液, 再使用扩容作用持久的胶体液, 如:706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同时, 采集静脉血标本急行相关实验室检查, 以了解患者全身和各脏器功能状况, 并鉴定血型、交叉配血、备血, 必要时输入成分血或新鲜全血。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氧气吸入

取休克体位, 松解患者领口, 解除气道压迫, 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异物、分泌物。经鼻导管或面罩持续高流量氧气吸入6~8 L/min, 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2.4 留置导尿

观察并记录单位时间尿量, 为扩容用药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扩容有效的指标是每小时尿量维持在30 m L以上。

2.5 药物治疗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扩容治疗, 以迅速提升血压, 改善脏器组织灌注, 如: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等;改善微循环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应用糖皮质激素抗休克, 如地塞米松;纠正酸碱失衡可用5%碳酸氢钠;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对兴奋烦躁患者应用镇静剂等。

2.6 对症处理, 治疗原发病

对开放性伤口进行清创缝合止血包扎, 控制出血来源, 尽快止血;对骨折部位用夹板妥善固定;对胸部挫伤使用胸带固定包扎, 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有手术指征者, 积极进行术前准备。

2.7 辅助检查

病情未好转情况下, 不可移动患者, 以免加重创伤与休克程度。通知相关科室急诊行床旁检查, 如:B超、心电图、X线、实验室检查等。

3 观察与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 注意意识状态和表情改变:随着休克进行性加重, 患者由兴奋或烦躁转变为抑制、表情淡漠, 意识由清醒逐渐变为模糊、反应迟钝, 甚至昏迷。 (2) 生命体征:血压进行性下降, 脉搏由快变为细弱, 呼吸浅快>30次/min或<8次/min, 体温降至36℃以下均提示病情加重;随时评估休克指数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 0.5为正常, 1.0~1.5表示休克, >2.0为重度休克[2]。 (3) 尿量:是反映血容量是否充足的有效指标, >30 m L/h表示休克有改善, 反之, 血容量不足, 注意预防肾功能衰竭。 (4) 皮肤色泽、温度与完整性:患者口唇黏膜、末梢部位皮肤由苍白、发绀、湿冷转变为潮红、温暖, 提示病情好转;休克患者因病情重不宜搬动, 卧床时间长, 末梢血液循环差, 应注意随时观察皮肤受压状况, 预防压疮的发生。

3.2 呼吸道护理

患者多取休克体位, 但合并胸腰椎、骨盆、颅脑损伤者宜平卧。因休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平卧时头应偏向一侧或健侧, 以防止舌后坠;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异物、分泌物, 防止误吸, 应特别注意有颅底骨折、颌面、鼻腔损伤出血的患者, 并随时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准备, 确保呼吸道通畅。

3.3 心理支持

休克多由突发事故引起,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或激动等情绪反应, 护理人员应注意其情绪的改变, 适时予以语言及非语言形式的关心、心理疏导、抚慰、鼓励, 使患者情绪稳定, 配合治疗。

3.4 抢救环境

患者因突发事故致伤, 陪送人员与家属人数多, 加之急切、恐慌的情绪表达方式等均造成抢救环境的混乱、嘈杂, 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抢救工作的进行, 对患者的身心状态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 及时地对现场人员进行宣教、劝慰并予以疏散, 保持抢救环境的安静, 有条不紊地实施急诊救护, 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对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患者及家属的自信心非常有利。

3.5 护理要点

(1) 在抢救的同时, 尽可能去除患者肢体上多余衣物, 充分暴露损伤处避免漏诊, 并为后续检查治疗提供的条件, 赢得时间; (2) 建立静脉通道时应使用留置针并妥善固定, 避免因检查、患者肢体躁动等因素导致脱针或药物外渗引起组织肿胀坏死; (3) 静脉血标本应在使用药物治疗前采集, 以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输液速度应根据病情变化合理调整, 防止因输液速度过快、液体量过大导致肺水肿、心功能不全; (5) 抢救中执行口头医嘱使用药物时, 严格遵守“听清、问清、看清, 复核药名、剂量、时间和用法”三清一复核的用药原则, 并及时在规定时间内补记完成抢救记录; (6) 创伤失血性休克其血流动力学特点为低排高阻型 (低动力型) , 由于皮肤血管收缩, 血流量减少, 皮肤温度降低, 又称“冷休克”。护士应注意随时为患者保暖, 这对病情观察和控制继发感染有重要的影响; (7) 患者多有开放性伤口导致血液及体液外露于体表造成污染, 医护人员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做好个人防护。

4 小结

休克患者发病突然, 病情重, 变化快, 并发症严重, 其急救与护理应快速、及时、严密细致。通过紧急止血包扎、迅速扩容、保持呼吸与循环通道通畅、大流量氧气吸入、正确的药物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及严密的病情观察、细致周到的护理、适时地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等措施的实施, 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见性观察[3], 及时调整急救护理措施加以预防, 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5-26.

[2]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37.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篇10

关键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各类意外创伤事故层出不穷, 已经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地危害。急救护理及时与否、措施正确与否, 都对降低伤残率和病死亡率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本文就52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所收治的52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 最大年龄为68岁, 最小为15岁, 平均 (37.6±1.3) 岁, 女16例, 男36例。损伤分类:21例为开放性损伤, 31例为闭合性损伤;损伤原因:34例患者为交通意外伤, 9例患者为高空坠落伤, 7例患者为锐器伤, 2例患者为其他损伤。

2 急救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救过程中最主要、最基础的措施就是要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1]。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检查, 将其呼吸道内分泌物、痰液、呕吐物、血液迅速清理干净;若患者出现气管断裂、喉头水肿等情况, 护士要配合医师现场做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可基于其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情况来对给氧时间和氧浓度予以适当调节。

2.2 迅速补充血容量

2.2.1 正确选择静脉通道

应选择如胸部、头部等远离受伤部位的静脉血管, 四肢受伤者选择颈外静脉, 下肢、盆腔、腹部受伤者选择上肢静脉, 上肢受伤者选择下肢静脉;静脉通道要有2条以上[2]。也可以在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等浅表大静脉处用12~16号套管针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必要时还可以切开静脉[3]。

2.2.2 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多以晶体液为主, 辅以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代血浆等[4]。对严重休克患者, 其早期复苏的监测指标应为尿量、中心静脉压、心率、血压, 并且输入2 000 ml平衡液。绝大多数创伤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出血所致, 因此, 医护人员要提前做好输血的准备。

2.3 体位护理

为了利于呼吸的通畅, 避免出现脑水肿, 增加回心血量, 患者应该取下肢抬高20°~30°、躯干和头部抬高10°~20°的休克体位或者取平卧位[4];对于休克循环状态不稳定的患者, 尽量避免过多翻身搬动, 以免造成休克、血压波动加重, 导致死亡。同时, 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脉搏、血压的测量频率为每10~15 min/次。若发现患者出现尿少、烦躁不安、头晕、血压下降、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慌等情况, 不可搬动患者, 应及时进行抢救[5]。

2.4 及时止血

止血方法的选择要基于出血部位不同而定。高位扎止血带适用于包扎上下肢开放性伤口, 纱布绷带加压包扎适用于开放性伤口, 纱布填塞加压包扎适用于广泛创面出血。及时止血, 一方面能够便于快速做好术前准备, 如留置导尿管、备血、备皮、三大皮试 (破伤风、青霉素、普鲁卡因) 试验等, 另一方面能够便于纠正休克、快速扩容。

2.5 病情观察

2.5.1 呼吸

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深度、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要将分泌物及时清除,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快速输液时要尽量避免出现肺水肿, 抗休克过程中, 应及时机械通气, 避免出现休克肺。

2.5.2 尿量、尿比重

尿量、尿比重能够较好地反映肾灌流量。应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颜色、尿比重、尿量, 以便于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休克程度。当每小时尿量>30 ml/h表示循环好转, 每小时尿量<30 ml/h则表示医护人员应加快输液[6]。

2.5.3 皮肤黏膜、肢端温度

若患者的皮肤苍白转为发绀, 说明休克现象未好转, 还有待于进一步治疗和观察;若患者的皮肤发绀减轻转为温暖、干燥、红润, 说明循环好转。

2.5.4 血压与脉搏

血压与脉搏的测量频率为每15 min1次。脉压增大, 则表示血管循环功能改善、痉挛缓解;脉压越小, 则表示血管痉挛严重。要对脉搏强弱节律、脉搏速率予以密切地注意;脉率过于细弱、不规则或过快, 则表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

3 结果

本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8.1%, 仅1例患者由于抢救无效而死亡;有9例患者在经过急救之后, 转入重症监护病房予以进一步治疗;另外42例患者经急救处理后, 直接转入到医院手术室行急诊手术, 均痊愈。

4 讨论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病迅速, 病情危重。处理原则是预防并发症, 最大限度地抢救患者的生命。首先, 医护人员要及时控制活动性出血等紧急情况, 并对液体复苏、呼吸道梗阻进行及时处理, 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护理人员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临床抢救经验, 要定时观察意识、记录尿量, 定时测脉搏、血压, 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予以严密观察, 确保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导尿、输血、输液等各管道通畅,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检查有无合并伤。同时, 要对病情变化和液体出入量予以准确记录, 尽快帮助患者度过休克关。

参考文献

[1]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 :51-53.

[2]史爱珍, 姜梅, 王艺.创伤性休克急救补液速度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4) :302-302.

[3]戚文涛, 刘冬, 王刚, 等.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6) :1358-1358.

[4]顾沛, 徐建鸣, 高颖.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6-22.

[5]Sidi, A.Treating ischemic left wentricular administered after coronary occlusion in pigs[J].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2007, 21 (3) :400-405.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推荐阅读: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05-27

军人血性演讲10-08

细菌性痢疾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10-19

上一篇:郑州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考核办法下一篇:第7课 彩球的设计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