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性总体规划

2022-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概念性总体规划

概念性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城市化运行进程加快,人们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现有的城市规划中形成了各种新型的工作方式,比如概念规划,概念规划是最近几年发展而成的,本身具备科学性和指导性特征,在城市规划中产生的作用是非常高的,能够将城市规划的整体效益和长远效益全面体现出来。在本篇文章中,主要论述了城市规划设计中对于概念性规划的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概念性规划;城市规划设计;应用策略

引言

基于新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和改进,结合相关的实践结果表明,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关键在于规划和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概念性规划相比较来看,具备成本较低快速且灵活性的特征,相关的人员可以依照城市建设实际需求展开多样性的选取,基于此,在本篇文章中,结合概念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以及作用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情况,以此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

1、对于概念性规划工作的论述

所谓概念性其实是一项思维理念,是基于整体和结构方面提出概要性的一项方案,可以使规划成为战略性文件,概念性规划是一种超空间超时空,不会受到约束的规划,基于城市整体规划体系而形成的一种规划,本身具备哲学含义,同时也包含了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美学、景观学、人类心理学等多项学科,内容丰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产生的作用是非常高的,概念设计一般不需要精准的计算、精准分析,而是采取归纳和组合的方式重点思考,并且把设计人员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逐渐上升到专业设计方面,利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加以控制。我国城市规划学术界将概念性规划划分为了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概念设计在某项方面,其实是指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另外一方面是概念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体系。

2、概念性规划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以某地主城区旧城改造项目为例,该城市位于该省的副中心都市圈,市内有3条高速公路和1条高速铁路线过境,距离省会300km。地理环境背山面海,丘陵、平原相间,河道纵横,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基于此,该地拟利用水空间和城市新区拓展区域,并以当地山水资源为依托,创建宜居、宜商、宜旅的综合性城市。交通体系的优化、路网结构的更新改造和道路换乘中心的合理配置,是当地在主城区旧城改造工作中所要面对的问题。对此,可以利用城市规划展示城市特色,从我国历史发展来看,每座城市都具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基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时代,传统城市文化特色及历史传承的消失,已经演变为了影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概念性规划的应用,可以让城市文化底蕴、人文环境、地理风貌和历史特色得到保留。在本文论述的工程案例内,采用了以重点保护街区、历史风貌协调区、建设控制区、为新的历史文化保护分区建设体系。结合旧城改造区域河流纵横的特点,在对具有悠久历史桥梁进行保留恢复处理的基础上,还需要新修3座桥梁,进而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其中,遵循的应用原则表现在以下几点。

2.1前瞻性原则

概念性规划十分重视城市的未来发展以及城市整体效益的提升,在规划期间,从发展角度看待城市设计过程中综合性,考虑到城市的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激发城市发展潜力,将各项因素相互结合到一起,创建规范性的城市规划框架,对未来有着一定的描述和整体认识。

2.2整体性原则

概念性设计并不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部分,而是城市规划中一项针对整体工作的设计方式,在设计期间,通过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性,综合考虑到城市发展各项因素进行整体的构建设计,有效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为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发展设想和趋势。

2.3包容性原则

概念性规划因为是对城市进行整体的规划,在设计期间一般会重点考虑多项因素,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这些因素通常涉及到了包容性原则,进一步探究用地相关问题,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供设计理念。

2.4主导性原则

主导性原则是概念设计在城市规划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可以将整个设计当成一项整体看待,从整体的角度探究设计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式,比较重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所以对规划展开全局性的把握,为空间经济、环境等规划给予一定的指导建议。

2.5可操作性原则

概念性规划不只是起到理论方面的指导,制定的规划设计也必须应用到城市规划中,体现出可操作性特征,在设计期间,重点考虑到城市经济情况和环境发展特征,一切从实际现状入手,动态性的评估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3、概念性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3.1建设城市文化,体现出城市的特征

在城市规划建设期间,应当重点考虑到文化建设方面体现出规划建设的主题,彰显出城市应有的历史文化特征。基于此,概念性规划期间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变城市文化流失现象,有效传承城市原有的特色文化,尤其是针对最近十几年中钢筋混凝土得到了十分普遍且广泛的应用,城市面貌呈现出了千篇一律的特征,之前的文化特征也逐渐流失。从中来看,应当从城市文化特色角度方面考虑概念性规划,建设城市原本的特色文化,改善和发展城市面貌。

3.2掌握城市规划中的各项要点

规划人员在制定规划工作方案期间,应当明确工作方案中的各项要点,有效解决规划矛盾问题。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期间,重点关注土地资源,当土地资源缺乏时,开发期间也会产生诸多的矛盾,对此,可以适当的增加城市景观资源,依照地域特征构建有着标志性的城市景观,规划城市景观的过程中,有效调整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矛盾,开发城市景观这样的过程中,将生态保护工作当成一项前提,保持城市规划工作的协调性。

3.3采取合理的规划方式

一般情况下,概念设计不会依靠设计人员的经验,而是通过城市发展趋势和目标提出合理的思维方式。因此,有着特殊性和唯一性的特征,概念规划是一项新型的科学性理念,本身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产生的作用是非常高的,该项规划设计理念有着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指导性,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中有着极高的意义和价值存在。

3.4构建完善的决策和监督体系

通常来讲,政府和人民群众实现宏伟构想的方式就是对城市展开规划和建设。基于此,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规划和建设城市各项方式,创建健全的决策监督体系,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并且完善公众评审和听证机制,为民众发布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让广大群众加以评估。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构建完善的决策和监督体系,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监督体系,使群众和各项设计部门公平公正地参与到城市规划设计中,为城市贡献出力量。

3.5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目标

实施城市建设的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居民提供舒适的环境,基于此,城市规划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意见和弱势群体的诉求,全面解决住房紧张、城市拥挤等问题,为城市发展和规划作出有效部署。

3.6推动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

对于城市规划部门来讲,需要有效整合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空间资源,全面改善城乡空间的合理布局,进一步探索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借助信息交流平台和监管机制来协调多规合一工作,制定规范性的审批流程,提升城市空间管控能力,积极推动城市开展多规合一工作。

4、结语

从以上论述来看,城市规划建设必须与新时代发展需求相符合,同时也应当和人为风情、地域特征、民族色彩等多方面相互结合到一起,特别是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建设除了体现出现代化的现象之外,还必须依照未来发展趋势加以建设,将概念性规划全面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满足城市规划设计要求,为城市发展带来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马燕燕.概念性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1(13):31-33.

[2]何佳龙.概念性规划设计应用探析——以龙岩中心城区主城区北部为例[J].福建建材,2020(12):32-34.

[3]李燕山.现阶段概念性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4):80+82.

[4]李智.概念性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6):1-2.

作者:宋珊珊

第2篇:杭州水上旅游西进概念性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新安江是杭州至千岛湖的水上通道和旅游西进的关键。为形成一条完整的、以自然资源为品牌的杭州钱塘江至淳安千岛湖水上旅游链,经实地踏勘和详细分析,进行概念性规划与设计,以打通杭千水上通道,实现杭州旅游西进。这种基于旅游资源链的规划设计理念将使杭州沿江旅游业态、建筑景观融为一套完整体系,形成个性化的文化景观。

关键词:旅游西进;旅游链;水上走廊

Key words:westward development;tourism chain; water traffic corridor

1规划设计项目概况综述

1.1项目背景及概况

“梅泷综合体概念性规划”项目地点位于杭州建德市境内,西起严州大桥、东至与桐庐交界处,包括了以新安江、富春江及其沿岸为主轴的狭长带,以及梅城古镇和七里泷两大景区为主的含开元寺、方腊点将台、南峰塔、北峰塔、严东关、三都农业观光休闲园、仁王寺、玉泉寺、乌龙山、乌石滩、灵石寺、江南村、九姓渔民水上婚礼、子胥渡、葫芦湾等景点。两岸分布的大量生产、生活性的建筑、工厂、码头、驳岸以及三都大桥以下富春江两岸约100km2的无人(居住)区域,规划总面积158.5km2(图1)。梅泷综合体地处浙西丘陵山地和金衢盆地毗连处,地表以分割破碎的低山丘陵为特色,大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属钱塘江凹槽带。梅城属市内平原地带,土地肥沃,排灌条件良好。七里泷属浙西低山丘陵区。地质构造处于钱塘江凹槽带,地形复杂,切割较深,整个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图2)。

1.2项目规划理念依据

1.2.1旅游交通规划理念——“杭千”水上走廊

在空间布局上,规划设计方案将遵循自然骨架和人文景观框架,根据杭州—千岛湖旅游线路与梅泷自然山水走势、人文景观框架、历史文化脉络等,进行合理布局空间功能区块划分,构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形态江河流域——“杭千”水上走廊,实现大杭州“旅游西进”的目标[1]。

1.2.2旅游品牌策划理念——新安江水上清凉世界

新安江以“清凉世界”闻名,水温常年保持在12℃~17℃,形成冬暖夏凉的独特小气候。 清水、凉风、奇雾这“三绝”赋予了新安江独特的魅力:风凉如水,水清如风,雾奇如烟。规划设计方案以“清凉世界,梦幻新安”为主题,紧紧抓住“经典山水风情”这一品牌特色,并遵循绿色理念、文脉理念、创新理念及因地制宜理念,以实现国际化和精品化的旅游发展战

略[2]。

2项目规划目标定位

基于梅城文化的活化与有形化、七里泷生态最小干预、促进城镇复兴和产业提升、引领市场和品牌效应的四大开发策划原则,通过对梅泷用地现状和场地分析,我们将梅泷综合体的空间结构划分为“一轴两翼六组团”,一轴指七里泷山水画廊轴;两翼指东北部的山水生态翼和西南部的人文休闲翼;六组团包括:梅城古城体验组团、三都渔家风情组团、南峰田园山水组团、乾潭农业休闲组团、葫芦瀑运动休闲组团、江南村生态度假组团(图3)。策划的“生态、山水、休闲、运动、怀旧、浪漫”六大梅泷旅游产品包里,增加帆船宾馆、空中宾馆、树屋、兵寨、水上剧院、浮岛餐厅等一批创新性旅游项目。

3经典水上风情世界——清新脱俗,洗尽浮华

根据梅泷综合体旅游产品主题,充分利用梅泷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资源,提升自然资源的独有品牌,创造一江清凉的水世界,打通杭州旅游西进的杭千通道,形成从杭州钱塘江—富阳富春江—建德新安江—淳安千岛湖水上旅游产业链,根据其功能分区构建项目布局及内容。

3.1七里泷山水画廊轴

3.1.1开发思路

着眼于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和千岛湖的“三江一湖”水上游线贯通的发展战略,以新安江、富春江、兰江航道提升为契机,七里泷山水画廊轴将以“秀水清江”工程为重点,通过对富春江七里泷段的水域疏浚、水景恢复、沿江景观带改造与完善、游船码头与转泊码头建设等项目,还七里泷“千舟竞渡、七里扬帆、青山如画、秀水如歌”的人文山水盛景。

3.1.2项目建设:

(1)“秀水清江”与沿江生态景观带。近期对现有的挖沙船进行治理,还富春江一江秀水本色,并定期安排人员对江面垃圾进行清理。除码头、沿江建筑设施外,其余区域恢复成沿江以柳、水杉等景观型树木和桃、枫等季候型乔灌木构成的生态景观带,初步形成沿江绿树成荫、近江水草漫掩、林中掩映村落的景观意象。

(2)梅城码头。转泊码头建议设置在严东关一带,以减少和避开对梅泷段水域旅游活动项目的影响。原位于三都桥下游的轮渡码头将建设为旅游码头,其他小型旅游码头根据旅游项目安排合理设置。

3.2梅城古城体验产品包

3.2.1开发思路

以建德旅游由“一城清凉”向“一江百帆”发展为契机,以“三江一湖”贯通战略为指导,抓住建设“三江一湖”水上游线集散中心的发展主题,通过产业转型、发展模式转变和服务配套完善,实现传统古城向旅游新城的转变,带动梅城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3]。

3.2.2项目建设

(1)观光塔楼。于梅城东南角(水门城墙与梅城湾结合部)建设一座观光塔楼,中国古典式塔型建筑,楼高七层,可供游客在此近观东湖、梅湾风光;中赏三江口风景;远眺三都渔村风情。为游客提供旅游餐饮、休闲品茗、风景酒吧等休闲娱乐服务。观光塔楼的建设,与现有的“凌云双塔”一起构建梅泷新地标景观——梅泷三塔(图4)。

(2)梅湾帆船宾馆。围绕梅泷“一江白帆”发展转型,结合现有“七里扬帆”旅游品牌意向,于梅城湾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帆船宾馆。宾馆建于古典式帆船上,水下以铁锚固定,必要时可以收起铁锚将其移位。宾馆规模为100间~120间客房,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与城市管网相连接,为游客提供船式住宿体验(图5)。策划以单体式的船屋作为接待服务设施。船屋白天为船,在配备船只驾驶员情况下为游客提供水上交通、水上观光游览、水上休闲等活动;夜晚为屋,半固定在码头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

(3)梅湾水上集散中心——东湖水域贯通。目前东湖与梅城湾以翻水坝、大堤相隔,从旅游景观与发展角度策划,将两个水域贯通以达到通行游船。为此,需要疏浚东湖以保持两个水域水位持平,道路做成石拱桥以保证游船通航,大堤建沉水水闸。同时对大堤、东湖做好护坡、固堤及岸线整治工作。

(4)梅城艺术老街。对划定在古城历史保护区范围内的城市格局与建筑,实施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策略,本着保护原真性的原则,对于那些反映历史街区特性的微小细节也都完整的保留[4]。规划主要针对梅城正大街、水城墙及其背街和墙外水域进行开发利用[5]。

梅城正大街采取“引进”策略,即通过做好梅城风貌保护、正大街外立面整治、提供价格低廉的房屋,吸引艺术家、创意文化机构进驻该街区,从而将这些艺术者的创意才智,嫁接于古城文化和自然山水,自主形成创意性产业街区和景观集群。同时,通过这些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直接或间接地向外界推销宣传梅城及梅泷综合体。另外,梅城正大街的立面以南宋建筑风格改造。

(5)严州府院。为了最大程度地观赏三江口风光,规划从四个层次安排旅游场地,第一层次是水城墙背街建筑;第二层次是水城门及城墙上;第三层次是城墙外临水栈道平台;第四层次是水上剧院与浮岛餐厅。严州府院是水城墙背街建筑群的代表性建筑,建筑外观为南宋建筑风格,为三层。建筑功能主要为旅游商铺、品茗观景。

(6)梅城古城墙改造与水城门观光长廊。梅城古城墙属三江口观光第二层次。以现有城墙为基础,在水利防洪论证基础上,向下降低2m,同时恢复梅花垛城墙外观。城墙外层以条石铺砌,再现梅城州治之地景象。城墙上一般情况下,水城门开放可供游客下行到亲水栈道平台上进行近距离观赏水景。

沿梅城城墙外,自水城门向两侧延伸,策划建设水城门观光长廊。长廊以栈道形式临水架空建设,距富春江常水位约1m。长廊依城墙与梅城湾进行连接沟通。除正对水城门的亲水广场外,沿途设置观光台、休息椅、流动水市、水上集散码头等功能设施,以增加游客的观光游憩体验。

(7)水上剧院与浮岛餐厅。为增添梅城文化氛围、增加游客游乐内容,策划于水城门与梅城湾之间建设水上剧院(图6)。剧院外观以风帆为主题,充分表达梅城的地方历史人文内涵与七里扬帆的景观意象。水上剧院也通过水下射灯、浮岛霓虹灯、城墙激光灯,以及剧场本身的歌舞演艺,为游客创造美轮美奂的水上景观及娱乐体验。

(8)严东关码头。历史上,严东关因梅城南来北往的水上交通而兴盛。根据严东关人文历史,考虑到梅城因保护而不能再现的人文旧观、历史文化这一现象,策划严东关景观群[6]。

自南向北将严东关划分为历史人文景观区、旅游集散服务区、旅游加工商贸区和自然园林休闲区。历史人文景观区主要将梅城与严东关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历史以景观和建筑形式加以表现,如睦州诗派纪念馆、神泉监纪念馆、严州刻本纪念馆、东观楼、盍簪亭等,形成园林院落式的景观群;旅游集散服务区是基于中远期旅游发展需要,为严东关景观群、旅游商贸中心、水埠游船码头等配套服务的功能区块,其功能建筑包括集散休闲广场、游船码头、休闲水街、餐厅等;旅游加工商贸区是以五加皮酒厂为依托,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业态转型,以旅游商品制造和商贸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功能区块,特色旅游商品如五加皮酒、梅城土特产品、民间工艺品以及以运动器械为代表的休闲工业产品;自然园林休闲区是以水陆生态系统、自然园林的培育和建设为主题,为市民和游客城镇生态休闲游憩而形成的功能区块。

(9)姚坞景观别墅。位于原轮渡码头的姚坞是一处群峰环峙、山泉淙淙的风景绝佳地,与对岸三都形成对景。出于旅游经济平衡与旅游产业创新考虑,策划于姚坞内建设以旅游地产为主题的景观别墅群。景观别墅总体为两到三层,建筑外观为简洁明快的现代新徽派风格。

3.3三都渔家风情组团

3.3.1开发思路

以三都渔村、渔业、渔文化等资源为背景,以建设水崖宾馆、完善三都渔村为重要抓手,推进三都组团旅游开发建设,最终与梅城、南峰塔形成“古城、渔村、田园”的大三江口旅游景观产业板块。

3.3.2项目建设

(1)船旅馆。规划于三江口区域建设船旅馆,旅馆主体为可移动的古典游船。中型游船的旅馆总共三层,为游客提供50间~60间客房。船旅馆充分体现了三都组团的渔文化特色,为游客提供游船式住宿体验。

(2)三都渔村、渔乡乐园。以目前三都渔村(渔家村)为依托,对村落、村庄环境、村庄水域及沿江岸线进行整体改造,形成以水产业为主体、旅游渔业为推手、渔人体验和民俗演艺为补充、渔村服务接待为支撑的旅游渔村。村庄整体风格为现代中式建筑,外观材料为竹、木、石质生态质材。

在三都镇原轮渡码头处(宋村山)策划渔乡乐园,为游客及当地居民提供特色渔家游乐活动。渔乡乐园内的主题游乐项目有:鱼观赏、鱼垂钓、鱼疗(SPA)、鱼宴、鱼茶坊、鱼作坊等。渔乡乐园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江南村至三江口较长区段内无游可乐的状况,同时为姚坞别墅群提供游乐与对景。

(3)“乐活(LOHAS)”社区。依托三江口(杨村背山后)的渔场、渔村和橘园,顺势形成田园风味的现代主义建筑群,构建高生活质量和高建筑品质的“乐活(LOHAS)”生活社区,挖掘其宁静致远的乡村田园气质和生活意境,融现代生活品质于自然情趣当中,全面演绎具有诗情画意的现代中式建筑。在建筑表现上,集现代服务功能与中式庭院风格为一体,着重提供温馨、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依傍周边自然风情与人文环境,跟进社区生活的相关服务配套设施,打造幽静、惬意的生活环境。在极力倡导对中式居住生活方式理性回归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新一轮的独具生态品质生活方式的特色社区。

3.4南峰田园山水组团

3.4.1开发思路

以南峰塔、茅草垄自然田园风光等为依托,通过景观完善、产业引导与提升、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推进南峰组团的旅游开发与产业转型,与梅城、三都形成“古城、渔村、田园”的大三江口旅游景观产业板块。

3.4.2项目建设

(1)南峰塔景观区。以目前南峰塔景区为基础,通过灯光工程加强南峰塔景观效果(包括北峰塔,以此构成“双塔凌云”夜景),果树与季候树改善景区休闲环境与大地景观效果,改造静态园林建筑为休闲游赏功能,增加观景平台与文化小品设施,拓建南峰码头改良交通进入性能等工作,改变过去南峰塔一时旺的旅游现象,加强三江口标志景观意向。

(2)“渔湾芦荡”休闲园。在南峰塔东南面茅草垄区块策划“渔湾芦荡”休闲园。休闲园总体上类似于鱼眼状,水中小岛用竹林改造、观景亭廊和景观小品建设为主要内容。水域周边配置茶楼、餐厅等休闲设施。整个休闲园将成为南峰塔景观区和“乐活(LOHAS)”社区的生态休闲配套。

3.5葫芦瀑运动休闲组团

3.5.1开发思路

葫芦瀑峡谷目前已经形成以漂流为主题的旅游景区,从旅游产品升级与产业提升角度,以峡谷风貌、农家田舍和生态环境为基础,对区域内旅游业态进行改造完善,实现组团旅游经济的快速扩张。

3.5.2项目建设

(1)空中宾馆。在东源内峡谷地段(150m高层处跨度不超过100m)策划建设空中宾馆。为高档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住宿休闲体验。同时,配合空中宾馆完善峡谷两端的景观改造,北部将以“勇者之路”与葫芦水库、“林海闻涛”形成旅游观光环线。南部峡谷将以彩色树种、花卉构建空中宾馆的山地花园(图7)。

(2)运动天谷。以葫芦瀑西源内正在建设的运动基地为基础,策划建设以运动训练基地和运动休闲为主题的运动天谷项目。通过配置完备的运动器械和人才,主要为水上运动、山地运动、极限运动等运动爱好者、教练人员提供培训教育,同时也为运动休闲者提供运动体验活动。

(3)“葫芦秘境”与“勇者之路”。以葫芦瀑西源内现有的村舍房屋为基础,建设类似于世外桃源的秘境区域。游客在此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电脑,吃土菜、住土屋、做农事。为都市人群提供完全自然的生活体验方式。服务人员主要由经培训合格后的回迁农民担任,他们既是农民,也是服务员和观光导游员。

在空中宾馆至葫芦水库之间,依150m~200m高层山势建设“勇者之路”,材料为玻璃钢加轻钢结构,半悬空于山腰上,路外侧增加安全保护设施。为众多探险爱好者提供一条全程约3.5km的勇者之路。

3.6江南村生态度假组团

3.6.1开发思路

江南村区域(自江南村至葫芦瀑组团)目前除已建的江南村外,绝大部分地形为山地,少量为水陆相连的湾部,用地条件不佳。结合这一区域的山林环境及“大生态”规划思想,策划建设以生态度假为主题、水疗(SPA)为配套与补充的旅游产品与业态组团,向空中、树上、水上借地建设旅游设施项目。同时,通过生态系统建设和竹林改造,提高旅游生态经济效益。

3.6.2项目建设

(1)“梅泷树屋”。沿富春江七里泷东南岸策划建设多组树屋群,树屋状若鸟巢,奇特别致,浑然天成,可观可住。游客置身其中,听虫唱鸟鸣,品江风林韵,宛若天籁。自南向北分别建设高、中、低档树屋,其服务中心分别位于下坞湖、长淇坞口和小盆柏坞口,为不同层次的游客提供别样的住宿体验。树屋之间及树屋与服务中心均以竹木栈道相连,而服务中心处的游船码头则与外部交通保持连通(图8)。

(2)“竹楼鱼影”与江南村游艇俱乐部。竹楼临江而建,功能为树屋群的接待服务中心,并依不同档次树屋子群建设不同类型的竹楼。竹楼以柱子半架空在江边,楼底距离常水位约1.5m~1.8m,平常可供小船通行和停靠(图9)。

4结语

该设计项目在杭州市政府提出的“旅游西进”战略的大背景下,最大限度地保护新安江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历史人文元素,重点刻画“江水雾中渔船竞游”的新安江原生态风景。设计方案强调把新安江七里泷“山青、水清、史悠、境幽”的特色发挥出来,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山水景观资源,同时融自然意境于历史人文古迹,结合各个城镇自身历史、人文、风俗、自然特点,对城镇景观进行符合其个性的改造。把建德旅游真正融入到大杭州旅游,形成一个饱满的、主题突出的国际旅游综合体,打通旅游西进的“清凉之路”,以实现“旅游西进”战略。

参考文献:

[1]张文杰, 屈培源,张文博.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 ,37 (9) :4018-4019.

[2]王云翔,朱兴彤.秦华茂.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浅析[J].江苏城市规划,2009 (5):18.

[3]宋智,余颖. 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区规划的生态学方法[J].城市发展研究,2008 (s1):332.

[4]乔晓光.活在民间的记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在中国[J].中国国家地理,2004(6):102-110.

[5]聂兰生.旧街中的新建筑[J].建筑学报,2003(7):58.

[6]秦洛峰,魏薇,黄俊.海默尔与谨慎更新[J].建筑学报,2004(7):76-78.

责任编辑:于向凤

作者:赵秀敏 方丽艳 董彦

第3篇:农旅融合视角下休闲农业园区概念性旅游规划研究

摘要  新常态下,建设特色小镇已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模式。如何在特色小鎮的规划设计中,避免同质化建设,是提升特色小镇品质的关键。该研究以宜兴市杨巷镇为例,提出在农旅融合的视角下,以优质稻米产业为主导,以蒙德里安设计理念为创新点,完善生态田园、稻作文创、旅游休闲等特色产业体系的概念性规划。探讨通过功能布局和景观设计等规划手段,构建完整的“农业+旅游”产业链,创新发展特色小镇的新方式。

关键词   农旅融合;休闲农业;稻作文化;设计理念;旅游景观

A

“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相互提升,能够产生“1+1>2”的双赢效果。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效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二三产综合发展的程度。特色小镇在进行概念性旅游规划时,如何构建农旅融合发展创新模式,已然成为现阶段休闲农业研究的热点及难点。

宜兴市杨巷镇作为江苏省“味稻”特色小镇,其主导产业为稻米产业。杨巷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作为江苏省高效水稻示范基地,是杨巷镇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该研究基于农旅融合的视角,对休闲农业园区进行概念性旅游规划设计,期望能够创新杨巷镇休闲农业发展新格局,推动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进程。

1规划背景

2018年7月,宜兴市杨巷镇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制定概念性旅游规划,规划以优质稻米产业为主导,以科技为依托,以完善生态田园、稻作文创、旅游休闲、乡村民宿等特色产业体系为目标{1]。通过一产提质、二产带动、三产提效的方式,创新“70%的农业”+“30%的旅游业”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动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进程。

1.1区位条件宜兴市杨巷镇地处江苏省南部,沪宁杭三角中心,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东南临浙江长兴,西南接安徽广德,西接溧阳,西北毗邻金坛,北与武进相傍。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宜兴市杨巷镇坞泉村,距宜兴市区24km,南依兴杨公路,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田块方整,视野开阔,周边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依托的区位大环境优势明显。

1.2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宜兴市杨巷镇坞泉村,北至黄家荡,南至兴杨公路,西至西宜塍圩,东至东宜塍圩。规划总面积约为27hm2,耕地面积约为21hm2(图1)。

1.3规划依据依据《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江苏省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农业、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1.4规划时间园区规划分两期工程进行建设,一期工程从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二期工程从2022年1月到2024年12月。

2现场调查及分析

2.1植被宜兴市杨巷镇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区域90%属于生态农田,农田内种植稻作植物,农田周围有香樟树、小叶黄杨及小型灌木等。

2.2道路规划区域以兴杨公路为对外交通干道,路面净宽16m,两边栽种景观绿化树木(图2)。

2.3设施及景观肌理规划区域内没有建设满足休闲需求的基础设施设备,在兴杨公路的东侧有自然的静水肌理。长450m,宽约15m,属于自然河道,宽窄变化得宜。

2.4SWOT分析

2.4.1优势。宜兴市杨巷镇休闲农业示范园地处环太湖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同质休闲农业示范园数量有限;杨巷镇是宜兴稻米加工重要基地,稻米产业已初具规模,区域品牌影响力大。

2.4.2劣势。杨巷镇休闲农业示范园景观单一,体现稻作文化的景观小品、休闲娱乐的基础设施设备全无。因南北方向的兴杨公路将示范园一分为二,影响了景观的整体效果和游览线路的通畅性。

2.4.3机遇。杨巷镇休闲农业示范园作为江苏省高效水稻农业示范基地,率先实践“70%的农业”+“30%的旅游业”的农旅融合发展创新模式,并通过休闲农业示范园的平台,提升杨巷稻米产业、休闲农业的品牌形象。周边同类休闲农业园区,景观特色不突出,同质化严重。如宜兴丁蜀莲花荡、江苏兴化油菜花海、上海东滩湿地等,单纯回归自然的景观,已使游客产生视觉疲劳。休闲农业园区亟需规划设计视觉冲击感强、审美冲击感强的旅游景观,以实现“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4.4挑战。杨巷镇休闲农业示范园以优质稻米产业为主导,以科技为依托,完善生态田园、稻作文创、旅游休闲等特色产业体系,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如周边地区存在同质农业园区;稻作品牌特色不突出;稻作深加工产品类型有限等{2]。

3规划设计策略和目标

3.1设计策略该项目属于概念性规划,针对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运用以下设计策略。①完善景观系统。梳理河岸树木,增加水生植物;增加标识性景观,凸显差异化。②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包括慢行系统、亲水步道和景观浮桥。③完善服务设施。包括野外拓展项目、儿童活动设施、科普展示场所、互动体验项目及餐饮烧烤茶艺。④挖掘稻作文化内涵{3],实现现代艺术与稻米文化的有机融合。

3.2设计原则杨巷镇休闲农业示范园的概念性规划设计,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3.2.1特色性原则。突显杨巷大米文化内涵,规划设计中将杨巷大米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融入景观中,打造景观的观赏性和体验性。

3.2.2以人为本原则。设计理念以简单大方为原则,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出发点,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营造一季花一季稻的景观空间及氛围。

3.2.3因地制宜原则。凸显杨巷地方特色,使用当地的造景材料,种植乡土植被,节约成本的同时,营造地域景观氛围。

3.2.4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采取积极的保护策略,通过水体、植物生态系统的建立健全,完善区域生态结构,增强生物多样性,保证资源可持续发展。

3.3设计目标宜兴市杨巷镇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规划设计目标,将依托杨巷大米品牌效应,深入挖掘与传承稻作文化,塑造主题鲜明的稻作文化景观,提升杨巷水稻品牌的影响力,加快水稻生产与观光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以稻作文化为特色,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园区{4]。

3.4主题定位园区结合水稻生产、特色花卉、农耕文创等内容,打造一季花卉一季水稻的景观,将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的主题定位为“稻画乡旅”(图3)。

4设计理念

宜兴市杨巷镇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设计理念源于荷兰几何抽象艺术的先驱蒙德里安,蒙德里安用红黄蓝三原色和水平线与垂直线的网络结构,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休闲农业园区将蒙德里安红黄蓝三原色构图的格子理念充分运用在稻田景观设计中。秋季是稻田的最佳观赏季,金色是主色调,稻田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几何图形,所以在建筑、道路、景观小品等设计中运用红黄蓝构图的格子理念,视觉冲击效果强(图4~5)。

杨巷地方稻米文化是示范园区展示的核心内容,将杨巷大米的地理商标及稻米文化也注入设计语言中(图6)。杨巷大米的地理商标有“S”型,在设计观景浮桥及观景台是运用“S”型,颜色采用红色。横向红色飘带与纵向红色飘带贯穿在金色稻田中。除此之外,将稻穗、大米、饭团等元素融入设计中,饭团形状的广场、稻穗形态衍生的米粒乐园、稻田野趣稻谷仓、米粒型坐凳等,处处体现稻文化。

5总体规划

5.1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

以兴杨公路为界,东侧占地面积14.4hm2,西侧占地7.3hm2。园区采用“一心、二廊、六区、八景”的整体布局结构进行设计(图7)。一心指展示接待服务中心,二廊指丰收长廊和科普长廊,六区指农副产品展示区、农产品体验区、特色茶饮区、儿童游乐区、烧烤露营区及户外拓展6个功能区。八景指围绕稻作文化塑造的八大主题景观。

按照一季花卉一季水稻的设计要求,既确保农事生产正常运行,又使稻田艺术及花海农田取得最佳的观赏效果,所以设计观景台、单双层木栈道、游览浮桥、多个观景节点等形式,贯穿园区各大功能区域(图8)。

5.2道路交通系统

5.2.1交通分析。示范园区内针对游客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游览线路。主要游览路线有3条,核心环线、内环线及外环线(图9~11)。核心环线适合游客步行游览;内环线适合游客步行、自行车游览;外环线适合电瓶车观光,自行车游览。

5.2.2步道形式分析。

5.2.2.1游览浮桥形制设计。①在核心观景区设计高出地面1.2m的浮桥,浮桥形似游龙,为S状,这样的设计理念源自杨巷大米的地理Logo,Logo中的米字有一笔形似S,浮桥的设计采用这一形状,以体现示范园区稻米文化的主旨(图12)。②浮桥的主要材质,采用木结构,浮桥两边的扶手栏杆,利用浮桥的形制走向,改变栏杆的宽窄度。浮桥一侧的扶手设计为红色,在观景台上俯瞰,像一条红色飘带点缀在稻田里,增加了观赏性及艺术性。这样的浮桥,不仅起到观景的作用,更加体现了造景功能,一举两得。③浮桥中间设计50m的玻璃路面,这样可以使观景角度更加多样化,增加观赏的趣味性。④游览浮桥休憩平台的设计。在浮桥上设计两处挑出浮桥走向的小型观景平台,起到遮阳、观景、休憩的作用。在平台附近种植水杉等纵向植物,在空间上丰富景观的多样性。

5.2.2.2丰收长廊设计。①植物长廊的位置。植物长廊的设计在展示中心南侧的游览路线上,一直向东延伸至南北路。两侧挂植物简介牌{5]。②植物的选择。在设计上考虑到整体景观的观赏效果,结合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花期、花型等因素,将常绿藤本和落叶藤本间隔种植,合理分布,可以种植丝瓜、紫藤、金银花、凌霄等品种。

5.2.2.3木栈道的设计。在园区主要游览路线上设计木栈道(图13)。设置单双层木栈道,主题定位為农业科普长廊,长廊的两侧设置简介牌,介绍农业科普知识。木栈道的设计,单层与双层交替,底层栈道两侧放置开放式休憩座椅。

5.3景观视线分析

宜兴市杨巷镇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注重俯视、平视角度的景观设计,示范园打造花卉景观及稻田画的大地景观,结合审美的最佳视角,设计俯视观景的观景台、双层木栈道及观赏浮桥,设计平视观景的丰收长廊及单层木栈道。稻田画设计还可以采用先进的3D和透视技术,通过远近观景法达到最佳的观景效果{6]。

6功能分区设计

6.1功能细分原则

6.1.1示范性原则。杨巷镇以“一斗米、一只羊、一块葱油饼”而闻名苏南地区,其主导产业为杨巷优质稻米。杨巷休闲农业园区作为江苏省高校农业示范基地,园区作为宣传展示稻米产业的平台,探索农旅发展新模式,对宜兴同类型的农业园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6.1.2创新性原则。人是规划设计最终服务的对象,对杨巷休闲农业示范区的功能进行梳理,需要打破传统的景观营造方式,将地域农耕文化、稻作创意文化、大地景观艺术等融入设计中,营造多功能、人性化造景空间。

6.1.3生态性原则。杨巷休闲农业园区在功能区域的细分上,遵循规划田地及路段的地形地貌,遵循人、稻作生产与稻作文化景观三者共生的思想。设计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从杨巷镇当地民俗民风中提炼景观元素,效法自然,保护环境{7]。

6.2功能分区分析

从整体布局来看,园区以杨巷稻作文化为脉络,采取“一心、二廊、六区、八景”的整体布局结构进行设计。从整体的景观意向上来说,各区域侧重点不同,特色鲜明,与此同时,各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整体的景观空间{8]。

6.2.1展示接待服务中心。具体包括园区入口、游客接待中心、智慧农业展示区、停车场、丰收大道等。该区域重点打造智慧农业展示及游客接待中心。

6.2.2农副产品展示区。在兴杨公路的西侧至水稻田区间,设置农副产品展示区,展示区的建筑形制充分运用蒙德里安红黄蓝原色构图的格子理念,采用颜色鲜明的集装箱建筑形式,建设8~10间展室,将杨巷的稻米企业产品集中展示,游客来此区域,就可以全面认识和了解杨巷的稻米产业发展情况,使展示区成为杨巷镇对外展示宣传的窗口。

6.2.3农产品体验区。农产品体验区以“一亩三分地”为主题,开展农事体验、稻作深加工、科普教育、认领种植等活动,让游客深入体验稻作文化的魅力,领略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为游客及农民提供一个农事文化学习交流的基地,更为弘扬杨巷稻作文化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

6.2.4特色茶饮区。为满足游客休闲、餐饮需求,完善园区接待功能,在兴杨公路东侧片区,设置特色茶饮区,轻餐饮也集中在此区域(图14)。所有的茶室、餐飲必须经营本地特色产品,深入挖掘地方饮食文化,把杨巷的“一斗米、一只羊、一块葱油饼”区域特色做大做强。

6.2.5儿童游乐区。针对目前的亲子游、家庭游,幼儿园、小学生春秋游及社会实践活动,在园区内设置儿童乐园,具体位置在兴杨公路的东侧至水稻田区域,占地长约100m,宽约15m,面积为0.15hm2。主题定位与稻米文化相结合,将小朋友游玩的乐园命名为米粒乐园。

6.2.6户外拓展区及烧烤露营区。目前独具特色的户外拓展运动受到众多游客的追捧。如乘坐热气球观光及骑行思维车。在园区北侧设置户外拓展区,园区西侧设置烧烤露营区(图15)。户外拓展区域内除了设置普通的拓展设施外,增加热气球观光及思维车骑行项目。杨巷镇稻米种植面积在宜兴市首屈一指,俯瞰稻田,观赏效果极佳。目前“稻田景观+热气球观光”的项目在华东地区实属少见。

7景观节点

7.1游客接待中心园区展示接待服务区设置游客接待中心(图16)。游客接待中心的职能齐全,问询、讲解、投诉等职能一应俱全{9]。在建筑形制上可仿照意向图的形制建设,此形制充分运用了蒙德里安几何图形设计理念,而且还可以在房顶上种植水稻或花卉,丰富了景观层次,增添了田间野趣。

7.2农工坊农工坊设置在农产品体验区,农工坊采用集装箱式建筑形制,在农工坊放置与稻米相关的农事工具,稻米产品加工材质及工具等,游客可以体验整个过程。为缓解节假日客流、增加体验空间,可以在农工坊附近搭建敞开式的体验区。

7.3观景台以兴杨公路为界,东西两大区域各设置一个观景台(图17)。观景台的设计贯彻杨巷大米地理商标中的“S”型,采用红色“S”型盘旋式楼梯。基于观景的最佳角度考虑,观景台均设置在景区中心位置,作为主要游览线路的重要节点。东侧区域面积大于西侧区域,所以东侧观景台高于西侧观景台,且两侧观景台形制不同。

7.4儿童乐园的设计儿童乐园即米粒乐园(图18)。乐园

的设施设备全部采用不锈钢材质,结实耐用,后期维护成本低,也能够区别于其他儿童乐园的材质设计,还能够贯彻蒙德里安红黄蓝原色构图的格子理念。

7.5地下通道兴杨公路将园区一分为二,为确保园区道理

的通畅性,在西宜塍中桥下方设地下通道,沟通东西两侧区域,使园区成为一个整体(图19)。地下通道的设计借助灯光效果,提高地下通道的观赏性。

8专项设计

8.1旅游线路设计针对游客的不同需求,除了设计核心游线、内环线和外环线外,针对年轻人设计动感青春游线,针对亲子、家庭设计稻田假期游线,丰富游览线路的多样性及可选性(图20~21)。

8.2田园景观设施小品园区内景观小品分两种,移动型和固定型,移动型景观小品材质主要以稻草为主,已体现稻作文化特色。固定型景观小品主要以色彩鲜亮的不锈钢材质,充分运用蒙德里安红黄蓝三原色构图的格子理念。

8.3道路铺装及植物园区内水稻种植区域的道路主要是黑色沥青路面,平整、耐磨,养护简单,清扫简单。六大功能区域内的道路铺块料路面和雕砖卵石路面{10](图22)简单大气,体现自然生态,又贯彻了园区的几何图形设计理念。游览游步道的道路两侧种植当地农民培育的美国紫薇新品种,配以宿根花卉。春天在田间种植油菜花、紫云英和二月兰等,种植这些植物,不仅观赏效果好,而且不会妨碍水稻的种植。河道分层次种植芡实、菖蒲、鸢尾花等水生植物(图23)。

8.4设施布置结合各功能区域情况及游览路线特点,将园区的设施进行针对性布置,规划好包括自行车停放点、标识牌、卫生间、垃圾桶位置等,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图24)。

9结语

杨巷休闲农业园区的概念性旅游规划项目估价,包括工程费用、硬件设施费用、地下管线工程费用及不可预见费用等,在此不做详细介绍。园区将蒙德里安红黄蓝三原色构图的几何理念,融入稻作景观设计中,实属首创。园区注重与同质景观的异质化设计规划,在地方特色农耕文化的挖掘、各功能区的建筑形式设计、游步道的形式等方面,均凸显特色,特色民宿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园区周边的闲置民房区域,后期将重点打造。园区结合杨巷镇核心产业,探索“70%的农业”+“30%的旅游业”的农旅融合发展创新模式,打造出农旅深入融合、文化内涵丰富、景观特色鲜明的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

46卷36期陈院华等镉污染土壤中不同芥菜品种镉富集能力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孟明浩,崔会平,等.基于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休闲农业规划研究:以诸葛村休闲农业带规划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925-1929.

{2]陈红武.杨庄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4):169-171.

{3]潘丽,张天柱,刘伟,等.宁武县域休闲农业规划方案和思路{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1):225-230.

{4]文友华,范俊芳.现代休闲农业园规划探讨:以长沙县金井水库休闲农庄规划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4):454-457.

{5]徐勤,魏艺.休闲农业旅游体系构建:以磐安县休闲农业总体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4):8248-8249,8261.

{6]刘军.关于湖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规划的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5):62-65.

{7]马思捷,严世东.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160-164.

{8]唐书转.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河南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3):221-224.

{9]林国华,曾玉荣,林卿.从传统农业到现代休闲与旅游农业:提升海西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层次的战略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29-132.

{10]周颖悟.结合国外经验论中国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J].世界农业,2016(2):33-36.

作者:孟祥丰

第4篇: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概念性总体规划-三磊

谷之城・水之源・天作生境

———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概念性总体规划

一个国土水利调配的战略源点 一个回归生态文明的典范之园 一个多元文化交织的生机之地 一个充满魅力的生态湿地之城

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战略地位

“江河淮汉”,即长江、黄河、淮河和汉水是中国大陆的最主要水系,其中汉江年径流量堪比黄河,而汉水的水质在所有四大水系中为最优。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目前为止最大的战略水利工程,它分为东、中、西三条供水线路,分别将长江、汉水的南方优质水源供给北京及北部河流。

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汉水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在国家水利资源调配的生态战略地位上意义重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于水质最优,对未来北京及华北地区的饮用水质可持续性战略具有重大影响,而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的设立将成为这一重大生态战略的有效保障。

丹江口水库自有“中国水塔”之称,南水北调工程,特别是中线工程开通会对汉江流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汉江中下游水量及水质将有一定程度影响,如何面对水量减少,水质受损等一系列挑战,也是本次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方案竞赛的一大议题。

生态文明的回归

原始蛮荒时代:几万年前,原始聚落远离河流以防水涣河流自然泛滥;

农耕文明发端:约五千年前,神农尝植五谷,农耕定居的开始,农耕对灌溉之需趋近河流;

封建士大夫时代:几千年前,封建士大夫怡情自然,苑囿与自然相结合,江河湖塘成为诗人咏唱的主题;

现代工业文明:近百年前,城市临水而建,江河被齐整的河堤束缚,河流成为自然资源的采掘地和污水的排放地,农田和江河难以形成自然有效的联系; 生态文明的回归:二十一世纪强调城市与水的和谐而生,湿地公园成为人们亲水与利水的重回之地,农耕乡土依靠生态系统的复建而得到复兴;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回归,是乡土文化社会的回归,是解决人与资源共生发展的唯一途径!

五大目标的整合

生态湿地——湿地生境建设、北河故道恢复、栖息地保育、蓄水灌溉系统、河堤修整、水质净化工程;

农业——五谷农业 有机蔬菜庄园、生态渔业养殖、花卉药材基地、茶果林业; 文化——三元文化交汇、神农文化发源地、汉江民俗文化;

旅游——生态科普教育、历史景点文化、农业休闲观光、野外拓展训练;

商业——公园配套服务、文化博物馆纪念馆、故道水城餐饮休闲、故道水城购物娱乐;

汉江国家湿地公园对比众多已获批的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战略地位尤显重要,另外依据公园内的资源现况,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具备更加复合化的目标总体定位;

生态目标是根本,湿地生境建设、北河故道复建、公园循环稳定的水系统建设,以及防洪、防旱等综合生态目标意义重大;

农业与文化是特色,原生的农耕乡土化社会以及源远流长的谷城多元文化是汉江国家湿地公园重要特征;

旅游与商业是保障,汉江国家湿地公园需要生态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合理引入人的活动, 适量的旅游与商业休闲开发将给汉江湿地公园带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

规划框架的整合——人工干预敏感度分区

人工干预敏感度是汉江湿地公园保护性建设框架的前提性分析,基于对现有资源的生态性叠加分析,我们将公园划分为三个等级,每一等级区域呼应相对的生态敏感度和生态建设策略和措施:

1. 人工干预低强度区:退耕还滩,自然得青,行洪安全区; 2. 人工干预中强度区:保有现存乡土结构,引导观光农业、有机农业发展方向; 3. 人工干预高强度区:实施人工化湿地复建,故道恢复,旅游配套设施开发等。

规划框架的整合 ——特色功能分区

“半环”:汉江、南北二河的河滨滩涂湿地保护带;

“一带”:北河故道风光带及相关广场节点和故道水城商业开发; “一心”:中央湿地生境区;

“四村”:结合现有村落的湿地文化观光文化村; 规划框架的整合 ——交通观光系统

“内部观光环”:结合汉江二道堤在公园内建环状观光道路,将公园南北入口、主要景点和文化村落相连,考虑设置电动巴士系统;

“外围生态考察环”:沿汉江一道堤和南北二河堤顶路形成主要的生态考察线路,考虑主要结合自行车等绿色交通;

“农业观光线” :在外围生态考察环与内部观光环之间建设联系各个特色村的农业观光线;

“休闲步行网络”: 设置连接各个重要节点的休闲步行网络,提供最直接的生态观光体验;

规划框架的整合 ——多样化活动的空间叠加

商业娱乐活动:结合故道水城等商业旅游配套设施的商业娱乐活动; 度假休闲活动: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的度假休闲等旅游项目活动; 观光体验活动:对自然生境系统的参观游览活动;

生态考察活动:对湿地及生物系统的生态考察调研活动;

生活生产活动:包括现有农业生产和访客参与性的农业生产活动。

规划框架的整合 ——实施及后续经营管理

公园经营管理面临两大问题: • 问题一

原有村民的生产生活活动与公园旅游相互干扰问题; • 问题二

公园经营与维护的问题。

针对这两大问题,规划提出两大解决方式: • 方式一

原有村民进村道路与规划旅游路线交叉太多,互相干扰,降低湿地公园形象的同时也增加安全隐患。规划通过交通分流的方式来解决,公园沿二道堤有四个出入口,其中南北两个出入口连接一道堤,作为村民主要出入口和交通路线。中间两个出入口分别是五谷广场和新建出入口,作为游客出入口,连接景区主要游线。

• 方式二

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的财富,但公园维护和管理所费何来。规划设计中考虑两级收费与景点结合的方式。一级是湿地公园入口门票费用,二级是重要景点如湿地科普馆的入场费。此外,麦田酒店、故道水城、农家乐也需与公园经营管理结合收取费用。 整合策略一 ——三大特色水系

现况水资源的三大挑战:“水量”的不稳定性由于受丹江口水库北调和众多上游中小水库的节流限制,汉江谷城段的整体流量将大幅减少,遭遇旱季,水位更是极不稳定,应对水量和水位的不稳定性是一大挑战。

“水质”恶化的趋势由于水量的减少,汉江谷城段缺乏水体的自净功能,局部水质遭受影响,应对水体自循环功能减弱是二大挑战。

“农业生产水系”的影响由于人工化湿地生境建设和故道水系的复建,会对现有的农田和鱼塘灌溉水系带来影响,如何保证现有农田和鱼塘灌溉水系的独立运营性对观光农业建设和特色渔业至关重要。 本案三大水系:

"北河故道水系":北河故道水系通过北河“鱼嘴”工程逐级将水通过太阳能驱动的水车提至引水口,故道水系由小变大,至后湖形成完整开阔的水面,最后通过南部闸口入南河;

"农业生产水系":北部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溉渠道,通过多个闸口从故道水系引入灌溉渠,通过中部的立交渡水槽,将农业灌溉水提至南部鱼塘区,最后排入南河;

"湿地生境水系":从汉江作为主引水口,进入中央湿地生境,汉江旱时,通过故道水系进行补水。

“鱼嘴”——北河故道引水口

原北河故道由于人为垫土农耕,导致地面标高远高于北河现有河底标高,恢复故道水系的通常做法是将故道标高挖至北河现有河底标高,让河水自留,但是这样会带来巨大的土方工程量,同时也难以保证故道水系的水位稳定性。

本方案借鉴都江堰鱼嘴,将北河水分流至多级蓄水池,形成稳定的内河水位,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故道疏浚的土方工程量。 农业灌溉渠

现有的农业灌溉渠维系着众多农田渔业的生产功用,方案考虑维持农业灌溉渠的现有生产功能,通过与故道水系的并存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湿地生境水系

湿地生境水系是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内容,方案在公园内部低洼地带建人工化湿地系统。引汉江故道水做为主要补充,成为重要的蓄水、泄洪、生物考察等多种生态功能的湿地生境系统。 滨江滩涂湿地

汉江、南北二河、滨江滩涂是湿地公园主要的自然湿地类型, 通过局部栈桥修建和水泡生境的维育,可以创造非常有特色的自然生态鸟类科普基地。

整合策略二 ——乡土农业的复兴

乡土化循环绿色农业的复兴

方案结合湿地公园内现有村落的农业经营现况,将绿色循环农业经济融入其中,现有村落将有各自结合未来资源发展方向的特色化经营主业。五谷有机农业、特色花卉及药材、林木及特色畜牧、特色水产和公园内已经发展起来的玫瑰园种植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农业产业链,同时这一循环产业链既复兴了现有的特色农业发展,也促进了湿地公园的旅游观光产业发展。 麦田酒店

通透的酒店临架于五谷麦田和湿地之上,让居住于此的人感受春忙播种之景,盛夏蛙鸣之声,秋收满仓之喜和冬梅暗香之幽。 百蔬果园

特色百蔬果园让您可以尝百蔬有机健康、品瓜果飘香酣畅。 楚人渔家文化村

深处竹林,听竹叶风声,独钓湖塘、品独享之雅,居于民居、忆楚人风骚。

整合策略三 ——多元文化目的地

多元文化的交织

汉江国家湿地公园将融汇最具多元化的文化要素于一身;

包括当地流传已久的五谷文化、江汉文化、荆楚文化以及道教文化等;还包括当地的自然民间传说,这些文化通过遗迹和创造的人文景点成为载体,从而注入整个公园的大旅游规划体系;

另外自然湿地文化依托人工化的湿地生境提供丰富的文化成分,通过自然景点的营造,创造自然生态景观的同时也实现了整体化生态系统的营建; 最后包含现代商业休闲文化的特色化餐饮、茶道以及民俗娱乐网点,支撑了汉江湿地公园的整体化的文化交织网络。

整合策略四 ——故道水城

特色水系规划

故道水城的整体开发将建立在安全的汉江二道堤防之外,同时结合故道内河的开通,实现外部水景和内部水景的充分接触,成为国内最具特色的滨水开发空间。

整合化建筑功能分布

故道水城倡导混合化的建筑功能分布,文化、旅游服务、餐饮、特色购物以及特色旅游度假功能成为湿地公园的有益补充和价值体现。 特色化的景观视线组织

故道水城的景观设计强调与水景及主要道路的视线组织,形成开合有度、收放有致的整体效果和氛围。

整合策略五 ——激活谷城未来发展

激活区域旅游资源

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将提供一个外地游客体验谷城丰富旅游资源的观光网络。依托汉十高速的外来交通条件,将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出发点,体验完湿地乡土农业风光后,通过放射的几条山水游线去连接谷城县域的丰富观光旅游景点。 一体化的环城游

谷城的特色发展将实现一半湿园一半城的整体特色。方案考虑将湿地公园的整体游线与县城市区的重要景点观光游线形成环路,实现谷城县城区内部的观光特色游览体系。 公园南商务休闲区

公园南商务休闲区是谷城依托湿地公园发展起来的商务办公娱乐休闲的综合城市核心区。该区紧邻故道水城的商业旅游界面,南靠南河北岸,是谷城市区内部重要的现代化商务办公娱乐的综合职能中心,体现了谷城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城市区域发展的综合目标。 公园北综合功能区

汉十高速以东,湿地公园以北的地区未来将发展为融现代化宜居、特色化商务休闲以及特色化旅游配套产业的综合功能新区。新区将最大程度的实现绿色低碳城区的综合发展目标。 北河高档住宅区

北河北岸与汉江交叉口处是谷城县城区境内难得的自然景观风景地带。依托南部的湿地公园资源,这里将发展为汉江流域最具特色的乡野化高档度假住宅区。

主要设计师: 宋志生 姚楠 石卿 设计团队:

宋志生 姚楠 石卿 李明秋楠 王郑 刘美玲 孙丽 周斌 张立杨

第5篇:从《澳门城市概念性规划草案》——对概念性规划的理解

澳门市概念性规划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以关怀民生为本,结合澳门国际性城市的特点,从澳门的发展状态和未来趋势做出判断,将澳门未来30—40年的发展目标定位于旅游宜居之城。概括并全面的反应了澳门市总体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公共空间、交通模式、文化环境、历史遗迹、营商环境和旧区改造等方面提出了清晰的战略思路,因为澳门是一个面向世界的独特的国际城市,她的发展和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城市生命体的角度出发,澳门市的改造应该是一种生物进化式的演变。《规划草案》在为澳门提供良好的发展目标之后,又在行政、管理、技术、法律和国际整合等方面为概念规划提供支撑。草案还对澳门城市结构进行了多核心的安排,澳门的旅游业和娱乐业是可预见的将来城市主要产业,但不是唯一的,澳门需要做出多选择准备。拓展空间是草案为澳门提出试探性的未来新城建设提议,草案将澳门市城市规划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这份草案非常简短,可见概念规划只是一些概要说明,没有细节但是快速灵活。是对未来城市的整体认识和描述,不受现实条件约束,是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了解城市出现的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法。因为澳门发展的核心机制是发展空间与发展模式的互动与平衡,草案对澳门交通模式的应深化专业化的改进,是多模式交通系统的综合安排。可以看出概念规划是空间布局与景观环境的统一和整合过程。因为澳门发展的核心机制是发展空间与发展模式的互动与平衡,所以对澳门交通模式的应深化专业化的改进,可能是多模式交通系统的综合安排。博彩和国际旅游是澳门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澳门受到世界、区域形势和外来投资者的影响,所以澳门需要制定灵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可见概念规划更具宏观性和灵活性,是总体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同时,中国和大珠三角区的发展也使澳门有了紧迫感,而且澳门与珠海、广州、香港、深圳等城市的区域关系网正在形成,澳门与这些城市的合作、协调、互利互惠关系也可使澳门更加快速发展。这些都需概念规划提出一个指导方针,因此概念规划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之间竞争加剧,对城市自身生存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便及时应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概念规划不光把眼光放在自己城市区域范围内,必须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统筹性等特点,要满足城市长远有机的发展,

是一种策略性和概括性指导总规和详规的设计方法。

第6篇:概念性规划与区域性规划

一、概念规划的定义、产生和特点意义

(1)概念规划的定义

概念规划是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规划,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属于宏观发展思路的探讨和研究;它淡化了设计的表象,使规划成为纲领性、战略性的文化、指导和协调发展与建设。

(2)概念规划的产生

概念规划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如新加坡和美国的概念规划、英国的结构规划、香港的发展战略以及波兰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等。在国内,广州于2001年1月完成了首个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各大学者对于这个问题也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其中赵燕菁认为,概念规划是一个横跨经济与空间的规划,内容涉及部分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包括总体规划大纲阶段的主要工作(2001年);张兵也于2001年提到,概念规划是表达城市与区域在较长阶段内的整体发展方向,以指导当前行动的整体框架,注重的是工作方法;王蒙徽,概念规划是任何一个层次均可进行的规划,侧重发展方向和各科学的综合平衡;顾朝林则认为,概念规划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的一种类型,尤其注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方向、空间总体结构、城市功能定位等重大问题,涉及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城市与区域规划。

(3)概念规划的特点和意义

概念规划并未列入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其自身编制内容也相当灵活。

概念规划可处于战略规划和总规规划层面之间,在内容上更接近与战略规划,但内容的深度、项目的规模、以及法律效力上比战略要低,它更注重规划意向的提出和目标的定位。

概念规划也可处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它更多的体现在详细规划方面,如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导则,以总规为基本依据体现出城市发展的空间意向和形态。同时这种引导又不具备严格的指标要求,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较大的感性成分。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概念规划都体现出着灵活的特点,作为非法定规划更注重规划思想的融入,给整个规划体系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也丰富了规划的内容。

二、区域规划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和内容

(1)区域规划的定义

区域规划(英译Regional Planning)是指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2)区域规划的产生于发展历程

区域规划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是在城市规划与工矿区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是因为该区域面临着如下各种问题,亟需统一有效的规划进行协调,包括: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等等。

我国于50年代,结合新工业基地和新工业城市的规划建设,广泛开展区域规划工作。6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区域规划开始受到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重视。

(3)区域规划的特点

区域规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目的性2)前瞻性3)综合性4)战略性5)地域性。

区域规划的意义:通常以跨行政区的经济区为编制对象,是国家和省级发展战略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域规划是战略性、空间性和有约束力的规划,不属于纯粹的指导性和预测性规划。编制区域规划,要着眼于更大的地域范围,打破地区行政分割、发挥各自优势、统筹重大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以达到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能力、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最终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区域规划是描绘区域发展的远景蓝图,是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规划工作不可能将有关区域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全部问题一次性解决,由此区域规划的内容应该重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空间开发战略两个方面。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包括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

2)产业布局规划

区域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地域经济空间结构,科学布局生产力,是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

区域规划要对规划区域的产业结构、工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区分布状况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生产发展的条件,揭示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和行业,以及重点的发展区域。

3)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是社会生产力和人口在地域空间组合的具体反映。城镇体系规划是区域生产力综合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和协调各项专业规划的重要环节。

4)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公用性等特点。基础设施对生产力和城镇的发展与空间布局有重要影响,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或者超前发展。

5)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应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质量评价基础上,以达到区域最佳预期目标的目的,对土地利用现状加以评价,并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空间布局。

6)可持续发展规划

区域规划应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谋求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和提高生活质量,使自然、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7)区域发展策略

区域策略可以看作是为实现区域战略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的总和。政策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企业布局区位的政策,属于微观政策范畴;另一类是影响区域人民收入与地区投资的政策,属于宏观政策范畴。

(5)区域规划的编制思路

区域规划一般程序是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程序,根据区域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规划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区域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要受到内外环境和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区域规划要在研究影响区域系统发展变化的诸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探讨区域未来变化的各种可能和多种多样的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区域规划通常也会表现为一个动态过程。

根据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要求,区域规划工作的七个基本步骤:

1)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调查区域发展现状和收集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各种条件、要素的基础资料。通过分析研究,认识区域的本质特征、发展演变过程、明确区域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找出发制约因素和发展优势,为研究区域发展战略及制订区域发展目标、规划方案构思提供依据。

2)确定区域发展目标

区域发展目标的确定是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核心部分。

在区域规划方案之前,必须确定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且明确区域发展方向。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实质是对规划区域提出发展的畅想状态,可以采用“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原则”,也可以采用“地方的发展条件和资源的可能性为原则”,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3)区域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实际是对区域各经济部门和重大建设项目或重点开发区域、禁止开发的保护区域的深化研究。区域发展的研究课题一般是根据自然环境、历史发展背景、未来的发展目标、重大建设项目而提出来的,通常包括:资源(水、土、矿产、林业)的开发利用,经济结构,主导产业,人口规模,就业解决,综合交通,生态与环境保护,重点开发区域等。

4)规划方案设计

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和课题研究的对策,拟定区域发展的总体方案,这是规划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阶段。要使各个部门、区域的各个部分尽可能和谐、协调、有效地发展,通常包含方案比选阶段。

5)规划方案评估

第一阶段是在规划方案决定之前,对若干个方案进行评估,以判断规划设想或规划方案构想的合理性和优劣性,选定出较为适当的方案。

第二阶段是在规划方案初步拟定后,请当地政府及各方面的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论证或评审。

6)规划定案

根据规划评估、论证或评审意见,作必要的修改,最后形成规划文件。

7)实施阶段

实施规划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规划的可行性和实际效益,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对原规划方案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补充或修改。

第7篇:概念性规划和总规

概念性规划和总规,控规和详规等有何区别,概念性规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1、概念性规划和总规,控规和详规等有何区别,概念性规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概念性规划是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规划,它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是属于一种对旅游宏观发展思路的探讨和研究。作为一种规划设计的思维方法,它淡化了设计的表象,使规划成为纲领性、战略性的文件,指导和协调旅游区的发展与建设。 概念性规划的内容,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规划区域的资源和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规划区的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明确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特色和主要内容;提出规划区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强调策划的创新、个性和特色;提出相关要素发展的原则和方法等。从而在宏观层面上对规划区的旅游发展勾勒理想蓝图。

2、旅游规划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旅游(业)发展规划,另一大类是旅游区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按规划的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又可分为省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地市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概念性规划是属于一种对旅游宏观发展思路的探讨和研究,作为一种规划设计的思维方法,它淡化了设计的表象,使规划成为纲领性、战略性的文件,指导和协调旅游区的发展与建设。概念性规划并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更在乎理念的创新和前瞻性,是一种思维方法在规划上的应用,渗透于规划的各个环节之中,脚踏实地、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的工作。

概念性规划是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提法,它更不受现实条件的约束,而比较倾向于勾勒在最佳状态下能达到的理想蓝图。他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3、旅游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不同? 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然后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是由宏观到微观、由浅到深、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由概念到表象的过程。

以景区大门为例:

在总体规划中,只是用文字简要描述大门的风格、大概位置等,没有大门的图纸;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具体说明大门的位置、形状、尺寸、颜色等,并制作大门轮廓的示意图;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大门的细节如材料、花纹、文字等都涉及到了,并会制作大门的标准图纸,图纸上看到的大门与以后造好的大门几乎完全一致。也就是说,修建性详细规划上的大门图纸再经过施工图设计,建筑施工后就会出现真实的大门!

第8篇:中新知识城概念性规划

定位:知识城定位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识经济高地;汇聚全球精英人才,创造生态型国际化宜居宜业新城。

打造成为一个引领广州、广东以至中国产业高端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要在知识城汇聚全球的精英人才;要把知识城建设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要使新加坡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中国国情相融合,在知识城得到成功的运用。

“北有中关村,南有知识城”。首期开发重点在数字化图书馆、南洋理工大学海外分校、会展中心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广州开发区目前已与新加坡当地商会机构签订了招商合作协议,与南洋理工大学签署了教育合作和项目引进的合作协议,并与中科院及其广东分院初步确定了合作框架和一批合作项目,拟在“知识城”规划建设省院合作核心载体。

规模:规划总人口54万人,其中就业人口27万人。规划范围12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60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建设用地约6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占55%。

重点产业:发展研发服务、创意产业、教育培训、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八大支柱产业,形成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高附加值制造业为支撑,宜居产业为配套的产业结构。其产业发展契合国家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战略方向,将突出产业高端集聚、形成知识经济高地的功能。目前正谋划引进一系列高端研发机构、高端产业园区、国际著名大学分校、跨国公司总部、科技项目孵化基地、公用设施等重大项目。

战略定位:立足珠三角,辐射华南,面向全球,服务全国,影响东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先行区、知识经济的高地、推动珠江三角洲产业转型的强大引擎、中国—东盟区域性创新中心和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中新知识城选址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广州科学城北区的范围。按照规划与设想,知识城将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区,成为引领珠三角、广东省乃至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成为产业、环境和社会相得益彰、和谐发展,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成为新加坡先进管理经验与广州市情、中国国情相融合并得到成功运用的示范区。

中新知识城借鉴新加坡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以绿带和周边地区构成区域生态网络系统,科学规划城内路网与功能分区,共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新市镇,首期将开发约6~10平方公里的启动区。中新知识城将建设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并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存。

重大项目谋划: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谷、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研究院、未来体验中心、中新工业技术研究院、珠江创新论坛、中国—东盟创新中心、世界百名领军型华人科学家创新园、世界研究型大学分支机构、国际健康医疗中心、中新知识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交通:选址位于广州市东北部萝岗区九龙镇。其中心区域距中心城区30多公里,距白云国际机场约24公里,距广州科学城约26公里。规划强调区域一体化发展,通过城际铁路、地铁等绿色快速公交和高、快速路联系,构筑与市中心区、广州空港等重要节点的快速通道,逐步建设成为广州东北部的城市副中心,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结构:规划结构强调城市的紧凑发展,由三个新的市镇组成多中心多等级的新城结构,北部新市镇发展新兴产业,中部新市镇打造成为整个知识城的中心,南部新市镇作为次中心。

生态: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低碳城市的营造,尊重既有的生态脉络,保留主要山体和水系等蓝绿基底;构建两条各约500米宽的绿道,联系两侧山体,可作为生物迁徙通道,保护区内生物的多样性;强调生态空间与产业、居住等空间的渗透,还突出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新技术的应用。

产业布局:按“一核两区多园”布局产业。

一核:即以行政区、商业区为中心,重点发展研发服务业、创意产业、教育培训业、生命健康服务业、形成中心知识城的核心区。

两区:北部产业片区以现有工业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技术产业;南部产业片区主要依托科学城,重点发展信息产品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多园:在中新知识城核心区和南北两个产业片区规划建设研发设计园、创意产业园、生物技术园、信息技术园,新能源产业园等园区。

社会文化:规划突出村民与城市居民互融的理念,村民安置区与城市居民区相融合,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强调社会和谐的宜居生态新城。

可建设用地时间表: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根据60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知识城的规划建设分为近期(2009—2012年)规模10平方公里、中期(2013—2020年)规模30平方公里和远期(2020年后)规模60平方公里。

规划亮点解读中低密度住宅为主体现生态宜居理念。知识城可容纳总人口54万人,其中就业人口27万,整个规划中,有123平方公里用地可供建设,按北、中、南三大块来建设三个中心镇,每个中心镇两侧还相应设置一些卫星镇,每个镇会设快速路联接,住宅以中低密度为主,容积率为0.6—3.0,住宅层数从低层的1—2层至最高的16—20层,只有一处有21层以上的住宅。其中会设相关配套:如沿路商业广场、图书馆、公交中转站、医疗所、污水厂、中小学等,需要保留的文物古迹也予以保留,此外,还将会建包括南洋理工大学海外分校的3个大学,占地为166公顷。整个知识城中将会有540个组团公园,34个小区公园,用绿色生态来包围居住区,体现生态宜居的理念。

南部、北部镇以产业为主,中部镇以生活服务业为主。在原有地块上的当地14000户拆迁居民,刘太格表示,之前曾考虑究竟是让他们集中在一个点安置还是分散安置好,最好确定是分散安置,因为分散更易于他们与新入居民的融合。据悉,8个小区、3个组团将惠及这些居民。产业选择与国际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战略吻合。 中新知识城在发展目标上将瞄准硅谷、新竹等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做到“北有中关村,南有知识城”。在政策上必须有足够的创新和突破,在管理权限上要扩大经济管理权限

在研发服务业方面,要重点发展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国有和民营大企业研发中心、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咨询、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辐射国内外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产业联盟。在创意产业方面,要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动漫游戏。

在教育培训方面,要重点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或再教育、国际商学院或国际性知名大学研究分支机构、大型企业高管人员职业和综合培训、面向东盟的经营管理文化教育培训。

在康复医疗方面,重点发展国际康复医疗机构、特色性的中医医疗医院、健康疗养。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要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企业总部和软件产业。在生物技术产业方面,要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创新药物、生物信息、医药研发外包。

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方面重点发展光伏产业、新能源装备、高效节能产业、新型储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在先进制造业方面,要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城市高速轨道交通中的关键技术、行业专用设备的整套解决方案、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约环保产业纵向关联的先进制造、智能服务机器人和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

八大支柱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共同繁荣的关系,预计经过三个阶段共计20年的发展,中新知识城将进入深度繁荣时期。臧所长认为知识城产业选择与国际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战略基本吻合,知识城将成为实现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载体,率先突破的先行区。

中新知识城项目还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进行专题政策研究。昨日,该部部长隆国强作了“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的演讲。他介绍了中新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制订原则,并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开放政策、管理服务体制、开发策略等五个方面展示了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的成果。

薛晓峰表示,省市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省市各部门鼎力支持,广州开发区与新加坡星桥公司精诚合作,“知识城”正由当初一个令人向往的愿景式理念,逐步深化成为一套雄心勃勃的可操性实施方案。

一是今年8月下旬,在中新双方领导和双方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知识城”项目已列入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有关合作框架。

二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圆满完成。可研工作于4月14日开始到7月21日朱小丹书记访新期间双方交换备忘录文本,比原定时间提前40天完成。

三是城市规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邀请了新加坡前国家总规划师刘太格先生开展“知识城”总体概念规划研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知识城”城市规划进行咨询研究,已形成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四是项目商业谈判进展顺利。今年8月上旬至今,广州开发区已与新加坡星桥公司举行了6次集中谈判与多次电话会议。从昨天开始进入第7次集中谈判。

五是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工作同步展开。已与新加坡当地商会机构签订了招商合作协议,与南洋理工大学签署了教育合作和项目引进的合作协议。

六是“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和项目建议书编制先行启动。目前正在省、市领导的牵头下,抓紧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已提出了“知识城”初步政策建议,并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知识城”管理与政策体系研究,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立项建议书。

薛晓峰说,下一步,“知识城”规划建设任重道远,做到四个力争:

——力争于12月中旬结束项目商业谈判,年底前签署合作协议。

——力争在月底前完成知识城政策体系研究和项目建议书编制,为“知识城”项目报批和今后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力争明年初启动知识城起步区建设,在省市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下,与新方通力合作,高标准高起点启动起步区建设。

——力争在“知识城”项目动工之际,引进一批标杆性项目签约入城。

第9篇:概念性规划设计招标书

中国•西部钣金机电产业园

概念性规划设计招标书

中国•西部钣金机电产业园 现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优秀、对大型的综合工业园区具有丰富规划经验的设计单位,承担本项目的规划设计任务。现热忱欢迎符合要求的设计单位报名参加本次设计工作。

一、 项目基本概况

1、项目简介:

项目规模:位于绵竹市新市镇金兰桥村新市镇,成绵高速复线出入口侧,总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的土地(1200亩)建立中国西部钣金产业园区。主要承接成都周边市县产业转移,针对成都钣金模具产业企业来绵竹发展的情况,着力打造一个50至100亿元规模的中国西部钣金模具产业园,形成钣金模具相关产业相对配套、服务物流配套的一个功能完善的综合产业园区。

2、项目性质:工业项目

3、项目地点:四川省绵竹市新市镇金兰桥村

4、容积率:最优化

5、用地现状:地势平坦方正,已基本整理好。

二、项目定位

1、项目的发展战略

近期发展成为现代钣金制造业经济园区

远期发展成为集科研、展示、商贸、培训和居住为一体的生态都市型钣金机电产业园。

2、项目的市场定位

中国西部首个以钣金行业为龙头的现代化、田园式的低碳产业制造基地项目

3、项目的功能定位

集钣金模具工业生产基地、钣金工艺设计研发中心、展示交易中心、仓储物流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办公生活配套中心、金融信息交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 1

等八大功能区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现代化国际钣金生产制造基地和商贸一体化的工业园之运营新模式。

将建筑、环境与生产制造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产业集群、配套设施完善的双重内涵。根据该项目的市场竞争情况和区域条件,将其开发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充满个性魅力与生活居住相适宜的综合性现代化工业园区。

三、招标内容

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可深入到带有一定比例的户型图和景观)。

四、投标申请人的资格

1、投标申请人须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注册的法人实体。

2、投标申请人应有建筑面积30万平米以上城市居住区的设计经验。

3、投标申请人须具有建筑设计甲级设计资质。

五、规划设计要求

1、设计原则

总体原则:根据目标地块界定产业定位,方案以满足园区发展定位、市场定位、功能定位的需求为主旨。

(1)“以人为本,以企业为本”原则;

(2)生态环保原则;

(3)特色性、前瞻性、协调性原则;

(4)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5)可操作性原则。

(6)引入新的设计理念,起点高、立意新,使项目能够成为绵竹市工业园的标杆项目。

2、规划要求

(1)满足国家与地方各项设计规范法律法规文件;

(2)整体规划容积率达到最佳状态;

(3)功能分区合理;

(4)整体规划要大气,道路交通组织合理,充分考虑钣金模具生产制造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区和消费性服务业区三大组团的关系;

(5)建筑要有特色和生命力。

六、成果要求(可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文件)

1、成果内容

(1)概念规划总平面图、比例1:1000,彩图。要求:建筑层数、主要建筑出入口、场地和环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

(2)区位图、现状图(1:1000)、道路交通分析图、环境设计图,管网综合图(1:1000),景观分析图、防洪分析图、规划结构分析图等。

(3)竖向定位图,比例1:1000。

(4)概念规划设计说明、构思创意及相应分析图(包括日照分析图等)。

(5)反映建筑风格的意向性图片(可包含单体参考户型图)。

(6)总体鸟瞰图及单体透视图(不少于4张)。

(7)A1幅面的彩色展板一套(包括概念规划总平面图、总体鸟瞰图及单体 透视图、夜景灯光效果图等)。

2、成果形式

(1)成果内容中未注明设计比例的,按相同或相近的比例提供图版一套。

(2) 文字和图件缩印精装A3图册6套。

(3)上述内容电子备份文件2套,文本为word格式,图纸为dwg格式,效 果图及模型照片为jpg格式。

(4)全部设计文件光盘2套,包括自动多媒体演示文件(Powerpoint格式)。

3、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收费标准和详细内容。

七、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2012年6月28日——2012年7月10日(报名时需提供的资料:设计单位简介;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复印件;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及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近几年设计的同类项目代表作品的相关材料)。

设计时间:2012年8月10日前。含规划编制单位完成现场勘查、资料调查、方案制定及沟通等工作。

评标时间:2012年8月20日前后。

八、方案评审

本次方案征集的主办单位将通过方案评审,根据分数排出2-3个优胜设计方案,委托参加建筑工程方案设计。

九、其他事项

1、一家设计单位可提交多套方案参加竞标。

2、本次招标活动及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文件所适用的法律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十、招标联系方式

1、联系人:

2、联系电话:

特此公告

四川九壹钣金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上一篇: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下一篇:实训室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