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数学作业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作业题型, 以人为本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在教学内容日新月异的同时, 问题的呈现也随之变化, 以适应“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提出的时代要求, 在教学中, 体现以人为本, 让作业充满人文气息。

人性化的要求。传统数学题共有三种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而今, 文字表述上有了变化细心填一填、精心选一选、认真做一做、动脑想一想……把学生从被动答题逐渐引导为主动的问题探究者, 在人性化的题目要求引导下, 学生逐渐学会把提出问题作为学习能力的培养, 把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目标。

趣味性题型。把呆板枯燥乏味的数学题, 编成故事、童话、游戏等形式, 使学生看到作业的题型, 就跃跃欲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平移和旋转”一课后, 利用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 通过平移旋转设计出精美的图案,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奇趣, 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习《三角形》时, 把性质编成谜语, 让学生记忆“形状似座山, 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 学问不简单。”在学解方程组时把应用题改编成数学诗:悟空顺风探妖踪, 千里只行四分钟, 归时三分行六百, 风速多少君知否?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自主性选择。比如设立作业“自助餐”采用必做和选作的方式, 让不同水平学生自主选择, 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 各尽所能、各展所思。还设置了“作业超市”, 即在教室的墙壁上规划出一块“作业超市”, 每天都由学生自己或几个人合作设计当天的作业, 贴在“超市”里, 供他人选择, 每天评选一名最佳“设计师”和最佳“挑战者”, 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作业题量, 恰到好处

每天究竟布置多大量的作业比较合适?也许有些教师认为, 只要时间允许, 作业量当然越大越好, 其实不然, 在现实生活中,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 “多”只是一个量的问题, 只是“题海战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是舍不得“练习”这块“金砖”, 老师确实是一番好意, 一片苦心, 为了提高学生的掌握知识的能力, 殊不知是消耗学生精力为代价的, 众多同一类型的作业为同一个原因而解错, 如果反复训练, 反而强化了错误, 改正起来, 更加的困难, 比如因式分解一节课之后, 设计了大量“平方差公式的因式分解”“x2-9, x2-16, x2-4, x2-100……如果学生犯了同一错误:x2-9= (x+9) (x-9) , x2-1 6= (x+1 6) (x-1 6) , x2-4= (x+4) (x-4) , x2-100= (x+100) (x-100) ……纠正改错将会很难, 所以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认真研究“某一类型”的题, 究竟布置几道最合适, 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结合实际效果适量布置作业。

教育家卡罗尔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达成度, 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 学习达成度则越高, 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后, 课外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时间越少, 学习达成度就高, 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数学作业量少, 学习时间少, 效率就高, 必须考虑学习的有效性, 科学合理的设计作业的量。

那如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通过做少量题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我主要是自己跳入题海淘金, 学生在岸上拾宝。那如何选题呢?一是明确目标。任何一道题都应有明确的目标, 可能是某一个定理的应用, 或是某一方法的渗透, 或是两者皆有。一道作业题, 必须让学生了解学了什么, 应该会什么。否则作业就失去了价值。设计作业先确定目的, 然后再考虑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如何去克服。二是循序渐进。一道作业题能否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积极的去参与, 取决于此问题是否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 起点太低太高均不适合, 每一个问题应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三是知识系统化。作业设计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 帮助学生再经历、再发现、再创造。同时对数学的定理等知识要讲究系统化, 教师对知识要立足一年, 兼顾三年以免出现知识断层现象。

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协调发展来严格控制作业量, 提高作业质量切实为学生减负, 科学有效的设计作业。

3 作业内容, 优化组合

作业题型的呈现, 作业题量的控制都还是一种表现形式, 作业内容的确定, 则是作业的本质, 是衡量教师的重要素质指标。

作业内容上, 要求太过简单的, 学生容易掌握, 不必再留。同类作业切忌避免重复布置。注意作业内容的生活性, 内容的层次性, 内容的多样性。

作业内容要贴近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是教育”。的确,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也处处要用到数学, 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 布置与生活相关的作业, 拓展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之前, 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像。课后, 又组织学生制作“对称创造和谐美”的剪贴报,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让学生更加的喜欢数学。

作业内容要有层次,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有短”更何况一个班几十名学生, 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 而这种差异又将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注意作业内容的层次性。A类作业“模仿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是课堂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 学生在反复回顾中练习, 较简单。B类作业“理解性作业”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 对所学知识的“再加工”。C类作业“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 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加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不同层次的作业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也符合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业内容要多样化。书面作业的形式正由单调走向丰富, 除了常规作业之外, 我们还可以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比如, 数学周记, 让学生写数学周记, 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情感空间, 周记主要记录学生收获、反思学习过程, 抒发学习情感。数学报告, 中国学生往往学的多“悟”的少, 长于记忆而短于探究, 比如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通过调查报告, 在实践中增强他们的节水意识, 培养敏锐的数学眼光。数学小报, 创设数学小报, 在主编的过程中拓展学习的视野, 扩大数学学习的时空,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作业题型呈现的丰富多彩, 作业题量控制的精致科学, 作业内容更加的优化完善, 才能使作业充满了生命力, 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 能力在作业中形成, 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摘要: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 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内化, 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 受传统教育的束缚, 我们在布置作业时, 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要解决传统作业的弊端, 就必须改变“题海战术”和“一刀切”的作业方式,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 遵循学生个体特性, 充分考虑学生智力与个性发展的差别来设计作业, 在设计作业时可做好以下几点。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

上一篇:主板南桥组成的开机电路原理下一篇: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高专“管理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