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设计分析论文(通用8篇)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育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学习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需要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将这样的思想逐步体现在数学作业中,进行数学前置作业安排,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前置作业指代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前期,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经验与现有知识结构,围绕数学内容开展常识性学习.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作业的数量到内容的设计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就此探讨了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生本理念;前置作业;设计
生本理念指的是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或核心的一种教学理念,前置作业则是在教学中为引导学生而设计的一种前置性学习活动.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而前置作业设计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将生本理念作为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指导原则,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和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作业实践中去,从而优化初中数学前置作业设计,提升教学质量.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经验,对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分层次设计前置作业
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要重视个体化差异,从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作业,从而满足学生差异化要求,才能保证前置作业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得以发挥.例如,教师进行“平方根”的教学时,针对这一内容的前置作业的设计,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如“正数、负数和零的平方根是什么?”“算数平方根是什么?”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作业.这样能够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选择“正数平方根”这类相对简单的作业进行解答,而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选择“算数平方根”这类相对较难的作业进行深入探讨.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使人前进的动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源泉.生本理念下初中前置作业的设计,也需要遵循兴趣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激发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前置作业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布置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解析”的相关教学时,为锻炼学生在初中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前置作业.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题组:(1)已知小红双眼距离地面1.5m,当她双脚站在地面时距离旗杆底部16m,小红看到国旗的仰角为30°,你能在已知的条件下求出国旗升起高度吗?(2)小红站在看台上,俯视升到顶端的国旗,小红双脚距离地面15m,与旗杆的水平距离则为32m,俯视国旗的角度为10°,求国旗升起的高度.(3)如小红站在看台某一台阶上,要想计算出国旗升起的高度,还需要进行哪些测量或补充什么数据?在设计好这些题组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式”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去体验小红的“动作”,在体验中交流和探讨,最终得出答案.借助这种小组合作的模式设计初中数学前置作业,充分突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合作交流和自主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完成前置作业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开放化前置作业
以生本理念为指导的初中数学前置作业设计,必须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求,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开放化的数学前置作业.传统“认死理”的教学方式在新教学形势下,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转变教学模式,将初中数学前者作业设计为开放化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在开放化的教学中寻找作业答案,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全等三角形”的前置作业时,将作业设计为:由学生自行制作两个三角形,要求制作出来的两个三角形必须完全一样.教师在学生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出的作品,并说出制作的方法和原理.学生则会得出以下方法或结论:学生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长相同时,则两个三角形相同.学生2:先制作好一个三角形后,再将制作好的三角形放置于纸板上,沿着制作好的三角形三边裁剪,就能得出另一个一样的三角形.学生3:先将三角形的边长和夹角确定后,再根据边长与夹角进行制作,那么两个三角形就会一样.通过这样一个开放式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制作三角形的过程中,开发思维,并很好地引出了全等三角形的“SSS性质、完全重合性质、SAS性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数学知识点.
四、小结
一、理解生本理念和前置作业
从生本理念的角度来讲,它作为一种新时代的创新教育方法,此观念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视为教育中的主体,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放置在核心位置,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理念可以从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就前置作业而言,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课前教学内容安排,让学生进行自主课程预习,即前置作业。在课程安排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学生的实际经验等,利用学生所了解的事物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对学生来讲,教师安排的前置作业相对而言难度不大、内容不多,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会给学生学习带来过多负担,且能使本身处于被动学习态度的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量相对较为复杂,内容也比较抽象,因此,前置作业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十分必要。通过前置作业安排,可以培养学生养成预习课程的好习惯,对于课程内容也会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疑问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强化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做好前置作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可以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
首先,在生本理念下,对初中数学进行前置作业设计,首先需要将学生视为主体,再布置具有层次性作业设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情况,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作业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角度来看,每一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都是不一样的,为了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师需要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在一定的范围内规定学习内容,比如:学习内容、学习量、学习难度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这样的模式不会为学生学习增添负担,反而可以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平方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接受情况,有层次地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基础知识,学习一些相对简单一些的题目,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对课程进行深化探讨与研究。安排前置作业,教师需要引入合作的思想,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完成作业,这种新式教学理念,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其次,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前置作业的安排中,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课程内容,学生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教师主要起主导与引导的作用,将主动权力交给学生,从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只有让学生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会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人。而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对于前置作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不高,多数是形式化的,没有认真落实这重要的教学步骤,教师都是加强后置作业的安排,弱化前置作业。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与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对比,进行安排前置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课程内容,从而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学生不断完成前置作业,可以培养自身的主动学习能力,这更有利于很好地掌握知识。
最后,前置作业具有引导作用。教师在进行安排前置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深入了解数学中相关概念的形成步骤,带领学生走入数学的奇幻世界。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规律。值得注意的是,在安排前置作业时需要注意课程内容,内容不易过难、过多,这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安排合理,将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生本理念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前置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教会学生如何选择作业,通过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规律,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最终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正兴.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118.
[2]杨佳强.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研究[J].科学导报,2015(16):356.
【关键词】自主学习 探究实践 合作
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其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课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让互动成为教学的前提
初中数学越来越涉及到理论性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需要设计前置作业来引领他们进入数学教材课题。教师对这一方面的设计需要把师生的互动放在第一位,因为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教师在学生积极性高涨的情况下才能使教学课堂更加活跃,学习效率也才能提高。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的“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师针对这样的课题,可以先邀请学生在黑板上用直尺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且要求学生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比如量出来的长度分别为6cm,8cm,10cm。这时候教师可以问同学:“你们能够找出这三条边的关系吗?”教师用问题去鼓励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并且讨论问题,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就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过程,不难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存在着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也就是“勾股定理”所要表达的含义。教师设置的前置作业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画图、测量能够对三角形产生一种认识,这样的前置作业引领学生理解“勾股定理”,达到学习的目的。
例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型问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x”这个字母。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问:“兄弟俩有10个苹果,弟弟比哥哥少两个,请问哥哥和弟弟分别有多少个苹果呢?”学生根据这样的问题形成小组讨论,如何能够得出哥哥和弟弟的苹果数量。教师把这样的问题作为前置作业提出来,让学生跟家人或者朋友进行互动性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结果,也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体现了生本理念中互动性研究和互动性运用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自我认识
基于生本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在实践探究中去获得数学知识。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中的“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对于“相似三角形”这个概念,学生一定是不理解,所以教师需要通过前置作业来让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比较一组共一个角度且对应边的比例相同的三角形,观察这组三角形的形态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自己总结出一些关于三角形对角情况、面积大小的规律,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的总结来给出规范的答案。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便是完成前置作业的过程,学生不仅对“相似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对课堂听课和学习有关理论性质有了充足的准备,推动了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这个方式也贯彻了教育生本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乃至终身的发展。
又例如学习“反比例函数”,教师可以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在一段公路上,小车的速度与行驶时间成反比”、“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反比”、“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通过这些实际例子,学生能够从中启发,自己思考举出其他类似的例子。从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生活实际的探索和思考,举一反三,明白了反比例函数的含义。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到达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是教师在备课环节应该对前置作业的探讨和研究。
三、服务学生,以人为本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管是备课还是教课亦或课后监督,都要体现出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的“主人翁”地位,因为教师的职责是让学生发展得更好,所以教师的角色除了是指引人外,更要偏向于服务人,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中的“认识概率”这一章节的学习。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就学习本身作为课堂教学的例子或者材料来体现。比如在学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情景来与概率相结合:“全班同学在同等体育素质和同等赛道的情况下,男生获得50米短跑比赛名次的概率是多少?”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举行一次短跑比赛,记录下前三名次赛跑人的性别,得出概率。并且这种活动也是对“概率”课堂的预习和了解,作为前置作业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理论的意义。通过实际操作来得出某一次的概率情况,不仅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计算,也激发了学生兴趣,在实践中获取真理。同时也突出了生本理念中“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目的。
四、总结
教育生本理念在以学生为根本的基础上,对学生数学的前置作业问题做出了详细说明。生本理念下的前置作业设计不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在益于学生的同时更要发展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思考独立性。只有这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初中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承绪、赵祥麟 编译.《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摘要】在全国各地学校都在大力推行、践行“生本教育”的形势下。首先,我们要不断去学习。其次,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最后,践行“生本教育”。生本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提倡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它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教师要从“导学”转向“帮学”;教师的“帮学”,很大程度体现在“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和设计上。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关键词】 生本 教育 数学 前置性 布置
我县在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下,全县各中小学校都在大力践行“生本教育”。我校部分班级也尝试性地实施“生本教育”,我班成为生本教育的一个实验班。所谓“前置性作业”。我是这样理解的,就是把要学的内容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先让学生经历感知新知识、探究讨论新知识、接收新知识。我认为前置性作业应包含两部分——旧知和新知。让学生通过旧知去探索新知,有旧知做铺垫,学生更容易学习探索新知。前置性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它在传统的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 1 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属于备学的一部分。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无法开展生本课堂。教师把第二天课程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第二天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一、布置前置性作业的作用
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也通过这个方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拓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假如能在课堂上利用好前置性作业的话,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要发挥学生完成好前置性作业,使之成为优质的前置性作业,还需要发挥好学习小组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学习是人的天性,但圣经上说:罪性也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有惰性,况且我们的对象是学生,利用学习小组捆绑制,做得好的要大力奖励(物质和精神),没有完成的也要惩罚,所以就需要奖惩评价制度。我们就是利用加分制的评价制度,达到了多少分升一个等级,学生对这种激励方法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除此之外,老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兴致才能 2 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心。
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学习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余时间和自习课的时间的充分研究就有了一定的必要性,它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而且教师的教,是以学生已有的思考基础和知识基础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的为学生的学服务。优质的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给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们更自信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广阔的知识和学习乐趣。
同时我也认识到设计前置性作业对教师的要求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如果教师布置前置性作业时对目标把握的不明确、不准确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更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我认为数学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在不改变现行教材编排的基础上一是要考虑在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二是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的探索与研究.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和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科学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例如数学学习的思维性、开放性、逻辑化等问题都能得到 3 有效解决。让学生有备而来的学这也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
二、如何布置前置性作业
数学学科的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应根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本班的学生学习情况而定,老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每次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能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情。前置性作业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可以布置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还可以由教师事先在小黑板上准备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让学生完成。我是根据学习内容、目标和课型的不同采用了三种形式:(1)直接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在书上作批注、作记号、提问题的方式布置前置性作业在书本上完成。(2)我自己准备了一本前置性作业设计本,同时我还让我班学生每人准备了一本前置性作业本。我一般是把明天要学的内容提前一天让一个学生利用晚自习或者课外时间抄在黑板上,学生抄在自己的前置性作业本,能独立完成的自己完成,不能的就利用学习小组讨论完成,还不能的就在课堂中与老师一起讨论解决。(3)学习内容较简少的,我就直接在上课之前,把前置性作业写在小黑板上,给学生15-20分钟的时间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有时,我让学生在前置性作业本上完成前置性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与新知识有关的复习题
2、新知识(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适当加一些提示)
3、我学会了什么
4、我要举例
5、我想提问
公正中心校
唐
晶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摘要: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以学定教,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改革、以学定教、高效课堂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而所谓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地干预学生,而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知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那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如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
当前,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课堂40分钟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负担,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时间与空间,才能保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成功人才。
一、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最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思想,要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来,落实到行动中,而不是喊口号。
1、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不敢改、不会改,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多组织教师培训、多组织研讨、听专家讲座、听名师讲课,接触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2、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1)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就必须仔细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案。此外,还要通过参加同年级、同学科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在说课、集体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形成共案,也可根据本班实际,借助网上资源对共案进行补充、修改、完善。(2)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场所。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化,教师不再是主角,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其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其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多了,学生活动少了。因此,教师要少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3)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及体力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俗话说得好,“不爬哪能立?不立哪能行?不行哪能跑?”爬、立、行、跑是人生的循序渐进过程,而知识也是由认知到掌握再到运用的循序渐进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增长知识。
二、“以学定教”教学原则的实施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的具体方法: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从过去注重“研教”转向重视“研学”,“以学定教”也就自然成为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条教学原则,它要求我们教师能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施教,使我们的教学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1、因材施教,关注差异。
学生存在差异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事实。学习基础的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行为习惯的差异等等使教师面临着新的教学问题,并接受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材施教,关注差异,在教学中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在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保全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底”,但不封部分学生获得更大发展的“顶”,从而使参差不齐的学生一个不少地获得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说我是这样操作的:(1)课前辅导,指导学法。“学缘于思”,如果课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想一想,课堂中他们就往往能带着问题学。每次新课前,我总要带领学习困难的学生先预习一下与新课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新课中相应的知识点,带着他们想一想、问一问、做一做,以此排解他们接受新知的困难,帮助他们创造在课上良好表现的机会,不断赢得其他同学的青睐,从而使他们的成就感和进取心倍增。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他们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课堂提问精心安排。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更需要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的参与。但教学中,我发现,这些学生承受着因基础差而带来的学习困难大的压力,所以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更担心被老师、学生冷落、歧视而游离于问题之外。因此,教师更要理解他们、关爱他们,备课时能为这些基础差的学生专门设计一些问题,课上把发言的机会让给他们,并多预设几步,当他们思维受阻时多一些引导鼓励。平时对这些孩子多用肯定、鼓励、赞美的评价语,并引导班里学习好的学生一起来关心尊重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充满期待、关怀、鼓励的目光和话语中克服自卑、胆怯心理。(3)分层教学,殊途同归。班内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达到因材施教。这里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教师的调控,即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各层题目与各层学生之间的关系。一般说,在学生按层次了解相应题目之后,再由教师控制师生共同由低到高地解决各层问题。在解决低档题时,虽然B、C两组学生没有做,但他们完全可以在A组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拿出解题决策并迅速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就自然地训练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同时A组学生回答了简单问题,坚定了他的学习的信心,又为他们解中档题时打下了基础,在解决中档题时,由于A组学生刚解了基础题,稍加努力就可以解决中档题,这样就容易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C组学生此时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要快速解决中档题也不是十分轻松的了。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中档题。这是要求大多数人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A、B、C三组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在解决高档题时,教师根据内容和学生思维状况适当处理,尽量使A、B两组学生能够够得着、受启发,又使C组学生有所得,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班内分层教学整个课堂自始至终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差生由于起点较低,容易入手,他们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并且随时都可以蹬上新的台阶。这样就较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优生可以直接插高难题,为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课堂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正效应场,各类学生互相激励、启发,共同进步、提高。班内分层教学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是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各层学生互相激励、启发。(4)心灵对话,策略捕捉。愉快、兴趣、自信是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这些心理素质,给他们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比每天辅导他们做几个数学题的转差效果要好得多。健康愉悦的心理更是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所以老师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补课,关键要补上心理一课。我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本“师生对话本”,鼓励他们及时记下数学学习中的感悟、困惑,通过批阅,老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从中捕捉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态,为有效实施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2、因势利导,探引结合。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已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和核心是要确立好探究点和处理好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的关系,学生探究空间的大小,探究目标的确立,老师在学生探究中的导引方法,切入时机等都要在备课时精心预设,做到“探”中有“引”,“引”中有“探”,探引结合,相得益彰。因势利导,探引结合还应体现在不断调整教学预设,以学生的思维状况为标准调节教学进程,顺着学生的学情去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老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出现的探究点,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探究,使学生获得预设以外的收获。你已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使初尝成功的学生又生成新的困惑,掀起再次探究的热情。做到这一切需要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而教育机智来自于老师平时的积累和反思,所以老师要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对成功和遗憾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做好教学后记,使今天的课堂缺憾成为明天课堂的精彩之处。
3、因需而教,激趣促情。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知识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但他又是对实际的抽象与概括,许多学生对数学本身在心理上就有一种畏惧感。寻求一种学生易接受知识的理想途径,从实际生活引入新知识,即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学生熟知的问题。只有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才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学生才有动力去学,只有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学生才有兴趣去学。实验教材和原教材比,选择的多是有意义的且更具现实性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所以作为课改实验的老师我们不仅要用好教材,而且要努力开发教材,要从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课堂教学。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作为教学切入点,让简单的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成为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生活中,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在最惬意的活动中投入最主动的学习。
4、因地制宜,开挖资源。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
新疆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中学 樊海彦
【摘要】数学是初中学生学习中的重要课程,而课后作业练习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的学生都认为,数学作业无非就是做资料、试卷和教材上的习题,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们在对数学作业的理解上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做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评价建议,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考察学生学习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做出如下论述。
1.设计前置性作业是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初 步了解课文内容,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新知识, 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完成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 他们会积极努力地查资料, 这样他们会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 开拓视野, 使课堂教学的 内容更丰富, 使自身能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3.前置性作业是“为学生的好学而进行的设计”, 它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兴趣, 并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 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他们养成查字典、圈画、收集资料等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设计前置性作业, 才能提高它的有效性呢?
一、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
前置性作业不能设置统一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还能调动他们完成前置性作业的积极性,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时, 我设计了如下的几个问题: (1) 结合课文内容, 说说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在散步中发生的事 情。 (2) 从散步这 件事中,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3)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4)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 你会怎么做?
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我只要求他们能把第一道题的内容在文中找出来, 有能力的也可多做;基础较好的学生, 我便要求他们全做, 学完之后, 还可以“我爱我家”为题, 写一篇作文, 讲述家庭生活中表现浓浓亲情的故事, 表达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由此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 同样可以表现自己, 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有信心, 就会有成就感, 更乐意学语文。
二、设计前置性作业的内容要适量
设计前置性作业 的内容要 适量, 尽量减轻 学生负担, 不能过多, 以免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通 过设置简单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
如我在教学姜孟之的《一双手》时, 这样设计前置性作业: (1) 你认为张迎善这双手奇在哪里,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看。如:我认为他的手奇在, 由此看出他的精神和品质。 (2) 你认为张迎善这双手美不美, 请结合课文内容, 联系生活或社会实际谈一谈。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两个问题, 但启发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从学生的作业展示看出,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 纷纷从张迎善的手的耐磨、作用大、坚 硬、粗糙、大等特点去谈他的奇。从他的手的特点进一步谈到他的坚忍不拔、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等伟大的精神和品质, 并由此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想到了老师的手、护士的手、妈妈的手、农民的手、工人的手, 还说出了 他们的手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从而感受到了这些劳动者美好的心灵以及他们劳动的艰辛。
三、科学设计前置性作业
对前置性作业要进行科学设计, 要明确学 习目标, 突出学习重点, 还要充分了解学生, 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 结合学生特点设计符合他们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作业。
如泰格特的小说《窗》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 性的美与 丑, 领悟做人 要有一颗 纯洁的心。由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 (1) 阅读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 说说“靠窗病人”和“不靠窗病人”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 (2) 我喜欢, 因为他。/我不喜欢, 因为他。
在课堂展示过程中,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达他们 的自由思 想和个人 见解, 虽然说法 不一, 但观点是一致的, 他们都认为靠窗病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有美好的心灵, 而不靠窗病人心胸狭窄、自私冷酷、卑劣丑恶。通过美与丑的对比, 学生自然而 然地懂得了在生活中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并且明白了这样一个人生哲理:我们只有保持一颗高尚纯真的心灵, 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 我精心设计每一篇课文的前置性作业, 尽量做到简单、低 入、根本、开放, 形式多样, 操作简便。因此, 学生对我所设计的作业都比较感兴趣, 能够做到在课前预习好课文, 并能深入地思考所给 出的问题。由于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展示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表现自己, 教师或同学及时给予的肯定和赞赏, 让他们更有兴致地去完成作业。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当前的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活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得到广泛认可与践行,我们重点在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普遍忽略了作业设计的研究与探索。如伺以生为本,优化作业设计,体现回归生命本体和生命提升的教育本质,值得我们广大教师认真思考和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把“实践”设计在作业中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做枯燥无味的数学题,那往往是因为教师让学生脱离了现实生活。其实,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数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解决学生的数学作业兴趣问题,‘定要给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寓计算训练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应用中学习计算。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让学生测量自己家的客厅、房间的面积;学习了人民币后让学生用一用人民币,进行真实地购物活动;学习了平均数,让学生计算全家人的平均身高或平均年龄;教学《图形的变换》后,可布置学生根据平移、旋转的知识制作‘幅美丽花边图案等。又如,在学完“年月日”的知识后,布置学生“制作年历”,在制作的过程中,其实学生把年月曰、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都进行了‘次巩固练习,效果很好。课后,我把学生制作的年历挂满了教室,让大家交流、欣赏和评比。一个学生还自豪地告诉我:“老师,今年我家不买挂历,爸爸说就用我做的挂历挂在客厅里呢!”这对学生来说便是最大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们在作业中享受到了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快乐。
二、把“兴趣”设计在作业中
《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情,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与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对于作业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语言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操作的和体验的。精彩纷呈的作业,如一席盛宴,定能吸引学生的全部心神。如学习了“位置与方向”后我布置学生回家仔细观察自己家周边的‘些建筑,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周边环境图。通过作业,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与图形的能力。学习了重量计量单位后,布置学生回家后称一称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再掂‘掂‘袋食盐、几个苹果大概有多重,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估某些物体的重量,再亲白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学生对物品重量才有实际感受,有助于他们更深地理解所学知识。
三、把“探究”设计在作业中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型作业旨在丰富生活体验、培养探索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适当布置‘些有探究价值的家庭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学生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理,不仅有且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更拓宽了视野,知识网触及各个方面。如:学习完体积、容积的知识后,我布置学生找‘块不规则石头去测量一下体积,当时就有学生提出,不好测量,没有计算公式。我什么也没有说,只要求他们动动脑筋。周末返校,有很多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有同学说先把一个装满水的小面盘放在空的大脸盘里,然后把石头放进水里,最后把满出来的水倒进‘个长方体的容器了,测量出长、宽、高,计算出水的体积,得到的就是石头的体积。有同学说,可以把石头磨成粉,倒进长方体的容器,测量出长、宽、高,然后计算出体积……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学生在动手中巩固了数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把“合作”设计在作业中
新课程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变“单干户”为“共同体”,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在上完每个单元的评研课后,我都会布置学生根据白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出‘张小的作业卷,然后把自己出的作业卷拿给基础差不多的同学做。反之,自己则要完成其他同学出的作业,然后互相检查批阅。这样的合作,不仅让学生再‘次知识进行了梳理,也让学生提高了作业的兴趣。
生本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将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也将成为改革的‘个重要切入口,凭借作业这个载体,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观察、口语交际等诸方面的能力,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真正使数学作业焕发无限的精彩。
【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设计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教学论文07-05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实践与研究10-18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育理念研究论文10-2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改呼唤新理念12-18
引进超市理念,优化作业设计07-28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1-16
谈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11-13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作业有效分层的实践研究11-14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思考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