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要分层设计,分类评价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业要分层设计,分类评价(推荐7篇)

作业要分层设计,分类评价 篇1

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好中差生一个样。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或好或差,或对或错,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能有实效,近几年来,我们尝试了“分层设计”学生作业、“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使好中差各类学生都形成了积极进取的要求,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分层设计学生作业。“分层设计”是指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分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照顾学生好中差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选择作业,学生各取所需;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选择。

分类评价学生作业。分类评价学生作业,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差生判分适当松些,对优生,判分适当严些;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差生,可松些,对优生可紧些。例如,对差生,做对基本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选择作业,半倍加分,做对超额作业,一倍加分。对中等生,做对超额作业,半倍加分。再如,对中差生,作业做错,可暂不打分,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有时,差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我们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点题目让他们补做,练一次,进一步,进一步,就给他们加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对优生的作业也采取分类评价。课堂作业,我们让优生与优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比作业的思维质量,改变了以往那种书写认真,答案正确就判满分的做法。通过分类评价优生的作业,在优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分层设计,分类评价”学生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天天向上”的机会,有利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充分发展,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要分层设计,分类评价 篇2

然而, 现实的残酷性却让笔者有了更深层次的思索。笔者执教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 生源素质差, 与其他学校相比, 存在较大差距, 不仅如此, 本校学生之间的学识也有着很大的梯度。面对实情, 如果教师不能审时度势, 仍用以前的“一刀切”方法教学, 势必会使优等生吃不饱, 后进生吃不了, 中等生吃不好。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 或好或差, 或对或错, 不能调动全体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 做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符合各类学生的实际, 为了使作业的评价更有实效性, 使优等生更优, 后进生不掉队, 笔者在化学教学中试着用了“分层设计学生作业”、“分层评价学生作业”的分层教学方法, 尽量使各类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要求, 以便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智力。

我们所说的分层教学, 是指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 根据一个班级优等、中等、后进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把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以相应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教学, 以便于抓两头带中间, 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 思有所进, 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 同步发展。分层教学的特点是, 教学内容的梯度性, 教学对象的全面性, 教学程度的针对性, 教学效果的同步性。这种教学法, 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 使因人施教能落到实处。分层以激励为原则, 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机会, 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 分层教学要紧紧把握住两点:第一叫做“分层不分班, 上下可浮动”。学生进校时组成的班级依然存在, 各层次学生在这一学科学习中选择认为最适合自己的一种位置, 没有优劣好差之说, 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通过教学和学习过程可根据学生能力的发展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鼓励学生由低层跳到高层, 但要控制由高层降到低层。它决不同于按成绩分的快慢班, 而是激励学生上进, 学生乐于接受。第二叫做“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这说的是层次的教学目标。保“底”, 即:低层要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打好坚实的基础;不封顶, 即:高层根据学生的能力, 能往前走就往前走, 允许超纲, 自选教材。

笔者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 在化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先对学生进行了分层:A层次的学生为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 B层次的学生为成绩中等的学生, 而C层次的学生成绩则相对较好, 人数也不多。为了维护学生的积极性, 私下里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层次, 不在班级公布学生所处的层次。对学生的作业也进行了分层设计、分层评价的尝试, 对不同的学生要求有不同的作业, 并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在操作过程中, 笔者对两个平行班进行实验对比。

一、分层设计学生作业

对学生的作业布置, 是我们化学教师必须精心考虑的问题。笔者发现, 化学作业的布置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作业正常功能也未得到正常发挥, 同时, 这也给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带来了最直接的障碍。第一, 每逢考前考后, 每个班级的各科任教师拼命向学生施压, 作业雪片般飞来, 学生疲于应付。面对学校与家长的压力, 教师只好架着分数的砝码, 不断为学生“剪翅膀”, 并戏称“不管白猫黑猫, 只要能抓到分数的就是好猫”。在种种竞争之下, 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分析调查的背后, 大家发现了一条暗藏的规律:学生不做作业, 考试成绩肯定不好, 并且在同一班内, 其他学科作业过多, 学生势必无暇复习本科, 长此以往, 该科学生的考试成绩必然相对下降。在“争分夺秒”的班级大战中, 大家都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在科考制度中, 学生怪老师, 老师怪学校, 学校怪科考制度……一时间, 人人苦不堪言, 学校、老师、学生最终都成了考试的受害者, 与此同时, 与之相连的社会也必然为其所害。特别是学生, 在繁重的作业压力下, 全身心地投入题海战术中, 根本无暇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在漫长的求学路上, 大部分的学生都盼望放假, 其实并非全都是为了玩, 而是希望能把几天来未能做完的作业补齐。要求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在大量的作业面前已经变成了完完全全的一句口号。第二, 布置的作业千篇一律, 没有层次性, 缺乏应有的梯度。而在成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设置作业时应当先易后难、层层深入、步步引导,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去体会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教是为了不教, 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愉悦和快感, 并不断使所学的知识得以深化和扩展。但现在让学生所做的同步练习大都追求高考模式, 在题目的设置上讲求综合性和“一步到位”, 把每一次作业都变成了考试, 学生费尽心机仍然有一些题做不对。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中等以下近三分之二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心和勇气, 失去了做作业的兴趣, 把做作业几乎当成了学习的全部任务, 更有甚者, 晚自修三个小时就做了两三道题目, 以至于有一部分学生完全失去信心, 上课从此后便不再认真听讲, 长此以往, 便成了差生, 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种遗憾。第三, 作业布置图省事, 一份试题全班同学做, 一刀切。因为作业的难度主要针对大量的中等生, 少数优等生一做就完, 缺乏挑战性, 能力提升题严重缺乏, 中等生则刚刚好, 而落后生却只能望题兴叹, 几欲下笔却无从着手, 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 而这种欲罢不能的心理重压却在无形中滋生了他们的厌学情绪。结果, 优生更优、差生更差, “学习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在高考的变相竞争下, 学校、家长只能通过各种途径以变相讲作业的方式进行补差, 来提高学生考试的成绩或名次。第四, 基础题目设置缺乏灵活性, 过于单调。一些化学中的基础题, 老师虽然重视, 但很多学生却不屑于去做, 而在大考中, 又往往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题拉大分数。错题一错再错, 中等学生却漠然置之, 平时不注意, 考试又“重蹈覆辙”, 在不知所措中被作业的浪潮冲了有程又一程, 却不明白做作业的目的何在?知识的缺陷何在?只是在完成某种任务。

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 笔者结合学校的校本《随堂练》经验, 尝试用“分层设计学生作业”的方式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所谓“分层设计学生作业”, 是指优化作业结构, 一改平时“一刀切”布置作业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自己出一本《随堂练》, 在《随堂练》中, 把作业分为基础过关 (A) 、选择蹦蹦跳 (B) 、能力提升乐园 (C) 。对反映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型习题, 一般要适应会考要求, 视为基础过关作业, 允许C层次学生不做, B层次和A层次的学生人人要完成;照顾学生好中差实际, 将题目作些简单的处理, 视为选择蹦蹦跳, 学生各取所需, 但一定要有定量的限制;再结合高考热点、难点, 设计一些反映教材较高要求、难度较大、灵活型的习题, 视为能力提升乐园, 不作硬性规定, 但C层次的学生尽量去完成, 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A层次的学生, 题目围绕平时训练的基础知识, 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不够连贯, 思路较慢, 所以设置的每一个问题难度较小, 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 让他们每做一题都有所收获, 后一题都是上一题的点滴提升, 在不断攀升的过程中, 让他们最终掌握这类问题。而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扎实, 思维较敏捷, 所以设置的问题难度大, 用一些较灵活性的试题来调动他们探索事物内在因素的积极性, 最后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总结以前学过的类似问题, 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推理能力。

例如, 在第五章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教学时, 笔者便在参考其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实际, 在布置作业时, 要求A层的学生掌握含5个碳原子或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掌握碳链异构, 了解位置异构和不同类烃的异构。而对C层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含7个碳原子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掌握碳链、位置、不同类三种异构现象。在学习有机物命名时, 要求A层学生掌握烷烃的基本命名原则, 了解烯烃、炔烃、芳烃的命名, 而对于C层的学生则要求掌握上述所有各类烃的命名原则。结果显示, 效果十分明显, 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二、分层评价学生作业

人是需要鼓励的, 对于我校这些基础薄弱一点的学生来说, 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评价尤为重要。认识到这一点后, 笔者便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后进生的评点犹如批阅作文, 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则用较公允的态度, 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评点犹如欣赏精美的艺术品, 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己。以上的做法就是适当使用“分层评价学生作业”的做法。“分层评价学生作业”就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评价不按同一个标准, 张弛有度抓两头, 把捏适度促中间。对A层次学生判分适当松些, 对C层次学生判分适当严些;在作业的时间设置上, B层次学生、A层次学生, 可多些, 而C层次学生可少些。具体的做法是, 对A层次学生, 基础作业全对, 就给满分;做对选择作业, 半倍加分, 做对额外作业, 一倍加分。对B层次学生, 额外作业, 半倍加分。还有一种尝试, 就是对B层次学生、A层次学生, 作业做错, 暂时不批红叉叉, 对作业书写工整, 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的学生, 就在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 与此同时, 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 并批注在作业批改记录中, 尽量用缓和的语气, 商量的语言, 然后发下去, 等学生真正弄懂订正后, 再给他们判分。有时, A层次学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 笔者就从作业批改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中, 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 “对症下药”。再从班中抽出这些学生, 设计一些量少的有针对性、模仿性的作业, 让他们补做, 每进一步, 就给他们加分。这样, 他们通过反复作业, 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 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 学习成绩在提高。我们要及时多给予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他们看到希望, 逐渐消除自卑, 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对C层次学生的作业也采取分层评价。对于一些选择作业, 我们让C层次学生与C层次学生比作业的速度, 比作业的准确性, 对于额外作业, 我们让C层次学生比思维质量, 比作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这些做法, 改变了以往那种书写认真、答案正确就判满分的做法。通过分层评价C层次学生的作业, 在C层次学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 使他们永不满足。

作业要分层设计,分类评价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创新分层;作业设计;策略探索;评价

英语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分层次。分层作业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课堂表现、掌握程度、已有水平等,设计出不同目标、不同的内容、不同要求并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完成的英语作业,它可以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获得发展:优等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中等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学困生则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在批改时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那么如何来分层次设计作业呢?

一、课外作业的设计必须清楚、具体,承认学生差异,注意分层

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心理、个性等差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所以作业的设计要尽量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其最近发展区,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为此作业布置不宜“一刀切”,不宜“同样要求”,教师对不同学生应分层次布置作业。

二、课外作业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要有趣味性

英语作业的设计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才可以真切感受到英语在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体会到英语与生活息息相关,从中体验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学完一个话题后,我们应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巩固新学单词和句型。针对描述人物的个性及外貌话题,我们设计了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朋友、家人,或卡通人物或人物明星。学生们有的选卡通人物小丸子来描述;有的选自己喜欢得小演员来描述。孩子们把人物的个性、爱好及其他的情况都用英语描述出来,在向大家介绍时其自豪的表情现在仍在我们的眼前。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且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对作业难度进行分层

以优等生的作业为基准,适当减少中等生难度大的题,用难度中等的题来补足作业量,大量减少学困生难度大的题,用容易的非常基础的题来补足作业量。无论哪一层次的学生,基础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并尽量做到各层次学生作业总量相同。

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应付了事及相互抄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的机会,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外作业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

四、针对不同程度的家长布置不同层次的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家与学校联系的桥梁。通过不同层次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的进展情况,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等,并能自觉地参与到孩子们的课程学习中去。对于不懂英语的家长,让他们监督孩子认真听读,在孩子完成作业后签上姓名和日期,以及孩子的完成情况等,同时让孩子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家长进行英语知识的简单学习,让学生做家长的教师,这样家长可跟孩子们一起听读,一起学习。而对于一些懂英语的家长,除监督好孩子听录音外,同时要注意孩子的语音、语调。另外,还可以配合和帮助孩子听写单词,与孩子们一起表演课文对话、学唱英语歌曲等,从某些方面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教师在布置这些家庭作业时,一定要有层次性,能让家长一目了然;还要目的明确,以便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五、对分层作业的评价

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进行分层评价,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对取得递进的学生加以鼓励。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它与以往教学评价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较多地着眼于全班同学的相互比较;前者以对于各层次学生具有适应性、挑战性的不同标准来衡量各层次学生,更多地考察各层次学生达到本层目标及递进的情况。

1、根据学生的差异,及分层的目标进行评价。作业的评价运用的好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高低。为此,我们要以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依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要求的评价,实现分层评价和评价的个性化。首先,在对各层次学生所达到的目标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好、中、差三类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对于B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揭示不足,指明方向,激励其积极上进;对于C层学生,应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并肯定点滴进步,促使其消除自卑,逐步走向成功。

2、分层作业的评价以激励为主,即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获表扬,奖励的机会,使其都受到鼓舞和激励。热情地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创造一种讲进步、讲成功、积极向上的氛圍。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班学生。尤其是对C层的学生教师应予以特别的关注,一看到他们有进步,哪怕只是比前一次的练习答对了一题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评价是鼓励有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避免一刀切,力求理性化,有坡度,有可比性。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3、其次,在分层作业的评价过程中,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要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与目标的差距,清楚自己的发展情况,通过评价使学生在横向竞争和纵向竞争中,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了过去那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促进了班级的良好学习风气,也使得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获得发展能力,张扬个性,拓展空间,挖掘思维的良性发展,就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这也正是我们英语老师的期望。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篇4

麒麟小学:何所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七、八十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大胆尝试。做数学老师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如果容易吧,基础好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而且由于这种作业对他们讲太“小儿科”了,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兴趣去多动脑筋和检验,总是相互之间比谁先做好,谁先给老师批,至于说错个个把题目也只是一笑而过——我只是粗心而已吗!而不良后果不仅是这些学生错了个把题目,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这种不讲质量只求速度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后面学生的解题心理,也想着快点完成,根本不考虑自身的基础,长此以往,学生就会

影响数学教学质量。如果作业难度大点吧,基础好,有能力的学生是感兴趣了,肯花心思了,就会比谁能正确解答了,但这种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特别是班中的学困生来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错,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成绩肯定一蹶不振,这样肯定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

成绩。

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必做题

⒈星星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7=()

7×6=()

口诀:()

口诀:()

5×7=()

7×3=()

口诀:()

口诀:()

⒉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7=

7×()=3

5()×4=28

7×()=49 B选做题

太阳餐:想一想,能填几?

7×5+7=7×()

7×7-7=7×()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两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又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作业:

A必做题

⒈看谁算得都对。

4×8+2 54÷9×8

3×6÷2

3人一排,站3排,共击破18个气球,平均每人射中几个气球?

⒊宣传牌上左边有4棵树,右边也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

⒋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

B选做题

智慧宫里的魔术师把一根长16米的彩带,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都断开了,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四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三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只要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直接完成,知识的应用较为直接,重点是让其巩固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而对于学优生,则以提高拓展为主,充分发挥其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提高综合、灵活运用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

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又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反思: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后,可以设计以下三类作业,供学生自选完成。

A、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组填空题。(1)一年有 个月,其中有 个大月,个小月。大月有 天,小月有 天。还有一个月份,它的天数比其他月份都少,这个月份是 月。(2)2005年所有的大月共有 天,所有的小月共有 天,二月有 天,全年共有 天。2005年共有 个星期零 天。(3)2008年是 年,全年有 天。2009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 年 月 日正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5)今年寒假,我们从1月25日放假,到2月19日开学,一共放了 天。(6)妹妹在外婆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共62天。这两个月是

月和

月,也可能是

月和 月。

B、制作年历:根据所学知识,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年份,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幅精美小年历。

C、查找有关年、月、日的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来源,完成一张数学知识小报。

设计反思:这样的作业设计,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发展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在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分层作业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类似“☆级、☆☆级、☆☆☆级”或“A、B、C”这样体现三种难度的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当然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的题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2 篇5

课题组阶段性总结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业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设计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同时,作业的功能不仅在于巩固与反馈,它能够激发孩子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能挖掘孩子学习的潜力,把学习内容大大加以延伸、丰富。因此,我们应该为不同的学生选择合适的作业,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作业,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作业,爱上作业。

本阶段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本着上面的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与研究。具体工作如下:

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全体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每个月学习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用已有的经验指导我们的研究,找准研究的方向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二、切实开展研究工作

1、调查摸底,做好分层准备。

(1)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设计一份学生作业问卷调查表,并将调查表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现状。

(2)教师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到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去,增强好奇心与兴趣感;克服他们对作业的厌倦、畏难心理。(3)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多样性作业。

应试教育的观念应该摒弃,但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练习不能丢弃,有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保障。具体操作时要求教师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选做作业”、“自主作业”三个层次。“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选做作业”是指老师布置的几组题目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题目来做。

“自主作业”是指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根据学习的情况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

2、开展课题研讨课。

近期期课题组成员付小平﹑李新华分别执教了课题研讨课《三角形面积计算》和《工程问题》,分别从复习课、新授课两种课型研究如何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案例评比。

课题组成员善于总结,及时把自己平时研究心得记录下来,撰写体会或总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案例评比活动,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

三、成效及困惑

成效:

“作业分层设计”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了多年来“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法,也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支持。这种设计方法允许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做减轻了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信心,减少了学生抄袭其他同学作业的现象,同时,使得师生关系更融洽,学困生得到老师的帮助更多了,老师的作业批语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加强。

通过近期的课题研究,教师的相关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他们深刻体会到课堂作业的重要性,紧紧围绕“有效”布置与批改课堂作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初步形成。

困惑:

1、分层作业最大的困难不在于如何组织分层作业,而在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因为不同层次学生所完成的作业是不一样的,最终的考核又是统一的,这就给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评价的体系我们还有待于科学完善。

2、分层作业设计,能激发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主性,但也在有些学生心理造成“我是困难生,你是优等生”的思维定势,慢慢会造成惰性,失去竞争意识。

3、分层作业对于教师的备课量、批改强度、分层辅导等的要求也就越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如何能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措施来缓解教师过重的压力。

作业要分层设计,分类评价 篇6

结题报告

摘 要:“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有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发展.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农村学校现状分析,学生大多存在着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之间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一)、我校学生学习现状

当前,在我校初中部各个班级,都存在着学生照抄作业现象,尤其是理科作业。有的班级这种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严重影响了我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风气。学生照抄作业,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但更多是教师自身原因。主要是以下情况造成的。

1、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没有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感受,作业太难,学生不会做。

2、教师布置作业量过大。

3、学生上课没听懂。

4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时间。

(二)、对学生数学基础及学习现状的分析

在现实教育中看,数学学科常常存在比较多的“学困生”,据权威调查显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困生”所占的比例在农村初中占30%左右,而且这些学生与班级整体水平的差距显得更悬殊,数学“优等生”也只占30%左右。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21.9%的学生认为初中、小学的最大不同就是课堂知识容量增大了,授课方法也与小学不一样了;20.6%的同学认为老师讲课的速度明显快于小学,因而一开始就感到有些吃力,25.6%的同学认为自己采取与小学时的学习方法并不理想,还有15.6%的同学认为小学数学要远比初中简单,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在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时间上,近一半(43.8%)的学生用了半个学期,32.9%的同学只用了一个月,18.7%的同学用了一个学期,还有14.6%的同学则用了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来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三)、传统作业分析

1.习题形式单调、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这种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习题,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时间、内容一刀切。大部分教师在布置的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优秀生和学困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3.在初中阶段,鉴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的情况,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绝非不要作业。

(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的意义

“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课堂表现、掌握程度、已有水平等,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施分层作业也有利于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课题的实验步骤

1、初步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拟定课题实施方案,拟定实验计划,明确课题目标,研究策落。

2、采用个体调查法,分别对6个实验教师,3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能力测试,采用问卷、试卷、课堂听课等方法,初步摸清了教师们的数学专业水平,实际教学能力,科研意愿以及生源情况。情况如下:

其一,教师对数学学科新课程改革理论生疏,对实施教学策落理解不透,不能在实践中运用。

其二,教师都愿意承担实验,但有顾虑,怕教学质量上不去,科研知识少,不知道从何着手,感到困难。

其三,教师数学专业知识不扎实,数学今本共欠缺,对理解教材有困难,难以驾驭教材。

3、试验期间措施

第一,进行小本培训。培训学习内容有新课程继续教育理论,教科研方法,数学实际能力等。

第二、启动实验学科带头人整体实验工程,推动实验不断开展。第三、专业引领,自主探究。请上级业务专家指导,讲座,讲评,实验教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总结,探索实验策落与方法。第四、检查指导,总结完善,实验领导掌握实验动态,定期对实验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性建议,不断使实验向前推进,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课题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有短”,更何况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差异又将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因材施教”进行分层作业: A类作业:“模仿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是课堂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因而是较简单的层次。B类作业:“理解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再加工”。C类作业:“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能进行“深加工”,有很好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然后把学生分为三组:甲组: 反应慢,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基础较差。乙组:反应快,但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成绩忽起忽落不稳定,但潜力较大。丙组:反应快,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扎实,整体素质较高。学生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在两次考试和两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另一组。如甲组的同学可以进入乙组,乙组的可以进入到丙组。当然,若丙组的同学学习感到困难,不能跟上队伍也可以退回到乙组,乙组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甲组。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操作:首先教师精心选习题,分量恰当、难易适度,增加探索和创新题。根据目标层次和学生层次,制定对应的分层练习题,使相关练习置于各种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业分层要有梯度,在学生自主作业、自愿达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向高层目标发展。然后设计每个学生作业学分制,能自主完成比自己原有的更高层次的作业,可以“加分”予以鼓励。甲组学生必须完成“A类作业”,鼓励研究“B类作业”;乙组学生必须完成“A类作业”和“B类作业”,鼓励研究“C类作业”;丙组学生必须完成“B类作业”和“C类作业”,鼓励和甲组结为帮扶对子。各组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争取当天作业当天清理,通过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对于那些大胆研究“高一级题目”的同学,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帮助甲组的同学,更要表扬奖励,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四、取得的显著成果

1、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本人所任的九年级班级成绩在每次考试中,一直名列第一。

2、发表论文

我的论文《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发表早主流期刊《中学数学》上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作业要分层设计,分类评价 篇7

朱雅菲

一、化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措施

1.作业难度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将作业难度分为三个层次:A类:全体学生必做题,要求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能了解、辨认、描述、区分、举例、比较,达到“知其然”;B类:要求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能理解、说明判断分类归纳、解释,达到“知其所以然。C类: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及原理运用到新情境中解决问题,达到“应用自如”。2.作业类型分层

苏教版教材中设置“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等栏目,旨在创造多样化的课堂模式,因此作业设计考同样要跟上步伐,改变形式单

一、主要以书面作业为能主的题型,在常规作业的基础上补充整理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形式,让学生有“说一说”到“查一查”、“做一做”、“试一试”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是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化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笔者以苏教版化学2专题2第三单元中“化学电源”的课时作业为例,谈谈具体的分层作业设计。1.常规性作业

A类: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若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D>C>A>B B.D>A>B>C C.D>B>A>C D.B>A>D>C B类:根据反应:Fe+Cu2+ == Cu+ Fe2+ 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可能是银或石墨

B.电子从铁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 C.Y是硝酸银溶液

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 C类: 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

分层意图:这三题考察的知识范围和难度螺旋上升。第1题最基础,只要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即可,为判断正负极材料作铺垫。第2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反应。第3题 将原电池原理考查的背景复杂化,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2.整理性作业

A类:查阅资料,找一找在通讯、交通、医学等领域还用到哪些新型化学电源,它们具体的用途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有哪些优点和缺陷?

B类:请根据你查阅到的这几种化学电源,尝试找出它们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C类:在获取电池反应的基础上,请尝试写出以上几种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分层意图: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旨在拓展学生视野,同时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第1题只需要学生做好整理和归纳,较为简单。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所查阅的资料提取有用信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第3题要求学生将资料提供的信息转化为化学原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3.实践性作业

A类:拆解一节5号干电池,寻找电极和电解质材料。

B类:请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制作一个或几个能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池?请写出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步骤与同学们分享。

C类:请根据自己制作的几种电池,对比发光二极管的亮暗,分析电池电流强度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层意图:本题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笔者认为在常规作业的基础上增设整理题、实践题等题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作业真正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以及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值得思考的是,分层作业实施后,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要随之变化,如何建立一套符合我们学校学情的评价机制,是我们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附录:(部分作业的完成情况)整理性作业

A类:查阅资料,找一找在通讯、交通、医学等领域还用到哪些新型化学电源,它们具体的用途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有哪些优点和缺陷?

B类:请根据你查阅到的这几种化学电源,尝试找出它们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C类:在获取电池反应的基础上,请尝试写出以上几种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1.干电池及其应用

干电池也叫一次电池,指的是电池中的反应物质在进行一次电化学反应放电后就无法再次使用,它的总反应式为Zn+2MnO2+2NH+4=2Zn2++Mn2O3+2NH3+H2O。常见的干电池有锌锰干电池、锌汞电池、镁锰干电池等。2.蓄电池及其应用

蓄电池可分为酸性铅蓄电池和碱性蓄电池两种。(1)酸性铅蓄电池是由一组充满海绵状金属铅的铅锑合金格板做负极,由另一组充满二氧化铅的铅锑合金格板做正极,两组格板相间浸泡在电解质稀硫酸中,其总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其具有充放电可逆性好、放电电流大、稳定持续、价格低廉等优点,常用作汽车和柴油机车的启动电源,坑道、矿山和潜艇的动力电源,以及变电站的备用电源。(2)碱性蓄电池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充电电池,它的体积、电压和干电池差异不大,并且携带方便,相对来说它的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得多,使用得当可以反复充放电上千次,但价格比较贵。因其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所以名为碱性蓄电池。3.锂离子电池及其应用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指其充放电原理。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到达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这里所说的电池容量就是放电容量。如果把锂离子电池形象地比喻为一把摇椅,摇椅的两端为电池的两极,而锂离子就像优秀的运动员,在摇椅的两端来回奔跑。所以,专家们又给了锂离子电池一个俏皮的名字摇椅式电池。(高一3 王唯一)

(高一2 王贝贝)

实践性作业

A类:拆解废旧电池,寻找电极和电解质材料。

B类:请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制作一个或几个能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池?请写出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步骤与同学们分享。

C类:请根据自己制作的几种电池,对比发光二极管的亮暗,分析电池电流强度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高一2 陆思瑶)(高一3 王雨飞)

(高一3 王涵)

上一篇:转正考核表OK下一篇:业绩四字激励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