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校本培训设计作业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数学校本培训设计作业(精选12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校本培训设计作业 篇1

柳市镇第十二小学 朱旭芒

1.作业设计题目:在学生学了日历表之后,让学生回家后根据2013年的日历设计日历表,这样的练习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C组要求:只要能设计出日历表即可

B组要求:不仅能设计后一年的年历表,还能设计出前一年的日历表 A组要求:能够设计出任意一年的日历表。

作业设计意图:众所周知,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是非常的重要,如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那么学生也能够更好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所以设计这种拓展性的题目,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非常有意义的。

2.作业设计题目:用指定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图形的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关系。

C组要求:只要能求出十个以内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B组要求:对于任意个小正方形拼成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均能求。

A组要求:不仅能求面积和周长,还知道拼成什么图形周长是最大的,面积是相等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校本培训设计作业 篇2

“设计校园”这一主题,是让孩子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心目中理想的校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设计方案,始终以孩子们为主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 确 准 目 标, 优 化 综合 —说教材和学情,体现要求

【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孩子们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孩子们认知水平,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设计校园,进一步巩固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讨论交流、合作实践,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培养热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活动重点、难点】

在调查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合作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活动准备】

生:1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填写调查汇报表、写出初步的设计新校园的计划。2进行实地测量、设计新校园平面图所需要的尺,记录用的笔和纸。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校园现在的平面图、播放轻音乐。

三、 体 验 探 究, 培 养 能力—说教学策略,体现自主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活动激发了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通过设计孩子们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孩子们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四、 互 动 交 流, 充 分 参与—说流程,体现合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可能把实践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

1. 激趣导入

(1)孩子们,学校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应该保护它、建设它,让它变得更美好!今天我们的活动主题就是《设计校园》(大屏幕展示)。

(2)多媒体出示本校校园平面图。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你们想不想自己也设计校园呢?(板书课题)(出示平面图,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平面图,以图而设计。)

2. 谈话了解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反馈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3)集体交流: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4)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并讨论: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你还有哪些设想?

(5)以小组为单位,孩子们合作动手设计自己的校园,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作品,小组介绍设计意图。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此过程是让孩子们掌握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方法。)

3. 考察与设计

(1)多媒体展示实地测量要求:1各组同学要带好尺、笔和设计计划,确定好记录、测量、监督的人员,测量时分工操作、各负其责。2根据测量结果对计划进行调整。

(2)回教室进一步讨论、修订原设计校园的计划,并画出设计的新校园的平面图。

4. 汇报交流

(1)展示各小组设计的校园平面图、交流设计意图。

(2)师生共同评价:评价设计的优点、缺点。评出最美校园平面图。

5. 活动延伸

今天的活动,你一定有许多要说的,快说给大家听听!

五、 突 出 重 点, 呈 现 结构—说板书设计,体现美观

设计要体现教材结构和各部分重点,必须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板书设计:

六、 注 重 策 略, 培 养 技能 —预说教学效果,目标达成

三年级下册数学校本培训设计作业 篇3

数学作业 校本化 关注点

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标志性形式。传统上,作业是老师在上完一节课以后,让学生去做某种教辅资料的《一课一练》等。这类作业往往不具有针对性,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千篇一律,无法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差异。特别是高中学段,高三复习阶段情况更是严重,教师依赖教辅,学生抛开教材,大量的题海训练,耗尽大量的学习时间,使学生背上沉重的包袱,数学作业多、难,是学生、家长普遍反映的现实。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校本化作业的研究就应运而生,本文对此话题作些探索,希起抛砖引玉作用。

一、对高中数学校本化作业的认识

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要根据学校自身的问题,由学校中的人也就是老师和学生来解决;基于学校就是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当前,特别是高中数学作业的形式,除了课本习题外,更多的是有关部门指定的教辅用书,也有相当部分的作业是老师通过剪辑而编成的校本化作业。老师使用自己编写的作业,目的是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从而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校本化作业是基于老师所教学生的实际而编写的,其精髓在于老师们的“把脉开药”,校本化作业代表的是教师的水平。因此,开展作业的校本化研究是教师力所能及的事,是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因而是有意义的。

高中数学校本化作业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数学课堂是以思维为基础,又十分重视应用,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仅仅依靠课堂45分钟来实现显然是不够的。教材配套的习题是最基础的学习要求,对高中生而言,尤其是对优等生来说吃不饱,中等生也吃不好,差生又吃不消。因此,数学作业的校本化,就为解决这一矛盾找到了路径,它不仅使学生课后有了学习的延伸,并且校本化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得到有效矫正。

校本化作业是根据学校现实情况而编定的。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有差异,有重点达标高中的,有普通高中的,这些学生都用同一套材料显然是不合适的,而校本化作业对解决差异性是必要的,也是学校应该探索思考的课题。校本化作业对学生也可以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因为它是专门为学生量身定做的。

校本化作业也是对教师教研教学能力的挑战和实践。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解释者,其对教材的理解力和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作业的校本化研究,既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对教师执教能力的检验。

校本化作业对促进学生学习是有益的。通过教师对作业的内容和难度,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研究,通过加强作业设计内容的适用性开发,使作业贴近学生实际,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的作业多样化,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对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校本化作业对高中学校办学特色化来说是基点之一。以数学作业的校本化研究为依托,在新课程变革的形势下探寻数学作业校本化的策略和实施途径,使数学的学习领域不断宽泛,开发生成新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多样化的形式来展开对数学的学习,这有利于深化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高中数学校本化作业设计的四个关注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高中新课程的数学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数学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新生长点。学生在问题不断生成、不断解决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因此,高中数学校本化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通过实践的操作与反思,促发一些感想,数学校本化作业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举例着重谈谈四个关注点。

1.遵循课标,以纲为纲

校本化作业是高中数学课程的有效强化和扩充,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体现学科个性,它的开发应立足于学科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校本化作业设计的依据。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我们坚决不用,或者用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来表述,这类题目特别在许多教辅材料中经常出现,我们要坚决予以改正。如“正方体的外接球”,现行课程没有提到这概念,我们可冠之于“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某一球面上”等等。

2.依据课本,追本溯源

设计作业选题时我们可以从课本中找影子,对课本例题习题进行改编加以创造。毕竟教科书作为知识的呈现载体,在习题和例题的选择上都具有其典型性和示范性,我们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在课本习题和例题的处理上多下功夫。

例1:已知A1,A2分别为椭圆C:■+■=1(a>b>0)的左右顶点,椭圆C上异于A1,A2的点P恒满足kPA1·kPA2=-■,则椭圆的离心率C为

A.■ B.■ C.■ D.■

【设计意图】本题源于高中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人教A版介绍的这样两个问题:

第2.2节例3:如图,设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M,且他们的斜率之积是-■,求点M的轨迹方程。

第2.3节探究:如图,设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M,且他们的斜率之积是■,试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由点M轨迹方程判断轨迹的形状。与2.2例3比较,有什么发现?

例2:为调查某校学生喜欢数学课的人数比例,采用如下调查方法:

(1)在该校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并编号为1,2,3,……100;

(2)在箱内放置两个白球和三个红球,让抽取的100名学生分别从箱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住其颜色并放回;

(3)请下列两类学生举手:①摸到白球且号数为偶数的学生;②摸到红球且不喜欢数学课的学生。

如果总共有26名学生举手,那么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估计,该校学生中喜欢数学课的人数比例大约是:

A.88% B.90% C.92% D.94%

【设计意图】本题源于高中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人教A版2.2.1阅读材料: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3.关注基础,回归定义

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等数学基础知识,是支撑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也是夯实双基的重要载体,定义的掌握与否是学习的基础,更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校本化作业的设计要特别关注基础,回归定义。

例3:函数的图像与方程的曲线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把抛物线y2=x的图像绕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就得到函数y=x2的图像。若把双曲线■-y2=1绕原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兹后,能得到某一个函数的图像,则旋转角?兹可以是

A.30° B.45° C.60° D.90°

【设计意图】函数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由函数的定义可知,函数是数集间的映射。作为一个映射,就必须满足映射的条件,只能一对一或者多对一,不能一对多,所以上题中需让双曲线的渐近线旋转至与y轴重合。

例4: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它与x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为

A.■ B.■C.■ D.■

【设计意图】本题考察利用定积分概念意义求面积。根据图像可得:y=f(x)=-x2+1,再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可求得面积为S=∫■■(-x2+1)dx=(-■x3+x)■■=■。故选B。

4.注意差异,能力创新

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是客观的,面对差别,对他们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准确把握学情是科学有效地设计作业的前提。弄清学生本节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及知识技能提升的水平,以学生潜能的发展为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具有的潜质,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数学作业,能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注意差异,能力创新题目的选择是校本化作业的精髓。

例5: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顶点A与坐标原点重合。记AB边所在直线的倾斜角为?兹,已知?兹∈[0,■]。

(Ⅰ)试用?兹表示■的坐标(要求将结果化简为形如(cos?琢,sin?琢)的形式);

(Ⅱ)定义:对于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两点P(x1,y1)、Q(x2,y2),称为|x1-x2|+|y1-y2|为P、Q两点间的“taxi距离”,并用符号‖PQ‖表示。试求‖BC‖的最大值。

【设计意图】“taxi距离”也称出租车几何或曼哈顿距离(Manhattan Distance),是由十九世纪的赫尔曼·闵可夫斯基所创词汇,是一种使用在几何度量空间的几何学用语,用以标明两个点在标准坐标系上的绝对轴距总和。之所以把“曼哈顿距离”称为距离,是因为“曼哈顿距离”满足“距离”的定义:设X是非空集合,对于X中的任意任意两个元素x与y,按照某一法则都对应唯一的实数?籽(x,y),并满足以下的三条距离公理:

(1)非负性:?籽(x,y)≥0,当且仅x=y当时?籽(x,y)=0;

(2)对称性:?籽(x,y)=?籽(y,x);

(3)三角不等式:对于任意的x,y,z,?籽(x,y)≤?籽(x,z)+?籽(z,y)。

以曼哈顿距离的定义为背景考查新定义问题是近年高考的热点,这种题型属于创新题,能有效考查直线方程、绝对值、不等式等知识,考查化归与转化、分类与整合、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探究能力、推理论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解题时,严格根据定义,从定义出发,以不变应万变,这才是上上之策。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体现差异性。

例6:设f0(x)=x·ex,f1(x)=f0′(x),

f2(x)=f1′(x),…,fn(x)=fn-1′(x)(n∈N*)。

(Ⅰ)请写出fn(x)的表达式(不需证明);

(Ⅱ)求fn(x)的极小值yn=f(xn);

(Ⅲ)设gn(x)=-x2-2(n+1)x-8n+8,gn(x)的最大值为a,fn(x)的最小值为b,求a-b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本题重点考查了函数导数中的重点知识,如复合函数的导数、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二次函数的最值等;同时,交汇考查了合情推理、数列等核心知识点,试题的交汇自然和谐,综合程度较高;有效覆盖了3个能力2个意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要求5个能力2个意识)。如:抽象概括出函数fn(x)解析式的过程考查了抽象概括能力;由归纳推理得fn(x)的解析式、第(Ⅲ)步先猜后证的过程考查了推理论证能力;求a-b最小值的过程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以导数为工具求fn(x)的极小值点考查了应用意识;第(Ⅲ)步解法一构造函数、解法二利用数列的单调性创造性解题考查了创新意识。同时,也考查了6种数学思想方法(《考试说明》要求7种数学思想方法),如:求函数fn(x)、gn(x)的最值中,实际上是研究函数fn(x)、gn(x)的图像,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以数释形的同时也应以形助数;解题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化归与转化思想的数学思想;用导数求fn(x)的最值、利用配方法求gn(x)的最值、以及求a-b的最小值的过程中渗透着函数的零点定理都考查了函数与方程思想;从f0(x),f1(x)…,到fn(x)的推理过程渗透着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必然与或然思想。

从本题所涉及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方法,可以看出本题确立的是以能力立意,注重创新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学生的数学素养,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数学水平,充分体现个体学习的差异性。

三、对高中数学作业校本化的几点思考

1.关于“拿来”与“创新”的关系

在数学作业校本化的初期阶段,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的时期,都是允许“拿来主义”的。对教辅材料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批判地继承,有选择地利用。“创新”意味着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真正有水平的教师很少是用现成的资料给学生的,他通常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给学生编题,这就是创新,这样的作业能有效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当然,若能很好地处理“拿来”与“创新”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校本化作业训练,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就是有意义的。

2.“课后”作业,还是“课前”,“随堂”

作业通常情况是留给学生课后完成的,课后批改,课后讲评,这是传统的做法。但是,我们也可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精心选择问题作为课前学习的载体,许多地方都有尝试“先学后教”的教改实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课前”作业也未尝不可。此外,对应高中数学课堂,很多时候我们也可以保证每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当堂训练,随堂完成。“课后”、“课前”、“随堂”,不同学习时段的作业要求显然是不一样的,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探讨,这都是“校本化”的话题。

3.作业评讲与教师辅导的实效性问题

学生交上作业,教师评改后讲评是常见的反馈模式。作业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载体,教师辅导以及评讲能否及时有效是作业最关注的目标。校本化作业能否处理好这个关系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哪些作业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哪些作业需要教师辅导学生才能完成,哪些作业需要及时讲评才能帮助学生排疑解难等,都是校本化作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优化作业设计,可以有力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发展独特的个性。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作业,数学作业的校本化就是要努力使学生不觉得学习数学是负担,同时又让他们有兴趣,并且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进而发展成为能力素养。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校本化设计数学作业,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从而提高数学素养,激发学习潜能。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创设,进行校本化作业的研究是可以值得深入实践反思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陈仙红.数学作业校本化的三点尝试.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4).

[3] 张忠瑞.浅析初中数学作业校本化.吉林教育,2012(4).

三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 19 篇4

1. 学校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三年级第一天收集了350个,第二天上午收集了220个,下午收集了180个,第三天收集了300个,三年级平均每天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5分)

2.星光小学三年级4个班参加“我做小雷锋”做好事活动,第一天做好事30件,第二天做好事24件,第三天做好事26件,平均每天做好事多少件?平均每班做好事多少件?

3、.从6月1日开始(包括这一天)到8月25日(包括这一天),共有多少天?

4、北京开往某地的火车,今天上午10时开出,第二天下午1:00到达,路上经过了多少时间?

三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篇5

1、下面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指明公差,不是的说明理由,

(1)2,5,8,11,14,17 (2)14,12,10,8,6,4,2

(3)1,5,1,5,1,5 (4)1,3,7,13,21,31 (5)3. 5 .8. 11 .15。21

2、1+5+9+13+17+21+……201

3、3000-2-4-6-8-10-……-62

4、求首项是14,公差是6的等差数列的前25项的和,

5、求首项是3,末项是263,公差是5的`等差数列的和。

6、已知等差数列4、7、10、13、……求出它的第21项和第26项?

7、1+2+3+4+5+11+12+13+14+15+21+22+23+24+25+……+81+82+83+84+85

8、17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227,其中最大的奇数是多少?

9、礼堂共有25排座位,第一排有40个座位,以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3个座位,这个礼堂共有多少个座位?

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校本培训设计作业 篇6

4.3; 2.2; 4.9

3、错2539; 错1564; 错13

4、略

5、5/9里有5个1/9; 1/5里有1个1/5

6、得数小于500:2、3、4、7

得数在500-1000之间:6

得数大于1000的:1,5

动脑筋:

8585=425分 82*3+90=336分 425-336=89分

46-47

1、略

2、长9厘米、宽1厘米; 长8厘米、宽2厘米; 长7厘米、宽3厘米; 长6厘米宽4厘米; 长5厘米、宽5厘米

3、<,=;

<,>

<,>

<,=

4、293分

272分

249分

约89分 90分; 92分;约271分

5、(1)12*6/6=12盒

(2)8:00到10:00经过2小时

(3)75*2=150千米

150>145,能

(4)12/4=3米 (12+3)*2=30米

动脑筋

四个角都是40人;每边中间20人

P48-49

1、6700; 800; 200; 5200

600; 2800; 1.7; 5400

60; 6400; 18; 49

8000; 7/9; 4200; 630

2 13:15--14:15

14:30--15:30

15:45--16:45

17:00--18:00

3 5或6或7或8或9; 4

1.1 6,3

9 5或6

4、2次;(20+10)*2=60毫米; 3次,12*2+8+16=48毫米

量1次,12*4=48毫米

2次,(15+19)*2=68毫米

5、答案有多种:1/6;3/7;1/6

2/9; 1/8; 1/5

4/5(唯一); 2/2,4/4,5/5,6/6

6、动脑筋

(1)a=6

(2)76米

P50-51

1、800; 6900; 3600; 800

1000; 40; 2/3; 60

0; 7200; 4.。。。。。5; 360

3600; 490; 0; 3000

2、187; 840; 白83

45; 24; 61

3、1545; 1537; 48......3

4、17;

7

21,7

5、(1)40*8=320米; 320+486=806米

(2)389*2=778米

(3)320*3+63=1023米

动脑筋3+5=8个 400/8=50克 50*2=100克

400-100=300克 300/2=150克

P52-53

1LUE

2、18种

3、1134; 344; 5382; 104

4、兔子速度5*4=20米

乌龟的路程:5*(4+16)=100米

兔子已经跑的路程:20*4=80米

兔子还应该跑的路程:100-80=20米

动脑筋

(1)乘积最大 41*32

最小13*24

(2)(30+2+2)*(15+2+2)=646平方米

30*15=450平方米

646-450=196平方米

P54-55

1、略

2、4,1; 1,6

2,4; 3,4

3、错对对错

4、33; 46;

28; 524

561; 略

10;9

5、1600; 1170; 9100; 528

4500; 567; 1008; 1978

动脑筋:21978*4=87912

P56-57

1LUE

2、30000; 2

440

3、略

4、(12+8)*2=40厘米 40/4=10厘米 10*10=100平方厘米

5、(1)(240+260+280)/3=260台; (240+280+320)/3=280台

280-260=20台

(2)答:乙增长快。可能是乙空调质量好,而且便宜。

动脑筋:7

P58-59

1LUE

2、275

240

3、0.8; 1.25

0.8; 5.4

0.5; 0.4

4、(1)48*5=240位

(2)12*5=60平方厘米 3*3=9平方厘米 6 0-9=51平方厘米

10块 长3厘米,宽2厘米横放4块; 长2厘米,宽3厘米的横放6块

动脑筋:1972年2约29日

P60-61

1 LUE

2 1227; 629; 1813; 304

3 LUE

4

(1)10*2=20元 (23-10)*3=39元

39+20=59元

(2)94/4=24千米 180-96=84千米

24*2=48千米 不能

三年级下册数学校本培训设计作业 篇7

90×2= 16×6=

300×6= 540÷9=

30×20= 400÷4=

350-80= 160+70=

270÷9= 750-80=

二、竖式计算

490×52= 89×87=

290÷9= 750÷8=

17.59-8.75=

三、脱式计算

18-64÷8 42÷6+20

40-5×7 80+60÷3

(2944+864)÷(87-79)

四、应用题

1. 乒乓球厂每天可生产8400只乒乓球,如果每12只装一盒,每10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2. 一只羊一天吃青草6千克,照这样计算,18只羊7天吃青草多少千克?

3. 李明5分的时间走350米,他家离学校91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

4. 牙膏厂一天生产了5000支牙膏,如果每25支装在一个盒子里,每8盒装在一个木箱里,这些牙膏一共装了几个大木箱?

三年级下册数学校本培训设计作业 篇8

(三)作业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CD∥AB,OE平分∠AOD,OF⊥OE,∠D=50°,则∠BOF为(C)A.35°B.30°C.25°D.20° 2.如图2所示,AB∥CD,则∠A+∠E+∠F+∠C等于(C)

A.180°B.360°C.540°D.720°

A

CA

EO

DFB

EF

B

DE

F

FB

D

E

G(1)(2)(3)(4)3.如图3所示,AB∥EF∥CD,EG∥BD,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B)•A.6个B.5个C.4个D.3个

3.如图,已知AB∥DE,∠A=135°,∠C=105°,则∠D的度数为(D)A.60°B.80°C.100°D.120°

B

AC

E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如图4所示,如果DE∥AB,那么∠A+______=180°,或∠B+_____=180°,根据是______;

如果∠CED=∠FDE,那么_____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2.如图5所示,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若第一次拐角是150°,则第二次拐角为

________.B

D

(5)(6)

3.如图6所示,AB∥CD,∠D=80°,∠CAD:∠BAC=3:2,则∠CAD=_______,∠ACD=•_______.4.如图所示,AB∥CD,AD∥BC,∠A的2倍与∠C的3倍互补,∠A=和∠D=•

DC

三,解答题

1.如图所示,已知AB∥CD,∠ABE=130°,∠CDE=152°,求∠BED的度数.AB

E

C

2.如图所示,∠1=72°,∠2=72°,∠3=60°,求∠4的度数.b

3.如图,已知EAB是直线,AD∥BC,AD平分∠EAC,试判定∠B与∠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E

A

B

D

拓展延伸4.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若∠EFG=50°,求∠DEG的度数.AED

BGC

MN

答案:

二、1.∠AED∠BDE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FAC

2.150°3.60° 40°4..∠A=36°,∠D=144°

解答题1.∠BED=78°2.∠4=120°

3.∠B=∠C 因为AD∥BC

所以∠B=∠EAD(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C=∠C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EAD=∠CAD(角平分线定义)

所以∠B=∠C

4.∠DEG=100°

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设计 篇9

大牟家镇周戈庄小学 杨晓丽 第一周:

1、口算题目:50道;

2、奥数题目:5个;

有选择的完成《寒假园地》。

4、选读一本适合自己的数学课外书籍,感受数学文化。实践活动:《李毓佩数学故事集》、《我超喜欢的趣味数学书》、《小数学家应该知道的数学故事》等。第二周:

计算题目:25道; 奥数题目:5个;

有选择的完成《寒假园地》;

调查统计:今年你一家人春节买新衣服的消费情况,可以读写这些数,也可以将这些数字用所学知识进行改写等。第三周:

口算题目:50道; 奥数题目:5个;

有选择的完成《寒假园地》;

实践活动:制作一本精美的年历。要求1.符合年历的基本要素如日期月份等;2.材料不限,发挥想象自主美化年历。作业呈现:精美作品下学期开学举行年历展哦!第四周:

计算题目:25道; 奥数题目:5道;

有选择的完成《寒假园地》;

三年级下册数学校本培训设计作业 篇10

惠台小学 马利娟 2018年3月13日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

1、例2及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小棒。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2、口答。60里面有几个十? 800里面有几个百? 240里面有几个十?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1)教师: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提问:一共有多少张纸?平均分给几人?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人?

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60÷3(2)尝试解答60÷3

2、思考交流

探索新知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先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小组反馈 学生汇报: 我们是这样想的:

20×3=60,那么60÷3=20。

60里有6个十,6个十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2个十,就是20。60÷3=20,先想口诀“二三得六”。就是算60÷3=20。我们小组的算法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口算乘法差不多。先不管60 里的那个“0”,算完6÷3=2,再在商20的末尾添上0就行了。

3、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地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4、学习600÷3=(1)板书:600÷3= 师:这道题应怎样想呢?(2)尝试口算600÷3=(3)提问:谁能说出600÷3的口算方法。

5、学习教材第12页例2。

(1)教师:一共有几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多少张彩色手工纸?怎样理解求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怎样列式? 板书:120÷3(2)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3)引导学生独立口算。(4)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1页“做一做“。(1)集体看“做一做“。(2)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3)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4)独立完成。

(5)验证其运算规律是否正确。(当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不变时,商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1—3题。(1)独立完成。

(2)边做边口述口算过程。

四、思维训练

1、列式并写出得数。(1)6000除以3的多少?(2)3600除以4的多少? 五 课堂小结:

谈谈自己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六作业布置

P17页1-2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 60÷3=

解题思路:

(1)2×3=6 6÷3=2 60÷3=20

三年级下册数学校本培训设计作业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活动,丰富学生对直观图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今天能和三(2)班的小朋友一起学习,我非常高兴。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体育运动,现在我想做个调查,你能告诉大家自己喜欢哪一项体育运动?(出示篮球图和足球图。)

2、引导学生用“喜欢”“只喜欢”“既喜欢又喜欢”来表达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

1、(看来,我们三(2)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体育锻炼,这儿也有一群小朋友非常喜欢体育锻炼,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朋友们排队出操,从前面数起小红是第5人,从后面数起小红是第3人,设问:这列队伍一共有多少人?目的:引发问题矛盾冲突。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汇报不同的答案,发现小红同学重复数了。师::并把这个排队的情况用一幅图表示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谁的图又简单又科学。

2、反馈。展示学生画的图。○○○○●○○ 带领大家一起数:从左数起是5人,从右数起是3人。总数一共真是7人。

3、师:你能看着自己画的图,列出算式吗?生独立完成后先反馈4+3=7,4+1+2=7,5+2=7,并请学生在自己的图上圈一圈。重点反馈5+3-1=7,在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后再出示课件进行重点演示。左图表示什么?右图表示什么?中间表示?左大圆?右大圆?

活动二:

1、读图训练。强化新知。(刚才老师了解到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打篮球和踢足球。我对我们学校的三(1)班的同学也做了一个调查。)喜欢篮球的人 喜欢足球的人 你能说出各阴影部分是表示什么意思吗?

2、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类似情况。如:像这样的重复现象,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一个例吗?(如我们常说的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钓鱼。有几个人呢? 书上109页的会飞的和会游泳的,参加跑步的和参加跳远的等等)

三、练习。

①(是啊,可以既喜欢唱歌又喜欢跳舞,既会飞的也会游,那我们就来看看是三(2)班参加兴趣组情况)语文兴趣小组,数学兴趣小组 从图上你能很快的看出哪些信息? 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吗?

②三(2)班的同学真的是非常了不起啊。听你们老师说啊,学校开运动会时,我们也要挑选运动员参加的。学校运动会,三(2)班12人去报名参加田赛,15人去参加径赛。其中6人重复参加了这两个项目的比赛。一共有多少人报名参加了运动会?

三、内化新知,拓展训练。三(2班参加书法兴趣组的有6人,参加围棋兴趣组的有5人。参加这两个兴趣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教学设想: 说课: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数学广角

(一)”,这一内容涉及的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的编排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材的编排意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2.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活动,丰富学生对直观图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抓住知识起点,虽然今天是学生第1次学习重叠问题的知识,但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简单重叠的知识,如队列中的重复现象。因此在这节课中从最简单的队列入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复的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让学生自主地去画出重复的集合。※

二、读图训练,强化新知。出示集合图,通过观察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解答。喜欢篮球和足球的图,进行每一块的分析。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组的图,找出数据,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校本培训设计作业 篇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01页例1,完成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让学生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2、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组合的过程,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教学难点:

掌握排列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教具学具:

写有1、3、5、0的4张卡片,每个学生一份。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课之前,咱们来玩个猜年龄的游戏吧。我先来猜猜你们的年龄吧。(教师随机猜三个)猜对了吗? 生:猜对了。

师:你们能猜出老师的年龄吗? 生1:32岁。生2: 35岁。(学生任意猜)师:老师为什么能猜出你的年龄,而大家猜不出老师的年龄呢? 生:我们是三年级的学生,不是10岁,就是11岁,老师容易猜对。师:这样吧。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我的年龄是由3、7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

师:我的年龄是多大?为什么?还有其他的可能吗? 生1:是37岁。

生2:不可能是73岁,73岁是老年人。师:真了不起!

二、探究方法,找到规律

师:大家好!欢迎你们进入数学星球,开启今天的数字之旅。让我们随着小精灵进入数字乐园吧,请小朋友先到数字乐园做个摆数字游戏,好吗?

(1)两个数的排列。

师:数字乐园里来了两个数字“

1、3”。(教室粘卡片)它们带来一个问题:把1和3排在一起,能摆出几个两位数呢?

学生操作,汇报:摆出两个不同的数,是13和31。(教师板书)(2)四个数的排列。

师:如果用1、3、5、0,最多能组出几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师:我想,两个数摆出了两个两位数,4个数一定能摆出4个两位数吧?(学生猜)

师:还是让我们来摆一摆吧!那就让我们同桌合作一下,一个人摆,一个人记,好吗?比比哪个小组摆的最多,摆得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先请你们自己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开始吧。(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哪几个两位数?(学生汇报记录的结果,教师板书结果)(3)合作探究排列的方法。

师:为什么有的摆得数多,而有的却摆得少呢?究竟谁是正确的呢? 师:谁能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吗?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

生:每次拿其中的两个数字,先摆出一个数,然后用调换的方法得出另一个新数。得到9个数。

师:这种方法真方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生:交换法。

生:先固定一个数字在十位,把1放在前面,后面摆3,组成13;5放在后面,组成15;0放在后面,组10;然后再把3放在十位,个位摆0,组成30;再把1放在后面组成31,还可以把5放在后面组成35,同理组成50、51、53。因为十位上不能是0,所以一共摆9个数。师:这种方法更棒。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排头法。

生:固定一个数字在个位,然后摆十位,也能得出9个新数——排尾法。(4)巩固排列的方法。

师:这3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师:恩,你们都有自己的道理!是啊!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的数就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5)延伸巩固

师:用0、2、4、6可以排出几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赶快试一试吧!师小结:只有做到了有序搭配,不重复和不遗漏,才能又快又准确的找出所有结果。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刚才3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玩了摆数字游戏,也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他们开心极了,想握手表示自己愉快的心情。这时数学小精灵又为我们出了一道题:如果3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呢?

生:3次,4次,6次。

师:哦!有的说3次,有的说4次,有的说6次,到底是几次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来演一演。4人一组,一人负责组织,其余3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看看一共要握几次。(学生活动)

师:你们组握了几次?能上来演一演吗?(多叫几组上台表演)小结:每两个人握一次手,3人一共要握3次。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生:摆数与顺序有关,2张卡片换一下位置就表示不同的两位数,握手与顺序无关,位置换一下握手的还是这两个人。

得出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握手交换位置没用。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简单的排列与组合”。(师板书课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搭配中的排列问题,搭配里可藏着大学问呢!我们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孩子们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101页做一做第二题和104页第二题。

板书: 简单的排列

有序排列,不重不漏(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等)

教学反思:

上一篇:装饰公司设计协议书下一篇:南京小学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