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共14篇)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篇1

西坡小学 李向东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其界定

1.课题提出背景: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作业布置,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教

辅用书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题型,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

作式的机械模仿,还有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其实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

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深深地体会到设计作业一刀切,弊多利少,如果作业肤浅,优等生能力难以培养,如果作

业有深度,学困生就难以解答,很难长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我们必

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

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不应

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

足的心理体验。

2.课题概念界定:

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

分层,然后设计作业时,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智能多元与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教学

内容相关的教学手段或教学媒体,因此在作业分层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智能设计不同优势的呈现方式,如:趣味性、自主性、生活性、实践性、人文性等数学作业内容。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

1.研究目标:

⑴、在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实践,研究教师布置学生的尺度,能够控制学生作业的量、难度,从而让作业起到真正的效果,既巩固学生知识,又能进行教师教学的补救。

⑵、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

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层递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2.研究内容:

⑴、分层作业的操作模式研究。如何在教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班级学生多的情况下有效

地实施好分层作业,让作业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⑵、分层作业的内容研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基

础练习题,基本的计算训练,作业量稍多,但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C组的学生;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

行小综合,作业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主要针对B、C两组的学生;综合提高题:作业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展,主要针对A组的学生。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一个农民收得8立方米的玉米,他想用一块长

6.28米,宽1.57米的长方形竹席,在院子里围一个简易的粮囤装这些玉米。怎样才能装下这些玉米?请你帮助他设计几种围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C组的学生可能有围成方形、B组的学生可能还有圆柱形、A组的学生还可能会有半圆柱形等。这样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3.研究措施:

⑴、文献研究法:学习与课题相关的已有研究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

⑵、行动研究法:关注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后的反应,抓住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提出假设,逐步发现作业分层设计的规律并掌握方法,提高作业分层练习的效率。

⑶、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的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时间:

步骤:

(一)准备阶段: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二)实践阶段:依据研究方案,组织开展作业设计模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预期成果: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篇2

一、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划分层次

在分层布置作业之前,首先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基础知识、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把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A组是优等生,B组是中等生,C组是“学困生”。编排座位时,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需要教师时刻提点,故而让C组学生坐在教师的视线经常关注的地方。并让其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的优等生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教师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在施教时才能有的放矢。为消除分层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可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清分层的好处,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二、尊重个体差异,作业体现层次性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较强的作业,以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教学时,笔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了以下的作业。

C组作业 :

1. 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小时打 3.6 千字,5 小时完成。如果每小时打 4.5 千字,几小时能打完这部书稿?

2. 小丁开车走一段山路,去时每小时行驶80千米,2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用了2.5小时,返回时小丁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 一辆汽车 3 小时可行驶 270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车几小时可行驶 630 千米?

B组作业 :

1. 制作一批零件,甲单独完成要8小时,已知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4:3,那么乙单独完成要多长时间?

2. 解放军某部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天走35千米,12天到达目的地,实际每天多走5千米,实际几天到达目的地?A组作业 :

1. 发电厂运来一批煤,计划每天用30吨,12天用完,实际每天节约5吨煤,实际比计划多用多少天?

2. 一段木料,锯3段需要9分钟,如果锯6段需要多少分钟?

实践证明,这样的作业既能调动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等生和“学困生”,同时还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有利于作业质量的提高。

三、定期评价,及时调整层次

对于学生,按照知识结构的不同分层后,并不是永恒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业,通过几次的评价,及时了解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以及在学习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尝试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层次流动。对于已经达标的学生,让他们升入高一层,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使其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寻求更大的发展;对于退步较大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降级处理,同时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予他们帮助和辅导,使之达标。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篇3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每个学生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其理解接受能力、自控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也必须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设计难易程度不等的数学作业,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我的做法是: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而作业布置的技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完成质量,同时它也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等。传统的“吃大锅饭”似的作业布置即每个学生都布置统一的作业,这样让学生感到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学生从心理上感觉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要求,一样的期待。对于优等生来说,如果没有在作业中体会到钻研问题,探究真知的乐趣,即所谓的“吃不饱”;中等生对于教师布置的统一作业还是拍手称快的,因为他们大多数是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对于“学困生”,统一的作业就成了他们的障碍,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很多题自己解决不了,不会做。因此,对作业产生极大的畏惧,不愿意做作业,如果教师要求不严他们就会“逃作业”,如果教师查作业很严,这类学生就只有投机取巧找学生的作业“顺手拈来”了。久而久之,作业成了他们的负担,衍生出的是对数学的厌倦。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改变“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施行弹性作业策略。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作业,增加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业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我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分层布置、分层指导,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在分层之前,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注意保护差生的自尊心,不让他们感到这种分层作业的方法是教师在歧视他们。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为学有余力的优秀生,B层次为中等生,C层次为暂差生或学困生,并向学生说明,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会按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单元过关检测成绩定期调整,引入竞争机制。

对于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的应用题,我要求C层次的学生只用一种方法解答,并进行巡视,及时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完成,对于A,B层次的学生,则要求用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解答,并找出最佳解法,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这种“固定分层”作业,既兼顾了基础的巩固和能力的发展,又较好地处理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在着眼于C层学生的同时,又满足了A、B两层学生的不同需求。

除上述“固定分层”之外,还可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布置“动态分层”作业,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可能性自行选择能完成的作业,做到“下面保底,上不封顶”。

经过学生们独立思考、分析、讨论,人人都能列出相应的算式,并在交流中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分层评价,分层指导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尤其是对于表现欲、成就感都特别强的小学生,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乐趣,又不断地给自己一些可及的目标,调动学生去学习,这才能紧紧地抓住学生,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提高。因此,在作业布置上经常给学生以学分的评定。对于不同学生所选择的作业等级,结合学生的作业质量给学生评定,如果一个优等学生选的是C类作业,而且完成很好,我就给记10分;如果这类学生做了针对自己来说没有挑战性的B类作业,虽然完成质量较好,也只给记8分;如果学困生选择A类作业,而且是完成很好,我就给记10分。以此形式来让学生更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同时鼓励学生要敢于挑战。通过这种分层自选作业,教师以积分的形式给学生评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既没有给学困生造成学习的障碍,丧失学习兴趣,又使优等生有更多的提高的空间,让他们通过拓展的C类题,真正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

学习贵在坚持,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评价形式也是不断改进,让每个学生都在尝试着超越自己的极限,一个月教师进行一次总结,看哪些学生在作业选择的等级上有变化,有提高,我再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课堂作业,我让优等生与优等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比作业的思维质量,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有疑惑的题目共同分析,共同解决。通过分类评价优等生的作业,在优等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不断地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在小组中形成了比、学、赶的学习氛围。我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在检测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要求基础题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中档题前20名要完成,拔高题优等生要完成。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学中的分组是流动的,除了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单元过关检测成绩定期调整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老师申请高一级的组别,在小组考核之后就可以晋升,这样学生形成了“一人带一组”,“优胜组带全班”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会因为自己不会做题而沮丧,他们只要在自己的学习组中完成作业,就是对当天的教学有收获,而在不断地积累和竞争中晋升一级又是更大的进步。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实施计划 篇4

会昌县白鹅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组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的并不多,大多数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

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和应用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情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为此,我们提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以此改善原有的作业形式,使作业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天性,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构建适合于小学生数学作业操作的作业构成,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数学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 1

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式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提高作业设计的水平。

三、研究内容

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方法,就是从最基础的数学作业入手,改革传统的数学“题海战”方式,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改善学生的作业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优化小学数学基础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基础性作业是指为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2.优化小学数学拓展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拓展性作业是指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延伸和发展而设计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它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计的。

3.优化小学数学合作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合作性作业是指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4.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实践性作业是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内外作业。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学用结合的问题,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通过广泛学习—尝试设计—实践检测—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研究活动,逐步形成经验,从而达到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目标。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拟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在形式上拟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层层深入的办法。

五、研究条件

1、《新课程标准》和大量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2、学校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课题组成员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过一些探索和研究,积累了一些的经验,有能力把本课题研究下去。

六、研究对象

本校3—6年级学生

七、研究时间安排与步骤

(一)课题研究时间:二年,即2008年10月~2010年10月。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3月)。

主要工作:

(1)选题、成立课题组。

(2)申报课题。

(3)开题论证。

(4)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信息、借鉴经验,确定初步的研究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10年7月)。

主要工作:

(1)2009年4月~2010年4月:

①通过问卷、座谈、调研等形式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a、对现阶段数学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的意见;b、对今后数学作业的要求,希望和看法。

②课题组教师以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的要求,以某个知识点、以某单元内容、以某类型知识开展一种或几种优化课内作业设计或优化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并写出研究课例及阶段小结,课题组进行阶段研究总结。

(2)2010年5月~2010年8月。

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组织对各册教材的系统的作业设计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写出阶段小结。

(3)在实施过程中,每月(特殊情况除外)组织一次课题组教师交流作业设计的信息,调整实地方案,并聘请专家指导。

3.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主要工作:

(1)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申请结题。

八、预期成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相关论文

2.优秀作业展览

3.优秀作业设计专辑

九、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指导教师:胡小平

组长:王瑞昌

副 组 长:郭世强

成员:黄先洋、赖晓花、王海萍、王小龙、刘水洋、赖晓丽、郭南昌、陈芳平

会昌县白鹅中心小学

数学课题研究组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篇5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学生是一座资源宝库,“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内心潜能,让学业成绩成为撬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杠杆,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逐年增多,部分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学业评定唯分数论,作业、练习“一刀切”式标准,希望所有学生学业齐步走,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学生望“业”生畏,苦不堪言,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女同学学业测试得分低或者许多题空白。我们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作业、练习分层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建构提供有利巩固、深化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实施《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课题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敢说、敢思考、敢想、敢做、敢写的良好学习习惯,轻松、愉快地提高学业成绩,克服数学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创造更高层次受教育的机会。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市、县教育局大力倡导教学改革;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生作业的改革和评价在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多年的建设,教育资源、教育环境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负责人及数学教研组成员均属从事教育教学多年的中学教师,属于学校的业务骨干。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制定了实施细则,相信课题一定能取得预期成果。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教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建立的融洽师生关系,反思教学,提高师生合作效率,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学校初中数学作业、练习分层设计的作业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学生分层 ;

2、课内练习分层 ;

3、课外作业弹性布置;

4、辅导分层;

5、评价分层。

四、研究的原则与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中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新型合页式分层作业,让作业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2.确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练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更适合于各层次学生发展的作业与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提高师生教学合作效率,并为同行教师的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改革数学作业单

一、枯燥的题海型作业,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作业与练习。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说,做好以下几点:

1、作业、练习内容精练化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2.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补充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

设计阶梯型题组。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一)教师主控,学生自主。1.学生自主留作业

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作业内容、数量以及形式的权利。大胆的进行了学生自留作业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学生自主选作业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提出

(二)作业、练习开放式

课堂要开发课程资源,实行开放式教学。同样作业也要开发作业资源,实行开放式的作业。1.内容的开放性

作业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我们可以跳出课本局限,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2.课前课后开放性

教师布置学生作业不应局限于课后,包括课中,还应考虑课前,而且注重开放性。探索性的课前预习作业,使得小小的课堂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虽尽而意无穷。

(三)从统一标准转向差异对待

学习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业要求,一刀切齐步走,必然要给不同学生的作业学习带来困难和问题,而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学生作业设计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于是我们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因材施

教”教法。对于每节题,画出所有学生的必做题,把剩余的题目选择出一部分让中等学生做,难度教大让优等学生去探索、研究。若优等生在学习上还有宽余时间,再给补充一些锻炼思维的题目。有时穿插给他们一大部分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题目。

“弹性作业”改变老师强制式为学生自主选择式,作业设置多样化,在题量和难度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不做那些一看就会的题目,而选择难度较大的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而选择基础题和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题。在作业完成时间上也允许有弹性,有的学生可以在教师辅导以后再完成作业。

以上就是我们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作业布置改革的几个研究重点,作业改革还包括作业批改等,这都有待于随着我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实践和总结,最终会起到抛砖引玉并全面推广以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作用。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序研究阶段 号(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查阅资料,了解课题最新研1 2015.9.--2015.12 课题准备阶段

究动态与成果。调查问卷反馈,信息整理,形成调查报告。

初步研究阶段 2015.12.--2016.6.深入研究阶段

撰写“课题”相关论文或体会。

寻找 “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撰写阶梯型报告,整理实践案例。

王丽丽 王丽丽 刘苏琴 王丽丽 王丽丽 承 担 人 2015.7--2015.9 课题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撰写论4 2015.10—2016。1 申请结题验收。

文及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作业精编);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论文 篇6

一、如何将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

我们在作业分层方面的做法是,把所教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层次,作业也进行相应的分层。

1、硬性分层:即老师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分层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A层次为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B层次为成绩中等的学生,而C层次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人数也较少(不在班级公布学生所处的层次,但学生知道自己的层次)。这种分层相对比较公平,因为分数是硬性的。但也有很大的弊端,因为忽略了学生的其他因素,如智力水平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和学习潜力的差异等。教学时,学生则按上课时的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并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2、软性分层:即老师给出分层题目,比如说同一节课后,布置三个层次的题目,让学生自选愿意做的层次完成就可以了,同时鼓励A层学生挑战B层题目,B层学生挑战C层题目,C层学生挑战课外资料。或者布置好对于绝大部分中等层次学生适当的作业后,可对层次好的学生布置几道加大难度的附加题,当然也可鼓励中等生尝试去解决难题,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软性分层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够在自愿的基础之上进行自主选择,满足不同的需要。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惰性强的学生养成更大的惰性。

3、多样化分层:即老师不拘于常规,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分层方式,以完成不同时期对学生训练的要求。

二、分层布置数学作业的好处

这种做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尊重个体差异,面向有差异的全体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也响应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口号。是优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每次上完课,我都针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必做题与选做题或定量不定时作业。例如:在布置课外阅读杂志《数学报》就是属定量不定时。我给这样不同要求,学生们都能愉快地完成自己力所能的作业。

2、评价方式随之改变。因作业的布置是因生而异,即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被评价者处于主动地位。所以,学生都能受到老师不同地鼓励性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例如:我班有两个学生,一个叫侯鞠,一个叫陆张杜。刚进入我班时,他们俩均很差。针对这种特殊学生,我给他俩布置的作业是每天坚持练习口算20条,适当练习新课教学中的基础题;班级或年级小测试时也给他删去一些难题,并且将这些难题的分数加到其他基础题中让他们进行测试。这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断给以赞扬、鼓励。他们的学习就很愉悦,学习的干劲就很足。期末测试他俩与大家相同的试卷,也分别取得了62分和65分的好成绩,比以前有极大进步。

3、师生心情皆愉悦了。学生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所以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具有个性化,而分层布置作业正是这种个性化教学的体现,并且它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现象,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现象,现在他们各取所需,各有所得。饿的吃饱,饱的吃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了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学生高兴了,老师也就愉悦了,因为“以学论教”,“教”就是为了促“学”。

三、实施分层作业的思考

由于进行分层次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致使教师的`工作量相对增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熟悉整个教学年段的内容、熟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熟悉所教班级这三项基本功,这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教学的方式;要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充分关注学生: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学情分析,从而进行教案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正是这些改变,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篇7

一、分层设计,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助餐”

发展性是小学数学作业的核心功能和价值取向, 主要表现为以有效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来巩固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强化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悟、提高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的娴熟度, 从而对数学产生由衷的热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班都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等心理学理论和实践也告诫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有追求发展的欲望, 都有着挥洒自身潜能和个性的冲动。如果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没有兼顾因材施教和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施行一体化的设计蓝图, 必将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牢固靠紧新课改的理念,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设计出具有明显层次感和难易差异的作业形式, 让学生在这个作业“超市”自由进行作业采购。

例如, 在教授完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第一课时) 》, 教师预先设计的作业应当表现出由易到难的层次感, 如: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知识建构的完整体验, 而且这种由易到难的程度差异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另外, 这四道题也基本包括了本课时所教授知识内容的基本要求, 如最后一题“74×298”是为了训练学生明白“如何列竖式更简便”的方法, 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基本知识。此外, 教师在实际布置作业时, 除了尽量按照预设的方案实施外, 应更多考虑学生在真实学习中的表现, 兼顾诸多生成的因素, 如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多设计和安排作业量, 又如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设置可选作业库, 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等。

二、渗入生活, 为学生建造趣味“游乐园”

数学源于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究, 又要为更好地生活而服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应当放弃生活阵地, 忽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而是要努力开发生活资源, 将文本作业题与生活情境实现完美的结合,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 让学生在这个充满趣味性的“游乐园”中快乐地完成作业。其次, 小学生正处于系统教育的起步阶段, 孩童那种天真、好奇的心理依然留存于他们心中, 感性认知、形象思维等依然占据主要地位。这也决定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化元素, 摆脱以枯燥乏味、抽象难记忆的作业题作为学生课后的主要“同伴”, 努力将抽象难理解作业题形象化, 将理性认知转化的可感知的具体物象,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生活中作业, 在实践中成长。

例如, 在讲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认识 (第1课时) 》时,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从而对分数的一般范式和结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单位1”整体来作为作业的题材或背景, 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 也能在无形之中领会分数的真实内涵。如结合《西游记》设计这样一道习题:有一天, 孙悟空外出寻找香蕉吃, 突然间遇到30只“蟑螂精”, 悟空拿起金箍棒一挥, 一下死了三分之二。问悟空一共打死了几只“蟑螂精”?

三、关乎整合, 为学生储备学习“粮仓”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 在立足数学基础性的同时,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粮食, 让学生充分体验综合性知识的学习, 以实现各种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和合作,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容量。另外, 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基本停留于课后作业的布置以及类似“每课一练”的文本和数据操练和处理, 形式单一乏味, 极易引起学生的反面情绪, 使学生陷入麻木、反感甚至排斥的状态。因此,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还应当注入趣味性的元素, 将游戏、表演、实践、调查、比赛等形式引入作业设计中, 让学生畅快淋漓地完成数学作业, 实现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

例如, 在讲授完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比较数的大小》时, 教师可以将本课的作业设计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结合其他知识, 设计一个“比赛小能手”的游戏活动, 将作业内容融入到游戏情境之中, 并以小而精练的激励措施来带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又如可以结合统计学和社会学的知识, 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 分别调查自己的身高、年龄、看过的课外书数目、种过多少棵小树等, 再设计一个课堂对比环节, 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数的大小关系和对比法则。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一、作业分层概述

在小学作业评判中,教师经常将其分为四个层次,即优、良、中、差。优代表着学生的作业全部正确,且整体作业字迹优美整洁,这类的学生往往接受能力强,且乐于对问题进行解决;良则表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但是不稳定,或者存在偏科的情况;中则说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能存在个别问题,但是整体都可以较好的完成;差则说明学生不能自主的完成作业,甚至在解决问题是经常出错。

二、作业分层原则

1、趣味性原则。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增添作业的趣味性,保证学生在做作业时可以有一定的兴趣。对于作业而言,不一定就只能是固定书面中的知识,也可以是劳动作业,甚至可以将作业规定成一项课外活动。而这中方式的作业,就需要教师较好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改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也可以保持高度的积极性。

2、差异性原则。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一些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掌握;而一些学习由于理解能力和思维性较强,所以又不满足现有的知识。这种差异性,导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对这种状况进行改善,比如布置一些比较有弹性的作业,按照学生的能力对作业进行布置,一些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对难度较大的作业,进行思考和学习;一些本身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目,按部就班的增加作业难度,在满足学生需求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不断激发,最终变为主动完成作业。

3、实践性原则。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其结合到抽象的数学知识中,然后在让学生进行解答。同样,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也增强作业的实际性。适当的对作业的内容进行更改,保证其生活性和兴趣性,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可以做到动脑、动手的平衡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研究性原则。同样,在新课改中,要求教师在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保证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在作业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学会观察、探讨和交流等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还可以对知识进行准确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对其进行应用。

三、作业的形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受到年龄的限制,本身就属于好动的年龄,并且情绪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行为,当学生面对感兴趣的问题时,可能会积极主动的去完成;而面对一些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不会主动的去完成,甚至会不予以理睬。我们在对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学生这种性格,让作业可以的学生的关注。

1、绘画式作业。数学这门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和其他学科有着联系,在现代教学中,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进行提高,并降低其规范,对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的引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美术学科,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绘画来增强自己的数学知识,并对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巩固,让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开阔。

2、游戏性作业。对于小数学而言,游戏是提高其兴趣的最好方法。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增添游戏内容,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提升。比如“小白兔采蘑菇”和“小熊捡玉米”这类带有趣味性的有效,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完成数学作业,并将计算问题融入到游戏中,真正的做到边学边玩,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

四、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要求

1、计算分层。在教学计算时,可以其分层对其进行不同的要求。属于优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在生活中可以进行灵活的使用,并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深入,让其了解跟深层的计算方式;而属于良的学生,可以让其增强计算连续,稳定自身的计算能力;对于差的学生,就可以让其对简单的计算进行连续,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问题解决分层。由于学生的分布层次不同,所以在对问题解决时也会不一样。在对学生的整体能力进行提高时,也可以根据其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可以加强其综合算数的练习,对其解答能力进行提高,并增加题目的开放性,让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而对于良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做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对自身的计算能力进行提高,并让其学习能力得到稳定;而中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应该对题目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联系到实际生活,进行分布解答;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就可以多做些简单的题目,并掌握基础的计算知识。

五、优化作业评价

在对作业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不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尊重,在修改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同时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让学生可以感受到鼓励,并给予学生更对的自信,同时对其学习能力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师生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关系。

六、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的设计是极为重要的环节,而作业设计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优秀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学习到新的知识和能力,保证了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对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传统思想进行改善或者摒弃,提高作业的科学性、灵活性,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同时,对自身的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提高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曙东.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0:59.

[2] 张梅.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探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7:83.

[3] 庄志超.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63:68.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篇9

体会

在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下,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中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作业。如果再“一刀切”的布置的确存在种种问题这样会使学困生因“吃不了”而感到自卑、害怕、厌烦,优等生因“吃不饱”而感到没有动力,这一情况下,发起了我对数学作业布置的深思。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人性化、个性化、发展化、创新化的作业。所以分层作业构思一提出分层作业,马上得到了大家的共鸣。

一、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作业

所谓分层作业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自己的作业来完成。这不仅关系到作业“量”的多少,以及作业“质”的高低更关系到学生自己能力的评估,并选择合适的作业完成,及其将来的继续持续化发展。

二、针对数学内容进行分层作业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作业分成三个类型A、类作业“基础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是课堂教学的概念和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学生通过复习回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因而是较简单的层次。B、类作业“理解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再加工”。c、类作业“提高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能进行“挖掘”有很好的综合能力训练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三、针对分层作业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批改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篇10

一、小学数学布置作业的方向

(1)降低学习难度

没有任何资料、数据说明小学生的数学越难,学生的智力发展越高。数学越难,学生就越有兴趣;数学越难,学生的思维发展越有逻辑。中国的数学难度大概是世界第一的,中国的小学数学六年级难度相当于美国的初三,中国的初三数学相当于美国的高三。例如ACT是美国大学入学测试的简称,相当于美国的高考。有次在中国招生,其中一道数学题为:19+3x=5x+11,那么x=?,下面还有四个选项,而且ACT考试还允许考生在数学考试中使用计算器。

(2)要有实用性

教育的目的就是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和他的快乐成长,学会生活。我们从教材的改革已经看出,教材中数学内容的设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需求,更加从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而设定一定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力求体现这样的思想,让每一道数学作业都能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增,何乐而不为呢?

二、小学作业布置的类型

(1)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力求体现趣味性。比如数学教材中,我们可以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游戏、故事、谜语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游戏化作业

儿童是用“动”来感知这个世界的,玩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我们把作业内容和游戏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就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游戏类作业适合低中年级的学生。比如学习《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游戏化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玩中学习并巩固了知识。

(3)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作业只有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彰显它的魅力,才能成为真正的`数学,才能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的最爱。否则,学生面对枯燥的一组数字,只是在不停地计算,就会没有了兴趣。当一个数学问题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会加强,学习数学就会成为他的一种追求。如学习了《年、月、日》后,可以请学生们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你需要的年历;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可以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再如学习完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让他们计算一下把家中的房屋进行装修,地面和墙面一共有多少平方米?这样,能让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设计探究性作业

课标提出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合作的、反思的、探究性的。探究性作业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学完“比例尺“教学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份探究性的作业供学生讨论完成。比如请学生自我绘制一份家里的平面图,并认真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再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一份作业:请你按照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制一瓶消毒药水给家里的厨房和厕所进行消毒。

(5)设计分层性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并在作业设计上也要体现这样的观点。设计中可以将作业按照难易程度分为基础、中、难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来做,但学困生必须要完成基础的题目,这样能做到保底。此种设计会增加教师的负担,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广泛收集教材外的题型设计。

(6)设计自主性作业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篇11

一、转变教师在作业布置中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理解实施分层作业的目的,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外作业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即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还要长期坚持布置分层作业,对作业进行科学设计,并及时、合理地评价。同时,还要注意在分层作业的实施中,既要有统一的规划,又要突出分层的要求。也就是教师在分层设计作业时,不能机械的、简单地把作业分成几个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这种做法对小学生来说,一定存在练习的“盲区”,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正确分层

1.对学生分层要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人的数学学习情况,包括其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更要准确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家庭情况等。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必须要标准统一,设计内容一致的测试题目,检测学生的学历基础即学生学历水平与知识基础的差异,同时要进行多个领域、多次测试,准确统计分析测试的结果,并要结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客观、科学地确定学生的层次。

(2)隐蔽性原则

在分层作业布置中,如何对学生分层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果简单把高年级的学生按一定标准划分为好、中、差三组,并把这样的划分标准明确告诉学生,必定会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绪造成影响。学生到了高年级情绪会更加敏感。例如,优等生会感到骄傲,学困生却会感到自卑,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发展。

(3)动态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分层,不是为了给不同的学生贴标签,而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分层方式,学生的学习递进才是目的,要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2.分层的标准

(1)以学习态度为标准分层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及学习情境所表现出的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态度为标准来分层。

(2)以学习能力为标准分层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一般按照学生能灵活运用学习方法掌握知识,学生能运用学习方法理解部分基本的知识、学生不能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一些基础知识这几个标准来分层。

(3)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分层

可以根据测试成绩为标准进行分层,测试一般要采取多次测试取平均成绩作为标准来分层。可以按照成绩分为优、良、中、差几个层次。

三、设计分层作业应遵循的原则

1.层次性原则

在作业设计上要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同时,也要涵盖所有的知识内容,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达成基础性的目标。分层不仅要体现在量的方面,还要体现在质的方面。

2.多元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智能是多元发展的,分层作业的形式也应多元化,这样才有利于启发和锻炼学生的各种智能。所以分层作业应逐步改变其传统化和规范化的倾向,应以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困惑、学习需要、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作为作业的设计基础来丰富分层作业。

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分层作业设计中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缺乏趣味、内容单一的作业内容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数学作业而言,同样一个知识内容,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情境展现,学生的积极性大相径庭。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在形式上要文字与插图相结合;在内容上,我们要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感兴趣、富含知识、新颖丰富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底蕴,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4.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编选作业题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采纳学生的建议。作业的设置应立足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上,把作业设计成多梯度、多层次的可选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需要来自主选择,作业的设计更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调控,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参与作业设计的全过程,变作业“要我做”为“我愿做、我能做”的一件愉快的事情。

通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发现在小学高年级布置数学分层作业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但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分层并不能完全做到准确无误,同样为每一位学生设计的分层作业也未必都能达到“量身定做”的理想状态。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教师应该为每一位学生设计一套适合他自己的完整作业。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也只能是按照某一方面的标准来调整,如果进行更细致的分层,只能再增加很多不同的层次。那么,说明分层越细致,学生学习的效果才会更明显,所以关于对学生分层的问题,学校应该更重视,教师应该在团体中做更细致的合作和研究。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篇12

1. 布置的作业数量多

各学科教师每天都会在课后统一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从易到难的题目都有,所有学科作业量合起来就相当可观。由于作业数量多,时间紧,学生只能匆忙赶做作业,没有深入思考,完成作业的质量可想而知的差。

2. 设计的作业一刀切

由于作业是一刀切布置的,不管学生基础好还是基础差,该完成的作业内容都一样。这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对易题不屑一顾,草草了事,易题变成了易错题。而基础差的学生对难题要么难以动笔,要么抄袭应付,于是产生厌烦情绪和恐惧心理,每天生活在挫败感里。

3. 缺乏作业的家庭辅导

我校学生家长绝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这使得我们的学生要获得来自家庭的作业辅导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更有近三分之一学生是“留守”孩子,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别说作业辅导,就连基本的父母关爱都成了奢望。

4. 作业重复机械

教师看到学生的作业质量差,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就会布置更多的机械、重复、单一的应试训练题,希望借此能让学生学会做题,应对考试。然而,这让学生在疲于应付作业中陷得更深,根本别指望他能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久而久之,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僵化了学生的思维。

二、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

( 一)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最近发展区”作业

1.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美国心理学家佛隆指出,目标的激励作用等于目标的效价乘以期望的概率。心理学实验也表明: 有明确的目标较无明确的目标可省60% 的时间,获得相同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模式首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知识结构及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制定与各层次“最近发展区”相近的作业分层目标,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在完成练习之前就有标可依,有章可循,为高质量的完成作业打下良好基础。

如“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点,低层目标: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平行四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等性质,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其实际应用。中层目标: 除以上目标外,会运用平行四边形有关性质进行论证和计算。高层目标: 除以上目标外,能自主分析、推理以及概括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结论,并能联系实际,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环节中各层次目标虽有差异,但仍然反映的是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阶梯式的,有利于低层次学生向高一层次目标迈进。

2. 重视层次发展水平,设计分层作业量

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属的层次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作业量的增减,而不再是以往的一刀切的作业。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是必要的。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如浙教版七下《分解因式》作业设计: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 1) x2+ 4x + 4; ( 2 ) 25a2+ 10a+ b2; ( 3) ( x + y)2+ 10( x + y) + 25; ( 4) ( a + b)4- 18 ( a + b)2+ 81。其中,( 1) 、( 2) 为必做题,( 3) 、( 4) 为选做题。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对于C层学生只要能正确完成( 1) 、( 2) 就可获得优秀,B层学生还能正确完成( 3) 也可获得优秀,而A层学生要全部正确完成这4题才可获得优秀。这样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意识,让C层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得,让B层学生感到自己还有上升的空间,鼓励A层学生向更高要求努力。

3. 激发层次潜能,设计分层作业难度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针对学生科学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 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在学完了《二次函数的应用》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作业:

( 1) 如图1,用长20cm的篱笆,一面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园子,怎样围才能使园子的面积最大? 最大面积是多少?

( 2) 如图2,在Rt△ABC中,点P在斜边AB上移动,PM⊥BC,PN⊥AC,M,N分别为垂足,已知AC = 1,AB = 2,求:

1何时矩形PMCN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2当AM平分∠CAB时,矩形PM-CN的面积。

( 3) 利达经销店为某工厂代销一种建筑材料。当每吨售价为260元时,月销售量为45吨。该经销店为提高经营利润,准备采取降价的方式进行促销。经市场调查发现: 当每吨售价每下降10元时,月销售量就会增加7. 5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每售出一吨建筑材料共需支付厂家及其它费用100元。设每吨材料售价为x( 元) ,该经销店的月利润为y( 元) 。

1当每吨售价是240元时,计算此时的月销售量;

2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不要求写出x的取值范围) ;

3该经销店要获得最大月利润,售价应定为每吨多少元?

4小静说: “当月利润最大时,月销售额也最大。”你认为对吗? 请说明理由。

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学生具有好强的心理,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分析、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 二) 制订层次评价标准,采用分层评价方法

对于C层次的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 对于B层次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 对于A层次的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三、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践取得的成效

1. 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通过设计富有情景性、生活性和个性化的作业,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因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他们越来越喜欢上数学课,对完成数学作业表现出很高的热情,甚至有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之后,还想再进一步巩固,整个班级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下成长。

2. 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转变

由于教师树立了新的分层作业设计理念,通过设计学案等形式作业,充分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学生由被动的完成作业为主动探索研究,学生学会了自己提出问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3. 学生数学成绩整体上升

由于分层作业设计时注重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增加了选择性和弹性,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因而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提高。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我所教的实验( 2)班成绩提高很快,全班总人数42,及格率达94% ,优秀率达81% ,平均分为87。而对比( 1) 班人数为45,及格率为65% ,优秀率为43% ,平均分为69。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篇13

《小学生英语课外作业设计和评价研究》

研究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目前,英语课堂已初步形成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活泼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但是课堂上40分钟毕竟是太有限了,如果能设计布置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课外英语。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作业。然而现在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布置和相应的评价大都存在很大的缺陷:作业内容枯燥,缺乏系统性,,死记硬背,抄抄,背背的机械练习较多,没有创新,学生往往没有收获;由于英语教师任教的班级比较多,课务繁重,所以作业评价方式方法单一,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笔者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在课外作业设计上存在这样的问题:

1、单一性:课外作业不是反复机械地抄写,就是单一地背课文或单词,缺乏多样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课外作业设计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长期下来,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乐趣,更严重者会使学生厌倦学习英语。由于很多长篇幅的课文要求背诵,现在有些同学看见了背英语就怕。当问及“你认为理想的家庭作业是什么样的?”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喜欢有特色的、动手实践的、有吸引力的、发挥自己创造力的、联系生活实际的、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完成的课外作业。可见,我们现在的作业形式是如此的单

一、贫乏。

2、缺乏层次性:每次作业的设计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很多学生认为老师的作业设计

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色,其实也就是说,要体现出个性化的作业。总之,他们喜欢既简单有趣又能巩固所学知识的个性化作业,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抄啊、背啊,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3、评价不完善

对于一些英语的口头作业和听力作业。比如要求学生模仿录音读课文或复习听力题,教师不易对他们完成的程度进行评价。个别学生,尤其是不自觉的学生抓住了这一点,不把读课文、练习听力当作一份作业去对待。久而久之,这些作业就成了一句空话。

多年来英语作业的抄抄写写、枯燥的语法训练、机械地背诵课文等等,学生对此已经厌倦了,主观上并不愿意完成,但迫于对教师、家长的畏惧又不得不完成,于是形成了“你留我写,你逼我交,你批我改”的被动、无奈的作业形式,老师布置作业的初衷,作业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设计、设计多样性的课外作业已势在必行。这都需要我们对传统型的课外作业进行改革,加强管理,摆脱单词的重复抄写,增强能体现学生主动性的课外作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孩子们在课外学习中,感觉到乐趣,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二、课题的界定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作业,它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另外我们需要对课外作业进行改革,摆脱单词的重复抄写,增强能体现学生主动性的课外作业。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要,自觉主动完成作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一步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提出,旨在探索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及评价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素质。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双赢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四、研究对象

小学三至六年级

五、研究的内容

1、作业的设计体现自主性

一直以来,作业的形式、内容都由教师作了统一的规定,完全忽略了学生的需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应用。”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他们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对事物的体验、兴趣各不相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承认个体差异。因此,英语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应兼顾到学生的个性,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

2、作业的设计体现趣味性

教师应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把教学工作变成学生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课外作业是整个施教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上课的延续。那么如何做到“乐做乐学”呢?我们不妨在作业的设计上,增加一些趣味性。让学生不会感受到单一乏味,而是多式多样的充满乐趣的活动、任务。

3、作业的完成讲究合作性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可见群体的重要性,在英语学习中,不仅需要学生个体的自我监视的调节,同时也十分需要小组的合作来完成一些任务。合作性作业就是这种理念下提出来的。

4、作业完成的评价

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新颖,活泼,必然很重要。可是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如此新的作业内容、方法下,仍然实行旧的评价方式,给个分数,一两句的简单文字交流,那学生作业的价值和意义就失去了。教师要意识到,作业的评价功能要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

四、课题研究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3、课题组人员具体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1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研究,定期对实验班进行集体设计、反馈,对实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商讨对策。主要分两块:

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要,自觉主动完成作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

中一步步得到提高。

评价方法方面: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

1、收集整理各类课题研究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论文形式结题)

五、课题的成果形式

1、以论文形式形成报告

2、学生的作业情况

3、教师的案例、随记等

4、学生的典型个案

五、课题组人员:

组长:谭微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篇14

自我鉴定意见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分层布置研究》是2011年立项的潍坊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根据课题组成员三年的精心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小学阶段提高素质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通过研究,促进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布置方式及内容的转变,体现了“分类教学”“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立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实验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队伍,从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开展了诸多方面的工作,课题研究也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该课题旨在通过探究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布置方式及内容的转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推动素质教育的改革进程,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在习惯培养、学业水平上获得重大突破。课题抓住了当前小学教育中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对改革陈旧的不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该课题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申请通过鉴定,课题组将继续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并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推广。

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流河小学

上一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一等奖下一篇:复习资料答案版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