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设计中如何使用多媒体(共14篇)

教案设计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篇1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为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但运用多媒体有其局限性,如会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或者视觉干扰分散学生注意力,再者造成忽视了课堂主题等等。那么,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该如何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呢?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以下几个观点。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强调它的有效价值, 切忌“画蛇添足”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和协调学生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选择多媒体进行教学,其目的在于解决那些用传统教法不易讲清楚、不易看明白、不易于学生理解的地方,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教学重、难点。

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对于平角和周角,学生动手操作都难领会,我就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画两条重叠一起、不同颜色的射线,然后绕着顶点慢慢地移动其中一条射线,最后闪烁着这个顶点及两条射线(或重叠)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领悟。通过这样的动态显示,将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思维。

再如百分数应用题:“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35%,第二周修了3600米,这时两周修的总米数距全长的75%还有400米。这条公路有多长?”我就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线段图,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百分数与其对应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化抽象为具体,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

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切忌“画蛇添足”,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是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如果达不到这一目的,或本来用传统方法就可以解决得很好的就不必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了。

如我曾听两位教师上《三角形分类》中的一道练习。第一位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信封盖住了三角形的大部分,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而第二位教师直接演示把三角形夹在书本里,同样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对第二位教师的方法特别感兴趣,参与率较高。

因此,不管使用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教学,最终目的都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即使使用了再先进、再丰富的多媒体也没有多大意义。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适时把握教学节奏, 切忌“走马观花”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展示要紧跟教学节奏,适时适度地为课堂效率服务。一般来说,在此阶段前,应考虑到教学中该使用网络的哪些功能,它们应该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使用,以及该调配网络资源信息库中的哪些教学资源等问题。同时,应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流程。对整堂课的教学流程的设计,课件运行、测试、提问等在哪个环节插入为最佳方案,都要有事先安排,避免教学双方受制于教学网络。

如在《圆的认识》教学导入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圆形的东西,学生说碗、灯罩、乒乓球、钟、轮胎„„学生边说我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物体,接着问学生这些物体哪部分是圆形的,并点击鼠标,把每个物体通过旋转或正面透视变成大小不同的圆形,让学生马上建立起圆的表象。在学习圆的形成时,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非常困难,我就适时展示动画:一只羊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并绕木桩跑一周回到起点,羊在草地上留下的痕迹,就是一条封闭的曲线,也就是圆,这样直观展示出圆的形成过程,学生就会过目不忘。

多媒体引入课堂后,学生的主体性变得更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避免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导致“走马观花”式的教学。由于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从而忽视了与学生的思维节奏合拍。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控制教学节奏。何时使用多媒体,使用多长时间,何处该精讲细练,何处应留有空白给学生思考等等,教师都应该准确把握。

教师只有了解了各种媒介的功能和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学习者特点、学习环境等恰当地展示,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 应着眼于激活学生思维, 切忌“墨守成规”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全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良好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可参与的环境,并开拓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自由度,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屏幕显示一个圆:①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并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②再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③最后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教师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一个圆看做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伸展。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分析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由于多媒体的引进,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多媒体的使用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但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很容易造成对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的不足,如果不妥善运用多媒体,学生很容易处在一个缺乏抽象思维的教学空间。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设置的精美画面、美妙音乐,以及被层层化解的毫无难度的难点,使学生不必进行艰苦的思考,就能轻而易举地“接受”知识,使思维僵化。如果这样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反而会削弱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重于师生情感交流, 切忌“满堂电灌”

无论计算机多么先进,课件设计多么巧妙,它终究是冷冰冰的机器,无法代替充满感情的教师。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也许就能打动学生的心。因此,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课件出示的时机,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并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切忌将充满人情味儿的师生关系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进程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由于大量使用事先已经输入好的内容,很容易造成教师上课只知一味地点鼠标,处处让计算机“代言”,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时间,不仅不能让学习者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更会造成师生间情感的缺失。因此,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营造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边交流的学习环境,在互动交流的同时,学生的智慧才能得到开启和优化。

再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认知过程,二是情感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这两个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情感是数学教学的润滑剂、催化剂,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教学,必然会削弱师生的情感交流。由此,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避免“满堂电灌”。

教案设计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篇2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无数语文教育家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特别是电脑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点击鼠标、敲打键盘制作出来的种种课件更是千姿百态、流光溢彩。一句话, 语文教学有了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武器”——多媒体。

一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显然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 (1) 能激发学生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 (2) 能节省课堂时间, 增加课堂容量。之所以称以上两点为“特点”而非“优点”, 是因为它们看似“优”而实有不足。

1. 花样繁、形式多, 分散学生对课本、对“语文”的注意力

艺术是相通的, 所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内容可以借助图片、音乐、影视等手段来阐释, 所以语文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来辅助。但是, 语文课终究只是对学生完成诸多教育中有关语言的学科, 多媒体再怎么神奇也终究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在实际的操作中, 多媒体的确激发了学生兴趣, 吸引了学生注意力;然而, 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却往往被引入“非语文”的种种“歧途”。语文课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本该作为主体的语言文字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展示。

2. 节奏快、容量大, 学生实际掌握的效果不佳

上过多媒体课的老师常有这样的体会:一节多媒体课所需的备课量往往是常规课的1.5~2倍。因为课文知识的讲解, 要点内容的板书, 总是在鼠标与键盘的敲击中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速度。本来需要讲3分钟的, 图画一配合, 2分钟就讲完了;本来需要写30秒的, 屏幕一显示, 2秒钟就完工了。授课的节奏一快, 课堂的容量自然也随之增加。可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是相对缓慢的, 需要一个思索、认可、记忆的过程;同时,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又是限质限量的, 贪多必然“嚼不烂”。因此, 表面看来方便快捷、内容丰盈的多媒体课实则并不利于学生的掌握。课堂上学生目不暇接看得兴高采烈, 一下课却茫茫然不知有何收获。语文课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本该务实求稳的学习变成了走马观花的浏览和欣赏课。

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法则

我们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及其特点中可能伴随的不足, 绝不是要全盘否定多媒体。水能覆舟, 亦能载舟。因噎废食, 以偏概全是没道理的。我们应该做的, 是利用多媒体的特点, 避免教学中的不足, 删繁就简, 以少胜多, 使多媒体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它的实力与威力。

1. 删繁就简, 以少胜多, 我们应以文为本

这个“文”字, 既是实指的课文, 也是泛指的一切文字、文学等。总之, 语文课绝不能脱离“语文”二字, 即便是多媒体课也必须遵循“以文为本”的法则。我们采取的方式方法尽管千变万化, 目标却始终只有一个, 即完成对学生的语文教育。在多媒体教学的任何环节中, 教师都应牢牢把握这一根本, 时刻提醒自己立足课本, 着眼“语文”,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讲解, 传授有关文字、文学的诸多知识, 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当然, 这也不是说我们只能固守书本, 束手束脚地教书, 在服务于教学目标的统一前提之下, 插入图画、影片, 使用仪器、特技, 合理地扩展、延伸, 大胆地突破、创新, 这些我们都认可, 都欢迎;我们只是反对那些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把语文课上成美术鉴赏课、影视评论课、电脑特技课的种种做法。毕竟, 采用多媒体是为了更好地上好语文课, 而不是展示多媒体的先进性或是把语文课变成其他类型的课。

2. 删繁就简, 以少胜多, 我们应以人为主

这个“人”字, 既是指老师, 也是指学生。我们一直提倡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这一点在多媒体教学中也是毋庸置疑的。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自当“以人为主”, 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完成教与学的实践。一节多媒体课, 绝不仅仅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事先制作好的课件, 而必须是师生共同利用课件进行教与学活动, 实现教育目的。教师可以结合课件使自己的引导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 学生也可结合课件使自己的思路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而教师绝不能完全依赖课件却疏忽了自己的引导职能, 学生也绝不能一味欣赏课件却遗忘了自己的主体任务。多媒体并非课堂的主角, 它只是“人”手中的一件道具, 需要我们“人”来掌握、来运用。

3. 删繁就简, 以少胜多, 我们应以精为准

这个“精”字, 既是指形式“精”, 更是指内容“精”。形式“精”, 要求课件制作精巧, 赏心悦目。一个粗制滥造、错误百出的课件只会影响正常教学效果。然而形式的“精”也还是次要的, 内容的“精”才是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承接上述的两条法则, 在“以文为本”“以人为主”的两大前提之下,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之“精”自然势在必行。因为课堂是“人” (师生) “教”“学”“文” (语文) 的地方, 运用多媒体的时间不宜过长;而要在最短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 则课件内容必须是精挑细选的精华集萃, 必须是真正能够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笔。许多老师在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时, 面对众多材料, 总是觉得个个都很好, 恨不能把所有材料都搬进课堂。其实“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 运用多媒体也不在长短多少, 关键是怎样做效果最好。以精为准, 以质取胜, 是我们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不变法则。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应用;学习兴趣;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21-02

传统语文教学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它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等特点。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多媒体运用不当也会影响教学目的的达成、产生不良的教学效果。

一、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以打破传统媒体僵化、固定的模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以其丰富、生动的优势给语文教学注入青春与活力,对于语文学科来讲,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化难为易、解释疑点很重要,它可以呈现精美画面(包括文字),播放悦耳音乐,提高学生欣赏美和享受美的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从而推动语文教学信息化的进程。

(一)跨越时空界限,扩大课堂容量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时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板书。而多媒体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快速地再现于课堂,还可以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或阅读材料,使课堂容量增加,拓展学生在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传统的语文教学缺乏生动、形象和直观性,所以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从而加速信息的传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学表明,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多媒体可将文、图、音频等教学融于一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记忆效果,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情景在创作生动形象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光声等强势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于课堂教学固然是好的,但一味地赶时髦,追求形式,滥用多媒体,必使多媒体教学走入误区。

(一)过分追求形式,为用而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把多媒体当成展示自己计算机水平的表演工具,把课堂摆弄得绚丽夺目,煞是“好看”。整节课热热闹闹,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下课变得晕头转向。最终造成本末倒置,使本应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多媒体变成了追求多种感官刺激的干扰源,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扎实地进行语文基础教学,更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另一些教师为追求求形式,把多媒体当成演示教学内容的高级黑板、语文课堂的装饰品、出示文本的捷径。使用多媒体进行“文字搬家”,以此给学生呈现更多的学习材料,多媒体无形地成了"题海战术"的现代化工具,不仅没有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易造成学生的疲倦,达不到新课改要求。

(二)看似精彩的设计,单一固定,扼杀学生的想象思维力

语文教学注重的是以阅读为基础,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欣赏和再创造,在与作者的“共鸣”中,激起自身的情感体验。而每个学生因生活环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过多使用多媒体的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总被限定在教师设计的课件中,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固化在简单罗列的图片、动画和教师事先做好的文本解读上。其结果是本应内容活泼丰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变成“唯老师理解独尊”的一言堂。毫无疑问,多媒体有时是无法代替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其不当使用会引发学生思考的惰性,扼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

如何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促进语文教学和谐健康地发展呢?

(一)认真备课,精选内容与形式,使二者和谐统一

使用多媒体教学不等于不需要备课,有的教师上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然后就去上课。特别是近几年当我们埋怨学生学习不理想时,是否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是怎么上课的?你没有研究教材没有把握重点难点,效率如何能提高呢?所以,要让多媒体成为你教学的辅助工具,备课还是最主要的,我们要精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在课标的指引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另外,我们还要对课文内容进行精选,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用多媒体演示,只对那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呈现的、学生因生活阅历限制而无法想象理解的课文等,才适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博击的雄姿,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配合

在语文常规教学中,教师能用三言两语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它是任何现代技术不能代替的,其简便易行又是多媒体很难达到的。如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讲授、背诵、分析等教学方法,虽在现在素质教育条件下被抨击得很多,但它仍具有很多优势,多媒体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试图以多媒体代替传统教学媒体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在运用媒体时,不是考虑怎样更多地运用媒体,而是应该考虑怎样才能与传统教学相配合,相得益彰。如:在教授诗歌时,当然可以用现成的录音资料来给学生示范朗读,但它绝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朗读;可以用一些图片来对诗句进行解释,但不能所有的诗句都用图片来解释;可以营造诗歌的意境,但不能取代学生自己用心去体悟,用语言来描述。只有认识到这些,学生才能真正提高欣赏水平。

如何在生物课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篇4

单位: 姓名: 电话: 电子邮箱:

如何在生物课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它具有承载和演示多种信息的功能,能够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加工和处理,根据使用者的需要生动地加以重组和播放。然而多媒体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忽略了教师主体作用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等等。如果不能恰当使用,这些不足将导致一堂课的彻底失败,效果反而比不上不使用多媒体。如何合理地设计和应用多媒体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在此,就对我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的经验谈一谈,希望大家能稍有收益。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避免滥用、误用

我们应当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应该过分强调它的优越性。现在许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手段,所以甚至彻底摒弃以前的教学方法,彻底、完全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由辅助作用变为主体教学功能。课堂从头到尾全部使用多媒体。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老师在课前疲于制作课件,学生在课堂上疲于接受知识,但是究竟接受多少,就不得而知了。而学生也反映,多媒体课件虽然是他们拓展了视野,但是由于内容太多,课上根本找不到重点,所以课下也记不得多少东西。

很多老师在讲课时由于依赖多媒体,那么在课前就要精心制作,但是有些学科内容并不适用于多媒体,有些章节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使用多媒体反而复杂。比如《联系使用显微镜》这节课适用于实验课,多媒体只是让学生看,是不能得到深刻记忆与理解的。还有一些知识,在网上很可能找不到素材,如果偏要用多媒体,就要求制作者费尽心思去编辑制作,费时费力不说,到时候也不一定取得料号的效果。初中生物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很容易用多媒体制作出来。所以要量力而行。

二、要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亲手制作多媒体

很多生物历史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是一片空白,必须要有专业的电教老师来帮助才能完成课件的制作。课件一旦完成,自己业务能力修改。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甚至是错误,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更无法解决在课堂上因多媒体故障而出现的问题。而且每一节课的课件我们不能都依赖电教老师,电教老师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因此多媒体教学的根本出路是就是自身要先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正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更有许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讲课时,只是简单从网络上下载别人制作好的课件,对制作者的教学思想并不熟悉,对学生的认知程度是否符合也不管不问,导致在课堂中“丑态百出”,学生也茫然不知所从。而教师也养成懒惰的习惯,从而放松教学研究,致使理论水平越来越低下,业务水平也就可想而知。

学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一个群体,多媒体所利用的电脑,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是很陌生的,但是对于学生却很熟悉。很多学生首先是佩服你这个教师,然后才会安下心去听你的课。如果教师对多媒体这种学生感觉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势必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而老师在校生心目中的地位与形象也轰然倒塌。老师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说服学生。久而久之,这门课也就随之荒废了。因此,掌握多媒体是势在必行的。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学生。

三、多媒体课件应该“朴素”一点

有些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片面追求计算机的“技术含量”,追求课件的“花哨”,反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课件中使用大量的三维动画,复杂的背景图案,旺旺使学生过分地分散注意力于多媒体课件的变化上,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掌握。课件颜色使用过杂过艳,色彩描绘过于复杂,如再加上一些不协调的音乐,在课堂上就会喧宾夺主,冲淡主题,学生最后只成了一名多媒体观众,当时还是记忆犹新,激情澎湃,但日子一久,便烟消云散,如同我们看过的许多电视剧,真正能记住的却不多。所以我认为,在开始应该加重一些多媒体技术含量,提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即可,而中间过程则应是以平淡为主,包括一些文字、图片的显示方式等。

四、教师的主体作用不能改变

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还是应该适当加以引导、讲述。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还要重复的讲解。而不能简单让学生观看幻灯片上的内容。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独角戏,也不应该是学生的“电影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才能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素质。同时由于多媒体课件是事先做好的,但是在课堂上的情况是多变的,我们的课件未必就能全面,这时候就要结合板书,利用灵活来应付突变,这里就是的作用不可或缺。

五、要努力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其众多优势,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功与否,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是最为关键的前提,即应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否则,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只能是一纸空谈。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之余,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参与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如office基本组件word、excel、frontpage及powerpoint,常用图像处理软件画图、CAD、Photoshop等,常用动画处理软件Macromedia系列Flash、Authorware等,以及常用视频播放工具的培训和练习,这样才能在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情况下,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基本需求。当然,在教师熟练掌握这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结合课程内容制作相关CAi课件,以及信息检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等手段更好的实施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论如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 篇5

多媒体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恰当地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能渲染情境,创设氛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学生一个有声有色、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但是,任何工具都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也不是一把万能的“金

钥匙”,如果语文课堂滥用课件,就会剥夺学生宝贵的自主读书时间,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呢?多媒体在语文课堂的应用须把握准“火候”,须“精当”,须“雪中送炭”。总结教学中的点滴经验,我认为在以下环节可考虑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

1.化难为易,突出重点。

电教媒体综合性决定了电化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恰当地选用电教媒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明,这样教材中的重点就能借助形声结合的电教手段迎刃而解。从而能缩短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密度,实现从形象的感知过渡到理性的顿悟。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一是“飞”就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二是“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红军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使学生被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这样就突破了重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化文为图,巧解难点。

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学生听起来却是“如坐雾里”,目的很难达到。例如《詹天佑》一文第三部分写的是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铁路,这二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课文叙述每一种工作方法都有大段内容,学生若死啃书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时教师设计了三张图片,即“人字形线路图”和“两端向中间凿进法”与“中部凿井法”。此图表明了山势及坡度,突出了工程的艰巨,箭头则标明了凿进的方向。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迎图而解。

3.化静为动,生动悟意。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例如在教学《燕子》时,第三段中讲到“还有几只横掠湖面,剪尾式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圈地荡漾开去。”学生很难理解“横掠”的意思,教师适时地播放燕子“横掠”飞行的课件,展现了燕子飞行的动态画面。这样,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使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和领会词语,更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课堂上的构图可以是课文原有插图由静变动,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构造新的图片,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启发思维,接受知识。

4.化少为多,获取信息。

电教媒体不仅对文字教材内涵的超越和扩展,而且突破了时空界限,还能在有限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拓宽了智力背景。例如课文《五彩池》第二、三自然段文字分别介绍了五彩池的颜色和形状。配合这二段文字教师选用了一组录像,让学生饱览了姿态各异、光彩夺目的五彩池的形象。根据录像输出的信息,教学中安排了一次说话练习,目的培养学生在感知理解语言文字,又吸收消化新的知识。在阅读了课文这两段文字后,教师让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练习说话。不少学生就能互相启发、补充。说出了课文中没有的五彩池的形状:有的像五角星;有的像蘑菇;有的象花中之王牡丹…

5.视听结合,发展语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篇6

一、多媒体促使教学观念的转变

现在我们谈多媒体教育, 大家都知道以前是幻灯片为主, 到现在的一体机, 教学工具是越来越先进了, 其实一切问题的中心还是人的问题, 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明确。 现代多媒体教育说长了就是多媒体教学, 把以前的知识能形象地展示到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理解起来容易懂, 容易记住。 有些书籍把这方面的知识讲得很深奥, 我以为长期战斗在一线的教师都明白, 教师的观念要转变, 只有转变观念了, 才能去研究它, 然后才能应用它。

经过多年的反复思考和实践, 我认为多媒体教育是对以前的教育教学的延伸, 也是一种颠覆。 不颠覆就不能很好地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观念, 如果完全颠覆了, 就是说把以前好的做法经验抛弃了, 新的经验还有待于提高, 搞不好就成了邯郸学步了。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挑战。 这种挑战不仅是对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课程教材、人员素质、学生实力等的挑战, 更是一种思想变革的挑战。 对于长期以来坚守了多年的已经非常习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挑战。 然而新的课程体系强调, 新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就是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的方向。 学生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还要为这种需求所具备读、写、算等基本技能, 而这些技能的形成, 需要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 需要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生存的能力。此外, 良好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也是必须具备的。 这些所有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渠道传授给学生, 这就需要多媒体。

二、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 它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 是无可比拟的。 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 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

我在教学的时候发现, 有些问题看似非常简单, 但学生就是理解不了, 有时候教师讲得上气不接下气, 学生听得是稀里糊涂。有的教师反复讲, 学生越听越糊涂。 遇上这种情况, 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问题就迎刃而解。 数学课, 除了具备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外, 数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和实验就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上课的时候,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把各种类型的数学实验, 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 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看明白, 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明白了, 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也能理解个八九不离十。

三、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 直接的学习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 学习的材料或者是活动实验等都可以引起。 间接的学习兴趣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 它具有明显的自觉性。 我们在教学中明确告诉学生, 学习的社会意义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习的个人意义就是将来有个好的前程, 学生学习兴趣就随之产生了, 他们就会为明天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为明天的理想而努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例如, 学生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节课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问题:三根筷子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这个问题学生回答肯定能行。 我就当堂演示给学生看, 紧接着, 我拿出几组火柴棍, 叫学生分组演示, 亲自看看到底能不能组成三角形。 有的小组能组成, 有的小组就不能组成。 最后, 我拿出三根小木棒进行演示,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当学生看到三根木棍居然不能组成三角形时, 觉得很是疑惑。 因为平时从来没有想过这方面的问题。我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截后, 再演示给学生看, 这次组成了一个三角形。 然后我就问学生, 为什么要截去一截呢? 为什么截去一截就能组成三角形。 经过学生的热烈讨论, 最后学生可以自己找到答案: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有的学生还得出:三角形的三边长固定,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 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稳定的。 我当时没有想到学生会这么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于是我就势提出:当三角形有两边相等或者是三条边都相等时, 它们又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呢? 学生马上讨论起来了, 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我继续追问:四根小木棒组成四边形呢? 学生马上动手操作起来, 很快发现四边形可以任意改变形状, 从而得出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课讲到这里, 难点突破了, 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已经认识清楚了, 如果再讲就是画蛇添足了。 最后我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实例。 有的学生说: 我们学校教学楼西边的移动塔, 由很多三角形组成, 所以不管是大风还是地震, 都不会倒塌的。 我没有想到学生观察生活会如此的细致入微, 思考问题会如此的深入浅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 篇7

一、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避免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教法。多媒体课件是教师以大纲、教材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等实际以及教师本人的经验在授课前设计而成的,具有有一定的主观性、程序性、预设性,授课时唯有按部就班,多媒体才能大显身手。然而,学生是具有多元思维的个体,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效。而此阶段,中学生的思维正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多媒体可以将知识内容、图像、声音等方面的内容集于一体,以一种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但如果过度使用了多媒体,无疑之中就会使学生过度地依赖图像,而懒于思考。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介入学习的全过程,独立思考,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积极思维。

二、 从实际出发,避免课堂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华而不实

多媒体课件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以及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它仅仅只是一种媒体桥梁的作用。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并非是课件越漂亮越好,场面越壮观越好,关键是从实际的教学需要出发。如果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表面的华丽,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盲目选择声音、图像、视频,过分注重画面绚丽壮观,不惜花时间、花精力对课件进行包装,追求“新、奇、特”,无可否认,这只能达到一种事倍功半的效果。过分地追求多媒体表面的表现形式,这无疑是分散了教师对教材本身的剖析,更别说如何让学生分清重点和难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

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 詹金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多媒体”已经对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通过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以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表现方式展示课堂教学内容,不但能够使教学直观形象化,课堂教学容量最大化,并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这些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所以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推广与普及。但随着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已经过多地依赖多媒体,甚至离开多媒体便无法进行英语教学,俨然把自己变成多媒体的操作员而不是教学中的引导者、领路人,使英语教学进入一个误区。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之中,已经成为教学活动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挑战。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

一、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避免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教法。多媒体课件是教师以大纲、教材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等实际以及教师本人的经验在授课前设计而成的,具有有一定的主观性、程序性、预设性,授课时唯有按部就班,多媒体才能大显身手。然而,学生是具有多元思维的个体,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效。而此阶段,中学生的思维正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多媒体可以将知识内容、图像、声音等方面的内容集于一体,以一种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但如果过度使用了多媒体,无疑之中就会使学生过度地依赖图像,而懒于思考。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介入学习的全过程,独立思考,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积极思维。

二、 从实际出发,避免课堂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华而不实

多媒体课件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以及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它仅仅只是一种媒体桥梁的作用。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并非是课件越漂亮越好,场面越壮观越好,关键是从实际的教学需要出发。如果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表面的华丽,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盲目选择声音、图像、视频,过分注重画面绚丽壮观,不惜花时间、花精力对课件进行包装,追求“新、奇、特”,无可否认,这只能达到一种事倍功半的效果。过分地追求多媒体表面的表现形式,这无疑是分散了教师对教材本身的剖析,更别说如何让学生分清重点和难点。整个课堂在声音、图像的充斥下热闹非凡,而学生却把注意力放在了画面的浏览上,把课堂要掌握的重点却抛之脑后,这种方式如何能保证教学效果呢?因此,多媒体课件要务实,让实用性课件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主流,不要为了使用课件而盲目追求表面的美观,只要能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以最合适的方式呈现出抽象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内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就够了。

三、 紧扣教学重点,避免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泛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把语言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持续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是多媒体课件的极大优势,正是因为这种优势,已经使当代的某些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泛滥,某些老师甚至离开多媒体就无法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老师慢慢地认为多媒体是全能的,使多媒体的使用贯穿于整节课之中,从课题到知识点展示到作业练习一切都用多媒体频繁展示,电脑俨然成了主体,所有的教学内容在眼中泛泛过一遍,到最后学生不知何谓重点难点,而传统的展示黑板却是一点痕迹也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越多就越好的,应该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有目的、有根据地选择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可有的老师误以为这是一种“全能媒体”,整节课不论是课题、情境图、还是练习题,一切由电脑完成。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要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

四、 注意教学节奏,避免因为多媒体的使用影响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育社会学家托尔斯顿·胡森曾告诫人们:“不要把学校看成是一个教学工厂,机器也不能代替教师。”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无法也不可能用教育技术来代替的。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仍处于主体地位。而自从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扮演着操作者的角色,学生扮演着多媒体观看者的角色。教师不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电脑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反应,出现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师生之间失去了交流。用课件只能演示几幅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师生忙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间隙。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在成功的教学中,许多思维的火花还需要教师的成功引导,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正在逐步深入,要使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出其应有的效能,避免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还需要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扬长避短,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媒体 篇8

乐丰乡水炉完小:宁德富

进入课改以来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策略 ,巧用多媒体手段 ,让语文课堂“ 活 ” 起来、“ 亮 ” 起来。

首先我会对我的学生进行特征分析。案例4-1中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此时学生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明显高于接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我会选择图片、动画或者视频来呈现信息。教学目标中涉及到生字的学习,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汉字的书写顺序,我会选择用Flash动画来展示。案例中所提供的设计思路涉及到“激情导入,激发兴趣”,我觉得完全可以借助于视频,比如和猫有关的动画片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次,我也要根据所选择的素材来决定采用图片、视频还是动画的形式来展示,尽量选择那些精度比较高的素材。当然还要考虑学校本身的课堂条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最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 ,激活生活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 ,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与交流 ,启发学生把教学内容与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背景联系起来 ,在生活经验与语文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例如在语文中的优美教学片段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这样一个片段:活动的画面 ,悦耳的语音 ,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大家都身临其境 ,所以对这些课文的使用掌握很快。

学教案的设计与使用 篇9

学教案的设计与使用

学教案的设计与使用 初次听到学教案这一名词,不免感到新奇,何为学教案,闻所未闻。只听说过教案与学案,难道传说中的学教案就是将学案与教案合并到一块,想到此不免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原来已经实行这么多年的教学模式不是已经蛮好的,还要换汤不换药的来个新花样,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效果不一定好到哪里去。 当见到学教案的模式,及听到了对学教案的分析后,开始用一种正常心态去看待学教案。首先,从名字上分析,学教案,顾名思义,先学后教,强调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了以往师生教学活动脱节,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的现象。其次,学教案中列出了学习的思路及其中重难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掌握次重点,减少学生的无用功及不用功现象,充分提高效率。并且,学教案中都有课后反思环节,使教师与学生能及时总结课堂的得失,更好的得以进步。 在制作学教案时,首先应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设计预习指导时不能简单草率。没有目的的预习与使其能按照所给的预习指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思维过程与课堂过程不产生脱节现象。学生预习不能盲目的预习,没有目的的预习与小和尚念经无异,让学生带着问题问题去预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教案已使用许久,效果显著,相信只要持久使用下去,学教案的使用将成为二甲中学的一个显著特色而为人瞩目。

教案设计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篇10

关键词:教学实际;学科特点;积极性

通过对数学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使用的学习,感触很多。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一、多媒体教学题材的选取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

对于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難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概念或原理。课件内容必须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的表现,能突出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能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能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制作课件时,要运用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已有成果,结合学科特点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恰当处理,精心设计,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表现力。如:在教学“集合间的基本运算”时,我运用多媒体,在学习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时,我都画出韦恩图来表示并集、交集、补集,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来理解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抽象概念。除此以外,还用不同的颜色来体现集合的公共部分,使学生理解公共部分与两个集合的位置关系。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放在首位,使课件成为学生好用的学具

在新课标中特别强调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强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要让学生体验、发现和创造。因此,应用课件时应该避免科教片式的演示,不单纯追求计算机运算的快速与便捷,而是把学生的参与放在首位。如:在学习增函数与减函数的定义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增函数与减函数的图象特征”,可用多媒体中的自定义动画效果,使增函数与减函数的图象用动画显示出来,而且在同一幻灯片中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在整体感官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体会增函数与减函数中用解析式来表述时的数学符号含义。在视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数学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数学符号表述理解更为深刻透彻。

三、不同的课程会有不同的特征,在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时也会有所不同

对数学课程而言,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课堂。根据数学课程的特征和性质一般选择这样的制作课件的类型:以图形展示为主,以练习为辅,另外再附加一点资料拓展。明确了主次,就能为课件制作指明方向。

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应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帮助学生揣摩文本,最终落实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度”就在这里。为此教师要练好内功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科书,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 四川省蔺阳中学校)

教案设计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篇11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只有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才能教会学生英语;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 才会主动地去学习。那么, 要如何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呢?实践证明,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与记忆, 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例如, 在进行语音教学时, 使用多媒体既可以保证学生发音的准确率, 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画面上声音和口形的变化, 学生可以一目了然, 通过反复的听和读, 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练习。

二、用直观教学加强学生的理解

情景对话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如果学生掌握不好有关情景对话的英语知识, 那么他们就无法轻松应对真实情景中的英语对话,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感受真实生动的情景对话。而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再现能使学生对相关对话有生动深刻的认识。

例如, 一段到餐馆就餐的英语对话:

Man:This restaurant is very good.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 with me?

Woman:OK!Let’s go.

Waiter:Welcome to our restaurant!How many people?

Man:Two.

Waiter:Oh, I see.Please follow me.This is your table.

Man&Woman:Thanks.

Waiter:Here’s the menu.

Man:I’d like some vegetable salad, please.And what do you want?

Woman:Me, too.And I think the sandwich will also be delicious.

Man:OK.

Waiter:I got it.Please wait for a moment.

教师可以在教授该对话的过程中同步播放去餐馆就餐的情景, 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种置身其中的真实感觉, 可以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该情景对话。

三、用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

词汇量是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尺度。在英语学习中, 单词是学习其他一切英语知识的基础。因此,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能力。这种情况下, 教师必须采取恰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教授英语单词, 以便最大限度地来提高学生理解和记忆英语单词的能力。

例如, 在讲解Sunny day、rainy day、foggy day等单词时, 教师可以将这些天气展示在多媒体上, 并且配以相应的动画, 同时加上一定的问句, 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这样学生除了能够清晰地认识单词之外, 还能够知道如何回答。总之, 教师的千言万语都敌不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展示。学生如此记忆单词, 不仅可以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 还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四、用简单明了的方法破解长难句

一些学生会因为英语阅读中有很多过长的难句而变得不愿意学习, 甚至有些学生会惧怕英语阅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 将长难句变为简单句, 然后再进行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将句子分层逐步地解释出来, 打破了以往教师在课堂上一直讲解, 然后翻译, 最后说出答案的传统模式。

如英语阅读知识:

Most women in Ghana——the educated and illiterate, the urban and rural, the young and old work to earn an income in addition to maintaining their roles as housewives and mothers.Their reputation for economic independence, self-reliance, and hard work is well known and well deserved.

Q: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underlined word“illiterate”?

A.Repeat C.reiterated

B.Understand D.sick

很多学生面对这样的句子会感到头痛, 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时候, 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其中的长难句子展示出来, 并将句子细致地进行拆分而后逐一详尽地解释, 这种将长难句拆成简单句、由浅及深的讲解方法,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深层意思, 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阅读的整体含义。另外, 教师还可以采用趣味教学的方法, 用适当的故事来诠释整个阅读的含义, 而对于最后的问题, 则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来展示。这种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自然会调起学生深入理解阅读的主动性, 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且高效地完成阅读理解的相关问题。

五、用高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英语写作不仅是对英语学习的总结, 更重要的是它是对一个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体现。没有良好的写作能力, 就无法扎实地学习和掌握其他的英语知识。当前, 社会中英语写作变得愈加常见, 但是很多学生根本无法轻松应对英语写作。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学生英语写作困难的问题, 英语教师必须尽其所能, 不但要从知识点上引导学生, 为学生写作奠定知识素材, 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采取新颖生动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写作, 而采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写作就是不错的选择。

例如, 在写助人为乐的时候, “Helping people”, 学生会感到绞尽脑汁, 无从下手, 无论教师怎样提示讲解都无法激起学生写作的思绪。这时, 教师如果将相应的画面展示到多媒体上, 使学生有了一个生动直观的了解, 就能引导学生的写作思路, 让他们自然流畅地进行相关的英语写作。由此可见, 多媒体在改善学生英语写作方面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综上所述, 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辅助教师教学, 改善教学质量, 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因此, 在今后的中学英语教学工作中结合多媒体使用是大势所趋, 也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娟.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教案设计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篇12

指导学-“学教案”的设计与使用要义之一

《学习的革命》提出:“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学教案”要解决的就是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因为学生最终是要离开学校和老师的,他们在学校“学”得再好,如果离开了学校和老师就不知道如何学了,那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是失败的。 “学教案”的中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是为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指明思考的方向和研读文本的路径,旨在帮助学生在课前自学中明确重点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发现疑点和问题,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发学习的冲动。 “学教案”中的“预习思考题”有听课的欲望。提一些问题,是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即便找不到答案,也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进而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督促自己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听讲,参与交流,积极思考。 “学教案”中的“相关资料”,其实就是为学生的自学提供的素材和原料,旨在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一定的场景和背景资料,避免他们在自学中摸不着头脑,草草了事。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提供一点门径。 “学教案”中的“生成性预设”,其实就是告诉学生,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在哪里,讲解和讨论的重点是什么,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有意识的参与互动――与老师的、与同学的、与文本的。“生成性预设”其实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具体引导。 “学教案”中的“课堂研讨”,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思维方式的引领,更是不言而喻的。 “学教案”中的“学习总结”,则是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本课学习所得的总结提升,更是一种对自学的自我指导。 由此看来,学教案的设计和使用,要解决的就是以往对学生自主学习缺乏指导、指导无序的问题。传统教育强调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在考试时再复制出来。“学教案”倡导的不是复制,是发现,是研讨,是总结,是获取。 “学教案”,表面上看似乎是“学案”、“讲学稿”、“教案学案一体”化的翻版,或者只是变换了一个名词,但当我们理解了学教案构成的几个要素和作用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学教案对指导学生的学的变化是渐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有序的。因为这指导,不紧在课前,还在课中与课后;这指导,不仅是一课的,还是一学期、一学年、一学段的;这指导,不仅是普遍性的,还是个性化的;这指导,不仅来自教师,还来自同伴,来自自己。

教案设计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篇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所能使用的教学器具通常只有黑板、粉笔、三角板、圆规等一些常用的教学工具,但这些工具往往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而现在,由于多媒体设备被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来,课堂教学形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体验。尤其是化学这种重在反映某些微观变化的学科,更需要通过展示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心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加强学生对于反应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将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应用到化学的课堂上,对于教学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1.计算机可以模拟原子、原子团、分子等的结构和变化机理。通过演示,可以将这些结构或是变化过程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几个方面学习到化学的基本原理。电子云、化学键(离子键、金属键、大π 键)、晶体结构等,是初学化学的学生最难以接受的知识点,这些知识若是通过语言叙述则会显得晦涩难懂,会让学生觉得如坠云里,但若是通过动画处理,则可以更简单方便地表现出这些结构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地弄懂其中的结构和原理。如学习“离子键”时,可通过动画处理:画面上先有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模型,随后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钠原子最外层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同时显示出负电性,此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同时显示出正电性,在静电作用下,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NaCl。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这一教学中的难点。另外,对于某些较为抽象的反应过程,如复分解反应等,通过使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展示出反应过程中的各个基团的转移过程,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2.在化学教学中,有部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会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或是会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实验,就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因此,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这一类实验现象以及原理的教学往往只能通过教师口头讲授或是在黑板上通过绘制简单的图形进行展示,这就会使学生对于该实验现象的认识不够全面,或是会耽误教师过多的时间用于绘图。而若是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将实验的全部过程模拟出来,或是通过播放由专业人士所制作的实验视频,向学生展示反应的完整过程和现象。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一些实验的软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在电脑上进行操作,掌握实验的步骤,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了解到实验的全部过程,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量大、交互性强的优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计算机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的特性,可以立即反馈出操作所得出的结果,而且这种交互的方式是图文并茂的,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使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通过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老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主动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成果的检测方式。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使教学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使教学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提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正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等方面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绥德县绥德中学

编辑

教案设计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篇14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处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 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 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 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 感知“单位1”, 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这是已有知识, 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 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连接和铺垫。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探究“分数的意义”的相关问题。通过直观演示, 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有了全面的感知, 既而抽象概括, 一个东西 (一个苹果、蛋糕) 、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 (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 都可看作“单位1” (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 加大可大到整个宇宙) 。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出来的各个本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重点处

由于电教媒体的作用, 学生对新知识的的建构就水到渠成了。教学的重点, 也是教学难点之所在, 特别是数学教学往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应用电教媒体提供直观的模象, 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能力的形成。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 其要点是: (1) 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2) 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 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 通过抽拉直观演示, 显示两车相遇的全过程。这样直观教学演示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 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 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 突出了难点后, 学生对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 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在学生思维转折处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 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 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 又少走弯路, 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 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 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 (1/2) 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 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 展示半圆图 (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 。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 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 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四、在学生思维困惑处

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 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 也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 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 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的正方体小块, 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的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空间想象能力, 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 通过投影在银幕显示“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 使学生一目了然, 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上一篇:五年上册美术教案下一篇:宗教渗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