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中的应用评价

2022-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儿童糖尿病患儿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将52例患儿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之中, 每组26例, 其中对照组在性别构成上是由17例男性患儿和9例女性患儿组合而成, 观察组在性别构成上是由16例男性患儿和10例女性患儿组合而成, 所有糖尿病患儿的年龄均在4~15岁, 平均年龄为 (8.8±3.4) 岁。通过对两组患儿的年龄构成、性别分配进行对比研究, 发现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两组实验对象满足可比性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研究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护理, 要为糖尿病患儿制定专属临床护理路径表, 具体内容包括:①对26例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并积极动员患儿家属配合患儿的糖尿病治疗, 例如可以通过向患儿家属讲解糖尿病诱发机理、原因、治疗手段和坚持治疗的必要性等提高患儿家属对病例的深入了解;②糖尿病患儿入院后, 要对患儿定期进行常规性检查, 并在饮食搭配、心理疏导和运动辅助治疗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③糖尿病患儿出院后, 要将相应的药物治疗、饮食和活动等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并督促患儿定期进行复查。

1.2.2 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研究

(1) 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步骤。①循证问题, 即通过向患儿进行相关临床问题的提问、与患儿家属进行全方位的患儿病情沟通来获取全面性的资料, 把握患儿护理关键点, 从而采取循证护理方法。②循证支持, 依据关键护理问题来进行类似病患案例搜集和病理知识研究, 从而针对患儿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和生活习惯, 来确定与之相匹配的护理措施。③循证观察, 在充分熟悉传统糖尿病患儿护理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观察患儿的病症情况、饮食习惯以及胰岛素注射频率和方法, 对患儿和家属进行综合性入院评估, 以为筛选出最佳护理方案奠定基础。④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的应用, 在步骤二和三的基础上联合临床护理路径,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并将符合患儿病情特征的护理措施应用到临床上, 从而提高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的有效性。 (2) 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常用措施。①结伴“铁三角”, 即由糖尿病专科护士、糖尿病患儿、糖尿病病患志愿者各一名所构成的循证护理模式。首先, 在对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选取糖尿病病患中自我护理意识强、富有爱心的患者与刚入院的糖尿病患儿进行一对一配对。其次, 确定了糖尿病志愿病患与患儿的配对关系后, 配备一名糖尿病专科护士, 以构成结伴“铁三角”组合, 这种组合的确定, 一方面便于专科护士掌握成人糖尿病病患和儿童糖尿病病患的护理差异, 以完善个人护理技能, 另一方面由于糖尿病志愿者心态良好且充满爱心, 在和儿童糖尿病患者同居同食的过程中, 能够对患儿实施24 h的实时教育和跟踪监测, 从而有效的填补了专科护士的护理空白[2]。②构建无缝隙关怀网, 即突破糖尿病患儿就诊的地域限制, 借助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力量来完善糖尿病患儿的护理网点, 从而实现医院-患儿-家庭-学校-社区等护理网点的无缝衔接和交流。首先, 对于三甲医院而言, 由于医疗、教学和科研要全面发展, 且糖尿病病患的住院时间又是相对有限的, 因此对距离医院较远的病患、老年病患的护理非常不方面, 而社区作为宣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渠道, 其能够为患者的就诊、听课带来极大便利。其次, 学校作为儿童糖尿病病患的重要活动场所, 学校教师、同学对糖尿病患儿的关心和尊重, 能够减少糖尿病患儿的心理负担, 从而帮助患儿塑造克服疾病的决心和毅力。③拼图模式治疗七部曲。具体治疗步骤为:糖尿病患儿的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患儿每天注射胰岛素的频率较高, 所以患儿的生活方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会给患儿和患儿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因此, 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的耐心, 在鼓励患儿和家长树立强大自信心的同时, 要采取合理的心理疏导和咨询方法开导患儿, 从而提高患儿和家长配合治疗的积极性;②饮食控制的合理化。针对儿童糖尿病病患, 其在饮食搭配上要科学、合理, 不仅要对血糖控制有较好的约束力, 还要保证能够促进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但是由于饮食的营养成分计算复杂性高, 因此, 专门为糖尿病患者研究的饮食搭配方法食品交换法应运而生, 观察组护士可以借助图文印刷、PPT等形式将患儿所食用的食谱传授给家长, 从而实现糖尿病患儿饮食的合理控制;③患儿运动的规律化。观察组和对照组护士均可以依据患儿的病情特征、年龄和运动偏好, 制定患儿专属、规律化运动方案。如, 运动时间控制在餐后1 h之后, 运动形式以散步、快走、爬楼梯和小跑等中强度运动为主。④合理用药。由于糖尿病患儿的年龄均在15岁以下, 正处于生长发育期, 因此在用药指征、用药禁忌、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上要进行严格控制。另外, 要注意糖尿病患儿的个体差异, 依据个体的病情病况采取差异化用药方案, 并注意加强对不良效果和反应的观察。⑤胰岛素注射的精准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胰岛素皮下注射法, 以中长效+早晚餐前半小时或短效三餐前注射来控制血糖;观察组则采用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入法 (CSII) 在餐前大剂量注射来控制血糖。⑥血糖监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由于患儿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低下, 且运动量较大, 因此, 护士进行血糖监测的有效性受限, 进而容易引发患儿低血糖现象。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进行血糖监测5次/d, 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方法, 进行血糖监测4次/d。⑦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观察组以入院前的患儿评估为基准, 依据患儿个体情况的差异采用国外教育形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式, 但教育内容无差异。

1.3 满意度评价标准

为了能够全面获悉患儿家属对护理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度, 需要借助调查问卷来进行数据统计和满意度计算。具体的评价满意度评价标准分3个层次:不满意:<3分;满意:3~4分;非常满意:5分。最终的满意度由非常满意率和满意率共同决定。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儿采用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后, 护理满意度构成中, 非常满意有10例, 满意有13例, 无效有3例, 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路径后, 护理满意度构成中, 非常满意有8例, 满意有11例, 无效有7例, 总有效率为73.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 (P<0.05) 。见表1。

2.2 平均住院天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 (11.8±2.2) d, 其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有2例, 比例为7.7%;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 (16.8±4.5) d, 其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有7例, 比例为26.9%。组间比较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护理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在护理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运用各自的护理手段1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运用各自的护理手段6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3 讨论

现阶段, 糖尿病作为一种治疗时效长、治愈性低的慢性疾病, 需要长期、坚持进行综合护理治疗。影响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医疗技术和水平、药物研发情况和病患治疗依从性。通过采用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来对糖尿病患儿进行护理结果探究, 发现该护理方法不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 而且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要低于常规护理, 由此可见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糖尿病患儿的整体护理质量, 从而有助于减缓糖尿病患儿的发病频率, 为糖尿病儿童能够重返学校和社会提供了可能。

摘要:目的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循证+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 以52例儿童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平均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 即每组26例, 对照组患儿按常规的糖尿病护理路径予以护理, 观察组患儿则按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予以护理, 在患儿综合特征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方法及健康教育的有效率4项指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中的应用, 不仅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还能够提高病患的护理质量, 从而使病患儿童能够免受糖尿病折磨, 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循证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儿童糖尿病,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陆群, 孙海峰, 姚孝娟.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0) :24-25, 29.

[2] 刘春妍, 崔晓晶.循证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应用于儿童糖尿病中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15) :3048.

上一篇:本溪市环境质量变化影响因素探析下一篇:慕课与翻转课堂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中的结合应用——以《综合英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