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颅压脑积水的手术治疗分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脑积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包括颅内压升高型脑积水与颅内压正常型脑积水,而低颅压脑积水的发病率相对较少[1]。对于脑积水的治疗通常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而手术过程中分流管的选择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具有重要影响[2]。分流管对压力的调节不佳会直接导致患者脑脊液分流不足或分流过度。该研究就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低颅压脑积水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低颅压脑积水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15~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6.0岁。对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可得,其中10例患者为外伤脑内血肿,15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患者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所有患者均通过腰穿检测,测定其颅内压平均为60 mm H2O。通过CT与MRI检查证实脑室系统扩大并存在明显脑脊液外渗。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利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进行治疗,B组患者由于经济原因采用固定压式分流管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前,院方均充分告知家属手术风险与预后。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

观察组15例患者使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进行分流术治疗,使用阀门压力调节器对可调式分流管进行压力设定,要求压力低于腰穿压力约20 mm Hg。患者采取平卧位,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全麻。采用额角穿刺的方法,于其额部发际线处作一切口,并以中线旁2.5 cm、冠状缝前3 cm作为钻孔部位。将硬脑膜呈十字形切开,并于针芯引导下将脑室端引流管插入侧脑室中,引流管中有脑脊液流出则可判断为穿刺成功。在手术过程中,使用脑压表对颅内压进行测量,并根据颅内压调整分流管压力。于患者反麦氏点作一切口将腹膜切开,并打通腹部-头皮隧道,使分流管置于隧道中。连接脑室段引流管与腹腔段引流管后,以腹腔端流出脑脊液作为判断分流通畅的标准。常规对患者的切口进行缝合,并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24 h内对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脑积液与脑血肿,并记录脑室情况与分流管位置。术后常规进行CT复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分流管压力。

1.2.2 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15例患者的手术方式大致与观察组相同,使用固定压式分流管对其进行分流术治疗,并于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在通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如下:显效:患者颅内压恢复正常,脑积水消失,生活与工作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颅内压恢复正常,脑积水消失,生活与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无效:患者颅内压无变化,生活无法自理,病情加重甚至死亡[3]。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重点考察是否出现颅内感染、分流过度、分流不足以及堵管等情况[4]。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不良反应可得,观察组发生感染共1例,堵管共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发生感染共3例,分流过度共2例,分流不足共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积水主要由脑脊液聚积而成,大部分脑积水伴发高颅压,少数为正常压,仅有极少数患者会表现为低颅压[5]。根据相关文献研究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以及外伤型脑内出血均为导致低颅压脑积水的常见原因,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最主要的致因[6]。针对低颅压脑积水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尽管该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短,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同类手术中最高[7]。进行治疗过程中分流管的选择对于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分流不足与分流过度均会造成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8]。分流管可分为可调压式分流管与固定压式分流管两种,固定压式分流管由于压力固定不变,容易由于压力调节不当而导致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9]。而可调压式分流管由于压力可调,能根据患者的颅内压情况改变阀门的开放压,避免发生分流过度与分流不足[10]。

根据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采取可调压式分流管进行分流术治疗后,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固定压式分流管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对低颅压脑积水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得,观察组为13.3%,对照组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可调压式引流管进行手术治疗,安全性更佳。综上所述,对于低颅压脑积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进行引流术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与探讨低颅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总结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低颅压脑积水患者共3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分为A组(15例)与B组(15例),A组患者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进行分流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固定压式分流管进行分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死亡,A组患者术后显效共10例,有效共4例,无效共1例,总有效率为93.3%;B组患者术后显效共7例,有效共4例,无效共4例,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1例,堵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B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例,分流过度共2例,分流不足共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低颅压脑积水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时,选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进行分流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低颅压脑积水,可调压式分流管,固定压式分流管,临床疗效,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盛汉松,刘伟国,杨小峰.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阀治疗脑积水[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3):2851-2854.

[2] 王睿勤.6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积水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6(2):152-153.

[3] 李志立,黄光富,王振宇,等.前交通动脉瘤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J].西部医学,2011,23(7):1295-1297.

[4] 殷利明,徐伟光,钟德泉,等.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再手术原因及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12(1):225-226.

[5] 黄晓明,张瑜,陈世平.低于正常颅压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探讨[J].西部医学,2012,10(1):1914-1916.

[6] 周盂,陈治标,潘颖,等.低颅内压脑积水的诊断及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3):139-140.

[7] 朱晓波,马金良,李景龙,等.老年急性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172-173.

[8] 朱晓波,马金良,李景龙,等.老年急性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2(30):400-402.

[9] 魏麟,孙金龙,张庆林.脑积水的手术疗法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0,50(26):113-114.

[10] 杜文斌.55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手术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107-109.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构建下一篇:洛赛克片与洛赛克针对危重症病人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