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2-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高中化学复习策略的研究与入学考试的改革和新课程概念的实施紧密相关。为了提高高考复习的效率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本文在新课程概念的指导下,着重于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技能的转变,著重于学生的教育。为高中化学复习课程提供教学策略,为高三化学复习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意见。只有当效率作为一种价值渗透到教师和学生的心中时,采取实际行动才能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对学生学习化学有适当的影响。除了学生珍惜时间和解决学习问题外,学生还应专注于技术、策略和技能,并用一半的努力获得更多的成果。为了帮助大量准备入读大学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令人满意的入学成绩,根据多年的教师教学经验总结了高三化学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看一下最近高考的详细化学试题,说一般的试题并不困难,反映了教科书所涵盖的知识。因此,高三化学概述必须与三项有效内容保持一致:基本知识、逻辑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的第一阶段是复习和组织基础学科知识,教师应对其进行系统化和深化教学,以了解基础学科知识以及与学科知识网络的接口。审查的内容应彻底而全面,即实现学生对化学知识积极复习的目标。

1.对该主题进行复习以提高教学效果

对较旧化学方法的概述既简短又困难。多年的经验表明,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复习该主题。关于新课程的入学考试,教师在确定入学考试的主题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教材的基本知识和主要主题是什么?弱势的学生链在哪里?主题中是否反映了对考试计划的更改?学生知识体系的转变程度和规律性是什么?进行练习时应强调哪些方面?如何在学生复习和回答标准化方面实现流利?如何设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项目审查期间的关键?总结学生的复习情况,现阶段的复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材料结构,元素的周期性定律,材料含量,阿伏加德罗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应用,电解质溶液和pH,离子共存,电化学和离子浓度比较,钠、镁、铝、铜、铁、卤素、氧基、氮基、硅碳、无机衍生物,有机合成,异构化问题,物质识别,分离和纯化,基本化学实验操作和气体制备,化学实验计划,化学和STS设计和评估。“一个案例”,“两个练习”和“三个变化”可用于实现每个主题的目标。“一个案例”是为知识的关键点设计一个典型的问题示例,以帮助学生复习和总结规则,并由教师指导问题的检查;“第二种实践”是通过类推创建类似的实践;“三个变化”是教学选项,平均扩展,迁移以及同时渗透标准化考试和答案说明。

2.注意对高考之前问题的解释

进入大学的问题反映了入学考试的要求。它不仅反映了入学考试的范围和主要科目,而且还显示了入学考试的类型和特点。它变成了复习训练的“隐形棒”。从近年来对科学综合考试问题的测验情况来看,化学学科知识的测验不可能是全面的,而是一步步地反映了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同时进行的时间体现了“伟大”、“科学”全面的科学考试概念。那么如何正确使用以前的高考题呢?

特别是,教师需要从先前的化学高考问题中选择典型问题作为课堂复习教学的示例,帮助学生分析学生经常复习基本化学知识并回答大学录取问题,并实际复习“双基础”高考要求。近年来,美国国立化学学院的入学考试提出了许多与知识转移技能有关的问题。测试的某些知识是课程和教科书未涵盖的内容。学生在考试期间只能阅读课文,以得出适当的结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话题。在学生的复习中,教师应该汇集相关的知识点,以高考试题为例,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理解试题的含义,如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教会学生如何表现。这样的“信息问题”。

其次,教师还仔细比较和分析了自2000年以来的每次高考化学问题,发现有十多个知识点已被重新检查,例如,计算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颗粒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和还原的可能性等等。有些科目甚至参加年度考试,并且问题的类型非常相似。

由于具有重复性的入学基础知识,教师不仅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其实施,而且还通过作业、特殊测试和广泛的教学以各种角度使学生重复学习,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发展思维和技能

思维能力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复习教学应侧重于思维发展,教师应认真设计化学实验和化学问题,创建复习教学方案,积极思考,梳理和总结知识,应根据知识结构来完成;分析和解释实例应是进行全面思考和关注的时间和空间。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在记忆模拟,转移应用,论证创新,空间想象力,最佳估计和快速准确的计算中仔细选择练习,以培养和发展思维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强调化学审查方法的准则。在复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应在对教材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阅读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分类和归纳,并考虑到每一本书章节的知识网络图部分摘要的知识结构;教科书各部分之间的知识网络应基于内部交流和立法,以形成高中化学知识系统和网络,以便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并通过应用解决化学问题。使用“结构-地方-性质”,“原理-装置-作用-现象-结论-分析-评估”,“类比,逻辑推理”,“实验研究”,“思想建模”(将抽象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等价关系)并使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它们和其他学习化学的方法,让学生复习和掌握化学知识,并提高该学科的四个核心能力。

技能培训应分步进行。第一轮审查教师应基于介入几个小主题的主要知识,重点是某些个人技能的教学和发展,例如:鼓励学生编写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离子浓度求解;鼓励学生编写热化学方程式,推导无机化合物性质。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学实验中实验原理的设计,仪器的设计,操作方法的设计,有机异构体的推导(有限和无限),有机官能团的有机分子式的确定团体等为了实现全面的多技能发展,复习的第一阶段教师不应太苛刻,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过分苛刻,这将减少学生学习的动力。

简而言之,为三年级的高中做准备和复习绝不是一件简单的时间,精力和设定目标的过程,要进行大量的锻炼。在复习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科目复习难度的范围,深度有深刻的了解,并且始终遵循基于“考试计划”和“考试说明”的方法来解释复习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这可以提高入学考试的紧迫性,激发学生准备考试的信心和士气,同时考虑到高考的知识,技能和对高考问题的熟悉程度。教师应准备学生适应问题的范围和完成问题的速度,使学生通过了解复习的方向并解决关键问题,学生一定会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王金梅.探究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158.

[2]王金海,张伟.高中化学复习课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3):108-109+118.

[3]张东明.新时期高考化学复习的几点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7):18-19.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华侨中学)

作者:钟桂红

第2篇: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节奏摭谈

摘要:高三语文复习课堂需要把握教学节奏,拟从其复习课教学节奏的构成要素、调控原则以及调控策略三个方面探讨科学把握高三语文复习课堂节奏的方法。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节奏;调控

对于一直奋战在高三的教师而言,语文复习课最好上,也最难上。说好上是因为复习课的基本流程就是一张卷子打天下,经常是发资料、做练习、讲题目;说难上是因为复习课没有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更是直接与高考挂钩,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想上出高效的语文复习课,除了教学的基本定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之外,还要注意教学的节奏,这是提高高三复习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绝对不能忽视。

对于高三语文复习课来说,要把握好教学节奏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从构成要素、调控原则及调控策略几个层面适当展开,结合高三语文复习课的特点谈谈课堂节奏的相关问题,以期引起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一、影响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节奏的要素

影响教学节奏的要素可从四个维度来考虑:教师要素、学生要素、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方法要素。

高三的语文复习课,教师应该是影响课堂节奏的首要因素,因为教师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是课堂节奏的掌控者。从教师角度而言,课堂节奏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节奏、情绪节奏。从教与学而言,高三的语文复习课,以“教”为主导,教师要适当调节课堂节奏。

高三语文课的复习不完全是新课,更多涉及建构知识体系,形成语文能力。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没有咀嚼鉴赏的情绪,课堂节奏就很难充分体现。针对学生要素,教师要特别关注生本意识。复习的落脚点在学生,需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且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形成知识素养。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是语文复习,教师也要注意“习”的过程,要让学生“下水”操作,真正动起来,动手去写、去练、去读、去问。这种练和写应从学生能力出发,可以采用黑板板书演示这种最原始的办法,这样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课堂节奏的构成要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教学内容,复习课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学科特点。高三语文的教学内容大多围绕三大部分展开,即阅读、写作与语言文字基础运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节奏自然不同。教学内容本身并不能产生教学节奏,当其与教学相关联的时候,就成为表现教学节奏的重要载体。教学节奏的合理安排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充分高效地被学生接受。

影响课堂节奏的还有教学方法,特别是语文复习课,教师一定要根据课堂节奏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语言学家吕叔湘强调:“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重视教学方法,活用教学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表达应用、探究等语文能力。

二、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节奏调控原则

高三语文复习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已有知识的理论化与系统化。所以,教学节奏调整的首要原则是整体性,全面系统把握节奏。整体性不仅仅包括一节课的整体性,还涉及到整个高三语文复习的整体规划。在高三语文复习中,整体性主要体现在课堂结构本身的整体性。一节课的复习目标是明确的,围绕的复习中心是确定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时特别重视整个课堂的序列性、指向性。比如,复习古诗词,教师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最浅显、最熟悉的诗词入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将一个个的知识点和理论点建立连接,这是课堂节奏调整的首要原则。

在关注整体性、系统性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包括高三学生共同参与的认知活动、审美体验,还要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等。思维在语文复习中占据了优势的地位,是连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桥梁。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提升复习效率。

三、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节奏调控策略

高三语文复习课内容繁杂,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教学节奏进行调整。调整过程要遵循调整的原则,更要注意调整的方法。根据高三语文复习课的特点,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控。一是根据复习课中教与学、问与答、讲与练的过程,关注课堂气氛的调节;二是紧抓学生的质疑,及时关注课堂反馈;三是变换教学方法,及时调整课堂节奏。

语文复习课特别注重气氛的营造。课堂气氛的调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教学语言的选择。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学生需点拨时教师就要密集讲解,讲通讲透,这时候课堂节奏是比较快的,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语言节奏包括语气、语调和语速等基本要素。在复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语言展开对话,讲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拟定教育性谈话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不要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打动学生理智心灵的。然而,语言可以是强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 除了语言节奏外,教师本身的情绪也非常重要,因为教师是课堂节奏真正的引领者和调节者。比如,复习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以及语言基础等部分时,教师要调节自己的情绪,力求让每一个学生跟上课堂的节奏。

在复习课中,学生的质疑是最好的调整契机,学生有质疑就说明这里的知识点需要梳理,此时教师需要将课堂节奏慢下来。系统科学中的“反馈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即使只有一个学生质疑,也不能直接忽略过去。这时候的课堂节奏必须适时调整,要将问题解决。在正常的复习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认同的时候,课堂节奏可以快速进行,而不需要过度重复。但是课堂一旦出现部分学生提出质疑,就需要教师调节课堂节奏,这也是教师调节课堂节奏的最佳时机。

在课堂节奏调整的针对性策略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是教师调整教学节奏的工具。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扬长避短,及时调换,灵活运用,以期達到教学方法运用的最优化,从而形成适当的课堂教学节奏,努力做到张弛有度,提高复习效率。比如,在论述类文本复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这时候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适时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讨论,真正理解难点,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复习效果。这时候的讨论是让课堂节奏慢下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让每一个人的思维都能得到锻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这样比教师一味地讲述效果更好。

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节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构成要素,还是调整原则、调整方法,期待有更多的同行更科学、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王繁(1981—),男,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作者:王繁

第3篇: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高三是学生们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如何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程的教学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师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以“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专题研究模式,强化学生理解”“设置化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和“形成反思习惯,提升综合能力”这四方面为切入点,就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策略探究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

高三化学在高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分数,提升化学综合能力是学生取得高考优异成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以往的高三复习课程中,题海战术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策略,但学生们的复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已成为高三化学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围绕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可视化的图形思维工具,一经问世,就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在教育教学应用思维导图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教师应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优越性,在高三化学复习课程中,灵活合理地运用这一工具,从而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复习效果。

这其中,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网络性的特点,与传统化学教案、板书等有很大的区别,借助思维导图与人脑类似的思考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大量的、零散的化学知识梳理起来,使其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还便于学生的识记,是提高复习的效率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复习“烃的衍生物”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引导学生说“上一节课我们着重复习了有关‘烃’的性质,今天我们重点来复习‘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我们首先回忆一下,烃的衍生物都包括哪几类有机物?”学生们纷纷回答“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学生们一边回答,笔者一边用思维导图将“烃的衍生物”框架描绘出来。接着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说“下面我们就每一类有机物的性质做一个复习。”学生们分别说出了这些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说的同时笔者请学生们将自己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最后笔者选取了几位学生作为代表,展示了他们所画的思维导图,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取长补短,还可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善。

二、专题研究模式,强化学生理解

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时间,高三阶段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化学知识,这些知识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逐步深入的。针对化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在高三复习课程中,教师应将高三复习课的内容转化成专题研究模式。

专题研究模式不仅可以集中学习目标,浓缩化学知识的内容,还可以集中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强化学生对化学重点知识的记忆,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理解能力,还能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复习“元素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请学生们回顾了位构关系、构性关系、位性关系这三个主要概念,接着就是综合习题的练习,如“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B.X和Y两元素一定不在同一周期C.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将知识点和例题分析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优化复习过程,还可以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三、设置化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设置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科学高效的复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但在化学复习课程中教师应注意,实验探究并不是简单地将课本中的实验重复一遍,而是应该提升課本实验的难度,因此挑选的实验应有很强的综合性。如此一来,通过一次化学实验,就可以让学生们复习很多的化学知识,并在实验的过程中使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得到有效的升华。例如,在复习“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这个实验时,学生们需要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如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有哪些?如何证明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是否发生转换?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分小组讨论,给出了很多实验方案。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必要每个方案都进行实际的验证,因此笔者请学生们有选择地进行验证,如此一来,既使学生们掌握了大量的化学实验知识,又提升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形成反思习惯,提升综合能力

反思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行为表现,通过反思来回顾一系列的化学知识,是帮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问题,使其开始自我反思构建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反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其中,在高三化学复习的过程中,自我反思的主要途径就是整理化学中的典型错题和高考中的经典例题。整理错题并不是将错题简单地记录在错题本上,而是要分析错题的原因,通常反思可以分为以下内容,首先反思错题中包含的知识点,思考命题者考察这个知识点的方式和技巧;其次反思解题的思路,这题总共有多少种解决办法,哪个办法更高?再次是反思解题的规律,即解答本题时有哪些解题规律,在解答同类型的题目时是否有更好的技巧?接着是反思错误的原因,即做错事因为自己在知识复习上有漏缺,还是其他原因?这些问题要如何改正?最后是全面总结反思,即如何优化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整理习题来反思,不仅会让学生重新审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还会使学生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总而言之,高三化学复习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高考中的成败,因此提升复习课程的有效性是我们师生的共同心愿。但复习课程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需要我们教师辛勤的耕耘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将对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做进一步探究,争取为高三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提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阮群.浅析高三化学复习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9-10-22.

[2]焦晓罗.基于高考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谈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9-09-15.

作者:刘文静

第4篇: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品味: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②诵读:通过诵读,体会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把握不同诗歌所表现的不同情感,正确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在鉴赏评价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借助意象挖掘感情。

2、教学难点

抓住形象、概括的语言,体会意象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分析

(一)导入新课

由2011年《考试说明》及诗歌鉴赏题型的变化导入“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的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演示】“学习目标”

(三) 题例1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抓住试题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所在、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题干,找到切入点。

“次”:驻扎,停泊。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

(2)挖掘景物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洛阳故里,思念亲人的感情。

题例2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1)学生上黑板答题。

(2)【教师评讲】

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3)【教师设疑】抓哪些词语、炼字,分析小松特点?

(4)【学生讨论】要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5)【教师总结】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契合点”。

(6)针对主题归纳不全面的问题,教师引导:该诗分两层,分别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小松和时人两个角度言志。

(7)【教师小结】主题归纳注意多角度。

(8)教师引导: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不久就因重病而死。

师生明确: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从两个方面归纳)

(9)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题例3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

(1)【教师设疑】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如何入手?

(2)【学生回顾】

A、 咏怀的对象

B、 咏怀的媒介:主观、客观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 诗歌鉴赏题解答技巧

C、 抓诗人、创作背景、注释、题目来明确咏怀对象即媒介。

(3)结合诗歌的题目、注释和背景,引导学生明确“古人”、“来者”的具体含义。

(4)【教师引导】要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

(5)【教师设疑】分析人物形象抓哪些语言?

(6)【学生明确】“念”、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教师提示】抓抒情主人公的心态、心理。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

(8)师生明确: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题例4 : 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三四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1)学生回答,仍需从语言入手。“恐”、“开封”

(2)【教师提示】抓细节描写,体会心理活动。

(3)学生明确: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师生小结:情从形象中来,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情景交融),事物形象抓其内在的神韵(托物言志),人物形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以语言为桥梁,通过形象特点的分析,挖掘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

这堂课以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为主,选取了不同题材、不同表现手法、问法不同的诗歌作为题例,在解题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对象、语言的初步鉴赏,意在引导同学掌握方法,拾阶而上,拨云显月,真正读懂诗歌。

1 、学会审题——怎么问,答什么、多角度。

2 、利用试题所给信息,寻找有效切入点:题目、点题、作者、背景、注释、重要句子。

3 、抓住语言,借助意象的分析,挖掘思想感情。

4 、了解诗歌题材分类,便于把握主旨。

拓展延伸: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1) 古人评论“风正一帆悬”这句诗的妙处时,说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从全诗看,这句诗传出了哪些“大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不仅写景真切,而且表现出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这真理是什么?

直接显示《考试说明》与课题,让学生明确考什么、怎么考。

将学习目标明确提出,可让学生明确本课堂的任务,用斜体字强调以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为重点,用对联的形式强调本课的目的和重要性。

该诗是典型的即事感怀诗,主要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是典型的以景物为形象的诗歌。是抓住景物特征,挖掘思想感情的典型题例。

根据题干要求,该诗考查对思想内容的评价。在此用课件强调做诗歌鉴赏题时要充分利用试题所给的有效信息。

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诗。主要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典型的以事物为形象的诗歌。

学生答题后,针对性的评讲,可清晰答题思路,步步导引,从而掌握方法。

对咏物诗的鉴赏,学生知道先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但往往停留在其外形特点上,所以在此强调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找到与“志”的契合点。

学生对主题的归纳往往不全面,在此提示学生从诗歌的结构、思路入手多角度归纳主题。

作者的经历、思想、创作背景是分析主题的有效信息。

这首诗是典型的咏史怀古诗,主要运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形象是人物形象。这一点,学生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能掌握,教师意在引导学生以题材、表现手法为突破口解题。

巩固旧知识,以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挖掘形象特点。

这首即事感怀诗,塑造的形象依然是人物,但运用寓情于事的表现手法,很有代表性。

该题问法与前面的题有所不同,要提醒学生审题,明确设题的范围。

回放前面的典型题例,以便归纳、整理。

归纳出分析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

运用课件将重点系统化、条理化。

该题需抓意象的特点,可巩固所讲知识,同时引出借助联想、想象解题以及借审题解题这两种方法,这是下节课的重点。

该题涉及意象的主次之分,是巩固基础上的一个强化练习。 板书设计:

景物——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

——情景交融

事物——事物形象抓其内在的神韵。 ——托物言志

人物——人物形象抓神 态动作心理。——直抒胸臆

——寓情于事

第5篇: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

北京市2002年开始自主命题,2003年开始有独自的《考试说明》。四年来,北京卷试题从全国卷的基础上出发,逐渐走出自己的特色。作为地方自主命题,所受束缚相对较少,命题组的个性特渐露峥嵘。这些个性特征体现着命题组对语文考试,乃至对语文教学深层次的思考。今天,我们尝试认识这些特色,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一、2005年北京试题知识含量增加,这种增加带给我们哪些思考?举例说一下。

第13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由过去的4分增加到6分。这是一道纯知识题,考查内容为《贾谊·过秦论》、《孔雀东南飞》、《李贺·李凭箜篌引》、《姜夔·扬州慢》,涉及到古文、诗词,两汉、唐宋,范围更宽,难度增加。从实际情况看,失分也应比较多;当然我们可以预期,题目的区分度也会比较好。知识因素含量高的题目,例如考查字音、字形的题目,一般来说,区分度都会比较好。这也反映着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相关性。但是,我们也有必要注意它的导向性,权衡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第13题要求默写的八句,基本都不属于一流名句,不是中华文化中最精粹的内容。学生即使在备考前强化成诵,也难以成为持久记忆,除了专业人士,大概谁也不会凝定为持久记忆。背诵默写,是需要理解,需要兴趣的,是需要与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有机结合的。名句在流传过程中能成为一流,不是谁册封的,正因为这些名句易于理解,富含兴趣,相当程度地活跃在现代人的思维、语言中。不错,第13题的确在语文教材和《考试说明》要求默写的范围之内。可是,如果能够把《考试说明》划定的篇目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尤其在单纯为了默写分数,完全脱离理解、兴趣和鲜活的思维和语言应用的情况下,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语文老师往往会圈定一些重点,一流名句会被囊括在圈定的重点范围之内。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圈定重点呢?一是考虑学生时间与精力的实际,二是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以此充实、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这第三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和实践。而且学生在写作中也能应用,娴熟地引用名句,形成论证的力量。但他们的默写成绩并不乐观。

固然,语文老师的目的是分数,但学生也会在分数的驱策下不自觉地丰富语文积淀。现在试题突破“一流名句”的范围,突破了老师圈定的重点线。在这种导向下,一部分同学要占用大量时间完成《考试说明》的要求,而并无多大语言积淀的意义;一部分同学,或时间,或精力,或兴趣不逮,索性放弃。毕竟在现行的教育机制和求学心态的氛围里,语文学科已沦落为弱势科目。现实中,高考几乎是高中学习的唯一动力——令人惋叹,令人不满,甚至令人愤怒,但这是现实,我们不能不充分顾及的现实。

二、《合欢树》阅读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05年北京高考阅读题《合欢树》在文学鉴赏的要求上可说是跨出了一大步。这一大步迈得考生们极不适应,本来已经让学生最为头痛的大阅读,这次更应是答得惨不忍睹。

1、首先,看阅读文本的选择。

前三年北京高考的阅读文本,更体现出理性色彩,说理的意味比抒情浓,作者的情感没有那么含蓄和深沉。这次在文本选择上完全不同,选了一篇意蕴很深的真正的散文,其特点是没有生字生词障碍,没有背景知识障碍,不会因文外因素干扰阅读。较少情感体验障碍,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作品主旨大致明了,但深入理解作者的独特感受却不易。作品的情感线索并不明显,需要读者认真品味方能找到。文中的深沉含蓄的语句影响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这显示了命题人在文本选择上的要求——这样的文本将是考查的重点。

而我们平时训练缺乏。

2、学生的阅读问题

问题很多,如果究其根源,在于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意识。

学生读文章缺少句间关系意识,他们不愿一句一句读,也就不能根据句间关系整合出新的意义;他们缺少主旨意识,不能根据文章主旨思考问题,也就不能回答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他们缺少统观意识,只会根据支言片语做出判断,也就不能答出第一段与后边真正的结构联系;他们缺少文本意识,忘记了要理解作者怎么说,而是想着自己怎么说,于是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得出“‘我’以前厌烦母亲”的荒谬结论。

3、教师应当起的作用。

阅读能力提高无捷径可言,但浮躁的心态使许多学生,也包括老师误以为有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子找准答案,因此,他们不愿意静下心来思考,深入理解文本。

我一直不太主张情绪化的批判考试题,我总相信,命题人一定对文本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的题目和答案往往是文本理解的典范,同时也是对考生阅读能力要求的具体化。即使我们的学生答得再不好,即使他们的题目出得有些脱离学生实际(这次有些题确实是这样的),但只要答案是合理的,我们都应该看做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的新的具体化的要求。我们能做的,就是经过认真的分析,包括分析试题和学生答题情况,然后制订正确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吃透文本和试题,吃透学生答题情况基础上。

这就是《合欢树》试题告诉我们的。

第6篇: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

[

我任教高三多年,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高三地理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而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不一,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呢?

1、认真备课 。认真参加高三教师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活动;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了解学生。针对班级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联考、摸底、文综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选习题 。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 从复习资料《三尺讲台》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 其次,精选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北京四中的地理题》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为“培优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3、用专题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方法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 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4、答题训练。 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5、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 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

二、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则是提高地理成绩的着眼点。

1、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2、地理教学的困难和挑战。 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差异很大,基础参差不齐。地理教师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学生爱学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点滴做法,愿意与感兴趣的同行一起探讨。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课后反思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一课的引入,我采用问题引入法。我先问学生:“你们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主要关心什么要素?”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最关心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有的说最关注是晴天还是阴雨天,是大雨还是小雨;有的则说最关心风大不大等等。我接着问:“你为什么最关心这项指标?你知道什么样的天气属于灾害性天气(或气象灾害)吗?”这时多数学生沉默了,有个男生说:“气温太高或太低,风力太大,降水太大或很长时间都不降水,这些都是灾害性天气。”我充分肯定了他的观点:他实际上是把天气要素出现异常极端值的现象概括为气象灾害,分析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之所以关注天气预报中的晴雨冷热,说明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如果它们出现异常,当然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我们还应从国民经济生产的角度去思考同样的问题,即这些天气要素异常极端值的出现会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此,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呢?本节课就是让同学们一起共同探讨什么是气象灾害?它们有何危害?人们应如何防御?

开始学习台风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形式与形成的天气现象等方面比较气旋与台风,再结合99年14级台风下面袭击厦门时自己的所见所闻讨论台风的危害,并以列表的方式归纳出台风对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灾害及其应对措施。同学们兴趣盎然,讨论热烈。大约七八分钟后,开始小组汇报,各组对“台风从本质上讲就是气旋,它是一个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这个结论没有异议,但对台风的危害的归纳却有不同说法,多数小组汇报时即将课文中的相关叙述加以要点化,如,“拔树倒屋、掀翻巨轮、破坏建筑物和通信设施、淹没农田村镇、破坏海堤等”,也有的小组谈到“破坏网箱养殖和滩涂养殖,摧毁路桥,摧毁渔船,造成停水停电,海上航运被迫停止,刮倒广告牌伤人”等等。在谈到应对措施时,同学们谈到了许多当年厦门市政府指导市民采取的措施。我这样启发:我们能否将台风的危害先粗略地概括为风灾、洪灾及其引发的瘟疫等三个方面,再将三个方面的灾害加以细化,这样就有了一个思维的框架。接着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两项作业,一是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每位同学改写或补充教材中的相关文字;二是书面回答1。“台风能发源于赤道洋面吗?为什么?”2。“温带地区会受台风的影响吗?”

由于降水形成的原因在前面已经学过,这里我只是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一是除了台风外,还有哪些情况会引起暴雨?二是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因暴雨而引发的洪涝灾害?这些措施对减缓旱灾和台风灾害有何作用?(用电子幻灯展示)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课文“暴雨洪涝”和“干旱”。同学们很快看出“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等”工程措施和“加强土地管理、建立预警系统、拟定应急预案、实行防灾保险”等非工程措施对减轻台风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旱灾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我问:“还有没有其他措施?”有学生回答:“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淤塞,对于防涝防旱都很重要”。“非常好,这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同学们可把它补充到课文中去”我兴奋地加以肯定。这时,我发表了自己对教材关于“如何应对干旱”的论述的“不満”:对于干旱,我认为应从水源的“供”与“求”两方面考虑。从“供”的方面看,由于长期不降水,表土干涸,土地龟裂,农作物严重抽水,因此必须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水源的季节性调配或跨流域调水,以解燃眉之急;从“求”的方面看,要在不降低农业生产效益的前提下,设法减少农业的需水量,即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种耐旱作物,改进耕作制度,改善灌溉技术,以缓解水源的“供求矛盾”。此外,建立预警系统、拟定应急预案、实行防灾保险等也是重要措施。

我的这番分析旨在给学生一个分析问题的示范,即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辩证地去分析问题,而且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知识结构,不能简单地“硬背”教科书上的结论。

关于寒潮,我先复习了冷锋系统,强调强冷锋之后往往形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和冻害现象。再要求学生仿照台风危害的归纳方法,边读教材边归类整理寒潮的危害,并思考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可分别采取哪些防寒措施。 课后作业:

1、继续完成本节课内未完成的整理归纳工作。

2、上网查找还有哪些教材中未介绍的气象灾害。

3、上网查找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来设计的,坚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从学生所熟悉的天气预报切入气象灾害的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地理问题,在明确讨论主题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并设计了一个发动全体同学共同修善教科书的活动,以此激励学生树立自信、挑战权威,同时暗示学生教材不是不可逾越的真理,也不是学习内容的全部,只是学习的媒介。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科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促进合作学习,通过自读教材,归类整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富有逻辑性的分析讲解,向学生作了一个科学思维和规范表达的示范,以期使学生将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述方法迁移到解决其他的地理问题上去。

本节课总体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小组讨论时虽然已经明确了讨论的主题,但在实际讨论中,仍有一些同学在谈到厦门那次强台风所造成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时,大谈自己亲身感受的细节,甚至跑题了。自由发言阶段,由于是不须举手的自由发言,有几个同学一直说,有些想说的同学没机会说。另外,尽管我已经强调后面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但却无济于事,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带着问题自读教材整理归类阶段,也有一些同学不会归类或不动手整理,只是在书上划线。问他为什么,回答是只要将来背住划线部分就可应付考试了。可见学生对学会学习是学习的重要目标没有清醒的认识。看来下次要结合考试来说明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为试题的答案是难以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答案的,而且为了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化和表述问题的规范化,在考试评分标准的制定中,除了知识点占分值外,知识要点的结构逻辑性也要占一定的分值。 地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反思

反思是一种自我评价, 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审视判断, 从而分析、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学习主体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它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及进行反省、分析和总结,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进行调控学习和改善学习的策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总结学习的体验、体会和收获, 分析利弊得失, 并及时概括、提高为新的体验与收获, 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反思

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因此在学习某部分内容时, 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达到了活动所要求的程度, 包括对地理知识记忆的熟悉程度, 对知识本质属性的理解程度, 对知识的各种表达形式掌握的程度。在经历一些学习活动后, 要反思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如何联系的, 反思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有无欠缺, 若有, 这些欠缺是如何造成的, 如何尽快补救。如学习“俄罗斯”这一节后, 学生通过与“ 日本”所学内容的对比反思, 得出俄罗斯工业分布与原料、燃料产地有关。而日本工业分布与优良港口、海运相关。这越完善, 而且知识可迁移性越强。

二、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反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 将学生带入知识再发现过程的教学, 让学生观察研究对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利用已有的知识, 经过深思熟虑对问题做出猜想, 提出自己的假设; 设计调查或实验方案; 实施调查或进行实验验证假设; 利用各种形式交流得出科学结论等, 是探究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力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探究活动, 开始是怎样想的, 走过哪些弯路,碰到哪些钉子; 为什么会走弯路, 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 自己的思考与老师或同学的思考究竟谁对谁错, 哪种方案最优; 自己在一些思考中能否做某些调节, 为什么当时不能做出这些调节; 自己在思考中有没有做出某种预测, 这种预测对自己的思考是否起到了作用, 自己在预测和估计方面有没有带普遍意义的东西可以归纳等, 这样不仅使探究课题的方案、过程直接得到了改进, 而且在评估和改进方案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 提高了相关技能, 为今后对类似课题方案的优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要求学生对探究活动中相关的问题反思

若要避免“一知半解”式的学习, 必须将思维的触角伸展开, 在活动结束后我想应该..”等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学完“大洲和大洋”提出“关于地球名字我想应该..”在学完“美国”提出“对于乳畜带在五大湖附近我以为..”等拓展性的问题, 使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探究的欲望离开课堂, 把对问题的研究延伸到课外, 既延长学生思维的时间, 扩大其思维的空间, 同时也暗示创新没有止境,探究没有尽头。

四、要求学生对学习中的认识、观点反思

“知识只有触及人的精神领域时,才会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 这一环节, 就是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将所学知识与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触及学生的态度与情操, 发展智慧, 提升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并非是虚无缥缈的, 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过程来体验、培养。如学完“中国气候”后,有的学生总结说:“冬季风在条件发生变化时, 可以形成寒潮。这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学习了“台风”后, 有的学生说:“台风有时对人们有益, 有时对人们有害, 因此我认为对待一个问题或一个人, 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要辩证地看问题, 要善于从不利中找出有利的方面, 还要从逆境中看到希望。”学生的语言虽然显得有些稚嫩, 对道理的感悟略显生硬, 但是它毕竟是有感而发, 说明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第7篇:高三作文复习课:拟题技巧教学设计

高三作文复习课:巧饰美目 一见钟情

—----作文的拟题技巧

教学时间:2015年4月9日星期4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拟好文题的作用、要求。2.掌握拟题的技巧。3.初步拟出恰当的标题。

教学重点:拟题常见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设想:高三学生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技巧,在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材料审题立意基础上掌握高考作文拟题技巧,是高考作文能得高分的关键。平常大多数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即使能审准题意,但拟题时还是会出现离题、偏题的现象。又加之高考作文与平常作文不同,分值高,时间短,阅卷老师的时间更短,你只能给他1分钟的时间,因此你文章的题目就显得特别重要。要达到考生快速扣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拟题方法。但光讲作文拟题方法,又显得枯燥乏味,因此我选了近几年高考优秀满分文题,以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通过视觉效益让他们感受文题优美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在羡慕优秀文题的感情中渴望自己也想写出很优秀的文题,增强他们写作兴趣,在大量的感性材料中掌握高考作文拟题技巧,从而达到快速拟出准确而又新颖的文题。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先看这幅图画,这位姑娘漂亮吗?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呢?一双美而水灵灵的大眼睛。我们常参加高考作文改卷的老师有这样一种体会:文章好比新娘,阅卷老师好比新郎,新娘要设法让新郎一见钟情.,它需要靠“美目”来传情大意。.美文犹如美人,能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首先是你文章的题目。同学们都知道,60分的作文,很可能决定考生的命运。但你只能给阅卷老师1分钟,在极短的时间内你要让他眼前一亮,要快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得到高分,关键取决于你的作文题目。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尤其是材料作文,题目可以直接决定你的命运。

那么怎样才能拟出准确、醒目而又新奇的题目让阅卷老师情有独钟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探究高考作文拟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出示教学目标:1.了解拟好文题的作用、要求。2.掌握拟题的技巧。(重点)

3.初步能拟出恰当而新颖的标题)

二、好文体的作用和要求。

1、让学生了解高考作文命题形式。

A、标题作文(a .全命题作文;b.半命题作文) B、话题作文(材料已经提炼为“话题”)

C、材料作文(仅提供材料,考生须从材料中提炼出话题来)

特别提示:“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 都要求考生“自拟文题”! 例如:二诊材料作文题。让学生欣赏二诊优秀作文题目:

1、《别让真情消失》

2、《别让快捷带走温暖》

3、《沉醉不知归路》

4、《雁书归来》

5、《信笺上的体温》

6、《科技的桥梁》

7、《科技遗忘了温情》

8、《装有整颗心的“信”》

9、《科技来袭,真情何去?》

10、《心灵需要寄托》 (从而引出好题目作用)

2、 好题目的作用(出示课件)

(1) 结构作用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就是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前额和眼睛。“题好文一半”,好的题目准确、简洁、醒目、新颖,能引人注目,发人深省,或给人以深深的启迪。题目拟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影响到作文的艺术感染力 。

(2)心理作用

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对于作文,首先跃入阅卷者眼中的是文题,题目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 (3) 评分作用

不拟文题扣2分,拟题不当扣1分。实际上,由于前二者的原因,如果不拟题或拟题不当,其隐性失分绝对不止一两分。

3、好题目的要求。

(1)评价下面围绕“我的爱好”话题而拟的题目(出示课件) (2)好题目的要求。

内容上:紧扣话题、材料,揭示文章主旨,体现文体特征 形式上:新颖,优美,有特色

语言上:简明,精练,有内涵,有文采

好文题的要求可以用16个字,4个短语概括: 准确鲜明 简洁凝练 含蓄隽永 新颖生动

五、 拟题注意的问题

1.要看清题干和材料的要求。要字字细读,句句推敲,千万不能要求还未弄清就匆匆下笔,具体而言,审题时要在以下几方面下足功夫:

(1)注意题干和材料中隐含的、显现的限制条件拟题。如果要你联系实际,要看清要你联系的是什么实际,如果没做具体规定,随便你联系什么实际都可,只要能切合题意;如果要你联系自己,那文章中就一定要有“我”,而不是“我们”,更不能写他人。 还要读出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 (2)吃透材料,抓住中心意思拟题。 (3)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2.善于展开联想。看清题目要求后,还要想想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好文章;再想想有没有学过的语文课文、史地知识、哲学原理和看过的报纸杂志、影视作品题目可以改造。如果一时吃不透材料的含义也别着急,先放松一下,不妨从材料里跳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想一想材料作者写出这段材料想说什么,或者说,他想告诉人们什么?他对材料中的人或事是一种什么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这么一想,你也许就能领会材料的含义,就能拟出题目了。

总之,拟题要从话题作文的具体内容和体裁出发,做到准确、简明、醒目、新颖、有诗意,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与媒体中有特色的语句。如引人注目的美伊战争,报纸上曾发表了一则”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评论,这个标题就是巧借了辛弃疾的词。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拟一个具有文学色彩、让人回味无穷的好题目,赢得阅卷老师的“芳心”,应该是我们每位高三考生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标题1,明喻;

标题2,暗喻。二者均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

奇,生动形象。

标题3,拟人,色彩鲜明,表意丰富。 标题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标题5,反诘,加强语气,增强效果,发人深 省。

标题6,对偶,表意凝炼,琅琅上口,抒情酣畅。

标题7,双关,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标题8,呼告,语气有力,振聋发聩。这些题目,

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所以象一颗颗珍

珠,闪闪发光;又象一块块磁石,吸引读

者的心。

标题

1、2都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 标题

3、

4、和5分别引用和化用大家熟悉、喜欢的歌名,活泼而有趣。 标题

6、7引用的都是影视剧名,新颖而别致。

标题8则是引用经典名言,典雅而深刻。这些标题,贴近生活,使人喜闻乐见,倍感亲切。

 2.标题运用比拟,情感细腻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方式。简单地说,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写;而拟物,就是说将人当成物来写。

如:以“诚信”为立意核心的词语(2011年大纲卷) 《与诚信同行》《诚信不会孤独》《打捞诚信》...... 

以“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为立意核心的词语(2004年江苏卷) 《山与水的对话》《读水千遍》......  5.标题运用典故,内涵丰富

在拟写标题时,可引用或化用一些名言、诗词、成语、流行歌曲、广告语、书籍名等来增添文章的诗意、哲理。这样标题不仅新颖、独特,还让文章充满丰富的内涵。

如:《阅读深深深几许》 (2010年大纲卷) 

《失信猛于虎》 (2011年大纲卷) 

《“无心”插柳柳成荫》 (2012年课程标准卷) 

《大隐隐于“乐”》 (2012年辽宁卷) 

《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2年辽宁卷) 

《拿什么拯救你,传统》 (2012年湖北卷)  《诚以修身,信以养德》  牛刀小试

 要求:运用修辞格拟几个标题。  材料:空军一级飞行员李鹏礼在哈尔滨市与歹徒搏斗,在场百余人围观,无一人援助。李受伤后,四辆汽车招手不停。李因孤立无援,伤势过重而不幸牺牲。

 牛刀小试

 话题“诚信”  用修辞:

 诚信如水(明喻) 十字路口(暗喻)  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借代)  一句话,一辈子(引用)

 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拟用)

 诚信何价?(设问) 拷问灵魂(拟人)  2.标题运用比拟,情感细腻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方式。简单地说,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写;而拟物,就是说将人当成物来写。

如:以“诚信”为立意核心的词语(2011年大纲卷) 《与诚信同行》《诚信不会孤独》《打捞诚信》...... 

以“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为立意核心的词语(2004年江苏卷) 《山与水的对话》《读水千遍》...... 

 标题一:《冰城,给人们留下冰冷的思考》,这个标题运用拈连手法,既点出事件发生的地点——冰城,又揭示了围观者的心冰冷得近乎麻木,让人心寒如冰,题意深刻。

 标题二:《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妙在利用“为”与“围”同音构成谐音双关,使李的英雄行为和围观者的行为构成鲜明的对比,标题鲜明,醒目又含讽刺意味。

 标题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运用成语形象地揭示这次事件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启发人们去深思,标题极富启发性。

 标题四:《正义,你在哪里》,运用设问,引人深思。  标题五:《醒来,旁观者!》,运用倒装,简洁醒目,给人警策。  标题六:《美与丑》,对比鲜明,中心突出。

 4.标题运用反问,发人深思

在标题中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运用一个反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往往能激起读者探求内容的欲望。此方法一般适用于时评类或漫画类材料作文。

如:以“浅阅读”为立意核心词语(2010年大纲卷)《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以“爱的方式”为立意核心词语(2010年大纲卷) 《摔了一跤又何妨?》

以“科技的利弊”为立意核心词语(2012年湖北卷) 《传统,我们离你到底有多远》

以“英雄与平凡”为立意核心词语(2012年浙江卷) 《不做英雄又何妨?》

 3.标题运用对偶,整齐明了

对偶就是用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词句来表达一个内容相对称的意思。使用对偶可使题目一目了然,且富有节奏感。

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2012年课程标准卷) 

《拒绝冷漠、心便“融合”》 (2012年重庆卷)

《活在当下、静待花开》 (2012年广东卷) 

《生命的速度、人生的旅程》 (2012年福建卷) 

《有限的生命、无限的征程》 (2012年福建卷)  反弹琵琶,出其不意

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家都从正面入手,我何不来个反弹琵琶,运用求异思维,把一些公认的常理反向思考,出其不意,焕然一新。

 如《感谢你——我的对手》

 《对手——实现梦想的另一只手》 1.“诚信”话题——《7-1=0》

2. “学习”话题——《8-1﹥8》

3.“团结”话题——《1+1﹥2 》

4.“品德”话题——《忍让≠懦弱》

5.“诚信”话题——《诚实+信用=财富》

6.“成功”话题——《成功=实力+创新+机遇》

7.“知识”话题——《人×知识= ∞》

 标题1,强调了“诚信”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 标题2,说明从8个小时中拿出1个小时的时间

来锻炼身体,其效果要比8个小时都用

来学习的好。

 标题3,表明“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  标题4,否定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 标题5,表明“诚信”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 标题6,表明成功需要三个因素。

 标题7,显示了知识的力量。以上八例足以显示 这种数字、算式型标题的无穷魅力,确

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第三组 1.“素质教育”话题——《十六岁,老朽了!》 2.“素质教育”话题——《考试魔鬼定律》 3.“男孩女孩”话题——《我与203不得不说的

秘密》 4.“人与自然”话题——《两只流泪的爱情鱼》 5.“人与自然”话题——《一只老鼠的手记》 6.“网络与生活”话题——《谁的眼泪在飞》 7.“网络与生活”话题——《网络江湖选美大

 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怎么变得老朽了?  “考试”还有“定律”?并且“魔鬼”?  三个女生到底能演出一场什么样的好戏?

 一个男孩与203室的女孩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 两只鱼怎么流泪了?怎么还有“爱情”?

 老鼠还有“手记”?这家伙究竟在里面记了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 在“网络年代”,到底有多少人的眼泪在风中飞舞?网络江湖选美?有趣!

 折桂的超级美女到底是黄蓉、 任盈盈?还是 灭绝师太?喜剧耶?闹剧耶?„„哎呀,乱了,乱了,这些题目,任谁也会眼花缭乱,任谁也想探问究竟。 设置悬念法

即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引导读者去追寻。

第四组

1.“心愿”话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2.“诚信”话题——《守住你的金矿》

3.“生态”话题——《老鼠对猫的秘密挑战书》

4.“故乡”话题——《千年月色万年情》

5.“文化”话题——《文化快餐真的不足取吗?》

6.“青春”话题——《长发长,短发短》

7.“关爱”话题——《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

8.“环保”话题——《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

标题1,明喻;

标题2,暗喻。二者均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

奇,生动形象。

标题3,拟人,色彩鲜明,表意丰富。 标题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标题5,反诘,加器强语气,增强效果,发人深

省。

标题6,对偶,表意凝炼,琅琅上口,抒情酣畅。

标题7,双关,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标题8,呼告,语气有力,振聋发聩。这些题目,

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所以象一颗颗珍

珠,闪闪发光;又象一块块磁石,吸引读

者的心。 牛刀小试2  要求:运用修辞格拟几个标题。  材料:空军一级飞行员李鹏礼在哈尔滨市与歹徒搏斗,在场百余人围观,无一人援助。李受伤后,四辆汽车招手不停。李因孤立无援,伤势过重而不幸牺牲。

 标题一:《冰城,给人们留下冰冷的思考》,这个标题运用拈连手法,既点出事件发生的地点——冰城,又揭示了围观者的心冰冷得近乎麻木,让人心寒如冰,题意深刻。

 标题二:《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妙在利用“为”与“围”同音构成谐音双关,使李的英雄行为和围观者的行为构成鲜明的对比,标题鲜明,醒目又含讽刺意味。

 标题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运用成语形象地揭示这次事件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启发人们去深思,标题极富启发性。

 标题四:《正义,你在哪里》,运用设问,引人深思。  标题五:《醒来,旁观者!》,运用倒装,简洁醒目,给人警策。

 标题六:《美与丑》,对比鲜明,中心突出。

反弹琵琶,出其不意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家都从正面入手,我何不来个反弹琵琶,运用求异思维,把一些公认的常理反向思考,出其不意,焕然一新。

如《感谢你——我的对手》

《对手——实现梦想的另一只手》 拟题训练

社会的喧嚣,应试的压力,功利的追求,心态的浮躁,现今的学生很难进入到大师们所营造的“书”的氛围中,取而代之的是短平式的浏览,很难想象这样的浏览能品味出屈原的孤独,陶渊明的清淡,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痛,苏轼的旷达,还有曹雪芹的伤感.

请以“阅读”(读书)为话题,拟出一则标题

书籍·阅读·阳光 擦亮你的第三只眼,擦拭心灵 别丢了你的钥匙

三更有梦书当枕 将阅读进行到底 与大师对话 一书一世界 无“读”不丈夫 《千树万书梨花开》《爱你一万年》 《心有灵犀在书中》《爱书才会赢》 《阅读深深深几许》《书声依旧》 《窗前流水枕边书》《家书抵万金》 《风中有朵书做的云》 《万紫千红总是书》

作文材料

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春天,与美好在一起. 捱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受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图画洋溢生机. 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出青春的记忆„„

即将告别高中生活的你,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思考“春天”的呢? 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挖掘材料宝藏,利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拟制标题 方法指导: 细心辨析所给材料,精心挖掘材料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直接引用或引申发挥,往往可以获得一个好标题. 拟题示例: 《严冬过后》 《报得三春晖》 《那绵绵的春雨》 《青春的记忆》 《感悟春天》 《春天里的思考 》 《春天的故事》

调动生活积累,巧妙引用,创造性地改造 方法指导: 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取材于丰富的社会生活,拟题时,我们可以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巧妙地利用或创造性地改造某些歌词、歌名 、成语 、俗语 、书名 、影片名等来拟制文章标题. 拟题示例: 《春天里的故事》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春姑娘》 《天街小雨润如酥》 《动人春色不须多》

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对话题进行包装 方法指导:

话题作文有很大的开放性,话题常常是抽象的笼统的概念.面对话题,不少考生往往不加思考,拟出一些大而不当的标题,甚至就以话题为标题.这时我们便要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通过对话题的精心包装,拟制出生动可感的标题. 拟题示例: 《枯木的春天》 《小镇的春天》《校园早春》 《飞进春天的孤鸽》 《春天的期盼》

寻找新视角,拟出新标题 方法指导: 文忌俗套,标题也是这样.标题流入俗套就没有了灵气.拟题时,思想上不能有惰性,要追求新发现,有时还要来点逆向思维. 拟题示例: 《警惕春天的寒流》 《在那凄风苦雨的日子里》《落红无数》 《温柔的陷阱》

第8篇:高三政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曾令兵

一、政治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上一堂精彩的高三政治复习课,我感觉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 养、道德觉悟要提高。在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第一种素质。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我必须每天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二、掌握良好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以往上复习课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在复习中应注意把握好“六要”。

第一、要讲清目标。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前,首先向学生出示复习提纲(主要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四个部分)。其次针对提纲,从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四个方面作一简要说明。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

第二、要讲准重点。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喧宾夺主、主次颠倒。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讲透难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难点,攻克难点,讲透讲懂。哪怕是花一节课的时间去讲透一个问题,我认为也是值得的! 我会想办法用很形象的比喻或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去弄懂对他们来说很深奥很抽象的理论,直到他们恍然大悟,心神领会!

第四、要讲明疑点。讲明疑点贵在讲清疑因,学生明确了疑因,疑点便迎刃而解。在讲解中,可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第五、要讲活时政热点。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灵活性试题日渐增多,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的知识去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第六、要讲出知识的规律。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解答方法与技巧。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同课本之间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总之,在复习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三、在试卷上了解学生水平,和学生沟通

我每星期都会以考试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一套试卷,然后收上来批改,我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批上一些文字,告诉他(她)要注意的问题;回答得好的或是有进步的,我会加以鼓励。我觉得这样做效果很好,学生把老师对他(她)的这种指导当作是一种浓浓的爱,心里很是感激,一般上次犯过的错误下次都会牢记在心不会再犯,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有条理,我能明显看到学生的进步,心里很有成就感。同时,我和学生的关系也融洽了很多,亲密了很多!

四、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学习理论外,还要增强对重大时政的敏感性,并养成及时反馈和及时积累的习惯。还要更多地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要把学生的需求当作一个市场,研究其需求信息,根据这种需求设计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觉得有一个习惯很好,那就是——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很多老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很庆幸我意识到了,我觉得它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种财富,我会把这个良好的习惯维持下去,直到走完教学生涯!

第9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经过一轮复习,在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复习课效率问题时,感觉共同问题是:

1.学生听得懂,但做题有困难。 2.记忆的知识是模糊的,不准确。

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出以下复习课型建议,希望高三老师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征求学生意见进行分析和改进。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施探究式复习课的关键

高中生物高三复习阶段是否能实施探究式复习,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掌控者。只有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真正转变教学理念,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以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为依据,以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才能使探究式复习不流于形式,得以实施。

2.学生主体精神的回归,是探究式复习的基础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习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因此在探究式复习中,只有实现由老师讲向学生学的转变,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与分析、自己提出设想与检验设想、并及时自觉反思认知过程,才较容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有效促进认知结构走向完善。

3. 提出适宜的问题、解决问题是探究式复习的重要途径 任何一节课的教学都应该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高中生物探究式复习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途径在于提出问题方式与问题本身的优劣。教师要根据高三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考纲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计一些有思维价值和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具备启发性、趣味性和探究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是探究式复习的目标

高中生物探究式复习课中,“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需时刻牢记的目标。但是在高中生物探究式复习中,往往上层学生起着领头、示范的作用,而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从中、下层学生那里得到的信息和启示不能满足他们整理知识的更高需求;而中下层学生又可能不能或没有更多得机会展示自己,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怎样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本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5.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在这种探究复习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千万不能浅尝辄止,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上一篇:厨师需要职业素质下一篇:第二讲反义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