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冲刺阶段复习方法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冲刺阶段复习方法

高三冲刺阶段复习方法 篇1

这一时期如果把握不好复习节奏,很容易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后果。长郡中学希望通过这样公开宣讲形式,与更多学校的老师同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扎扎实实的做好后阶段的工作,争取发挥后阶段的每一天的最佳效益。

在会后总结发言上,陈校长还强调了四个要求:

一是安排要适当。是否安排了足够的量的复习内容给学生,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掌握,复习的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这些标准一定要老师们把握好。

二是要求要落实。如果题量过大,很可能学生难以落实到位,这就是没有效果的复习。

三是信心要鼓舞。现阶段的情况并不能代表高考成绩。基础能达到显著的提高是比较难的,但是精神状态的提高是能做到的。

四是个人要投入。每个人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投入的努力不同,获得的回报也不会一样。

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长郡中学能够在高考中再续辉煌。

理数

原则上,能力一般的同学重点关注三角与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圆锥曲线;能力较好的同学重点关注概率统计、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的查漏补缺。

文数

三轮复习的目标是基础题做稳,中档题做对。备课组将继续强化“全班满分题”意识,树立只要“会做”与“得分”能打上等号,每个同学都能考出优秀成绩的信心。在后面综合测试中,凡是基础题失分的同学全部由任课老师面批该题,落实到底。

英语

一是夯实基础,聚焦细节;二是重温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方向;三是关注培养学生考场应试的优良品质。

高三冲刺阶段复习方法 篇2

关键词:薄弱点,易错点,典型,规范,信息

数学对于文科生来说是最头疼的科目, 但是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也找到了一些解决学习障碍的方法, 我认为在冲刺阶段必须重视“四抓四突出”, 即一抓平时复习中的薄弱点, 突出重点;二抓学生思维的易错点, 突出典型问题分析;三抓规范训练, 突出提高解题准确率与速度;四抓《考试说明》与信息研究, 突出对课本基础知识、典型问题的再挖掘。

一、抓平时复习中的薄弱点, 突出重点

经过第一轮的全面系统复习, 同学们都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高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但在复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对每一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不一样, 存在的问题也不同, 所以, 必须在进入第二轮复习时, 根据学生实际查一查知识的薄弱点, 如果是个别问题, 则及时面对面地辅导帮助解决, 如果是普遍性问题, 则必须对症下药, 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讲评。分析《考试说明》与近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 高考命题内容都以《考试说明》为依据, 且重点也大致相同, 特别突出数学知识的主干。特别是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 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抓思维易错点, 突出典型问题分析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的不同, 在应用一些概念、性质、定理、公式解题时常忽略解题基本原则, 如解对数问题先考虑定义域再变形转化的原则;解指数式不等式时先固定底再取对数的原则;解排列组合混合应用题先组合再排列的原则等。因此必须通过一些典型问题分析, 让学生查找失误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从而减少失误率。

三、抓规范训练, 突出提高解题准确与速度

计算能力是高考四大能力要求之一, 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之一。冲刺阶段应突出学生的练习, 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做题, 在解题中提高运算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正确运算和变形, 寻求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根据要求对数字进行估算和近似计算。每次练习都要求学生做到“三要”:一要熟练、准确, 它是解题的基本要求;二要简捷、迅速, 这是解题的进一步要求, 体现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三要注重思维过程、思维方式的科学性, 在处理数量关系时, 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还要养成较强的心算和笔算速度, 真正做到准确与速度、简捷与熟练有机结合。

四、抓《考试说明》与信息研究, 突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再挖掘

《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 复习效果的好坏, 很大程度取决于对《考试说明》研究是否透彻。近年高考试题贯彻“总体保持稳定, 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 兼顾教学基础、方法、思维、应用潜能方面的考查、形成平稳发展的稳定格局。认真钻研《考试说明》, 吃透精神实质, 抓住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关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进程, 吸取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 使复习把握教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就能做到既有针对性又避免做无用功, 既减轻学生负担, 又提高复习效益。同时, 应及时了解考试中心以及中学教学期刊、高考数学培训会议等有关最新动态, 并结合教学实践加以研究, 从而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使最后阶段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高三地理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篇3

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贯穿教学的始终

一是“课堂教学抓课本”。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高考命题取材于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将课本抓在手里,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记忆知识点。注重图文结合,将课本知识落实到图上,并把图形所涉及的内容逐一归纳整理,准确地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提高地理图表分析能力,加大识、绘、填图的训练。把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图上。二是“课外练习抓综合”。学生普遍感到地理知识点多而碎,容易遗忘,再加上像地理时间计算、光照图、等值线判读等知识对文科生来说又很难,集中讲解训练不利于学生掌握消化,分散练习可能效果较好。因此课外练习抓综合测试,刚开始学生觉得考试的内容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联系不大,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明显感觉会做题了,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反复强化后能牢固记忆,慢慢找到了解题的切入点,难点知识难度降低了,解题准确率提高了。

二、临近考试,还要抓以下方面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对照考试说明,回归课本,重读教材,力争减少不必要的丢分。将课本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拓展,将课本内容看透、理解透,提高对知识理解把握的深度和广度。要特别注意课本图表及图表下的注解,对图表进行观察、分析、理解、应用。要将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等固化在大脑中,随时调用。

2查漏补缺,注重细节。

在冲刺阶段,学生做题时或多或少会有做错的题目,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暴露了学生学习的“盲点”,我们可以以此查漏补缺,以“错”纠错。在平时做错题的地方做上标记,保管好试卷,过一段时间,把有标记的试卷看一下,强化记忆,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同时要注意细节,如答题时大方向正确,但专业性不强、口语味浓、错别字多、层次不清、逻辑混乱、书写不规范等,使高考中出现“对而不全”的现象,要求学生注意这些细节,使答题准确率更高。

3强化训练,提高技能。

5月份为综合强化训练复习阶段,通过反复的实战演习和强化训练,使学生熟悉地理高考题型,形成多角度、全方位解答问题的能力。要选择具有新情境、新视角、新观念的预测性较强的试题进行训练,以限时训练为主,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要善于总结,善于从众多解题思路中提炼共性,找出一定规律,即“答题套路”,潜移默化,触类旁通。平时学生只爱做选择题,而对非选择题只是草草看一下,却不动笔,现在要加大对非选择题的训练力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要舍弃偏难怪题,关注热点考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在精细方面下工夫。

4学科渗透,培养能力。

文科综合考试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加强政治、历史、地理三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大文科综合测试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应答学科综合题的能力。

5心理减压,赢得高考。

高三冲刺复习方法 篇4

1.多看积累知识

高考前的中词复习计划及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看一些平常积累的知识点。在平日里,老师在讲解了一些知识后,还有自己平日里积累的知识点都是可以作为高考时候冲刺复习的方法,所以进入高中之后就要对所有科目的知识点进行累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2.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都说人生不打无胜的仗,对于在高考冲刺复习计划及方法的制定,那么既要制定详细而且非常周全的复习计划。每日计划或者每周计划,再或者是每月计划等都需要很好详细的做好计划,而不是走到哪里算哪里,在很多人看来,根据计划有计划的进行,对于高考来说才能顺利的进行。

3.攻弱点强化难点

在自己的弱势题型上做好功课准备,让自己的弱势题型进一步的得到很好的发挥。而对于难点则更需要加强强化,而不是把难点放在一边不管,这样的做法很明显是不正确的。在高考中需要全方面的了解自己现有的状态,而不是只看到小小的一面而已。

高三复习技巧

进校心理暗示

“已经高三了”的心理暗示比什么都重要。人的成功最重要的莫过于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形下,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潜意识的意识到自己“已经高三了”,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能我行我素了,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那就意味着学习状态的到来、成功的开始。

寻找好的读书环境

要寻找最佳的环境读书。学校环境自不必说了,主要是在家里读书的环境。无论是晚上还是周末,建议尽可能少呆在家里,因为家里是港湾,主要是休息的地方,哪怕有相当好的学习环境。

可以跟两三个同学一起,去图书馆最好,又安静,又有气氛,一起写,有问题还能问,累了也可以休息一会一起玩玩。特别是周末回家不想学习的学生很容易荒废周末。

制定订学习计划

模拟课程表安排好每天课余时间学习计划表,列出每天的学习科目和学习时间段,并尽量详细地列明早晨几点到几点读什么书,中午几点到几点午睡,傍晚几点到几点体育锻炼、课外阅读或各安排哪几科学习。

每科兼顾到学习的吸收、复习、练习、归纳、预习五大环节,连各科学习期间的休息时间以及睡觉和起床都可列出来。订下学习计划表后,尽量排除干扰坚决执行。

高考复习备考的建议

1、合理安排好时间。尽量选择总结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间段进行有效的复习。比如,早晨头脑比较清醒,多背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并且要注意劳逸结合,休息好,运动好,才能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学习。

2、做题要有技巧。做题的时候,宁作不同类型的题5道,而不做同类型的100道题,注重题的类型,远比注重题的数量更重要。同时要复习历来考试和练习中的错题,从错题中挖掘问题的真正所在,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此外还要加强应试技巧和速度的训练。

3、交流就有收获。利用业余时间和同学们讨论做题的经验,交流过程中,可以得到自己不知道的一些做题方法和技巧,从中受益;放下负担,把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请教你的任课老师,和老师交流过程中,不但能得到你想要得解题方法,而且老师还可以告诉你更多的解题技巧。

高三冲刺阶段复习方法 篇5

2012-04-18 10:04:37

分类:教学案例

★回归考点,夯实基础

首先,考生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地去学。如果说前两轮是跟着老师和月考走的话,那么冲刺阶段则应是“让我作主”,对最后总体复习的内容及时间安排心中要有一盘棋。这是回归考点、提高效率的前提。

其次,要仔细研读考纲,明确增删的知识点,避免做无用功。有的同学认为考纲主要规定了考试范围,没有多少新东西,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如文综“题型示例”有42道选择题和13道非选择题,在材料选取、设问角度和答案组成等方面有很强的示范性、导向性,绝不可一翻了之,仔细研读定会使你获益匪浅。

再次,回归考点一定要把课本主干知识的线索理清,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和一个个小专题,对所学知识争取做到“成竹在胸”。你可以通过目录和有关复习用书帮助完成,但要防止这一工作过粗,不能仅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一般掌握和两轮复习的简单重复上,而对一些历史概念、观点和规律性认识等一带而过。同时你要明白夯实基础,提升思维,也不等同于人为地去加宽、挖深所学内容,这是跟目前以中档题为主的命题趋势相背离的。笔者认为,对课本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既要做到宏观把握,又要细到微观体察。

★关注热点,学会运用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往往从现实点问题切入,用新材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考查学生运用已知解决问题的能力。热点问题可以是当年发生的大事,也可能是去年或今年恰逢十周年的大事。2006年逢十周年热点很多,如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年、西安事变发生70周年、二战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60周年、“八大”召开和三大改造完成50周年、联合国建立60周年等。同时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部崛起和区域经济问题、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能源问题、、“神六”飞天、日本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国际反恐和伊拉克问题、中东问题、朝核问题等时政热点内容也值得关注。

考前考生要适当找一些热点试题加以演练,以启发思维,提高解题能力。但关注热点绝不可舍本求末,而把大量时间用于搜集五花八门的所谓“热点”去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自身的基本技能永远是第一位的。

★扫瞄交点,开阔思路

人们发现:在跨学科文综试题中,地理学科往往首当其冲,交待出问题的空间位置,紧随其后的一般来说是考查历史时间纬度中的问题,最后才是政治原理的考查。这种交叉式呈现方式尤其在新材料创设情境中,往往让人不知所措,感到高深莫测。其实,在“3+X”高考模式中,绝大多数试题考的仍是学科内的综合,跨学科综合试题乍一看是未曾谋面的“巨无霸”,实际上却是“纸老虎”,它只能吓倒那些三科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又缺乏审题能力的人。对此,正确的学法是适当注意政、史、地三科有可能共同设题的热点内容,以开阔思路,增强

应考的适应性;同时以学科为本和回归教材为指针,绝不要为找交叉点再耗费为数已不多的宝贵时光。

★消除盲点,查漏补缺

随着复习的不断深入和高考的临近,及时反思自己在备考中的知识盲点以及学法、解题方法的误区十分必要。你可以将以前考过的试卷系统地翻一遍,特别是多看一看那些错题;你如果对书上某些章节的内容总感到不熟,理解不透,建议你考前可再多看看;还有对文物图片、数据、表格、地图及注释(多种观点),你是否都能做到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前后联系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利用书中现成地图来设题是不乏先例的,如2000年上海隋、元运河图题,2004年广东唐、宋城市布局图题,2005年上海德国版图变化题等。我们认为只要备考盲点消除了,并注意审题,高考成绩自然就找到了生长点。

★平衡支点,轻松迎考

保持平常心是考场取胜的有力支点。研究表明,适当的焦虑是有益无害的,但临考前思想负担过重,精神过度紧张,造成食寝难安,情绪不稳,就会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事实上只要平时学得踏实,就没必要杞人忧天,患得患失。还有对自己的实力和目标定位要恰当,同时考前要做到劳逸结合,这些对心态调整和考出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如有问题和担心要及时告诉你的老师、父母。愿你用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撑起一片未来美好的晴空。

★重视构建知识体系,继续夯实学科基础

1.形成网络,提升思维。对知识重新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达到思维品质的提升。①专题内容要细化,避免“大而空”现象。②将专题复习与单元复习有机结合,利用课本标题,整体把握课本知识。通过回忆某一阶段相关章节、子目的标题,对其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在此基础上,选择性地突破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典章制度和历史概念等。②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2.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要从题海中跳出,留出更多的时间回归课本,“返璞归真”,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运用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以及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①重视理解,融会贯通,明晰题干与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②重视主干知识,掌握历史发展的脉搏。③从内涵、外延等方面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对历史概念、历史结论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④重视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⑤重视查漏补缺,注意知识盲点和盲区,准确记忆、灵活运用课本中的每个历史概念和历史史实,不留漏洞。在最后一个月,要迅速回归课本,恢复记忆曾经记住而现在有所遗忘的知识,弥补记忆漏洞,解决尚未记忆的死角,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3.立足与高考相关的理论知识,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理论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寻找综合切入点,强化适应性训练

1.寻找综合点。

①寻找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点,集中主要精力搞好学科内综合复习,注意有关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或为当今提供借鉴的专题史知识。

②寻找历史与政治、地理学科间的综合点,注意选取那些能够与地理、政治有机结合的历史主干知识进行复习,克服文综训练中的题海战术及面面俱到、主次不分的缺陷。

③寻找历史与时政热点问题的综合,注意与热点问题结合,不能一味追逐热点,必须考虑这类试题的命题主旨。

2.梳理一年来的重大时政热点,以时政热点为切入点,找出历史学科与地理、政治学科有可能进行综合的结合点,从历史学科角度深入挖掘和探讨,培养运用书本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和学科间综合的能力。

3.重视学生的适应性训练。根据学生实际和高考要求精选习题,重新组卷,进行限时强化训练。在选题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原则,突出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学科热点和规律的总结;

②适应性原则,研究近三年的全国文科综合测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动向和发展趋势,争取选题与高考试题的命题角度、命题形式和试题难度基本一致,让学生通过模拟训练逐步适应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

③适量性原则。每次训练都要有的放矢,做到精选、精练、精评,去细取精,取我所能,为我所用,难度要尽量接近高考,题量不宜过多,要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当前热点、重点难点和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对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的问题着重讲评,要画龙点睛,对学生都会的题目一笔带过;练习要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全批全改,让学生看到得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关注时政考纲,重视学考技巧

1.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专题归类法”、“综合分析法”、“比较记忆法”、“求同求异法”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注重学生审题能力和行文能力的培养。

2.重视高考信息的整理与运用。认真研究考试说明,通过对照2005年考纲,找出2006年考纲的新变化,调整复习重点和思路,特别关注《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和所附样卷,认真阅读、领悟《示例》题,了解2006年高考试卷的长度和题型分布,窥视高考命题的走向。

3.重视卷面的规范要求。提醒学生不能在试卷上使用修正液和习惯性的圈点写画,保证高考中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要强化文字表述训练,力争史实全面,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卷面整洁。

4.掌握作答技巧。

①掌握审题技巧,注意审清时间、关键词、求答项、命题意图和材料出处,即读题三遍,题意自现。

②熟练答题技巧,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分清材料层次,获取有效信息,将问题、材料与教材的相关知识挂钩;分层作答,一层一段,切忌一气呵成;主观题答案客观化,忌长篇大论;善抓关键词句,注意发散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地搜寻要点;看分答题,明确试题难易和答题量的比重。

高考历史的最后阶段复习工作量大、记忆容量多,必修三本教材和选修四本教材,必须完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拉网式复习记忆(选修多数学校选择一到两本)。如果简单的“炒现饭”,则不能达到考试大纲规定的四项能力要求。

★历史标题复习法

历史知识的记忆慢一项浩瀚的系统工程。撑起这项记忆工程骨架的就是历史教材的大小标题。把各套教材的“编”、“单元”、“章”、“节”、“目”、“块”等大大小小的标题按教材的编排体系整理出来,编成多杈树状历史标题网,用树状历史标题网把历史内容从远至今、自宏而微、自高而低连成一个有序化复习网络。

记住这个树状历史标题网,为脑海中所记忆怕浩繁历史知识建立了视窗化的菜单式目录。考试时,遇到相关历史问题,潜意识可以循着这个历史标题网络层层快速搜索提取相关联的历史知识。

★历史串线复习法

历史串线记忆怕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纵向串线记忆民,一种是横向串线记忆。纵向串线复习是按时间、朝代、年代的演变进行一块块纷繁细碎历史史实的记忆。比如:以重大事件为线索,以近代外交为线索,等等。一纵一横,一经一纬,织成一张完整的历史记忆之网。

例如:复习中国历史,可按图示进行彩珠结网串线记忆。

★历史对比归纳复习法

对比与归纳是复习好历史最常用的两把历史“思维之剑”,宏观上:纵向的古今对比、横向的中外对比;微观上:背景对比、特征对比、时间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演变对比、„„,正是在这一连串史实对比中才能比较历史进程的异同,归纳总结历史规律,评论分析历史史实。史实对比就是历史事件的相互碰撞,在碰撞中才能产生历史思维火花。

★历史小专题复习法

小专题复习法是提高历史应考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环。高考卷面中,专题考查特征非常明显,可以说是“无历史专题不成卷”。通过精心拟定某一特定专题将中外古今有关史实梳理归纳在一起,既有利于记忆又有利于应考,还可拓深历史辩证思维水平。

例如:

可把“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必修一第四单元),每一个阶段就是历史知识小专题经纬之网中的一颗彩珠,先结网后育珠。做过的试卷、订正过的错题,也要分类剪辑成历史小专题保存下来。

★其他历史复习方法

三层面复习法、“要旨”复习法、关键词复习法。

复习任何章节的历史知识,均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入手,这六大要素如同六大缤纷色彩描绘出一幅幅历史画卷。

教材(人教版)每课都有一个“本课要旨”,是对本节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我们要求学生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围绕“本课要旨”提出问题,往往就抓住了教材的灵魂。

同学们到图书馆查阅科技文献时可以看到:几千字的科技论文,用几十个或更少的关键词提炼出主旨。电脑上网查询相关信息资料,仅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即可迅速找到相关信息。在历史复习时,为压缩记忆量,可多用关键词记忆法,找出一段史实文字,划出其信息量大有代表性的几个或十几个关键词,就可轻松记住细节内容。

使用上面三种历史复习法可以大大培养同学们复习历史的归类归纳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比较联系能力。

另外,历史做题与其他文科做题一样十分讲究答题规律和答题技巧的使用。这里历史试题的“题眼”分析十分关键。找准题眼,就等于找到正确答题的钥匙。每次历史模拟考结束后,都要对自己答题经验得失进行总结。

高三冲刺阶段复习方法 篇6

一、定时定量练小题

在高考的数学考卷中,前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占据数学试卷的“半壁江山”,做好这两部分的题目,对高考数学总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现阶段大家要加强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小题训练,每天定时定量训练做小题的速度,这样能够为后面的大题省出不少时间。

二、回归教材重基础

高考数学的考卷虽难,但是前面的基础题占分比不小,从历年高考的经验来看,有的考生数学成绩低,不是在难题上丢分,而是基础不扎实,在基础题上失分过多,导致数学整体分数不高。为此,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同学们要回归教材,梳理基础知识结构,夯实基础,争取在高考中稳拿基础分。

三、注重重点题型的复习

高考备考末期时间紧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呢?这就要求大家复习要有针对性。依据往年高考的考试题型,找出重点的题型有针对性复习,找出自己在哪一块薄弱,就在哪一块下功夫,逐一攻克难点。

化学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 篇7

一、依据课程标准, 理清复习思路

每年教材即将讲完, 我们就要拿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复习计划, 理清自己的复习思路。我认为复习的思路主要是:突出重点、强化热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不留盲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深入研究自己学生的学习现状、认知水平和能力结构、思维层次和行为特点;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中考考纲, 对《课标》和中考考纲内容描述和界定, 对能力及其品质的要求等要准确无误的把握。“考什么”、“怎么考”要做到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在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科学性, 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使复习工作有的放矢。

二、回归教材, 强化复习的基础性

课本是学生复习的蓝本。第一轮复习应在课本上下功夫, 找出每个考点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分析近几年的化学中考试题, 基础题占全卷赋分值的70%左右, 且在考点和题型上是相当稳定的。这里的“考点”就是教材中最基础的知识和原理。不少学生在中考前曾做过大量的难题, 但在中考时, 面对大量的基础题, 却常常是眼高手低, 平地失足。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在解所谓的“能力题”时, 各种错误自然也多了起来。所以在复习化学的开始阶段, 有必要认真回归教材。熟悉教材要做到细, 仔细阅读教材, 理解教材要做到懂、清 (需认真思维) , 掌握教材要做到准、活 (需有效训练) 。复习教材内容时, 可先逐章疏理, 后全面归纳提炼。

三、以“线”串“珠”, 帮助学生重拾以往学过的知识

未经整理的知识就像散落的珍珠, 难以拾起, 更难以运用。如果能用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 就成为了美丽的珠链, 既容易拾起, 又能做各种装饰。第二轮复习, 就要寻找这一根“线”, 这根线就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主题包括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 串起的颗颗“珍珠”就是二级主题涉及的相关内容。

例如, 以“化学与社会发展”为主线, 涉及“化学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五大方面的问题。把第一、三、六、七、十二单元零散的知识穿起来系统化, 站在更高角度, 俯视所学知识。思考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注意总结规律性的知识, 如这些污染的来源、危害及解决措施, 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当然, 第二轮复习中还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 对错题的分析, 来帮助学生总结题型和解题规律, 明确解题思路, 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解题的规范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读”促“练”,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第三轮复习是以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为目的, 此阶段以综合提高训练为主。在中招考试中, 化学试卷中化学简答题是学生的弱项, 若想有所突破, 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提高, 或者效果不明显。大部分学生“眼高手低”, 看似简单的题目, 落实到卷面上不会分析, 信息点找不准, 知识点不会迁移。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 通过“实验探究题”的“多读”, 找到解决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促进学会拓展和迁移。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思考, 在体验和感悟中建构知识。他们的知识积累经历了一个由不知到知, 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他们的认知水平必将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 其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将不断得以提升, 真正具有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五、规范解题格式, 提高练习实效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已经做了大量的试题, 但经常听学生说因为粗心导致简单的、会做的题却做错了。其实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 缺乏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心浮气躁。近几年中考试卷难度不是太高, 但对学生答题的完整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的要求却不低, 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 (1) 在一些信息给予题 (前沿科学、真实事件、生活常识等) 中要把握住和题目紧密相关的关键字词, 特别是一些高起点、低落点的前沿科学题, 不要被高起点的科学知识迷糊, 专心看低落点的知识; (2) 在做实验设计等简答题时, 语言描述一定要简洁, 关键字词绝不能少, 如要你完成某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可以用表格的方式, 一目了然。 (3) 计算题现在中考难度下降, 但绝没有降低对其格式的要求, 一定要重视解题过程, 规范答题步骤, 书写工整,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六、用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促进学习的提升

复习时如果没有学生的主体情感的积极参与投入, 那将是一种低效的复习。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 都希望获得成功。课堂教学中, 教师尽量给他们展示的平台, 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 让学生敢于提问质疑, 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注重每个学生的差异, 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在复习的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多看学生的长处, 多发现学生的优点, 多关注学生的智慧火花的迸发, 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被期望、被等待的感觉。教师通过这种积极进取的力量去引导学生, 促进学生学习的提升。

高三冲刺阶段复习方法 篇8

关键词:高三生物;冲刺阶段;技巧与效率

一、冲刺阶段复习技巧

(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复习中起着奠基和支撑的重要作用。在复习时,首先一定要静下心来,抓好基础知识。课堂上要紧随老师,依据《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逐个突破知识点。课下对当天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加强对一些重要概念、原理和重要结论的理解记忆,同时把自己平时容易混淆的概念、记不住、说不准的知识,做题时易产生畏惧心理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并及时解决面临的疑问,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原理及规律彻底弄清楚、弄明白,争取不能有知识上的盲点,真正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如分别搞清楚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种分裂方式的本质区别及基本概念。

(二)有所侧重,重点突破

在回归课本、抓基础的同时,冲刺阶段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细胞的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与变异和生物与环境等知识是高中生物知识的主线,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这部分知识时要特别留心。考生可以结合手上的资料,分析涉及的题型,对经常出错的题目进行归纳和总结,力争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生物的实验与探究是拉分的关键。考生应该提炼出众多实验的共性特点,将实验类型和方法设计运用到新情境中,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及结果。

(三)研究交叉学科,强化有机渗透

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化学、物理的知识点很多。如:水体的富集化问题。河水中的化合物含量(化学)、河水的生态平衡(生物):如果以此为背景出题,其情境格外新颖。尽管高考“理综”并未实现理、化、生三门学科的相互渗透,实行的只是三科“拼盘”,但在复习时有意识地相互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也有很大帮助。

(四)关注热点,提炼信息

社会热点强化知识的应用,突出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常用素材。在冲刺阶段,考生要关注生物科技进展、社会热点、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重大事件、生产生活实际等内容,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复习“遗传和变异”时,要注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航天育种、转基因育种、克隆等,注意将这些情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培养获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五)挖掘知识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冲刺阶段,考生应跟随老师把课本相关的知识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可通过概念图、衍射图等方法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考虑到种子相关知识是高考的热点,提出以“种子”为核心概念,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通过概念图的构建,在知识上,使原来零散的、模糊的概念系统化、清晰化;在能力上,可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与探究,的理念。冲刺阶段还应以专题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横纵向联系,引导学生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理解记忆。

二、提高复习效率的几种途径

(一)考试后及时讲评

及时评讲、及时反馈。学生完成一套试卷经历了识记、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复杂思维过程。考试刚过,他们对试卷的印象十分深刻,对成绩和未知解答的渴望十分强烈。若此时充分利用学生对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的记忆表象,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反思.有针对性的讲评,容易纠正错误,梳理知识,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否则时间一长,学生对试题内容和解题思路就会淡忘,寻找正确答案的积极性就会降低,不利于对错误的纠正和知识的弥补。

(二)精心准备讲评试卷

试卷讲评的目的之一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有二层含义;一是解决试题中的问题,二是解决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因此,作为试卷讲评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要做到“知己知彼”。所谓“知己”,是指教师要知晓试题的答案和命题者的意图,做到对题目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这样可以讲“清”,这是对讲评试卷的基本要求;所谓“知彼”,就是要知学生,要了解学生答题的状况、答题的心理,要分析学生的知识构成和能力层次,寻找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障碍和漏洞,从而使试卷讲评具有针对性,突出重点,避免千人一面。

(三)教师的科学讲评

调整教师的角色,淡化教师“讲”,强化学生自主“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试卷讲评是综合因素互动的特殊教学现象,涉及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综合互动,应巧用分析、归纳和比较的方法,重在点拨。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合作交流,相互补充,才能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增加教师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尽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

(四)使学生劳逸结合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则会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并导致疾病。如果突然停下忙碌的事情而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打乱,心理上会无所适从,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心理现象。所以考生在考前还是按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作息。应该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加强锻炼,适当活动;合理饮食,注意营养,保证睡眠,精力充沛,使自己的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保证学习效率。

总之,高中生物冲刺复习,不能重复基础知识,也不能过于综合而脱离基础知识。如何把握高考生物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科综合能力,考生应有的科学复习策略等,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经验,以此抛砖引玉,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南仁杰.生物复习中关于知识网络的构建[J].考试周刊,2009(8):15-17.

高三冲刺阶段备考策略及措施 篇9

一、仔细分析自己的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总体状况有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

1、首先,要明确命题指导思想:(1)有助于高等院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院校扩大办学自主权。(2)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即“知识和能力并重,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3)考查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明确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是:

(1)理解能力: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认识和应用其表达形式;定性及定量描述、解释和说明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

(2)推理能力:依据问题条件和已有知识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正确表述推理的过程、结论或做出的判断。

(3)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了解材料器具,掌握方法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安全问题,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

(4) 获取知识的能力: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和新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读懂一般性科普文章,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能与有关知识整合起来解决问题。

(5)分析综合能力: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说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运用知识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

点击查看:理科生高考各科备考策略

从中不难看出,当前的高考,以知识为载体,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其实,理解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质上是指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实际上属于应用能力的范畴;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属于探究能力的一个方面;分析和综合能力则是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方面。因此说,理科综合的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没有超出高中科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这与我们平日的学习积累是一脉相承的,并没有额外提出要求,只要我们平时是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的,就应该有了较好的考试准备。同学们可以权衡一下,自己这几方面的能力中,哪些可以达到要求,哪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针对这样的考核目标,来特别审视一下自己的准备情况,就会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根据我们日常与同学的接触和了解,我们发现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几种问题是:

(1)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答题时不能使用学术语来表达。

(2)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差,答题时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好分寸。

(3)实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分析、综合能力不足。有些同学说,如果分开考,成绩会比现在好得多

这本书卖疯了,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二、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回归基础、回归课本

针对同学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最有效的提高分数的手段就是回归基础,而不是再进行大量的练习。因为,同学存在的问题尽管有许多方面,但最根本的还是基础知识问题,基础知识的问题解决得好,就避免了概念混淆、学术语不会使用等普遍性问题;尽管高考中强调对能力的考查,但对能力的考查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在高考题当中,难度较低的题目占30%,难度中等的题目占50%,因此这些题目的得分应该是可以把握的,而要把握好,就必须有扎实的基础。因此,回归基础是非常必要的,回归基础的方式就是认真看书,注意那些平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容易混淆的问题、容易出错的问题等,并使每一部分知识的脉络在脑海中清晰呈现。在知识的复习中,应注意第七章有关环境的内容。

2、查错改错。对于一些自己在平时的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错误,通过查看自己保留的所有的试卷进行认真的总结,在考试前尽量提醒自己,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一种既很有效又节约时间的解决存在问题的策略。

3、加强有关实验的准备。今年高考中,实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又是同学们普遍比较欠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复习中,应加强复习实验原理、目的要求,了解材料器具,掌握方法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安全问题,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

4、关注热点问题。热点问题在高考中会以新情境的形式出现,用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等,因此提前稍做准备会更有利。

三、依据高考说明,指导复习、备考。

在高考说明中,指出了考试的性质、命题思想、考试范围、考试内容、试卷结构、分数分布,并进行了题型分析。我们在考试前,应对出题者的命题原则、命题思想尽量更多地去了解,做到知己知彼,方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因此,通过这本书,可以使我们对命题的原则、试卷的结构有更充分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应对高考。

四、调整心态、安排好时间

1、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合理安排时间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在一模以后经过努力、调整可以达到的目标。比如:每一科自己现在的实际水平,一模是否是自己水平的真实反映,从而确定自己在一模后,每一科有可能提高的分数值。例如,语文提高3分,数学提高3分,外语提高2分,文综提高5分。然后,根据这一目标,确定自己的水平与这一目标的差距,然后计算自己从现在开始到高考前的学习时间,将其进行合理的分配,做好学习计划,从而使自己在高考前完成自己的计划,参加高考是能够充满信心,胸有成竹。

2、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1)学会与焦虑相处。高考前产生焦虑是很正常的,因此,考生不要一发现自己有焦虑情绪就紧张,这样反而压力更大、加深焦虑感。其实,高考前产生适当的焦虑情绪,可以使人更勤奋、精力更集中。应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具体目标上,每完成一项目标,就会减少一点焦虑感,增加一分自信心。

(2)学会心理放松的方法。在考场上,为避免紧张情绪的出现,可以采用深呼吸、暗示自己肌肉放松等方法来使心情平静下来,这需要在平时有所训练。此外,可以采取模拟高考的训练方法,把每一天当成6月7日,把每一道题当成高考题去做,等到真正高考时,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了。

(3)注意作息时间。在高考前,学生在家自主复习,这时学生一定要注意作息时间,尽量调整自己的最佳状态调整到上午9点和下午3点。要科学安排好每天的时间,不要睡得晚、起得晚。此外,应注意饮食、身体锻炼,使自己不要因为身体的原因影响高考。为了调整情绪,可有意识地听一些音乐、外出散散步等。

总而言之,强化基础知识、总结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对于高考的水平发挥至关重要,对高考成绩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请同学们应予以重视。

高考答题技巧

语文:作文一定要有结尾

写作文最好花四五十分钟,并且最后一定要写完,宁可短尾也不要无尾,否则扣分相当厉害。

此外,要善于为标题做“美容”,它可以使阅卷人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千万不要照抄话题而不加标题。

语言功底弱的考生注意写短句子,水平高的考生要调动已掌握的知识,使文章流畅,有文采。

数学:“522原则”做送分题

不管大题小题先抢会做的题,再做有一定解题思路的题,然后拼感觉困难的题,最后再抠实在不会的题。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拿分。

抓紧时间。不为小题纠缠不休。选择题每个题平均控制在一分半钟以内。

坚持“522原则”。把眼睛多盯在选择题的前5个,填空题的前2个到3个,解答题的前2个。这些题都是送分的题,不会很难。

英语:作文要保证够字数

英语作文首先字数要够,只要字数够,最低3分可以保证到手。

草稿应该是作文的大概行文结构,并非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写英语作文,很多学生喜欢打草稿,然后再誊写到试卷上,但这样做比较费时,建议构思、打草稿最多3分钟。

化学:仔细审题清楚表达

化学科目失分主要有六个原因:审题不仔细,概念不清楚,实验不重视,思维不敏捷,表达不清楚,书写不规范。

因此,考生审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答非所问。

物理:用补图法帮助审题

把物理科目的题意理解错了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建议考生用补图的方法帮助审题,在头脑中建立活的物理情景。例如,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过程中几个关键状态的情景图,来帮助自己理解题目叙述的全过程,准确把握问题的已知条件、边界条件、临界条件。

地理:选择题善用排除法

选择题答题有技巧,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有的试题要求你以果推因,有的是以因推果;二是采取排除法,从反方向去思考问题,比如让你选择正确答案,你可以排除那些有明显错误的,有时这样解题会更快一点。

综合题的解答要有整体性思维。综合题一般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侧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层面来设问。因此必须用区域研究的方法,有整体性思维,围绕着“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来思考回答。

生物:善于从题面找线索

注意时间分配,最好前面5道选择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后面两道答题一定要留够20分钟以上的时间。

此外,非选择题要从题目中找线索,如有的题目包装得很新颖,考生容易发懵,但这样的题目可能包含很多知识点,考生应在问题中搜索知识体系中相关的理论考点,即便试题所涉及的问题似懂非懂,只要把这个题的指向搞清楚了就不会出错,这样就能够获得评分点规定的分数。

政治:不留空白就能得分

会的题争取答得更完美,以获得高的分数。而不会的题,尤其是一些大题,可以把问题变通后再抄一遍,这样多少能争取到几分,这也是政治考试的特点——只要写了就可以酌情给分,所以千万不要在试卷上留空白,尤其是大题。

此外,最后一道大题中的最后几问,非常易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学生是否有时间。所以,要争取高分,首先要保证交一份完整的答卷。

历史:切记问什么答什么

拿到试卷后,尤其是碰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时,要把试题放在事件所发生的时间背景中去思考,同时一定要注意,问什么答什么。


高三英语冲刺复习计划 篇10

在高考复习后期,词汇量不达标,往往是遏制成绩更上一层楼的瓶颈。建议高三学生拉网式地浏览一下高考词汇表,标记出自己不认识的词汇,集中精力和时间去攻克,一天识记150个单词,反复循环,核心词汇需要掌握音、形、义,而一般词汇只要混个面熟即可。另外,大批量词汇的识记一定要结合阅读才能更加有效,否则遗忘率高。

2、规范答题,不做小马虎。

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高考英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3、回归书本,学会炒冷饭。

冲刺阶段还是应回归书本,把书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整合成知识网络,进一步巩固提高。还要分类梳理题型,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题型或弱点题型进行重点突破,做到熟练掌握。这里的书本还应包括以前做过的试卷、错题集、作文簿和课堂笔记等,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在高中三年英语学习中做积累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具有很强的针对针对性。

4、听力训练,练成千里耳。

今年高考英语听力语速要加快。考生应该对于这一部分多加练习,最好是天天进行一次听力训练。听力的提高没有捷径,需要学生下苦功夫。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建议做到:注意力集中,要边听边思考,要培养速记能力,及时将一些有效信息记录下来或在题目上进行标注,遇到一些听不懂的对话或文章可以翻看一下原文,然后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

5、限时阅读,铸就金刚罩。

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任务型阅读是许多学生的软肋。从广义上讲,这三类题型都涉及到语篇,要求学生对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有着充分的理解。高考时,考生要答完这三类题型,就必须认真阅读6篇文章,有时候出错多,不一定是理解的问题,而是有的同学缺少定力,读上两三篇就心烦气躁,在这种心态下做题质量可想而知。现在进行阅读训练时,一定要限时定量。

6、灵活表达,会啃硬骨头。

冲刺阶段历史复习策略 篇11

1. 重视《考试说明》的学习和研究,强化增加的内容,大胆丢掉删减的内容,迅速适应表述变化的内容。

2. 关注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分布,领会试题的形式、切入点和解题思路,理解试题常用词语的含义与区别,掌握参考答案的解题套路和规范措辞。

3. “小字不可小视”,适度关注未列入《考试说明》内容和教材中的楷体字(俗称“小字”)部分、注释、插图、引文等。

4. 注意命题的切入点: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反映现实问题和热点事件;利于考查探究能力;体现学术发展方向;符合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关注人文精神和素质的考查。

二、 求“实”——夯实基础抓主干

1. 目标——全面、系统、准确、牢固。

全面:全面掌握《考试说明》规定的全部知识点,不能厚此薄彼。

系统:纲举目张,将目录烂熟于胸中,构建一个有机的系统。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知识点间的“互动”。

准确:忌张冠李戴、模棱两可。

牢固:死记硬背要不得,但“背”硬“记”死少不得。

2. 方法。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搞清每一个历史知识点的全部内涵外延,真正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与其浅“耕”十遍,不如深“挖”一遍。

填漏补缺,大胆取舍;质疑问难,融会贯通。大胆删除非重点知识,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三、 求“活”——重组知识构专题

1. 大胆取舍,筛选专题知识。

不符合高考要求的内容,大胆舍弃。符合高考要求的内容,要全面占有。如主干知识,尤其是能贯通古今中外的内容,如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文明传承等;易于和政治、地理知识结合在一起命题的内容,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开放、区域集团化等;社会热点问题,即历史与现实联系结合的问题,具有史实性与人文意识的问题,如聚焦民生、儒家思想、奥运、民族精神等。

2. 专题宜粗不宜细。

复习专题时宜粗线条、粗框架,而不宜细碎、零散。如可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两部分加以整合成西方的政治制度。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史实、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

3. 专题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

淡化宏观的理论色彩,重视史实的梳理、归纳、提高。以具体知识的认识为主,多注意“宽度”,少强调“深度”,“多挖沟”“少挖井”。“以大划小”就能“以小见大”,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思维过程,对提高复习效率大有益处。

四、 求“联”——学以致用勤迁移

1. 将史学理论和历史知识有机联系,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注意把有关的史学理论知识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微观研究与宏观认识相结合,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现象和本质,偶然性与必然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有机地渗透到历史复习过程中去。

2.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纵向理清不同阶段相关历史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如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应注意清朝前期的逐步闭关锁国到晚期的被迫对外开放,新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等内容的前后联系。同时还要注意不同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如古代东西方的政治文明以及启蒙运动和儒家思想的关系等。

3. 引导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反思,架设历史与现实间的桥梁。

历史问题现实反思。如中国政治民主化问题、经济近代化问题、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等。

现实问题历史反思。如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现实思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竞争是人才竞争,要重视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及时转化优秀科技成果;科技进步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也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强化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4. 加强政史地三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

对历史现象、概念要善于从政治、地理等多角度去思考分析,促进学科之间的自然渗透与融合。如环境、人口、资源与经济发展,和谐世界与国际关系民主化,文明的融合与冲突,新型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民族主义与全球化浪潮等。

五、 求“新”——开放纳新重探究

历史高考源于课本,却不局限于课本。命题专家往往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的成果渗透在命题中。近几年来在史学界广泛流行的生产力范式、近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全球化范式、文化史范式等新思想、新思维、新观念在高考试题中都有反映,而且大都成为耳目一新的亮点。近两年研究性试题或是隐性,或是显性,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试卷当中,并成为高考命题的另一个新亮点。

六、 求“强”——提高技能多演练

1. 强化模拟演练——突出三性。

① 基础性:突出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学科热点和规律的总结。

② 适应性:与高考试题的命题角度、命题形式和试题难度基本一致,通过模拟演练逐步适应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

③ 适量性:每次训练都要有的放矢,做到精选、精练、精评,去粗取精,难度要尽量接近高考,题量不宜过多,要针对薄弱环节,当前热点、重点难点和易错易混的知识点。

2. 注意三点。

① 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② 分析不足,查找原因。认清自身缺陷,明确努力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③ 注重方法,培养解题能力。比如结合审题失误训练审题方法,结合答题弊病强调答题的规范性等。

3. 强化思维训练。

注意训练以下思维方法:比较分类法、归纳演绎法、逆向思维法、综合分析法、类比推导法、发散性思维法。

七、 牢记“三看三思” 和“四要、四不要”

1. 选择题审题“三看三思”。

①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② 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2. 非选择题解答“四要、四不要”

一要认真审题,扣准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等),不要草率作答。

二要依据并利用材料作答,不要偏离材料胡诌乱侃。有些非选择题的答案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在材料中,材料与高考参考答案的区别,不外乎一个详细一点,一个简略一点。只要认真读懂、准确理解材料,将相关文字摘抄出来“对号入座”,便可比较圆满地完成答题任务。

三要注意动态回答,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答题。学会多用“越来越……”、“剧增”、“骤减”、“大幅上升”、“迅速减少”等词语。

四要注意行文的规范。高考阅卷评分是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的。答题时不要想到那里写到那里,让阅卷老师在茫茫字海中寻找要点。力求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不潦草。

① 要点化:根据题意,写清要点,如要答原因,写出“原因:”。

② 序号化:在每一个要点前面标出序号,有几个要点就标几个序号,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上一篇:期待爱情的唯美说说句子下一篇:健康生活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