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体会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体会(通用8篇)

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体会 篇1

作者:漳州市芗城中学 杨建平发表时间:2010-2-27 8:53:48 来源:芗城区教育局 访问次数:1191

高考的内容总体上是遵循教学大纲,但有许多题目是理在书中,题在书外。理科综合考试具有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联系实际强等特点。生物学科在考查考生“双基”的同时,更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尤其是以实验设计题目作为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还有,重视对考生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也日趋重要。据此,再加上多年生物教学实践,本人以为,复习课的内容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重点,力求全面

在生物考试中,尽管试题量少,考试知识点覆盖面也窄,涉及到的内容也少,但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又都是高考的范围,所有的知识点都存在命题的可能性,为此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全面”,以不变应万变。在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应依大纲的要求,对每个知识应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对重点章节、重点知识点,如遗传和变异、新陈代谢、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几个方面,都是复习重点。因此要强调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对这些知识点的概念、原理的考查往往用图形、表格、曲线等形式体现。而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又是高考大纲的能力要求之一。要求我们在平时复习时要关注教材的图、表、曲线等,要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直观性强。要强化看图、读图、填图、画图、用图及图表和文字相互转换的训练,并从各地高考试题中选取一些典型的例子,加以训练,让学生熟悉这类题型解题思路、方法,掌握读图、表、曲线的技巧,由熟悉到最后掌握并灵活运用。同时还要对教材中图表相关知识的延伸和挖掘。如高中《生物》全一册图21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C3在还原中既能形成葡萄糖,也能形成新的C5,而课本却无文字的叙述。还有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图解中,我们知道光反应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膜上并能产生ATP。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并消耗ATP。我们可挖掘出ATP和ADP在基粒和基质的运动方向。只要我们认真识图,就能深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又如:图41 玉米胚乳的发育在受精后12小时的状态图中,可观察到受精极核已分裂成许多游离的胚乳核,而此时受精卵仍处于休眠状态,还没有分裂。从图中可得到胚乳的发育先于胚的发育这一隐含的知识。

2、注重实验,关注现实

首先要注重实验。从历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每年都有一道20分左右的实验题,知识点分布在代谢、遗传、调节等章节。在复习时要把握两点:一是注重书本经典实验的原理、思维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精神和正确的实验思路。二要把握设计实验所要遵循的科学性、可行性、对照性、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以不变应万变,解决问题。其次,要关注现实,高考大纲能力要求之一,能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将教材中的知识、原理、规律与当前社会生活及热点问题相联系。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和矿质元素的利用——植物体内缺乏可移动的元素(N、P、K、Mg)和不可移动的元素(Ca、Fe),植物首先发病的部位。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无籽番茄的培育;“一支红杏出墙来”的原因。

营养生殖的优点——一些名贵的花木、果树繁殖常以稼接和扦插为主,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有性生殖的优点——更强的变异力和适应力,青出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

顶端优势原理利用——果树、棉花等通过整形、修剪以达增产目的。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植物被淹后要及时排水,酿酒过程中要密封。

有氧呼吸——防煤气中毒、利用好氧型微生物净化污水。

生态学原理的运用——发展生态农业,使我国的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建立生态农场,利用生物防治害虫(不用农药防治)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长久有效防治害虫。

3、讲练结合,提升能力

在复习时要应用知识内在联系,把知识点连成知识链,再把知识链串成知识面,进而形成知识网。并注意在讲解知识点时应精选相关的题目加以训练。讲评时要加强对审题的指导、思路的引导,解题方法的启示,同一知识点多角度的设问,加强对文字信息、图形、图表、曲线等信息有效读取,正确应用的指导,确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如,遗传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因此,对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经典实验要加以详细讲解、分析。要强调培养良好的书写和表达习惯,对遗传的表达的规范性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遗传的考查也侧重对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复习时要注重能力的训练。

4、注重方法,分类指导

生物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记忆的知识点多,理科文读特点明显。复习时要求老师要开阔视野,研究教学规律,注重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图解复习、实验复习等各种复习方法的指导。

①图解复习法:如教材中光合作用过程中图解:

要求首先要认真识图,提取图中的信息。如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和外因有:

A、内因:色素——色素的种类、含量形成的特点、作用。酶——光反应、暗反应的酶种类、分布。

B、外因:光——光质、光照强度(曲线坐标图,光的饱合点、补偿点)光照时间、光照面积、总光合量、净光合量。CO2——CO2浓度与光合作用曲线图,如何提高温室内的CO2的浓度;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光反应、暗反应的场所;

光合作用能量的变化: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外界条件影响光合作用:夏季中午、阴天下雨时、C3、C5的变化。

②串联法:以某一生理或现象为主线,把相关知识串成链,如遗传:

C、H、O、N、P元素→核苷酸→DNA(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质基因、核基因、等质基因、等位基因、显隐性基因、真核、原核基因结构的区别与联系)→染色体(染色质)→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③形象记忆法:记忆8种必需的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携一两本甲色书来)。

高三生物教学主要是面向高考,要求我们要把握高考动态、研究教材、吃透大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同时要使学生深入透彻地把握生物学的各种原理,并且学会应用所学原理、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原理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以致用。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能得心应手,取得好成绩。

随着我国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变得更加重要。如何提高高三生物课教学的有效性,本人认为,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试题编制尽管是从新情境、热点问题入手,但所考查的仍是书中的基础知识,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如此。因此,切不可忽视基础知识教学,而要遵纲依本,认真完成本学科内的基本概念、原理的复习,并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

在对教材仔细研究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原来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前后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可以提高高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例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教材中分布于第一章和第三章,如果将它们归为“细胞分裂”一节来讲授,重新组合成知识块,以板块为单位突破重点、难点,使前后知识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的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使得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二、摸索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

在高三阶段复习或总复习教学时,应该将相关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加以复习,这也为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高中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的共性,是生命本质的特征。生物体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与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的各种生理都是协调统一的,可见,生物学科内的综合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生物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是高三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摸索学科内综合的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的研究。根据具体内容,生物学科内综合可以是章节内综合,也可以是跨章节综合,具体的线索如下:

(一)章节内综合。

例如,“细胞”一章中组成原生质的化学成分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合,可以体现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状。细胞内各种结构从功能上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的新陈代谢”一章中的各种代谢的相关性,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水分的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呼吸的过程等。“遗传和变异”一章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的各种物质的相关性和各种结构的统一性。“生物与环境”一章中碳元素的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平衡等。

(二)跨章节综合。

例如,“细胞”与“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综合:细胞的完整性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新陈代谢主要在细胞内进行,细胞内的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转变,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生物的新陈代谢”与“遗传与变异”的综合:遗传物质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和代谢类型。“生物的新陈代谢”与“生物与环境”的综合:物质代谢和物质循环,能量代谢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的代谢类型。“遗传和变异”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综合: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使有利的变异得以积累和发展。“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细胞”的综合:细胞分裂是生殖的细胞基础,无性生殖是通过体细胞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进行的,有性生殖是通过减数分裂进行的。“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综合:生殖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进行的,新陈代谢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遗传和变异”的综合:遗传与变异是通过生殖来体现的,营养生殖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的,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相同,故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的基因型,子代出现了更大的变异。由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减数分裂是遗传基本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个体发育的遗传基础是核酸,DNA所携带的遗传物质决定个体发育的方向和全过程,个体发育过程就是特定基因有序地活化和表达的过程。

(三)通过专题教学,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

专题教学是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高三生物本身的复习教学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是按章节理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内容向横向、纵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则可进行专题复习教学。专题划分如下:

1.体系专题。例如:(1)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2)生命的新陈代谢;(3)生命活动的调节;(4)遗传和变异;(5)生物与环境。

2.实验专题。例如:(1)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2)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3)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4)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3.题型专题。例如:(1)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2)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3)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4)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4.热点专题。例如:(1)生态和环境热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4)国内外的大事(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贫铀弹、反恐斗争)。

遗传和变异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难点知识,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下面仅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体系专题为例,说明复习的具体方法。

1.构建知识网络

了解知识点在网络中的相关位置,有利于联想记忆,有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有利于深层次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联系知识的能力。2.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联系性复习遗传和变异一章,内容多、概念多,需运用概念、原理、定律解释的生命现象、解决的实践问题也多。因此在进行总复习时,要始终抓住“能力”这个核心,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知识进行复习。联系性问题:

①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②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表达之间的关系。

③基因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之间的关系。④核遗传三大规律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⑤核遗传三大规律与伴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关系。⑥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根本原因与中心法则的关系。

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必须联系减数分裂,因为减数分裂知识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3.以能力为导向,进行对比复习,对比内容: ①DNA和RNA比较。

②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的比较。③DNA复制、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之间比较。④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比较。⑤遗传三大规律的比较。

⑥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比较。

⑦常(X)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常(X)染色体隐性遗传比较。⑧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间的比较。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比较。⑩无籽西瓜与无籽番茄比较。

对比复习的好处是,防止概念混淆,有利于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三.分析教材,寻找基础知识和实用知识的最佳结合点

教师在巩固学生学科主干知识的前提下要特别重视那些紧密结合现实生活、联系生产实际的知识。例如,下列实用知识可作为与基础知识结合的重点。渗透吸水的原理:一次性施肥过多,会引起植物烧苗;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外渗而萎蔫。蒸腾作用的意义:移栽苗要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以免水分蒸发而枯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植物被淹后要及时排水;酿酒过程中要密封。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扦插的苗木,浸泡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有利于成活;无籽果实的获得。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运用:利用特定的天敌来消灭害虫,以防治环境污染,等。

四、树立了生物学研究的哲学基本观点

生物学的研究就是要遵循和反映生物体自身、生物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客观存在的各种固有的关系和规律。因此,在生物教学和生物总复习当中是否树立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总复习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性观点、三个统一观点、辨证的观点。

(一)生命的物质性观点

生命科学则是研究生命物质-原生质的复杂高级运动形式。组成原生质的化合物则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核酸,主要是DNA。DNA的复制就是物质的运动形式,DNA严格复制就体现遗传,DNA复制出现差错(基因突变)就发生变异,红细胞运输氧气的物质基础是血红蛋白。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基础是各种消化酶。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吸水的物质基础是液泡中存在多种溶质的细胞液。植物细胞对离子的选择吸收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具有功能专一性的载体。性状分离的物质基础是杂合体内存在等位基因。呼吸作用之所以能进行是因为细胞内存在着催化有机物分解的呼吸酶。总之,各种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没有物质基础的生命现象是不存在的。

(二).三个统一的观点:

三个统一的观点是指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1)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是有不同层次上的统一。①分子水平上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例如:DNA分子的结构与其贮存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是统一的。ATP分子的结构与其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的功能是统一的。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的互补配对能力是与它们分子结构相统一的。②亚显微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例如: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与其有氧呼吸的功能是统一的。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与其光合作用的功能是统一的。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与其保护、物质交换等功能是统一的。③显微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例如:神经元的结构与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功能是统一的。红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是统一的。具有微绒毛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与其吸收的功能是统一的。根毛细胞的结构与其渗透吸水的功能是统一的。④组织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例如:肺泡的单层上皮结构与其气体交换的功能是统一的。叶表皮(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上有气孔,有透明的角质层与其保护、蒸腾作用、呼吸等功能是统一的。⑤器官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例如:叶的功能与其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功能是统一的。茎的结构与其支持和输导的功能是统一的。胃的结构与其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是统一的。⑥系统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例如: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其连续性地进行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是统一的。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其形成尿液和排出尿液的功能是统一的。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其完成肺通气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功能是统一的。⑦种群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例如: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与其繁殖功能、基因自由交流的功能是统一的,种群才能成为物种繁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单位。⑧群落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例如:群落的营养结构,即生物间的取食关系将决定群落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例如: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二大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统一的。(2)物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例如:根吸收的水分可用于光合作用和有关的代谢活动,保证植物整体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一株大树主干树皮受到严重的环剥将导致大树死亡。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随着运动系统活动的加强,循环、呼吸等器官系统的活动也随之加强,而消化、泌尿系统的活动随之减弱,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保证了人体适应剧烈的运动状态。(3).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 在生命发生发展过程中,生物长期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会影响改变环境。可见生物与环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生物的应激性就是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作出的应答反应,以保证生物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反过来,环境的变化又对生物体的变异进行选择,促进生物的进化。只要坚持用三个统一的观点分析某些生物学现象,那么思维就会正确启动,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辩证的观点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一重要的哲学原理在生物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保证生物体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维持生命。遗传和变异的对立统一推动生物不断地进化。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对立统一保证大脑皮层的功能得以正常进行。根吸收水分、叶蒸腾水分,二者的对立统一才能保证植物体对水分的需求。

事物间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例如:群落演替,发展到顶极群落时,群落中的各种生物通过信息交流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关系,形成了典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如果人为地消灭一个物种,或引进一个物种就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这种错误的做法就是没有看到群落中各种生物业已形成的内在联系、之间相互依存的协调关系。一个细胞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是因为细胞各个结构之间在功能上存在内在的联系。例如,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是在细胞核基因的指导下进行的,所需要的氨基酸主要是通过细胞膜吸收进来的,所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的。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还要通过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加工,然后通过胰岛细胞的细胞膜外排出去。可见,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是细胞核、细胞膜和有关细胞器共同参与完成的。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变化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辨证的哲学观点在生物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一个活的完整的胚是种子能萌发的内因,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因。基因型是性状发育的内因,环境是性状发育的外因,所以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内因,所以遗传物质的自然改变(基因突变)或人为改变(转基因技术)都会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

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体会 篇2

一、关注每年高考试题的变化, 把握一轮复习教学的方向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必须在考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下进行。在教学中我总是密切关注每年高考命题点的变化和命题的特征及规律, 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 密切联系实际,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有针对性地将生物学知识融入问题情境当中, 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立足教材, 适当延伸

一轮复习开始后, 每个核心知识点的复习我都要求学生全面细致地通读教材, 并用彩色笔将重要的知识点、关键词语画下来, 然后精读教材, 将画下来的重要知识点、关键词语以及重要的插图、小资料和实验内容进行梳理, 并熟记重要概念原理,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教材上的生物专业术语作答, 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对于教材中直接给出结论而没有透析原因, 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又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 教师应该大胆地拓展和延伸, 以帮助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例如, 在进行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教学中, 通过实验证明S型菌DNA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但是转化的原理是怎样的, 教材只字未提, 学生无法理解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在复习时可进行如下拓展延伸:转化过程是S型菌控制荚膜的基因整合到了R型菌的DNA分子中, 并在R型菌中得到表达, 从而使R型菌形成荚膜而转化为S型菌, 这就相当于转基因式的基因重组。通过这样的延伸,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 如果一轮复习只是简单地重复教材上的内容, 或者只是对着一轮教辅资料宣讲, 课堂必然枯燥乏味, 生物学科亦是如此。有些生物知识非常抽象, 单凭教师的语言描述, 不仅枯燥乏味, 而且效果也不好。运用多媒体能形象地摸拟展示某些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 加深印象, 帮助记忆, 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如复习“减数分裂”时, 我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的变化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学生既容易理解, 又记忆深刻。

四、重视实验复习教学, 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

每年的生物高考试题, 实验题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 在一轮复习中, 我非常重视实验复习教学。对学生上新课时没有很好理解, 细节又特别多、操作也很繁琐, 在高考中常作考试题材的实验内容, 再次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 加深印象, 进一步明确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对一些不合乎季节的实验, 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视频, 让学生重温原理、操作过程及实验方法, 进而提升复习效率。

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面向生物学科学困生

学生成长到高三, 各自的个体差异更为明显。特别是像我们学校, 接近30个班, 学生来源广, 基础参差不齐, 虽然是分层教学, 但经过进入高中以来两年的发展变化, 难免发生较大的差异。

随着每次月考的到来, 有的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感觉越来越吃力, 生物成绩也越来越差。在这种情况下, 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家教式的辅导。“一对一”家教式辅导对学生的复习更有针对性, 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及时引导他们解决, 进而为一轮复习教学找到侧重点。

总之, 作为高三生物教师, 我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 为学生顺利进行二轮复习和高考胜利奠定基础。

摘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对学生高考至关重要。因此, 高三生物教师要带领学生吃透教材, 把握高考命题的动向, 充分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复习效率,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重视实验复习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为二轮复习的顺利进行和高考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体会 篇3

一、自我诊断——暴露错误概念

每节复习课之前,教师应先针对性地提前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复习相关的概念知识,并自我诊断,暴露出理解错误、混淆不清、不会运用的概念。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暴露出的概念问题精心设计教学,上课内容围绕学生的问题开展,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例如,在复习《稳态与环境》前,教师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本课概念的理解与把握程度,设计了以下问题:(1)说明稳态在细胞、个体、生态系统不同的生命结构层次中的含义。(2)描述神经调节的过程。(3)描述血糖条件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4)描述免疫调节。(5)说明植物激素的综合作用。(6)如何理解反馈调节是个体和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7)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8)如何理解信息传递……从学生的反馈结果来看,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存在以下问题:(1)对核心概念缺乏整体的认识。如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信息传递就是第五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此概念认识很片面。(2)不能从全局、整体上把握概念。如稳态这一核心概念,学生无法把个体的稳态和环境的稳态相结合从整体上进行理解,而是停留在第一章第2节对稳态定义的理解上。(3)能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但不会构建概念图。如第二章《稳态的调节机制》中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如何构建概念图,学生无从下手,只能模仿参考书构建知识网络,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无法构建符合自己思维习惯的概念图。以上是从整体上对学生关于生物必修三相关概念理解的了解,在安排到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更细致、更符合逻辑的问题,从细节上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二、创设情境——引入科学概念

高三生物的概念复习教学如果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概念、背概念、做练习巩固概念,学生的复习效率将大打折扣。在课程理念的高考模式下,生物学科更加注重在新情境下对概念的理解和迁移能力的考察。因此,教师要把复习的概念置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打破传统复习课枯燥无味的状态,使学生乐于复习。

首先,有些高考题源于教材上的图片、资料、问题、图解等,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上的这些信息,通过整合创设情境,让学生熟悉书本知识,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如复习DNA复制的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对DNA复制有个感性的认识,笔者引入书本必修二中DNA复制图解,引导学生从书本图解中去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从图中说出DNA复制的过程、模板、原料、方式、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细致的识图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记忆。其次,利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如在复习育种这个概念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流程、优缺点等这些基本的知识点上,可以创设农业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解决农业生产上实际问题的欲望。如培育新品种番茄椒,普通番茄与甜椒自然杂交后形成的番茄椒既像辣椒又像番茄,番茄椒的叶片、茎秆酷似甜椒,而果实外形与番茄相似,内部结构又与甜椒相似,但是番茄椒不能产生后代。如何用多倍体育种法来培育可育的番茄椒?再次,创设真实的高考案例情境,突破概念复习的瓶颈。高三生物学复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高考的成绩,因此,学生在练习时对高考题特别重视。笔者通过研究历年来的高考题,在对高考题的分类研究中发现,高考对概念的理解、应用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且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赋予了新的情境,这样类型的题目学生的得分往往较低。因此,如果我们以某些基本的高考原题或者变式作为概念引入创设情境,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这个概念的学习也会格外的扎实有效。

三、设置树状问题结构——细化理解概念

当我们正确引入一个生物学概念后,需要对概念的内涵、外延、适用范围及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理解、应用,教师势必要提出相关的问题。问题结构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可以将提问的“问题结构”分为纵向逻辑结构、横向辐射结构和纵横交叉结构三类。鉴于高三复习的综合性,本文只谈论纵横交叉结构,即纵向问题结构与横向问题结构的组合。总的来说,纵横交叉结构模型就是问题向纵深延伸,但在某一问题环节分门别类地进行探究。这种问题结构模型适合在高三生物学复习中构建核心概念。如基因是生物学上的核心概念,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概念抽象,所以学生大多是死记硬背,对基因内部相关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如复习基因及其功能时,需要教师设置合理的问题组合,不断引导。首先,从纵向上设置三个层次逐级递增的问题,即(树的主干)基因是什么、基因有何功能、基因如何实现功能,然后对这三个问题“开枝散叶”,再设置一系列的小问题。第一主干问题设置以下横向子问题:基因与DNA有何关系?DNA分子的主要载体是什么?一个DNA分子有几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如何排列?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第二主干问题设置以下横向子问题:基因通过什么方式来控制这些性状?基因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第三主干问题设置以下横向子问题:基因表达(转录、翻译)的过程如何?DNA复制的过程如何?什么是中心法则?通过设置纵横交叉的问题结构,可以把核心概念中一系列基本概念的关系理清,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更深刻、更透彻,从而为构建概念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构概念图——完善概念体系

把零散的知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时,学生才容易记住复习课中呈现的较大的信息量,并能够重新构建概念体系。学生通过把自己制作的概念图与其他同学或老师制作的概念图进行比较,能够认识到自己不足的方面,使含糊不清的概念变得清晰。另外,不管学生的本身知识结构如何,制作概念图比死记硬背概念要具有更高的优势,能够深化所学概念。例如,《胚胎工程》一章内容有很多概念需要学生记忆、理解,虽然这章的知识理解难度不大,学生却很容易遗忘,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把各个概念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胚胎工程中的几项重要技术后,要求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将主要概念联系起来。

五、类比迁移思维训练——深化所学概念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核,逐渐减少概念的记忆性试题,增加概念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应用的考察,有利于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相关概念题型的选择和编制,减少死记硬背式的概念题型,多选择新情境题和新的信息题、探究题来锻炼学生运用生物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教师设置题目的情境要与实际相联系,摒弃和实际不符的题型。同时,设计的题目要突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而不是知识的不断重复和简单叠加。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提炼相似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去伪存真,在脑中提炼能够解决这类问题的概念。长期经过这样的有效训练,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

总之,高三的生物概念复习不再是简单的重复、乏味的讲解、机械的训练,而是生物概念被学生重新构建得到升华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学生翘首以盼、求知若渴的课堂,是思维火花不断碰撞和创新的课堂。

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体会 篇4

赵晶

高三生物复习课,与新课是有明显区别的。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的趋势棗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与教学大纲,理科综合考试涉及的内容广,信息量大,联系实际的特点,因此,复习课内容要有所深化和扩展。要求生物学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要注重挖掘教材。

一 挖掘“潜”在的知识

许多知识,在书中没有明显的表述出来,或因时间的推进而更新。对于那些不明显,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要去“挖”。

(1)善于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些知识没有明显的文字表述,而是隐含在图解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能善于指导学生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如高中《生物》全一册图21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C3在还原中既能形成葡萄糖,也能形成新的C5,这一点在课本中没有详细的文字叙述,而仔细识图能突破这一难点,深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复习理解。又如,图41玉米胚乳的发育,在受精后12小时的状态图中,可观察到受精极核已分裂成许多游离的胚乳核,而此时受精卵仍处在休眠状态,还没有开始分裂,从图中可挖掘出“胚乳的发育先于胚的发育”这一隐含的知识。(2)善于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中生物知识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因此,复习时,在知识的横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点—线—面—体几个方面的联系工作,把不同概念原理之间、不同章节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清、讲准、讲透。当前应主要结合高考的方向,注意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兼顾理、化、生跨学科的联系。例如,以染色体这一概念为中心,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联系成一个知识网.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内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理科综合方面的联系,如复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中的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时,让学生分析化学过程,书写化学方程式;复习“生长素作用的二重性”时,联系物理上的离心力知识来解释在转动的圆盘上的圆心和圆周边植物生长的不同情况,联系物理上的重力知识来解释太空中的植物根、茎的生长情况,等等。理科综合知识间的联系,教师点到即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学生自己头脑中各课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得以解决,课堂上不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展开讨论。

在知识的纵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不同层次的联系工作,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个层次上必须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3)善于挖掘已更新的课本知识 生物学的许多知识在不断更新、完善,对于这些知识,只讲书本的内容,既不符和高考的要求,也跟不上现代生物学发展的趋势,所以,我们还要善于把这些知识去“抓”回来,补充到复习课之中。去哪里“抓”?到新教材中去抓,到有关报刊中去抓,到专业杂志(如《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学》《中国考试》等)中抓。“抓”什么?主要要抓热点、抓新观点、抓有关生物科学技术极其应用的知识。如复习“细胞分裂”时,补充细胞分化、细胞癌变、细胞衰老的知识;复习“矿质代谢”时,补充植物无土栽培的知识;复习“光合作用”时,补充温室栽培技术对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复习“生物的生殖”时,补充组织培养、“克隆”技术极其应用的知识;复习“遗传和变异”时,补充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生物芯片、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疗法在医学上的应用及前景的知识;复习“生物与环境”时,补充人类艘所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能源、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并与书中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分析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措施,分析环境污染(主要是水、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等)的来源、种类、危害和治理防法;复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时可联系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假说。

二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我们要挖掘的是学生“潜”在的能力,主要是指辨证思维能力,或创新性的立体型思维能力。当今,知识发展的趋势,都要求学生的思维应从直线型、平面型向创造性、立体型转变。不过,人们要发展创新性的立体思维能力,阻碍很多。作为生物教师,应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在复习课中,逐渐去发展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能力。

1.引导学生克服习惯和心理上的阻碍,要敢于想

人的创新思维能力,许多因习惯和心理上的定格而受阻。如生物学中的问题,学生都习惯于从生物知识本身去寻求答案,而不去思考用数学的方法、理化的知识去解决,也不会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去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有些学生迫于心理压力,怕人家嘲讽,怕自己成为“四不象”,就根本不去创新,或把萌发的新想法藏在心底。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克服这些习惯上和心理上的阻碍,打破习惯上作茧自缚的做法,突破心理压力和自欺欺人的想法。

(2)教会学生一些科学思维方式 没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形成创新性立体型或辩证能力比较难。为此,我们要教会学生掌握发散思维、换元思维、转向思维、空间思维,上下左右,求所新的思路,以构成创新能力的立体“桥墩”。这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就有了新意,就会全面地去思考。做好了这两方面工作,学生的“潜”在创造力也就慢慢地被挖掘出来了。

三 挖掘学生的思想

学生因社会阅历不深,思想的激进,容易形成一些极端与片面的观点,或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学生这些思想上的问题,我们在复习中不能视而不见,应去进行挖掘。对于学生极端与片面的观点,要去把它引出来,并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理由,与擒应先纵。然后,以全面的视角,从学生理由之外的理由让学生推出新的观点,从而使他们由衷地树立新的观点。对于学生的厌学情绪,我们生物老师不管不好,简单处理也不好,应去细心观察,做一些小小的调查,进行一些非正式的交谈等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思想工作。这里,高谈阔论是没有效果的。

我们在挖掘中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新见解,这是搞好挖掘的前提;二是要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这是搞好挖掘的根本途径;三是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和形式的艺术性的统一,这是搞好挖掘的重要保证;四是要做到放、收有致,放中有收,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题性结合起来,这是搞好挖掘的基本原则。

把握机遇 决胜高考——2004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发表时间:2003-12-13 15:55:23 作者:淮安市范集中学 陈虹英

新高考、新模式,生物学科在高考之中历经“磨难”,在2003年终于迎来了崭新的前程,所有生物教学工作者为之欢呼、为之鼓舞。在教学的竞技舞台上,生物教师终于走出了那种“寄人篱下”的痛苦感受,一种重获新生的快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用成绩去说话”这是衡量教学成果的亘古不变的定律,在教学成绩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夸,而教学成绩的最高衡量尺度,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作为一名具体实施高三生物教学的工作者,应如何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呢?

一、立足书本求创新

高三生物以复习为主,书本知识的复习与回顾应该是必须的,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石,处理不好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轮复习),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学生感受仅是课本知识的重新再现,出现厌学或不学的情绪,以致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不牢,到进行综合复习时,这些基础知识又运用不起来。另一方面,老师也感到复习难度较大,上课没有什么新意,全是陈旧知识的累积。因此,课堂教学的创新就成为高三老师复习基础知识时区别于新授课获得最大课堂效益的最佳途径。

创新——一个全新的名词,如何创新?创新决不是赶时髦,更不是脱离课本的代名词,立足课本的创新,是课本知识的升华,给学生一个全新的知识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展示的全部是学生思维与课本知识的重组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同时课本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大大提高。

例如,生物课本中,矿质元素的作用中讲硼元素有促进花粉管萌发的作用。学生看过一遍并不会有多大的印象,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本领呢?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我们增设一个实验设计,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探讨。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硼对花粉管萌发的影响

实验材料:显微镜 鲜花 缺硼的培养液 培养皿 琼脂 硼酸 pH试纸 盐酸 实验步骤:1、2、3、4、结果预测:1、2、3、老师适当引导和分析:从实验选材(花粉萌发→花的结构→培养条件及培养基成分)→对照实验设立→实验结果预测。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既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深度,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大有益处。

二、基于课本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思维培养中的高级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因此对课本知识的思维发散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在2003年高考第41题对这一思维模式体现的尤为突出,这道题的实质就是一种思维发散,而所用的知识点全部在课本之中。

(1)用放射性元素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果只有部分细胞具有放射性,这是为什么?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得出下列结论:

①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所特有的组成成分。

②生物的细胞什么时候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发散 DNA复制时

发散 细胞分裂时 这样通过思维发散得出具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应具有分裂能力

(2)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来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出现的结果如何呢?

①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特有的组成成分

②RNA的合成并不受细胞是否分裂限制,因为只要是活细胞就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实质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而酶的合成需要RNA的直接指导,因此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RNA的合成

结论:如果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全部活细胞都具有放射性

基于这点,发散思维的建立与培养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要求学生基于课本知识进行发散思维。

例:秋水仙素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导思:正常有丝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平均移向两极,最终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结果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的相同。如果没有纺锤丝的牵引,结果会如何呢?加倍的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而是停留在一个细胞中,从而形成多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时期(有丝分裂前期)。

经过这样的思维扩散,对课本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敞开课本系社会

课本知识是解决实践问题的基础,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关注社会、关注最新科技动态,特别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动向,对能用课本知识解决社会热点知识要不放过,对学生强调知识运用的同时使学生感觉生物学科的知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如:爱滋病的流行和防治、“非典”、“人类基因组计划”、“神舟”系列飞船动植物搭载实验、环境污染与治理……等众多的社会实际问题,让学生从纯知识的掌握中,学会应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关心社会、关心科技的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四、咬定目标(高考)不放松

高考是教学服务的重点,一切目标计划的设立,都是为高考服务的,为此对生物的教学,我们订立了一个长期的复习计划,这一计划的完成与实施都是与高考相联系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大市或县区统测与我们计划的矛盾,为此,我们并没有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我们复习的策略,并没有片面地追求与市进度的统一。2003年高考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在2003年全市的几次统测中我校的生物成绩应该说是比较差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基本上是按开学初备课组订立的计划执行的,这一计划完全是针对我校的实际、服务于高考订立的,但我们的成绩在每一次统测中都有进步,最终在高考中我校生物成绩是非常好的,2003年在市重点高中高考排行榜中,我校本科人数居第一名,在考上本科的学生之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学习生物学科的。从中可以看出,高考是我们追求的大目标,追求过程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最高目标。

五、团结协作出智慧

“团结诞生力量,凝聚诞生希望,协作产生智慧”。这是我校高三生物老师的备课格言,一个人的精力与智慧是有限的,集众家之长,改自身之短,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为高三生物教学服务,为此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的成员每周有三次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来研讨教学中的问题。在备课中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以整体协作、集团作战的方针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六、教案学案一体化

高三年级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任务和压力面前,过去我们曾认为在这么紧张的环境下,高三教师的备课可以简单一些,教师在课本中作出重点标记,讲解时注意重点也就可以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和想法都是错误的,教师在课本中所作的重点要求,能传达给学生吗?对知识结构框架的重组,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吗?为此,在过去痛苦失败的基础上,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成员,并没有给自己放松压力,而是加大了自身的压力,知识复习课运用备课组集体研究的一体化教学案,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据,讲练结合,加大课堂容量,扩宽知识面,在教学案之中增添了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力度较大的典型例题,作为打造学生新思维的基石。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他山之石可攻玉

高考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市场,在其中不乏利用假冒劣质产品进行发财的商家,但也不否认有精品的复习资料,一味抨击复习资料的坏处不可取,而全盘套用复习资料更不可取,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本出发,从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研究新考纲、新高考,利用自己可以累积到的一切资料进行重组分类,用优秀资料中的信息充实我们的教学,使别人的东西服务于我们自己的教学,达到“他山之石可攻玉”的效果,为此我们在教学案一体化的基础上,增加了练案校本化,使学生从繁杂的复习资料中解放出来,避免学生在重复练习中时间的大量浪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作用。

勤能补拙——补自身素质的不足、补学生知识的遗漏

做到:勤思——思学生的能力、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

勤做——备课、练习精选、作业批改及反馈

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老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教学成果一定辉煌,生物学科在高考之中一定会因我们老师的辛勤劳动而大放异彩,炎热的六月,也会因我们学生的成功变得春意盎然。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作者:曾朝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03 更新时间:2004-3-13 文章录入:曾朝华1 责任编辑:周南中学

1.夯实基础知识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至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的同时,要突出重点,特别是三本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的复习即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基因工程。

2.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近两年的高考题大多是一些与生产和生活实际有关的、需要运用多个知识点甚至跨学科知识、通过多层次和多角度综合分析才能寻求答案的综合题。题目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以现实生产、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如河流污染、无土栽培、赤潮等)为背景,或给出一段自然科学的研究材料,让考生阅读理解,要求回答所提问题,充分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考查学科知识的思路。

3.重点章节突出

从以往试卷中不难看出,重点章节重点考,尤其是新陈代谢部分的内容,一直是综合测试的核心。高三复习时,要做到全面,但更要抓好重点章节的复习。

4.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生物知识的收集

一些社会热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细胞工程、胚胎于细胞的利用以及赤潮等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有关的现实问题及生命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频繁出现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些题目具有引导和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未来的导向功能,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这些知识的收集整理,拓宽知识面。

5.加强图文信息转换能力的训练。

这两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常出现图表题,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识图、信息转换、摄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高考复习中应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6.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归纳教材中的显性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目前高考虽然难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操复习,但纸上谈兵还是少不了的。在后期的复习中对生物实验的复习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注重联系实际,重点放在能灵运用上;②加强实验复习,重点放在设计实验上;③关注学科发展,重点放与教材的结合上。

对于每一个实验必须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同时还要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高考试题的变化。

收集教材中的隐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平时说到实验,一般是指显性实验。实际上,课本在讲述某一知识点时,往往都由实验引入或加以实验验证。这些实验,课本中虽未明确注明,却是科学家们研究过程的再现经典实验。经典实验在生物学发展史中,深刻地影响着生物学思想的发展,显著推动着生物学理论的建立。如必修本中酶的发现的一组实验、光合作用的发现的一组实验、生长素的发现的一组实验等等。对于这些实验,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课本将它们一一找出,从中感悟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实验的安排和设计等。

隐含在课本中的实验,除经典实验外,还有一些诸如观察、验证、应用等类型的实验。这类实验不仅包含在课本的正文中,在课本的小资料栏目以及复习题中也有一些,同学们可一并将它们找出分析。

归类显、隐性实验,进行综合复习。

学习贵在总结,不孤立地看待这些显、隐性实验,而应该从这些实验的原理、所用材料、步骤、数据采集与处理上的异同等角度出发,给这些实验分门别类,从而组成不同的实验板块。比如按实验材料可分为非生物材料实验(模拟实验)和生物材料实验,生物材料实验又可分为植物材料实验、动物材料实验、微生物材料实验;按实验方法可分为显微观察、临床观察、调查、杂交、同位素示踪、生化检测等方法的实验板块;按生物学实验技能可分为显微技术、染色技术、装片制作技术、徒手切片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测量技术等等。

高三注重基础,平时我注意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检察学生的复习资料和笔记,当面批改。每次月考做详细的分析说明,引导学生对高考题型的把握能力和自学能力。

高三生物总复习策略

发表时间:2003-12-13 15:48:46 作者:陈乔平吕正余(淮安中学)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我省在2004年将继续实行“3+2”的高考模式。面对“3+2”考试,这对我们生物教师来说,是个比较严峻的挑战。面对“3+2”考试,我们将怎么办呢?

正确理解《考试说明》中的考试目标

根据普通高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了以下四项目标:

一、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高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物科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术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这个目标分为三条:⑴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谓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就是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⑵定量描述生物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生物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⑶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是没有的,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

二、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生物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生物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能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解答考查这类目标的试题,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学生在阅读生物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生物意义,以及有关生物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四、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生物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本目标的试题有的需要生物、化学、生物其中一个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回答,有的需动用生物、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尤其是以现实问题立意的试题,因为现实问题常常是综合的。

构建知识网络 培养学科能力 重视知识迁移

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这个载体上的。例如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生命的自我复制和发育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系统,这四大系统共同构成全书的知识系统。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高中生物分为三大板块,四大知识系统。这四大系统又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体现生命不同于非生命物质的基本特征。每个大的系统下,又可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二、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就生物本身的复习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可进行专题复习。

1.按体系分专题———体系专题,包括:

(1)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

(2)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3)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

(4)生物与环境系统。

2.按实验分专题———实验专题,包括:

(1)验证性实验,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

(2)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

(3)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

(4)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3.按题型分专题———题型专题,包括:

(1)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

(2)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3)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

(4)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4.按热点分专题———热点专题,包括:

(1)生态和环境热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

(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

(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

(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贫铀弹、反恐斗争)。

以上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当然各专题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开。按知识体系复习,也会遇到实验、解题、热点问题。只是复习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专题复习要遵循以下原则: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在最后冲刺阶段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

三、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

练: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抓好运用知识能力的套套单元、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应靠拢2003年《高考说明》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评:教师讲评练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课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四、学法、解法指导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

1、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部份;读《高考说明》。

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体会 篇5

高考试题特点及复习策略无疑是高三师生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高三的教学任务就是高考复习,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一年有限的复习时间,应如何安排复习进程、怎样有效提高学生复习效益等对于高三师生尤为重要。

2016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总体感觉是:平和、大气、灵活。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等新课程理念落到了实处,亮点颇多。与去年相比,试题呈现出如下明显特点——稳中有降、主干突出、立足实际、考查能力、且出题灵活,设置情景新颖。选择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非选择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能力等;选修部分立足科技前沿,回归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下面结合生物试题的内容,探讨本套试题的几个主要特点:

1、遵循考试大纲,稳中求进,平稳过渡

生物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且题目难易比例得当,过渡平稳。试题的题干信息简洁,容易读懂,减少了因为情境设置过多而对考生造成的干扰。而往年丢分比较严重的遗传考题,今年也十分平和,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2、立足教材考基础

(1)选择题主要考查教材识记、理解层次的知识,以低、中档题。

(2)非选择题直接考查生物学术语和教材中的结论性知识的理解。(3)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作为考题的背景材料。

3、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主干知识突出。整套试卷突出考查的核心概念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分裂、分化、细胞全能性,DNA的复制和转录、动物激素调节、叶绿体中的色素、植物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伴性遗传、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光 合作用、呼吸作用、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核移植技术等,而这些全部为高中生物主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是生物试题的突出特点。

4、淡化记忆,强化能力

与2015年相比,今年生物试题非选择题部分的答案更为简洁,没有较长的表述性语句,学生答题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上。

5、难度降低,灵活性增强

本套生物试题中没有涉及图形、曲线等信息,题干表述简明扼要,避免了情境设置过多对考生造成的干扰;《分子与细胞》模块较容易得分,该模块在本套试题中的分值有所增加,包括两个选择题和两个非选择题;往年考生失分比较严重的遗传试题,今年也非常平和。

6、命题角度新颖,重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细胞代谢是高中生物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第31题考查了采用图表的形式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考查角度新颖意在考查学生对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整体过程的理解能力。出题人设计意图巧妙。

总体上来说,2016年高考生物试题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适度创新,重视考查学科素养,为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高中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2017年高考备考主要针对2016年复习中的不足,在复习备考策略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和策略的具体化。

1、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作为每年高考命题的指挥棒,有着极强的严谨性。等到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公布后,结合各种研讨会及网络等媒体必须及时对比与上年的变化,改动一个字都直接关系到当年高考试题的变数,复习时一定要在考纲和说明的指导下进行。要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灵活的融入课堂当中,首先尽可能早的认真做完各地高考题非常有必要,要多研究全国卷、各省市高考题。进行归纳整理,可以很清 晰地看出共性的东西,从中把握命题的方向及热点,在复习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

2、制定全年复习备考计划,精心筛选一轮复习资料﹑积极整合二轮复习专题,合作探讨三轮习题。一轮复习夯实基础,二轮复习专题构建,三轮复习强化训练。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是决定高三生物总复习成败的关键环节,也是高考是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整个备考复习中要制定每一节课的复习内容,并将具体计划落实到每一节课。

3、培养学生先准确记忆的习惯,要求学生必须以教材为根本。生物知识点凌乱、繁琐,记忆的非常多,基本知识识记要准确、完整、熟练。平时复习中必须加强课本中所有内容,包括问题探讨、本节聚焦、小字内容、图片图解、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旁栏思考题、课后习题等。应加强学生精读高考知识点,背熟概念、事实、原理、方法;默写名词性概念、生物学术语、结论性语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别字,理解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以致用,力求规范、全面、系统、扎实、灵活。

4、在复习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对过程思维要更加重视,防止学生只记住结论,搞不清来龙去脉。只关注答案,不注意分析过程,导致有些知识内容、有些类型的题目屡考屡错,必须让学生意识到每次考试的错误就是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学生读题推理能力、图表分析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和语言描述能力要进一步加强。简单说要学生首先要把题意读懂,充分挖掘图表信息,理解不同背景下的实验设计,更要灵活地将这些实验所涉及的方法与技术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相应的生物学问题,并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原理通过准确描述回答问题,这对学生能力要求非常高,需要师生不断训练、持续提升。

5、重视高频内容和题型,解决知识迁移能力不强问题。将平时练习中经常遇到高频内容和题型,尤其是相对模糊知识点和题型要及时积累,善于归纳,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提升自己。高考中选择题得分直接决定生物高考的成败,在高考备考 复习中必须穿插选择题强化训练。另外,通过训练提高解题质量,但要注意克服一味地追求多做题而不总结与反思,找出关键词句及基础知识或解题方法上的不足,要求学生对易错题的知识进行整理,对解题思路、方法进行归类。

6、加强生物答题的规范性和技巧性。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中的非选择题部分绝大多数考生得分较低,主要是因为考生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不会根据题意做出合理、科学的判断,不会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规范的文字表达。要长期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一切有用的信息,认真组织语言,严格用规范的生物专业学术语作答,尽量避免口语化或网络用语,对于专业术语和易混汉字尽量板书,加强学生记忆。答卷时要做到层次清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绝对不能出现错别字。

7、更加注重抓落实。在理综试卷中生物虽然只有90分,但是在平时月考、模拟训练等考试中,生物成绩一般比物理化学要高,可谓“得生物者得理综”,在试卷批阅及平时基础知识记忆、作业资料的检查批改等方面,关注尽可能多的学生。同时,三轮强化训练尽可能多的面批面改,试卷面批面改是高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提高教学效率,绝不能忽视这一环节,当面指出学生的错误,加深其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和重视程度,以后犯同样错误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8、模拟训练中,注重考试心理的培养,教师在上课之余找学生谈话交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给以心理疏导。指导学生考试要有信心、要细心、要有耐心,容易试题要小心,中档试题要细心,生繁难题有信心,始终保持平常心。尽可能做到基础题得满分,中档题得高分,较难题多得分,切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无谓失分。

高三生物怎么复习的方法 篇6

1.规范解题答题,提高审题能力,用生物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如遗传图解的规范化书写、遗传学符号的正确使用,用专业术语描述现象和给出结论,不写错别字等。如果是审题不清造成的,应加强审题训练,减少低级层面的失分。

2.翻阅曾经做过的试卷,主要看以前做过的好题、易错题、一错再错题,再现解题思维过程,领悟试题的命题意图,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3.考前要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做几套题量适当、难度适中的热身卷,形成良好的题感和条件反射。做试卷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尽量快速答题,不翻书。做后自我批改,从中找到知识缺陷,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调整做题策略。

4.选择恰当的、适合自己的应试技巧。理综试卷普遍题量大、时间紧,需要考生摸索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和时间分配,有一定时间去思考和完成最后两道生物题,并力求做到卷面洁净、表述准确、合乎规范,提高应试技巧和做题速度,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投入到最后的紧张复习备考中去。

高三的生物偷分技巧

1.图表类,特别是表格和坐标图类选择题,常常需要我们启用“对比思维”,注意 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甚至多方向对比,进而找出合适的选项。而针对有的选择题涉及到新材料、新情景、新知识等新内容的情况,我们要用“已知”推“未知”。

2.注意一些生物学科特有的“潜规则”

生物学科有一些特有的“潜规则”。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课本上出现过的遗传性状(遗传病)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

3.认真审阅题干,确定解题思路

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现今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而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故认真审阅题干,清除干扰,挖掘隐含,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4.提倡“两遍读题”

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首先根据已知生物题干,进行归纳、提炼,找出问题的中心,找准焦点是正确解题的基础。通过所提出的问题的分析、归纳,可提炼出问题的焦点,找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进而确定问题与知识的结合点。找准结合点是解题成功的关键一步,从而着手作答。

高三如何有效率的学习生物

(一)复杂问题简单化。高中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能使知识一目了然。

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体会 篇7

伴随着全球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 如今的世界已经变得日新月异、绚烂多彩。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对科技文化的需求正在急剧的增长, 相比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认识字的人, 而是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 所以教学生学会学习成了老师面临的首要任务。特别是高三的复习课, 知识点多, 学生多, 小组合作学习调控难, 老师对后进生辅导没有充足的时间,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复习的效果。当然, 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形成建立了一种新的机制, 打破了原有的学习习惯。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形成过程中, 也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对学案导学教学还没有丰富的经验, 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探索, 甚至可能在教学中出现失误, 但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

二、高三生物复习

一般来说, 高三生物复习有两轮, 即一轮复习、二轮复习。

1.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通常指的是要全面地阅读教材, 也就是所谓的过教材, 夯实基础知识、提升解题的基本能力;新课标中着重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拓展教育学生, 而不是仅仅围绕教材给学生传授知识。所以一轮复习就不是简单的阅读教材, 而应该是教师通过认真钻研课标、考纲和高考生物命题趋势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再次认识。记住教材中的知识点无疑是好的, 但更重要的是理解知识的真正内涵以及对相关生物知识的拓展, 以便使获得的知识真正地属于自己, 达到能够彻底理解和熟练运用的水平。

2.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是完全建立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 通过一轮细化的全面复习, 二轮复习进一步使获得的知识详细化、系统化以及网络化, 逐渐地创建生物复习的结构体系。生物二轮复习也是让学生的能力有大幅提高的关键阶段。一般来说, 生物二轮复习以专题训练为主, 查漏补缺, 及时找到不熟的知识点加以巩固, 再通过对各种题型的熟练掌握提高复习效率。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推进以及取得的成果

1. 强化理论学习以及确定目标并且实践

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并且合理的目标能给教师和学生起到引导、调控、激励以及评价的作用。教师在平时辅导学生进行生物复习时要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更要仔细研读教材, 根据复习的进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地设计学案, 选择恰当的复习内容以及课堂练习;最后指引学生参考学案, 做到明确学习的目标, 使同学有方向的前进, 有目标、有任务地进行课堂学习以及复习。例如, 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首先明确学习目标, 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运用能量流动原理解答相关的能量流动计算以及陈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意义和作用;其次, 培养能力目标, 通过识图分析能量的来源以及去路、运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计算题以及通过对食物链的了解进一步掌握能量流动的规律;最后, 实践运用能力目标, 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实践意义, 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讨论, 重点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过程, 难点是形成能量流动的原因以及特点。

2. 师生通过合作构建互动课堂以及自主复习

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以及有效性, 需要的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复习。自主复习指的是学生在班级内部或者相关小组之间进行自主性的合作复习, 以便于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将复习过程中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 在学生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生物复习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合作共同构建生物复习的内容体系。例如, 在复习《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时, 师生通过合作可以构建以下内容体系:生物科技主要有哪些工程, 各项技术工程之间有什么联系;再归纳比较每项技术工程的原理、方法及操作;同时通过学案中预设的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生物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医学实践中的应用。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领域, 学生都十分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由老师讲一遍课本的沉闷气氛, 而且学生还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来掌握整个专题的知识, 达到灵活运用。通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详尽、系统化的整理, 能改进高三生物复习的学习方法,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能够有效地实现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目标。

3. 创建科学实用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提高生物学趣味

高三的学生马上面临高考, 所以在高三的复习中, 设计科学实用的学案显得尤为重要。学案的设计应该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 注重实验活动, 教师和学生都要认真地对待实验。综合考虑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影响因素, 要将基本内容、思路以及基本问题渗透在学案中, 再通过师生良好的配合顺利地完成既定的生物复习目标。例如, 教师和学生可以运用学案导学教学共同构建高三生物复习网络, 高中生物实验的各种颜色反应: (1) 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是还原糖和斐林试剂作用形成砖红色沉淀, 需要注意的是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 并且是随用随配, 条件是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是检测和检验某糖是否是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以及在医学上对糖尿病、肾炎等疾病进行诊断; (2)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是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 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要先加A液再加B液, 反应条件为常温, 应用是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以及用于对劣质奶粉的鉴定; (3) 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是DNA和二苯胺作用有蓝色出现, 应用是DNA的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等等。所以,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依据生物学科的特点, 表现创新性的同时提升生物学的趣味性、实践性。

4. 学案导学教学应注重教师精讲以及小结归纳

学案导学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是, 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复习的适当指点, 可以解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以及提高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 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引, 可以使学生建立生物知识复习框架, 能高效地对复习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 提高生物复习的效率。例如, 复习光合作用时, 要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动力是太阳光;场所是叶绿体。熟悉了这些内容之后, 就需要提出一些问题, 在叶绿体中, 二氧化碳和水是怎样转化成糖类和氧气的呢、光合作用又受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等。通过提出的问题, 对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归纳总结,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有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而暗反应在有光、无光的情况下都能进行, 通过教师精讲以及小结归纳对光合作用的过程有了全面的认识。

总的来说,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提高高三生物复习以及有效学习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只要拥有优质、准确以及合理的学案, 并且在教师和高三生物复习中能够进一步得到落实, 那么,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有效性就会逐渐地表现出来, 同时,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进一步促进高三生物复习的前景越加有利。

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并非指通过增加额外的负担, 让学生完成大量的课堂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指教师在深层次研究学生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规划好学案, 学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 自发地掌握所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 提高自学能力的同时, 也能改进课堂学习有效性的教学模式。高三生物复习中, 根据学生抽象和形象思维之间的差异, 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划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尽可能优化教学方法, 巧妙地设计高三生物复习过程, 努力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真正地使学生在复习中获得益处, 提高生物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三生物复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文杰.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2]石世刚“.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反思[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2011 (05) .

[3]李迎春.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的有效策略:学案导学[J].中学生物学, 2009 (01) .

[4]姜秀珍“.学案导学”.一路走来一路歌: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J].新课程:中学, 2010 (07) .

[5]户秀荣.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反思[J].学周刊, 2011 (03) .

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习题训练 篇8

【关键词】生物 高考复习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必不可少。驾驭知识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学习,另一方面更需要训练。因此,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精心设计的习题训练十分重要。在习题训练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获取信息

读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从题目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常有学生抱怨题目太长,不知所云。殊不知恰恰是这样的题目里往往蕴藏着解题的关键,只要能够获得有用信息,则答案可手到擒来。

例1、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解析:此题所涉及的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是我们没有学习过的知识,且题目文字较多,所以不少学生感觉困难,题目读不懂。但我们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1、此题考察激素调节。2、题目中涉及两种激素,一种(甲状旁腺素)使血钙浓度上升,另一种(降钙素)使血钙浓度降低。即他们的关系是拮抗。至于哪种激素是哪个腺体分泌,在什么情况下发挥作用都是题目给出的无关条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将题目所给信息提取出来之后,这道看似复杂,没有学过的问题很轻松的就被解决了。所以说,读题是解题的基础,一定要灵活的从题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一般是先明确这道题考察的是那个专题,再看是其中的哪一知识点,然后调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注重识图看表

生物高考中图、表、曲线等形式的命题是常见题型,也是学生考试中的难点。生物图表解题能力十分重要。这类题目解题关键在于三步骤(即识图、析点、明线),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例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从图像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由于强调了鱼是专食浮游动物乙,显然A项是不合理的。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食物的竞争,可能在大量投入鱼(丙)时会导致空间(水池)、氧气等方面的竞争。所以本题应该选C。

三、注重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性的题目在高考中年年出现,但是学生在这类题目中的得分率却并不理想。《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学生应具备一定实验与探究能力,尤其侧重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所以,实验探究性的题目作为专题的一种类型,必须强调其重要性并多加练习。

实验设计型题目涉及实验观察和分析的基本技能,渗透设计实验解决实验问题的思想,其思考性、综合性较强。解答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方法是:

1、明确实验目的

2、确定实验原理

3、决定实验变量

4、设计实验方案(一般可以分为:分组、编号、做对照处理、再做相同处理、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得出结论。)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基本原则,尽量避免无关变量的影响,为此设置实验对照(对照原则)和平行实验(等量原则)以排除无关变量,增强实验结果可信度和说服力。

下面是几道例题:

例3、 可被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的是( )

解析:本题实验考查实验设计原则(对照、等量)的运用。实验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因此要设置两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还要运用等量原则。选项B错在没有设置对照,选项C没有注意等量原则,而选项D对照设置错误。故选A。

四、注重知识应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生物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复习时应选择贴近生活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原本枯燥的复习课意兴盎然。例如果酒、果醋的发酵区别问题,无籽果实(无籽番茄、无籽西瓜)形成的原因、植物施肥过多为何会“烧苗”、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什么是赤潮、外来物种如何入侵本地生态系统问题等等。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这些日常生活问题,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精选练习是成功的关键

精讲精练,让学生每做一题即有所收获,避免重复劳动。选练习时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让学生在练习中循序渐进,巩固知识,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能力,树立信心,找出差距。做题过程中,重要是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关注基础,与偏、难、怪题说拜拜。高考题目遵循的是基础和能力并重的原则,极少出现偏、难、怪题。我们要精选练习题,避免盲目使用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正确的使用练习可以进一步强化已复习的知识,巩固重点和难点,弥补复习的缺漏。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学生仔细做,教师认真改,并有针对性的作出分析,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指出问题,解决矛盾。真正让我们付出的汗水有所收获。

上一篇:叶问观后感600字下一篇:朝阳周年庆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