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的复习计划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学生的复习计划(精选8篇)

高三学生的复习计划 篇1

一直以来,很多高三文科考生对高考地理复习过程遇到的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非常紧张和困惑,如果加上“地图识你,你不识地图”的话,内心更加虚之又虚。平时在学校里,围绕教师的作业试卷已经是疲于奔命了,根本无暇开展什么自学、反馈、提高等等。为此,许多同学在心理上对这个假期必然寄予非常大的期待。究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平时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放假可以是充分休息和调整的时期,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的高考备考,对自己的备考状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非常想借此机会有个突飞猛进的提高,想着可以借此时间来安排复习计划和提升自己的学习状态。但怎么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即性价比最高呢?

如何安排寒假的时间最合理?做哪些习题提分最快?高价请教师补课期望于提升成绩?关门苦读才是最佳选择?其实以上的做法均有考生在尝试,但是这些尝试归根到底都是具体措施和做法,要想在效果上达成最大的性价比,作为考生我建议一定做到有效反思,才能知已知彼,必须:深刻反思和认识、了解自己属于哪层次考生?哪一类型考生?大家不妨按照以下标志尝试为自己填上不同的标签,找到相应的目标制定计划。

1、我是短板明显、优势不凸显的考生---关注有效提升

这类考生往往每次考试后均会发现自己的考试成绩和某一个固定知识版块成绩相关性极大,其他章节往往没有什么特别突出优势。只要那个短板章节(必修一或二或三)一发挥不好,总分即刻下降。这类考生其实不能有病急投医,即针对短板章节(单元)去进行大量补习和补课,首先要进行短板学科性质的分析。一看短板学科的学科性质,二看短板学科的学科基础。前者是判断是否可以短时间内提升成绩的依据,后者是判断是否可以看同等时间内提升分值的根据。以小李同学为例:自然地理(或时间计算、气候知识等)为短板,而且成绩较差。假如希望在寒假十天左右的假期内提升较大空间的分值其实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学习误区,或者是知识链条出现了明显的断裂,或者是学习心理出现了严重的畏难情绪。假如自己在短时间内无法有较大的学习激励感受的话,持续学习的动力会有较大制约,如此以往,寒假就在自己的反复疑虑和自我怀疑中虚度了。建议小李不如制定一个针对自然地理内容较低目标值的复习计划来度过短促的寒假。假如小王同学则是人文综合中某个章节比较薄弱。根据广东省文综合学科考试难度不会太难的特点,在短时间内识记、梳理知识是可行的,强化某些方面的科目备考复习是必要且高效的。

2、我是优势凸显、短板不明显的考生---关注上升空间

这类考生往往在某个领域相对比较自信,某些章节的学习成绩相对比较稳定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长足的优势。这类考生也应该学习上面讲到的第一类考生那样,将自己的状况进行相关分析,例如:优势内容是否可以再在有限时间内进行大幅提升,否则不如在其他相对均衡或者信心相对不足的的章节中寻找一个可以短时间内提升的方法进行改进。以上届教过的卢同学为例:他的地理图表计算能力相当强,成绩十分稳定、突出,每次都可以在班级中排列前茅。但是人文地理中有关答题规范、逻辑整理方面的得分不太稳定,如履薄冰。最后他选择在寒假期间将每日复习综合题的时间的保持在一个小时以内,“又写又读又答”,主要精力放在自己认为可以大幅提升的内容上去。

3、我是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考生---关注激励反馈

寒假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学为主,假如自己是个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考生,希望考生要在寒假前进行一个严肃的思考,如何让自己在不想学习的时候尽快地可以回到学习欲望强烈的轨道上呢?这里可以有几种方法:借助外力。可以和家长商量希望他们可以帮助自己完善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和同学商量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同步检测;或者制定较低的学习目标,奖励机制,达成后即可反馈奖赏自己等等。明确自己的缺点,即可解决绝大多数问题。

4、我是自主学习能力强的考生---关注方向正确

自主学习能力强的考生往往指的是那种执行力强,计划性强的孩子。他们可以很好地完成自己或他人预留的计划安排,前提是此计划是正确的和适合他们自己的。这类孩子更需要将第一、二点反思内容认真阅读,提升自己有效反思的成效。

5、我是各(学科)单元均衡发展的考生—关注兴趣内容

这类考生在不同层次成绩孩子中均有存在。并不是只有好成绩的孩子才有这样的情况,其实在当下广东省考试状况下的,各科目(各科内章节)均衡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优势。累计各学科总分进而进行高考学校的选报,并且各学科考试卷的命制难度也有相关机构的宏观把握,所以大可不必非常担心出现因为某些章节(人文或者自然地理)的命题难度变化。寒假中,利用不长的时间将自己学习兴趣最浓的内容加以深化和补充是不错的选择,使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变为分数。

高三学生的复习计划 篇2

高中英语复习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和开发,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学生应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主体,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和创新性。在有效教学的课堂中,学生主体才能得到充分尊重,产生阅读的内在需要,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学习过程趋于自主。同时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展现。尊重学生主体的教学要能充分发挥、挖掘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并最终回归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策略及案例分析

1.利用教材文本,通过阅读与分析,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语言应用框架。

高考复习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能力,通过复习文本语篇,使学生获得语言、话题信息;通过学习语篇获取文章的谋篇布局能力。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既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又要学习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知识:整理词块、梳理句型。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处理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并且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能领悟不同文章所使用的框架结构。《英语》(人教版)Book8Unit2 cloning本单元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利弊问题和克隆技术的发展情景问题。复习本单元可先提供学生Reading的写作特色:

(1)What’s cloning?

(2)Benefits of cloning.

(3)Effect of cloing.

(4)Attitudes of cloning for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这是一篇典型的夹叙夹议的文章。要求学生根据此篇章框架写一篇“Whether we should go on medical cloning”.要求使用本单元的重点词块:(1)pay off (2)be bound to do;重点句型:(1)The advantage is that if… (2)Then came the disturbing or wonderful news that…

注意在教学中尽量避免过分地讲解与传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吸收。

2.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学生,还学习于学生,还话语权于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大胆质疑。

“关注学生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教师独白、学生失语的教学现状剥夺或压制了学生的自我意识,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依附权威,顺从权威,结果是缺乏独立思考,成为知识“傀儡”。《英语》人教版Book6 Unit1和U-nit2两单元的语法是虚拟语气。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中文总结:(1) 条件句中英语的动词变化形式。(2)复合句中的虚拟语气的用法。(3)教师总结:1条件式结构虚拟语气;2其他形式的虚拟语气,有时间综合、隐含条件(常用词如but forwithoutotherwise等)、省略式虚拟语气、特殊句式(如if only式表达)(4)从句式(主语、宾语、表语、同位语、定语从句)。授课中教师提供纲要和典例,通过学生回忆,老师总结,训练巩固,实现知识活用。最后教师用ppt呈现:

1.If only our brother______(lie)quietly as the doctor instructed,he wouldn’t suffer so much now.

2.Without the air to hold some of the sun’s heat,the earth at night______ (freeze),too cold for us to live on .

生生讨论后,便可归纳出是if only时间综合型和隐含型语气。这样考点明确,答案自然异口同声。

3.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建构生本课堂,明确要求学生要做到先预习,有合作探究,能自主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落实督促检查到位,通过学生展示,探讨后,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在纠正和引导、梳理和总结。课前教师示范给学生要掌握的考纲词汇,词组和句型。比如:《英语》人教版Book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festival,这个话题是学生相当感兴趣的。考纲重点词汇:1.ad-mire2.apologize3.remind4.forget; 如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国际交往更加密切,不但传统的国内节日得到公众的重视,西方的一些节日也在国内时兴起来。所以教师在复习本单元的时教师通过“brain-storming”来激活学生的节日话题词汇如 :in memory of,turn up,remind of,have fun等,学生展开思考,这样把学生带入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内容。并适时的引导学生进行语义联想活动,例如:(1)origin of the festival (2) how to cele-brate it? (3)what to do during thefestival?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积极参加思考活动,自主认识,消化理解。然后概括本单元的一词多义句:While she was on earth she met the herd boy Niulang and they fell in love中while的用法。

1.He fell asleep while he was watching Tv.

2.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3.We know usually women stay at home and do all the housework while men go out to work.

4.While I understand what you say,I can’t agree with you.

因此,单元基础复习时,教师可先描述学生将要执行的程序,选择一位学生来示范。学生在理解中形成语言能力,教师并提供适时、适量的帮助和指导。

三、思考和感悟

1.利用多元评价方式。

学生自主复习,教师要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生成和输出量进行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有意识培养他们的自评和互评能力。学生养成自评和互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认知需求,培养语言实践能力,反之也能激活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

(1)根据教材的话题分布整合教材(个人兴趣、个人信息、个人生活)可以考虑适当整合单元话题,复习同一话题的不同单元。(2)每个课以教材为核心,使课前、课中、课后成为一个整体。

A:课前———自主复习,内容为摘抄、归纳法、质疑、自测;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提问和自我评价。

B:课中———重点突破和应用,内容解决语言应用过程的问题。目的在于加强对重点词汇和特定语法项目在语篇中的理解和运用。

C:课后———积累和拓展,内容是话题词块的积累、同一话题的阅读和写作拓展。目标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巩固课前、课中的输入。

当然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巩固所学;每个阶段都有输入,即利用教材重现旧知识,创设新语境利用、提升语言知识的综合能力。

因此,课堂活动形式尝试采用多种活动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和分析问题。教师收集整理典型案例,使学生能从中得到启发。

3.重视语言输出。

语言输出能够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的话题知识和语言知识,并通语言运用形成语言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高三复习中可以利用单元的课文改写、缩写成短文,空缺课文中的考纲词汇和句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语言知识。

4.坚持阅读。

新课程提倡课程生活化理念,即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促进学生结合现实的生活运用语言。学生在进行课本精读的同时,要求学生坚持阅读《二十一世纪英语报》,收听BBC和VOA英语,从中感受地道,原汁原味的英语。通过阅读和多听能使自己与时俱进,并吸收新鲜知识。

高三学生的复习计划 篇3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学生讲题”模式;工艺流程题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2–002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几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激发高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针对各种不同的题型采取多种策略研究以高效突破复习瓶颈,以“学生讲题”来带动工艺流程题的复习便是其中一种典型策略。

工艺流程题是难度较大的高考试题之一,也是区分和拉大学生差距的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笔者按照《备考指南》(广州市教研室配套复习用书)的内容,已经对工艺流程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讲解,学生对工艺流程的特点、结构模式、分类以及初级解题模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笔者所教的是高三理科实验班,学生基础好,思维活跃,而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课堂上经常能发掘和生成很多宝贵的意见。因此,笔者放弃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选择让学生上台讲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既活跃了课堂又取得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1 “学生讲题”模式概念的界定与操作流程

“学生讲题”模式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它特别适合于已基本掌握所学知识(一轮复习结束后)、需要进一步提升复习效果的教学背景,对尖子生冲击一本高校所需的各种学习能力起到了很好的锻炼效果。在这一模式中,学生与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出题者、答题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之中,教师则作为倾听者,认真记录。其操作流程是:教师精选习题→学生限时独立完成→学习小组组内讨论,选取代表→教师对讲题学生、听课学生提出要求→全班共同分享。

1.1 教师精选习题

笔者精选了18道近三年各地的高考题和高质量的模拟题,基本上涵盖了工艺流程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方向,将其分为6份,每份三道题,每天完成1份,每道题的背后都要求学生写下所需时间,讲评前的感悟,以及听完讲评后的反思。

1.2 学生限时独立完成

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好,一道中等难度的工业流程题耗时一般都在10分钟内,得分一般在12~13分左右。做完题目后,也都能够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每道题目的得失,如某同学在做完一道题目(选自2013届广东六校联考32题)后这样写道:该题是工业碳酸锶粉末制备高纯六水氯化锶的工业流程,步骤中包含了酸溶,氧化,调节pH,结晶,沉淀洗涤等常见操作,考察了离子方程式,试剂的选择,关键操作的原因,还有化学计算。其中调节pH要注意不要引入新杂质,计算要注意有效数字,该题完成时间10分钟。听完讲评后,该同学又对自己的解答进行了如下点评:该题得分为14分,扣分原因是只答了高于60℃会让晶体失去结晶水,却没有回答为什么要在50~60℃进行烘干,由此总结出答题一定要全面。例如用冰水洗涤,要从为什么洗涤、为什么用冰水两方面来进行阐述,争取下次工业流程题拿满分。

1.3 学习小组组内讨论,选取代表

笔者上课一直采用小组合作制,组内有成绩优异的,也有较为一般的,有擅长阐述自己解题思路的,也不乏倾听者和适时提出自己意见的同学。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笔者轮流到每个小组去旁听,记录小组的讨论情况,鼓励和引导学生。讨论结束后,每个组会推选一名同学和其他小组进行沟通交流,确定每个组讲解的具体题目,为避免某个同学获得机会过多的现象,组内推选一般采取轮流制。

1.4 教师对讲题学生、听课学生提出要求

学生讲题容易出现节奏慢、重点不突出的情况。一些学生要么紧紧盯着天花板自顾自说,要么眼睛只盯着教师,在教师跟前完成任务,完全忽视其他同学的存在。台下则一片乱象,有看热闹的,有漠然相对的,有的学生尤其是优等生觉得浪费时间,索性自行其事。要克服上述问题,教师必须事先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1.4.1 对讲题学生的要求

(1)提前备课:这道题自己是否存在疑惑?组内讨论的时候反映出什么问题?你觉得哪些内容是大家都会,只需要一带而过的,哪些内容是需要着重分析详细讲深讲透的?

(2)整体规划:首先要求学生讲明做题顺序。这里要强调的是,工业流程题一般存在三种做题模式,一是看懂流程图,就图论题。其优点是正确率高,缺点是对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耗时较长。二是完全不看流程图只看题干,根据问题寻找流程图的相关信息。其优点是节省时间,对简单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来说,优势明显;缺点是正确率不高特别是遇到难题时,会因为找不到关键词或突破不了某个环节导致失分。三是实验班的学生普遍采用的“关键词法”:仔细研读题干,圈出关键词和重要信息,快速阅读流程图,对整个流程图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通过题目的关键词来定位流程图的相关环节,快速突破。其优点是结合前两种的做法,正确率高,耗时短;缺点是掌握整个方法的难度较大,学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否则很容易回到第一或第二种做法。确定做题顺序后,学生还需回答:如何审题?如何做到有效得分?如何板书?如何又突出重点又节省时间?

总而言之,讲题是要呈现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公布答案。要求学生讲题,关键是要讲清楚如何审题、解题思路及如何规范作答。

1.4.2 对听课学生的要求

要求听课学生每道题都要提前做,带着问题来听讲;既要关注答案,更要关注过程。要跟上讲题学生的思路,观察他们是否逻辑清晰,给出的答案是否合理,是否有其他方法并随时准备与讲题学生进行互动。“以人为镜”,从讲题学生身上,可以看出,这样的题目可能在哪里卡壳,同伴们可能存在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自己身上有没有?总之,要带着审视的眼光去发现同伴的问题。

1.5 课堂实施案例

钯(Pd)的性质与铂相似。工业上从废催化剂(主要成分是钯和活性炭,还含有少量铁、锌)中回收钯,采用流程如图1所示:

此题以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钯的流程为载体,从流程本身进行深度挖掘,考查了从流程分析物质的分离、部分关键操作的目的、信息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机物的氧化还原、绿色化学、原料损耗的原因等等。对于这道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流程题,学生是如何讲解的呢?以下是历时8分钟的精彩课堂实录:

[讲题学生薛同学]我采取的解题思路是仔细阅读题干,题干中指出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钯,再迅速浏览下面的流程图,一前一后,发现整个流程图其实就是对题干的详细说明,所以我并没有在流程图中花过多的时间,直接阅读下面的问题,根据设问的关键词来定位流程图的具体操作,“精确找到目标”。

[听课学生](被讲题学生吸引,神情专注,积极主动。)

[讲题学生薛同学]第一题问酸溶Ⅰ的目的,关键词是酸溶Ⅰ,准确定位流程图,发现酸溶Ⅰ是用盐酸来溶解废催化剂,根据废催化剂的组成,显然是除去锌和铁等会和盐酸反应的杂质。该小题比较简单,大家要全部得分哦。

[讲题学生薛同学]第二小题问酸溶Ⅱ催化剂中另一主要成分与浓硝酸的反应,那另一组分是什么呢?

[听课学生] C(碳)。

[讲题学生薛同学]很好,请谢同学展示一下她的答案。

[讲题学生薛同学]酸溶Ⅱ需控制温度不宜过高,除了控制一定反应速率外,其原因显然应该从参加反应物质的热稳定性入手,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温度很高,反应物会怎么样?

[听课学生甲]王水会挥发。

[听课学生乙]王水由浓盐酸和浓硝酸组成,盐酸会挥发,硝酸除了挥发还会分解呢。

[讲题学生薛同学]所以我们把加热的后果想出来后,前面加上防止不就成了。(笑)

[讲题学生薛同学]第三个问足量的烧碱吸收气体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我们只要搞清气体的组分就不难得到答案。请我的组员蔡同学说一说。

[被点名的同学]气体应该是氮的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所以除了NaOH、NaNO2外应该是NaNO3、Na2CO3。

[讲题学生薛同学] Good,接下来问使用甲醛还原钯的化合物时,溶液须保持碱性,否则会造成甲醛的额外损耗,原因是什么?这是一道典型的先有结论问原因的题目,那我们就要顺着题意去答题,通俗点说,就是要自圆其说。

[听课学生](会心一笑。)

[讲题学生薛同学]在这里我们不妨试试逆向思维,如果是酸性会怎么样?

[听课学生]溶液中有硝酸根和氯离子。

[讲题学生薛同学]对了,那不就是硝酸嘛,它可是有强氧化性的,会氧化甲醛。所以答案就是酸性条件下,甲醛会被硝酸氧化。

[讲题学生薛同学]操作Ⅰ的名称显然是过滤,溶液I可能含有的有机离子为HCOO-,这一点咱们班就不用解释了吧?

[听课学生](笑着一起回答):醛被氧化生成羧酸。

[讲题学生薛同学]好了,最后一道题,假设性操作,酸溶Ⅱ前最好进行灼烧,目的是什么?我还是喜欢用逆向思维,如果不灼烧,无非就是碳与钯都与王水反应,而灼烧后碳变成二氧化碳除去,那王水的量不就用得少了嘛,还体现了绿色化学。

[听课学生]全体抬头看投影屏幕,对讲题学生精彩的“逆向思维”赞不绝口。

在讲题过程中,讲题学生始终采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可以很清楚地展示整个流程图,讲题学生可以在上面直接做标记,效果非常好。

2 “学生讲题”模式的价值

2.1 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

关注“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搭建平台让学生讲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外显,再现其思维过程和做题方法,使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发展,使复习落到实处。如果按照教师全堂讲授的方式,学生仅仅作为倾听者,与教师的思维无疑是存在差异性的。学生只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和分析问题,久而久之便丧失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了自己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导致知识点和试题讲授多遍以后,学生仍然屡考屡错。

2.2 有利于学生多维理解

笔者观察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不愿意看做过的题,不善于从做过的旧题中去归纳总结、提升自己的现象。因此,选择“学生讲题”的新模式,可以促使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做过的题目,厘清该题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思考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进一步推测题目的延伸内容等等。做题只是一种掌握知识的手段,讲题却是更高级别的挑战,当学生开始认真钻研讲题的关键点和外拓面,思维将发散得更广更深,从而不知不觉地在研究之中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2.3 有利于学生积极竞争

刚开始讲题,笔者找的都是一些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即使是成绩差一些的学生讲题也毫不逊色,有的甚至很有亮点,要么在板书设计上别具一格,要么在思路分析上推陈出新,要么在与同学互动方面匠心独具……笔者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后来者在不断地总结前面同学讲题的经验教训,博采众长,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竞争、有效学习的良好方式。

2.4 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我们把这种需要叫做自我实现。即希望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最高级的需要。”他还说:“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当讲题学生站在讲台上游刃有余,将精心准备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并得到同学的肯定和教师的赞赏时,他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持续研究的动力。

3 “学生讲题”模式中教师的作用

“学生讲题”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在“教”和“学”的关系中,“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如何,决定着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程度,也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因此,在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自主课堂的“学生讲题”模式当中,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3.1 精心策划,善于归纳

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的参与下,课前精心选题、备课,深刻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例如采取低起点、小步子、递进式,用题组的方式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拓展,从而加深对同一类问题的理解;或以一种解题方法为核心的一套反映各种不同应用情况的题组,帮助学生完全掌握解题方法;对于课本中的同一难点知识或难度大的题目,可以围绕难点,按照从易到难的梯度设计一系列小题,以化大为小,各个击破。以上种种,都需要教师精心策划。

教师还应善于对学生讲题后得出的规律、解题技巧等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前面提到的薛同学的“逆向思维”就很有代表性,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工艺流程题中涉及的图表、流程图等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将具体直观的表象概括成规律性知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他们感到最困难的一点。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进行归类分析,使学生通过挖掘题目共性,开拓学习思路,促使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2 因势利导,“收”“放”自如

因势利导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善于凭借学生的“势”。“利导”则是朝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方向引导。学生的“势”往往是原始理解,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学生正确的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纵深开拓的“势”;学生错误的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正确方向引导的“势”。比如流程题中有些关键步骤,学生不知道原理,只知道暂时跳过或简略介绍,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又或者当遇到一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的时候,教师还应该适当提醒其他学生,“你们都跟他的解法一样吗?还有没有其他解法?”这样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保证学生均能学有所获,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应当把握节奏,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比如当讲题人还在步步推导特别简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婉转叫停,以控制课堂节奏和时间。而学生一带而过的重点知识,教师要在适当的地方打断一下进行强调。

3.3 多样评价,有效激励

在课堂上,教师多了几把评价的尺子,眼中也就多了几个好学生。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是当今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一点也应体现在评价标准上。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达到要求的情况,予以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首先,教师不应仅仅把自己当作唯一的评价主体,而是引导学生承担起评判其他同学甚至评判教师的职责。其次,教师不应拘泥于单纯的口头肯定,在某些情况下,将评价形态由显在状态转化为隐性状态,反而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对学生精彩的回答予以重复和强调,对某个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一个微笑等等。再则,课堂上的评价不应仅限于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学习教学内容的情况,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大胆的质疑、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等,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中,都应将这些内容作为自己思考的对象。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是“生命与生命进行对话的场所”,不仅强调教师课前预设,而且还十分注重精彩的课堂生成。在高三工艺流程的二轮复习过程中,笔者采用“学生讲题”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讲题过程中百家争鸣,生成了许多特别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能力获得了同学认同,体现了他们自身的价值,有效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左香华,崔雪芹.广东省高考工艺流程题的特点与解题策略[J].化学教学,2012,(6):61~63.

[2]孙国虎,王滋旻.对新课程高考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的探讨与教学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54~56.

[3]柳世明.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是过程教学的关键[J].化学教育,2005,(1):35~37.

[4]马鸿.师生换位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7):91~93.

3.1 精心策划,善于归纳

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的参与下,课前精心选题、备课,深刻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例如采取低起点、小步子、递进式,用题组的方式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拓展,从而加深对同一类问题的理解;或以一种解题方法为核心的一套反映各种不同应用情况的题组,帮助学生完全掌握解题方法;对于课本中的同一难点知识或难度大的题目,可以围绕难点,按照从易到难的梯度设计一系列小题,以化大为小,各个击破。以上种种,都需要教师精心策划。

教师还应善于对学生讲题后得出的规律、解题技巧等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前面提到的薛同学的“逆向思维”就很有代表性,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工艺流程题中涉及的图表、流程图等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将具体直观的表象概括成规律性知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他们感到最困难的一点。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进行归类分析,使学生通过挖掘题目共性,开拓学习思路,促使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2 因势利导,“收”“放”自如

因势利导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善于凭借学生的“势”。“利导”则是朝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方向引导。学生的“势”往往是原始理解,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学生正确的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纵深开拓的“势”;学生错误的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正确方向引导的“势”。比如流程题中有些关键步骤,学生不知道原理,只知道暂时跳过或简略介绍,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又或者当遇到一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的时候,教师还应该适当提醒其他学生,“你们都跟他的解法一样吗?还有没有其他解法?”这样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保证学生均能学有所获,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应当把握节奏,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比如当讲题人还在步步推导特别简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婉转叫停,以控制课堂节奏和时间。而学生一带而过的重点知识,教师要在适当的地方打断一下进行强调。

3.3 多样评价,有效激励

在课堂上,教师多了几把评价的尺子,眼中也就多了几个好学生。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是当今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一点也应体现在评价标准上。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达到要求的情况,予以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首先,教师不应仅仅把自己当作唯一的评价主体,而是引导学生承担起评判其他同学甚至评判教师的职责。其次,教师不应拘泥于单纯的口头肯定,在某些情况下,将评价形态由显在状态转化为隐性状态,反而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对学生精彩的回答予以重复和强调,对某个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一个微笑等等。再则,课堂上的评价不应仅限于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学习教学内容的情况,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大胆的质疑、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等,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中,都应将这些内容作为自己思考的对象。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是“生命与生命进行对话的场所”,不仅强调教师课前预设,而且还十分注重精彩的课堂生成。在高三工艺流程的二轮复习过程中,笔者采用“学生讲题”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讲题过程中百家争鸣,生成了许多特别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能力获得了同学认同,体现了他们自身的价值,有效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左香华,崔雪芹.广东省高考工艺流程题的特点与解题策略[J].化学教学,2012,(6):61~63.

[2]孙国虎,王滋旻.对新课程高考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的探讨与教学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54~56.

[3]柳世明.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是过程教学的关键[J].化学教育,2005,(1):35~37.

[4]马鸿.师生换位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7):91~93.

3.1 精心策划,善于归纳

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的参与下,课前精心选题、备课,深刻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例如采取低起点、小步子、递进式,用题组的方式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拓展,从而加深对同一类问题的理解;或以一种解题方法为核心的一套反映各种不同应用情况的题组,帮助学生完全掌握解题方法;对于课本中的同一难点知识或难度大的题目,可以围绕难点,按照从易到难的梯度设计一系列小题,以化大为小,各个击破。以上种种,都需要教师精心策划。

教师还应善于对学生讲题后得出的规律、解题技巧等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前面提到的薛同学的“逆向思维”就很有代表性,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工艺流程题中涉及的图表、流程图等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将具体直观的表象概括成规律性知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他们感到最困难的一点。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进行归类分析,使学生通过挖掘题目共性,开拓学习思路,促使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2 因势利导,“收”“放”自如

因势利导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善于凭借学生的“势”。“利导”则是朝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方向引导。学生的“势”往往是原始理解,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学生正确的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纵深开拓的“势”;学生错误的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正确方向引导的“势”。比如流程题中有些关键步骤,学生不知道原理,只知道暂时跳过或简略介绍,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又或者当遇到一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的时候,教师还应该适当提醒其他学生,“你们都跟他的解法一样吗?还有没有其他解法?”这样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保证学生均能学有所获,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应当把握节奏,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比如当讲题人还在步步推导特别简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婉转叫停,以控制课堂节奏和时间。而学生一带而过的重点知识,教师要在适当的地方打断一下进行强调。

3.3 多样评价,有效激励

在课堂上,教师多了几把评价的尺子,眼中也就多了几个好学生。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是当今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一点也应体现在评价标准上。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达到要求的情况,予以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首先,教师不应仅仅把自己当作唯一的评价主体,而是引导学生承担起评判其他同学甚至评判教师的职责。其次,教师不应拘泥于单纯的口头肯定,在某些情况下,将评价形态由显在状态转化为隐性状态,反而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对学生精彩的回答予以重复和强调,对某个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一个微笑等等。再则,课堂上的评价不应仅限于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学习教学内容的情况,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大胆的质疑、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等,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中,都应将这些内容作为自己思考的对象。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是“生命与生命进行对话的场所”,不仅强调教师课前预设,而且还十分注重精彩的课堂生成。在高三工艺流程的二轮复习过程中,笔者采用“学生讲题”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讲题过程中百家争鸣,生成了许多特别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能力获得了同学认同,体现了他们自身的价值,有效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左香华,崔雪芹.广东省高考工艺流程题的特点与解题策略[J].化学教学,2012,(6):61~63.

[2]孙国虎,王滋旻.对新课程高考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的探讨与教学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54~56.

[3]柳世明.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是过程教学的关键[J].化学教育,2005,(1):35~37.

高三学生个人英语复习计划 篇4

语义辨析(名词、介词及介词短语)

1.在真实语境中能恰当的使用意义相近的介词,掌握表示时间及空间的介词的用法

2.在语境中能恰当的使用介词的一些习惯用法和介词与名词的固定搭配

1.名词辨析

1.名词的数和名词所有格的用法

2.名词的句能,尤其是名词作定语的用法

2.介词辨析

1.表示方位的介词

2.表示时间的介词

3.表示工具、手段、方式的介词

4.表原因、目的的介词

5.易混介词辨析

3.介词短语解析

1.与名词构成的.介词短语

2.与某些形容词固定搭配的介词

高考重点:介词短语的辨析,题干结构复杂 专题五 动词和动词词组

1.掌握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性

2.掌握被动形式中英汉表达的不同

3.掌握感官动词作系动词:feel/look/sound

1.动词辨析

1.考纲中出现的动词及动词辨析

2.动词词组辨析

1.考纲中动词词组及辨析

高考重点:同义词及词组辨析 专题六 动词的时态及语态

1.建立“时”和“体”的概念

2.掌握一般将来时的各种形式及区别

3.掌握易混时态的用法: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

4.掌握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

1.动词的时态

1.各种时态的基本形式

2.各种时态的基本用法

3.几种易混时态的辨析

2.动词的语态

1.被动语态

2.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的几种情况

高考重点:考查固定语式中时态和语态的同时,在上下文中考查时态和语态 专题七 非谓语动词

1.掌握非谓语动词的构成、内涵及区别,注意不同的非谓语动词形式在句中不同的语能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2.掌握独立主格结构尤其是with复合结构在句中作状语的用法

1.动词不定式、动词-ing、动词-ed的句能、辨析和使用

1.非谓语动词的肯定式、否定式,分词、不定式的复合结构

2.不定式、分词作补语和状语的辨析

3.不定式、分词、动名词作定语和表语的辨析

4.不定式、动名词作主语和宾语的辨析

2.独立成分和独立主格结构的用法

1.独立成分的形式

高三学生的复习计划 篇5

国庆假期到来之前,高三学生刚刚进入新学年不足一个月,很多人会由于对新的年级的学习节奏把握不准、学习环境不太适应而暂时陷入困境,对突然加大的学习难度和突然加快的学习节奏在还没有适应的情况下便过了一个月,如不能及时调整状态,会造成整个学年学习的被动。长假的适时到来,正给了学生难得的喘息之机,使每一个同学有时间对过去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从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认真反思,对已学过的每项内容进行查漏补缺。

高考生: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

向明中学副校长周孝放表示,以往学生都处在被学习的状态,即便是十一长假也会被老师的作业安排得满满的,没有时间来消化。今年,向明中学提出了将时间、空间还给学生的口号,鼓励老师给学生少布置作业,布置高效率的作业,注重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反对以量代替质。而学生对于学校提出的这种理念也非常欢迎,学生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吸收学到的东西。周孝放表示,即便有学生在这7天的时间里仅是纯粹的休息也无可厚非,不是什么坏事情,因为学生接触到的媒体的内容也多跟时事有关,对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以往,有些考生放假后早上不起,晚上不睡,因没有学校、老师的约束而尽情地放松自己,平时的生物钟完全被打乱。放假在家,学生由在校时的被动学习变为完全靠自己的主动学习。家里没有学校集体学习的氛围,有的高三生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复习没有计划,随意性较强。这样随意性的学习往往收不到好的`复习效果。开学后,这些考生也很难适应正常的作息时间,从而影响了开学后的复习状态。因此,考生在放假前制订一份适合自己的假期作息时间表是十分必要的。大家要做到复习有计划,生活有规律。

学生每天可以多增加睡眠时间,比如可以8点-9点起床,上午进行23小时学习;中午注意饮食搭配,不要在过节期间暴饮暴食,以免产生肠胃方面疾病,影响健康;下午可以来个短暂的午休,下午3点6点进行密度复习,中间也要注意活动活动身体;晚饭过后可以看看新闻节目;晚上8点10点半可以再学习两个半小时;晚上11点准时休息。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的制定 篇6

基础第一,效率至上,复习面要宽、教学环节要扎实、高考导向要精准。在具体复习过程中,坚持学生作为复习的主体思想,遵循“突出双基、注重能力、分类突破、提高素养”的原则,抓强化训练这条主线,重建教材和考点两个体系,突出语用、阅读和作文三个重点,实施科学备考。

二、复习备考思路

1.认真组织高考备考的教学研究,继续在复习策略、课堂教学、应试能力、信息整合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组内互研、校际交流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及科研水平,力争高考语文成绩延续届的辉煌并取得更大突破。

2.进一步强化备课组协作意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使备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合理性,形成高效益的教学机制,为高考成绩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

3.抓好“目标学生”的补差工作,为目标学生的顺利上线做贡献。

4.针对我校学情编写适合我校特色的复习资料及构建合理的备考模式。

5、坚持“以考带讲”通过学段测试、模考、联考等形式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形成体系,强化考试技能。

三、备考时间安排

(1)高三语文复习分为三轮:

第一轮(.5—.1月中旬)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穿插16套最新模拟试题训练)

第二轮(2018.1月下旬—2018.3)重在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结合10套测试题训练)

第三轮(2018.4—2018.5)重在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配套16套冲刺卷)

(2)为保证语文复习备考循序渐进,富有成效,制定第一轮系统复习时间安排表如下:

第一阶段: 5月下旬——207月下旬,完成了文言120个实词的复习,小说专项的系统复习,非连续性文本的知识梳理及习题训练。

第二阶段:2017年8月中旬——2017年9月下旬,散文专项的系统复习,文言文阅读的整体复习。

第三阶段:2017年10月上旬——2017年11月上旬,语言运用与表达复习,诗歌阅读的系统复习。

第四阶段:2017年 12月上旬——1 月上旬,现代文阅读的系统复习,理解性默写的整体梳理。

作文复习(穿插在四个阶段复习中,每两周一次)。

四、目前散文教学的复习思路及策略

散文教学的复习主要是使用我们自己编写的复习资料,从散文的分类和散文的题型两方面来进行。纵观几年高考,散文从体裁上分为四类:写人记事类北京卷如陈忠实的《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写景状物类如2016上海卷熊久红的《湖殇》、文化游记类如山东卷黄裳的《浣花草堂》、议论说理类如2016天津卷彭程的《在母语的屋檐下》。针对这四类题材我们编写了相应的配套练习,让学生明晰每一类型的散文该如何品读,做到有的放矢。当然,散文教学的重点还应在文本的品读上,在题型的把握上。对此,我在散文材料的编写上突出了以下五种题型:分析行文结构(典型例题北京卷的《说起梅花》)、概括要点(典型例题2014湖南卷的《粮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典型例题福建卷的《瓦》)、鉴赏表达技巧(典型例题2016上海的《湖殇》)、探究主题(典型例题2013四川卷《负重的河流》)。

高三学生的复习计划 篇7

关键词:高三政治复习,主体作用,学生

伴着秋雨寒风,高考的脚步已经大踏步前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复习,以便让学生在高考时取得优异成绩是广大高三政治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下面,就在高三政治复习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日常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日常政治课教学与高三政治复习效果密切联系, 绝不可以将二者割裂。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课下让学生收集社会热点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课前进行热点播报,课堂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辩论、开展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感悟践行,极大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二、发挥学生在基础知识复习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 我不再领着学生在课堂上把书再过一遍,而是依据《高考说明》的若干个知识专题的每一个内容让学生课下结合课标、知识点详解对应课本内容自主复习,制出详细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明确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政治科的学习和考试不但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而且对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的考查也十分重要。引导学生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得到更进一步提高。课堂上同学们分组展示本专题的知识结构图表, 其他成员不断完善补充, 请同学们把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说清楚, 有不明白的地方,其他小组和同学做补充说明,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同学们没有问题后,教师将学生未指出,但又是难点,易混淆点联系点的内容提出来, 这些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在复习中容易出错的问题,也是考试时经常出现丢分的地方,这些内容以往只是老师一味强调,学生并不在意,还是会反复出现错误,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听进去,而且印象也很模糊。现在,让他们自己去比较、归纳和整理, 不仅是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清楚认识,认识到自己到底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专题结束后,每个小组成员不看资料复述或默写本专题的知识结构内容, 小组成员相互检查督促。

三、突出学生热点专题复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侧重于在比较复杂的时政情境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阶段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敞开视听,从多种渠道如报纸、时事、网络等搜罗重要时政及相关材料,从多角度发掘素材,通过各种方式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现知识的灵活迁移。复习课上一定要避免教师讲得多, 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的现象,否则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很枯燥、乏味,缺乏学习主动性,思想僵化,应变能力差,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复习每一个热点专题时,无论热点链接和知识链接, 是否能找到与本热点专题相关的其他背景材料和相关知识。让学生讲讲每一个知识点与本热点的联系性,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大的方面结合相关知识归纳出相关问题也可分小组提前安排布置。课上也可给一定时间,随后进行小组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提问、回答,老师适时点拨、归纳、提升。同时让同学们依托材料看是否可以提出一些基本问题和解答思路。归纳过的问题肯定不完整,在后面的练习和模拟试题中,会遇到不少与本专题相关的设计的不同角度的问题,也要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进行归纳整理,不断完善。同时要求学生亲自分专题、分角度、有条理地整理到书上。

四、强化学生模拟训练中的主体功能,培养卓有实效的应试能力

第三轮复习以模拟考试,加强训练,提高应试能力为主要内容。这肯定会涉及试卷的讲评。不是每一个题都要详细讲而是让学生提出错误的地方,大家一起思考,学生进行解答学生能讲清楚的地方,老师不用再讲,尤其是后面的文字题许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会丢分,所以就拿出有疑问的题目,让学生共同诊治、共同开方,让学生通过对错误题目的深入分析和反思, 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对部分重点问题让学生重点剖析,有时比做几道所谓的新题要重要,讲评完后,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自身情况,写出失分情况分析及不足。对所做过的,出过问题的题目进行适当回归,当时看似明白的问题,只有经过回顾和反思, 才能理解其真谛, 才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和技巧。

五、注重考前的查漏补缺,实施综合性训练和经典型考试

在考前要以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背景, 突出能力培养与知识考查的有机结合, 又不失选拔性功能是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基于此认识,在临近高考一个月的有限时间内为更好地强化备考效果,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是回归知识,突出主干。要有舍得意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切忌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不论巨细地盲目回归课本;另一种就是脱离课本基础知识而舍本逐末的猜题押宝。通过对历年考题的研究发现, 高考考查70%以上是学科主干知识,强调对主干知识的显性或隐性的考查。临近高考一个月,应该结合四个必修模块知识特点对教材基础主干知识分条缕析,将其要点化、可背诵化。要抓大放小,有舍有得,放小是为了抓大,舍小是为了得大。从庞杂的知识点中抽身解脱,就可以有更多精力强化对要点的准确记忆, 从而避免知识的似是而非,做到答题时规范准确。

二是反刍经典,提升能力。经过一、二轮复习,虽然历年考题已不陌生,但在高考之前还是要拿出时间重温经典。重做近三年高考题和部分经典模拟题。重做绝非简单重复,而是带有特定目的,即体会高考命题思路,总结规律性认识,升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对经典题材料和题干的阅读和解析,通过在评分标准指导下对自己的作答和参考答案进行比对,找出自身差距,明确能力的提高空间。着重在提高解读信息的全面性、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准确性和分析论证的规范性上有更大的能力提升。

三是放眼社会,关注时政。高考不回避热点,而且政治试题特别强调将当下所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背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临近高考,通过时事综述、热点专题分析等形式,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形成对这些重大事件的正确观点和评价。例如,今年10月下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政策。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村土地流转体制改革而出现的“家庭农场”等,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基本认识和判断, 再进一步尝试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高三学生的复习计划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B)—0052—02

一、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从方向上可分为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所谓正向思维是指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许多中间量和中间环节求出未知量的思维过程.而逆向思维是从未知量出发,利用许多中间量和中间环节找到已知条件的思维过程.而中间量和中间环节则又构成了思维的基本形式——串联、并联和混联.所谓串联,就是根据已知条件,利用第一公式求出第一个中间量,再利用第二公式求出第二个中间量,依次类推,直至求出未知量.有的题只能用这种最基本的思维形式解答.所谓并联,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突破口,每一突破口,都是一个串联的思维形式,再把所有串联的基本形式联立求出未知量.这是常用的解题方法.所谓混联,则是串联和并联的综合运用,是高级思维形式,解高考题目时经常运用.

二、思维的训练

1.画图思维训练.一道难题无外乎是需要混联的思维方式,只要把复杂的逻辑推理过程用简单的文字、符号、字母、图形表示出,那整个复杂题目的物理情景就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容易发现题目与哪些物理规律相联系,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例1] 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景观,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些条件是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如图1所示的平面和立体图形.设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地球左半球为白天,右半球为黑夜.地球自西向东转(如图1箭头所示),A点表示清晨,B点表示傍晚.飞机在A点向东或向西飞行、在B点向东飞行,旅客均不能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只有在B点向西飞行,即追赶落山的太阳,才能满足题意.答案:时间必须是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行的速率必须较大.

2.逆向思维训练.有的题目按照正常的正向思维思考往往得不到结果,而如果从最终的问题着手,进行逆向思维,则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例2] 如图2所示,质量相同的两木块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自由下落,至某一位置时A被水平飞来的子弹击中(未穿出),则A、B的落地时间tA、tB的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采用逆向思维,即从下落时间的长短入手.这取决于竖直方向的速度,与水平方向速度无关.在竖直方向上由于满足子弹与木块用力的冲量远大于重力的冲量,所以在竖直方向上总动量也守恒.取向下为正有:MvA=(M+m)vA′,vA=vB,显然vAB .答案:tA>tB.

3.多解思维训练.对于选择题首先应判断是单项选择还是多项选择.如果所给选项是不相容的、互相矛盾的,那么此题是单项选择题;否则多为多项选择题.还要注意题目中的判断是“一定”还是“可能”,再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判断出正确答案.

[例3] 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B.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C.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D.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解析] 首先题目中的“可能”已经有暗示;再则答案中的A、B项讨论的条件与C、D项的正好相反,A、B与C、D是相容的,A与B、C与D又都是不相容的,故此题可能是多选题.因为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前动量和为零,则碰后动量和必定为零,所以A正确;若两球质量不等,碰前动量和不为零,碰后两球的合动量必定与碰前动量相等,所以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是不可能的,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是有可能的.答案是:A、D.

4.动态、静态转化的思维训练.

[例4] 如图3所示,一质量不计的直角形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和2m的小球A和B.支架的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2l和l,支架可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开始时OA边处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求A球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解析]要计算整个装置在下落过程中A球的最大速度,必须进行动态和静态分析.首先,此题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支架在下落过程中,两球总重力势能最小时,二者的动能最大.两小球围绕O点的转动,类似于同一转盘上半径不同的两点,它们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之比vA∶vB=2∶1.其次,支架在下落过程中两小球线速度时刻在变化(这是动态),要求对于A小球速度最大的位置(静态)进行讨论.

假设OA直角边转到与竖直方向成θ角时获得最大速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取OA边所在的水平位置为零势能面)得:

5.学科内知识联系的思维训练.在高三进行横向知识联系的思维训练,即对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使知识形成“体系”,成为“网络”,这是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例5] 如图4所示,两根电阻不计,间距为l的平行金属导轨,一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导轨上垂直搁置一根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现给金属棒施一冲量,使它以初速v0向左滑行.设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金属棒从开始运动到停止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q.求:(导轨足够长)

(1)金属棒沿导轨滑行的距离;

上一篇:细胞的教案下一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