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方法(推荐11篇)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并按概念和理论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分子结构、晶体类型,热化学方程式,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原理,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碱金属,镁、铝、铁,同分异构,烃及其衍生物,糖类、蛋白质、油脂,有机合成材料,物质的量及计算,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实验室制法,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化学,实验设计。
高考化学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如: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化学计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确定、有机官能团推导等等。对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不可涉及过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时达不到,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那么如何提高化学成绩呢?
1、找到学不好、成绩差的原因,是因为知识点记不住,还是不能理解,还是其他原因,先分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找到原因后,修改学习方法,想要提高化学成绩,就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化学虽然是理科科目,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是需要背的,如: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表等等。所以,高三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不能全靠做题,也要花时间去背。
3、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学习什么课程,首先要感兴趣才能够学好,不感兴趣而是被逼的去学习,终究是学不好的。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点不仅仅是针对化学这一学科,而是学习高三其他科目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才是你提高化学成绩的前提。
5、要重视化学实验。尤其是化学实验的过程、原理、结果和实验器材的用法等等,都要掌握。
高三化学考试备考指导
1.初步搭建整体知识框架
对不少考生来说,高三化学知识量大、琐碎,记忆负担重,试题综合性强、变化多且新颖,复习难度较大。一轮复习的重点就在于对整体知识框架的建构。有了知识体系结构的支撑,才能进入第二阶段解决综合问题。
建构知识框架要自下而上进行,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对知识层面与方法层面的内容要有所区分,要用方法性内容统领知识层面的内容。
2.联系实际,将知识网络化、情境化
以元素化合物复习为例,考生要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元素化合物之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反应原理。二是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从分类的角度对转化关系进行二维图的记忆。三是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例如,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微粒探究;浓硝酸与木炭加热过程中的反应分析等。
3.重在落实,充分运用每道练习题
关键词:高考方案,模式,方法与策略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是一项系统、精深的学习工程。要较好地提高复习效率,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就需要教师注重复习策略, 有目的、有计划地策划好每节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课后也要影响学生持续有效地学习。那么, 如何策划好高三化学的第一轮复习呢?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 可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一、分析考纲, 钻研教材, 突出重点
高考《考纲》是复习的依据。我们要重视对《考纲》的研读, 不只是读懂内容, 更重要的是思考教材上的知识点和考点在考题中是如何体现的, 各种能力在考题中是如何考查的。通过仔细分析, 掌握基本考核的知识内容、能力, 考查的范围、方向等重要信息, 再加强与教材的联系, 充分挖掘, 突出基础, 突出重点, 提高复习效率。例如,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知识, 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不扎实, 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 必须切实加强这一环节的复习, 讲究方法, 注重理解, 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例如, 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 许多学生都知道它们导电性的差别, 但常忽略第三种情况的存在而出现错误。例如,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1) N a Cl (2) 盐酸 (3) 硫酸 (4) 液氯 (5) N H3 (6) Fe (7) Cu O (8) 乙醇。许多学生答案为:电解质 (1) (2) (3) (6) (7) ;非电解质 (4) (5) (8) , 忽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 单质与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这种情况。另外, 课本中还有许多知识点非常相似。易混淆的概念, 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等等。对这些相似概念, 应采用举例比较复习的方法, 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 明确其共性, 认清其差异, 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 尽可能把书本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嚼得通透。
二、讲练结合, 善于总结, 完善体系
化学知识丰富精深, 方法灵巧多变。不少学生认为, 化学难学, 不仅要做大量题, 要背的也很多, 而且知识点较分散, 易混淆。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这么多的类型, 这么多的方程式, 不知从何记起, 学生在学习中摸不着头绪。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知识的独特精髓, 许多问题的关键、原理就在于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和理解。因此,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化学学习中极为重要, 务必熟练掌握。其实要记好化学方程式并不难, 关键在于怎样记, 化学学习讲究思路清晰, 掌握规律, 举一反三。例如, 可先分清楚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是复分解反应还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往往是阴阳离子 (或原子团) 相互交换, 重新组合成新物质;若为氧化还原反应, 则应结合题意分析出哪种物质有氧化性, 哪种物质有还原性, 按化合价升降规律推导其可能的产物, 从而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时, 原电池和电解池相关问题, 两极的判断、两极反应以及溶液中离子移动情况, 离子浓度变化、PH值变化与计算等问题, 学生经常犯错, 不知从哪儿下手分析。这是典型的思路不清晰, 对两池的工作原理理解不透彻。其实, 两池的特点和原理都有明显的区别, 比如, 有外加电源的装置为电解池, 无外加电源的装置为原电池;若出现多个池组合, 一般是含有活泼金属电极的池为原电池, 其余都是在该电源 (即原电池) 带动下工作的电解池;如果最活泼的电极相同时, 则两极间活泼性差别较大的池为原电池, 其余为电解池。分清两池后, 确定好两极, 然后分析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移动情况;原电池中, 阴离子→负极, 阳离子→正极;电解池:阴离子→阳极, 阳离子→阴极。最后, 书写电极方程式。原电池中, 负极通常是电极材料参与反应变成金属阳离子 (即M-ne-→M n+) , 正极通常是溶液中阳离子放电, 分析溶液中阳离子种类, 按阳离子放电顺序即可写出 (金属腐蚀时常为氧气放电即:O2+2H2O+4e-4O H-) 。根据溶液中离子移动情况和两极反应情况,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和PH的变化非常清楚, 通过对两池的比较和训练以后, 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驾轻就熟了。
在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学习中, 部分学生对有机物知识的学习感到困难重重, 觉得非常繁琐复杂。事实上, 有机化学的知识更具有规律性, 只要熟悉好各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理解好各官能团的衍变关系, 掌握规律, 类比类推, 就能触类旁通, 顺理成章。实践证明, 只有散乱的知识而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 高三第一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 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 结成网, 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之中,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注重素材, 贴近生活, 拓宽视野
近些年高考中, 化学试题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情境, 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如温室气体CO2的固定利用, 物质的分离, 尾气处理, 副产物的回收, 废物利用, 社会热点, 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问题等等, 知识面非常广泛, 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 贴近了人们的生活, 体现了时代特性。
四、把握梯度, 探究创新, 挖掘潜能
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 坚持以能力立意, 全面考查学生能力, 体现选拔功能。例如, 2010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的非选择题部分, 考查学生吸收和整合化学信息,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探究与实验的能力, 预测今后这些能力探究性试题所占的比重仍较大。因此, 在日常的教学中, 重视科学探究与实验能力的训练, 突出实践性极为必要。当然也要控制好所选题型的难度、信度和效度。这样既能照顾到不同层级的学生, 又能保持一定的区分度, 有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扎实基础, 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总之, 高三化学复习要讲究方法、策略。针对高中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 将所学知识进行精炼浓缩、联想迁移、升华放大, 利用比较、归纳、推理、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复习, 加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以良好的、积极的心态正视高考, 相信在师生们的共同精心策划下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字] 高考 复习 方法 基础
综观近几年来高考化学试题,总的讲覆盖面大,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的测试题较少,单一识记题较少,基本实验内容的题较少,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通过复习使自己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下面根据自己的一点认识,具体谈一下复习方法:
一、阅读教材,以本为纲
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因此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如,书上例题,有关习题,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如果一味的看书,不细读、精读,是必引起味同嚼蜡之感。因此,在看书前必须明确章节学习目标。如化学平衡一章,要知道这一章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部分之一,它用动态的观点揭示了可逆反应的基本规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动态和平衡,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在阅读中着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必须通过看书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可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加以归纳。如在阅读摩尔、反应热一章时,可列表如下 有了上述网络和基本概念的有效储存,在遇到问题时,才能迅速将知识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抓好基础、全面复习
复习中,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对于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坚决删掉。如磷酸式盐和碱的反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涉及量的关系的一类离子反应,硝酸盐的分解产物,过氧化纳与某些混和气体反应后,气体体积变化方面的内容,要少花精力。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举例来说,《卤素》的重点应是 “氯气”。关于氯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每一块都要逐个分解进行理解。单就制法而言,从反应原理、特点到具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干燥、验满、尾气处理各部分都必须注意到。但对后面第四节学习“卤族元素”时,类似的内容就不必这样很深入地讨论,只讨论本族元素的变化规律。总之,我们学习时必须善于抓住基础,理解基础,掌握基础。如果在复习中往高、难两方面延伸,做练习往难题、偏题、怪题等方面发展,就会使自己误入歧途、自找苦吃。
三、适时练习、注意总结
做题时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决不是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根据章节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适量的练习,目的在于帮助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哪些问题已经模糊的,从而为精读打下基础。
四、自我强化,自测自评
高考是对学生五种基本能力的考核,因此一个章节复习结束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验收,自己对自己也要进行验收。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要进行自我强化。强化的办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题,最好是近年来的高考题材和各类摸拟题。像统一考试有人监考一样,在120分钟内答卷,然后,对照标准答案,辨明正误,自我评分。通过自测自评,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对典型题目展开思路,寻求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类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使高考受益。
五、考试认真,重视讲评
高三复习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一次考试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过程。试卷的讲评,是教师根据学生试卷反馈回来的信息,将知识清晰化、脉络化的过程。教师必然要通过错题分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出现错误的性质,找出发生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重犯。还要归纳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题多解方法中的最佳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因此,学生本身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参加每次考评,专心听取老师对试卷的分析。老师的讲评课听好了,就可开拓思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坚定信心、胜利在望
信心、意志、毅力是提高复习质量、复习效率、考试成绩的重要前提。因此,每个学生都要把思想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磨炼贯穿于总复习的全过程。不要认为一两次考评自己的成绩不够理想,就片面地认为自己基础知识不牢固,审题能力差,应变能力弱,甚至認为自己笨,天生不是学化学的料,从而对学好化学失去信心,这大可不必。从化学知识的特征看,知识有些锁碎,难记爱忘。特别是十八、九岁的年龄段,又多偏重理解不爱记忆,要避免这点,可通过适当的综合练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另外,对于化学基础较差、自控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还可和那些学习有计划、有章法、成绩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共同制定复习计划,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审题
1)观察试卷整体情况。考生拿到试卷后,先看试卷是否有明显的印刷错误,如果没有,那就看一下试卷总计是多少页、多少题,避免漏答。
先看该试卷是不是本堂考试的试卷,再清点试卷页码是否齐全,检查试卷有无破损或漏印、重印、字迹模糊不清等情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监考人员处理,然后根据监考人员指令,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写上本人姓名和考号,第Ⅱ卷还要在卷面右上角的“座位号”栏里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在开考铃响之前如有时间,可浏览试卷,大致估计哪些题熟悉易做,哪些题生疏难做。
2)看清题目要求。拿选择题来说,题干就有正确和不正确的选项这个一定要弄清楚,此外,计算题的单位、化学方程式一定要看清,不能马马虎虎,一定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3)会理解题意。想要明确题意,就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字、关键问题;此外还要注意各物质的单位、题目中隐含的条件等。
2、答题
1)保持平稳的心态。这需要通过一次次磨炼以及自己不断的调整来实现,只有答题的时候从容不迫才能让思路更加的清晰、有条理。
2)时间要分配合理。要学会“量体裁衣,看分花时”,分值小就少花时,分值大就多花时。千万不要在分值少的题目上花过多的时间,因为最后,你会来不及做分值高的题目。
3)答题要有原则。答题要按照从前至后、从易到难、不留空白的原则走,这样做,即不容易漏题,又能让分数最大化。这里重点要不留空白,很多学生说我不会,不留空白怎么办,那么大家可以把已知条件抄一遍也有可能得分。
二、工作思路:
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南,将教师“精心指导”和学生“主动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突破口,为2018年我校高考再铸辉煌做贡献。
通过复习教学,使学生掌握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知识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准确答题的良好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
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认真研究“2017年考试大纲”,仔细分析近5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卷,广泛分析和把握高考信息,以最新的考纲和考试命题动向为依据,精心安排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落实教学过程中的讲练效率,保证一轮复习扎实、高效、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让化学科成为高考理综试卷中的王牌得分学科。
三、具体措施:
第一、加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思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新形势,接受并使用先进、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仔细研读2017化学考试大纲,吃透考纲要求的深广度,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和动向。
尽管高考形式有变化,年年有新意,但高考命题已经十分成熟,肯定还是以稳定为主,不偏不怪不超纲。因此,要重视基础强化能力科学指导学生训练.第二、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
经过集体研究,按照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基本理论、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主要块内容进行一轮复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复习要详细具体,使其问题化具体化,因为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使学生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要扎实,以弥补学生过于薄弱的基础。其中,金属按单质——氧化物——碱——盐顺序复习,非金属按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含氧酸——盐顺序复习。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性质(先共性,再特性)→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经常穿插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训练。有机化学模块按分类、官能团复习,注意有机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强化有机合成与推断。第三、注重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有效教学我们设计了三种类型的复习课模式:
1、知识复习课—力求体现知识与技能。
2、讲评课—力求体现过程与方法。
3、专题课——力求体现能力与思想 第四、加强考练及作业批改。
理科教学脱离了考练不行,我们要定时考练。根据讲课进度,每周有一人自编或改编一套练习题。命题人要认真研究当年高考的化学科《考试说明》、认真分析历年高考试题(包括上海、北京和广东卷,高考科研试测题以及典型省市调研测试题)、认真分析筛选从各种渠道获得的高考信息的基础上,把好选题关。第五、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科成绩
化学实验复习要与有关基本概念、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实验考察要求对课本上出现过的学生实验,重要的演示实验进行全面复习。必要时可再次进行实验演示,也可以看录像。
六、加强学法指导,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记笔记、学会整理纠错本。
2、指导学生审题、答题方法,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力求思路清晰完整,计算力求结果准确。指导学生怎样形成知识网络。
A.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
B.在糖类物质中含碳原子最少
C.分子结构最简单
D.不能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
2.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一步反应不能得到的是
A.乙醛
B.二氧化碳
C.己六醇
D.葡萄糖酸
3.下列两种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葡萄糖、果糖
B.蔗糖、麦芽糖
C.正丁烷、异丁烷
D.淀粉、纤维素
4.把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样中含有
A.食醋
B.食盐
C.酒精
D.葡萄糖
5.从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蔗糖本身具有还原性
B.蔗糖被还原
C.实验过程中蔗糖发生水解
关键词:高考,化学,复习
首先要有明确目的性。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甚至冷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从而更具有实用的本领,能独立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使学生做到:一轮复习全面抓基础,章节的知识规律化,散杂的知识系统化。
其次是复习要求实效性。为什么说复习“未必做细,但要做实?”那是因为我们再也没有补课和周末的时间来补充复习时间的紧张,每周选修科目排几节课时是固定的,没有可以占有的其他时间,而再求面面俱到的复习已经绝不可能,当然也不能让学生冒着复习不完课程的风险去参加高考,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以不变应万变,毕竟每年试题的载体、情境在变,考查的知识范围始终没有变。
“做实”就是要根据大纲精确进行第一轮复习,按照课本的章次顺序和考纲的要求,以及考试说明和高考导向,将每一章的考点一一给学生列出,并给学生指明重点和方法,应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和考点以及高考的热点,学生只需花费较少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本章的重要内容,最终能以一当十,举一反三。
1 背学生,及时摸底了解学生
我们是提前在高二结束必修和选修课程的,结束新课后就让学生做了高考模拟试卷进行摸底,及时的批改总结。从试卷分析来看,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1)基础不牢,概念模糊。如“钝化现象”,学生总是认为这是铁铝和浓氧化性酸不反应的事实,也就不能正确描述钝化的实质;问“SO2的漂白性中,SO2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学生有的认为没有,这就说明学生没有理解:SO2的漂白性是与有机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的性质。甚至是我们最熟悉的化合反应,也从侧面说明未必熟悉氯气的漂白性的氧化还原实质。
(2)实验能力弱,学科能力差。2009高考题非选择题突出了与生活和化工的联系,涉及操作的考察、评价和分析,试题做下来就清晰的展现了什么是弱点和学科瓶颈,2010和2011年延续了这个特点。“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的化学没有从基础开始。我们的一轮复习是否能挖掘每个章节的基础实验,从实验出发,把相关的知识和重难点贯穿其中?这是我们在生源基础薄弱、课时不足情况下,为了提高推进力和效率正在摸索和实践的复习策略之一。
(3)计算能力差,注重好习惯的培养。近几年江苏高考试卷中的化学计算在命题立意、情景创设、设问角度及表达方式上基本保持科学、规范、简洁、灵活的特色,并有所突破和创新。II卷综合题的特点是:(1)选题背景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2)把物质性质、实验操作与化学计算有机融合,突出了化学计算的本质;(3)体现了化学学科对化学计算的要求,首先是化学问题,其次才是考计算能力,不是为计算而计算;(4)降低了计算难度,减少了繁琐运算,突出对思维品质和化学思维方法的考查。
2 加强针对性,精心备课
学校对本届高三老师要求必须先有案再上课,上好每一节课,理科课上板书步骤清楚,不跳步骤,课后必须有适量作业,作业必须及时批改,每课须有教学后记;对学生要求要听好每一课,课后及时整理笔记,作业要有详细过程,不跳步骤,及时完成,及时订正,对易忘的知识点和考前应掌握的知识点归纳在小本上,随时拿出看,时刻强化。要求学生做到:
2.1 想好考点
(1)钠与溶液的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02页)碳和水的反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酸式盐以及有机物水解中的应用;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转换、性质、制备及应用;ⅠA元素相似性和递变性等。(2)镁的性质;ⅡA元素相似性和递变性等。(3)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铝三角的现象、产物、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以及他们相互转换的途径等。(4)铁的性质;铁三角间转化的条件、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以及他们相互转换的途径等。
2.2 找好角度
就是找好考察的角度。碱金属部分有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的实验题、推断题和计算;镁铝部分有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的计算、现象分析与方程式书写,相关离子或物质的分离提纯,相关推断题;与铁的变价相关的现象与推断题,与原电池相关的实验题,与高价铁的氧化性与低价铁的还原性相关的反应方程式等。
2.3 避免失误
2009-2011年高考阅卷反馈的信息表明,无论金属还是非金属相关的方程式书写不能准确的标明反应的条件失分,不能准确判断产物的存在形式失分(如2011江苏的20题2Mg2Cu+3H2=Mg Cu2+Mg H2就有同学混淆了反应物Mg2Cu和产物Mg Cu2;2009高考的Cu+H2O2+2H+=Cu2++2H2O书写,许多同学写出了Cu O或者Cu(OH)2做产物),铁参加原电池反应生成高价铁的电极反应失分等。
2.4 看好方向,用好方法
我们要能把握住元素化合物的考察角度,常见的氧化还原角度、离子反应角度和微观粒子角度来引领金属乃至非金属知识的学习,并加强特别的现象、特别的反应、特别的条件、特别的性质的特别记忆和应用,关注金属的性能,也关注它们与环境的友好程度。
2.5 做好常考题型的演练
如对金属通性的考察;对金属相关计算的考察;对金属相关实验的考察等。
3 勤于学习,走近学生,演好每一节课
课堂是教学的生命,学习者只有抓好课堂才能事半功倍。而课堂贵在真实有效,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有效的备课条件下能否演好课,就是“有效教学”这个主题了。真实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教师只能引领课堂,不能占领课堂,真正的教学改革是把师本课堂转变为生本课堂,有效性要在细节中落实,凡是学生能做的,教师都不代劳。提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对又一轮教学改革潮下的新高三学生尤为珍贵。
4 及时批改作业,老师做好错题集
学生作业老师批改天经地义,学生做错题集也由来已久,但是学生做错题集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效率低下,而怎样指导学生做好错题集,苏南兴起的老师代做部分错题集以提高高三学习的效率有很现实的意义。
5 强化前后联系整合,温故知新,提高能力
不仅知识点和知识体系需要加强前后联系,梳理整合,构建网络,并在练习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将知识不断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错题集不断补充,不断反馈再练,就像硝酸工艺中的一氧化氮弃之可惜,循环再用大有好处,不断循环的错题练习让错题集发挥了实效,而不是错题收集袋。
关键词: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有效;教材;练习;因材施教
学生在进入高三后,时间变得十分紧张,学习任务也十分重。因此,他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复习策略,才能收获好的成果。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原本成绩不好的学生会在高三或者是高考突然成为一匹“黑马”,轻轻松松地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一些原本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可能会在高考中落榜。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高三阶段的复习技巧以及心态等方面出现了变化。因此,教师必须要指导高三学生做好第一轮复习,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使其能够从容应对高考。下面,笔者从认真钻研教材,合理整合教材内容,加强练习以及因材施教三个方面,讨论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的有效性教学。
一、认真钻研教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历代高考状元在谈到学习技巧的时候,几乎都会说“读教材,学教材,吃透教材”。化学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考命题老师在设计题目时的主要来源。任何的化学题目都是以化学教材为基础,并由其延伸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指导高三学生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认真钻研教材。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必要的时候可以打乱教材的编写顺序,指导学生能够从整体角度来学习化学知识。如,在鲁教版的化学教材设计中,有机化学的知识点出现在必修一以及选修五等教材中。在高三的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关于有机化学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使学生掌握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等具体知识,掌握制取甲烷等气体的实验技能,并重点复习有机化学的氢谱图、质谱图等。
二、加强练习
虽然素质教育不赞成教师采用“题海战术”来开展教学活动,但练习依然是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主要教学手段。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做题时总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的答题技巧,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重他们的学业负担,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练习中训练高三学生的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首先,教师应该加强题型训练,即将教材与高考要求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完成历年来高考真题的练习。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理综综合性的模拟训练,消除学生对高考理综试卷的陌生感。再次,教师要规范学生的答题情况。很多学生在高三的复习中,存在一个认知误区,他们认为只有多做题,尤其是多做难题才能提高其化学成绩,忽视基础知识的复习。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做题时由于无法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者漏写化学实验的具体反应条件等失分。最后,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答题速度以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答题质量。在每一次训练中,都要确保学生已经完全掌握这些知识点以及相关答题技巧,切忌追求大量训练使得学生苦不堪言。
三、因材施教
复习教学与日常教学活动的区别在于,前者重重点,后者重基础与全面。高中生经过前期的化学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然而,他们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不同的。因此,在高三的第一轮复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及时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消除每位学生的“盲点”。在每次考试以及练习结束之后,学生都要认真分析自己的错误,并且找出原因,真正做好纠错。在高三化学的第一轮复习教学中因材施教,不仅能够节省教学时间,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还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以轻松的心态迎接高考。比如,在面对实验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时,笔者会增加他们亲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化学反应条件。
总之,高三化学的第一轮复习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为后面复习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这个复习阶段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其轻松备战高考。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加强训练,让学生亲自体验高考理综试卷设计形式以及命题思路,尽最大可能消除他们对高考化学的紧张感;因材施教,针对每位学生制定不同的复习策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他们的问题,及时反思,做好纠错。
参考文献:
[1]蔡昌慧.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教学中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8).
文/段小花
摘 要:针对学生理科底子薄弱,基础不够扎实的现状,根据一轮复习的一些实践经验,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就应努力做到“四到位”,即:知识到位、能力到位、题型训练到位及解题方法到位。
关键词:化学;一轮复习;知识;能力;题型;方法
一、知识到位
我校学生高一、高二时普遍对理科不够重视,所以高三一轮复习增加知识储备量也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根据我的经验,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好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以及化学计算等基础知识,用准确的化学用语进行表达,及时检测巩固复习效果,夯实基础。
二、迁移能力的到位
多次的模拟考试反映出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在考场上不会回答的问题,只要在讲解时找出教材中的回归点,他们便能做出正确的答案。所以我觉得能力除分析、化解化学过程的能力,选择答题策略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外,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曾经说过:“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可见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纵观近几年各地的高考化学试题,一方面注重全面考查“双基”,另一方面又加大了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所以,高三的化学复习工作应重视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培养学生的知识情境化意识,提高学生辨认情境中所含知识的能力。例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定量分析实验,通过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实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对学生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在化学定量测定中也有很大的运用,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之上,将中和滴定的原理迁移到化学定量分析的一般应用之中。
三、题型训练到位
化学学科根据内容不同,可能遇到不同的题型,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相关内容可能出现的题目类型有所了解。例如,有机化学部分必须让学生接触下列有关题型:
1.根据结构推断性质或可能发生的反应;
2.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4.典型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5.相关物质一些量的计算;
6.推断某物质的结构简式。
化学反应速率必须让学生接触以下题型: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2.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
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4.有关反应速率图像的解读。
四、解题方法到位
高考中,理综试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审题、分析、计算、设计及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考场上两个半小时时间,兼顾理、化、生三科,若不会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就会耗费许多时间,化学学科中常见的有差量法、关系式法、守恒法,若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运用一些技巧,可以在考场上节省大量时间,将精力集中在一些综合性强的题目上,而不必浪费在无味的计算中。
总上所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只有体现“四到位”,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的巩固、规律的应用、能力的提升、思维方法的训练上有大的提高。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引导学生善于反思:自己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考试中讲求规范,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专用名词、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避免一些不该犯的错误就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地理一轮三大复习方法
复习高三地理的方法一
1、复习应选择一本栏目设计新颖的参考资料。不要盲目地追求参考书的数量,因为每本参考书的编写都是依据教材,形成一个独立的高三地理体系,如果参考书过多,反而会使知识失去系统性。
2、复习要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对概念、原理等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高三地理知识网络图。复习时不仅要依靠老师的引导,更要自我消化,围绕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整理、归纳,并通过适当的课时练习进行巩固,分阶段进行单元综合检测。
复习高三地理的方法二
1、在很多高三同学中都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搬来各种各样的教辅书猛做习题。我认为,地理学科的学习不能一味扎入题海,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意思就是,在你高三地理相对薄弱了环节,你可以采取一定的题海战术,做出“手感”来。当然,也不能盲目的使用。做完题目,对完答案,错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找老师询问,参考答案有时只能“参考”,不一定完全正确。
复习高三地理的方法三
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做高三地理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⑸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⑹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⑻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
(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⑼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⑽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
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⑶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旱涝灾害频繁.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这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高中地理解题方法
[关键词]高三 一轮复习 地理讲评课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20126
今年,福建省高考纳入全国卷命题,虽然省卷和全国卷命题指导思想一致,都是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地理学科素养和地理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全国卷更加注重学生的归纳、演绎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效的课堂教学,而能力形成与否,很多需要通过平时的考试来训练。所以考完后教师对试卷的讲评尤为重要。一节完整的讲评课能够对学生已学的地理知识起到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作用。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探讨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讲评课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首先对学生答题情况要进行分析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率和出错的类型,分析一些题目是普遍出错还是个别出错,是知识点遗忘、答题不规范,还是理解能力较低……一定要分析原因,猜测原因,教师一定要整理记录。其次,一定要认真研究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收集与考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写好教案或者制作好课件,设计适当的补偿性题目。最后,要认真准备好相关的辅助教具,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因为讲评课里面牵涉知识点很多,要求使用的图表也很多,如果事先把该补充的、该识看的图表制成幻灯片,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节省时间,学生又能及时快速地做好笔记。所以课前教具的准备必不可少。
二、讲评方式要恰当、高效
(一)要分析学生试卷的答题情况
上课前,教师要花几分钟对成绩的三率数据、分数段的分布人数、一些题目的对错率做个简单的分析。不要一上课就马上讲评试题,应先让学生了解一下这次考试的一些大体情况。从中要加入一些赞赏性的语言,一定不能肆意指责试卷的命题或者学生的分数,旨在让学生跟教师共同完成试卷的讲评。
(二)要注意知识点的归纳和拓展
讲评试卷时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拓展是讲评课的一个重点,特别是高三总复习课更是如此。因为在这个复习阶段,学生必须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所有知识点。而试题往往是以点带面来体现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作为教师,在讲评试题时要把这个“面”带给学生,把预先准备好的相关知识点罗列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它们。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于漪老师说过:“一堂讲评课选择几个学生未思之处逐层深入地进行点拨,不仅使课的容量充实,而且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准确度、灵敏度都进行了有益的训练。”比如下题: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回答下题:
该山地是( )
A.武夷山脉
B.黄山
C.泰山
D.秦岭
解题: 根据图示,该山地南北两侧基带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判断该山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是秦岭。这时候提到“秦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回忆“秦岭—淮河”一线还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开幻灯片展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大致是我国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与小麦杂粮的分界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⑤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⑦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⑧黄土高原的南界。这样学生当场可以记住很多知识点,可以把一些忘记了的内容抄在试卷旁边。所以对有些知识点,教师必须延伸拓展,必须整理、归纳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记忆。这样,通过在讲评的过程中把知识点拓展、辐射,增加了复习容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点的丰富,产生兴趣,以后遇到一些问题也会懂得自己进行归纳。
(三)要加强对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1.全国卷要求考生要学会运用地理思想、地理方法观察和认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学会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所以讲评课绝不能纯粹地校对答案和补充材料,对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重读图、析图、解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这就要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切入点,找出题目里面的隐性信息,对试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演绎、比较和总结,让学生清楚,解题不单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
下图中弧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线速度:P=Q=M=O>N
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解题: 由图示箭头方向为顺时针,可判断图示为南半球;线速度P=Q=M=N>O;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严重。这样很容易排除A、B两个答案。接下来要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有隐性知识点:①两条日界线,一条0时经线,一条180°经线;②晨昏线跟纬线的切点O,经过这点的经线不是12点就是0点。当找出第二个隐性信息点的时候,问题就开始明朗了,这是一个最关键的切入点。结合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和日期界线的位置可判知P所在经线为0时,Q所在经线为180°经线,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NO为晨线。
从这道题解题过程可以看出它难度不大,但是所牵涉的知识点多,所以就要引导学生从哪里入手,怎么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总结,如何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还要排除一些干扰的信息,比如那个角度120°,跟这个题目没关系,可能是下一个题目的条件。
2.近年来全国卷命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放性试题”和“案例分析题目”。随着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由过去的以知识立意转变为现在的以能力立意,开放性试题和案例分析题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是近几年高考新的价值取向,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是一类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迁移知识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类型。比如2015年全国卷Ⅰ的第36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第4问: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这类开放性题目,现在各个学校平时的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评中要指导学生:①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有针对性地答题;②要用教材语言和地理名词术语答题,答案尽量少而精,但是如果对于答案没有太大的把握,在考试过程中,应该尽量多答几个要点;③对于出现简答题中问“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的题型,应首先肯定“赞成”或“不赞成”,然后再回答理由,不能缺少判断,不能答非所问或似是而非;④答题中要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尽量采用数字序号,分不同的段落来答,并且将自己认为主要的方面放在前面,要富有逻辑性,有因有果,字体要端正,试卷要清洁。还要指导学生解题的思路:从社会经济效益或生态环境角度方面入手。得出答案:赞同。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能增加就业等。或者:不赞同。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四)要注重情感的激励,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讲评课要以赞扬、肯定为主基调。一个人在融洽、活跃的气氛中思维最敏捷,学习效果最佳,所以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能一味责备学生,把讲评课上成批评教育课,而是应该尽量多鼓励,多表扬,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这道题我都讲过好几遍了,你们怎么还不会?”等指责学生无能的语言。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对考试成绩排在后面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激励因素,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应引起注意并应有所体现。
三、讲评后进行补偿教学
教师要根据考试反映出来的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与学的调整。
1.一定要设置一些补偿性题目,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使学生从多角度来加深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提高复习效果。
2.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把错误的题目抄起来,过后及时小结和反思,一段时间后自己再做看看是否已经完全掌握。这个非常关键,因为有些做错的题目以后还有可能做错,好像有一种惯性,所以要让学生设一本错题本。
3.教师自己要从学生的答题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遗漏之处,找出问题,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推动教学,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讲评课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课堂组成部分,应该准备充分,讲评得当,讲评后补偿工作准确到位,特别在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考试频率较高的情况下这显得更为重要。我们一定要加大重视程度,提高讲评课的质量,让学生每经过一次考试都能够增加知识的储备,提高解题的水平。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方法】推荐阅读: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10-09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指导07-23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方法技巧点拨09-22
备战: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方法及复习规划06-25
浅析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07-08
高三化学如何复习10-31
化学高三二轮复习要点05-31
高三理综化学复习计划09-19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讲义06-19
高三第一轮复习总结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