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复习备考计划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数学复习备考计划(精选9篇)

高三数学复习备考计划 篇1

一、进行方法探索,提高学习效益。

方法的不妥有时会阻碍人的进步,有时是劳而无功。比如,一个自行车运动员,不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骑到月亮上去,因为方法不对。寒假期间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寻求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这些在平时是很难做到的。但是需要注意劳逸结合,养精蓄锐,保持有效的生活和学习规律,不打乱已经形成的“生物钟”。开学时,既保证了知识上心中有效,方法上得心应手,又保证了身心上精力充沛。

二、清理“知识账本”,适时查漏补缺。

到了寒假,无论从知识还是方法上都已经进行了复习,但都是以知识为载体,以章节为线索进行的,难免有支离分散的感觉,哪些地方已经掌握牢固,哪些地方尚待加强,必须一目了然。

整理自己的“知识账本”,可以按已经复习的知识顺序,兼用“尝试回忆”的方法,看是否能把有关知识回忆起来,一旦回忆不出来,就立即查课本或笔记,看是否是被忽视的环节或学习中的死角,作好记录,以便专项突破。在检查知识库时,不能省略,应全面仔细,看是否达到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有的知识虽有印象,但理解不深刻也应作好记录。这项工作应是“地毯式轰炸”,拉网式清理。只有这样,才能对所复习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知道哪些已驾轻就熟,哪些还模棱两可,使得后续工作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三、整理错题笔记,及时亡羊补牢。

由于题海战术的影响,许多同学,拼命做题,期望以多取胜,但常常事与愿违,不见提高,走访了一些同学,普遍觉得困惑他们的是有些错误很顽固,订正过了,评讲过了,还是重蹈覆辙。原因是没有重视错误,或没有诊断出错因,没有收到纠错的效果。

首先要求大家建立错题集,特别是那些概念理解不深刻、知识记忆失误、思维不够严谨、方法使用不当等典型错误收集成册,并加以评注,指出错误原因,经常翻阅,常常提醒,警钟长鸣,以绝后患。注意收集错题也有个度的问题,对于那些一时粗心的偶然失误,或一时情绪波动而产生的失误应另作他论。

错题病例也是财富,它有时暴露我们的知识缺陷,有时暴露我们的思维不足,有时暴露我们方法的不当,毛病暴露出来了,也就有了治疗的方向,提供了纠错的机会。因此,我们要利用寒假这个时机,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找到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点进行列举、归纳、对症下药、治标治本,使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会做的题目不会做错。

四、抓住典型问题,争取融会贯通。

由于题海战术的影响,同学们都以做多少套练习来衡量复习的投入度,殊不知有的练习属于同一层次上的重复劳动,有的还会形成负迁移,重点得不到强化。所以必须抓住典问题进行钻研的力度,扩大解题收益,提高能力层次。

关于例题的处理,不能停留在有方法、有思路、有结果就认为大功告成,草草收兵,曲终人散,就太可惜了。抓住一些典型问题,借题发挥,充分挖掘它的潜在功能。具体的就是解题后反思。反思题意,训练思维的严谨性; 反思过程与策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反思错误,激活思维的批判性; 反思关系,促进知识串联和方法的升华。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典型问题的引申变化:类比变化,有利于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推广变化,有利于递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开放性变化,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用性变化,有利于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五、适量模拟练习,保持应试活力。

适当模拟非常必要,从中体验考试策略和方法,明确要求,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校正改进,保证战之必胜。

模拟考试需要高度重视,一方面,要营造仿真的考试环境,限时完成。另一方面,要先在正确率上下功夫,以稳取胜,当正确率得到保证以后,速度会自然而然地提上去的。还要调节考试策略,适当分配各部分试题的答题时间,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直至合理。同时要学会把握答题节奏,正确对待难题和容易题,把试卷内容分成三类,一是容易上手,运算量不大的先做,并确保正确; 其二是有思路但运算或思维量较大,放在第二轮做; 最后解答困难题,即使解不出也无怨无悔,所以合理分配,学会放弃很重要。

模拟时要重视检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检查时不仅要检查解题过程和结果,还要检查题意,防止答非所问。还要重视检验的方法,如概念检验、量纲检验、不变量检验、一题多解检验、逻辑检验、数形检验、重新验算检验等,多管齐下,提高正确率。

要在模拟考试中提高心理适应度,遇难不慌,遇易不骄,稳扎稳打,精益求精。需强调的是要控制模拟的量,不能漫无目的的天天考,否则会疲倦了,麻木了,效果不言自明。

高三数学复习备考计划 篇2

1 发掘课程资源的“基本点”

高考数学复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复习过程中核心问题之一, 备考资源的基本点应包括哪些?对每一个点应如何进行具体的研究?根据我的教学经验, 备考课程资源应关注“两大部分, 十个要点”.

1.1 研究“黄金点”

这里的“黄金点”指备考课程资源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主要包括考试大纲、课本、历年高考试题、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评价报告、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等.他们是一线教师长期学习、反复领悟、深入研究的东西.

1.1.1 研究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及配套的“考试大纲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对考试大纲的研究应侧重于:①基础知识要求层次;②思想方法内涵界定;③数学能力考查维度;④试卷结构的整体规划;⑤评分标准的设计技术.

1.1.2 研究教材结构

这里的“教材结构”不是指教材 (课本) 纯粹的逻辑结构, 而是强调复习中应突出学科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一方面, 课本问题是高考命题的“源泉”, 另一方面, “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突出主干知识, 从学科的整体意义上设计试题.命题者不是简单地拘泥于课本问题, 而是以开阔的视野、厚重的思维, 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创设问题.例如解析几何综合问题, 以直线和圆锥曲线为载体, 以轨迹问题、范围问题、最值问题、定值问题等为“主行”, 复习中不能仅停留在对问题的归类上, 应落实解析几何“双基”的前提下, 概括提炼出对解析几何问题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的观点:

1) 几何结构的深刻分析———其基本意义就是发掘几何图形等价性质 (隐含性质) , 以便简化运算过程.

2) 动态过程的整体把握———主要是对动态性问题, 如范围问题、最值问题等作一般性的分析.

3) 多个参数的合理引入———为实现几何条件坐标化服务, 体现参数思想和基本量方法.

4) 代数知识的自觉运用———利用代数知识, 如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函数知识等, 间接解决几何问题, 体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等.

1.1.3 研究高考试题

历年高考试题是备考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 因为它不仅体现着每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 而且承载着后续高考命题的方向.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应着眼于以下方面:①统计题型比例及分值的变化;②分析“双基”考查的分布情况;③探究能力考查的设计特点;④预测下年高考的命题方向;⑤赏析“亮点问题”的风格、特色.

1.1.4 研究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高考必然以课程改革为深层动力.实行新课程标准的高考实践表明, 新课改对高考的推动, 一是新增内容拓宽了命题的空间或背景;二是新课程的理念对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新题型的开发与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高考试题不能与课程理念接轨, 不能与时俱进, 这样的题是没有生命力的, 因此, 研究课程标准不仅是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也是发掘备考课程资源的必然选择.

1.1.5 研究评价报告

包括教育部考试中心对新课标卷的评价报告, 自主命题省市 (区) 的评价报告, 各地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对试卷的评价和对典型试题的赏析等.研究评价报告有助于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 进而确定备考策略.

1.1.6 研究国家政策

主要是关注和分析国家教育改革的前景, 高考改革的方向等.

1.2 关注“创新点”

历年高考, “稳定是主流, 创新是特色”, 因此, 对于每年的命题者来说, 他们既要遵循高考命题的原则, 发扬成功的经验.又希望自己命制的题目不落俗套, 有不同凡响的地方, 这就需要创新, 而创新是要承担风险的.所以命题者要合理选择或发掘创新题的 “生长点”, 根据考试大纲, 要求命题者设计3种题, 考查数学主体内容, 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研究型、探究型、开放型试题.研究多年的高考数学试题, 创新问题的知识背景大致有如下4个方面:

1.2.1 以课本习题为背景, 开发题型

例1 (2013年新课标卷高考题) 已知函数f (x) =ex-ln (x+m) .

(Ⅰ) 设x=0是f (x) 的极值点, 求m, 并讨论f (x) 的单调性;

(Ⅱ) 当m≤2时, 证明f (x) >0.

该题考查指数不等式ex≥x+1的灵活运用, 原为导数一章的课后习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是高考命题的特点.

1.2.2 以数学史料为背景, 体现新颖

例2 (2015年新课标高考题)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 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 下周八尺, 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 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 米堆的高为5尺, 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 圆周率约为3, 估算堆放的米大约有多少斛?

(A) 14斛 (B) 22斛

(C) 36斛 (D) 66斛

该题以《九章算术》为背景, 考查锥体体积, 形式新颖, 内涵丰富, 体现了我国古代数学辉煌的成就.

1.2.3 以现实生活问题为背景, 突出应用

例3 (2014 年新课标高考题) 某地区2007年至201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单位:千元) 的数据如表1.

(Ⅰ) 求y关于t的线性回归方程;

(Ⅱ) 利用上一问中的回归直线方程, 分析2007年至2013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情况, 并预测该地区201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该题以2007年至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背景, 考查认知图表的能力, 通过提取图表中的数据拟合线性回归直线方程, 并预测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很好地贯彻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1.2.4 以高等数学为背景, 突出研究

例4 (2012 年上海高考题) 对于函数f (x) , 若存在x0∈R, 若f (x0) =x0成立, 则称x0为f (x) 的不动点, 已知函数f (x) =ax2+ (b+1) x+b-1且a≠0.

(Ⅰ) a=1, b=2, 求函数f (x) 的不动点.

(Ⅱ) 若对任意实数b, 函数f (x) 恒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 求a的取值范围.

该题以高等数学不动点原理为背景, 反映考生面对新信息、情境和设问方式时, 能否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整合信息, 着重考查学生在新规则下的应变能力.

2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四环节”

课堂教学是复习系统的中心环节, 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领悟基本的思想方法, 不断提升数学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关键是在研究开发备考课程资源的基础上,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

2.1 诱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是学生认知过程的起点, 也是学生理解数学原理的前提.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主动参与, 即课堂上不满足于“听懂”, 而是像数学家一样, 力求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标志是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基本环节有:

1) 超前思考:让学生根据教师课前提供的基本问题, 课外独立思考.

2) 课堂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

3) 成果评价:教师从数学问题解决的高度对学生的思考方法作出全面的评价.

4) 深入思考:让学生研究更深层次的问题.

2.2 引导学生主动反思

通俗地讲, 反思就是“回头看”, 就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复深入思考”,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发现数学规律.因此, 要学好数学一定要学会反思, 一定要养成反思的习惯.高考复习“问题解决”的综合性、灵活性、策略性和创造性决定了反思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高三复习教学反思, 应当突出以下3个层次:

2.2.1 回顾解题思路, 思考解题策略是否可取

例5 已知非零向量a, b互相垂直, 求证:.

证法1 因为a, b是非零向量, 并且a⊥b, 所以a·b=0, 且

因为

所以

反思解题过程有两点收获:一是利用, 思路正确 (肯定) , 此方法处理向量问题具有一般性;二是利用|a|2+|b|2≥2|a|·|b|, 策略可取.这一层次的反思, 主要是看运算或推理的合理性.

2.2.2 审视解题过程, 思考解题方法是否最佳

对于例5, 我们知道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 能否找到用坐标法求解呢?

证法2 a⊥b, |a|>0, |b|>0, 令a= (x, 0) , b= (0, y) , 不妨设x>0, y>0, 则

所以

本题通过向量坐标, 脱去向量外衣, 避免了向量的运算, 解题方案比前面更好.这一层次的反思, 基本的做法就是“一题多解”, 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对各种解法进行分析综合, 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 使解题思路更加开阔, 解题过程更加合理, 从而达到“优”的境界.

2.2.3 变换题目的条件和结论, 探求问题的本质解法 (规律)

变式a, b为非零向量且a ⊥b, 求的取值范围.

该题是例5较高层次的延伸, 若沿用前面的方法, 显然运算量很大.因此, 前面的方法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性方法.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思考, 为此引出以下证明方法.

证法3 如图1, 在直角△ABC中, 设, 设∠BAO=θ, θ∈ (0, π/2) , 则

因为0<θ<π/2, 所以

此法不仅有创意, 而且使我们发现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通法.

对于变式:

显然,

至此我们把例5 问题一般化:a, b为非零向量且a⊥b, 求 (n∈N+) 的取值范围.

对于n>4,

故总有

上面3个层次的反思, 一思解决“对”, 二思解决“优”, 三思解决“通”, 分层递进, 不断深入.因此, 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可以使学生不断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教训, 真正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 优化认知结构, 提高思维能力, 从而更大地发挥和提高学生的智能和潜能.

2.3 指导学生科学概括

概括性是数学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这解决了概括是数学学习最核心的环节, 是知识观点内化的关键因素.概括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高考复习的特殊性决定了概括的层次更深, 范围更广.

1) 概念原理的概括———理解本质, 把握联系.

2) 基本问题的概括———找准“基点”, 自然引申.

3) 观念策略的概括———明确意义, 迁移应用.

4) 知识结构的概括———形成体系, 发掘“活性”.

2.4 培养学生力求迁移

所谓迁移就是学生把所获得的体验、方法、思想、观念、策略等运用到新情境中去.理论研究和解题实践都表明.迁移能力 (正迁移) 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表征系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 横向拓展———突出的是综合性和应用性, 表现为类比、对比、联想等.

2) 纵向延伸———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引申、推广, 突出的是深刻性和批判性.

3) 逆向变通———从问题的反面去思考、探究, 突出的是灵活性和创造性.

4) 多向交合———对问题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融合交汇, 突出的是新颖性.

例6已知F (1, 0) , 直线l:x=-1, P为平面上的动点, 过点P作线l的垂线, 垂足为点Q, 且.

(Ⅰ) 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C;

(Ⅱ) 过点F的直线交轨迹C于A, B两点, 交直线l于点M , 若, 求λ1+λ2的值.

解 (Ⅰ) 由条件易得C:y2=4x;

(Ⅱ) 设A (x1, y1) , B (x2, y2) , AB方程为x=ky+1, 代入y2=4x, 得

所以

又M (-1, -2/k) , 得

另证由已知

得λ1·λ2<0, 则

过点A, B分别作准线l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A1, B1, 则有

由 (1) , (2) 式得

即 λ1+λ2=0.

讲完该题后, 我们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探究 (迁移) :

1) 横向拓展.探讨在椭圆或双曲线中的情形, 得到命题1:已知双曲线 (a>0, b>0) , 过双曲线的左焦点F (-c, 0) 的直线于A, B两点, 交直线x=-a2/c于P点, 设, 则λ1+λ2=0.

2) 纵向延伸.即把问题中的焦点改为定点P (m, 0) , 准线改为定点线x=-m (m常数) , 得到命题2:已知抛物线y2=2px (p>0) , 过定点P (m, 0)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两点, 交定直线x= -m于M点, 设, 则λ1+λ2=0.

3) 逆向变通.考虑上例的逆命题可得到命题3:已知抛物线y2=2px (p>0) , 过对称轴上的点P (m, 0)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两点, 交准线于M点, 设, 且λ1+λ2=0.则点P为定点 (即抛物线的焦点) .

备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需要我们认真学习, 深入研究, 勇于实践, 不断进取.课堂教学过程的完善和优化, 需要我们把教学过程的预设、生成、反思整合起来, 精雕细磨, 不断优化.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高考数学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朱恒杰.高考数学复习的策略与方法[J].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0, (6) .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篇3

一、复习中坚持“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是单元复习。这轮复习可以贯穿“以本为本,不离课本;以纲为纲,不离大纲”的精神,狠抓课本内容的掌握,力求知识系统全面,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认识到“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谈不上更深层次的提高。

第二步是专题复习。该轮复习应力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整合知识结构,提高分析能力,把握重点难点,力求做到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使知识条理化、规律化。具体方法是: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列出大的结构、线索,例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国别史等。要求学生用结构主义学习法,把一册书的结构、线索、重点难点整理在笔记本上,像研究作战地图一样每天细看,找到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实现知识的点—线—面全面掌握。

第三步是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查漏补缺。高考命题向来不回避热点问题,近几年的命题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色。教师可通过网络关注学术研究动态,关注新闻,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电视多看跟历史有关的历史记录片,这样才能敏锐地去感受高考,才不至于走错方向。当今全球关注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如台湾、反恐、军国主义、朝鲜和伊朗核问题、环保、科技、西部大开发、教育和税制改革、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等都是近年高考的亮点。在复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同时充分挖掘高考信息,做好猜题押题工作。2003年的大陆政策、2004年的商鞅变法、2005年的丝绸之路、2008年的明清统一(土尔扈特回归祖国)这些高考内容我们都猜到了,从而为学生高考获胜助了一臂之力。

二、教学中做到“四精神”

1.团队精神。发挥历史教师的集体备课作用,做到资源共享。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正体现了这一点。

2.奉献精神。要求自己勤备课、勤钻研、勤下班、勤辅导,以“责任重于泰山”来警示自己,把高考摆在第一位,顽强拼搏,力求在教学上有所建树。

3.情感教学精神。教学中教师仅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用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他们,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师不必不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等,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各尽其妙。

4.精益求精精神。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在讲解中决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精讲精练,有的放矢,详略得当,力求恰到好处。如关于台湾问题可从两方面进行讲解,一是从历代中央政府与台湾的关系和采取了哪些有效管辖措施入手,二是从台湾今日现状之历史原因来分析,从而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三、备考中确保“五到位”

1.复习中力求知识点到位。有位资深的历史教师曾说过“历史的学习要粗如大瓮,细如发丝儿”,粗是指知识的大要如树干,发丝指知识的细微如末梢儿。复习中要求学生把课本中的目录、插图、地图、彩页、注释、编写说明、大事年表仔细地研读,对课文的编、章、节、目、大小字部分的每一个标题、子目、段落、语句、措辞等仔细地琢磨、品味,对课本的每一个知识点认真篦梳几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点。

2.训练中要求学生的速度和准确率到位。答题也是一种能力,审题是否准确仔细、文字表述是否通畅、逻辑是否严密,是考试得分高低的主要原因,要讲究科学和效率。训练中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的评价及背景、原因、性质、实质、作用、影响、意义等,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用历史术语准确作答,特别注意史料部分的掌握和理解,做到理论观点“毫不含糊”,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解答中要求学生的方法、步骤到位。考场如战场,要“有勇有谋”,谋略得当。这就要求考生答题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以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问题,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更合理、更准确的定位。引导学生敢于对有争议的历史现象,大胆探索,求证历史,不拘泥于教材。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性,答题方法、步骤的到位性,注意纠错防偏,提升理性认识。

4.迎考时确保学生的心理素质到位。“每遇大事须静气”,许多学生会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而感到心神不宁,尤其看到教室的高考倒计时牌时更觉心烦意乱。教师可告诉学生这个阶段应该守住心灵,守住自我,应忘掉“距高考还有××天”,把高考当做一次期中、期末考试,以平常心对待,不要刻意强迫自己应该这样那样,同时把考试所需的各种证件、工具等必需品提前准备好,避免意外事情的发生,避免出现“打开课本都会,考试一片空白”现象的发生。

5.应试中力求学生的生物钟到位。按高考要求时间对学生加强训练,把学生应试生物钟调到最佳状态。提醒学生考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用唱歌、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同时注意合理营养和饮食卫生,预防疾病发生,加强体育锻炼,养精蓄锐,从容不迫地参加考试,稳扎稳打,正常发挥。告诉学生考试时保持一种好心情、一个“冷”头脑和一颗自信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三英语复习备考计划 篇4

为了有效地进行高三复习备考,根据我所上班级高三(4)、高三(8)两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第一学期高三英语复习计划,目的是使自己在复习进程中能把握好阶段性教学任务和一些具体方法,从而避免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备考须做的五件事:

1、对照教学大纲、围绕考纲,把握高考的整体要求;

2、深度分析近X年的高考真题;

3、全面了解所执教班的学生情况;

4、依据本计划再为各班制订更具体、更详尽的班计划;

5、收集新信息,了解新动向。二、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教材知识复习,包括语法项目复习;第二轮,高考题型分项复习;第三轮,高考综合冲刺复习。本学期完成第一轮复习。

三、第一轮复习的具体安排(因各班的具体情况不同请参照执行):

时间为:本学期

复习建议1:

1、搞好学生单词的记忆与巩固,建议通过听写的方式督促学生背单词,先完成初高中课本单词,然后是高考词汇表,可两天听写一次,每次一个单元。

2、根据我们的情况,可用24节课的时间先讲解三维设计上的高考考点,即上面的专题语法(共14个专题),讲解时注重与高考考点相结合,以便让学生尽快构建高考考点的知识网络。完成这一步之后才进入每一个单元的系统复习。

3、每天完成“三个一”即完形、阅读、改错各一篇,以便保持做题的状态。

4、每周至少写两篇作文,教师可以详细批改一篇。

5、除了学校的月考外,建议每两周考试一次,通过考试发现问题,教师和学生均要作好反思与总结。复习建议2: 1.不能放弃高三教材只用资料,高三的教材应处理为阅读与欣赏课,重在扩大词汇量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欣赏能力,在10月下旬之前完成教材的学习。

2.完成了教材之后可参照高三补习班的复习方法进行总复习,但应届班的复习更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普通班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

高三学生语文备考复习计划 篇5

第一轮复习从八月底到三月中旬,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下旬到五月初,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初到高考,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第一轮复习即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本期的重点在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首先带领学生。研读20__年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其次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这一轮复习中,强化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习。第三轮复习,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采取这样的做法:

1。作文训练贯穿复习的全过程,具体做法是,每周分点按序指导和训练,内容是审题立意、充实材料、构思技巧、多样形式、语言文采和锤炼范文。

2.名篇名句的记诵贯穿复习的全过程,具体做法是,每周早自习时间测试教材一册书的内容。具体范围是考纲规定的五十首诗十篇文。

高三数学如何复习备考? 篇6

回归课本,打好基础

我们有些同学“眼高手低”,根本看不起课本,以为那太简单了,一心扑在后两道压轴题上(直线与圆锥曲线,函数综合题),结果是“鸡飞蛋打”,耗费了时间、精力,而所获无几。我们都知道高考数学,中低档题目占了近120分,其中选择、填空题占了70分、前三道大题目(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占了38分,后三道大题目(数列、直线与圆锥曲线,函数综合题)的第一问占了12分,如果我们好好训练,做好这些题考100分以上应该不会太难。

这就要求我们回归课本,吃透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公理,掌握好课本中的例题,做一些课后相对应的.练习题,这对我们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大有好处。但是,却很少有人会去做,大概这就是“知易行难”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积极地构建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图,明确高中数学有哪些知识点?哪些类型题?从而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

对于经典的例题,易错题,我们要做好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如果我们这样做了,这一类分数我们是完全可以拿下的。

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高考面对全省考生,我们不应该视同班同学为“仇敌”,相反,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因为每个人单独学习,总会有复习不到的盲点,这不利于我们进步。通过合作学习,我们可以见识到更多的题型;获悉更多的解题方法;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理。这一做法的好处,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用算法思想指导高三复习备考 篇7

一、高考对运算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而学生这方面比较弱

我觉得, 引导学生从算法角度去认识、去做, 会好一些。在高考中, 运算能力的高低决定做题速度, 而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成绩。在平常复习中, 运算很容易被学生忽略, 但一次次面对考试中丢分, 有些学生长吁短叹、束手无策;作为老师应该帮助学生从算法角度去分析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算法思想的重要性, 并逐步能够运用算法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运算, 更好地认识算法和算理。按照各种运算法则进行加、减、乘、除等各种运算, 形成一些基本的计算技巧, 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 还需要在运算中尝试构造、设计, 选择一个合理的算法, 通过给一个问题的不同算法, 比较这些算法的优劣, 并作出选择, 从而提高运算的效率, 这是全面提高运算能力的过程。下面举一个三角函数的例子:

(2011年四川高考) 已知函数 (Ⅰ) 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小值; (Ⅱ) 已知求证:[f (β) ]2-2=0.

本小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两角和的正、余弦公式、诱导公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 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这样去分析第 (1) 问:首先看问题是求周期的最值, 那么联想所学知识将它化为相应形式才能解决, 然后围绕目标设计合理算法, 观察、分析。抓住角的关系, 灵活运用诱导公式转换为角的三角函数, 这是求解的关键。当然, 也可以和差角公式全面展开, 然后再化。显然第二种算法没前者好。而对于第 (2) 问, 要先分析再确定解法思路, 最后形成算法。问题是证明等式, 而条件是余弦的和差角, 又有范围, 设想一下, 能否求出β角。通过分析可以, 那么问题就可以解决。然后形成算法:第一步解出2cosαcosβ=0, 第二步由范围求出β, 第三步通过计算, 问题得证, 最后按照分析的算理, 由算法步骤去整理过程。

二、形成算法思想, 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在复习中, 老师要通过有计划、按步骤解答问题, 使学生形成算法思想, 形成有条理地思考和数学化地表达思考的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特别对于证明问题, 时常思维混乱, 没有条理性。

例如:已知, a≥-1, 求证三个方程:x2+2ax-4a+3=0, x2+ (a-1) x+a2=0, x2+2ax-2a=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

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先看问题含有“至少”这样的字眼, 提醒学生用反证法尝试, 因为这是反证法适用类型的特点, 然后按反证法去考虑解答, 带领学生审题, 在实数范围内一元二次方程有无实数, 由判别式是否大于等于零确定。最后形成算法:第一步反设, 第二步证谬, 第三步下结论。解答如下:

证明:假设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数根, 则:

矛盾。所以, 假设不成立, 故原结论成立。

三、算法是一类问题的通法

在复习中, 通法教学是尤为重要的。在高三复习阶段, 学生经过大量的练习, 每一个考点都反复练过, 题型很多, 大多数同学做着新的忘了旧的, 有些问题一次、两次、三次总是错, 使学生有力不从心之感。这时,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举三反一”, 做好同一类问题的归纳总结, 形成一类问题的通法。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的工作量、提高效率, 也可以迅速提高成绩。

例如, 数列是高考中的重点, 可以领着学生总结归纳形成通法。

(1) 一阶线性递推公式an+1=pan+q (p、q为常数, P≠0, P≠1) 。此类数列解决的思路是, 运用化归与转化思想将其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 具体转化途径是分离常数法或作差法。

(2) 一阶分式递推公式 (c、d为非零常数) 。此类数列解决的思路是, 运用化归与转化思想将其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解, 具体转化途径是取倒数法。

(3) 一阶递推公式an+1=pan+f (n) (p为常数, P≠0, P≠1) 。若f (n) =qn (q≠0, q≠1) , 此类数列解决的思路是, 运用化归与转化思想将其转化为一阶线性递推公式求解, 具体转化途径是两边同除以qn+1得:, 则转化为一阶线性递推公式。

(4) 二阶线性递推公式an+2=pan+1+qan (p、q为非零常数) 。此类数列解决的思路是, 运用化归与转化思想将其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 具体转化途径是运用待定系数法进行转化。

学生掌握以上类型, 再遇到数列由递推关系求通项问题, 就不会觉得为难了。对于考试的重点内容、重点题型更要注意通法, 比如圆锥曲线问题, 避免学生求新、求异, 从资料上照搬课本上没有的定理、公式来解答常规问题, 防止由于不是通法, 别人不认同而丢分。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篇8

要想高考成功有“五关”必不可少:知识关、能力关、书写关、速度关、心态关。

高三学生知识关可能面对的困惑是:记不清,背不全;辨不明,理不透;面不广,养不深。

能力关的要求: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闡释事物的能力,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

书写关的要求: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组答条理。

速度关的要求:50分钟完成12+5道题量。

心态关的要求:遇难不慌,遇生不乱,遇熟不轻,遇易不浮。

二、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1.关注“三个”重要信息(方向)

(1)密切关注考试说明的条目及其变化

①考试说明的条目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没有“知识掌握程度”要求。这给我们复习带来了挑战:我们按什么要求复习,复习到什么程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把考试说明和学科指导意见结合起来。学科指导意见是对考试说明的细化,把两者结合起来便于操作。现以经济生活的第三课为例加以说明。

②与往年主干条目及其变化──如何关注变化

(2)密切关注社会时政热点及特色信息

比如社会时政热点:十二五规划;“两会”等。

关注社会热点的目的是要用好热点,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创设情境,分析热点,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拓展视野,增强新颖和时效性,让课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高考。

(3)密切关注各地后期复习资料的信息

①各地复习资料如何获得

除了本校加强高考研究之外,还应与一些有实力学校加强交流,获取它们的后期复习资料并加以解析为我所用,可以与这些名校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以便随时获取有效资料。

②获取资料后怎么用

获取资料后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应该有所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选择试题,分析我们备考的盲点、冷点,捕捉考试的热点和信息,弥补我们的不足。

2.夯实“三个”重要基础(根本)

(1)夯实基本的主干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① 坚持点、线、面的统一

A.点要“实”:多角度、全方位准确理解。

如我国政府职能,内部“四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外部“四清”:经济方面的“宏观调控”等;政治方面的“党的领导“、“人大职能”、“政协职能”等;文化方面的“作用”、“任务、“两个素养”等;哲学方面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

B.线要“清”:清晰链接点与点之间关系。

如:《经济生活》的“(经济)环节线”;《政治生活》的“(民主)主体线”;《文化生活》的“逻辑(知识)线”;《生活与哲学》的“(唯物)辩证线等。

C.面要“广”:确立宽广而稳定的知识面。如影响价格的因素。

在点、线、面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得心应手地调动、运用知识。应该形成怎样的知识体系呢?比如,(1)课程体系: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2)学科体系(生活与哲学模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3)单元体系:(哲学第一单元为例)a.日常生活入手:哲学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b.哲学历史: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c.哲学与时代:哲学还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4)课文体系:(哲学第四课为例)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物质的;b.物质的世界状态如何?运动变化的;c.运动变化着的物质世界是否杂乱无章?有规律的。(5)课时体系:以《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第一目为例::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b.什么是运动?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d.马克思主义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坚持懂、背 、用的统一

A.切实弄懂“一知半解”的基础知识。比如,在经济中无限责任和无限连带责任;流动性与流通性;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等。

B.挤出时间让学生背书、整理知识。a.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b.编写条目解答、确定朗读时间;c.主干知识默写。

C.对于生疏而重要的知识要多用。编制“滚动式”的练习,让重要知识点“像钉子钉在脑子里一样”

(2)培养基本的学科能力

①高考题赏析:感悟高考命题答题的基本思路(分三阶段)。第一阶段:读懂答案,提出问题;第二阶段:读深答案,提出启示;第三阶段:读透答案,提出补充。

②时政自编练习:学会评析时政热点(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一材一问一练。比如,“心暖则经济暖”的唯物论依据。第二阶段:一材多问多练。比如,“分配既要注重效率,更要注重公平”,经济、政治、哲学角度设问并回答。第三阶段:多材一问一练。比如,国家重视大学生就业、重视建立农村基本合作医疗制度、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等,共同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③错题扫描纠错行动:第一,编制模板:政治5本书,分18个模块;第二,整理错题: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第三,绘制图形:根据错题与模块要求,绘制柱形图;第四,分析原因:知识与能力、习惯、方法等方面;第五,纠正错误:在老师指导自主纠正错误。

指导学生整理各种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弥补“短板”。

④从知识体系出发,系统推进。从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单元体系、课体系一直到课时体系,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系统推进学科基本能力。

⑤从主体元素出发,立体推进。a.行为主体角度。经济:国家、政府、市场、企业、生产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政治:国家、政府、政党、公民、民族、国际社会等。b.知识元素角度。“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政府”:性质、职能、原则、依法行政。

⑥从思维层次出发,步步推进。a.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微观—中观—宏观;宏观—微观—宏观。

(3)强化基本的解题方法

高三数学复习备考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迎接明年的高考,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要根据武汉市二月调考质量分析会议精神及本校二月调考实际情况,制定出后一阶段复习计划。按照高三的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7月中到11月中旬,主要目的是上完高三课本及高一高二词汇过关;第二轮复习从11月中旬到3月初,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语法知识复习、高一高二语言点突破;第三轮复习从3月中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及应试能力。

二、复习策略

一、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认真学习并分析高考题的类型,总结规律寻找突破口。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从2007,2008,2009年各类试题的研究中找趋势;开拓性地抓复习备考。在常规教学及复习备考中,我们始终坚持认真学习和研究《大纲》以及湖北省《考试说明》,联系武汉市二月调考质量分析会议精神,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其要点进行分类整理,内容包括词汇、句型、语法、交际、篇章结构等方面。从而使所学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已学知识网络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二、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

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发展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降低难度,回归课本,强化专题训练。

进入高三后半学期,高考临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这时,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将做过的试卷整理后,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

3、整理基础知识,适当做一些高考题。

要在高考前夕找到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能力感觉就必须回归基础,整理巩固基础知识,用最充实、最满意的感觉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试着做近几年的高考题,学会找出每道题的切入点,从中总结命题利益和命题手法。

三、狠抓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备考

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复习课上我们注意加强学生的操练活动,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举些例句,使他们能训练掌握语法的用法。

三、复习措施

1.多朗读、多背诵、多复述,培养良好的语感

好英语首先是“读”出来的。朗读不仅可以练习自己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而且有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背诵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口语及书面语的表达能力。背诵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学习语言的方式之一。而复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准确、灵活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2.听、说、读、写、译统筹兼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五种基本形式,也是高考要求考生应该达到的五种基本能力。在日常的复习中学生要做到敢说、常听、乐读、多写和活译,以阅读为“核心”带动其他能力的提高,不断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3.明确考点、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消灭易错点,提高复习效率

总体上,从词汇的角度讲,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是学习的重点,冠词是难点,介词、连词和代词是易错点;从语法的角度讲,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是重点,非谓语动

词是难点,主谓一致、强调句型和倒装句是易错点。考生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区别对待,逐个击破。

4.多反思、多总结、多归纳、多对比,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融会贯通

在复习过程中不能一味搞“题海”战术,有时反思和回悟比做题更重要。在训练的同时要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悟出特点、悟出规律、悟出方法,以达到“熟能生巧”“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将坚持做到上面所述内容,在老师和学生的配合下努力提高成绩,使英语成绩得以提高。

四、培优补差保障手段

因为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因此,在老师努力、认真备考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学生:

1.袖珍型词汇本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也是提高英语成绩的“绊脚石”。很多学生之所以英语学不好或止步不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词汇不过关。因此准备一个便于携带的袖珍型词汇本,随时记忆、随时复习、随时扩充,既能逐步扩大词汇量又能有效地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可谓一举两得。

2.作文档案

书面表达是提高II卷得分的关键。要想在高考有限的时间里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没有平时大量的语言积累是不行的。准备一本作文档案可以把平时的习作、优美的范文、写作常用的词汇、句型和过渡语,阅读当中遇到的优美表达集中起来,加以整合和归类并把它们当作日常学习中朗读、背诵、抄写、复习、仿写、欣赏的素材,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水平。

3.错题档案

把自己平时训练或考试当中的错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理和归纳,经常复习和反思,就会逐步突破自己的难点和薄弱点,减少考试中的重复丢分。

4. 英汉词典

勤查词典可以规范自己的发音,熟悉词汇的意义、用法,扩充词汇量,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尤其近几年一些高考单项选择的题干直接或间接的选用了词典中的句子,这应引起我们学生的高度重视。

5.高考试题尤其是近五年高考试题汇编

高考试题具有高度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是命题人员智慧的结晶,是其他任何资料都不可替代的。通过熟悉、分析、感悟高考试题可以明确高考命题的特点、规律和趋势,总结答题的规律和技巧,培养良好的考感,尽快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出色的“考试型”选手。

五、备考计划

第一阶段:2010.3.-2010.4.20高

一、高二词汇巩固阶段。该阶段注重加强高一高二词汇的听写及检测。以此夯实基础。高二课本复习结束。

第二阶段:2010.4.-2010.5基础语法复习及高三课本基本语言点、考点复习。作文专题复习。

第三阶段:2010.5.-2009.6。英语专题复习、综合知识专练、近五年全国英语高考题专练、综合模拟测试及训练。

六、后段复习备考建议

1、课文复习课。它涉及面广—涉及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等,是培养能力的依托。复习中要避免炒剩饭,要加佐料,要推陈出新,要站在高考的角度,要把根本任务定格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上。归类、总结、辨析是课文复习最常见也最实用的方法。

2、语法复习课。在此以前,学生已基本掌握各个语法点。复习时,老师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遵循认知规律,由易及难,由简到繁。方法:从解读名词入手,以突破动词为核心,以攻克从句为难点,逐一解决;要求学生通读一本语法书,同时多做一些选择型、对译型或校正型的练习;老师精讲,只讲疑难点,组织学生多讨论,多自我总结。

3、高考题型训练课。训练目的之一是使学生了解各题型的特点、答题要求(如短文改错)及作答技巧;目的之二是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以针对性弥补。要让学生明白一些基本常识,比如完形重在考查实词、逻辑关系、语篇理解,很少考查纯语法的知识;完成句子考查语法点、短语搭配、语言运用;写作差不多只需10句即可,每一句含十二、三个单词,但要求包括两三个复杂句式和高级词汇,一般而言还应有适度发挥。

4、测试课。测试是有效反馈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在复习一定内容后安排测试查验学生的复习效果,有助于师生及时发现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调整复习策略。

一、二轮复习阶段的测试内容应与复习内容接轨,三轮复习阶段的测试应采用综合性更强的高考模拟题。

5、试卷评析课。试卷批改和评析都必须及时,要求是批改不过夜、评析在次日。评析试卷要避免老师一言堂和面面俱到的讲解方法,可采用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的方法,教师选择性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只提供答案详解的方法。不管怎样,要让学生通过一道题突破一个知识点。所以在试卷评析后,老师还需要根据班情让学生做巩固性练习和拓展性练习,从而把一套题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英语备课组

上一篇:广西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意见下一篇:倡导文明行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