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三二轮复习要点(精选8篇)
一、不可盲目刷题
高中化学主要包括两本必修模块以及两本选修模块,包含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反应与热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三大守恒与离子浓度比较、沉淀溶解平衡、原电池和电解池、有机化学……因为复习的时间有限,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不要盲目刷题,突出重点。
二、选择题的应对策略
选择题其实重点考察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在做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举一反三,不论答案是对是错,一定把有疑问的选项全部搞清楚。并且把有疑问的题对应的知识点都搞清楚。一定要明确,做选择题的目的在于扫除基础知识的漏洞,及时查漏补缺。
三、大题的类别与注意事项
1
第一道大题
大题的第一道是有机推断。有机化学是一个整体,前后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在有机推断中。选择题中涉及的内容会相对简单一些,主要是分离提纯、鉴别、谱图、反应类型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把课本内容复习扎实。后面填空题难度较大,主要是以推断题和制备实验为主,需要学生把每个制备实验都整理一下,包括反应原理、实验装置、除杂、注意事项等。有机推断相对比较综合,难度较高,在高考卷中也是这样。推断题一般从给出信息较密集的地方入手,向前向后一起推断。推断过程中,一定注意反应条件,有些反应的条件很特殊,只看条件即可判断反应。比如光照,则一定是发生了取代反应。如果题目中给出已知信息,则一定先看已知,理解已知中给出的方程式的反应原理,再去题目中举一反三,切忌照葫芦画瓢。
2
第二道大题
第二道大题是反应流程题。反应流程基本以无机化学为知识背景,需要具备一些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无机化学内容相对比较基础,但离子反应尤其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我们考试的重中之重,是考试的必考题,而元素化合物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更是大题的必备基础。反应流程题出题相对比较传统,套路性的思路及答题模板比较多,重点就是多总结出题套路及易错点。
3
第三道大题
第三道大题是反应原理的大题。反应原理模块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考点。同时反应原理这部分是高中阶段难度最大的一部分,与无机和有机化学相比,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学习思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在复习这块儿知识的时候,千万不能死记硬背,一定要深入理解各个反应原理。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压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是浓度,只有浓度发生了变化,反应速率才会发生变化。所以,一定要掌握各个影响因素的本质。同时结合一些往年的相关题目对原理进行深入的理解练习。同时,这道题常常结合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或一些热点信息,所以一定要注意培养快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这道题总体来说题目变化较大,对综合能力有相对较高的要求。
4
实验探究大题
最后一个难啃的骨头就是实验探究大题,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题目变幻莫测,在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重组与改造,要求能理解平时做过的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相结合运用于解题之中,对学生的实验意识和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够以依据题目提示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评价实验,以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论证的能力。若要拿高分,需要投入的时间较多,对学生的实验探究的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化学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我们分析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的成绩,发现能够考上清北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刚开始我们认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化学一定学得好。可是在分析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的成绩的时候发现,很多与清北失之交臂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要略低,数学物理的分数却不相上下。我们仔细讨论其中的缘由,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理综上考得高分!
这是因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在理综考试中解决100分的分值,之后孩子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没有见过的物理难题。物理的难题在充分的时间中得到更多考虑的空间,使得考生在理综总分上能够有所突破。所以想上好大学,化学必须学好,化学的使命就是在高考当中帮助考生提速提分。
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其他学科要想取得很大的进步,就必须花大量时间下苦功不可。而化学是一门立竿见影的学科。所谓立竿见影指的是与其它学科相比,投入相同的时间所提高的分数要比其它学科高的多。学生要学会取舍,同样花费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数学提高的分数几乎为零,而化学却可以提高十几分甚至几十分。这样才能提高总分成绩。
对于化学的学习同学们首先要树立信心,只要你肯学就肯定能学好。因为化学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和技巧,只要记住反应事实就可以对答如流。它又不像语文英语投入大回报少,化学是投入少却高产值的学科。除此之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同学说:“大道理我知道但就是提不起兴趣,不想学。”那么我要告诉你兴趣也是逐步培养出来的,爱因斯坦一生下来就对物理感兴趣吗?你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中高考要考化学,你一定得学,你不得不学而且必须学好。当你认真的学了一段时间后你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你会认识到化学内部的规律,那是一个奇妙而美好的世界!
很多学生一进入高中就会大呼化学难学,按照现行人教版课本的安排,在高一上半学期,化学会学习基础实验、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这三个模块的内容(高考一共五个模块,还有有机化学和化学原理没学)。学生会在高一上一开学感觉到知识如同排山倒海般袭来,每天都是陌生的概念,陌生的物质,没有一件事是自己熟悉的,学的顺手的。很多孩子在一上来就会形成错误的印象,化学难,化学不好得分,形成畏难心理。于是日后就可能不会选择理科,让孩子学化学孩子也会十分抵触。
要想解决化学入门难就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提前预习。
一、利用图像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
图像的形状为只有纵坐标两点, 即分别为反应物能量和生成物能量。从图像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 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 则体现为放热, 即ΔH<0;反之, 则为吸热, 即ΔH>0。一般情况下, 物质越稳定, 具有的能量就越小;物质越不稳定, 具有的能量就越大。因此, ΔH=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二、利用图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利用图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是高考的热点, 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利用图像直观比较物质的稳定性
图像显示ΔH与反应历程无关, 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和状态有关, 所以利用图像比较物质稳定性可以避开繁琐的盖斯定律, 使问题简单明了。
根据图像可知, 金刚石能量比石墨高, 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同时也可知由石墨制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四、利用图像判断化学平衡中 能量的变化
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 当条件发生改变, 化学平衡中的有关能量变化是个难点。这时可以通过图像让学生直观判断能量的大小关系。
由于0.5molSO3完全转化为0.5molSO2+0.25 molO2 需要吸收能量, 然后再回到条件1进行比较, 就非常清楚, 根据ΔH1和ΔH2的代数和, 显然得出Q2< Q1。
利用图像解题, 要求学生能将知识进行整合, 能真正理解图像的意义并进行有关的计算。
关键词:高三化学; 二轮复习; 有效性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在高考之前的复习过程中,理综复习可以说是对成绩的影响有着很大的作用。在理综教学的过程中,化学又是占据三分之一“江山”的重要学科,因此,对于化学学科的高考复习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关注。那么,如何在现实教学中有效的提高高中化学学科的二轮复习的效率呢?
一、从基础出发,了解学情
针对高三阶段的二轮复习,教师要想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就必须要从根本上先进行复习改革。在一轮复习的阶段,教师率领着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了基本的梳理,并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简要复习。在这一阶段结束之后,学生对于之前不太懂或是之前感觉有点难的问题,都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知,这就让学生树立起了一定的信心。此时,二轮复习的知识巩固和串联就显得十分有用且顺理成章。化学的二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发展状况,逐步的加大训练题的难度,并相应的激发学生的“不服输”心理。教师还要注意关注教学改革和高考大纲,把握教学复习的重点内容,比较近几年的高考变化和题目类型,根据当时的变化,有计划的随时进行教学改革,保证学生接触到的知识理论的新鲜度。
二、从课堂着手,少题精练
化学学科的学习,不能依靠书本上的既定知识。因为化学学科继承了理科学科的多变形和规律性。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书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变通。尤其是针对一些化学变化的规律理论掌握,更是需要进行实际的习题训练。高中的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到了二轮复习阶段,学生们往往對习题有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能够有效的把握课堂上的有限时间,让学生们把课堂充分利用起来,尽可能的减少课后的“恶补”。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才需要教师进行“少题精练”。教师要在讲授复习知识之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将复习要点和复习的基本内容进行整合,争取将相关问题呈现在一道题目中,让学生在一道题的训练中,注意到问题的方方面面。简单的说就是,真正的把题目学精,而不是泛泛的在题海中浪费时间。教师的有效资源整合,不仅能够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更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意识,让学生深刻的掌握到考点和要点,从而间接加大学生的自学效率。
三、从习题中探索,注重总结
在高三的二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进行习题的总结和概括,这就是我们常常说道的“错题集”。高中阶段的学习,尤其是复习,教师的讲解都是十分有限的,大部分的知识理解和变通掌握都是依靠学生的自学。然而大量的做题往往遭遇重复、浪费时间的劣势,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习题的总结,对于自己掌握不太牢靠的、容易出错的地方整理起来,在闲暇时间翻看一下,做到“温故而知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不能光看而不动笔做,而且错题集要根据每次模拟考试而及时更新内容,已经熟练掌握的题型可以在错题集中去掉,这样的摸索和感悟,对于复习阶段的成绩提升和能力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从教学主体出发,学会为学生减压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哪一学科的复习,都意味着有大量的练习陪伴。高三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都已经成熟,他们深深的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任务,这就使得一旦遇到知识的困惑和不解,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学校由于追求衡量学校标准的升学率的高低,往往强加给学生很多任务责任,甚至是一些学校强制性要求高三的学生必须要住宿在学校。笔者认为,这样未免有点急功近利了。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有缓解压力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该学习认真学习,该放松全身放松”,做到“张弛有度”,其实这一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容易做到。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放松方式就在于,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亲自去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真正的放松,还能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实验的流程,根据实验科学的分析问题,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
结束语:高中的二轮复习阶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培养,不仅仅是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的掌握,更是要求培养出学生的耐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化学学科的有效复习,必须要在树立起良好的学习心态的基础上,辅之以优秀的教学方法。二轮复习是一项动态的适应加强过程,教师们在遵循规范、挖掘教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变通,让学生的知识一层一层、一级一级的不断深入,从而坚实的在高考之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宋明阳,苏北地区高三二轮复习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与练习》,2012(02)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的书写
第2讲 无机反应类型 反应热
第二专题基本理论
第1讲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2讲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第3讲 电解质溶液
第4讲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第三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1讲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2讲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四专题有机化学
第1讲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第2讲 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
第五专题化学实验
第1讲 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及实验安全
第2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第六专题化学计算
第七专题无机推断题型应对策略
第八专题物质结构题应对策略
第九专题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型应对策略
第十专题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
一、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我们根据什么可以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任意可逆反应: mA+nB
pC+qD,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平衡混合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例1 在恒温下,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2SO3(气)确定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单位时间消耗1molSO3同时生成1molSO2 C.单位时间消耗1molSO3同时消耗1molSO2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例2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可逆反应A(固)+2B(气)C(气)+D(气)ΔH<0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CD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反应放出的热量 【小结】化学平衡的判断(标志)1.从反应速率:v正 = v逆
来判断。
①正逆反应的描述:
同一物质
消耗和生成 反应物和生成物
消耗或生成 ②速率相等:
同一物质
速率的数值相等
不同物质
速率的数值与系数成正比即相等 2.从混合气体中成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来判断。
3.从容器内压强、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反应的热效应不变等来判断,与可逆反应中m+n和p+q是否相等,容器的体积是否可变,物质的状态、反应过程中有无明显的热效应等因素有关,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SO2(气)+O2(气)可用来 1
二、同一平衡状态
1.从化学平衡的概念出发,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哪些条件有关?
例1 可逆反应3H2+N2 2NH3,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500℃Fe为催化剂,三种不同的初始态:①3molH2、1molN2,②2mol NH3,③1.5 mol H2、0.5 mol N2、1mol NH3,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否相同?(三种不同的起始态的平衡混合体系中NH3的体积分数相同。)
例2 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A(气)+B(气)2C(气)。已知加入1mol A和2mol B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 C,此时在平衡混合气体中C的摩尔分数为R。若在相同的条件下,向同一容器中加入2mol A和4mol B,达平衡后的C物质的量为多少?此时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与R的关系?(C的物质的量为2a mol,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与R相等。)【小结】
1.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只与反应的条件有关,与反应的过程无关。2.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同一可逆反应:mA+nB
pC+qD 当m+n≠p+q,由不同的起始态均转换为从正反应开始的起始态,若反应物的浓度完全相同,则达到平衡时,为同一平衡状态;
当m+n=p+q,由不同的起始态均转换为从正反应开始的起始态,若反应物的浓度比完全相同,达到平衡时,则为同一平衡状态。
三、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
什么是勒沙特列原理,在化学平衡中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讨论题: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气)+mB(气)态(已知n+ m>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pC(气)ΔH>0处于平衡状①升温,[B]/[C]的比值变小
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变小 ③加入B,A的转化率增大
④加入催化剂,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 ⑤加压使容器体积减小,A或B的浓度一定降低 ⑥若A的反应速率为vA,则B的反应速率为vAn/m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对于其他平衡体系,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勒沙特列原理是否适用呢?
例题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石灰乳悬浊液存在下列平衡:Ca(OH)2 当向悬浊夜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溶液中Ca数目减少
B.Ca浓度增大 C.溶液pH保持不变
D.溶液pH增大
四、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2+
2+
Ca+2OH,2+-在复习化学平衡的计算时,除了常规的计算方法,还应具备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以及常用的解题方法。1.极值思想
例题:在一定条件下,将物质的量相同的NO和O2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NO+O2 2NO2
2NO2,N2O4,所得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40%,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是A A.49.6
B.41.3
C.62
D.31 2.代换思维
例题:在一真空的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盛有1molPCl5,加热到200℃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气)PCl3(气)+Cl2(气),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M%。若在同一温度和容器中,最初投入的PCl5是2 mol,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正确关系是B 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
【启示】当需要比较两个相同的可逆反应的不同平衡状态时,即可采用这样的代换思维方法: ①转换为平衡移动问题;
3.差量方法
例题: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混合气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5%,若反应条件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的比值是 A A.1/
5B.1/4
C.1/
3D.1/2 【启示】可逆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反应过程中是按反应式各物质的系数比变化的,所以差量法经常应用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
五、综合问题 例题:在一容积固定的反应容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 A、B和C均为4.0mol,D为 6.5mol,F为2.0mol,设E为xmol,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间位置。
①若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______方向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体积缩小的方向进行,3.5<x<7.0。=
②若x分别为4.5和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______,其理由是______。(温度肯定不同,所以左侧中的气体A的物质的量也肯定不同。)【启示】解化学平衡综合题,应围绕着化学平衡概念,应用平衡的基本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精选题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a molA,同时生成 3a molB C.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2∶3 2.在一真空容器中,充入10molN2、30molH2,发生如下反应:N2+3H2 2NH3,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若在同一容器中,在相同温度下,向容器中充入NH3,欲使达到平衡时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与上述平衡时相同,则起始时NH3的物质的量和达平衡时NH3的转化率为
A.15mol 25%
B.20mol 50%
C.20 mol 75%
D.40mol 80%
3.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气)+B(气)
x C(气),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0.6 molA,0.3molB和1.4 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
A.
B.2
C.3
D.4
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4.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行以下反应: H2(气)+Br2(气)
2HBr(气),已知加入1molH2和2mol 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HBr。在相同条件下,起始加入H2、Br2、HBr分别为x、y、z(均不等于0),如果仍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变,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x、y、z应满足的关系是4x+z=2y B.达平衡时HBr物质的量为(x+y+z)a/3 mol C.达平衡时HBr物质的量为 a mol D.x、y、z应满足的关系为x+y=z 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B(气)+xC(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了p%,若此时A的转化率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若x=1,则p>a
B.若x=2,则p<a C.若x=3,则p=a
D.若x=4,则p≥a
6.已知反应3A(气)+B(气)C(固)+4D(气)+Q,图2-14中a、b表示在一定条件下,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B的浓度
B.升高温度
C.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
D.加入催化剂
7.在CuCl2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u(H2O)4]2++4Cl-
[CuCl4]2-+4H2O,能使黄绿色氯化铜溶液
蓝色
黄绿色 向蓝色转化的操作是
A.蒸发浓缩
B.加水稀释
C.加入AgNO3溶液
D.加入食盐晶体 8.在接触法制硫酸中,进入接触室的气体组成为(体积分数)SO27%、O211%、N28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77%,则平衡时气体总体积是反应前的 A.38.5%
B.77%
C.6.4%
D.97.3%
9.一定条件下,在2SO2+O2 2SO3(气)的化学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2.0mol·L-
1、0.8mol·L-
1、2.4 mol·L-1,则O2在反应初始时的浓度可能是A.0.8~2.0 mol·L-
1B.0~2.0mol·L-1 C.0~0.8mol·L-1
D.无法确定
10.在800℃时,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O(气)+H2O(气)若此时再加入0.02mol·L-1的H2O(气),重新达到平衡时,H2平衡浓度为 A.0.0025 mol·L-1
B.0.0075 mol·L-1 C.0.010 mol·L-1
D.0.015 mol·L-1
二、非选择题
11.下列平衡体系均有颜色,改变条件后,平衡怎样移动?颜色怎样变化?(1)2NO2(气)N2O4(气)+57 kJ,迅速加压:平衡______,颜色______。
CO2(气)+H2(气),已知CO和H2O(气)的初始浓度为0.01mol·L-1时,H2平衡浓度为0.005mol·L-1。加热:平衡______,颜色______。(2)2HI(气)=H2(气)+I2(气)-Q 加压:平衡______,颜色______。加热:平衡______,颜色______。加氢气:平衡______,颜色______。
12.在某条件下,容器中有如下平衡反应:A+4B 均为 a mol,而D的物质的量为 d mol。
2C+D+Q此时,A、B、C的物质的量(1)改变a的取值,再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使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并限定达到新平衡时,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 d/2到 2d之间变化,则 a的取值范围应是_______(用a和d的关系式表示)。
(2)如果要使本反应重新建立的平衡中,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d到2d之间取值,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从下面列出的选项中选择)。
A.升高反应温度
B.增大反应容器内的压强 C.增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D.降低反应温度 E.减小反应容器内的压强
F.减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13.若温度为830K时,下列可逆反应及其平衡具有某些特殊性。CO+H2O
H2+CO2,若起始浓度[CO]=2mol·L-1,[H2O]=3mol·L-1,反应达平衡时,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为60%;如果将H2O的起始浓度加大到6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75%。请注意上述有关数据,总结出其中规律。填写以下空白:
设830K时,起始浓度[CO]=a mol·L-1,[H2O]=b mol·L-1,达平衡时[H2]= cmol· L-1。(1)当b不变时,a减小,重新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______ ;H2O转化率_______。(2)当a=5,c=20/9时,b=______。
(3)当a=b时,c/a= ____。
(4)用以表示a、b、c之间的关系的代数式____。答 案
一、选择题
1.A、C
2.C
3.B、C
4.A、B
5.B、C
6.C、D
7.B、C提示:从图象看,改变条件只加快反应速率,不使平衡发生移动。
8.D提示:采用差量法计算。
9.B提示:采用极值思想来确定取值范围
10.B
二、非选择题
11.(1)向右移动
先深后浅
向左移动
变深(2)不移动
变深
向右
移动
变深
向左移动
变浅
高三二轮复习是进一步巩固知识、熟练方法、提高技能的阶段;是决定着一个考生(特别是重中之重的边际生)、一个班级、一所学校高考胜败的关键时期。为提高二轮复习成效,根据莱西市教研室二轮复习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下复习意见: 一、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
在知识与能力上以新考试大纲为指导,在教学对象上以重中之重学生为目标,在复习方法上以优选、精讲、考改、理思为主线,在教学管理上以严格、规范、调整、适应为指导,在复习意义上以提高学生高考应试能力为最终目的。二、二轮复习的时间安排
2013年3月15日——5月15日,具体分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3月15日到5月5日,主要是分学科进行专题(或大单元)复习,可以适当联系学科间综合知识,各学科每周穿插一套模拟题。(文综、理综、基本能力综合考)
第二阶段从5月5日到5月15日,主要以全真模拟训练及讲评为主。对文综、理综来讲,取消单科练习,全部做综合试卷,使学生适应不同学科的思维切换,培养学生的理(文)综应试能力和训练良好的应试心理、应试技巧。三、二轮复习的基本任务
1、形成正确、全面的知识网络,并强化记忆。
2、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题速度与准确规范答题能力。
4、大幅度提高重中之重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大尖子生的培养力度,确保名牌有大幅突破。
四、复习方法
任何一个学科不管采用什么复习方法,以下四份材料教师务必反复阅读。一是考试大纲及大纲说明、大纲例话,二是陈庆军教授资料,三是近五年高考题及高考试题分析,四是教材。这四份材料是高考命题人必备的资料,通过对这四份材料的反复钻研,力争尽可能地达到与命题人员思路“合拍”,并将“合拍”的思路熟练地运用到二轮复习各环节中。具体方法是:
1、研究考点,集思广义,确定专题。(优选)
教师要深入研究考纲,把握考点要求、考点赋分、命题特点、命题趋向。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和学生的水平,结合今年我省最后一次单独命题可能出现的新动作,确立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专题。
2、系统归纳,建构网络,强化记忆。(精讲与理思)从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着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与梳理,要做到既概括全面又纲举目张,并以学案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让学 生在短时间内强化记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网络。
3、解剖麻雀,掌握方法,探求规律。(精讲与理思)以往高考题、近几年高考热点、典型例题等应逐一解剖,做到有精讲剖析,有针对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思路,熟练掌握方法,提高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优选题组,定时训练,提高技能。(优选与考改)从历年高考题、模拟题、学生错题及其它资料中披沙沥金,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选择具有优选特性(针对性、梯度性、典型性、新颖性)的题组定时定量进行练习,对错点、重点、热点要不断矫正反复强化。强化学生“分分必争,分秒必争”的争优意识。
5、细心批改,高效讲评,规范整理。(考改、精讲、理思)高三教师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高考负责的态度对考试与练习精心批改,及时发现存在的普遍问题与个性问题,找准原因,选对方法,对症下药,集体讲评与个人辅导相结合,试题讲评与错题整理相结合,使学生题题有收获,节节有提高。重视错题的二次掌握,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测学生巩固情况,重视学生掌握的有效性,错过的题不再错,真正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以上方法主要体现“优选、精讲、考改、理思”四个环节,现就四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再进一步说明:
1、优选。优选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容、考试大纲、学生学情等方面,优化专题内容,优选例题和练习。贯穿二轮复习的有两条主线:一是知识方法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的构建;二是技能与技巧的提高。“知”是指导,“能”是目的,二者的结合点是题目。优化专题、优选题目是提高二轮复习效果的关键工作。
从我校实际看,在优选专题、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三个优势:一是集体优势。充分利用好集体备课,以备课组长为中心(备课组长安排人员主编专题),导学案、巩固案以集体意见为体现(学案编好后其他老师必须参与修改),落实以相互听课为着力点(全组老师都要听主编的课)。二是资料优势。以二轮复习资料为抓手,吸取其他资料的精华。三是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多方搜集信息,研究命题动向,体现考纲精神。
在优选题目的过程中需要老师下海捉鱼,所选题目要具有四性:一是针对性(①一轮发现的缺漏的重点;②难度符合高考要求,中档题为主;③广度符合考试大纲范围);二是梯度性(①每一份试卷有梯度,符合高考题中基础题、综合题的比例;②每一系列题组也应分梯度,每一系列中前易后难,步步拔高,每一大题也有梯度,通过一、二、三问来体现,梯度性要求统筹全局、综合平衡、科学合理);三是典型性(典型的习题可以代表一部分知识点或集中训练几项能力,学生做完题后有举一反三及举三归一的感觉);四是新颖 性(二轮中不宜过多做重复题,所选题目应新颖,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创新能力,符合高考“面目”,应适当兼顾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应用题)。
2、精讲。精讲指讲知识、方法、技巧、网络;讲本单元考试大纲中要求的知识与结构以及涉及的学科能力;讲解题思路、解题技巧;讲历届学生失误、教训;讲考练中发现的常错点、易混点及解决方法(成功讲评的条件之一是认真批改,之二是认真备课)。上述四讲要体现针对性,时间不宜过长,充分发挥高校课堂的实用性,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提高复习效率。
3、考改。二轮复习要以考代练(考试多练习少,并非全是考试),细批严改。
二轮复习中每段的考试在时间安排中已作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考试是在优选试题的基础上进行的,考试务必是实战演习(只有练习像高考那样紧张,高考才能像练习那样轻松),定时定量。实战演习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定时定量是保证学生演习能紧张起来的手段之一,教师对考试卷子务必做到全批全改,公布分数郑重其事,对重中之重学生要做到细批严改,细批要批出所有的错,尽力做到面批,边批边析,不让学生漏掉一个问题;严改是指对重中之重学生的卷子不仅局限于改完卷子,还要通过提问、个别辅导、补做练习题等方式对错误之处进行纠正,个别典型问题教师应做记 录,要经常进行提问,确保问题的落实。
考改是训练学生考试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解题能力与速度、全面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一环。
4、理思。首先是规范地整理错题,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行,规范答卷规范整理是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的重要手段;其次是理智思考复习过的知识、方法、错题等。要求学生做到每节(每日)几省,一是今天本节或本单元知识网是否滚瓜烂熟?二是今天的错题是否建立了档案(建错题档案的目的之一是进一步熟练,之二是以备以后复习时用)?三是考练的试卷能否用最少的类型(以知识为线索或以方法为线索)加以概括?
五、提高二轮复习成效的几条措施:
1、成立理综、文综、基本能力备课组,组长(王宝松任理综组长、楮新华为文综组长、吴涛为基本能力组长)统一协调,学习综合科目高考要求,进行复习方法指导以及组题、阅卷、统分等工作。
2、二轮复习期间包组领导加强与备课组联系,搞好服务。学部管理层落实包班制。
3、加强集体备课与考试说明的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1)各学科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深入贯彻市教研室中心备课组的指导意见,集思广义、取长补短,根据一轮复习经验,制定出可行的学科二轮复习计划。(2)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二轮复习各学科必须确保做到所采用的复习方法、选编习题以及进度的一致性,做到复习内容、试卷讲评,对学生要求等要大同小异。(要将复习方法与进度写到计划中)
(3)对一轮复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拿出专门时间,强化训练,重点解决。
(4)复习每一块知识之前,全组教师要进行集体研究讨论,一是高考对这一块知识在能力上有什么要求;二是知识点、热点、可考点有哪些,通常在考题中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三是该知识块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常在那些方面出现问题。
4、上好二轮复习两种课型:
(1)专题复习课:在回顾本专题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总结专题涉及到的解题规律;通过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挖掘高考考试规律、重点、热点等;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和示范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
(2)专题讲评课:在专题训练和教师重点批改、全面统计分析之后进行,教师备课时要重点围绕“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讲多长时间”等问题进行设计,要讲暴露出来的知识缺陷,讲学生解题时的思维障碍点、解题规律和规范、最优的解题办法。讲评课要做到五忌:忌主观讲评无针对性,忌泛泛的讲抓不住重点,忌简单对答案、分析不透、要点不全,忌就题论题、不归纳总结、不深化,忌讲完了事、不搞跟踪练习。讲评课教师要以点评为主,教师要控制讲评的时间,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整理时间。要杜绝教师点评一题、学生整改一题的“一刀切”做法,提倡集中点评、集中整改,以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反思整改。也可采取“兵教兵”的办法,让学生讲好解法,讲错误处,展开争论,这种方式,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极易让学生接受。
5、各位老师必须遵守六个“严禁”、六个“做到”。
(1)严禁发套题、错题、重复题,做到所发考题或练习必须经过优选,才能下发。
(2)严禁只发题不批改,做到有发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整。(3)严禁抢时间、挤空间,做到考试、练习定时收发,把自由时间(晚饭后等)让给学生自由复习。
(4)严禁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5)严禁题目偏、繁、旧、难,做到把握起点(以重中之重、边际生水平为起点)、重视基础性、灵活性、实际性。
(6)严禁教师讽刺、挖苦学生,做到心怀豁达,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特别关心指导重中之重学生。
6、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做好班级工作,加强学生管理,创造良好氛围,为二轮复习取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二轮复习初学校、班级要开好动员发动会,鼓舞士气,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复习中去,学校与班级要通过高考警示牌、高考榜、班级标语口号等手段营造校园高考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任课老师要做好所承包的重中之重学生的思想、知识、心理等方面的工作,班主任老师一是要加强班级的管理力度,靠班、蹲班。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加强对宿舍的管理整顿宿舍休息纪律与日清纪律,指导学生科学休息;三加强对学生的活动管理,带领学生上好间操。口号响亮步伐整齐,士气充足,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四是深入重中之重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调动一切对高考有利的积极因素;五是搞好学生心理调控,保证学生始终以自信、高昂的激情学习;七是关心学生生活,指导学生科学饮食;八是抓好艺体生,增加上线数;九是调控学科间关系,搞好各学科平衡发展;十是虚心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总之在二轮复习期间要做到动员发动精细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知识学习精细化,心理调控精细化,确保二轮复习的高质量。
一、制定合理的二轮复习思路
二轮复习以专题推进为主, 另加穿插综合训练。目的是对一轮复习的巩固和再提高, 即一方面巩固一轮复习的成果, 同时使学生在学科综合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1. 知识专题的复习:
抓住主干, 构建知识网络。一轮复习的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达到熟练掌握。二轮复习的重点仍然是抓基础知识, 但要抓住主干知识, 注重知识的体系性、综合性。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网络。比如, 对于《经济常识》, 考生可以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市场经济的主干知识有哪些?归结起来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的稀缺与人的需求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提高经济效益是根本出发点, 根据途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配置资源有两种方式:一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 二是搞好国家的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利用三种发展动力:科技创新 (体制、制度、管理) 、结构调整 (资源利用、所有制、产业、产品、就业) 、扩大开放 (两市场、两资源、两原则)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还需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政治常识》应以国家为中心, 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主线, 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而《哲学常识》部分, 考生应按照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价值观四大板块构建知识体系。
2. 时政热点专题的复习:
找准热点,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时政热点专题的复习相对于知识专题的复习是次要的, 但也要引导起足够的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也是高考的命题方向。在二轮复习中, 考生要以时政材料为背景, 以问题为主导, 着眼于知识的运用。一年中的热点很多, 热点的确定是否恰当, 关系到复习方向是否正确。如何选取热点问题呢?本人以为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重点关注国内热点, 即党和国家当前的重大方针政策或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二是与教材基本知识密切联系的问题;三是适当考虑与史地的结合。
对于这些热点的掌握要精炼、规范, 对热点专题的讲解不宜过多、过细。否则学生在记忆和把握上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同时会冲淡基础知识的复习。另外, 对时政热点中的关键词要加以落实, 让学生牢牢记住。主观题试题的解答主要是把教材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这就需要用教材的语言和热点的核心语言来组织答案要点。高考阅卷时, 在相关的题目中, 考生只要是答上这些关键词语, 就成为答题的亮点, 也会得到相应的分数。
3. 加强综合训练, 提高解题能力。
为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必须通过题目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 在二轮复习阶段, 要适当做一些练习, 包括政治单科试卷的练习和文科综合卷的练习。但是, 不能搞题海战术, 要选取那些“选材精练, 设问角度新颖、答案综合性强”的习题。特别要用好历年的高考题, 研究高考的命题特征和出题意图, 对高考有方向上的把握, 注意做题之后的总结和反思。通过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审题能力、解题技艺、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呢?笔者认为, 要结合试卷的讲评, 教会学生审题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知识范围、主体角色和设问角度。
(1) 知识范围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提问直接加以限制, 如“体现的政治学道理”、“运用联系的观点”等, 这些限制只要稍加留心, 就能准确把握;二是提问没有明确限制, 要根据材料或提问来进行判断, 这就要根据材料的特殊性来确定相应的知识;三是提问本身已经涉及了相关的知识, 如, 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确定主体角色是审题时最容易忽视的一个要素。政治、经济常识涉及了很多主体角色, 如政治常识中政府、政党、人大、政协、公民等主体角色, 其地位、性质、职能、作用各不相同。如果设问指向某一个主体角色, 必须对主体角色的内容进行思维收敛, 因不同的主体角色说不同的话, 不能张冠李戴。如果设问没有限定某一个主体角色, 可以依据题材及材料的实际情形进行思维发散, 选定几个适当的主体角色进行说明。如:应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问题, 就必须从国家、企业、居民个人三种主体来回答。
(3) 设问角度可以归纳为“三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往往是要求概括某一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经济现象或问题, 或者概括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体现哪些哲理等等。主要是考察获取和解读信息, 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为什么”类试题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加以判别, 如“原因”、“依据”、“必要性”、“重要性”、“意义”等等。“怎么做”主要是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依据背景材料或相关事实, 结合所学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看法或建议。
二、二轮复习须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题组;习题研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7–0078–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题组编撰是实现二轮复习系统性检测要求的关键
高考化学试题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多个方面,常见高考复习一般至少安排有两轮。第一轮复习一般按照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按照结构决定性质、基本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等思想安排复习进程,着力解决知识的全覆盖,强调不遗漏每一个知识,此过程对应的训练题一般着力体现在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分析、理解或应用上。
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的不同点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二轮复习能够将一轮复习的“知识点”编撰成“知识网”。其次,二轮复习更加侧重于浓缩与提炼。如果说一轮复习是把书“读厚”,那么二轮复习则是把书“读薄”。通过题组训练引领学生反思与感悟,感受其中的学科思想并掌握相应的学科方法。第三,二轮复习还有检测、巩固与强化的功能要求,对某些重点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和挖掘,在化学学习能力上可以进行定向的培养和训练。
鉴于二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只有进行系列的题组训练,才能达成二轮复习的系统性检测的要求,促进学科思想方法的提炼。题组训练循着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构建点状辐射或带状辐射,针对性强,训练效益高。二轮复习题组的编撰在以下三个方面应该有更多的考虑:一是应着眼于凸显各个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二是应着眼于检测和矫治学生对重点知识理解及应用的偏误;三是关注学科思想方法的提炼。
2 常见题组类型与编制
在二轮复习中,题组包括矫治型训练题组、强化型训练题组、支架型训练题组以及辨析型训练题组等类型。各类题组重心各异,能够实现的功能各有侧重。
2.1 矫治型训练题组
矫治型题组是指以矫治复习中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为目的的题组,多应用于习题评析之后。其主要功能是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并矫治可能的偏误。学生的错误可能只是显露出其理解的某一点偏误,但复习矫治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类题组的编制思路一般是建立在对学生典型错误进行归因归类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与之紧密相关的各个要点,再编制对应变式题组进行矫治和检测。
例如,在复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时,常有学生把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规律混淆,案例1第1题中较多学生错选B、D项,把同一亚层的电子排布规律扩展到同一电子层。既然在理解核外电子排布时学生可能会把概念外延进行不恰当的拓展,那会不会把电子排布式的书写要求与轨道表示式的书写要求混搭呢?如第2题中的C项;学生对轨道表示式的内涵是否真正理解呢?针对这些问题,可编撰一些与常规形式“不同”的特殊书写表达式,如第2题中的B、C选项,用这些题组对学生进行检测和矫治。实践证明,学生对B、C选项果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扰,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经过题组训练之后,学生对核外电子排布的理解得到强化,几乎再没有出现类似的错误。
案例1 原子结构题组
此类题组的编撰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整理学生易错点的基础上,循着学生的思维轨迹研究学生可能的偏误,突出针对性和及时性。变式的思路一般是围绕核心内容改变问题的呈现形式,使学生通过题组训练感悟出“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所在,从而提高矫治训练的效益。
2.2 强化型训练题组
强化型训练题组是指以强化巩固学生对一些重点知识或知识的某些重点应用为目的的题组,多见于在梳理知识体系以及解析重要知识时使用。一般的编制思路是在梳理重点知识的基础上,研究这些关键点常见的考题方向和主要应用,然后编撰相应的题组进行强化训练。
例如,气体摩尔体积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气体与固体、液体微观结构的差异基础上,它们结构上的不同导致气体体积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别于固体和液体。单纯复习这些内容时,学生基本没什么问题,但是在新的应用背景情况下就大不同了:固体体积可以认为是若干固体总体积之和,受到此认识的影响,部分学生误以为和固体类似,若干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就是气体的总体积,忽视了气体分子间隙与固体微粒间隙的差异。案例2中的第1题是关于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基本认识,仅完成该题还不足以检测学生对气体微观结构认识的真实情况。题组的第2题将不同状态物质体积的认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辨析不同状态物质的体积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事实证明,第2题非常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不同状态物质微观结构差异性的认识,有助于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构。
案例2 气体摩尔体积题组
重点知识题组的编撰不是简单多次重复,而要进行一定的变式,变式的思路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纵深发展,发掘内在的学科思想;二是改换条件或应用背景,通过这样的深度辨析及不同条件下的应用加深知识的理解。
2.3 支架型训练题组
支架型训练题组是指以辅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为目的编制的题组,在辅导学困生学习时使用较多,效果较好。题组编制的一般思路是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将大的主题分解成若干小的主题,搭建学习支架降低坡度编制题组进行训练,使学生逐步完成对整个知识的全面理解,体现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
案例3 食盐的精制
案例3是粗盐的提纯方法,提纯方案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也是高考热点所在。食盐的精制在高一就学习过,但是即使到了高三,一些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还是模糊的,他们就靠着模糊的记忆去完成相关习题。二轮复习中支架型题组能够较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案例中的第1题搭建总的框架,但仅仅如此是无法做到对该部分内容的透彻理解的。教师可以围绕除杂药品的选择以及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设计出系列题组,学生在题组的启发下从多角度思考,体验不同顺序对除杂结果的影响。这里还可以通过改变选用的除杂试剂来丰富题组的内容,在思考过程中体验这些改变对除杂效果的影响,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对食盐精制的正确认识。再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对部分学生来说也是难点,可以搭建支架,从含钡离子试剂、酸化试剂的选择再到试剂的加入顺序逐步展开,在逐步提升的支架学习过程中领悟合理的硫酸根离子检验方法。
题组的编撰一般可以先分析研究整理出主体内容的关键点,将这些关键点编撰成系列题组构成引导学生学习的支架,从而促进主体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支架型训练题组能够有效降低难度,顺着教师搭建的阶梯,让更多的学困生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可以较大程度促进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支架型训练题组不仅在二轮复习中可以发挥有效作用,在新授课、讲评课中遇到难点教学时也可以选用这样的方法,效果也是不错的。
2.4 辨析型训练题组
辨析型题组是以引导学生辨析易混淆知识、培养思维深刻性为目的的复习题组。化学知识有很多易混淆的概念,如氯化铝、硫酸铝溶液在蒸干过程中的变化差异等。此类型题组多应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形似神不似”或“形不似而神似”的知识进行辨析理解之时。编制的一般思路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编制变式题组揭示易混淆概念或规律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异同点。辨析型题组的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例如,案例4中2道习题的题干很相似,但“形似”的背后隐藏着铝的硫酸盐与盐酸盐在蒸干过程中的变化差异,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不同的盐类水解平衡情况是不同的。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若把Al2(SO4)3、AlCl3溶液换成Fe2(SO4)3、FeCl3溶液分别露置在空气中蒸干,或再换成Na2SO3、Na2SO4溶液分别露置在空气中蒸干情况又会怎样?通过这一系列变式思考,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并形成关于硫酸盐、盐酸盐水解的深刻认识,两种钠盐的引入又可避免学生陷入思维定势,避免出现只考虑水解而忽视了氧化的可能,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系统性的提升。此类题组既有利于凸显各个知识点的密切联系,也有利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提炼。
教师要善于收集整理和分析这样的教学素材,适时以辨析题组的形式派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渴望,在二轮复习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题组的类型还可以有其他许多形式,教师可以发挥教学智慧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题组编撰,促进二轮复习效益的提高。
3 实践后的思考
3.1 二轮题组要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题组不同于零散习题,它是围绕一个核心知识或者核心方法展开的成系列的习题。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重要知识的关键点在哪里?为什么关键点是这些?学生理解这些关键点的困难是什么?这些问题教师在编撰题组之前必须了然于胸,根据第一轮复习的情况,精选出“常错题”、“经典题”等再进行变式重组训练。有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为基础,才能编制出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组,才能矫治学生的偏误、强化重点知识的理解,才能提炼和掌握对应的学科方法,从而提高复习效益。
3.2 二轮题组要适当提高方法与能力的综合程度
高考要求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与一轮复习题组不同,二轮题组训练不强调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可以打破知识版块的界限,本着实际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思路,将问题进行分析、加工和重组,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并感悟蕴含其中的规律。
3.3 题组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的归纳与整理
题组的编撰应该具有一定的形式,“形似”而“神不似”或者“形不似”却是真正的“神似”。通过这样“形”与“神”的变换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在精练的过程中,还可以选用不同的题型,引导学生比较每一种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该类型题组的解题规律。通过这样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将得到提高。
3.4 题组的编制变化仍要有序
题组本身的变化也要有序,无论是纵向渐深式还是横向多变式都应体现出变化的有序性,这种“变化之序”本质就是揭示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有序的变式引导学生将对知识无序的认识逐步规范有序,从而使它们同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个整体。比如,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辨析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时的一个难点,实践表明,采取有序的变式题组进行训练是解决这个难点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研究和实践表明,题组训练对提高复习效益、减负增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学生普遍认为题组训练的变式层次越是鲜明、针对性越好,对自己的复习指导作用也就越强。不仅在高三阶段,其他学段的题组编撰与训练都是值得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朱亚萍,王后雄,彭慧.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标准及其设计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5):17.
[2]解守宗.试述化学教学评价的三个动向[J].化学教学,2001,(4):1.
[3]王富龙.高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J].化学教育,2011,(9):27.
[4]许振勇.新课程高中化学有效作业观念及实施策略[J].化学教学,2009,(2):32.
题组的编撰一般可以先分析研究整理出主体内容的关键点,将这些关键点编撰成系列题组构成引导学生学习的支架,从而促进主体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支架型训练题组能够有效降低难度,顺着教师搭建的阶梯,让更多的学困生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可以较大程度促进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支架型训练题组不仅在二轮复习中可以发挥有效作用,在新授课、讲评课中遇到难点教学时也可以选用这样的方法,效果也是不错的。
2.4 辨析型训练题组
辨析型题组是以引导学生辨析易混淆知识、培养思维深刻性为目的的复习题组。化学知识有很多易混淆的概念,如氯化铝、硫酸铝溶液在蒸干过程中的变化差异等。此类型题组多应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形似神不似”或“形不似而神似”的知识进行辨析理解之时。编制的一般思路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编制变式题组揭示易混淆概念或规律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异同点。辨析型题组的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例如,案例4中2道习题的题干很相似,但“形似”的背后隐藏着铝的硫酸盐与盐酸盐在蒸干过程中的变化差异,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不同的盐类水解平衡情况是不同的。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若把Al2(SO4)3、AlCl3溶液换成Fe2(SO4)3、FeCl3溶液分别露置在空气中蒸干,或再换成Na2SO3、Na2SO4溶液分别露置在空气中蒸干情况又会怎样?通过这一系列变式思考,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并形成关于硫酸盐、盐酸盐水解的深刻认识,两种钠盐的引入又可避免学生陷入思维定势,避免出现只考虑水解而忽视了氧化的可能,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系统性的提升。此类题组既有利于凸显各个知识点的密切联系,也有利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提炼。
教师要善于收集整理和分析这样的教学素材,适时以辨析题组的形式派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渴望,在二轮复习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题组的类型还可以有其他许多形式,教师可以发挥教学智慧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题组编撰,促进二轮复习效益的提高。
3 实践后的思考
3.1 二轮题组要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题组不同于零散习题,它是围绕一个核心知识或者核心方法展开的成系列的习题。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重要知识的关键点在哪里?为什么关键点是这些?学生理解这些关键点的困难是什么?这些问题教师在编撰题组之前必须了然于胸,根据第一轮复习的情况,精选出“常错题”、“经典题”等再进行变式重组训练。有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为基础,才能编制出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组,才能矫治学生的偏误、强化重点知识的理解,才能提炼和掌握对应的学科方法,从而提高复习效益。
3.2 二轮题组要适当提高方法与能力的综合程度
高考要求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与一轮复习题组不同,二轮题组训练不强调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可以打破知识版块的界限,本着实际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思路,将问题进行分析、加工和重组,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并感悟蕴含其中的规律。
3.3 题组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的归纳与整理
题组的编撰应该具有一定的形式,“形似”而“神不似”或者“形不似”却是真正的“神似”。通过这样“形”与“神”的变换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在精练的过程中,还可以选用不同的题型,引导学生比较每一种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该类型题组的解题规律。通过这样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将得到提高。
3.4 题组的编制变化仍要有序
题组本身的变化也要有序,无论是纵向渐深式还是横向多变式都应体现出变化的有序性,这种“变化之序”本质就是揭示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有序的变式引导学生将对知识无序的认识逐步规范有序,从而使它们同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个整体。比如,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辨析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时的一个难点,实践表明,采取有序的变式题组进行训练是解决这个难点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研究和实践表明,题组训练对提高复习效益、减负增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学生普遍认为题组训练的变式层次越是鲜明、针对性越好,对自己的复习指导作用也就越强。不仅在高三阶段,其他学段的题组编撰与训练都是值得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朱亚萍,王后雄,彭慧.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标准及其设计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5):17.
[2]解守宗.试述化学教学评价的三个动向[J].化学教学,2001,(4):1.
[3]王富龙.高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J].化学教育,2011,(9):27.
[4]许振勇.新课程高中化学有效作业观念及实施策略[J].化学教学,2009,(2):32.
题组的编撰一般可以先分析研究整理出主体内容的关键点,将这些关键点编撰成系列题组构成引导学生学习的支架,从而促进主体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支架型训练题组能够有效降低难度,顺着教师搭建的阶梯,让更多的学困生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可以较大程度促进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支架型训练题组不仅在二轮复习中可以发挥有效作用,在新授课、讲评课中遇到难点教学时也可以选用这样的方法,效果也是不错的。
2.4 辨析型训练题组
辨析型题组是以引导学生辨析易混淆知识、培养思维深刻性为目的的复习题组。化学知识有很多易混淆的概念,如氯化铝、硫酸铝溶液在蒸干过程中的变化差异等。此类型题组多应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形似神不似”或“形不似而神似”的知识进行辨析理解之时。编制的一般思路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编制变式题组揭示易混淆概念或规律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异同点。辨析型题组的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例如,案例4中2道习题的题干很相似,但“形似”的背后隐藏着铝的硫酸盐与盐酸盐在蒸干过程中的变化差异,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不同的盐类水解平衡情况是不同的。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若把Al2(SO4)3、AlCl3溶液换成Fe2(SO4)3、FeCl3溶液分别露置在空气中蒸干,或再换成Na2SO3、Na2SO4溶液分别露置在空气中蒸干情况又会怎样?通过这一系列变式思考,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并形成关于硫酸盐、盐酸盐水解的深刻认识,两种钠盐的引入又可避免学生陷入思维定势,避免出现只考虑水解而忽视了氧化的可能,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系统性的提升。此类题组既有利于凸显各个知识点的密切联系,也有利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提炼。
教师要善于收集整理和分析这样的教学素材,适时以辨析题组的形式派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渴望,在二轮复习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题组的类型还可以有其他许多形式,教师可以发挥教学智慧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题组编撰,促进二轮复习效益的提高。
3 实践后的思考
3.1 二轮题组要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题组不同于零散习题,它是围绕一个核心知识或者核心方法展开的成系列的习题。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重要知识的关键点在哪里?为什么关键点是这些?学生理解这些关键点的困难是什么?这些问题教师在编撰题组之前必须了然于胸,根据第一轮复习的情况,精选出“常错题”、“经典题”等再进行变式重组训练。有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为基础,才能编制出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组,才能矫治学生的偏误、强化重点知识的理解,才能提炼和掌握对应的学科方法,从而提高复习效益。
3.2 二轮题组要适当提高方法与能力的综合程度
高考要求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与一轮复习题组不同,二轮题组训练不强调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可以打破知识版块的界限,本着实际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思路,将问题进行分析、加工和重组,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并感悟蕴含其中的规律。
3.3 题组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的归纳与整理
题组的编撰应该具有一定的形式,“形似”而“神不似”或者“形不似”却是真正的“神似”。通过这样“形”与“神”的变换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在精练的过程中,还可以选用不同的题型,引导学生比较每一种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该类型题组的解题规律。通过这样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将得到提高。
3.4 题组的编制变化仍要有序
题组本身的变化也要有序,无论是纵向渐深式还是横向多变式都应体现出变化的有序性,这种“变化之序”本质就是揭示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有序的变式引导学生将对知识无序的认识逐步规范有序,从而使它们同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个整体。比如,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辨析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时的一个难点,实践表明,采取有序的变式题组进行训练是解决这个难点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研究和实践表明,题组训练对提高复习效益、减负增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学生普遍认为题组训练的变式层次越是鲜明、针对性越好,对自己的复习指导作用也就越强。不仅在高三阶段,其他学段的题组编撰与训练都是值得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朱亚萍,王后雄,彭慧.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标准及其设计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5):17.
[2]解守宗.试述化学教学评价的三个动向[J].化学教学,2001,(4):1.
[3]王富龙.高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J].化学教育,2011,(9):27.
【化学高三二轮复习要点】推荐阅读:
高三化学如何复习10-31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方法07-23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10-09
高三化学寒假复习指导11-26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指导07-23
高三理综化学复习计划09-19
高三化学的复习技巧有哪些11-30
高三第二学期化学复习计划12-12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备考06-10
高三第二轮复习数列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