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工作

2022-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浅谈高校学生工作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出构筑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物质保障;营造健康积极的精神文化氛围,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精神动力;创建科学的制度文化,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和谐有序等实现以高校校园文化为载体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key word: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University student supervisory work

作者简介:江玲,女(1975-),广西贵港人,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高校的校园为空间,主体是高校的学生、教职员工,主要内容是课余活动,基本形态是多科学、多领域的文化、广泛的交流和特有的生活节奏,它是具备了社会时代发展特点的群体文化。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高校的具体表现,是一所高校所特有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政治文明素养、道德品格情操的综合反映。简而言之,高校校园文化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积淀形成的与社会时代发展密切关联且具备校园自身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

一、构筑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物质保障

学生管理是以服务学生为根本目的的,为学生构筑良好的、有序的校园环境是管理学生的前提。高校校园环境文化首先是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它是指高校为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活动提供的物质条件。高校的物质文化环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硬件”,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环境或基础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高校校园文化无法健康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会缺乏相应的物质保障。比如学校的环境幽雅,景色迷人,我们就可以用其自然美的景观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美的心灵。校园的合理布局、花草树木、名人塑像、橱窗、宣传栏等,可让学生耳濡目染并感受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所有这些景观背后,都示意了包括建筑文化、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现代科技文化等“亚文化”的独特的内涵所在;而这种“亚文化”和校园总体建筑本身所构成的校园景观,使校园能时时处处洋溢浓厚的文化气息。学生通过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的陶冶和塑造,既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又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达到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目的。其次是包括知识学术环境,主要指学术科研、教学管理、学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和条件。它是衡量一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它甚至直接影响育人的质量。最后是包括人际关系环境,主要是指校园内部的人际关系,比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领导之间、教师之间等多方面的关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能使大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利于教、利于管理、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营造健康积极的精神文化氛围,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精神动力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首先应在所有的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学生头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引导浓厚的舆论氛围,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强化理想信念、崇尚奉献精神,这对学生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有着树立、锻炼、修正和提高的作用,可以增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其次要根据高校总体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用健康高雅的文化和艺术,引导学生合理支配闲暇时间。并且注意将学生管理工作融汇在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之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锻炼自己、发挥自己、实现自我的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创新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是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科学管理的前提。

三、创建科学的制度文化,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和谐有序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必须加以科学引导和规范,因而要创建科学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校园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化建设的集中体现,这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必须在各种制度、规章的约束下进行,规章制度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约束、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对校园健康向上氛围的形成是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将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和谐有序的开展。高校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师道德行为规范、公共生活准则、校规校训、业余及课余活动规则等方面。要根据本校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党委和行政的宏观领导下,调动学校所有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上下协力,齐抓共管,使校园生活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向阳,陈成辉.论校园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意义[J].前沿,2007.1

[2]姚成荣.在教育创新中着力推进高校先进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1

[3]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作者:江 玲

第2篇:浅谈高校秘书工作

摘 要:高校秘书是大学里负责传递校领导信息、起草相关文件、收集学生档案的老师,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负责人,也是学生与校领导之间沟通的桥梁。高校秘书的出现,既减少了各个分院冗杂的工作压力,又方便了各位学生与任课教师的沟通。高校秘书每天奔波于各个分院的相关教师与学生当中,所以高校秘书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坚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协调能力及改革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改革创新

一、高校秘书的分类及主要职能

为更好协调各个分院,许多高校都设有高校秘书一职。高校秘书根据其职能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即行政秘书、科研秘书和教学管理秘书。

(一)行政秘书

行政秘书是高校秘书的分支之一。行政秘书大多是处理与政治或政策相关的事务,是学院上下人员沟通的桥梁,也对其他部门发送来的建议及信件进行处理。行政秘书的工作任务是要与各分院院长一起做好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协助各分院院长开展新专业申报和专业建设,拟定各分院不同年级的学年教学计划,并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在每学年开学时,收集新生家庭基本信息,核对无误后,登记在学生个人档案中。负责每学期期末考试和开学补考试卷收集、印制、保管和发放事宜,并做好试卷的保密工作,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准确无误地登录在案。办理学生休学、退学、入伍参军等相关手续,做好毕业生资格审查和毕业证书证书的发放。

(二)科研秘书

为了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科研秘书要整理保存有关科目的实验数据以及纸质版材料、电子版材料,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以方便在日后师生有需要时及时查阅。对于教师的教学情况,起草、保管和收发有关教学、教学研究方面的计划、工作总结,进行具有时效性、准确性的汇总与了解,记好教学大事记,做好教学改革立项、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的申报和管理。协助行政部门,根据各系的教学计划,于每学期期末安排好下学期实验课的时间、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落实、实验所需材料的分配、实验室资金的发放以及实验助理的配备。协助部门主任做好各种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完成教务处、公共教學部安排的其他工作。指导学校有关部门,以全校为范围,大力宣传和弘扬创新精神,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创业,帮助大学生提高对创新能力的正确认识,强化创新意识和观念,追求创新精神。

(三)教学管理秘书

高校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同时也在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方面发挥很大作用。教学管理秘书隶属于高校的各分院,接受各分院教务处的指导和检查。行政秘书对各学期所开展设置的课程规划好后,教学管理秘书则要把计划发放给相关老师。因此,教学管理秘书的工作是作为学院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院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起着承接的作用。教学管理秘书有责任对教师的教学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还要负责在学院的通知下发后,将通知传达到相应任课教师以及学生手中。对学生而言,教学管理秘书则负责整理档案,登记、下发成绩。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安排其补考时间。通知并组织学生有序进行选课、免修、重修、退选等前置事件与后续事宜等,在完成选课学生名单汇总后,将其交接给相应的任课教师。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正确的观念才能产生正确的行动。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大学生创新观念的培养与更新。马克思指出,人的创造性、能动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潜能素质。因此,教学管理秘书应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且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对高校秘书的要求

理论知识好似树根,它是否坚固、是否雄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在这一行业是否具有发展的资格。但高校秘书不可或缺的是实践、是经历,实践出真知。要成为一位“全能型”的高校秘书,应当具备以下的能力。

(一)良好的沟通能力

正如上文中所说,高校秘书每天奔波于各个分院的相关教师与学生当中,既要传达分院院长制订的教学计划,又要统计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等相关考试的报名人员,并将名单核对无误后上交到有关部门。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高校秘书的沟通能力是否足够优秀,直接决定了其所在的各分院老师和同学所在的集体是否具有凝聚力。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高校秘书,单靠自己的摸索是不够的,还要学习前人的工作经验,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坚定的职业操守

所谓职业操守,各行各业也许有不同的要求,但高校秘书的职业操守,总结起来就是做事忠实、做人本分、底线坚定。一名合格的高校秘书人员应该拥有极为灵敏的嗅觉与洞察力,对周围发生的事必须能够洞幽察微,窥一斑而知全豹,长于在复杂的环境中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应当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并做到对学校的教育机密保密;此外,还应具备博大的胸怀、宽广的视野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校秘书每天面对繁重的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便成为其必备条件。要做到心态稳定,无论事情多么复杂、多么没有头绪,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都不应被情绪所左右,都应以平和的心态从事自己的工作,否则是不可能做好秘书工作的。

(四)优秀的协调能力

协调是协作与调整的意思,协调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高校秘书的工作水准。协作各分院院长制订教学计划,对于时间上发生冲突的课程做出适当调整,并及时通知相关任课教师以及学生,提高办事效率;并应掌握一定的办事方法与技巧,将琐碎冗杂的工作变得井然有序,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影响。既要干好参与决策、组织协调等重要公务,又要细致扎实地干好每一件具体琐事。

(五)改革创新的意识

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改革开放、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因此,高校秘书也要树立敢于突破旧规的意识,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同时,也要具有创新的意识,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培养创新型思维,投身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创新,指导学生创业,迎接改变的挑战,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高校进步做贡献的伟大志向与远大抱负。

三、合格的高校秘书需要在三个方面的培养

(一)在学校方面

高校秘书应先了解自己在大学所学专业毕业后的前景以及工作环境和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并及时与已经参加工作的学哥学姐沟通,吸取工作经验,获得相应的建议,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学习中查漏补缺,勤奋刻苦地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学校各类组织活动。从各部门的小事做起,从学生干部的角度出发,更贴切地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稳扎稳打地为日后冗杂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在教育机构的政策方面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走进大学,有机会学习专业知识,在大学中深造。但同时也让高校的管理工作变的复杂起来,使高校秘书的工作量只增不减,导致高校秘书超负荷工作。所以,国家应下达相应指令,鼓励高校更多地设立高校秘书这一职位。提出相应激勵政策,提高高校秘书一职的福利待遇。让高校秘书在面对复杂而琐碎的工作时,能够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在面对学生的诉求时,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从事情的出发者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应进一步重视高校秘书的地位,提升高校秘书的待遇,让高校秘书能够积极热情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在高校秘书自身方面

在大学就读期间,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加强自身基础能力的建设。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遇到问题时及时和老师沟通,从侧面了解相关老师、同学,以及管理阶层的心理,以便日后在工作中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对于事情的处理,既要做到一丝不苟、一视同仁地面对问题,又要能够灵活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要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在工作中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为了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改革开放、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高校秘书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四、高校秘书在日常工作中须注意的事项

高校秘书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高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一方面是管理和监督各科目任课教师的教学进度以及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则是帮助各分院院长制订适合学院的教学计划,协调各个教学方案,服务于相关的科任教师以及同学。这就需要高校秘书要与学院领导对接、与学生对接,并做好这中间的桥梁工作。因此,高校秘书在这不同方面的工作中,分别有需要着重注意遵循的要求。

(一)在与学校领导交接工作时

高校秘书在日常工作中,要协助校领导制订教学计划,与各个分院院长一起讨论教学目标。而这样的工作以及工作性质,便决定了高校秘书会与校领导经常进行接触,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并认真完成工作,是高校秘书要遵守的准则之一,要在不越级的情况下,适当放松心情、活跃气氛,运用恰当的语言与方式,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

(二)在与学生对接上级政策时

学院往往会在不固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下达不同的政策,而高校秘书在对学生传达校领导指令或教学计划时,既要把教学计划准确、一丝不苟地传达给学生,又要注意自身与学生的关系,在与学生做朋友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分寸。用一颗炽热的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守学校的教学机密。在工作之余,也要收集学生对学校提出的各个方面的建议,并对所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归类(如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建议以及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善等)及时反映给相关分院领导以及学校的维修人员。

(三)在学院与学生之间建立沟通时

高校秘书是学生与学院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因此,设立建议箱,定期对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分类,将其中合理的、可行的建议报告给相应的分院院长以及相应的负责人手中。

高校秘书的工作是艰苦而繁重的,看起来只是一些沟通与传达性质的工作,实际上却蕴藏着数不胜数的学问。上面说的这些还仅仅只是一些规则性质的注意事项,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注意的并不只是这些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想要做行业的状元,就是要把背后的学问看的透彻,而这其中更深层的东西,往往需要自己体会,当人们真正体会到这些事,才会更加明白这项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五、高校秘书的发展与前景

(一)高校秘书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高校秘书的工作很有发展。为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不断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教育部门不断扩招,素质教育也不断被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走进大学,在大学里,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在同学们受到到良好教育的同时,高校肩上的担子也愈发沉重。因此,高校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以及人才输送方面显得至关重要。

(二)高校秘书的前景

高校秘书每天面对冗杂而乏味的工作,既要协助各分院院长制订教学计划,又要对学生们的就业问题进行指导。所以,高校秘书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既要约束自己按规矩处理事情,做到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又要积极贯彻和落实改革创新的政治方针,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积极鼓励毕业生创业。要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习新思想,并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国家培养全方位应用型人才。

结语

进入21世纪,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竞争压力愈演愈烈。高校秘书的工作量也越来越繁重,因此高校改革创新成了迫在切眉的问题。所以,高校秘书应以身作责,在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并具有优秀的协调组织能力以及改革创新的意识,以身作则贯彻落实党的指导思想,为高校的教学管理以及对社会的人才输送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毛小庆.高等学校教学秘书应具有的素质修养与工作艺术[J].中国科学教育,2005,(5):50-51.

[2] 李文斌.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定位与功能[J].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25-27.

[3] 杨淑琴.教学秘书工作之我见[J].引进与咨询,2006,(7):86-87.

[责任编辑 张宇霞]

收稿日期:2021-01-10

作者简介:董文颖(1979-),女,辽宁大连人,教学秘书,从事高校秘书工作研究。

作者:董文颖

第3篇:浅谈高校外事翻译工作

【摘 要】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学生提供国际化教育,为大学培养国际化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对外交流媒介的高校外事翻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浅析高校外事翻译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对高校外事翻译工作的要求,希望对我国高校的外事翻译工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鍵词】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外事翻译特点;高校外事翻译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等院校外事部门的对外交流窗口作用日益突出,高校外事翻译工作人员作为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沟通媒介,其扮演的角色也越发重要,因此,必须清楚了解高校外事翻译的特点和要求,才能为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一、高校外事翻译的概念和特点

高校外事翻译是外事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高等院校在与外国高校、学术机构、科研机构以及专家学者等进行的文化、教育、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中所涉及的语言和文字的翻译。

高校外事翻译工作主要分为口译和笔译两大类。口译包括外宾来访、团组出访以及国际会议等活动和场合的翻译工作,但需注意的是,与普通意义上的口译员不同,高校外事翻译人员除了担起口译工作,还需充当活动现场的管理者、组织者、礼宾员、导游、协调员、服务员、行李礼品负责人等多重角色。笔译工作一般包括高校与国(境)外合作院校和机构签署的合作协议、往来邮件和信函、学校对外宣传资料、外事新闻等材料的翻译。

高校外事翻译具有严肃性、严谨性和时效性的特点。

1.严肃性:外事无小事,外事翻译首先要具有政治上的严肃性,即在翻译过程中,应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对涉及到国家主权、利益和尊严等的问题,一定要严肃对待,不得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大政方针相违背,同时,在与外方人员的接触中,应严正态度,做到涉密信息莫谈及。

2.严谨性:严谨应是从事外事工作人员的一贯作风。在外事翻译中,需在充分理解原话或原文的情况下,准确地表达意思,才能保证沟通的顺畅,达到沟通的目的。尤其在高校外事场合中,往往会涉及学院、部门和机构的名称、学校校训、人员称谓等,这就要求外事翻译人员必须熟悉相关内容,严谨准确地表达,对于确实不熟悉的重要内容,切不可随意表述。

3.时效性:对于笔译来说,时效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笔译材料在一段时间内具有实时的效果,但随着材料内容的更新与变化,如学校介绍材料,根据每年的学生人数和教职员工的数量变化,以及学校政策的微调等,外事翻译人员需随时对译文做出调整,以满足高校的外宣需求,达到外宣的目的。对于口译来说,时效性就要求外事翻译人员能马上做出反应,完成翻译过程,这类场合包括中外校方会谈、宴会致辞、留学生活动及参观访问等,对人员的反应能力、语言能力和转换能力要求很高。

二、高校外事翻译人员的要求

1.掌握基本的外事礼仪。外事翻译是外事接待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翻译人员在涉外场合的行为举止,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代表了所在的高校甚至国家,其言行都会产生一定的对外影响。因此,这就要求高校的外事翻译人员应掌握一些基本的外事礼仪,了解外事礼仪中的一些普遍原则,并在翻译实践中不断积累,以便在各类外事场合灵活变通。

2.具备过硬的外事业务素质。外事翻译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包括但不仅限于语言素质,语言素质的高低是外事翻译人员最基本的评判标准,翻译人员需要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之间转换,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其赖以工作的武器。外事翻译人员还应熟悉外事工作的流程,加强自己的协调沟通能力,正如前文所说,高校的外事翻译人员不是单纯的翻译人员,还要担当外联员、组织员、导游等多重身份,这就意味着要常常与高校领导、其他部门和院系打交道,因此,必须遵循高校外事业务流程,并不断加强协调沟通能力,才能保证外事工作顺利展开。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的外事翻译工作需要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的人交流,而这些方面的不同,就会导致对某些问题的认知和处理方法,以及沟通方式上的差异。因此,高校的外事翻译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一是在语言层面,尤其是语言的表达风格和习惯上,多了解外方人员的方式,能用语言沟通好的问题则最简单;二是在非语言层面上,要求高校外事翻译人员在外事活动中时刻保持跨文化意识,主观上认可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在沟通中注意肢体语言和相关礼仪,弥补语言表达缺失的部分,从而促成最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综上所述,高校的外事翻译工作对于高校的对外交流工作至关重要,在外事翻译工作中,无论是何种场合、何种形式的翻译,高校外事翻译人员都要清楚意识到翻译工作的严肃和严谨,并准确表达以促进高校双方的理解和认识,才能为高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任雅娴.浅谈高校外事英语翻译工作[J].科学与财富,2015.7(34)

[2]张梦婕.浅谈外事翻译的特点及对外事翻译人员的要求[J].青年文学家,2013(4)

[3]王德忠.浅谈如何做好高校外事英语翻译工作[J].安徽文学,2007(10)

[4]金永灿.高校外事工作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鸭绿江,2016(5)

作者:陈超

第4篇:浅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帮助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和顺利完成学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经过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多年的艰苦探索和高等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到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对促进教育公平产生了重大意义。但具体实施还需要一定过程,目前与实际需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以下是浅国家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以及结合在当前高等教育的大环境背景,析论述我国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困境及难点,同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高校资助工作局面出现的显著变化和取得的成效。

1、基本数据。近日,教育部对2004-2005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各项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2004-2005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1350万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约26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12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

自2004年6月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以来,全国已新增审批贷款学生65万多人,审批合同金额51.5亿元;连同以前几年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全国高校累计已审批贷款学生153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金额122.5亿元。

其他各项措施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总金额约40亿元,共资助约420.3万人次。其中,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奖学金发放金额为17亿元,资助学生约149万人次;校内学生贷款发放金额为3.7 亿元,发放人数约10.7万人;勤工助学资助金额为8.9亿元,资助人数约138.7万人次;特殊困难补助发放金额为4.7亿元,发放人数约98.9万人次;学费减免金额为5.7亿元,减免人数约23万人。

另外,2004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约29万人,占贫困家庭学生数的11%。

2.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进情况。中央部属高校已全部按新机制落实了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凡符合政策规定的申请贷款学生基本上可及时得到贷款。部委属高校中工作开展较好的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合肥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

地方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也在逐步推进,绝大多数地方的高校按照新机制落实了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并已开始贷款审批和发放工作。2004年6月以来,湖北、河南、山

东、辽宁、安徽、河北、广东、上海、云南9个省的贷款合同金额均已超过1亿元,另外,贵州审批合同金额达到0.95亿元,工作进展较快 。

二、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经历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从很大程度上帮助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了学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贫困生群体越来越多,加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环节过多,后期监督和资助后教育力度不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为资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增加了更多的挑战。

1.资助工作简单化。

一是部分学校和部分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为“慈善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过程就是把国家、学校的相关资助费用、岗位发放和提供给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至于其他的一概不管。

二是部分学校和部分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为“金钱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入学费、生活费的困难,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了,即往往视金钱为万能的。殊不知,简单的金钱资助只能解决受资助学生表面的困难,而忽略了伴随经济困难而可能产生的一些内在困扰,即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内在需求,无法从根本上达到育人目的。

2.资助项目难以确定。国家助学金是资助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助过程中,由于贫困认定工作缺少统一的尺度,难以计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不协调的现象。

(1)同学相互比穷。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资助面再广,申请的人也比分配的名额多,一些家庭状况尚可的同学也掺和进来,真假难辨。于是,申请的同学纷纷在班级同学面前哭诉,比穷,最终依靠投票决定助学金的归宿。

(2)老师直接确定。有的老师对同学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根据名额多少,分轻重缓急,自行确定名单。但这种做法风险很大,一是若百密一疏,二是若有人质疑暗箱操作(即使准确),都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3)依据证明材料确定。在开展助学工作时,所有申请资助的同学都要上交加盖当地民政部门公章的《家庭情况调查表》。按说,这种方法很有说服力。但是,“聪明”的家长会把调查表填在贫困线下,而当地干部也睁只眼闭只睁加盖公章,一起蒙国家的钱。

3.育人功能不突出。

在一定程度上,一些高校存在对资助体系的功能认识不足,对受助学生的激励教育还不够等问题。资助体系不仅具有经济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在勤工助学方面,一是勤工助学的岗位大多属“劳务型”工作,二是勤工助学只单方面为学生提供经

济利益,却忘记在这一制度中渗入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成分;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学生不愿意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侧面反映了部分学生诚信意识不强。总之,各类奖助学金对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效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缺少相应的引导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片面理解了各项资助的内涵。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是创新贫困生资助机制,优化“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 。

1、奖(助)学金的考核机制 。

奖(助)学金制度作为贫困生资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学生的欢迎,发挥了积极的激励作用。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每一项奖学金都有严格的评选制度,保证了奖(助)学金发放的公平、公正。一些高校在奖(助)学金管理中大都非常重视评选等发放前的管理,而忽视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大学生用奖(助)学金的不理性消费也频频见诸于各种媒体。我校在保证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的公平、公正,严格管理的同时,非常重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制定了具体可行的考核办法,办法要求辅导员负有对获奖受助学生跟踪教育和管理的责任,要求获奖受助学生书写获奖受助年度的全面总结,把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情况、辅导员的跟踪意见和学生的总结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将考核结果与下一学年奖学金的评选和学费的减免挂钩。

2、困难补助基金的诚信贷款制度机制 。

在前几年我校困难补助的发放都是无偿的,这种无偿发放机制使得有的贫困学生因认为无偿地接受资助相当于受人施舍而羞于申请困难补助, 尽管经济上捉襟见肘也得不到及时资助;而有的非贫困生反而钻政策的漏洞, 用虚报家庭经济状况的方式获取困难补助金。这样,有限的资助经费就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地利用。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困难补助金的效用,我校从2002年起对这种发放方式进行改革,将无偿资助转变为有偿资助, 实施贫困学生诚信贷款制度。

3、创新勤工助学的管理机制 。

勤工助学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培养自立意识的良好途径,是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重要措施,是受到各高校普遍欢迎和重视的助学之路。为了改变现状,学校积极完善管理办法,通过管理重心下移、岗位公开招聘、勤工助学与学生科研活动相结合、加大校外助学岗位的开拓力度等形式,创新勤工助学管理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机制 。

国家助学贷款是目前资助体系中的主渠道。为了有效解决首批工商银行贷款学生违约率较高的问题,我校出台了《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办法》,通过以下途径开展诚信教育“两课”教学增加诚信教育的内容;诚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校结合助学贷款,开展专题讲座活动;新生始业教育及毕业生离校教育中专设诚信教育。教育贷款学生自觉积极履行信用关系,按时缴息、归还本金等。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倾情报恩,首先把尚欠的贷款还完,这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成熟的表现。其次,在学校的就业网中可为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专设助学公告、友情提示栏目,提醒所有贷款同学按时还本付息。同

时积极探索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工作新举措,根据不同学生可提前半年分别给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去信,以提醒督促学生按时还本,开展“1+1”结对子活动等形式,加强贷后管理。

二是育人与帮困相结合,建立帮困育人新模式。

帮困助学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育人工作是帮困工作的根本目的,所以两者应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才能建立起帮困育人的长效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育人与帮困的结合:

高校助学工作的基本目标是缓解乃至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一项经济资助工作,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教育公平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以助困为契机,重视对贫困生的教育引导,做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推动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全面实现助学目标,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教育办学目标所决定的,而且是高校助学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高校助学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校许多贫困学生困为经济原因伴生了很多问题,根本无法和普通学生站在同条起跑线上,贫困学生成都路上充满艰辛。一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宁愿在外边做兼职也不接受各种资助,严重影响了学习;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不守承诺,严重失信;也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对各种资助形成依赖;还有部分贫困生心理负担过大,自我封闭等。这些助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到高校助学工作的健康发展,为高校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学工部专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帮困育人,加强对受助贫困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思路,贫困生资助工作以贫困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与成才为助学根本目标和指导思想,坚持自强自立教育为核心,育人工作以 “获奖思进、获助思源、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为主线,做到三个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助困育人效果。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立和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类助学资源的效用,同时也为贫困生的教育创造了非常好的时机。在贫困生的资助实践中,结合每项资助的特点和贫困生的实际,积极开展教育工作。

1、把自强自立教育与勤工助学相结合 。

勤工助学是一种由资助者提供劳动机会和劳动报酬,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解决学习费用的资助方法。勤工助学是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手段,同时勤工助学也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它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很好途径,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目前学生从事的勤工助学项目大多是由学校自身创造和联系的一些适合学生业余工作的岗位,就我校而言,有家教、学工组助理、办公室助理、科研助学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自食其力克服困难的有效途径。学校组织贫困生走自立自助的道路,通过勤工助学工作,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改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通过知名教授的治学经历讲座、身残志坚人士励志讲座、成功校友、知名人士奋斗经历讲座及优秀贫困生事迹的学习讨论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教育,从舆论上支持和鼓励贫困生通过自身的劳动收益来解决经济困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

2、把诚信教育与国家助学贷款相结合 。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一、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这是加强诚信教育的前提。

二、加强正面的诚信教育,这是诚信教育的重点。

三、深入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这是加强诚信教育的关键。

四、完善诚信方面的各项机制,这是加强诚信教育的保证。从2003年开始,学校把每年四月份设立为“诚信教育月”,通过开展诚信演讲赛、辩论赛、诚信名言征集等系列主题活动,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构建诚信评估机制、建立诚信奖惩机制等来引导学生以诚待人,以信立身,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理解了诚信,提高诚信立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步养成了学生“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素养,学生贷款履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此可见,高校在帮困助学的同时也达到了育人的效果。

3、把感恩教育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 。

贫困生是通过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才顺利完成学业,是社会爱心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应该比其他人更懂得社会爱心捐助对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性。虽然爱心捐助方不图回报,但是受助者不应该将接受爱心捐助理解为理所当然,,自己有能力的时候,理应有所回报。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并使学生懂得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道理,我校积极开展“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为主题的贫困生教育活动。通过开展针对西安市贫困家庭的义务“一帮一”家教活动、知识援助活动、陕西三原敬老院贫困生帮扶活动、贫困生关心孤寡老人活动,使贫困生把自己的受助与对社会的回报结合起来,把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增强了社会历史责任感。学生纷纷表示,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参加一定量的公益劳动是自己回报国家、社会和学校的一种良好途径,在回报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可见,公益劳动将育人与帮困得到了良好的结合,也教会学生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5、把创新教育与科研奖励相结合 。

通过开拓学生科研助学岗、参与老师科研项目、学校科研立项申报等方式,促进了勤工助学工作岗位由劳务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同时制定和完善《学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大学生研究与创新训练项目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大对学生的科研支持力度和奖励力度,给与学生在科研项目获奖、学科竞赛获奖以及发表文章等给与表彰和奖励。以旅游与环境学院为例,2002级黄芳、张奕君两位同学积极参与赵景波老师、葛淼老师的科研项目,分别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学院不仅为其报销了调研、打印等费用,而且分别给与个人鼓励300元。从2005年到2006年9月,学院学生共有13篇科技论文发表,其中在《中国沙漠》、《干旱区研究》、《干旱区地理》、《中国岩溶》等核心以上期刊占80%以上。通过科研奖励、科研助学等方式,不仅解决了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困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育人又是帮困工作的根本目的。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和支持,使他们能够自立自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和成才,是帮困工作的宗旨。然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只是帮困工作的最低目标,,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使他们能健康、全面地成长和发展,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即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所以,高校充分将育人工作与帮困工作紧密结合,建立起完善的帮困育人长效机制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教育部.教育部介绍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有关情况.中国网; 徐克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李华明.新形势下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8。

第5篇:浅谈高校安全保卫工作

12治安二 陈超

121210313

安全,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各级各类学校是科学文化教育的知识殿堂,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学校的安全、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发展。古语云:防患于未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结合不断变化的社会治安形势的实际,改进安全保卫工作,是摆在学校安全保卫干部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迫切的课题。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应当创新思路,保卫部门的工作要主动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创保卫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建设的迫切要求

首先,办学规模、层次的不断扩大给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满足扩招递增生员的学习、生活等活动配套的各项条件和设施的需要,学校必须扩大面积,新修校舍(规模较大的学校已办了分校)增添设备,增加教学管理人员等等。这些实际情况必然给高校 的安全保卫工作增加许多工作量。同时为了提高高校办学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的精力主要是用在各种改革上,扩大办学规模和层次,而较少考虑安全保卫工作的实际承受能力,一些高校就因扩招而在学生住宿、教室等场所中没有配置灭火器、应急灯,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样,宿舍楼消防通道门与安全管理上存在矛盾,按照消防要求宿舍楼消防通道门是要 始终保持敞开状态的,但这样又容易引发失窃以及其他 管理上的问题。 其次,服务对象的条件变化不断增加了宿舍安全管 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一方面作为服务对象的大学生, 其生活条件逐步由贫困型向富裕型和小康型转化,学生 宿舍的日常用品除简单的被子铺盖外,又增添了高档贵重的电脑、手机、现金、银行卡等。这些都会成为作案的目标。另一方面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更缺乏安全防范意 识。由于学生防盗意识不强,学生内盗事件逐年增多,公寓防盗设施不全,管理部门防盗措施不力,学生公寓 失窃事件频频发生,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学生普遍缺乏消防意识,许多消防栓被学生恶意损坏,发生火灾根本无法应用;还有不少学生在宿舍使用电热毯、电饭煲、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乱拉电线情况比较严重,使高校宿舍消防安全危机四伏。再者,高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科研封闭型单位转变为初具规模的开放型社区,校园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随着高校体制的改革,高校与社会联系越来越密 切,交流往来不断开放,高校已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的催生地。一些商人看中了高校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为了牟取暴力,想尽一切办法,对校园周边进行商业开发,各种餐饮业娱乐业在校园周边迅速兴起,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员数量剧增,良莠不齐,违法经营状况比较 严重,安全隐患明显增加,给高校治安保卫工作带来负 面影响。同时,高校安全服务理论研究十分薄弱,基础理论学科体系尚在研究之中,安全服务工作缺乏业务理论指导,很难摆脱盲目性、随意性。从业人员在自身理论修 养和综合知识水平方面存在差距,总认为“看门护校,无足轻重”,缺乏工作的创造力和执行力。面对当前高校 安全服务工作日趋社会化管理的今天,安全保卫人员必 须强化安全服务工作的前瞻意识、主动意识、规范意识 和责任意识,开创安全服务工作新思路。

二、新形势下学院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很多独立学院都创办在大中城市郊区,具有面积大、范围广的特点,而随着城市化扩容的不断深入,多数院校的周边环境也在发生极大变化,为学院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保卫部门要做好安全管理服务工作,必须要有前瞻性,切实把握好治安形势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对新形势下院校安全方面凸显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才能有的放矢,防患未然。

一是网络违法犯罪带来的复杂性。如今互联网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络在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和方便的同时,一些不良思想和观念正在借助网络侵袭大多数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成熟的青年学生;许多犯罪分子或敌对势力正是利用网络自由、网络虚拟的特性,通过网络渗透,鼓动和欺骗不明

真相的学生聚集闹事,破坏社会安定。多数学生具有不理性和从众性的特点,容易被误导而参与一些非法活动。高校历来就是社会政治敏感区,若发生政治性的问题易对独立学院的声誉造成极大影响,增加了安全保卫工作的复杂性。比如: 2005年“涉日事件”、2010年针对钓鱼岛事件引发的反日游行示威活动,这些实际上是先由社会上的部分人发动,误导学生参与,从而影响高校和社会稳定。

二是学院内外安全形势日趋复杂。首先是学院的社会化增加了更多的安全隐患。随着学院的规模和层次扩充,院校固定资产及科研、教学设备逐年增多,后勤的社会化服务,外界环境的日新月异,学院的人、财、物流通量加大,增加了安全保卫工作的潜在隐患。其次是院内治安压力不容乐观。学生的生活水准要求和生活用品档次在提升。近年来,部分学生的行李已由过去简单的被褥提包增添进了电脑、摄像机、手机等贵重物品,少数学生还开起了有档次的小轿车等消费品。这些物品相应地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目标。其三是消防安全压力加大。一些学院的个别建筑存在安全上的设计漏洞,不能同时满足学院文化氛围的需要,又具备消防安全设施的要求,有些建筑的许多线路逐步老化,学生的个人电器用品不断增加,存在大小不一的消防隐患。其四是学院交通安全更加严峻。学院内机动、非机动车辆逐年递增,而车辆停放位置有限,尤其在新生开学、假期前院内交通拥堵况状更为突出。以学生为赢利对象的餐饮摊点和娱乐网点等将布满学院周边,学院外路(街)道随意摆摊设点,非法运营车辆混乱,堵塞交通,影响通行,存在着交通安全等隐患。

三是安全管理服务的岗位职责要求与不稳定的保卫队伍存在差距。因独立学院无财政拨款,都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和资金回报率,其机构人员设置原则是精简高效。而学院的保卫部门是集苦、累、险于一身,是一项耗时费力、伤精劳神,充满矛盾和危险的工作,遇有“急、难、险、重”等任务时保卫人员必须首当其冲、加班加点工作,在节假日和夜间都要保持24小时值班。工作风险与待遇不匹配的情况下,特别是校卫队人员不安心、不尽心、流动快、人员短缺成了保卫部门一大难题。学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汇聚地,面对这一服务群体,学院的安全保卫工作不仅仅局限在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范围,从关系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治安、消防、交通,到办理新生入校户政、毕业生离校手续,从小到一封介绍信、一次咨询的解答到大的事故、案件的预防和侦破,都要求每一位保卫人员必须具有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服务要求,而素质普遍偏低的保安人员,难以满足学院师生员工的服务需要。

三、相应对策和建议

要搞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就要抓好综合治理工作;要利用网络建立治安动态信息管理,对学校的重点要害部位必须安装监控报警设施。要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建立立体防范体系,实现科技“创安”,才能有效的搞好学校安全防范工作,使单位保卫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

与此同时,对于众多学生而言,一般缺少社会阅历,安全防范意识较弱,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的安全防范知识也比较缺乏,在安全问题面前常常会表现出手足无措或处理失当。由此看来,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技能,对于保障自身安全乃至校园环境安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首先,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包括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近年来校园学生财物被盗案件屡见不鲜。虽说"人之初性本善",但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了同学的善良之心和疏于防范之心,利用交朋友等名义,骗取同学信任,盗窃同学财物。一些偷盗分子的技术愈来愈高明,所以,每个学生很有必要自觉主动学习一些防身技巧,提高自己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可通过电话咨询或网上咨询、安全演练、安全知识竞赛等向学校生宣传安全保卫的工作。这样可以帮助学校生掌握涉及社会安全、自身安全等方面的认识和技能,使他们在灾害事故发生时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来保护自己,采取有效行动减轻灾害事故的危害。

此外,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开办安全保卫的讲座。这些能较大范围、较直接的帮助学生树立了解社会和生活存在的安全隐患,让他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对各种潜在危害的警惕性,尽可能避免那些可以避免的伤害。注重心理卫生,确保身心健康成长。有的同学本性是好的,可是最近碰到来自学习、经济、就业的困难,因此心生恶念,妄想窃取他人财物。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校园里开展心理讲座,请心

理医生给大家讲授心理卫生知识,利用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同学们克服心理障碍。

第二,严密学校里的信息安全网。建立信息安全员制度,加强各信息安全员之间的联系,信息员与校保卫部门的联系。定期地对信息安全工作进行汇报与总结。在总结中得出经验,更好地进行工作。

第三,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科技的进步带来时代的进步,网络安全成为了新时代的安全核心。在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安全保卫工作还要特别注意加强校园的网络安全。对此,作为安全保卫工作者,应对校内的网络进行定期检查,防止学生误入非法传播有害信息、传播网病毒等网络犯罪。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上各种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经济利益的冲突比较强烈,社会和校园安全问题较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校园里的安全保卫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氛围,使高校更好的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第6篇:高校学生干部素养浅谈

学生干部素养

一、大学生干部的类型

大学生干部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好”干部:一是真好干部——德才兼备,既让同学喜欢、佩服、拥护,又让老师认可、满意、放心的学生干部,他们具备“四干”素质,即“干事”——干实事,有强烈的责任心,身在其位谋其政,有干一番政绩的雄心壮志;“干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动口也动手;“干练”——组织能力强,办事精干、雷厉风行、讲效率,不拖沓。“干净”——讲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徇私舞弊,不“给了好处才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二是“好好”干部——顾名思义就是那种有一点能力,但总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好先生”。不敢或不愿与不良行为或不良现象作斗争,搞无原则的团结,怕得罪或不愿得罪人,对上溜须拍马,讨好、奉承领导、老师或指导员,对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迁就、迎合同学。三是不好干部——即不好不坏的干部,整天“无所适从、无所事事、无所作为”(也称“三无”干部),自甘平庸,缺乏进取心和工作主动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图有虚名,混个综合测评分。四是“好”坏的干部——自私自利,以权谋私,阳奉阴违,欺上(老师)瞒下(同学).拉帮结派,买官(靠请客送礼当上干部)卖官(贪便宜私下许愿)。

二、当好大学生干部难与不难

上面罗列的四种类型学生干部大致呈正态分布,以第

二、三种居多。那么要当一个真好学生干部容易吗?有的人说:学生干部好当,但不好做。说“好当”是指当一个平庸的、无所作为的学生干部容易。说“不好做”是指要做一名师生一致公认的真正好学生干部很难。也有人说:现在当学生干部难,当大学生干部更是难上加难。说难——一方面是指由于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和党内腐败现象的影响,当今有的地方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直至大学,已经出现那么一些人,把当学生干部等同于当官,捞好处,通过送礼拉关系走后门而当上学生官,而对于那些真正素质好、能力强的,但一无关系二无money的学生要当上学生干部则比较难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现在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也逐渐增强,即使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学生干部,如当不好,就得做好随时“下岗”的准备,由“干”掉个头为“士”。说难上加难——则是指大学生干部相对于中小学时代的学生干部而言比较难当,这是因为中小学的学生干部依赖性较强,开展活动自主性偏少,学校、班主任干预较多,学生干部的责任也较小;而大学时代的学生干部自主性较强,依赖老师、班主任或指导员的较少,活动也偏多,责任也就较大。更主要的是,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且绝大多数在中学时代由于成绩优异,都是家长和老师的“宠儿”、“骄娇子”,个性普遍较强,不服人,无形中给学生干部的工作带来了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很多难度。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大学生干部呢?

三、当好大学生干部应有的素养

在这人才济济的大学环境里,想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不是件容易的事,关键是要具备一定的素养。

(一)大学生干部的素质要求

大学生干部的素质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思想品德素质,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德”。它是现代人素质的灵魂,也是学生干部应具备的最重要条件。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对一个人的成才与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德有才,是能才;有才无德,是害才”。因此,作为大学生干部,首先德要合格,即应该比一般同学要有远大的理想,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政治上要有强烈的上进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作斗争。爱因斯坦在居里夫人去世后,在评价她时曾说道:“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更大。”学生干部如果德合格,就能以自己的人格

魅力去影响、带动身边的同学。

第二,智能素质。智能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即智商IQ)和能力素质(即情商EQ)两个方面。智力素质是指学生干部的自然科学、人文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干部要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不仅工作能力要强,业务学习也要过硬。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能力素质是指学生干部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水平、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人际交往和与人真诚合作的能力等。大学生干部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主要有以下六种:

1、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干部作为学生骨干和带头人,经常是各种学生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把广大同学吸引过来,组织、发动起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时还得出面协调,争取赢得上级或相关部门的支持。这都要求学生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2、表达能力。它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两种。作为学生干部,经常要拟定计划、写总结报告及各种汇报材料等,没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是很难胜任的。此外,学生干部还要经常主持会议、布置任务、发表讲话、传达指示、汇报工作等等,没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是难以胜任的。要具备以上两个表达能力,关键还是要学好中文。作为学生干部尤其是工科学生干部更要自觉加强人文素质的修养。

3、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作为学生干部,应善于通过网络、广播、报纸、黑板、广告栏等各种信息源,及时掌握、收集、分析、反馈各种有效信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既能让同学们在第一时间段掌握有效信息,又能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平时在公开场合不敢言而借助于一些媒体(如BBS)发表或发泄的意见或建议,做好老师(包括指导员)与同学的桥梁或信息使者。

4、社会交往能力。现在学生开展活动已不再局限于一个班或一个年段、一个院系、一个学校,而是经常要跨年段、专业、院系甚至跨学校。学生干部不仅要经常和本班、本年段、本院系、本学校的同学合作,还得与其他班、年段、院系乃至其他学校或社会上的单位等进行共建,如组织班际活动、校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还有些大型的文体、科技等活动的拉赞助工作,都要求学生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

5、团结协作能力。21世纪是竞争与合作共生存的时代,更强调与人相容合作共处,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很难有大作为,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中科院院士、原复旦大学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说过:“20世纪初爱因斯坦一人拿诺贝尔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大学科和交叉科学的时代,团队精神很重要。在学校,学生应该学习如何做人,应当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同样,学生活动、学生工作也不是靠一两个人单枪匹马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靠集体的共同智慧,靠大家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才行。而当今大学生普遍个体取向明显,较注重个人奋斗,集体意识弱化,协作精神不够。因此,作为大学生干部应有团结协作的能力。

6、知人善任能力。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取得天下的经验时说:“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民镇国,保证后方安定,我不如萧何;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但我能大胆放心地发挥他们的长处,所以,我胜利了。”可见,能否知人善任,事关工作成效、事业成败。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曾提到选人用人:“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作为学生干部,对部下或同学的个性、特长(包括特短)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知人善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人的优势或长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总之,作为学生干部,不仅要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领导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

第三,健康素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不仅强调要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且首次明确提出要明显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这不仅是指要有健康的肌体和

体质,而且是指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首先,做一名好的学生干部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否则“有德有才无体,是病才”。按理说,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这时候的身体条件是最好的,但是由于他们中学时代学习压力太大,忽视体育锻炼,加上“学习尖子”和“独生子”双重身份的优惠待遇,他们往往缺乏劳动锻炼,体质不够好。再加上一些富家子弟由于暴食或偏食导致过于肥胖或营养过剩,及部分穷家孩子单一的“萝卜白菜”造成营养不良。此外,大学生群居生活极易患乙肝之类的传染性疾病等,因此,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并非最佳。而学生干部是做服务性工作的,经常是利用休息时间做事,既有脑力劳动,更有体力劳动,且经常还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如果身体素质不行,很难胜任学生干部工作。

其次,在具备强壮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保证。现实生活中,学生干部既有受领导表扬、老师肯定、同学拥护而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时候,也经常会有工作不被老师认可,不为领导满意,不被同学理解、支持而受到批评或冷嘲热讽甚至谩骂打击的时候。这都要求学生干部必须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宠辱不惊,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失态。

第四,精神素质。“人的精神是世界上第一个最可宝贵的因素。”学生干部也应具备一定的精神,这里包括无私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

学生干部所做的工作几乎都是纯服务性、义务性的,在社会工作中,有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工作与业务学习、生活发生冲突现象,或多或少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个人休息,经常要牺牲到个人的利益,这就要求学生干部要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具体表现在:居位尽其职;先公而后私:正气驱歪风;淡泊名与利。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再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样,创新是一个人进步的灵魂,是一个集体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组织永葆生机的源泉。青年工作常做常新的特点,要求大学生干部也应具备创薪精神。大学生干部如果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没有一点创新精神,工作只能是被动的,开展的活动也是没有新意的,就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很难适应形势的需要,也就无法与时俱进,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因此,作为学生干部应紧密结合“两头”(一头指“上头”,即领会、吃透上级组织的精神、意图,一头指“下头”,即从本校、本学院、本年段、本班级、本宿舍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大学生干部应注意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大学生干部除了应具备以上四种素质外,还得注意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人们共同协作,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共同奋斗;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能够使人们从友好协作的和谐人际关系中吸取力量,增强信心,在人生业绩的创造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大学生干部要做好学生工作也应注意处理好人际关系,主要是以下三个人际关系:

首先,学生干部与老师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干部首先必须处理好的人际关系。这里的老师既是指业务教师,更是指学生政工干部、班主任。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从师求学、拓展知识角度出发,建立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密切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干部圆满完成学业的需要。而从大学生干部成才锻炼和素质提高的角度来看,也同样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由于大学生干部政治上追求上进的需要,要求他们积极主动地向以学生政工干部为主的基层党组织靠拢,争取得到党组织的帮助、培养、教育;又由于大学生干部工作职责的要求,也需要他们经常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有效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桥梁作用。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主要有两个:一用“心靠”,而不是“身靠”,要尊敬

老师,获得老师的好感,缩短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二用“情交”,而非“钱交”,要积极主动与老师交往、交流,力争在学习、思想、情感、工作等方面得到老师的帮助指导。其次,学生干部与一般同学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搞好同学关系、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对大学生干部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很重要的。要想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应注意坚持以下四大原则:

①平等原则——这里的平等主要是指人格上的平等,意味着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竞争。学生干部要学《圣经》里的一句话,即被西方人称为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你待人当如人之待你。”

②真诚原则——这里的“诚”字,一是指诚心、真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干部对待同学要以诚相待,诚心诚意为同学服务,不做“小人”,不打“小报告”;二是指诚实、实在,不相欺,这是为人之本。同学之间要相互信任,不要欺上瞒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③相容原则——相容体现在情感方面就是对他人的喜爱或爱、宽容、容纳、理解等。我国知识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文人相轻(视),不相倾(慕)”的不和谐现象,同学之间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种现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是现代人追求的境界,同样也是学生干部所应有的品质。

④互助原则——共产党的干部要求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同样,我们的学生干部也应该是“利为同学所谋”,乐于助人,以情感人,从而得到同学的尊重和拥护。第三,学生干部间的关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就是要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与他人相处”,或者说“学会真诚地团结合作”。要求我们每个人不仅要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习,更要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培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学生干部之间有时既是竞争对象,又是合作伙伴。作为学生干部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既要平等竞争,又要真诚团结、精诚合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作为学生干部要学习刘备三顾茅庐、举贤荐能、爱惜人才的胸怀,不要学武大郎卖烧饼目光短浅、心胸狭窄。要从“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典故中去领悟这样一个道理:和则利,不和则害。团结出干部,精诚出力量,互助出效益。反之,“如果一味地斤斤计较,墨守成规,经常闹不团结、不能协作共事,再有本事、再有才气的人也终将难成大器”(引自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校长潘际銮的原话)。

2、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作为学生干部,不可能像一般同学那样把全部精力或主要精力都用于学习,经常要耗费比一般同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工作(包括参加各种会议、活动).经常要影响到课余学习时同,有时甚至还要占用正常的学习时间。从这个角度上看,学习与工作是有矛盾的。而要做到学业与工作两不误、双丰收,就必须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第一、要变压力为动力。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如果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不好,即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再强,在同学中也很难树立起威信。因此,凡当上学生干部,其自身的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就会产生一种压力,这种当干部的压力如能转化为促进学习的动力的话,就能驱使自己去抓好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威信。

第二、要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绝对不是用工作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最重要的还是效率,就是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工作或完成任务。有关专家指出,国际最新流行的工作趋势是:工作时间长的人不再被视为模范员工,反而会被看成是不懂生命

价值的人。所以,提高工作效率很重要。效率越高的人,时间安排上越主动,宽松的余地就越大。因此,一个学生干部要想在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中游刃有余,做到双赢,最关键的就是提高效率。一是要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干部要讲究学习方式和方法,要把握住预习、听课、复习、总结等几个主要环节,尤其要注重把好听课关,力争课堂消化,争取事半功倍。此外,要学会排除干扰,学习时尽量不去考虑工作的事情,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二要提高工作效率,养成今日能完成的工作决不放到明天做的习惯。另外,要从某MBA教学中“一只大铁桶先装石块、再装碎石、细沙、直至灌水”的小实验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工作要分轻重缓急,有主次之分,要学会弹钢琴,工作才会有条不紊,提高效率。

第三、要科学地运筹和“挤排“时间。心理学专家分析,很多人之所以会加班加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时间分配不当,才会把原来合理的工作量愈积愈多。大学生活给予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学生干部除了要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许多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因此,时间是极紧张的,尤其是活动较集中的时候更是如此。而“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它总是还有的。”学生干部如能学会科学地运筹时间,就能做到学习的时候认真学,工作的时候专心干,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另外,平时还必须学会既不浪费时间,又善于“挤”时间,必要时还得牺牲一些娱乐时间、休息时间,像鲁迅先生那样“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学习”和工作。

3、得与失的关系

现在相当多的大学生功利思想比较严重,做什么事都要先考虑对自已有什么好处,如:综合测评有没有加分?对入党有没有用?对今后就业有没有帮助等等。对自己有益的就做,大益就多做,小益就少做,无益就不做。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得与失同题,正确对待名利权位问题,是学生干部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

的确,担任社会工作不仅要牺牲大量的休息、娱乐时间,还要耽误很多学习时间,丽且工作中所遇到的烦心琐事还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并直接影响到奖学金的获取,表面上似乎失去了很多。其实不然。有位哲人说得好:有所失必有所得。从提高素质,锻炼能力的角度上看,当学生干部却比一般同学多了不少难得的锻炼机会.学到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对自身的成长成才是很有帮助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担任学生干部,比一般同学有更多接受各种培养教育和获取各种有益信息的机会和条件,思想更活跃,视野更开阔,适应性更强。

第二、担任学生干部,往往比一般同学有了更多的实际锻炼机会,有利于促进各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当今社会,到处充满着竞争,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子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需要。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能力。从这一点看,对大家今后的就业增加了很多无形的资本。

第三、担任学生干部,可以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这对于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道德,就是责任。”一个人只要有强烈的责任心,那么,不管他在那里,他都是一个称职的人,一个受欢迎的人。他在学校就一定是个好师生.在家里就一定是个好丈夫(或好妻子)、好父亲(或好母亲),在单位就一定是个好职工、好领导。在对待名利得失问题上,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已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那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思想境界和高风亮节很值得我们学生干部学习。“生命就像一种回声,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每个学生干部都要正确看待名利得失,坚持做到:做好工作才是硬道理;团结出于部;要保持进取心,也要保持平常心;“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即要有所争有所不争。对于学生干部来说应该知道争什么、不争什么,什么时候争、什么时候不争。平时我们要争着去做工作,争着去奉献;在竞争上岗的时候,就要积极去争取承担更重要的担子,不要轻易放弃参加社会工作的机会,要积极争取多做些社会工作。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

第7篇: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意义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剖析了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一、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及其意义

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志趣的同学自愿组织的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的群众团体,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非常兴盛,其规模、数量、质量都远远超过以往。实践证明,高校在深化教学改革、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积极引导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对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生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它能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思想、熏陶品格、发展个性,巩固、深化、扩展课堂所学内容,而且特别注重知识的转化、运用和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种种不足,更注重实践与能力。它比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丰富更灵活,更能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对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有专长、能创造的人才具有独到功能。

其次,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和同学间互相教育的良好形式。这种形式,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育其自主精神、独立品格,使其在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得到全面的考验和锻炼,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把许多青年人集中到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充分挖掘了潜藏在学生中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比学赶帮,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三、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高校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向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健康的文化气息、蓬勃的创造精神。从而发展成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充塞其中、四处洋溢的校园文化活力,影响其每一个成员,并辐射向周围社会区域。

第四、学生社团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学生社团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同学们在学生社团内部,感情志趣相投,个体的心理归宿感得到了满足,同时也锻炼了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更好地学会了处理较为复杂的社会日常事务。社团活动也为同学们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塑造社会形象铺设了一座桥梁。许多同学都是通过参加学生社团的活动增进厂对社会的了解,一步步走向社会,并对社会有所奉献的。同时学生社团增进了公众对每一所学校、当代大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的还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总之,学生社团活动作用巨大。特别是在高校中,更要大力引导、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把它当做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二、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恢复和发展,高校社团活动也由星星之火发展成为今天的燎原之势。我们在学生社团工作方面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但不可忽视的是,就目前一些高校特别是普通地方性的院校来讲,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认识和解决的问题,这主要包括学生社团内部运用和外部管理两个方面。

1

首先,从学生社团内部来讲,还存在这样一些现象:

1、“科技缺席”现象。表现在学生社团大多集中在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而科技类的学生社团则属“凤毛麟角”。

2、“休闲娱乐”化倾向。这主要是指一些学校的学生社团,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类的少,而如围棋、集邮、跳舞等学生社团又发展得过多过滥。“硬”的太少,“软”的过多。

3、“花架子”作风。一些学生社团图外在形式,重表面热闹,而无实质活动,挂虚名,搞假、大、空。

4、“虎头蛇尾”病。不少学生社团开局好,但在发展一段后却难以为继,中途夭折。

5、“时冷时热”症。一些学生社团不是坚持发展,而是有兴致了搞一搞,不耐烦了扔一边。轰轰烈烈搞了几天,接着便任它冷冷清清去了。

6、管理失范。有的社团好大喜功,强拉硬扯,盲目发展会员,以人多势众自喜。有的社团又搞关门主义,不吸收新鲜血液,“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搞封闭的小团体。还有的学生社团由为首的几个人说了算,缺乏民主空气,独断僵化。

7、社团各自为阵,缺乏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其次,就外部管理而言,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

1、一些学校对学生社团不够重视,不予引导、鼓励、指导、规范,而任其自生自灭。

2、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关系没有理顺的现象。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够,或者政出多门,使学生团体无所适从;或者独木难支,因任务太重、缺乏合力而力不从心。有时甚至互相扯皮,互相拆台。

3、对社团活动的支持、帮助不够。学生社团需要一定的活动场所,一定的办公设施,一定的资金,却得不到落实解决。

4、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承认。指导学生社团是高校教师的一项职责,是其教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教师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为学生社团的创办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可是对于教师这一方面的劳动,学校往往不予重视,不计工作量,不付适当报酬,不作为工作考核、评模、升职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5、缺乏对学生社团工作的评价。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这项工作我们应该树立明确的导向,建立科学的标准,定期进行检查评估、表彰奖励等活动,使学生社团工作得到应有评价,纳人整个学校管理系统,形成良性管理机制。可是目前不少学校对此重视不够,往往采取任其自然的态度。

6、为学生社团提供服务不够。学生社团虽然是群众性团体,但它的成熟却需要许多外在条件,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在与社会联系方面,更需要学校为之牵线搭桥。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其多方面的优势,为学生社团服务。但从服务意识到服务措施方面,许多学校的情形并不理想。

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壮大。

三、改革探索,进一步做好学生社团工作。

学生社团工作,需要我们有充分的认识,更需要我们做巨大的努力。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办法,准确把握学生社团发展的规律,努力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路子。

就学生社团内部工作而言,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强化五种意识:

l、强化社团的主体意识。在新形势下大学校园社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想大力发

2

展就需要学校支持,部门配合,社员努力。但更重要的是社团成员自己要有主体意识,即自我成才意识和奉献意识。唯有这种主体意识才能使自己有创新、发展,而不是流于平淡或只是凑热闹。

2、强化社团的发展意识。每一个学生社团,都应当既重眼前,又重长远,解决好保持社团连续性问题。要既重创办,更图发展。特别是要做好社团负责人的换届,新社员的发展与新老社员的传、帮、带工作。

3、强化社团的精品意识。社团活动要有很好的准备,干一件,成一件,好一件,力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要有开拓创新精神,找方子,出点子,寻求适合于自己的好路子。

4、加强社团的科技意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大学校园社团活动要加大科技含量,加快科研速度。只有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着眼于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服务,社团活动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学校社团工作来讲,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是社团培育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l、建立学生社团统一领导、指导的组织机制,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真正确立学生社团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部分的观念,并将其落实到各个教学单位和教学人员的实际工作当中。

3、成立社团联合会,制定章程,设立常务机构,各个社团由联合会统一协调、管理。严格选拔社团负责人,并进行培训,保证社团负责人的较高素质。

4、学校提供社团活动固定场所,这是社团活动的首要的、最基本的条件。

5、除学校给予一定数量的活动经费外,各社团要广开门路,筹措活动经费。不仅可以在校园内举办有偿服务,还可以向社会争取赞助,或提供有偿服务。特别是要下大力气抓好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项目。

6、学校应把为学生社团服务当作自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学校各个方面的条件,全方位为学生社团的成长服务,促进其良性发展。学校各部门都应有为学生社团服务的意识,并制定切实措施。

7、肯定社团活动中指导教师的工作成绩。学校应把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辛勤工作记人其工作量中,并对学生社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

8、制定合理的社团奖励机制。在每年的社团活动月结束时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个人给予奖励,对活跃的社团给予荣誉和增加活动经费的奖励。

综上所述,在学校高度重视、积极扶持、正确引导下,学生社团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加强管理,搞好建设,一定能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在高校学生教育培养工作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第8篇:浅谈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王丽珍杜永光

摘要: 随着新时期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教学模式和学制种类的不断增加, 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学秘书是高等教学管理的基层岗位,因其工作性质及工作特点, 决定了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担负着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促进学校发展的重任。文章对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教学秘书; 高教管理; 素质;

能力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中心内容,在教学管理中, 各院( 系) 的教学秘书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秘书是高校基层教学单位—院(系)最直接的教学管理人员, 在教学管理中起着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重要作用, 是院( 系) 领导的得力助手, 是联系院( 系) 领导和师生的桥梁, 同时也是协调部门关系的纽带。教学秘书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 而教学管理工作对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顺利实施教学计划, 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 在当今高校规模日益壮大,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形势下, 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学秘书, 其工作性质应定位于既是教学工作管理者, 又是服务员, 而管理从本质上讲也是服务, 因为整个学校的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为学生服务。作为教学秘书, 这种服务更具体、更直接。而且, 教学秘书的工作繁杂, 头绪多, 时间紧, 要求高, 但主要任

务是掌管好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学文书, 协助教学院长处理日常教学工作和具体事务, 因而全面地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是教学秘书的中心任务和本职工作。每个教学秘书必须在思想上确立全心全意做好三个服务的宗旨, 这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要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必须遵守教学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即及时有序,客观准确, 坚持原则, 兢兢业业, 当好参谋助手。 及时有序是指注重实效, 工作要分先后缓急, 反对拖拉推诿, 积压不办, 要急教师所急, 想学生所想, 如开学前的工作决不能拖到开学后, 否则会导致教学秩序紊乱, 发生错漏, 要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要有预见性, 做到井井有条。客观准确, 就是要实事求是, 准确无误, 特别是学生成绩, 教学工作量一定要做到客观准确, 绝对避免差错。坚持原则, 就是要维护正义, 抵制歪风邪气。如抓考风, 促学风, 对于因考试作弊、成绩不及格以及其他违纪者, 打招呼说情者, 既要耐心说服, 又要坚持原则。怎样才能做好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呢?

一、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教学秘书的工作主要是服务性工作,很多是琐碎的, 不仅任务繁重, 而且头绪多, 牵涉到高校各个部门, 有时任务急, 还得同时完成几项任务, 不得不加班加点,甚至连节假日也不能休息, 需要经常加班才能完成。因此, 教学秘书需要有高尚的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如果没有一种服务意识和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是绝对做不好秘书工作的。所以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价值, 秘书人员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任劳任怨地做好服务工

作, 在默默无闻的平凡事业中体现出来的, 只要热爱它, 同样可以做出显著成绩。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高校的生命线; 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而这些, 都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忠诚和热爱, 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我们要通过加强管理来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 向管理要效益, 向管理要成绩, 向管理要质量。为此, 教学秘书更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深刻明确肩上的重任, 绝不可放松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要求, 更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甘作无名英雄, 兢兢业业地、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 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二、必须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 因此, 必须加强学习。第一, 学习理论, 才有方向。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自觉运用理论武装头脑。第二, 学习业务, 提高水平。学习各项业务知识, 提高处理各方面问题的能力, 才能提高水平。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 这就要求既当专家, 又当通才。要充分认识到提高业务素质的紧迫感, 学习运用现代化的办公技术, 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 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此基础上, 还要广开视角, 向群众学习, 在实践中打牢理论、业务和文字功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迎接时代的挑战。

三、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

21 世纪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心理素质的好坏, 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小, 对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 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学秘书, 不仅要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 不断地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 时常保持轻松平静的心态, 遇事不慌、不烦、不怕, 除了心理素质之外,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但却容易被忽视的, 那就是身体素质。人们常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有了健康的身体, 才能做一切我们想做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坚持锻炼身体, 保持健康的体魄,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任务。

四、要想很好地驾驭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还应具备几种能力 ( 一) 具备较强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现代教学管理活动处处离不开有效的协调和必要的沟通。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 经常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 教学秘书要在协调的基础上沟通信息, 化解矛盾,融洽关系, 统一认识和行动, 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二) 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也是学校的灵魂。创新是学校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高校的教学秘书, 要紧紧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解放思想, 树立全新的意识和观念, 通过学习和研究, 在日常工作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 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 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知识

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 才能推动教学管理工作。

( 三) 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

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秘书应具备的工作技能。现代教学管理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软件, 计算机字表处理、数据库、网上办公等, 目的在于为师生提供快捷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减轻自身的工作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 对教学秘书的管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越来越多外籍项目负责人和教师对教学的参与, 增加了教学秘书协调沟通的对象, 在教学任务安排和教学事务日常管理上同样要联系他们, 同他们解释有关事宜, 协调有关工作, 如果没有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 很难开展管理工作。 ( 四) 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秘书经常要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撰写一些教学文书, 如教学通知、教学事务报告、申请、记录等, 就要有一定的

写作能力; 在调整课表、考试管理、预订教材、处理学籍等工作中需要与工作对象反复磋商, 贯彻领导的教学决策, 传达师生对教学的建议, 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解释原因、交涉事宜中, 做到简明扼要、语言得体、表达清楚, 应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 高校的教学秘书是秘书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是教学管理的执行者, 其工作具有鲜明的特点。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并非一日之功, 而是靠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日积月累地来慢慢完善。每个教学秘书, 只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有恒心和毅力, 在工作中不断摸索, 努力寻找工作规律和工作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

一定能够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晓萍.论新时期高校教学秘书的素质要求[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3).

2、游佩林.试论高等学校院(系)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J].平原大学学报,2003(4).

3、徐明辉.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1999(6). ( 作者单位: 天津农学院)

第9篇:浅谈如何创新高校办公室工作

高校办公室承担着文稿写作、管理服务、参谋、督查督办、来信来访等众多职能,其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执行能力、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能力和形象声誉。尤其对于正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办公室工作就更为重要。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深化,对高校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需要我们正视目前工作中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创新性的开展高校办公室工作。

众所周知,高校办公室的工作任务十分繁杂而辛苦,但是目前,高校办公室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参谋助手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管理观念不够有前瞻性、服务意识不强、执行能力偏弱、制度不够完善等等,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削弱了高校办公室的重要作用。为此,高校办公室要适时求变,改革创新:

一、作为创建一流大学的高校办公室,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强化参谋助手的职能

首先,要抓好信息调研, 强化参谋助手职能。高校办公室的参谋助手职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为领导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信息;第二,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组织调查研究; 第三,就重大事件的处理提出对策性建议;第四,根据领导意图做好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第五,协助领导实施管理并处理日常事务。在新形势下,办公室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强化参谋助手职能。办公室要时刻把自己置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高度,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阶段性工作重点和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办公室信息网络健全、信息渠道畅通的优势, 主动抓好调查研究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

二、要完成领导目标,强化督查督办检查职能

这种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上级的重要文件、纪要和学校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为重点,组织重点的滚动式督查;第二,对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进行专项督办。第三,抓住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问题,主动督办。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和计划的完成,关键在于落实,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运用督办检查这一手段来有效地推动各部门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督查工作重在深入、及时、有效,督办直接深入到实际工作的主要环节和重点方面,对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决策部门,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作出反馈以利于对原决策做出必要的调整,避免重大问题的发生。及时发现好的经验和作法,及时组织交流、推广。通过督查督办还可以从实际工作中获得大量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三、要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制度创新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确保高校办公室工作高效运行的基本要求。高校办公室人员少、任务重,如果不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 ,要实现办公室工作的规范化运行就是一句空话。为此,高校办公室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必须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抓好建章立制工作。要按照从严、从细、从实的原则, 建立健全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办文、办事、办会程序;规范档案、印章、保密、信息、接待工作。努力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依章办事。其次,要建立岗位目标管理体系。具体来讲,应从工作实际出发确定工作目标,细化分解任务,并逐项落实到各个科室和每个人的岗位上,完善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目标管理体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防止因职责不清而出现的推诿扯皮、工作脱节和撞车现象,但同时,也应该分工不分家,做好及时补位。再次, 要抓好制度的检查和落实。要逐步建立一套操作性强、便于监督和检查的考评机制。

四、树立高校办公室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

高校办公室不仅仅具有管理的职能,更重要的是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学习、学校各个部门的高效、正常运转的服务者, 是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重要保障与支撑。高校办公室作为重要的领导与协调机构之一,需要充分调动, 合理配置各种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 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服务于师生。高校全校教职工是进行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服务的重要主体,高校办公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及时了解其在教学、科研、生活中的需求,及时解决广大教职工面临的住房、待遇、福利等各方面的需求,加强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意识,使其体会到学校集体的温暖与归属感,才能安心于教学、科研事业,为自己的工作努力付出,竭力奉献。学生作为高校发展、服务的重要对象,高校办公室应当协调各方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读书环境。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协调相关部门展开有意义的讲座、演讲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明确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出新时期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大学生。

高校办公室要树立窗口形象。不论事件大小、任务轻重,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不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必须做到积极主动,热情服务。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虚心,做到手勤、嘴勤、手勤、腿勤。进行换位思考,站在来校办事人员的角度进行思考,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转变服务方式,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提高学校对内对外的窗口形象地位。

五、要运用现代技术

在当今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高校办公室工作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理念、新事物、新技术的出现,需要其快速做出反应。办公室人员要运用现代化技术,掌握办公自动化技术,全面快速地获取信息,要培养对信息资源的跟踪和分析能力,把信息化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机结合,建立高效运行的办公管理系统,提高管理队伍素质,促进管理理念的转变,实行网络化办公办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办公室工作只有创新发展,才能更加适应新形势要求,围绕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执行能力,不断提高办公效率,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高效办公室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学校政策措施的实施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中占??着重要地位。如何打造一支高效的办公室工作人员队伍成了学校应对未来机遇和挑战,提升高校科研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因此,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高校办公室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应该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和规律,提高专业素养,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更好地辅助学校各项事业的开展工作。此外,办公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利用现代化新型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快捷、高效的办公环境,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郑文堂,高建伟,华玉武.高校办公室要增强“五种意识”做好“八个服务”[J].办公室业务,2013(4):236-237.

[2]俞海平.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97-99.

[3]陈华.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我国高等院校办公室管理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1.

[4]呼永进,虞剑英.新时期高校办公室自身建设与发展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5-68.

[5]戴海光.高校办公室管理运行现状及创新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1(4):6

[6]李联明.高校“科层制管理”探析[J].科学决策,2002,(3).

[7]张新平.论学校管理的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J].教育评论,2003 ,(5).

上一篇:13互助和谐促发展下一篇: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