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管理思想内德外用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023-0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当代企业管理问题解决的迫切性及可行途径

1.1 当代企业管理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 目前,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动民营企业发展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创业发展层面不可回避的问题是, 企业队伍中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和管理能力的局部缺失, 具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内在德行能力低下。或是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决策过程中缺少对企业员工民主意见的尊重。或是不信任员工, 不能摆脱家族管理情结, 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严重依赖家族管理思维。或是管理活动中单一地讲求管理成本最低化, 造成制度不能有效地形成激励效果, 反而丧失管理初衷。或是在功利主义文化泛滥和欠少对企业的事业本质性的深入理解的背景下, 企业普遍缺乏将企业作为事业的情怀, 商业品质能力低下, 同时, 市场交易诚信问题在局部上较为严重。

二是内在德行不足的同时, 于外在技术、方法和制度方面缺乏创新。这在中小企业表现尤甚。

1.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就内在德行能力低下与外在创新的不足, 固然有着市场竞争不完全和不规范的原因, 具体来说, 存在着合法利润非法成本化和合法成本非法利润化, 存在着通过恶性竞争、垄断、官商勾结或非法经营寻找到的利润空间, 这些往往导致企业丧失德行能力和创新精神。

但是, 人本主义理性精神本身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的导致因素。在传统文化于企业管理领域失范和外来文化优秀价值不能被有效借鉴的双重尴尬境地下, 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功利主义思维, 表现在企业管理层面就是管理行为的肤浅性、盲目性、功利性和短视性非常突出。当代企业管理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领域功利主义的泛滥, 鲜明地反映了人本主义精神的较为缺乏, 同时导致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粗糙和低效化, 致使企业往往不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维持其生存的只能是行业垄断优势, 甚或是不能健康成长。

因而, 企业队伍的文化素养缺乏和不具备传统精神, 是存在上述问题的重要根源。

1.3 解决问题的迫切性与可行途径

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制约中国企业队伍成长和有效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重大瓶颈, 能否得到及时的解决事关中国经济发展的远景。未来的经济竞争是企业队伍的竞争, 推动企业队伍良性发展又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整体水平。

一方面, 需要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 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需要深入学习、借鉴西方企业史意义上的管理知识系统。

另一方面, 也需要加强企业精神培育, 树建企业管理理性, 在管理道德、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层面有系统的改进。这就需要回到传统管理思想寻找解决方案。

2. 传统管理思想内德外用的基本结构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

前此学术界对传统管理思想的构成有过较多分析, 诸如苏东水东方管理学派的12核心概念理论、顾文涛的管理层次理论、成中英的C理论、席酉民的协同理论及曾仕强的26条原理理论, 等等。这些已有研究已经就传统管理思想的具体构成元素有了深入具体的探讨, 对其内在结构有了很多不同的重建尝试。但这些认识却丧失了宏观视野, 没有从大处看出传统管理思想的基本结构。

2.2 传统管理思想内德外用的基本结构

传统管理思想的各家流派具体主张千差万别, 但又有着共通的文化属性和共同的文化基因。无论是儒家管理思想、道家管理思想、墨家管理思想、法家管理思想、兵家管理思想家抑或是佛家管理思想, 都不约而同地在内明与外用两个大的实践层面上探索并希图达至管理理性。实际上, 如果从求同存异的特定视角去看, 传统管理思想的基本结构就是内德外用。内德外用本源于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冯友兰曾明确指出, 构成传统文化的各家思想流派总体上来说均具有内明外用的基本结构。

传统管理思想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均从内在的层面强调德, 德是基本的内在构成。传统管理思想最为强调的是内在德行和管理者自我德行修养的完善。德的内涵包括了人本主义基础上的利己、利他、克己与克他及其内在统一。所谓中庸之道, 在于时, 更在于德。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并不反对利己, 而是反对单纯的利己、无克制的利己;主张利他, 也反对单纯的利他, 对利他也主张需要克制。德是对利己、利他、克己和克他的中和。总的来说, 传统时代不同思想流派都坚持德性及其内在规定性, 这也是百家思想流派殊途同归之处。

传统管理思想中另一个共同之处在于, 不同流派都不约而同地强调内德基础上的外用。其实, 各家所强调的术、礼和法等, 其实都是外用之道, 只不过儒家在外用层面讲的是礼, 道家在外用层面讲的是术, 法家在外用层面讲的是法。传统管理思想中法的管理制度强调了约束、引导和激励的内化, 一律强调管理方法和制度的有效性, 在内德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有效。

综上所述, 传统管理思想的共同理性价值就在于内德外用。需要说明的是, 内德是基础和目的, 外用是手段。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最为值得继承的就是内德而外用, 用而能成德。

3. 传统管理思想基本结构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功能价值及其转化途径

3.1 传统管理思想基本结构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功能价值

传统管理思想的内德外用基本结构应用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功能价值恰恰就在于, 能够提升企业内在德行能力, 促进管理人本化和人性化管理, 同时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合理化和理性化。

传统管理思想的基本结构非常清晰, 伦理道德精神为内在规定, 方法和制度为外在规范。这种清晰的结构范式能够为当代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极为有效的管理能力知识系统。

3.2 传统管理思想基本结构向当代企业管理能力转化的具体途径

在当代企业管理中转化并应用传统管理思想首先在于实现人本主义的和谐管理。传统管理思想的内德要求可以转化为当代管理实践中遵行的管理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人本主义的和谐精神。西方崇尚物, 不同于东方崇尚人, 但却在很多层面较好地实现了人本主义,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其实, 人本主义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髓和核心精神, 也是中国历史上历代管理实践积累最为深厚之处。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 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 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其实, 伦理视域的创新, 其本质即不断地实现向人本主义的回归。人本主义已经成为现代生产条件下的基本人文精神。人本主义务必要贯彻到管理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中去, 只有人本主义的发扬, 只有管理人性化的实现, 才能够在时代的背景和发展的条件下求得更好的管理效率, 实现管理和谐。

传统管理思想的外用要求可以转化为在当代管理实践中灵活应用的管理方法。道、术兼用, 是传统管理思想的一大贡献, 也是传统时代管理实践中最为丰富的方法经验。在时代条件下, 我们完全可以赋予“道”、“术”新的时代意义, 企业管理实践中应首先强本节用, 勤俭持业, 专精独到, 先予后取;同时, 应强调柔武用雌, 积势制形, 后发先至, 顺时便取。

传统管理思想的外用要求还可以转化为管理制度。传统管理制度主要地包括了儒家和法家的礼与法, 后者强调激励, 前者强调规范。有学者提出, 运用传统管理思想, 应在基层用法家, 中层用儒家, 高层用道家。其实, 礼的规范功能在于秩序自觉, 法的激励功能在于成就自觉, 而秩序和成就是任何组织管理不可或缺的形式成效, 因此, 无论是基层、中层抑或是高层, 都需要礼、法相成的制度。

总之, 明确传统管理思想的内德外用结构, 是将其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实践的重要的认识前提。同时, 正确地发扬传统管理思想的德行主义精神和实践主义精神, 对于提高企业管理认识水平, 提升企业家管理能力, 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功能。

摘要:目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动民营企业发展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创业发展, 需要着力解决企业管理中内在德行不足与外在缺乏技术、方法和制度创新的问题。传统管理思想的基本结构就是内德外用, 其功能价值恰恰就在于, 能够提升企业内在德性能力, 促进管理人本化和人性化管理, 同时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合理化和理性化。

关键词:传统管理思想,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 曹立.浅析现代企业管理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 (8)

[2] 李发.“道”管理思想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上一篇:基于信息化时代下电视营销策略分析下一篇:对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