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2022-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一环。当前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招聘信息不对称、招聘标准不合理,以及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新挑战等。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制定严格人员甄选方法,以及合理合法规范企业用人方式等,使企业的招聘工作更加有效。

关键词:企业招聘;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和保留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招聘是企业获得优秀人力资源重要途径,只有先获取与培养企业适宜的人力资源,再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1]。可见,招聘不仅是企业获取所需人才的必经之路,而且招聘的成败还影响着企业运行的效率,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及发展。本文试图对我国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对实践者有积极借鉴的对策。

一、我国企业招聘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社会招聘在中国企业对员工的录用中占主体,体现出我国企业招聘已日趋成熟,并逐步迈向市场化。企业在人员甄选方面依靠的主要是面试与知识考试, 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招聘存在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在企业招聘工作中之所以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因为招聘中的信息有两类:一类为公共信息,即应聘方和招聘方都知道的信息;另一类为私人信息,即应聘者自己知道而招聘方不了解的信息。如个人品德、实际能力、求职动机、性格爱好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招聘市场上,应聘者掌握着私人信息,而招聘方只能根据公共信息来进行判断,故应聘方处于信息的强势而招聘方处于信息的弱势[2]。正是因为企业招聘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招聘方对应聘者的隐性私人信息不了解,故在招聘中,应聘方很可能为进入该单位而投其所好。这时求职者为了获得职位,可能会采取许多手段, 向企业传递一些利己的虚假信息。其中典型如应聘材料失真,就是指应聘者的应聘材料的真实性下降。例如伪造文凭和推荐信,制造虚假的业绩和成果,掩藏不良动机,包装缺点和弱点等,努力把自己包装成招聘方所需要的人才[3]。

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低素质者为获得较好待遇,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会对自己进行层层“包装”,“伪装”成高素质者,而应聘人才素质高低只有应聘者自己知道,招聘企业并不知道应聘人才的真实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自身的招聘风险,招聘企业只愿意根据应聘人才的平均素质来确定聘用的人才和给予其待遇。于是对那些素质高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说,相当于低估了他们的素质,降低了他们的待遇,体现不了他们自身的价值而退出人才市场。对于那些低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讲,企业给予的待遇大于人才本应要求的待遇,他们会热衷参与招聘交易,结果造成了更多较高素质的应聘人才退出招聘市场。如此反复下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也就是低素质人才对高素质人才的驱逐,人才市场成为“柠檬市场”,这就是人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现象[4]。结果不仅会给招聘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也会造成人才市场的混乱,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人才市场的瘫痪。

2.企业招聘标准不合理。一个好的管理者并不是谋求把能力最优者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而是正确确定本企业所需要人才的能力标准,寻求适应该组织能力标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既不浪费人才,又提高工作效率。这几年有的领导片面理解“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大量招聘高学历人才,结果用非所学,既增加内耗,提高了管理成本,又浪费了人才[5]。招聘手段是否科学,原则是否灵活、有效,同样关系到企业招聘工作的质量问题。目前,比较盛行的招聘手段有广告、职业介绍、校园、猎头公司、亲友引荐及网络招聘等。这些都不是万能的,各自都存在着利弊,企业在实施时不能盲目追随时代大潮,而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定夺。由此可见,并不存在一个适合所有企业的最佳招聘方式,在实际中究竟采取何种招聘手段必须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3.企业面试存在不少问题。面试是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一关,目前企业形形色色的面试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1)面试官的态度不友善。在人才交流会上,“守株待兔”以及冷面待人的情况并不少见。不但使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极大地挫伤应聘者对企业的信心,而且也使应聘者对企业的招聘产生怀疑。(2)过于看重简历而忽视交流。很多面试官把面试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证实简历或申请表格中的信息,这实际上是放弃了面试的控制权,把面试的控制权让给了简历。如果面试官自己也不清楚什么信息能显示应聘者是否符合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那么面试就失去了有效性[6]。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简历形式越来越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因此,面试中的交流应该是主要的,而简历则为其次。(3)招聘人员能力有待得高。招聘人员的素质关乎企业招聘的质量。然而有些企业由于面试官自身素质,面试专业技术人员时,显得不知所措。(4)以偏概全。在企业招聘中,面试官往往会因为应聘者某一明显缺点,从而草率地做出判断。

4.新《劳动合同法》带来机遇与挑战。新《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实施。面对新法的实施,招聘必须应对的挑战。(1)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企业必须通过合适的手段选择适量的员工,不可能多多益善。(2)企业招聘工作压力加大。在过去,企业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员工,通常采取的是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的方式自然辞退。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方式对企业来讲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新法对劳动者的试用期有所缩短,在人员解聘方面也有新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扩大就业。这些规定的出台,无不加大了企业招聘工作的压力,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招聘经理来讲无非是一个巨大挑战。(3)员工派遣形式受抑制。劳务派遣由于用工灵活,成本降低,风险转移等特点,在实践中被大量企业所采用。它通过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形成一种复杂的“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的特殊形态。新《劳动合同法》则规定,劳动力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应不低于2年,期间即使无工作可派仍需支付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另外,用人单位要实行同工同酬,若派遣员工岗位在本单位无同类劳动者,参照所在地政府部门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确定报酬[7]。这使得企业需要重新考虑人才派遣这种用工方式。

二、 做好企业招聘的主要对策

1.改善或消除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

(1)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根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长和现任名誉院长迈克尔•斯宾塞(Andrew Michael Spence,1943-)教授的信号传递理论,如果能够将信息“信号”可信地传递给在信息上具有劣势的个体,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将其信息传递给信息弱势的一方,交易就可以得到改善[8]。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正在进行人才诚信档案的建设,人才诚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发挥和加强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建立全面的人才资料库,将人才诚信等资料建成档案,可供用人单位有条件查询,增加人才信用等信息的“透明度”,如此就能保证招聘者能够掌握充分的和正确的信息,以便于招聘方做出正确的选择。

(2)对人才不诚信进行惩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才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招聘时有采取弄虚作假的动机。对此类作假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惩罚力度。我国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对伪造和贩卖假文凭者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企业则可以在招聘前,让应聘者知道,唯有诚实者才有机会被录用,而对作假者绝不录用。并告知应聘者,录用之后将不定时地进行历史调查,一旦发现有隐瞒和欺骗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以此警告作假者作假后果的严重性。另外,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对举报不诚信信息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9]。

(3)制定科学的人员甄选方法。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的甄选技术方法,如笔试、心理测验、结构化面试、评价中心技术等,有效应对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招聘的成功率[10]。

2.制订合理的招聘标准。在日常生活中,随便打开一份报纸的招聘广告,不难发现上面充斥着“年龄35岁以下”、“本科以上”或者“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之类的字眼。这些广告中有部分是出于工作性质的或企业的真实需要,但其中肯定不乏人云亦云者——他们没有一个合理的用人计划,甚至对企业的用人要求都不甚明确。对于此类情况,应开展工作分析,写出全部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有了工作说明书,用人条件可以科学化、规范化,为招聘工作奠定基础。用人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事的最佳结合,对事的了解越准确、越具体,选人越有依据[11]。如此一来,不但企业的选才更具目的性,也大大节约了组织管理成本,而且避免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

3.加强面试管理。面试作为企业招聘工作的关键,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面试双方应该摆正面试心态。面试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招聘方提供的是择业机会,应聘方提供的是选择人才的机会,双方应该通过相互了解,来确认对方是否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双方在面试时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面试的双方应该摆正心态,置身于平等的地位上对彼此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2)应该重视交流。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简历仅仅是面试的基础。交流不但可以验证简历的真伪性,而且可以增进对应聘者的了解。如应聘者在简历中列举曾参加某个项目的研发,通过交流,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在项目中担任的角色,是负责人,还是仅仅为项目购买了几个零件;通过交流,可以了解他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流及沟通的能力,进而判断出对方是否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3)加强招聘人员的组织安排。企业不能把面试工作简单地认为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而应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来了解本单位各个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各用人部门负责人也应参加面试。面试时,人力资源部可以测试应聘者性格、工作风格、心理素质等;专业问题则由各用人部门负责人测试。通过分工合作,才可能全方位地考查应聘者的能力,从而真正吸纳到对企业发展有助力的人才。

(4)应该用人所长。用人不求全,选才的关键是能识才并能善用之。因此,企业在用人时全面了解人才的能力特点,不拘一格,用人之长。

4.正确把握新《劳动合同法》下的招聘。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资双方权责的规定更加明晰,使企业的发展遵循一条更加合理、合法的道路。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最重要的影响是加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马太效应”,企业应规范基础管理,实施“情感管理”,这将对吸引保留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优秀企业会吸引更多人才,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日子会更加难过。因此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招聘环节,改进招聘工作绩效,让招聘工作更有效,注重选择合适优秀人才,减少招聘失误,降低因招聘不适而增加解聘成本。企业也可以更多地使用业务外包等形式来降低企业成本。

综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对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否吸引和留住一批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当前企业招聘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标准不合理、手段不科学以及面试等典型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对的对策,旨在帮助企业优化招聘工作,进而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中斌,张向前,郭爱英.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0.

[2] 张培德.人才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矫正技术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4):95-96.

[3] 薛瑞,江志宇,申海成.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118-120.

[4] Akerlof G.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488-500.

[5] 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

[6] 何锦华.企业招聘面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运,2007,7(9):161-162.

[7] 张晓蓉.《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四川劳动保障,2007(7):30.

[8] Michael Spence. Market Signaling: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Job Markets and Related Phenomena[M].Harvar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2.

[9] 王小玲.人才招聘中的诚信问题[J].上海企业,2005(5):28.

[10]Breaugh J A,Mary Starke. Research on employee recruitment:so many studies ,so many remaining ques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3):405-434.

[11]潘立.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7(2):40-42.

(责任编辑:刘春雪)

作者:林 玮 张向前

第2篇:当前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经营战略的各个阶段必须有合格的人才作为支持。招聘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一个基础性环节,是企业获取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招聘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总结了当前企业招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企业要想更好地吸引人才,更有效地开展人才招聘工作,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招聘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必须深刻认识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必要的改进与调整。

招聘对于整个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提升企业活力、获得新鲜血液的渠道,是吸纳优秀人才和人力资本的关键步骤。一个组织拥有什么样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谁能率先形成人才竞争优势,谁就能够在市场中抢占先机。

当前企业在人员招聘中存在着一些主观或客观的问题,制约了自身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只有及时发现并分析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才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一、企业选人用人的方法不当

福建一家民营医院,是一家由个体诊所发展成的,在规模上,虽然从“诊所”变成了“医院”,在身份上,也从“医生”变成了“院长”,但是,在经营意识上,依然是小农意识,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通过兼并、注资改制的医院,同样是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岗位,比如财务、收银、采购、行政等,全是“自己人”。看到这些情况,我们不禁感叹——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是民营医院必须转变的思路,没有人才的医院是没有发展前途可言的。

问题分析:没有一个长远的人才战略;人才机制没有市场化;单一的人才结构;人才选拔不畅等。

建议对策: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发展状况、产品特点、人员素质以及市场竞争对手等,因地制宜地选拔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选人要任人唯贤,反对论资排辈、看资格、讲关系,同时要依照“德才兼备、以德为首”的原则,以其知识基础和实际才干为标准。要冲破传统的老观念、老框框,同时还要排除闲言碎语的干扰。要有据可依,客观、科学、公正地选聘人才。

二、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基础工作薄弱

一家房地产公司,近年来由于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经理想在营销部门设立一个处理人事事务的职务,主要负责和人事部门合作,共同处理营销部门的认识问题,并决定通过招聘的方式寻找合适的人选。人力资源部提出了两个方案,经过总经理与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层层筛选,最终一致决定录用小王,两位负责人对小王的面谈印象非常好,但是在小王到公司半年后,公司发现他的工作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有的时候交代给他的工作并不能完成,有不能胜任职务的表现,引起了营销部门和人力部门的不满,显然他对此职务并不能胜任;但是小王心里还觉得委屈,公司的工作环境与招聘广告上说的有很大差距,原来谈好的薪酬待遇在来公司后又有所减少,工作的性质和面试时说的也有差距,甚至没有明确的工作说明书作为岗位的工作依据。最终公司解聘小王,该公司的招聘失败,设立职务的事情也一拖再拖,一直没有解决,同时给公司带来了不小损失。

问题分析:公司没有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规划;缺少工作分析;公司的招聘标准不合理,手段不科学,制定的标准也比较空泛,招聘时,招聘人员对评判尺度难以把握;招聘的基础工作薄弱,缺乏动态的、系统性的招聘流程,缺乏长远考虑,采取现缺现招的办法。

建议对策: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规划。首先要多沟通,管理者之间沟通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清楚地了解企业近期内的变化,了解各部门现有人员的工作状况和需求状况。其次进行具体的制订规划的程序:掌握整体的人员配置情况;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综合职务分析报告的内容,来制定职务编写计划;预测人员供求;根据具体的工作岗位制訂培训计划;同时不要忘记关键任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在做好规划的同时,还要注重进行正确的工作分析,做好招聘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招聘程序。

三、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筛选手段不够科学

NLC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国企业,主要以研制、生产、销售医药、农药为主,耐顿公司是NLC化学有限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医疗药品,随着生产业务的扩大,准备招聘一名人事经理,发布通知后收到800份简历,在这当中筛出70份有效简历,后经筛选,留下5人。部门经理经过筛选后认为可从2人中做选择。他们所了解的两人资料有:姓名/性别/学历/年龄/工作时间/以前的工作表现/结果。人力资源经理问用人部门经理要哪位?回答说:“人嘛,有点圆滑,但我想我会很容易与他共事,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录用人员来到公司6个月后发现工作不如期望得好,指定的工作也不能按时完成,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胜任其工作的行为,所以引起了管理层的抱怨,显然他对此职位不适合,必须加以处理。

问题分析:此次招聘工作在招聘流程结束后没有对整个招聘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估,缺乏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规划,缺乏招聘人力成本效率,忽视了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力,同时也缺乏工作分析。在具体面试、筛选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工具作为考评人员素质、水平、技术和业务能力的测评手段,而且筛选人员选人时受到过多主观想法的制约,因而造成了令人失望的招聘结果。

建议对策:在招聘时,公司要根据岗位的任职资格制定结构化的甄选标准,不能只是凭面试官的直觉进行甄选。因为面试官会在面试过程中受到归类效应、晕轮效应(以偏概全的认知偏误)、自我效应和个人偏见(地域、血缘、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同时应考虑应聘的人是否和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相吻合,是不是真正地具备了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性格和态度。

四、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功能不健全(正面举例)

2014年2月15日,河南郑州,为期两日的河南省2014年春季大型综合人才招聘会暨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求职者现场排起百米“长龙”。据不完全统计,当天上午有近5万名求职者入场。仅仅两天的时间,不仅为上万名人才提供了十万计的工作岗位,而且也为各大中小型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招聘渠道及平台。

问题分析:郑州市人才市场作为劳动力市场中介,充分发挥了其作为中介的作用,调动社会相关资源,大力宣传,起到很好的服务作用,充分发挥了服务职能。

建议对策:劳动力市场中介的服务范围不应局限在登记和介绍工作,还应该积极地安排供需见面会场所,组织供需洽谈会,同时积极发挥相关职能,同相应机构合作,扩大宣传,互借资源,提供有效和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五、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李先生于去年2月入职某公司业务部,担任业务经理。该公司与李先生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公司实行业绩考核制度,根据员工的业绩情况,如果李先生连续3个月业务量达不到500万元,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在工作前3个月,李先生虽然工作很努力,但业绩仍然达不到500万元,于是公司直接解除了与李先生的劳动合同。后来,李先生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该公司属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裁决其支付赔偿金。

问题分析:很多企业以考核不合格为由佐证员工工作不胜任,这其实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体现。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但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有待考证。即使劳资关系已受到法律约束,但现实却执法不力,违规操作时有发生。

建议对策:政府部门应积极承担责任,协调各方力量,出台相应保护劳动者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严肃查处侵犯劳动者权利的各种违法行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用人单位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关系网对招聘工作产生很大影响

2011年山西省长治市公务员考試爆出丑闻,长治市市直环境保护局一科员的职位考试第二名贾某凭借当年山西省公务员考录“面试不递补,体检可递补”的规则顶替第一名宋某成功上任该职务。由于当年考试第二名为并列的两位考生,为何递补的是贾某?这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后经调查,贾某系长治市某中学校长的侄女,其父亲是长治市某村的村干部。在11月18日举行的长治市人社局全系统干部大会上,党组书记、局长陈某将此次考录违规事件定性为“案件”,因为该事件对公务员考录工作的秩序和形象造成了破坏,且相关责任人可能存在违法问题。

问题分析:关系网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从古至今日益增强,当代企业招聘乃至公务员考核都存在着凭借关系网进行的虚假舞弊现象,这不仅对社会公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发展和政府公信力产生了不良影响。

建议对策:企业要遵循招聘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标准和流程,不允许随意更改、量身设计以及内定等情况的出现。政府也要加强对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共部门、国企的监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招聘流程,杜绝关系网、利益网的不良影响。

人才是企业的根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吸纳人才。招聘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同时,人员招聘工作更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做好现代企业的招聘工作,既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又要对现代企业用人观念、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更要熟悉掌握各种招聘技能,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同时,在招聘活动中也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民营企业的招聘工作,发挥招聘工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积极的支持和配合作用。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郭安琪

第3篇:我国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招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后续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就我国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作者的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招聘;企业招聘;问题

招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后续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保证,招聘的实施有助于组织在竞争中获得关键人才,抢占先机。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企业忽略了人才本本身以及人才招聘在企业中的作用,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存在这问题。

一、我国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1、招聘准备工作不充分

招聘实施前没有进行招聘需求分析,对空缺的企业空缺岗位缺乏认真的分析,没有根据空缺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提出人员需求,招聘人员不清楚空缺岗位的具体岗位职责及其任职资格条件,招聘出现能岗不匹配的结果。一些企业往往是在岗位出现空缺急需用人或人员流失较严重时才考虑招聘,仅仅靠“空降兵”解决用人问题,经常出现临时性地招聘,导致整个招聘过程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人才素质。在招聘途径的选择上也很不合理,不能很好地结合内部和外部招聘,主要通过外部招聘在这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信息不对称

在企业招聘过程中,应聘者和招聘者双方拥有的信息明显地不对称,招聘者对应聘者隐瞒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夸大该岗位的优厚福利;应聘者为了获得工作机会,只展示自己最具优势的一面,甚至不惜歪曲真相,使得招聘者很难探明虚实,轻信应聘者的表面价值,这无疑加大了招聘的压力,对招聘小组的素质、招聘方法和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招聘标准不科学

现在很多企业仅以高学历为标准招聘,不管是否有实践能力,很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往往因为学历低而被排除在外。招聘人员多属于非专业的招聘人员,容易出现其主观意识过于强烈,以偏概全,依靠个人经验以及对应聘者的主观印象,受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类比效应和反差效应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使招聘出现偏差,吸引不到真正高素质、有能力的员工。

4、招聘工具落后

“用对了方法相当于成功了一半”,而我国现阶段的招聘工作过分依赖笔试和面试,各企业迫于成本考虑,很少委托专业团队来设计题目,往往都很雷同,因此应聘者往往会阅读求职书刊、上网浏览或去补习,获取一些常规问题的标准答案,尤其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的回答虽和实际情况不符,却可以让面试官满意,但其实际工作能力却很难被挖掘。

5、招聘过程不规范

招聘过程随意性大,缺乏科学、严格的流程安排。简历筛选环节就存在很大的随机性,简历上的照片甚至会决定求职者能否进入面试。此外,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裙带关系相当普遍,会产生内部不公平,削减一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招聘的人才素质也很难保证。

6、招聘后不进行评估反馈

我国大多企业在招聘后,很少进行评估反馈,而缺乏反馈导致不能及时了解招聘工作的效率、招聘人才的质量,从而造成招聘小组对招聘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形成招聘-人才质量低下-企业绩效低下-人才流失-招聘的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二、对策分析

1、做好招聘的准备阶段工作

良好的招聘准备是成功招聘的保证。第一,确定招聘需求。准确把握组织中各部门对各类人员的需求,统一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各部门根据工作描述或工作说明书制定“人员需求表”,由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审核,报主管部门批准。第二,明确招聘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招聘计划,采取有效的招聘策略。第三,制定招聘计划。人力资源部门要制定详细的招聘工作计划来指导具体招聘工作的实施。

2、建立人才诚信云端系统

建立人才个人信息网,将人才的学历、诚信记录、业绩云端记录,使应聘者基本信息由私人转变为公开,建立诚信指数,形成一种无形的监督,减少应聘者自我夸大和掩盖缺点的机会,同时,也能极大地节约招聘成本,降低招聘风险。

3、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企业应该注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不能单纯地将学历、经验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尺度。制定明确合理的招聘标准,避免出现人才浪费或人才素质低下等问题。另外,还应该注重人才的道德修养,诚实、认真、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等是应聘者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

4、采用科学的测评工具

丰富测评工具,不仅仅依赖传统的笔试和面试,综合利用如智能测谎、心理测评、情境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也可引进科学的的测评软件,如ProfilesXT、Beiceng、Kenno投射测验和瑞文推理测验等,用科学的工具规避主观臆断。

5、成立专门的招聘团队

招聘队伍是企业的人才的关口,也是企业的门面,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其个性特点、个人修养、能力层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秀人员应聘该企业的意向和决心,从而影响招聘质量。招聘人员需要转变招聘理念,避免居高临下的姿态,而应该热情、诚恳、友好,同时具备一定的招聘知识,至少本企业内部运作有一定了解。招聘团队的结构组合要科学合理,同时招聘流程要相应规范。

6、及时落实评估反馈工作

第一,效率评估。首先,招聘小组是否花时间与公司其他部门的经理一起讨论对应聘者的人员要求。其次,招聘部门的反映是否迅速,能否在接到用人要求后在短时间内就能找到符合要求的候选人。最后,部门经理能否及时安排面试。第二,成本评估。招聘工作完成后要对招聘费用与预算费用对比,分析招聘过程中各方面工作的费用比例。第三,录用人员评估,分为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数量上就是判断职位空缺是否得到满足,雇佣率是否真正符合招聘计划的设计;质量则根据求职人员数量和实际雇佣人数的比例认定,并且追踪聘用人员的离职率、工作绩效,确认录用人员对企业产生的实际效益。

三、结语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招聘工作不仅影响到企业的人才配备,而且对组织的绩效有直接性的影响。一次成功的招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核心人才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因此,企业应将招聘工作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克服招聘工作中的盲目性;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传播企业正面形象,提升企业影响力;重视招聘环节,为组织吸收优秀人才;克服信息的不对称,去伪存真;确立科学的人才标准,规范的招聘流程,使用合适的招聘工具,丰富招聘渠道,使招聘工作能够成功实施,招聘到最合适的人才,塑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简介】

郑惠云(1993—),女,河南安阳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郑惠云

第4篇: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特点之一是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所以在推行绩效管

理时,不可能象大企业那样,可以请专业的咨询公司设计方案,也不可能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制定方案。中小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关注那些在短期内能为企业带来有效价值的东西,经常把一些比较先进的考评手段实行“拿来主义”,但没有注意到它的针对性如何。特点之二是人员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人力资源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管理人员更是匮乏,相对的管理辖区就宽,只能让少量管理人员去执行绩效管理,导致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各个环节的功能。随之而来的就是职业化的经理人加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特点之三是规模较小,产权结构独特和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导致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简单化、非程序化和专断化现象,如何利用考评结果制定“员工个人发展计划”、“培训计划”、“薪酬计划”等深层次的问题也难获得关注,导致绩效管理的效果不好。

1、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象透析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以家庭作坊式、粗放式、家族式经营模式起家,在我国发展只有二十几年的历程,正因为它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经验少,同时又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起来的大企业相比,无论是在管理上、规模上,还是企业文化上,都有相当的距离。在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传承下来的“百年老店”,还是初具规模的新生企业,它们都是在一种十分系统的、成熟的整体企业管理文化氛围中经营运作的,而我们缺乏的就是这种成熟的企业管理文化氛围。这是历史给民营企业发展造成的先天不足,要想弥补这种不足,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不懈努力。

近一时期来,有部分民营企业发展老板已经意识到了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开始外聘职业经理,进行企业内部改革。在改革浪潮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改革,在经历改革阵痛之后生存下来,但受传统的管理思想的影响,这些企业内部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管理上,说是重视人才,可是人才“公寓”见不到人才;说是科学化管理,可是在管理上见不到科学,只是停留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上,科学的、实质性的内容太少,大部分是虚设。而另有一些民营企业发展,他们不思改革,仍在旧磨坊打转转,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缺乏活力。这些企业面临着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这些民营企业发展将会面临无法生存的局面。从以上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发展在管理上确实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淡泊、没有创新的经营理念、传统管理意识严重、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企业文化。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民营企业发展的真实现状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一部分企业老板已认识到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高薪聘请职业经理,想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但是,职业经理的处境却令人担忧。环境影响人,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职业经理的作用就不可能正常发挥。而这时他正处在血缘相连、环环相扣的家族网中,被排挤,甚至受敌视,才能得不到发挥,使企业只能靠家人、朋友出谋划策去发展,那就造成:

第一,企业高层或中层领导岗位多数是由老板亲属把持着,而这部分人又大都是老板绝对信任的门外汉,缺乏科学管理思想,这注定使民营企业发展难以走上正轨;

第二,这些人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不懂管理和技术,他们虽然对企业贡献不大,但因

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而相互争权夺利,为了牟取利益,置企业利益于不顾,造成外聘人员受排挤,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第三,家族人员带着天然的特殊性,滋生天然的优越感,工作中我行我素,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形同虚设。

在工作发生失误时,又往往因裙带关系而逃避责任。企业制度是用来约束管理者和员工行为的,没有制度的约束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就没有责任,没有责任就没有力量,没有力量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

第四,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占据了各个要职,在其他员工的眼中,这些人干与不干、干好干坏都是一样有特权,而自己干的再好也没有晋职的希望,这严重地挫伤了外聘管理者和员工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抑制了他们的工作才能,使他们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只好另谋出路,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这样,就造成了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这极大地抑制了企业的发展;

第五,有的民营企业发展表面上已经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但内部仍有股暗流,在阻止着改革浪潮的推进,出现小农意识和小市民意识的传统文化和改革大潮中的职业经理现代管理思想带来的新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冲突、排斥和矛盾,使企业文化在纠缠中糊涂。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如果灵魂出现问题,那企业就成了毫无生机的行尸走肉。

二、民营企业运行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数量、规模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与其他市县比较,在数量、规模、效益、创品牌能力等方面差距依然较大。

1、规模企业偏少,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强。

我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36家,仅占全部民营企业的8%,小规模企业偏多,且多数以家族式组织管理形式存在,在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上存在较大缺陷。虽然家族制组织形式在创业初期具有一定优势,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较高层次后,就存在一些管理上的缺陷,如用人唯亲,唯亲必用现象,导致企业在用人方面能者上不去,庸者下不来,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企业拓展空间的难度加大。

2、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我市大部分企业在培育拳头产品、创名牌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大多数产业领域,产品结构水平依然较低,缺少具有较高附加值、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市场占有率、能够带动整个产品结构升级的名牌产品群。由于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较低,造成一般加工工业发展过快,许多企业陷入低水平过度竞争状态。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产能力严重短缺,致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3、企业家素质还不高,企业人才匮乏。

经济学家吴稼祥曾说过“有多大的人格,就能办多大的企业”。这是他对企业家素质的最好诠

释,我市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还不高,缺乏知识型、技术型、专业型的人才,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高等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历练中土生土长。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小农经济思想比较普遍。而且,面广量大的从业人员来自广大农村,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参差不齐,难以适应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4、统计网络难以健全。

《统计法》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部分企业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只关注企业经济效益和工商税务执法,但对于统计工作漠不关心,甚至阻挠。除较大规模企业的财务、统计相对正规外,一人兼数职,财务人员兼任数家单位财务,甚至无财务报表的现象在一些小企业较为普遍。尽管每年都开展统计监审和检查,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统计资料收集渠道不畅问题,统计网络难以健全。

5、企业发展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

从调研情况看,所有民营企业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加之银信部门利息过高、手续过严,不敢冒风险,企业能贷到款的很少。基本是有钱建厂没钱生产,有钱生产没钱周转。致使很多企业白白错过了发展良机。同时,很多企业在融资上,还不能运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融资找政府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给政府工作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说,资金瓶颈问题,成了制约民企发展大问题。

第5篇:目前招聘存在的问题:

1、高管类职位:

※简历投递的质量不高,年龄、同行业工作经验等都存在问题;

※后台搜索到的比较合适的人员,一般都在岗,相对比较稳定,不太愿意变动工作环境;※通过后台搜索到的简历,如果对方有意向跳槽,最先咨询也是薪资待遇方面,若没有较明确的答复,一般不太能邀约成功。

2、高技术类职位:

※简历投递的质量不高,工作资历根本达不到公司要求;

※后台搜索到的求职者多数在职,稍有求职意向的会直接询问公司的薪资待遇,若答复比较委婉,求职者一般都会委婉拒绝。

3、招聘渠道:

※目前正在使用的招聘网站有“前程无忧”(2013年7月份到期)和“中华英才网”(2013年2月份到期),两家网站基本以后台搜索为主,前台页面广告目前只有“前程无忧”还有1周的A区按钮和2周的C区按钮。若要用网站来进行招聘高端职位,页面广告会比文字链接等方式更能引起求职者的兴趣;

※目前公司长期合作的招聘网站为“前程无忧”,此合作将于2013年7月到期,其它两家(“中华英才”、“智联招聘”)也已经相继到期,若年后的招聘数量增大的话,招聘渠道的扩充有待考量。

前程无忧、中华英才、智联招聘利弊?

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的优势:

目前沈阳两大支柱型招聘媒体,被大众所熟悉,一般求职者找工作都会选择这两家网站; 前程无忧的报纸做得比较好,进入沈阳比较早,后台简历的质量较好;

智联招聘的网站做得比较好,近几年的宣传力度也很大,无论是简历投递的数理,还是 后台的简历储存的数量都比较大;

智联招聘可同时多人在线操作后台。

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的劣势:

两个网站都不是专业性的网站,求职者自主投递简历的质量有待考量;

前程无忧只能单人在线操作后台;

自主投递简历的数量(2012年10月到2013年1月)不高,质量不好。

建筑英才网优势:

有专业性,施工方向及基础设计方向的简历质量比较好;

建筑英才网劣势:

后台的简历量,简历投递的数量都不多;

简历多以南方城市的求职居多,如有急需岗位不能马上到岗;

英才网联公司内部有变动,整体运营状态不稳定,因此不想再与其合作。

建议:

根据招聘需求:质量、数量、层级,来权衡招聘的渠道及方式。

第6篇: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一环。当前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招聘信息不对称、招聘标准不合理,以及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新挑战等。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制定严格人员甄选方法,以及合理合法规范企业用人方式等,使企业的招聘工作更加有效。

关键词:企业招聘;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和保留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招聘是企业获得优秀人力资源重要途径,只有先获取与培养企业适宜的人力资源,再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1]。可见,招聘不仅是企业获取所需人才的必经之路,而且招聘的成败还影响着企业运行的效率,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及发展。本文试图对我国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对实践者有积极借鉴的对策。

一、我国企业招聘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社会招聘在中国企业对员工的录用中占主体,体现出我国企业招聘已日趋成熟,并逐步迈向市场化。企业在人员甄选方面依靠的主要是面试与知识考试, 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招聘存在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在企业招聘工作中之所以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因为招聘中的信息有两类:一类为公共信息,即应聘方和招聘方都知道的信息;另一类为私人信息,即应聘者自己知道而招聘方不了解的信息。如个人品德、实际能力、求职动机、性格爱好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招聘市场上,应聘者掌握着私人信息,而招聘方只能根据公共信息来进行判断,故应聘方处于信息的强势而招聘方处于信息的弱势[2]。正是因为企业招聘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招聘方对应聘者的隐性私人信息不了解,故在招聘中,应聘方很可能为进入该单位而投其所好。这时求职者为了获得职位,可能会采取许多手段, 向企业传递一些利己的虚假信息。其中典型如应聘材料失真,就是指应聘者的应聘材料的真实性下降。例如伪造文凭和推荐信,制造虚假的业绩和成果,掩藏不良动机,包装缺点和弱点等,努力把自己包装成招聘方所需要的人才[3]。

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低素质者为获得较好待遇,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会对自己进行层层“包装”,“伪装”成高素质者,而应聘人才素质高低只有应聘者自己知道,招聘企业并不知道应聘人才的真实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自身的招聘风险,招聘企业只愿意根据应聘人才的平均素质来确定聘用的人才和给予其待遇。于是对那些素质高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说,相当于低估了他们的素质,降低了他们的待遇,体现不了他们自身的价值而退出人才市场。对于那些低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讲,企业给予的待遇大于人才本应要求的待遇,他们会热衷参与招聘交易,结果造成了更多较高素质的应聘人才退出招聘市场。如此反复下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也就是低素质人才对高素质人才的驱逐,人才市场成为“柠檬市场”,这就是人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现象[4]。结果不仅会给招聘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也会造成人才市场的混乱,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人才市场的瘫痪。

2.企业招聘标准不合理。一个好的管理者并不是谋求把能力最优者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而是正确确定本企业所需要人才的能力标准,寻求适应该组织能力标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既不浪费人才,又提高工作效率。这几年有的领导片面理解“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大量招聘高学历人才,结果用非所学,既增加内耗,提高了管理成本,又浪费了人才[5]。招聘

手段是否科学,原则是否灵活、有效,同样关系到企业招聘工作的质量问题。目前,比较盛行的招聘手段有广告、职业介绍、校园、猎头公司、亲友引荐及网络招聘等。这些都不是万能的,各自都存在着利弊,企业在实施时不能盲目追随时代大潮,而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定夺。由此可见,并不存在一个适合所有企业的最佳招聘方式,在实际中究竟采取何种招聘手段必须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3.企业面试存在不少问题。面试是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一关,目前企业形形色色的面试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1)面试官的态度不友善。在人才交流会上,“守株待兔”以及冷面待人的情况并不少见。不但使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极大地挫伤应聘者对企业的信心,而且也使应聘者对企业的招聘产生怀疑。(2)过于看重简历而忽视交流。很多面试官把面试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证实简历或申请表格中的信息,这实际上是放弃了面试的控制权,把面试的控制权让给了简历。如果面试官自己也不清楚什么信息能显示应聘者是否符合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那么面试就失去了有效性[6]。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简历形式越来越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因此,面试中的交流应该是主要的,而简历则为其次。(3)招聘人员能力有待得高。招聘人员的素质关乎企业招聘的质量。然而有些企业由于面试官自身素质,面试专业技术人员时,显得不知所措。(4)以偏概全。在企业招聘中,面试官往往会因为应聘者某一明显缺点,从而草率地做出判断。

4.新《劳动合同法》带来机遇与挑战。新《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实施。面对新法的实施,招聘必须应对的挑战。(1)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企业必须通过合适的手段选择适量的员工,不可能多多益善。(2)企业招聘工作压力加大。在过去,企业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员工,通常采取的是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的方式自然辞退。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方式对企业来讲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新法对劳动者的试用期有所缩短,在人员解聘方面也有新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扩大就业。这些规定的出台,无不加大了企业招聘工作的压力,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招聘经理来讲无非是一个巨大挑战。(3)员工派遣形式受抑制。劳务派遣由于用工灵活,成本降低,风险转移等特点,在实践中被大量企业所采用。它通过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形成一种复杂的“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的特殊形态。新《劳动合同法》则规定,劳动力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应不低于2年,期间即使无工作可派仍需支付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另外,用人单位要实行同工同酬,若派遣员工岗位在本单位无同类劳动者,参照所在地政府部门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确定报酬[7]。这使得企业需要重新考虑人才派遣这种用工方式。

从应聘的角度看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中国人才太多,一个职位招聘往往会导致应者云集的原因吧,目前企业对招聘环节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笔者应聘的基本都是中高层管理岗位尚且如此,而对于那些没有多少工作经验或者应聘较低职位的人更可想而知。这种尊重不是指最基本的那种尊重,大多数公司最基本的礼貌常识倒是具备的,我指的是那种内心的、真正的尊重,或者说招聘人员的优势感太强,其实人员招聘本身是个合作的过程,是个双赢的机会,作为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招聘一些合适的人才,而作为应聘者因为个人发展或其它原因在寻求一些更合适的职业机会,但多数企业的招聘人员不知道是素质较差还是自己应聘时受的委屈的心理逆反,普遍存在优势感太强,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的情况。

第二,之所以出现对应聘者不够尊重,我想其主因是多数企业对招聘这一人力资源管理最基础的一环不够重视的原因。招聘环节较之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绩效等环节而

言,确实技术含量较低,但不代表招聘环节不重要,恰恰相反,在笔者看来,招聘的准备充分与否,招聘环节的专业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准,将直接影响应聘者对企业的印象。从某种意义来说,应聘者应当被看作企业的客户,招聘就是在向客户推销公司本身这个产品,或许这个客户目前尚不会购买你的产品,甚至因能力或者其它因素都不构成你的潜在客户,但你永远不要忘记市场营销的口碑印象,或许暂时没有合作的可能,但你至少应该让应聘者反感公司,反之,如果你让应聘者反感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第三,目前招聘环节不够专业,反映了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本身素质较差,或许正如林正大先生所言,目前多数企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管理尚不正规的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员往往是啥也干不了的、无处安排的关系户之类。这些人素质很一般,却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第四,目前企业招聘还存在一个问题,没有根据招聘职位安排面试人员,举一个例子,一个朋友听说一家企业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于是就梳妆打扮、衣冠楚楚、准备充分前往应聘,结果到了现场,发现对方公司在招聘现场负责初试的是一批人事助理,而该公司的负责人、人力资源总监甚至人事经理均未露面,这些人事助理头也不抬地说“应聘的吧,把简历放下吧,如果条件合适,我们会及时通知你的。

第五,目前企业招聘普遍存在“寻找超人”的误区,首先是超人是否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超人有多少的问题,再次超人它会来你公司吗?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超人就一定适合你公司吗?君不见,现在是个公司,不管招什么职位的人都要求英语听说读写流利,但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多数公司其实根本用不上英语。

二、 做好企业招聘的主要对策

1.改善或消除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

(1)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根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长和现任名誉院长迈克尔•斯宾塞(Andrew Michael Spence,1943-)教授的信号传递理论,如果能够将信息“信号”可信地传递给在信息上具有劣势的个体,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将其信息传递给信息弱势的一方,交易就可以得到改善[8]。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正在进行人才诚信档案的建设,人才诚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发挥和加强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建立全面的人才资料库,将人才诚信等资料建成档案,可供用人单位有条件查询,增加人才信用等信息的“透明度”,如此就能保证招聘者能够掌握充分的和正确的信息,以便于招聘方做出正确的选择。

(2)对人才不诚信进行惩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才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招聘时有采取弄虚作假的动机。对此类作假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惩罚力度。我国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对伪造和贩卖假文凭者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企业则可以在招聘前,让应聘者知道,唯有诚实者才有机会被录用,而对作假者绝不录用。并告知应聘者,录用之后将不定时地进行历史调查,一旦发现有隐瞒和欺骗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以此警告作假者作假后果的严重性。另外,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对举报不诚信信息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3)制定科学的人员甄选方法。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的甄选技术方法,如笔试、心理测验、结构化面试、评价中心技术等,有效应对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招聘的成功率[10]。

2.制订合理的招聘标准。在日常生活中,随便打开一份报纸的招聘广告,不难发现上面充斥着“年龄35岁以下”、“本科以上”或者“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之类的字眼。这些广告中有部分是出于工作性质的或企业的真实需要,但其中肯定不乏人云亦云者——他们没有一个合理的用人计划,甚至对企业的用人要求都不甚明确。对于此类情况,应开展工作分析,写出全部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有了工作说明书,用人条件可以科学化、规范化,为招聘工作奠定基础。用人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事的最佳结合,对事的了解越准确、越具体,选人越有依据[11]。如此一来,不但企业的选才更具目的性,也大大节约了组织管理成本,而且避免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

3.加强面试管理。面试作为企业招聘工作的关键,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面试双方应该摆正面试心态。面试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招聘方提供的是择业机会,应聘方提供的是选择人才的机会,双方应该通过相互了解,来确认对方是否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双方在面试时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面试的双方应该摆正心态,置身于平等的地位上对彼此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2)应该重视交流。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简历仅仅是面试的基础。交流不但可以验证简历的真伪性,而且可以增进对应聘者的了解。如应聘者在简历中列举曾参加某个项目的研发,通过交流,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在项目中担任的角色,是负责人,还是仅仅为项目购买了几个零件;通过交流,可以了解他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流及沟通的能力,进而判断出对方是否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3)加强招聘人员的组织安排。企业不能把面试工作简单地认为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而应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来了解本单位各个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各用人部门负责人也应参加面试。面试时,人力资源部可以测试应聘者性格、工作风格、心理素质等;专业问题则由各用人部门负责人测试。通过分工合作,才可能全方位地考查应聘者的能力,从而真正吸纳到对企业发展有助力的人才。

(4)应该用人所长。用人不求全,选才的关键是能识才并能善用之。因此,企业在用人时全面了解人才的能力特点,不拘一格,用人之长。

4.正确把握新《劳动合同法》下的招聘。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资双方权责的规定更加明晰,使企业的发展遵循一条更加合理、合法的道路。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最重要的影响是加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马太效应”,企业应规范基础管理,实施“情感管理”,这将对吸引保留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优秀企业会吸引更多人才,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日子会更加难过。因此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招聘环节,改进招聘工作绩效,让招聘工作更有效,注重选择合适优秀人才,减少招聘失误,降低因招聘不适而增加解聘成本。企业也可以更多地使用业务外包等形式来降低企业成本。

综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对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否吸引和留住一批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当前企业招聘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标准不合理、手段不科学以及面试等典型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对的对策,旨在帮助企业优化招聘工作,进而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中斌,张向前,郭爱英.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0.

[2] 张培德.人才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矫正技术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4):95-96.

[3] 薛瑞,江志宇,申海成.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118-120.

[4] Akerlof G.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488-500.

[5] 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

[6] 何锦华.企业招聘面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运,2007,7(9):161-162.

[7] 张晓蓉.《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四川劳动保障,2007(7):30.

[8] Michael Spence. Market Signaling: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Job Markets and Related Phenomena[M].Harvar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2.

[9] 王小玲.人才招聘中的诚信问题[J].上海企业,2005(5):28.

[10]Breaugh J A,Mary Starke. Research on employee recruitment:so many studies ,so many remaining ques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3):405-434.

[11]潘立.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7(2):40-42.

第7篇:浅析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经营战略的各个阶段都必须要有合格的人才作为支持。招聘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一个基础性环节,它是企业获取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招聘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招聘对企业的重要性,招聘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出发,浅析我国现在企业招聘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以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具体阐明了针对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对提高企业人才招聘工作的绩效进行了建议性思考,为企业的招聘工作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招聘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一)招聘对企业的重要性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把我最优秀的20名雇员拿走。那么微软将会变成一个不起眼的公司。”在一定意义上招聘工作是企业经营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众多企业却忽略了招聘这一环节,更不用说招聘中的细节问题,其结果是一方面企业招到人才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注重招聘工作,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对企业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是组织补充人力资源的基本途径。组织的人力资源状况处于变化之中。组织内人力资源向社会的流动、组织内部的人事变动(如升迁、降职、退休、解雇、死亡、辞职等等)等多种因素,导致了组织人员的变动。同时,组织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与规划,组织成长过程也是人力资源拥有量的扩张过程。这就意味着组织的人力资源是处于稀缺状态的,需要经常补充员工。因此,通过市场获取所需人力资源成为组织的一项经常性任务,人员招聘也就成了组织补充人员的基本途径。

(2)有助于创造组织的竞争优势。现代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组织拥有什么样的员工,就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是立于不败之地,还是最终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但是,对人才的获取是通过人员招聘这一环节来实现的。因此,招聘工作能否有效地完成,对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绩效及实现发展目标,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有助于组织形象的传播。据德斯勒在其著作中介绍,“研究结果显示,公司招募过程质量的高低会明显地影响应聘者对企业的看法”。许多经验表明,人员招聘既是吸引、招募人才的过程,又是向外界宣传组织形象、扩大组织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个窗口。应聘者可以通过招聘过程来了解该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管理特色、企业文化等。

(4)有助于组织文化的建设。有效的招聘既使企业得到了人员,同时也为人员的保持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减少因人员流动过于频繁而带来的损失,并增进组织内的良好气氛,如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士气,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等。同时,有效的招聘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也有帮助。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才招聘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功能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适当的人员组织就很难进一步发展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作为这一管理的第一步—招聘选拔员工的过程就是相当复杂的,在国外的管理理论界,如何有效地招募选拔员工已经成了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许多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都对招聘过程的各个步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涉及工作描述、广告策划、应聘简历分析、应聘者面试形式以及最终如何筛选出最合适的候选人等方面。应当说,西方学术界及企业界已经为企业招聘合格员工确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西方企业一般都将员工的招聘和选拔视作人力资源管理首要之举,所以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大力投入。管理学专家Cole也分析过企业进行高效招聘及选拔过程的重要性。他指出,现代企业的成功更多的依赖于管理公司商业运作员工的质量与能力,因此聘用有灵活性的,成熟的,适应能力强而诚实可靠的员工就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必要因素。

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界与企业界还在理论与实践上为企业员工的招聘选拔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招聘流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招聘和选拔。Garcia和Kleiner将招聘流程可以分成了六步:工作描述,确定理想候选人的特点,招聘,分析应聘简历,面试及测试申请人,最后是筛选最合适的候选人。与之类似,在另外的论述中,Luszez和Kleiner又概括招

[4]聘流程为:确定企业的需求,吸引应聘者,评估简历,筛选应聘者及最后做出决定。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十分关键的。为了确保招聘流程的有效性,Gurumurthy和Kleiner曾经建议在招聘的初期,招聘者应参与其中,对应聘者进行能力、意愿及易管理性进行测试,最后选出合适的应聘者。

总之,今天的管理学界一般都认为招聘员工的流程应由下列步骤组成:工作描述,广告,分析应聘简历,面试,测试及甄选合适的候选人。对于这些步骤的意义与细节,西方学界与企业界都有不少的阐述。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在企业运行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招聘选拔员工的重要性。尽管如此,由于计划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国国有企业曾经存在着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例如“铁饭碗”、裙带关系等等。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铁饭碗”制度的结果便是“超额雇佣”,即招聘到了比实际需要的更多的员工,这就使得一些企业人员臃肿,生产力低下。同时,“铁饭碗”所造成的其实就是“终身聘用”制,这造成了大部分企业中的低劳动力转换。严重的裙带关系曾经使得80%的申请人是靠裙带关系获得工作,而不是依靠他们自身的能力。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招聘选拔员工的流程中,也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类似于西方企业界那样严密科学的管理模式尚未成熟,例如工作描述、工作分析、心理测试、评估中心及其他检测手段都还不够完善,大部分的国企都缺乏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二、我国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招聘存在信息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在企业招聘工作中之所以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因为招聘中的信息有两类:一类为公共信息,即应聘方和招聘方都知道的信息;另一类为私人信息,即应聘者自己知道而招聘方不了解的信息。如个人品德、实际能力、求职动机、性格爱好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招聘市场上,应聘者掌握着私人信息,而招聘方只能根据公共信息来进行判断,故应聘方处于信息的强势而招聘方处于信息的弱势。正是因为企业招聘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招聘方对应聘者的隐性私人信息不了解,故在招聘中,应聘方很可能为进入该单位而投其所好。这时求职者为了获得职位,可能会采取许多手段, 向企业传递一些利己的虚假信息。其中典型如应聘材料失真,就是指应聘者的应聘材料的真实性下降。例如伪造文凭和推荐信,制造虚假的业绩和成果,掩藏不良动机,包装缺点和弱点等,努力把自己包装成招聘方所需要的人才。

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低素质者为获得较好待遇,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会对自己进行层层“包装”,“伪装”成高素质者,而应聘人才素质高低只有应聘者自己知道,招聘企业并不知道应聘人才的真实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自身的招聘风险,招聘企业只愿意根据应聘人才的平均素质来确定聘用的人才和给予其待遇。于是对那些素质高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说,相当于低估了他们的素质,降低了他们的待遇,体现不了他们自身的价值而退出人才市场。对于那些低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讲,企业给予的待遇大于人才本应要求的待遇,他们会热衷参与招聘交易,结果造成了更多较高素质的应聘人才退出招聘市场。如此反复下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也就是低素质人才对高素质人才的驱逐,人才市场成为“柠檬市场”,这就是人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现象。结果不仅会给招聘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也会造成人才市场的混乱,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人才市场的瘫痪。

(二)招聘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第一,无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当前我国企业在招聘时,并没有系统性的人才需求计划作为前提,只是凭借当前的人员需求,盲目地开展工作。企业因为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在招聘的过程中出现模糊的人才需求。例如,有一家企业在招聘广告上写着招聘“项目经理、营销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技术人员”等职位及大概要求。实际上,该企业还处于创始阶段,企业的有关战略定位、组织结构设置都还不十分明确,在具体选聘人员时,将“经理”当作行政人员使用,并考核录用。这样的招聘只知道“要人”,而非目标明确的“引用”。 其次,因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企业无规范化的招聘程序。很多企业只是等到工作岗位出现空缺或招人时才开始考虑招聘,同时认为招聘就是简单的收集简历、筛选简历、面试和把人员安排到用人部门。

第二,缺乏详细的工作分析和职位说明书。在我国很多的企业中没有明确的工作分析报告,对岗位性质的调查和说明是空缺,招聘人员不能更好地招聘到所需要的人才。还有一些企业的职位说明书每年都一样。他们的人事管理人员常常利用过去的职位说明书来协助招聘工作并以此提出对招聘人才的要求,这样往往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缺乏科学的岗位分析和职位说明书的情况下,招聘人员难免也会发生相应的错误,提出僵化和不切实际的工作要求。一些招聘人员设计出最理想的工作条件要求,但却很少能够在公开招聘过程中找到满足这些理想条件的求职者。还有些招聘人员严格、僵化地按照所设定的招聘要求来挑选人才,这样无形中就会因为一些错误的理由而拒 绝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三)招聘实施过程不合理

1、招聘渠道选择不当,简历筛选困难

当前人才市场活跃,各用人单位间竞争激烈,真可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因此招聘渠道的选择成为争夺人才的焦点之一,但企业招聘渠道的选择存在诸多问题继而造成招聘的失败。招聘渠道选择不好,招聘广告发布后,天天收到大量的个人简历,但真正有相应质量的不队矗如:A公司某地项目需要在当地招聘人员时,有人堤出有一个当地的网站,四周企业大部分在上面打广告,费用也不高,由于对当地招聘市场不甚了解,总部的人力资源部同意当地哀求,想利用该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做一个尝试,广告发布后,虽然每天都收到上百封的简历,筛过之后,勉强及格的不足6个,面试之后基本就挑不出合适的人来。

招聘渠道多种多样,企业选择余地很大,但一些企业的招聘人员盲目地追随大流,投入多成本于各种招聘手段中。比如,招聘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该企业却利用人才交流市场和人才招聘会这两种招聘手段,结果是他的收效非常小。同时,在招聘工作中,许多招聘人员也不能打开思维,没能有效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经常采取僵化的固定模式来招聘人才。

此外,传统的招聘渠道招聘的效果越来越差,完全被动的等待求职者投递简历实在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而且传统渠道只能基本解决普通职位的需求对于较高级的管理或中高级的技术类岗位却效果不佳,导致招聘两极分化,最终难以达成公司招聘目标。

2、招聘人员非专业化,面试官素质不高。企业在实施招聘过程中,首先与应聘人员接触的是企业的招聘人员。在对企业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应聘人员会根据对招聘工作人员的第一印象来推断和评价企业组织,因此招聘人员的选择、搭配和组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有的企业招聘人员的着装及与表达反映出自身素质不高,对招聘的具体岗位的责任缺乏充分的理解,对招聘岗位的具体职责不能准确地表述,也缺乏必要的招聘常识与甄选评价技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及招聘效果。面试官在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面试官在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招聘面试时, 面试官对应聘者进行提问时往出现的问题最多,这是企业从事招聘面试人的专业度不够的明显体现,也是面试考官准备充分的体现。

第一,重复提问。重复提问常见于复试过程中,复试的考官可能不太了解初试情况,就很容易提出初试相同的问题。另外,有一些面试考官既参与试又参与复试的面试,但前后几次的面试没有个明确的分工、 没有记录,致使自己重复提问。

第二,遗漏重要信息。很多企业面试的题目并没有行严谨的设计和精心的前期准备,而是表现出大的随意性。所以,提问时遗漏重要信息的事就有发生。面试官会经常不断追问应聘者一些实际上不太重要的问题,应聘者也反复解释,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反而忽略了更加重要的内容和信息,影响了对应聘者的全面了解。有的时候,面试官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影响工作成功的关键几个因素,只考察应聘者优先的几个方面,而难以获得关于应聘者的完整信息。实际上,如果遗漏了应聘者的重要信息,很可能会对应聘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三,提出无关问题。 面试提问的随意性还表现在面试官会提出一些与面试毫无关系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涉及应聘者的个人隐私,搞得双方都很尴尬。由于面试官的专业范围、 学历层次、综合素质不同,诸如:“ 你为什么离婚?”“ 你为什么还不结婚?”等这样的提问都偶有发生。提问无关问题不仅浪费大家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破坏了面试气氛,甚至让应聘者对公司产生负面印象。

(2) 面试官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主考官按自己的偏好评价。对于面试官按照自己偏好评价人;在很多企业的招聘面试中时有发生,也最难避免。比如面试考官很看重学历,他对高学历者一定是青睐有加, 在面试开始之前,学历稍低者就铁定已失一分;或者另一位面试官是做市场、 搞销售出身, 对能言善辩者就常有几分好感,而忽略了目 前企业所招聘岗位的特点和要求。

第二,先人为主。所谓先人为主,就是面试官在面试刚一开始就对应聘者有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印象。这种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比如说: 面试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是诚实和友善的,那么当发现应聘者的第一个谎言时,会认为是无心之过或是过分紧张, 是可原谅的; 而如果面试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是油滑和伪善的,那么当发现应聘者的第一个谎言时,会认为是习惯使然或是有意为之, 是不可原谅的。

第三,以点盖面。 面试官常常会由于应聘者的某一项突出的优点, 而草率做出整体的判断。比如在招聘项目开发负责人时,某位应聘者显示出高超的软件开发能力,面试官就有可能误认为他是项目开发负责人的合适人选。但实际上, 担任项目开发负责人一职,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团队协调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而不仅仅是有软件开发能力。

(3) 面试官对面试情况没有及时记录或记录不全。在面试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及时的记录是非常必要的。但很多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只是在应聘者的面试考核表上做了一个很概括的记录,通常还只是寥寥数笔,甚至干脆是先什么也不写,在脑子里记着,等全部面试完后再一气呵成。这样做法在应聘者少的时候问题不是很大,但同时对几个同一岗位应聘者进行面试时,面试官往往就只能对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印象比较深刻,而对其他应聘者的印象就比较模糊。在面试结束后,仅凭面试官头脑中的模糊印象和几句简单的总评,对应聘者进行分类,决定取舍,显然有失公平且准确性差。同时,也不利于进行事后监督和总结面试结果。

3、面试方法盲目化,面试问题非结构化。面试是企业招聘工作中所有招聘工具当中效率最高、使用最频繁同时也是误区最多的一个环节。在招聘的面试过程中,面试的方法有许多,如情景模仿、行为面试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压力面试等。鉴于面试方法的众多,企业在面试的过程中结合岗位本身采取适当的方法。但是一些企业却滥用面试方法。在实际招聘时 大多数企业把面谈法作为唯一的人才测评方法,仅凭印象给应聘者打分,这样容易产生片面的评价,对应聘者本身不公平,最重要的是影响了招聘效果在招聘的面试环节中,面试的内容不明确,面试非结构化。企业招聘面试时 面试官对应聘者进行堤问时往往出现重复堤问、遗漏重要信息、堤出无关问题等问题。

(四)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储备体系

很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或当前工作,没有战略的眼光。对人才储备建立重视不够,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做人才储备工作,一般都是现缺现招。通常的做法是一次招聘结束,未录用人员的资料立即就处理完毕,从而使招聘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式的救火状态,不能主动进行合理的人才储备、人才配置。这种与现代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在大部分国内企业中普遍存在,急需解决。 企业人才招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活动,既受到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制约,又受到一国政府政策法规的规范,同时还与一国的传统和文化有关,因此一方面产生不完善的现象是正常的,我们必须能够正视不良现象的产生,而不是去回避;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地去思考解决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改善企业人才招聘工作。

(五)忽视应聘者的价值观

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招聘人员往往主要看中应聘者的学历、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很少去关注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与本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经营核心理念相符合;应聘者的价值、个性、性格特征是否与其所应聘的岗位要求相符合。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企业的灵魂,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即人”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必然要求有什么样价值观的员工。企业文化和员工价值观的融合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软性作用必然要求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重视应聘者的内在的价值观。

如果企业所招聘的新员工与企业的文化或公司的价值观不符合、不接近的话,哪怕其在某一专业领域是个人才,招聘的结果都是失败的。只有认同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员工,才可能成为公司忠实的员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CEO韦尔奇在招聘员工时非常重视价值观考察。正如他所说的“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所招募的员工,是优秀的人才而不是宏大的计划成就了一切。GE作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首先在于它是一个汇集了具有良好价值观和全心投入、满腔热情的人的公司”。

(六)缺乏适当的成本预算和效率度量

许多企业虽然在招聘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人员,或者是招来的人不久就离开了企业,使得招聘成本越来越高,招聘效率越来越低。特别是有些成长中的中小民营企业,没有规范的招聘流程,更谈不上对招聘流程进行成本度量和预算,只是盲目地扩大招聘规模,增加招聘投入。 综合上述这些招聘工作的现状,可以作出推断,如果“选人”起点的质量不高,那么不仅后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事倍功半,更会影响到公司决策的执行。作为承担着“选人”职能的招聘部门,在扎实的做好日常招聘工作的同时,也要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有效的招聘体系,提高招聘的有效性。

三、解决招聘中问题的对策

(一)改善或消除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

1、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根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长和现任名誉院长迈克尔•斯宾塞(Andrew Michael Spence,1943-)教授的信号传递理论,如果能够将信息“信号”可信地传递给在信息上具有劣势的个体,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将其信息传递给信息弱势的一方,交易就可以得到改善[8]。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正在进行人才诚信档案的建设,人才诚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发挥和加强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建立全面的人才资料库,将人才诚信等资料建成档案,可供用人单位有条件查询,增加人才信用等信息的“透明度”,如此就能保证招聘者能够掌握充分的和正确的信息,以便于招聘方做出正确的选择。

2、对人才不诚信进行惩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才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招聘时有采取弄虚作假的动机。对此类作假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惩罚力度。我国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对伪造和贩卖假文凭者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企业则可以在招聘前,让应聘者知道,唯有诚实者才有机会被录用,而对作假者绝不录用。并告知应聘者,录用之后将不定时地进行历史调查,一旦发现有隐瞒和欺骗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以此警告作假者作假后果的严重性。另外,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对举报不诚信信息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二)进行工作分析,完善招聘计划

工作分析(又称职位分析)就是确定组织中职位的职责以及这些职位任职特征的程序。堤供用于编写职位说明书和任职资格说明书,以及雇用什么样的人来承担该职位的信息。一套科学适用的工作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工作分析活动使企业避免走弯路,大大节省操作成本。。企业在对其岗位进行工作分析一般有以下六个环节。1.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并预备工作分析的前堤条件。企业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结合本企业具体岗位的实际情况,选取最适合的工作分析系统。2.确定并培训工作分析小组。3.收集并分析工作信息。4.制定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书是工作分析的最终结果,它包含了工作分析所取得的所有信息并把它们以标准化的形式编制成文。一份完整的工作说明书包括工作描沭、任职资格要求、工作执行标准、报酬因素、工作族等。5.工作分析结果的应用。工作分析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工作说明书上,而工作说明书一般具体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设计与再设计、招聘与录用、员工培训、绩效评价等活动中。

企业应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招聘计划。一个完善的企业招聘计划包括:人员需求清单;招聘信息发布的时间和渠道;招聘小组人选;招聘工作方案及时间安排;招聘的截止日期;费用预算;招聘广告样稿等方面的内容。

(三)选择适当可行的招聘渠道 任何一个确定的招聘方案中,招聘的渠道和方法的选择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绝对好的渠道也没有绝对不好的渠道,关键要看吁么利用,何时利用。如何来选择一个好的招聘渠道一直是困扰人事经理的问题之一。那么,什么是一个好的招聘渠道呢?一个好的招聘渠道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招聘渠道具有目的性。即招聘渠道的选择是否能够达到招聘的要求。2.招聘渠道的经济性。指在招聘到合适人员情况下所花费的成本最小。3.招聘渠道的可行性。指选择的招聘渠道符合现实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通常的招聘渠道主要有公司内部招聘、报纸招聘广告、人才市场招聘会、网络招聘广告、猎头公司(人才中介机构)、校园招聘、熟人推介等。正确的处理顺序应是先内部后外部,如果公司内部人员对该岗位有爱好也有能力做好,而且可以通过招聘填补调整后的空岗来保证公司业务不受影响的话,就完全可以内部招聘实现,轮岗本身也是一种激励,有利于人员成长。

外部的渠道根据所招聘的岗位要求不同需要相应调整,比如公司在招录高管时,通常会通过猎头来完成,中层及以下职位会选择报纸或网络的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在报纸发行比较发达的地区,多选用报纸媒体发布,在网络发达的城市,常选用网络媒体发布招聘信息。当然,选择哪份报纸或是采用哪个网络时,都需要事先做好调查,以便有的放矢。

(四)招聘队伍专业化,提高面试官的素质

1、在企业中,招聘人员是公司的一面镜子,决定着企业招聘的质量,他们不仅仅是招聘者,而且是企业人才管理者,他们影响着公司里是否能拥有合适的人才。因此。企业需要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增强其责任心,使得招聘队伍专业化。 招聘人员专业化有两层含义。从职业群体角度上看,招聘人员专业化就是企业的招聘人员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即在整个职业层面上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

现在许多公司还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只注重人才专业素质的高低,被短期利益所蒙蔽;而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优秀的招聘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同时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招聘人员必须要对本公司的业务很熟悉,言行举止要能代表公司的文化。企业的招聘过程是应聘者了解企业的窗口,招聘人员的自身形象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和企业形象的一个缩影,它是应聘者衡量企业的基点。企业在选择招聘人员时不仅仅要注重其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注重其自身素质的高低。以此提高企业招聘队伍的质量。同时,企业要使其招聘队伍专业化就要多招聘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企业各岗位的职责要求与变化、招聘部门的作用和职责、面试的提问技巧、招聘的渠道、招聘的流程和持续改进、心理测验知识等。

2、解决面试官在招聘面试中存在问题,提高面试官素质 (1) 提高面试考官自身的能力.对面试考官应该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强化训练,提高面试考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使面试官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进行不同的面试问题的准备。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对重要的信息进行一些技巧性的提问,以便能够从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中搜集应聘者的信息,从而知道应聘者与所聘岗位是否能够相匹配。与此同时,面试考官之间要进行充分的沟通, 统一打分标准、录用标准, 使面- i 4 1 f 利开展。

(2) 摆正心态。由于人性有其弱点, 在企业招聘过程中同样会存在一些主观偏好,面试考官可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去评价应聘者。对于面试考官的这一行为,企业应给予一定的提醒和对考官的素质测评, 培养考官要以一种公平公正的心态去面对应聘者。比如,当面对“ 像我” 的应聘者时, 应告诉自己可能会产生对此人的偏好,评价时应特别注意客观公正。

(3) 做好准备工作。面试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是保证面试成功的第一步。对职位的描述和说明是面试中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该职位的依据,因此面试考官在面试之前要回顾职务说明书,做到对职务说明书的信息了如指掌。另外, 一定要仔细阅读被试人员的应聘材料和简历,了解应聘材料中与职位相关的信息。再次, 准备一些基本的问题。在回顾了职务说明书以及候选人应聘材料后,准备一些用来判断候选人是否具备适合职位要求的能力的题目, 以便面试过程中有的放矢, 避免遗漏重要问题或提出无关问题。

(4) 注意非语言信息。在面试过程中要注意对应聘者非语言特征的观察, 注重对人品的考察。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的面部表情上,厌恶主要表现在人的鼻子、下领、嘴上;恐惧主要表现在眼睛上;悲伤主要表现在眉毛、嘴和眼睛上。比如,有的人来面试,问他一个问题,他眼球乱转,多半是不懂装懂,经过一次提醒之后,他还在那儿装懂,继续胡扯,这样的人一看就是撒谎惯了的。

(五)组织有效的面试

当企业为招聘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那么剩下的就是要适时地进行招聘工作,而招聘工作中最重要的、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面试了,因而面试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招聘的有效性,所以面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方面: 1.尽量营造独立、封闭、安静、舒适的面试环境 面试环境要相对独立、封闭、安静和舒适,确保面试过程不被工作、外来人员、电话等打扰,以保证面试的效果;另一方面,独立、封闭、安静、舒适的面试环境也体现了对应聘者的重视和尊重。此外,招聘企业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也可以使应聘者能正常发挥出其真正的实力,使招聘工作更公正、有效。

2.要有据可依.客观、科学、公正地选聘人才

在面试过程中,招聘者一定要有客观、科学的选人依据,注意不能完全被应聘者优秀的个人条件所吸引,要以事先制定的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为依据。这是因为高于岗位要求的人员所获得的工作满意度较低,起薪的要求也会多变,不利于薪酬制度的一致性,同时他们的工作成就感可能会很快的满足,最终厌倦而离开,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组织还是个人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人们常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索尼公司招聘人才的70%法则就是很好的证明。索尼在招聘职员时往往选择那些中偏上的人才,而不是最优秀的人才,那是因为他们认为优秀的人才往往心浮气躁,并且对外部环境多抱怨,工作并不尽心尽力,而那些所谓的“7O%”人才,却能够踏踏实实工作,并有一种超越优秀人才证明自己的动力,往往能做出更好的绩效。

3、采用结构化面试,提高面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构化面试,也称标准化面试或控制面试,即根据所制定的评价指标,运用特定的问题,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严格遵循特定程序,通过测评人员与应聘者面对面的交流,对应聘者进行评价的标准化过程,这样才能保证面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而对于面试问题的设计,研究和实践表明在面试中最好采用行为性问题,即具体了解应聘者过去是怎么做的,并运用STAR法:Situation,什么情景;Task,什么任务;Action,采取了什么行动;Result,得到了什么结果。进行追问,以判断和保证应聘者回答的真实性。

(六)规范人才档案管理、建立必要的人才储备信息

当今我国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才档案管理不够规范,这对应聘者以及用人单位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采取必要的手段和规定来规范人才档案的管理是势在必行的。此外,招聘实践中,经过层层筛选、面试,常会发现一些条件不错且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因为岗位编制、企业阶段发展计划等因素限制无法现时录用,但确定在将来某个时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作为招聘部门,就应该将这类人才的信息纳人企业的人才信息库(包括个人资料、面试小组意见、评价等)不定期地与之保持联系,一旦将来出现岗位空缺或企业发展需要即可招入,既提高了招聘速度,又降低了招聘成本。

总之,招聘工作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中,由于正确地选用了一个人而使企业壮大,飞黄腾达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张瑞敏之于海尔,倪润峰之于长虹;同时由于错误的选人而导致运作良好的企业一夜衰落的实例也举不胜举。中国的企业目前正处于快速沉浮的阶段,而人又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能否招聘到合适且优秀的人才,形成优秀的人才队伍,决定着一个企业是否能够茁壮成长。因此,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里,中小企业更加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对人才的招聘,认真地做好招聘前的准备工作且有效地组织面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七)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发挥企业文化的软性作用

1、加大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力度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

[13][12]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由于价值观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人们比较容易观察出某人的价值观如何。 在企业招聘中真正做到避免忽视应聘者的个人价值观,要加大企业高层领导人对招聘的重视力度。除了在招聘之前支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企业外部管理咨询公司沟通联系外,还要支持编制测量应聘者价值观的结构化调查问卷或者通过某一具体的事件来判断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与企业的文化理念相符合或接近。在企业中,当企业倡导某种价值观时,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企业领导不仅言传而且身教,不仅提出并促使员工接受某种价值观点,而且身体力行,自觉表现出与所倡导的价值观相应的行为选择。另一方面借助重大事件的成功处理,促进企业员工对重要的价值观的认同。企业高层在处理重大事件的同时自觉与不自觉的依循某些价值观念,当事件成功处理可使得这些价值观点为企业的员工所认同并在企业日后的工作中自觉模仿。

2、发挥企业文化的软性作用

企业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队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迪尔和肯尼迪在《企业文化》中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一直信奉和遵循的无形的行为规则,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等五个因素组成。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而愚蠢的企业是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企业要进一步发展,要真正成为一流企业,就是要借助企业文化强大的推动力,建立企业文化制度,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力量,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要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软性作用,就要设计建立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制度。企业高层领导人不要将企业文化经常挂在嘴边,要在塑造和传播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必须更新观念并能带领组织成员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共同努力。真正做到重视企业文化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学习和落实企业文化而且要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宣传组织文化的内容和精要以创造浓厚的环境氛围。培养和树立典型。榜样和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和精神的人格化身和形象缩影,以独特的感召力和作用力为企业员工提供可以仿效的具体的榜样。同时开展企业文化的相关教育培训,有目的的培训和教育能够使企业成员系统的接受组织的价值观并强化员工的认同感。在企业日常各项活动中就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整合、适应、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志明.招聘与选拔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出版社.2006.3:3-4. [2]郑晓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1-32. [3]颜爱民,刘志坚.企业招聘流程系统优化探析.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3:1-2. [4]凌文轻,方俐洛.有效的招聘.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1:3-9. [5]孙慧春.浅析企业招聘人才时常犯的错误.锦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3:1. [6]彭朝晖.重视招聘行为对企业形象的影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4:1. [7]胡伟强,叶晓燕.美国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招聘借鉴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8:2. [8] 邓杭英,余琛.实施企业人才招聘若干问题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9] R·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0] Cole, G.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London:London Cambridge Press,2002.

[11] 陶莉,郎涛.企业招聘与企业文化的匹配探析[J] .经济体制改革,2004,(1). [12] 欧阳洁,曹晓峰,陈竞晓.成功企业人力资源科学管理研究范例[J].杭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13] 王先玉,王建业,邓少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4] 余跃飞.人才测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5,(3).

[15]孙卫敏. 招跨与选拔〔 M] . 济南: 山东 人民出 版社, 2 0 0 4 . [16]杨旭华, 王新超. 率越人力保证技术— 企业人才选拔经典实务[ M] . 广州: 广州经济出版社一 2 0 0 3 . [17] 阔言现,宋吉泉,隋 金雪. 如何改善企业的招聘面试[ J].商场现代化, 2 0 0 6 , ( 4 ) [18]张培德.人才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矫正技术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4):95-96. [19]薛瑞,江志宇,申海成.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118-120.

[20](美)(美)德斯勒著 吴雯芳,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底9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 魏杰著编著《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17 [22] [16]计淑玲、刘彦国、韩兴国《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石家庄:《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第27 卷第1 期2004 年2 月

第8篇: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摘要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进一步调整,行业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已经不再单纯的依靠资金、规模、劳动力等低端要素之间的竞争,而是越来越体现在人才、人力资源的竞争上。因此,目前的企业发展,人才的招聘就凸显出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精准高效的开展招聘工作,及时获得企业理想中的人才资源,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就成为当前很多企业亟需补充的一项课程。本文主要从阐述招聘的含义、目的、意义、方式和渠道入手,从七个步骤详细分析了企业的招聘流程,然后以X企业为例,介绍了该企业的招聘现状,从招聘现状中分析了该企业在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之,针对该企业的招聘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企业;招聘;流程;对策

1

目 录

一、引 言 ............................................................. 3

一、招聘概述 ........................................................... 3

(一)招聘的含义 .................................................. 3

(二)招聘的目的和意义 ............................................ 3

(三)招聘的方式和渠道 ............................................ 4

二、招聘流程分析 ....................................................... 4

(一)召开会议确定招聘工作 ........................................ 4

(二)制定具体招聘需求计划 ........................................ 4

(三)针对招聘计划进行具体需求 .................................... 4

(四)选择渠道发布招聘信息 ........................................ 5

(五)组织招聘工作,筛选录用合格人员 .............................. 5

(六)组织入职培训、考核上岗 ...................................... 5

(七)做出工作总结 ................................................ 5

三、X企业招聘现状 ...................................................... 5

(一)企业发展概况 ................................................ 5

(二)企业招聘情况 ................................................ 5

四、X企业招聘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6

(一)X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 6

(二)X企业招聘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7

五、X企业招聘对策 ...................................................... 8

(一)高度重视招聘工作,多方面加大投入 ............................ 8

(二)建设科学规范的招聘体系 ...................................... 8

(三)提前准备,确保招聘工作顺利进行 .............................. 9

(四)有效组织面试,最大程度选择优质人才 .......................... 9

(五)关注招聘后续工作,最大努力留住人才 ......................... 10 结束语 ................................................................ 10 主要参考文献 .......................................................... 11 致 谢 .............................................................. 12

2 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一、引 言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进一步调整,行业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已经不再单纯的依靠资金、规模、劳动力等低端要素之间的竞争,而是越来越体现在人才、人力资源的竞争上。谁能先别人一步获得更多的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现在和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有了更多的取胜把握。因此,目前的企业发展,人才的招聘就凸显出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合理、不规范、不积极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招聘效果达不到企业发展需求,人才的吸引力达不到企业的发展期望,进而造成企业的竞争力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如何精准高效的开展招聘工作,及时获得企业理想中的人才资源,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就成为当前很多企业亟需补充的一项课程。

一、招聘概述

(一)招聘的含义

“招聘”就是我们俗称的“招人”、“招工”,是指某一行为主体(公司、、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为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或为了长期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选择为自己工作的人员的行为。简单地说,招聘就是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从外部引进新鲜人才或者内部优化人才结构的具体行为。

(二)招聘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组织人员招聘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该组织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采取科学的流程和方法,在众多的求职者中精确的选出符合组织需求的人才资源,挑选出最适合从事组织内部工作岗位的人员,以实现人才、组织、岗位的相互匹配,最终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双赢。招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补充人力资源,确保企业发展需求。一个企业内部的现有人员,总会随着辞职、升迁、流转、解雇、退休等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动,导致人员减少,这就需要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弥补因此造成的人员短缺。二是获取高素质人才,创造竞争优势。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总是在不断提升,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力上,员工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管理的质量与能力,因此招聘就是通过仔细甄别、筛选最终获取高质量人才、提升企业竞争 3 力的最佳途径。三是传播企业形象,塑造企业品牌。通过招聘,可以向应聘者展示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发展目标、管理特色、文化建设等形象,非常有助于在社会上传播,扩大企业得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招聘的方式和渠道

主要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内部招聘就是以企业现有的员工为范围,通过业绩考核、现实表现、模拟竞争等方式,筛选、选拔出其中的优秀人才,将其调动、升迁到更高的岗位,从事更具有责任性、挑战性的工作。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企业跟员工之间比较熟悉,易于选择和筛选,招聘后员工的适应能力、忠诚度较强,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明显;但该方式的缺点在于荣誉在组织内部形成派系,长时间造成组织体制的讲话和固化,活力减弱。外部招聘就是通过公开在社会上的应聘者中选择符合组织需要的人才。该方式的优点在于选择范围更广、选择余地更大、选择,但缺点在于招聘的人员在适应能力、岗位匹配度上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员工的忠诚度有所下降,对内部员工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二、招聘流程分析

招聘工作不是一次性、一时性的工作,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不断地通过招聘来优化企业内部人才结构队伍,最终打造一支高效的优秀团队。一个企业具体的招聘工作,从确定招聘开始,经过计划制定、需求分析、信息发布、招聘录用、岗位培训等过程,到最终总结结束,主要流程可氛围七个环节。

(一)召开会议确定招聘工作

企业的领导层、管理者要事先召开一次专门的人力资源工作会议,对本企业当前的招聘工作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包括招聘工作的总体思路、招聘人员要求、工作任务的分解、责任人员的确定等。

(二)制定具体招聘需求计划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按照领导层会议的要求,根据企业当前所需人才数量、结构、岗位要求等,设计制订一份招聘需求计划大纲,包括所招聘人员数量、专业岗位要求等,然后呈报给领导层或者管理者最后确定。

(三)针对招聘计划进行具体需求

根据领导层的意见建议对招聘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后,从招聘计划入手进行人员招聘的具体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招聘的各岗位人员的数量、各岗位具体的 4 专业素和知识结构质要求、应聘者的工作经历经验等要求,以及对应聘者做出其他如年龄、身份、特殊需要等要求。

(四)选择渠道发布招聘信息

根据具体招聘计划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发布渠道,面向应聘者发布招聘信息,招聘信息的发布要坚持针对性、时效性、效益最大化性等原则。例如内部招聘局要在企业内网、布告栏等发布,外部招聘就要在人才市场、招聘网站、政府人力资源网站等发布,还要考虑各种发布渠道的成本收益问题。

(五)组织招聘工作,筛选录用合格人员

信息发布后,做好应聘信、应聘简历的接收,筛选出合适参见招聘笔试、面试的人选。确定招聘笔试面试时间。在招聘考试、考核、面试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从众多应聘者中选出适合企业需求、匹配岗位工作的人员。

(六)组织入职培训、考核上岗

为录用人员办理入职手续后,阻止其进行入职业务培训,以便尽快让新入职者适应企业环境、熟悉企业工作,培训结束后,安排所招录人员相应的岗位开始工作。

(七)做出工作总结

所有招聘工作结束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要针对此次招聘过程进行系统总结,经验与教训、缺点与不足等都要及时汇总,呈报给领导层或管理者,以便今后的人员招聘工作更好地开展。

三、X企业招聘现状

(一)企业发展概况

X公司成立于1994年,坐落在某中部省份省会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种纸板的民营公司,产品线包括各种中高档木浆纸、瓦楞纸板、彩色印刷纸等。公司成立二十年来,从一个只有几个家庭成员经营的小作坊式的小工厂,逐步发展成为年产值1.3亿元、纳税超过700万元的中等规模企业,企业目前拥有职工140人。

(二)企业招聘情况

X公司的招聘工作从无到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公司的初创期。由于规模较小、所需员工人数不多,仅需要家里的几个家庭成员就足够了,公司没有设立专门管理工作人员的部门,是典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由于公司周边工厂甚多,聚集了很多本地和外地的打工者,工作繁忙缺少人手时,就通过熟人介绍找人来 5 帮忙。此时公司招聘的也纯粹是劳动人员,并没有招聘专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第二阶段是在公司成立早期。各项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虽然有了专门从事人员招聘工作的管理人员,但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岗位,人员招聘工作由办公室兼职负责开展。哪个岗位缺人,就到当地的劳务市场上招聘一个来补充,缺乏长远和整体的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工作非常具有随意性,此时公司已经开始意识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开始招聘专门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具有管理经验的职业管理者。第三阶段是企业的发展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经济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短缺、人才配置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逐渐暴漏出来,并经常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此时企业的管理逐渐规范和严格,成立了专门的行政部,负责行政管理、人事招聘等业务,并且聘请一名专业人力资源专员负责企业日常的招聘工作,每年处都制定年度招聘计划,选择一定的渠道发布招聘信息,从而使企业的招聘工作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的道路。

四、X企业招聘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X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这几年,X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生产能力接连翻倍,对员工的需求与日增多,而且随着企业发展的正规化、规模化,对企业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员招聘正成为企业内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显现出一些招聘上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1、招聘的随意和无序

就像上文提到的,企业在成立早期,招聘工作也是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什么时候缺人就到当地附近的劳务市场上招聘一批,至于招什么人、怎么招人等则显得没有系统和秩序,企业内部负责招聘工作的部门,缺乏明确的岗位需求分析,招聘条件和标准不科学、不严谨,有时候仅仅凭领导的个人喜好来确定,导致招聘来的员工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日后的人员流动埋下伏笔。

2、招聘渠道单一,渠道选择不当

目前X企业仍以传统的招聘为主,主要采取现场招聘和网络招聘两种方式招聘工作人员。但这两种招聘形式都有各自的缺陷。对现场招聘来说,需要按照劳务市场的节奏开展工作,每周固定在周二一天,想改天进行就得去其他劳务市场,而在招聘现场也只能接触到那些当天去参加招聘的求职者,由于交通、费用、时间等限制,导致招聘的效率不高。而网络招聘虽然可以随时接受应聘者的简历,也不受地点限制,但 6 是在招聘信息发布到网上后,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求职信息,需要企业逐一进行接收、筛选、甄别后加以确定前来面试人员,大量的工作额外增加了成本的付出,而且求职信息的准确定海无法完全确定,导致很多工作属于无用功,招聘效率更低。因此说这两种传统招聘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3、面试方式简单,缺乏专业招聘团队

企业在组织招聘面试时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面试体系,缺乏专业化招聘团队,招聘工作缺乏科学性,只是由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和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导对求职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十几分钟,招聘标准的缺乏导致求职者能否被录用全靠面试人员的主观意向,把招聘工作当做简单的事务性工作来开展,从而为未来的人员录用、使用等增加一系列问题。

4、人才储备不足

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提前面向未来储备好合适的人才,但目前企业的招聘计划还是根据在实际运行中的经验,停留在需要什么出人员、需要多少人员的基础上,即使提前做出年度招聘计划,根植于上一年度对缺少人员的统计,属于应急性招聘,招来的人当时满足企业需求,但长远来看并不符合企业发展。企业招聘缺乏长远规划眼光,没有从人员结构的优化上入手合理匹配人员岗位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结构导致经常缺人、经常招聘,工作重复低效。

(二)X企业招聘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招人”方面不够吸引

毕竟中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无论在品牌形象、企业文化,还是在薪金待遇、发展前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X公司很难在经常经济中被高素质的求职者看中,而一些文化低、素质不高的求职者又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熟练工人不愿来X企业这样的小公司,新手又都向往大型、规范的企业以便自身进行系统训练尽快成长,因此X公司在求职者眼中的吸引力不够高。

2、“引人”方面不够重视

X企业的管理层对招聘工作缺乏认识,认为我只要提供工作岗位别人就会来入职,具体招聘工作人员也没有积极性,认为只要我们发布招聘信息就会有求职者前来面试,这种不积极的态度导致了企业招聘效率不高。因为实践证明,一些高素质的求职者是不会主动投递简历的,需要我们的招聘队伍主动去市场上寻找和挖掘,例如与招聘网站的人才库联系,与高校方面合作等等,但X企业的招聘工作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抱怨招聘服务做得不够好,导致引不来高素质的求职者。

3、“用人”方面不够高效

通过招聘来的员工,X企业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培训和锻炼,没有深入考虑人岗匹配问题,只是通常会简单的将新员工按照岗位空缺进行分配,然后急切地想让员工做出一定的成绩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效益,并没有为企业的长远考虑和员工的长远发展打算,导致一些人才资源被浪费,一些与安倍很有潜质的人才由于缺乏相应的锻炼平台而没有开发出其应有的潜力,造成招聘的效率不高。

4、“留人”方面缺乏激励

招聘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长期的、持续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X企业规模较小,又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发展资金紧张,拿不出太多的资金用于专门的招聘,尤其是在培养新员工方面,所投入的资金迟迟见不到成效,导致企业管理层难以承受高昂的成本付出,就会逐步缩减经费。而员工在企业内部得不到系统培训和锻炼,就会产生辞职的想法,干一段时间就会流动到其他企业,X企业继续招聘新员工,久而久之形成坏的循环。

五、X企业招聘对策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究竟如何才能招聘到企业所需要的合适的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企业的招聘效率呢?结合X企业的案例,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度重视招聘工作,多方面加大投入

企业要想招聘工作渠道高高效成果,投入是关键。既要加大人力的投入,要配备专门的招聘团队,专业研究企业发展对人力、人才的需求,及时作出招聘的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适当的时候可以聘请外部的人力资源专家为企业招聘工作问诊把脉、出招献计。同时,也要加大财力的投入,拿出更多的经费支出,在招聘环节的支出主要涉及到渠道方面,要尽量选择多渠道发布信息,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聘者看到我们的信息,招聘后也要拿出更多的经费来保障新录用员工的薪资、待遇、福利等,确保招聘一批留下一批,从而减少重复招聘所造成的额外支出。

(二)建设科学规范的招聘体系

招聘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规范的招聘流程和招聘体系。一般而言,企业完整的招聘流程主要包括:人员需求调查、人力资源规划、选择招聘信息和渠道、实施招聘、筛选简历、确定面试人选、实施面试与甄选,人事决策和确定录用人员。这些环节相辅相成,每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计划、操作方式、标准或说明,以保证工作的有条不紊,提高招聘质量和效果。为了确保招聘员工的合格性,还 8 要制定系统的考核标准,包括笔试考试和面试考核。通常笔试环节可设置专业技能考试、智商和心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等,面试环节可以通过面试官与求职者的面对面交流,考察求职者的基本素质考核、适应工作能力、岗位技能、诚实性与忠诚度、工作稳定性、工作主动性、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的稳定性、精力和活力,兴趣爱好等。

(三)提前准备,确保招聘工作顺利进行

针对企业人员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只是对你明确的招聘公告、岗位需求和职位说明,减少招聘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轻率草率的决定导致错误的招聘,进而导致企业找的人用不着、用的人招不到,既浪费成本,又无人可用,延误企业发展。合理选择招聘途径,对X企业来说,在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精准招聘,节约而高效,对于高层次的领导职位,尽量选择在企业内部招聘,既能节约成本,又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外部招聘,要结合每次招聘的人员范畴,具体选择校园招聘、劳务市场招聘、招聘会招聘、网络招聘等方式。在组织招聘之前,就要提前安排面试官人选,人力资源部门不能关起们来自己组织,也要根据招聘岗位把其他部门的领导层参与进来,并进行一系列的面试技巧培训,以期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主观主义选人,然后大家分工授权,共同协调努力把面试组织好。还要在招聘过程中注重企业形象设计和宣传,增强对应聘人员的吸引力,扩大企业在求职者眼中的知名度。

(四)有效组织面试,最大程度选择优质人才

在面试环境上,尽量营造独立、封闭、安静、舒适的环境,确保不被工作、外来人员、电话等打扰,也可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也可以使应聘者能正常发挥出其真正的实力,以便与更加真实的选择人才。在面试过程中,招聘者一定要有客观、科学的选人依据,要以事先制定的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说明书为依据,同时要与求职者坦诚相见,真实客观地向求职者介绍企业的现状、发展情况,以职业顾问的身份站在应聘者的角度分析其到本企业工作的利弊、发展机会以及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等供应聘者权衡,只有这样才能招到对本企业感兴趣的人,同时把应聘者由于前后反差太大而离职的比例降到最低,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面试结束后还要建立必要的人才储备信息,将那些表现优秀但没能被录用的人才信息储备起来,以便在今后出现岗位空缺时优先与他们联系,及结余了成本,又能够确保选择到优秀的人才。

(五)关注招聘后续工作,最大努力留住人才

企业耗费时间、经费、人力招聘的员工,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就辞职走人,那企业还得要重新招聘,这也是招聘工作的不成功不完善,因此对于招聘来的员工还要在后续的工作中持续跟踪关注,确保能够干得了、留得下。要建立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包括工资上的上涨、职位上的晋升、物质上的奖励、精神上的鼓励,不断催生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力。要开展各种培训帮助员工提高素质,让员工在企业内部能够感受到自身的提升,不断获得新的成就感,觉得在本企业工作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收获。要营造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要建立稳定的人才吸引机制,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把人才真正当作平等的资本所有者对待,适合的发展空间,能使人才发挥其作用,获得双赢的效果。

结束语

招聘工作对于企业尤其是像X企业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因为能否招聘到企业所需要的合适的高素质的人才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否则中小企业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将很难生存下去。因此中小企业更应该重视员工招聘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科学规范的招聘体系,在招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招聘时组织好有效的面试,招聘后最大努力留住人才,才能确保企业发展得更长远。

10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芬.企业招聘录用员工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0(06). [2] 李芳等.企业招聘录用员工管理模式选择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2(07). [3] 毛清华等.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困境研究综述[J].未来与发展,2013(12). [4] 崔兵.企业人招聘录用员工的问题及其对策[J].理论月刊,2014(05). [5] 王瑞永.企业招聘录用员工的理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2). [6] 徐清华.施工企业人才的前期管理[J].新闻世界,2011(02). [7] 曹飞颖.浅析企业人员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 [8] 刘振清.员工流失、招聘分析及对策——以A公司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3(04). [9] 孙潇博,李桂东,刘洋.人才招聘中存在的误区与其规避[J].才智,2012(32). 11

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的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第9篇:中国酒店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酒店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我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很多人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包括一些酒店的总经理。比如,有位酒店员工说,他们酒店的企业文化不太好。我就问为什么。他说,以前酒店有一个乒乓球室,在那还可以打打球,可现在比较忙,大家时间分散,酒店领导也不组织,活动机会少了。酒店有宣传栏,总有一些照片在那里放着,很长时间也不换,一点新意也没有。公司很多年轻人,喜欢出去旅游,公司也不组织,所以文化不好。

某经理说他们酒店的文化还可以。我就问为什么。他说酒店自己有店刊店报,还为员工提供文化生活园地,而且很注重企业形象,请了很多高人给企业做企业识别系统。

某总经理说,他们在做企业文化,经常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设立各种奖励,同时树立标兵,等等。

第一位,酒店的员工,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打打球旅旅游,大家在一起搞些活动。这代表了很多人的观念。第二位,酒店的经理,他基本上入了门,知道找专业公司设计企业识别系统,但是不清楚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第三位,酒店的总经理,认为树标兵就是搞文化,认为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奖励就是搞文化。

这三位都没有说到点子上。请专业公司帮酒店起店名、做LOGO,没有错。可是员工知道酒店店名什么意思吗?知道LOGO为什么要做成这样吗?如果不知道,那做这些有什么意义?更别提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理念了。 2.企业文化缺乏个性

据不完全统计,把团结作为企业文化的有45%,把创新当成企业文化的有38%。但是,哪个企业不求团结,哪个企业不求创新呢?关键是要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抓住企业文化的个性。

比如华为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字“狼”。为什么是“狼”?狼有三个特点:第一,嗅觉灵敏,这就要求每个员工都有发现商机的能力。第二,狼寒天出洞,这是因为市场竞争很激烈,关键时候要能真正去拼搏,真正去抓住商机。华为的老板任正非也说“没有不景气的市场,只有不争气的人”,关键是有没有这种寒天出洞的精神。第三,狼是成群结队进行活动的,这体现了一种团队精神,体现了一种包容的精神。

在中国,酒店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随着消费者的成熟,个性化要求越来越突出。在众多的酒店信息中,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酒店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所以,越来越多的酒店也正在打造自己的个性化企业文化,众多主题文化酒店应运而生。

比如广州有一家马桶餐厅,这家餐厅的主题就是按照卫生间的“马桶”来设计的:顾客坐在“马桶”上用餐,以浴池、浴缸作为餐桌。台北有一家主题餐厅,是以医院为背景,服务员都穿着护士服,脖子上挂着听诊器,餐桌上有提供饮料的点滴。客人进入餐厅,甚至可以要求服务员用轮椅把他们推进去。餐厅的墙上挂着一些医院和相关疾病的情况介绍,菜品有很多都是根据药品名称命名的。 3.认为企业文化是万能的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文化也是一样的道理。企业文化不是万能的,不是说建设了企业文化,企业就一定能成功。企业文化对企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不是唯一作用。如果没有把企业的文化灌输到员工心中,它就不是万能的,而只是口号。 4.领导不能以身作则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只向员工灌输理念,领导者却没有起到表率作用,没有以身作则,企业文化照样是空谈。比如,规定早上9点上班,不准迟到,总经理却天天10点才到。比如,提倡节约,总经理办公室的空调却开得呼呼响。比如,要求团结,领导层却天天钩心斗角,总经理猜忌店长,店长防范总经理„„ 5.认为企业文化是喊口号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但如果太把它当成一种价值观,就会成为口号。很多酒店还会提炼一系列口号张贴在墙上,比如“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比如“客人永远是对的”,等等。如果没有将其灌输到员工心中,那就真的只是口号,每天喊喊罢了。 6.员工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

在做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领导者只对员工说“客人是对的,客人是上帝”,却从不解释为什么这样说,员工也琢磨不透。这样一来,员工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接受。如果让员工都参与到编写行动纲领的行动中,他就会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因为这里面融入了他自己的思想。比如下文所说的某餐厅服务人员的10项信条,就是餐厅员工合力编制的,员工参与进去,知道如何服务才是正确的,服务客人的时候就更得心应手。 某餐厅服务人员的10项信条

第一,在我们的餐厅里,客人最为重要。 第二,客人不需要我们,但我们需要客人。

第三,客人并不会干扰我们的工作,他是我们工作的目的。

第四,客人的光临是我们的荣幸,我们为客人服务并给予额外之帮助。 第五,客人并不是一个局外人,是我们生意的一部分,是我们的贵宾。

第六,客人并不是一个冷漠的统计数字,而是有血有肉,和我们一样有感情、有脾气的人。 第七,客人并非我们争论或竞争的对手。

第八,客人告诉我们他的需求,我们的责任就是满足他。 第九,客人应享受到我们所能给予的最礼貌及最贴心的招待。 第十,客人有权希望我们的员工有着整齐清洁的仪表。 7.企业文化是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什么是短期行为?今天倡导客人是对的,明天倡导要用托盘,一天一个样,没有抓反复、反复抓,没有抓重点、抓提高。比如,很多服务员一忙起来,就认为菜能送到客人桌子上就行了,不用托盘是理所当然的。很多前厅经理也对此视而不见,这样怎么能把规范思想灌输下去呢? 8. 没有把品牌战略实施与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结合

海南航空的企业文化是:竞争的关键是品牌,品牌的核心是特色,特色的保障是文化,文化的源泉是历史。说到品牌,我个人觉得,很多酒店餐饮行业的总经理不注重品牌建设。为什么这么说?不妨看看客人是不是能时刻在心里挂着您餐厅或者酒店的品牌。比如说火锅,一想到吃火锅,很多人就会想到东来顺、小肥羊,一说吃烤鸭,就会想起全聚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餐厅的品牌给他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些餐厅具有强势的品牌意识。 即使有些酒店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了,但是在传播方面,没有与企业文化结合在一起,推广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某酒店不断在产品和环境的宣传推广方面加大投入,耗费大量资金,但是最终被客人评价为名不符实。因为该酒店只注重造势,宣传的都是酒店客房多么豪华,环境多么优美,高薪聘请国际知名酒店大厨等,没有对外宣传自己企业的价值观,或者是因为该酒店根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导致客人第一次登门之后,感到失望,再不光顾。

缺乏强大的企业文化的支持,品牌战略的实施只会停留在简单的宣传上,不会形成持续的传播效果。其实,品牌是消费者辨别企业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是品牌力量的源泉,而实施品牌战略的工作实质是对自身企业文化形象的一种传播。所以,酒店在实施品牌战略时,一定不要忽视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兼容和相互促进。

上一篇:岗位责任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全球六大板块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