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目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 是现代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训练, 通过教师的朗读示范和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丰富学生的想像, 激发学生的情趣, 陶冶学生的情操, 有些学生在阅读课文时, 过多依赖录音带, 忽视教师泛读,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化, 使语文教材配有课文泛读录音带, 我们不否认这些泛读带的朗读水平与技巧的娴熟, 但它毕竟与学生的理解、认识水平有一定距离, 且大部分录音节奏过慢, 学生很难适应并尽快模仿这种读法, 起不到真正的示范作用, 下面就如何加强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从初读课文开始, 先要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对课文有个总的印象, 在此基础上细读, 较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从而明确朗读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泛读的作用, 教师的泛读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好的泛读, 应有针对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切合实际的范例, 便于学生模仿练习。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描写和抒发的是积极进取的心情和美丽的春天的景色及冬天美好的景色和舒畅的心情, 这类文章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确定以激扬、欢快、赞美、舒畅的感情基调去读, 像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歌, 作者生在大陆, 生活在台湾正是有这种特殊的原因所以才写出这种意境悠远的诗歌, 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对故乡的依恋、思念及苦苦期盼的感情。所有这些都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把握。

(2) 教师要充分发挥泛读的作用, 教师的泛读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好的泛读, 应有针对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切合实际的范例, 便于学生模仿练习。因此, 教师必须把握好教材, 了解学生的实际, 备课时应把朗读作为一项内容纳入计划, 要深刻地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新蕴藏的内在思想情感, 根据体裁和语言风格确立好朗读的情感基调, 并能被学生所理解。每当在课堂上需要泛读的时候, 教师提前对学生提一简单的要求, 这样学生会聚精会神的、心口专一的听老师泛读, 同时学生在这个时候会在心里默默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与老师一起泛读, 久而久之, 成为了习惯, 也就达到了师生之间的心口统一的互相的配合, 这样, 教师在泛读时才能发挥教师泛读的作用。

(3) 教师要充分发挥泛读的作用, 教师的泛读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好的泛读, 应有针对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切合实际的范例, 便于学生模仿练习。反过来理解又能更好地促进正确朗读, 只有理解的深刻, 才能读出情感, 离开理解的单纯指导, 只能使朗读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所以, 教学时要把多读、理解放在第一位, 把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前提、作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技巧。在指导朗读之前, 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把课文读熟,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的基础上, 再适当地进行朗读技巧指导。技巧指导, 更要以学生实际出发, 少讲理论, 多让学生揣摩、体会和实践。只有这样, 学生方能以课文内容和情感为依据, 读的自然、真实、读出感情来, 实际上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描写的主要对象、场景、一个主要论述得观点、阐述的道理、一个主要说明的对象……, 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阅读、读通, 这些文章的大概内容学生自己会明白一些, 在讲析的时候某些地方教师只要是稍加点拨学生就会心领神会了。

(4) 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在朗读训练上, 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学生朗读水平的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对那些朗读能力强的学生, 要多一些技巧方面的指导;对朗读能力差的学生应以基础入手, 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 再提出稍高些的要求——有感情。

朗读训练也要分类进行, 如在自由读时,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后进生读一遍, 优等生就可能读完两遍。因此教育者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别定时定量, 对于读的差的学生, 教师要给他们练读的机会, 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放开胆子去读, 并及时表扬他们的进步, 委婉地指出不足, 及时纠正错误, 他们在练读的过程中, 即使读的不太好也不要随意叫停, 要待学生读完一段或几段后再集中纠正、评议, 这样, 就会避免差生产生紧张情绪、恐惧心里而出现“望读而怯步”的现象。

(5) 教师要创造机会, 培养兴趣, 形成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仅靠语文课堂上的指导练习还不够, 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如组织学生集体欣赏泛读录音, 定期举行朗读竞赛, 开展读好书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广播站等等。另外, 还要充分利用好《课外读物》这一类的书, 并定期督促、检查, 要充分利用早自习, 坚持晨读, 终年不辍, 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有助于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养成。只有通过长期的课内课外朗读练习, 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要想使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这些需要我们做教师的有一个很好的责任心去对待这个问题, 这需要我们长时间的持之以恒的去对待, 不厌其烦的慢慢地去引导, 只要是学生养成了习惯教师也就省心了, 只在关键时刻给学生适时地点拨就可以了。

摘要:从初读课文开始, 先要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对课文有个总的印象, 在此基础上细读, 较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从而明确朗读的情感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泛读的作用, 教师的泛读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好的泛读, 应有针对性。

关键词:朗读,情操,模仿练习,潜移默化,无源之水,培养兴趣,形成能力

上一篇:我国高校红色网站的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下一篇:土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