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岗位职责实施

2022-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部门岗位职责实施

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问题之谈

推行教育部门集中采购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防止寻租行为,还能遏制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由于教育采购的对象很复杂,门类很多(包括普教仪器设备,学生课桌椅,免费教科书和教辅资源等等),政府集中采购历史不长,加之教育集中采购存在的无章可循现象,因此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不够,社会、经济效益还不够良好。可见,要推动教育部门集中采购的发展,理顺关系、确立采购职责,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的意义

教育部门集中采购是我国已经普遍推广的一种改革公共财政支出体制的重大举措。在运行中,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必须明确职责,使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蓬勃发展。

1.明确职责是增强教育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

从行政管理上透视,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实际上就是教育部门使用国家财政资金以满足教育工作正常运转需要的消费行为,其实质是教育部门花钱买教育单位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用的东西。

从市场运作上透视,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可以获得竞争价格的优势,进而降低采购成本,形成规模效益,把资金限制在预算范围内。实际上是以市场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形式结束过去各学校在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过程中分散的无规可循、无法可依的采购历史,使采购工作迈入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2.明确职责是防范集中采购过程中“集中腐败”的有效措施

明确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是进一步防范腐败行为、强化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职责要求的程序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交易,可以实现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有效地抑制采购工作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有助于净化财经秩序和重塑廉洁之风。廉洁的作风可保障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取得更加可观的社会效益。这就要求加强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确保采购的公平、公正、公开。

这一职责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从机构上,要确立一种多个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采购、验收、付款三个环节相互分离,形成相互制约机制;从制度上,要构建起较完善的集中采购机构制度框架,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教育部门集中采购的规范运作;从公开程度上,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资格预审、招标中标、投诉处理、变更事项等都要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最大限度地保证采购信息的公开性和采购过程的透明度;从操作手续上,采购过程要有详细的程序规定,而且每个环节都有记录和经办人员、参加人员的签名,采购项目完成后从报告批件、信息发布到最后验收付款等均有完整的采购业务档案备查,采购的过程及采购工作轨迹一目了然,既增加了参与采购的各单位经办人员的责任感,又为防腐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堤坝。

3.明确职责是提高教育采购社会效益的当务之急

在我国现阶段,特别是在现行财政支出管理缺乏规范化的情况下,明确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第一、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可以有效地促进公平交易,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同时,促进教育消费行为的市场化和规范化。

第二、有利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教育群体是国内最大的行业消费群体,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对国民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可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第三、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吸引了供应商充分的竞争,有利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国家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方面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

既要满足政府采购规范,又要考虑教育管理的实际,就必须明确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目前,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不明确导致的问题分析如下。

1.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不明确导致把关不严

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不明确,使得采购资金管理存在预算约束力不强,采购计划编制不科学,重复采购加大了浪费,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由于预算编制职责不明确,使预算不够精细,教育部门还很难把握采购单位具体的资金额度,只能是总预算、总控制,致使教育采购资金失去应有的约束力。同时,由于预算方案不够精确,让给部门和单位有机可乘,加上许多单位预算观念淡薄,主要精力放在向财政部门要钱,导致预算追加频繁,重复采购和超标采购现象时有发生。财政部门依据年初预算下达指标,分月按期拨付资金,用款单位拥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这就导致少数学校形成了一种“用不完拼命用”的错误观念,因此,支出单位对教育采购资金的使用缺乏成本效率意识,资金浪费严重,使用效率极低。同时,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因领导的主观意愿,使资金使用不透明,不公开,随意性强,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

2.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不明确导致程序不够规范

程序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政府采购信息发布不规范,供应商资质审核不规范,专家库管理、抽取不规范,以及具体评标、定标程序不规范。在实际操作中,采购信息要么由媒体传播,要么由采购发起人直接发送给有资格的国内外供应商,这导致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存在许多潜在隐患,如关系采购和地方性保护等,直接阻碍集中采购的健康发展。有的地方资格审查程序过于简单,造成一些供应商或承包商中标后无法完成合同中的承诺而违约,却无法去追究违约责任。

由于职责不明确,使得有的地方在评标、定标过程中,不是由专业知识较强的专家组成采购评审团进行评标、定标,而是由少数行政领导说了算,人为地影响了采购活动的程序化和公正性。

3.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不明确导致评标不准确

教育部门集中采购不同于一般的交易行为,而且随着市场交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和交易范围的不断拓展,传统的交易行为越来越复杂化和专业化,因此需要评标人员掌握全面的知识。目前,由于职责不明,也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没有对投标文件要求进行资质评审,轻易相信供应商导致“糊涂评标、闭眼评标”。

三、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的确定

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应成立市局采购领导小组,组长可以由教育局领导担任,成员为财务、监察、教育装备(部门集中采购中心)、政策研究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根据不同采购项目的需要,项目使用部门负责人组织采购领导小组会议。制定《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可以参考以下思路:

1.教育部门集中采购领导小组职责

市局教育部门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务管理部门,负责采购管理工作。市局采购工作实行采购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会议由组长主持,审议市局采购工作事项、学习政府采购规章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审议采购规章制度,审议采购工作组提出的采购方式,审议集中采购工作组提交的招标或采购原则(包括供应商资格标准及评分要素、分值比例),审议集中采购工作的重大或争议事项。学习政府采购规章制度,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2.计划财务管理部门职责

负责集中采购领导小组日常事务性工作,制定系统的集中采购规章制度,制订并调整各个单位集中采购目录,审核、汇总上报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及政府采购计划,组织办理权限范围内项目的集中采购工作,经法定代表人授权,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及采购合同、协调和办理供应商质疑、投诉的相关工作。

3.监察部门职责

对参与采购活动的各部门、公务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实施监督,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集中采购规定程序、采购效能及相关部门履行其采购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对集中采购项目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等实施监督,对集中采购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4.政策研究部门职责

参与编制招标文件、谈判文件和询价文件,负责对采购工作的全过程提供法律专业意见,对采购文件、采购合同文书进行审查。

5.教育部门集中采购中心职责

教育部门集中采购中心负责召集召开采购工作会议,完成项目采购的程序性工作,具体包括:研究提出项目采购方式的具体建议;提出入围供应商资格条件、评标方法、评标标准和废标条款的建议;提出组建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询价小组的建议,包括代表采购人参加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询价小组的部门及人数,聘请评审专家的人数和办法;编制招标文件、谈判文件和询价文件;向采购领导小组通报采购结果等情况;对有关采购的其他重大或争议事项提出解决方案。

6.评标委员会职责

实行招标(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设立项目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由采购人代表及聘请的评审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由5人以上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组长由成员推选产生;采购人代表参加评标委员会的部门及人数,依照采购工作组提出的、采购领导小组会议审定的意见办理,部门派出的具体人选由各部门确定。

评标委员会负责开标后的评标工作,其具体职责是:依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方法、评标标准和废标条款,制定评标细则(包括评分标准或采分点),实施具体评标工作;提交评标报告及提出相关建议;负责推荐中标候选人或经授权确定中标供应商。

7.谈判小组职责

实行竞争性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设立谈判小组。谈判小组由采购人代表及聘请的评审专家组成,谈判小组人员构成应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作为采购人代表参加谈判小组的部门及人数,依照采购工作组提出的、政府采购领导小组会议审定的意见办理。其职责是:参加具体谈判工作;负责推荐成交供应商并提交谈判结果报告;其他应负担的工作。

8.询价小组职责

实行询价采购方式,设立询价小组。询价小组由采购人代表及聘请的评审专家组成,询价小组人员构成应符合《政府采购法》第四十条规定,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作为采购人代表参加询价小组的部门及人数,依照采购工作组提出的、政府采购领导小组会议审定的意见办理。其职责是:参加具体询价工作;负责推荐成交供应商并提交询价结果报告;其他应负担的工作。

四、确立教育装备集中采购职责的政策建议

教育装备是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支撑,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条件保障,是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基础性工程。确立教育装备集中采购职责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必须努力协调,从法制、管理体制等各方面入手,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1.确立教育部门集中采购的监管职责

在分散采购体制下,由于缺乏制度约束和有效的监督,为多级采购主体谋取法定契约之外的利益创造了条件。设租、寻租现象成为教育装备集中采购中的一大痼疾,对此必须弥补政策缝隙,确立监督职责。

一是确立内部监督职责。这种内部监督贯穿于采购活动的始终。如财政部门应对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工作依法实行财务监督,对纳入集中采购的项目,不按规定实行统一采购的,财政部门可以拒绝拨款。集中采购的待采购合同完毕后,原则上要由第三方对所购物品进行检验。质量得不到保证的,财政部门一律不得付款。采购职能部门通过采购合同以及采购主体所提供的信息对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督。采购职能部门通过实物管理方式对采购主体的物品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制约和监督职责,使得整个采购过程环环相扣。

二是要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审计等执法部门的监督职责。财政部门必须与纪检、监察、审计等执法部门相互协调与配合,及时交流与沟通监督信息,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从不同角度,在更大的范围内对采购活动形成一种“立体式”的监督合力,有效地打击各种违法乱纪和腐败行为,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遏制违法行为的滋生与蔓延的目的。管理部门要主动推进“管采分离”职责,将原来承担的操作职能全部移交给集中采购机构和采购人,从繁琐的操作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履行对整个采购工作进行监督职责。

2.确立组织领导职责

在《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制定的前提下,就必须落实《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规定的各项内容。

各单位和学校要高度重视部门集中采购工作,依法组织实施公布的列入教育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分散采购项目。市教育局计财、监察是教育系统内部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监督管理教育部门集中采购活动,负责制订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工作的制度、办法;统一审查汇总采购计划,审核上报应备案的部门集中采购项目文件,汇总上报部门集中采购信息统计报表,负责核准专家需求意见,并受理供应商的投诉处理。

市教育装备中心是市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执行机构,依法组织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活动,办理与部门集中采购活动相关的事务,受各单位和学校的委托,统一组织实施纳入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以上项目的采购活动;并负责教育系统政府采购技术方案的审核和质量把关工作,加强与上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联系,充分利用省级供应商资源库以及商品价格查询系统,接受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的管理和监督。

这样一来,需求单位、财政部门、采购中心三者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达到了权力制衡的目的,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就可以真正实现“阳光下的交易”。

3.建立网络信息监控系统

网络信息监控系统即采购工作全过程信息公开规范化,使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得到全方位的监督。这是因为采购工作信息公开化减少了人为操作,使采购流程更程序化,有效地防止采购中寻租行为的产生。由于采购信息在网上进行,形式比较公开,其操作往往能得到来自更多方面的监督。采购需求单位、财政部门、采购中心分别作为集中采购的使用者(监督者)、管理者、执行者,在电子采购流程图中职责定位与分工十分明确政府采购行为一般是由采购需求单位提出采购计划,在经过财政部门批准得到资金支持后,由采购中心负责具体采购,物品由需求单位验收,当需求单位验收货物时发现不符合合同规定,可以拒收,财政部门可以拒付货款。

采购工作信息化中的评标办法、标准、内容、结果公开,当然,采购网络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以发展为“专家委员会在线评标”,还能起到“问责”作用,该系统能确保专家评标的公平和效率。可以在采购网站上建立庞大的采购信息查询系统,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可以登陆查看所有参与评标的文件,确保每个人的采购信息知情权。

总之,确定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职责,有利于采购在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环境中运作,便于从源头上有效地抑制政府在采购活动中的各种腐败行为,促进教育部门集中采购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温州市教育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作者:黄明东

第2篇:酒店财务部门内部职责划分及其人员配备合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酒店数量也日益增加。在酒店的日常运营工程中,其中的财务部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部门占据整个酒店的核心。财务的职责广泛,其中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它是企业实现理想经济效益的基础,所以完善酒店的财务机构、明确内部职责的划分以及人员的合理配备是每一个酒店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酒店要高度的重视对财务部门内部职责的划分和人员的合理配备。

关键词:酒店财务部门;内部职责划分;人员配备;研究

引言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财务部门的工作都有着一定的误解,有的酒店管理人员认为,酒店的其他任何部门都可能会对酒店带来效益,但财务部门仅仅是一个反映部门,对于酒店来说反映成本不必这么高。所以现在很多企业一提到裁剪人员就想到了财务,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财务就是一个多余的部门。甚至有的身价上亿的老总也会有这种思想。就是因为这些,很多企业经常会遇到经济危机,因此只有合理的配备财务人员才能使酒店在日常竞争中取得优势。

一、酒店财务部门内部职责划分原则

如果酒店的业务进账由记录账款之外的其他员工独立登记,而且由另外一位不负责账款的员工定期整理调节账目,这样酒店就形成了一项自动的交换牵制,酒店必须规定负责业务收入和记账的员工不得经手货币资金,这也是为了防止酒店内部出现舞弊现象的措施之一。除此之外,在手工的会计系统中,其中负责应收企业总账与顾客明细账的员工应安排不同的人负责,还有记录现金支出与收入的人员不可以安排负责企业在银行存款账户调节使用。

(一)会计业务当中的不相容岗位

1.酒店的出纳人员不得担任稽核、企业会计档案保管以及酒店任何账目的记录工作。酒店应该避免由一人担任货币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并且所批注的付款凭单与签发的支票不得分开。2.记录资金收支的员工不得担任调节银行存款账户。3.酒店现金总账目与日账目由不同的员工负责登记。4.所对应的银行总账目与日账目也要由不同员工负责登记。5.酒店应收与应付的账款总账与日进账由不同员工负责。6.酒店主营业务的收入与应收账款应由不同员工分别负责。7.酒店财务部门的专用章应该交给专人负责保管。8.独立稽查就是找另外一个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来对工作进行验证。

(二)严格按照酒店会计部门内部的控制制度进行管理

明确员工的责任范围,使得他们之间互相独立、相互制约。1.企业的任何经济业务都应安排至少两人参与负责,不可出现脱离监督的现象发生。2.在酒店开户银行的预留印鉴,也应由至少两人负责保管。3.会计岗位安排可以实行多种情况负责制,一人一岗、一人多岗等情况。但是出纳人员不得担任稽查、档案管理的现金收支、债券记录工作。4.安排酒店会计的核算人员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整理报表的工作但是不得接触货币、不可监管实物资产。而由出纳人员负责货币管理,但是他们不负责账簿管理。5.会计核算员工应及时与出纳人员对账簿与库存的进行核对,一旦不对应,应及时找出原因。除此之外会计核算人员还应每月负责将银行存款的日记账与银行的对账单进行核对。对还没有到达的账目,应认真核实,然后编制出银行存款的余额调节表。6.酒店的物资核算人员应每月不定时与仓库的保管员进行核对,如果出现不对应,则应立即查出原因。

(三)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

各项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应该明确,并且互相独立、相互制约。具体要求是:1.各位员工职权明确、按规定行事,明确责任,避免因没有明确责任而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甚至有可能出现越权的行为,从而导致管理失控。2.要实现职务分离,这是酒店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很好的避免因权限重叠而出现共同贪污、舞弊的情况。3.各职权之间要互相制约。比如说酒店支出一笔采购的货款,首先要由采购人员填写请款单,交给供应人员,由供应人员审核所请款的数额以及其中的内容和收款的单位与合同的计划是否相符,再由会计员对请款的内容进行审核再做出预算,然后编制出付款凭证,最后才交给出纳人员,由出纳人员凭完整的手续办理汇款结算。但是所办理的汇款结算还要交给会计员审核,前前后后要经过四个人的分工完成。

二、酒店财务部门如何划分以及内部职责

财会部门的设置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的财会部门一般都比较倾向于会计部门,从而导致很多人认为酒店的财会部门是反映酒店经营好坏的部门。合理的对财会部门进行职责划分有利于告别传统的财会部门。

酒店的财会部门按照职能可以分为会计核算、成本控制、财务预算、审计监督、资金管理等五个部门。并对其职责进行规划。

(一)会计核算部门的职责

会计核算部门可以说是财会部门的基础,财会部门的后续工作基本上都是在会计核算部门提供的数据基础上工作的,会计核算部门根据有关的法规对原始的凭证以及各种资料进行审核,然后填写记账等工作。而且还要给其他部门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方便其他部门展开工作,会计核算部门不仅可以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收集。

(二)财会预算部门的职责

财会预算是对企业未来某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的预计。财务预算必须要全体员工综合的协调企业的每个部门,它是这个酒店的全体职员的经营目标。总的来说通过财务预算得出的数据可信度比较高,相对来说比较科学合理。财务预算有助于明确相关人员的奋斗目标。企业可以通过财务预算对本身的财务状况进行预算,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发现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及时的给予解决,按照企业的财务预算开展工作,从而达到更高的水平。

(三)成本控制部门的职责

成本控制部门要求对酒店的消费进行控制,它不是一个反映企业消费的部门,而是对酒店所有的消费费用的统计和控制。所以说成本控制部门面对的是全体员工,它不只是控制酒店在经营过程中消费变动,还要对酒店在日常工作中的消费进行控制。他对酒店的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等所有员工都有管理控制资金消费的权限,从而保证企业整体的消费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四)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责

资金是反应企业经营是否顺利地直接工具,对于一个酒店来说我国目前很多酒店经营不善不都是因为资金管理的欠缺。酒店资金管理部门不仅要对酒店的资金流动进行监督,更多的是要对企业资金的使用计划做出合理的分配。酒店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酒店未来的发展状况。加强对资金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有助于提高酒店资金管理的统筹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审计监督部门的职责

审计监督部门主要工作就是对酒店自身的监督,促进酒店的合法经营,从而维护各位股东的合法权益,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审计监督部门主要监管的是企业的财务,它在酒店财务部门独立存在。对酒店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查监督,从而促进酒店的内部强化,降低酒店风险,实现酒店的效益最大化。

三、酒店财务部门人员配备合理化研究

(一)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

酒店的财务信息是对酒店各种经营活动的集体反应,同时也是支撑酒店经营决策基础。在酒店搭建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有助于实施酒店的信息化管理。在酒店财务信息管理时应该规定将财务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这样就可以将直接的效果表现为数据的集中管理。这样就会使得信息更明了,一目了然,对员工来说财务信息更透明。

(二)在酒店会计部门内部建立一套内部稽核制度以及牵制制度

会计机构内部的稽核制内容要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制定,包括稽核工作的职责和权限以及会计报表的方法等等。另外会计机构的牵制制度也叫做钱账分管制度,酒店内部所有涉及到现金、货币的职责都必须安排至少两人负责,不可出现没有监督的情况发生。在酒店计算机系统中,部门内及使用部门之间应合理的进行职责划分。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很多功能都应该被分离开。

(三)要明确有关酒店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及执行规则

酒店的重大经济决策与执行应当被明确,从而实现制度规范化。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规则要体现出决策与执行人员之间的制约,从预防酒店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严重经济损失。比如说在公司制企业中,在董事会拟定重大的资金项目时,需通过股东大会的审核、批准,然后形成决议,最后以总经理为首的企业经营者共同决定,监事会对其进行监督。

(四)对酒店进行财产清查

酒店要建立财产清查管理部门,设置财产清查制度,明确清查的范围与期限。但是财产清查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均可,在进行清查时要结合酒店的实际情况,可以全部清查也可部分。进行财产清查的方法及范围:对酒店的物资财产进行实地核实,对其库存与银行存款债券等要逐一核对。

(五)明确人事任免的制度

比如说上层领导的直系亲属不可负责管理财会机构,同时财会机构的管理人员的直系亲属也不得在本酒店担任出纳职员。

(六)重要岗位负责人要定期的进行轮换

比如说出纳人员、材料核算人员以及员工工资的核算人员等等都应该进行定期轮换。

(七)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价值管理工作,它不仅是财务机构的专项工作,它需要酒店的领导,以及酒店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只要酒店的全体员工一起努力,增强酒店所有员工的法制观念,从而确定财务机构的核心地位,才可真正的做好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才可保证酒店的持续发展。

(八)加强酒店的内部审计和稽核

内部审计是酒店内部控制的一种形式,内部审计就是酒店内部对自身酒店各种经营活动以及控制系统的评价。它也对会计部门的工作及会计信息资料进行控制与监督。但是在酒店内部也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对酒店的会计信息与资料进行再监督。此项工作应交给内部审计人员负责。或者酒店可以找专门的监管部门对酒店的财务资料进行审计管理。

四、酒店财务部门人员配备的合理化设计

(一)会计核算部门

现如今,在我国很多的企业部门都应经开始使用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方式。所以针对于我国的酒店来说在对会计核算部门进行人员配备的时候,要结合酒店的实际情况,要安排基本的会计核算人员和会计电算化的人员两部分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其中的基本会计人员要达到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熟练相关会计的法律法规,另外一部分电算化的会计人员除了这些之外还应熟练计算机功能。

(二)财务预算部门

酒店财务预算部门的工作不只是对本酒店所有财务数据的分析,更是要联和酒店的实际经营状况来进行合理的分析,所以说酒店的财务预算部门要包括财务预算资料的收集和管理人员。其中的资料收集人员要综合市场与当前本酒店的实际经济状况为管理人员提供财务预算的资料。所以酒店财务预算部门的员工不只是具备有关财务预算的财务技能,还具备一定的沟通和数据统筹能力。

(三)成本控制部门

成本控制部门与财务预算部门的人员设置相似。成本控制部门不仅只是要完善成本的管理、预算等,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从而确保成本的预算、成本管理等工作科学合理的运行。还要保证在酒店日常运营过程中要严格的遵循成本的控制。

(四)资金管理部门

面对酒店大量的资金流动,有很多的财会人员禁不住诱惑,所以资金管理部门要设置为两部分。一部分人员负责资金预算,而另一部分则负责资金管理。这两部分的人员工作互相制约但又互相独立着,从而确保了酒店资金的安全。酒店的资金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资金管理等相关财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很好地职业素养。

(五)审计监督部门

酒店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特点联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科学合理的设置内部审计工作部门,审计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得少于三人。因为审计监督部门是酒店财务机构保障,所以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同时具备审计、会计以及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要对内部的审计程序、标准等特别熟悉,还需要了解我国相关财会的法律知识。了解酒店内部的控制程序。也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五、结语

总之财务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处在心脏的位置,至关重要。对于酒店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充分的发挥财务在酒店中的重要性,合理的对财务部门的岗位进行划分,严格要求对财会部门人员配备,这对于酒店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酒店的财会部门不仅只是人们所看到的一个特别简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足轻重的部门,它是真正的核心元素。所以我们高度的重视财会部门的存在。积极地配合其工作,在财会部门的引领下,为酒店的发展而共同努力。(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德军.企业财会部门在合同管理中的角色[J].新会计.2012(4).

[2]刘晓燕.财会部门内部职责划分及其人员配备合理化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11).

[3]覃士珍.对财务管理内部职责划分及人员配备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4,(03).

[4]08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报告[Z].中国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2009.

[5]祝燕.论小企业财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7).

作者:汪清

第3篇:浅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岗位轮换

摘要:基于淮安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岗位从业现状,分析了长期从事同一工作的弊端,结合实际分析了在部门内部实施岗位轮换的现实意义和操作注意事项。

关键词:岗位轮换;人力资源;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朱正磊(1977-),男,江苏丰县人,淮安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工程师,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张霞(1978-),女,江苏涟水人,淮安宏能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江苏 淮安 223002)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已经上升到主导地位,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和重点。人力资源部已由单一的行政事务管理转变为整体的专业性职能管理,再转变到综合的系统性战略管理。人力资源部不再是服务性、咨询性和控制性的参谋部门,已转变为足以影响到企业整体表现和绩效的重要决策部门。人事经理也成为了企业经营的战略合作伙伴。作为企业的战略性伙伴,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应具备人力资源所有功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人力资源部岗位从业现状及弊端

1.现状

(1)现岗位从业时间长。以淮安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为例,目前11名专职人员中有10人在现岗位工作时间超过6年,时间最久者长达15年。

(2)从事专业单一,缺少多岗位从业经验。目前所有的专职人员中,仅3人有两个不同岗位的工作经历,且均是因机构调整或有人员提升、调离时而变动的岗位。其余人员均自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相同的专业工作。

(3)科班出身专业人员稀缺。淮安公司目前仅有1人为人力资源专业毕业,其余人员均是电力系统、营销、财务等与人力资源不相关的专业半道出家,其专业知识均是进入人力资源部后从实际工作中学习的。

2.弊端

(1)不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由于长期从事同一工作,导致各专职对其他岗位的专业工作不熟悉。近年来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常有突发性任务,上级单位有时会在较短时间内要求上报专业报表或报告,若此时负责该工作的专职人员不在,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

(2)不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心理角度看,一个人如果长期从事单一工作,创造的激情就会被压抑,逐渐失去对工作的兴趣而流于照章办事。这种现象被称为疲顿倾向。疲顿倾向是提高效率和发挥创新精神的大敌。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习惯了被动式管理模式,将导致部门如一潭死水,缺乏活力。员工没有激情,工作但求完成、不求创新,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意识。

(3)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半封闭甚至封闭状态容易导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利于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4)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只了解掌握一种岗位业务就难以站在其他岗位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难以处理好本岗位工作与整体工作的关系,遇事不能站在全局角度看问题。各岗位间难以协调和配合,甚至会因岗位设置本身的不均衡、工作量的不均而产生抵触情绪和矛盾。

二、人力资源部实施部门内部岗位轮换的意义

岗位轮换又称轮岗,是指企业有计划地通过同一职能部门或不同部门之间的平行调动,让员工承担不同的工作,具备“一岗多能”的能力,达到为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在人力资源部实施部门内部轮岗除了能有效解决前文所述弊端外,还具有以下意义:

1.有效储备人才

岗位轮换可以使员工同时具备几个岗位的工作经验与能力。有效的岗位轮换相当于建立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一旦需要调整可迅速进行补充,从而提升部门、企业的稳定性,降低人才流失带来的动荡与损失。

2.促进员工换位思考

岗位轮换使得大家都有机会接触各个岗位,使员工能够体会不同专业岗位的差异,增进相互间的了解。通过岗位轮换打破各岗位间的专业壁垒,使员工都能意识到不同岗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做到换位思考,互相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达到充分的沟通和协作。

3.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人力资源

在某岗位工作较为集中繁忙、时间要求较紧时,可调用有过该岗位工作经验的员工协助。比如,每年公司“两会”召开前,各单位《绩效考核责任书》的编制时间紧、任务重,仅由绩效管理专职一人负责,工作量太大,往往连续数日加班加点,且容易出错。如果进行了常态的岗位轮换管理,部门内部有多人熟悉该工作,则可一起分担,从容应对。

4.减轻组织晋升的压力,减少员工的不满情绪

由于长期得不到晋升,必将导致员工的工作的热情减少。而企业能提供的晋升岗位又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员工的晋升要求。而岗位轮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晋升岗位不足的压力。

5.控制风险

通常一个人在某个岗位工作时间较长,会积累很多资源。人力资源部各岗位的廉政风险相对于和客户、施工单位接触较多的岗位来说要低,但在人员招聘、人事调整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源点。岗位轮换有助于对此进行制约,规避因资源的个人垄断对企业利益造成的潜在风险。

三、实施部门内部岗位轮换前的准备工作

岗位轮换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实际操作并不容易,因此必须充分做好岗位轮换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考虑周全、注意细节。

1.制订轮换计划,做到循序渐进

岗位轮换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轮换前应制订详细的计划,确定轮换周期。若周期过长,达不到轮岗的目的。而过于频繁会对员工的心理造成冲击,岗位轮换的效果会适得其反。一般情况下,员工在同一岗位工作4年进行轮换为宜。初次进行岗位轮换时,一定要在相关性的岗位间进行,如干部管理岗位与人事管理岗位、保险管理与薪酬、绩效管理等岗位进行轮换,待逐渐开展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进行全面轮换。

2.建立各岗位完整的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是新到岗员工的行为准则,务必详尽规范,使新到岗员工对照岗位说明书能够开展最基本的日常工作。同时,梳理部门内部工作流程,加强流程控制。淮安公司拟梳理人力资源部各专职间的内部工作流程44项。

3.岗位轮换培训

为使员工尽快适应新岗位工作,应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使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新岗位的工作程序,掌握基本技能。可以在确定的轮岗时间前3~5个月即让员工介入其新岗位的日常工作。在原岗位人员的帮助下,提前熟悉岗位业务和工作情况,在实践中进行培训,为正式岗位轮换做好准备。

4.建立严格的交接制度,明确责任

原岗位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巧有助于继任者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原岗位人员有责任辅导继任人员的实际操作,及时提醒相关注意事项。怎样使离任者心甘情愿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和技巧,一方面与思想工作是否做到位有关,另一方面健全的制度约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交接工作,建立交接记录,完善记录交接前后的流程和细节,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有助于岗位轮换的顺利进行。

5.做好沟通,减少负面影响

由于人力资源部各专业岗位岗级不同,岗位轮换时难免会出现由高岗级向低岗级岗位轮换的现象,收入的减少会使岗级降低者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因而,做好岗位轮换前的思想工作非常必要。事前沟通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使岗位轮换程序符合《劳动合同法》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等相关条款的法律规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人力资源部实施有效的部门内部岗位轮换将会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培养打造一支复合型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使得部门不会因任何一个人的离开(休假、培训、离职等)而导致运转困难,从而有效地提高部门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地促进公司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朱正磊?张霞

第4篇: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

前言

HSE管理体系的组织、监督者是各级职能部门,在推行HSE管理体系中,落实各级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作用,对于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炼油化工

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销售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和《施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出《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编制指南》,以指导各级职能部门落实HSE职责,编制HSE实施计划。本标准规定了职能部门编制HSE实施计划的一般原则,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依据本指南编制的部门HSE实施计划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在部门总体工作计划中体现,但要满足Q/SHS0001.1标准、企业HSE规范和本指南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安全环保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翟齐李正钰李俊荣何怀明牟善军辛平杨春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直属企业及二级单位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编制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直属企业和二级单位职能部门。

各基层单位职能部门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SHS0001.1-200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Q/SHS0001.2-2001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Q/SHS0001.3-2001炼油化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Q/SHS0001.4-2001销售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Q/SHS0001.5-2001施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中国石化[1999]安字467号

3部门概述

叙述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a)部门名称及隶属关系;

b)管理职能(包括对专业系统、直管及托管单位的管理职能);

c)机构设置与人员构成;

d)工作特点描述。

结合HSE管理体系、规范对专业、部门的要求,写出工作特点。如:钻井工程设计HSE要求、油气井修井HSE要求、防井喷措施、海(水)上作业HSE要求;工艺控制指标修订、大机组特护管理、压力容器及安全附件定期检测、防腐措施、仪表控制联锁管理要求、外电网停(晃)电的防范措施等。

4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

根据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和企业的HSE工作目标,编制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确定部门HSE工作任务、目标,通过落实部门HSE职责和每个管理人员的HSE“一岗一责制”,为企业HSE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4.1承诺和目标

4.1.1承诺

职能部门是推进HSE体系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应通过落实职能部门的HSE职责和每个管理人员的HSE“一岗一责制”。

4.1.1.1承诺原则

a)每个管理人员都应进行HSE承诺;

b)部门负责人应代表部门向分管领导进行承诺;

c)HSE承诺应以书面形式予以明确。

4.1.1.2承诺内容

部门HSE承诺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a)坚持HSE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集团公司有关本专业的各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工业卫生的法规、标准、规范、制度和要求,并落实在各项工作中、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

b)实现本专业HSE目标,不发生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各类事故。

c)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违章指挥,纠正违章、违纪行为。

d)在部门、专业系统、直(托)管单位全面推行HSE管理,并确保专业系统、直管单位HSE目标的实现。

e)采用先进的装备和手段,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

管理人员HSE承诺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a)履行HSE“一岗一责制”。

b)不违章指挥,纠正违章、违纪行为。

c)熟知HSE职责和要求,承担相应的HSE责任。

4.1.2目标

部门的HSE工作目标应根据企业的HSE目标,结合本专业职能进行制定.。

a)制定部门的HSE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b)制定专业系统的HSE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c)制定直(托)管单位的HSE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如设备管理部门可制定:设备三率、仪表

三率、压力容器安全阀的定检率、检维修及抢修及时到位率、检修质量保证、承包商的管理(包括外来施工队伍、外来施工人员的管理)、供应商的管理(包括关键设备进厂监督)、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检测率、HSE设备设施的完好率等。

4.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按照Q/SHS0001.1和Q/SHS0001.2(Q/SHS0001.3、

Q/SHS0001.4、或Q/SHS0001.5)的要求,明确部门的HSE职责,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制定所有管理人员的HSE职责,开展HSE培训,制定考核办法,将HSE业绩与奖惩挂钩。

4.2.1职责制定

a)按照企业的HSE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结合专业职能,编制部门HSE职责和管理人员的一岗一责制。

b)建立部门、专业系统HSE管理制度,制定HSE管理体系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并定期进行考核。

c)督促直(托)管单位建立并实施HSE管理制度,定期对其执行HSE制度情况、HSE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中。

d)进行HSE工作总结,并向企业或二级单位HSE管理委员会书面报告。

4.2.2职责考核

各级部门的负责人、全体管理人员都负有HSE责任,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负责什么工作,都有责任把HSE工作做好。部门应根据企业HSE考核制度,制定部门、专业系统和直(托)管单位HSE考核细则,通过考核,促进HSE职责的落实。部门和管理人员的HSE职责考核情况要与其经济利益挂钩,考核结果应记录存档。

主要考核内容:

a)部门HSE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

b)部门和管理人员HSE承诺兑现情况;

b)部门HSE职责和管理人员HSE“一岗一责制”的履行情况;

c)对专业系统履行HSE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情况;

d)对直(托)管理单位HSE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

e)对未能履行HSE职责,因管理失误造成事故者的处理情况;

f)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

4.2.3人力资源

4.2.2.1能力要求

a)根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确定各岗位管理人员应有的资格。

b)管理人员应达到:

——具有HSE意识;

——熟知相应专业的HSE法规、标准、制度和要求;

——清楚本岗位HSE职责和任务;

——在推行HSE工作中起表率作用。

4.2.2.2培训要求

a)部门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应参加企业(或单位)组织的HSE培训。

b)组织对专业系统的岗位培训时,应有HSE培训考核的内容。

4.2.4物力资源

职能部门(如计划、财务、设备、基建、供应、技术等部门)应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为HSE管理体系的推行提供物力资源。

a)提供符合HSE标准的生产运行设备、设施。

b)提供生产所需的HSE设备设施。

c)提供隐患整改所需资金。

d)提供抢险救灾等应急所需的设备设施。

e)提供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职工HSE防护用品。

4.2.5文件控制

a)依据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部门HSE管理相关文件的记录、审批、发放、更改和归档管理措施。

b)建立文件修订制度。在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后,及时修订相关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

4.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部门应在所管辖专业和直(托)管单位中,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4.3.1风险评价

有关部门要建立风险管理的程序

a)明确项目、过程和作业管理人员是风险评价工作的负责人。

b)对现有装置和设施在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下、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下和生产的全过程中,明确界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项目、工程和作业等。

c)结合本专业特点选择合适方式进行风险评价。

d)监督检查风险评价的进行情况。

e)检查风险削减措施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f)总结风险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g)建立项目、工程和作业风险评价及风险削减措施档案。

4.3.2隐患治理

a)建立项目、工程和作业的风险评价及削减措施档案。

b)部门应按隐患治理“四落实”的原则,对企业的隐患治理提供技术或资金支持。

c)组织对专业系统和直(托)管单位隐患的治理。

d)对已立项或已实施的隐患治理项目进行跟踪检查,监督项目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4.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部门应认真选择承包商和供应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对其HSE表现进行评估。

4.4.1承包商管理

a)落实各项目、工程和作业承包商的管理人员和责任。

b)按Q/SHS0001.2(Q/SHS0001.3、Q/SHS0001.

4、或Q/SHS0001.5)要求,根据承包商的HSE表现,选择承包商。

c)承包商管理人员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和HSE培训人员,对承包商进行HSE教育培训、考核发证,建立培训档案。

d)承包商管理人员应在承包商作业的全过程中对其进行检查监督。

e)审查、记录承包商HSE表现,建立可选择承包商档案。

4.4.2供应商管理

a)落实部门内对供应商管理的人员和责任。

b)按Q/SHS0001.2(Q/SHS0001.3、Q/SHS0001.

4、或Q/SHS0001.5)要求,根据供应商提供产品和售后服务的情况,选择供应商。

c)供应商管理人员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对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的生产过程应编制检查监督要点,进行有效监督,并将检查监督情况记录存档。

4.5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新建、改建、扩建装置(设施)时,要按照“三同时”的原则,采用国家、行业标准进行设计、设备采购、安装和试车,确保装置(设施)在运行寿命期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a)根据部门职责,组织或者参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预评价,未进行预评价不得进行初步设计;

b)设计部门要落实设计负责人和设计者的HSE责任。设计时应按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安全环保设计,初步设计的安全环保篇应有HSE相关部门会签批复。设计图纸应有HSE相关部门审查批准签章,对由于设计失误造成的事故应追究有关设计人员的责任;

c)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设计单位和人员的选择实行“谁选择谁负责”的原则,对由于设计失误造成的事故应追究选择人员的责任。

d)供应部门应落实采购人员的责任。新、改、扩建装置(设施)建设中的采购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对采购质量进行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对装置(设施)投产后由于采购质量差引起的事故,应追究有关管理人员责任并给予行政处理;

e)建设主管部门应落实建设施工管理人员责任。新、改、扩建装置(设施)的建设安装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管理人员应对安装质量组织检查,管理人员的职责落实情况应进行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f)新建、改建、扩建装置(设施)竣工后,项目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项目的试运行程序,组织对装置(设施)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装置(设施)的HSE防范措施、员工培训、规章制度建立等进行审查,并记录存档。

4.6运行和维修

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运行和维修、施工作业管理程序,并监督实施,保障运行与施工作业正常进行。

a)组织或者参加新安装和改造设备的开车审查,审查情况应记录存档;

b)按照法规、标准、规范或制度要求,制定操作、维修检验或腐蚀控制体系,保持运行正常和机械完好。

C)编制开车、操作、维修和停车规程,设置关键运行参数并监督实施;

d)按照有关法规、制度要求,落实人员对直接作业进行检查监督;

e)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进行安全监控管理;

f)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4.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部门应对所管辖专业系统发生的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进行研究,组织制订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4.7.1变更管理

a)制定所管辖专业系统技术变更、机械设备设施变更和管理变更程序;

b)对所管辖专业系统技术变更、机械设备设施变更和管理变更组织审查确定;

c)监督变更程序的实施;

d)组织变更实施后的验收。

4.7.2应急管理

a)组织或参加制定应急预案;

b)落实部门管理人员和所管辖专业系统应急处理的责任;

c)组织或参加应急预案的检查和演练;

e)组织或参加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

4.8.检查和监督

a)制定所管辖专业系统的检查考核制度;

b)组织对专业管理情况(如工艺操作指标的执行、设备管理状况等)检查和考核;

c)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落实项目负责人、整改期限、整改要求和整改资金;

d)组织对整改情况的检查验收。

4.9.事故处理和预防

a)制定所管辖专业系统的事故管理程序和处理办法;

b)组织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情况调查和分析;

c)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

d)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并负责考核;

e)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进行通报。

4.10.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部门应对本部门、所管辖专业、直(托)管单位的HSE管理体系实施情况进行审核和评审。

a)依据Q/SHS0001.1和Q/SHS0001.2(或3.4.5)的要求,建立部门和个人的HSE业绩考核办法;

b)在本系统上级、同级及下属意见反馈的基础上,对照本的HSE目标,对管理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形成记录并予以保存;

c)将HSE业绩考核与岗位经济责任制挂钩;

d)对部门HSE管理工作和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写出HSE工作报告。

HSE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lHSE承诺与目标的实现程度;

l实施计划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l对HSE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lHSE工作建议与意见。

b)HSE总结应有部门主要负责人主持进行;

c)依据企业HSE管理评审的结论和建议,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完善部门的HSE实施计划,实现动态循环。

[1]

在百度搜索: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

第5篇: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推荐)

前 言 HSE管理体系的组织、监督者是各级职能部门,在推行HSE管理体系中,落实各级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作用,对于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按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炼油化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销售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和《施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出《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编制指南》,以指导各级职能部门落实HSE职责,编制HSE实施计划。本标准规定了职能部门编制HSE实施计划的一般原则,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依据本指南编制的部门HS

保证、承包商的管理(包括外来施工队伍、外来施工人员的管理)、供应商的管理(包括关键设备进厂监督)、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检测率、HSE设备设施的完好率等。 4.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按照Q/SHS0001.1和Q/SHS0001.2(Q/SHS0001.3、Q/SHS0001.

4、或Q/SHS0001.5)的要求,明确部门的HSE职责,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制定所有管理人员的HSE职责,开展HSE培训,制定考核办法,将HSE业绩与奖惩挂钩。 4.2.1职责制定 a) 按照企业的HSE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结合专业职能,编制部门HSE职责和管理人员的一岗一责制。 b)建立部门、专业系统HSE管理制度,制定HSE管理体系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并定期进行考核。 c)督促直(托)管单位建立并实施HSE管理制度,定期对其执行HSE制度情况、HSE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中。 d)进行HSE工作总结,并向企业或二级单位HSE管理委员会书面报告。 4.2.2职责考核 各级部门的负责人、全体管理人员都负有HSE责任,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负责什么工作,都有责任把HSE工作做好。部门应根据企业HSE考核制度,制定部门、专业系统和直(托)管单位HSE考核细则,通过考核,促进HSE职责的落实。部门和管理人员的HSE职责考核情况要与其经济利益挂钩,考核结果应记录存档。 主要考核内容: a)部门HSE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 b)部门和管理人员HSE承诺兑现情况; b)部门HSE职责和管理人员HSE“一岗一责制”的履行情况; c)对专业系统履行HSE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情况; d)对直(托)管理单位HSE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e)对未能履行HSE职责,因管理失误造成事故者的处理情况; f)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 4.2.3人力资源 4.2.2.1能力要求 a) 根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确定各岗位管理人员应有的资格。 b)管理人员应达到: ——具有HSE意识; ——熟知相应专业的HSE法规、标准、制度和要求; ——清楚本岗位HSE职责和任务; ——在推行HSE工作中起表率作用。 4.2.2.2 培训要求 a)部门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应参加企业(或单位)组织的HSE培训。 b)组织对专业系统的岗位培训时,应有HSE培训考核的内容。 4.2.4物力资源 职能部门(如计划、财务、设备、基建、供应、技术等部门)应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为HSE管理体系的推行提供物力资源。 a)提供符合HSE标准的生产运行设备、设施。 b)提供生产所需的HSE设备设施。 c)提供隐患整改所需资金。 d)提供抢险救灾等应急所需的设备设施。 e)提供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职工HSE防护用品。 4.2.5文件控制 a)依据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部门HSE管理相关文件的记录、审批、发放、更改和归档管理措施。 b)建立文件修订制度。在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后,及时修订相关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 4.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部门应在所管辖专业和直(托)管单位中,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4.3.1风险评价 有关部门要建立风险管理的程序 a)明确项目、过程和作业管理人员是风险评价工作的负责人。 b)对现有装置和设施在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下、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下和生产的全过程中,明确界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项目、工程和作业等。c)结合本专业特点选择合适方式进行风险评价。 d)监督检查风险评价的进行情况。 e)检查风险削减措施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f)总结风险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g)建立项目、工程和作业风险评价及风险削减措施档案。4.3.2 隐患治理 a) 建立项目、工程和作业的风险评价及削减措施档案。 b) 部门应按隐患治理“四落实”的原则,对企业的隐患治理提供技术或资金支持。 c) 组织对专业系统和直(托)管单位隐患

第6篇:技术部门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正式)

总台技术部门“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提高总台技术部门人员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业务水平精湛、工作作风过硬、服务水平优良的技术队伍,稳步推进总台十项创新工程的技术保障与引领。

2、通过活动开展,促进每个技术人员熟练掌握各自岗位的应知应会内容,熟练掌握各岗位技术系统的应急处置方案,熟知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岗位操作规范,提升安全播出和技术服务水平。

二、活动原则

1、全员参与。各技术部门以及新媒体事业部、网络广播电视台、长江龙、教育频道所有技术岗位、技术管理岗位均参与练兵活动。

2、立足岗位。以岗位为平台,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比什么”的方针,将活动内容与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能力结合起来。

3、注重实效。以部门为单位,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样的练兵形式,努力在提高工作能力、业务水平、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4、抓好结合。坚持活动、工作两手抓,在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同时,做好技术服务、事业建设等各项工作,做到相互促进。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5月上旬):宣传动员,拟定计划。

召开活动领导和工作小组会议,明确岗位练兵的意义和任务,各部门根据岗位分工情况,以通用技能及特殊岗位技能练兵相结合的原则,拟定练兵方案和计划。

1 第二阶段(5月-6月):岗位练兵,提高技能。

各技术部门分专业、分岗位开展业务培训、知识竞赛、技能练兵、仿真演练、技术比武等多样的活动,普及提升岗位知识及技能,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第三阶段(7月):技能比武,总结评比。

在台领导指导下,由技术管理部牵头,分部门组织通用技能知识竞赛、技术比武、演讲答辩等相关活动,组织对各部门活动开展情况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术人员进行表彰。

四、活动内容

1、理论学习大练兵。

(1)以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员工学习总局的相关标准、规范,总台及部门制定相关制度、流程,岗位相关业务理论,技术文档写作技巧等内容。

(2)以部门为单位,开展规章制度、业务理论知识竞赛。 (3)开展问题及建议征集,要求每位员工至少发现一个新问题,提出一条新建议。

2、岗位技能大练兵。

(1)开展岗位相关设备、系统的操作培训,并进行考核,要求每个技术人员熟练掌握各自岗位的应知应会内容。

(2)针对常用系统及设备,开展岗位操作技能竞赛,提高技术人员的动手能力,同时要求每人至少增加一样设备的维护能力。

3、应急演练大练兵。

(1)在仿真平台或真实技术系统上,进行突发故障处理的培训、考核,要求判断正确、反应灵敏、处置得当、人人过关。

2 (2)开展多种应急演练活动。模拟设备故障或突发事件,锻炼和检验各岗位的应急处置能力,多工种的协同配合能力。

(3)总台领导和工作小组参与应急演练,指导应急故障的模拟,并当场进行打分、点评,将评价结果计入活动考核。

4、服务提升大练兵

(1)开展“创新服务年”演讲比赛活动。进一步深化技术人员服务理念,创新技术工作的理念,做到“跳出技术看技术,跳出广电看广电”,提高技术与节目、产业的结合能力。

(2)撰写“岗位大练兵”活动总结。

五、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体干部员工应充分认识到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刻苦钻研技术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技术和业务素质。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结合活动实施方案,认真组织,确保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2、落实工作分工,明确职责任务。要根据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认真协调,实施好大练兵活动并及时交流学习经验,通过上下分工合作,共同努力,确保“岗位大练兵”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3、周密部署安排,强化监督考核。通过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员工学习培训,周密部署和实施,狠抓督查,逐级抓落实。要重视建立考核档案,使活动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整体性和科学性,并建立岗位技能练兵的常态性方案。

3 附:岗位大练兵各阶段活动内容建议

一、 宣传动员阶段

1、

2、

3、

4、

二、 岗位练兵阶段

1、 公共层面(由技术管理部牵头进行) 张台、顾台召开动员会 成立大练兵领导及工作小组

各部门拟定大练兵计划,并按实际情况召开会议进行动员推广 技术管理部撰写周讯稿件,在全台范围进行宣传

① 专家宣讲(如请总局专家宣讲信息化等级保护相关规定) ② 主题讲座(如请相关专家讲授前沿技术发展趋势)

③ 专题研讨(如就新媒体或新技术如何为总台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进行跨部门交流)

④ 专题调研(如就新技术态势下的安全播出日常运维进行部门调研

1、电视

2、发射)

⑤ 案例评析(整理电视、广播、发射、传输、新媒体等日常安播案例进行评析 形成案例手册)

⑥ 业务知识考试(如就62号令等各部门相通的知识点进行考核、竞赛)

2、 各部门特色层面(由各技术部门自行组织、技术管理部参与、监督) ① 运行体系人员

 参与人员:参与广播、电视、传输发射、新媒体等岗位日常值机的一线人员

 练兵目的:提升技术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岗位职责意识,熟悉与日常值机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服务水平,

4 树立良好形象。

 练兵形式:以提高岗位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为重点,兼顾普及基本理论,紧紧抓住日常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难点、热点问题,采用集中学习、分组讨论、岗位培训、互帮互学、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以及操作应急演练、模拟仿真、业务技能讲座、业务知识考试、相近岗位观摩学习、优秀员工事迹典型宣传、发动员工查找问题、实用工作技巧交流、提升工作制度和流程的熟悉程度等多种形式进行练兵。 ② 系统维护人员

 参与人员:参与广播、电视、传输发射、新媒体等岗位日常系统维护,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员

 练兵目的:提升技术运维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岗位职责意识,熟悉相关行业标准、理论,大幅提升对系统、设备、链路的掌握程度,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形象。

 练兵形式:以提升技术运维人员系统及设备操控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普及行业基础标准、理论,以提高技能、增长才干。采用集中学习、分组讨论、岗位培训等多种方式,以及专家宣讲辅导(规范、标准)、讨论交流、系统应急演练、典型及核心设备操控技能比武(如摄像机、调音台、灯控台、测试设备等)、案例分析能力提升、实用工作技巧交流、系统构架及信号运行流程考核等形式进行练兵。 ③ 建设研发人员

 参与人员:参与广播、电视、传输发射、新媒体等系统建设以及软件研发,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员

 练兵目的:培养、选拔部门内视频、音频、灯光、网络、软件开发、新媒体研发等专业的核心人才,大幅提升对事业、产业的贡献程度,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形象。

5  练兵形式:采用专家辅导(规范、标准)、专题研讨(新技术、新技能)、为一线员工培训讲课、跨部门交流、外出观摩学习等形式进行练兵。 ④ 综合管理人员

 参与人员:广播、电视、传输发射、新媒体等部门一线管理人员  练兵目的:提升综合服务及管理技能,形成部门良好工作氛围。  练兵形式:采用专家辅导、专题研讨、跨部门交流、外出观摩学习形式等进行练兵。

三、 总结评比阶段

1、

2、

3、

4、

5、 各部门组织总结会

技术管理部组织大练兵演讲竞赛 张台/顾台召开总结会,形成长效机制

各技术部门安排员工撰写总结稿,联系周讯专版刊登 技术管理部撰写周讯总结稿件,在全台范围进行宣传

第7篇:部门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试 行)

为更好地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使考核有依据、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根据**公司《绩效管理考核制度》,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对公司办公室、供水所、营业所、安装公司所进行的月度绩效考核工作。

二、实施细则

(一)通则

1、绩效考核评价表

各部门应对照本部门《绩效考核标准表》进行自评,在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将上月的部门《绩效考核评价表》填写好,交到分管经理处,先由分管经理对计分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部门再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正,在每月的第二个工作日内交到公司办公室,由其分发至公司领导和各部门。公司领导和各部门对其进行审核并在3天内将意见书面反馈至办公室,办公室予以核实修正,办公室拥有1年内追溯调整的权利。各部门就其重要事项或重要误差在月度经营管理会议上进行质询。

2、工作记录表

各部门应在每月的第二个工作日内将上月《工作记录表》交到公司办公室,由公司办公室分发至公司领导和各部门,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参考依据。工作记录表用于记录各部门在月度工作中完成的具体(重点)工作任务、短期工作计划、工作落实和反馈情况、其它需要备忘的事务。

(二)分则

各部门应提交的与绩效考核相关的材料:

1、办公室

①本月收发文名称、数量,文件归档实册及记录,本月起草的文件及数量。

②宣传稿件、宣传活动记录

③办公设备(物资)、办公用品领用记录

④各类报表统计、汇总、上报情况记录

⑤各部门考勤记录

3、营业所

①月度营业报表及分析,月报应包括:应收报表、实收报表、拖欠报表(与上月对比数)、回收率统计报表、产销差率(漏损率)统计报表。

②用水管理:本月新(改)装用户数、变更或销户数、总用户数等。

③维修出勤次数、出勤次/人〃天、维修部营业收入(维修工资、材料让售分别上报);稽查台帐、报表和记录。

④户表改造受理、查勘、实施、验收记录。

⑤用户投诉及意见受理和反馈情况记录。

⑥下月工作、费用计划(指标)。

④生产技术规范、技术资料归档、施工现场管理及记录。

⑤本月原材料消耗情况(按工程分列上报)、机具台帐和使用维护记录。

以上是各部门应上交的考核材料,如有其它需要特殊说明的事项可另附材料。

三、组织机构

为有利于考核工作的开展,公司决定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 长:

副组长:

主 任:

成 员:

四、附则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司

2007年1月1日

第8篇:六、部门实施普查的办法

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军队系统按照部门职能分工,认真做好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编制、民政、税务、市场监管部门。 1.参与研究制定普查方案。 2.提供行政记录和相关业务资料。 (1)各级部门提供资料的具体要求。

①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正常单位、一个机构多块牌子和教学点向同级普查机构提供本部门掌握的机关法人、机关非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事业单位非法人名录资料;

②民政部按照2017年年报单位和未报送2017年年报单位向国务院经普办提供本部门掌握的全国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居委会和村委会等单位名录资料;

③省及省以下各级税务部门按照正常户、非正常户、注销户、清算户、停业、筹建期和其他等向同级地方普查机构提供本部门掌握的单位名录资料和相关纳税信息;

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向国务院经普办提供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掌握的按法人单位、非法人单位和其他等全国各类单位的名录资料。

以上各部门分两批次提供以上资料。2018年7月15日前,提供截至2018年6月底本部门掌握的单位资料;2019年1月15日前,提供2018年7-12月新增、变更单位资料。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主要指标包括: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原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详细地址、区划代码、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主要业务活动、行业代码、成立日期、登记注册类型、从业人员数等信息。主要指标内容参见第三部分中《普查单位清查办法》附件1。编制部门还需同时提供事业单位经费形式、主管部门等内容;税务部门还需同时提供是否一般纳税人、是否零纳税单位等内容;具体内容和要求另行规定。

152 ⑤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继续按照“五证合

一、一照一码”改革要求向同级统计机构每日共享新增、变更和注销的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资料,每季提供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企业名录资料,2018年7月15日前提供2017年企业年报资料,并按照“五证合

一、一照一码”改革数据共享方式向同级普查机构提供“五证合

一、一照一码”改革前的存量企业相关登记信息;以磁介质文本文件方式提供201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资料、截至2018年6月底的个体工商户登记资料,2019年1月15日前,提供2018年7月至12月的个体工商户增减变动资料。主要指标内容参见第三部分中《普查单位清查办法》附件1。

(2)对于单位行政登记记录中含有涉密内容的资料,各部门要按相关密级文件的交换要求予以提供。

3.协助各级地方普查机构进行普查。

各级机构编制、民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应按照同级普查机构的要求,抽调熟悉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同级普查机构组织的对各类单位的入户清查、单位核实和认定工作;要会同普查机构对单位清查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和认定。在单位清查结束后,各级普查机构应将清查结果与部门行政登记资料比对存在差异的单位名单提交同级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根据其审批或登记的分工职责,认真组织核查工作,并在1个月内向普查机构反馈核查结果。

各级机构编制、民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协助同级普查机构做好普查登记宣传、普查单位查找和入户登记、普查结果评估、普查资料的分析和开发等相关工作。

(二)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组织实施货币金融服务和其他金融业的经济普查工作。 1.普查对象。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的普查对象包括人民银行本部及其分支机构,以及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员单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全部法人单位、视同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具体包括:

①人民银行本部及其分支机构;

153 ②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及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

③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贷款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④非银行支付机构; ⑤金融控股公司;

⑥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员单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2.普查内容。

普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组织结构情况、从业人员情况、财务状况、相关业务量等指标。所有指标均执行统计用指标解释口径。具体表式详见本方案第二部分中的部门普查表式。

3.组织实施及职责分工。 (1)成立经济普查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货币金融服务和其他金融业普查机构。 (2)制定实施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普查机构按照《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要求,制定货币金融服务和其他金融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办法,报国务院经普办审核批准后,统一布置实施。

(3)提供单位名录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普查机构分两批以文本格式提供普查对象名录资料。2018年7月15日前,向国务院经普办提供截至2018年6月底的全部普查对象单位名录资料;2019年1月15日前,提供2018年7至12月底新增、变更单位名录资料。内容包括: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原组织机构代码)、部门登记证号、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详细地址、区划代码、邮

154 政编码、联系电话、主要业务活动、行业代码、登记注册类型、成立日期、从业人员数、机构类型、单位类型等。

(4)共同确认普查单位名录。

2018年11月底前,国务院经普办将相关清查结果反馈给中国人民银行普查机构。2018年12月10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务院经普办共同确认货币金融服务和其他金融业最终普查单位名录。

(5)开展单位普查。

中国人民银行普查机构组织本部门负责的普查对象填报普查表,开展数据审核和验收工作,并于2019年5月31日前,将分单位的普查基层数据以文本格式报送国务院经普办。

(6)提供相关统计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普查机构负责提供分单位的主要业务量统计数据,提供从业人员和有关财务统计的分组汇总数据;并于2019年6月30日前,将分单位的业务量统计数据以文本格式,从业人员和有关财务统计的分组汇总数据以EXCEL格式(并报送纸介质报表)报送国务院经普办。业务量统计数据具体内容和要求见部门普查表式部分,其他数据具体内容和要求另行规定。

(7)参与金融业全行业经济普查数据审核。

中国人民银行普查机构及各级分支机构参与对全国及各地区金融业全行业经济普查数据的审核与评估。

(8)协助各级地方经济普查机构进行普查。

中国人民银行普查机构发文要求各级分支机构协助当地人民政府普查机构开展普查工作。

(三)银保监会。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单独组织实施保险业的经济普查工作,协助中国人民银行开展货币金融服务和其他金融业普查工作。

155 1.普查对象。

(1)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本部及其分支机构;

(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行业大类为保险业的全部法人单位、视同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具体包括:

①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②外资在华设立的保险代表处;

③其他保险业的法人单位、视同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 2.普查内容。

普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组织结构情况、从业人员情况、财务状况、相关业务量等指标。所有指标均执行统计用指标解释口径。具体表式详见本方案第二部分中的部门普查表式。

3.组织实施及职责分工。 (1)成立经济普查机构。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保险业普查机构。 (2)制定实施办法。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查机构按照《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要求,制定保险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办法,报国务院经普办审核批准后,统一布置实施。

(3)提供单位名录资料。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查机构分两批以文本格式提供单位名录资料。2018年7月15日前,向国务院经普办提供截至2018年6月底的全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本部及其分支机构名录,以及保险业法人单位、视同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名录资料;2019年1月15日前,提供2018年7至12月底新增、变更单位名录资料。内容包括:统一社会信

156 用代码(或原组织机构代码)、部门登记证号、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详细地址、区划代码、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主要业务活动、行业代码、登记注册类型、成立日期、从业人员数、机构类型和单位类型等。

(4)共同确认普查单位名录。

2018年11月底前,国务院经普办将相关清查结果反馈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查机构。2018年12月10日前,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务院经普办共同确认最终普查单位名录。

(5)开展单位普查。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查机构组织本部门负责的普查对象填报普查表,开展数据审核和验收工作,并于2019年5月31日前,将分单位的普查基层数据以文本格式报送国务院经普办。

(6)提供相关统计数据。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查机构负责提供分单位的主要业务量统计数据,提供从业人员和有关财务统计的分组汇总数据;并于2019年6月30日前,将分单位的业务量统计数据以文本格式,从业人员和有关财务统计的分组汇总数据以EXCEL格式(并报送纸介质报表)报送国务院经普办。业务量统计数据具体内容和要求见部门普查表式部分,其他数据具体内容和要求另行规定。

(7)参与金融业经济普查数据审核。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查机构及各级分支机构参与对全国及各地区金融业经济普查数据的审核与评估。

(8)协助各级地方经济普查机构进行普查。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查机构发文要求各级分支机构协助当地人民政府普查机构开展普查工作。

157

(四)证监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单独组织实施资本市场服务业的经济普查工作。 1.普查对象。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行业大类为资本市场服务业的全部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具体包括: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本部及其分支机构;

(2)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有限公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公司;

(3)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和证券期货投资咨询公司; (4)境外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

(5)其他从事资本市场服务活动的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 2.普查内容。

普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组织结构情况、从业人员情况、财务状况、相关业务量等指标。所有指标均执行统计用指标解释口径。具体表式详见本方案第二部分中的部门普查表式。

3.组织实施及职责分工。 (1)成立经济普查机构。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资本市场服务业普查机构。 (2)制定实施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要求,制定资本市场服务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办法,报国务院经普办审核批准后,统一布置实施。

(3)提供单位名录资料。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查机构分两批以文本格式提供单位名录资料。2018年7月

158 15日前,向国务院经普办提供截至2018年6月底的全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本部及其分支机构名录,以及资本市场服务业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名录资料;2019年1月15日前,提供2018年7至12月底新增、变更单位名录资料。内容包括: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原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详细地址、区划代码、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主要业务活动、行业代码、登记注册类型、成立日期、从业人员数、机构类型和单位类型等。

(4)共同确认普查单位名录。

2018年11月底前,国务院经普办将相关清查结果反馈给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查机构。2018年12月10日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查机构与国务院经普办共同确认资本市场服务业最终普查单位名录。

(5)开展单位普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查机构负责组织本部门负责的普查对象填报普查表,开展数据审核和验收工作,并于2019年5月31日前,将分单位的普查基层数据以文本格式报送国务院经普办。

(6)提供相关统计数据。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查机构负责提供分单位的主要业务量统计数据,提供从业人员和有关财务统计的分组汇总数据;并于2019年6月30日前将分单位的业务量统计数据以文本格式,从业人员和有关财务统计的分组汇总数据以EXCEL格式(并报送纸介质报表)报送国务院经普办。业务量统计数据具体内容和要求见部门普查表式部分,其他数据具体内容和要求另行规定。

(7)参与金融业经济普查数据审核。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查机构及各级分支机构参与对全国及各地区金融业经济普查数据的审核与评估。

(8)协助各级地方经济普查机构进行普查。

159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查机构发文要求各级分支机构协助当地人民政府普查机构开展普查工作。

(五)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

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组织实施铁路运输业的普查工作。 1.普查对象。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行业大类为铁路运输业的全部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具体包括:

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从事铁路运输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2.普查内容。

普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组织结构情况、从业人员情况、财务状况、相关业务量等指标。所有指标均执行统计用指标解释口径。具体表式详见本方案第二部分中的部门普查表式。

3.组织实施及职责分工。 (1)成立经济普查机构。

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成立铁路运输业普查机构。 (2)制定实施办法。

铁路运输业普查机构按照《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要求,制定铁路运输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办法,报国务院经普办审核批准后,统一布置实施。

(3)提供单位名录资料。

铁路运输业普查机构负责分两次以文本格式提供单位名录资料。2018年7月15日前,向国务院经普办提供截至2018年6月底的全部铁路运输业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名录资料;2019年1月15日前,提供2018年7至12月底新增、变更单位名录资料。内容包括: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原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详细地址、区

160 划代码、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主要业务活动、行业代码、登记注册类型、成立日期、从业人员数、机构类型和单位类型等。

(4)共同确认普查单位名录。

2018年11月底前,国务院经普办将相关清查结果反馈给铁路运输业普查机构。2018年12月10日前,铁路运输业普查机构与国务院经普办共同确认铁路运输业最终普查单位名录。

(5)开展单位普查。

铁路运输业普查机构组织本部门负责的普查对象填报普查表,开展数据审核和验收工作,并于2019年5月31日前,将分单位的普查基层数据以文本格式报送国务院经普办。

(6)提供相关统计数据。

铁路运输业普查机构负责提供分单位的主要业务量统计数据,提供从业人员和有关财务 统计的分组汇总数据;并于2019年6月30日前,将分单位的业务量统计数据以文本格式,从业人员和有关财务统计的分组汇总数据以EXCEL格式(并报送纸介质报表)报送国务院经普办。业务量统计数据具体内容和要求见部门普查表式部分,其他数据具体内容和要求另行规定。

(7)协助各级地方经济普查机构进行普查。

铁路运输业普查机构发文要求各级分支机构协助当地人民政府普查机构开展普查工作。

(六)中央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

中央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单独组织实施军队系统的经济普查工作。 1.普查对象。

军队系统的普查对象,为向社会提供服务和产品的法人单位,以及军事管理区内提供社会化保障服务的地方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2.普查内容。

单位基本属性、组织结构情况、从业人员情况、财务状况主要指标等。

军队系统向社会提供服务和产品的法人单位的普查表表式,由中央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

161 会同国务院经普办共同制定;军事管理区内提供社会化保障服务的地方单位填报国务院经普办制定的普查表。所有指标均按照统计用指标解释填报。

3.组织实施及职责分工。 (1)制定实施办法。

中央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按照《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要求,制定军队系统普查实施办法,报国务院经普办审核批准后,统一布置实施。

(2)组织开展本系统单位清查。

中央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负责对军队系统全部普查对象进行清查。 (3)提供单位清查名录资料。

2018年10月31日前,以文本格式,向国务院经普办提供清查取得的全部地方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名录资料,包括: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原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详细地址、区划代码、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主要业务活动、行业代码和单位类型等。双方共同确定军队系统的正式普查对象。

(4)组织开展军队系统普查登记。

负责组织本系统各类普查对象填报普查表,开展数据审核和验收工作。 (5)数据报送。

①负责将向社会提供服务和产品法人单位及军事管理区内提供社会化保障服务的地方单位的基层数据资料以文本格式,分行业汇总数据资料以EXCEL格式(并报纸介质报表),于2019年5月31日前,向国务院经普办报送。国务院经普办将指定专人接收,并负责安全保密。

②军队、财务活动相关资料由中央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会同财政部直接向国务院经普办提供。国务院经普办将指定专人接收,并负责安全保密。

(七)其他部门。

1.参与经济普查方案设计。

162 2.参与单位清查工作。 (1)提供单位名录资料。

①2018年7月15日前,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民航局、邮政局等部门负责向国务院经普办提供本部门掌握的最新单位名录资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协调本系统省级或地级向同级普查机构提供全省(区、市)或全市(地、州、盟)的最新单位名录资料,宗教局组织协调本系统省级及省以下各级向同级普查机构提供其掌握的最新宗教活动场所资料,国务院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分别负责向国务院经普办和同级普查机构提供本级掌握的金融控股公司名录资料。

②2018年8月31日前和2019年8月31日前,财政部负责分两次向国务院经普办提供最新掌握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单位名录和体现企业层级关系的企业树形结构。

③2018年10月15日前交通运输部负责向国务院经普办提供最新掌握的全国个体运输户名录。

以上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主要指标包括: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原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详细地址、区划代码、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主要业务活动、行业代码和单位类型等。每个部门需要提供的具体名录信息另行发文规定。

(2)协助开展单位清查工作。

教育、文化和旅游、卫生、民航、邮政、宗教等部门与各级普查机构共同开展单位名录的核实、比对工作,评估清查结果。

3.提供本部门相关名录资料和业务量统计资料。

在统一单位信息基础上,教育部、科技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广播电视总局、体育总局、民航局、邮政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将分单位的普查相关业务量基层数据以文本格式光盘报送国务院经普办。文化和旅游部和体育总局业务量数据相关内容见部门表式部分。其他部门业务量数据表式和各部门单位名录提供时间另行发文布置。

163 其他办公室成员单位需提供的相关资料另行商定。 4.协助开展普查工作。

各部门按相关职责发文布置本系统配合各级普查机构开展各项普查工作。 5.数据共享。

根据普查数据结果和部门需求,普查相关数据可以依法在部门之间共享。

164

第9篇: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集团公司后勤职能部门绩效考核

实施方案

一、总则:

为进一步提高后勤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快集团公司管理提升的速度,全面实施现代化管理,特制定本考核方案。

二、实施范围:

集团公司后勤、职能部门人员:综合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财务内控)、企业管理部、企业发展部、物资部、基建部、安全环保部、餐饮部、保安部(监控室)、汽车管理部、电力安装部、基建内控部、法务部等。

三、实施原则:

1、以公司对员工的经营管理指标、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员工实际工作中的客观事实为基本依据。

2、以部门制定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办法为考核标准,能数字量化的必须数字量化。

3、对外服务部门增加服务对象考评。

4、实行一级为一级负责的考核办法。

5、按照得分数高低排名。

6、考核满分为100分。

7、考核工资按照工资标准的40%进行。

四、考核实施计划:

(一) 定员定岗实施意见

第一步 各部门完成定员定岗工作;

第二步 编写出每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图;

第三步 编写出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

第四步 制定出各岗位的考核细则和标准。

1、工作计划考核:日工作计划考核、周工作计划考核、月度工作计划考核、工作计划考核和临时工作计划考核五部分。

2、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考核。

3、服务考核:服务标准、服务对象的测评打分。

第五步 制定出部门末位淘汰的实施办法。

第六步 每月进行一次考评排出名次,确定住末位淘汰人员。

(二)3S管理实施意见

第一步 做好办公区域内办公用品的定位工作,即区分出必需品和不必需品,现场不放置不必需品,制作办公用品定置区域,做到现场管理井然有序(一般要求办公桌上只摆放电脑、电话、打印机、文件夹、笔筒、水杯,其他办公用品都要实行定置管理)。

第二步 所有的办公用品都要细化到人,做好办公用品统计明细,张贴于办公室内。

第三步 办公用品及室内卫生清洁标准:所有办公室设施上无灰尘、无损坏、无杂物等。 第四步 制定监督检查考核细则。

第五步 每月进行考核排名。

五、考评实施办法:

1、考核工资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标准

一级:最终分数在95分以上。

二级:最终分数在85-95分之间。

三级:最终分数在70-85分之间。

四级:最终分数70分以下。

六、有关规定:

1、各部门根据公司统一的要求,详细制定出本部门的定员定岗实施意见及3S实施管理意见。

2、试用期人员试用期内不执行绩效考核,出试用期后按照工资定额的30%、30%、40%进行考核,直至达到工资定额。

3、员工考评周期内出现缺勤现象(含公司规定事假、旷工等,正常法定假期及正常办理请假手续的病假、婚假、丧假除外),按照缺勤天数考核。

4、考核采取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相结合的办法:

5、年内综合考核平均分数在95分以上的作为推荐先进个人、职务晋升的依据;考核在85-70分的,考核期限一年,一年后不能达到二级(包含二级)以上水平的待岗,70分以下的待岗考核半年,半年期限不能达到三级(包含三级)以上水平的调整岗位。

6、以上考核由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级及人力资源部成员负责进行考核。

二〇一四年四月九日

后勤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办法

一、总则

为规范公司对员工的考核与评价,特制定本办法。

二、考核目的

1、更好的引导员工行为,加强员工的自我管理,发掘员工潜能,提高工作

绩效,同时实现员工与上级更好的沟通,创建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和创造力的高

素质、高境界、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优秀团队,推动公司总体战略目

标的实现。

2、更确切地了解员工队伍的工作态度、个性、能力状况、工作绩效等基本

状况,及时、公正地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肯定成绩,发

现问题,为下一阶段工作的绩效改进做好准备,同时为公司的人员选拔、岗位

调动、培训及职业规划等提供信息依据。

3、将绩效考核转化为一种管理过程,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员工与公司双向

沟通的平台,以增进管理效率。

三、考核原则

1、以公司对员工的经营业绩指标及相关的管理指标、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员工实际工作中的客观事实为基本依据。

2、以考核制度规定的内容和方法为操作准则。

3、以全面、客观、公正、公开、规范为核心考核理念。

四、适用对象

本制度主要是为公司后勤、职能部门人员(兼职、特聘及其他不宜考核的

人员除外)。

五、考核内容

(一)对员工的考核

1、直接上级对员工每日或每周进行考评打分,按月度或季度汇总考评情况,并及时兑现绩效考核工资。

2、考评方法:百分制考评汇总成绩,典型事件加减分,工作完成情况考核等。

3、品行和职业素养考评(占绩效考评成绩的25%)

4、(1)行为品格(5%):考评员工遵章守纪及个人修养等,从言语行为等典型事件考评员工职业素质水平。

(2)工作态度(10%):①通过迟到、早退、事假、旷工等考评员工出勤情况考核员工的工作态度,酌情给予加减分考评。②合作精神:各项工作任务,尤其是临时性关键工作任务的协作性和配合性,如积极主动承担更多工作予以加分,无故推卸或借故拖延工作进度等予以扣分(典型事件加减分,尤其扣分时要考虑员工实际工作情况)。

(3)爱岗敬业(10%):①员工日常言行表现,如是否积极主动为公司声誉作正面宣传、是否正确恰当地宣传公司政策等,考评员工是否热爱公司,是否支持公司政策。(自觉、主动、及时为公司声誉、方针政策作正面宣传予以加分,反之使公司声誉受损则予以扣分。)②通过员工的日常工作状态,对待同事的态度等考评员工的团队精神。

4、业绩考评(占绩效考评总成绩的75%)

(1)日常工作的自我管理情况(15%):如对员工每日、每周、每月的工作计划、目标制定情况、工作合理性安排情况等进行评定。(计划时间安排是否恰当,是否适宜,可操作性如何,具体工作安排效率如何?由员工的直接上级每日或每周进行考评打分。)

(2)临时性工作任务执行情况(10%):根据员工承担上级布置的各类临时性工作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工作效率、工作方法、工作完成的效果如何?由员工的直接上级每日或每周进行考评打分。)

(3)工作职责履行情况(25%):直接上级对员工定期进行考评,恪尽职守且勇于积极承担职责外工作加分,失职减分。(注意避免只扣分不加分现象,要多给员工肯定鼓励。)

(4)工作计划完成和目标达成情况(25%):直接上级对员工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和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定,并酌情加减分。

5、考评反馈。上级对员工进行考评后,要及时召开部门会议,或一对一沟通,将考评情况向被考评的员工进行通报、点评,指导员工进步,并给员工申诉的机会。

(二)对部门的考核

1、由总经理召集月度或季度部门绩效考评会,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组成绩效考评小组,对各部门的月度或季度工作情况进行评定,以考评各部门工作的差异情况,并作为员工绩效工资的差异因素。

2、考评方法:百分制考评汇总成绩,典型事件加减分,工作完成情况考核,民主评议(上级领导考评、部门互评、员工满意度评议等)等。

3、部门团队精神与组织纪律(30%):部门与外部门工作配合情况、部门员工团结外部门同事情况,部门员工是否积极、主动、准确地宣导公司制度政策、是否有不利于团结或有损公司、部门形象的言行,部门员工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现象,部门是否服从公司整体的安排而不计较本部门的小团体利益等方面进行考评。

4、业绩考评(占绩效考评总成绩的70%)

(1)部门工作安排(10%):考评部门工作统筹安排能力,部门工作开展的条理性等,由绩效考评小组评定其部门工作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部门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和部门工作绩效的改进情况(20%):考评各部门对本部门工作职责的把握、部门管理能力和对部门工作的改进能力等。

(3)部门各项工作计划完成和目标达成情况(20%):考评各部门工作对公司的总体贡献价值,根据公司分配的工作计划由绩效考评小组对各部门的计划完成情况和工作绩效情况进行评定。

(4)部门临时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10%):考评各部门完成公司临时大型活动或各项临时工作任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5)各项财务指标考核(10%):考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和费用指标等,此项由财务部结合当期的实际情况,考虑外部因素进行评定,并将评定结果提交绩效考评小组作为考评依据。

(6)员工满意度评议:每季度或半对所有后勤职能部门进行一次员工满意度评议,从一线员工的角度考评各后勤职能部门对一线的服务和支持能力,由总经理召集部门经理会议对评议结果进行评析,帮助各部门查缺补漏,改进工作。(注:此项不作考评内容,只作各部门考核的参考依据。)

5、考评反馈。(1)总经理召集会议,将绩效考评会的考评结果向被考评的部门进行通报、 点评,提出下阶段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给相关申诉的机会。

(2)部门负责人组织部门会议,将公司对部门的考评结果及公司领导的点评意见、员工满意度评议结果传达给部门每一位员工。

六、考评实施办法

1、绩效工资金额的确定,根据考评周期的经营状况,从公司的营业利润中拿出相当于考评周期内员工工资总额的15%—50%作为绩效考评工资基数。

2、根据员工出勤情况、工作岗位重要性、岗位级别、工作能力等情况,确定员工的绩效工资分配系数。

(1)正常系数设定为1,即试用期过后正常的普通员工,在出勤正常的情况下,系数为1。

(2)试用期员工或新入职员工考评周期不足一月不予考评,满一个月的按一定比例给予考评(第一个月满勤系数为正常系数的60%,第二个月80%,第三个月90%,第四个月起按100% 考评等)。

(3)员工在考评周期内缺勤(含事假、病假、婚假、丧假、旷工等,正常法定假期或依相关法规及公司规定正常休带薪年假等除外)超过一定天数,则该周期内取消其考评成绩,即绩

效工资分配系数为0。(各类请假不超过5天,旷工不超过2天。)

员工在考评周期内有缺勤,但未超过规定天数的,按缺勤类别的不同在绩效工资核算时予以扣除。(事假1天扣款20元,病假1天扣款10元,旷工1天扣减1/3的绩效工资。)

3、根据绩效考评小组对各部门的考评成绩,换算出相应考评周期内的部门绩效工资分配参数。参数核算公式为:部门绩效工资分配参数=部门考评得分÷(各部门考评得分总和÷接受考评的部门数)

4、根据公司确定的绩效工资总额、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分配系数和、各部门绩效工资分配参数核算确定各部门的应分配绩效工资总额,核算公式为:部门应分配绩效工资总额=公司绩效工资总额÷公司员工系数总和×部门员工系数和×部门分配参数

5、各部门根据部门绩效工资总额、部门员工绩效分配系数、部门考评成绩(部门员工考评分值,参照部门绩效工资分配参数的算法核算)及缺勤扣款、违规扣款等情况核算每位员工应得的绩效工资金额。

七、附则

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集团人力中心。

2、本制度的最终决定权、修改权和废除权归集团总经理。

上一篇:教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下一篇:环保设施验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