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枫桥经验大会讲话

2022-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创新枫桥经验大会讲话

“平安特色小镇”建设中“枫桥经验”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

摘 要: 浙江省部署“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就文创型特色小镇而言,如何抢抓时机,根据其明确的产业定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对枫桥古镇展开实证调研,了解其建设“平安特色小镇”的现状,探索“枫桥经验”在“平安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旨在为后续文创型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文创型特色小镇 枫桥经验 社会治理

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其对浙江省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将起到积极而长远的推动作用。文创型特色小镇运用文化驱动机制推动自身发展,是一条可行的路径。近年来,浙江诸暨枫桥镇利用楓桥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创小镇”,开启迈向“文创小镇”的转型之旅。本文以诸暨枫桥古镇为调查对象,分析“枫桥经验”在“平安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

一、“枫桥经验”与枫桥古镇“平安特色小镇”建设

枫桥作为千年古镇,北宋置镇,南宋设县,名闻遐迩,是浙江省首批的历史文化名镇和“东海文化明珠”集镇。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四度亲临枫桥义安精舍传道讲学,西晋史学家陈寿曾在枫桥隐草堂著书讲学,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期间于枫桥大庙的救国宣讲,由元朝著名画家王冕、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陈洪绶、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杨维桢组成的“枫桥三贤”更是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在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中享有崇高的艺术地位。浓烈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使枫桥这块土地孕育和滋养了枫桥人说理仗义的人文精神,成为人才济济、英雄辈出的地方,而且铸就了辉煌灿烂、特色鲜明的浙江地域文化——枫桥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和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综治的战线一面旗帜并不断发展成为枫桥文化传承的产物。

五十五年来,枫桥镇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和发展了“枫桥经验”。从“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四前工作法”,到“预警在先、矛盾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工作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的“四先四早”工作机制①。时至今日,尽管“枫桥经验”历经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精髓却矢志不渝,并且越来越具有丰厚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枫桥镇紧紧遵循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以平安建设为载体,在社会治理的多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新枫桥经验②。为继承弘扬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枫桥镇着力打造“平安特色小镇”,开创了社会有秩序、发展有保障、人民有幸福的和谐局面。在平安特色小镇创建中,枫桥镇率先开展“枫桥式”平安乡镇建设,首创综治工作中心,实行“10+x”模式,整合力量,进行统一的指挥协调;形成流动人口管理的“诸暨模式”和“枫桥式”矛盾化解体系,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有效为群众排难解忧;实行基层社会管理网格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公共安全数字化、社会管理法治化,充分发挥数字化在公共安全中主动脉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③。

二、新时期“枫桥经验”面临的挑战

(一)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凸显

目前,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国情下,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更的特殊时代。人们在资源分配、收入分配、市场占有、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利益矛盾不断显现,经济利益的矛盾逐渐由内隐向外显化④。特别是在分配领域,它激发了各种利益主体的竞争活力。

利益表达是社会各利益主体对政治制度提出不同的政治要求并寻求将其纳入决策过程的一种活动。完善的利益表达制度在社会的稳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⑤。尽管我国在制度设计中提供了信访、司法等多种途径,赋予了农民利益表达的机会,但是这些利益表达机制远远落后于社会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很多利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渠道不够顺畅,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激发了社会矛盾,有些甚至酿化为群体性事故。由此可见,只有通过提供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的顺畅表达,才能减轻其对社会的影响;只有通过了解各利益主体在具体渠道上的需求,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和利益一体化的有效性。

(二)网络时代对“枫桥经验”的冲击

“枫桥经验”诞生于乡镇而非更大的城市,绝非偶然,因为只有在乡镇这样相对狭小的地域,才能更好地实现问题发生前及时防控、问题发生时及时觉察、问题发生后及时解决。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原因在于,只有当地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掌握有利于解决矛盾的最全面的信息。然而,经过了55来年的历史变迁,中国社会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网络社会不再有边界,以其广泛、快速、高效、便捷而迅速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个变化是人员的频繁流动及信息流、贸易流的加速,导致一些地域拐卖妇女儿童的丑恶现象愈演愈烈;第三个变化是社会活动的日益丰富,休闲需求和不断丰富的休闲活动的日益凸显。这些变化都使社会治理面临挑战。从前,一些地域面临的是最常见的入室盗窃、机动车辆被盗、农村生产资料被盗及街面流动性抢劫案件,并且罪犯大半属于当地人。然而,如今在社会流动频繁的情况下,“流窜”作案和网络犯罪的触须蔓延到偏远的地区。

社会治理就是实现问题发生前能够积极预防,问题出现时能够敏锐察觉,问题出现后能够高效解决。传统社会的诸多风险之所以可以及时防控,主要是因为核心信息和信息流通的范围及信息流通时间有限。在网络社会,社会治理的最大障碍是制造问题和察觉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之间形成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如何有效利用新“枫桥经验”创建有效的信息疏通网络值得我们深思。

三、“枫桥经验”在“平安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

(一)“枫桥经验”成为枫桥镇“平安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强。”⑥枫桥镇凭借深厚浓郁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便以“枫桥经验”闻名全国。

枫桥的文化建设坚持以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先进文化相结合,以整合资源和利用和创新载体相结合。从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枫桥经验”开始,一路走来,尽管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衍变,“枫桥经验”在社会治安的工作中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都在不断改变,但终其根源,“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核心理念始终没有改变,“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根本方法始终没有改变。经过不断地发展创新,“枫桥经验”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范和维护稳定的经验,成为枫桥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治安管理为“平安特色小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枫桥经验”为枫桥镇的特色小镇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尤其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依靠微信、手机APP等网络平台,形成数字化预警系统,发挥着数字化在公共安全中的主导作用。

1.启用“古镇枫桥”公众号

“枫桥经验”考虑了如何应对和利用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社会互动海量化、互动形式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等因素。例如“古镇枫桥”公众号,利用投票等形式凝聚人心,关注社会实事与变化。这一新媒体形式举行活动或者相关推文达到团结大众或者教育的目的。同时,利用“古镇枫桥”公众号,形成“多元联系制度”,网友与网友联系,网友与网格员联系,网格员与网格员联系,网格员与网格长联系。

2.成立镇综合信息指挥室

依赖镇综合指挥中心进行统一指挥协调,统筹整合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着力实行综治网格化创新管理机制。第一,落实“民情常走访”,着力打造网上网下“民情通”。网上收集民意,快速反应;网下走访民情,深入了解。第二,实施“信息常摸排”,建立“一张网络”:村民代表联系户代表;做到“两个不怕”:不怕有冲突,就怕信息不灵;不怕群众有事,就怕干部不管;实行“三个必到”:联系户有矛盾纠纷必到,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必到,遇到重大生产生活变故必到⑦。第三,实现“矛盾常调处”,树立“以和为贵”的理念,倡导“退一步、心平气和,让三分、邻里和睦”的精神。第四,贯彻“工作常联动”,推进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

(三)调动多元治理主体积极参与枫桥镇“平安特色小镇”建设

1.设立调解志愿者联合会

作为“枫桥经验”的传承人——杨光照调解团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将“枫桥经验”发扬光大。时至今日,团队共受理各类复杂民间矛盾纠纷670余起,调解结案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协议兑现率99.8%,有效预防和降低了矛盾纠纷的发生。2015年,老杨调解中心升级成为枫桥镇调解志愿者联合会,做到抓早抓小,堵塞漏洞,及时有效消除不安定隐患。自协会成立以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起。

2.成立“枫桥大妈”互助协会

“枫桥大妈”互助会,下设反赌禁赌、抵制邪教、邻里互助、环境保护、劝和劝善、爱心红娘等6支分会,互助会承“枫桥经验”,打响群防群治品牌,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文化价值体系的完善做出贡献。

“文明”枫桥大妈共有124名成员,经常开展“巾帼心向党”文明系列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先后开展了20多次活动,组织600多人次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力”枫桥大妈共有65名成员,以文艺骨干和体育爱好者为主力,每月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进栎桥村、梅苑村、全堂村、杜黄新村等文化礼堂,截至目前,已组织各类活动25场。“平安”枫桥大妈共有20名成员,主要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帮助、心理健康疏导、家庭和邻里之间矛盾调和,2018年枫桥大妈旗下的娟子调解室已处理妇女维权事件7起。“环保”枫桥大妈共有180名成员,代表生态,以崇尚环保低碳人士为主力,带头参与建设“美丽庭院”,18个行政村的垃圾分类工作都是“枫桥大妈”的身影。“爱心”枫桥大妈共有18名成员,主要是向广大家长、儿童工作者提供家教信息、家教咨询、育儿方法等服务,端午节期间,组织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灵关怀项目,栎桥村开展了与留守儿童“浓浓端午情悠悠粽子香”包粽子活动。“创业”枫桥大妈共有15名成员,以创业女性为主力,为城乡妇女不同的创业就业需求开展互助,邀请枫桥大妈里的创业女党员讲创业故事、作知识讲座,共有300多人次参加。“温情”枫桥大妈共有30名成员,主要面向有困难的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众,枫桥大妈联合枫桥义工、枫桥孝文化研究分会、爱之光等社会组织参与慰问活动5次。

3.组建“红枫义警”队伍

作为枫桥派出所“雷励枫行”的互动团队——“红枫义警”队伍,与早先行政村和派出所招录的“村警”不同,它是一支完全由群众自发、义务参与平安建设而组建的队伍,由百余名年龄、职业迥然不同的村民组成。自组建以来,搭建了和谐警民关系,推进了群防群治队伍转型升级,营造了崇法向善的社会氛围,为创建枫桥“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乡村和美、社会和顺”的“平安浙江特色小镇”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新的时代命题,推动着枫桥迈向“文创小镇”的转型之旅。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形成新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继续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推进枫桥古镇向文创型特色小镇的发展,后续也为其他文创小镇建设的发展提供借鉴。

注释:

①参考《枫桥经验的诞生、发展与创新(下篇)》,《浙江日报》2013-09-17.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31/13/4763525_341479571.shtml.

②参考李思宇、吴忠华《学习和创新“枫桥经验”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法制与社会》,2014年13期.

③参考枫桥经验陈列馆展览墙.

④参考牛月翰《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阶层利益整合探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4期.

⑤参考刘明合《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构建》,《泰山学院学报》2008年1期.

⑥参考《十九大报告解读·伟大变革》,央广网,2017-10-21.http://china.cnr.cn/news/20171021/t20171021_ 523995019.shtml.

⑦参考尹华广《地方性知识视角的“枫桥经验”研究》,《观察与思考》2013年10期.

参考文献:

[1]金伯中.论“枫桥经验”的文化底蕴[J].公安学刊,2004(3):14-18.

[2]郭星华,任建通.基层社会治理引发的思考——从“枫桥经验”引发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5(1):65-69.

[3]诸暨草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JB/OL].嘉興在线新闻网,2017.4.4.

[4]诸暨有一群爱管“闲事”的大妈[JB/OL].浙江在线,2017.6.30.

[5]“枫桥经验”历久弥新诸暨枫桥镇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纪实[JB/OL].浙江在线,2017.9.11.

作者:杨钰婷 杨运姣

第2篇:枫桥经验的诞生、发展与创新

枫桥经验的诞生、发展与创新 2013-10-11 14:56 来源: 浙江日报

枫桥在哪里?

在中国的版图上,枫桥只是一个普通的江南小镇。但是,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枫桥,一直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1963年,毛泽东同志在枫桥人创造的这一经验材料上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从此,“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面高扬的旗帜,一直引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总书记提出,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在催人奋进的新号角吹响之际,回顾“枫桥经验”的诞生与演进,我们可以发现,它依然是一面必须高举的鲜明旗帜,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有了这面旗帜,将使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好“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路线,让群众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平安和谐的中流砥柱。

有了这笔财富,将使我们更加有信心按照“一手拿经济报表、一手拿平安报表”的要求,脚踏实地建设“两富”浙江,同心协力共筑中国梦。

诞生记—— 可贵探索 宝贵经验

枫桥经验,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改造“四类分子”(地、富、反、坏分子)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中央决定了“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但许多地方在具体推行过程中,依然是定指标、“关一批”、“判一批”、“杀一批”的做法。 1963年6月19日,浙江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的精神,派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宣传部长林乎加率领的省委工作队到诸暨县枫桥区,会同诸暨县委在枫桥区7个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 试点一开始,当地一些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也提出了不少过激要求。针对这一情况,省委工作队发动枫桥群众开展“武斗好还是文斗好”的大讨论,广大干部和群众形成“武斗斗皮肉,外焦里不熟;文斗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才能斗倒敌人,擦亮社员眼睛”的一致看法。

试点的西畴大队有一个原有1400多亩地的大地主,土改后一直拒绝参加劳动,留恋过去不劳而获的地主生活,把现在自己居住的十多平方米房子比喻为仅容纳一个膝盖,还写了一本署名“容膝斋”的反动诗抄。先后斗了他20多次,都没有制服,群众称他为“橡皮碉堡”。这次运动试点中,群众同他进行充分说理,其他四类分子也揭发他在家偷偷写反动诗。这个被称作“橡皮碉堡”的地主分子,终于交待了制造谣言、记变天账、写反动诗等事实。群众高兴地说:“说理斗争真是好,橡皮碉堡攻破了!”他自己也说:“这次评审,对我很有助益,我服了。” 试点中,7个公社有67名四类分子被列为重点对象,斗争会上干部、群众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不打不骂,并且允许斗争对象申辩,结果没有捕一个人,就把全部四类分子说服了。 随后,浙江省公安厅将枫桥区社教运动中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把绝大多数四类分子改造成新人,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经验,报告公安部。 1963年10月下旬,当时的公安部领导谢富治向正在杭州视察的毛泽东同志口头汇报了这一做法。

毛泽东同志对枫桥“一个不杀,大部不捉”、采取说理斗争的方式教育说服“四类分子”的做法很感兴趣,当即指出:这叫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

遵照毛泽东同志指示,1963年11月,公安部和浙江省公安厅蹲点研究和讨论总结,最终形成以浙江省委工作队和诸暨县委署名的《诸暨县枫桥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开展对敌斗争的经验》。 同年11月20日,毛泽东同志在公安部起草的向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依靠广大群众,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把反动势力中的绝大多数改造成为新人”的发言稿上批示:“此件看过,很好。讲过后,请你们考虑,是否可以发到县一级党委及公安局,中央在文字前面写几句介绍的话,作为教育干部的材料。其中应提到诸暨的例子,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11月22日,毛泽东同志在和当时的公安部领导汪东兴谈话时说,公安部日常的具体工作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如何做群众工作,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做一般性的公安工作。从诸暨的经验看,群众起来之后,做得并不比你们差,并不比你们弱,你们不要忘记动员群众。

至此,枫桥经验宣告正式诞生。 演进史—— 风雨嬗变 历久弥新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枫桥经验主要是改造“四类分子”的经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枫桥经验主要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经验。 1964年

1964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中央关于依靠群众力量,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把绝大多数四类分子改造成新人的指示》,同时转发《诸暨县枫桥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开展对敌斗争的经验》。同年2月,第13次全国公安会议提出在全国推广“枫桥经验”。此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的高潮在全国形成。 1971年

文革期间,枫桥经验受到冲击并一度中断。1971年春的第15次全国公安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亲自到会讲话。会议以纪要的形式由中共中央转发,再次肯定“枫桥经验”是依靠群众专政的好典型。 1973年 1973年,公安部派人到枫桥蹲点半年,形成《“枫桥经验”在前进》调查报告,以及《对一般流窜犯就地改造比矛盾上交好》等8个典型材料。 1977年

1977年10月6日,公安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在枫桥蹲点调查长达14个月,调查总结出普及枫桥经验的6条标准:教育改造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成效显著;发案少,治安好,巩固了集体经济,促进了生产;等。 1979年

枫桥区干部群众在全国率先给改造好的“四类分子”全部摘帽,为全国开展摘帽工作提供了范例,得到当时的公安部部长首肯。1979年2月5日,《人民日报》就此发表《摘掉一顶帽,调动几代人》长篇通讯,全面介绍枫桥区给“四类分子”摘帽的经验。 1980年至1990年

上世纪80年代,枫桥区率先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口号,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打、防、教、管”融于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经验。1990年9月,中央政法委员会向全国推广“枫桥经验”。 1991年 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1991年3月21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立。

半个世纪过去,有多少红极一时的典型、样板,在岁月的涤荡下销声匿迹。

“枫桥经验”,却一直与时俱进,在新时期展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时代价值。 薪火绵延的奥秘在哪?

在于,“枫桥经验”不管处于哪个年代,“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这一根本始终没变,“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这一目标始终没变。

在于,浙江省历届党委、政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坚持不懈地拓展和丰富“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使其始终呈现鲜明的自身特色和时代特点,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于是,我们看到,“枫桥经验”的工作理念在逐步发展—— 从“党政动手,依靠群众,立足预防,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到“靠富裕群众减少矛盾,靠组织群众预防矛盾,靠服务群众化解矛盾”„„ 我们看到,新时期“枫桥经验”的工作方法在不断改进—— 从“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四前工作法”,到“预警在先、矛盾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工作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的“四先四早”工作机制,再到“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事件联处、平安联创”的“五联”社会管理模式„„

我们看到,新时期“枫桥经验”的创新做法在遍地开花—— 从浦江的领导下访,到普陀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从温岭的民主恳谈,到武义的村务监督;从余杭的综治中心到金华的应急联动;从慈溪的和谐促进会,到江东的邻里中心„„ 正如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浙江调研时指出,“枫桥经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充分珍惜、大力推广、不断创新。

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形成新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使这个老传统历久弥新,让这棵常青树更添活力。 十大创新做法 民主恳谈聚人心

温岭民主恳谈会的雏形,是1999年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论坛”,其创意在于变“干部对群众的说教”为“干部与群众的对话”,是探索构建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层地方治理新模式。目前已在全省推广,并于2004年获得第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领导下访解民忧

2003年9月18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率部分省领导和省直15个部门负责人到浦江县下访,开了全国省级领导干部下访的先河。如今,领导下访这一做法,不仅成了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一以贯之的自觉行动,也已在全国推开。 综治中心促稳定

2004年初,全国首家乡镇综治中心在杭州市余杭区乔司镇成立。中心集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巡防队、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等部门于一体。这是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一项创新做法。目前,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均已建立综治中心。 村务监督更阳光

2004年6月,武义县率先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在后陈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村级民主监督组织,由群众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村务监督特别是村级财务监督。目前,全省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 老乡警察管老乡

2004年8月,诸暨市公安局与江西省遵义县等地公安局协商,遵义县先后派出4名民警,与店口派出所建立本地民警和外来民警共同组成的外来人口管理警务组。“外警协管外口”模式,是我省外来人口管理的大胆探索和制度创新。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公安部长周永康先后3次批示,要求在全国推广。 法律服务一体化

2009年开始,省司法厅在国内率先建立公益、专业、便民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窗口化一站式服务,并大力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村)”活动。目前,所有县(市、区)均已建立法律服务中心,基本实现村居都有法律顾问,唱响了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的浙江“好声音”。这一做法,已推向全国。 应急联动保民安

2008年,金华市在国内率先成立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将原公安

110、消防1

19、交警1

22、卫生120、工商12

315、城管96

310、供电95598等多个部门的报警接处平台合并为新的110,构建了以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为中枢、以政府各部门为骨干的应急大联动工作体系。此举在全省推广,曾获得全国管理科学创新奖。 邻里中心激活力

2008年开始,宁波市江东区开始探索建立社区邻里中心。有了邻里中心后,不仅很多处于休眠状态的社会组织活跃起来,还孵化出更多居民急需的社会组织。目前,江东58个城市社区都设有邻里中心。这一做法已在全省推开,并获得去年的“中国社会创新奖”。 网格管理强服务

2007年,“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在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诞生,全镇被分成32个管理服务网格,所有居民被纳入单元网格中,每个网格配备一支服务团队,团队里有乡镇干部、社工、民警、教师、医生等。目前,已在全省推开。

第3篇:学习枫桥经验 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古今有之,一定的社会时期有其相应的管理模式。当前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社会财富得到具大的增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入,人对社会的看法和所表现的形式与过去有较大的不同,我们经常听到当前是战略机遇期,矛盾凸现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较多的社会性矛盾,有些问题还较为突出。因此,党和政府对社会管理非常重视,强调了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枫桥经验告诉我们,社会矛盾出现并不可怕,但要求我们认真对待和及时妥善,使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六十年代他们做到“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在新时期提出了“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发生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的要求,着力构建新的“大调解”组织网络,在社会管理上又新增了新的内容,他们在社会管理上与时俱进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受益非浅,很有借鉴作用。作为一名基层的干部对此谈一点创新社会管理的想法。

一、对创新社会管理的认识。社会管理归根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做群众工作,说到底就是为老百姓办事。以前我们也在做,但现在做群众工作时总觉得“老方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遇到困难问题和矛盾,感到束手无策,我们想尽办法真心想妥善处理好问题,但群众就是不信任不买账,我们在工作中确实感到很为难、很郁闷,当然上级也看到这样的的难处,所以提出要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得学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本事。只有以更加丰富的工作方法,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密切党群关系,做好工作。要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创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要敢于面对矛盾,深入基层特别是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面对面地听取群众的利益诉求,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要勇于承担责任,对矛盾问题不推诿、不扯皮、不上交,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要随时掌握社情民意,做好预测防范,努力把工作做在前头,把功夫用在平时,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敏感问题,要提前预警,积极疏导,有效处臵,坚决防止因思想不重视、工作不主动、措施不到位,使个体矛盾演变成群体矛盾,让小事情发展成大事件;避免因为处臵不当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进一步拓宽社

1 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形成人民群众合法理性地表达诉求、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社会管理新体制,,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 当前涉农工作中社会管理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一是土地承包权问题。一方面96年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时对两田制的时间规定,责任地三年和人口地十年的政策,因上级大政策不作调整全镇到目前仍对土地未作调整变动,且今后也将保持不变,因此,部份人员对当时责任地10亩起包的政策感受到利益上有冲夺,随着土地租赁价格的一路走高,要求土地的呼声也趋强烈。另一方面由于土地征用失地农户享受不了农转非养老保险政策的农户对土地补偿的价格要求再增加,特别是2003年3月26日前征用的价格在2万元多一点,没有养老保险的土地征用顶目,目前1200元每年每亩的政策年复一年的补偿,村级奖金的补偿今后为难以为继,村级资金运转会存在潜在风险,而对享受农转非的被征地户的因政策到人后不能继承今后也是潜在的矛盾。 二是村级资产管理和处臵难。集体土地征用后,有限的征地资金已用于村级债务的清偿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货币资金已所存无几,周边镇对征地资金已开始部份向农户分配,我镇部份村的群众以对征地资金也要求分配的呼声开始出现。认为村里土地村干部买掉,钞票用掉,村民未享受过征地费,要求有个说法,而且部份村对征地补偿已用于公益事业建设和村级运转经费,已无力进行分配,如不事先加以引导,可能会引发部份村在集体资产的处臵上的矛盾。加上村级资产的处臵如原村围垦土地低价甚至无偿转让、店面房的产权等出现的矛盾,会加剧工作的难度。自来水费长年来月的损耗和收费不及时等在个别村出现的巨额水费漏洞也会引起群众的不满。 三是基础设施长效管理难。新农村建设中新建的设施缺少维护和管理,存在损坏、缺少和被他人占用现象,排水沟被水泥板封闭在部份村个别农户集中地段较为突出,堵塞可能性极大,且清理成本极高。村庄绿化管护也存在盲点。

三、要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建议:

1、要溶入群众,多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真心把群众当家人,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虚心向群众请教,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说老百姓能够认同的话,讲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理,在与群众接触交流中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言行影响群众。过去要求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想这是一种形式,现在只要有时间,多去转转,到群众家里去坐坐看看,老百姓是欢迎的,说实在我们干部不大,但去去老百姓也有自豪感。

2、做些实事,让群众感到我们干部不是喝茶看报比较空闲的人。做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如矛盾调解、困难帮扶、一些信报投递的村邮工作,虽事小但群众感到实在的事我认为要做好。我在村主任会议上已讲过了,当前我镇土地上绝大多数苗木,对进水需求已不必切,但一旦发生农田长时间受淹,老百姓就要话干部不作为了,你由于外湾水满排不出,不是你村内排水沟问题,他看不到你人他仍要骂人,而你组织了几个人也带着工具在清沟,尽管因为你在以前没有安排了排水沟的清理工作,他会认可你,就这么简单。事实证明,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一种最实际、最普遍、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

3、处臵问题要讲究方法。现在群众矛盾多机而且有传染性,一些本来不大的事,因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大矛盾,因为现在有钱无钱的人对社会认为度都不大高,心理上不平衡,情绪化现象突出,一有风吹草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些原本没有多大利益冲夺的人在个别人的轰动下共动参与起哄,对问题的处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问题处理复杂化。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大的讲原则,小的讲灵活,处理一个是一个。

4、要上下部门多方联动。目前村一级职能相对集中,但到镇里区里的职能部门相对分化,若口径不一致将引起更大的麻烦。一些群众要求强烈但村里认为不符合政策规定的的问题若上下没有衔接好,由于理解的不一,出现不同的答复,群众就会选择对已有利的说法,到时要挽回就很困难。若上下知道这件事,答复相对一致,群众认为没有偏差,也会心平所和地平息矛盾。 3

第4篇:学习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打造平安河池

学习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打造平安河池 2014-01-21 16:47: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0人参与

分享到

1963年,浙江枫桥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50年来,“枫桥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就是要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基层基础,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实践好,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河池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深化建设平安广西和法治广西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实现“稳进突围、提速发展”和市委提出的“八新”要求,以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为引领,以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的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综治基层组织建设、推行居住证制度、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排查、信息化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等有关工作,引领平安河池建设逐步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一、落实“三到位”,强化做好群众工作的组织保障

枫桥经验的实质就是发挥政治优势,相信依靠群众,加强基层基础,就地解决问题,减少消极因素,实现和谐平安。近年来,河池市不断发挥党委、政府的政治优势,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强力整合群众工作力量资源,为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做好群众工作打下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群众工作力量整合到位。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重点在基层,关键还是依靠基层工作,依靠群众,这是“枫桥经验”为我们提供的重要法宝。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这是“枫桥经验”发挥制度优势的重要启示。2009年以来,河池市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一个决定、四个配套文件”为契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了基层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问题。目前,市、县、乡综治委(办)机构全部实现了更名和调整充实,人员编制得到增加,领导力量得到加强。全市139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有效整合了基层综治维稳资源,初步形成“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考核落实”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全市130个农村乡镇派出所所长全部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专抓综治维稳工作,1627个行政村配备驻(挂)村民警1723名(其中驻村民警877名,挂点民警846名),全市从各级党政机关选派662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2031名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此外,还把综治基层组织建设延伸到自然屯,通过整合村级基层干部和村

民小组长等基层组织力量,全面组建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员、交通安全员、义务消防员等“五大员”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落实经费保障,使“五大员”队伍真正成为村屯社会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全市已组织专业治安巡防队34支600人,义务治安巡防队949支6711人,现有合同制消防员215人,保安人员2414人。

二是基层奖励机制到位。社会管理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就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基础建设上,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努力就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和活力,不断健全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奖励机制。2012年以来,河池市针对全市139个乡镇(街道)制定了《全市社会稳定动态四项考核评分办法》,明确了考核内容和奖惩细则,对排名靠前、排名落后的乡镇,都有了明确的奖惩规定,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年终绩效考评和平安建设考评,真正做到了责任到位,压力传递到位,动力激发到位。同时,各县(市、区)也积极探索基层奖励办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如罗城县出台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村级(社区)信访维稳工作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将该县141个行政村(社区)划分为一类村、二类村、三类村。一类村村支书、主任每月每人从财政补贴经费中拿出150元、二类村拿出130元、三类村拿出120元作为风险抵押金,副支书、副主任每月每人从财政补贴经费中拿出120元,

二、三类村分别拿出100元作为风险抵押金,考评验收达标的,县财政除退回风险抵押金外,村(社区)支书、主任每月每人还奖励300元、二类村奖励260元、三类村奖励220元,副支书、副主任每月每人还奖励270元、二类村奖励230元、三类村奖励200元。对平时不认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没有按时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情况书面上报乡镇党委、政府的村(社区)干部,退回季度押金,但不发给奖金;对发生村民非正常上访或者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村(社区)干部,不退回季度押金,也不发给季度奖金。

三是经费保障到位。各级党委、政府严格把维护社会稳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增强综治平安建设的物质基础。今年以来,市级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按照即报即消的原则落实经费近200余万元;各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综治维稳经费达1100余万元,人均达2.68元,切实为构筑和谐稳定模范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同时,市委、市政府出台文件,将农村治安防、人民调解员、森林防消员、交通安全员、治安信息员等“五大员”队伍列入财政补贴范围,进一步激发了基层组织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的旺盛活力。

二、完善“四项制度”,切实为做好群众工作的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

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最有效的办法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进一步推动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逐步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为做好群众工作建立制度保障。近年来,河池市在社会管理上不断发现和总结基层在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一条具有河池特色的社会管理新路子。

一是推行居住证制度。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当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行居住证制度,使流动人口享受和本地居民同等待遇问题成为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河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制定了本市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方案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安排,采取市、县两级共同承担方式,落实了经费保障,促进这项工作有序进行。目前,市级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改造任务已经完成,全市11个县(市、区)73个乡镇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现有工作人员302人,建立村(社区)流动人口申报组384人,落实工作人员1016人。全市设立居住证受理点98个,受理申请居住证5359人次,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4800张,办理农村人口进城落户4000多人。南丹县车河镇成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下设19个流动人口工作室,今年1-3季度共采集流动人口信息达6000多条,接待群众来访125人次,安置流动人口子女入学500多人。

二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基层管理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终端化,是“枫桥经验”的另一个重要启示。2012年以来,河池市全面推广“天峨经验”和都安县“一村一警”农村警务模式,积极探索具有河池特色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目前,全市“一村一警”配备率达100%,驻村民警与县乡驻村干部、村屯干部和农村“五大员”协同配合,构建了农村社会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全市初步形成“村(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如罗城县积极推行农村“1+2+n”警务网点化和社区“1+2+n”警务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县11个乡镇125个村全面推行“1+2+n”网点化管理模式,即每村落实1名驻村民警+2名县乡干部(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一名乡镇包村干部)+若干名网点员(村屯干部、联防队员、护校员、护矿员、农村“五大员”等),全县16个社区推行社区“1+2+n”网格化管理模式,即每个社区落实1名警长+2名警员+若干名网格员(乡镇包社区干部、社区干部、护校员、护矿员、单位内保人员等)。

三是健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枫桥经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重大决策、重大建设项目,必须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011年以来,河池市不断健全和完善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前置程序,切实了做到应评尽评。通过建立公示、听证、对话、协商等制度、机制,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协调,使评估过程成为倾听民意、化解民忧、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的过程。2012年以来,全市对164个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决定暂缓实施项目10个,不准实施项目7个,切实做到了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纠纷产生。

四是建立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在于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到抑制或损害而且事后并未获得相应的补偿,其解决必须从利益的分配和实现入手,建立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近年来,河池市不断强化为民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积极推行

“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做法,依托综治维稳信访中心等工作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市、县(市、区)成立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和群众工作部,全市建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99个,实现群众工作常态化。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和联系群众制度,完善“网络问政”常态化机制,全市初步建立“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五是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最核心的是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因此,必须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尤其要扎实开展好干部下访化积案解难题办实事行动,回应群众诉求,排查矛盾纠纷。2012年,河池市综治委组建了专业性调解机制建设工作小组6个,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处平台11个,医疗纠纷调处平台12个,劳资纠纷调处平台13个,全市24家律师事务所125名律师分别与139个乡镇(街道)开展“结对子”活动,将法律咨询服务引入矛盾纠纷调处全过程。全市持续开展“万名干部入乡住村”、“千名干部进库区解难题”和机关党员联系农村贫困户活动,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充实一线、服务群众“零距离”。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分级负责、联调联处、督查督办和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协调联动和有机衔接,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1-9月,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392件,同比下降12.7%,调结5012件,调结率92.95%。今年以来,中央政法委交办涉法涉诉进京上访案件44件,已经全部化解,化解率100%。市、县两级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共受理医患纠纷案件17件,调解成功16件,目前正在协调解决1件。2011年至2013年第三季度的11个季度中,我市社会公众安全感均排在全区前2名以上,实现了持续稳定的目标。

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枫桥经验”诞生至今历久弥新,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常青树”,这源于“枫桥经验”的精神本质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品格。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就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必须要将发展的重点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延伸至新出现的或是将要出现的社会各个领域。当前,社会信息化、信息全球化已经完全显现,河池市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是推行网络信访服务。信访部门开通了视频接访业务,使群众不出乡村,甚至足不出户,就能与有关部门直接面对面沟通,反映诉求,解决信访问题,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河池特色的网络问政新路子。截止今年8月,全市有734个市直和县(市、区)单位实名上网问政,日均点击量约1.7万人次。2012年共受理网友留言1960条,回复1944条,回复率达99.2%,办结问题1548个,办结率达79%。

二是公安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目前,已全面完成公安

二、三级主干网提速改造任务,二级网的宽带扩容至622兆,三级网的带宽扩容至155兆,

二、三级网主干网实现双备份,建立了覆盖全市的350兆无线集群系统,各县(市)城区建成4信道的集群基站,建成乡镇常规基站49个,全市实现了乡镇、县(市、区)、市350兆无线通信互联互通,各基层所队全部配备数码相机、录音笔、数码摄像机、活体指纹采集仪等设备,公安信息化建设为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先后筹措资金达1.5亿元,投入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市累计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2789个,其中,由政府投资安装探头1680个,完成后台改造12个单位,由社会单位安装探头11109个,其中接入公安平台135个。目前,全市已实现自治区、市、县(市、区)三级视频监控系统平台联网,建成了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社会监控资源联网平台。

三是信息化建设逐步向重点领域和基层延伸。如环江县自主研发“农村社会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将各村屯的概貌、地理位置、土地山林、联防结构、房屋布局、人员信息、财产情况、联系方式等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并预留模块以便驻村民警根据时空变化对系统进行适时更新、升级,为日常警务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集约化管理,这一做法得到自治区公安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本文作者系广西河池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第5篇:浙江公安厅厅长: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公安理应一马

当先

图为浙江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王双全。 周尔博 摄

王双全是《法制日报》的老朋友,见到他,格外亲切。

在出任浙江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之前,王双全先后在中央政法委、司法部任职,《法制日报》曾得到他诸多支持。

在省公安厅院子里,王双全与采访组成员一一握手:“早知道你们来浙江采访了,你们的报道贴近百姓,贴近基层,我全都看了。欢迎大家!”

一起乘电梯上楼,在厅长办公室坐定,王双全从包里掏出个笔记本,说,按你们的采访要求,我昨晚拟了个提纲,从公安角度谈谈如何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王双全说,浙江公安与“枫桥经验”有着不解之缘,因为这个经验最早就是公安系统蹲点调查、提炼总结的。坚持、发展、创新 “枫桥经验”,浙江公安机关理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一马当先。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王双全温文尔雅,他轻言细语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起“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一开始是改造“四类分子”的经验。1963年2月,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浙江省诸暨县枫桥区在社教试点中,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开展说理斗争,没有骂人,没有打人,还允许申辩,结果没有逮捕一个人,就把全区67个原先认为非捕不可的“四类分子”全部说服了,这在当时与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的极“左”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公安部调查组总结上报后,毛泽东同志十分高兴地说,“这叫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指示好好总结,“要各地效仿,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走向全国。

王双全介绍,“枫桥经验”源自公安,来自基层,是全国政法综治战线一面旗帜,也是浙江一张“金名片”。

值此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之际,浙江公安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一大重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全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要夯实基层基础,人往基层走,力往基层使,钱往基层投,让公安派出所回归服务群众、基础管理、矛盾化解等本职工作上来。

要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和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齐心协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要上门服务,优化服务,精准服务,把群众的需求解决在家门口。要适应互联网时代新趋势,学会“与网共舞”,努力做到民意网上来,民忧网上解,民怨网上化,民智网上出,夯实社会治理民心基础。

要关口前移,争取全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积极探索矛盾多元化解新机制,努力做到哪里产生矛盾,就在哪里化解矛盾,真正把风险隐患发现在基层,化解在起始,稳控在当地,有效化解矛盾防控风险。

管理变服务让群众满意

采访中,王双全问,什么是幸福感?

不等记者开口,他自答道,过去就是有饭吃,有衣穿。我小时候,有肉吃就是件很幸福的事。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群众产生了许多新需求,在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公安机关、政法机关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一个非常重要的落脚点就是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努力转换理念,转换职能,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需求,增强其幸福感。

王双全说,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全力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简化手续,办事提速,变管理为服务,深受人民群众欢迎。总书记在十九届二中全会讲话中充分肯定,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人代会报告中也力推浙江此项改革,并在前面加了五个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去年底,浙江省对“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民意调查,群众满意度最高的前四项,公安占了三项,一项是出入境管理改革,再一项是户籍管理改革,还有一项是交通管理改革。原先都是“老大难”问题,现在都已有很大改观。

王双全说,记得今年1月,我刚到浙江参加省人代会时,我们小组一位浙江大学教授在发言中讲,他去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办出境手续,本来准备了半天时间,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就办好了,他的获得感就很强。

听到这里,记者也颇有感慨,忍不住插话说,这一路采访过来,无论是杭州的户籍管理改革、温州的物联网建设,还是台州的交通乱象整治、舟山的科技控岛创新,浙江公安认真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给记者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双全颔首称是,接着介绍说,再一个就是户籍管理改革,过去办户口迁移,领迁移证、准迁证,要来回跑,还要排队等候大半天。但现在,在我们浙江省内迁移户口,不用去办准迁证,你到迁入地,把身份证递过去,民警网上一查,马上就能办。如此高效率,群众前来办事自然就有了获得感、幸福感。

“现在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电信诈骗,我上午刚从上城区公安分局调研回来。”王双全说,昨天还主持召开了全省打击电信通讯网络新型犯罪联席会议。现在的电信诈骗,防不胜防,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的重要犯罪,如果一个家庭上当受骗,钱一下子被骗光了,相当于遭受灭顶之灾,还有什么幸福感获得感?

这些年,浙江省公安一方面加大打击力度,一方面创新了许多预防诈骗的新方法、新手段。比如上城公安分局搞了一个公民警校,对群众开展防诈骗反诈骗宣传教育,形式新颖,很有针对性,很受欢迎,效果很好,2016年,上城区电信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了48%,去年,又下降了18%。

“三治融合”法治是关键

王双全今年1月出任浙江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对浙江的有关情况已了如指掌。

他说,这些年,我们浙江桐乡等地群众创造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这也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受到中央领导肯定,被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

我认为,“三治融合”,法治是关键,应该把法治放在中心地位。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清官情结,老百姓希望当官的都是包公,能无畏无惧为他们主持公道,所以一些人信访不信法,遇到什么事情往往喜欢往上面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决策。“三治融合”,首先就是要把法治大旗竖起来。从老百姓角度说,要增强法治观念,养成依靠法律解决矛盾纠纷的新习惯。从政府角度说,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我们公安民警,都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带头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努力提高依法办事本领,以法治引领“三治融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公安要重打击也重防范

“对公安机关来说,应该如何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面对记者的提问,王双全道出自己的观点:

公安机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治安乱点整治好,保持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对于那些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如“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对那些群众深恶痛绝的“黄赌毒”问题,公安机关必须随时出手打击,保持常态化打击态势。

在治安形势连续多年向好的基础上,借助“云上公安”等现代化信息新技术,去年,浙江省刑事治安警情又持续下降。

王双全举例说,去年,仅命案侦破一项,浙江就创造了三个历史之最:破案率最高,当年发生的348起命案百分之百破案;发案数最低,命案发案同比下降20%,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点;破积案最多,一年破获了88起陈年命案积案,也创历史新高。省公安厅刑警总队长俞流江还因此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法治人物”。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公安机关的另一项重要职能是防范社会风险,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你们在枫桥采访估计也已看到,那里的红枫义警、老杨调解室都是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好载体、好平台。很多人认为调解是司法所的事情,其实,一个聪明的派出所长更应重视调解。因为刚萌发的矛盾得到了调解,就不会变成治安案件、刑事案件,这对减轻派出所出警负担是大有好处的。

提高做群众工作本领

说到“枫桥经验”的内涵是依靠人民群众,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问题,王双全坦诚地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依靠人民群众,首先要与群众打成一片,拜群众为师,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你看毛主席当年批示推广“枫桥经验”是怎么做的,派工作组到枫桥蹲点,一蹲就是几个月。只有这样,写出来的调查报告才有分量,总结提炼出来的“枫桥经验”才经受得住历史考验;你看毛主席当年又是怎么与干部、群众谈话的,晚上往炕上一坐,烟一抽,就开始谈。

而现在,有多少人在一个地方调研一蹲就是一个月的?没有。包括我在内,到一个地方待半天就很不错了。

所以,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反对形式主义,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公安机关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在这方面,我们已开始新尝试,迈出新步子。去年8月,我们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联合组成调研组,由我们公安厅金伯中副厅长带队,在枫桥镇蹲点三个多月,边调研总结,边推动完善,提炼了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主要内涵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王双全介绍说,遵照中央、省委和公安部部署,浙江省公安厅年初就制定了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方案,确定了八大工作载体,即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行动,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深化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全面实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提升工程,全力打造平安共同体,持续推进公安“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提升智能防控水平,加快创建“枫桥式”基层所队。

王双全是“老政法”,也是“老西藏”,1983年从西南政法学院毕业后进藏,先后在西藏自治区高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区委政法委工作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在家乡四川生活了20年,在西藏反而生活了32年”“没料到年过半百,会到浙江工作”。

提到来浙江任职,王双全感慨地说,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和革命“红船”启航地,有机会到浙江任职,我备感荣幸和自豪,又深感责任重大。(记者 张亚 陈东升 崔立伟 王春 刘子阳)

第6篇:浅谈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枫桥经验两篇(参考)

篇一

“枫桥经验”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致经历了“管制——管理——治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在走向“善治”。从社会管制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枫桥经验”集中体现了社会治理领域的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实现了两次历史性变革和飞跃。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也踏上社会治理新征程。从基层治理来看,新时代主要面临四对突出的矛盾:第一,基层社会矛盾日益多元化与政府解决矛盾主要用行政化手段之间的矛盾;第二,基层群众民主法治意识日益高涨与政府“人治惯性”之间的矛盾;第三,“互联网+”时代高效性治理要求与政府传统低效手段之间的矛盾;第四,基层社会治理日趋精细化与政府缺乏专业性人才之间的矛盾。因此,“枫桥经验”必须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既明确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指向,也为新时代“枫桥经验”要解决的四对难题提供了对症下药的良方。55年来,“枫桥经验”一直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领头羊,新时代要继续引领基层治理新走向,必须在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与专业化方面有新的建树。

首先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这是最能体现“枫桥经验”特色的。因为“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动员广大社会力量参与。

其次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这是“枫桥经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单纯依靠动员群众已经无法解决当前涉及重大利益冲突、体制机制引发的矛盾,因此要运用现代化国家普遍适用的法治方式来定纷止纠。

再次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这是为“枫桥经验”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传统“枫桥经验”主要是手工式、面对面地解决矛盾,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提高治理效率。

最后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这是“枫桥经验”最为薄弱的,也是重点要突破之处。原来“枫桥经验”主要依靠机关干部、村干部解决问题,部分人员因缺乏专业知识,在治理过程中往往是事倍功半,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善于通过专业的人、专业的机构解决专业的事。

篇二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

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枫桥经验”的本质特征。让人民做主,与各项基层治理相结合的同时,始终重视坚持党建引领的作用,以党的引领力为基层治理指对方向,以精细化的专业服务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从而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对标先锋模范,服从大局指示,使“枫桥经验”不仅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行之有效,更因其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成功方案而与时俱进,影响深远。

以党的领导为关键因子,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启示。“枫桥经验”经受住了时间和人民的检验,历久弥新,这给与了党的建设诸多启示:

强化党的领导可以健全社会治理机制。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本空间,基层治理的核心便是党组织。事儿干的成不成、事儿做的好不好都依赖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党的领导贯穿治理始终,这才是保障和统筹引领基层治理的首要因素。

持续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可以“反转”形成治理优势。基层党组织是奋战在一线的堡垒,基层的党员干部则是奋勇向前的“排头兵”,增强党的组织号召力,使其能够服务群众、汇聚人心、防止风险、化解矛盾,这样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效用既合情又合理。

推动党的工作方式不断更新并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切实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枫桥经验”强调“党领导下的群众广泛参与”。这样既坚持了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分工明确、良性互动的治理模式,并且贯彻执行了党建引领的核心思想,在党的合理推动与正向激励下,人民自觉与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提升了基层治理智能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从源头出发,将矛盾化解在了基层,构建了和谐稳定的基层社会环境。

第7篇:枫桥经验

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纪念年,同时,10月11日,习近平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所以,“枫桥经验”是2014考研政治命题的热点。文都网校在深入研究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精神和大纲解析的基础上,预测一道关于“枫桥经验”的材料分析题,希望能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带来帮助。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11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习近平指出,5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浙江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紧紧扭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加大依法治理力度,完善工作制度机制,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摘编自《新华网》(2013年10月11日)

材料2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上世纪60年代,浙江诸暨市枫桥镇创造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枫桥经验”。50年来,“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不动摇,而且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传家宝”不但没有失效,反而更加成为社会稳定的坚硬磐石。

“枫桥经验”为何能50年长盛不衰?因为它的精髓就是“走群众路线”。

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王马社区会议室里坐着四位老人等待开会,他们是当地百姓议事组织的成员。其中一位楼长吴菊仙对记者说:“社区绿化带里有人乱停车,还有人乱倒垃圾,大家准备商量一下怎么解决。还有人在阳台上放的花盆太多,容易掉下来,我也过来反映一下。”

吴菊仙说:“好多事反映了,很快就能解决。”困难群众、独居老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等每月必访……这是王马社区已经建立6年多的“66810”为民服务体系的内容。“六必到”、“六必访”、“八必报”、“10条为民服务线”,居民都耳熟能详。如今,王马社区的干部又把这一工作方法全面运用到了社区平安建设中。

社区党委书记金颖说:“我们社区是老小区,老人党员较多,而且比较热心。在很多工作中,我们的楼道长、社区党员、群众骨干在发现问题、收集民意、和事调解上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平安建设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基层基础工作。村街社区、企业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身体才能健康;只有基础牢靠、基层安宁,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在新的历史阶段,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好,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好,才能凝聚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平安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资源,切实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在遍布杭州全市的“和事老”们的努力下,很多邻里纠纷、家庭矛盾都被化解在萌芽状态。到2012年底,仅杭州市备案管理的基层社会组织就已达8963家,成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样在宁波,17.2万名社区“和谐促进员”的名头也很响亮。

来自浙江省司法厅的统计数据表明,浙江省目前已在医疗、交通、劳动、物业等领域或行业建立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800余个,调处矛盾纠纷占全省矛盾纠纷调解总数的三分之一。2012年全省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1.4万件,成功化解40.51万件,化解成功率达到97.85%。

浙江省委省政府紧紧扭住群众工作这条主线,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枫桥经验”。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结合起来,支持群众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枫桥经验”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正在各地平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群众工作贵在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和管理机制。湖北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重大决策之前先问群众“同不同意”、“满不满意”,把好涉及群众利益的“民意关”。两年来,全省对4012个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了风险评估,其中3549个事项准予实施、371个暂缓实施、92个不予实施。

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人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枫桥经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必定能为“平安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新华网》(2013年10月11日)

材料3

“枫桥经验”是枫桥人民的伟大创造,“枫桥经验”在形成初期就具有先进的理念,历经50年特别是近20余年的发展,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其重要的根源之一就是坚持了改革创新,与时俱进。50年来,枫桥人始终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这是“枫桥经验”永远年轻的关键所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和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思想多元、利益多样、矛盾多发,能不能解决好各种各样的矛盾,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宏伟蓝图的实现。“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就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如果没有开拓创新精神,没有工作的新思路,没有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就不可能解决好各种错综复杂社会矛盾的,就不会推进社会管理的进步。这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广集民智,广纳民策,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

——摘编自《人民网》(2013年10月22日)

(1)新时期,为什么需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和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4分)

(2)“枫桥经验”对我们今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有哪些启示?(6分)

【考查考点】

毛中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答题思路】

这道题是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材料分析题。2013年是毛泽东对“枫桥经验”加以肯定、赞扬并主张给予推广讲话50周年纪念年,同时,2013年10月11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一定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所以,“枫桥经验”是2014年考研政治命题的热点。

回答第一问首先要总述:“枫桥经验”对于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里其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是:“枫桥经验”、“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考生能回答这3个关键词或关键句,就能得到1分;然后,分开论述: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一 、第

二、第三关键词或关键句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党能否长期执政”、“战胜困难和风险、取得事业成功”。第一 、第

二、第三各1分。

回答第二问首先要总述:完善社会管理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这里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分别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体制改革”。采分点分别是1分。然后分别论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措施。第一,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关键词:“社会管理科学化”。第二,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关键词:“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第三,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关键词:“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第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键词:“人民内部矛盾”。第五,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政法工作”。第六,深化平安建设。关键词:“平安建设”。第七,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关键词:“国家安全”。第一至第七3.5分。

【参考答案】

(1)“枫桥经验”是5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一条宝贵经验,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它对于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新中国成立前后,党不断通过整党整风等多种形式密切党群关系。针对新时期党群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分)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才能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1分)

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1分)

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加强,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1分)

(2)完善社会管理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完善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1.5分)

新时期,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同时进行,社会矛盾不断涌现,稳定风险因素普遍存在。创新社会管理必须重视源头治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1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要求:第一,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第二,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第三,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第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第五,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第六,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法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第七,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3.5分)

上一篇:数字电路毛刺消除下一篇:感动十大人物评选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