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选7篇)

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隆重表彰2007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成果,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创新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与时俱进、创新争先,致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再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创新活动和创新奖评比,是新一届市纪委常委会立足于全市反腐倡廉建设全局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其目的在于营造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我市纪检监察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整体水平。活动开展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积极响应,大家立足本职,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开展了很多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创新性工作,今天受到表彰的,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些工作成果,创新思路清晰、创新措施有力、创新成效显著、社会评价良好,充分展示了我市纪检监察工作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充分展示了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良好精神风貌。在此,我代表市纪委常委会向获奖工作成果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纪检监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坤炎同志传达了《关于在全市继续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活动的意见》,长波同志宣读了《关于表彰2007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成果的决定》,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直工委、郾城区纪委、舞阳县纪委作了典型发言,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借鉴这些好的经验,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创新意义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改革创新的时代,与时俱进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标志,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与时俱进的核心与本质就是不断创新,创新才能前进,创新才能发展。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又好又快实现“两个率先”,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必须把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一)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是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上指出,在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中,要切实把握和体现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基本要求,并特别强调,要注重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建设性的思路、建设性的举措、建设性的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这些重要论述,突出强调的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反腐败的专职机构,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果我们仍固守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不能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反腐倡廉建设就很难顺利推进。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理论创新,反腐倡廉建设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大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以创新的精神状态、创新的思想作风、创新的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建设,使反腐倡廉建设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

(二)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是又好又快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履行职责,在优化发展环境、纠正不正之风、加强廉政教育、查办违纪案件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实现漯河新一轮大发展的宏伟蓝图,迫切需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既赋予了纪检监察机关全新的使命,又为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舞台。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把纪检监察工作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与改革发展稳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大局、保障大局、促进大局,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三)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是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经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艰苦努力,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有些工作甚至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但实事求是地讲,我市纪检监察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并不高,工作进展不平衡,特色亮点不突出;一般化的工作多,叫得响的工作少;纵向比进步很大,横向比差距不小,很多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按照众所周知的“木桶理论”,决定木桶容量的不是最长的板,而是最短的板,短板成为问题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也能看到,凡是成效比较明显、特色比较突出的工作,都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而那些平平庸庸、毫无起色的工作,自然不会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因此,我们要取得全市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在全省乃至更大范围内展示漯河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形象,必须使弱项工作变强,强项工作更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工作创新,特别要从薄弱环节入手,消除影响工作开展的一切不利因素,加长“短板”,最大限度地提升各项工作的整体效能,使全市纪检监察工作质量和水平在全面进步的基础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创新能力是干部素质的重要反映。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体现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运用,体现的是一种极为可贵的能力和素质。一个创新型的干部,往往能够开拓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而一个墨守陈规的干部,在事业发展上很难有什么建树。从目前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情况看,创新型的干部还不是很多,有些干部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工作习惯于照抄照搬,满足一般化,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不知如何应对,更无法胜任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样一项工作,在有的同志手里做得有声有色,在有的同志手里却波澜不惊、静如止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肯不肯、会不会动脑筋、理思路、找办法,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家都知道“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纪检监察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一个很有效的手段,就是投身到纪检监察工作创新的实践中去,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之中使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事业发展无止境。每一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的习惯,培育创新的思维,做到敢为人先而不步人后尘,开拓创新而不因循守旧,在创新的实践中进步提高、锻炼成长。

二、把握创新途径

创新是对未知领域、未知事物的艰辛探索,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很不容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更是一项创造性、开拓性的实践活动,是超越前人、勇于探索、推陈出新的艰难过程,要想真正有所作为,就必须鼓足创新的勇气、提高创新的能力、掌握创新的方法、突出创新的实效。

(一)鼓足创新的勇气。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一番新的事业”。古人讲,“勇冠三军,勇者无畏”。没有足够的勇气,什么事也干不成,更不可能干好。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必然要触及各种既得利益和现实矛盾,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阻力和困难都会接踵而至,这时候,更需要我们有百倍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锲而不舍、不折不挠地进行大胆探索。今天受到表彰的十三项创新成果,都是凭着勇气和胆识干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坚决克服瞻前顾后、畏苦畏难、怕这怕那、患得患失的心态,干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先看上级有没有安排部署,同级有没有成功经验,会不会引发矛盾、引火烧身。要始终保持足够的勇气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到凡是有利于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中心、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纪检监察工作上质量、上水平;有利于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树立良好形象的,都可以想,都可以试,成功了可以总结经验,失误了也可以吸取教训。

(二)提高创新的能力。创新是主体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客观事物施加影响的过程,是对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政策法规、运行体制的否定、突破和扬弃,必须有丰厚的知识底蕴做支撑。空有创新的愿望而无创新的能力,创新便无从谈起。因此,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必须着眼于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把能力建设和素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研究提出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处理解决矛盾的能力。能力源自于学习,源自于实践,源自于永不满足的自我丰富和完善。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能力,要坚决不懈地加强学习,深入系统地学习各种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更新知识储备,改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知识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创新的需要;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检验和丰富理论,推动和促进创新;要加强调查研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情况、把握问题、探索规律,从中找到要创新的目标、思考创新的办法;要善于总结提高,认真总结以往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积极学习借鉴他人创造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掌握创新的方法。创新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探索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这是成功实现创新的重要保证。创新的方法很多,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两点:一要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思维方式。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思维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前提。面对反腐倡廉的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仍然习惯于用老眼光、老办法、老观点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就会严重落后于形势。比如,就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而言,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我们要在这个领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就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统筹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再比如,当前腐败行为表现出很多新变化、新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再固守传统的办案思路和办案模式,必须在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法纪意识、安全意识、协调意识等方面有一个更大的进步和提高,否则就不可能顺利地突破案件。二要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域越来越宽,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就必须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主要矛盾。要重点抓住那些党委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影响大、治理效果好的突出问题集中进行创新,特别要重视和关注优化发展环境、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廉政教育、查办违纪案件、规范权力运行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在这些领域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四)突出创新的实效。创新是科学的实践活动,来不得半点虚假,不是摆设的花瓶,更不是动听的口号,不能违背规律、标新立异,必须落实到一件件具体的工作中,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措施上。我们在评选2007创新奖时所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看其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把成效作为检验创新的重要标准,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使评选出的创新成果真正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在推进创新的实践中,也要牢牢铭记这条原则,坚持知行统一、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要明白,创新并不是观点越新、思想越超前越好,而是要求工作思路、措施方法越符合实际越好。要立足实际,讲求实效,不能脱离当前工作,不顾客观情况盲目求“新”,急躁冒进。是否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果,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是检验和评价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成败的根本标准,千万不能搞那些花拳绣腿、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

三、营造创新氛围

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创新思路的提出、创新实践的推行和创新人才的成长,从而使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获得不竭的动力。我们要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实践,形成一个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活动是新一届市纪委常委会做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成功经验,必须坚持不懈、坚定不移抓下去。全市各级纪委、纪检组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纪委常委会抓工作创新的坚决态度上来,把工作创新作为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展示本地本单位工作成效的重要举措来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地抓紧抓好。纪检监察机关主要领导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研究部署,带头搞好创新,为纪检监察干部做出表率;要关心培养创新型干部,支持他们开展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于创新成效突出的干部要大胆启用,放到重要岗位上去锻炼,使其尽快成长,真正使创新成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和培养纪检监察干部的重要渠道。

(二)健全完善制度。建立项目备案制度。今天会议之后,各县区、各单位要抓紧研究今年准备开展的创新性工作,按照每个县区确定2—5项,市直单位、市纪委机关各室确定1—2项创新性工作的要求,尽快拿出今年的创新性工作项目和实施方案,以文件形式上报市纪委办公室备案。工作项目一旦确定下来,就要抓好落实,各单位年底申报的创新奖项目一般要与年初备案的项目相一致。建立定期督导制度。要把创新性工作纳入县区、市直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和机关各室主任述职内容,市纪委常委会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定期督导调研,帮助解决问题。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市纪委办公室要按照《关于在全市继续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活动的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工作创新好的方式方法,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对完成任务较好,创新效果明显的要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切实解决好“干与不干一个样”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充分调动大家创新工作的积极性。

(三)搞好宣传推广。市纪委办公室、综合室、宣教室、调研室要及时了解各级各单位创新性工作开展情况,大力宣传工作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及时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媒体上报信息、新闻稿件,扩大我市纪检监察工作的宣传面和影响力。经实践证明取得实效的,要及时总结推广。

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2

一、重视建章立制, 规范监察行为。

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在没有节能监察执法规范程序和缺乏执法技术评判标准的情况下, 学习借鉴其他行政执法队伍的经验, 研究分析全国及地方数百个节能技术规范和标准, 建立了一套适合不同行业特点的节能监察办法, 形成了一整套节能执法工作法规规范, 如《上海市节能监察办法》、《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节能监察规定》、《上海市用能单位节能监察规定》以及行政办案工作规范、执法告知规定等, 保障了节能监察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并利用互联网管理系统对节能监察工作流程进行管理。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为各地节能监察执法机构提供了重要借鉴。

二、拓宽监察领域, 完善监察方式。

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作为全国第一家节能监察机构, 在缺乏经验可循的情况下, 选择最易入手的煤炭质量监察起步, 不断探索、拓宽监察范围。目前, 监察工作已覆盖工厂、商场、宾馆、学校、医院、设计院以及政府机构等用能领域;在执法方式上, 实现了项目设计源头监察和用能全过程监察相结合、书面监察和现场监察相结合、重点用能单位监察和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监控相结合, 开展跟踪检查, 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确保节能监察取得实效。

三、围绕节能重点, 做好执法监督。

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紧紧围绕政府不同时期节能工作的重点, 认真履行职责, 积极开展节能执法监察工作。例如, 开展了上海迎峰度夏节电大检查, 帮助电网顺利度过夏季用电高峰;开展重点用能企业专项监察, 督促重点用能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开展全市主要建筑设计院实施投资项目节能设计监察, 强化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等。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在监督检查节能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为政府强化节能管理的重要力量。

四、强化服务功能, 增强监察实效。

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在执法监察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强的优势, 开展监察的同时加强对用能单位的指导和服务, 增强节能监察有效性。如实行节能监察建议书制度, 提出整改措施建议, 不仅帮助用能单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还有效改善了监察与被监察的对立关系。现在用能单位不仅能积极配合节能监察工作, 还能根据有关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主动开展能源审计、自我检查等。这充分表明, 在节能执法监察过程中, 注重服务, 为用能单位提出有效挖掘节能潜力的建议措施, 能够调动用能单位积极性, 推动节能监察取得实效。

五、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水平。

节能监察是一项技术专业性强、规范化程度要求高的行政执法业务。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通过强化业务培训, 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 改善队伍结构, 注重团队建设, 提高执法人员水平, 推动执法能力不断提高。如引进先进的节能管理经验和能源诊断技术, 加强经常性的内部业务交流, 派员参加国外培训, 不断适应日益提高的节能监察工作的要求。

六、履行社会责任, 传播节能知识。

开展节能监察的本身, 就是对用能单位进行一次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的宣传和教育。与此同时, 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节能宣传, 例如, 设立节能展示厅宣传节能理念和技术, 建设节能诊断网站为社会提供节能诊断技术服务, 参与共建节能型军营、学校、机关、社区和企业活动。这些活动, 宣传了节能政策, 传播了节能知识, 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目前, 这支执法队伍已逐渐被社会各界所熟悉和关注, 许多单位和个人还主动向监察中心举报浪费能源的现象。

十年来, 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执行了2 0 0 0多次节能监察任务, 提出了8 7 0 0条节能意见和建议, 减少了200多万吨标准煤的能源使用,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 为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目标, 他们抓住年耗能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 开展节能专项监察, 对有问题的单位督促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为上海市节能降耗作出重要贡献。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十年前, 节能监察的火种在经历几年的一枝独秀之后, 迎来了节能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已经传播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目前全国已有2 3个省市区政府设立了节能监察机构。回顾十年的历程, 我们感谢上海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远见卓识, 感谢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同志们敢为人先、不断实践、务实创新, 为全国节能监察所做的贡献。

目前, 全国上下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近两年多来, 为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 0%左右的目标, 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大节能工作力度, 节能取得明显成效。20 0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 06年下降3.6 6%, 今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3.4 6%, 并保持了逐季下降的良好势头。但从总体上看, 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任务相当艰巨。做好节能工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要认真贯彻新修订的节能法, 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节能措施的落实, 需要节能监察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此再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一要树立忧患意识, 增强使命感。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能源短缺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节约能源既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增强资源忧患意识,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扎实工作, 督促各项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推动用能单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二要严格节能执法, 提高执法能力。

新修订的节能法明确了有关法律责任, 要加强节能法的学习, 依法加强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落实节能措施, 推进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监察, 依法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提高执法水平。

三要不断开拓创新, 提高监察效能。

在做好日常节能监察执法工作的同时, 要紧紧围绕政府节能重点工作开展节能监察;通过提高监察能力、创新工作机制, 为用能单位提出针对性、可行性更强的整改建议, 降低监察成本, 增强与用能单位的有效互动;发挥专业优势, 继续做好节能意识和节能知识的传播者和教育者。

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3

今天,我们隆重表彰在全省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对于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激励全省文化工作者积极投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全省文化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文化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我省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成为全国唯一的“示范省”,并荣获2009年度“文化部创新奖”。

——文艺创作演出成果丰硕。创作了《李二嫂改嫁》、《奇袭白虎团》、《红嫂》、《丰收之后》、《苦菜花》等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方荣翔、王玉梅、郎咸芬、张春秋等一批成就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先后有20多个剧目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十大精品剧目奖”、“文华大奖”等奖项,一大批美术、书法、摄影、相声、小品、曲艺、音乐、舞蹈等作品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

——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国家级、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县分别达到29个和72个,民间艺术之乡49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和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为国庆60周年和第十一届全运会营造了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文化竞争力与影响力明显提升。尤其是通过成功举办全运会,充分展示了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大地提高了山东文化的软实力。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拥有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88处,世界遗产3处,文物藏品130多万件。先后有14项考古发掘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120项,有9个单位和618项古籍分别入选“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入选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近8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一批文化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正在崛起,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发展到6家和71家,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成为全国四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临沂、潍坊、威海、烟台、滨州等市建立了三局合一、统一执法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省、市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扎实推进,3家县级院团完成了整体改制。

——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完善。网吧管理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运行。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文化市场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聪明智慧。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自觉承担起先进文化建设的崇高使命,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说明,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勇于进取、甘于奉献的队伍,是先进文化和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

同志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发出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伟大号召,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这不仅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最近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创造新业绩,推进文化建设实现历史新跨越。

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重要作用。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和“三贴近”原则,推动文化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二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力量再集中,措施再强化,投入再加大,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大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抓好文化重大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好基层农村文化设施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统筹搞好城乡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三要以筹备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繁荣发展我省艺术事业。中国艺术节是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艺术盛会。经国务院批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在我省举办,这是推动我省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机遇。我们要以筹办艺术节为契机,精心筹划、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着力抓好场馆建设和剧目创作,努力建设一批现代文化设施,产生一批优秀作品,培养一批艺术人才,把文化强省建设提升到一个“有硬件与软件发展实力、有历史与现代文化影响力、有率先发展号召力”的新水平。

四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加快编制相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抓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加大对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和优秀文化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搞好文化市场管理,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

五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的部署要求,全面展开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工作,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尽快建立起三局合一的统一执法体制。

六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切实把文化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要重点建设好四支队伍:熟悉现代文化发展规律、具有开阔视野、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够驾驭全局、真抓实干的领导干部队伍;情操高尚、技艺精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队伍;既懂文化、又懂现代经营管理的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熟练掌握现代科技、创新意识强的文化科技人才队伍。

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4

——在全市老干部工作暨“双先”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6月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我市近年来老干部工作,表彰先进,动员部署全市基层党委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刚才,我们表彰了全市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这些典型充分体现了全市广大老干部工作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老、尊老、敬老的良好形象;集中展现了全市广大离退休老同志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续写人生辉煌的精神风貌。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丹东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陈志华同志对我市的老干部工作做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提出了对今后工作的期望,请大家认真领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市老干部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凤城市老干部局和各级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执行中央、辽宁省委和丹东市委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开拓

进取,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一是落实各项政治待遇,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坚持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切实保障基本权益,如定期组织老干部理论学习,就近参观工农业园区,重大节日走访慰问,重大决议征求老干部意见和建议等,通过建立这些制度使老干部的政治待遇进一步得到落实。

市委书记王国强、市长马延春每年都要向老干部代表通报全市经济发展情况,使老同志及时了解新形势和任务,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各级党委采取有力措施,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纳入到党建工作总体规划中,紧紧围绕“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臵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原则深入创建,推动了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市人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了“优秀共产党员竞赛”活动;市公安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坚持每月例会制度,这些尝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认真落实各项生活待遇,老干部安度晚年得到有效保障。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离休医疗保障工作,及时补充老干部医疗经费超支部分。三年来,市政府补充经费共计870万,将125名“四无”企业的老干部全部纳入市财政管理,及时预算医疗保障金,及时发放冬季取暖费。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有关老干部生活待遇的政策和规定进一步落实。各部门从老干部高年龄期、高发病期的实际出发,不断深化、细化服务措施和办法,并

注重抓好困难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使老干部的晚年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加强学习活动阵地建设,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近年来,各镇区、各部门致力于有计划地改扩建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并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加强科学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广大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还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根据老干部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喜迎奥运、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庆祝建国60周年等重要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老干部在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氛围中陶冶情操,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加强组织引导工作,为老干部进一步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老干部积极参与我市“三个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广大老干部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在理论宣讲、扶贫帮困、关心下一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如凤城一中离退休老干部以“再为社会做贡献”为宗旨开展活动,受到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近年来,我市老干部工作之所以取得了较好成效,我认为有以下几条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强化领导。基层党委和政府把老干

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自觉增强政治责任感,切实加强了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二是注重创新。针对老干部进入“双高”期的实际,各单位能从实际出发,及时研究和解决老干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使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得到有效保障。三是整合资源。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切实加强与财政局、人社局、医疗保障办公室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形成了齐抓共管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强大合力。四是抓好队伍。全市广大老干部工作者以让党委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为标准,在在本职岗位上锤炼出优良作风,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本领,满腔热情地为老干部服务,赢得了广大老干部的信任和赞誉。

认真总结这些基本经验,有助于我们的老干部工作更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另一方面也需清醒地看到,我市老干部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有的部门领导对老干部工作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没有把老干部工作摆上应有的位臵,工作标准不高,主动性不强,成效不明显;二是少数部门管理服务不到位,甚至重要节日,对特困老干部不走访,不慰问;三是对老干部工作出现的新问题研究的不够,比如“双高期”离休干部养老服务和党支部建设,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和“四就近”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落实;四是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需要继续加强,工作人员素质

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管理还需进一步改进。

希望各级党委及老干部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紧迫感,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使全市老干部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围绕中心,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老干部是新中国的开创者,是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的奠基人和实践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以更加宏观的站位,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强烈的责任感,结合新时期的要求,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政治意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是基层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老干部从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保持身心健康,安度晚年,颐养天年,益寿延年。因此,我们要把老干部工作做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满腔热情地为老干部做好事,千方百计为老干部办实事,尽心竭力地为老干部解难事,处处体现对老干部的关心、关爱和关怀,努力使老干部的各项待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二、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大局意识。做好老干部工作关系到和谐

社会的建设。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共和国的功臣,这个群体的背后有他们的家人、战友、同事、老乡,还有全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摆到提高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通过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工作,落实好他们的各项待遇;进一步发挥好老干部的作用,切实把他们的政治热情保护好、引导好,使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把他们的政治优势运用好、发挥好,为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要从加强党的干部工作的角度来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意识。中组部[2008]10号文件明确指出:“老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它阐述了老干部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现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在职干部,一部分是离退休干部。按照10文件的要求,同级党委管理的退休干部也已纳入老干部工作的范畴。因此,我们要从党的干部工作的需要出发,在充分做好离休干部工作的同时,做好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尊重老同志,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同志,就是爱护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重视老同志,就是重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服务老同志,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必须通过实际工作,把中央、省委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要从离退休干部的迫切要求出发来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服务意识。我市现在离休干部627人,在丹东市位居第一,平均年龄82岁。应该看到,随着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老干部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的任务日趋繁重。许多离休干部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他们的事等不得也拖不得。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工作上要有热心、服务上要有耐心、办事上要有诚心、感情上要有孝心。总之一句话,为老干部服务要用儿女之心、动儿女之情,通过我们的扎实工作,让广大老干部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戴。

三、服务为本,关怀到位,将全市老干部工作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在进一步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的基层党委和政府要把老干部工作摆到更重要的位臵,将其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建立常态化机制,定期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在下一阶段的老干部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服务为本,关怀到位”的原则,扎实开展工作,使各项政策都能真正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支部建设,切实做好老干部服务组织保障工作。各部门要进一步采取组织措施,认真抓好对中组部10号文件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积极探索离退休党组织设臵形式,学习教育形式和活动开展方式。各级党委要把离退

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同步部署、同步规划、同步考核表彰,充分发挥老干部党支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不断提高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水平。要选好配强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在活动场所、学习资料、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为老干部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另一方面,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的要求,常怀敬老之心,善谋为老之策,多做助老之事,真正把老干部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臵来抓。组织部门要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具体指导,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为市委、政府当好参谋。政府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积极配合,特别是在制定涉及老干部的政策措施时,要听取老干部工作部门的意见,维护老干部的利益,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怀,各部门鼎力支持老干部工作的良好局面。

第二、立足基层社区,革新创建理念,全力推进老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中组部10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强筹划,创新方法,以“服务为本,关怀到位”为原则,在基层老干部服务工作中实现“四个有”,即:有工作制度、有专人负责、有活动场所、有活动经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社区基层老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就近学习。各社区和基层单位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广泛

收集学习素材,利用老干部大课堂,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充分满足广大老干部就近学习的需求。二是就近活动。各部门要因时制宜,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干部活动,为老干部休闲健身、发挥特长打造良好的文化体育平台,使老干部在就近活动中体验幸福充实,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三是就近得到关心照顾。我们的基层干部要真心关怀老干部,细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坚持做到“四必访”,即重大节日必访、老干部生病住院必访、老干部家中发生重大事情必访、80周岁以上生日必访。在走访中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四是就近发挥作用。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政治素养高,经验方法多,是建设和谐城市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社区和单位要为老干部就近发挥作用提供平台,鼓励老干部为各项事业的建设身体力行,建言献策。

第三、弘扬奉献精神,提高自身素质,扎实抓好老干部服务队伍建设工作。近年来,我市广大老干部工作者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为做好老干部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积极贡献。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基层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者的配备工作,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心老干部工作的同志充实到老干部工作岗位。基层党组织要经常性地对老干部工作者进行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基层党委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老干部工作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的工作和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老干部工作者要立足本职岗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精通业务、增长本领,按照中组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模范;发挥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民族美德的模范。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我市老干部工作新局面,为党的90周年生日隆重献礼!为推动xx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速助力!

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5

007年2月2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科技进步表彰暨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这是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省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大会隆重表彰了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一个财政内,拿出5600万元对自主创新进行奖励,在济南是史无前例的,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是力度最大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科技第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就更加扎实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2006年以来特别是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之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技规划纲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科技进步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一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工作格局初步确立。构建启动了组织体系、规划体系、评价体系、责任体系、政策体系和知识、技术、服务创新体系等“六大体系”,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生动局面。二是科技投入持续增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正在加快形成。200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步伐加快,去年新认定的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占全市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总数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企业承担重大创新项目的能力取得突破,全市各类企业有100多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得到国家和省重点支持,浪潮、重汽等一批企业和产品进入国家梯队。专利战略和名牌战略顺利实施,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继续保持全省首位,新增一批中国名牌、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省以上名牌产品,提高了我市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积极工作,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落户济南,我市被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试点城市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大力推进省城科技资源整合,初步建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软件研发与综合测试等五大创新平台,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有效提升。四是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28%,比上年增长2.16个百分点;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积极进展,工业支柱产业、现代农业和省会服务业得到优化提升;在发展循环经济、生态治理方面研发推广了一批关键技术,对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工作中也还有许多矛盾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区域创新体系不够完善,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一些关键领域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仍然较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仍然偏小,高新技术企业和名牌产品不多;创新人才不足、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拔尖人才比较短缺;省会科技创新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利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创新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些都告诉我们,我市科技事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正确地认识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现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紧迫感,更加自觉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开创省会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都对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从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快科技进步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推进科技进步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省会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认识再深化、工作再落实、措施再强化,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真正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

二、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把创新型城市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根据我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紧紧扭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综合实力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济南提供有力支撑。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努力在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是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途径。要科学把握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服务的战略取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找准定位,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三大领域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着力解决支柱产业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矛盾加重三个主要问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重要技术由主要依赖进口向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抓住当前世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迅猛发展的有利时机,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集约投入,努力在计算机软件、高性能服务器、高科技电子产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二要充分发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全国软件服务外包城市、全国软件出口基地的品牌优势,提高研发能力,推进产业聚集,培植骨干企业,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信息产业基地,使其真正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三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以培植“三个一批”为重点,积极推进交通装备、电子信息、钢铁冶金、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和技术改进,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和工程专项,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推动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向产业链高端集聚。进一步深化制造业的信息化工程,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落后生产工艺,大力研发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关键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促进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四要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重点加强良种繁育、节水节能、农产品安全检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五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网络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六要大力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努力在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攻克一批技术难题,掌握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解决一批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快发展,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二)努力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建设创新型城市,重点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科研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切实增强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充分认识肩负的重要责任,从经济社会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研究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要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面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强化财政扶持、税收激励、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加强技术开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和中试基地等研发机构的建设,大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要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以市场和应用为导向,以项目和技术为载体,建立合作平台,形成柔性机制,在科技创新创业的链条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向研发前移,引导高校院所研发重心向应用转移,打开科技成果转化的便捷通道,放大科技成果应用的市场效应。要大力培育自主创新品牌,积极组织开展“以济南品牌塑造品牌济南”活动,鼓励和扶持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以自主品牌带动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提升自主品牌,加速从“济南制造”向“济南创造”的转变。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大企业要当好主角,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各类重大科技项目计划的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要积极作为,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加强与大企业的配套协作,积极创造、吸纳、承接和转化科技成果,努力在全市形成量大面广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

(三)努力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技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根本途径。要自觉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新的动力。要消除体制、区域和行业阻隔,全面加强与中央和省属单位的科技合作,积极推动资源整合,形成区域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要以高新区、科技园区和大企业为依托,大力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域外大企业研发中心,形成高层次、多类型的研发优势,提高承载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能力。要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研发推广机构建设,有效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以应用开发为主的科技创新。驻济高校和科研机构要主动服务地方发展,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动,提高科研成果的本地转化率。要进一步深化市属科研机构改革,积极推动应用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转制为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面向市场的持续创新能力;支持基础型、公益型科研机构深化改革,搞活机制,提高研发和科技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突出抓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专业技术研发支撑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四)努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自主创新,人才为本。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中坚力量。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要进一步强化省会“大人才观”,坚决破除囿于隶属关系的传统观念和划地为牢的狭隘眼界,把人才作为全社会的财富来看待,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只要能为济南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就要为他们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创造条件、搞好服务。要不拘一格选拔和培养人才,坚决克服片面追求学历、职称和论资排辈的倾向,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继续大力实施“泉城学者”建设工程,面向全国、面向海外,延揽一批国际化的优秀人才和高层次科技领军人物。加大高技能人才和适用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更好地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用事业、感情、待遇吸引和聚集人才,对科技人才放胆放手放开使用,真情真意真心关爱,最大限度地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让事业有成的优秀人才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努力营造一个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要用政策和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机制,积极推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效益分配,重奖在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城市,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增强责任感,献身科技事业,大力弘扬科技界求真务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省会的发展振兴建功立业。

三、切实加强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领导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而奋斗。

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化抓科技进步就是抓科学发展、抓核心竞争力的观念,真正把科技创新摆上重要议程,切实履行好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大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与使命,以科学决策、统筹协调、增加投入、组织示范、创造环境为工作重点,及时研究解决事关科技进步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同志要主动适应新科技革命对领导工作的新要求,带头学习科学知识,带头弘扬科学精神,带头在工作中运用科学方法,不断提高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要把握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前景,预见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科学确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更加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有机结合,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主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同志尤其要潜心于科技知识的学习研究,努力掌握科技创新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领导和组织各方面的科技攻关,真正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明白人,成为推进自主创新的行家里手。

要密切协调配合。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是一项覆盖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相互配合,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强大合力。科技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的宏观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责任目标,加强对科技规划纲要落实工作的具体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要充分发挥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特点和优势,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多作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动员各自联系的群众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伟大实践中来。全市上下、各个方面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开展创新型单位、创新型企业建设活动,努力使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要优化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人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特别要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要按照建设服务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各类创新主体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活动及成果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和惩处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成果发明人或拥有者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完善创新机制,宽容创新挫折,使全社会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使崇尚创新、支持创新、追求创新真正内化为济南的城市精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要深入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倡导和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要狠抓工作落实。要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各项工作纳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确保创新型城市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这次会议印发了《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县(市)区、高新区考核办法(暂行)》,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真正做到以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绩效的高低、创新环境的优劣论政绩、定奖惩,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要坚持定期分析和评价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对不履行职责、推进工作不力、任务落实不好的,要按规定进行问责。要以务实的作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地制宜,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攀比,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科技创新工作推向深入。

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6

(2008年9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森林防火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主要是贯彻落实省政府森林防火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表彰2005-2007全市森淋防火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总结2008森林防火工作,部署2009年森林防火工作。刚才,宋参谋长宣读了市政府的表彰决定并举行了颁桨仪式,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斗在森林防火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森林防火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向荣获本次市玖府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

市林业局樊三宝局长对全市2008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09森林防火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森林防火工作的责任感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余书记、胡市长多次深入森防第一线视察和指导工作,市政府也多次研究部署森林防火工作。全市的森林防火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市、县两级均纽建了森琳防火揩挥部,组建了专业森林消防队8支共190人,市防火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并颁布实施了《南昌市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我市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无人员伤亡,无重要目标、重要设施、村庄受损,无超过24小时的森林火灾以及 2008森林防火危险期和奥运期期间平稳安全的好成绩,并荣获省政府 2008森林防火目标责任状考核一等奖。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森林防火工作面临三个 “仍然存在”:森林内不少可燃物仍存在,高等级森林火险天气仍然存在,人为火险隐患因素仍然存在。同时,部分地方野外火源管控力度不够,应急通信、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甚至少数基层负责人责任意识淡漠。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清醒认识到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认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思想上要倍加警惕,行动上要狠抓落实,措施上要细化强化,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工程,检验政府行政能力和公信力的形象工程,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严防大的森林火灾,严防人员伤亡,努力夺取森林防火工作的全面胜利。

二、强化领导,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各项工作

1、强化责任,落实森林防火领导责任制。必须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要建立完善森林防火绩效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考核和问责力度。对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工作成绩突出的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因失职、渎职或责任制不落实引发森林火灾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各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作用。不断完善和改进森林防火工作领导方式,虚心听取专家意见,提高科学决策、科学指挥水平,建立健全火情的定期通报、重大事项会商、火灾应急处置和火案监督查处等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防火指挥系统和工作机制。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主动完成指挥部安排的各项任务,特别要抓好森林防火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加强对包片地区的检查督促,积极为森林防火出谋划策。

2、扩大宣传,增强全社会森林防火意识。要增加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的投入,扩大宣传阵地,完善长效培训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全民森林防火的责任意识和防火减灾素质。一要加大社会化宣传力度,结合“森林防火宣传月”等活动的开展,加强与宣传、教育、广电、通信、气象等部门和单位的协作,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和监督作用,要坚决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开展各种专项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普及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强化各级干部和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意识,教育动员全社会更加关注、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森林防火工作。二要深化教育培训工作,各地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抓落实,不断提高各级指挥长以及乡、村、村民小组、农户、林权所有者的防扑森林火灾知识和技能,夯实全民防火基础,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森林防火意识和能力。

3、完善政策,进一步推进森林防火工作。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见》提出要建立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加强乡村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完善扑火应急预案,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建立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森林防火工作激励机制。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20条意见。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森林防火工作,市政府将出台贯彻意见。市、县林业部门要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具体意见,为市政府决策做好参谋。

三、严格监管、建立森林防火长效管理机制

森林防火工作,要突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不发生人员伤亡、不发生重要目标、村庄损失,西山大岭范围内不发生一般火灾的目标

一要排查整改、消除隐患。隐患险于明火,要及时组织力量在林区的村边、路边、山边、坟边开设防火隔离带,消除火险隐患;要切实加强森林消防监督检查,全面落实森林消防安全,做到“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隐患要杜绝”。市、县(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市、县(区)防火办要经常深入责任片区督查,发现隐患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确保隐患消除到位。

二要严格管理野外火源。要坚持疏、导、堵相结合,进一步规范和执行野外用火的审批制度,重点加强对野外生产用火的指导、生活用火的管控,加大对重点人员和重要部位的监管。在防火紧要期,要及时发布森林防火命令,严格执行相应制度,坚决把森林防火责任分解落实到乡、村、村民小组。要建立村级护林联防制度,各村的巡山员、打锣员、检查员到岗到位,做到山头有人巡,路口有人把,坟头有人看,确保责任到人、严看死守,防范到点、应急到位。今年省财政拿出5000万元对全省17000个林区村级防火经费实行转移支付补助(不含国有林场、垦殖场),全市已经上报了739个有林行政村。对防火补助经费的发放我们要建立与野外火源管理和防火成效挂钩的制度,对出现火灾的村不给补助,扣除的经费用于奖励那些工作做得好、没有出现火灾的村。

三要加强火险预警预报。要进一步加强森林火险预测预报工作,公开发布森林火险等级,落实不同火险等级条件下的分级响应措施。改进技术手段,提高预测预报精度,要综合运用卫星监测、高山瞭望、电视监控和地面巡逻等手段,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监测森林火灾,确保火情早发现。

四要强化应急处置。在冬至、清明等重点时期和高火险时段,各级森防指领导要亲自坐镇指挥,森林消防队伍要严阵以待。一旦发现火情,要加强先期处置,提高初发火的首次扑灭率。要加强火场统一指挥,特别是多支队伍、多火场同时作战、多兵种协同作战时,要建立高效科学、统一规范的应急指挥机构,避免打乱仗;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资金物资到位、扑火人员到位,确保火灾早扑灭,着力做到有火不成灾。

五要加强扑火队伍能力的建设。要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实行标准化建队和规范化管理,提高装备水平和实战能力。各专业队还要加强协同作战能力,学会与森林武警、城市消防队伍、直升机救火相配合。加强森林防火应急物资保障,做好日常储备和紧急配送工作。林区乡镇应急队伍也要加强安全扑火常识和紧急避险技能的培训,注重扑火战略战术的研究,经常组织灭火战法演练,切实提高队伍的灭火能力。

六要加强森林防火基础建设。要把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科学调整林分树种结构,要充分利用林区道路与生物防火林带共同建设的机遇,大力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和林区简易公路建设,打牢防控森林火灾的基础。大力开展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是我市获得目标考核一等奖的重要因素,各县区要积极完成三宝局长刚才下达的任务。

今天县(区)政府的负责同志都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同志也在,我就当前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是政府主导,落实责任。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生态建设的重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各级党委、政府作为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将工程建设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状,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抓。市政府将对各县区、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不定期进行地检查并组织开展考核和阶段性验收。

二是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各级发改委,要严把项目审批关,今后所有的项目,其绿化工程没有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的,一律不予以立项;铁路、交通、公路、国土、农业、水利、新农村建设、农业开发、城建、园林等有“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任务的部门,要切实落实部门绿化责任。

三是合理规划,落实用地。各级政府要将绿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解决。今后所有新建和改扩建项目,都应按标准留足绿化用地,并与工程建设一同规划征用,纳入土地利用计划。要鼓励广大农民利用空闲土地开展造林绿化;鼓励村组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公开招标、拍卖、租赁等形式,对集体所有的机耕道、沟渠路堤以及滩涂地等可绿化用地进行依法流转,并落实专业造林公司或造林大户开展造林绿化。

四是创新机制,落实主体。为了落实经营主体,确保“栽一片成一片”,不栽“无主林”,市里专门成立了林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对国省道绿化带建设等平原绿化重点工程进行专业打造、专业管护。各县区也要创新机制,要将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全面向“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倾斜,按照“明确所有权,放活使用权,保证收益权”的思路,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鼓励、引导、集聚各种社会主体特别是大企业、大财团以各种形式投资参与到我市的“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

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篇7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精神, 总结2011年全省档案工作, 部署2012年档案工作任务, 表彰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动员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 振奋精神, 开拓进取, 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这次会议, 由省人事厅和省档案局联合表彰了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131个, 先进工作者114名。这些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是新时期档案工作中的杰出代表, 他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无私奉献, 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展示了档案部门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 反映了档案工作者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刚才, 听了4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的典型发言,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的优异成绩和宝贵经验, 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我们要以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 忠于职守, 奋发有为, 不断开创全省档案工作的新局面。下面, 我讲两个问题。

一、2011年全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2011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在国家档案局的指导下, 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认真履行职能, 团结奋进, 努力拼搏, 全省档案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 着眼全省大局, 突出工作重点, 档案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在服务大局方面, 围绕建党90周年主题举办档案展览是我省去年档案工作一大亮点。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在去年共举办各种展览120期, 参观人数达几十万人次。省档案局举办了《黑龙江红色记忆》展览, 并与有关部门合作, 共同举办了预防职务犯罪等专题展览, 省委书记吉炳轩、省长王宪魁等领导同志参观后对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给予充分肯定。哈尔滨市重新修建了展厅, 通过实物、照片、模型、绘画、雕塑等形式和科技手段, 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文化展示平台, 得到广泛赞誉。与此同时, 各地利用档案资源优势, 运用编辑出版图书画册、拍摄专题片、在档案网站开辟专栏等方式,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扩大了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由黑河市档案局参与制作的《纪念建党90周年纪录片》在黑河电视台连续播放18期,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在服务民生方面, 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贴近百姓需求。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积极采取各项措施, 不断深化民生档案工作, 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去年, 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共接待档案查阅利用者8万多人次, 调阅档案近2万卷件册, 现行文件总数达17万多件, 为查阅利用者办理养老保险、落实政策、课题研究等提供了档案资料和文件依据, 解决各种问题5万多个。同时, 加大了对民生档案的监管力度, 与涉民部门密切配合, 加强了社保、医保、城市动迁、社区管理等方面的档案工作。继续开展企业职工档案丢失补办认定工作, 全年为7 635名丢失档案职工补办了档案, 有效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在服务经济方面, 加大了经济科技领域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省档案局制发了《黑龙江省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评估办法》, 对省国资委出资的15家企业集团及其30家下属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 规范了企业档案管理。组织召开了我省第二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论坛, 积极探索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各级档案部门通过召开档案服务企业对接会和组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等各种形式, 加大了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与此同时,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在继续抓好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档等工作的基础上, 制定了我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评分标准》, 加强了对我省国家级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的指导。认真贯彻《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 加强了对林权改革档案工作的指导和验收。省档案局与有关部门配合组成三个联合检查组, 对全省12个市地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和整体验收, 确保了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二) 积极争取领导重视, 继续加大资金投入, 档案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各级档案部门积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对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视, 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使档案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 档案安全保管条件进一步改善, 档案基础设施和基础业务建设水平有所提高。省档案局通过积极争取, 将县级档案馆建设相关内容, 纳入了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对解决我省县级档案馆建设滞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去年, 全省先后有15个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获得国家中西部地区档案馆建设补助资金共2 640万元, 截至目前, 已有7家县级档案馆破土动工。据统计, 2011年全省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33亿元, 新建档案馆16个, 改建8个, 新增建成馆库面积28 656平方米。大庆市档案馆新馆已投入使用, 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佳木斯市档案馆新馆正在建设中, 预计今年竣工, 建成后面积将达2万平方米。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继续得到加强, 争取国家财政和省财政补助资金600万元, 全省有73个项目列入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计划。与此同时, 各级档案部门采取更新接收名册、扩大接收征集范围、拓宽接收征集渠道等有效措施, 促进档案资源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年共接收进馆档案40多万卷, 征集各类档案资料4万多卷, 馆藏档案总量已达728万卷。省档案局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档案局就两地档案工作进行了交流, 签订了《档案工作交流合作意向书》。哈尔滨市档案局从日本等国家征集到了涉及哈尔滨市的重要历史资料, 实现了境外征集档案的重大突破。鸡西采取有力措施丰富馆藏, 去年共征集接收有重要历史文化和开发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料1万多卷。此外, 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 全省投入数字化建设资金900多万元, 档案信息网站总数已达84个, 网站累计点击数突破110万次。全省已累计完成录入文件级目录1 337万条, 全文扫描2 509万页。大庆市初步建成了档案基础数据库, 完成了馆藏永久档案和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三) 实行档案工作目标管理, 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档案事业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全省各级档案部门深入实施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继续实行档案工作目标管理, 在落实全年工作目标的过程中, 把档案行政执法贯穿始终, 做到档案行政执法与指导服务相结合, 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 推进了档案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省档案局在去年首次将“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作为硬性指标纳入考核项目, 有针对性地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保障性问题。认真组织开展了全省档案工作目标检查考核, 实地检查了85家市地县区档案局和基层单位, 推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提高了档案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大了档案行政执法力度, 全省共对6 348个单位进行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对358个单位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 对94个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在坚持对机关单位档案业务常规指导和年度检查的基础上, 各市地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号令, 已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审批。一些市地采取发放合格证和签订归档责任书等措施, 促进了机关档案及时规范归档。组织开展了全省档案“五五”法制宣传评比表彰工作, 制定了我省“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取得了新成果, 大庆市档案局以“全国文明城复检”为契机, 开展攻坚战, 顺利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鹤岗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

(四)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档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各级档案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精心设计特色鲜明的活动载体, 找准活动着力点, 结合工作实际, 不断完善档案部门的服务功能, 努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 进一步提升了档案工作服务水平。各市地继续深入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的活动, 特别是将学习模范同树立典型结合起来, 培养和树立了一批刘义权式的先进人物, 进一步激励了全省广大档案工作者奋发进取的争优意识。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全省档案科技项目立项16个, 省档案局与黑河市档案局联合申报的《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 普遍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档案业务培训, 共举办培训班136期, 培训人数达8 670人, 培训人数比往年有较大增加。双鸭山市把干部培训作为提高基层档案工作水平的突破口, 投入了大量精力, 先后举办了4期档案干部培训班, 培训档案工作人员233名, 提高了基层档案干部的业务素质。档案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的不断提高, 为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人才保证。

在全省档案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认识到全省档案工作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一些地方档案事业没能得到必要的重视, 档案事业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些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与档案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档案基础业务水平和档案信息化程度偏低。在今后工作中, 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 积极采取措施, 努力加以改进。

二、2012年全省档案工作主要任务

2012年全省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 坚定信心, 勇于开拓, 全面推进“三个体系”建设, 加快全省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为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 有效发挥档案工作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

中央和省委确定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和具体举措。档案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是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档案部门要自觉融入文化建设大局之中, 充分发挥档案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独特作用, 积极挖掘档案文化资源, 开发档案文化产品, 充分实现档案的文化价值。要更新思想观念, 适应社会需求, 采取得力措施, 努力打造档案文化品牌, 真正使“死档案”变成“活资料”, 使档案馆变成“思想库”。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多种社会教育功能, 通过档案编研、档案展览、网站报刊等载体, 宣传档案文化价值, 弘扬档案文化遗产。要进一步加大档案馆社会开放力度, 把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充分发挥档案资政、存史、育人的独特作用。同时, 各级档案部门要及时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纳入监督指导范围, 及时整理归档, 提供利用, 努力为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二) 全面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

国家档案局将启动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验收工作, 我省也将召开示范县推进会议。各示范县建设单位要按照《新农村档案建设示范县验收方案》和省局评分标准的要求,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完善措施, 加快推进示范县创建活动。示范县工作是国家档案局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采取的重要措施, 通过在不同区域培育一批优秀典型, 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 提高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各级档案部门要以示范县为标杆, 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要求, 切实加强对农业科技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 特别要加强农业科技事业单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档案业务建设, 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努力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同时要继续抓好村级建档、村档乡管、新农合档案、林改档案工作, 并配合有关部门, 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建档工作, 更好地为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服务。

(三) 积极推动民生档案工作的进一步拓展。

各级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民生档案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切实加强民生档案建设。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 不断延长工作手臂, 做到民生档案工作全覆盖。要做好民生档案的调查登记工作, 明确民生档案的指导范围, 科学界定民生档案的归属与流向。要进一步加大民生档案制度建设, 提高民生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各级档案部门要与涉民部门密切配合, 共同研究, 联合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 从制度和机制层面, 为规范民生档案管理提供保障, 推动民生档案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要以群众需求为工作突破口, 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优先对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提供网上查询服务, 加快建立起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四) 进一步发挥好经济科技领域档案的服务功能。

要继续把实施“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作为档案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努力做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要继续坚持“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提高民营企业建档率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协作制度, 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协会和协作组的作用, 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工作机制。要按照《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和《黑龙江省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评估办法》的要求, 积极开展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评估活动, 全面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监督指导力度,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档案安全体系,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 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发展服务。要继续加强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监管, 做好业务指导和档案验收工作。同时, 要及时跟踪国有林权改革进程, 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做好国有林权改革档案工作。

(五) 大力强化各级综合档案馆功能建设。

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是新时期国家档案局对档案馆功能的新定位, 档案馆功能建设是档案馆的基础建设。各级档案部门要以功能建设为重点, 不断提高档案馆基础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要始终把档案资源建设作为头等大事,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 做到应归尽归, 应收尽收, 应管尽管, 不断丰富馆藏。在完成本级机关档案接收工作的基础上, 重点做好新的专业档案和电子档案、特殊载体档案、民生档案的界定和接收征集工作。要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 深入挖掘馆藏资源, 编研档案文化精品, 提升档案文化影响力。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宣传教育功能,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 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活动。要积极推进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档案查阅利用中心两个窗口建设,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 完善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 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 确定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归属和流向。要正确处理公开与安全保密的关系,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创新服务方式, 完善服务手段, 改善服务条件, 提高现行文件和档案利用水平。

(六) 积极稳妥地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各级档案部门要切实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 采取有力措施, 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步伐。积极推进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及多媒体数据库建设, 逐步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要深入实施数字化带动战略, 加快纸质档案整理进度, 逐步实现存储数字化、管理现代化、利用网络化。要切实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 把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地方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要认真贯彻落实《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 进一步加强对电子文件的监管, 推动电子公文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确保电子文件全面收集和安全保管, 并有效提供利用。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网站建设, 充实网站内容, 完善网站功能, 提高互动性和公众参与度, 逐步探索馆际互联和档案信息远程服务办法。要继续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 通过数字档案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推进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展服务。

(七) 强化措施确保档案的绝对安全。

各级档案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 切实筑牢档案安全的坚固防线。要以对党的事业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 始终坚持严字当头, 深入细致, 持之以恒, 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确保档案资料的绝对安全。要坚决执行档案安全利用有关制度, 确保档案开放和利用过程中的档案安全。要加强档案信息数据安全保密管理, 确保档案信息系统和档案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要继续抓好档案安全专项督查, 通过督察和指导, 协调督促解决有关安全问题, 强化各级档案馆安全保障能力。要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抓好档案馆库建设, 特别是已纳入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建设计划的项目, 要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落实建设用地和地方配套资金, 争取如期开工建设。市地档案馆也要努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尽快将面积不足、功能不全、设施落后的档案馆列入地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使更多市地档案馆达到《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要继续抓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 按照档案抢救和保护计划要求, 认真做好项目的申报和地方配套资金申请工作, 并认真落实项目计划, 加快档案抢救步伐。

(八) 努力提高档案法制宣传科技工作的水平。

要继续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和《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 坚持依法行政,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努力推进档案行政执法制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贯彻实施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制定和评议考核机制。要做好《黑龙江省重大活动、重大事项、重大事件档案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按照《全省档案系统“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要求, 认真做好档案宣传工作, 办好《黑龙江档案》、《龙档信息》和档案信息网站。要继续做好档案科研工作, 紧紧围绕档案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攻关, 着力破解新型载体保护和电子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

(九) 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

上一篇:砥砺前行谱华章演讲稿下一篇:如何减少幼儿活动中消极等待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