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资渠道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融资渠道(精选8篇)

创新融资渠道 篇1

如何有效改革?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日前召开的2015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出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围绕解决“谁来投”、“怎么投”问题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投资领域法制化建设。“谁来投”就是要厘清投资主体;“怎么投”就要改革投融资方式。

谁来投?核心问题是要降低政府的投资比重,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本在投融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谁来投的前提是政府必须归位尽责。

首先是简政放权,自我革命。两年来,政府已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累计超过700项。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中涉及投资体制改革的就有6项。这6项改革分别是:1.按照《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进一步取消下放投资审批权限;2.制订并公开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及强制性中介服务事项目录清单;3.进一步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4.制订《政府核准和备案投资项目管理条例》;5.创新投资管理方式,抓紧建立协同监管机制,推动国务院有关部门主动协同放权、落实限时办结制度,督促地方抓紧制定细化、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6.加快建设信息共享、覆盖全国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进落实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制度。

其次是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政府以改革举措打破不合理的垄断和市场壁垒,着力解决投资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投资环境。例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电、核电等项目,建设跨区输电通道、区域主干电网、分布式电源并网等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

怎么投?就是要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必须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使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相辅相成。

去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在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交通、能源、信息、社会事业等领域,重点就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就必须加快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证券发行的规模和数量,鼓励

中国首家OVO跨域路演中心

企业直接融资,改善和优化资本市场的结构,积极扩大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发行和流通比例。

中国经济是一个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只有政府归位尽责,转变职能,投融资改革的措施能够真正实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会逐步形成,投融资的效率自然会提高。惟其如此,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才有可靠的保障。

创新融资渠道 篇2

关键词:金融创新,融资渠道,信贷

一、临海农行信贷工作现状

近年来, 临海农行在促进临海经济结构中不断优化信贷结构, 推动了临海经济和农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一是以温台沿海产业带新一轮大建设为契机, 围绕“头门港区”做好文章, 以东部园区大开发项目为切入点, 加大对南北洋涂围垦、疏港公路、港口码头和滨海新城等工程项目的营销力度。以杜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 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引进项目和入园企业, 对已纳入营销目标客户, 由行长挂帅, 相关部门参与, 营销维护到位, 增强全行信贷发展的后劲。以江南、沿江、市区、白水洋等开发区为新增长极, 积极支持入园企业、军转民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对全市综合前百强、进出口前百强企业的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的营销维护力度, 重点关注伟星、永强、利民化工、海天气体等单位拓展和维护, 争取把工作做在前, 求主动。三是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营销力度, 重点关注入园企业、土地拍挂企业、集团公司产业配套链企业, 继续坚持“挖一批、升一批、储一批”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要将发展的触角延伸至中心集镇, 加大对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快个有贷款的发展速度。在当前信贷规模从紧的状态下, 重点支持伟星“灵湖公馆”、万邦“国际新城”等优质楼盘按揭业务。五是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对优质项目和客户, 前后台部门密切配合, 做到资料早收集、沟通早实行、授信早安排。代审会要根据业务需要及时安排, 强化限时办结制度, 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 追踪用信进度, 在规模允许的情况下, 督促早用和用足。至2009年年末, 临海农行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66亿元, 比年初增加4.93亿元, 占全部法人客户贷款的95.96%, 并成功策划了台州市分行与温台沿海产业带临海东部区块管委会全面深化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当年新增入园客户22家, 成为临海农行授信的主要增长点。至2010年6月末。全行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7.73亿元, 比年初上升5.07亿元, 当地四行余额占比22.98%, 余额、增量均居当地四行第二位。

二、加大农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 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 加快信贷结构调整, 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 防范金融风险, 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是中央经济工作会仪和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银行工作的要求。根据上述精神和农行巩固主流银行地位的战略部署, 临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 笔者认为, 近阶段临海农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是:

1. 根据临海经济特点, 调整信贷区域投向。

一是增加特色园区信贷投入, 支持经济区域战略转移。要大力支持沿海产业带建设, 加大对沿海产业带的信贷投入。二是实施城市板块重点支持, 推动城市经济加快发展。要将城市板块列为全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确定城市板块为信贷投放优势区域, 实行优先发展措施, 做大做强城市区域信贷业务。三是根据当地经济特点、信用环境, 实施差别信贷支持政策, 要突出对经济强镇的信贷支持, 依托当地丰富的经济金融资源和良好的信用环境, 扩大信贷市场份额。通过对中心镇二级支行的信贷扩权, 增强对中心镇的信贷支持。

2. 结合临海产品更新换代产业政策, 调整信贷产业投向。

一是根据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方向, 增加对具有发展前景的制造业贷款投放, 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产业升级。二是根据企业升级换代要求, 增加企业技术改造贷款。临海企群体经过市场经济风雨的洗礼, 一批具有自身创新能力和知名品牌的企业脱颖而出, 要增加企业技术改造贷款, 支持企业升级换代。三是根据加快临海城市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要求, 增加基础设施贷款。城市化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 发展县域经济又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 要增加基础设施贷款, 规范发展基础设施贷款业务。

3. 实施客户优化战略, 调整信贷客户投向。

一是按照提升主流银行地位战略要求, 积极拓展区域内大客户。二是持续实施中小企业信贷客户发展战略, 强力推进中小企业信贷客户扩面进程。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贷客户发展战略, 加大对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提升产品创新水平, 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 以产业配套链客户授信产品等为主要工具, 顺应临海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 扩大中小企业信贷客户群体。三是做大做强与中小企业相关联的经营性个人贷款业务, 扩大个人经营性贷款客户群体。要以经营性个人综合授信、生产经营贷款等品种, 努力提高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占比。

实践证明, 合理的地方经济结构。为银行提供了良好的信贷生态环境;优秀的银行信贷结构, 为地方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而, 必须进一步加快信贷结构调整, 扩大信贷业务份额, 实现农行信贷业务与临海经济的良性互动, 才能有效巩固主流银行地位, 才能促进临海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拓宽临海融资渠道的几点建议

1.银团贷款, 通常指一家或几家银行牵头, 若干家银行共同参加, 组建责任业务与权利收益共同体, 签署共同贷款协议, 为一个大型项目公司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业务。国内银团贷款是由多家国内银行一笔融资额度的贷款模式, 优点是可以在较短时候内筹措较大金融资金, 一次性获得长期稳定资金, 因此, 国内许多大型项目的贷款都是采取银团贷款的模式, 并且成为地方政府进行城市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模式。国内银团贷款具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统一管理和份额表决等特点, 适合于临海市东部区块开发和头门港建设项目。

2.发展私募股权市场, 助推沿海产业带建设。着力培育私募基金机构, 弥补临海金融市场体系的明显缺陷;探索培育以“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投资银行业务为核心内容的, 本土特色中小金融机构;融资资本, 梳理民间资金流动方向, 找寻企业兼并、产权重组和流动平台, 引导丰裕的民资流动产业领域, 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相对稳定的融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基于产业发展的低风险、高收益的金融投资产品等等, 逐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有效满足民资需求, 能够高效率配置资源金融市场体系。

3.组建村镇银行。为进一步加大服务“三农”金融支持力度,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根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银监发【2006】90号) 以及《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 (银监发【2007】8号)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银监发5号) 精神, 结合临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组建临海村镇银行。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

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基础概述

1.中小企业的界限规定标准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更改了很多次,第一次界定是以职工人数为标准;第二次界定是以固定资产价值为标准;第三次的界定标准是企业生产能力;第四次界定是以企业生产规模分为特大型、大型、中性和小型;第五是界定是以销售收入为标准;2003年后国家将界定标准制定为结合企业资产、企业全年销售额以及企业从业人数等相关指标。

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分类

融资渠道主要是指融资的资金来源和提供的方式。按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资金来源来分类,融资渠道可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按企业融资的过程来分类,通过金融中介的融资为直接融资,不经过金融中介的融资为间接融资,分类的依据是资金所有权是否发生二次转移;按融资产权的属性来分类,融资渠道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3.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分析

股权融资分为期股融资、风险投资和上市融资。期股融资的成本较低;风险投资主要依靠股份的增值获得收益;而上市融资则可以增加企业信誉度。债权融资可分为银行贷款、商业信贷、公司债劵融资、租赁融资、民间融资。银行贷款是企业的首选,它所占的比重最高;商业信贷操作程序简便快速,基本上可以自主协商无需正式文书;公司债券融资的利息支出可以计入当期成本,抵减所得税;租赁融资可以帮助急需资金解决困难的企业,分期付款方式可减缓企业一次性大笔支出;民间融资在贷款利率及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现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重要途径。

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存在的障碍

1.中小企业自身条件不完善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自身规模小、生产单一、管理落后、风险意识淡薄等情况,这些问题导致融资的信誉不断降低形成了融资的恶性循环。目前中小企业的负债率较高,流动率负债率所占比重较大,大比重的负债率使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发展投资,遇到好的项目也只能搁浅。再则中小企业存在多处开户现象,相关部门对之管理掌控存在一定难度。

2.中小企业经营者缺乏融资意识

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融资的意识淡薄,在管理过程中常常忽视资产、负债、管理和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今儿缺乏多渠道融资的观念,只关注银行贷款一种融资方式,融资渠道单一。

融资意识淡薄导致银行贷款唯一的融资方式一经出现问题不能再融资了,其他的融资方式不能马上接应上,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受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松松散散

中小企业一般情况下会计部门人员配备不及,会计管理方面更是松松散散,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银行在与之核对时发现信息不符,无形中增加了融资的难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的同时,经营者自身的管理经验不足也不具备应有的素质,对重大财务决策只凭自己意识决定,银行方面无法准确了解企业财务情况,无法贷款,融资受到相应阻碍。

4.金融机构不积极融资中小企业

金融机构对于融资抵押主要认可房产土地等的不动产,而中小企业本身实力规模就小,金融机构认可的不动产基本没有;另一方面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办理融资的程序是一样的,相比较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高但收益小,加之银行金融自己够无法真实评估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出于风险考虑,金融机构减小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致使其融资难。

三、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创新

产权制度不明晰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原因,完善产权制度是首要基础。有章可循的产权制度可以确定企业责任人;可以约束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可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可以帮组经营者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债权关系清晰,责任分配明朗,完善的产权制度可以避免中小企业中出现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问题,为多融资渠道提供了保障。

1.放开思想发掘多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要把思想打开,注重自身的经营理念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在开拓眼界的同时,培养现代化经营思维,发觉更多的融资渠道。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能目光狭隘,要将企业长远发展做为发展战略,而不是只注重企业目前的利润。中小企业融资所得金额有限,经营者们更要积极发掘多元化融资方式,积极的态度是融资成功的基础。

2.建立健全的企业会计制度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手段是建立健全的企业会计制度。完整的会计制度可以改善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增加企业在银行的信誉,也方便银行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增加融资机会。而企业本身可以清晰的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所获利润。完善的会计制度及规范的财务报表不仅仅是薄薄的几张纸,它可以让经营者和融资者更准确掌握企业情况。

3.提高高新技术和盈利能力

新的高技能的技术是吸引各界投资目光的焦点,中小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才能受到更多的关注,融资多了自身经营随之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也随之增加。融资机构一般担忧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是如果盈利能力强了,企业在金融机构那可以得到良好的信誉,融资也就会容易许多,是企业可以在融资经营生产盈利等方面走向正轨。

参考文献:

[1] 余莉.中小企業融资决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01)

中心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篇4

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企业方面对融资工具了解甚少或利用不善,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中小企业融资视野较为狭窄,把融资目光过多地集中在银行贷款和上市,较少想到利用其他工具和渠道进行融资;或者对银行贷款和上市以外的融资方式风险有较大担心,对其只能望而却步。事实上,尽管目前我国融资工具品种尚少,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更少,但在银行贷款和上市以外,还是有一些成长中的新型工具可资利用。中小企业应积极学会利用新的金融工具,以有效地拓展融资渠道。

金融租赁

金融租赁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具有其他融资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是解决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可行选择。金融租赁是一种集信贷、贸易、租赁于一体,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方式。出租人根据承租人选定的租赁设备和供应厂商,以对承租人提供资金融通为目的而购买该设备,承租人通过与出租人签订金融租赁合同,以支付租金为代价,而获得该设备的长期使用权。

对承租人而言,采用金融租赁方式,通过融物的方式实现融资目的,从而缓解了固定投资的资金压力。另外,通过售后回租方式也同样可以使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得以解决。所谓售后回租,就是企业将现有固定资产出售给租赁公司,同时租赁公司以回租形式继续将资产交给企业使用,这样企业既获得了资金,又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

研究表明,对民营中小企业开展设备租赁业务更容易获得成功。一来民营中小企业引进设备前的市场调研论证一般会做得较为充分,租金的交纳较有保证;二来对民营中小企业违约不交租赁费的处置可以较少受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可以完全按市场规则办理;三来商业银行在经营网点、管理制度、专业人才和信息网络方面都具有开展租赁业务的优势。

因此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由商业银行面向民营中小企业开展二手设备租赁业务,应是一条既切合实际,又能发挥银行信息、人才优势的融资方式。典当融资

典当也许是一种最古老的行当,并且在许多人眼里具有不光彩的历史。但在近年的企业融资中,典当以其特有的优势重新拥有了市场。我国现有典当行1000多家,还有一些新增典当行正在审批之中。典当是以实物为抵押,以实物所有权转移的形式取得临时性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针对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着商品滞销积压的情况,典当行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利用闲置资产筹措到流动资金,从而在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促进商品流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与银行贷款相比,除贷款利息外,典当贷款还需要缴纳较高的综合费用,包括保管费、保险费、典当交易的成本支出等,因此典当贷款成本较高,此外典当贷款的规模也相对较小,但典当贷款又具有银行贷款所无法相比的优势。首先,它方便快捷,能够迅速及时地解决当户的资金需求;其次,经营产品灵活机动;第三,期限短,周转快;第四,由于它是实物质押、抵押,因此不涉及信用问题。这几点都十分适合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

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源于40年代的美国硅谷。它是在没有任何财产作抵押的情况下,以资金与公司业者持有的公司股权相交换。风险投资在我国已经经历过较长时间的引进及成长期,在政策制度和操作方面,应该说是较为成熟的一种融资方式。风险投资最适合于产品或项目科技含量高、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如通讯、半导体、生物工程等行业的企业。在企业创业之初,或者在产品研发阶段和市场进入前期急需资金之际,这是一条比较好的渠道。利用风险投资,中小企业便可以尽快得以启动。

目前风险投资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已有200多家,其中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就是由国家财政出资,科技部管理的10亿元科技创业基金。

信用担保贷款

信用担保是一种介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中介服务。由于担保的介入,分散和化解了银行贷款的风险,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得到保证,企业的贷款渠道也变得通畅起来。

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这些机构大多实行会员制管理的形式,属于公共服务性、行业自律性、自身非盈利性组织。会员企业向银行借款时,可以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予以担保。另外,中小企业还可以向专门开展中介服务的担保公司寻求担保服务。在国家政策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植下,信用担保贷款将会成为中小企业另一条有效的融资之路。

自然人担保贷款

2002年8月,中国工商银行率先推出了自然人担保贷款业务,担保可采取抵押、权利质押、抵押加保证3种方式。可作抵押的财产包括个人所有的房产、土地使用权和交通运输工具等。可作质押的个人财产包括储蓄存单、凭证式国债和记名式金融债券。

前不久,北京市商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与号称北京首家个人资产管理公司的泛亚达投资管理公司向社会宣布了其抗击“非典”扶持中小企业的60亿元专项贷款计划,准许中小企业主用私人财产为企业做抵押贷款并承担无限责任。此项贷款政策实际上是将金融机构原来在个人消费贷款方面的经验运用到中小企业贷款上的一种尝试,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无疑又开辟了一条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

创新融资渠道 篇5

一、非正式融资活动的定义

非正式融资活动,指的是处于监管当局视线之外的、非正式组织的民间金融活动。本文所讨论的非正式融资活动,则仅限于将社会剩余资金直接转移到企业家手中、用于从事生产性投资的投融资过程。

非正式融资活动近年来十分发达。这种未得到监管部门认可的金融活动之所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资金需求。正因为非正式融资活动中有相当部分是专门为民营经济服务、填补资金供求市场空白的,这种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2001年,中国大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已达2433万户,私营企业近203万户,民私营企业共创产值19637亿元,占当年GDP比重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744亿元,占全年消费品零售额的47%,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42万人,占当年下岗职工就业比重的63%。从业人员共计7474万人,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31%强。这组数字表明,民营经济早已摆脱了“补充”地位,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尽管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得十分迅速,然而一直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解决。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思维惯性和正式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资金市场,都未能为民营企业留出足够的融资空间。据典型调查,约有80%的企业认为融资难是它们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90%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是完全靠自筹来解决创业资金的。在民营企业的融资构成(上市公司除外)中,自有资金约占65%;民间借贷及商业信用占25%左右;向银行贷款仅占10%,在正式资本市场融资则几乎为零。

二、非正式融资活动的主要方式

基于民营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正常途径满足资金需求的现实,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非正式金融活动始终十分活跃,成为民营企业解决创业和企业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尽管监管部门一再严格限制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对民间“乱集资”活动严加取缔,但民间金融活动的客观存在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归纳起来,民间融资活动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民间借贷

尽管金融监管部门控制严格,但民间借贷市场不仅一直没有停止活动反而十分活跃,成为非正式融资活动的主要方式。由于民间借贷基本保证了高出银行贷款利率1倍以上的利率水平,许多城乡居民都将手中的资金投入到这一市场上,从而保障了民间金融活动的资金来源。

2.拖欠货款

大企业拖欠小企业货款、下游企业拖欠上游企业货款、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有的企业甚至全部依靠拖欠货款来周转资金。

3.私募股本

即在企业设立时,采用在职工中私下募集股份的方式筹集部分资金。

4.通过典当行抵押获得资金。

5.企业互保加债转股。

即被担保方将企业股权作为反担保品抵押给担保方,一旦被担保方无力还债需要担保企业代偿时,担保方对被担保企业的债权即转为股权。

随着民间融资活动的发展,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地下(或半地下)钱庄和中介人,成为民间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

三、非正式融资活动的问题

由于缺乏规范,非正式融资必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1,融资成本过高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本来经营体质就比较脆弱,而非正式融资的利率高出正式融资体制1倍以上,由此进一步加大了经营风险。由于担保体系的不健全,担保方面费用同样很高。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来看,无论是直接上市还是在经过复杂的运作之后通过买壳或者借壳上市,上市的成本都极为昂贵,致使中小企业无法问津。

2,形成不规范、高风险的投资市场

在短期资金市场,由于投资风险过大,民间借贷大多是靠血缘或地缘关系维系的,交易双方若无亲友、雇佣、业务往来等关系多难以成交。在资本市场,由于非上市公司的股份难以流通,于是出现大量私下交易,造成“黄牛党”盛行。西安、成都、海南、济南、上海等地均曾兴起过股票私下交易的热潮。某省仅50个从证券交易中心摘牌的企业股权托管收入1年就可达3000万,折合年交易量5亿— 6亿股。这种私下交易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股权流通的客观需要,但也产生了大量的“原始股骗局”,一些公司联手做庄,使众多投资者被深深套牢。

3,影响企业的信用

依靠拖欠货款来周转资金的融资方式不仅会使社会债务链问题更加严重,而且也导致了竞争环境和信用状况的恶化。有企业反映,货款拖欠短的几个月,长的可达1年以上。据有关分析,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

4,部分地下钱庄、典当行被不法分子利用,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

出现了不少月息高达30%以上,少量贷款“蚂蚁滚成大象”,将贷款人敲骨吸髓、倾家荡产的事例,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四、需要重新认识非正式融资活动

(一)非法集资活动何以禁而不止

根据国务院1998年《整顿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和乱办金融业务实施方案》的定义,所谓乱集资是指任何未经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集资活动,包括擅自以还本付息或支付股息、红利方式筹资、以发起设立股份公司为名变相筹集股份等等。按此定义,上述各种民间融资活动大多可以被列入非法集资活动的范围,也多次遭到有关部门的禁止。但是这种禁止工作并未收到政府期望的效果,查禁的风声一过,民间融资活动仍十分盛行。

民间“非法集资”活动的禁而不止,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金融体系缺陷造成的。首先,有需求就会产生供给,由于现有融资渠道不足以为众多的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因此民间融资活动具有相当的合理成分。加上民营企业对于发展地方经济又至关重要,因此地方政府对大量“非法集资”活动必然会采取非常宽容甚至庇护的态度,使得中央监管部门难以实施查禁工作。时至今日,连中央监管部门也不得不对规模庞大的非正式融资市场采取默许的态度。其次,以是否获得“政府批准”来鉴别“合法集资”和“非法集资”这一标准本身就不够科学。政府有多级,应由哪一级政府承担审批的职能和责任?如果集中到中央政府,面对大量民间的投融资需求显然力有不逮;如果分散至各级地方政府,在地方利益的作用下这种审批不仅会流于形式,还可能增加大量设租机会。

从“乱集资”的不良后果来看,主要是因集资者无法归还本息而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破坏了金融局势的稳定。例如某市的非法集资案中,市政府为清退集资企业的债务被迫向中央政府举债10亿元。但是如果仔细考察一些典型的乱集资案就会发现,如果没有政府官员利用权力和政府信用为集资者提供保护,非法集资活动本不会产生令人吃惊的集资数额和巨大的社会影响。温州等地区的实践证明,真正由民间主体从事的融资活动因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较高的投资效率,反而有利于金融的稳定。

(二)非正式融资活动并非中国所独有

创新融资渠道 篇6

刘立峰: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全文]

地方政府融资政策环境的变化过去,我国地方政府融资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信息不透明,缺少硬约束。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政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法规和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强调法律规范、疏堵结合和风险防控,对于地方政府融资的规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注重顶层的制度设计。2014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了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作出了框架性的设计,明确了地方政府举债主体、举债规模、举债方式、债务资金用途等内容。《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下称“国发43号文”)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务。至此,地方政府融资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只能通过发行债券解决,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彻底脱钩,不能再承担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职责。千方百计地堵塞漏洞。近年来,中央监管部门十分重视查堵地方政府融资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不断修补制度和政策漏洞,防范潜在和隐性风险。尤其是针对融资平台的融资活动管制越来越严格。2017年5月,《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下称“财预50号文”)要求全面组织开展地方政府融资担保清理整改工作,切实加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管理,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行为。同月,《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提出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严禁利用或虚构政府购买服务合同违法违规融资。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封住了融资平台常用的债务融资渠道。做好“开正门”的工作。第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国发43号文明确了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举借债务,其中,无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行一般债券,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行专项债券。2017年,专项债券得到了创新发展,财政部发布了《地方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下称“财预62号文”)和《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开发了土地储备、收费公路等专项债券品种。第二,推广PPP模式。中央政府肯定了PPP模式在改善国家治理、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城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5年以来,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文件,建立了庞大的PPP项目库,PPP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期。着力强化债务硬约束。更为严格的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基本做法是严格追责以及明确中央政府不兜底。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强调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实行不救助的原则。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各级政府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债务终身问责”首次出现在文件中,对地方政府震动较大。12月,国家审计署公布了《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 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再次要求坚决打消中央政府会为地方债“兜底”的幻觉。融资政策变化产生的新问题地方政府融资政策的密集出台反映出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隐患的担忧,地方政府债务也成为宏观调控“防风险”的重要领域。应该说,政策方向是明确的,也是正确的,综合施策拓展了地方政府正规融资渠道,减少了不规范的融资行为,抑制了债务的过度膨胀。但是,在地方政府融资新旧模式的切换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急于打破既有的格局,却把其中有用的要素一起抛弃;急于建立全新的融资模式,但现有的体制环境又不兼容,地方政府融资的深层次矛盾依旧存在。第一,新增债务融资规模不足,难以满足政府融资需要。2015~2017年,国家分别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000亿元、11800亿元、16300亿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主要用于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支持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即便2017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比2015年增加了1倍多,仍然有许多地方反映新增债券规模无法满足地方投资与建设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在近年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基础设施和公共投资成为各地经济增长重要支柱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投资需求扩大与融资渠道受限之间的矛盾正日益激化。第二,PPP急功近利现象较为严重,承担公共投资能力不足。一些地方政府把PPP模式当成一种投融资手段,将一些公益性项目纳入PPP的范畴,不利于项目的实施。一些地方政府超过财政承受能力范围使用PPP模式,增加了债务风险,影响了财政的可持续性。一些PPP项目风险分配不合理,导致社会资本短期行为严重,只重前端工程利润,规避后期运营。有些PPP项目的前期投入较大,项目周期长,资金体量大,对企业资质要求更高,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大。到2017年底,在国家PPP示范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规模也只有三成。2015年底,全国PPP项目的落地率只有20%;到2017年第三季度,提高到35%左右,落地率始终不高。PPP很难如中央政府期望的那样承担起主要的公共投资职责。第三,融资平台清理和转型困难,仍在承担政府融资功能。融资平台也被视为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的“温床”,因此,受新政策直接冲击最大的是地方融资平台。自2010年以来,中央政府就一直出台文件对融资平台予以规范,力促平台与政府脱钩,让平台成为市场化公司。但是,作为政府重要融资渠道,融资平台的转型之路并不容易。一方面,融资平台普遍存在治理结构不健全、承担公益性职能多、项目投资效率低、生存能力较差等问题,很难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由于以往的特殊地位,债权人依然认为融资平台有地方政府的信用背景,愿意为其发放贷款或发行债券。同时,地方政府也愿意继续将政府投融资业务交给平台,例如,一些平台不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继续为政府提供融资。第四,土地融资口子不断收紧,限制了融资工具作用的发挥。长期以来,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融资方式,土地出让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可支配收入,土地抵押大幅度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负债能力。财预50号文强调“地方政府不得将公益性资产、储备土地注入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承诺将储备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作为融资平台偿债资金来源”。财预62号文则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不得以土地储备名义为非土地储备机构举借政府债务,不得通过地方政府债券以外的任何方式举借土地储备债务,不得以储备土地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这实际上进一步收紧了地方政府土地融资的口子,限制了土地资本化运作,可能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城投债发行以及社会资本参与PPP产生不利影响。第五,政府显性债务得到控制,却加剧了债务或有化程度。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一般债务+专项债务)余额增速明显放缓,负债率由2014年的24.2%下降到2017年的20%,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这只是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率下降,与此同时,隐性债务却以其他形式迅速膨胀起来。只要中央政府出台新的政策,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就会想方设法找到新的应对方法,破解政策限制。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地方违法违规举债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银行贷款、债券类融资工具、信托、保险、资管产品等方式替政府融资,靠政府担保或资金偿还;另一类是以不合规的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来变相举债。建立地方政府融资的长效机制当前,在地方政府融资新旧模式的切换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要处理好“新与旧”“破与立”的关系,既要体现出发展的连续性,又要体现出创新的突破性,探索出适合地方政府需要的融资新机制。第一,完善地方债(市政债)的发行体制。在新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中,地方政府的举债渠道只能是发行债券,地方债应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规范发展。新《预算法》明确指出“市县级政府确需举借债务的由省级政府代为举借”。这表明地方政府虽被赋予了举债权,但是,中央政府仍然承担着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宏观管理责任,省级财政仍然在为地方债最终兜底。由于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的债务需求与中央和省级政府确定的债务规模和结构容易出现偏差;地方政府的举债权限在省级政府,但是,偿债责任又是市县政府的,发债主体和偿债主体不一致,不利于落实主体责任意识,强化风险控制意识。所以,应建立由中央政府确定地方债券总量、市场调控型的地方债制度,根据各级政府的财力与负债情况,由省、市、县级或城市政府自主发行地方债(市政债)。另外,地方债的发债主体应扩大到公共机构和公营企业,这类债券可以由地方政府提供担保。第二,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与发展。从国外经验看,承载政府投融资功能的融资平台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没有必要因为出现了问题就一棒子打死。目前,尽管政策限制,但融资平台仍然是一个现实的存在。一是融资平台还有大量存量项目要完成,也需要承担后续的债务责任;二是融资平台确实有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帮助政府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在质量和价格控制方面的优势。建议未来明确在地市级以上政府设立政府融资平台,地市级政府至少应有一个平台。融资平台是享有政府的某些权力又同时具有私人企业灵活性的机构。要减少政府对融资平台的行政干预,实现政企分开和企业的自主决策。在财政部或国资委设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对平台公司的人员任命、资本增值和债务风险等进行管理。推动平台公司股权的多元化,增加公众持股比例。第三,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融资支撑作用。地方政府应加快统筹和整合各个层级的引导基金,解决资金分散、投向重复等问题,推进各类基金形成合力,更好地实现政策性目标。对不同类别和层级的引导基金应设立准入门槛,合理控制基金规模与投向。适度放宽对基金投资地域的限制,改善政府引导基金发展的区域不均衡性。落实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运营、估值、退出等举措,提高基金的周转率。为更好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引导基金应在政策设计、政府出资到位程度、风险控制方面给予社会资本明确的保障。争取保险业或国家开发银行等周期更长、成本更低的资金进入投资基金,一方面,降低基金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尽可能解决金融机构投入基金的资金使用周期与政府项目经营周期的错配问题。第四,推进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多样化。各国地方政府的主要举债方式,一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二是向金融机构借款。银行贷款与债券融资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孰优孰劣并没有定论。法国地方政府向银行借款,通常以市镇政府财产作为质押,借款期限约为10~15年,利率与市场利率相同。加拿大地方政府更倾向于直接向银行借款,尽管银行借款成本可能高于发行债券,但程序较为简单。英国地方政府融资主要来自公共工程贷款委员会和商业银行的贷款。英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中近80%为公共工程贷款委员会贷款,约20%来自银行和其他长期融资渠道。日本地方政府采取借款和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借款来源主要为中央政府资金、公营企业金融公库、银行和其他来源。德国州政府主要用发债方式融资,市政府则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融资,银行贷款占其债务余额的比重超过90%。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把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人为缩限”在债券领域,束缚了地方政府的手脚,也没有太大的必要。第五,运用城市综合与整体开发模式。采取城市综合开发运营模式,即地方政府与城市运营商就城市开发达成合作协议,在规定的合作年限内,城市运营商负责某些区块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运营商以城市开发新产生的收入作为投资回报,如土地出让金、税费、政府专项资金、租赁和出售物业等,从而形成“产城融合”的综合开发建设机制,提供城市开发和区域发展的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公共项目用地的整体开发。2014年7月,《国务院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明确了可以对铁路用地及站场毗邻区域进行整体开发,这有利于利用公共资源推进公共项目建设。可以探索将“公益性项目+经营性物业”整体用地模式,扩展到地方的道路、水利、教育、医疗等公益项目建设中。在相关建设项目招标时,将土地综合开发权一并纳入项目招标范围,保证土地综合开发与项目建设的单位一体化、土地综合开发权的受让与项目建设中标的一体化。■(责任编辑 刘宏振)

我国房地产创新性融资渠道分析 篇7

一、我国房地产业的融资现状及原因分析

整体来说目前整个房地产业的融资情况都不容乐观,经历多轮宏观政策调控之后,商业贷款越收越紧,商业银行融资门槛越来越高,银监会严格进行贷存比考核,商业银行目前都难以放贷。在新的贷款限制条件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而过度的依赖银行贷款,使房地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局限。

二、当前房地产业融资渠道的具体问题

(一)监管严格,融资渠道收窄

近年来,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房地产业的融资渠道相对收窄,传统融资对项目的介入期滞后。银监会还宣布收紧对各类房地产贷款的监管,并加强对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贷款的监管,而在这一系列严密的监管下,开发商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越来越困难,同时发放贷款的限制也越来越多,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如今,“高成本融资”成了大多数开发商的融资出路。开发规模越大,则其融资难度越大。

(二)资金来源单一,严重依赖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实际上是房地产的主要资金链,支撑了房产开发商的经营周转。按照银行贷款占房地产总投资40%的国际通行标准,我国房地产企业对银行的依赖程度明显过高。一旦房地产经济发生波动,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将导致银行的金融风险,进而也会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

(三)房地产企业严重不足的自有资金

企业的自有资金能达到30%的银行贷款要求的也在少数,相当部分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足10%。而房地产企业,是拥有较高的负债率的,而过高水平的负债率,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的风险,更甚者,还会增加债权人运作时的巨大风险,大大降低企业的融资能力。而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提出,在企业成长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伴随着资产规模、信息等内外条件的变化、企业融资的渠道与融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发展过程里,具有一定程度的动态性。

三、房地产业创新性融资渠道的探索

(一)房地产企业的联合开发

地产商与经营商,通过彼此间的合作联盟,可以使双方之间的现金流统筹协调,对经营上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地产商与经营商的联合是一种强强联合,这种方式对实现各个开发环节的重新定位和整合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品牌组合同时能够激发出更大的经营优势。两者之间的品牌效应在对商业地产的租售状况达到有效提升的同时,能保证对客流的吸引以及对商业气氛的营造。

(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低成本和长时间的资金来源。而目前中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依赖银行,上市发行股票门槛高,不是任何公司都能问津的。而央行采取的限制各商业银行发放用于购买房地产的贷款数量等系列举措,旨在降低日益增加的房地产贷款风险。然而就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渠道来说,如果单纯地“节流”而不注意“开源”的话,则不利于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商业抵押担保证券

CMBS是一种新的商业证券化融资的方式。通常汇聚到一起的资金被集合到一个组合抵押贷款池里,接着通过证券化的整个过程,按照债券的存在形式,发行给投资者。这种CMBS(抵押担保证券)的价格,由评级机构给出,他们是通过评级结果测出来的。最后,投资的银行,在参考评级的结果之后,会确定最终的发行价格,然后再由投资者发行。

四、对于我国房地产创新性融资渠道的建议

(一)对我国房地产融资体系进行多层次扩展

建立多层次房地产融资体系,其关键是要根据各企业的不同性质,设计出具有自己特点的房地产业金融产品,通过提供不同的融资产品的形式服务于不同的房地产企业,从整体上减少房地产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针对此种情况,可采取的措施有:其一,房地产企业在进一步扩大权益融资比例的同时,行业整体债务依存度需要降低;其二,针对大型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债券的形式进行融资。

(二)完善房地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房地产业融资的法律环境严重滞后于房地产业融资的发展速度。所以,我们有必要也必须要完善房地产业融资的法律环境,对新型融资工具的资产组合、组织形式、收益来源和分配以及流通转让等做出严格规范,对房地产业融资提供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可采取的措施有:设立专门的房地产金融监管框架;制订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有关规范;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相互一致性与协调性。

(三)建立合适的融资渠道引入外资

我国应在国外资本的退出机制和资金引入形式上有所开拓创新,建立合适的融资渠道引入外资。与此同时,国外资本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逐利性,让其大量进入我国,极有可能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在扩展渠道引入国外资金的同时,还必须密切关注国外资金进入我国房地产业的动向,防止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

五、结论

创新融资渠道 篇8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建筑行业;融资渠道;创新

建筑业的发展进步,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尤其是近年来民营建筑行业的兴起,不成为建筑行业一股忽视的中坚力量,更是调整建筑行业朝更科学、更合理的关键因素。受到行业特点的影响,建筑行业的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利润回报周期长,导致建筑行业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如果资金短期断流,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所以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企业融资,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水平,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实现长远,健康发展。

一、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融资内涵解读

1.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融资定义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融资指的是建筑行业民营中小企业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自身资金需求量的情况,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要求,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途径筹集资金的一项企业经济活动,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营数量,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在现代企业中,融资行为已经成为了一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融资实质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质是企业通过资金的配置,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通过企业融资不仅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是提高社會资本的优化配置。

二、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现代建筑行业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资金的保障是提高民营企业发展动力的重要前提,融资作为有效的资金保障,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重要提供因素和保障因素。

1. 企业自身角度——资本与国企比较不够雄厚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时间较短,资本实力和国有企业的差距较大,造成了本身的原始积累和资金拥有量差距较大,这对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民营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威胁。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很难实现和国有企业的公竞争,融资的规模和融资的渠道都不能和国有企业相比,形成恶性循环,民营中小企业的压力骤增。

2. 经济环境角度——银行对民企、国企区别对待

从市场环境的角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环境,造成民营企业很难和国有企业竞争,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很难获得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贷款和支持,企业就会选择其他风险系数更高的贷款方式,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债务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银行对于民企和国企贷款区别对待,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的比重有限,贷款前各种审核和限制条件,增加了中小民营建筑企业的难度,银行基本取消银行保函形式,基本是现金形式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同时增加彰显企业实力的诚意金和更高门槛的差额保证金。

3. 政策环境角度——政府政策和招投标门槛

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竞争环境的持续增温,民营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政府政策的调整,其处于地方债务等因素的考虑,招标的门槛和准入制度上增加了对民营企业的限制,BT项目的流行和增多,一方面,民营中小建筑企业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另一方面,银行的贷款开始收紧,民营中小建筑企业的是融资可谓雪上加霜。

三、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

1.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发展特点限制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始积累较少,资产的规模较小,并且民营企业存在资产管理不规范,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资产风险,这是造成民营建筑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

2. 商业银行经营方式限制

国家从政策层面上,鼓励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但是商业银行从自身资金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愿将钱借给这些“小客户”。他们更青睐借给资质和信誉较高的国有企业。对国企锦上添花有余,对民企雪中送炭不足。一方面,银行的贷款审查严格,贷款的门槛不断升高;另一方面,银行贷款的金额和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实际民企需要,贷款的时间和贷款的利息较高,增加了民企的负担。

3. 法律政策缺失

国家鼓励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并未制定详细的支持民企发展总体规划,政策制定缺乏连贯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建筑行业的融资需要;地方政府抓大放小的错误观念,导致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力度低,甚至变相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压制和打压。招投标门槛的提升以及BT项目的推广,导致积累较少的民营建筑行业缺乏竞争优势,融资的困难程度不断加深。

四、 创新民营建筑中小企业业融资途径

1.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要夯实自身实力以及拓宽融资渠道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需要从自身做起,夯实自身的经济实力,提高资本积累量,托展融资渠道。首先,提高自身的资金使用率,实现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把自身的原始积累以及资金使用率提高了,才能增强自身的负债能力,实现融资能力的提高;其次,拓宽融资渠道,不能仅仅依靠银行贷款,应加强自筹能力,实现多渠道融资,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选择适合的融资渠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2.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企业对信誉的重视程度

建立信用评价制度,是为了减少银行的顾虑和担忧,提高民营建筑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总量,首先,建立资信评级行业协会,引导企业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其次,发挥信用评价体系作用,提高企业对信誉的重视程度,从而获得更广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

3. 担保公司积极拓展民营企业市场和提高担保力度

企业融资过程中,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公司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果,从现在担保公司的运行来看,深圳高新投资担保公司的模式值得推广和借鉴,他们以免抵押贷款的形式,利用项目合同和施工单位的资质及甲方的实力作为免抵押的条件。减少民营建筑企业的担保程序和贷款保证金。这种担保模式值得民营建筑中小企业推广和使用。

4. 政府应积极发挥职能,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国家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改善和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首先,积极和银行、担保公司合作,为民营建筑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其次,制定相关政策,进行融资引导,提高民营建筑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最后,改善融资环境,减少民营建筑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融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债务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正常,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减少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增加融资渠道。

总结:

民营建筑中小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受到企业自身,经济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融资过程中出现融资困难现象,企业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拓展融资渠道,加强与银行、担保龚公司的合作,不断提高融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宏, 罗秀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J].世界经济情况,2006,(03)

上一篇:天边县积极做好普法宣传工作下一篇:行政助理面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