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强五年制高职校的人文教育

2022-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部分, 兼具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教育性双重特色, 是实现我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重点突出职业技术、技能性, 近年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措施大力加强学生技能教育, 以技能大赛为平台促进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良好局面。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 学生年龄小, 人文素养低, 如果片面突出职业技能性, 将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割裂开来, 着重专业知识、轻文化素质;重技能培养、轻德育教育, 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从而可能使得五年制高职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 可能会阻碍五年制高等高职教育的发展。

1 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离的弊端

从理论上看, 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目标各有侧重。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它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专业设置体现职业性, 课程内容强调应用性, 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即培养学生掌握职业知识与技能, 使其具有服务社会的谋生手段。而人文教育基本作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塑造其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等知识的学习, 提升人文精神, 从而使人站得高、看得远、行得正、做得直。就人文学科来讲, 既非实用性又非盈利性、也非生产性, 但却可以造就健康的人格。职业技能与人文精神两方面的培养目标虽有所不同, 但对学生成才来讲都非常重要, 缺一不可。所以, 两者之间不应有冲突, 而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辅相成。但是, 如果学校单单为迎合某种市场需要, 急功近利, 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造成的后果是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低, 心理脆弱, 公德意识低下。走出校门之后, 独立生活能力差, 社会适应能力低, 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等等。由此看来, 单方面强调职业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是非常有害的, 很不利于五年制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 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2.1 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是培养学生成才、适应社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人文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比, 二者分属两种不同体系, 并且可以相互渗透、合二为一。技术教育体现出认知、分析、逻辑和思辨的理性方面。人文教育体现出情感、意志、直觉及综合的非理性方面。对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并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 其心理易受外界影响, 很有必要加强人文教育。学生除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外, 还应具备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及审美能力;心胸开阔;具备竞争和团队意识;具备奋斗意识;承受失败挫折的心理能力;具备开拓意识;乐于奉献意识等。这样, 才能去适应现代社会的各种竞争和挑战。

2.2 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也是五年制高职校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根据教育法和劳动法制定本法。”这就是说, 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单纯地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 而应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如适应能力、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 这些都是从事现代化大生产的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是五年制高职校提高其毕业生市场竞争力的出路之所在, 也是五年制高职校自身求发展的迫切要求。当今的人才市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注重个人的能力、综合素质, 这对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因此, 高职校必须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3 加强人文教育的途径

3.1 开好人文教育的课程

五年制高职校若要改变人文教育缺乏的现状, 将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 首先就需开好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课程的开设是弥补人文素质欠缺的主渠道。人文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各校学生的实际, 开设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启迪学生的心智的相应课程。

3.2 选好人文教学的具体内容

由于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 所以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并且富有成效。一些学校仅仅把人文教育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东西进行灌输, 所灌输的内容又都是高姿态的, 口号很响, 和时代挂钩、与竞争有益的内容涉及得很少, 这就使学生对这种毫无亲和力的流于形式的说教方式产生逆反心理, 很难取得人文教育应有的效果。所以,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应该切合学生实际, 放低姿态, 多渗透一些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具体的人文素质的内容到教学中, 这些以“情商”为主要内容的人文课程学生乐于接受, 并能将静态的知识融入自己的整体素质中, 就像盐溶于水, 有味无痕, 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并且在此基础上去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激发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挖掘出自身的潜能, 这样, 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3.3 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环境

相对于社会大环境而言, 校园小环境与学生有最直接的联系。小环境作为一种特定时空,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方式。这种影响表现为:首先, 学生设法与环境认同, 在心理上寻求被环境接纳的安全感。其次, 接受环境影响是一种熏陶感染的过程。优化校园育人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做到将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全盘规划, 从教育到管理, 从专业技能教育到政治理论教育, 从入学到毕业, 从学习空间到生活空间, 从师生关系到同学关系都要去设计人文教育的载体, 强化人文教育的功能。

3.4 建设体现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

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核心的作用。而人文素质中许多都是缄默性知识, 必须突出感受体悟和养成。根据五年制高职校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专业,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 激发学生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开拓创新精神, 应成为五年制高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不同, 它要求学生把学到的职业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从而塑造出学生的高尚人文精神和高品位的思想素养。

3.5 建立五年制高职校学生职业人文素质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落实人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人文素质教育搞得如何, 最终要体现在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上。而当前五年制高职校的评价制度往往偏重于具体技能的训练和考查, 因此很难发挥评价机制对学生发展职业人文素养的导向作用, 为此需要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建立五年制高职校学生职业人文素质的评价体系, 是五年制高职校开展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

摘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突出职业技能性,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引导各校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可喜局面已经形成, 然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入学学生年龄小, 人文素养较低, 在突出学生技能教育训练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关键词: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途径

上一篇:新形势下农信社资产保全策略探析下一篇:农村老年权益保护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