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班化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 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 来实现最优化教育, 从而达到质的飞跃, 使小班化教学在实践中更富有操作性。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学习谈谈对小班化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1 增加了师生课堂有效互动, 促进了个体间激情的燃烧, 智慧的碰撞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而课堂要创新必须充分调动课堂中的一切因素, 互动是课堂创新教学的基础。以小班化教学观为载体的课堂教学, 双边互动可利用的空间与频率、密度都大大加强, 活动的双方激情燃烧起来。整个课堂摆脱静止, 呈现动态。

课堂中的互动是多种多样的, 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互动等等。师生互动, 体现的是师生间的平等、民主, 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非“知识的传授为本”, 要切实做到师生互动, 教师要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尊严, 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关注学生的需求、学习的自主等等。为此,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大胆提问, 甚至异想天开, 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与空间, 哪怕是打乱了课前的教学设计, 哪怕是教师回答不上来。因为学生提问的本身就是课堂的闪光点, 教师就课堂实际情况要学会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让学生就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教师深入其中、争论其中、乱在其中、乐在其中。“乱”之时往往是思维碰撞渐入佳境的时候。生生互动, 即是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思想的过程, 体现在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取长补短, 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身心放松状态, 不用担心自己说话的正确与否, 为学生们建立了一个“七嘴八舌、各抒已见”的宽松的环境来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真切体验, 加深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问题的思考与感受。情感互动, 就是师生的积极心态的相互影响, 良好的情感互动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师生情感的互动是以民主和谐为基础, 共同交流, 教师要耐心倾听。另外, 教师还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 课前备课可以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素养和要求, 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建设性的学习方法以及课堂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差异教学、个别教学, 教师有条件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一系列弹性作业,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水平来选择, 教师实现面批, 师生间信息反馈更迅速、更直接, 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 缩短了师生课堂交往距离, 达成了充分表达各自情感需求

在小班中, 学生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让每一个学生自我的优异特质均能充分地展示出来。师生之间情感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情感教学既是一种策略, 又是在课堂上动态发展的过程。

2.1 营造课堂宽松愉悦的情感氛围

学习是一个艰辛努力的过程, 因此更需要以积极的心理情感氛围去支撑, 而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氛围大都源于教师的调动以及学习过程的追求。教师要以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 一个真诚的微笑,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是一片阳光。让这片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 学生自然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和蔼而不放纵, 严峻而不冷酯, 教师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要力求倾注真挚、流露关爱, 教师内心丰富的情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而是持久而广博。

2.2 随时关注学生情感, 注意表达教师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学识上是广博的, 在情感的研究上也应该是有所造诣的。在学生面前, 要善于表现自己的情感, 所表达的情感应该是真实的, 切忌遮遮掩掩的, 教师也是平凡而普通的人, 也有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 与学生同欢乐、共甘苦, 给学生以真实之感、可信之态。“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正因为如此, 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向学生传递情感信息、爱的语言, 如鼓励的眼神、欣赏的语气、热烈的掌声、真诚的拥抱……有良好的情感交流作为基石, 课堂的气氛定然是活跃的, 教师从中可收获到快乐与成就感, 学生也能实现期望值。

2.3 善于培养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学会释放自己的情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我们必须懂得爱, 我们必须教会爱、创造爱、预测爱”, 我们从事情感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广阔而又深厚的爱。现在独生子女, 拥有一份爱心越来越难以寻觅, 如果不能正确引导, 他们是体会不到别人的爱, 更不会去爱父母、爱家庭、爱师长、爱同学、爱好那些不认识而需要爱的人。教师还要善于察言观色判断学生的情绪, 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情绪, 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情绪变化并加以引导。

3 减少了学生课外作业时间, 关注学生生命活力体现和能力素质提高

我校小班化教学的开展是以个性化教育理论、生命交往理论及其他相关的教育理论为支撑点, 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的时间, 正是小班化教育中生命交往理论的一种重视和体验。我国中小学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 是一种法定的带有强制的教育, 学生完成法定的课业是一种责任, 也是一种义务。法定的课业应该是学生能够承受的合理的学习负担。当学习能够合乎人的生命本性方式的时候, 能够完整、和谐地运用和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 学习就不成为一种负担。

在小班中应采用全体施教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 给学生以适度的压力, 让压力变为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作为一种不断自我发展、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活动, 应该是学习主体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建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 提倡“六大解放”, 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 其精髓也在于此。

减少课外作业时间, 首先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要须知这个时代所要求的是教育的个性化, 培养的是创新人才。落实的关键是抓住课堂45分钟的效益, 教师在选择练习的内容时要有周密的计划, 根据练习难易程度, 对不同特质的人分配以不同练习时间和次数, 以确保练习的质量。教师在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捡查的能力和习惯,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保证作业的质量, 以求达到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效果。

上一篇:MVR蒸发技术在渗滤液处理生产应用中成本分析下一篇:制度化与人性化融合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