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共10篇)

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 篇1

学校:淤上乡中心小学 作者:吴俊青

【论文摘要】 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值得思考、实践和反思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自由的欣赏形式、缤纷的实践形式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从而激起思维的火花,积极的创新。我在教育实践中,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对农村小班化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 关键词 】

小班化

活动空间

师生互动

分层教学

合作学习

欣赏

实践

【 正文 】

“时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也对二十一世纪的学校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班化教育的提出,使我们对未来的社会发展、教育方向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艺术教育已不只是教会学生唱歌和画画,而应在参与艺术活动,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得到自主发展的空间,从接受艺术技巧的教育转向接受艺术能力的教育,以达到全面发展、完善人格、涵养品德、培养创造,使教学工作更能适应社会迅速的变化,并在这个变化中可持续发展。“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刻阐释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农村面对人口日益老年化、学校班级人数锐减的现状,如何培养高、精、尖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彰显小班化教育的优越性?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小班化不是简简单单的班级人数少,活动多浮于表面的形式而已。可以说,“小班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新课程由单纯的集体性教学转向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人选择,个人参与和个人创造。“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于美术教学而言,传统的农村美术课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而冷落甚至忽视了发现与探究,从而导致在实践中学生对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完全处于“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结果学生不但画不好做不好,更别提有什么创意了。如何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我从创设学生灵活的学习活动空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尝试。应该说灵活学习活动空间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为主导的参与教学和师生间的互动。

1、学生参与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发挥更好的师生互动,由于学生数明显减少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多,师生交流机会增多,教师更频繁、具体的点拨每个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特别是美术教学中教师的具体点拨尤为重要,学生也会信心大增,并且学生会感觉老师不偏心,是在关爱每一位学生的。以前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对成绩好的同学个别辅导,而对成绩差的则很少点拨,如今基本听不到学生这么说了。这种师生间地互动,体现的是师生间的平等、民主,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非以知识的传授为本。

2、合作学习

农村的学生因为各方面条件不足更注重合作学习。新课程要求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和教师平衡调配手段相辅助,因为每位学生的特长平衡他们之间的不足之处。农村学生并没有像城里的学生那么全面,但他们有其中一项还不错的技能,但是美术作业是个比较检验综合能力的,而且农村学生对于材料不足,见识不足也有很大问题。所以我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合理的分组,让小组之间的能力水平达到均衡,让小组成员人人都能运用到美术工具,小组之间又有竞争。

有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后各组成员们各司其职,他们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充分发挥了本组各成员的优势。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人人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为组内成员提供了互助性学习的机会。

3、教师引导

团坐的形式下,教师不能忽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对班级的领导方式多分为,即:权威式、民主式、放任式。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以及诸多心理学家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均发现,在权威式领导下的儿童学习成果最高,他们很快而且很有效的达到预期的目标,然而他们都表现出过分的紧张、敌意和侵犯性等消极的情绪。放任式领导下的学生,无论在学习成果还是情绪方面的结果均不理想,因为在需要成人指导的情况下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摸索、彷徨和不安之中。而民主式的领导方式对教学的成果,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等均有较好的影响,它是把较大的责任交给班级来负担,靠集体的力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大班型教育的条件下,许多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权威式领导相对用之过多。现在小班化教育的实施让我们选择了更多的灵活教育方式。有些老师过于侧重学生自我个性的绽放,采取放任式领导方式,往往高估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一个活动下来收效往往甚微。因为每个学生有着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倾向上的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小组活动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如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性格等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许多方面实施差异教学,扬长避短。教师应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

(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教学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因为人数少教师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课前准备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素养和要求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建设性的学习方法以及课堂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教学、个别教学教师有条件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一系列弹性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水平来选择。向日葵的教学为例,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方法,我们要认真的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好每一个学生所处的层次,我们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当然我们教师不能直接对他们说,否则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教师心里明白就行。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练习,当然这样教师会比较辛苦课前要准备得比较充分。比如我在上《向日葵》这一课时,首先我们看到凡高向日葵的原作,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学会欣赏这幅作品。他画的向日葵不只是色彩,而更加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为生活高唱的赞歌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充满激情的色彩和粗犷豪放。的线条。凡高热烈而狂躁来自太阳的光是金色的火焰,那强烈地色彩的发源地代表着磅礴的志气,为了追求最辉煌的色彩效果。凡高用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黄色来描绘向日葵。蓝色的背景黄色的花瓶,黄色的花,深黄、浅黄、柠檬黄、橘黄、土黄„„配一点天蓝色的花蕊和天空,凡高的黄色,如此动人散发着无比感人的魅力。画布上流动着金色的阳光,向日葵生气勃勃尽情地吸收着热量。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展示了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每位学生都必须了解这幅作品的内涵。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把物体的造型比例基本画准确,色彩的大致色调画出来。中间层次的要求物体的造型比例准确,背景色主体色及色彩的冷暖区分好,并且画出要求色彩相对丰富冷暖对比强烈。高层次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色彩要丰富、冷暖恰当,而且让他们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有机会近距离的看到老师的示范,又能直接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疑惑,致使学生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三)有利于分层评价,鼓励达标

画画是一件极为美好的事情,没有画不出画的孩子,有的只是不被承认的作品。在作画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分层要求”在作业展评时,把它作为评价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标准和依据,把同一层次的学生作品进行比较。还有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跟前面的作品进行比较,只要有一点提高和进步就及时加以肯定,激发他们更旺盛的求知欲望。我深刻体会到,如果我们能看清每位学生所处的位置,根据不同的层次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同学们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为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提供有利保障。

(四)小班化利于以自由的欣赏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教师不能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到学会在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能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

1、浏览网页。参观画廊,参观博物馆对于农村学生而言遥不可及、不切实际,但我们可以运用我们身边的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上美术校本课程时我精心设计时间段,带同学们一起浏览美术网页,同学们可自由地点击观看网上美术馆、艺术馆,进一步接触名师名作,感受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欣赏更多的艺术作品,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感悟艺术的美。

2、接触身边的大自然之美,感受自然的美丽之处。

(五)小班化可以用缤纷的实践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罗丹论艺术》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说道“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回归自然的环境,这也是新课程中所蕴含的新理念。

1、走进大自然。《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农村中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和农村地区地方性、季节性特点,选择学生常见且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农村生活作为活动内容,如观看水稻、油菜、小麦、竹子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及特点;如观察小桥流水、林荫小道、曲径小路、农耕细作场景。师生共同确定活动区域,在教师视野之内,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从生活中去发现美。这种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接触原野活动,既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身边的材料学习民间美术,感悟民间美术的艺术美。结合农村随处可及的资源开设了编扎(草编、竹编、藤编)、纸工(刻红钱、窗花)、雕塑(蔬菜雕刻、泥塑)等特色校本课程,利用网络教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眼界。民间美术校本的创设,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民间的传统文化更得以发扬广大,对劳动人民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得以进一步升华。

2、课外空间拓展。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寻自我学习空间,学生在课外找寻自己的课堂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例如,有的同学家里可以上网,他们就把网络作为了自己学习艺术的自由空间,在网上找出的大堆相关艺术资料,带回课堂。不仅让自己在课外丰富了艺术体验,也让其他学生、老师有了一个补充艺术感知的机会。再如,我家乡是龙灯之乡,很多同学家长能制作出很多漂亮龙灯上的装饰图案、剪纸等,于是家庭就成为这些同学学习美术的自由空间,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连接让这些同学接触到课堂以外的艺术,也让教师和其他同学又有了一个新的学习交流机会。

事实证明,团坐形式、欣赏实践等形式不仅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单纯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更注重了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得学生学习的热情高起来了,自主实践更好的实施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小班化教育也不例外。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在小班化美术教学的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多思维、多角度、多创造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不断思索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如何让小班化教育教学达到实效,这是一个漫长探索的过程。

我还认为小班化教育教学不仅在知识方面、教育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它的优质性,在教师自身素质上更要体现优质。我们教师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为树立榜样,让小班化教育真正变为优质教育。我们坚信在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的路上,我们踏出的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前方的路尽管荆棘丛生,但我们始终有理由也有信心认定,小班化实验将在改革的进程中作出引领和范例!参考文献:

《小班化教育》,毛放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学校美术教育方法研究》,顾平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 篇2

一、让整体更凝聚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 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因此,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 让课堂凝聚人心, 实施有效教学。

1. 以趣缀平, 漫卷诗书喜欲狂

如果让小学生作一个选择:听课和看电视。也许十有八九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看电视, 究其原因很简单, 电视五彩斑斓, 生动有趣。反之, 扪心自问, 我们的教学往往平淡无奇而又晦涩不清。

提高兴趣是一门艺术, 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中可关注“四趣”教学, 创建和谐融洽的课堂。

(1) 谐趣。

课堂教学中保持机智和幽默是教学的重要品质, 能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知识, 在健康的笑声中受到教益。如夸一夸学生的穿戴, 或是对学生的发言加以形象贴切的玩笑、生活中的趣闻逸事等都能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2) 形趣。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少, 教室空间大, 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教师多做一些文章, 把教室的座位按照教材内容的要求, 巧妙地设计成有趣的几何图形, 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行为, 又给学生以新奇有趣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 教师应舍弃平常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手段, 多采用一些电视、多媒体、教具、学具、道具等, 融讲、练、视、听为一体, 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增强感染力。

(3) 喻趣。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重点, 教师要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 趣味无穷。比如“确定位置”的教学, 把它形象地比喻成航海中的寻宝。

(4) 问趣。

以问带学、以学促教是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课堂中, 教师要把握好问的时机, 做到精心设问、定人提问、适时反问、愉快答问, 让学生充分显示自我, 人人表现, 实现最大化的学生参与度。

2. 以帮促优, 众人拾柴火焰高

课堂教学中,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一把行之有效的金钥匙。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增加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之间的互动, 让讲台不再是教师的专利, 使学生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 也有站在众人中间指点的可能。教室之内无讲台是教学的高境界。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只有充分采用“伙伴式”的学习方法, 才能增加交流频率, 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实现学习的“四我”:我参与、我学习、我快乐、我收获。

二、让个体更律动

新课程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小班化教学更应关注个体、关注差异, 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探究度。

1. 以动制累, 修得正果要践行

现在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很重的, 一节接一节的课, 没完没了的作业, 疲于应付各科长时间的学习, 身心疲惫是自然的。只有倡导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才能缓解师生的疲劳感。

动是什么?是律动。此动既不是“活动教学”中的操作实验, 也不是平时我们见到的课堂表演, 而是活动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是让学生的学习体现在团队活动之中。教师在活动中作为主持人穿针引线, 整个课堂就是一个活动的情境, 使学生在猜测、比较、辨析、感悟、理解、认同之中获得新知识,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获取。

律动的课堂是让学生在手动、眼动、身动、心动、口动、形动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过程。其本质在于通过追求学生自觉的原生态学习, 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活动方式越广泛, 活动内容越丰富, 学生的发展也就越全面、越充分。

律动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 从学习中来, 关注我们的生活你就会有许多新的灵感。我们时常感知电视媒体栏目的不断创新, 为了提高收视率, 媒体人是煞费苦心, 追求品质。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却是多年如一日, 缺少创新精神。如果我们的课堂也如电视媒体一样不断推陈出新, 做到“形式多样、课首激趣、课中生趣、课尾存趣”的话, 那么, 我们的课堂将会生机勃勃, 学生将更具创新精神。

2. 以点带面, 一林竹子有深浅

新课程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往往忽视学生的差异, 课堂教学整体推进, 要求学生齐步前进, 常常是赶鸭子上架, 结果反倒是一盘散沙。

不同的键盘不同的调, 却是华美乐章不可缺失的音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反应, 所以教学要做到“五备”:备教学设计, 考虑差异;备教学过程, 关注差异;备学习方式, 尊重差异;备作业设计, 依据差异;备教学评价, 肯定差异。

在教学中, 要尽可能采用“分层教学”, 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 尊重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独特理解、感受和体验,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站好自己的位置, 多实施个别化的辅导和个别化的教学。

浅谈农村学校的小班化教学 篇3

一、小班化教学的好处

1.小班化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发展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小班化教学使教育平等成为可能,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教师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了如指掌,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在探究过程中锻炼了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2.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班里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就越难;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越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化由于人数少,师生交往更加密切,师生更能融为一体,生生之间交往机会增多,关系更加密切,班级凝聚力更强,更容易开展合作学习。在小班化环境下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最大限度地参与了探究新知过程。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实现了思维的碰撞,获得更好地解决的问题的方法。提高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能力的小班化教学策略

1.建立和谐开放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少用命令式、教育式的口吻,多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交流、主动合作。另外在教室布置方面,由于小班化人数较少,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年级性质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灵活布置。座位可根据需要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

2.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小班化教学。在小班化教学中建立学习小组时,要求以4人为宜。构建学习小组时应考虑以下重要因素:(1)学生的学习成绩。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混合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2)学生的能力。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思维比较活跃(班级人数少老师对这些情况的把握并非难事),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能够促进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3)学生的性别。在合作小组中混合男女学生编组,由于班级人数少,每个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得也比较透彻,所以学生之间是很容易友好相处的。

小班化教學使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在小班化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与合作。

浅议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 篇4

阳曲县黄寨联校

金秀龙

浅议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

阳曲县黄寨联校

金秀龙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子女跟父母一起大量外出,以及教育布局的调整,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完小的生源出现了自然的萎缩,很多农村学校形成了人数少于20人的小班。在这种被迫“小班化”的形势下,如何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对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学习环境优化了,由于人数的减少,班级空间显得很充足。教师可根据具体人数,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可以自愿组合,可以自由搭配,可以随时变更。把课桌围在一起。教师也是用课桌,放在教室中间。教室内再安排一个简易的书柜作为小图书馆。教室的其他布置由学生自己设计,把教室变成了乐园,宽松、安逸、清静、独特。

教学方法改变了,由于空间的变化,教师融于学生中间,角色变了,授课的方式也改了。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小组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到每名学生,教学环境民主宽松。在这样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相竞争。每个学生都受到教师的有效关注,扫除了心理障碍和学习障碍。而且作业是面批,问题是面讲,大家学习得非常开心。

课余生活丰富了,小班减轻了教师课内的压力,能腾出精力来大力开展课外活动。以前我们农村的学生都不能去看花开、观落叶、去种植,现在可以有组织地感受自然,能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享受生活。另外,实践活动课可以真正落实,带着学生走进田埂、走树林,深入田间学种植、走向社会搞研究。

二、“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

小班化教学的组织方式,将一个班的二十名左右的学生分为三至五个合作学习小组。改变了长期以来,在我国小学课堂里座位排列都是“秧田式”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形式将单一的“秧田型”变为“马蹄型”、“品字型”、“口字型”、“U字型”等。讨论、实验等采用“风车型”、“餐桌型”,游戏、表演等采用“马蹄型”、“口字型”、“U字型”;操作、竞赛等采用“餐桌型”、“品字型”、“U字型”;考试时采用原有的“秧田型”。而且每个小组都安排老师的座位,方便老师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改变原来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密度,促进学生个体潜力的发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与协作精神。

三、关于“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从小班化的实践中一直认为,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在全新的基础上进行构建,而应该根据各校的实际,在前人对小班化研究的过程中,对于他们构建的小班化教学模式进行解构,并结合各校的特点和我联校提倡的小班化学校个性方案,进行重构,并在实践中进行磨合。这样的一种过程和方式,才是我们今天小班化实践的主要思路,它可以呈现这样的好处:

1、明确了教学的方向和基本思路,可以指导老师们的实践方向更明确;

2、基于各校的教师实践现有发展状况来看,需要从这个层次进行思考;

3、对于小班化的教学发展模式的形成来说,这是完善的前提和基础。

一般说来,认为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学习有关小班化教学模式的知识。

步骤二:根据本校现状,确定本校小班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步骤三:在校领导指导下,骨干教师构建小班化教学模式;

步骤四:由本校骨干教师进行小班化教学模式,并进行录像课分析;

步骤五:根据录像课分析,构建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初步形式;

步骤六:讨论协商,实现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学案指导----知识补充----问题反馈----解决问题

这样的模式可以体现以下特点:

特点1—一学生为主体,做学习的主人

特点2——注重外延知识的扩展,从横向上拓展学生视野

特点3——深度挖掘,体现特点

特点4——自主学习模式(包括:分析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四、“小班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小班化教学彻底废除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向交往的教学模式,从而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向立体式交往局面。把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引入课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围绕小组合作学习这个中心,着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其教学程序一般为: <1>情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探究(独立学习,小组讨论,探究问题)——<3>交流(组织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应用(巩固应用,解决实际问题)——<5>延伸(课内小结,领悟方法,拓展纬度),从而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体验学习,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探究的兴趣;在解决问题,找到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品尝成功的喜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小组的集体力量与智慧。

五、“小班化”教学应该关注的教学的“内在核心”——关注每一个孩子

前段时间听过几节小班化教学的展示课,发现大家最多的评价就是:这样的课在大班也可以上,而且没有小班的特点。可以说,直到现在还是如此。其实,让很多人思考的话,可能也没有办法提出小班化教学该是如何的,或许这就是站在小班化实践的外延去思考问题吧。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小班化教学和大班教学最核心的差别就是孩子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可以很直接的界定了小班化教学的“内在核心”,那就是关注每一个孩子。如果说,这样的核心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就是要在教学中构建属于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当体现这么几点:首先教学的问题设计,尝试使用多层次的问题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孩子有不同的尝试;其次建立一种合作的管理模式,有分组,有思考,有参与,让每一个孩子的参与,都能够在课堂上直观的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是在做一个外在的参与的模子。然后是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给孩子们进行课堂的学习,变教案为学案,让教学在学生的大量阅读的背景下进行。而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中,进行关注,并发现问题,这样就可以体现了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了。关注每一个孩子,关键还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课堂的形式上,还要更加多样化,让孩子们参与,并发表意见。

六、“小班化”教学的面临困难

1、“小班化”教学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小班”的来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实施得好,也不失为农村教育发展的一次契机。

2、目前农村小班化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如师生比的设定、小班班级环境的投资、小班教材的供给问题等。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小班化教学初探 篇5

【摘要】小班化教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小班化教育就是要创设适宜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外在条件,培养学生加强合作交流、夯实自主创新的内在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这种小班化的模式同样也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它让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既能加强认识与情感意志的结合,又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提供最适当的教育。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农村 信息技术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世界性发展均势,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改革,是我们深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目前的教育形势来说,实施小班化教学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有助于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家长的需求。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尽管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但始终没有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束缚”,仍存在着整齐划

一、千人一面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还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主动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作用的逐步显现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适龄入学人口急剧减少,作为一名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师,不禁思 考,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小班化教学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帮助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高发挥作用?以下是笔者在农村从事信息技术小班化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小班化教育使每个学生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能充分享受教学资源

“小班化教学”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小”,即学生少。以笔者任教的学校为例,目前每个班都只有20个学生左右。而学校的电脑房配备的学生机30台左右。

早几年学校生源高峰期的时候,平均每个班的班生数高达50人左右。由于人多机少,不能达到一人一机,一个学生操作时另一个看,然后再换过来。学校一周只有两节信息技术课,而一节课也只有45分钟,再除去教师的教学时间10到20分钟,这样每个学生课堂上实际操作的时间只有10多分钟,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一周的上机时间只有二十多分钟。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课,如此下去信息技术课可能收不到什么效果。现在学生减少了,实行“小班化教学”,这样在上机实践课中每个班都能达到人手一台,个个都有实践和表现的机会。这样不但保证了计算机课上每个学生都能独享一台计算机,而且一旦有计算机临时出了问题我能及时的再给学生调换一台,不会出现个别学生没有机会操作计算机或两人共用一台计算机的情况。这样课堂上学生就会获得更多的创造空间和时间,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更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开展能动的创造。

班级人数少了,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少,更多的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小班 化教育由于班级人数较少,老师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了解每个学生,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增加与每一个学生的接触机会,熟悉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能力水平,进而去关注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平等共享各种教育资源的权利。在教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小班化教育采用分组教学法,成立学习小组,考虑差异,科学分组,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学中常用的学习形式。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A(好)B(中)C(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并把每个小组成员编号,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由于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农村中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很不平衡,学习水平差别较大。在分组之前,教师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根据每个学生实际掌握的技能情况进行判断。根据“智能能互补”分组,将全班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即A、B、C三类。其中A类为基础好的,占20%;B类为基础一般的,占60%;C类为基础较弱的,占20%。分别在A类中选1人,B类中选2—3人,C类中选1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并确定小组长。小组长通过毛遂自荐、互相推荐或直接指定等方式产生,需要具备辅导其他同学的能力,对各组进行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测试,酌情调整各组人员的组成。在安排学生座位时,每台电脑前都要保证有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建立“承包责任制”,其余两到三个人就在他的带领下 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组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在《网页制作》这一单元中,可以分组设臵任务完成一个网页。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同学搜索素材的能力较强,有些美术编辑功底好,有的文字组织能力强,有的对网页制作软件比较熟悉,那么根据“智能互补”就可以全部参与进去,有冲突和意见不同时还可以相互讨论,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取长补短,学会倾听,同时学会谈判与辩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互相配合及友好竞争,也学会了如何展现自我,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认知的需要,也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小班化教育能更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培养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信息课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学科。所以对于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得更轻松,进展更大。对于基础差或自学能力不强的同学,可能他们会无所适从,跟不上队。小班化教育由于班级人数较少,老师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了解每个学生,熟悉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能力水平,进而去关注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平等共享各种教育资源的权利。过去学生多、班级多、代课多、任务重、想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都难以坚持,更别说“人人清”。现在实行了小班化教学,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接触次数多了,实现 “个个过堂”、“人人过关”就显得很轻松。

笔者认为课堂的个性化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前的预习与提问、课堂中任务的合理设计、以及课后的反馈。以第一个“预习与提问”环节 为例,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备好课,然后在课堂上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讲透、讲明白即可,但是,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我认识到,要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课前预习与课前的提问必不可少。事前让学生将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并给出几个思考的问题,当上课的时候,针对预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时就可以掌握大部分学生对当前这节课的一个基础。对于课堂上的教学安排,就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安排。

有了好的开端那么后两个环节,“任务设计”与“反馈”都可以在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调整。当然,这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前要做比以往“非小班化”教学更为细致的准备,至少在任务设计上,要准备多套的方案,根据课前的预习与提问,选择合适的任务设计方案,以符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而在“反馈”环节,个性化就体现在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后,针对有突出问题的个别学生可以单独进行交流,而不用对每个问题的细枝末节对全班学生进行讲解,节省了大家的时间,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以上是笔者在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行小班化教学的一些思考和体会,还处于摸索与实践阶段。小班化教学和信息技术两个现代化教育新方式进行优势组合,可以使得学生得到更充分合理的教育,享受着素质教育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也能更加爱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健.《规程引领下小班教学优化的教师行动研究》.江苏教育研究

2011,(11)【2】吴海凤.《小班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信息教研周刊,2010,(12)【3】吴劲.《中学信息技术小班化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新华教育研究

2010,(03)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和困难 篇6

富县岔口小学 韩红侠

关键词: 小班化 教学 优势 困难

内容摘要:农村小班化教学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的优势。同时,小班化教学存在需要农村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方法,教师们迫切希望能得到 “小班化”教学的专题培训,评价制度需要完善,教学硬件明显不足,教师队伍需要稳定,“小班化”教学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等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迅速的发展,进城的农民多了,一部分学生进城就读,以及村组学校撤并,造成农村学校学生急剧下降,就连一些乡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也不断减少,10——20人以内的班级越来越多,这些小班的自然形成,给我们广大的农村教师提供了一个挑战契机,切实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给家长一份满意的答卷,前提是,正确分析小班的优势和小班化所面临的困难。经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研究,总结教学实践,做以简要分析。

一、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1、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

小班人数少,老师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学生。就因为人数少,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更好的备学生,哪些人需要多指导、哪些人需要提出更高德要求,具体到人!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分成设计a、b、c三个层次符合学生不同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更好地进行个别化的教学。在大班由于人数较多,教师在很多情况下只能统一要求同步化,从而忽视和压抑了儿童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而小班就可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小班化教学由于课堂上增加了针对性,课后主要是个别辅导,为减轻师生负担创造了条件。课后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长短处,做到因材施教,取长补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留课堂“死角”;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发挥学生多种器官的功能,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2、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内容需要用动作、形体语言来表示的,小班就有足够的空间来实现。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忌“满堂灌”教学方式,给学生主动研究、自主学习的时间,一堂课中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让学生主动认识到本堂课学了哪些知识点,如何把握它们,前后知识有何联系„„,即对知识进行内化,达到举一反三之目的。

3、小班化教学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

就因为人数少,每个学生就有更多被关注的机会。孩子每天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行为表现、身心健康老师都了如指掌。如有问题可以及早与家长取得沟通,以便更好的引导孩子!在大班人数多,一节课下来,有的孩子一次发言的机会都没有,有的甚至好几节课都没轮到过。这就大大阻碍了孩子口头语言的发展,在小学阶段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小班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生生接触就多。孩子得到的锻炼就多,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也就多。大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视野只能监控到28人左右,这是教师关注的最大值。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能够关注班里的每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师生间的交流增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变得快乐而自信,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小的班额,学生纪律良好,学习、参与、思考都便于教师的统一调动,良好的学习环境轻松地营造出来了。

4、小班化教学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它能推动孩子们攀高涉险,催开他们智慧的蓓蕾,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由于学生年龄小,接触社会时间少,有许多大人看来不必解释的问题,在孩子们心中却是难以理解的,他们想说、想问。作为教师则不能因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压抑学生的各种个性。在小班化教学的今天,教师就能发挥小班人数少的优势,仔细耐心地倾听学生到底提出了什么问题,并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题目,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得到圆满解决。只要教师不厌其烦,适时点拨,让学生无拘束地质疑问难,定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保证成功的教学。鼓励表扬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教育学生必须动之以情。教师应尊重理解学生,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应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和赞扬。而更应为小班学生人数少,就可以处处留意,人人留意。时时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教师的微笑、教师的一句鼓励表扬会让学生志高气昂。以心交心,以情传情,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会成倍地予以发展。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培优补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课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化指导的机会增多,作业可以实行面批面改,师生之间的信息足够,更直接更及时、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困难

1、小班化”需要农村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方法。教师的服务意识、朋友意识、合作意识尤待加强,教学方法、组织方式亟待不断摸索与探讨的过程。

2、教师们迫切希望能得到 “小班化”教学的专题培训,以及专业理论引领。促进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健康发展。

3.评价制度需要完善。农村小学已经自然小班化,城市小学正在探索小班化的发展之路,而我们现用的评价方案和制度,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以往的通用模式,大班可行,小班也可行,已经不能适应日益要求精准的教育教学模式了。4.教学硬件明显不足。农村小学受条件、经济限制,班额小,生源少,但是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可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匮乏,现代化教学设备落后,师生比的设定、小班班级环境的投资、问题等,都是摆在面前的急需解决的困难。

5、教师队伍需要稳定。农村小学条件简陋,教师想方设法向城里流动,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应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1、6、小班化”教学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小班”的来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实施得好,也不失为农村教育发展的一次契机。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探析 篇7

一、农村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原因

1.城乡差距大。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教育事业也投入大量资金, 然而农村与城市的资金投入不平衡, 城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导致农村教育发展跟不上, 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 导致城市教育质量越来越好, 而农村教育质量越来越差, 很多学生流入城市。我国教育的不平衡, 从根本上损失了教育的公平性, 为保障教育公平, 应该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 提高农村教学环境, 保障农村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 农村自然形成的小班化教学就应该抓住机会积极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计划生育深入人心。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推进, 导致学龄儿童从根本上减少。根据资料分析, 我国中西部六省 (区) 儿童普遍减少导致学校生源匮乏。

3.农村适龄儿童向城市流动。随着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 进城务工的人员又大多为青壮年, 他们的孩子正是小学学生的主要群体, 父母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学环境, 带着孩子进城读书。

4.教育观念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有普遍的认知, 农村父母希望让孩子有好的教育环境, 大量涌入城市, 农村学生人数减少, 因此被迫实行小班化教学。

二、小班化教学的特点

1.班级人数少。班级人数较少, 教师的工作量减轻, 可以针对每位学生进行教学。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顾及到每位同学。小班化教学既可保持班级教学, 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交流, 又可以针对学生个性发展, 也可以更好地推进小组教学。分组较少, 老师就可以熟悉每位学生, 针对他们的特点, 从学习基础多方面考虑进行分组, 再针对小组因材施教。小班教学情况下, 学生也有利于相互竞争, 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小班化教学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机会, 有助于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发展空间大。小班化教学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顾及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 提升自我发展空间。小班化教学注重同学们自我探索, 老师讲的少了, 同学们自我探究去寻找知识, 这样有助于加深知识记忆, 并且融会贯通, 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生自己探索空间增大, 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寻找方法。

3.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少的特点, 它可以让老师针对每位同学, 因材施教, 让每位学生学到知识, 这样的良性循环也会越来越提高学生的自信与学习积极性。

三、如何推进农村小班化教学

1.改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 提高课堂学习氛围, 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全面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由于班级学生较少, 教师既可以全面辅导加强学生们之间的竞争, 又可以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在集体推进教学任务前提下, 也可以针对一些学生掌握的不足的情况进行单独辅导, 从而提高学生们之间的竞争, 促使他们共同进步。

3.小班化教学要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很多人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是学生们笔试成绩的提高, 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提高, 尤其是德与体, 被很多人忽略, 然而德与体才是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学习, 只有好的道德素质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此, 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遇到问题时可以给予及时的帮助, 让每位学生都能全面健康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小班化”管 理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班化”;管理

提起小班化管理我就有按捺不住的激动,因为我所承担的正好是小班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站惯了几十人的讲台,一下子站在只有几个人的教室里,感觉教室一下子空旷起来,心情也随之开阔。实施“小班化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大变革,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创新的人才的需要。班級是一个学校的最基层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管理者,引导者。平时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最大,所以班主任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的好坏,甚至影响到学校。作为小班的班主任,我更感责任重大一学年过去了,小班教学也成了习惯。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我认真总结不断反思,将“小班化”形成现状,优势及自己工作的点滴体会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小班化”的形成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子女跟父母一起大量外出,计划生育以及家长的目光日渐挑剔,因此农村的生源出现了自然的萎缩,许多农村出现了人数小于20人的小班。如何实施小班化的教育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所在的村由于移民搬迁及农民工进城务工,村里的人口急剧减少学校的学生数由十几年前的一百多人下降为现在的四五十人,我所带的班级班里只有不到十名学生,是名符其实的小班。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针对小班化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二、“小班化”的优势

1、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速熟悉学生,快速建立师生感情。“小班化”教育使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实践证明班级越大师生之间联系及师生之间的感情纽带就越弱,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就越困难,学生之间的交往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就越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额的情况是:由于人数减少,师生之间的接触时间增多,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的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一个小班的学生,教师不仅对学生的名字能对号入座,且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也了如指掌。而大班教学由于人数多,记忆全班学生的名字需要的时间相应增加,所以师生关系发展缓慢。

2、能较好地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更好地开展因材施教。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更好地开展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人数少,加上教师整天和学生接触,相处在一起,能够较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一个学生情况开展有效的教育。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做到备教材,备学生。

3、“小班化”教育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小班化”的教育环境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与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其次较高的师生,生生接触机会有利于组织各种学习形式。

三、“小班化”班级管理的方法探索

从我来这所学校前,学校学生的人数逐年在减少,学校自然而然地实施“小班化”管理和办学模式。我深深地认识到“小班化”并非表面上班级人数的减少,而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体现。因此探求“小班化”背景下班级管理的方法,模式对学校和每个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这几年对“小班化”班级管理的探索,我总结如下方法。

1、加强班级的自主管理。传统的班级管理片面强调管理的主体是班主任,同时也忽略了对全体学生的培养,违背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在“小班化”班级管理上,由于学生人数少,我让每个学生都承担起班级管理者的角色,班干部由每个学生轮流承担,其他学生则协助与督促班干部完成班级各项工作。人人都会当班干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这样在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充分给了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从而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感觉到班级就是自己成长的家园,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

2、定位班主任的角色。作为一个班主任班级的中心,灵魂、怎样做才能管好、教育好,培养好学生呢?如何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对班主任来说是最重要的。我认为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要学会正确引导学生,由于班级人数少,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动态很容易掌握,由于经常和学生接触,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环境,个性品质怎么样?班主任很容易把握,然后班主任与学生进行心与心地交流,做学生的朋友,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纠结之处,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其次,班主任还要充当严父慈母角色,该严格时严格,该关爱时可以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来呵护他们。孩子毕竟是孩子,自制力差,班主任不但在学习上,而且在纪律上严格要求,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样去做。再次,还要关心爱护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要有耐心和爱心与同情心,做到爱心如慈母,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学生,学生自然就和老师有了亲近感。

3、班级环境的布置。良好的环境也是育人的重要资源,在班级布置上,我做了精心的安排,使教室的环境更具有教育的意义,更具有文化气息,更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才艺的展示,促进了自主能力和个性发展。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意见,小班化教育教学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小班化教育教学管理效益,使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值得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好好地探究。

参考文献

[1] 刘宏博.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个问题.中小学管理,2000(01).

[2] 傅禄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8(06).

[3] 费建新,沈玉民,虞菲艳.农村小学小班化的教学与管理方略.上海教育科研,2011(06).

[4] 陈晓玮.小学小班化转型的问题与对策.基础教育研究,2011(02).

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 篇9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小班化体育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结果表明: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很适合在课堂开展,对今后体育课实施小班化可起着很大的操作性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学;小班化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农村地区的中学生进入城市中学读书,导致部分农村地区中学生人数的锐减。由于农村中学招不够学生,教师编制数不减的前提下,学校不得不把班级学生人数缩减到30人或以下,因此实施小班化教学业已成为我们的教育现实。在体育与健康新课标(2011版)第四部分中提出:要突出关照学生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受益。

以前我校体育教学课堂,常因学校场地器材的不足和学生人数多,导致很多教学课程内容得不到实施,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体质健康,导致体育技能及成绩的落后。学校领导因势利导把传统的大班化教育模式转化为小班化教育。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练时间,以求达到学生身心健康、自主和谐的发展。通过对我校开展小班化体育教学调查,总结出影响农村中学小班化体育教学开展的因素,为各地市农村学校小班化体育教学开展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为研究对象,选取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2015届的206名初三毕业生及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小班化体育教学的书籍及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分析,明确研究目的和范围。

2.2.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掌握教师、学生对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看法及体育课学生的行动程度,制定了广州增城区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的调查问卷,随机向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2015届的206名初三毕业生及学生家长发放问卷。通过调查,了解掌握教师、学生对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看法及体育课学生的行动程度,有助于增强本研究的针对性,为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论据材料。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6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97.1%,其中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为94.7%。运用Excel对本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所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及三江第一中学两所学校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3结果与分析

3.1两所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两所学校都属于农村地区初级中学。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原规划为合并学校,所以政府部门的投入有限,导致了学校的场地软硬件设施得不到有效的改良,学校三个年级有15个班,只有400多学生,操场十分狭小,人均占有运动场地面积不到2平方米;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场地软硬件设施丰富,但是三个年级只有16个班,有400多个学生,学生活动空间很充裕。两所学校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学校文化课教师严重超编,在2013年以后,两所学校采用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形式进行日常教学。

3.2两所学校学生对小班化教学的认知态度和参与度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小班化体育教学是持认可态度的,持无所谓态度和不认可的不足百分之十。

由表2可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后,自己的参与度有所增加,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觉得实施小班化教学后自己的参与度依然没有变化的。经过学生访谈和观察后得知,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受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有过不好的运动史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3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在以往的传统大班额体育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水平的高低,采取的是统一教学,难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鉴于小班化体育课堂规模较小,因此在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教学模式。小班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变、新颖,较常用的教学办法有以下两种。

3.3.1小组合作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体质和技能水平情况来划分小组的学习形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场地和器材制定好学习内容,提出学习目标。学生练习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指导学生,教师从旁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发现优秀的组别要及时表扬。

3.3.2分层辅导教学法

分层辅导教学法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主导性原则来进行分层辅导。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阶段属于发育阶段,学生的体质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保证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均有所得。

3.4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场地及器材情况分析

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保障场地和器材的供应。由表3可以看出,在调查中发现依然有32.5%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场地器材不满意。场地不足,器材老化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我们可以发挥体育老师的智慧,在确保学生上课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利用各种可开发的资源和空间,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的最大作用,开展一些合适的体育项目来满足学生的要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因场地器材不足的影响,我们更加应该尽早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

3.5家长对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认识程度

由调查统计得出(见表4),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家长还是对学校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持满意的态度。究其原因是:第一,家长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第二,因为初中阶段的体育中考成绩好与坏会影响着部分人的升学,因此很多家长都同意通过合适的体育锻炼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部分家长认识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却又担心体育锻炼和学习时间的冲突,影响学习,也担心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受伤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导致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锻炼,甚至反对,从而限制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3.6影响、制约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制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是场地少,人数多。

3.6.1场地少,人数多,影响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放羊式”教学,一位老师围绕着几十个学生在转,其主要目的就是不让学生在课堂中受伤就算完成任务了,其他有效的课堂活动就更不用说开展了。

3.6.2场地少,人数多,影响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

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因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候,很多身材矮小的学生都看不清示范,听不见讲解,开展练习的时候学生不会技术动作,课堂混乱。

3.6.3场地少,人数多,造成教学不安全因素增多

很多农村中学因生源不足,教学质量和水平不高,部分学校一度被纳入合并学校,因此政府投入的资金比较少,导致学校发展不均衡,很多运动场都是不规范,通常一块场地中各种运动设施掺杂在一起,个别学校场地还缺少专人管理和维护,致使场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篮球场地面粗糙,跑道坑洼积水,器材设施陈旧,很容易造成学生在上课及训练中出现安全事故。场地少,学生多会使体育教学中不安全因素增多。

曾经有一节篮球课的案例,因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人数众多,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没有顾及过来,有极少数的学生不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私自跑去打篮球比赛,因为地面不平整,学生在运动中受伤。在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项目本身就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是有效减少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措施。

3.6.4场地少,人数多,导致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实现

场地少,学生过多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教学组织上,减少了与学生个别接触的机会,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及体能情况不了解。比如教师想采用游戏法来进行本节课的教授方法,但是却受到人数多,场地少的制约,学生得到的锻炼次数很少,教师制定的目标难以完成。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可以缩短组织时间,增加学生参与锻炼的机会,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有利于体现体育教育的公平性。第一:利于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增加学生练习密度和强度;第二:利于教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设置,提高学生注意力。

4.1.2小班化体育教学是理想的班级规模,与传统的大班额体育教学相比,教师能更好地顾及到更多的同学,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而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锻炼中去。比如学习篮球投篮动作,小班化后学生人数少了,练习投篮的机会多了,运动量也增加了。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及体质健康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小班体育教学在课堂纪律和氛围、师生交流情况、个别辅导和差异教学的实施方面都比大班好,对学习的积极影响更多。

4.2建议

4.2.1在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指挥者,教师不能再延用大班教学中使用的态度和方法来进行小班教学,否则小班教育只是形式变化而本质没有改变。小班教育的核心就是教师要对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想办法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发展。

4.2.2在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领导要充分理解小班化体育教育的内涵,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找准符合本校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培育本校的优势。

4.3.3在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对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宣传工作落实,争取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邹植阳.农村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J].体育师友,2015(06):49-50.[2] 邹植阳.基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的实践研究――以影响我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4(05):37-38.[3] 刘雪萍.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探讨[J].新课程(上),2013(03):2-2

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 篇10

(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大力推进,农村小学的班级人数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一是班级人数在剧烈减少,二是人数结构发生变化,原来的本地学生逐年减少,而外来民工学生却成上升趋势,对原本相对封闭的农村小学来说,带来了质的变化,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文化底蕴的不同,从而导致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今年我校只有5个班级数,其中一年级仅20多人,二年级30多人。这样,场地、教室也宽裕了,小班化教育也就顺应生源锐减而自然形成了。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普遍存在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同评价标准等做法,很难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致使学生(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因而感到课堂是那么地乏味,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严重后果。与此相对,小班化的分层教学能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内容、方式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旨在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让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2、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语文课堂死扣一本教材,课外阅读缺失,知识面狭窄,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低下;数学课堂也是如此,很少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来解决问题。而班级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有的在幼儿园得到了很好的教育,识字量较多,学习习惯好,有的则处于懵懂阶段,因此很难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最优化。同时,我们现实地看到,我校的语文、数学两门学科成绩处于县劣势地位,因此,先在一二年级进行教学实验。

3、研究的意义

课题通过对一、二年级进行自然小班化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将会使优生更有发挥潜力的空间,中下生则能稳固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并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努力推进我校教学质量,探索一条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一定意义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教育的需求。

二、研究依据

1、理论依据

(1)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等,智力因素差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2)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理论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的论断,主张给孩子以广阔的空间,充分自由的活动,把教与学与实际生活广阔社会背景紧密联系起来,培养积极探索自我实践,自我发展的能力。(3)新课程标准理论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中都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三、课题的界定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布置分层练习,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加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原则

1、全体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着眼点和着力点始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相应的成功。

2、保底性原则

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不应该也不能够用统一的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但决不是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所谓“保底”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最终保证后进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力争人人合格。

3、动态性原则

心理学表明,人在成长过程中既有相对的阶段性和稳定性,又有不断发展的变化性。显然,对学生的分层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动态过程。分层是手段,促进发展才是目的。因此,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区别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达到最优化发展。

4、主体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学中要先确定好三类目标,然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自己的要求,尽量让目标趋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心里踏实,学得轻松愉快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发展A层学生的学习品质,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提高B层学生,使他们牢固掌握课程标准、教材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努力争取A层学生。

3、帮助C层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结合家庭教育,严格要求,热情关怀,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稳步发展成为B层学生。

六、研究内容和做法

(一)分层建组

1、实行动态分层,把学生分为A、B、C三层。

2、建立学生个人档案

3、建立层与层学生互帮互学小组

(二)分层备课

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安排分层指导时间;设计分层练习;设置分层作业

(三)分层授课

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反馈;分层纳入知识系统

采用“合——分——合——分”式教学结构,保证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层的教学、自学、合作学,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

(四)分层辅导

(1)教师辅导:查漏补缺;学法指导;心理辅导(2)建立课外互帮互学小组

(五)分层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必做题;选做题(2)课外作业:每日一题;拓展题

七、研究周期与实验对象

1、研究的周期 本课题实验为一年:

2、研究的对象

本校一、二年级学生,语文、数学学科

八、研究条件

1、硬件

我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配备了50台计算机、6台投影仪,建了6个多媒体教室,建立了“xx小学网站”,增加图数量,增订杂志,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我校有校本课程《气象观测》,并建立了班级博客站,为课题的研究创造了工作条件。

2、软件

大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较为熟练,文化素养好,知识面广,大学本科毕业的占了45%,都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刻苦耐劳的精神,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厚实的力量。

另外,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子女的教育的要求和投入也有了更加强烈的反应。

上一篇:我校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交流稿)下一篇:竣工验收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