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通用8篇)
---合隆镇战家小学 刘庆华 实验教师 时下,小组合作学习已逐步成为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在融洽师生和生生间的情感,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由于分组的随意、组织的散乱、参与的不均、关系处理的失衡等问题,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摆架子、走过场。那么,小班化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应做到“四个三”:
一、把握三个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其关键是在教学中学生有没有这样的需要,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作为教师,不能为了小组合作学习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一是把握个人无法完成的时机。这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让学生独立统计1分钟内大真线洋头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录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反馈时主动提出一个人记录比较困难,要求能够小组合作。于是学生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客车……。分组后再一次统计数据胜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二是把握意见分歧的时机。现在的学生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出现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强,存在随风倒的现象。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如: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学生就出现两种算式,一部分学生从十位加起,一部分学生从个位加起,针对这个矛盾焦点,究竟哪一种是合理的,让学生小组开展争辩,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可见,意见不一时,采用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三是把握开放性问题的时机。“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每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出示8个一元、四个二元、一个五元,要求学生从中拿出8元钱,可以怎么拿?这时有的学生说可以拿8个一元,有的学生说可以拿四个二元等等,学生给出许多答案,师问:怎样才能把所有的答案都找出来,这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探讨怎样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即有序的寻找。这样,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培养三种能力
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但是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在自己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而开展的,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以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会切实有效的。为此,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思维机会,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合作交流才是有效合作。
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表现形式应该是语言的交流。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小组成员通过语言的表述,把自己的思路与方法跟其他同学沟通、交流,才能达到思维的共鸣。一个学生在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问题后,再让其他学生叙述一遍。通过这样反复的强化,从而有效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育学生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让别人把话讲完,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从中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思想或知识,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在你讲话时,被别人打断,你会怎样想?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发言者着想,尊重发言者。
三、建立三大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组织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交流、评价、竞争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建立交流机制。互动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是形成正确认知、发展思维的关键所在。应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具有向教师或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发表不同见解、表达学习体验的机会。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给足学生的发言、补充、更正甚至辩论的时空,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通过交流互动,进一步内化知识,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最终达成共识,归纳概括合理的结论或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2、建立评价机制。“评价是一盏灯,能指明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采用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成功与不足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并形成以下几种长效机制:一是基础评价机制。即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地了解,为他们制定一个“水平线”。二是过程评价机制。即对学生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表现等不失时机的进行恰当评价,并组织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以此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方向。三是成果评价机制。即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意求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3、建立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强化两种观念入手,及时引入竞争机制,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一方面,从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入手,如经常性开展“最佳小组”评比活动,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另一方面,从强化“学习成员”的个体荣誉感入手,通过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助的局面。
四、处理三个关系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对集体负责,主动参与讨论学习,不能有消极等待或依赖小组其它成员的思维情绪。汇报学习成果时可采用“小组中心发言人”制,然后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中心发言人要组织组员讨论,认真听取小组成员的意见,做好整理汇报工作,在全班交流时应负责把小组意见表达完整准确。
2、处理好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因为每个组内含有不同水平的学生,所以容易出现能力强的学生轻视能力弱的学生,自己抢着发言不听别人见解,而能力弱的学生因怕说错而引起同组同学的讥笑而不敢发言,从而使小组内出现垄断现象,所以应注意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是针对在小组中不同同学的自卑心理、骄傲心理、孤芳自赏心理等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二是当能力弱的学生有点滴进步时,给予大力表扬;三是采用轮换组长制度,促使每个成员都有展示自己才华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气氛。
不可否认, 农民工大量涌进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 也是事所必然。它对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冲击、对城市一元化教育结构的冲击都是不言而喻的, 也具有积极意义。可是, 当它对城市的一所百年老校的冲击都落到校长一个人身上时, 却成了难以承受之重。义烈巷小学地处老城区的小巷深处, 本来占地面积小、发展空间有限, 加上房子老旧, 与其他兄弟学校相比, 办学原本就存在一定困难, 农民工子女的大量涌入更使这所风雨飘摇中的百年老校雪上加霜:一是教育难度随之加大;二是教师流失严重, 正常的教育教学受到严重影响;三是学生家长教育观念淡薄, 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与学校沟通存在障碍, 难以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所有这些问题, 对义烈巷小学的校长曾贵利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2011年, 武汉市开展小班化教学试点, 时任义烈巷小学校长的黄利刚 (现任武汉市硚口区小学教研室主任) 抢抓机遇, 使义烈巷小学成为了武汉市小班化试点校。2012年走马上任的曾贵利校长虽然是一位柔弱的女性, 但巾帼不让须眉, 她接过前任校长黄利刚申办小班化试点校这面大旗, 潜心实践, 不断求索。不到五年时间, 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武汉市“20+20母语行动”先进学校、武汉市小班化教学实验牵头校等荣誉再度回归义烈巷小学。作为一位具有教育情怀和担当意识的校长, 曾贵利追求的不止于此, 她思虑更多的是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希望通过自己在教育上的努力, 促进农民工子女融入他们父辈为之奉献的城市大家庭, 希望流动花朵也能在祖国的大家庭里享受阳光雨露, 健康成长、灿烂绽放。
一、志存高远, 系统设计改革方案
在中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是一种世界发展趋势, 它的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 而且在发达国家已得到普遍实施。但在义烈巷小学, 小班化教学却是在老城改造与城镇化推进双重夹击致生源减少后的无奈之举。也就是说, 由于学校生源总体上减少, 客观上可以满足小班化教学对一个班不超过25名学生的要求, 打破了传统的大班额制 (即国家规定的小学标准班额每班45人) 。但是仅仅满足了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小班额条件, 并不意味着小班化教学的水到渠成。
曾贵利校长立足校情, 接过前任立项的课题, 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她带领班子成员细致分析学校的生源特点, 把握学区教育走势;组织教师参观武汉市新洲区的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学校邾城四小, 在交流分享中感受奋斗的热情与希望;派骨干教师到小班化教育前沿———南京学习经验, 考察了多所小班化教育示范校。
和所有的教育实验一样, 义烈巷小学的小班化教学也是从形式的改变入手, 以期通过形式的改变最后达到实质的改变。
学习考察归来, 义烈巷小学的教室布置、上课时的桌椅摆放等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关的教学设施设备也得到了更新, 教学组织形式上也有了小组合作。但在听课中, 曾贵利校长发现, 虽然老师们通过理论学习对小班教学所倡导的理念并不陌生, 但却存在“形式是小班, 实质是大班”“公开课上小组合作, 关起门来基本不合作”的现象。反思这一现象, 曾贵利校长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 要让老师们把先进的理念吃透;第二, 要把先进的理念转变成指导自己行动的观念有一个过程;第三, 学校要帮助教师搭建起小班教学理念和行动间的桥梁, 引领教师进行行动研究, 从而逐步优化小班教学行为。
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曾贵利校长抓住小班化教学试点这个契机, 开始重构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 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一次大清理, 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变革, 包括对隐藏在传统背后不合时宜的学校管理机制和模式进行创新。通盘考虑后, 学校把“小班化教学试点”更名为“小班化教育实验”, 这意味着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德育、教学、科研、管理等, 从指导思想到工作模式都会在“小班化教育”这个整体框架下重构。学校首先提出了“适性自主, 明礼养德”的办学理念。所谓“适性”就是关注每一个, 发展每一个, 创造适应每一个孩子天性的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 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快乐、健康地成长, 这正好体现了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
“适性”里提倡的“关注每一个”并不是仅仅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 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传统上比较忽略的孩子的成长。自主、明礼、养德都是指向孩子成长的。比如, 班级文化建设通常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不要”。但曾贵利校长深刻地认识到:虽然从表面上看, 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班化教育毫无关系, 但实际上, 团结向上的班级文化对小班化教育有较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是这一作用很容易被人忽略。深谙“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曾贵利校长显然眼光更加长远, 她通过“小班化教育”构建班级文化, 虽然没有提“团队意识”, 但集体精神却牢牢地在孩子们心中扎根了。构建班级文化, 她抓了以下四件事:
抓班名、班徽, 凝聚愿景, 在活动中认识班集体;
抓班级公约、班级座右铭, 凸显共性, 在团队中成长;
抓班级岗位, 培养小主人意识, 在服务中学会合作;
在班级开展团队比赛, 在墙面上开辟“小组评比栏”, 以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所有这些举措都是通过“小班化教育”实现的, 所以比传统做法的效果要好得多。对此, 该校一年级老师林娟深有体会。
刚开始接到设计班名的任务时, 具体该怎么操作, 我心里不是很明确, 所以在开班会的时候, 就直接交给学生自由设计, 结果———
一男生设计的班名是“我是小狗熊”, 班徽是一只棕色胖熊, 因为自己就像小熊一样强壮;漂亮、喜欢穿公主裙的晨曦设计的班名是“我是小公主”, 班徽是一个美丽的公主, 因为自己就是妈妈的小公主……
不难看出, 孩子们都是围绕着“我”来设计的, 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集体意识比较模糊, 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 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
表面上看, 第一次设计以失败告终, 但实际上孩子们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 体验才会更深刻, 因而第一次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次设计, 我作了一点提示:班级不是只有某一个人, 还有其他同学, 不是只有女生, 还有男生, 它是20个同学组成的集体, 我们设计的班名、班徽要代表全部同学共同的形象。
孩子们很聪明, 马上领悟了, 于是, 有了第二次的惊喜之作———
张妍舒同学设计了爱心小屋, 在小屋里有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爱心, 她说这些爱心代表全班同学, 她希望大家永远快乐;刘煜黎同学设计的是“亮亮星星”, 环绕一圈的星星代表班上每一个同学, 每个同学都像星星一样闪亮;邱越同学设计的是“创新班”, 一圈的小芽儿环绕着星星, 他说小芽代表全班同学, 星星代表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 都能创新闪光;可人设计的是破土而出的小芽, 他说故事里讲过小芽很顽强,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长出来, 我们也要像它一样, 不怕困难……
最后, 我把集体意识较为明显的设计稿筛选出来作为参选稿, 请大家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班名、班徽, 在评议过程中, 学生们再次感知了集体的概念。经过商议, 最后大家推选“快乐小芽”为班名, 并给予了班徽这样的阐述:参差不齐的小芽代表着全班同学, 尽管大家来自不同的家庭, 身高不同, 长相不同, 但都像小芽一样不怕困难, 破土而出, 努力向上长, 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 大家会幸福快乐地成长。
二、以课程为突破口, 实施教学改革
面对这样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却随时可能因招不到生源而难以维系的学校, 面对这样一群学习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民工子女, 曾贵利校长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这些弱势群体的孩子融入城市, 让他们享受优质的教育以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如何发挥学校积淀深厚的优势以突破学校困境, 实现洼地崛起?答案是以小班化教学为契机, 以“适性自主, 明礼养德”为办学理念, 紧紧抓住课堂和课程, 在锻造教师队伍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而去实现学校的第二次腾飞。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任何教育改革如果脱离了教学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这是毋庸置疑的教育规律。学校要靠教学出成绩, 孩子们的成长也需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来实现。“小班化教育”打破了“小班化教学”就事论事的狭隘视野, 有助于为“小班化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但它毕竟还是需要“小班化教学”来落实。
小班化教学到底是什么呢?它有哪些内容, 该怎么实施?除了教师们的行动研究外, 学校如果能拿出顶层设计的整套方案来, 无疑会让教师们感觉更清晰。
曾贵利校长对小班化教学有自己独特的阐释:学生为本, 适性自主。“自主”不仅是自学, 还包括学生相互教学, 根据自身情况自我选择学习内容;“学生为本”的“本”, 一方面是“根本”, 即一切为了学生, 另一方面也是“本体”, 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倡导让学生自己走, 教师“伴着学生一起前行”。
除了关注课堂教学改革, 曾贵利校长认为, 小班化教学更要关注课程改革。在她看来, 教学改革绕不开“教什么”与“怎么教”这两个问题。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关注怎么教的问题, 关注课程就是关注教什么的问题。对于“教什么”把握不准, “怎么教”毛将焉附?义烈巷小学的办学理念是“适性自主, 明礼养德”, 适性即是指适应学生发展及教育发展的规律, 适应学生个性, 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那么相应的课程建设如何发挥这种优势, 凸显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长, 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又如何让课程去适应每一名学生的需要, 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可能?基于这两个层面的思考, 曾贵利校长确定以小班化课程建设为切入点进行探索实践。
(一) 优化实施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也是每个孩子发展的基础。对于国家课程, 曾贵利校长说, 重要的是夯实基础。除了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保证开齐开足外, 更重要的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实施。
1. 对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和联动
该校学生动手能力强, 但课外学习积淀不够, 学习方式单一。为此学校对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拓展和联动。以语文学科为例, 针对节选课文做了如下拓展:课内学习节选的课文———课外延伸阅读课文的原著———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等等。如此安排, 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 也扩大了每个学生的阅读量, 更在读书交流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还将语文乐园中的探究性学习与社会生活联动, 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等。
2. 在课程实施中探寻学习方式和课堂模式的变革
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课堂。该校借助武汉市硚口区小学数学课题《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选择及其教学策略研究》进行了数学学习方式子课题的研究, 构建了教材文本与学习方式相关模型, 探索了数学常用学习方式及其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
通过课题研究, 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明显得到了改善。
(二) 打造适性适趣的校本课程
伴随着义烈巷小学从洼地崛起, 生源质量逐渐提高, 孩子们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曾贵利校长也与时俱进升华了“十二五”时期的办学理念, 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创适合学生的教育办学生喜爱的学校”, 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教育” (即因材施教, 开发潜能, 让教育顺应学生天性, 尊重学生个性, 激发学生灵性, 完善学生人性) 的学校发展方略, 包括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设置;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文化等。
适性, 指适合学生的个性, 适趣即适合学生的兴趣。作为“适合教育”背景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该校力求做到多元化、活动化、个性化。共开发了三类课程: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基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菜单课程;基于传统文化主题的实践性课程即该校正在开发的“CH-PI” (CH—PI”是“Cultural heritage———Practice innovation”的英文缩写, 译为“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 实践体验课程。这三类课程的开设,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程生活, 让每一位学生都在适性的课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CH-PI”课程是该校的首创。它是由“SPE传统节日体验实践”、“非遗课程”、“国学经典”、“科技制作”四大板块构成的以活动为主要形态的综合课程, 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文化认同感。课程实施体现探究性、体验性、实践性, 实施的结果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更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CH-PI”课程中的“SPE传统节日体验实践”为例, 所谓“SPE”传统节日体验实践课程, 就是融学习 (Study) 、实践 (Practice) 、教育 (Education) 为一体。由于活动性是“适合教育”的三大原则之一, 它要求突出体验与实践, 提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应用程度, 将讲台上的学习转化为课桌上的学习。那么如何设计活动性的学习以发挥课程助学和育人功能呢?为将讲台上的学习转化为课桌上的学习, 该校以综合实践为点, 把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作为目标, 开发了“SPE整合课程”, 也就是以一个活动主题为载体, 实行大单元整合教学, 整合相关课程。
比如, 放风筝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怎样将这种文化与课程相整合, 让学生在玩中增长知识呢?该校尝试在五年级研究开发了“风筝课程”, 围绕风筝的历史、制作与放飞, 将语文、数学、美术、劳技、体育、科学、信息这七门功课进行整合教学。语文课上学生们学习古诗《风筝》《村居》, 并了解风筝的历史;数学课学习轴对称图形在风筝制作中的应用:美术课运用构图与色彩的对比, 设计风筝图案;劳技课制作风筝;体育课组织学生放飞风筝;信息课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制作幻灯片的知识制作有关风筝的PPT, 科学课让大家讨论风筝为什么会飞起来, 怎样才能飞得更高。
最有意思的是一名学生在风筝制作评比中以一只漂亮的大金鱼风筝一举夺得一等奖, 可在接下来的放飞活动中, 他的“大金鱼”却始终飞不上天, 最后, 他悟出失败的原因在于他选用的骨架材料太重、风筝线所系的点不是轴心。
在“SPE整合课程”中, 该校老师带领学生乃至家长在课程中玩得不亦乐乎, 学得津津有味, 究其原因有四点:第一, 它顺应了学生的天性;第二, 它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第三它弥补了传统文化的缺失;第四, 它让每一位学生, 即使是学习最困难的学生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而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更是在这种做中学、玩中学中得到培养, 传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传承。
三、扬长补短, 全面开花
国家课程的优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个性开发, 使义烈巷小学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切实的发展, 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014年5月13日至15日, 武汉市硚口区小班化实验学校来到广州, 参加第四届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5月15日下午, 义烈巷小学校长曾贵利作为湖北省的唯一代表在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论坛上作经验交流, 她所作的《优化课程发展每一个》的报告, 赢来掌声一片。
2015年5月8日, 武汉市小班化教育经验分享会在硚口区义烈巷小学顺利召开。本次分享会的重头戏是义烈巷小学英语教师高隽和她所带的四年级孩子展示的一节英语课《My classroom》。这节课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学习几个英语单词, 而是通过全英语教学让孩子们动手“布置”教室, 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从表面上看, 孩子们动手制作纸飞机等手工制品占用了正规的学习时间, 但老师通过把孩子们分成若干个group work (合作学习小组) , 调动了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可以看出孩子们不仅学习情绪高涨, 而且通过“talk and show”这个环节可以看出孩子们学习成效斐然。每个孩子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能连比带划地用英文介绍自己制作的装扮教室的饰品。
该校曾贵利校长自豪地告诉记者, 早在2013年12月武汉市小学英语综合展示活动现场会就在义烈巷小学举行, 当时全校学生100%参与, 师生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全场英语教师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在座的市教研员朱腊梅老师连用“震撼”这个词来表达她心中的感受。朱腊梅老师说:“之所以用‘震撼’这个词来表示, 是因为没想到学习条件相对较差的小巷的孩子也能学好英语, 而且还能学得这么快乐。”
据曾贵利校长介绍, 义烈巷小学的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原因, 回家完全不能完成英语学习任务, 更别说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英语学科一度是该校学生学习的短板。为让小巷的孩子也能学好英语, 学校立足课堂, 在课堂上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 让每位学生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营造师生互动的空间, 最大限度地设计学生参与的内容和形式, 让每一个学生始终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依据教材拓展了英语绘本表演和课本剧表演, 给每一个孩子以展示的平台;学校还与“三声满校园”“阳光体育半小时”和“国旗下演讲”相联动, 开展英语歌曲大家唱、快乐口语活动, 并率先在武汉市尝试让学生进行国旗下双语演讲。多样化的英语作业不仅延伸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还让学校每位教师都分担了指导学生英语课后学习的任务。正是有了这样的改革, 学生们曾经的短板成为他们综合发展的增长点, 学校的两位英语教师也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分别成长为市、区骨干教师。学校拥有这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这么好的师资, 这么好的改革举措, 这就不难理解, 在该校学习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经过短短两三年的教育就能跟土生土长的城里孩子一样表现得大方、自信、开朗、彬彬有礼, 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英语教育的成果只是义烈巷小学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冰山一角”, 该校通过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小班化教育研究, 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义烈巷小学在小班化背景下通过课程开发和整合, 让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与生长点;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因材施教使教育教学走进了每个孩子心灵。在曾贵利校长带领下, 义烈巷小学变成了孩子们学习与成长的乐园!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来源。随着中国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也必须同时进步,这样,作为时代接班人的新一代学生才不会落后,才可以使中国屹立于世界的前端。因此,我国的教学模式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伴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小班化教学应运而生。字1996年起,我国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实验。虽然未大面积推广,但是已经在悄悄蔓延。小班化教学非常注重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以往的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它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是对学生的一种新要求,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它使学生的学习与兴趣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便达到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字】内涵、模式、原因、特征、目标
【正文】
(一)小班化教学的内涵
小班化教学顾名思义,突出其“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人数比较少,而且师资比较“精”,教室的设置也打破之前那种规格,而是设置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的场所。它的物质条件相对比较优越,而且教育集中,是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加深印象,提高教育效果。小班化教学应该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并在这样理念和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运用了充分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形态。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围绕学生个体展开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育是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追求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可以形成积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生动的学习、独立思考和不斷发展。
(二)小班化教学的特征
1、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父母的教育水平等种种差异导致学生在校的学习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小班化教学根据其围绕个别学生的教学有效的缩短了学生之间应为客观原因造成的学习差异,有效利用了学生自身的优点,扬长补短,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这正是遵循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体现人性化教学,是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2、开放式教学
小班化教学时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它不是原先那种古板的教学模式,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的差异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它不仅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更适应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通过生动的实践来加深印象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会如何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是学生进行深层的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3、显著的有效性
小班化教学因为其人数少,所以各种班级活动,课堂游戏可以实现每个人都参与的目的,是每一位学生都深入其中,学生广泛参与,师生的活动空间明显增加,师生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优化了教学的客观条件,使教学的效果出现了显著的有效性,能对教学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也正是它能投入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小班化教学的原因
小班化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最优化,可以使广大师生耗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一种更好的效果。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否达到最优化有两个基本标准:其一是效果与质量的标准,其二是时间标准。慨括之后就是教学效果佳,时间耗费少,精力耗费少,过重精神负担少,经费花费少。教学最优化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今后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向。小班化教学刚好符合这个目标,符合了时代的要求,是一种大势所趋的教育系统。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教师本身的个人修养。创设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把握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
(四)小班化教学的目标
实行小班化教育,是积极走科技兴校之路的表现,创办学校特色。小班化教育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实现老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人性化,提高学生与教师的素质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培养全面素质的学生,促使他们养成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它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对教育各个环节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快乐、活泼、生动带进课堂,营造一种温馨、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发挥其独特的优势,造福与国家的教育,为下一代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五)小班化教学的模式
1、情景教学
组织游戏、话剧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投入游戏,在各个情节中饰演不同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综合能力。
2、个别教学
教师融入学生当中,没有师生,只有朋友,亲人,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注意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
3、尝试教学
教师并非像以前那样把理论古板的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先去尝试,先去探索,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推断,在教师的从旁指导下得出结论。对学生采取鼓励的态度,让他们大胆去试,去创造,去探索,加深学习的印象。
4、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但是注意不能使各组之间孤立,注重培养他们之间的合作精神,在对不同组的教学方案也作出相应的调整。
【总结】
小班化教学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新的教学系统,不仅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是为了我国的教育发展,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一种优秀的教育系统可以培育出一群优秀的知识分子,投入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所以,我们应该将小班化教学积极投入实践,努力为下一代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 《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2】百度文库教育网
【3】王班花《小班化教学的优点》
【4】杨阳《小班化教学初探》
分类:教育讨论 | 标签: 安头屯镇东口头小学 吴文清
2008-09-20 13:35 阅读(663)评论(0)
小班化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能给教师更多的和学生共同相处的时间,能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一个均等的提高的机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小班化教学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体会:
1、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以一个朋友的角度来谈论问题。孩子需要信任。只要你有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和他们做朋友,找他们多交流、谈心,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辅导,并利用班中的榜样以及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来激励他们。课堂上多提醒他们多倾听,表现较好时及时给予奖励,增强他们信心。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他也是一名可爱的孩子,从这些顽皮好动的孩子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用心去读懂。无论一个学生怎么样,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用心呵护他们成长过程的每一步,她都将会给你一个惊喜。
现在,在教育上有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但是,在苏北农村学校中实施真正意义上小班化教学,还有一定的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小班化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陈旧做法,在此基础上需要投入时间,增加研究的力度,建构新的教育教学体系。
三堡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离主街有10多里路,交通又不便利,地理位置很不优越。许多家长从小学开始就把小孩送进城上学,使学校生源质量大幅度下降,加上学生萎缩,今年初一只招近90人,教师又严重过剩,所以学校发展逐步走向低谷。为保持稳定,我们不得不在教学班上考虑,对初一年级实行小班化教学,计划按25—35人办班,筹建三个教学班级,并加强“小班化高效课堂”的研究。同时我们也重新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坚持“教师第一、学生第一、学校第一”的办学理念;推行“小班化教学”的办学特色;构建“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基本功建设;开展“特色社团组”活动;实现“小班化”办学效益,在全区乃至全市农村中学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要想真正形成学校小班化教学的特色,学校采取自主摸索、自主试验的做法,确实需要我们的思考和研究。结合我校特点,对小班化教学我进行了思考,希望通过这些可操作的方式来引导教师开展小班化教学的研究,推进小班化教学在农村教学改革。[管理方略]
1、召开 “小班化”教育座谈会,思考“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习评价、师资培训、教师配备、办学标准和教育经费,进一步深化对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认识,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方向,突出关键环节,分层责任落实,全面推进小班化教育实验。
2、召开小班化实验的推进会议,会议讨论决定在初一年级率先开展小班化实验,然后逐步推广,最后全校全面铺开。确立以这种“以点带面”形式循序渐进,逐步展开。计划成立小班化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和小班化教学研究室,确定部分教师作为首批参加实验的教师。
3、召开“小班化教育”后续研究会,以“小班化教育”如何后续推进为主题,围绕着“有效小组合作、配套教学常规机制、师资培训以及环境布置”四个方面开展交流。
4、召开小班化专题研讨会,加强“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组织学习校外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整体思路,教务处(小班化教学研究室)出台小班化教育课题方案和学期实施工作意见讨论稿,邀请专家与教师积极参与讨论,针对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课堂研磨]
1、召开以“立足新课程,面向小班化”为主题的汇报课,邀请专家作精彩课堂点评与专题讲座,为教师搭建一个共话、共学、共享和共进的平台,积极深入探索小班优势的新型教育模式。
2、召开小班化实验教师对话会,就小班化实验的角度,班级布置、学生学习技能培养,教师培训等有关问题进行商讨。确定以合作学习作为研究的重点,并进行具体的分工。初一年级的研究分三个步骤:第一步研究重点在合作技能培养;第二步研究重点在合作学习中小老师的培养;第三步研究重点在合作有效性的研究上,从而使实验的操作更具有针对性。
3、举行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磨会,让教师切实能够领略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发展,享受小班化教育的优质资源,提炼小班化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
4、召开小班化“合作学习”研讨会,组织外出学习的教师进行示范课研讨,要紧紧围绕“聚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题,就语、数、英、音乐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推进展开了课堂研讨。[师资培训]
1、组织教师到小班化师资培训基地参观学习,并及与课题顾问专家面对面的交流。
2、组织教师赴南京梅园中学和上海参加小班化教育专题学习,学习采取观摩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参观、考察、讲座、上课、听课、说课、议课、反思、研讨等形式的学习,并写1篇有质量的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稿;精读小班化教育书籍1本以上(含1本),并写1篇心得体会、论文或学习感言,了解小班化教育的备课、上课、小组活动、批改作业、学生工作和班集体建设等方面前言理论,初步掌握相关的实践要求,从而能够胜任我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验任务。
3、举行小班化培训教师个案展示活动,汇报主要围绕小班化的优势,明析自己平时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4、召开小班化教育培训分享会,就小班化教育中的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改革评价方式、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小班化班级管理等方面交流,把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地做到“阳光普照”,使小班化教育真正成为三堡中学的“精致化”、“个性化”的优质教育。[教学点击]
1、召开小班化课堂常规落实会,启动常规训练,制定课堂常规,分阶段、分内容、有步骤的推进课堂常规的落实,要取得一定的成效。
2、召开小班化小组合作的布置会议,落实“生生合作”和“生师合作”的分工和考核要求。
[环境建设]
1、投入小班化教育实验班硬件建设,对实验班级的环境进行布置。
2、要求教师(或班主任)在班级办公,学校配备好电脑和桌凳,3、在橱窗开辟小班化教育专栏,宣传报道小班化教育。
4、购置档案橱,摆放小班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袋。[评估机制]
1、出台《小班化教育示范教师评价细则》。
2、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示范教师”,建立学校“小班化教育骨干教师”档案。[实验“金点子”]
1、要求实验教师要在一个学期内阅读一本小班化教育书籍,并外派实验教师参加各项学习、进修。
2、要求实验教师从大班教学的角度谈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构想,重点从学习组织形式的改变,课堂氛围的营造,教法与学法的变革,作业批改,个别化教育(提优补差),评价改革等方面。
3、要求每位实验老师写一篇实验工作阶段性总结,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体会,感受,收获,困惑等。
4、开设校级主题式论坛,做到讨论有主题,发言有准备。如: “班级后30%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学习的经验分享及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讨论”、“学生合作技能、习惯的有效培养”等。
5、立足学生本位,修订学校小组合作的学习常规,组织各教研组制定学期学生合作技能等培养及训练计划,重在过程抓落实,学校可开展“学生学习常规、合作技能调研活动”、“班级学习常规、合作技能展示周活动”等,并重视对班级后30%学生的个案研究。
6、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考虑到性别、兴趣、现有水平,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因素合理搭配、进行编组。给小组成员编号,并确定组长、发言人、记录人、补充员等,利用编号轮流担任。这样保证了小组互相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发挥。
7、课堂教学模式要创新,以创设情境法、生活经验法等为主。配合教育局精细化管理活动,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课堂学习习惯十项标准》,进行强化训练。
8、班级环境建设采用“共性”与“个性”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共性:各班建成统一的作业展览角、图书阅览柜、多媒体教学设备。个性:学生作品展示、班级活动等。
9、教学常规制度要完善,要建立《小班化学生学习管理卡制度》、《小班化任课教师与家长联系制度》、《小班化作业批改制度》、《小班化教师考评制度》、《小班化教学工作的奖励制度》、《小班化班主任工作要求》等,用制度来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师的研究积极性。
10、以“成长档案袋的评价方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小班化教育的突破点。
1、预习主要任务有阅读文章、梳理生字词、《评价手册》相应作业、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题等。
2、课前小组科代表负责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如存有异议或错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集体订正。
3、对没有完成预习作业者,小组科代表有权进行惩罚(罚抄古诗词或要求背诵的文章),同时报告班级科代表,由班级科代表汇总报告老师。
4、计分以课堂提问或抽查为主 【个人交流】
1、此项任务老师课前将于“课前预习”作业的形式布置下来,要求同学回家后通过阅读课文让后作答,并完成于预习本上。
2、第二天进班后,在小组长和小组课代表的带领下统一检查,是否完成。
3、课堂上老师提出相应问题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答案,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完整而又正确的答案。
4、课堂发言时,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某组回答某个题目,其他小组可以做补充或更正。
5、抽到签的小组,由小组长指定一人进行回答。做补充或更正的不作要求。【小组讨论】
1、此项任务,当堂提出,当堂讨论,以检查小组的合作能力。
2、各小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了完成讨论。
3、课堂发言时,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某组回答某个题目,其他小组可以做补充或更正。
4、抽到签的小组,由小组长指定一人进行回答。想做补充或更正的小组也需由小组长指定一人进行回答。
【课后复习】
1、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老师布置的相应作业,以及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顾。
2、检查以老师上课提问或听写的形式进行。
3、各小组可以在小组长和小组课代表的带领下进行事前的演练,以检查小组成员是否进行了复习。小组科代表有权对没有进行复习或复习不好的同学进行惩罚(罚抄古诗词或要求背诵的文章),如有抵制者或不服从者应及时报告老师。
【完成作业】
1、作业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相关内容。
2、检查以小组科代表检查为主,老师进行相应的抽查,然后计分。
3、要求小组课代表到校后或课前找准时间进行小组内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课堂笔记】
【检测】
1、主要内容集中于课本和课前预习本上。
2、请小组长和小组课代表加强督促,对没有完成者可以采取一定措施,督促其完成。
1、检测主要以单元检测,期中期末以及相对应的单元复习听写为主。
一、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特征
(一) 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
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说, 学习英语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而传统的班级规模不仅不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 也影响着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相反, 小班化教学的规模较小, 学生学习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再加上特殊的座位排列方式, 如:U字型、扇形、半圆型、圆型等, 这些会使师生交往的机会增多的同时, 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甚至更多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二) 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的规模小, 学生人数较少,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和水平的差异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比如说教师可以对性格内向的小组成员布置理论性的学习任务, 而性格相对外向的小组可以进行情景对话的任务, 这样安排不仅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又能使其感受到学到知识的喜悦感, 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 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 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班化教学, 它是以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基础, 量体裁衣, 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学习、乐于团队合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愉快的学习氛围, 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策略
(一) 分组教学法
英语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是指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再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去完成。小班化学生的人数可以设置在20人左右, 所组建的小组由4到6个学生组成, 成员由成绩较突出的A类学生、成绩中等的B类学生, 以及学习稍有困难的C类学生组成, 这样分组的是为了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进行不同的课堂学习任务分配, 从而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 分层教学法
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就是要“阳光普照”,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即学生是千差万别、各具特点的, 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可以在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 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分别进行教学活动, 例如, 可以让基础较好的那一组以自学、或者完成更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 而基础较差的一组可以由老师指导学习。两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各不相同, 但久而久之, 我相信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升。
(三) 多元化评价方法
评价具有诊断、鉴别的功能, 同时也具有调节、激励的作用。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 还表现在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 小班化教学的教育方式, 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 从而进行多元化评价。因此, 根据高职学生自身和学习的特点, 可以采用比如“观察记录法”和“延缓评价法”。
(四) 个性化作业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与此同时, 教师也要从作业的完成情况中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 以便调整作业的内容和难度。
三、英语小班化教学方法在新课程中的运用
我们现在使用的新世纪应用英语教材每册是由八个单元组合成, 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小主题, 其中第三册Unit7的主题是Bad Bag Habits (使用塑料袋的恶习) 而所授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所以根据这一现象, 结合教材,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教学实践。
(一) 分层、分组教学
1.
由于班级同学基础相差较远, 所以我把拥有32个同学的班级分成两个小班进行分别教学的尝试, 即每个班16人, 其中一个班级的英语基础较好 (小班1) , 另一个班级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 (小班2) , 同时小班1没有进行小组分配, 小班2进行了小组分配, 这样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不同, 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以达到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目的。
2. 为不同的小班级设计各自的教学方案。
由于所学的是同一本书同一篇文章, 所以在对文章内容的掌握这一方面, 两个班级设置了共同的题目。接下来的课堂设计是这样的:在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这一环节, 小班1设置的问题稍微难一些, 而小班2则简单些;在学生活动这个环节, 小班1主要以大家提问, 一个同学作答的方式来消化文章, 小班2则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活动, 而为他们设置的问题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消化文章;讨论部分, 这篇文章是极其贴近生活的, 又和保护环境有关, 所以在如何对待“使用塑料袋”的态度上面, 我对两个小班设置了同样的问题。
(二) 个性化作业
文章学习过后, 应该布置家庭作业来对文章进行巩固, 所以小班1的作业是围绕文章内容写一篇倡议书, 这样既可以复习所学知识, 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小班2的作业稍微简单些, 即课后熟读文章。
一、环境布置 展现魅力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教室可供利用的空间增加了,桌椅的排放由固定的“一”字型可改为学生围绕老师团坐的半圆型、圆桌型,便于学生合作的马鞍型,利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南北型……墙壁上既可张贴名人名言,又可记录下学生的成长足迹。教室的四个角落也可充分利用起来,可设置图书角、习作林、自然苑、动物展,图书角可让学生互换图书,推荐阅读;习作林鼓励学生一展风采,互相品读;自然苑通过学生亲手种植大豆、培育瓜苗,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展让学生观察蝌蚪、乌龟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黑板报开辟一角作为“我知天下事”一栏,每天由学生更新。同时,教室的桌椅位置、环境布置可根据教学需要不定期改变。营造朴实和谐的、充溢着人文色彩的环境文化氛围,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让有限的教室展现无穷的教育魅力。
二、教学氛围 融洽和谐
提起小班化教学,这让我想起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孔子游春》,圣人与三五弟子在泗水河畔赏春、观水,围坐在河边的草地上论志,有问有答,有议有论,有抒情有评点,自然亲切,其乐融融。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少,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更高了,座位的调整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课堂上,老师可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品读他们思想的印迹,感受他们灵感的火花,触摸他们心灵深处的困惑,解开他们头脑中的谜团。小班化教学较之普通班教学使更多切合文本内容的、开放的、自由的教学形式成为现实。比如,当飘雪的日子,我的“学堂”一定变成“雪堂”,我和同样迷恋雪的孩子们畅游在“银色课堂”;当大雁南飞时,我的课堂定会在硕果累累的田野边,我和孩子们赏金黄的稻穗,起伏的稻浪,摸成熟的大方柿,看火红的枫叶;当小荷才露尖尖角时,我和孩子们早已兴奋地观赏留影;当春姑娘刚露出笑脸时,我们就围坐在草地边,与春天问好……“老师,我最留恋那银色的课堂。”“老师,今年秋天,让我们再去共赏红枫。”“老师,我仍想念我们的荷花。”“老师,我们要和你比一比,谁最早发现春天的足迹。”小班化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温情、和谐、快乐,就像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三、小组合作 得心应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合作精神。小班化教学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最佳条件。一个结构合理、团结互补的小组才能发挥它的最佳功效。小组的划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效果。小组划分时宜注意各小组之间的均衡,使各组处于同一起点,有利于各组之间的竞争。组内成员搭配合理,成绩优异者与学习能力较差者形成搭档,性格开朗者与相对内向者结为对子,各组内要有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首先担任组长,起带头作用,以后可实行组长轮流制,让全组学生都得到锻炼。有了这样优质的小组,一定要加上恰当的管理。老师在班上可设“组加分制”,对于学生的各个方面,如上课表现、作业情况、纪律、卫生等进行打分,增强每组的集体荣誉感。每月一评比,及时表扬,设置“最佳课堂表现组”、“最佳作业组”、“最佳纪律组”、“环保小组”等,运用多元评价,正面引导,激励学生。
小班化教学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最大功效,使课堂除了师生互动,还有生生互动,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要适宜。
1.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难点,学生独立学习时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中上程度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半信半疑,没有十分把握;中下程度学生大多一知半解,甚至无从下手。学生独立学习完成后,转入小组合作,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解答的思路和问题的答案就渐渐明朗开来,学生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例如,教学《船长》一文结尾处的话——“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的理解确实难度较大,学生仅靠个人力量是难以回答的。于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共享,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可以达到一定的认识高度,从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和成长经历,时常会出现不同的观点,甚至会因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而发生争执。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在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挥的前提下,使问题越辩越明,最终达成统一观点,形成共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例如,教学《轮椅上的霍金》一位年轻的女记者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默。学生们的意见有分歧,有说失去太多的,有说没有失去太多。是否失去太多呢?小组讨论去吧。最后学生达成共识,科学家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依然认为自己拥有很多:手指还能活动,大脑还能思维;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亲人和朋友;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感受到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是为自己拥有的一切而高兴。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不愧是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小班化教学】推荐阅读:
小班化教学推进策略06-07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07-19
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05-25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研究07-16
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09-25
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的优势10-09
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07-02
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及问题思考10-16
小班化体育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07-20
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施问题及对策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