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团的工作困境与思考

2022-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6年11月,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这一改革方案坚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突出重点聚焦问题和统筹推进上下联动”四项基本原则。方案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共青团是在党的领导下凝聚青年, 指导青年, 教育青年的重要组织。时代的变化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也让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新的困境。

(一) 互联网“挑战”传统共青团工作模式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互联网时代, 共青团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等技术开展工作。同样, 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一是互联网会传播各种负面消息。青年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是很成熟, 很容易被不良思想引诱。二是共青团工作与互联网具有“互斥性”。手机游戏, 电脑游戏占据了大学生大量时间, 甚至上课的时候都会有部分学生偷偷玩游戏, 浏览网页等。这就降低了大学生参加团组织活动的兴趣, 挤占了参加团组织活动的时间。三是互联网的应用会给学生带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强调的是互动, 共享, 开放。这与传统教学中的“命令——响应”思维有很大的差别, 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 学分制改革“打乱”了共青团组织

新时期, 不少高校都在进行学分制改革, 有些高校进行了完全的学分制改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课, 甚至是跨学院选修。从学生个人发展来说, 这是一件好事, 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尽可能地做到了“按需选课”。但是这样打乱了原有的班级建制, 导致班级组织凝聚力下降, 团组织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样, 学生宿舍作为共青团工作的一块阵地, 也在学分制改革后面临着挑战。宿舍同学课程的不一致导致作息时间不同, 团的工作开展往往出现覆盖面不全的情况。

(三) 价值取向多元化影响共青团工作的开展

新时代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思想比较开放, 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也出现“非主流”的一面。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 多极化趋势明显, 各种文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碰撞交融。当然, 在党的教育方针引导下, 爱国、爱校依然是青年思维的主流。但是有些青年没有经受住时代的诱惑, 接受了一些错误的价值观, 比如个人主义, 金钱崇拜, 甚至向往西方的价值观。这些错误的价值观会导致其对共青团认可度不高, 不积极参加团组织活动, 降低了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因此, 按照传统的共青团工作模式, 工作效果会大打折扣。

(四) 部分高校对共青团工作重视度不够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之下, 很多高校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科建设上, 对共青团工作重视度不够。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共青团工作经费占到学校工作经费的比例不高。在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方针指导下, 工作经费的报销相对复杂, 出现了“工作要求高, 经费给的少, 报销到处跑”的困境。二是人才配置不够完善。部分高校提供不了校、院级团委书记应有的政治身份和待遇。负责团委工作的青年教师流动性较大, 对工作本身的认可度不高。

在2016年11月实施的共青团改革方案中, 对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方案从五大方面、十五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但以上几个问题依然存在于现在的共青团工作中。基于此, 本文做以下几点思考:

(一) 管制互联网使用, 培养“互联网思维”

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教室、寝室和图书馆等。因此, 对这些重点区域进行网络监控和管制很有必要。一是在教室采取网络定时“闭合”制度。上课教师可以根据上课情况对教室的互联网信号进行屏蔽和开放, 这是现代网络技术完全可以达到的。同时, 有条件的可以制定手机收纳制度。在教室内设置一个手机收纳袋, 让上课的学生及时上交手机。在图书馆可采取上网收费制, 引导学生少进行与学习无关的行为。在寝室采取按时断电与断网相结合, 采取寝室熄灯制度。而玩游戏是大学生在寝室最常见的娱乐活动, 不少学生因沉迷游戏影响毕业, 甚至退学。因此在大学寝室可以采取“随机断网制度”。所谓“随机断网制度”是指不定时让网络中断10秒左右, 随后可以自动连接。这样的措施会让玩游戏的同学自动掉线, 需重新登录, 从而大大降低他们玩游戏的兴趣。而这种做法对查资料或视频学习的同学几乎没有影响。二是加大思想教育。一方面利用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对网络成瘾者进行一对一帮扶。另一方面利用班会等集体活动加大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控力。三是培养团干老师的“互联网思维”, 做到堵与疏相结合。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 其存在有必然的合理性。只采取管制的方法可能会事倍功半。高校团干老师自身应融入到互联网时代中去, 培养自身“互联网思维”。这样既可深入了解学生, 也不会与社会脱节。

(二) 尝试建立“团干对口联系”制度与“流动团组织”制度

学分制打乱了原有的班集建制, 部分活动很难及时有效地开展。因此实行“团干对口联系”制度与“流动团组织”制度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困难。“团干对口联系”制度主要是把原行政班的团支书、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与学分制选课后的班级同学进行对接联系。争取团的活动及时有效地传达与落实。二是在学分制选课后的班级可由任课教师选出新的“流动团组织”。协助老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平时课堂任务的完成。

(三) 借助“第二课堂”, 加强价值引领

“第二课堂”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朱九思提出, 指的就是在课堂外, 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共青团工作严格上来说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工作依托目前各个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这样一个大的平台, 开展具有价值引领的特色活动。一是利用班会、征文、演讲等集体活动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二是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 宣传红色思想, 进行红色教育。针对不良思想的侵蚀, 我们要加大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虽然离战争和革命年代较远, 但完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还原历史, 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奉献事迹。高校可以依据最近共青团改革的精神, 结合学校自身特点, 把“第二课堂”纳入到学生考核体系中去, 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活动拿到学分, 强化学生参加共青团活动的动力。

(四) 强化共青团工作的“责任制”

一是对共青团中央制定的关于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性和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落实。不能出现“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和“选择性落实”等情况。二是把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党建考核的内容, 并适当提升比例。按照2016年的共青团改革方案, 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高校 (院系) 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占比不低于10%。在考核指标方面, 更加科学合理, 尽量避免出现“一刀切”等情况。三是适当增加问责机制。部分高校没有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共青团工作的政策, 甚至是拖沓、敷衍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批评与问责。四是完善共青团干部的培养考核机制, 能上能下, 优中选优。高校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干部发展路径。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激发共青团干部的工作热情。例如在平时重点培养, 晋升时优先考虑。能让共青团干部干的稳, 留得下。

摘要:高校共青团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在新时期, 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互联网思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社会复杂化, 多元化, 信息化是一种大的趋势。而当今的00后大学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与80后和90后大学生相比, 他们个性更强, 思想更加开放。共青团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在面对00后大学生时, 势必会遇到一些困境, 需要进行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困境,思考

参考文献

[1] 沈小燕, 赵宇.互联网对高校共青团建设的挑战的对策[J].传媒论坛, 2019 (6) :25-26.

[2] 庄庆滨.加强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评《高校共青团思想工作研究与实践》[J].领导科学, 2019 (6) :128.

[3] 刘合美.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导工作研究[J].学周刊, 2019 (14) , 183:184.

[4] 邹佳鑫, 孙小鑫.高校共青团组织构建第二课堂育人工作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 2019 (17) :127+130

上一篇:基于OBE的英语演讲与辩论课“模块化”改革下一篇: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