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工业产业概况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上海轿车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本文以“后金融危机”为背景,对现有的产业竞争力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比照,结合中国的实际,归纳梳理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同时,运用该理论模型,分析上海轿车产业竞争力的现状、构成因素,探讨在外部不确定环境下,提升上海轿车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取向,为上海轿车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经典的产业竞争力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与后发优势理。本文分析了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提出由于中国产业的实际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把国际上经典的产业竞争力理论直接应用到中国的产业政策中,会出现偏差,需要将产业竞争力理论“中国化”。根据中国的实际发展和资源要素禀赋情况,对经典的产业竞争力理论在中国产业分析中的运用,进行了“修正”,构建了一个“三个层次、四大因素”的分析模型。新模型把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和关联条件列为三个层面,核心因素、环境因素、基础因素以及制度因素作为四大因素,以期较好地解释中国产业竞争力问题中“独有现象”。与经典的产业竞争力理论不同,本文首次把产业制度因素作为一个单独的因素来分析,以突出制度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国家,提升产业竞争力独特的作用。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汽车工业逐步成为上海的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汽车工业抓住了历史的机遇,通过合作或合资,加快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构建产业集群,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上海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首。2010年,上海轿车制造业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产销量及市场份额均领先全国。本文运用翔实的数据和图表,深入分析了上海轿车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综合情况。通过与中国其他省市及地区轿车制造业的比较,反映上海轿车业竞争力的实际水平:在各个指标中大多都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在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内企业竞争力、产品差异化、相关及支持性产业(轿车零部件制造业)、基础因素等几个指标中,均位列榜首,充分体现了上海轿车制造业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巨大的产业潜在需求也为上海轿车制造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市场保障。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海轿车产业的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还面临许多来自自身挑战:一是从与跨国汽车制造企业相比,上海轿车业的国际化程度低,存在很大差距,综合竞争力不强,二是高端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足,难以形成很强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自主品牌竞争力不强,难以走向高端化。本文提出,在新的发展中,上海轿车产业要实现三大目标:第一,确立与自身综合能力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加快国际化的步伐,走向全球市场;第二,在共存竞争中拓展产业集群的优势。一是收购兼并国内外具有资源的汽车企业,二是与国内外有资源优势的轿车产业联盟合作;第三,上海轿车要以国内技术创新的优势,集成优化,在某一领域取得突破,培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上海轿车产业;产业制度

学科专业:产业经济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产业竞争力的定义

2.1.1 关于产业竞争力定义的论述

2.1.2 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现状

2.2 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状况的综述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2.2.3 后发优势理论

第三章 产业竞争力的整合分析框架

3.1 现有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局限性

3.1.1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3.1.2 后发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3.1.3 波特“钻石模型”的局限性

3.2 产业竞争力的整合分析体系

3.2.1 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3.2.2 产业竞争力的环境因素

3.2.3 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因素

3.2.4 产业竞争力的制度因素

3.3 产业竞争力的整合分析体系的特点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上海轿车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研究

4.1 上海轿车制造业基本情况

4.1.1 产业概况

4.1.2 产品结构

4.1.3 产业经济类型

4.1.4 外贸进出口

4.1.5 产业利税水平

4.1.6 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4.2 上海轿车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分析

4.2.1 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分析

4.2.2 产业竞争力的环境因素分析

4.2.3 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因素分析

4.2.4 产业竞争力的制度因素分析

4.3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提升上海轿车产业竞争力策略的建议

5.1 上海轿车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分析总结

5.2 上海轿车制造产业存在的问题

5.3 上海轿车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5.3.1 实施有竞争力的战略目标

5.3.2 以技术创新优势取得突破

5.3.3 建立集群式品牌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公民教育制度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公共教育投资研究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