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究竟是人性的缺陷还是制度的缺陷或是文化的缺陷, 古圣先贤们早已用他们的智慧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所以伏羲观天象从自然中领悟, 作一画开天、定阴阳四象八卦以类别。仓颉造字魂鬼哭、炎黄尧舜禹殷汤、文王作易、周公制礼而奠定了中华最淳朴的文明。春秋时期, 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两大流派, 都在阐述易理中的阴和阳, 各有偏重而已。墨子偏向于底层, 儒家倾向中上, 道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 诸子百家大都发端于此, 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和思想成熟。在情感表达上《诗经》《庄子》《楚辞》等成就了性灵文学的基础, 在艺术上商周鼎彝音乐陶艺岩画漆器木器石刻建筑都已鼎盛, 这些对后世影响非常大, 自秦统一六国以后时期在制度上以法儒交替或内法外儒等治国理念钳制国人思想, 致使在生存意义上有诸多停滞。而在民间或个人情感上以儒释道为基础形成了社会的广泛共识, 在文学艺术上得以很好的发挥。汉魏隋唐以自然为寄托情感的文艺作品随诗词歌赋绘画已经是群星闪烁, 光耀千秋。自经历五代离乱至北宋以文治天下的环境中文人地位空前。致使儒释道三教合一形成理学, 使得宋代尚意风行, 书画山水花鸟人物达到的高深广度及文人画的兴起对后世影响巨大, 在元明清时代权力对思想的进一步压抑, 使得文人极度内敛与含蓄, 人文高度近乎病态的隐忍, 寓境于人, 予景代言。文学性与艺术性大度融合, 骨子里求精神的美, 含而不露, 才有深长意味, 有如黄山松倔强而挺立。黄宾虹说:“中华民族所赖以生存、历久不灭的, 正是精神文明。艺术便是精神文明的结晶, 现时世界所染的病症, 也正是精神文明衰落的原因。要拯救世界, 必须从此着手。所以, 欧美人近来对于中国艺术渐为注意, 我们也应该趁此努力才是。”黄宾虹可谓集大成者也是时代开创者, 正因如此, 我们必须珍视过去, 慢慢回味。
学问之道历代重师徒制传承, 身教言传书本辅助, 格物致知行胜于言。使得中华文脉未能断代, 文艺得以延绵发展。留与我们名迹甚多, 从遗“迹”上观, 一代有一代之文, 此时风所致各不相同。古人足迹所到“手”迹所留“技”“正”所致, 技术是基本手法, 也是工匠精神。技如火付炎向上, 总有一种表现欲望, 火候最难把握, 贪恋过度玩火自焚, 有毁灭之虞, 所以技术一定要正心诚意。由此可观作者“心”中“眼”前之“物”。领略当时山川大地风土人情, 历史虽然不可考证完全, 但“理”应相通, 理如泽集众流汇聚透彻澄明, 如金之收纳。合理是存在的条件, 物理物态是感悟性情打动心灵的钥匙。而心灵的格局必须靠养“气”,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 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于天地之间。”树木生发充盈, 气壮而形上气缩而形萎。随着学识的与日俱增, “文”“品”“节”对人的修养至关重要, 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 则义理不交于胸中, 便觉言语无味, 面目可憎。”有品位才能体验“韵”味, 韵是山岚海浪, 回环婉转曲达则韵致, 气是上下节奏韵是左右起伏能贯通理念方可气韵生动。由自我节制加节操便可进“德”修业, 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 宙观处理达到圆满完美的行为心灵准则为德。故德为天, 天心人心合二为一, 文由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而化育人心为“法”。世间一切行进之法, 莫如阴阳 (相对) 关系。法如水呈下泄之势、无形之态至为上善。色彩笔墨等等无穷变化相对于阴阳互动转换于自我心流里倾泻而出, 与文心互应与“道”相通。所有这一切, 全都指向一个关键点 (我) 本心、神、意、情、性。孔子讲“仁”既是“良心”种子, 才能有生命的勃发有仁爱才能正能无限。才有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而“心”前有“学”后是“行”!学是对未知好奇的警醒, 要保持谦卑最怕“傲”字行是发动机, 没有行动即原地踏步一切将化为乌有而最怕“惰”。学心行, 知行合一, 顺道而驰而生生不息。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器与道是生存必备和生活必须, 在今天也是不破的真理, 不管时代怎么发展, 全都可以一一对应。不论何种层次等级, 都有自己的着眼点。即使是唯物或者为理、技与法、始终不离我心, 用心一切佳好。朱熹与陆九渊鹅湖之争都是在执其一端, 互不包容。而千年的儒法相争现在看来是个笑话, 而这种笑话也在延续。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所共知, 谈此大命题, 广略而宽旷。在追求科学务实功利快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反思着。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潮中甚为空泛, 有些另类与陌生甚至落伍, 实用性受到怀疑, 成了无用之用。这恰恰印证了当今社会整体发展阶段的定位, 追求小康和上进其实重点都是在求存崛起。生存与生活才是中华文化的分水岭, 管子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可见文化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至于一般只为求生存的人, 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 或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一旦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 那就会胡作非为, 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成为分化之源。当部分“生活”欲望膨胀压抑了“生存”所有资源时 (不论社会与个人) , 必然导致“生死”轮回。兴衰更替循环往复, 三生不易。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人文
[1] 金荣.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 (08) :46.
[2] 李昭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 2010 (03) :147.
[3] 汪聚应.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天水师专学报, 2012 (12) :85.
[4] 王春林.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广西师院学报, 2000 (07) :52.
[5] 于甜.中国传统文化对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6) :52.
推荐阅读: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教育建设10-03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德育方法06-24
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10-09
修身与中国传统文化10-21
现代影视与中国传统文化10-12
论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07-26
社区警务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11-13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_试卷答案09-23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政治文化的建构11-04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