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推荐8篇)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适用专业:全校各类专业 开课学期:
总学时:30学时平行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简要介绍《周易》文本的结构及流传情况,历史上主要的易学流派。重点讲解《周易》对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对道家及道教思想的重要影响。并通过揭示《周易》与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建筑学、养生保健等古代自然科学关系,使同学们了解易学视域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讲解《周易》与古代占测术、古代择吉术等民间信仰的关系,使同学们能够认清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成分和迷信成分,能够正确认识、理解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参考书目:
1、朱熹.《周易本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2、朱伯崑.《易学哲学史》[M],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3、刘大钧.《周易概论》.[M]成都 ,巴蜀书社,2004年.4、会群 苗雪兰.中华第一经:《周易与中国文化》.[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讲解《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使同学们了解易学视域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认清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成分和迷信成分,能够正确认识、理解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是同学们热爱民族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
绪论:(4课时)教学内容:
一、《周易》文本产生的(巫教)文化背景
二、《周易》文本的形成及流传
三、易学流派形成和演变
四、《周易》文本的逻辑结构和内容 教学目标及要求:
让同学们从总体上了解《周易》文本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历史上不同学派对《周易》文本结构、思想内容的不同解读。
第一章:《周易》对儒家思想的影响(4课时)教学内容:
一、易传与孔子的关系
二、汉儒卦气说解易
三、邵雍易学与朱熹易学
四、王夫之、熊十力对《易传》新解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讲解《周易》对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同学们了解历史上儒者援易入儒的动机和方法。第二章:《周易》对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影响(4课时)
教学内容:
一、阴阳家的阴阳说
二、《老子》、《庄子》和《易传》中的阴阳说比较
三、道教典籍《周易参同契》
四、道教太极说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讲解《周易》对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影响,使同学们了解历史上道家和道教学者援易入到的动机和方法。第三章:易学与古代自然科学的关系(4课时)教学内容:
一、易学与古代数学的关系
二、易学与古代天文学的关系
三、易学与古代建筑学的关系
四、易学与古代医学的关系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讲解易学与古代自然科学的关系,使同学们了解历史上阴阳五行学说的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了解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在近代历史上停滞不前的部分原因。
讨论(2课时)
教学内容:《周易》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教学目标及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周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四章:《周易》与古代占测术、择吉术等民间信仰的关系,(8课时)教学内容:
一、巫术与古代占测术、择吉术的关系
二、《周易》与古代占测术的关系
三、龟卜、筮占、四柱操作简介
四、风水术、遁甲术简介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讲解古代占测术、古代择吉术的操作过程,使同学们认清其伪科学的真实面目,使同学们能够认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讨论(2课时)
教学内容:历代“易学热”的原因分析
教学目标及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正确地评价中西传统文化的优缺点。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目标(无)
五、教学指南 概论:
教学重点:易学流派形成和演变
教学难点:《周易》文本的逻辑结构和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比较法讲解易学流派形成和演变。通过比较因果关系和兆验关习的异同引导学生总体上把握《周易》的思想内容;通过数字崇拜引导学生正视《周易》体例的神秘性;通过介绍商周之际的从重“天意”向重“天德”的统治思想转型引导学生理解卦爻辞的文辞内涵。第一章:《周易》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一、汉儒卦气说解易
二、邵雍易学与朱熹易学 教学难点:
一、汉儒卦气说解易
二、邵雍易学与朱熹易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揭示阴阳五行说对汉代历法影响,揭示阴阳五行说对汉代学者影响来解释“卦气说”的实质。通过讲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独特的分类思维和邵雍的宇宙生成论引导学生分析邵雍的易学;通过介绍重点讲解朱熹“太极说”引导学生理解朱熹融汇前代易学改造儒家学说的方法。第二章:《周易》对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一、《老子》、《庄子》和《易传》中的阴阳说比较
二、道教典籍《周易参同契》 教学难点:道教典籍《周易参同契》
教学方法和手段:系统讲述古人用八卦标示时间、空间、自然事物、人体的方法和图示法讲解《周易参同契》中道教养生修练方法。
第三章:易学与古代自然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一、易学与古代数学的关系
二、易学与古代天文学的关系
三、易学与古代建筑学的关系
四、易学与古代医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易学与古代天文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梳理古代历法的演进历程,通过揭示“卦气说”的中介作用讲解易学与古代天文学的复杂关系。
讨论(2课时)第四章:《周易》与古代占测术、择吉术等民间信仰的关系,教学重点:《周易》与古代占测术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一、龟卜、筮占、四柱算命简介
二、风水术、遁甲术简介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过程演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占测术的伪科学真面目。
讨论(2课时)
复习
六、作业
七、考核方式:小论文
八、成绩评定
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
关键词:《周易》,风水,阴阳,术数
《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献典籍, 普遍被视为上古占卜之书。《易传》十篇, 将《周易》中所蕴含的哲理加以诠释和提升, 经传结合, 扬弃了占筮功能而成为哲学经典。一部《周易》既诠释了宇宙衍化规律和人类社会的法则, 又含卦象、爻象及占筮方法。《周易》中的天道地道、阴阳八卦、六十四卦及卦气、吉凶等概念和术语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术数, 甚至成为某些术数的滥觞, 其独特的符号系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虽然术数包含的占卜、风水、六壬、奇门遁甲等方术是古老的民间文化形态, 具有自身的神秘文化系统, 但与《周易》有着内在与外在的关系, 而不仅仅是一些人所认为的:只是借用了《周易》思想体系中的某些符号和术语, 很少正确利用《周易》的哲理。作为周易应用术数的一个旁支, 风水术是周易实际应用门类中最为庞大的, 有着对天、地、人诸多神秘契合关系的探究。“位”乃“人之所立”的处所。在《周易》中, “方位”极为重要。而中国风水学以博奥的易学理论体系为主, 由后人传承衍生出各类流派。《周易》的方位观对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特别是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就此进行分析。
一、辨方正位
易学中的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象数图式, 在风水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主要功能乃作为诱导直觉思维的形式, 这使得风水学有了可以承奉的神秘而渊深的体系。
易学和风水一般以先天八卦为“体”, 后天八卦为“用”, “体”为精气, “用”为施行, 宇宙万物之本源通过时空结合而落实于方位。先天八卦方位与后天八卦方位相逢, 体现了宇宙时空体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方位作为时间和空间交合的坐标, 在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惟王建国, 辨方正位” (《周礼·天官·序官》) 的“国之大事”, 还是“百姓日用”, 对方位都有一定的讲究。“明象位”乃《周易》之理。易卦中的“时位承乘”、中正当位、应时守位等“位”的观念淫浸着中华文明。“圣人之大宝曰位” (《周易·系辞下》) 。产生在易学文化语境中的这些道德观念与范式注入了传统风水文化, 使之呈现出令人崇敬的礼仪之态。
易学中的符号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导引更多的方位系统, 其概念和术语尽数被风水采纳。如, 在风水理论中, 存在营建方面的自然方位和人文方位, 前者如:天文空间方位、地理空间方位、自然阴阳方位、四季时空方位等;后者有:河洛方位、易卦方位、八门方位、五行方位等。八宅法中, 将阳宅按周易后天八卦方位分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方。再分四正门、四隅门。所谓四正门, 乃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隅门, 乃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角之方。八宅法更将住宅根据坐向不同分成东四宅与西四宅。并推定, 命卦属震、属巽、属离、属坎的人, 最适合的居所是东四宅;命卦属坤、属兑、属乾、属艮的, 最适合是西四宅。房屋乃至房间的选择都要依据命主而定。《三命通会》云:“神无庙无所归, 人无室无所栖, 命无宫无所主。”而命宫好是人命之归宿。
在具体运用上, 罗盘是风水术中标志性的具有易理的方位系统, 它依据《周易》卦象确立, 为传统风水定向立位、勘察地形的最重要工具。传说其创自轩辕黄帝时代, 后经历代先贤, 按河洛原理及周易, 参以七曜及天象星宿运行原则, 审察大地形状, 加以修正改良。罗盘种类繁多, 如, 三元盘、三合盘、三元三合两用盘、易盘、玄空盘及各派所用的独特盘, 至当代乃有不同人物创制。各门各派的罗盘都有二十四山方位, 自北方开始依次排列, 分别为: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 共二十四个方位。易之方位观对它发生了明显的作用。从风水理论出发, 历朝历代堪察地理方位, 建造阴宅阳宅都需要判向与立向。找准墓地金井中点或地盘中心点后, 通过罗盘立向。如, 选址建房时, 风水布局设计从门开始, 所谓“一门定吉昌”, 强调门朝向的重要性。按八宅法, 大门的坐向是:震宅坐东方, 大门向西;巽宅坐东南方, 大门向西北;离宅坐南方, 大门向北;坤宅坐西南方, 大门向东北……
风水理论中, 布局行为也要符合方位。这种方位思想与易学所倡并不矛盾,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 居中得正是《周易》强调的原则。《周易·观·彖》云:“中正以观天下……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强调居中得正;《周易·第四十三》云:“中行无咎”。意即走中正之道才无害处。《周易》中行中正之道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深刻地影响了风水理论。因而, 在宅地选择上, 讲究明堂开阔, 使气能回荡, 实则也是以宅为中心的。中国传统观念中, 帝王基业是顺天承运。修筑屋宇能不能顺天道地理事关江山社稷。《周易》原理成为了古都北京城、皇城、后宫在设计和命名中所遵循的重要依据。如,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是按先天八卦原理设计和建造的;故宫在选址营建中, “象天法地”, 天人对应, 依照星辰位置布局, 如同涵盖天地的八卦巨阵;紫禁城建筑取坐北朝南方向, 中轴线与地球的子午线吻合, 从风水理论看, 得天地之灵气。故而尽管朝代更替, 历六百年风雨, 几经战火, 依然大体无损, 至今金碧辉煌。
当然, 并非只要正位就绝对完备了。具体的“营建”“葬法”是否正确同样重要。如阳宅中, 风水术特别重视的方位为五黄位。所谓五黄, 又称为五鬼, 被视为风水中一种杀伤力很强的地煞。处置不周则人畜不宁。五黄位指房屋的正中方位。这实际上源于九宫算原理, 甚至可以说源自洛书构图。如, 将一间正方形的屋子上下左右各划三条线, 将房子均分为九个格子。九宫图口诀云:“九宫之义, 法以灵龟。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 左三右七, 戴九履一, 五居中央。”中间格子属五鬼方位。正因为传说五鬼为力量强大的地煞, 故而为历代风水师所传承:五黄位不能设置具有秽气的物品, 否则, 五鬼的能量一经秽气唤起, 居者必将遭殃。因而建筑风水设计中罕有将厕所建于房屋中央的;而阴宅风水中, 《易经》三元阴宅风水讲究依据地形地貌。例如, 地形地貌与离卦有关, 即须实施两头实中间空的作法。否则就如清朝国师蒋大鸿所言:我葬出王侯, 你葬出小偷。安葬讲究规则, 置办不善, 立见凶危。孔子曾云:“卜其宅兆而安厝之。” (1) 其意为, 选择好风水宝地择时安葬, 然后将器物妥善地安放好。说明了奉《易》为“经”的儒家同样讲究时序及择地与安置物品方位。这也可视为《周易》作为二者同一文化源头之一的影响力。
二、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讲求天、地、人合一。因而风水与择居及建筑选址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很早就懂得择地而居。从西安半坡遗址和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大墓布局看, 中国的风水起源至少已有6400年历史, 应追溯至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可以说, 风水起源及早期运用先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 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本能选择。但在逐步形成系统的风水理论过程中, 是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影响的, 其中包括“天人合一”思想。因而, 它较先期更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 强调“感天地之气”。
虽然, 风水理论并非完全在《周易》影响下发展而成, 如, 今传西晋郭璞《葬书》云:“古人聚之使不散, 行之使有止, 故谓之风水。”说明古有所法。《周易》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风水术中也存在被歪曲利用的情况, 如, 神秘的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是《周易》天人思想有一定的模糊性, 甚至迷信意识, 另一方面, 风水在运用中存在“利己”的放大倾向。但在风水中确实推崇易理生态环境, 纵然一些理论观念为后出新出, 也是力图不违背“天人合一”理念。如, 《易传》认为, 人类建造房屋即受益于《易经》卦象。“上古穴居而野处, 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上栋下宇, 以待风雨, 盖取诸大壮。” (《周易·系辞下》) 所取象的大壮卦 (易卦第三十四) 的卦象为:乾下震上。乾为天, 震为雷。大壮卦是雷鸣于天, 由之引出风雨, 圣人受到卦的启示, 从而造出房屋。当然, 这是辗转附会, 且不具备普遍意义 (2) , 但其影响是深远的。它说明了人对上天的适应。住所是所有建筑中人类最需要的, 它也成为了“天人合一”的中介场所。从这一个最需要的建筑必须“以待”上天引申开来, 人类所有建筑也应与自然界 (包括“上天”) 和谐。《周易》讲究“上天垂象”。风水理论中对上天之征兆同样极为重视, 类同于“上天垂象”之理念成为其重要思想, 并在风水实践中形成了一个个具象美。如, 清代风水名著《阳宅十书》在第一部分“论宅外形”中专门论述了住宅的环境问题:“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 其来脉气势最大, 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理论中, “天人合一”必然通过位置选择来实现。向阳面水是风水术的一个基本原则, 更进一步地催生出“山管人丁水管财”之论, 故而古人认为, 阳宅选址要为依山傍水之地, 得位且得时, 方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合一”形式。
风水理论关于建筑选址的内容丰富, 而为建筑选址的风水师在布局中, 主要以“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为核心, 即以天、地、人和谐为依据寻找有利地形。这种指导核心不随政治时代变迁而改变, 也不因经济状况而偏移。富有代表性的派别有:“三合派”“五行派”“八宅派”“命理派”“峦头派”“翻卦派”“奇门派”等。在科技手段落后的历史条件下, 都试图在理论与操作中融汇“天人合一”观念。如, 诸多风水派别在“门”的观念上即符合易理。“生生之谓易”——“生生”必纳天地之气。而风水布局之目的在于求“气”。所谓门, 并非简单的供人出入之口, 在此, 风水学与环境学有着不同的概念。风水学认为, 一方面, 门是供出入使用的, 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 是供纳气之用。风水学强调“气”, 阳宅首重大门。纳气吐气全在于门。因此, 风水学称纳气吐气之口为门, 以大门为气口。门纳入生气、旺气便兴旺发达;门纳入死气、煞气则衰败没落。星宿传动天气, 山川带动地气, 而大门关乎人气。
由此可见, 传统风水布局一个重要事项就是追求适宜的气场, 即对人类生活有利的内外环境。如, 作为人类建筑文化的母型, “掘土而居”的穴居形式即与大自然适应, 具有防风、聚气和感应“地气”的特点, 成为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先民的最佳选择。古代风水中“穴”的概念抑或与此有关。今传郭璞《葬书》有云:“葬者, 乘生气也。”说明阴宅也有着对适宜气场的追索。
《易经》的“三才观”, 强调天、地、人三者是一个统一、平衡的整体。《易经》重视天地人统一的同时, 强调天道、地道、人道之间并非孤立的、静止的, 而是相互联系、运动着的整体。所谓“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 雷风相薄, 水火不相射” (《周易·说卦传》) , “广大配天地, 变通配四时, 阴阳之义配日月……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周易·系辞上》) 。人与动植物一样, 都是自然环境的产物。物各有态, 无一不是环境使然。人要顺应自然。这种顺应与运势是动态的。因而, 玄空派九宫飞星一术在风水学中博取了重要一席。
三、阴阳和合
虽然《易经》中并无“阴阳”二字, 至《易传》才将作阳爻, 将“”作阴爻。但阴阳思想包含其中。先天八卦阴阳相互对立, 由四个对立面概括空间的变化, 后天八卦体现阴阳相互依存关系, 卦与卦之间为时序推移。同时, 《周易》虽非风水著述, 可它的确为风水学提供了研究自然、认识自然的思想。易学象数思维模式, 其特点除了强调序列、注重节律等象数思维方法外, 阴阳对称、刚柔调和也是象数思维的致思准则。一阴一阳, 一刚一柔, 相反相成, 对称互补, 构成统一和谐的宇宙万物, 这一对称协调原理在传统风水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当然, 不能认为, 风水学中的阴阳思想直接或唯一来源于《周易》。因为风水思想的产生或早于《周易》。现有资料表明, 原始风水思想中已包含了阴和阳是宇宙间两种最基本力量的认识。风水理论认为, 阴阳结合的场所是生气聚集之处, 亦即风水宝地。阴阳关系具有一种互补互助的共存关系。但同时, 风水学在形成自身体系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与发挥了《周易》的阴阳观。在理论与实践中形成的阴阳观与易理存在着相通之处, 即阴阳和合原则。风水理论门派众多, 但无不强调阴阳和合。而所指阴阳, 与《周易》之阴阳同理。如, 玄空九星与河洛九星都用同一阴阳, 即, 乾坤艮巽甲庚丙壬寅申巳亥属阳;子午卯酉辰戌丑未乙辛丁癸属阴。
风水布局理论中的阴阳和合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也体现了周易方位观的影响。
一是负阴抱阳。山相对水而言, 山为阴水为阳。住宅相对山而言, 住宅为阳, 山为阴。住宅与山水本身又分阴阳。背山面水、坐北朝南是中国阳宅最理想的格局。明末清初蒋大鸿《天元五歌阳宅篇》有云:“俗言龙去结阳宅, 此是时师识见庸。但取阳居酿家福, 山居不如泽居雄 (荣) 。”认为, 好的阳宅须从近水开阳处选择, 而不要深入山中找寻, 这才符合人类居住习惯。清代姚延銮《阳宅集成》亦云:“阳宅须教择地形, 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 水须围抱作环形。” 对负阴抱阳有了十分形象的表述。
二是阴阳平衡。“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易·系辞上》) 易理之中, 阴阳两极的流转形成自然循环, 而日月运行、季节更替、生命变化等对立事物也是循环转化的。《周易》认为, 万事万物呈现的平衡, 其根本点就是阴阳平衡。太极图强调阴阳平衡。八卦图、六十四卦圆图通过阴阳爻的消长变化体现与维持阴阳平衡。当然, 要认识到, 这种平衡状况是受整体制约的。其平衡观反映在卦的结构上, 从八卦至六十四卦, 阴阳爻除数量之外, 其位置及分布也是受整体平衡制约的, 也才能“牵一爻而动全盘”。如, 既济卦的水火互制, 即体现了平衡制约原因。也正是在此基础上, 整体的统一性才能够凸显出来。其实, 风水术既施于阴宅也重视阳宅, 即为阴阳平衡于“人事”之最大层面上的体现。
三是阴阳协调。《周易》阴阳协调原理在风水术中得到倚重, 使风水理论的内容更为丰富, 同时提升了实施的可行性。故宫的阴阳布局即为一个典型范例。故宫依八卦易理, 使建筑格局符合老阳老阴、少阳少阴之数。故宫东西向中轴线将宫殿分为阴阳两区。阳区有“前三殿”之制。其中太和殿的形制最为尊贵, 为 “阳中之阳 (太阳) ”, 中和殿居前三殿之中, 谓“中阳 (阳明) ”, 保和殿位于最后, 属“阳中之阴 (少阳) ”, 三大殿均有“和”字, 其意自然离不开阴阳和谐;阴区为“六宫六寝”格局。乾清宫命名语出乾卦——《乾·彖》云:“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 乃统天。”坤宁宫语出坤卦——《坤·彖》云:“至哉坤元, 万物资生, 乃顺承天。”交泰宫语出自泰卦, 泰卦为天地交泰, 由乾坤二卦合成, 乾下坤上, 乾内坤外。《泰·彖》曰:“泰, 小往大来。吉亨, 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上下交而共志同也。内阳而外阴, 内健而外顺。”《泰·象》曰:“天地交, 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 辅相天地之宜, 以左右民。”泰卦是《周易》循环论的体现, 也是阴阳协调之显卦。
四、趋吉避凶
《周易》本身是上古时代原始科学与神化迷信相结合的产物。传统风水理论中同样混杂着原始科学与神化迷信。但趋吉避凶乃人类之本能, 当一套理论被人信奉后, 自然就有了“顺之则享, 逆之则否”的各类感应。古代风水学作为当时哲学观念与习俗支配之下为选择生活环境而发展起来的综合环境评价系统, 其付诸实施, 力图形成一个人们认同的吉祥和瑞的格局, 并对不利局面“化煞”。其中, 择其吉而避其凶营筑宅所是至为重要的内容。当与不当, 既有符合自然科学的因素, 也有人的心理因素。而鸿运或灾祸等“外应”一旦出现, 往往被放大为一种公众效应, 并被传承, 形成历史性的注脚。
风水术中的理气派在勘察阳宅时, 不管是论外六事 (宅外环境) 还是论内六事 (宅内事物) , 必先立极 (定坐向) 分判八个方位以断生死克吉凶。它以宅为主为体, 以八方为实为用。阳宅立极可分为: 大太极与小太极。前者是以整座房屋之中心点立极下罗盘, 后者则以每间房间之中心点立极下罗盘。趋吉避凶成为了古代民居选址立向的主要因素。如, 安徽西递民居有着宅门不朝南开的显著特点。据传, 周朝灭商之后, 被周公迁至洛阳的商朝遗民失去了土地, 只能靠做买卖维持生计, 逐渐发展为专门行业, 称为商业。西递旺族得益于经商, 所建宅第尽管气派, 但笃信商人宅门朝南即为犯忌的风水观念 (3) 。在五行中, 商属金, 南向属火, 火克金。而五行学说乃深受周易思想影响, 堪舆家之五姓之说即“五音姓利”说, 莫不是力图在易理之相生相克中寻找其存在之依据。为求吉利, 西递居宅大门不朝南开, 且在大门上方造元宝型门罩, 以图趋利避邪, 并由此演变为徽派民居的建筑形制。当然, 五音之“商”并不等同于商贾之“商”。但在一个不可能标准化、科学化的风水流布中, 混同也是难免之事。何况至今仍被一些学人混为一谈。亦可见同其尘通其俗为适应需求有利传播的必然选择。
对趋吉而言, 求财运是其一个重要方面。风水布局中亦奉八卦为圭臬。如, 在阳宅居家风水中财运布局讲究方位, 以两个卦位最为重要。一是西北乾卦位;其二是东南巽卦位。乾卦卦象为三阳爻, 纯阳之卦, 其数一, 五行属金, 居西北方, 色白。“乾为天, 为圆, 为君, 为父, 为玉, 为金, 为寒, 为冰, 为大赤……” (《周易·说卦传》) 。乾卦在居家风水中主要代表事业和金钱;巽卦初爻为阴爻, 二阳爻在上, 其数五, 五行属木, 居东南方, 色白。“巽为木, 为风, 为长女, 为绳直……为近利市三倍, 其究为躁卦。” (《周易·说卦传》) 巽由乾卦初爻变阴而来, 乾为金玉, 故做生意能获近三倍巨利。巽卦在居家风水中主要代表生意头脑与聚财方法。虽然这些卦象多似无可考稽, 但由此可知, 在以《周易》为据的风水布局中, 为何会认为西北方和东南方是决定财运的两个风水方位。
《周易》是言吉凶利害的。《易·巽第五十七》九二云:“巽在床下, 用史巫纷若, 吉, 无咎。”即祝巫觋驱鬼禳灾。郭杨曾风水术依据《葬书》“葬乘生气”理论, 佐之以“朱雀源于生气, 派于未盛, 朝于大旺, 泽于将衰, 流于囚谢”的理论指导, 在实践中创制了长生十二宫, 作为步量生气旺相休囚的标准尺——以生临旺为三吉, 胎养生冠临旺为六秀, 四死宫为黄泉, 八墓绝为八煞, 以迎生接旺为吉, 破旺冲生为凶。这也成为了这一重要风水门户对趋吉避凶的具体诠释。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周易》“生生不息”之思想, 亦可称之为风水的循环论。在杨公风水中, 有应求点穴法。其“应求”无一不是趋吉邀福, 避凶化灾的。杨筠松为此专书《玉尺经·逐吉赋》。
为趋吉避凶, 必然在营建中大费人工物力, 成为国家意志之工程更是登峰造极, 以祈求“自天之, 吉无不利” (《易·大有·上九》) 。如, 故宫建在万岁山与金水河之间, 而万岁山和金水河即为明代人工建造开凿, 其目的是使整体符合风水理论中“前水后山”的山水环抱格局。而这一改造意在将天寿山龙脉引入故宫, 使山所终止之处变为龙脉, 顺山寻水, 将龙穴定在交泰殿。意为龙脉万里而来的聚结之处, 使它具备了使山脉于此凝结、水流于此融汇的功能, 将生气“关锁”在万岁山与金水河之间。
在剥去迷信的外衣后, 我们看到, 风水理论对趋吉避凶也是有实际效果的。风水中专门有辨水一术:看水的清浊, 闻水的气味, 感水的冷暖, 尝水的滋味——水质好坏关系人的健康甚至生命。这与当今人类追求优质水源的理念十分吻合。“水口者, 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 (4) 郭杨曾风水术依据后天卦位, 坎离震兑四卦, 分为水火金木四局, 以正针十二支辰戌丑未宫为四局的明堂出水口, 通称水口 (亦称四大水口) 。水口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众多村落结构的构成要素。所谓“保瑞避邪”, 留住财气之说自然只是愿望, 但水口施建对于优化生态环境、提供生产生活便利意义重大。此外, 水口如同地域单元的分隔标志, 使村庄具有稳定感、安全感。其位在兵荒马乱年代可供设岗防范之用。这些都使风水学在通济世务方面有了更为实际的用途。
“在科学信心没有建立起来的人群之中, 大家都跟着‘传说’依人学样地把八卦信为‘避邪’的‘法宝’。如果我们一经明白这是某一时期之科学成果, 竟然神化而成为宗教, 就会追问着历史上的政治问题与教育问题。” (5) 传统风水理论也是智慧的结晶, 这其中包括了周易智慧, 代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性成就。如果缺乏从致世方面看待风水的眼光, 同样会错失与埋没一种传统文化优良的一面。
注释
11《孝经·丧亲章第十八》。
22 对此, 一些学者存在误解。如, 杨维增《周易和住房风水·绪论》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3年8月版第3页) , 认为此话“精辟而耐人寻味”, 予以肯定。
33 其观念源于汉代《图宅术》。该书已失传。东汉王充《论衡·诘术篇》, 对《图宅术》的此说进行了批判。依王充引:“图宅术曰:宅有八术, 以六甲之名数而第之。第定名立, 宫、商殊别。宅有五音, 姓有五声。宅不宜其姓, 姓与宅相贼, 则疾病、死亡、犯罪、遇祸”。又引:“图宅术曰:‘商家门不宜南向, 徵家门不宜北向’。则商金, 南方火也;徵火, 北方水也;水胜火, 火贼金, 五行之气不相得, 故五姓之宅门有宜向。向得其宜, 富贵吉昌;向失其宜, 贫贱衰耗”。
44[明]缪希雍, 《葬经翼》。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有太多的事物需要探索,解开谜团。因为宇宙太大了,有时候,我会把人比做小小的蚂蚁,蚂蚁从这个地方走到那个地方,不知要多少年。在宇宙中,地球也就是一粒尘沙,就好像地面爬行的动物认为地球是没有边界的一样,我们也看不到“宇宙之外”的“宇宙”。这或许就是道法自然吧。
我跟武术结缘,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武林热,那是一个充满激情,充满希望的时代。年少无知的我,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人,我跟武学玄术结缘,是因为我有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也是因为我是一个渴望自己拥有特异功能的人。为一心想练就一身“轻功”,而歪打正着地拜在祁天南老师傅门下,传承仙鹤门武学,学习南拳、八封掌、道家内功、医方法术、玄学易术。在我师兄黄魂于上世纪90年代初编写的《神医奇功秘方录》这本畅销书里,就有许多奇功异术是来自于仙鹤门的绝学。而我更是得到释修成老师傅的点拨,从那时起我就迷上了《易经》,学习了易经、八字、六壬、风水、面相、解灾等知识,并得到香港神相大师黄祥师傅的真传。因为在深圳做生意的原因,时常跟一些老板、官员打交道,也就不时琢磨起他们命局的内涵、变化。有时候还不经意的“点醒”他们易经风水方面的内容,没有想到,这个不经意的“点醒”,帮助一些在困境中的人“起死回生”,也让不少老板生意越做越大,企业得以接连上市。这样一看,就看出名声来了。朋友们都说我看得准,一个传一个,一个介绍一个,后来连政界、军界的要员都邀我看看家居、办公环境……再后来又有幸在陆智东老师那里。习练心意六合拳、杨式太极拳、咏春拳。在我仅学得点皮毛的时候,我综合各位老师的武艺精华,举办了《秘门真传绝学》函授班,传播武当内家硬功——五步金刚鬼手。许多学员都在短时间内学有所成,挥掌断砖石易如反掌,仙鹤武学第一次在武林上亮相,就大放异彩。我想老师傅在天堂也一定会得到安慰的。
人生就是一场戏,在戏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开场便是无奈。没有人通知你,更没有人征得你的同意,就把你人生的幕布拉开,然后一掌把你推入舞台的中央。你茫然失措,你嚎啕大哭。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你只能蹒跚着在舞台上学步。
人生这场戏,没有剧本,就靠你自己一点点用心血去书写、去表演。表演初始,观众是宽容的,对你表演的拙劣或者谬误也能以你还“年幼无知”为理由包容;等到渐渐长大,观众就变得苛刻起来。开巴士的任务就是载人,农民的任务就是种植粮食,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我和你同样有自己的角色,有自己的任务。感觉好像打游戏一样,完成了一个任务就会通过一关,来到下一个要经过的地方,碰到该碰见的人。
人生这场戏,不好唱。
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路,有时真不胜唏嘘。我现在虽不是大富大贵,但经过我自己的努力,再经过自己掌握的易经风水调理和改运,我的命运已经逐渐改变,过去的看牛姓,如今变成了高学历的知识分子;过去连肥猪肉也很少有机会吃到的瘦仔,现在变成了常在酒店吃饭也觉无味的壮汉;小时候住在黑暗的泥砖房的农村小子,现在成为在大都市里拥有房产物业的城市居民;过去的穷娃,现在成为人敬人羡之人……过去,我常常抱怨老天对我不公,现在常常感叹上苍待我不薄,这或许就是命与运吧!所以用易经预测命运的目的在于知命。知命的目的在于顺应命运和改良命运。测命不是要预测未来,而是要规划未来。
《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古老、也是地位最显要的一部典籍。因为它年代久远,自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源头活水的作用。《周易》作为“五经之首”、“大道之原”,几乎对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首屈一指、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因为它地位显要,因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都受到它的影响而与之交融会通。各种学术思想程度不同地受到了《周易》的启迪、促发,特别是对武功修炼家、道佛修仙家的功夫修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派种繁多,我们现在练习武术主要的功能已经偏重于强身健体而不在技击。我认为武术锻炼除强身健体和锻炼意志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练武调和五脏之气从而能调整人体的五行之气平衡流通,起到改善命运的巨大作用。本文只就《周易》与中华武术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些粗浅介绍。
一、《易经》诞生最早的武术观念
《易经》开篇就有一句鼎鼎有名的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译成白话文是:“天体的运行刚健不辍,君子也应自强不息。”这句话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位武术家对一位习武之人说的话,如果—个对中国武术情有独钟的外国人问什么是中华武术的神?我们完全可以告诉他:《易经》第一页第一段的这个结句“健”,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字,它本身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刚强”;另一个是“康强”。前者指格和神的坚强,后者指身体和体质的健康,加上个“儿”字——健儿就成了军卒、壮士和剑客。剑客就是武术家,古乐府中有“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的诗句。
《易经》中明确地谈到武术的有“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之句,说的是“君子应整治兵器以防不测”。这和现代人习武为健身、防身的观念非常一致。其中“利武人之贞”中的“武人”——则是武术家。古籍中的“亮相”、“刚健中正”,说的是做人也是练武所谓“立天之日阴与阳:立地之日柔与刚;立人之日仁与义”以及对宇宙与人生规律的论述,包括八卦概念的确立都对后世的武术发展起到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二、武功家惜《周易》阐述人性与功夫修炼的关系
武术气功正是以阴阳、五行、八卦、太极等原理为指导,以气功的修炼为手段,结合武术的格斗和套路而形成的一种技艺。其中,《易经》与武术的关系最为明显。从拳术名称上,一眼即可看出,如太极拳、八卦掌等。太极
二字出于《周易·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说“八卦”就要提到《易经》之“三易”原则,就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这既是研究《易经》的三大原则,也是研究八卦掌的基本原则。
简单地说,两仪、四象、八卦,全由太极而生。太极的一动一静而产生了天地万物。描绘了一个以太极为中心观念的宇宙发生图式。
中国传统武术总的来说,可以勉强地分为“内家”和“外家”。内家中的代表拳为太极、八卦、形意,它们无一不与阴阳相关。拳理中的动静、开合、虚实、现藏,都是根据阴阳学说而来。不管何种拳术,总以强身健体为第一要义,也就是说要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无论是外家拳,还是内家拳,都强调“气沉丹田”或“外练身法步,内练精气神”,“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周易》认为人在出生前体内只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叫先天一气,一般称为“性命”。由于这个核心的作用,能够夺自然之造化,使性命保持旺盛。但是当人出生以后,人体这一核心便分成两部分,性的部分上升络于心,随心神达于整个机体,开于九窍用之于外;命的部分下降络于肾,形成“火水未济”,也就是坎下离上之象。人如能把精神外用的习惯作法颠倒过来,令神不外驰、精不外漏,而以性接命,用命寄性,把性和命合在一起,恢复成出生前一个核心那种状态,也就是“水火既济”,坎上离下。这就是修炼家常说“以后天返先天”的以坎添离的功夫。
《周易》实际上是古代先哲通天地阴阻造化,契宇宙之玄机、操性命之柄,与宇宙同体修复自然的哲理。老子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生长。”《周易》认为,人要长生,就得效法天地,把性命寓于《易》象之中。要人摄性命归一源,人之所以不能摄性命归一源,只因人以贪欲为本。正像火水未济卦象所示那样,人心在上属火,人贪欲之火不灭苦也不灭,则生灭。世人以事物之纷繁,机心之拨动,衣食之困挠,举世庸庸。人肾在下属水,肾藏精。人二八精满壬癸至,精气满而溢,故阴阳合而生育,继而心妄欲迷,钟情于爱河,牵引花媒逗人情缘,一生之精华外注,直至灭尽。人因受拜物主义、拜金主义、拜官主义等影响,所以贪心拨动生一切烦恼,皆未曾做生命学研究。只能悔以人生之暂短,一切贪欲皆是磨灭人生灵性之利器,人以生命之本体现富贵荣华,实是过眼云烟。《周易》所讲的天地阴阳变化实是身心性命之道。
在《周易》看来:人处于宇宙天地间,就必然受宇宙天地变化规律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要服从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系辞》日:“法象莫大乎天地。”这就是说,宇宙间可以效法的最大形象就是天地。
三、《周易》象数的阴阳变化论与武功修炼
《周易》象数的基本思想是阴阳论,在武术修炼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武术修炼中不论是内在“气”的打通,还是外在的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所谓“阴阳”,不仅指构成宇宙的“气”,而且指表现一切事物现象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两种属性。宇宙间的一切都在无穷尽地变化、发展,都在不断地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不是由阴变阳就是由阳变阴。固然这些变化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必须遵循某一固定不变之法则。换言之,必须有其规律性。把复杂的客观规律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宇宙万般事物的变化中抽象出来加以简化,使人易知易从,这就是《易》的宗旨。把阴阳、动静、刚柔套用奇偶之数,运用“一”、“一”阴阳两爻阐述功夫修炼、套路演练和交手对抗的刚柔、动静原理,这就是《周易》哲学思想对武功修炼的指导。
《周易》象数寓含着的阴阳理论是丰富的。它寓含着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阴阳的互根互用原理以及阴阳的消长转化作用。阴阳是天地,万物之源。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万物也随着阴阳的变易而此生彼灭。
《周易》就是运用这种阴阳、刚柔对立统一的关系来说明宇宙万事万物状况的。例如八卦掌以阴阳为纲纪,并用五行来定位,以确定行走的方向。以《周易》象数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单换掌、大鹏掌、白猿献果、指天划地、狮子抱球等二十四个动作为单操,作为基本功的练习,也就是一种静功的练习(属阳)。各种掌法都以转圈进步为基本练法,暗合着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数变和方位,因而有六十四掌的变化,四正四隅的转环。它是我国道家在长期实践中所发明创造的。《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在《周易》看来,阴阳、动静、刚柔原理就是宇宙间的最根本法则。人是阴阳的结合体,内含宇宙之精,万物之灵,因而是一个与宇宙同构的小宇宙,即天是大周天,人是小周天。天属阳、地属阴,人处于天地之间。
再比如,太极拳的基本拳理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阴阳变化,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只有明白了“静中触动动犹静”、“劲由内换,收便是合,放即是开,开中有合”的道理,即掌握了“阴阳不测”之功,才能达到“因敌变化亦神奇”。再如,通背拳的理论,也是在《周易》象数阴阳理论指导下创建的。通背既是拳名又是锻炼的法则,意指练习中力通于背,也就是说通背拳是通过六种站桩方法打通人体前胸后背的任脉和督脉。传统武术主要用《周易》象数总结内功修炼经验,被誉为“丹经之祖”的《周易参同契》引《易》象论内丹。修炼家在描述人体内气变化过程时,引入象数观念。《参同契》首先以乾、坎、离、坤四卦作为基本概念,“乾刚坤柔、配合相包。阳禀阴受,雄雌相须。偕以造化,精气乃舒。坎离冠首,光耀垂敷,玄冥难测”。
四、武术与《周易》的灵感思维
现代科学认为,灵感孕育在潜意识中,是一种瞬间完成的高速思维,是大脑特别兴奋状态下思维火花的跃动或闪现。《周易》不仅包括天道、地道,还包括人道,其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模式的最终归宿是人,是对人道的认识,也包括对人体科学,人体自然规律的认知。以《周易》天人观为指导的气功、武术,就为训练灵感思维、开发人脑智慧开辟了道路。以梅花拳为例,它不仅在一定情况下能激发人的灵感,还有训练和增强人的感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在潜意识状态下由感知激发灵感而产生的武术动作皆神速而有奇效,其谐和完美的程度及瞬息万变的高速,都是在常规状态下产生的动作所无法比拟的,只有以灵感思维为指导,武功才能达到神化的境界。
灵感思维激发时,显意识,潜意识交互作用,促使潜意识所孕育的灵感
达到“神思方远,万涂竞萌”的状态,促使信息超越日常的思维程序而在灵感式的思维过程中升华。《系辞》认为:“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即表述了这一灵感式的思维过程。拳法说:“拳打眨眼之功,胜败在哼哈之间。”这是说在潜意识状态下灵感指挥的武功动作,在极短的瞬间就完成了一系列的动作变化,其准确、完美、圆融、谐和的程度绝非意念指导下的动作所能比拟的。
脑科学认为,潜意识和显意识间不停地交换着信息,协调着彼此间的作用,才能保证人的意识活动正常进行。潜意识在激发灵感,促起顿悟时的作用是明显的。《坤·文言》说:“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也是说“行庭”功法的美妙感受和奇特效果。实际上,它是使练功者无论是动还是静都能达到“凝神忘形”的境界,用潜意识指挥武术运动而使大脑两半球达到高度的谐和、统一状态。因为潜意识活动主要在右脑半球,而指挥肢体运动的功能则主要在左脑半球。要使武术动作圆融、谐和,必须加强左脑半球的潜意识活动能力。武功中“感知”的能力越强,觉察对方行动的能力也越精细。越迅速,越准确,甚至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如果只从佛经中的“空”、老子的“无”、气功中的“虚静”去讲灵感思维的时空特征,还往往令人怀疑其存在的真实性,似乎这只是一种心态的反映、一种主观的意境而已。而武功则可把灵感思维的活动变成人体的动作来输出,这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处于灵感思维指导下的武术动作是那么谐和,圆融,一气呵成,简直就像一个全方位的运动,这就是我们对灵感思维时空特征的基本理解。
人活在世上,可以变换不同的角色,也相应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还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上对国家社会,下对亲朋同事,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不过,切切不可忘记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希望成功,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理想和责任。但人生在世比成功幸福更重要的是做人,应不论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都保持做人的尊严。因此,我们也切切不可忘记人生的头等大事: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法制晚报讯 2003年,“君德益”的前身“家天下”在北京成立。2006年,正式更名为“君德益”。
2009年,占地40亩的君德益厂区在北京市顺义区比邻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东侧落成。
2014年11月,“君德益艺术馆”即将迎来盛大开馆的日子„„
最近十余年,以中国古典家具产业飞速发展为背景,君德益的成长见证了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段,并以自己的努力为行业发展增光添彩,做出贡献。君德益艺术馆的诞生,将使人们领略到一个企业快速成长的全貌,同时让人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前景„„
兼收并蓄,成就中国传统文化栖居地
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满目所见都是钢筋水泥建筑,内心难免被物化纷扰。当你步入位于北京顺义区的君德益艺术馆时,马上会获得一种难得的宁静,排除喧嚣,关注内心世界,而不再被外部纷繁世界所打扰,从而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深处的大美„„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这正是现代高端人群追寻的生活境界。
在君德益艺术馆开馆前夕,笔者应邀前往顺义区北小营镇前鲁各庄村的君德益厂区,亲身体验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殿堂的景观和意境。
君德益艺术馆位于40余亩的厂区内,为两层徽式建筑,外观高雅古朴,灰砖白墙、红色廊柱、飞檐雀替,门前绿草满地、虬曲老树、墙脚修竹环绕,江南园林般的山间流水画境,配以奇石飞瀑和艺术品„„让人觉得:眼前仿佛不是一幢新起的建筑,而是一个拥有多年历史的艺术博物馆园区。
据君德益董事长王朋成先生透露,艺术馆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主体馆分为二层,一层主要展示君德益出品的珍稀传统硬木家具,结合中国传统陶瓷、木雕、漆器、宫毯、织绣、景泰蓝等高端工艺品,可进行交易;二层为书画艺术展区,将主体展示名人大家的字画作品,同时结合传统家具陈设,以及相关的家居艺术门类。前来参观者不仅可以目睹到君德益精心打造的高端明清黄花梨、紫檀、红酸枝、金丝楠、花梨木家具,更能一睹国内顶尖书画家和各门类工艺美术大师的艺术神品。
笔者随主人步入艺术馆,看到馆内建筑装修和布局陈设既古典隽雅又时尚大气:进馆正对门处矗立着一面大影壁墙,靠墙摆放着一套紫檀中堂家具,于大条案上方悬挂四扇紫檀挂屏;中堂家具两侧,是两尊红彤彤的钧瓷大瓶,净高有一米五以上,器形庄严,窑变瑰丽;与钧瓷对应的两个建筑立柱以金丝楠木包裹,红木边框,垂直而下,恬淡自然。木色与瓷色相间,黄、紫、红三大主题色彩呈现出富贵喜庆、庄严肃穆之感。
艺术馆仍在装饰布置之中,但已初步呈现出金碧辉煌与雍容华贵,和以前常见的家具馆严格区别开来。君德益艺术馆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兼收并蓄,以人为中心,以中国文化代表性元素为主体,构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和谐统一的中式生活艺术空间。
软硬景观和谐相融,人文内涵见微知著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头与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构成了纯出自然、天人合一的环境景观。君德益艺术馆对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建筑与装修上,艺术馆外观既撷取了徽式建筑的简括与宁静,又在门楼处引入了宫廷皇家建筑的飞檐、梁柱、门窗风格,喷绘成了象征欢乐喜庆、富贵华美、恬静祥和的金黄、朱红、天蓝三色,描绘着二龙腾飞、祥云缭绕、飞檐展翅、龙凤呈祥,不仅体现了帝王殿宇般的华贵,也渲染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气质。
漫步君德益艺术馆内,细心者不难发现,每扇隔扇或门窗皆为优质红花梨木打造,而每扇门窗在整体造型、纹样剪裁上风格一致,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装修手法。君德益艺术馆在硬件设施上考虑得极周全,包括建筑装修、家具陈设,还有采光与保暖、空气置换系统、不同功能的生活起居空间等,把所有前来参与艺术馆文化艺术活动者所能想到的元素都考虑了进去。
据君德益总裁刘敏女士介绍,馆内一楼中心大厅近300平方米,可以在此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论坛、讲座,高端人士雅集和艺术品鉴会。而君尊汇艺术品鉴会所作为艺术馆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实行会员制,并向所有会员提供增值服务。
在一楼中心大厅两侧有八个功能空间,将按传统家庭实景陈设传统中堂家具、客厅家具、书房家具、卧室家具、餐厅家具等,并开辟茶室、琴房、香艺空间、传统官窑瓷器和宜兴紫砂艺术展示空间等。后边相邻的两个大房间则专门展示君德益的金丝楠家具珍品。
刘敏女士强调,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儒家、道家到佛家文化构成了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体系。这些文化并不是空洞无物的虚浮存在,而是有着具体的实物呈现和密不可分的思想言行修为。比如红木家具、木雕、漆器、陶瓷、织绣、茶艺香道、琴棋书画、工艺制作、艺术创作等,都把儒释道文化涵盖了进去。君德益艺术馆的建成,将全面吸纳相关的文化艺术元素,以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艺术活动,来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俊驰(出自成语:俊才星驰)
雨泽(恩惠像雨一样多)
烨磊(光明磊落)
国豪(国人因它而自豪)
伟奇(伟大、神奇)
文博(文采飞扬,博学多才)
天佑(生来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文昊(昊的字意是:广大无边)
修杰(修:形容身材修长高大)
黎昕(黎:黎明 昕:明亮的样子)
远航(好男儿,就放他去远航吧)
旭尧(旭:旭日 尧: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英杰(英俊杰出)
圣杰(圣:崇高 杰:杰出)
俊楠(俊:英俊 楠:坚固)
鸿涛(鸿:旺盛,兴盛)
伟祺(伟:伟大 祺 :吉祥)
荣轩(轩:气度不凡)
浩宇(胸怀犹如宇宙,浩瀚无穷)
晋鹏 晋:进也,本义,上进 鹏:比喻前程远大
瑾瑜(出自成语――握瑾怀瑜,比喻拥有美好的品德)
烨霖 烨:光明
哲瀚(拥有广大的学问)
雨泽(恩惠)
楷瑞(楷:楷模;瑞:吉祥)
建辉(建造辉煌成就)
英杰(英俊杰出)
圣杰(圣:崇高 杰:杰出)
俊楠(俊:英俊 楠:坚固)
鸿涛(鸿:旺盛,兴盛)
伟祺(伟:伟大 祺 :吉祥)
荣轩(轩:气度不凡)
君昊 君:君子 昊:苍天,苍穹
熠彤 熠:光耀 彤:红色
鸿煊 鸿:大也 煊:光明
博涛 博:博学
苑杰 杰:杰出
黎昕 昕:明亮的样子
烨霖 烨:光明
浩宇(胸怀犹如宇宙,浩瀚无穷)
晋鹏 晋:进也,本义,上进 鹏:比喻前程远大
峻熙(峻:高大威猛;熙:前途一片光明)
嘉懿(嘉:美好;懿:美好)
煜城(照耀城市)
懿轩(懿:美好;轩:气宇轩昂)
烨华 烨:光耀
煜祺 煜:照耀 祺:吉祥
智宸 智:智慧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正豪 豪:豪气
昊然 昊:苍天,苍穹
志泽(泽:广域的水源)
明杰 明智 杰出
弘文(弘扬;文:文学家)
烨伟 烨:光耀
苑博 博:博学
鹏涛 鹏:比喻气势雄伟
炎彬 炎:燃烧 彬:形容文雅
鹤轩 鹤:闲云野鹤 轩:气度不凡
伟泽 伟:伟大 泽:广域的水源
君昊 君:君子 昊:苍天,苍穹
熠彤 熠:光耀 彤:红色
鸿煊 鸿:大也 煊:光明
博涛 博:博学
苑杰 杰:杰出
黎昕 昕:明亮的样子
烨华 烨:光耀
煜祺 煜:照耀 祺:吉祥
智宸 智:智慧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正豪 豪:豪气
昊然 昊:苍天,苍穹
志泽(泽:广域的水源)
明杰 明智 杰出
弘文(弘扬:文:文学家)
烨伟 烨:光耀
苑博 博:博学
鹏涛 鹏:比喻气势雄伟
炎彬 炎:燃烧 彬:形容文雅
鹤轩 鹤:闲云野鹤 轩:气度不凡
伟泽 伟:伟大 泽:广域的水源
哲瀚(拥有广大的学问)
雨泽(恩惠)
楷瑞(楷:楷模:瑞:吉祥)
建辉(建造辉煌成就)
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俊驰(出自成语:俊才星驰)
雨泽(恩惠像雨一样多)
烨磊(光明磊落)
国豪(国人因它而自豪)
伟奇(伟大、神奇)
文博(文采飞扬,博学多才)
天佑(生来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文昊(昊的字意是:广大无边)
修杰(修:形容身材修长高大)
黎昕(黎:黎明 昕:明亮的样子)
远航(好男儿,就放他去远航吧)
旭尧(旭:旭日 尧: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伯懿(懿是品德美好、高尚的意思)
伯毅((毅就是毅力)
可尧 裔圣 裔风 裔璇 裔瑛 政哲 一鸣 伟华 伟哲 嗣爵 承爵 炫琰 金鑫 柠浩 嘉熙 贝玺 子默 思远 浩轩 语堂 昕宇
家宇 宇豪 宇鞅 宇轩 智宸 绍衡 鸿儒 鹏威 君浩 昊东
子骞 博文 鸿飞 尚卿 尚博
峻熙(峻:高大威猛;熙:前途一片光明)
嘉懿(嘉:美好;懿:美好)
煜城(照耀城市)
懿轩(懿:美好;轩:气宇轩昂)
昊天 昊阳 昊焜 昊祺 昊磊 保同 保赫 保臣 保治
节都(念嘟)
另林
逐天(与天相追)
逐日(与日相逐,希望宝宝比太阳还要有成就)
昊祯(昊是天,祯是福、祥的意思)
龙恩(我们是龙的传人,理应有一颗感恩的心)
炎恩(我们是炎黄子孙,理应有一颗感恩的心)
希文(希是少、珍贵,盼望的意思)
希诚 希武
玄华(玄是深奥)
玄晋 玄烨 玄明
元贞(在<<易经>>中这两个字的意思不错)
伸义(伸张正义)
巴莫(巴是满语巴图鲁,意为勇士。莫是鄂伦春语莫日根,意为英雄)子烨(烨是火光、光胜的意思)
子龙(望子成龙)
子赫(赫是盛大的意思)
圣卿(圣是圣明、圣人的圣)
尚儒(崇尚入儒学,也可作尚×)
彦祾祯(彦是博学,祾和祯都是福祥之意)
彦祾钊(同上,钊是勉励的意思)
水哲 祾钊 祾钰 祾镇
祺祾(祺祾都是福祥之意,也可作其它的祺和祾)
祾祯(祾和祯都是福祥之意,也可作其它的祾和祯)
焜煊(焜和煊是火光和光盛的意思,也可作其它的焜和煊)善琦(齐字可以替换成别的齐)
垚丞 垚钊
新兴县廉洁文化“六进”活动丰富多彩,图为群众在小区观看廉洁宣传画。新纪宣 供图
自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广东各地各部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四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涌现出一批新做法、好经验。
在有“六祖故里”美誉的新兴县,当地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逐步摸索出一条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以禅育德、以禅润心、以禅导廉”作为除“四风”之弊重要抓手的新路子,在公民道德、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和引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上取得显著成效。
新兴县自2月14日召开全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以来,坚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据统计,全县721个基层党组织、21000多名党员干部走访群众40000多人次,发放调查问卷30000多份,收集到意见建议近21000多条。经梳理归纳,整理为187个“四风”突出问题。
在活动转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后,新兴县再接再厉,“回头看”、“谈心谈话”、“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筹备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深入抓整改”和“加强督促检查指导”等六大项工作相继展开。其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四风”整改和推进民营企业非公党建两项举措,成为新兴县在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中两个突出的创新亮点。
新兴县委书记叶锐表示,新兴县要利用禅宗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打造省级乃至国家级廉政教育基地。
专题撰文:袁丁 赵威 梁绍辉 编辑统筹:李国飞
以禅育德,高扬社会正气
《六祖坛经》讲述“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充分体现了“心平行直、平等包容、和谐共享、务实创新”思想,精彩地演绎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善行、善念,做好人、做好事的思想道德理念。
新兴县以“道德讲堂”为重要载体,传承和弘扬诸如以上的禅文化中的正面积极因素,孕育公民良好道德素养基础。今年初,该县文明委精心设计了“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方案,将禅文化中的善行、善念和惠助行为等积极因素融进辅导讲义,在全县建设以县国税局系统“道德讲堂”为示范点,由机关、学校、社区逐步向农村、行业和企业辐射延伸的教育体系。截至目前,该县185个单位共开展“道德讲堂”活动350多场,听众达3万余人次,有效传递了正能量。
除了开展常规性、经常性的道德建设活动外,新兴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让群众认知、感悟道德理念。春节有廉洁春联送千家;元宵节剪纸、猜灯谜;清明节开展文明祭祀宣传教育活动;端午节为社区独居老人包粽子;重阳节则吟诵中华经典诗词„„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倡导了厉行节俭、友爱互助的新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3月上旬,新兴县启动了每两年一届的“新兴好人”评选暨“云浮好人”、“广东好人”候选人推荐评选活动。到6月上旬,该县共评选出“新兴好人”19人,向省、市组织推荐好人11个。如今,敢于担当、见义勇为的精神在新兴蔚然成风。6月上旬,该县务工人员子女、因救落水同伴不幸牺牲的10岁少年崔勇浪经过省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确认,其家属获得广东省首例100万元抚恤奖金。
以禅润心,培育和谐氛围
新兴县在挖掘禅宗六祖文化精髓过程中,提炼出“以敬畏心遵纪守法,以内省心修身养德,以平常心淡泊名利,以责任心爱岗敬业,以感恩心服务社会,以包容心诚信友善”等“六心”思想,结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启干部群众“心灵之门”,营造出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
今年上半年,新兴县充分利用县、镇文化广场、人民戏院等文化场所共完成送电影下乡500多场次、送戏下乡8场次、送图书下乡10000多册,“一周双映”放映近60场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与道德建设活动遥相呼应,最大限度扩大了道德渗透的空间。新城镇南外社区党支部书记陈仲恒说“社区文化广场建成后,社区里唱歌跳舞的多了,喝酒赌博的少了;邻里和睦的多了、搬弄是非的少了;友爱互助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社区一片欢乐和谐„„”。
让县内群众文化团体成为文化表演的主角,是新兴文化建设的突出特点,也是该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目前,“职工歌手大赛”、“十大电视歌手大赛”、“翔顺杯少儿新星大赛”、“广场舞表演晚会”等文娱活动在新兴方兴未艾。新兴人自编自演的快板节目《父子同唱和谐调》荣获“广东省第七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曲艺类金奖;《两个信封》、《将心比心》等剧目在云浮市首届戏剧曲艺比赛中获得金奖;少儿歌舞《颂禅》获得省第九届少儿艺术花会音乐专场铜奖等。
以禅导廉,培育“清正”政风
今年2月,新兴县广播电视台建立了“禅都讲禅”专题栏目,邀请民间学者、高僧大德对禅文化作讲解。县教育系统党委副书记杨小梅在收听“禅都讲禅”后深受感触,在其微信中写下“惜物就是惜福”的体会,在朋友圈中引起共鸣,掀起节约粮食、反对奢靡之风的热潮。
这段故事,是新兴县借鉴地方特色禅宗文化智慧,增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一个缩影。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新兴县在党政机关开展了多项活动,以本土优秀文化提升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增进干部同人民群众的感情,除“四风”之弊,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今年,新兴县在党政机关实施了以“学传统、知荣辱,修官德、作奉献”为主题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系列活动。在禅宗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全县党员干部掀起实干为民之风,网上办事大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放心保)、农村养老保险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县共建成199个村级便民服务点,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办事服,群众满意率达99.8%以上。
新兴县各级各部门还开展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主题实践活动,在条件成熟的村建设“禅·农”结合的“农耕文化博物馆”,开展禅廉文化“六进”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对照传统优秀文化解决得过且过、心态浮躁、急功近利、贪图享乐等“四风”问题,力促干部清正、社会诚信、城乡廉洁。
“禅宗文化大讨论”、“禅宗文化论坛”等主题实践活动,则将禅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让党员干部学习讨论和反思禅宗文化所激励的善行、自赎行为、惠助行为会有好结果、好福报的禅宗故事;强化党员干部对恶念恶行、必有严惩的后果预测,从而引导党员干部弃恶从善,形成良善秩序。
温氏集团实现企业党建同步提升
破解四项难题
助推企业发展
温氏集团1996年成立党支部,2003年升格为党委,是云浮市第一个成立党委的民营企业。自成立以来,温氏集团党委通过破解“四项难题”服务企业科学发展,实现了企业科学发展和党建工作同步提升。
其一是坚持党企融洽,破解“党企脱离”难题。多年来,温氏集团党委定期跟与企业高层汇报党建工作,促使企业主与党委达成“加强党建工作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也是企业一种核心竞争力”的良好共识。引导企业积极构建党组织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相互融合、协调决策管理的组织架构,推动企业将党支部和党小组建在生产、营销、研发一线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一线得到贯彻落实。
其二是完善工作机制,破解“组织如何运行”难题。温氏集团党委班子和管理层成员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提升企业决策力。党委班子成员在企业中不揽权、不失权,不越位、不失位,积极为企业科学发展建言献策。集团党委还编制了《温氏党建工作指导手册》、《温氏党建工作考核办法》等工作制度,使党建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推行党组织书记列席企业经营决策会议,保证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集团按每位党员(含入党积极分子)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划拨党委党建活动经费,确保了党委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其三是创新党员管理,破解“作用如何发挥”难题。温氏集团党委实施“三培养两推荐”计划,通过把企业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管理骨干,把党员企业管理骨干培养成高级管理人员;把党员生产经营骨干推荐为中层管理人员,把党员中层管理人员推荐为管理决策人员等措施,形成了提拔一名党员、树立一面旗帜、带动一片职工的良好局面。集团党委还在企业中设立老人“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真正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把关、关键技术有党员攻关、关键时刻有党员带头。
一、水墨动画中“阴阳相抱、时空合一”的美学思想
无论是诗歌、绘画、声乐还是雕塑等艺术活动,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周易》美学思想。黑格尔曾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1所谓道,是由阴阳两极构建出的整体,是宇宙万物成长和发展的根本规律,体现出一阴一阳时空合一的美,即气韵生动、节奏和谐、生机蓬勃。所谓“气”在艺术作品中经常给人以刚毅、硬朗的感觉,而“韵”则表现出了柔美、静远等美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习惯把“气”和“韵”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水墨山水画理论就认为气韵要呈现在虚无之中,即以虚无见气韵。虚的部分并非不重要的,虚是有物的,是气韵所在。“计白当黑”的道理就在于此。
气韵生动是如何体现在水墨动画作品中呢?
首先,原画设计人员不能仅以模仿水墨画的外形为目的,要把整部作品的艺术感受与想表达的体悟融入作品当中。气韵是一个人自我审美的自然体现,是主观的,原画师所积累的艺术修养与精气神会在作品中自然而然的有所反映。一些介绍水墨动画的文章认为“水墨动画就是单纯的用动画的方式来完成水墨的效果”,这是一种简单的论断。笔者认为合理的判断在于“用水墨蕴含的美学精神与审美价值融入动画创作中”。
其次,不仅要求原画师的艺术修养融入动画作品中,一些技术层面的运用也同等重要。从技术手法方面,水墨动画对“气韵”的把握主要是从模拟水的纹理和墨表面的浸染效果两方面来体现的,从而从最大程度上再现水墨在宣纸上的特殊肌理。水墨动画与其他类型动画的最大区别之处在于画面轮廓线的处理,特意虚化轮廓线,仅依靠墨色的自然晕染和虚实间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气”的把握主要体现在用笔力度与气势的感受上,“韵”则主要体现在柔与静的情感中。“气韵”二者各有分工又互相依存。
再次,“气韵”追求的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更是一种辩证的审美。水墨动画的最终目的不能是单纯的追求水墨效果,而是要传递感情。在绘制的过程中,不仅要表现场景所营造的虚实关系,也要把“气韵”的意境融入到画面中。
二、水墨动画中“俯仰宇宙、悦目畅神”的审美观照论
如果说《周易》的本质是对气韵与生命精神的研究,那么,周易美学观照法则是属于主体的审美研究,可以用“俯仰往还,远近取与”八个字来概括。宇宙俯仰观照论的首创者是易传系辞,中国历代文人的审美观照法,都是从这而来。中国几千年的美学创作都在证明俯仰观照法是符合国人审美习惯的,是富有民族传统美学特色的。无论是魏文帝的“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还是王羲之的“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在仰俯之间,自然的美态,尽收眼底。
水墨动画的创作不可避免的会有水墨画稿且占有极大的分量,它的独创性就在于把传统的水墨画与动画进行形式与精神的统一。水墨动画涉及到用笔、气韵、空间等元素,其独特性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水墨画是一种综合感知,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融合。
三、水墨动画中“催人奋进、奔向未来”的激励作用
美学大师黑格尔曾拜读过易经,数学家莱布尼兹的数学二进制也是受到周易八卦的启发,爱因斯坦也对易经十分倾慕。这些都表明,周易已走出国门并且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周易中所体现的天道、地道、人道,这些都是以人为主体的,周易对蓬勃生长的世间万物是重视的,这是人文精神的表现,有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
老子称道为“精”,称道的妙用为“神”。庄子称虚静的心为“精”,虚静心的活动为“神”。由此可见,古人们把“精神”看作是人心的有益的活动。作者本人的精神活动都体现在艺术作品上,依附于作品材料上的灵动性。这种灵动性也正是艺术品存在的重要前提,它在人类社会中发生作用。艺术品的精神性不仅满足了创作者也满足了观看者的需求。当然不排除一些艺术品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满足的是人们的生理而不是心智的需求。
水墨动画作为艺术品的一种,它的主要功能是要满足人心灵感情上的需求。如果我们有意识的降低情感方面的需求转而向实用性功能转变时,动画作品的魅力就会大大降低。所以,精神性是水墨动画存在的根本,它的精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墨动画每张画稿本身作为水墨画的精神性,二是水墨动画作为影视作品存在的精神性。当然,这两方面的内容在实质上是有区别的。从水墨画稿本身去思考其精神性时,更多的是就平面的水墨画层面进行探讨,在这样的前提下,文中所提到的水墨艺术的美感在水墨动画中都是有效的。但是,当从影视动画作品整体来思考其精神性时,更多的是从动画整体的影视艺术层面来分析,这样就会涉及更多的比如文学、音乐、表演、节奏等多方面来加以探讨。
《周易》的生命精神宏远广大,对《周易》的研究也应该不断创新,特别是新儒家对这种生生之德都做了不断的创新与发扬。这种生命精神是我们建构当代中国美学思想的价值取向和美学原则。同时,《周易》的生命精神本身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与使命感,它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它不仅是研究的对象,更是实践的对象。《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生生不已的生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摘要:动画的表现手法繁多,运用我国民俗题材为主要创作背景的动画表现手法也很多,比如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木偶动画《孔雀公主》等,其中水墨动画当属最具民族风格的代表,水墨动画不动声色的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运用到动画表现当中,用笔大胆奔放、意境优美、格调淡雅、气韵生动,进而创造出一种我国独有的动画形式。提到我国的传统水墨绘画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周易》,它所蕴含的生命精神对中国美学、文学以及绘画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周易》的生命精神体现了宇宙之道。本文将以中国水墨动画作品为例浅析《周易》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水墨动画,周易,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刘纲纪.周易美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舒士俊.水墨的诗情[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神秘的文献,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说它神秘,大概是因为它曾经是一部卜筮之书,而它在中国文献典籍中所获得的尊贵地位,则应该与其儒家经典的身份密不可分,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广义的《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易经部分即是《周易》的本经部分,而易传(又称“十翼”)则是对本经部分的解释。易经主要有六十四卦、卦画、卦名、卦辞、三百八十四爻辞组成;易传主要有《彖辞》上下篇、《象辞》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系卦》《说卦》《杂卦》十篇组成,合称“十翼”。《彖辞》部分主要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及卦辞;《象辞》部分主要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及爻辞;《系辞》部分乃是对易经的通论,总结了易经部分的基本思想;《文言》部分专论《乾》《坤》两卦的卦辞、爻辞的基本思想;《系卦》部分是对六十四卦排列组合顺序的说明;《说卦》部分乃是记述八卦所象征的各类事务及其基本原理、变化等;《杂卦》在于说明各卦之间的关系。《周易》以这样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以阴阳交替的变化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普遍认为《周易》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自17世纪开始,《周易》也被介绍到西方,太极、理、气观及辩证法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等对西方影响深远。卜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对于《周易》的成书,《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此说最为汉儒接受。《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圣”、“三古”之说简而言之,即上古时代,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时代,姬昌被纣囚禁于羑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时代,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易传》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对于重卦者多有疑义,一者王弼认为伏羲画八卦之后自重为六十四卦,二者郑玄认为神农氏重卦,三者孙盛认为夏禹重卦。
《周易》原理
《周易》以阴爻和阳爻为基本元素,用“--”与“-”两个符号来排列组合成八种基本图像,分别为“”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象征天地万物,蕴含着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以及数千年沉淀、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
古人用《周易》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目的在于上通天理,下顺人情,化成天下。《系辞·下》曾对卦象的创制进行了解释:“古者包牺氏(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谈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观象”和“取法”。观象,是指视觉对物象和天象之观察。“取法”则被认为是在观察之后对“象”的理解和效法。按照《周易正义》的注疏所言,观象于天,观法于地,可见卦象取象之大;而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则是体现了卦象的取法精细入微,这样事无巨细,皆纳入卦象之中。所谓“近取诸身”,《周易正义》认为是耳、目、鼻、口之属,而“远取诸物”则是风、雷、山、泽之类,这样事物不论远近,皆可取法。当然取象并不是简单地描画一个“象”,它还必须将人类的主观意识灌注入所取之象中。
《周易》作为一个符号系统,自然有其结构意义。首先是整体性,也就是说每一卦都是从卦象整体上来考虑其意义的,而不仅仅是根据其中具体的爻象来考虑吉凶祸福,如《随》卦,其彖辞说:“元亨,利贞,无咎。”这就是对整个卦象的占断评价而得出的结果,而不是根据下面的每一爻得出的。其次是转换性,即每一卦都是通过阴阳二爻排列组合而成,爻象的转换产生不同的卦象,由是产生不同的意义,如“既济卦”和“未济卦”,因为爻象阴阳刚好相反,其意义也是相反的。第三是自我调整性,由于《周易》是观象取意,图像为相似符或者标示符,其形象性强,表意模糊,所以灵活性大,能不断融入新的意义内容。
《周易》取象于天地万物、人伦日常之写实意象,可以将其要传达的概念思想变得丰满,以一种直观的形象将意义传达出来,人们看到的是象,但是重点在寄寓于象中的意,然而并不是所有接受者都这般机敏,很可能有人执迷于象而不能得其意。因此,古人在观象设卦时不断变换所取之象,就是为了防止象之寓意被拘泥坐实。对此,钱锺书《管锥编》有较为翔实的分析,认为易之象是为了取譬明理,只要能将理传递出来,并不拘泥于某个单一固定的象,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读者执着于某一具体之象。如《乾·彖辞》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里用天象来喻乾,但不能说乾就是天,乾即是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辞》),天具有“健”的性质,所以以天象喻乾之意。然而具有“健”这一性质的事物不止于天,《说卦》中指出:“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这些事物皆有“健”的性质,都可以喻乾,但它们并不是乾,它们只是用来传递乾的意义而取的象。
《周易》符号思想的诞生,确实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跨越。先民在仰观俯察的过程中,建构了意义生发传递接受的方式,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意义言说方式。
【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推荐阅读:
周易文化研究会07-13
周易与人生复习资料06-05
论周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06-17
感悟周易感悟人生10-19
《周易》的读后感06-03
读周易心得体会09-22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德育方法06-24
修身与中国传统文化10-21
中国文学与文化10-29
现代影视与中国传统文化10-12